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时空旅行范文

时空旅行精选(九篇)

时空旅行

第1篇:时空旅行范文

最近几年间,时空旅行的故事屡屡在各种媒体上出现,故事的情节大同小异:某人乘坐时间机器回到过去或者奔向遥远的未来。例如《时间线》、《救世主》、《时光骇客》、《回到1872年》、《时间机器》、《未来战士》、《12猴子》、《2009迷失记忆》、《星门》、《失落的世界》、《重返中世纪》、《碧血长天》、《穿越时空爱上你》等影片都描述了时空旅行的故事。在人们观看这类影片的同时,有人就会怀疑,世上真的有时空隧道或者虫洞存在吗?

关于虫洞、时空隧道之类的观念,并不是科幻电影编导们的凭空想象,而是源于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1935年,爱因斯坦和罗森根据广义相对论推导出,在特殊的时空结构中存在一条贯穿空间和时间的隧道,这条隧道就被称为爱因斯坦一罗森桥。但在最初的推导中,这座“桥”是无法通过的,任何物质想要通过它都会被撕裂。然而,1936年克尔得出一个解,表明存在可以通过爱因斯坦一罗森桥的可能。这时它就变成一个虫洞――通往另一宇宙的通道。如今有不少科学家相信,利用虫洞可以进行时空旅行。

“双空位悖论”彻底否定了时空旅行的可能性,那些时空旅行题材的影片属于科幻类的娱乐片,千万不要把它们当成严肃的科教片来对待,时空旅行是不可能实现的。

“双空位悖论”的含义是什么?

在宇宙空间中任何物体运行的轨迹,可以看做是一条曲线(包括封闭曲线)。在沿物体运动的方向上任意取三点(A、B、c),当物体从A点运动到B点时,从空间概念上看A点已经是一个空位,该物体已经在B点了;同理,c点虽然是存在的,但是没有物体存在,也是一个空位。举例说明:1900年地球在A点,2006年地球运行到B点,这时,地球人乘坐超光速火箭回到A点,在A点找不到地球,只有空间概念上的空位A点;同理,地球人在B点乘坐超光速火箭赶到c点,c点其实也是一个空位,地球还在B点与c点之间运行。这就是“双空位悖论”。

分析一下时空旅行的原理,存在诸多问题:①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从理论上证明,“回到过去和前往未来是可能的”,但是相对论又告诉我们超光速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这就产生了矛盾;②即使能够实现“回到过去和前往未来”,又该如何解决随之而来的逻辑混乱;③时空旅行在技术上无法实现;④“双空位悖论”彻底否定了“回到过去或前往未来”的可能性。

怎么看待爱因斯坦“穿越时空隧道回到过去和前往未来是可能的”这一个观点?

首先应该假设有超光速火箭的存在,然后才能够得出这样的结论:“乘坐超光速火箭能够看到过去的事件。”举个例子:10年前,有人在地球上朝某个特定的天空方向放电影,10年后的今天,我带着(电影)屏幕乘坐超光速火箭也朝这个方向赶,当赶到它的前方时,展开屏幕,这时我们在屏幕上可以看到10年前从地球上放出的电影,也可以这样说:看到10年前的事件。因此,爱因斯坦“穿越时空隧道回到过去和前往未来是可能的”这一观点应该这样表述:能够看到过去的事件,前往未来是不可能的。

怎么看史蒂芬-霍金对于回到过去“能否干预历史”的讨论?

第2篇:时空旅行范文

假如我有一台时光机,我想回到未来,看看未来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啪”,随着一声巨响,我就这样来到了未来世界,看了一眼时钟:2030年10月16日早晨8点整。此时的我正在床上呼呼大睡着。“起床了,起床了,要去上班了”我穿好了工作服,准备上班。咦,未来世界的马路上竟然没有车,那奇怪了,人都哪去了。抬头一看,天上全是小飞机,在那个年代家家是必须要配一辆小飞机的,而且那些飞机都是无排尾气的。一出门,“哔呖吧啦”的声音在空气里荡漾。原来我是住在树上的,我的一架蓝色的飞机徘徊在树边。终于到了上班的地方,我以为本可以直接进去或者门外有保镖。现在的科技竟然如此发达,扫脸进入。“卡啦”,门自动打开,你进去了,门就又关上了。我走进大楼,看见有很多人乘着平衡车来回走动,在这个大楼里,没有电梯和楼梯,都是一个斜坡,大家都会骑着平衡车从斜坡上去。这个公司也不会有办公桌,都是在你面前有一个机器人,你负责来操控它。时光机维持时间48小时,到了时间,我就会穿越到下一个场景,下一个场景是什么呢?

“啪”,随着一声巨响,这是哪里呢?原来是夏朝。夏朝是建立的第一个王朝,是由禹的儿子启建立的。夏朝是分封制。什么是分封制呢?意思就是把王位让给有能力的人,让他们做本朝的国君,让自已的朝代变的更加繁荣富强,这就叫做分封制。不过,后来分封制被世袭制代替了。夏朝不仅是第一个建立的王朝,而且还实行了刑法,国法等法律制度,使国家更加昌盛。这一系列都表明夏朝法律是法律起源,有制度的王朝。在夏朝,我是一位平民百姓,碰见了启,与他做了朋友,了解了很多关于夏朝的知识,这次旅行让我受益匪浅。时间已到,我回到了现实世界,我现在依旧是意犹未尽。

中华历史悠久,只要你愿意,就会和我一起穿越到其中。假如你有一台时光机,你想去哪个朝代或者是未来的某个时间呢?欢迎你来和我一起穿越到你心仪的时间去旅行。

第3篇:时空旅行范文

表哥带着我去公园,哼!拧我的脸?我要好好宰你一次~~哈哈~~~~

我左手拿着冰淇淋,右手抱着新买的大娃娃,快乐地到处看。

“还要什么吗?要不要去玩海盗船?”

“好啊好啊,我最喜欢那个了~~”我冲过去排队,表哥去买票了。

很快到我了,我坐在海盗船上,体会着飞起来的感觉,舒服的闭上眼睛。哇~~好棒!如果以后日子都可以这么刺激该有多好啊!

“是吗?你喜欢刺激吗?我的孩子。”一个陌生的声音在耳边响起。 。

“是啊~”我以为是身边的游客在说话,随口答道。

“啊!!!!!”我听到很多人的尖叫声,睁开眼睛一看,哦?怎么大家都这么小,都在我下面?他们在吵什么?我一看我自己,“啊!!!!!!!”我叫得更大声。我的安全带开了,我,我被惯性甩到空中了!5555555555我要死了,我不想死啊。这时,我的超能力一点都用不出,我看到下面的人的脸,看到了表哥悲痛的表情,听到他在哭着喊着我的名字“珈珈~~~~”这时我第一次看到他哭,不要哭啊,我的心好痛……

“唔…。。”我睁开眼睛,哈,我没死,手能动,脚也还在,摸摸下巴,也还在~太好了,我不是鬼,表哥说过,鬼不是没脚就是没下巴,我两样都有,我还活得好好的~~

“呵呵~~谁告诉你鬼没脚没下巴的?我的小宝贝?”又听到那个声音了。 XL。

我抬头一看,我怎么来到这里了?到处都是黑暗,什么都看不见,好恐怖啊,好想哭……

“别哭,我是黑暗神,所以我的领域里就是黑的嘛,有什么可怕?你是我的孩子,怎么会怕黑?”声音再度响起。

我的孩子?我的孩子?难道他是我的爸爸?不可能。他不是出车祸了吗?

“神怎么可能出车祸。养育你的夫妇不是你的姨父姨母,他们只是偶然在路边把你捡到的,你的身世时他们骗你的。”

什么捡到的?我是垃圾啊!不对,他怎么知道我在想什么?

“有什么奇怪?你在我的领域里,自然什么都瞒不过我。听我说,我不是坏人,我真的是你的亲生父亲啊。我是神界的黑暗神,人类太愚昧,常把我当成什么魔王之类的,其实不是。你的母亲是光明女神。大概是光与暗互相吸引,我与她相爱了。但是神王却不允许我们有孩子,因为我们的孩子就是混沌神,拥有着光与暗的力量,与创世神的力量是相同的,会威胁他神王的地位。创世神当年创世之后就沉睡了,留下了一个关于下一个混沌神的预言…。。”

“那是什么?是不是说我十分厉害?”我迫不及待地问。

“实际上…。我忘了…。。我掌管黑暗,神格中同时有散漫、不负责任的成分,所以,呵呵,你也理解……”汗…。好个黑暗神啊“那我母亲呢?”

“听我说,你母亲生下你后被神王知道了你的存在,神王震怒,要杀死你,你母亲冒险吧你扔入时空乱流中,然后被神王囚禁了,你要变强,然后救你母亲啊!” 55555原来我的梦是真的,可怜的母亲,可恶的神王!!不对,那我这位伟大的父亲哪去了?为什么没有保护我们?

“咳…。。实际上是这样的,我,你也知道我不太负责任,我根本不知道你的出生,也不知道有人要对你们母子不利,我当时还在别的位面旅行呢。”父亲的声音有点尴尬。

……我无语了

“别这样啊,实际上我知道你的存在后就一直在各个位面寻找你,终于,你15岁了,记忆和力量开始觉醒,我也就找到你了,哈哈,我们父子终于重聚了~~~” r

“哈哈,”我觉得自己的表情好僵硬,笑得好假,“那真是好,快送我回去吧,然后你快点把我母亲救出来,完了,我得回去了,还有作业,而且我会考成绩糟糕,得回去看书。”

“啊!!孩子,你居然要回去?呵呵,我以为你不回去了,把你的那个肉身毁了,那个太弱了,承受不了你强大的力量。我救不了你母亲,我的力量比神王弱。只有你能救你母亲!”

我?可是我什么都不会……

“别担心,你的能力是很强的,只是没开发出来。我把你送的别的位面去进行修行,很快你就会成长了!”

唔,这样啊,好吧,母亲那样保护我,我一定会努力救出她的!不过,父亲好像一直说“母子”??他果然不负责任,居然没弄清我得性别……

“性别?宝贝!我没搞错,你啊,没有性别,你代表混沌,可男可女,怎么样?赚到了吧!哈哈~~~~~~”

啊????什么?还赚到?那我是什么?阴阳人?人妖????555555555555555

“怎么又哭…。以后你就明白了,不和你解释了,麻烦。我会送你去别的位面或者平行空间,你的爸爸妈妈都这么漂亮,你也一定很美,但是那些世界都是弱肉强食的世界,你要是保持你的容貌很危险,为了孩子你的安全起见,为父决定,让你的容貌与力量相平衡!看我疼你吧~你自己的意识还是女孩子,爸爸怕你吃亏哦~~去吧~~~异界的路向你打开~~”爸爸的声音好像有点恶作剧得逞的感觉。

汗,感觉被算计了,不会吧,他不会害自己的孩子的。对了!“爸爸,能不能送我去什么神雕啦、天龙的世界啊,玄幻小说都是那么写的,那儿我熟…。。”

“哦?想去?好吧,等你进化到那里就考虑送你过去,哈哈~~~~~对了,不用担心你母亲,她在神界虽然不能各个位面玩,但是吃香喝辣舒服得很啊~~你好好玩吧~~~88888”

第4篇:时空旅行范文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项目编号:10ZD&05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41101044。

摘要:基于2005至2009年16个城市旅游业投入产出的数据,本文利用DEA-BCC模型分析了我国城市旅游产业效率的发展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城市旅游业综合技术效率整体偏低,但是随时间呈现出不断提升趋势;城市旅游经济规模与综合效率的空间非均衡问题显著,而且城市旅游业综合技术效率呈现出一定的区域内部分化特征;城市旅游业内部三行业的综合技术效率存在明显差异,旅行社业效率均值最高,酒店业次之,景区行业最低,而且这三个行业效率的城市排名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

关键词:城市旅游产业效率;时空特征;行业差异;DEA-BCC模型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

现阶段我国旅游产业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方向转变,由注重规模扩张向扩大规模和提升效益并重转变,产业效率持续提升与否对于我国城市旅游业发展质量和转型升级成败都至关重要。城市作为最基础的旅游目的地,对于促进更大空间的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和更小空间的县域旅游经济发展具有示范带动作用(杜一力,2012)。城市旅游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价值,通过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本文将采用DEA-BCC模型,应用DEAP21软件,分别研究中国16个城市旅游产业效率及其分解效率的时间变化趋势,了解各城市旅游产业效率的空间特征,以及城市旅游产业效率的类型及推动因素;同时分析各城市旅游产业内部三个主要行业的效率差异及特征,拟从时间、空间和行业维角度对城市旅游产业效率进行探索性研究。

一、文献综述

自1957年英国经济学家Farrell提出效率这一概念及测算标准[1]后,效率研究已渗透到众多产业问题分析之中。20世纪90年代之后,旅游产业效率问题逐渐成为国外学者的关注焦点,国外学者侧重从微观角度评价旅游企业效率,旅游酒店、旅行社、旅游交通等的单体企业成为主要研究对象。早期的文献主要是利用DEA、SFA等多种方法简单测算旅游企业效率水平[2],随后旅游效率研究扩展到旅游企业效率的影响因素[3]、旅游企业效率的变化趋势[4]、旅游企业效率的空间差异[5]、同一旅游行业内不同性质企业的效率差异[6]等。近年来,一些国外学者开始从宏观角度研究综合性目的地的效率,旅游目的地效率的国际比较[7],特定国家的静态和动态旅游效率评价[8]等正在成为国外旅游效率研究新的关注点。

随着我国旅游业繁荣发展,国内在注重扩大旅游经济规模的同时,旅游产业发展效率问题引起了政府、学术界的普遍关注。21世纪初期以后,国内旅游效率研究开始大量涌现,与国外侧重微观企业效率研究相比,国内侧重于中观和宏观旅游效率分析,研究重点集中在特定地区旅游产业效率评价[9-10]、我国旅游效率的时空差异[11-12]、我国旅游效率提升对旅游经济增长的贡献[13-14]、城市旅游效率区域差异[15]、我国旅游效率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16]。目前,国内一些学者开始研究微观旅游企业效率,主要从中观视角关注旅游上市企业效率分解和类型比较[17]、星级酒店效率差异[18]等领域。尽管中外研究旅游产业效率的文献较多,但是旅游业效率问题还有一些领域未被探索或者已有研究存在一些不足。首先,国外学者从微观角度研究个体旅游企业效率固然有利于理解特定企业效率的状况,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式,但是微观个体企业视角不利于较全面地掌握我国旅游产业效率的整体发展状况,故本文从中观视角分析旅游产业效率问题。其次,很多已有旅游效率研究采用分省数据,在我国城市等级结构、城乡二元结构背景下分省数据,由于模糊了大小城市和城乡旅游企业之间的差距,可能掩盖旅游发展效率特征。本文拟以城市作为空间单位,分析旅游产业效率问题。第三,现有城市旅游效率研究倾向于采用时间、空间、行业某一个或两个维度进行分析,这不能全面评价我国城市旅游效率的状况。本文拟从时间、空间、行业三个维度多层面评价我国城市旅游产业的绩效,特别是通过对比分析城市空间单元内旅行社、酒店、景区三个行业的效率状况,以全面了解城市旅游内部行业的效率差异。

二、变量、数据和估算方法

(一)变量和数据

在中国城市旅游业效率估算的投入指标选择上,本文选择资本和劳动作为投入要素:一是选择16个城市旅行社、星级饭店、景区三个行业和其他所有旅游企业的固定资产原值作为资本投入指标,将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折算为2009年的价格;二是选择16个城市旅行社、星级饭店、景区三个行业和其他所有旅游企业的旅游从业人数作为劳动力投入指标,在产出指标上选择营业收入作为产出指标,并且将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折算为2009年的价格,数据来源于2006至2010年的《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副本)》、《中国统计年鉴》。根据数据的可得性和研究目的,本文选取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南京、无锡、苏州、杭州、宁波、厦门、武汉、广州、深圳、桂林、海口、成都共16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

(二)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

数据包络分析(Data Development Analysis,DEA)是由Charnes、Cooper和Rhodes(1978)等人最早提出的,利用求解线性规划最优值来评价一组同质决策单元(DMU)相对效率的非参数系统分析方法[19]。相对于随机前沿面(SFA)等需要设定参数的效率估算方法,DEA方法具有无须事先设定特定的生产函数就能进行效率估算的优势。它的基本思路是将每一个评价对象作为决策单元(DMU),通过比较同一时点所有DMU的投入产出以决定它们共有的最佳生产前沿面,再比较每个DMU与最佳生产前沿面的差距确定这个DMU是否具有效率。如果这个DMU位于最佳生产前沿面上,则具有效率,否则不具有效率。Charnes、Cooper和Rhodes(1978)提出了基于规模报酬不变,假定的计算相对效率的DEA-CCR模型,然而该模型的假定往往不符合经济现实,Banker、Charnes和Cooper(1984)扩展了DEA-CCR模型,提出了基于规模报酬可变的DEA-BCC模型,并且将效率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两种,这对于分析现实经济较契合。此外,DEA模型分为基于投入导向和基于产出导向两种,基于投入导向是指在特定产出水平下使投入量最小化,基于产出导向是指在特定投入水平下使产出量最大化,两种导向方法的原理是相近的。本文采用产出导向的DEA-BCC模型进行分析,所用软件是DEAP2.1,DEA-BCC模型如下:

假定存在n个决策单元(DMU),则每个决策单元DMUj(j=1,2,…,n)有s种投入和t中产出,则xj=(x1j+x2j+…+xsj)T和yj=(y1j+y2j+…+ytj)T分别是第j个决策单元DMU的投入量和产出值,X、Y分别表示s*n维投入矩阵和s*t维产出矩阵,线性规划方程[20]为:

其中λ是N*l维常数向量,N1Tλ=1是一个凸性假设,它满足规模报酬可变的约束,1≤φ

下面用图1说明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的关系,用单投入要素X和单产出要素Y建立坐标轴,CCR前沿面为技术水平恒定时规模报酬不变情况下的最大产出,BCC前沿面为技术水平恒定时规模报酬不变情况下的最大产出。分布在CCR前沿面上点的综合技术效率都是最高的,值为1;分布在BCC前沿面上点的纯技术效率值为1,它是有效率的。CCR前沿面、BCC前沿面以下点分别是综合技术无效率、纯技术无效率的,比如点D,它的综合技术效率等于AB/AD,纯技术效率等于AC/AD,规模效率等AB/AC。因此,综合技术效率等于纯技术效率乘以规模效率,这也是效率分解的普遍公式,与D点相比,E点的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均等于1,该点是有效率的。

三、中国城市旅游产业效率的特征分析

(一)城市旅游产业效率的时间变化特征

通过对我国杭州、大连等16个城市旅游业整体绩效测算,可知2005至2009年我国城市旅游业的综合效率平均值为060,而国外发达国家旅游效率测度的平均值为085左右[22],可见我国旅游业综合效率相对较低,未来还有较大提升空间。通过将旅游综合效率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并进行测算得出结果,2005-2009年我国城市旅游业的纯技术效率平均值为075,规模效率平均值为069。我国城市旅游业规模效率较低促使其综合技术效率偏低,未来我国主要旅游城市要根据自身旅游资源禀赋和旅游经济水平,适时调整其旅游业发展的规模。

虽然2005至2009年我国整体的城市旅游业综合技术效率平均值较低,处于不及格水平(60分以下),但是我国城市旅游业的综合技术效率随着时间呈现出不断提升的态势(见图2),城市旅游综合技术效率平均值由2005年的035提升到2009年的072,效率水平得到大幅提升。这是由城市旅游业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稳定提升决定的,2005至2009年我国各城市通过积极提升旅游业的管理效率、运营效率、服务效率有效改善了自身的纯技术效率,通过适时调控自身旅游业发展规模以适应市场竞争需要,客观上使自身的规模效率不断提升,各城市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稳步提升持续推动自身旅游业的综合技术效率随时间呈现强劲上升趋势。

(二)城市旅游产业效率的空间特征

从总体情况看,2005至2009年我国16个城市的旅游产业效率估算结果见图3,虽然我国16个城市中旅游业综合技术效率超过060的有8个,它们是沈阳、南京、无锡、苏州、杭州、厦门、广州、成都,但是仅有南京一个城市的旅游综合效率达到080以上,而综合技术效率低于060的城市也达到8个,它们是大连、长春、哈尔滨、宁波、武汉、深圳、海口、桂林,这说明我国大部分城市的旅游业平均效率偏低。所以,在这些城市旅游经济规模迅速扩大的背景下,我国城市旅游经济规模与旅游发展效率的空间非均衡问题较显著。

除了空间非均衡性问题,我国各城市旅游业的综合技术效率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南京市旅游综合技术效率排名第一,它的旅游效率均值为084。长春市排名最后,它的旅游效率均值为032,与第一名的综合效率均值相差051。未来我国需要加强旅游效率的区域平衡问题,促进区域旅游发展质量协调提升。此外,我国旅游业综合效率呈现出一定的空间内部分化特征。以东北地区为例,大连、长春、哈尔滨三个城市的旅游综合效率均低于060,在16个城市中排名最后三位,而沈阳效率值较高,达到079,排名第二。虽然沈阳与长春、大连、哈尔滨同属于东北地区,但是旅游综合效率却相差悬殊,这可能与沈阳市在自身旅游资源禀赋和技术水平基础上,积极创新管理效率和服务效率是密切联系的,使旅游规模效益成报酬递增态势,而且沈阳积极利用故宫等垄断性旅游资源,有效缓解了旅游收入的季节性波动。由于机制体制创新缓慢或者旅游投入较快,导致长春、大连、哈尔滨旅游经济产出规模滞后效应显著,再加上这三个城市的旅游产品季节性调整力度有限,促使自身旅游经济出现较大周期波动,旅游人员与设备、资本等要素利用率较低,从而导致其综合技术效率不高。

为了更好地对我国城市旅游效率进行空间比较,以16个城市旅游业的纯技术效率均值(075)和规模效率均值(069)为标准,将构成旅游综合技术效率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分为四个区间(见图4),它们是A、B、C、D区间,位于不同区间代表了不同城市旅游效率的发展特征。其中,A区间内包含沈阳、南京、无锡、厦门四个城市,它们是均衡驱动型城市,这四个城市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水平均位于全国前列。虽然它们的综合技术效率处于国内先进水平,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080以上的旅游效率相比,整体旅游效率水平还偏低,最高的南京只有084,四个城市旅游效率均值为078。因此,未来这四个均衡驱动型城市需要利用好现有的旅游效率发展优势,尽快实现由国内旅游发展效率强市向世界旅游发展效率强市的转变,通过不断推动城市旅游发展质量提升自身城市竞争力。B区间内包含桂林、广州、海口、长春四个城市,它们是纯技术驱动型城市,这四个城市的纯技术效率水平在国内领先,但是规模效率水平偏低,未来要提升自身的旅游综合效率水平,需要在保持纯技术效率领先的先发优势的同时,发挥好旅游企业规模调整的后发优势,通过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国内外目标旅游市场,形成大型企业集团、中小型专业化旅游企业的合理分工模式。C区间内包含大连、武汉、深圳、成都、宁波、苏州、杭州七个城市,它们是规模驱动型城市,这七个城市的规模效率水平较高,但是纯技术效率水平较低,这种类型的城市在国内比例较高,占样本城市的44%,未来我国需要集中力量提升该类型城市的旅游业纯技术效率水平,使该类城市向均衡驱动型城市转变。D区间内包含哈尔滨一个城市,它是动力缺乏型城市,旅游规模效率与纯技术效率水平均较低,国家和地方旅游相关部门一方面应该对该类型城市加大政策方面的引导、支持,促进其尽快由注重旅游经济规模提升向旅游发展质量转变;另一方面,应在资金、土地等方面予以倾斜,使其尽快追赶上同区域内其他城市的旅游发展效率,避免出现旅游发展空间内部分异严重化倾向。

(三)城市旅游产业效率的行业特征

通过测算2005至2009年我国16个城市旅行社、酒店、景区三个行业的效率(表1),可知我国旅游业内部三个行业的效率水平存在明显差异。从整体来看,2005至2009年的旅游综合效率均值最高的是旅行社业068,其次是酒店业066,最低的是景区行业048;除了2006年,2005至2009年其余四年的旅行社行业综合效率均高于酒店业,这可能是由于与酒店业相比,旅行社行业现有进入退出门槛更低。在现有市场竞争较充分格局下,旅行社能够生存的效率水平相对较高,而酒店一旦运营则退出成本较高,促使效率较低的酒店会在市场勉强经营,从而拉低了酒店业的整体效率水平。此外,2005至2009年我国旅行社、酒店业的综合效率均明显高于景区行业的综合效率,这可能是由于景区所有权以国有为主,竞争程度和开放程度较旅行社、酒店行业较低,这导致景区管理、经营创新和效率提升动力不足。另外,景区行业资产沉淀成本更高,导致其行业进入退出的壁垒更高,从而效率较低景区不能及时退出,这些因素导致景区行业综合效率较低。

从效率分解角度看,2005至2009年我国旅行社业、酒店业的纯技术效率均值较高,分别达到079、078,景区的纯技术效率均值为061,我国酒店业、旅行社业的规模效率均值分别达到087、086,景区的规模效率均值为078。因此,我国旅行社业、酒店业整体的综合技术效率较高是与它们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均处于较高水平是密切相关的;我国景区的综合效率水平较低是由于其纯技术效率水平低下造成的,我国16个城市主要景区的服务效率、运营效率、管理效率的联合效应没有得到有效发挥,促进自身景区的纯技术效率水平较低,未来需要在保持自身适宜发展规模的基础上,通过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水平提升服务效率,提高景区投入产出的运营效率,改善景区的管理效率,从多层面促使景区综合效率持续提升。

从空间角度来看(见表2),我国旅行社行业综合技术效率排在前五名的城市分别是广州、武汉、苏州、杭州、无锡,这些城市是长江以南经济较发达的城市,旅行社行业综合技术效率排在后五名的城市分别是沈阳、宁波、哈尔滨、厦门、南京,这既包括东北地区的城市,又包括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城市。我国酒店业综合技术效率排在前五名的城市分别是海口、哈尔滨、大连、南京、厦门,排在后五名的城市分别是宁波、武汉、桂林、无锡、广州。我国景区行业综合技术效率前五名的城市分别是哈尔滨、海口、深圳、无锡、大连、广州,后五名的城市分别是杭州、南京、厦门、宁波、桂林。从三个行业综合技术效率排名分析,旅行社业与酒店业综合技术效率显示出相当程度的不相关性,旅行社行业排前五名的城市,无一在酒店业排名前五名。酒店业与景区业综合技术效率存在一定相关性,酒店业与景区行业排前五名的城市均包括海口、哈尔滨、大连三个城市,同时旅行社业与景区业综合技术效率也存在一定相关性。排旅行社行业前五名的城市与景区业排前五名的城市包括广州、无锡两个城市,这说明我国城市旅游内部行业的综合效率各自有相应的发展规律,影响各自旅游发展效率的因素存在差异。但是,由于它们均是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发展效率又存在一定程度的联系,各行业联系的密切程度因地区、行业差异等也会有所不同。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从时间变化趋势来看,虽然2005至2009年我国城市旅游业的综合效率均值为060,与国外发达国家旅游效率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但是我国城市旅游业的综合技术效率随着时间呈现出不断提升的趋势。从空间特征来看,我国城市旅游经济规模与旅游发展效率的空间非均衡问题较显著,而且各城市旅游业综合技术效率还存在较大差距。此外,城市旅游业综合技术效率还呈现出一定的空间内部分化特征。总体来说,我国城市旅游综合技术效率的空间差异是由于各城市属于不同的均衡驱动型、纯技术驱动型、规模驱动型、动力缺乏型城市决定的。从行业特征来看,我国城市旅游业三个行业的效率水平存在明显差异,而且综合技术效率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因此,需要从旅游产品供给、旅游需求构成、旅游协调发展机制构建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调整,最终形成一个规模经济与竞争格局并存的具有效率的旅游市场。

参考文献:

[1]Farrell M J.The measurement of productive efficiency[J].Journal of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1957,120(3):253-278.

[2]Morey, R. and Dittman, D. Evalatn a Hotel GM′s Performance: A Case Study in Benchmarking[J].Cornell Hotel and Restaurant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1995,36(10): 30-35.

[3]Barros C.P.Analysing the rate of technical change in the Portugese hotel industry[J].Tourism Economics,2006a,12(3):325-346.

[4]Shinn Sun, Wenmin Lu. Evaluating the performance of the Taiwanese hotel industry using a weight slacks-based measure[J].Asia-Pacific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05,4(22): 487-512.

[5]Tsaur, S. The operating effciency of international tourist hotels in Taiwan[J].Asia Pacific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 2001(6): 73-81.

[6]CD Kksal, AA Aksu.Efficiency evaluation of A-group travel agencies with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 A case study in the Antalya region, Turkey[J].Tourism Management, 2007,28(3): 830-834.

[7]Hadad Sharon,Hadad Yossi,Malul Miki,Rosenboim Mosi. The economic efficiency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a global comparison[J].Tourism Economics,2012,18(5):931-940.

[8]Peypoch Nicolas,Solonandrasana Bernardin. Aggregate efficiency and productivity analysis in the tourism industry[J].Tourism Economics,2008,14(1):45-56.

[9]陆相林. DEA方法在区域旅游发展评价中的应用-以山东省17地市为例[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302-306.

[10]张广海,冯英梅.我国旅游产业效率测度及区域差异分析[J].商业研究,2013(5):101-107.

[11]陶卓民,薛献伟,管晶晶.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中国旅游业发展效率特征[J].地理学报,2010(8):1004-1012.

[12]曹芳东,黄震方,吴江.城市旅游发展效率的时空格局演化特征及其驱动机制[J].地理研究,2012(8):1431-1444.

[13]左冰,保继刚.1992-2005年中国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及省际差异[J].地理学报,2008,63(4):417-427.

[14]饶品样.中国旅游产业增长的技术因素及其贡献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2012(4):69-72.

[15]马晓龙.中国主要城市旅游效率及其全要素生产率评价:1995-2005[D].广州:中山大学, 2008.

[16]林源源.我国区域旅游产业经济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

[17]许陈生.我国旅游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与技术效率[J].旅游学刊,2007(10):34-39.

[18]彭建军,陈浩. 基于DEA的星级酒店效率研究-北京、上海、广东相对效率分析为例[J].旅游学刊,2004(2):59-62.

[19]Charnes A, Cooper W W, Rhodes E. Evaluation program and managerial efficiency: an application of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to program follow through[J].Management Science, 1981,27(6):668-697.

[20]张建华.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DEA方法及1997-2001年效率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03(3):11-25.

第5篇:时空旅行范文

哈哈,《哈利波特》确实很好玩啊,看完后让人感觉魔法世界好像真的存在一样。嗯,一定是真的存在,不然我是怎么回事呢?

我和哈利波特真的很像啊。你看,我也从小住在姨妈家(姨妈对我十分好),姨妈也告诉我,我的父母死于车祸,我也有个很凶的表哥(真的很凶,只要有人欺负我,他就很凶地去打他),最关键的是——我也有一般孩子没有的能力!我三岁的时候从五楼掉下来居然毫发无伤(姨妈吓得心脏病发作进了医院);八岁的时候,一只大狗追我,我一着急飞到了大树上(然后下不来了);十岁的时候,我和同班同学打架,我让一只黑板擦飞起来,狠狠地打了他的头(为此事被老师罚站1个小时)……呵呵,我的超能力时灵时不灵,每次想用的时候总是用不出来,突然用的时候却总是闯祸,可怜啊!但是今天,我终于知道了,我,伟大的,可爱的,美丽的林卿珈大小姐,原来是个女巫啊!哈哈~~~终于找到组织了!

我美滋滋地挥舞着新买的《哈利波特》乐得直打滚。

“笨丫头,你傻笑什么呢?”表哥一把抢过我的书,瞄了一眼,“哈利波特?有这么好笑吗?笑吧,笑吧,一会我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后你就笑不出来~哈哈~~~~”

“嗯?我是伟大的女巫,有什么事情能让伟大的我笑不出来?哈哈~~~~~”我得意地说。

“……又做白日梦了。你的会考成绩出来了,真是惨啊,惨不忍睹啊!我相信,一会你的小PP一定也会惨不忍睹的。你的漫画书、武侠小说、玄幻小说统统都要去伟大的垃圾桶了……”表哥扔下我的《哈利波特》,无奈地说,“我劝你啊,赶快去电脑把网络游戏删了,然后装哭,这样我妈就不会打你了。快去!”

55555现实总是残酷的,本世纪最伟大的女巫也要屈服在考试的淫威之下,唉……

表哥的方法还是正确地,还是有效地,还是救了我一命地,所以呢,我的漫画小说统统保住了,小PP也保住了~可惜游戏要重新安装了。

我躺在床上,睡得迷迷糊糊,唉,哭实在是件力气活啊!好强的光,好刺眼啊,好痛苦啊…。。

第6篇:时空旅行范文

此时,我从空中500米的地方跌落在6500万年前的原始森林里,我从晕迷中醒来时,耳边响声隆隆,排山倒海。独角龙来了,眼看它那庞大的前足向我这边压下来,我敏捷地一滚,滚下了山坡,来到了草原上。正当我刚要想起那惊险的一幕时,眼前的情景使我打了个寒战,一只翼龙一个俯冲,将我叼起。我掏出多功能手枪,装上一枚枪炮弹,朝翼龙腹部开了一枪,翼龙感到巨痛,爪子一松,把我丢在滔滔大江之中……啊!我落水啦,灾难又落在了我的头上。我顾不了那么多,摁下了时空穿梭机中的“古代”按扭……

现在,我安全降落在长安城门外的开阔地上,摇身一变,变成了一位翩翩公子,多功能手枪变成了一把折扇。然后大模大样地走进长安城里。

长安城可真热闹啊,唐王李世民把长安城治理得井井有条。我身边人们穿着华丽,大多是有钱人家的翩翩公子。我逛了一圈,肚子饿得咕咕叫。于是,我来到一家酒店,学着电视里的“大侠”对小二说:“来三个馒头,一碟小菜”。吃饱后,我不由得一惊。发现别人给的是一锭一锭银子,我没有呀!我赶紧往口袋里摸,只摸出一颗弹珠和一枚硬币。我举着弹珠对老板说:“老板,这珠子可是价值连城啊,你看这里面的东西就知道了!”老板还真没见过这玩意儿,就信以为真,收下了。我赶紧逃之夭夭。

晚上,我来到了皇宫前,一支队伍从皇宫中飞快地走了出来。“捕头,快追!”一个小兵喊道。“原来他们在捉‘江洋大盗’呀!我得助他们一臂之力!”我戴上夜视仪,周围顿时明亮了起来,我又把“扇子”变回原样,往里边装了烟雾弹,再朝“贼”逃跑的方向射去。“砰”地一声,那大盗说“哎呀!这是啥玩意,朦朦胧胧的,我看不见了。”此时,官兵也赶到了,大盗束手就擒。“捕头,好像有人在暗中帮助我们。”一个小兵说到。不得了,我又被发现了,我掏出时空穿梭机,毫不犹豫摁下了“未来”二字……

第7篇:时空旅行范文

[关键词]时空思维;旅游研究;应用;启示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11)08-0016-10

思维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必然方式,对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人类为了求得生存与发展,就需要了解和掌握客观世界中万事万物的基本性质及其相互联系的基本规律,而思维就是人类为实现这一目的所不可缺少的智力机能…。科学研究目的在于对事物和现象更加客观准确、深入全面的认识,而达到此目的的顶层方式,首先必经人的高级思维,科学认识是科学思维的产物。

鉴于旅游研究的日渐兴旺及旅游自身多学科切入的综合性特征,从思维角度探讨对具有多学科属性、综合性的旅游研究很有普适意义,且思维的横断特征对于推动学科发展意义重大。旅游研究已成为当今科学研究中的一大热点,研究热度、研究队伍、学术成果呈蓬勃发展之势,方法越来越多样化。不断归纳总结、提升提炼旅游科学研究的学科思维、研究方法、项目感悟及所得,日显重要并需长期探索。

时空思维是旅游研究中极为重要的一种科学思维方法,但该思维却极易被忽视。吴光远《受益一生的44种思维方法》一书享誉全国。该书解构的44种思维方法,唯缺“时空思维”。鉴于此,笔者从时空思维视角,结合中外旅游研究成果的慎思与顿悟,重点探讨时空思维及其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与启示。

1 时空思维

时间一般定义为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空间定义为运动物质的广延性;马克思将时空定义为实践活动的持续性与广延性,从而将时空的依托基础由物质转变为实践;空间是实践的显现性或肯定性;时间是实践的隐匿性或否定性。

1.1时间思维

时间是事件发生到结束的时刻间隔;时间的本质是事件先后顺序的量度;时间是一切宏观物质状态的变化过程,具有持续性和不可逆性,此性质是它们共同的属性,而对连续事件的度量称为时间。广义的时间思维,是指受时间因素制约的一切思维形式,它是主观思维对客观事物及其时间存在和特征的反映,并受客观事物及其时间特征制约的一种思维形式。

事物存在的时间特征作为过程而存在,表现为具有发生、发展和终止的过程,也指事物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因此,作为对客观反映的主观时间思维,其内容就是指对事物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认识。

主观时间思维与客观过程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但并不是等同的。客观性的时间是一维的,具有一去不复返的特点,但时间思维却可朝着与客观时间相反的方向进行思考,认识和探索已经过去了的事物。客观实践的展开有一个过程,未来是指将来可能存在而现在还不存在的现象,但是时间思维可以认识和探索尚未发生,现还不存在而将来可能发生的现象。这体现了主观时间思维和客观实践的统一。

时间思维形式是事物的“时间顺序特性”,可认为是与事物运动的先后顺序及持续时间长短有关的特性,即事物处于运动状态或显著变动状态的本质属性做出概括与间接的反映,并通过词语表达的“概念”来把握事物的这种本质属性。显然,这种思维的基本特点就是要从一维线性的时间轴去把握事物运动过程的本质属性。在时间不受限制的条件下,时间思维也可对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规律性做出反映,这时主要通过由概念组成的“判断”和“推理”来把握事物之间的这种内在联系规律性。时间思维的本质特性在于它的动态性,这一特性也是现代社会对思维提出的强烈要求。时间思维在本质上是动态的,且作为规范化思维方式随着历史发展而发展。现代社会活动越来越复杂,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特点,要求思维主体改变同现实不相适应的旧式思维方式与陈腐观念。

时间思维由于其未来指向从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具有很强的预见性。在农业社会里,人类思维方式的时间指向是面向过去,集中于过去的经验耕作总结;在工业社会里,人类思维方式的时间指向更为面向现实,主要根据当时的市场需求状况来安排生产;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类思维方式的时间指向开始面向未来,即根据过去和现在,力图科学地预见事物发生、发展的趋势。时间思维是一种线性集中性思维,关注事物历时性(diachronic)的发展变化,但可能忽视事物共时性(synchronic)的普遍联系。

此外,时间思维还具备时效性与敏捷性。时间既不能贮存,也不能逆转,更不能再生,因而时间成为最宝贵的资源,时间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节约时间的唯一办法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思维的效率;时间具有一去不复返的特性,特别是在关键时刻,更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因此,为了适应社会信息膨胀、节奏加快的形势,就必须在思维中加速时间因素,从而提高思维的敏捷性与行为的高效性。

时间可分为自然时间、人文时间和心理时间。自然时间是人类制定的计量单位,用于计算物体移动或生长的周期,分为年、月、日、时、分、秒;又可分为瞬时、即时、时期等;人文时间的核心部分是历史时间,除有先后之外,还包括现在、过去和将来;心理时间的核心部分是体验时间,即是对时间快、慢、中的主观感受时间,往往和自然时间相悖。

1.2空间思维

空间是指与实体相对的概念,按照哲学观点解释,凡是实体以外的部分都是空间,空间是无形的、不可见的。在《辞海》中,“空间”被解释为“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是物质存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的表现……,空间是无限和有限的统一,就宇宙而言,空间是无限的、无边无际的,就每一具体的个别事物而言,则空间又是有限的……”。换一个角度说,空间又是由一个物体同感觉它的人之间产生的相互关系所形成。事物存在的空间特征作为一种有层次结构的系统而存在,表现为具有产生、发展和结束的一系列历程性进程。“空间”在哲学上是指事物发生、展开和完成所涉及的全部领域,包括各种物质领域、精神领域及事物的其他方面。“空间”与“时间”一起构成运动着的物质存在的两种基本形式。前者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由长度、宽度和高度来表示,后者是宇宙事件顺序的度量。

广义的空间思维,是指受空间因素制约的一切思维形式。它是主观思维对客观活动和空间特征及其客观事物空间存在的反映,因而受客观进程及其空间特征制约。作为反映客观存在的主观空间思维,其内容是按一定原则对人类行为的“活动域”进行认知,进而建立相应精神结构的一种思维活动。空间思维主要是对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与性质,以 及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空间位置、组合关系或排列次序等空间结构特性做出的反映,并主要通过空间视觉表象来实现对这种“空间结构特性”的把握,也就是实现对相对静止状态(存在状态)事物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内在联系规律性的把握。

生活客观性的现实空间是三维的,其基本属性是物质性,它遵循欧几里德几何的一般原理,但空间思维的维度却不仅仅是三维的,它是与现实物质性质的实在空间相对应的一种抽象空间、观念空间或思维空间和精神空间,这种空间可以根据主体的思维素质、按着自己的原则构造任何维度。当然,空间思维的维度也不是随意形成的,而是以客观事物的现实维度为基础的,空间思维的不同维度恰恰是为了对现实空间认识的需要和对现实空间的灵活反映。这体现了主观空间思维和人类客观活动空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1983年,美国心理学家、学习理论家、教育学家加德纳(Gadner H)教授提出多元智力理论(Multiple Intelligences),指出人的智力可细分为以下7种:①语言交流智力;②逻辑一数理分析智力;③音乐美术(艺术)智力;④空间分析智力;⑤观察分析智力;⑥肢体运动智力;⑦交流沟通智力。可见,无论在人们的学习、日常生活、工作还是科学研究活动中,空间思维都起着广泛的作用,这种作用或是间接的,或是下意识的,或是直接的和显性的。近年来,空间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开始逐步为人们所认识,并开始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教育中有意识地开展空间思维方法和空间认知能力的培养。

空间思维方法是认知空间(要素)、分析空间关系与结构、探究空间表示,利用空间概念进行分析推理并做出决策的思维方法。空间思维方法属横断思维方法,其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涉及学科领域包涵:空间科学(天文、探测、运载工具);遥测遥感(航天、航空遥感测量);测绘工程、交通;气象、环境、资源、水利、规划、建筑、国土;地球科学(地质、地理);经济(空间经济、金融、工商管理);社会、管理、科学学等学科领域。

空间思维方法在科学研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同时,它还能够完善和提高人的综合科学素养,与经济、环境、地理、地质、工程、资源、城市规划、建筑、管理、交通等行业的专业技能提升有着密切关系。此外,它还能促使不同学科在空间思维方法驱动下,进行学科交叉融合与创新。空间思维是一种平面扩展性思维,关注事物共时性的“普遍联系”,但可能忽视事物历时性的“发展变化”。

1.3时间思维与空间思维的对立统一

空间不仅是物质存在的广延性,同时又是物质存在之不同状态的并存序列;时间也不只是物质存在状态判别的交替序列,同时又是物质存在状态判别的延续性;时间和空间是叠压的,时间的直接感受是先后,空间的直接感受是距离,时间把空间切成无数个面,也组成了空间。所以,作为物质存在状态并存序列的空间和作为物质存在状态判别交替序列的时间,在理论思维中是相互渗透、相互连接的,由此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即“时间一空间”。思维中的时间和空间都只有在“时间一空间”这个统一体中,并作为这个统一体的内在要素的环节才能够存在。

任何理论上的创新都离不开时间思维,但同样重要的是,任何理论上的创新也离不开空间思维。两种思维形式各有其特定的功能,各自从事物的两种不同状态(显著变动的“运动状态”和相对静止的“现存状态”),对事物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规律性做出反映。两种思维形式缺一不可,彼此既不分高低,又不能互相取代,二者唯有相辅相成,方能相得益彰。

时间和空间在理论思维中的此消彼长、你进我退的互补关系和相互作用维持着“时间一空间”统一体的整体平衡。这种互补关系体现于时间和空间在现实中的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甚至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思维中时间与空间的互补关系从根本上而言,源于二者均是由物质存在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决定的,有着共同本质,表现同一内容。正是这种依存和互补,使得时空思维不仅有存在的必要,而且获得了思辨的可能。

在人类思维实践中,都经历了从线性思维到平面思维再到立体思维以及非线性思维的不断发展、扬弃的过程。立体思维吸收了前两者的优点,如线性思维的集中性,平面思维的扩展性;又克服了它们的不足,从而产生出为它们所不具有的新的思维功能。对事物可进行多视角、全方位的结构性透视与分析,并在对事物的立体性把握认识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1.4时空类型的划分

从形态进行划分,时空分为物质时空和理念时空两大类型。物质时空指物化形态的时空,如地貌沙盘体现出来的某时间断面的空间关系;或通过客观物体表现出来的时空,如温带落叶阔叶林表现出来的四季更替。理念时空也可称为精神时空,指非物质形态精神化了的时空,如传说中某时期、某地域发生的各种事件、人物及其关系等。

从存在的客观真实性进行划分,时空分为客观时空、虚拟时空和虚幻时空。客观时空指客观存在的时空,该类型的时空是真实存在的。虚拟时空指所表达的时空实际上是存在的,但是展示方式是通过仿真方式来进行。如星空虚拟实验室中所展示的日月星辰。虚幻时空指所表达的时空实际上是虚幻的,展示方式是通过虚构方式来展示的。如科幻电影中展示的外星生物、星球大战等。

从存在的主观性进行划分,时空分为无感时空和感知时空(心里时空)。无感时空指主观上没有觉察到的时空,如“不知不觉在这里过了10年,弹指一挥间”。感知时空指感觉到的时空,如“等待中时间很慢,娱乐中时间很快”、“牢狱之灾,度日如年”。

另外,在时空关系方面,赛弗拉(Tryfona)把空间关系分为拓扑关系、方向关系和度量关系,把时间分为有效时间、事务时间和存在时间[16 3。艾伦(Allen)提出了基于时态区间代数理论的时态拓扑关系模型。艾恩胡弗等(Egenhofer,eta1.)对空间拓扑关系的渐变规律、时空概念理解做了一些探讨,给出了反映拓扑关系时空变化的最邻近拓扑关系邻接图。

2 旅游研究中的时空思维

旅游现象涉及旅游者的空间位移、景观的亲历性,旅游供给中的景区布局规划、服务设施空间规划,不同旅游地域的竞争与联合等,都和时空思维密切相关。旅游活动本身就是一个时空经历过程,时空思维的优势O利于用来进行旅游研究。

2.1旅游研究之时间思维

旅游具有客源地一目的地的时间花费特征;旅游产品体现了不可贮存的时效特征;旅游对象存在明显的季相变化特征;旅游现象的发生、发展以及趋势又具有突出的时序特征。旅游这些特点就要求在旅游研究中充分利用时间思维。

从旅游研究对象的历程性视角人手,利用时间思维可对研究对象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进行审视分析。时间思维主要用于旅游研究对象的规律性、动态性、变化性、演变性、预测性以及发展前瞻性的 研究。

(1)过去:旅游研究对象的历时性研究思维

从历史角度对旅游研究对象进行历时性分析,内容主要包括存在过程,发生、发展与终结的历史进程,主要针对所研究对象的历史起因与发展做出科学梳理与分析,对旅游事物的发展总结、规律发现、经验提炼进行归纳演绎,为现在与将来提供借鉴与参考。如1978~2010年我国旅游资源认知发展演变研究,即重点研究揭示对旅游资源的动态变化认知规律。

(2)现在:旅游研究对象的要素共时性研究思维

对不存在因果关系的旅游研究对象的并存要素,从目前角度进行共时性比较分析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性质、类别、结构、特征、规模、数量等,为旅游事物的现在状态进行分布分析、布局解构、特点凝练等,从而为“现在与将来”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如2011年中国优秀与一般旅游城市类别比较分析,即对并存性的优秀旅游城市进行共时性比较研究。

(3)过去一现在:旅游研究对象要素的共时性一历时性研究思维

选择典型或一定间隔的不同时间断面,对不存在因果关系的旅游研究对象的并存要素,从过去到现在角度,进行共时性一历时性比较分析,内容主要包括性质、类别、结构、特征、规模、数量等,为旅游事物的“过去一现在”发展进行分布变化、布局演变、动态特点分析,从而服务于现在与将来的旅游发展。如1980年、1985年、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不同年度,中国热点旅游城市与一般旅游城市发展比较研究,即把前述两种思维有效、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分析不同要素的动态变化。

(4)过去一现在一将来:旅游研究对象的演化与预见性研究思维

根据过去和现在的积累,在旅游研究对象“过去一现在”分析基础上,着眼于演化及未来的预测、预见以及发展前瞻,方法包括定性、顿悟性、数学模型以及经验型预测预见法等,内容主要包括发展演化、发展轨迹趋势、发展预见、数量预测、趋势预见、动力机制驱使预测等,可为发展规划、计划制定,政策、方案、战略等提供参考。如我国入境外国游客发展预测研究,即可根据1978~2010年我国接待入境外国游客数据,构建不同数学预测模型来预测游客发展情况。

2.2旅游研究之空间思维

旅游具有客源地一目的地的跨空间异地特征;旅游资源、旅游地、客源地以及旅游景区景点等既具有点状、带状空间分布(微观视角)特征,又具有面状空间分布(宏观视角)特征;旅游者的行程以及旅游流也有异区域的跨空间特征;旅游现象的发生、发展以及趋势又具有突出的地域特征。

从存在的主客观性上,旅游的空间特征分为客观空间特征、主观空间特征及主一客互动空间特征。客观空间特征为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的旅游空间的特征,如自然旅游资源地、目的地自然环境等的空间特征。主观空间特征为主观意识中存在的旅游空间的特征,如游客设想的从未去过的旅游景区景点的空间特征、旅游修建性详细规划中预先设计的景区景点的空间特征、虚拟旅游场景中的三维虚构场景的空间特征。主一客互动空间特征为主观意识反应中的客观空间所表现出的空间特征,如游客感知空间特征(旅游认知地图)、旅游路径依赖和旅游场所依恋下的旅游认知一情感空间特征等。

从体现的研究客体内容上,旅游空间特征分为旅游空间的分布特征、形状特征、大小特征、结构特征、属性特征、关系特征、方位特征、层次特征等。从体现的主体内容上,旅游空间特征分为空间意识特征、空间特色特征、空间主题特征、空间感知特征、空间认知特征、空间想象特征、精神空间特征、空间构思特征和空间调控特征。

从旅游研究对象的空间视角人手,利用空间思维可对研究对象的空间分布、空间结构、空间关系和空间认知进行审视分析。空间思维主要用于旅游研究对象的空间规律、空间特征、空间构成、空间关联以及空间认知等的研究。

(1)空间分布:旅游研究对象的分布性研究思维

利用地图分析、空间网络分析、数理分析、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等方法,通过对旅游研究对象空间存在形式、性质、集中与离散状态、位置、分布变化等的分析,探索其空间位置分布特征、空间形态特征(点、线、面)、空间性质特征、空间特色特征等,为区域旅游发展提供参考。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可揭示优秀旅游城市发展的空间格局。

(2)空间结构:旅游研究对象的结构性研究思维

利用空间网络分析、地图分析、理论分析、数理分析、GIS分析等方法,通过对旅游研究对象的空间结构分析,研究其空间构成特征、空间组合特征、空间系统结构特征、空间区划特征等,为区域旅游组织重构提供参考。如中国旅游发达区空间结构特征研究,可探讨旅游发达区的空间结构。

(3)空间关系:旅游研究对象的关系性研究思维

分析旅游研究对象的空间关系,研究内容包括空间主次关系、空间顺序关系、核心边缘关系、空间竞合关系、空间耦合关系、空间区位特征、旅游流空间扩散等,方法主要有GIS分析、空间网络分析、地图分析、数理分析等,为科学审视旅游空间关系提供参考。如中国典型旅游地域之间空间竞合关系研究,可探讨旅游地域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

(4)空间认知:旅游研究对象的认知性研究思维

分析旅游研究对象的旅游者空间认知,采用心理测试量表、心理学理论分析、数理统计分析、认知地图分析、GIS分析等方法,研究游客的旅游空间感知、环境感受、空间依恋、空间形象认知、空间符号认知、空间文化认知等,可科学研究旅游者的空间认知,为区域旅游规划设计、管理调控、形象设计与传播等提供参考。如中国典型旅游地区旅游认知形象研究,可探讨旅游地域的空间旅游形象。

(5)空间演变:旅游研究对象的变化性研究思维

采用空间网络分析、数理分析、地图分析、GIS分析等方法,分析旅游研究对象的空间变化,研究内容包括空间发展变化、空间拓展变化、空间主次核心变化、空间融合变化、空间关系变化、空间区位变化等,能够科学研究旅游空间的变化,为区域旅游发展提供参考。如中国东西部典型旅游城市空间变化研究,可探讨旅游城市的空间拓展变化。该思维需要建立变化分析的基准,即两个及其以上不同时期同一旅游研究对象的空间变化比较。

2.3旅游研究之时空融合思维

时空融合就是旅游研究中,将旅游的时间属性和空间属性统一起来进行综合分析,其采用的思维就是将时间思维与空间思维有机结合而形成时空思维。这种思维既关注旅游事物的“普遍联系”,又关注旅游事物的“变化发展”,深刻体现了共时性研究与历时性思考相统一,为深刻揭示旅游现象及其规律开辟了更多的途径,提供了强大的功能,其意义深远。

时空融合思维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①空间的时间化研究思维。这是以空间为思维主体的空间与时间融合分析思维,如在旅游地过去旅游空间组织 科学分析基础上,为其规划设计更加科学的旅游发展空间结构,从而使空间组织与功能更加完善。②时间的空间化研究思维。即以时间为思维主体的时间与空间融合分析思维,如30年来某客源地对于某旅游目的地游客交互变化与发展趋势研究,突出了旅游地随时间推移的发展变化。③时空一体化研究思维。即共同考虑时间与空间的融合分析思维。如多个客源地A、B、c对于某旅游目的地D的游客时空交互研究,分析视角可分为,一是历时性的多客源地对旅游目的地的游客交互变化规律分析,既可有A、B、c分别对D的游客交互变化,又可有A、B、c同时对D的游客综合交互变化;二是不同典型时间断面共时性的诸客源地对目的地的游客交互差异规律分析,也包括诸客源地在不同时间断面内游客交互的差异比较与规律变化分析。时空一体化融合分析是旅游问题研究较全面、深刻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

2.4旅游研究之三维或多维的思维

三维的维度包括时间维度、空间维度与属性维度(或类别、特征、性质、结构、变化等维度),构成三维坐标轴系统,即在时空思维基础上,再增加分析的定性维度,一般能更好地反映研究对象的诸多特征与规律。如中国入境旅游客源地时空分析,即在时间、空间分析基础上,增加客源国特征(亦可选其他内容)的维度内容,可提高旅游问题研究的深度。

多维的维度是指在三维的基础上再增加几个研究视角,可包括较复杂的多个研究内容。如中国入境旅游客源地游客多维度时空综合分析,即在时间、空间分析基础上,增加外国人与港澳台游客、发达与欠发达客源地游客、游客结构、规模变化、旅游动机、消费水平等研究维度,可提高研究的复合性、综合性和系统性的科学研究水平。

另外,还有旅游研究的时空分离思维。其建立在牛顿理论即时间、空间、物质运动三者分离这一近代科学基础之上,基本特点是考察物质运动的时间形式时,不注意它的空间形式。在考虑其空间形式时,不注意它的时间形式,时间思维和空间思维是分离的。时间与空间思维各有其自身之所长,时间思维长于事物的“发展变化”分析,而空间思维长于事物的“普遍联系”分析,如事物普遍分布与地域差异的研究。时一空分离研究各适用于不同旅游研究主题,在实践中须根据具体情况等进行遴选。

3 时空思维之旅游实践研究

3.1国外研究实践

在时间思维方面,国外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加特纳与亨特(Gartner&Hunt)利用历时性分析方法,选择12个年度对实证国家进行了形象变化分析。斯坦斯菲尔德(Stansfield)进行了大西洋城度假村的发展周期研究。基思(Keith)以巴哈马为例,研究了垄断与度假村的成长周期。盖茨(Getz)从时间角度研究了目的地生命周期与旅游规划的问题。皮尔斯(Pearce)研究了旅游者的时间计划。塞斯福德等(cessford,et a1.)对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区的游客人数进行了选项监测。霍尔(Hall)认为,利用时间地理学研究自选旅游和跨国旅游以及其紧密关系;构架了一个旅游研究的框架。加特纳研究了旅游形象的形成过程。吉尔和威廉姆斯(Gill&Williams)研究了山区旅游社区的增长发展。豪格等(Haug,et al.)从时间视角,研究了西班牙“小挪威”的旅游移民问题。威尔金森(Wilkinson)从“过去和现在”角度预测了世界和加勒比海旅游。约瑟夫(Jozef)研究了旅游预测与决策的实用标准。

在空间思维方面,国外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利珀(Leiper)提出了旅游目的地对于客源地的旅游引力系统。布里顿(Britton)以斐济为例,研究了新经济中的旅游空间组织问题。米切尔等(Mitchell,et a1.)以一项实际空间关系调查案例,研究了城市公共休闲空间关系问题。塔之姆等(Tazim,et a1.)探讨了区域合作理论并研究了社区旅游规划。威尔逊(Wilson)从统计角度研究了旅游的空间分布模式。应天煜等以中国相邻乡村比较案例,研究了社区、政府与外部资本进入农村文化旅游问题。曼斯费尔德(Mansfeld)研究了旅游目的地选择和旅游空间行为维塞尔(Visser)以开普敦为例,研究了男性同性恋者在南非城市的休闲空间。维伯克(Verbeke)对欧洲的旅游流进行了区域空间分析。皮尔斯(Pearce)研究了旅游空间分布模型的功能问题。恩赖特和牛顿(Enright&Newton)致力于构建一个综合的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模型。

在时空融合思维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定进展。奥康纳等(O’Connor,et a1.)进行了旅游者流动的地理时空跟踪与分析研究。巴特勒(Butler)则研究了旅游区时空演化对旅游资源管理的意义。戈尔姆森(Gormsen)研究了国际旅游时空发展中的中心模式。舒瓦尔和艾萨克森(Shoval&Isaacsen)提出了人类活动行为的时空序列比对分析方法。弗拉迪米尔等(Vladimir,et a1.)对日本旅游者在中欧国家的流动模式和未来趋势进行了研究。

3.2国内研究实践

国内在时空思维的旅游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定进展。左冰提出“旅游是时间与空间的统一形式”;时空统一观是旅游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基本哲学观;时空有机结合是认识旅游活动与发展演变的基本分析视角。

时间思维旅游实践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陆林等以三亚、北海、普陀山、黄山、九华山为例,对海滨型与山岳型旅游的客流季节性进行了比较研究。黄震方等研究了盐城麋鹿生态旅游区的游客变化特征及预测。马耀峰、李天顺选择我国12个旅游热点城市,用历时性分析思维对旅华游客流动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李辽宁、弓晓颖研究了中国红歌的历史演变。

在空间思维旅游研究方面成果丰富。黄向、保继刚对游憩行为的场所依赖(place attachment)进行了研究。陆林、鲍捷以千岛湖为例,用耗散结构理论对旅游地演化过程及机制进行了研究。张捷等对自然观光旅游地客源市场的空间结构进行了研究。吴必虎等研究了中国城市周边乡村旅游地的空间结构。卡显红、沙润以长江三角洲为例,研究了城市旅游空间的相互作用。侯兵、黄震方等对文化旅游的空间形态进行了研究。

第8篇:时空旅行范文

[关键词]旅游者;空间意象;空间决策;意境地图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15)09-0043-09

Doi: 10.3 969/j.issn.1002-5006.2015.09.005

引言

“旅”,即旅游者空间的位移,是旅游活动最基本的特征。旅游活动决策中,在做出“去旅游”的决策后,最重要的内容就是空间决策,即“我要到哪里去旅游?”。关于空间决策,行为地理学的基本观点是:人们从一组可供选择的空间行动中挑选出某种行为,是根据人们对空间意象的评价而得出的结论。

本文将旅游者空间意象构建与空间决策纳入同一个过程中,将地理空间研究与心理认知研究相结合,以此探索旅游者的空间决策过程与模式,为旅游经营者、组织者理解旅游者决策规律,选择科学合理的旅游信息传播内容与方式,制定能适应并引导旅游者行为过程的空间发展策略提供理论支撑。

1 理论背景与假设

1.1文献综述

关于旅游者的空间意象,目前的国内外研究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

(1)空间意象。自Lynch提出了城市意象研究的概念和方法后,“意象(image)”就成为研究主观环境空间的重要理论与方法。鲁学军等认为,空间意象是一种具有自学习能力的具有空间形象感的地理形象化思维模式,空间意象是地理思维的产物,也是其得以进行的“载体”。Walmsley和Lewis认为,空间意象是指人们通过对客观物体空间特性的认识,在头脑中产生对客观物体的映像和图式的过程。Pearce等则将其引入旅游研究之中,研究者用城市意象地图方法剖析各类旅游地(城市、景区),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者)与客体(当地居民)的空间意象特征与规律,尝试提出空间意象理论在旅游领域的概念体系。旅游者空间意象是指由于旅游目的地环境对旅游者影响而使旅游者产生对旅游目的地环境直接或间接的经验认识空间,是旅游者的“主观环境”空间。大量的研究关注旅游者空间意象影响因素分析,学者们也开始触及空间意象的形成模式。

(2)意境距离。旅游研究中意境距离也常被表述为感知距离,研究表明其与实际距离具有差异,意境距离是影响旅游者空间决策的重要因素。认知失调理论被用来解释旅游者的偏好与意境距离的关系。意境距离对空间决策产生影响的原因也被学者所关注。

(3)意境地图。意境地图是包含了距离与图像等要素的、较为综合的空间认知概念,它既具有空间属性又具有评价属性。意境地图的形成包括以下几个步骤:信息的感知、编码、存储、整合、解码以及信息和知识的再运用。旅游者意境地图是编码和存储于游客大脑中的动态、立体的旅游环境综合表象,它在旅游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nu。旅游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常被用来解释意境地图差异的原因。旅游过程中,意境地图的变化也得到了大量的关注。

尽管行为地理学家更加关注空间行为(spatial behavior,即空间决策的规则)而不是在空间的行为(behavior in space),旅游学研究者们也意识到旅游目的地的初始意象是旅游者目的地选择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但是相关研究却很少。现有研究主要立足于通过社会调查统计的方法,去研究旅游者对空间的认知。这些研究停留于用统计结果去逆向分析其影响因素,而没有真正地深入旅游者空间意象形成的内在机理,无法探明各因素对空间意象形成与发展的作用阶段与方式,也无法了解各变量相互之间的关系。现有的旅游者空间意象形成的模式研究,依赖于空间认知的一般过程,这在笼统地说明旅游者全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是对于局部放大到旅游前对空间的认知与决策,则无法进行科学解释。

1.2概念梳理

在目前研究中,认知、意境、意象等概念的使用较为混乱。无论是在心理学还是在行为地理学,认知的(cognitive)与意境的(mental)并无实质的区别,它们都是以知觉的( perceptive)经验为基础,进行加工的结果,它们与抽象概念一样能超越知觉经验,本文使用“意境”。

心理学与行为地理学中的意象(mental images或images,也被翻译成“映像”、“表象”是有实质的区别。在心理学中,“意象”是一个以准图片编码方式进行的认知过程,其功能类似于知觉。而自Lynch开始使用的“image”则是各种地理要素的认知结果。由于地理信息知识更容易被以准图片的方式编码,所以行为地理学中的意象可以近似地被看作是心理学意象的结果。为了以示区分,本文使用“表象”作为心理认知过程的概念,“意象”作为空间认知结果的概念。基于以上分析,本文的主要概念规定如下:空间意象(geographic mental images)是人类意识对于地理空间信息的主动和积极形象化反映结果,表现为象(image)、形(graph)或图式(schema),它以知觉经验为基础,与抽象概念一样能超越知觉经验。它是旅游者空间认知的结果表现,具有指向和评价两方面的特征。旅游者的空间意象包括了意境距离、意境地图等。意境地图是(mental map)人们对地理空间的整体认知结果,是经过人主观加工后地理空间的整体意象。意境距离既是意境地图的构成要素,也可能单独存在而对旅游空间决策产生影响。

1.3空间意象对旅游者空间决策的影响

旅游者空间决策的实质是一种消费决策,其内部动因是消费需要和消费动机。期望理论也认为行为决策的依据是旅游者内在的心理需求,它并不一定直接表征,但其功能表现为:(1)决定我是否去旅游;(2)构成旅游空间选择的判断标准,即旅游空间的选择将与旅游需求进行比较,被否定的将予以排除。在旅游需求与动机产生后,旅游者的空间决策依赖于地理空间的认知与旅游需求的比较评价。决策理论认为决策结果取决于偏好”一,偏好是建构的,因此具有阶段性。旅游者的选择决策就是通过对备选项的评价,建构越来越清晰的旅游空间偏好。

空间认知就是空间意象的形成过程。在心理学上,人的认知被定义为个体主动寻找信息和接受信息,并在一定结构中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旅游者的空间评价不同于分析者采用的联合评价,而是单独评价模式,关注主观体验,即旅游者是通过逐一与旅游需求进行比选确定是淘汰还是进入下一选择集。正是因为单独评价,在信息加工有限的条件下,旅游者可能对于符合旅游需求的选项直接进行下一步的信息加工,而忽视其他选项。

由此可见,旅游者的“信息加工过程一空间认知过程一空间意象的形成过程一空间决策过程”应是同一过程。旅游者的空间意象对空间决策影响的图示见图1。

1.4旅游者空间决策的过程

旅游者的空间决策与空间意象形成是同一过程。从旅游学的角度,这一过程就是从旅游需求出发,不断缩小选择空间范围,不断完善决策的过程。其过程包括:(1)尺度决策,即我可以去多远的地方。(2)目的地决策,即我要到哪里去,一般而言,目的地对旅游者是地理空间的点要素。(3)同次旅游可达的其他旅游目的地空间决策,即这一次我还可以去哪。基于效用最大与成本节约的要求,旅游者空间决策具有多样性偏好,不会放弃在同次旅游中还可以多去几个地方的机会。(4)旅游行程安排决策,即我先去哪里、后去哪里。

从信息加工的角度,这一过程就是从想象信息到知觉信息的收集与加工过程。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这一过程就是从长时记忆出发,通过信息的不断输入,进行认知的过程。

从行为地理学的角度,这一过程就是通过持续的认知形成并完善空间意象的过程,包括:(1)为尺度决策所需的意境距离。(2)为目的地决策所需的旅游目的地的意境地图。(3)为同次旅游过程中其他旅游目的地的决策所需的推理的意境地图。这一决策并不独立存在,而是依赖于旅游者以目的地为标准,通过解码的想象信息和搜索到的确切信息进行空间推理。(4)为安排空间行程所需的表象的整体意境地图。由于旅游行程的决策不取决于目前空间活动认知,而取决于对未来旅游活动的认知,这需要对前面几项空间意象要素经过过程表象以形成整体的意境地图才能实现。

1.5研究假设

1.5.1意境距离与空间范围决策

旅游者是依据适应费用与时间开支预算要求的意境距离,而不是实际距离进行目的地距离范围的决策。意境距离的量度存在一种可变的尺度,是基于不同的尺度而分阶层存在。

假设1:旅游者所选择目的地范围的意境距离与开支预算正相关,其相关性高于实际距离与其的相关性

1.5.2 目的地意境地图与目的地决策

意境地图决定了旅游者的目的地决策。从内在的机理来说,旅游者的目的地决策取决于空间期望、对象评价和风险预期,即:目的地决策=(意境地图评价一旅游需求)/风险预期=(意境地图评价一旅游需求)/(不利后果×发生概率)。具有指向和评价特征的意境地图刻画了对象评价以及不利后果的预期,也决定了旅游者对风险发生概率的判断。清晰的意境地图既要求有较为充分的位置与对象信息,也要求有明确的意境评价。

假设2:旅游者对某地意境地图的清晰度与其将该地作为旅游目的地的空间决策正相关

1.5.3推理的意境地图与同次其他旅游目的地决策

旅游过程中地理空间推理是依据已经确定的意境地图采用定性方法进行的,即意境地图对其他的空间进行相对定位和评价。空间的推理关系包括拓扑、方向和距离。在选择旅游目的地后,旅游者同次旅游的其他旅游地的决策将依据其与已选旅游目的地的推理关系,而不是旅游者的偏好。大量的证据表明,人们在利用空间关系表达地理空间时,拓扑关系是非常精确的,距离关系次之,而方向关系则经常被扭曲。

假设3:在做出旅游目的地决策后,该地与旅游者选择的该次旅游中其他旅游地的推理关系强于与旅游者偏好的其他旅游地的推理关系

1.5.4表象的整体意境地图与旅游空间时序安排决策

Kosslyn等的心理扫描实验表明,距离越大进行准确的表象扫描所需要的时间越多,即在相同的条件下其准确性越低。在空间决策过程中,空间表象的深入将不断减少旅游者所认知的旅游目的地间的距离,从而增加在相同条件下扫描的准确性,将使得空间的时序安排(即同次旅游中每天的旅游地安排)更加合理。

假设4:空间表象的深入与空间时序安排的合理性呈正相关

2 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为适应本文主要研究“意境地图”与“旅游空间”决策的关系,而不局限于是否已在旅游中的条件,同时也防止研究对象缺乏旅游动机与处理旅游信息能力而失去代表性,并基于研究对象的典型性要求以及研究者本身的便利条件,研究对象选取在校大学生(未在旅游活动进行中)和旅游者(旅游活动中)两个典型代表群体。本研究共针对1321个对象进行,完成并回收1033份,回收率为78.20%,有效问卷712份(全部调查共设计问题32题,剔除缺失15%(4.8取5)项及以上答案的问卷),有效率为68.92%。

在校大学生(未在旅游活动进行中)属于具有较强的旅游兴趣和较为充裕的闲暇时间,但是可支配收入相对较少,整体而言属于潜在旅游消费者中旅游动机较强、旅游信息了解较多的群体。调查过程分为集中调查和分散调查。集中调查的对象是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和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的学生。共收集有效样本321份(回收率85.81%,有效率85.60%)。其中,男生118份,女生203份;本科生210份,硕士研究生111份;平均年龄21.2岁。分散调查的对象是西北师范大学、兰州交通大学不特定专业的学生,主要通过在宿舍中面对面进行调查,调查时间是2013年10月至2014年6月。共收集有效样本159份(回收率81.90%,有效率92.44%)。其中,男生61份,女生98份;本科生114份,硕士研究生45份;平均年龄20.7岁。

旅游活动过程中的旅游者是已有明确的目的地选择和旅游过程安排的旅游消费群体。本研究的对象是甘肃省境内乘坐大巴车或火车的在途旅游者。调查时间是2013年“十一”黄金周和2014年4月至7月。共收集有效样本232份(回收率72.11%,有效率47.74%)。其中,甘肃省内旅游者102份,省外旅游者130份;男性144份,女性88份;平均年龄36.8岁。

2.2研究方式

学界关于决策过程的研究经常采用情景案例配合问卷调查的方法。由于不同尺度对于不同空间要素显现的程度不同,因此采用不同的尺度情景。对于意境距离,本研究设定的情景是“如果条件允许,在国内你打算旅游的地方”,而对于具体的旅游目的地、旅游行程研究设定的情景是“如果条件允许,在甘肃省内你打算旅游的地方”。

2.2.1调查问卷

问卷调查的内容包括:(1)被调查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2)无法用意境地图草图反映的信息,如意境距离。

2.2.2意境地图的草图绘制

手绘草图是意境地图外部化的一种重要方法,自1960年Lynch提出以来,便以其受试人群广、易于获取、信息量大、简单直接等特点得到广泛应用。对于草图绘制,以往研究的方法是提供较为详细的地标或者不提供任何的信息,前者将使研究者的标准影响到被调查者,后者又因为被调查者的随意性太强而使得在大量调查过程中合成草图显得混乱。借鉴地图绘制的栅格方法,本研究提供带网格的A4纸作为被调查者绘制意境地图的底面。经测量,甘肃省东西垂直长度1501km,南北垂直宽度1168km,面积最小的广河县538km2;借鉴学者Navon进行总体一局部特征研究的实验,设定每个方格33mm,构成视角3°47',使得每个参加者能够较清晰的辨识各个方格。为此,在A4纸上布置横向66格,纵向51格,每格为边长33mm的正方形,在A4纸上为2178mmx1683 mm的矩形;每边代表23km,每格代表529km2,与甘肃面积最小的县相近,使得每个县能够与至少一个空格相对应;整个网格构成代表1518km×1173km的空间范围,与甘肃所占的空间范围相近。在网格中先以四格填图的方式标明在整个网格图中兰州(被调查者所在或出发地)的区域。

被调查者要求在网格中画出意境地图,意境地图的画法采用填图的方式,要素包括:目的地区域,被要求在自己所选的区域框中填色,以表明在整个网格中所选区域与兰州的相对方位、距离、区域大小;线路,以连线方式标明从兰州出发到所选区域的路线;地标,在所选区域旁写上能够辨识的地标名。

2.3研究过程

2.3.1预测试

使用调查问卷和草绘意境地图对10名旅游管理硕士研究生进行预测试。测试的目的是:调整问卷调查以及草绘图的说明语言,使其表达更清晰;进行分类型测试指标的Cronbach's 6α值计算,预测试中,最小的a=0.720>0.7,各评价要素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2.3.2正式测试

在校生的集中调查利用8个班(本科生5个班,硕士研究生3个班)某次必修课2节课的时间进行,测试前被调查者不知道本节课的活动安排,没有进行任何的专门信息收集。学生们被要求严格依据活动安排过程进行测试。在校生的分散调查则是调查者进入学生宿舍,对在宿舍的学生进行调查,一般每次调查的对象为3~5人。对旅游者的调查是在甘肃省境内乘坐大巴车或火车的在途旅游者,包括兰州市到永靖黄河三峡景区(4A景区)、兰州市到景泰黄河石林(4A景区)、兰州到武威市的大巴车上,以及兰州市到嘉峪关(敦煌)的火车上进行。

第一步:填写问卷调查。完成时间是10分钟内。

第二步:画出基于长时记忆的意境地图。给出情景条件,假定现在有4天的闲暇时间,3000元的旅游开支,以保证参加测试的被调查者有合适的时间和开支预算能够选择甘肃省内任意旅游目的地,需要现在做出旅游目的地决策,并强调所选目的地不包括曾经去过的地方。询问被调查者是否已经有了目的地选择,如果有,在给出的网格图上方写出并注明是已选择的目的地,写出旅游行程安排,并在网格图中画出意境地图。如果没有,要求在网格图上方写出自己相对偏好的地方,并画出意境地图。要求已有选择的被调查者再画出除已选目的地之外的其他偏好地方,并画出意境地图。完成时间控制在30分钟内。

第三步:画出信息给定之后的意境地图。播放《印象甘肃》(对学生的集中调查和在大巴车上对旅游者调查是利用教室以及车载设备播放,对学生的分散调查以及在火车上对旅游者调查是利用笔记本电脑播放),这是一部全景式介绍甘肃旅游的纪录短片,包含了甘肃各地较充分的旅游信息,使得被调查者能够获得充分的信息,并告知他们如果做出了目的地选择,写出目的地地名及旅游行程安排,并画出意境地图,再次要求被调查者写明旅游的行程安排。完成时间控制在50分钟内。

第四步:画出可去的其他旅游地。告知被调查者此次旅游活动可以去其他地方,写出选择的地名,画出意境地图。再次要求被调查者写明旅游行程安排。完成时间控制在30分钟内。

2.3.3研究统计

对于数量型统计的结果直接通过SPSS进行分析。对于评价型统计,如行程安排是否合理,则让5名研究生参与评价并统计,对每一个人的评价统计结果进行一致性分析,取Cronbach's 6α值最高的两人的平均评分作为统计量,再进行分析。

3 研究分析

第9篇:时空旅行范文

关键词:低空旅游;旅游产品;旅游经济;桂林

1 桂林低空旅游发展现状

1.1 桂林低空游漓江项目正式启动

2015年1月29日,桂林空中游览漓江及其支流遇龙河的旅游项目正式在桂林市阳朔县十里画廊启动。这一漓江低空游项目

由广西展卓通用航空有限公司打造,由香港桂龙航空产业集团、

北京成兴达技贸有限公司和广西展卓通用航空合营投资建设的广西桂林兴安通用机场实施。目前试行的直升机型号为S-76A,游览线路有两条,即传统的漓江精华游航线和遇龙河水上风光游览航线。

1.2 桂林低空游漓江项目游客接待情况

低空旅游在发达国家已经是一个发展得朝气蓬勃的产业,仅美国的通用航空业年产值就超过了1500亿美元,而我国的通用航空业在近几年才刚刚起步。正因为桂林独一无二的山川风景联合低空飞行带给游客的奇特感受,漓江低空游项目尚未正式推出之前就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从事各行各业人士的广泛关注。

2015年1月29日,漓江低空游首日启动,十一名游客乘坐直升机体验了低空游漓江乐趣。在此之前展卓通用航空公司已累计收到了30多份订单,且也已有很多旅行社想要与其合作。这不仅填补了桂林高端航空旅游的空白,同时也标志着广西旅游产业开启低空旅游时代。

1.3 桂林低空游漓江项目设施安全情况

就桂林低空旅游项目的安全性来看,首先,其使用的是美国总统曾使用过的直升机机型;其次,S-76直升机是12座通用全天候民用运输直升机,属于多用途中型商用直升机;再次,该类型的直升机的升降架可伸缩,除了空中游览,还常用于搜查、救援、后勤增援;此外,在游客登机体验低空游漓江项目活动之前,需进入安检室接受安检、测量体重、填写游客安全责任书和健康情况说明,以及观看3分钟的录像进行相关乘机安全培训,在由经过专业训练的直升机操作人员(其拥有5000-10000小时驾驶经验的飞行员)驾驶直升机带领旅游者体验前所未有的低空旅游项目,宽大的观景窗、平稳舒适的环境也让游客们能够安心地欣赏漓江风貌。因此,该项目的安全性较高。

2 桂林低空旅游项目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受自然社会因素影响

从长久目标来看,低空旅游发展前景是美妙的。国外学者有研究结果表明,低空旅游的投入产出比可达1:80,通用航空的就业带动比是1:12,一个低空项目发展10年后将会给当地居民生活带来良好效益,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但由于桂林本地游客因为地方经济水平落后、人均消费水平低下,故能真正参加这种高端产品消费的人数会相当有限,再加上桂林地形地貌和多雨的气候影响等诸多因素均会给桂林低空旅游规模发展带来了限制。

2.2 低空旅游项目产品和服务类型单一

桂林低空游漓江的旅游产品类型还不够丰富。目前只是提供低空游漓江这一项单一的项目,而对于包机服务、娱乐比赛、飞机租赁、飞机体验以及婚礼这类活动却没有过多开展。另外,桂林低空游漓江现只有两条低空飞行旅游线路。此外,桂林低空旅游在交通、住宿、餐饮服务等产品的提供也不够成熟。

2.3 低空旅游的经营周期短及经营效果不佳

桂林的经济发展还是比较落后的,虽然桂林近几年的旅游发展市场状况较好,但光靠旅游的发展是带动不起全市的人均GDP。而且桂林的人均本土消费水平还比较薄弱,尤其是像低空旅游这类的高端旅游项目产品,低空游漓江半小时就要花费上千元,本地旅游者的购买力是相当不强的。桂林处于桂北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受气候类型的影响,桂林的降雨富足,雨季较长,并且降雨时间常常与旅游旺季重合。此外,桂林的地形地貌以喀斯特地貌和丘陵地带为主,山体的气候、气流状况经常不稳定,多有变化。另外,经营模式单一,仅限于乘坐直升机游览漓江风光,并未提供租机经营等模式,因此,高投入、低利润、投资回报期长等因素造成低空旅游项目并未形成长期经营的企业和固定的经营点。

3 桂林低空旅游发展可持续经营策略

3.1 改变单一经营模式

为了改变低空旅游单一的盈利模式,我们可借鉴国外低空旅游的成功经验,通过区分旅游淡旺季,在旅游旺季期间主要通过提供直升机给游客体验空中旅游观光、短途包机租赁、驾驶体验培训等旅游项目来盈利;旅游淡季期间,通过承担森林防火防灾、紧急搜查救援、科学考察、专机飞行等任务来收取费用。创立私家直升机俱乐部,开发主题公园等将会是民用直升机发展的未来趋势。除此之外,运营商也可以此模式来拓展经营业务交易,实现红利。

3.2 加强低空飞行专业人员的培训

桂林低空旅游的发展离不开专业化人才的保障。当前,我国极度稀缺高素质、专业化的低空飞行、维修、服务和综合人才,低空旅游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远远无法达到满足。因此,建议低空旅游运营商结合商业化运营模式,与航空公司合作,由其培训和提供专业的人才。同时,定期组织各经营者参加培训,管理、组织行为、经济、服务技能等全方面展开培训,提高经营者综合素质。

4 总结

低空旅游在桂林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将会是桂林市高端旅游的新热门、亮点。低空空域管理的改革,给以低空旅游发展最大的政策支持。而我国民用直升机产业的快速发展,给以其技术支撑。

直升机旅游要形成完整的产业化、规模化,应把握当前的发展机遇,找到契合的经营方式和模式,合理解决存在问题,低空旅游才能实现稳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寿平,欧阳彦美.美国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法制经验及对中国启示[J].时代法学,2015(01):94-103.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