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基因工程技术范文

基因工程技术精选(九篇)

基因工程技术

第1篇:基因工程技术范文

[关键词]基因工程;研究现状;应用领域;影响

基因工程是利用重组技术,在体外对目的基因进行构建,再导入细胞内,使重组细胞在细胞内表达,产生人类需要的基因产物,或者改造、创造新特性的产品。基因工程是在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基因工程问世以来,发展非常的迅速,还发展了一系列的基因工程技术操作,如:DNA重组技术、PCR技术等。科学工作者十分的重视基础研究,包括构建一系列的克隆载体和相应的表达系统,构建不同物种的基因文库和cDNA文库,开发新的工具酶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使基因工程技术不断的趋向成熟。许多科学家预言,生物学将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学科,基因工程及相关领域产业成为21世纪的主导产业之一[1]。基因工程研究及应用涉及医学、农业工业等许多领域。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带来两个领域的革命性变化,分别是医学和农业这两个领域。

一、基因工程技术在医学领域的研究及应用

1.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是指通过操作遗产物质来干预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进程,包括替代或纠正人自身基因结构或功能上的错乱,杀灭病变的细胞或增强机体清除病变细胞的能力等,从而达到致病的目的[2]。基因治疗是随着基因重组技术的成熟而发展起来的,现今是生物医学发展的里程碑之一。

1990年美国NIH的French Anderson 博士开始世界第一个基因治疗临床试验,用ADA(腺苷酸脱氨酶)基因治疗以为ADA基因缺陷导致严重免疫缺损的四岁女孩,并获得了初步成功[3],目前该女孩跟常人一样正常生活,这成功范例促使世界各国都掀起了基因治疗的热潮。2004年1月深圳赛百诺基因技术有限公司将世界上第一个基因治疗产品重组人p53抗癌注射液正式推向市场,这是全球基因治疗产业发展的里程碑。[4]目前利用基因对恶性肿瘤,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和艾滋病等疾病进行治疗已取得重大进展。

RNA干扰技术在基因治疗具有很大作用。RNA干扰技术是利用人工方法向宿主中引入沉默诱导因子,达到降解靶基因转录的目的[5]。目前,利用RNA干扰技术针对肿瘤治疗的药物已经产生,临床上的研究也在不断的进行。现在RNA干扰技术很成熟的应用于研究特定基因领域,这项技术在医学、药学等领域有着重要的作用。另外锌指核酸酶技术也已在人类基因治疗中得到应用,锌指核酸酶技术是一种心性的基因高效靶向修饰和调控技术。锌指核酸酶技术在构建各种人类疾病动物模型、 研究人类疾病发病机理和治疗人类遗传疾病方面将体现出极大的应用价值[6]。

2.基因工程制药

近些年来,基因技术的发展为医药工业发展开辟广阔的前景,以DNA重组技术为基础的基因工程技术改造和替代传统医药工业技术已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7]。通过DNA重组生产以前因源材料或制造技术等问题不能生产的药物,如:疫苗、抗体等。

基因工程疫苗 使用DNA重组技术克隆并表达保护性抗原基因,利用表达的病原的保护性抗原制成疫苗。包括: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基因工程载体疫苗、核酸疫苗、基因缺失活疫苗和蛋白质工程疫苗。目前,乙型肝炎病毒、麻疹、狂犬病病毒、霍乱和大肠杆菌等疫苗研究已经有很大的进步[7]。

基因工程抗体 DNA重组技术与抗体基因结构功能的研究相结合,根据人们的意图在基因水平上对抗体分子进行分割、拼接及修饰,或者人工合成导入受体表达产生新型基因工程抗体,应用于诊断和治疗性抗体。基因工程抗体改造有:鼠单克隆抗体的人源化、制备双特异性抗体、制备完全人源性抗体、表达单链抗体和制备抗体融合蛋白[8]。目前构建成功的用于抗肿瘤的有ScFv(CD3)-64、抗上皮,17-1A的ScFv、抗地高辛ScFv(Dig)-ScFv(erbB-2),Fab(HSV-2)-SpA抗体融合蛋白和T细胞激活抗体OKT3相结合,构成双特异性复合抗体可有效降低HSV-2病毒的产。在转基因烟草中表达了乙肝表面抗原,可在小鼠体内引起免疫反应。另外,具有抗凝血、抗血小板功能的基因工程抗体药物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9]。

二、基因工程技术在农业领域的研究及应用

农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非常的密切,农业的发展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许多科学工作者从事农业方面的研究。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通过对植物基因进行改造,修饰加工,增强了植物对细菌、真菌病的抗性。生物防治虫害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在防虫害方面,科学研究已经有的一些成果。研究发现,苏云杆菌中的毒蛋白(结晶蛋白)对害虫有毒害作用,可以利用这些杆菌来控制害虫。可以通过克隆这些蛋白的基因,将这些基因导入植物细胞中,是基因在植物中表达,从而获得抗虫的转基因植物。目前,苏云孢杆菌基因已被转入烟草、番茄、马铃薯、玉米和棉花等多种植物。通过科学家的研究,利用转基因技术已经成功的生产抗冻、抗旱、抗除草剂等植物。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类向大自然排放了越来越多的有害和难降解物质。这些物质严重破坏了环境和危害人的健康。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提高微生物净化环境是现代生物技术用于环境治理的一项关键技术。基因工程给农业发展带来的巨大的经济效益。转基因技术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增强抗逆性、抗病性的能力。

农田长期的使用过量的农药,已经严重的破坏了生态环境的平衡,破坏了土壤水质,农药残留有毒物质于植物中,给人类带来潜在的危害。消除农药化肥的危害,保护环境是当今重要及迫切解决的问题。

微生物在物质循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科学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微生物进行改造,构建高效的基因工程菌可以显著提高农药降解效率。目前,已经开发出净化农药(如DDT)、降解水中染料以及环境中有机现已开发出有机氯苯类和氯酚类、 多氯联苯的基因工程菌。Home等人通过研究大肠杆菌重组的DH10B表达产物O pd A和OPH(有机磷水解酶 )对几种农药的酶解动力学比较,发现O pd A能作用更多底物的类似物,降解范围更广[10]。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制作微生物农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减少环境的污染。

三、基因工程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基因工程是一把“双刃剑”,给人类带来利益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它潜在的危害。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给科学家研究带来新的方向,新的研究水平。从细胞、分子水平到基因水平。人类对生命的研究更加的详细,了解更加的深入。

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对医学和农业两个领域带来很大的影响。基因工程技术促进了医学科学研究的发展。基因工程技术给科学对肿瘤、病毒、等难解决的人类疾病的研究带来新的手段与方法,同时在人类疾病的研究,诊断、治疗等方面有革命性推动作用。一、解决了常规方法不能生产或生产成本昂贵药品的生产技术问题,开发了一大批特效药物,如胰岛素、干扰素等等,这些药品可以分别用以防治诸如肿瘤、心脑肺血管、遗传性等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疑难病症,而且在避免毒副作用方面明显优于传统药品;二、是研制出了一些灵敏度高、性能专一、实用性强的临床诊断新设备,如体外诊断试剂、免疫诊断试剂盒等,并找到了某些疑难病症的发病原理和医治的崭新方法;农业领域里利用生物工程技术,科学家研制了许多抗病虫害、抗逆性等优良性状的生物,提高作物的产量,解决的世界人口粮食短缺的问题。

基因工程技术给人类带来利益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的一定的隐患。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问题是人们一直非常关注个问题。转基因食品目前虽然没有发现对人类有什么危害,但是原有基因进行部分修饰后,也有可能存在着隐患,转基因食品如果有过敏性,则转基因食品就会有安全性问题。利用基因工程改造生物有可能打乱自然界的生态环境的平衡,破坏生态环境。转基因技术还有可能会导致基因污染,有可能危害原植物的遗传。基因工程技术同时带来伦理道德的影响,克隆技术如果应用到人身,打破以往生育模式,则存在人类伦理道德的问题。

四、结语

转基因技术生产的食品是否对人来带来影响,这需要实验和时间来验证。我们要以一个平衡心来对待转基因食品。在发展转基因技术的同时不能忽视其技术可能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我们要利用好转基因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很大的革命性作用,但是我们要理性的的看待,并不断的探索,寻找新的技术,方法,给人类带来更大的进步,促进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娇.基因工程技术的现状和前景发展.河南化工 2010-04.

[2]邓鸿新,田聆,魏于全.基因治疗的发展现状、问题和展望.生命科学.(2005)03-0196-04.

[3]W F Anderson,R M Blaese ,K Culver,et al.The ADA human gene therapy clinical protocol:points to consider response with clinical protocol.Human Gene Therapy , 1990,1:331-362.

[4]S Pearson,H Jia,K Kandachi.China approves first gene therapy.Nature Biotechnology,2004,22(1):3-4.

[5]董丽,郭惠珊.RNA沉默―植物基因组免疫的安全防线.生物工程学报.2012,28(5):521-530.

[6]李战伟,王令,任刚,王昕,张智英.锌指核酸酶技术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西北农业科技大学学报.2011-06 0055-06.

[7]瞿礼嘉,顾红雅,等.现代生物技术导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8]张雪洪,张惟杰,基因工程抗体融合蛋白的构建,生物工程进展,2001-04.

[9]张莹,何金生,洪涛,重组抗体药物研究进展及应用,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9,29(8):102-106

第2篇:基因工程技术范文

关键词:基因工程 生物技术 林木培养 林业

林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培育林木新品种是林业工作中的主要内容,是林业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重点。基因工程作为现代化技术发展中的一项新内容,其发展为林业工作进展开辟了一条经济、合理、高效的途径。基因工程是指把在体外插入病毒、质粒或其他载体分子的核酸分子(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内进行无性繁殖,使重组基因在受体细胞内表达,产生出人类需要的基因产物。基因工程学诞生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在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并还在迅速的发展之中,成为当今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和生物技术领域中最具生命力和最引人注目的前沿学科。植物基因工程在目前社会中已经被应用在各个生产领域中,由于其具有巨大的实用性和发展潜力而日益受到人们重视。

1、基因工程的概念和特点

基因工程是由传统生物技术结合现代化科学技术发展而形成的一种现代化生物技术分支学科。传统的生物技术的原始应用可以追索久远,但是现代的生物技术主要是指在近三四十年的实践中产生的微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等,这些学科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指引下逐步形成了现代化高新技术,以基因工程为主的现代化高新生物技术最受人们关注。在林业工程中采用基因工程对林木新品种进行培育和爱良,是林业工业生产中减少环境污染,提高林业效率的主要手段,基因工程在林业技术加工和能源转换等方面都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转基因的方法

2.1以生物载体如农杆菌和反转录病毒等为介导的基因转移据统计,迄今获得的60多种植物的基因植株,80%以上为农杆菌介导的转化。

2.2 以非生物载体如脂质体为载体的转移脂质体是由磷脂组成的膜状结构,将DNA分子包装在脂质体内可以避免外部DNA降解酶的降解作用,同时还有提高DNA局部浓度的效果。

3、植物转化细胞的筛选和转基因植物细胞的组织培养

植物细胞经过目的基因转移处理后,只有少数细胞被转化,需将转化细胞与未转化细胞区分开来,并淘汰未转化的细胞,然后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使转化细胞发育为转基因植株。目前,转化细胞与未转化细胞的区分及未转化细胞的淘汰常采用抗生素抗性基因和抗除草剂基因,即筛选标记基因和筛选试剂。为了实现有效的转化,必须依据转化材料和转移方法选择合适的抗性基因和筛选试剂。目前目的基因载体转移的实施方法是叶盘法,是将植物的叶片或其他的一些组织切割成段、或切成0.8~2.0 cm2的圆盘或方片,切割处即造成损伤口,将他们浸入土壤农杆菌培养液内几分钟,然后将组织表面多余的菌液吸去,把这些侵染过的组织放在合适的固体培养基的表面上培养,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后,在这些组织的伤口附近会出现许多愈伤组织。再经过诱导的方法,在愈伤组织中会分化出芽点,并长出有根有茎的植株,最后将它们移植到土壤中去,此即为转基因植株。这种方法已在多种双子叶植物中使用。

4、目的基因的表达和鉴定

大多数转基因植物的外源基因的表达都相当低,现在认为这是由于外源基因插入的位点效应引起的;另外,外源基因的表达会受到植物体自身的同源基因或先前转入的外源基因中的同源序列的影响而常表现为外源基因失活。目的基因在其转化后获得的转基因植物中能否有效表达,转基因植物能否表现出特定的遗传性状,并稳定地遗传给后代,可借助植株的表型、PCR方法鉴定和筛选转化植株,或取植物细胞或愈伤组织的提取物检测外源基因表达的生成物来鉴定。目前有一类用来显示外源基因导人与否的基因称为报告基因。

5、基因工程在林木培育上已取得的进展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5.1抗虫基因工程方面

虫害是林业生产的大敌,采用化学方法防治害虫,不仅增加营林成本,而且严重污染环境,不利于维护生态平衡;而采用生物方法进行防治,则受气象因子影响较大,效果不甚稳定。采用常规育种手段对林木抗虫性进行改良,不仅周期长,而且抗性资源少,限制了林木的抗性育种。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抗性品种则成为最有效的生物防治之一,我国研究人员在此方面做出了不少成绩。

5.2耐盐碱基因工程方面

目前林木抗旱、耐盐碱基因工程研究报道不少,但是这些科研成果在研究的过程中主要是针对植物对于干旱地区和气候反应的研究,而没有针对植物内部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这种复杂多元化的反应系统受到基因工程控制方式和生理机理也并不明确,这就为日后研究工作的开展带来了难题。我国开始了这方面研究的尝试,在植物抗旱、耐盐等方面进行了较多的实验,但是其中的问题还较为明显,不曾得到根本的解决。这是因为植物的抗旱、耐盐机制十分复杂,涉及到一系列形态和代谢过程的变化,转移单个基因往往只能获得部分抗性,要获得可以在干旱地区、海滩种植及可用海水浇灌的林木,需要进行多基因的转化研究;采用先进的转基因技术,以增加外援基因的表达效率;尝试进行转录调控因子基因的转化。

5.3、国际方面

基因工程作为上个世纪人类科技事业最伟大的成就之一,不仅正在推动着世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对整个国际科技战略发展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许多国家把发展基因工程作为重要国策,以期在国际竞争中长期占据有利地位。

第3篇:基因工程技术范文

关键词:深基坑;岩土;措施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rominen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underground construction, increase the occurrence frequency more and deep foundation pit supporting technology is high.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of deep foundation pit supporting technology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deep foundation pit; soil;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一、深基坑支护技术介绍

常见的深基坑施工技术有钢板桩支护、深层搅拌桩支护、排桩支护、地下连续墙、土钉墙、锚杆支护等,由于篇幅有限,下面笔者仅就其中的最主要的几种作详细介绍。

1.钢板桩支护

钢板桩由带锁口或钳口的热轧型钢制成,把这种钢板桩互相连接就形成钢板桩墙,被广泛应用于挡土和挡水。目前钢板桩常用的截面形式有U形、Z形和直腹板形。钢板桩由于施工简单而应用较广,但是钢板桩的施工可能会引起相邻地基的变形和产生噪声振动,对周围环境影响很大,因此在人口密集建筑密度很大的地区,其使用常常会受到限制,而且钢板桩本身柔性较大,如支撑或锚拉系统设置不当其变形会很大,所以当基坑支护深度大于7m时,不宜采用。同时由于钢板桩在地下室施工结束后需要拔出,因此应考虑拔出时对周围地基土和地表土的影响。

2.深层搅拌桩支护

深层搅拌桩(水泥土墙)是利用水泥或石灰等材料作为固化剂,通过深层搅拌机械,将软土和固化剂强制搅拌,利用固化剂和软土之间产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使软土硬结成具有整体性、水稳定性和一定强度的桩体(块体或墙体)。这种支护结构多采用格栅形式,即重力坝式挡墙。当基坑属于二、三级基坑时,基坑深h≤7m,当坑边至红线间有足够的距离时,往往优先采用,由于水泥属不透水结构,因此既能挡土又能挡水,具有良好的防渗效果。深层搅拌桩属重力式结构,靠本身重量即可抵抗侧向力保持稳定,一般内部无支撑,便于基坑内机械挖土和地下结构施工,施工简便、费用较低,而且使用材料仅是水泥,所以具有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在特殊情况下受条件限制无法增大墙厚,而又需较严格控制变形时,在增设围檩(腰梁、冠梁)和抗剪插筋后亦可增设支撑,基坑内土体加固和加大嵌固深度亦属限制变形的有效措施。

3.排桩支护

排桩支护是指柱列式间隔布置钢筋混凝土挖孔、钻(冲)灌注桩作为主要挡土结构的一种支护形式。柱列式间隔布置包括桩与桩之间有一定净距的疏排布置形式和桩与桩相切的密排布置形式。柱列式灌注桩作为挡土围护结构有很好的刚度,但各桩之间的连系差必须在桩顶浇筑较大截面的钢筋混凝土帽梁加以可靠连接,为了防止地下水并夹带土体颗粒从桩间孔隙流人(渗入)坑内,应同时在桩间或桩背采用高压注浆,设置深层搅拌桩、旋喷桩等措施,或在桩后专门构筑防水帷幕。灌注桩施工简便,可用机械钻(冲)孔或人工挖孔,施工中不需要大型机械, 且无打入桩的噪声、振动和挤压周围土体带来的危害,成本较地下连续墙低。

二、 岩土工程深基坑支护的主要影响因素

1.岩土的土质条件的影响

岩土工程深基坑支护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岩土自身的土质条件。有资料显示,大部分的深基坑安全事故都是因为岩土的土质引起的。根据其物理和化学性质的不同,岩土可以分为粉土、砂土以及特殊性岩土三种,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软土和杂填土对支护强度的影响。另外粉土和砂土的抗剪强度较高、渗透性好、土质结构稳定,因此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坑底冒砂的情况。施工单位在施工前首先要考察当地砂土的性质,然后结合施工要求,制定合理的施工计划。

2.水对稳定性的影响

水是影响岩土工程深基坑支护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开挖过程中应重点考虑这个因素。深基坑的施工过程可能破坏地下水的平衡,致使地下水的流向改变,当地下水流向基坑是,基坑的稳定性就会大大地降低。如果为能及时处理流入基坑的地下水,会使得大量的水分渗入支护结构中,进而引发支护结构漏砂,最终影响深基坑支护的稳定性。另外,地下水如果积存过多,也会影响工程的正常施工,大量的地下水也会使得砂土松散,进而形成砂水混合物,-清理过程就会更加困难,工程进度也将被延迟。为了降低水对稳定性的影响,目前通常采用止水和排水的方法来达到这一目的。另外,雨季施工应特别注意防洪防汛,安排专门的抢险人员随时做好抢险工作,另外,抢险设备配置要充分,在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的前提下,提高工程的施工效率。

3.施工环境的影响

施工环境主要指的是周围的建筑、设施以及道路等因素。深基坑的施工往往会改变原有的土地结构的平衡,进而使得周围土地沉陷或是变形。因此必须对深基坑的施工过程进行支护,从而确保周边设施、建筑、道路的安全。因此,施工前先要对施工周围的建筑进行考察,尤其是需要特别防护的建筑设施要采取针对性措施,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4.施工方案的影响

岩土工程深基坑支护方案制定中,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方案,这类影响主要体现在先打桩后挖土的支护方案中。其主要原因是,打桩过程会破坏地基土的结构,使得其原有的平衡状态被打破,进而引起地下水大量渗透出地表,砂土液化的现象,造成地基的强度降低。另外,先打桩后挖土也可能形成落差压力,致使土体水平移位,引起支护桩位置的改变,最终引发安全事故。因此,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应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

三、岩土工程深基坑支护工程的防治措施

1.选择合适的基坑坑壁形式

基坑施工前,首先应按照规范的要求,依据基坑坑壁破坏后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性确定基坑坑壁的等级,然后根据坑壁安全等级、基坑周边环境、开挖深度、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施工作业设备和施工季节的条件等因素选择坑壁的形式。

当基坑顶部无重要建(构)筑物,场地有放坡条件且基坑深度

2.加强对地表水的控制

在基坑施工产前,应摸清基坑周边的管网情况,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对管网造成损害,出现爆管或渗漏;同时为减少地表水渗入坑壁土体,基坑顶部四周应用混凝土封闭,施工现场内应设地表排水系统,对雨水、施工用水、从降水井中抽出的地下水等进行有组织排放,对坑边的积水坑、降水沉砂池应做防水处理,防止出现渗漏;对采用支护结构的坑壁应设置泄水孔,保证护壁内侧土体内水压力能及时消除;减少土体含水率,也便于观察基坑周边土体内地表水的情况,及时采取措施。泄水孔外倾坡度不宜小于5%,间距宜为2~3m,并宜按梅花形布置。

3.重视变形观测,并注意及时补救

岩土工程中深基坑支护结构变形观测的内容包括:基坑边坡的变形观测、及周围建筑物及地下管线变形观测等。通过对监测数据可以及时分析并及时了解土方开挖及支护设计在实际应用中的情况,分析其存在的偏差便可以及时的了解基坑土体变形状况以及土方开挖影响的沉降情况还有地下管线的变形情况等。对设计中存在的偏差,在下部施工中及时校正设计参数,对已施工的部位采取恰当的补救和控制措施,为此,要求现场变形观测的数据必须准确、可靠、及时,要求变形观测人员严格按照预定设计方案精心测量、认真负责,保证观测质量。如果在实际测量中确实发现异常情况,就需要即时研究采取措施以防止其恶化。而一旦出现大的变形或滑动,立即分析主要原因,做出可靠的加固设计和施工方案,使加固工作快速而有效,防止变形或滑动继续发展。研究和应用已有的基坑工程行业的和地区性规范以及当地的工程经验。对于重大复杂的基坑工程目前国内采用专家论证的形式,对保证工程安全、降低造价是有效和现实的一种方法。

四、结语

根据岩土深基坑工程施工的复杂性与风险性,实际施工管理中要求决策者需要掌握本地区或类似条件下已有的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根据特定的工程要求和条件进行综合考虑,做出安全、可靠、经济的包括围护结构、支护体系、土方开挖、降水、地基加固、监测和环保的整体施工方案。

参考文献

第4篇:基因工程技术范文

关键词: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施工技术

随着近年来我国公路交通事业的高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人们对公路工程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技术作为保证公路工程质量的重要工艺环节,在公路工程施工建设中得到了重点关注,如何提升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技术水平,促进压实施工技术作用最大化发挥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课题。基于此,文章结合工作经验对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施工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如下分析。

1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施工技术的应用优势

在传统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施工作业中,常存在设计方案与实践施工不符,公路路基路面投入运行时易产生下沉、塌陷、坑洼等问题,无法长时期满通运行需求(见图1)。在新时期公路工程路基路面施工过程中,采用现代化压实施工技术,包括“过湿土质压实技术”、“黄土土质压实技术”以及“夯实压实施工工艺技术”等,有效改善了传统公路工程施工问题,实现了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施工作业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失效性,提升了路基路面的平整性与运行的稳定性,其路面承载能力也得到有效改善,避免了公路路基路面变形、下沉等问题的产生,由此可见现代化压实施工技术在公路工程路基路面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1]。

2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施工技术的影响因素

目前,压实施工技术在公路工程路基路面中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实际应用中也处在一定的制约因素,限制了压实施工技术功能的最大化发挥,对公路工程质量产生不利影响。2.1路基路面材料问题。在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施工作业中,压实质量与路基路面压实密度具有密切关联性。公路工程中路基土以及路面层所选用的材料对压实施工作业具有一定的影响性,其材料的含水量直接关系着路基路面压实密度。在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施工中,压实密度呈不断上升趋势,随着其密度的增加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土质间将产生内摩擦力与粘接力[2]。例如,当公路路基路面材料的含水量较小时,公路路基路面土颗粒间的内摩擦力随着压实作业的不断深入而增加,直到压实密度达到一定值后,压实施工作业将不产生功效,此时的压实干容量并不大;当公路路基路面材料的含水量较多时,公路路基路面土颗粒受水因素的影响,颗粒之间存在一定的性,从而减低了彼此之间的内摩擦力。此时在相同的压力作用下,压实干容量想对较大。如果公路工程路基路面材料含水量超过一定范围时,土粒间的内摩擦力会有所提升,加之水本质因素的影响,在相同压力作用下,单位体积土的压实干容量将有所降低[3]。由此可见,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施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受路基路面含水量的影响性较大。因此,在进行实践技术应用时,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材料含水量的适当处理,用以达到工程建设需求。2.2碾压施工作业问题。在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施工作业中,压实施工技术受碾压施工作业要求的影响性较大。不同的碾压速度、厚度、频率,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施工技术规范与要求不同。现阶段在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施工中,针对不同碾压方式以制定明确的施工技术操作规范,如在公路路基路面碾压施工中,应根据公路路段实际情况,严格依据有关施工规定与要求进行具体施工操作,通常情况下为保证公路工程质量,需按照“先边缘后中间”、“先慢后快”、“先轻后重”的方式方法进行实践应用[4]。

3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施工技术的应用注意事项

基于压实施工技术应用的重要性以及存在的影响因素,为保证压实施工技术在公路工程路基路面施工中应用的科学性与实效性。3.1做好施工准备工作。在应用压实施工技术进行公路工程路基路面施工作业时,应做好充足的施工准备工作,用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一方面,应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与检查,保证施工现场满足工艺操作实践需求,避免杂草、障碍物等因素对施工产生不必要影响作用;另一方面,结合压实施工技术与材料含水量之前存在的关联性,合理选择路基填充材料,并依据公路工程实际情况,对砂土、粘土的规格、数量、类型等进行试验、判定与选择,用以最大限度的保证公路工程施工质量[5]。3.2科学配置施工材料。在公路工程路基路面施工过程中,应注重施工材料配比的科学性。在保证压实施工干容量与含水量适宜的前提下,进行外掺料配设与抽查,保证外掺料在混合料使用中的科学性。3.3重型击实标准的合理选用。根据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重型击实标准,保证击实程度对工程施工建设需求的有效满足。通常情况下,由于重型击实标准的试件压缩模量相对于轻型击实标准的试件压缩模量较高,约大于等于15%以上。因此为提升整体路基路面碾压效果,避免路面变形问题的产生,应适当选用重型击实标准。3.4对路基路面结构层进行有效管控由于公路路基路面结构层的宽度、厚度对压实施工存在影响性,因此为确保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施工质量,提升公路工程运行稳定性,应依据相关标准(见表1)与实际情况,对路面结构层进行合理设计。例如,在具有较多粉性土壤的公路工程建设中,在路面结构层设计过程中,应预留一定的宽度,用以保证压实施工效果。与此同时,依据实际情况,可应用技术水平较高的夯实机进行具体操作,实现对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的优化控制。

4结束语

总而言之,文章主要对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施工技术的应用问题进行了分析。从分析中可知,压实技术在公路工程路基路面施工工程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保证公路路面平整性,提升公路运行平稳性与长效性具有关键作用。因此,相关单位与工作人员明确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技术优势与应用影响因素,掌握压实施工技术要点,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邱浩浩,王华.关于公路工程项目路基路面压实施工技术的分析[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4,(2):166+168.

[2]宝玉梅.公路黄土路基强度试验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6,(8):22+25.

[3]王盛夏.国道108线绵阳市城区过境段工程路基路面排水设计分析[J].南方农机,2017,48(10):98+131.

[4]孙晨.沥青路面以及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再生利用技术探讨[J].南方农机,2017,48(14):79.

第5篇:基因工程技术范文

1、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具体应用

现代生物技术是一门集多项顶尖技术与工程原理、信息科学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一般来说现代生物技术主要包括以下七项技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工程、分子标记技术、生物芯片技术。上述七项技术彼此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其中基因工程是核心技术,它能带动其他技术的发展。因此本研究以基因工程在农业中具体应用为例进行系统研究。

(1)基因工程在植物遗传改良中的应用

我国基因工程在植物遗传改良中的应用现状主要包括抗逆作物育种、品质改良育种和固氮育种等。例如在转基因水稻新品种培育、转基因玉米新品种培育和转基因棉花的研究与产业化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我国每年植物因病毒、细菌及真菌、害虫、杂草、旱寒盐、高温等因素给粮食作物、园艺作物及经济作物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随着我国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以上问题也正在一步步解决之中。目前我国已相续培育并成功推广种植了一些转基因抗病毒作物、转基因抗细菌及真菌作物、转基因抗虫作物、抗除草剂作物、抗盐碱作物、抗旱作物、抗寒作物、抗高温作物等。例如在抗盐碱作物方面,刘岩、玉慧中等将抗逆基因mtlD和gutD基因转入植物,获得了烟草、玉米、水稻等植物的耐盐碱转基因株系;在抗旱作物方面,我国科学家把美洲拟碟抗冻蛋白基因转入番茄,得到转基因抗寒番茄。此外我国还成功培育了烟草、马铃薯、黄瓜、番茄等抗病毒作物和将Bt杀虫剂晶体蛋白基因与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复合在一起的双价抗虫棉。在抗逆作物的培育和推广方面,可以说我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2)基因工程在利用农作物生产食品中的应用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作用于农作物生产食品和食品添加剂主要包括三方面:改进食品原料的品质、改善果蔬采收后的贮藏保鲜性能和开发新型功能性食品。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对植物的蛋白质、油脂、淀粉、糖类、维生素等品质性状进行改良,也可延长果实储存期和改良食品风味。

2、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生物技术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

首先,基础研究比较薄弱。其主要原因:一是由于基础研究的直接性和可见性成果不是很显著,所以很多科研人员不愿意扎深根认真从事基础理论的研究;二是由于绝大多数人都没有认识到基础研究的重要性、基础性和长远性,所以我国在基础研究方面的投入更是微乎其微。由此可知我国在基础研究方面无论是其重视程度还是资金投入和相关政策体制都存在很多问题。其次,应用研究还很欠缺。一方面是由于基础理论研究的薄弱决定了基础应用研究的缓慢发展。同时基础应用研究自身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在植物基因工程育种方面存在如下问题:分离植物目的基因困难,导入外源基因的过程及其控制较为复杂。还有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工程、分子标记技术和生物芯片等现代生物技术各分支领域的结合度不高。第三,某些前沿领域的研究相对滞后。虽然我国在转基因抗虫棉、转基因水稻及家蚕基因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也参与了一些国际重大的基因组破译计划。但是我国所真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保护的专项领域还是比较少的。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的生物技术前沿领域研究较美欧等发达国家相对滞后。比如说在生物固氮领域研究得不够深入,影响转基因效率的各种因素、植物光合作用机理等重大问题的研究尚未突破,特别是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神经科学等学科的交叉综合研究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2)生物技术应用所导致的一些问题

首先,对生态的负面影响。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为我们解决了许多重大的环保问题,同时也研发出了不少的新型高效环保产品。但是不可否认,由于其技术本身的发展历程和科学技术在大自然面前的卑微,生物技术的应用也可能引发一些新的环境问题。此外随着全球未来人口数量的继续增加,利用抗逆作物转基因品种扩大农业耕地面积的同时,氮素等农业资源的使用量也随之加大,造成氮素等矿质营养物质生物化学循环的改变,对水体的富营养化可能具有潜在的促进效应,产生不利于人类和动植物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不利后果。可见,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也可能引起降低生物多样性程度、改变土壤结构、污染环境等导致生态失衡的一系列问题。其次,对食物安全的影响。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是潜在性的。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转基因食品的毒性问题。在这方面,目前只有一些相关的试验报道,尚无人体的研究报告。研究者用转基因食物喂养大鼠,结果有的试验显示大鼠的免疫系统受到破坏,有的试验显示对大鼠没有影响。二是转基因食品的过敏反应问题。假如供体基因的作物具有使某一部分人产生过敏的过敏源,那么将此作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作物,这种转基因作物便具有引发过敏的能力。三是转基因食品中的标记基因对抗生素的抵抗作用问题。在这方面,相关研究显示可能性是比较小的,但是我们也不容忽视。

(3)人才紧缺

根据孟弘等人在《对我国生物技术人才问题的几点思考》一文中介绍据2012年统计,我国设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三大专业的高校已从2011年的978所上升至1058所,招生人数在2011年就超过8万人。目前估计我国生物专业在校生总人数不低于45万,每年毕业的人数5—7万。估计到2020年,我国培养的生物专业大学毕业生总数不少于40万,我国生物技术发展已经具有了很好的技术人才储备。可知我国生物技术方面人才的储备还是很充足。可是仍然存在以下问题:一方面人才培养的速度远远跟不上人才的需求量;另一方面从国外引进的农业生物技术高端人才更是稀缺。还有我们国家派出到国外学习借鉴的人才也显得不足。同时在我国,培养既懂科研技术,也知道生产和市场动向的复合型人才体系尚未建立。此外食品安全评估体系人才的培养方案和模式的构建尚未提上议事日程。再者虽然我国生物技术人才的储备已经很充足了,但是这些从高校培养出来的生物技术人才其毕业后从事农业生物技术方面工作的人占整个生物技术领域的比重比较小。

二、改进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应用中采取的措施

1、加强农业生物技术的研究

(1)加强生物技术的基础研究

由于现代生物技术涉及的领域广、范围宽。所以,针对我国在农业生物技术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薄弱,我们应该继续加强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免疫生物学、人体生理学、动物生理学、植物生理学、微生物生理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遗传学等生物科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同时也要加强与生物技术紧密相关的化学、化学工程学、数学、微电子技术、计算机科学等基础理论的研究。

(2)注重生物技术的应用研究

在生物技术领域,基础理论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基础应用的研究。所以我们必须将基础理论的研究与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工程、分子标记技术和生物芯片等现代生物技术的基础应用研究相结合,进行紧密而系统的研究。进而将这些基础理论与基础应用的研究同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和微电子技术等相结合而后应用于生物技术育种、生物饲料、基因工程疫苗和功能性食品的开发等农业生物技术重大领域的研发。从基因组测序的研究转向基因功能探测和蛋白质功能探测的研究。例如,在生物固氮方面,在我国农区的布局上,氮含量高的区域实行豆、禾、经济作物间套轮作,可缓解和排除氨阻遏的障碍,发挥根瘤菌的固氮作用,实现两种作物互惠和高产;在有条件的草地发展一定面积的豆、禾、牧草混播种植制度。

2、采取措施避免应用生物技术所导致的负面影响

(1)现代性与传统性相结合

除了加强生物技术本身的研究、完善相关体制与法规、加大人才培养和资金投入以解决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应用中所带来的一些不良后果、环境问题等,我们还应该把农业生物技术的应用与生态学相结合,把生物技术育种与传统育种相结合,把生物技术作物种植、养殖与传统作物种植、养殖相结合。做到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术的同时,又顺应大自然本身的发展规律。

(2)建立健全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估体系

针对转基因食品对我们人体健康的影响是潜在的和隐性的,我国应建立健全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估体系。为此,我们要确立科学客观的评价原则,既不能以偏概全,夸大威胁,也不能漠然视之,回避转基因产品可能存在的潜在危险。应投专款、定专人,将安全性问题设立为一项重要课题。从食品安全、生态安全着手,实事求是地个案评估,作出科学的评价,尽快制订和完善国家生物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使转基因食品的安全评估落到实处,使老百姓对转基因食品买得放心、用得安心。一方面我们要科学合理地应用生物技术,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和管理机构,加强转基因生物的进出口管理。另一方面我们要加强、扩大科普宣传,提高全民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意识。

3、加大人才的培养

第6篇:基因工程技术范文

关键词: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

现代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成就非凡,推动着科学的进步,促进着经济的发展,改变着人类的生活与思维,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现代生物技术的成果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医药、食品、能源、化工、轻工和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生物技术是21世纪高新技术革命的核心内容,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及潜在的生产力。专家预测,到2010~2020年,生物技术产业将逐步成为世界经济体系的支柱产业之一。生物技术是以生命科学为基础,利用生物机体、生物系统创造新物种,并与工程原理相结合加工生产生物制品的综合性科学技术。现代生物技术则包括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等领域。在我国的食品工业中,生物技术工业化产品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近年,酒类和新型发酵产品以及酿造产品的产值占食品工业总产值的17%。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发酵领域中有广阔市场和发展前景,本文主要阐述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发酵生产中的应用。

一、基因工程技术在食品发酵生产中的应用

基因工程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内容,采用类似工程设计的方法,按照人类的特殊需要将具有遗传性的目的基因在离体条件下进行剪切、组合、拼接,再将人工重组的基因通过载体导入受体细胞,进行无性繁殖,并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高速表达,产生出人类所需要的产品或组建成新的生物类型。

发酵工业的关键是优良菌株的获取,除选用常用的诱变、杂交和原生质体融合等传统方法外,还可与基因工程结合,进行改造生产菌种。

(一)改良面包酵母菌的性能

面包酵母是最早采用基因工程改造的食品微生物。将优良酶基因转入面包酵母菌中后,其含有的麦芽糖透性酶及麦芽糖的含量比普通面包酵母显著提高,面包加工中产生二氧化碳气体量提高,应用改良后的酵母菌种可生产出膨润松软的面包。

(二)改良酿酒酵母菌的性能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出新的酿酒酵母菌株,用以改进传统的酿酒工艺,并使之多样化。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大麦中的淀粉酶基因转入啤酒酵母中后,即可直接利用淀粉发酵,使生产流程缩短,工序简化,革新啤酒生产工艺。目前,已成功地选育出分解β-葡聚糖和分解糊精的啤酒酵母菌株、嗜杀啤酒酵母菌株,提高生香物质含量的啤酒酵母菌株。

(三) 改良乳酸菌发酵剂的性能

乳酸菌是一类能代谢产生乳酸,降低发酵产品pH值的一类微生物。乳酸菌基因表达系统分为组成型表达和受控表达两种类型,其中受控表达系统包括糖诱导系统、Nisin诱导系统、pH 诱导系统和噬菌体衍生系统。相对于乳酸乳球菌和嗜热链球菌而言,德氏乳杆菌的基因研究比较缺乏,但是已经发现质粒pN42和PJBL2用于构建德氏乳杆菌的克隆载体。有研究发现乳酸菌基因突变有2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涉及(同源或异源的)可独立复制的转座子,第二种方法是依赖于克隆的基因组DNA 片断和染色体上的同源部位的重组整合而获得。通过基因工程得到的乳酸菌发酵剂具有优良的发酵性能,产双乙酰能力、蛋白水解能力、胞外多糖的稳定形成能力、抗杂菌和病原菌的能力较强。

二、细胞工程技术在食品发酵生产中的应用

细胞工程是生物工程主要组成之一,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末至80 年代初,是在细胞水平上改变细胞的遗传特性或通过大规模细胞培养以获得人们所需物质的技术过程。细胞工程主要有细胞培养、细胞融合及细胞代谢物的生产等。细胞融合是在外力(诱导剂或促融剂)作用下,使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异源(种、属间) 细胞或原生质体相互接触,从而发生膜融合、胞质融合和核融合并形成杂种细胞的现象。细胞融合技术是一种改良微生物发酵菌种的有效方法,主要用于改良微生物菌种特性、提高目的产物的产量、使菌种获得新的性状、合成新产物等。与基因工程技术结合,使对遗传物质进一步修饰提供了多样的可能性。例如日本味之素公司应用细胞融合技术使产生氨基酸的短杆菌杂交,获得比原产量高3倍的赖氨酸产生菌和苏氨酸高产新菌株。酿酒酵母和糖化酵母的种间杂交,分离子后代中个别菌株具有糖化和发酵的双重能力。日本国税厅酿造试验所用该技术获得了优良的高性能谢利酵母来酿制西班牙谢利白葡萄酒获得了成功。目前,微生物细胞融合的对象已扩展到酵母、霉菌、细菌、放线菌等多种微生物的种间以至属间,不断培育出用于各种领域的新菌种。

三、酶工程技术在食品发酵生产中的应用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高效催化功能、高度专一性和高度受控性的一类特殊生物催化剂。酶工程是现代生物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酶工程又称酶反应技术,是在一定的生物反应器内,利用生物酶作为催化剂,使某些物质定向转化的工艺技术,包括酶的研制与生产,酶和细胞或细胞器的固定化技术,酶分子的修饰改造,以及生物传感器等。酶工程技术在发酵生产中主要用于两个方面,一是用酶技术处理发酵原料,有利于发酵过程的进行。如啤酒酿制过程,主要原料麦芽的质量欠佳或大麦、大米等辅助原料使用量较大时,会造成淀粉酶、俘一葡聚糖酶、纤维素酶的活力不足,使糖化不充分、蛋白质降解不足,从而减慢发酵速度,影响啤酒的风味和收率。使用微生物淀粉酶、蛋白酶、一葡聚糖酶等制剂,可补充麦芽中酶活力不足的缺陷,提高麦汁的可发酵度和麦汁糖化的组分,缩短糖化时间,减少麦皮中色素、单宁等不良杂质在糖化过程中浸出,从而降低麦汁色泽。二是用酶来处理发酵菌种的代谢产物,缩短发酵过程,促进发酵风味的形成。啤酒中的双乙酰是影响啤酒风味的主要因素,是判断啤酒成熟的主要指标。当啤酒中双乙酰的浓度超过阈值时,就会产生一种不愉快的馊酸味。双乙酰是由酵母繁殖时生成的α-乙酰乳酸和α-乙酰羟基丁酸氧化脱羧而成的,一般在啤酒发酵后期还原双乙酰需要约5~10d 的时间。崔进梅等报道,发酵罐中加入α-乙酰乳酸脱羧酶能催化α-乙酰乳酸直接形成羧基丁酮,可缩短发酵周期,减少双乙酰含量。

四、小结

在食品发酵生产中应用生物技术可以提高发酵剂的性能,缩短发酵周期,丰富发酵制品的种类。不仅提高了产品档次和附加值,生产出符合不同消费者需要的保健制品,而且在有利于加速食品加工业的发展。随着生化技术的日益发展,相信会开发出更多物美价廉的发酵制品,使生物加工技术在食品发酵工业中的应用更加广泛。

参考文献

[1]赵志华,岳田利等.现代生物技术在乳品工业中的应用研究[J].生物技术通报.2006,04:78-80.

[2]王春荣,王兴国等.现代生物技术与食品工业[J].山东食品科技.2004,07:31.

第7篇:基因工程技术范文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灌浆;施工技术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对基础灌浆施工技术进行研究和分析,便于对水利水电工程进行施工质量控制,最大程度上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防渗性能,因而加强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灌浆施工技术的研究和探索,满足现代社会发展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实际需求,有助于促进水利水电工程的稳定运行。

1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灌浆施工的重要性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灌浆施工技术的有效应用,满足经济社会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实际需求,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即使是在地质条件相对比较复杂的地区,也能够有效的对水利水电工程进行质量控制,从而确保水利水电工程的实际使用价值得到有效的发挥。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灌浆施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有助于维护工程的稳固性和可靠性,从而促进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加强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灌浆施工技术的有效应,严格按照施工的规范进行施工操作,注重采取合理的防渗措施,尽可能减少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从而最大程度上避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对施工现场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产生干扰。就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灌浆施工的实际情况来看,基础灌浆施工实际成本较高,并且一旦防渗工作出现差错,会严重影响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体性能,不利于资源的有效利用,对于社会发展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因而加强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灌浆施工技术的研究和探索,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2 对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灌浆施工技术进行分析和研究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灌浆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具有重要使用价值,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因而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应当结合工程的实际特点,选用适宜的基础灌浆施工技术,从而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为社会群体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2.1 普通灌浆加固技术的应用要点

就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灌浆施工的实际情况来看,普通灌浆加固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性,主要包含水坝体帷幕灌浆技术以及水坝基础灌浆技术等多个方面,这些灌浆加固技术有其自身的应用特点,因而在对普通灌浆施工技术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应当做好施工前的灌浆准备工作,对灌浆相关数据进行记录,以为后续施工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相关施工人员应当及时对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中的灌浆孔和裂缝进行有效的清晰,确保其满足普通灌浆加固技术应用中的实际要求,以促进施工的顺利进行。

在开始正式的基础灌浆施工之前,应当将灌浆段的水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并掌握好对灌浆孔的清洗力度和清洗效果,结合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进行可行性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标准的灌浆操作。灌浆的过程中应当掌握好相关的灌浆原理,严格按照灌浆操作的标准规范进行灌浆操作,并对水灰比进行合理的控制,结合工程实际及时调整好浆液的浓度,促进基础灌浆施工技术的有效应用,进而从整体上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灌浆施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从而对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灌浆施工技术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全面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的防渗效果,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实际性能的发挥提供可靠的保障。

2.2 化学灌浆施工技术的施工重点

在对化学灌浆施工技术进行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应当充分结合水利水电工程的实际情况,选取适宜的化学灌浆泵进行施工操作,严格按照标准的施工工艺进行灌浆操作,从而有效的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灌浆施工的加固效果,对裂缝进行有效的修复,在此基础上促进水利水电工程的实际性能的有效发挥。那么在对化学灌浆泵进行选取的过程中,应当对其内在的驱动方式进行合理的选取,再次基础上对灌浆方式进行合理的把握和控制,有针对性的对化学灌浆施工技术进行合理的应用。尤其是化学灌浆施工技术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和稳定性,以促进不同类型的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灌浆施工的顺利进行。

2.3 高压喷射灌浆防渗透技术的应用重点

相比一般的施工技术,开挖量小、工程造价不高、施工便捷等是高压喷射灌浆技术的优势。因为这种技术不需要占用太大的面积,所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不大。利用这些技术施工不但可以有效增强堤坝的防渗透能力,还能缓解洪水带来的压力。进行钻孔时,必须对漏堵进行填充,在进行施工时,同时进行套管和钻进的工作,以保持正常的孔循环。在进行钻孔时,钻孔角度必须保持垂直,且必须保持低于1%的偏斜率。在向下植入喷射管的过程中,利用泥浆固壁钻孔放置到钻孔孔洞的底部。在进行高压喷射灌浆时,若采用不同的喷射方法,则相应的基础参数也会存在差异。

无论在哪一种地质环境中,使用同一种灌浆方法,水压、浆压以及气压都会保持一致。随着底层的变化,灌浆速度也会相应的加快或放慢。经过实践检验可知,通过高压喷射灌浆这种施工技术对水库的安全性可以大大提高,有利于稳定建筑基础,保持牢固的建筑基础。

2.4 无塞灌浆施工技术的应用重点

无塞灌浆施工技术同样是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建筑施工中最常见的技术之一,其原理是采用自上而下灌浆的方式,这样不仅能够进行循环的灌浆,而且不需要等待凝固就能够节能型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因此该项灌浆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在现代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建筑施工中。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建筑施工在采用无塞灌浆施工技术时应该注意,在进行钻孔施工的过程中,将钻孔的长度和宽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当钻孔施工结束之后,应该用水将孔内的残渣清除干净,当孔干燥之后进行灌浆施工。无塞灌浆施工技术采用的浆液通常是由水、粉煤灰、水泥以及外加剂等混合制成的,在进行浆液拌合施工的过程中,应该严格的控制浆液的含水量,当浆液制成之后还应该进行养护,以此保证浆液的保水性及和易性。

结束语

从宏观层面来看,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耗时较长且施工存在一定难度,因而相关施工单位在进行施工操作的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减少客观因素对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的影响,结合施工的实际特点进行灌浆施工方案的制定以及计划的设置,尽可能减少灌浆施工中的安全隐患,促进灌浆施工的顺利进行,从而促进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实际价值得到有效的发挥,更好的为社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李明显.浅谈水利水电工程的灌浆施工技术[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23):144-145.

第8篇:基因工程技术范文

【关键词】深基坑支护技术;建筑基础工程施工;应用

前言

在建筑基础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应该做好支护工作,这样才能提高基础工程施工的质量,避免一些安全问题、质量问题的发生,确保建筑基础工程施工的有序进行和顺利完成。因此,在本文的研究中,主要以深基坑支护技术为切入点,具体的分析了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应用,下面进行具体的分析。

1 深基坑支护结构的选择分析

在深基坑支护施工的过程中,应该科学的选择深基坑支护结构。由于建筑工程项目的规模不同、涉及到的楼层高度也不同,因此,深基坑支护结构的类型也不同,应结合建筑工程项目的实际特点以及施工用途进行科学的选择,具体的深基坑支护结构类型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①悬臂式支护结构。悬臂式支护结构是由支撑和锚杆组成的高强度的支护体系。该种支护结构的支护效果非常好,也能够承受巨大的横向荷载以及竖向荷载,因此,一般将悬臂式支护结构应用于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的施工中,能够有效的提高高层建筑及超高层建筑基础施工的质量,确保基础结构的稳定性,从而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水平[1]。②拉锚式支护结构。该基坑支护结构一般适用于大型建筑,因此,需要满足建筑工程施工时的变化,通常情况下建筑工程在施工时会有很大的不稳定性,使周围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尤其是高层房屋建筑工程,这时,拉锚式支护结构支护体系需要最大限度的保护周围环境。此外,除了上述两种深基坑支护结构之外,还有内支撑支护结构、重力式挡土支护结构等等,通过科学的选择不同类型的深基坑支护结构,能够确保建筑工程项目基础工程施工的质量,从而为后续施工的顺利进行打下夯实的基础[2]。

2 深基坑支护技术在建筑基础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2.1钢板桩支护技术

在建筑工程基础施工的过程中,还应用到钢板桩支护技术,通过对该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够有效的提高基础工程施工的质量。且钢板桩支护技术操作较为简单,材料常见,从而被广泛的应用于建筑基础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例如,槽钢钢板桩、灌注桩以及钢筋混凝土板桩等等,通过有效的实施和科学的应用,能够提高建筑基础工程施工的质量,实现最佳的施工效果,促进建筑基础工程施工的有序进行和高质量的完成。

2.2土钉墙支护技术

所谓的土钉墙支护技术主要就是指,在建筑基础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利用钢筋与土墙进行支护,进而形成坚实的支护结构。该种施工技术的优势在于强度大,支护效果好,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技术缺陷,该技术的操作难度比较大,且存在着一定的技术风险,如果应用不到位,将无法实现预期的支护效果,从而也会在后期出现安全问题和质量问题,影响到建筑基础工程施工的质量[3]。因此,在应用土钉墙支护技术的过程中,应该严格的按照土钉墙支护技术的施工规范进行施工,并且需要处理好一些细节性的工作,提高土钉墙支护技术的应用效果,从而也提高建筑基础工程施工的质量和水平,从而促进后续施工的顺利开展[4]。

2.3 排桩支护技术

在建筑基础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还会应用到排桩支护技术。该技术的应用范围也非常广,可以将其应用于多层建筑、高层建筑以及超高层建筑中。排桩支护技术主要应用的材料为钢筋和混凝土。在施工之前,需要对所在的地形进行细致的勘察,同时根据施工的地形进行放坡和支护。排桩支护技术的优势时操作简单,且体积小、施工难度低,但是,在应用排桩支护技术的时候,需要全面的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而前期准备工作较为复杂和繁琐,因此,需要合理的安排,这样才能够将排桩支护技术的效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5]。

结论:

本文主要针对于深基坑支护技术在建筑基础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探讨,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了解到,在深基坑支护施工的过程中,选择相应的施工技术是非常关键的,这也是确保深基坑支护施工质量的关键。因此,从建筑基础工程实际的情况出发,利用先进的深基坑支护技术,全面的提高建筑基础工程施工的质量和水平,促进建筑基础工程施工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陈桂珍.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3(09).

[2]裴翔宇.论现代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09).

[3]田蒙.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实例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10).

第9篇:基因工程技术范文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地基工程;施工技术;应用

引言:水利水电工程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且近年来兴建的数量和规模得到了快速的提升。由于水工建筑物的施工不同于其他工程建设,地基施工有时需要在水下进行,由此为施工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地基工程需要具有非常强的牢固性,不仅承受上层建筑的重力荷载,同时还要承受水力冲刷,为了发挥蓄水功能,还需要具有很强的抗渗性和耐侵蚀性。地基工程作为水利水电工程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整个工程能否顺利完工的基础保障。

1、分析地基工程施工技术在整个水利水电工程中的重要作用

地基在任何工程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因而就水利水电工程来看,由于其地基的地质条件往往较为复杂,且大都在不良地质条件下进行,因此其在水利水电工程的作用亦是如此。而地基施工技术作为确保地基工程质量的关键所在,所以只有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切实加强地基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才能最大化的避免地基质量问题的出现,进而最大化的确保整个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由此可见,地基工程施工技术在整个水利水电工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

2、分析水利水电地基工程施工的技术性准备工作要点

2.1切实做好施工设计和技术交底工作

水利水电地基施工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的工作,因而在实际施工之前,必须对设计的地基施工方案进行技术交底,明确设计人员的意图,及时的掌握和分析设计中存在的不足,并加强与设计方的沟通和交流,与此同时,还应深入施工现场,对设计的地基施工方案进行复核,以最大化的确保设计中的不足在施工之前得以全部的发现和解决,并对地基施工的技术方案、施工工艺流程、施工技术类型和需要注意的有点进行全面细致的梳理,并做好施工人员的技术交底工作,使其对整个地基施工过程有一个全面细致的了解,为地基处理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2.2切实做好地基施工的组织设计工作

良好的施工组织设计是确保整个施工安全、高效、有序进行根本性前提,所以在地基施工之前,作为施工企业必须切实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工作。根据确定的施工方案对施工现场进行平面布置图的绘制,科学的制定进度控制目标和计划,并配备相应的进度控制措施,科学的组织人员、材料和机械的使用计划,并设立相应的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工程质量保障体系。

2.3切实做好施工全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

通过教育,不断强化施工全员的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以及环保意识,通过培训断强化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安全防护技能,从而确保整个地基施工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安全高效的进行[2]。

3、水利水电地基工程中如何加强地基施工技术应用的探析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地基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得到了应用,并逐步地得到了推广和应用。例如土壤加固技术就是近年来在水利水电地基工程中应用最新的技术之一,其主要的利用化学加固方法对土壤进行加固。例如硅化加固加固技术和碱液加固技术等,主要是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地基中灌注化学溶液,利用化学溶液发生的化学反应固化地基,达到加固地基的目的。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应结合土壤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方法进行加固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就如何在利水电地基工程中加强地基施工技术应用提出以下几点浅见。

3.1土方开挖技术在水利水电地基工程中的应用

土方开挖是整个水利水电地基工程施工的基础性环节。因而在开挖过程中,应始终结合确定的开挖方案进行开挖,并紧密结合地形地质勘查资料,切实做好地面排水系统的建设,及时处理好开挖的土壤,在开挖过程中,应采取机械开挖为主和人工开挖为辅的方式进行,但必须确保地基土结构得到有效的保护,并尽可能地降低地下水水位,这就是设置集水坑,将开挖的地下水进行集中处理,但必须确保集水坑的开挖应在地面500厘米以下进行,最大化的确保地基工程的开挖质量。

3.2地基处理技术在水利水电地基工程中的应用

地基开挖之后,就应结合实际采取针对性的地基处理技术,以下笔者介绍几种常见的地基处理技术。

3.2.1换填与强夯技术在水利水电软基处理中的应用

为确保水利水电工程地基承载性能得到有效的提升,就应在挖出较薄的淤泥层之后,采取换填的技术,不仅能提高其透水性,还能实现软质地基构造的重新组合,这就需要在排除淤泥和泥炭等软土之中,采取换填灰土、砂土、粗砂、水泥的方式达到加固地基的目的。但在换后,虽然其承载性能比原有的地基承载性能有了极大的提升,但为了进一步夯实地基的加固质量,还应采取强夯技术,利用强夯锤对其进行击打,地基在强夯力的作用下达到夯实地基的目的。

3.2.2加筋技术在水利水电软基处理中的应用

加筋技术也是水利水电软基处理中的重要技术。在利用加筋技术时,重要是在地基表面平铺交友较高强硬度和土工合成材料,从而达到平摊荷载和减少破坏力和增加地基的荷载承载性能的目的。有时还可以将具有较强抗拉性能的土工合成材料埋设到地基的内部,使其与土层颗粒摩擦后二者结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促进整个地基稳定性的的提升。

3.2.3高压喷射灌浆技术在水利水电软基处理中的应用

对木质素类、聚氨酯类等各种化学浆以及粘土水泥浆、粘土浆、水泥砂浆、水泥浆进行液化,之后为加固淤泥的软土地基在软土介质中高压注入液体。打孔埋管灌浆以及无损贴嘴灌浆为高压喷射灌浆法较为常见的方法,而就两者相比来看,无损贴嘴的灌浆法更具有的发展前景更广阔。

4、结语

综上所诉:水利水电工程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民心工程,因而对于新时期背景下的水利水电施工企业而言,可谓任重而道远。在整个水利水电工程中,地基工程又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程,其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整个工程质量的质量。因此作为地基施工技术人员,只有不断强化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切实掌握地基施工技术要点,切实加强地基施工技术的应用,才能更好地实现水利水电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