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老员工管理制度范文

老员工管理制度精选(九篇)

老员工管理制度

第1篇:老员工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养老保险;计算机管理;风险;解决对策

前言:

在我国当前的养老保险制度中,主体既包括城乡居民和农村居民,也包括在职职工和退休人员,无论是对象范围还是类型都比较复杂,人员数量也很多,而在这一现状的基础上实现完善、健全的管理是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目标。在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进行数据资源整合管理的过程中,更要注意其中所潜藏的风险,不断加强风险识别和处理能力。

一、养老保险计算机管理的风险类型及其表现

(一)工作人员个人综合能力风险现阶段养老保险的计算机管理实际上是依靠计算机操作软件、云存储等技术来完成一定的信息处理,需要工作人员按照规定要求进行信息的输入、缴费到账确认、个人信息更改等工作[1]。而要想达到预期的工作目标,就要求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综合能力素质,包括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熟练的计算机技术、养老保险政策制度的熟悉把握等。

(二)养老保险参保人员个人信息风险养老保险参保人员的个人信息风险来源一方面可能在于工作人员,另一方面则可能来自于计算机系统。养老保险费用缴纳和退休金领取等必须要参保人员的个人基础信息作为依据,如果工作人员在计算机处理业务的过程中不注重对退休人员的个人隐私信息进行保护或者主观故意泄露个人信息,个人信息风险就会产生但却很难追责。此外,存储在计算机系统的个人信息如果遭到黑客等人为的安全攻击,则有可能导致大面积的个人信息流出,影响信息安全[2]。

(三)计算机数据存储、处理风险计算机存储和处理数据的风险一般来自于计算机操作系统和安全防护系统。目前,养老保险的工作电脑系统包括完成缴费档次更改、个人信息开户、领取退休金资格认证等多方面的内容,这些都要依靠电脑系统的存储处理数据功能来完成,这就对计算机安全系统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计算机系统未能安装有效的病毒防护软件、防护墙等,或者电脑系统自动更新处理数据,那么就会产生信息的丢失、泄露,进而给后续的工作带来安全隐患。

二、养老保险计算机管理风险的解决对策

(一)提高工作人员的个人综合能力工作人员工作能力直接影响管理的效果,对此,养老保险管理部门就应该重视提高工作人员,尤其是针对窗口服务人员或业务办理人员加强教育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3]。相关部门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人员管理理念,加强对工作人员的计算机、会计、养老保险政策等内容的教育培训,结合员工的岗位内容确定培训重点。此外,还需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使其具备爱岗敬业的风险精神,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不断提升思想道德水平,避免出现人为工作失误、错误等问题,真正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实现规范化的养老保险计算机管理奠定坚实基础。

(二)加强计算机风险管理和保护加强计算机风险管理和保护就是重视计算机的风险防范工作,利用现代化计算机风险处理技术来从根本上保障养老保险工作的安全。一方面,相关的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养老保险管理技术平台的建设,我国部分地区已经建立起统一的技术处理平台,在系统平台上即可完成信息查询、更改、退休资格审核等工作,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但是在系统使用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加强平台系统的安全保护,比如密码安全、平台运转安全等,树立安全风险意识,不断提升系统平台功能的健全性和安全性。另一方面,相关政府部门还需要重视计算机系统的安全防护,定期进行计算机的病毒查杀,安装专业的防护墙和防护软件,提高计算机系统本身的安全防护能力,就能有效避免信息处理的风险问题。

(三)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体系建立科学、健全的管理制度体系是解决养老保险计算机管理风险的根本性问题,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一体化改革的重点内容。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包括部门计算机管理制度、工作人员管理制度、养老保险业务流程制度、个人账户管理制度等方面,需要不断通过制度或者政策建设来实现[4]。具体来说,在部门计算机的管理方面,养老保险管理部门应该建立一个系统的、针对性的计算机管理制度规范,从计算机的购买、维护、安全防护、使用等环节上都建立明确的责任管理制度,责任细化到个人,确保计算机规范使用,及时进行安全风险防护,从制度管理的角度提高计算机本身的系统安全指数。在工作人员管理制度上,就是要在培训教育制度体系之上加强对其考核、服务标准等方面的管理,明确考核奖惩标准和规范,如信息输入错误一次性惩罚、缴费计算错误一次性惩罚等,不断改进管理,优化服务。在业务流程制度上,则可以按照养老保险的流程环节建立领导责任制度,明确分工,就计算机业务办理等工作建立责任制,不断强化计算机管理意识。

第2篇:老员工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医养结合;护理员;管理体系;规范化管理;常态化

目前,世界各国已相继进入老龄化社会,如何为老年人群,尤其是失能老人提供优质的照护服务,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广泛关注的焦点之一[1]。养老护理员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适应时展需要应运而生的新兴职业。与此同时,养老护理员队伍规范化、专业化建设也日益成为养老机构医务管理工作者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德国等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其养老护理员管理体系建设日趋完善[2]。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相对较晚,在护理员队伍建设方面尚未形成系统、有效的管理体系。我院自2009年成立以来,经过8年的探索实践,逐渐形成一套适应失能、失智老年人群照护需求的护理员队伍建设管理体系,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护理员管理体系的建立

1.1建立护理员聘用管理机制

为了建立一支适应失能、失智老人照护需求的合格的护理员队伍,本院对前来应聘护理员岗位的人员一律进行面试,并制定准入标准:①富有爱心和耐心;②具有一定观察和沟通能力;③年龄在58岁以下,性别不限;④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⑤体检合格,无传染性疾病,无精神病史,无严重皮肤病。面试且体检合格者,须进行为期2个月的试用期学习,并取得《护理员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合格后,与本院签订合同协议书,聘用期限为2年。

1.2建立护理员培训管理机制

本院向每位新入职的护理员发放员工手册,从规章制度,劳动纪律,奖惩规定等方面组织护理员进行系统学习,使其明确工作导向,工作有章可循。手册内容包括:护理员职业道德规范,职业行为规范,职业技能规范,职业安全规范;护理员服务规范、环境规范、语言规范以及各项工作制度、工作流程规范等。我院实行边学边干和一对一的带教制度,由经验丰富、业务过硬的护理员以传帮带的形式对新入职及业务能力欠缺的护理员进行日常照护工作指导。同时,我院规定每周二、三为护理员学习培训日,结合《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通过理论授课、举办讲座、观看示教片、现场演示等多种形式,组织护理员轮流进行全面系统的业务技能培训。主要包括:老年常见病相关理论知识,护理操作技能和抢救原则,防跌倒、防坠床、防压疮全程监护,鼻饲、留置导尿护理,气管切开护理,约束带皮肤护理等;将规范洗手[3]、灭火器使用、噎食急救、Ι级压疮预防护理、床到轮椅之间安全转移、更换床单、老人穿脱衣裤等7项操作规程列为重点培训内容。此外,护理部针对日常工作薄弱环节及时点评,有的放矢地开展培训工作。本院还定期组织护理员进行业务考试和比武活动,以夯实护理基础;积极开展对外业务交流,定期邀请相关专家来我院授课,同时选派优秀护理员赴新加坡、香港、济南养老机构参观学习,开阔眼界,与兄弟单位切磋业务,取长补短。

1.3建立护理工作运行管理机制

1.3.1护理员组织管理我院实行由分管院长牵头的护理部-各护养区护士长-护理班长-护理员共同参与的组织管理模式。其中,由分管院长任护理部主任,全面负责本院护理管理;下设1名副主任,负责护理工作日常事务管理;各护养区分别设2名护士长和2名护理班长,护士长负责按照护理部每周质量检查内容对本养护区护理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护理班长负责按照每日工作流程巡视检查班组成员工作完成情况,护理员则负责每日对自己的护理工作进行自查。1.3.2护理员工作模式管理本院实行24h轮班制,采用相对固定、包干到房的形式,以每2名护理员为一个单位开展工作,每名护理员负责7~8名老人的日常照护。1.3.3护理员岗位职责管理本院制定了明确的护理员岗位职责,主要包括:①负责老人洗浴、饮食、整理床铺、换洗被服衣物、协助翻身、大小便处理等基本生活护理,如实进行生活记录并予以公示;②负责随时观察老人身体状况,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向医生报告;③负责按照医嘱按时给老人服药,如老人发生便秘,必要时须进行抠便处理;④负责检查导尿管、氧气管等各种管道是否顺畅及更换日期;⑤负责病房及养护区环境卫生。1.3.4护理员操作流程管理本院专门成立由分管院长牵头的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为护理员工作制定了严格的操作流程及护理质量管理目标。操作流程主要包括:①每日操作流程:每日早晚为老人洗漱,清洗会阴;每日为老人量一次体温;每日饭前为老人洗手,准备就餐事宜;每小时给老人喝水一次,上下午各补充水果或点心一次;每两小时为卧床老人翻身扣背一次;每天与老人对话交流不少于30min;每日清扫房间,整理床铺;每日对老人生活、身体状况进行详细记录;每日参加早晚例会及工作交接。②每周操作流程:每周为老人洗一次澡,并换洗衣物及被服,如遇特殊情况则应及时更换;每周为老人泡脚两次,并及时修剪指甲。③每月操作流程:每月为老人理发一次。护理质量管理目标主要包括:①严格执行护理服务要求和礼仪要求,做到手勤、嘴勤、腿勤,说话轻、走路轻、动作轻,养成紧张有序、不拖沓的工作作风;②熟记受照护老人的姓名、身体状况、饮食习惯、性格爱好及护理重点;③老人身体、身穿衣服须整洁无异味,床铺整洁无异味,床柜衣橱摆放整齐无异味;④统一房间用物摆放,统一养护区清洁用具配置、使用及消毒,要求房间整洁,清新,无死角,清洁用品按要求交接,绿色抹布擦床头柜,棕色抹布擦窗台等。1.3.5护理员考核管理本院由护理部成立考核小组,每月对护理员护理质量进行考核,并实行“优奖劣汰”。其中日常考核占70%,年终考核占30%。考核内容主要包括:①工作规范、职业礼仪考核;②投诉、表扬,满意度考核;③安全事件考核;④养护区卫生状况考核;⑤业务考试及比武活动成绩考核等。在常规考核的同时,由护士长任督导员,定期或不定期对每一个护理员护理质量进行抽查,并将抽查结果纳入护理员考核内容。对出现违规问题的护理员根据考核标准按章兑现,奖罚分明,每年保持不低于10%的淘汰率。

1.4建立护理员监督管理机制

本院由分管院长组织,由护理部具体实施,建立完善了护理部-各护养区护士长-护理班长-护理员4级护理管理质控网络,采取多种方式对护理员工作进行监督管理。主要包括:①我院实行护理管理早晚例会和交接班制度。医生、护士、护理员每日共同参与交接班工作,不仅对前一日护理工作进行及时总结和评价,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报告,及时处理,同时也对当日工作的重点、难点进行及时沟通和交接;②护理部选拔具有丰富医养结合管理经验的护士长,在护理部领导下不定期对各养护区护理质量进行抽查;③建立夜间巡查制度,每周不定期对夜间护理情况进行突击检查;④每周定期召开全院护士长、护理班长会议,针对各护养区出现的护理问题进行分析,查找原因,及时研究出台相关管理规定及整改措施,并对改进效果及护理质量进行持续关注。⑤分管院长每周定期听取护理质量与安全工作汇报,并不定期到各护养区巡视检查护理工作,对于护理不到位、存在的安全隐患等问题,能现场解决的,立即组织相关人员沟通解决;现场解决不了或属于各养护区的共性问题,则在护理部每周例会提出。⑥由院社工部每月与患者及其家属就护理员的服务质量、服务态度及日常生活起居情况进行交流和满意度调查。⑦成立老人民主管理委员会,邀请部分老人和家属对我院护理工作进行监督,推动院务工作透明化。

2实施效果

2.1人员构成比例基本合理

本院目前拥有护理员105名,其中男12名,女93名;文化程度:高中20人,初中67名,小学18名;年龄:30~40岁11名,40~50岁52名,50-58岁42名;入职时间:1年以内20名,1~3年35名,3年以上50名。该人员构成基本满足老年照护人员在文化素质、身体条件及熟练程度等方面的工作要求。

2.2护理员职业素质及职业规范得到全面提升

通过严格的管理、规范的培训,护理员的工作能力和操作技能得到全面提升。在我市举办的多届护理员技能大赛中,我院护理员均取得优异成绩。同时,护理员的工作也得到了院内老人及家属的好评,表扬信、感谢信、锦旗和牌匾纷至沓来,调查结果显示,住院老人及家属对我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逐年提高,截止到2016年度,满意度达到95.12%,与2015年度基本持平。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院2015年获评青岛市五星级养老服务机构称号。2015年度,我省评选出3家养老服务名牌机构,我院成为青岛市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养老机构。

2.3护理工作中事故发生率明显减少

随着我院护理员管理体系建立以来,安全事件发生率逐年下降。统计结果显示,截止到2016年,我院共收治失能老人467名,卧床老人比例高达82.5%,较2015年增多7.3%,但压创发生率仅为1.49%,较2015年下降了1.1%,同时也大大低于一般医院的2.5%水平。此外,各类管道的管理是我院安全管理重点,我院对此项工作加强分析研究,制定了各类管道护理常规和考核标准,加大考核力度,大大降低了各类管道的脱管率。至2016年,尿管、鼻饲管、气管插管、深静脉置管和膀胱造瘘等非计划脱管率为8.89%、14.25%和0,均较往年显著降低(见表1)。

2.4管理效率大大提高

我院采用护理部-护士长-护理班长-护理员四级质量控制管理模式,大大提高了护理管理工作效率,节约了管理成本;同时,也使质量检查督导常态化,在工作管理上形成了良性循环。2.5护理员文化生活得到丰富以特色文化带动护理院发展。我院在严格管理的同时,通过举办春游、春节联欢晚会、组织座谈等各种活动丰富护理员文化生活,增强了护理员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3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3.1管理难度大

我院护理员多为外来务工人员,流动性大,文化知识水平较低,自身素质不高。护理员工作琐碎、繁重、风险较大,加上护理员队伍工作经验较少,往往情绪化比较强,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养老护理服务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护理员感到活比以前要求标准高了,更难干了,管理难度大。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管理者要有耐心,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因势利导。一是要充分利用近期我市出台的对护理员的扶持政策,维护他们的切身利益。二是要强化教育培训,使他们获得一技之长,使护理员的素质能够得到较大提高。三是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增强护理员的归属感。

3.2安全养护需进一步加强

医养机构安全问题成为大家研究课题。我院同样存在老人安全风险问题,我院护理员与老人人数比1:4.5,护理员工作琐碎,经常有老人行为自控能力差,情绪波动大,不听劝阻,跌倒、摔倒造成骨折等情况,引起家属不满造成纠纷等。如何做好老人的跌倒、摔伤、走失等风险评估、风险全程管理,如何照料好有认知障碍但又能自我活动的老人,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我院收住多为插管老人,风险高、易出现非计划性拔管事件,我院制定警示标示和安全管理防范措施,订制了11种安全标识带,统一规范了各种护理安全标识带的使用和管理,对护理安全事故的发生起到了很好的防范警示作用;如有男蓝女粉腕带、四防牌、深静脉置管、注意安全小心跌倒、夹闭尿管3h一次、约束带使用、胰岛素治疗、留置导尿、膀胱冲洗等标示,标识管理带使用成为加强安全管理工作落实一大亮点,得到了专家们的认可和肯定。

4讨论

2015年11月,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结合,更好保障老有所医老有所养”。同年,国家九部委联合出台《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明确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兴办“医养结合”养老机构。这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长久之计,也是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重要的经济增长点。2016年7月,国家民政部公布了《民政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提出促进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实现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有序共享,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在此过程中,建立高素质养老护理员队伍,成为养老照护机构高质量高水平服务老人的有力保证[4]。当前,社会对于高水平医养融合养老院的需求日益迫切。但是,养老护理员普遍存在的知识文化水平低,养老照护专业技能缺乏也是我们要面对的突出问题[5]。如何将他们变成有爱心、有较高专业技能水平、有团队意识的护理员,是摆在管理者面前的课题[6]。我院的医中有养,医养结合模式对于一个养老院的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要求较高,我院通过不断探索实践,逐渐建立起一套适应“医养结合”模式的养老护理员管理体系,队伍建设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本院始终坚持护理管理常态化,主要包括:①日常工作考核常态化;②重点部门、重点环节管理常态化;③夜间巡查常态化;④护理督导常态化;⑤护理技能培训和考核常态化;⑥安全工作专项管理常态化。常态化管理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和护理质量,降低了安全事故发生率。此外,本院对护理流程及护理监督进行细化,如细化晨间护理,将人性化的服务语言和人性化的操作融入护理员对老人的服务中;细化夜间巡视内容及时间等;注重护理细节管理,要求护理员将小事做到位做扎实,通过小事体现大爱。我院在护理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紧紧围绕“服务、质量、安全”这个核心,按照工作计划和管理目标,从夯实医养模式的护理根基出发,在护理管理上狠下工夫。护理管理日趋规范化、标准化,做到有制度、有规范、有评估、有考核,日常工作可追溯。通过对护理员工作的不断规范,让标准成为了习惯,让习惯符合了标准,提升了圣德护理员的整体形象。今后,我院将继续坚持和完善护理管理体系建设,努力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护理员队伍,为老年人群,尤其是失能老人提供更为优质的照护服务。

参考文献

[1]谢红,王志稳,侯淑肖,等.我国养老服务需求现状及其长期护理服务策略[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14-16.

[2]崔霞.发达国家护理员发展现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119-121.

[3]张燕.医院护理员手卫生现状调查[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5):537-541.

[4]金云叶.康复机构护理员的规范化管理[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3,29(7):524-526.

[5]王麒媛,姜殿翠,李公平.加强护理员规范化管理提高病员满意度[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4,25(3):110-112.

第3篇:老员工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离退休人员;现状分析;服务管理

Abstract: Retired workers as a state-owned enterprise, entrepreneur, to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re flourishing today has made tremendous contributions, retired workers in the state owned enterprises growth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which can not be ignored, do well the management of retired worker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employee retirement age can lead a happy and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refore, in the current situation, must do well the management of retired workers.

Key words: retired personnel; present situation analysis; service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D632.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6-0020-02

一、离退休人员现状分析

1、国有企业,成立年限较早,历史遗留问题亟待解决的同时,有着一支数量庞大的离退休职工队伍,加之每年企业内部递增的新退休人员,离退休职工队伍的和谐与稳定就成了离退休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如何做好离退休人员的服务管理工作,是迫在眉睫的事,这是一项纷繁复杂的群众工作,为离退休管理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关系到离退休人员晚年幸福、家庭和睦和社会稳定。

2、离退休职工居住分散,给离退休管理服务工作带来非常大的难度。离退休人员分布非常广泛,有的住在通讯设备很不够完善的边远山区,有的则异居其它城市,给离退休职工管理服务带来一定的难度。

3、离退休人员普遍老龄,体弱多病,有些离退休人员则孤老无依,行动不便,沟通不便。

4、企业离退休人员纳入社会化管理仍需不断推进和完善,过渡时期仍要以企业管理为主。尽管企业离退休人员已逐渐纳入社区化管理服务,但目前仍存在着影响企业离退休人员纳入社会化管理的因素,制约着该项改革的推进。企业离退休人员对企业的感情影响他们进入社区的态度。大多数离退休人员与企业几十年的感情一时难以割舍,希望与企业“经济不断,感情不断”。特别是效益较好的离退休人员,不愿进社区管理。

二、做好新形势下离退人员服务管理工作

1、完善相应的组织机构,配备专职退管工作人员,提高管理服务整体水平。要更加重视离退休管理服务工作的重要性。要从政治上,思想上关心老年人,为他们实现人生价值铺平道路,不能停留在过去的每年组织离退休职工开展几次活动,离退休职工有困难尽力帮助解决,上级布置的任务努力完成就行了。离退休管理服务工作要根据老年人新的需求针对性地做好工作,并结合实际有所创新。 2、落实、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从真正意义上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教。经验证明,建立健全有关制度,按制度操作、按制度办事是减少工作随意性,确保工作任务有条不紊按时完成的有效措施。要根据实际,按照上级要求规定,应建立一些制度。如会议制度、年度计划制度、学习通报制度、走访慰问制度、组织生活制度、建立联系制度等。 3、采取措施,努力提高离退休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离退休管理工作具有鲜明的科学性,政治性和政策性。离退休管理服务工作的优劣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和进步,而离退休工作人员是退休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打铁需要自身硬。离退休工作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离退休工作的成效。因此要组建一支高素质的离退休管理队伍。(1)要加强离退休管理人员思想政治建设,不断提高对离退休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牢固树立起做好离退休管理工作的自信心和责任感,热爱本职工作。(2)要选配有一定工作经验和能力、资力较深的同志担任离退休管理工作,时刻掌握离退休人员思想动态,多沟通,多交流。(3)要关心离退休管理人员的切身利益。认真仔细做好每年一次的调资核对工作,药费报销等事宜及时与本人沟通,做到工作透明化,解释合理化,人人心中有数。

4、加强工会组织的职能作用,使工会既是在职职工之家,也是退休职工之家。工会是工人阶级的群众性组织,退休职工是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尊老、爱老、养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重视和关心老年人事业,切实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尽可能地满足老年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使老年人生活得愉快幸福,是党和国家的一贯政策。工会更要做好离退休职工管理服务工作,充分地表达和维护离退休职工的具体利益。(1)工会要通过多种形式,及时了解退休职工在生活和思想上遇到的实际困难,,制定工会相关的帮扶机制,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和管理规定,建立离退休职工档案。针对离退休职工最关心,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力所能及地提供服务,尽心竭力为职工办好事、办实事,针对退休职工生病慰问,生活困难、病故等,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为离退休职工排忧解难,使退休职工感受到来自工会组织和党组织的温暖。(2)工会组织要把握离退休职工的需求,采取多种形式,各类有关党的政策、健康生活等方面学习资料,为老同志们宣传党的政策、交流思想、互通信息提供一个较好的平台,并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体育活动,活跃其生活方式, 提供相应的活动室,组织丰富多彩的老年活动,倡导科学向上的健康人生。

5、构建网络管理。(1)建立完善的离退休人员数据库,将详细的个人信息等数据记录在内,实现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信息化,提高服务质量和便捷程度。(2)组建工作网络,把离退休老同志组织起来,形成以离退管理部门为主、离退休人员自主管理为辅的管理工作机制。可依托已有的离退休基层党支部、党小组体系或新建这类组织,按生活片区、按楼栋为单元,划分行政大组、小组。每个行政大组和基层支部书记充分发挥所属行政小组、党小组的工作积极性,针对离退人员体弱多病等实际情况,在工作中,组织联系所属离退人员,对不能参加学习活动的党员,主动开展走访看望、文体康乐等活动,把上级精神传达到家,使他们在家中也能够听到党的声音,起到承上启下、沟通信息、贯彻执行的作用。

6、做好日常的接待工作,尽可能建立起定期接待制度。接待工作是离退休部门的日常和重点工作,我们在新时期做离退休工作应在细节上下功夫,强调本职岗位体现服务,在排忧解难上落实服务,在提高效率上强化服务,在努力创新提高服务上开展一些主题活动,强化满意接待,电话规范等。

第4篇:老员工管理制度范文

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统筹考虑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坚持覆盖广泛、水平适当、结构合理、基金平衡的原则,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养老保险制度;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和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在中央财政支持下,逐步做实个人账户;统一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缴费政策,扩大覆盖范围;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建立参保缴费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积极发展企业年金;加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征缴和监管,完善多渠道筹资机制;进一步做好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提高综合服务水平。

二、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继续把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作为首要任务,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分级负责、财政支持的保发放机制,健全基本养老金发放定期通报制度、重点监控制度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采取有力措施,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不得发生新的拖欠。

三、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

凡本市基本养老保险范围内的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股份制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和其他城镇企业及其职工,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及其职工,城镇个体工商户及其雇工、灵活就业人员都应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要以非公有制企业、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为工作重点,进一步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市人民政府继续实行扩面、征缴目标责任制,纳入市、区政府一级绩效管理,建立养老保险基金征缴目标奖惩机制和养老保险基金缺口市、区分担机制。各区要切实加强养老保险扩面工作的领导,要根据社会保险扩面工作需要,安排一定的扩面征缴工作专项经费,用于社会保险扩面工作。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任何地方都不得以不参保、不缴费或减免社会保险费作为招商引资、改善投资环境的条件。

四、统一缴费基数和缴费比例,调整个人账户规模,逐步做实个人账户

全市参保企业与单位分别以本企业、本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总额为缴费基数,从2007年7月1日起,企业与单位为职工(包括外来务工人员)缴费比例统一为20%。参保企业与单位职工个人以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为缴费基数,缴费比例为8%。职工上年度月平均工资超过上年度全市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300%以上的部分,不记入缴费基数;低于上年度全市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60%的,按60%计算缴费基数。

全市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以下简称“个体灵活就业人员”)缴纳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为全市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对缴费确有困难的个体灵活就业参保人员,2006年、2007年分别可以按全市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为本人当年缴费基数。2008年至2010年分别可以按全市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70%、80%、90%为本人当年缴费基数。从2011年起,个体灵活就业参保人员缴费基数统一为全市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个体灵活就业人员的缴费比例为20%,其中8%记入个人账户,其余部分划入社会统筹基金,退休后按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计发基本养老金。

从2006年1月1日起,个人账户的规模统一由本人缴费工资的11%调整为8%,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单位缴费不再划入个人账户。

按照国家及省统一部署,在中央财政支持下,逐步做实个人账户。2006年个人账户按3%的规模做实,以后按照省统一部署逐步提高做实规模。

五、加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征缴与监管

认真落实《国务院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的各项规定,严格执行社会保险登记、申报和征缴制度,凡是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单位和个人,都必须按照规定的缴费基数、缴费比例,按时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社会保险稽核,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把用人单位参保缴费作为重要监察内容,对拒不参保缴费、瞒报参保人数和缴费基数、恶意欠费的企业,要依法处理;要加大欠费的督查、追缴和处罚力度,确保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应收尽收。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纳入财政专户,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严禁挤占挪用。劳动和社会保障、地方税务和财政部门等要相互配合,共同做好基本养老保险费征缴、扩面、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要继续发挥审计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作用,共同维护基金安全。

六、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

按照国家及省人民政府文件规定,为逐步实现全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与省统一制度并轨,促进我市企业和单位及职工按时足额缴纳养老保险费,建立参保缴费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

(一)凡按照我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有关政策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各类企业和单位及其职工,实施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制度的时间统一规定为1996年1月1日。

(二)2005年12月31日以前已经退休(退职)的人员,仍按原规定计发基本养老金,并执行基本养老金调整办法。

(三)1996年1月1日以后参加工作、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下同)累计满15年的人员,退休后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本人退休时上年度全市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年限每满1年发给1%。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按国家规定执行(详见附表)。

(四)1995年12月31日以前参加工作,2006年1月1日以后退休、退职,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人员,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再发给过渡性养老金和调节金。

过渡性养老金标准为:参保人员退休、退职时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视同缴费年限、过渡系数1.2%的乘积。

过渡性养老金=本人退休、退职时上年度全市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退休、退职前历年的平均缴费工资指数×视同缴费年限×1.2%。

调节金标准为:2006年度退休人员为100元/月;2007年度至2015年度退休人员逐年降低10元;2016年1月1日以后的退休人员不再发给调节金。2006年度退职人员调节金标准为50元/月;2007年度至2015年度退职人员逐年降低5元;2016年1月1日以后的退职人员不再发给调节金。

(五)2006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间退休、退职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水平,实行本实施意见规定的新计发办法(以下简称“新办法”)与原计发办法(以下简称“原办法”)对比。新办法计发的待遇低于原办法的待遇标准,按照原办法的待遇标准予以补齐;新办法计发的待遇高于原办法的待遇标准,在按照原办法计发的待遇标准基础上,再按一定比例发给高出的差额部分,2006年度至2010年度分别发给高出的差额部分的30%、50%、70%、80%、90%。2011年1月1日以后的退休、退职人员待遇计发不再实行新办法与原办法对比的规定,统一按照国家及省有关政策和本实施意见规定的新办法执行。

(六)参保人员在本办法实施以后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缴费年限累计不满15年的,不享受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待遇。如本人自愿,可以向后延长缴费时间,延长缴费时间最长不得超过5年。累计缴费满15年的,可办理退休手续,享受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待遇。

七、严格执行国家退休审批政策

各部门、各单位要严格执行国家及省有关退休审批政策,切实加强对退休审批工作的管理,严格审批权限,规范审批程序,主动接受社会与职工的监督,杜绝违规审批现象的发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参保企业职工退休审批工作的管理及监督检查,完善退休审批管理政策和管理办法,严格执行退休审批条件及程序,严格控制提前退休。凡是符合提前退休条件的参保人员,须经本人申请,用人单位申报、公示,经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批后方可退休。

八、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

为保障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根据国家及省调整基本养老金的政策规定,适时适当调整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待遇水平。

九、加快提高统筹层次

抓紧做好市级统筹的相关工作,为参加省级统筹创造条件。要以实施本意见为契机,将*经济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社会保险先行纳入市级统筹,进一步加强对各远城区完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政策业务指导,加快金保工程实施步伐,逐步实现全市养老保险政策和管理办法的统一,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在扩面和确保发放工作中的责任,严格考核,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财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养老保险基金预算管理,科学合理地编制养老保险基金收支预算,强化收支预算执行的监管力度,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财政投入,确保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

十、发展企业年金

发展企业年金,对于提高退休人员养老待遇水平、增强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大力推进我市企业年金。企业年金基金实行完全积累,并按照国家和省人民政府有关规定进行管理和运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对企业年金的政策宣传及实施指导,会同有关方面制订和完善管理办法,切实做好企业年金方案报备和基金监管工作,实现规范运作,确保基金安全。

十一、做好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

按照建立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继续做好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要依托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加快公共老年服务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要落实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及社会化管理服务人员经费和工作经费。劳动和社会保障、财政、民政、卫生、文化、城建、国土和房产管理等部门要相互配合,制定完善为退休人员服务的优惠政策。具备条件的,可开展老年护理服务,兴建退休人员公寓,为退休人员提供综合系列服务。

十二、不断提高社会保险管理服务水平

要不断加强社会保险经办能力建设,加快我市社会保障信息服务网络建设步伐,建立高效运转的经办管理服务体系。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完善管理制度,规范业务流程,实现规范化、信息化和专业化管理。同时,要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政治和业务素质,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第5篇:老员工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企业,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工作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日益加剧,全国六十岁以上年龄段的老人已经达到1.78亿,并以每年近千万的速度急剧增加,这些老年人中,大部分都是企事业单位退休职工。我国现行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退休制度、个人所得税制度、相关的社会政策和公共服务体系与老龄社会的脱节,养老保障的公共支出存在较大缺口,公共支出中用于社会养老保险的比例不高,社会化管理进程缓慢,用于离退休工作方面的财力不足,这些问题的存在都给离退休管理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如何进一步做好离退休管理服务工作,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1.做好企业离退休人员管理工作的深远意义

离退休职工的管理服务工作是一项纷繁复杂的群众性工作,有较强的政策性、广泛的涉及面、离退休职工服务管理工作质量的好坏,关系到离退休职工能否安度晚年、家庭和睦,同时也关系着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为了体现对老同志所做贡献的充分肯定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党和政府明确提出要让老同志们“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做好离退休职工的服务管理工作显得更为重要。所以,无论企业和社会,把离退休管理服务工作作为和谐社会建设和发展和谐企业的重中之重,确保离退休人员队伍的和谐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2.企业离退休管理服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离退休管理工作是一项关乎民生、涉及离退休人员切身利益的复杂性工作,由于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历史等原因影响,离退休管理工作还处在探索发展阶段。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还面临许多管理服务、体制机制等方面的难点问题。

2.1对离退休人员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这个问题首先体现在部分领导缺乏大局和长远意识,认为离退休工作不是中心工作,没有硬指标,抓与不抓无碍大局;其次,部分工作人员受到社会上一些错误观念的影响,认为离退休管理工作是 “没有作为、没有前途”的工作所以对工作不够重视,在面对的是离退休人员时没有服务意识,缺乏工作积极性导致消极怠工,作风疲踏。

2.2离退休人员管理难度大。我国目前正在进入老龄化社会,离退休人员人数逐年增加,空巢老人数量呈大幅上升趋势,老年人社会服务的需求迅速膨胀。由于社会转型、政府职能转变、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许多“为老”服务也都存在发展缓慢的问题,难以满足庞大老年人群,特别是迅速增长的“空巢”、高龄和带病老年人的服务需求。我国社会保险体系尚处在发展阶段,保障能力还不是很强,养老保障的负担正日益沉重,老人的医疗费用支出也越来越多,压力也越来越大。这些存在的矛盾和问题需要国家和社会高度关注,并提出长远应对政策措施。

2.3企业离退休人员活动场所设施日趋紧张。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进程缓慢,随着离退休人员人数不断增长,老年活动场所建设、活动设施配备跟不上工作的需要,离退休人员活动场所日趋紧张,活动设施配套不足,导致在离退休人员中间开展的文娱活动不够丰富,因此离退休人员心存怨气。

2.4企业离退休人员信息化管理工作滞后。在如今这个信息化的时代,由于一些历史原因以及对离退休人员管理工作不够重视,离退休人员信息化管理工作严重滞后,信息管理系统没有应用到离退休日常管理工作中,对离退休人员管理停留在粗放表格化管理状态,出现离退休人员基本信息统计项目、内容与其档案管理项目不规范等问题。这些导致了管理部门应该掌握的一些信息严重缺失,对离退休人员的管理工作不够细致深入。

2.5部分企业离退休人员收入较低。随着国家对于民生工程的重视,以及新一轮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大多数企业的工资待遇不断提高,在岗职工的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从而出现了在岗职工与离退休职工之间、早退休与晚退休之间及地方退休人员和企业退休人员之间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造成部分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心理失衡与不满。

3.新形势下做好企业离退休人员管理工作策略

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工作注重政策性、牵涉范围较大、管理服务的群体又具有显著的个性和特点,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坚定不移的以构建和谐社会为指导思想,围绕“服务、稳定、和谐”的中心目标,正确认识和把握离退休人员中出现的各种情况,深入探索和研究离退休管理服务工作的新方式方法,紧密结合离退休管理服务的难点问题,以“教育、引导、关爱、有为”为宗旨,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加强服务管理与开展活动结合起来,尽力为离退休人员办好事、办实事。

3.1提高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工作意识。要提高对做好离退休管理服务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应将离退休管理服务工作放到重中之重来抓,引导离退休工作者提高业务水平和个人素质,增强管理服务本领,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力求从方方面面做好离退休管理服务工作。

3.2更新观念,提升管理服务水平。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严重的人口老龄化现象也日趋明显。由此引发的养老保障的负担日益沉重、离退休人员信息难以掌握以及“空巢老人”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已经摆在了我们面前。为了解决好离退休人员人多量大、居住分散、管理服务难度大的实际,企业或社区管理机构应积极拓展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工作领域,推动离退休人员管理信息化建设,以构筑完善的离退休人员服务管理体系为平台,对离退休人员和遗属人员排查摸底、分类建档,建立健全离退休人员基本信息资料库,实施全员全覆盖、多层面、多领域管理。同时要大力发展社会保障体系,更好的解决“空巢老人”的医疗和养老问题,并要建立困难“空巢 老人”养老补助制度,保障一些困难“空巢老人”的基本生(上接58页)活。

3.3高度重视,加快老年活动场所建设、丰富老年文娱生活。要积极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加快老年活动场所建设,不断丰富离退休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下,企业逐步分离社会的职能,实行社会化管理。在当前企业离退休人员以企业管理为主的过渡时期,虽然企业离退休养老金已实现了社会化发放,但是离退休人员与企业有着千丝万缕的割不断的联系。随着企业管理不断规范和企业离退休人员的逐年增多,国有企业无列支渠道再建活动场所,当前社区建设还处在不完善阶段,使社区也难以完全承担起对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的功能。这就需要社会和企业共同关注离退休人员管理,积极研究制定有关鼓励、扶持政策,引导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投资建设老年公寓、托老所、老年人活动中心、老年学校等面向老年人生活、医疗、保健、文化等方面的设施,形成国家、集体、企业、个人等多渠道投资,多种社会力量共同发展社会化管理服务事业的局面。企业应加强与退休人员所在街道社区的联系,密切配合,共建共用,共同做好企业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确保离退休人员有充足活动场所和众多的活动项目,为社会化管理服务事业奠定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帮助老年人树立正确的老年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建立起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从而达到调整心态,锻炼身体、增进健康、增添情趣、陶冶情操、减轻压力的活动目的,促进社会企业稳定和谐发展。

3.4科学管理,不断推进企业离退休信息化建设。

针对当前离退休干部信息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应开发建立离退休人员信息管理操作平台,提高服务质量和便捷程度,使离退休干部信息管理系统能达到分级联网,数据接口安全、便捷,程序兼容性强,操作简练,数据接收、报送程序简单易懂,维护方便的程度。同时要加大人才引进,要选用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创新敬业精神和强烈的责任心的现代信息管理人才,加强培训力度,以保证离退休干部信息管理工作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需要。

3.5搭建平台,帮助离退休人员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要打造好离退休人员发挥余热的平台。许多离退休人员熟练掌握专业技术、政治上成熟、工作经验丰富,同时又具有继续为社会进步和企业发展做贡献的愿望。离退休工作者应当为离退休人员发挥余热搭建一个平台。可以鼓励他们进行社会调查,开展扶贫帮困活动,投身社会公益事业;也可以鼓励他们立足企业发展,建言献策,为企业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还可以鼓励他们为建设和谐社区作出应有贡献,化解邻里矛盾、红白理事,保护环境,维护社区内治安等活动;又可以鼓励他们参与青少年培育工作,树立社会的新风尚。

3.6正确引导,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企业。

第6篇:老员工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老年护理人员;激励机制;综合素质

一、提出问题

根据上海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上海市2008年从事社会福利行业的人员,国有单位的职工平均年收入为47410元,集体单位为18487元,其他单位为21171元。护理人员的年收入大多处于18000元-20000元不等。现阶段养老机构人员的薪酬和福利待遇与国家行政单位人员有着非常明显的差距,作为需要较高社会支持的行业,社会化运作还未能启到社会效应,赢得广泛的社会支持,养老机构无法大规模增加职工的薪酬。况且,我们目前所面临的困境是:社区服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从业人员整体年龄有逐渐偏高的趋势。护理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不愿进入社区养老机构从事养老事业等诸多棘手的问题。如何有效地解决家政服务人员待遇低下、频繁跳槽所造成的人才流失等问题,是社区养老这种新模式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本文关注的焦点问题。

二、已有研究及本文的立场

对于我国社区工作者的研究成果异常丰硕,但是对于社区养老中的护理人员的研究则为数不多。在仅有的研究中大多侧重于护理人才的培养问题,且研究较抽象,没有具体的实证研究。黄岩松等人着重探讨了养老机构人才的培养问题,并针对现状提出了一系列的人才培养措施。比如待遇较低导致从事护理的人员整体素质不高,高校在培养护理专业的学生时无法做到专业对口,护理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较差,锻炼机会较少等(黄岩松2006)。

虽然这些学者都提到了研究机构养老中护理人员技能与素质,并从多个角度采取诸多措施解决当前所面临的困境,在这个过程中,传统的养老制度受到了挑战,制度在培养人才方面的缺陷,服务人员的需求得到了格外的关注,但他们仅仅从培训方式上如何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以及如何完善护理人员晋升制度上入手,忽视了激励机制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效率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从老年人需求和护理人员两个方面进行综合探讨,通过配合现有制度建立起合理的激励机制对护理人员进行管理,督促老年社区护理人员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解决当前服务水平差的问题。

三、调查对象、方法及结果

以松江区某街道的敬老院为例,自2000年由政府创办以来,该院在某街道的养老事业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与松江区的其他敬老院相比,该院对于社区养老服务有较深的资历和实践经验。以其作为研究对象,能够较为真实地反应出松江区社区养老事业的现实情况。

调查对象为该院院长、护理人员、工作人员以及老人。共计85人。研究主要采取问卷调查以及访谈法作为研究社区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途径,调查内容分为3个部分:社区护理人员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户籍、学历、属于何种社会群体等;社区护理人员的需求(薪水、工作强度、自我实现);影响社区护理人员素质的因素。

该院共有老人75名,平均年龄在为82岁,其中需要一级护理的为5人。护理人员与老人的比例约为1:3。工作时间为24小时,实行轮换制。护理员的年薪在18000元-20000元。调查通过对该院22名护理人员进行访谈,并对60名老人进行问卷调查的形式,籍此了解老人对于护理人员服务的满意度。问卷实发65份,回收60份,合格率92.3%。该院的护理人员共计22人,以中老年为主(50岁以上占91.5%),以初中学历为主(占73%),护理人员多数为本地户籍(占68%),以退休职工为主(91%)。无人拥有高级职称。调查显示,8%的护理人员选择晋升机会少,50%认为待遇太低,42%选择工作辛苦,压力过大。总的来看,该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按劳分配制度不合理

该院在实行社会化运作之后,政府在资金支持方面采取的是差额补贴方式,与政府包办之前有所减少。此外,资金不足导致护理人员人手不够,待遇降低。同时,由于护理工作繁重,休息时间较少,付出与获得不成正比。使得护理人员对工作的热情度较低,自我价值也难以实现。

(二)制度老化

该院所沿用的管理制度为1999年的管理标准,无法与现今的社区发展相匹配。尤其在准入制度和培训制度上,尽管进入养老院的护理人员都会经过正规的培训程序才能上岗,但高素质人才不愿到社区养老院工作的事实,让养老院在实际招聘时的准入制度形同虚设。此外,对于护理人员上岗前的培训也多为基本医疗知识培训,无法满足在老人突发急病下的护理要求,实际的护理范围非常有限。

(三)社区支持度不够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流动人口增多。人口的频繁流动使得居民社区的依赖性降低,该养老院在社区内的居民支持度不高,在开展老年活动时,社区居民的参与度较低。而在遇到问题时,社区居民自发性的管理与调节较为缺失。同时,对于护理工作普遍存在的偏见,使得某些居民对护理人员的态度较为冷淡,无形中打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影响了养老院开展养老服务。

综合已有研究以及本文所作的调查,现阶段社区养老机构存在2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养老机构资金不足、制度老化、管理不善。二是由上述原因所引发的护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人才供应匮乏等问题。上海养老机构的整体情况怎样?哪些问题需要额外关注?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

四、讨论

(一)对上海市养老机构现状的思考

近10多年来,虽然我国养老机构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与日益增加的老年人口数量相比较,供需方面仍存在很大的缺口。上海的老龄化程度甚至接近了世界最高水平,据市人口计生委的统计,去年全市户籍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81.28岁。人口的快速老龄化带来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服务的供给能力不足,护理人员人手不够。快速的老龄化对上海市的养老机构造成了严重影响,最普遍的现象是床位不够用,护理人员人手不够。据统计,2007年底上海市8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50.24万人,而全市机构养老床位约8万张,机构养老床位供给能力相对不足。尽管2008年又新增10030张养老床位,使得上海养老总床位达到9万7千张,但上海老年人的整体基数较大,供需矛盾仍旧困扰着大部分养老机构。

2、服务功能结构单一,心理咨询人才匮乏。据“上海市500例老人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11%的老人存在中度以上心理问题;6%的老人心理健康知识很差;仅8.2%的老人靠自己解决一般心理问题。居住环境、经济状况、社会文化氛围等是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一定比例的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大多数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自助需求强烈。但目前,上海市的养老机构根本无法满足老人的心理诉求。

3、养老照护人才素质普遍较低。目前,从事养老机构护理工作的人员多数都是下岗、退休或者外来务工人员。学历大多在小学、初中水平,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即使经过一定的入门培训,对于技能的掌握与熟练运用仍旧存在一定的问题。加之养老机构正在逐步从政府包办转向实行社会化经营,原先管理制度上的缺陷使得资金匮乏成为一个普遍性的问题。由此引发聘用的护理人员文化水平低,低待遇也无法吸引高素质人才从事养老事业,大大影响了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

4、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目前的养老机构,由于资金缺口,在激励机制方面只能采取精神激励为主,物质激励为辅的办法。但如何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以达到预计的激励效果,使得护理人员保持较高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依然是亟待管理者解决的问题。

(二)人才的培养现状

1、高校护理专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职业定位不明确。对于养老服务人才认识不统一,体现为对于养老服务的理论研究不足,在学科的开设方面模棱两可,养老机构也不知道该如何设置相关的岗位,无法做到专业对口。第二,理论研究不足也导致了缺乏统一的、有效的教材。第三,缺乏完善的办学条件和高素质的专业师资,特别是实践教学条件不能满足需求。

2、没有普及职业标准和职业准入制度,缺乏有效的职称晋级制度。职业标准和职业准入制度是一个行业规范化发展的必由之路。2002年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颁发了“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国家标准”,但是从目前的调查数据来看这一职业标准远没有得到有效的普及,绝大多数地区对于养老机构从业资格没有规范,从业人员素质难以提高。而缺乏有效的职称晋级制度则导致养老服务人才没有专业归属感,难以长期从事养老服务工作,直接造成人才流失。

因此,人才素质问题是直接导致养老机构服务单调、质量低下的重要因素。

五、对于改善护理人员素质的建议

(一)完善晋升制度,出台扶植社区养老政策

强制实施养老服务行业的职业准入制度,建立与完善职业体系和职业标准,建立一套合理可行的养老服务职称晋级制度。同时,提高养老服务人才的社会地位和收入;对于护理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通过给予补贴、解决户口等办法,吸引优秀人才入主养老机构,以此提升机构整体素质,提高工作效率。

(二)制订并更新养老服务法律法规,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目前上海市的养老机构所沿用的法律法规,是1998年6月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第56号令的上海市养老机构管理办法。无论从完善性还是适应性上都存在着些许漏洞,已经无法满足养老机构的日常管理需求。因此,政府部门在出台相应的政策之前,应该首先制订并完善法律法规,避免因法律不健全造成各种民事纠纷,影响养老机构的正常运作和发展。

(三)开设与学科对口的实践课程

对于养老服务人才而言,实际动手能力、操作技能的培养十分关键。在培养过程中,可以开设建立课程实验实训、专业见习、假期社会实践、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毕业实习等一系列实践性教学。

(四)建立有效的护理人员激励机制

对于护理人员来说,不同层次、岗位、年龄的人,需求满足的内容是不同的,应该采用不同的激励措施,满足不同护理人员的需要。对于同一个护理人员来说,职业生涯的阶段不同,需求的内容也会有所不同,更应该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满足其在不同阶段的需求,以此调动他的积极性,使每个人都获得发展,确保一支稳定优质的队伍的形成。因此应该将护理人员进行划分,差别培养。

参考文献:

1、黄岩松,陈卓颐.养老服务高素质人才培养探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4).

2、潘玲.上海市聘用制社区工作者的激励机制研究――以徐汇区虹梅街道为例[J].面向太平洋,2007.

3、上海市统计局.上海市统计年鉴[EB/OL].2008,218.242.177.54/2004shtj/tjnj/tjnj, 2009.

4、于森,王月朗,刘晓虹.上海市500例老人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护理杂志,2008(9).

第7篇:老员工管理制度范文

Liu Hui

(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北京市老年病医院),北京 100029)

(Beijing First Social Welfare Institute(Beijing Elderly Patient Hospital),Beijing 100029,China)

摘要:我国公办养老机构担负着政府养老工作的示范、辐射职能,是政府机构服务的延伸。本文通过对北京某公办养老机构人员绩效管理现状分析,提出公办养老机构应完善人员绩效管理运行系统。引入平衡计分卡,全面科学分解养老机构的组织目标。引入360度反馈评价,增强服务对象对公办养老机构的评价功能。实现绩效评估结果应用多样化。科学构架组织结构,合理进行岗位设置,明确职责,完善岗位说明书。完善人才管理体制,创造良好用人环境。

Abstract: Public pension institutions in China shoulder the model and radiation functions for the work of the government pension, and is an extension of government services. Based on the status analysis on the personnel performance management of a Beijing public pension institution, this paper proposed that the public pension institution should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management system. The Balanced Scorecard is introduced, which can make a comprehensive and scientific decomposition of the organization objectives of pension institution. The 360-degree feedback assessment is introduced to strengthen the evaluation function of service object to pension institution, achieve diversification application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results, do scientific framework of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reasonably conduct a position setting, clear responsibilities and improve the job description, which can improve personnel management system and create a good employment environment.

关键词:公办养老机构 人员绩效管理 现状分析 对策研究

Key words: public pension institutions;staff performance management;analysis;strategy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5-0137-02

0引言

我国公办养老机构属于公共服务领域,担负着养老事业的示范、辐射功能,是政府机构服务的延伸。[1]公办养老机构绩效管理是提升其公共服务质量和实现政府老龄化工作战略目标的重要工具。因计划经济和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制约,我国公办养老机构绩效管理起步晚、水平底,绩效管理水平不能适应老龄化快速发展的要求。国立养老机构应借事业单位分类和绩效工资改革的契机,完善人员绩效管理系统,增强公共服务能力。

1北京某公办养老机构绩效现状分析

1.1 绩效管理运行系统不健全公办养老机构绩效管理缺乏战略性,且绩效指标由上级政府主管部门制定。单位部门绩效指标和基层岗位绩效指标,是由上级主管直接下达,上下级没有对绩效的指标、标准、分值和权重进行有效沟通,且单位内部缺乏绩效的申述机制。

1.2 绩效评估主体单一国立养老机构绩效结果评价主体是政府,缺乏入住老人(或家属)评估主体。即使采用老人和家属评估,其所占比重少,分值低。出现服务提供者与政策制定者都是民政部门,出现服务提供者既是球员又是裁判的现象[2]。北京该国立养老机构收养工作评定标准中,服务对象的满意度只占100分中的0.03分,不利于政府为老服务质量和为老服务水平的提高。[3]

1.3 绩效评估公信力差,评估结果缺乏应用性因公办养老机构绩效管理基础薄弱,现有人员评估仅是上级对下级的考核,缺乏公信性。绩效评估结果仅用于绩效工资的发放,分配还存在“大锅饭”现象。鉴于此,绩效评估的结果未能用于人事调整、培训开发等方面,严重影响了职工的积极性。

1.4 组织结构、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有待完善该老年福利院是集颐养、护理、医疗、康复、科研、教学为一体,现为国家二级老人收养院和二级甲等老年病医院为一体,采用“一院两型、分类管理”即以福利院为主,医院为辅的管理运行机制。虽然该运行模式具有在人、财、物等方面充分实现资源共享、协调运作的优势,但在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工作分工、考核等方面留有弊端。[1]因“一院两型”对人员配置提出了双重要求。以卫生技术人员比例要求为例:国家二级养老福利院的考核重点是老人收养和服务质量,要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得低于人员总数的65%,而北京市二级医院的考核重点是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等方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配备比例不得低于70%[4],并且医护比例又有很大差异。这使单位人员绩效管理缺乏完善组织架构的支撑。

2绩效管理实践分析与对策研究

2.1 转变理念,完善人员绩效管理运行系统绩效管理是基于战略发展的一系列管理活动,是以绩效评估为基础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子系统。它首先要明确组织与员工个人的工作目标,并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采用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不但保证按期、保质、按量达到和实现目标,还要考虑如何构建并完善一个更有效的激励员工、不断提升员工综合素质的运行机制。[5]根据老龄化社会发展要求和老年群体需要,养老机构主管部门与基层养老机构应在沟通的基础上共同制定发展规划,制定出既能符合国家老年福利发展要求又符合单位自身特点的规划目标。通过对规划目标进行层层分解,建立单位目标体系。绩效管理期间要适时进行过程指导和考评反馈,把绩效评估的结果应用于实际,把绩效管理贯穿于日常管理工作的始终,使绩效管理真正起到管理“把手”的作用。

2.2 引入平衡计分卡,科学分解工作目标目前老龄产业徘徊在事业和产业之间,福利性和微利性是老龄产业的显著特征,要促进老龄产业健康、稳定、持续地发展,必须既要强调它的福利性,又要保持它的微利型。[6]鉴于以上特点,养老福利机构绩效指标的设置应借助平衡计分卡方法进行分解,以服务取向、社会取向、市场取向为基本价值取向,[3]重视公共服务指标,兼顾经济指标。

对于公办养老机构来讲,基于承担的社会养老责任和示范功能,其绩效指标必须强调长期和近期、公平和效率之间的平衡。平衡计分卡这种追求多元目标之间平衡的思想与国立养老机构工作特点及要求存在价值的一致性。因此,构建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公办养老服务机构人员绩效指标体系是切实可行的。[7]

平衡计分卡由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和学习与成长,公共构筑一个完整的绩效指标体系。公办养老机构财务指标由上级部门制定。服务对象满意度是一套老人服务满意程度的评价体系。内部运营指标是指实现其工作流程的能力考评,如质量、服务速度或准确性等方面。学习发展类目标是指满足单位员工学习、创新和发展需求能力的考评。平衡计分卡考评指标体系综合性优势值得国立养老机构借鉴。根据平衡计分卡,可对北京某公办养老机构的绩效指标进行分解,见图1。

北京市民政主管部门对下属养老机构战略目标的确定借助了该方法,并于2009年对基层公办养老机构绩效管理试运行一年。通过选择目前可测量的部分具体指标作为对养老机构的绩效考核内容。并把定性指标拆分为时间和质量两个方面,对按时性进行定量考核,对质量进行专业评审。[8]公办养老机构根据自身情况,对上级下达的绩效目标进行逐级分解:院总体绩效目标、院级领导绩效目标、部门绩效目标以及小组和岗位绩效目标五个层次,并对目标完成的情况进行评估。

2.3 引入360度反馈评价方法,增强服务对象的评价功能360度考评方法是一种对员工实行全面绩效评价的考评方法,是员工与员工之间相互比较、员工与工作标准进行比较以及员工与目标相比较等评价方法的综合。360度考评要求单位综合考虑员工的上级、同事、下级、员工自己意见,同时注重客户(服务对象)的意见。[9]360度绩效评估主体的分解和举例见图2。

图2以该公办养老机构养护区主任岗位为例分解360度评估主体。该公办养老机构中层绩效评估中,除采用自评、上评、同级中层评估外,把与其工作联系密切的下属和服务对象纳入测评主体,以保证测评结果的准确性、客观性和全面性。其中,下属以匿名方式参与评估,能详细了解任职者的行为、实际工作情况、领导风格、协调和组织能力,会提供许多非常有价值的信息。另服务对象不受组织内部利益机制的牵制,容易提供真实和公正的信息,评价结果也最有说服力。[7]当然,不同评估者在反馈绩效信息方面各有优势和不足,360度绩效评估综合了各方的信息,能较准确和客观地反映被评估者的工作业绩,从而增强了公办养老机构人员绩效评估的效度和信度。从长远来看,逐渐降低“自我评估”的权重,相应提高“服务对象”的权重是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发展的必然趋势。[10]

2.4 实现评估结果应用多样化绩效考评结果运用包括两个层次内容:一是直接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做出相关的奖惩决策;二是对绩效考核的结果进行分析,为人力资源管理其他职能的实施提供依据。绩效考评的结果不仅仅是绩效工资发放的依据,更应注重其在人事调整、人才甄选、培训开发、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应用。

2.5 科学设计组织结构,完善岗位说明书

2.5.1 科学设计组织结构,合理进行岗位设置养老机构应逐步引入企业管理机制,按照单位承担的职能和服务合理设置组织结构。内部医疗部门设置应根据院内入住老人数量、身体状况以及周边社区老人就医需求,以精简高效原则进行设置。以养老机构中的医务科为例:该部门承担单位医疗、科研、教学、病案、会诊、医技人员业务培训及考核、医保报销和日常医务管理工作,岗位设置6人,岗位设置精简高效。该养老机构的组织结构设计和岗位设置符合 “以养老为主,以医疗为辅”的运行模式。

2.5.2 确定工作重点,澄清岗位职责,完善岗位说明书澄清岗位职责解决的是各个岗位静态的指标。同时,需根据单位发展目标,确定工作重点。对岗位职责与目标分解进行综合分析,建立并完善岗位说明书。[11]以养老护理员为例:其应主要负责老人日常生活照料。但我国对于养老护理员的考核内容中对技术护理、康复护理和心里护理等有较高要求。如高级护理员技能要求“发生意外,能进行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能进行心脏按摩,能对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和传染病进行咨询与预防指导”[12]等。鉴于上述情况,应明确区分护士与养老护理员的工作职责和权限,合理设置岗位。

2.6 完善人才管理体制,创造良好用人环境政府相关部门应结合公办养老机构的实际情况,改善人才管理体制和机制,为公办养老机构提供良好外部用人环境。同时,公办养老机构可积极引进人才,拓展职业发展空间,开展多样化培训,造就一批养老事业发展急缺的老年学、老年护理学、社会工作者等方面的人才。通过改善绩效环境,稳定员工队伍,实现组织整体绩效水平提高,增强公办养老机构公共服务能力。

我国养老机构应应充分体现自身的公益性,以自身特点建立以岗位绩效考评为基础的人员评价机制,把绩效考评作为人员管理的“把手”,并为绩效工资的实施做好铺垫,实现员工绩效和单位整体绩效的提高,以发挥好政府养老工作的示范和辐射职能。

参考文献:

[1]北京市社会福利事务管理中心.盘点企事业单位基本情况,2007:172,178,204.

[2]周良才著.中国社会福利.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第一版:81,82.

[3]福利处绩效管理办公室.北京市社会福利管理处绩效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2010:5,40.

[4]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地区医院评审标准手册,2004:24.

[5]朱家勇著.人力资源管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年8月第1版:102.

[6]台恩普等著.促进老龄产业发展的机制和政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5.

[7]吴志华等著.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第1版:323,331,332.

[8]北京市社会福利管理处.2009年战略目标管理工作绩效合同―指标和项目考核细则,2009年3月:2.

[9]赵曼著.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205,206.

[10]胡宁生著.公共部门绩效评估[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第1版:59.

第8篇:老员工管理制度范文

今年以来,我县养老保险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下,在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省、市统一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革、发展、稳定为大局,紧紧围绕全年工作目标任务,创新工作方法,内抓管理强素质、外抓扩面保发放,加强养老保险“信息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

养老保险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一、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工作继续得到巩固

全面落实企业养老保险各项待遇,是提高企业养老保险社会公信力,也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为此,我们把养老保险待遇足额支付放在首位,积极做好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工作,每月20日前通过银行、邮政等网点及时足额发放到位,没有发生新的拖欠。今年1-6月共为4314名参保的企业离退休人员足额支付养老金2623万元;为2899名参保的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支付养老金3203万元;为620名已去世的参保企业离退休人员的遗属发放遗属抚恤金69万元,为63名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发放基本生活费6.4万元;支付参保企业死亡离退休人员丧葬费、一次性困难补助费共53万元,支付机关事业单位死亡离退休人员丧葬费、一次性困难补助费共计61万元。养老保险各项待遇按时足额发放率和社会化发放率都达到了100%,并按规定全额兑现了2009年度企业退休人员“调待”养老金,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二、养老保险基金支撑能力进一步加强

截止6月底,全县参加企业养老保险的有16680人(其中农民工参保人数为2451人,完成市定目标任务率272%);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人员达到了8184人。今年1至6月,征缴入库的企业养老基金为2960万元,征缴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3173万元。在扩面征缴上我们注重抓发好以下几方面:1、继续将扩面征缴与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相结合。以“保民生、保稳定”为出发点,依据宜劳社秘[20*]151号、116号文件规定,妥善处理了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以及返城未安排工作的下放知青的养老保险问题,为原国有集体企业临时性用工以及机关事业单位非在编人员补办养老保险手续、补缴养老保险费,并为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人员补办补缴了养老保险费,社会上普遍反映良好。2、创新工作机制与提升服务水平相结合。服务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扩面工作的开展。为此,我们采取预约上门服务的工作方式,深入企业特别是一些龙头企业开展预约上门服务,积极开展业务服务和政策宣传,提高了企业法人参保意识和从业人员参保缴费的热情,彻底改变了被动、单一服务的老模式,一种积极、综合的服务模式正在形成。3、完善缴费手续与创新缴费机制相结合。积极配合地税部门不断完善缴费手续,成功地开展了网上缴费业务,改变了下岗失业人员缴费手续繁杂和在外务工不能及时缴费的窘境,极大地方便了参保人员特别是外出务工的参保人员,受到了他们的一致好评。4、解决现实问题与培育新的扩面增长点相结合。为了稳定乡村医疗队伍,促进农村医疗事业发展,我县将乡村医生作为今年扩面的重点之一,下大力气解决乡村医生的老有所养问题,今年5至7月,共有51名乡医生参加了企业养老保险。随着我县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土地被大量征用,被征地农民的数量逐渐增多,他们在失去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年老丧失劳动能力后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针对这一现状,我们按县委、县政府的要求,以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积极开展上门入户宣,引导广大失地农民参加企业养老保险,并积极做好衔接工作,妥善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有力地促进了我县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1至6月,全县有50名失地农民参加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5、实现基数申报与完善基础数据相结合。在今年5、6月份,我们集中开展了养老保险基数申报工作,维护了参保人员的权益。通过养老保险基数申报,补充和完善了在职人员的基本数据,共有1.5万人通过上门登记或网上申报了缴费基数,为1.6万人打印发放了个人帐户对帐单。

三、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迈入规范化、科学化管理轨道。

我县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自开展以来,在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条件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克服种种困难,逐步落实各项目标任务,不断规范管理,拓宽服务内容,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1、积极推进社区达标创建工作。今年以来,我们按省市要求,为搞好标准化社区建设,方便管理和服务,我们加大对企业退休人员标准化管理服务社区建设的指导力度,一是把加大硬件建设做为首要任务,积极争取当地乡镇政府的支持,落实社区用房和设施。目前,全县社区基本上做到了场地、制度、设施、人员、活动“五到位”;二是完善了离退休人员基础台帐工作。年初、我们印制了退管服务台帐,并对全县高龄、特困、孤寡、劳模、重病、党员等退休人员已分别建立了信息台帐,实行了分类管理;三是建立了考核制度。制定了相关工作考核办法,将各项工作进行量化计分,年终组织各站、所负责人进行互查和评比活动,对优异站所主要负责人进行奖励,有效地提高了站、所的工作积极性。2、创新养老金资格认证方式。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工作全部移交社区、乡镇保障所经办。我们在资格认证工作常规做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社区、保障所认证优势,加强对社区退管专管员的培训,规范认证程序,各站所在养老金领取资格认证工作创新了不少做法,如,定点约时认证,下村入户不定时认证等,我们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抽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今年以来,全县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共有7093名离退休人员参加了认证,对未认证293名人员,暂时停发养老金,正在做进一步核实,对4名已去世人员进行了死亡时间核定,对冒领养老金下达追缴通知书。3、建立了信息反馈制度。各站、所按月将离退休人员的动态变化情况以报表形式上报,我们依据上报的材料及时录入离退休人员信息数据库,掌握人员情况变化,实行准确的动态管理。目前,全县参保企业退休人员4319人已全部进入社区管理,社会化管理服务率和社区管理服务率都达到了100%。

四、规范基础管理,提高服务水平

我们始终将完善基础管理工作摆到重要位置,不断完善养老保险管理制度,规范各项业务操作程序,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提高管理质量和服务水平,从根本上树立维护广大群众权益的观念。1、完善业务内控制度。建立了有效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组织体系。对各项业务办理,按照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的原则,实行经办、复核、审批制度,并留有纸质资料备查。2、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完善了档案管理体系。每年初,聘请县档案局专业人员对上年度养老保险档案按省一级标准实行统一集中整理归档管理,确保了档案全面性、准确性、连续性。3、完善了养老保险基本数据库建设。将参保单位、职工、离退休人员信息数据库,对照养老保险系统183项基本数据参数进行了整理和清理,对参保单位和个人参保缴费信息的缺项、错项、漏项进行检查汇总。今年以来,核实在职人员基本资料3600多份,采取集中研究处理,力求各项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达到最优化,使每个参保人员个人帐户建帐率、完整率、准确率、及时率都达到了省市的要求。4、建立业务经办例会制度。我们在每月定期召开全局职工和乡镇劳动保障所所长工作例会,在会上共同研究解决业务经办过程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并对当月发生的业务有检查、有总结,查出的问题及时改正,对次月的工作有布置,各项工作力争做到透明、公平、公正。5、建立学习制度。确保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具有针对性、实用性、不走过场,上半年,我局利用每周星期五下午的时间,组织由各股、室负责人主讲,全局干部职工参与的学习例会。通过强学习、强管理、强机制的有力措施,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得到明显提高。6、完善窗口服务之星评选制度,坚持工作人员挂牌上岗,职责上墙,每季度评选一名服务之星,引导和鼓励全体工作人员积极向上,争先创优。

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强化扩面征缴,拓宽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和基金征收渠道。主要措施是争取部门配合,加强与财政、地税、劳动监察等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形成联动扩面,从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出发,加大对应保未保和少报、漏报、瞒报企业的稽核检查,努力做到应保尽保.特别是着力抓好开发区外来投资企业参保缴费工作,采取上门深入园区企业宣传养老保险政策,发放参保办理程序、联系卡,提供预约上门服务,召开企业法人座谈会的行式,扩大养老保险的影响力,提高企业法人和员工的参保缴费意识。

二、继续把确保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作为首要任务,完善发放流程,优化内部办理手续,建立养老金发放工作台帐,基本养老金拨付、发放管理,实行全程跟踪,加强与财政及各机构的联系,定期对养老金发放情况进行核对,确保不发生新的拖欠。

三、做好补办认证的恢复工作和开展追缴冒领养老金工作。扎实做好离退休人员补办认证后恢复养老金发放人员的接待、解释工作,对异地居住的长期未认证离退休人员采取上门认证或委托居住地社保经办机构协助认证,垒实养老金防冒领防线。

四、广泛开展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召开社区专管员、站长培训会,动员部置标准示范社区建设工作,并组织自查自评工作,争取实现全县40%社区为基础达标社区和2个重点示范社区的目标。

五、抓好档案管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今年继续聘请县档案局专业人员进行帮助指导,对2009年养老保险档案按标准统一集中管理,并为开展业务档案管理更高级别的达标创建工作做准备。

六、继续做好维稳工作,及时处理好事项,尤其要妥善地处理好上级转发的件,杜绝发生越级上访、群访事件的发生。

七、做好信息报送工作。加强对信息宣传任务和指标的分解与落实,确保信息宣传工作具有较高的质量和水平。

第9篇:老员工管理制度范文

一、加强农村老年党员队伍建设的现实意义

全面把握当前农村老年党员队伍的基本情况,客观分析这支队伍的结构特征和个性特点,对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老年党员队伍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从农村党员队伍的结构特点来分析,农村老年党员队伍越来越成为农村党的重要政治基础。

农村党员是我市党员队伍的主体,总人数35727人,占全市55127名党员的64.8%。从老年党员在农村党员中所占的数量比例来看,农村党员队伍结构的老龄化特点比较显著。我市现有农村老年党员(60周岁以上,下同)11267名,约占农村党员的31.5%,大大高于全市15.7%的社会老龄化水平。在一个乡镇调研时发现,有一个村老年党员比例高达46%,占了将近一半。从今后几年发展趋势来看,老年党员的绝对数量还会进一步增加,但增长速度有所放缓。在本次调研中,我们对农村党员老龄化趋势进行了一次估算:假定未来五年内农村老年党员基数不变,按4%的死亡率,每年减少451人左右,五年为2255人。55周岁到59周岁之间党员数为4607人。五年内农村老年党员可增2352人,平均每年增470人左右(如考虑基数递增的因素,实际数量略小)。分析1997年以来的农村党员队伍老龄化趋势,20**年到20**年平均增幅为0.48%,低于上世纪末0.82%的年均增长速度,农村党员队伍老龄化趋势有所放缓。(见表一)可以说,农村老年党员队伍增幅空间已经不大,老龄化已接近高峰。预计在今后几年,平均增幅将继续维持在0.5%左右的水平,大大低于当前我市社会老龄化3%左右的增长速度。农村老年党员队伍已经成为农村党员队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重视农村老年党员的客观存在,认真分析这支队伍的现状,研究制订切合实际的队伍建设措施,是当前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表一:农村党员队伍老龄化趋势图

2、从农村老年党员的生存特点来分析,加强农村老年党员队伍建设是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的迫切需要。

就慈溪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来说,农村老年党员要维持基本的生活,做到衣食无忧一般没有问题,但抵御和应对突发事件、伤病的能力仍相当脆弱。分析我市农村老年党员的生存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三方面:一是基本生活能保障。我们把农村老年党员的年龄界定在60周岁以上,其中一部分还具备一定的劳动能力,不少还冲在生产第一线,经商办企业,务工务农,基本能做到自食其力,一些人的生活还相当宽裕。一些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老年党员,主要依靠家庭养老来维持生活,由于农村生活成本相对较低,这部分老年党员的基本生活还是能够得到保障。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一些生活比较困难的老年党员生活境遇也有了很大的好转。据统计,全市农村老年党员享受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失土农民养老保险及老干部定补的老年党员有36**人,占32%。二是健康医疗有隐忧。农村医疗卫生条件相对较差,老年党员的医疗保障相对较弱,而且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健康状况比城市老年人要差。当前,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基本覆盖到了所有的老年党员,但由于医疗费用的基数相对较大,很难在根本上解决问题。一些农村老年党员随着劳动能力逐年减退,收入越来越少,而医疗开支却不断增加,因病致贫,生活境遇越来越窘迫。据去年困难党员的调查统计数据,全市3539名困难党员,有1734名是农村老年党员,占了70%左右,其中很大部分就是因伤病造成的。在调查中,老年党员对生活的担忧较集中地体现在对伤病的担忧上。(见表二)三是家庭温暖感缺乏。农村有一个习惯,子女成家后,一般都要分家分灶。据调查统计,全市有1**42名老年党员或与老伴或一个人单独生活,约占90%,许多老年党员家庭的温暖感缺乏,有较强烈的孤独感。从农村老年党员的生存特点来看,加强对老年党员的组织关爱,在生活上确保老年党员有一个衣食无忧、健康快乐的晚年,不仅能够使老年党员牢牢地凝聚在党组织周围,而且在整个农村社会中,也具有较强的示范导向作用,能够起到凝聚党心民心的作用。

表二:“在生活中你最担心的是什么”调查结果表

3、从农村老年党员的党性特点来分析,加强农村老年党员队伍建设是开展农村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需要。

一般来讲,农村老年党员组织纪律观念较强,党性意识较浓厚,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主动性较高。在村党组织书记的座谈会中,几乎所有的书记都表示,老年党员参加组织活动到会率高,会议纪律好,对一些不正之风会较真,敢于说真话。一些老同志对村级事务比较熟悉,责任感较强,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比较高,有许多农村老同志确实在把集体的事当作份内事来关心。许多农村老年党员个体素质相对较高,在群众中有一定的威信。全市担任过村三委成员以上干部的老年党员有将近3000人,按照农村的说法,这些老同志对村里的工作推一把,可以省不少事;“阻”一把,则能让你被动地应付得焦头烂额。总的来说,绝大部分老年党员富有是非感和正义感,队伍总体上比较正气,加之长期积累起来的人气和威望,他们在维护党的形象、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是基层党组织的宝贵财富。因此,加强农村老年党员队伍建设,对于深入开展农村党的先进性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我市农村老年党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0**年村级行政区域撤并后,村级人口规模骤增,党员队伍也变得十分庞大,平均每个村有党员120人,最大的一个村有220余人。目前,全市有190余个村级党总支(党委),这些村大部分按照党员的群体特点划分支部,设置了老年支部的有132个。在过去的几年里,在农村老年党员的教育管理方面,全市各地充分整合利用内外部资源,大力推进“党内关爱”机制建设,积极设计活动载体,在促进农村老年党员“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用”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许多地方还做出了不少特色性、亮点性工作。但是,在农村老年党员队伍建设实践中,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困难。

农村老年党员自身存在的三个问题:

1、理想信念有所减退。随着老年党员学习能力减退,思维形成了定势,因此在思想观念上不能做到与时俱进。主要表现在:一些农村老年党员以政治为中心的理念还存在,发展意识淡漠,许多人对市场经济社会的一些现象产生迷茫和困惑。一些曾经当过村干部的,看到自己工作时的条件与现在相比差距大,因此产生了失落情绪。有老同志讲,“辛辛苦苦一辈子,到头来一无所获”,产生了“靠组织不如靠自己”的消极思想。一些老党员在过去的年代都是村里面出类拔萃的人物,但随着时代不断变迁,有些老同志跟不上前进的步伐,不仅示范带头作用不明显,而且在理想信念上也产生了动摇。值得注意的是,个别老年党员甚至把精神寄托到“神”、“佛”身上,念佛做功课,以修来世。

2、与组织的感情有所淡化。农村老年党员与基层党组织的感情距离在拉大,一些农村老年党员对组织的事情漠不关心,只扫门前雪,组织的活动不想参加,组织的工作不去宣传,在旁人诋毁组织,做一些破坏组织形象的事时,也不出面阻止,有的甚至还随声附和。一些老年党员,特别是老干部不分场合,习惯于对党组织及干部品头论足,有的甚至散布一些对基层党组织和村干部的谣言,以此来抬高自己。

3、作用发挥有所弱化。一些老党员自认为已跟不上形势,对村级事务不明了,因此不闻不问。特别是一些经济条件差的老党员,“人穷志短”,不敢发挥作用。一些老党员缺乏大局观念,表达意见时过份强调个人意志,有的甚至不分场合乱提意见,使村级工作产生被动。还有一些老党员因摆不正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在参与村级事务管理时,带有功利性。个别党员甚至为谋一已私利而拉小团体,假公济私,与上级组织唱反调。这在一些承担了拆迁、征地等事关村民重大利益的任务的村显得尤为突出。这些问题在问卷调查中也有反映,相当一部分老年党员在参与党务村务工作的时候,动机已不如以前纯粹。(见表三)

表三:“你是否能积极配合村党组织的工作”调查结果表

基层党组织抓农村老年党员教育管理面临着三个矛盾:

1、教育管理的专业化要求与党务人才缺乏之间的矛盾。当今社会瞬息万变,信息量大,理论领域的创新步伐快。农村老年党员处于相对封闭、相对稳定的社交圈,自我学习、自我更新的能力较弱。加强老年党员的教育管理,对基层组织提出了更高的专业化要求。基层组织教育管理专业化,更多地体现在党务工作者的专业化上,而当前农村党务人才资源的瓶颈影响着农村党建的质量。农村党务人才资源缺乏,特别是村总支以下的各个支部、党小组,包括老年支部,更缺乏善长党务工作的人才。一个村党总支,如果下设3个支部,支部下再设3个党小组,从党总支委员到党小组长,需要13个担负教育管理的干部,对现在的农村来讲,有点不符合实际。而且在现有的农村党务工作者队伍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会管、不敢管、不想管”的问题,一些基层组织即使有开展组织活动进行教育的意识,但苦于没有精通党务工作的人来操持,往往不了了之,有些则“以会代训”,干脆用工作会议来代替组织学习。

2、教育管理的个性化要求与方法上的传统性之间的矛盾。尽管农村老年党员是一个具有相对共性的群体,但其个性化的要求也不容忽视。由于文化程度、生活阅历、思想水平、个性气质的不同,其对组织教育管理的需求也各有侧重。因此,农村老年党员教育管理中的难度主要体现为“众口难调”。当前,农村党员教育管理方法的传统性特点还是十分突出,教育方面客观存在着组织规模过大,组织活动形式单一、内容单调的问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组织党课等学习教育活动,有39%的党组织主要采取照本宣科读报纸、念文件的方式,对参训党员没有吸引力。(见表四)同时,很多基层组织在抓老年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时,还存在着重管理,轻服务,轻关爱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老年党员更需要生活上的照顾,情感上的关心,而一些地方在帮助老党员解决一些细小的实际问题上做得不够,有些是没有看到,有些则没有放在心上,除了几个节假日的慰问,很少主动嘘寒问暖、访贫问苦。一些地方有服务意识、关爱意识,但存在着就制度抓服务、抓关爱的问题,服务显得有些机械,关爱有些冷冰冰,缺少真情、温情。

表四:“你认为当前组织活动中存在的主要不足是什么”调查结果表

3、教育管理的统筹性要求与协调机制不健全之间的矛盾。在党员教育管理方面,党的组织、宣传、纪检等部门都负有责任,各有侧重。老年党员的教育管理则还需要老龄、社保及其它一些社会力量的参与,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农村老年党员队伍建设是以党务部门为主导的社会系统工程。但从实际操作来看,动员社会力量、家庭力量,来解决农村老年党员生活问题,作为组织部门显然有些力不从心。即使组、纪、宣三家协调配合也有欠缺,工作上缺乏统一安排,基层党组织在开展老年党员教育管理时耗时、耗财、耗精力,教育管理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有些地方对一些硬件资源,你的我的,分得很清爽,不能做到综合利用。包括前面提到的党务人才资源,人才少是一个方面,缺乏整合又是一个方面。我们不能期望农村组织从总支到党小组都配上一个专职的党务工作者,但由于制度限制,现实中很难做到党务工作者跨组织、跨层级统筹使用。再比如讲老年党员本身也是教育管理中的重要资源,很多基层组织却往往把这点给忽视了。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分析:

1、农村社会主流价值体系不牢固,老年党员教育管理的外部环境比较复杂。改革开放二十年,是解放思想的二十年,思想领域的禁锢已被彻底粉碎。旧的思想体系被打破的同时,新思潮纷至沓来,利已主义、功利思想及其它一些精神上的封建残余、外来糟粕在农村群众身上都有或多或少的体现,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老年党员,使其在政治思想领域产生迷茫和混乱。贫富差距、权力寻租等一些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以及老年党员自己对经济、政治地位下降后的感受,也在不同程度影响着他们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坚定性。还有社会不良现象的刺激,务实本分的吃亏,走旁门左道的得利,使一些老年党员心理天平失衡,价值观扭曲,个别甚至跟风效法,原则性丧失。综上所述,当前农村党员教育管理最大的问题恐怕也在这里,共产主义的政治思想体系受多元化思潮的冲击较大,组织部门所做的努力往往被一些社会问题抵消。因此,一些村党组织书记抱怨说,我们在组织学习会上一套洋洋几万言的讲稿,往往比不了落后群众的一句话。

2、农村基层党组织职能不明确,老年党员教育管理的责任主体不到位。“党要管党”,实际上体现了两层意思:党要把党管好,不能缺位;党要管党的事,不能越位。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职能行政化的倾向比较严重,党领导农村应该体现在宏观领导上,而当前一些党组织却眉毛胡子一把抓,许多陷在事务堆里拔不出身来,抓党建的精力大受牵制。发展是执政兴国第一要务已成为全党的共识,反映到我们对农村基层的绩效考核中,经济指标明确而刚性,党建指标相应虚化。因此,一些基层组织重经济、轻党建,不要说把农村老年党员队伍建设单独拎出来研究,就是对党建总体工作也没有重视到位,工作摆不上位置。由于农村基层党组织思想不重视,精力不到位,党建工作本身也有虚化的倾向,一些地方好做表面文章,工作重汇报不重落实,工作抓不到实处。

3、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理念落后,老年党员教育管理的效果不理想。农村老年党员教育管理的理念还比较传统,教育管理主体没有下移,互动性不强。许多基层党组织把党员教育管理视作组织的事而不是党员的事,在管理上过份强调党员服从组织,过份强调尽义务、作奉献,忽视党员的民利,甚至忽视党员在组织中的存在和地位。有老同志发牢骚说,现在的村支部是村干部的支部,而不是全体党员的支部。作为教育管理主体的党员在实践中反而显得较被动。农村基层已经搭起了“四大民主”的民主架构,许多地方还充实了许多有实践意义的制度和措施,但是执行时效果不理想。这里有新旧体制矛盾性的客观因素,老年党员本身的民主意识和民主素质也有局限性,但关键还是基层党组织缺乏民主意识。调查中也听到不少老同志反映,一些基层组织没有做到重要文件党内先传达,重大问题党员先讨论,重大决策的实施党内先动员,个别组织甚至连最基本的“”制度都没有坚持到位。

三、加强农村老年党员教育管理的对策措施

通过对现状和问题的粗浅分析,我们认为加强农村老年党员队伍建设,必须抓住“民主化”、“个性化”教育管理的主线,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主导作用,以民主的理念创新组织设置、工作机制及活动载体,管好管活老年党员队伍。具体来说,主要从以下四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

1、确立工作新理念,增强农村老年党员的主体意识。

农村老年党员教育管理,基层党组织是主导力量,老年党员则是主体。如何突出党员在教育管理中的主体地位,首先要解决的是思想认识问题,也就是引领老年党员队伍建设的理念问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我们转变党员队伍建设理念提供了一个重要契机。在一年半的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一些基层组织“个性化”教育管理的实践,以及我们形成的许多理论调研成果,都在推动着我们在理念上进行“民主化”的变革与突破。从字面上理解,“民主”就是由民作主。老年党员教育管理“民主化”,要求教育管理必须体现老年党员的主体地位,在内容和形式上切合老年党员的实际,符合老年党员的需求。当然,党员教育管理“民主化”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期望“毕其功于一役”。因此必须找准“民主化”的突破口,通过“个性化”教育管理的引导和实践,着力提高基层组织民主管理水平,增强老年党员教育管理主体意识。必须注意保护老年党员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积极性,并进行必要的教育引导。必须进一步落实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完善权利保障的形式和内容,给农村老年党员在参与党务、村务管理时充分发表意见的安全感,真正确立党员在党内的权利、义务中的主体地位。同时,必须大力推行“民主化”、“个性化”教育管理的实践,着眼于“管而不死,分而不散”,从组织设置、制度安排、活动设计等各方面着手,增强教育管理的互动性,充分调动老党员参与组织活动的积极性。

2、创新组织新模式,发挥基层组织的主导作用。

改进基层组织设置模式。去年,坎墩街道提出了农村党员教育管理“同质化”的概念,依据“分类、分区,小型化、分散化”的思路,划小党员教育管理的组织单位,实际上体现了“个性化”教育管理的特点。在实践中我们可以进一步充实完善这个思路,设计“网格式”的组织设置模式加以推广。所谓“网格”,就是以同质为经,以地域为纬,划分党小组,形成“井”字型网格。党员人数多的村,在党小组下面可以细分行业工种再进行划分,设立党员中心户、党员家庭教育点等组织单位。这样,党小组既能体现党员的群体特征,又能体现地域特征,有利于就地、就近开展“个性化”的教育管理。“网格式”组织设置模式的前提是党员群体的同质化分类。并村后,大部分村党总支按照党员群体的类别划分了老年、农业、工业三个支部,这既是打破地域观念的一个举措,同时也顺应了农村党员队伍的实际。当前,老年党员人数不断增加,没有设置老年支部的,要求尽可能分出来单独设立。这样,老年党员支部内部也可以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小“网格”,以便于开展符合老年党员个性特点的教育管理活动。

整合教育管理资源。一要整合党务部门的工作力量。乡镇党委要建立以党群书记牵头的党员教育管理协调机制,制订一个总体的教育管理计划,统筹安排组织、纪检、宣传三家的教育管理工作。要加强与社保、老龄等单位的联系与沟通,关心其工作动态,确保在开展老年党员教育管理活动时,能与政府的力量、社会的力量进行联动,充分利用党外资源。二要整合党务工作者队伍力量。要放宽选才视野,在市、镇级干部队伍、党校、中小学校中寻找精通党务工作、政治思想工作的人才,并进行整合利用。以前我们有“宣讲团”,组织一批机关干部,到农村基层进行巡回宣讲,这在现在还是具有很重要的实践意义的。我们还可以开展基层党务工作者社会化选配,吸收社会人才参与老年党员的教育管理。同时,也要注重内部挖潜,许多老年党员老干部本身就是具有党务工作经验的人才。崇寿镇有一个村党总支采取老年党员轮流上党课的办法,这是一个很好的模式,不仅可以解决人的问题,还增强了教育管理的互动性,体现了“个性化”的特点。三要整合教育管理硬件资源。今年上半年,我们按照“四齐十配套”的标准进行了村级办公场所规范化建设,又建成了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络,应该说村一级的硬件条件相对较好。而一些下属支部、党小组的硬件环境相对要差,需要我们通过整合来满足资源需求。一些老的集体资产,如并村前各小村的办公室、活动室等等,可以利用起来。同时,可以借助企业、家庭等社会力量建设党小组的活动场所。

3、构架工作新机制,强化教育管理的内在支撑。

健全农村老年党员生活帮扶机制。市委组织部出台的“1+4”“双服务”制度,是我们对老年党员进行生活帮扶的总纲领,在贯彻落实时,要着力抓好制度的充实和细化。一要建立完善党内互帮互助的基金制度。市、镇级都建立了“党内关爱互助基金”制度,有几个村也在进行试点,扩大到所有村很有必要。在努力扩大基金规模的同时,要加强监管力度,出台更加具体的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责任。基金发放的对象、形式可以多样化,对象上可以倾向老年党员、困难党员,形式上可以是定补,也可以慰问时一次性发放。可以推广胜山镇的做法,在老年党员中实施“爱心卡”制度,在指定商店、指定医院购物、看病实行优惠。二要建立健全老年党员健康保障制度。可以考虑在党内关爱互助基金中划出一块“帮医”专项基金,对确有困难的老年党员进行医疗费用补贴。有条件的村还可以确定特困对象,以福利的形式招标商业保险。同时,可以把定期组织老年党员体检与医疗卫生下乡活动结合起来,注重对老年党员平时的健康检查。三要完善村老干部定补制度。各地对没有享受养老保险的农村老干部的补助方式、补助额度各有不同,有一些村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对这一部分老党员老干部还没有制定定补的政策。从市级层面出发,既要照顾基层实际,又要促使定补的面扩大到每个老干部,并且适度提高补助额度,可以采取市、镇财政按老干部人数下拨专项资金,村级基层根据实际确定补助方案,并酌情配套的办法,促使没有享受养老保险的农村老干部实现定补全覆盖。

创新农村老年党员组织学习制度。要充分发挥老年支部和党小组“小型、灵活、个性化强”的优势,根据“就近、就便,实在、实用”的原则,按照“民主化、个性化”的思路,积极探索创新适合老年党员特点的组织学习制度。一要强化老年支部、党小组的职能建设,把党内的相关学习制度、活动制度完善起来,规范起来,执行起来。可通过建立指导联系制度,如基层党委党员领导干部党小组联系点、村级党组织委员联系党小组、老年支部委员兼任党小组长等,加强外部的指导与督促。二要继续总结推广家庭教育点制度,加强教育点党员中心户的建设。可以考虑把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延伸到党员中心户,充实教育点的教育资源。可以通过评优、经济补贴等办法,保护好党员中心户的积极性。三要探索老年党员教育管理互动机制,以人为本,凸显个性,发挥老年党员在教育管理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借鉴胜山商会党总支采用论坛形式组织学习的做法,引导党员在学习过程中自由地交流思想和看法。在党小组、家庭教育点中推广党员轮流上党课的方式,增强组织学习的互动性和个性化。注意听取老党员对开展组织活动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活动的方法方式。四要建立全员学习制度,确保老年党员教育管理不漏一人。要照顾老年党员的身体条件,既要严格坚持学习制度,又要从实际出发,做到“简便、易行”。时间不宜太长,内容要突出重点,不宜太杂。对一些因行动不便参加组织学习困难的老年党员,可以明确党小组的职责,建立党小组成员定期联系制度,负责把组织要求及学习内容传达到位。

创新党内民主制度的实现方式。要创新党内民主制度的实现方式,着眼于农村“四大民主”制度建设,为老年党员发挥作用健全机制,架设平台,鼓励他们根据自身优势力所能及发挥作用。我们总结出来的民主恳谈会、民主听证会等制度,为落实“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思路,必须继续加以巩固完善。如,为防止事前协商时“真主意,假商量”的流弊,可以研究建立村党组织重大决策和村级重大项目事后评估制度,在这里可以充分利用老年党员的政治优势,组成监督小组对项目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督。当前,一些乡镇在推行村级党务公开制度,确保党务公开的监督效果,关键在于如何运用公开结果。村党组织可以利用老年党员时间相对充裕的优势,成立一个组织,通过各种形式收集群众对村“三务”公开的意见建议,归类梳理后,反馈给村级组织办理。上面仅仅是举了几个例子,在实践中还可以根据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实际和老年党员的特点,按照“个性化”思路,从“选举、决策、管理、监督”等各个领域着眼,对基层民主制度进行有效的制度细化和具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