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秋天的雨教案范文

秋天的雨教案精选(九篇)

秋天的雨教案

第1篇:秋天的雨教案范文

一、激情式导课——触感

情感是调动一个人情绪的最直接因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没有在一开始就调动起学生的情绪,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因此,语文课堂要想一开始就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就必须有一个精彩而富有情感的课堂导入。而这样的导入是建立在教师深厚的教学功底以及精心设计上的。实践证明,一堂课如果能在导入阶段便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情感,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热情,更能让学生真正融入课文情景中。

例如,在教学课文《雨后》时,一位教师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

同学们感受过夏天的雨吗?想象一下,在燥热的天气席卷大地的时候,一场充满快乐与清凉的雨水降临了。我们看到雨水浇灭了艳阳,浇灭了一身的燥热,更看到我们的伙伴都来不及等雨完全停下来就迫不及待地冲到雨水中,欢笑着嬉戏。雨水溅湿了他们的裤脚,洗净了他们的脸蛋。这个景象是多么令人向往和欣喜啊!那么,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向往走进课文,走进我们雨后的内心。

以上案例中,教师根据文本内容设计激情的导语,扣准了文本的情感主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使学生在课始就与文本的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从而促使他们产生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的冲动。可见,在阅读课上,导入环节能够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接下来学生的激情品读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深情式品读——融入情感

语文课堂教学最主要的载体就是文本,学生只有在对文本充分地品读中才能有所感知和领悟。而读并不是盲目的读,而是在把握文本关键词基础上的有侧重的读。品读,是一种高效的阅读形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情式品读,在品读的过程中融入文本的情感。

例如,在教学课文《秋天》时,教师首先从课文的标题入手,将“秋天”两个字写到黑板正中央;然后提出问题:同学们,能告诉我秋天是什么吗?你们心目中的秋天是什么样的呢?在文中有很多描写秋天美的词句和段落,把他们找出来细细品味。

生1:我心目中的秋天是金黄色的,漫山遍野,美不胜收。

生2:秋天应该是落叶飞扬的季节,所以我心中的秋天是满目哀伤的。

生3:秋天应该是喜庆的,因为它象征着丰收,是秋的收获。

师:大家说得非常好。每个人心目中的秋天都是不一样的。在文中,作者也将自己对秋天的感悟写了出来。你们觉得作者笔下的秋天和你们自己所想的秋天有什么区别呢?

生1:作者笔下的秋天比我所想到的更美,他不仅看到了秋的颜色,更有秋的味道和温度。

生2:作者笔下的秋天仿佛是一个孩子,调皮、欢乐、可爱、美丽……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充分抓住了文本的关键词“秋天”,引导学生以此为切入点进行品读。这样,课堂上学生通过读秋、想秋、感受秋这三个层次与文本进行深入的情感对话。学生在对话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作者所描绘的秋天的美丽景色以及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三、情感式结课——延伸情感

做事情要有始有终,语文教学也一样。一堂课除了需要精彩的导入和深刻的文本感受外,更需要一个充满情感的结束。 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例如,在教学课文《谁的本领大》时,在课文结束时,我是这样小结的。

师:在本课中,最开始,风和太阳都觉得自己的本领更大,但通过几轮比试后,我们看到了什么呢?

生1:风和太阳都有各自的本领,他们的本领都很大,其实是不需要比试的。

生2:他们最开始谁都不服谁,认为只有自己的本领最大,但通过比试才知道,其实对方的本领也不小。

生3:他们在比试中,知道了不是只有自己的本领才大,不应该瞧不起别人。

师:是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或是擅长的一面,我们不能用自己的长处去和他人的短处相比,反之也不能用他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比较,而是应该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

第2篇:秋天的雨教案范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在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以读悟情”这样的理念愈来愈得到语文教师们的认可,并在教学实践中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这对语文教学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在过度强调朗读的作用时,不可避免地出现一种现象:那就是“虚情式”朗读。我认为:可能是老师在指导朗读时,片面加强表达技巧的指导。如:哪些词该读重音、哪些地方要停顿、哪里要“愉快”地读,或是让学生模仿录音或老师和优等生的范读,而疏于引导学生真切地体会文章的语言和感情。这就导致了学生缺乏对词句及内容的深入理解,情感未能真正激发,也就难以有感情的朗读。

情境描述(一)

我们一起来看下面的案例:(选自人教版六年制三年级上册11课《秋天的雨》)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师:谁能有感情的读一读这一段?(一位学生读)

师:美不美!谁能读得更美些?(一优等生十分有感情地朗读)

师:读得多美呀!谁还能像他这样读一读?(一生读)

师:全班一起读一读。

评 析:

在上述课例中,老师让多数学生模仿优等生的朗读,不少学生会因此抛开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成为他人的传声筒。长此以往,很多学生会丧失自己去体会的欲望,而只知道一味地模仿他人。这是造成虚情式朗读的原因之一。

情境描述(二)

那么“如何避免虚情式”朗读呢?我们再来看同样的教学内容另一位老师不同的处理:

(1)抓住词语,结合生活,理解“五彩缤纷”

师: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呢?谁来读一读?

师:好多的颜色啊!请大家都来读一读这一段,边读边用彩笔把描写颜色的词语画下来。

师:谁来把你发现的描写秋雨颜色的词语读给大家听一听?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写板书:黄色、红色、金黄、橘红、紫红、淡黄、雪白。

师:秋雨中的颜色可真多呀,但秋雨中只有这些颜色吗?(引导学生去发现省略号)

师:你知道秋雨中还有什么颜色吗?仿照书上的句式说一说。(秋雨把 色给了 , 。)

师:秋雨中的颜色真多,有黄、有红、有白……真像书上说的――五彩缤纷。

(2)引导品味朗读

师:在这么多的颜色中你最喜欢哪种颜色?把那句话好好读一读,一会儿读给大家欣赏。(学生练读)

谁来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给大家读一读?(指名朗读)请大家一边用心听他读一边回想你见过文中描写的情景吗?

(一生读银杏叶一句)

师:大家看,这就是银杏树叶,它的形状多像一把小扇子啊,一片一片黄色的树叶从树上慢慢地落下来,就像一把把小扇子慢慢地扇啊扇啊,就这样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多美的树叶多好的小扇子啊!谁来把这句话读一读?

师:读的真好。我仿佛感觉到了一把把小扇子在我身边慢慢地扇哪扇哪,好凉快!请大家都来读读这句话。(练读、指名再读)

(一生读枫树叶一句)

师:咦?为什么说枫树叶像邮票呢?(生:邮票是给人们寄信用的,会给人们带来信件,现在说枫树叶像邮票是因为枫树叶给人们带来了凉爽。)

师:你说的真好。红红的枫叶飘啊飘啊,给人们邮来了凉爽。请你把这句话给大家读一读。

听你一读,我仿佛看到了红红的枫叶在慢慢地飘,可真美呀。请同学们都来读读这句话。(练读、齐读)

(一生读田野一句)

师:田野里,黄澄澄的玉米,金灿灿的谷穗,饱满的黄豆都成熟了,在微风中轻轻摇摆,起起伏伏,真像金色的海浪在涌动。谁还想读读这句话?

(一生读果园一句)

师:看来,橘子、柿子是真多呀,“争着”要人们去摘呢!

(一生读一句)

师:听你一读我仿佛看到了各种颜色的在秋雨中竞相开放。真美呀!

(3)配乐真情朗读

师:读完了这一段,我们发现秋雨真的是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它把大地上的万物都染上了缤纷的色彩,整个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一整段吧!(练读)

师:谁认为自己读的比较美?老师给你配上音乐读给大家欣赏。(指名读)

师:我们大家也伴随着这美妙的音乐读一读第二自然段。(齐读)

评 析: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共设计了三个环节激发学生真情朗读。第一,通过抓词语,带领学生理解文本的内容。第二,通过品析文本的内容,使学生感受到作者笔下秋天的美丽。在这个环节,教师着重引导学生体会了“银杏树”和“枫叶”这两个句子。第三,通过配乐等辅助手段创设一种意境,激发学生真情朗读的欲望,享受朗读带来的乐趣。这样就使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走进语言文字,感受秋天的美好和语言的美。这样层层深入的指导使学生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朗读时也必然表达出了自己的真情。

反思与研究:

从上述案例中不难看出,朗读,不是技巧问题,是读者与文本对话后真实感情的流露。“观文者,批文以入情。”只有让学生真正进入到文章中去,有了真切的体验,才能真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为了让学生真正进入到文章中去,我们在教学时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1.模拟现实。这种做法是在课堂中创设一个与现实生活类似的情境,在接近真实的情境中产生真切的体验。

2.回忆生活。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回顾与课文描述相类似的生活情景。在生活情景中,学生产生了一定的情感,由于情景的相似性,这种情感会迁移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来,从而更好地朗读好课文。

3.展开想象。语言属于符号系统,抽象的语言符号只有转化为具体的形象才有意义。特别是那些写人的课文,阅读时可以借助想象,把课文中对人物的描写,转化为更加具体生动的形象。

4.角色体验。我们经常听到“换位思考”这个词,站在对方的角度,更能理解对方的所作所为。阅读也应该“换位”,站在文章角色的角度,更容易理解语言行动等背后的东西,获得更为深刻的认识,感情朗读就不会虚张声势。

第3篇:秋天的雨教案范文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学情分析 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某一内容前的真实状态或对学生已有经验进行分析的过程。学情分析与教学设计的其他部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不仅是确定教学目标的基础、选择教学内容的依据,还是选择教学策略和安排教学活动的落脚点。如果说有效教学需从有效的教学设计开始,那么有效的教学设计就应该从有效的学情分析开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教学目标进行合适的选择,全面深入地认识学生,搞好学情分析。

一、在诊断中明确学情

学情分析重在分析,不能仅停留在简单罗列或陈述学生的基本情况上。教师要结合了解到的学生情况,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表面看内在,深入剖析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要像医术高明的医生那样,善于从学生身上诊断、分析其发展状况,像开处方一样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假设,有效地处理各种问题,让学习成为学生快乐的旅程。

如我在教学《秋天的雨》(人教三年级上册)之前,在学生中做了一个调查,了解到以下学情:学生认识的字有柿、菠、裳等,学生觉得难读的字词有衣裳、钥匙、扇等,学生觉得难写的字是爽、紧。

读了课文,学生已经理解的词语有:钥匙、柿子、清凉、火热、丰收、邮票等。学生整体感知、把握文章停留在表面,抓不住最主要的信息进行归纳,他们写的仅是“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秋天的雨是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等句子。

关于“我最喜欢的内容”,学生摘录的都是一些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句子。

学生不懂的地方我整理了一下,发现大致如下:五彩缤纷、频频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秋天的雨是怎么把秋天的大门打开的?为什么说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首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根据了解到的学情,我对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大部分学生都已经认识柿、菠、裳等字,因为这些字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得比较多,在超市、服装店等地方常常可以看到。

2.学生认为衣裳、钥匙、扇等字难读,是因为衣裳、钥匙是轻声词,扇是多音字,一时不容易记住。

3.学生认为爽字难写,是因为对这个字的构字方法还不清楚,觉得紧字难写是因为这个字容易多写一撇而成为错字。

4.学生已经掌握词意的词语大多是一些名词,来自于生活,平时的使用频率较高。

5.学生整体把握文意时停留在表面,原因之一是和课后的第二题“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秋天的雨的?”有关;原因之二是读不懂句子的意思。

6.学生喜欢的优美的句子,恰好是他们读不懂的句子。本文想象奇特,句式多样,非常富有情趣。这样富有诗情画意的语言,跟孩子的日常用语大不相同,他们对这些比较陌生,不能读懂文字的背后的意义,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学生对这样艺术化的描写有一定的感受能力。这个点既是学生的困惑点,又是兴趣点。所以根据三年级孩子的认知能力,教师可以试着初步教学生去赏析句子,体会语言之美,积累语言。

在研究诊断学情的基础上,我结合教材的特点,很快便确定了符合学情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教学有的放矢,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效果。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通过诊断学情,教师可以了解学情,教学可以围绕学生的兴趣点、困惑点等展开,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学情分析得越透彻,诊断得越准确,课堂生成就越在预设当中,就越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在课堂中关注学情

学情分析还是一个开放、多元且需要动态调整的过程。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侧重于对学生知识结构、个体经验、技能方法等的关注,是一种较为静态的分析方式,一旦开展教学,就变成对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来的各种状态的分析,是一种动态的把握。因此,教师要把原来对学生起点的分析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生成的动态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要关注起始学情,更要关注动态发展的学情。我们看看在下面的案例中教师是如何把握学情生成的动态资源,灵活使用文本、顺学而导的。

在讨论《将相和》(人教五年级下册)中蔺相如的勇敢机智时,一位学生说:“蔺相如知道秦王没有以城换璧的诚意,就假意说这块璧上有点小的毛病要指给秦王看,就把璧骗回来了。”一个“骗”字,尽管容易被人忽视,但却是不可小看的错误。于是教师便抓住这一点,让大家讨论:“和氏璧是蔺相如‘骗’回来的吗?请从原文中找找根据。”学生细读课文后纷纷发表了看法:

学生1:不能说是“骗”回来的,因为这块璧原来就是赵国的。

学生2:蔺相如是用妙计把璧要回来的,我觉得这里正体现了蔺相如的机智过人。

学生3:蔺相如拿到璧后,还对秦王说:“你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从这里可以看出蔺相如不仅机智过人,而且十分勇敢。

第4篇:秋天的雨教案范文

鼓楼依然伫立在那里,静静地凝望着江面。青色的墙壁上长满了青苔,与青灰色的砖交织在一起,一片斑斓。砖被风蚀得坑洼不平,像是被岁月雕琢过的老者的面容,只是它来得更清晰,更深刻。手触碰墙面,有种特别的感觉,凉得坚实厚重,一点都不浅薄。在秋雨里,青苔的气息,清新温润,还混着泥土的芬芳。

我撑伞上楼,一张矮案,一个香炉,孤独地被摆放在深褐色的木门前。我站在楼上,看烟雨轻笼婺城,天色灰白,微风轻拂。秋雨成丝,飘舞在空中,缓缓坠落,不经意间,便织出一片柔纱,燕尾洲上的绿林变得虚幻起来。婺江的水流得缓慢,江面像黄色的软缎,眼前的一切变得缥缈。耳畔忽然传来了拨动琴弦的声音。我回头一看,一位女子坐在蒲团上,矮案上放着一架古琴,香炉里的青烟袅袅升腾,和着清脆的琴音,这情景让人沉醉。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耳畔萦绕着这样的诗句。等我回过神来,女子与青烟消失了,只是若有若无的琴音还在。我知道,她当年,大概也是在这样的秋雨天,登上了这座鼓楼,弹奏那架古琴。

千百年的伫立,它依然还在凝望,城墙风吹雨打了千百回,依旧坚实。这是历史的积淀。望着朦胧的江景,那儿有什么呢?婺城的过去与未来吧。

下了楼,我信步走在婺城的街道上。街道上行人稀疏,两旁的屋瓦灰着脸,在阒然的街道里沉默着,雨水顺着瓦槽流到屋檐下,在空中串成一条漂亮的珠链,珠链并排在一起,像是每户人家的门前都挂起了一幕珠帘。青石板的路面被雨水冲洗得光亮,每踩一步都觉得踏实。

远处传来的钟声,铿锵有力。我撑着油纸伞循着声音前去。

大门泛着古朴的淡红色,朱红色的漆有些剥落了。匾额上金色的字浑厚有力,上面写着:天宁寺。钟声像是召唤着我,我收起油纸伞,推开大门。

院内空旷得很,中间是个四方的空地,有两棵古柏,名曰龙凤。粗大的枝干虬龙般缠绕在一起,延伸出去,枝叶茂密交叠,簇拥成一道屏障。手抚摩着枝干,湿润而粗糙,有一点刺手,是岁月的沧桑感吧。

大雄宝殿内,朱红色的殿柱透着一种庄严,屋梁上百鸟朝凤的雕刻,隐约间展示着昔日的磅礴气势。大殿旁便是古钟楼,古钟的金漆被蚀去了大半,锈迹斑斑,钟锤敲落,“咚……”厚重的钟声便荡漾出去,透过雨帘,回荡在江面上。

一声又一声,厚重得像老普洱沏出的茶,瓷白色的杯子里,琥珀色的茶汤安详而厚重,呷一口,温润甘厚。

这便是秋雨里的婺城呀,古色古香,芬芳在这里,历史沉淀在这里。婺城便是瓷杯,一切都是茶汤。

第5篇:秋天的雨教案范文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有效减轻教师备课压力。比如有位教师在教学《五彩池》一课时,用投影胶片绘制了“五彩池底”、“五彩池水”等图案用来帮助学生了解五彩池缤纷多彩的原理,用了一整天的时间,而且画废了多张胶片。有时画得时间长了,眼睛有点花,稍微松口气,手一抖就画废一张,还得重头再来。这位教师曾在事后向我倾诉其中的艰辛。而这种因为一个小小的失误就导致前功尽弃、功亏一篑的情况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时候基本不会发生。同样是教学《五彩池》一课,如果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课件,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数码采集设备把书上的配图直接存入电脑中,节约绘制的时间,另一方面绘制“五彩池水”(轮廓)时,电子绘图软件允许教师反复的修改和完善,这些都有效减轻了教师的备课压力。

二、巧用现代教育技术,课堂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课堂教学效果更加显著。以教学《秋天的雨》一课为例,运用传统的辅助教学方式时,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会使用投影或者挂图展示淅淅沥沥的雨幕中,五彩缤纷的美丽秋色。有的教师就绘制了多张投影片,其中一张绘制的是许多“小雨点”(水滴状空心图案)从空中落下来,另外几张有的是金灿灿的银杏叶,有的是红彤彤的枫树叶,有的是紫莹莹的葡萄串。教学效果也确实不错,但是因为没有动态变化,课堂气氛并没有达到顶峰,而且正如之前提到的,由于制作的数量和难度都不小,不仅画废了多张投影胶片,还耗费了三天的时间。这位教师的精神固然可贵,然而她的大量精力和时间都消耗在绘制投影胶片上,令人颇有事倍功半的感觉。而另一位语文教师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辅助课件时,先是使用搜索引擎在互联网上找到了需要的制作幻灯片教学课件所需的枫叶、葡萄、银杏叶等图片素材,然后把它们一一插入到PowerPoint制作的幻灯片中,又自己用PowerPoint软件自带的绘图功能画了一个小雨滴,并通过“复制——粘贴”的方法把这个小雨滴变成了一片小雨滴,再运用PowerPoint软件中的“自定义动画”功能的加上一个动态效果。“秋天的雨”的教学辅助课件就制作成功了。后来这位语文教师又从网上下载了一首轻柔舒缓的钢琴曲,前后耗时不到一个小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气氛空前高涨,特别是朗读文中的经典段落时(课后需要背诵),因为有配乐,学生感到特别新奇,纷纷请求教师给一个朗读的机会,后来教师不得不临时加了一个全班齐读的环节,而这时有部分学生已经能够比较完整的背出该段文字了。这节语文课毋庸置疑是成功的。可见如果广大的小学语文教师能够巧妙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辅助教学,不仅能够保证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活动效率,还能极大地提高小学语文学科的课堂气氛。

三、结语

第6篇:秋天的雨教案范文

__年,我县气温偏高,降水偏多,日照偏少,对农业生产来讲,是一个难的的风调雨顺年景。

__年我县平均气温14.6,比平均值偏高1.2℃,比__年偏低0.5℃,各月平均气温除2月、8月份偏低0.6—1.0℃外,其他10个月均偏高,特别是1月份偏高达3.6℃;__年极端最高气温40.5℃,出现在7月21日,极端最低气温-9.7℃,出现在 2月10日。

__年我县降水总量713.4mm,比平均值偏多221.1mm,比少雨的__年偏多249.4mm;月降水比平均值偏多的月份有2、5、6、8、9月,特别是9月份偏多157.9mm!其他月份降水偏少, 7月份偏少幅度最大为-65.2mm。 __年一日最大降水量84.0mm,出现在9月11日。

__年我县日照时间约2008小时,同比偏少144小时。日照偏多的月份有1、5、6、7、12月,偏多幅度最大的7月份为49.6小时;其它月份偏少或正常,偏少幅度最大的2月份为98.0小时。

主要气候事件(气候灾害)及其影响

1、暴雪:

从__年2月4—9出现大到暴雪(13.8毫米),不利设施大棚生产

2、暴雨、连阴雨

8月5日到9日和9月7日到17日出现了历史罕见的长时间连续性暴雨,全县受灾人口6210人,受灾农作物569.4公顷,倒塌房屋14间,直接经济损失达712.45万元。同时,阴雨对交通带来不便;寡照影响设施农业生产,造成秋粮晚熟,秋播推迟。

3、干旱

10—12月,我县降水持续偏少,不利小麦冬前生长和越冬;光照充足、气温偏高,有利设施蔬菜生产和交通运输。

4、雾霾:

__年轻度雾霾92天,属正常情况。

二0一四年以来,我局紧密围绕全县经济发展开展气象服务和气象防灾减灾服务体系建设,特别是强化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了《__县气象局决策气象服务周年方案》,完善了《气象信息员(协理员)规程》和《__县气象局__年重大天气决策服务应急预案》、《__县气象局__年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气象服务在抗旱、夏收、防汛、重大活动等决策工作中,做到精心组织,科学按排,关键性、灾害性和重大天气气象服务效益明显。1-11月接收上级各种预报362余份,共为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提供中长期预报及评价18期,180余份,提供《雨情快报》14期140份,提供短信气象服务200余次,各种预报预警25次。

1、积极开展重要天气气象服务

__年,我县出现了暴雪、暴雨、高温等极端天气,为此,我局积极应对。特别是__年2月2日,接到市气象台《重要天气预报》__年第2期“我市将出现降雪、降温天气过程”后,我局采取五条措施开展应对工作。一是合理安排。将这次降雪气象服务作为春节气象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对待,立即编发了《__重要天气预报__年第2期》,全局职工放弃春节休假,全员到岗,领导带班,坚守岗位。二是及时服务。2日17时通过信箱和电话发送到政府办、县委办、广电中心、农委、林业、政府网站、交通局、环保局、交警队、高速路、10个乡镇气象工作站和乡镇政府;通过手机短信向邓书记、田县长、王副县长等汇报;通过电话向政府办主任王宏森汇报。县政府办通过电视向全县人民了紧急通知。三是提出了决策建议。建议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采取4条措施(1、降雪天气造成道路结冰、湿滑,注意交通安全;2、交通、公安等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道路结冰应急工作;3、驾驶人员注意采取防滑措施,听从指挥,慢速行使;4、行人出门注意防滑),启动应急预案的职责做好防预工作。县政府根据预报,召开专门会议,并印发了紧急

通知。实况是:2月4-7日,我县降雪14.0毫米,最大积雪深度13厘米。由于预报完全准确,且服务及时、措施得力,本次降雪天气未造成灾害,气象服务的到领导好评。五是8日上午,我局向县领导和有关部门上报了《雨量快报》。针对__年5月9日--10日暴雨和“6.19”短时暴雨大风天气,我局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按照程序开展工作,虽然24小时雨量达52毫米以上,但由于预报准确,服务及时,措施得力,本次暴雨天气未造成重大灾害,气象服务得到领导好评。2、为三夏提供准确及时的服务

在《__年麦收期长期天气预报》中明确指出“麦收期内降水仍偏少,气温偏高。”,在各旬的中期预报和每天的短期短时预报中一致预报无大范围阴雨天气。6月5日,在全县夏收和防汛工作会上,向分管县领导、农业委员会等汇报了夏收天气并与县政府签订了《__年夏收气象服务责任书》,与农业部门建立了夏收夏种期间信息共享机制。每天早8时和晚6时,通过网络向县农委通报未来48小时天气预报。向市气象局上报三夏进度10次,编发《__县夏收夏种气象服务简报》五期。

从6月7日起到6月22日,我县“三夏”全部结束。夏收期间,我县天气晴好,预报与实况相符,全县小麦收割面积39万亩,已全部收获完毕,气象为农服务得到了三夏指挥部的好评。

3、认真开展防汛气象服务工作

今年汛期,我局共高温、冰雹、暴雨、大风等预报预警信号48期;专题预报6期,启动暴雨应急预案1次,为全县重大活动提供气象预报服务2次;为防汛指挥部办公室提供预报、雨情信息48次;为农业局提供麦收气象预报服务24次;上报小麦收获进度16次。和水利防汛等部门应急演练一次,向市局上报重要天气过程17期,气象服务小结6次。成功预报了“6.19”短时强降水,和“8.5-8.9”连续性暴雨的预报,并进行了有效地服务,特别是“8.5-8.9”连续性暴雨天气过程期间,我局进行了全面有效地服务。

__年8月5日05时到09时02分到8月9日08时,我县境内出现历史罕见的连续性暴雨天气过程,过程降雨量达162.0毫米,境内11个乡镇区域站就有6个达到了150毫米以上,最高达165.9毫米,为33年来之最。

8月4日下午16时在市局《重要天气预报》第14期后,我局立即组织预报、服务人员对该次过程进行会商,并及时通过电视、政府网、电子信箱等媒体,了__县《重要天气预报》第14期,6-9日我县将有雷雨局部暴雨的信息立刻传到城乡各地。8月5日上午及时了暴雨蓝色预警,并安排了夜间领导带班和守班人员,业务人员严密监视天气变化,网络维修修人员认真检修设备用电、网络等通讯设备,以备应急。

8月5日9时02分降雨开始,预报服务人员严密监视降水强度变化,局长赵林川每天三次向田县长、王县长、县办公室王主任、应急办主任汇报雨情;科技服务人员通过电视、政府网、邮箱随时向防汛办、镇(乡、区)、直通服务等单位即时发送,天气预报、雨情信息、预警信息等气象情报;8月5日__县气象台杨英接受电视台的采访,向观众播出未来还将有大到暴雨的专题节目;8月6日由副局长李福云带领气象应急分队与水利局、防汛办和北张镇政府冒雨进行了防汛、气象战地预报预警、山洪泥石流临时预报、人员撤离等项目的演练,取得了很好的实战效果,得到了当地村民的好评;8日17时县委召开全县防汛应急会议,赵局长就当时的天气形势在会上作了发言,得到了县委和政府领导的好评;县委书记邓雁平随即在手机短信上为__县气象工作做出新的指示:应高度关注近期降雨,不仅要知道我县的雨情,更要掌握汾河上游、马首山上的雨量,为防汛工作提供依据。服务单位发了《重要天气预报》;19日早上6、7、8时三次向县防汛办通报了当时的雨量;8日东木赞、泽掌两个雨量站故障,我局技术人员冒雨前往修复;为了更好地让当地领导及时了解雨情,我局赵林川局长和李福云副局长每晚应急守班,一小时向政府领导和防汛部门汇报一次雨情;得到了政府领导和防汛部门领导的认可和好评。

4、秋收秋种再创佳绩

__年9月20日,我局制定并上报了《__县气象局__年秋收秋种气象服务安排》,从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严格制度,加强值班;守班职责规定;按时、按规定上报有关信息;严格奖惩等五方面进行了强化,使秋收秋种气象服务工作得到落实。

在具体工作中,针对由于今年秋收秋种前期我县降水特多,气温偏低,日照偏少,秋粮贪青,播种推迟10天左右,对我局气象服务增加了难度,因而,我局采取了增加服务频次,增加土壤水分监测和服务项目、依靠气象信息员和工作站等非常规手段开展气象服务,秋收秋播期编发气象服务专报共报十期,发送信息200条。政府信息网站《__县秋收秋种天气预报》3期,服务“直通车”8次。同时,我局每周日、三上午九时前通过notes网向市气象台、业务科报送了本县秋收秋种进度。

由于及时提供气象服务,对我县的播种和收获起到了积极的参谋作用,截止10月25日我县秋收秋种工作圆满结束。我县今年秋作物计划总面积38万亩,实际播种41万亩;其中主要秋作物----玉米33万亩,其他秋作物8万。

我局还为春节、五一、高考、中考、端午等重要节日和人代会、政协会开展了针对,做到了“优质服务,无微不至,无所不在”。优质的服务,得到了地方政府的肯定, __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一村一品优质服务单位”。

5、气象为农 “服务体系”建设有新进展

__年,开展了气象信息员培训,制作“__县气象防灾减灾明白卡”,与开广告和新视听广告公司签订了大屏幕重要天气预报协议,与县科协共建了__县科普工作站,新建了三个山洪监测站,目前,全县共有各类气象要素监测站13个。其中:国家多要素气象监测站一个,位于城北区气象路西73号;乡镇加密气象监测站11个、自动土壤水分监测站1个、闪电定位站1个,站网密度为42平方公里/站)

1、在市人工增雨防雹办公室的正确领导下,我县人工增雨防雹指挥部办公室,认真开展增雨防雹工作,圆满完成了__年度的增雨防雹工作任务。

今年以来,我局共收到上级作业命令五次,其中射程保护内的作业命令三次,一次因系统减弱停止作业,实际共开展作业两次。__年7月12日午后,__县三泉镇一带乌云密布、雷声滚滚,眼看一场冰雹就要来临。15

时10分,__县人工增雨防雹办公室主任赵林川立即命令三泉炮点作业人员迅速到达作业现场。从15时27分到56分,在运城市人降办主任谢纪民主任亲自指挥下,先后两次申请领空20分钟,37高炮发射消雹炮弹20发,炮点周围出现阵雨,有效消除了冰雹灾害,附近群众赞口不绝。15时30分,古交镇桥西、纺织厂一带冰雹,绿豆大,无灾情。__年7月13日14时58分-16时,__县北张、泽掌、三泉镇一带乌云密布、雷声滚滚,眼看一场冰雹就要来临。14时39分,__县人工增雨防雹指挥部办公室主任赵林川立即命令三泉炮点作业人员迅速到达作业现场。从15时00分到16时02分,在运城市人降办主任谢纪民主任亲自指挥下,先后4次申请领空30分钟,37高炮发射消雹炮弹30发,高炮作业附近群众赞口不绝。据乡村气象信息员贾永生、南海英、马小辉汇报:15时40分—16时,席村、北李村、炮点周围出现阵雨和绿豆大小的松散冰雹,泉掌王守出现拇指大松散冰雹,密度不大,基本无损失。射程方位的王守雨量13.0毫米,三泉炮点11.1毫米,与炮点相距2公里的绛州绿4毫米(不在射程方位),相距7公里的煤化园1.2毫米(不在射程方位),其他0---3毫米,消雹增雨效果明显。16时13分,赵林川向分管县长王军胜汇报情况,王县长表示满意。(说“好!有事说话。”)。2、按时填报了作业信息及半年、全年人影信息的基本情况内容。

3、落实增雨防雹经费4万元,保证了增雨防雹减灾工作的顺利进行,人影工作人员工资和补助全部发放到位。

4、9月20日,我局37高炮(120066)已保养并入库封存,现存117发炮弹,其中:87发编号为1—11—12可用;20发编号为1—09—12过期,近期将上缴。。

1、地方气象事业发展缓慢。预警系统、大喇叭、显示屏仍空白。

2、专业气象服务创收单一。

第7篇:秋天的雨教案范文

户外游戏防范到位

3〜6岁,正是孩子长身体、长智力的年龄段,多参加各种户外游戏对孩子的成长极为有益。与此同时,一些意想不到的危险、伤害,往往在游戏期间发生,爸爸妈妈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以下演习,可以在孩子玩耍的间隙插入进来,既不影响游戏的兴致,又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的自护能力。

自护演习1:游戏中的学问

晴朗的天气里,选一个有滑滑梯、荡秋千等游戏设施的公园或小区,爸爸妈妈一起带孩子去玩。

你可以这样教孩子

滑滑梯

爸爸妈妈严肃地告诉孩子,绝对不要后脑勺冲下,倒着往下滑,因为倒滑时,万一头部先着地会很危险,轻则会擦破头皮引起大量出血,重则会引起脑震荡。

荡秋千

教孩子正确的方法:坐在秋千上时,双手要紧抓秋千的绳子,只要绳子不断就很安全。荡秋千的时候,要保持重心稳定,并尽可能将重心后移。此外,告诫孩子在观看别人荡秋千时,要保持距离,学会躲闪,不要被秋千撞到。

爬绳网或跳绳

嘱咐孩子不可以用绳子套住脖子。玩爬绳网时,要求他攀爬时要双手抓牢,一个接一个,别心急,不要因为前面的小朋友爬得慢就推人家哦。

特别行动:练摔

游戏时,万一摔倒应该如何自我保护?

如果向前或向侧面摔,应该主动屈膝下蹲,用手撑地做一下缓冲。

如果向后摔,应主动屈膝下蹲,降低重心,让臀部先坐下,并注意保护尾骨。同时,应该低头团身,避免头部碰地。同时,也要避免单手撑地,这样容易损伤手腕。

你们还可以带孩子在草地上,学习排球运动员,练习摔倒的技巧。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会摔倒时如何不使身体受到损伤。

刮风了!打雷了!

夏天的天气常常会突然发生变化,像雷暴雨,可能说来就来。假如你们在户外遭遇风云突变,雷雨即将来临,刚好可以教孩子学习如何进行防范及自我保护的方法。

自护演习2:当电闪雷鸣时⋯⋯

出门前准备一把可以遮阳的雨伞,下雨时能派上用场;干毛巾也很有用,擦汗、擦雨水都行的。

你可以这样教孩子

识预兆

和孩子一起观察天上的云彩。如果看到天上的灰云很厚重,而且变得又黑又暗,告诉孩子:快要下雷暴雨了,赶紧想办法到安全的地方躲一躲!有时,天上掉下大滴的雨滴,也是打雷的预兆哦。

快点跑

打雷下雨前,如果你们刚好在野外,请带着孩子一起跑:

雷电是极为恐怖的自然灾害之一,身在高处容易被雷电击倒,所以必须向低地快跑。

大树下或树林都是危险的地方,因为淋湿的树叶和树干能导电,所以打雷时,一定要从树下跑出来。

躲屋内

假如附近有房屋,可躲入屋内,但不要靠墙,雷击时,雷电会经过墙壁传导到地面。雷电容易打到金属物体,所以尽量将身上携带的金属物品扔到远处。

自护演习3:当台风来袭时⋯⋯

在我国南部的沿海城市,夏季较多见台风或热带风暴。它们级数不同,威力也有强弱。在大风刚起的时候,危险性还不是很强,爸爸妈妈可以带孩子到户外实地观察、演练一番。

你可以这样教孩子

勿靠树

强劲的大风可能会将树木吹折、刮倒,所以刮大风时,不能靠树,更不能躲在枯树下。

猫腰行

“台风来啦!台风来啦!”单手护头,另一手拉着孩子的手,上身稍向前倾,尽可能快地跑进前方的建筑物内。看看外面大雨还没下,赶紧向下一个目的地跑去。

Tips:

如果在野外遭遇台风,可以在附近找小屋或洞穴避难。即使找不到避难之处,也要躲避到牢固而坚硬的岩石下面比较安全。

公共场所防走失

在人多的公共场所,可能发生摔倒、踩踏、走失等意外事故,其中以走失最能考验孩子的应对能力。以世博会为例,这么大的人流和场地,大人孩子被精彩的展示内容所吸引,一个不注意就可能发生“咦,人怎么不见了”。

自护演习4:妈妈不见了⋯⋯

“走失演习”的前提是不走失。双休日,爸爸妈妈带孩子到外面逛街、购物、逛展会时,可采取“人盯人放羊”策略,保证孩子自始至终都在爸妈的视线里。

你可以这样教孩子

妈妈身边最安全

孩子两三岁时对大人十分依恋,正好向他灌输“外出时,牢牢抓住妈妈的手”、“爸爸妈妈身边最安全”⋯⋯到孩子大一点了,妈妈要适时放手了,但一定要求孩子“在妈妈身边2米的距离内活动”、“离开妈妈时要打报告‘申请’哦”。

原地等待为上策

和爸爸妈妈走散了怎么办?“不要慌张,也不要哭泣,站在原地等一会儿,也许爸爸妈妈会来这里找你呢!”“不要漫无目的地在商场内乱跑,更不要随便找一个人就告诉他,你的爸爸妈妈不见了。”“不要离开商场,更不要跟陌生人走,因为他可能是骗子。”

穿制服的能信任

等了很长时间,还不见爸爸妈妈,怎么办?就近求助商场的工作人员或保安,告诉他们你和家人走散了,请他们帮忙用广播寻找爸爸妈妈。

Tips:

平时,让孩子记住父母的电话和家庭地址,并嘱咐他不可告诉陌生人,但是可以告诉商场的保安、警察叔叔。

大手牵小手,上学去!

今年春天接连发生的校园惨案,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学校、家庭,乃至全社会力量皆已联合起来,确保孩子们的人身安全。很多幼儿园、小学开始向孩子们传授防范侵犯的方法和技能。

自护演习5:背书包上学堂

9月开学在即,上学路上、校门内外,有大人保护还不够,孩子自己也需要注意安全哦。开学前一周,妈妈早上最好带孩子步行上学,一则帮助孩子减轻“开学综合征”,二则加强其自护意识。

你可以这样教孩子

不独行

即使是六七岁的孩子,上学和放学也要有大人接送,一定不要单独行动。

大声喊

万一遭到陌生人骚扰、恐吓、绑架,第一时间向周围的大人求助,大声喊:“救命啊!”

链接:“池田经验”

2001年6月8日,一个名叫宅间守的“校园杀人魔王”闯入日本大阪池田小学,杀死8名学生,刺伤13名学生和2名教师。

第8篇:秋天的雨教案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培养;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7-0151-02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此,如何让学生在语文课学习中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他们在获得学习语文能力的同时,发展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便成为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必须面对并积极探索的问题。在此,我结合平时有关教学课例,谈谈自己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探索和体会。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探究学习热情

心理学研究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一学习活动感兴趣时,他们就会自觉地集中注意力,专注认真地投入学习活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兴趣培养尤为重要,它是学生学习语文、发展探究能力的起点。教学时,教师要认真研究《语文新课程标准》精神,深入研究教材,仔细捕捉教材本身的内在乐趣的相关内容,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有机创设充满情趣的语文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学习的欲望,积极参与到对课的学习活动中。

如教学《秋天的雨》,课前我布置学生预习:“读一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并找出自己喜欢的一段,进行仔细阅读。”上课时,我让学生交流预习情况,同学们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其间,有位同学说:“我觉得那样清凉又温柔的雨把秋天带给我们……”这是文中一个重要片段,语言优美,内容充满情趣。于是,教学时,我就围绕这句话让学生组成四人小组,进行合作讨论:“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作者是怎样来描写秋天写的?”通过讨论,《秋天的雨》的特色便呈现在学生的眼前:“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秋天的雨是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秋天的雨藏着很好闻的气味”……

从学生们兴趣勃勃的讨论中,我知道他们探究学习兴趣的闸门打开了。于是就进一步引导小组合作探究:“你们觉得秋天的雨神奇吗?具体表现在哪里?”这么一来,学生又带着一颗好奇之心去进一步学习课文,从而明白了秋天的雨“神奇”之处。

在整堂课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非常浓,探究学习热情高涨,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不仅学会了课文中的知识点,也培养了语文学习能力。

二、引导质疑,培养探究学习意识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现代教学论也认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做学生探索知识奥秘的“导游”,要鼓励学生勤于质疑,乐于质疑,敢于质疑,善于质疑,这才是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和探究精神的真正体现。在教学《金色的草地》一文时,针对学生年纪小,知识面狭窄,问的问题往往来比较肤浅,缺乏探究性的实际,教学时,我注意把握机会,引导学生质疑。有学生抓住文中句子:“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提出了质疑:“草地也会变化吗?我们如何理解这句话?”我认为这是个很好的问题,于是鼓励学生组成小组,继续品读课文,进行探究。经过小组合作学习,他们认识到:这个句子表明“我”在无意中偶然发现草地也会变化,对过去的“我”一直认为草地是金色的错误认识给予否定,这些是“我”第二次仔细观察,发现草地颜色也会变化的原因,是第一次的继续,是带有探究性的发现。

紧接着,有学生提出:“草地应该是绿色的,为什么作者说是金色的?”我不急于教学给学生答案,而是把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释疑。学生终于弄明白了:“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也变成绿色的。从中,学生学到认识了“草地”与“蒲公英”之间的关系,体会到了有趣的大自然给人带来了无限的乐趣,这样,“质疑”也“释疑”了。

实践证明,学生多质疑是学生认真学习的体现,即使质疑的问题是错误的,教师不能笑话,更不能歧视,而是要引导和鼓励。否则,会打击学生质疑、释疑的热情。

三、启发想象,培养探究学习能力

启发想象,培养探究学习能力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是无边的,它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科学只因为有了想象力,才会有那么多的发明创造。”作为小学生,大脑单纯,好奇心较强,思维活跃,富于想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发展想象力的积极因素,创设让学生想象的空间,引导学生由单一思维向多元思维拓展,从而培养探究学习能力。

如《矛和盾的集合》一文,介绍了发明家在一次比赛中,面对雨点般向“他”刺来的矛而难以挡架,于是发明了坦克的底部,再用矛的进攻制成坦克的枪口和炮口,使坦克第一次在战场上大显神威的动人故事。

第9篇:秋天的雨教案范文

日前,荣誉主席连战先生访问厦门大学时,兴致所来,挥毫题字――“泱泱大学止至善,巍巍黉宫立东南”。殊不料,主持仪式的厦大副校长潘世墨先生,当场把“黉(hong 上声,学府之意)宫”念成了“黄宫”,莘莘学子尴尬,令人汗颜。

央视“青年歌手大奖赛”热播期间,余秋雨教授点评时,把“仁者乐山”的“乐”(yao 去声,喜爱之意)误读成乐(le 去声)音。孔子《论语》“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对文科学生来讲应是常识性的问题。据说有数万名观众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及时、严肃”也是热情地指出余教授的“误读”之错。至于余秋雨先生能否“买帐”不得而知,姑且不论。这让我蓦然想起3年前即2003年的夏天,上海一位资深老编辑金文明先生出版一部22万字的专著《石破天惊逗秋雨――余秋雨散文文史差错百例考辨》。金先生仅从《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这两部发行量最多的著作中,“咬嚼”出了126处文字和史料差错。然而,余秋雨先生读后颇不以为然。在《南方周末》记者的访谈中有惊人的“论语”:“金文明这样的‘咬嚼派’,究竟在‘咬嚼’什么!乍一看连毛孔都‘咬嚼’到了,像是在做学问,其实对于稍稍大点的文化学术课题都一片茫然。”这桩公案已经成为当代“文坛奇观”,必将流芳百世,好在两位“大家”的著作都在,白纸黑字,有好事者不妨一读,自有公论在。

今年春节晚会期间,尽管《咬文嚼字》的主编郝铭鉴提前声称要“揪”春晚差错,大有“勿谓言之不预”的味道,结果还是出现了“神舟六号”误写成“神州六号”这样的“一字之差”。甚至把“开普敦”(南非的一个港口城市)说成了国家。郝铭鉴先生当时初步认定的差错计有28处,几乎每10分钟就出现1次。说到这里,在我记忆中抹不去的是有“国嘴”之称的赵忠祥先生的大作《岁月随想》风波。2000年的10月,有“中国第一字痴”雅号的李延良先生和资深出版家张景然先生一致认为,“《岁月随想》错误百出,语法、逻辑、修辞、字词等错得离谱,不接受读者指出的批评,从第1版到第16版,差错改动很少。”与此同时,湖北的黄晓曜先生也是个“不省油的灯”,竟然用了一年时间,写就洋洋18万字《透视赵忠祥现象――剖析〈岁月随想〉》一书。认为《岁月随想》中的大部分文章,篇不像篇,段不像段,不知所云。像这样的垃圾文字,竟然被一大出版社出版,还被评为“华东优秀图书”,这真是令人悲愤的恨事。

鲁迅先生坚持翻译要忠实于原著,曾被梁实秋先生讥之为“硬译”。赵景深教授也出来帮腔,在《论翻译》的文章中,把严复倡导的“信、达、雅”颠倒为“达、信、雅”,也就是“与其信而不顺,不如顺而不信”。不幸的是赵教授的译作中提供了笑料,“把半人半马的怪物”译成“半人半牛怪”;把“银河”误译为“牛奶路”。鲁迅先生《教授杂咏》中诗云:“可怜织女星,化为马郎妇。鸟鹊疑不来,迢迢牛奶路。”正是讽刺这位教授,“对于翻译大有主张的名人,而遇马发昏,爱牛成性,有些‘牛头不对马嘴’的翻译,却也可当作一点谈助。”文章千古事,还是以准确为是。不过,因名人错用了成语而沿袭下来的例子也有。章士钊先生在《孤桐杂记》文中把庄子语“每下愈况”误写为“每况愈下”,尽管鲁迅先生在嘲讽中予以指出,也每能扭过来,至今已成为约定俗成的成语。

“不以一眚掩大德”,我们对名人用错了词,读错了音,还是宽容为好。平心而论,说句公道话,责任编辑应负大部份的责任。但是,名人也要有认错的勇气和拜“一字师”的雅量。当代的一位知名作家说,“凡伟大作家,根本不在乎什么行文错误,也不在乎什么批评”。此论实在让我辈难以苟同。“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理当“言有物,亦有序”,“修辞立其诚”。文思泉涌,以笔墨为生涯弄文字的人,往往“富于万篇,贫于一字”,因之才有“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推敲”故事。倘若自己的文章或讲话公诸于世后,引来数万人的关注即使是“找茬”,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岂能不欢迎“一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