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语文总结范文

对语文总结精选(九篇)

对语文总结

第1篇:对语文总结范文

一、深刻认识蒙古语文事业的地位作用,切实增强新形势下蒙古语文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自治区党委、自治区政府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实施意见》中指出,“认真贯彻执行《内蒙古自治区蒙古语言文字工作条例》,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学习、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加强蒙古Z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这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对新形势下加强蒙古语言文字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体现了自治区党委、政府对蒙古语言文字工作的高度重视,体现了蒙古语言文字工作在我区社会事业总体布局中的重要地位,体现了蒙古语言文字工作在推进文化强区战略中的重要作用。

蒙古语言文字事业,是自治区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历史文化传承、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大局,在自治区发展战略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全区蒙古语文工作者,是党的民族语文政策的执行者,是维护各族群众学习使用蒙古语言文字合法权利的捍卫者,是保护和发展蒙古语言文字的推动者。必须正确认识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不断深化对蒙古语言文字工作重要地位作用的认识,切实增强抓好蒙古语言文字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研究、制定推进蒙古语言文字工作的措施、办法,进一步加大蒙古语文培训、测试和科研力度,加强对社会市面蒙汉文字并用情况的监督检查,规范蒙古语文的社会应用,推进蒙古语文的规范管理,加快蒙古语言文字资源数字化建设步伐,积极搭建与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相适应的蒙古语言文字应用平台,使蒙古语言文字事业在服务中心工作中持续健康发展。

二、以自治区成立70周年为契机,全力推动工作落实,努力营造良好的语言文字环境

我们一定要把握好机遇,紧紧抓住为自治区成立70周年营造良好的语言文字环境这一社会的关注点和工作的切入点,集中精力推动《蒙古语言文字工作条例》的贯彻落实。当前,我们要推动出台《自治区蒙古语言文字工作条例实施细则》和《社会市面蒙汉文字并用管理办法》,落实《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社会市面蒙汉两种文字并用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和《自治区民委、民政厅、交通运输厅、旅游局关于对社会市面用文蒙汉两种文字并用情况开展专项检查整顿的通知》精神。

我们从2014年提出,要利用3年时间,以12个盟市所在地为重点,辐射全区旗县,对社会市面蒙汉两种文字进行规范整顿,为自治区成立70周年献礼。2016年是3年治理整顿的最后一年,我们要对全区开展社会市面蒙汉两种文字并用治理工作和公路两侧各类标牌蒙汉两种文字并用情况治理进行考评验收。检查各地区贯彻落实《蒙古语言文字工作条例》,开展社会市面蒙汉两种文字并用治理工作的效果,检查全区各地是否实现自治区确定的全区社会市面蒙汉两种文字并用率要达到100%,规范标准率要达到98%以的目标。

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提高认识、强化组织、精心部署,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查漏补缺,不断巩固提高治理的成果,确保能够以优异的成绩迎接考评验收,不断提升全区蒙古语文工作的水平,为自治区成立70周年大庆营造良好的语言文字环境。

三、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新形势下蒙古语文工作管理水平

加强蒙古语文工作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干部的整体素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民族语文政策法规,落实自治区党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做好我区蒙古语文工作的客观要求和重要基础。蒙古语文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新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必须进一步创新管理手段,提升业务能力,规范执法程序,加强依法行政,这就要求各级蒙古语文工作者既要懂业务,也要懂技术、懂法律,不断提升新形势下做好蒙古语文工作的能力素质。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尊重知识、重视人才,将加强蒙古语文工作队伍建设作为打基础、管长远的大事来抓,严格把好选人用人关,要加强培训教育,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过硬、作风优良、数量适当的蒙古语文工作干部队伍,为做好新形势下蒙古语文工作提供雄厚的人才支撑。

第2篇:对语文总结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结课技巧;归纳式

所谓的结课,就是在教育教学活动的结尾,对本节课所讲内容进行有效地回顾与总结,强调关键内容,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结课是对知识进行梳理的重要教学环节。要想使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质量提高,放松学生的学习心情,真切融入课堂氛围当中,就要加强结课技巧的提升。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结课环节加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注意力的二次集中,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语文知识体系。本文选择小学语文教学的结课技巧作为研究对象是有一定教育意义的。

一、自然结课技巧

自然式的结课方法看似简单,但是需要教师在备课阶段对时间与内容进行严格的匹配。自然式结课方法,就是指在教师说完课程教学的最后一句话之时,上课时间刚好用完。教师要在上课之前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把握好文章的结构,将教学的进度与课堂时间进行对比,使自然式结课方式达成。教师要利用课上四十分钟的时间,为学生安排好课堂活动,最后可以利用提问与讨论等形式作为课堂的最后环节,方便控制时间,完成自然式结课。

二、归纳结课技巧

小学生在知识的总结方面与知识体系的建立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的结束之时,教师利用归纳式的结课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完备的知识系统。在进行归纳式结课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归纳,也可以教师主体归纳,学生辅助归纳。如:在讲解《爱迪生》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结课环节进行条理性较强的总结。首先教师要对课文中出现的重要字词进行总结,提醒学生要深入掌握。诸如闻名、书报、器具、瓶瓶罐罐、白磷等。其次教师要对文章各段落的内容进行总结,重申文章的主旨。最后教师要利用课文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明确爱迪生身上体现出的正确人生观。提醒学生珍惜其所拥有的学习与生活环境,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当中来。

三、悬念结课技巧

利用悬念式的结课技巧,不仅可以对本结课的内容进行有效的总结,还更可以使学生对下节课的学习内容充满期待。教师要利用具有思考性或者具有衔接性的问题作为语文课堂的结尾,可以引发学生的独立思考,更可以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投身于下节课的预习当中。如:在讲解《李时珍》之时,教师可以将课文分为两个部分进行讲解。教师可以将课文以时间为依据进行李时珍行医前与行医后的分割。在完成第一部分的讲解之后,教师可以利用这样的悬念设置来结课:“在李时珍那个年代,行医是不被人看好的行业。在经历了多种坎坷之后,李时珍终于可以如愿以偿。那么在李时珍行医之后,他就真的可以顺风顺水吗?同学们可以展开自己的想象,等待下节课谜底的揭晓。”

四、练习结课技巧

练习与结课都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将二者进行有机的结合,可以大大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教师利用练习式结课方法,可以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其次进行家庭作业的布置。以《掩耳盗铃》为例,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进行本堂课学习内容的总结,并以此为基础对学生进行提问。诸如“你怎样看待文章中盗铃者的行为?”或者“你觉得这个寓言的意义何在?”这样的问题教师可以使学生的语文思维得以升华。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家庭作业的布置对文章内容进行总结与升华,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运用课堂学习成果。如:作业可以布置如下:本节课的作业有两种,同学生可以进行自主选择。第一,以《掩耳盗铃》这篇课文为文本,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课本剧的表演。第二,利用《掩耳盗铃》的寓意,自己创作一个寓言,在下节课与大家分享。

在这样的结课方式引导之下,学生会对课文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运用能力。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的结课技巧对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有重要影响,对于学生学习成效的提高也有一定作用。笔者从四个角度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结课技巧进行分析与阐述,希望以此加强小学语文教学同仁对于结课技巧的重视,利用结课技巧的提升促进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与提高。

参考文献:

第3篇:对语文总结范文

[关键词] 总之;语义关系;语用功能

英语和汉语中存在着一定数量的“话语标记语”。如英语中的well、You know、I mean、in other words[1]等和汉语中的“好”、“总之”、“我觉得”、“也就是说”等。对于这种常见的语言现象,语言学家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并且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2]。就命名来说,最近使用较频繁的话语标记语、话语联系语、提示语和语用标记语,究竟是统称为话语标记语好,还是统称为语用标记语更为贴切?众多学者对此展开了讨论。Schiffrin在语篇分析的框架内认为,话语标记语使话语或语篇更加连贯,将话语单元在各个层面上可能存在的相互联系展现出来,给话语理解提供指引[3]。Blakemore提出话语联系语连接的是语境假设;它们的作用是对话语理解进行语用制约,明示语境假设,减少听话人理解话语时可能付出的努力[3]。Fraser将话语标记语置于语用标记语之下,明确指出,只有那些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小句的词语才能叫话语标记语。使用话语标记语是为了让听话人准确识别语义关系[3]。冯光武指出,话语标记语是说话人展现对话语单元之间的语义关系的判断,语用标记语展现说话人对话语命题的主观评价。前者只是后者的一种,不能混用[3]。

本文赞同冯的观点,即,话语标记语的作用是点明或突出同一语篇中两个话语单元之间的语义关系,语用标记语则关注的是发话人的说话方式、对前述话段信息的主观评价及语境关联对受话人认知推理的影响。话语标记语是语用标记语的一种。并以此为研究基点,对现代汉语话语标记语“总之”从语义、语用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讨论。

一、“总之”凸显的语义关系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总之”用来表示下文是概括性的话。“总之”可以作为话语标记语,用来连接多种语义关系,原因是:一、“总之”虽然仍保留一定的语义,但语义已较虚,衔接作用大于信息意义,体现了语用语法化特征。二、在现代汉语中,“总之”具有一定的总结、提示之义,可以用来复指上文,引起下文,这增强了其一定的承接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指代关系中,编码使用得越多,听话人所需要的推理就越少。“总之”作为话语标记语引导和制约听话人正确理解话语,这样的提示作用可以减少“听话人”解码的时间。因此,从说话人的角度来说,“总之”的作用在于加强话语的延续性,从听话人的角度来说,可以付出更小的努力来理解话语。

通过对语料的分析和归纳,我们认为“总之”作为话语标记语位置通常在句中。在此,可以笼统地把“总之”前出现的句子称为“前项句子”,“总之”后出现的句子称为“后项句子”。其连接的语义关系主要有七种,即推论、强化、目的、解说、承接、转折与假设。下面我们逐一论述。

1.“总之”表示推论关系

“总之”用在句中,表示推论关系时,前项句子一般提出理由或根据,后项句子则是从理由或根据推出来的想要表达的结论。

(1)仓库中零部件的存放周期缩短了,生产过程中的浪费现象减少了,物流更加科学清晰了……[总之],带来的直接效益是,产品成本降低了。

(2)这套电脑系统可以避免堵塞、提供行车所需时间、侦察出路途中的障碍,[总之],将大大有益于改善城市交通。

(3)那么,在具体问题上,群众吃不上碘盐怎么办私盐冲击怎么办防治机构不健全、防治手段缺乏、防治人员待遇过低怎么办,[总之],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直到把主要问题解决彻底为止。

例(1)中想要说明的是在前项三个条件的共同作用下,才能得到的后项中满意的结果:产品成本降低了。例(2)中后项所表达的结论“将改善城市的交通”,也是从前项电脑系统的各种优势条件中推导出来的。例(3)中前项句子摆出一些困难问题,后项结论认为问题只能慢慢解决,直到解决为止。

2.“总之”表示强化关系

“强化关系”类似于复句当中的“递进关系”,表示后项句子的意思比前项句子的意思更进一层,一般由轻到重,由浅到深。

(4)寻求答案应当从环境资源日趋“稀缺”对社会经济、人民生活的冲击中,从环境污染与破坏对人们健康的损害中,从人们为获得环境资源最佳利用所付出的社会必要劳动中,[总之],应当从利用环境资源的物质交换过程的社会交换价值中来寻求真正的答案,从而建立环境资源的社会价值理论。

(5)哈佛经理的职位注定了哈佛经理的大脑必定是一部百科全书——无论经济、管理、法律、自然科学、文化礼仪……[总之],他必须无所不知。

例(4)中除满足前项句子的条件外,还应进一步满足后项句子的条件“从利用环境资源的物质交换过程的社会交换价值中来寻求真正的答案”,才能达到理想的状态。例(5)中后项句子比前项句子更加突出强调了哈佛经理的素质必须是全方位的。

3.“总之”表示目的关系

前项句子表明说话人想要做到的一些事情,后项句子说明做这些事情想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

(6)我们也可以组织社会实践考察,去中国高速发展的城市或者偏远落后的山区,去拜会成功的私营企业家或者给农村小学里的孩子教课,去报社、去政府机关、去百姓人家……[总之],让我们对中国的社会实况有了更加全面与广泛的了解。

(7)产品要么豪华名贵、要么古朴典雅,要么庄重美丽、要么怪诞离奇,[总之]这一产品必须是同其他产品有着相当明显的不同,而这些不同点又能为消费者带来自豪感。

例(6)和例(7)中都在前项句子说明了想要实现的一些条件,后项句子则清楚表明之所以实现了这些条件的目的是什么。例(6)中的目的是“对中国的社会实况有了更加全面与广泛的了解”。例(7)的目的是“产品与众不同,并为消费者带来自豪感”。

4.“总之”表示解说关系

前、后项句子间有说明、总分的关系,前项句子往往进行分述,后项句子一般进行总说。

(8)有时令人迷醉,觉得妙不可言;有时仿佛内含哀愁,虽是淡淡的,却能引起心灵的颤动;有时会感到美得有点不可接近……[总之],观画者感受不同,对微笑就产生不同的猜测和解释。

(9)有人提议设计方案必须像机械般精密与准确,也有人要求能应用于电视节目或室外广告塔的弹性设计;[总之]意见众多,构成要素显得很复杂。

例(8)中前项句子分述了微笑的不同形态,后项句子进行总结概括。例(9)中通过前项句子的分述,后项句子得出结论“意见众多,构成要素复杂”。

5.“总之”表示承接关系

所谓“承接”,在这里主要是指前后项之间有相承的关系。按逻辑顺序相继而下,做鱼贯式排列,一般不能变换次序。

(10)有人说他们去了上海或是南京,有的说他们去了海南或是深圳,[总之],背井离乡,在外靠打工谋生。

(11)鲍卡斯指出,[总之],美国在对中国人权、武器控制及贸易问题上的政策不应该使两国整个经济关系倒退。

(12)陈锦华强调,[总之],上半年的经济运行按照宏观调控的要求,农业、工业、交通运输、对外贸易等领域都保持了增长势头,物价上涨和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基金增长都逐步趋缓,利用外资情况也较好。

例(10)中后项句子紧承前项句子,缺省的主语可以适时补出来即“他们”。例(11)和(12)中,“总之”起一个缓和语气的作用,前项句子和后项句子先后相承。

6.“总之”表示转折关系

后项句子不是顺着前项句子的意思说下去,而是转成同前项句子意思相反或相对的方向说下去。

(13)当然,失败者的能力或技术不见得输给胜利者,但是问题在于他能否调整自己,适应周围的环境;[总之],物竞天择的道理在美国社会发挥得淋漓尽致。

(14)各色人群和错综复杂的社会人际关系,可以让人从中学到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的方式方法;亲临第一线指挥决策,可以造就人审时度势的政治才能,[总之],没有基层工作的经验,没有对基层工作真正熟练的把握,就不可能具备政治家治国的卓越才能。

在这两个例子中,前、后项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并没有顺承关系。例(13)中前项句子围绕“失败者”而谈,后项句子却说明“物竞天择”的道理。例(14)中前后项句子所谈的主题也各不相同。相比例(13)中较为单纯的主题,则略显复杂。

7.“总之”表示假设关系

“总之”用在句中,表示假设关系时,前项句子提出假设,后项句子表示假设实现后所产生的结果。

(15)但无论是看门道,还是看热闹,还是看热闹中学会了看门道,看门道中凑了热闹,[总之],这一段时间,足球的氛围,空前地浓厚、热烈。

(16)也许是飞天的美丽,也许是诸神的呼唤,也许是先生的痴心,也许是敦煌历史的需要,也许是命运的安排,[总之],在先生的主持与劳作下,敦煌莫高窟千余年历史上第一个研究所建立了!

例(15)和(16)中后项句子产生的结果都是在前项句子提出的假设后实现的。前后项句子保持一致。即假设如果成立,结果就能出现。

“总之”可以连接、显示和强化构造不同的语义关系,比如推论关系、强化关系、目的关系等。我们在分析讨论的过程中发现,“总之”前、后项句子的顺序安排不是任意的,这些句子表达的顺序关系符合人们一般的认知规律。这也更进一步说明了“总之”作为话语标记语可以引导和制约听话人正确理解话语,减少听话人对话语解码的时间。

二、“总之”的语用功能

话语标记语作为语用标记语的一种是意义的,但不是传统语义学视角中的真值条件意义,而是一种加强或指导话语意义理解的语用意义。可以展现说话人对话语命题的主观评价,显示其语用功能。根据前贤的理论研究和笔者对语料的考察,我们发现“总之”用作话语标记语时主要有四种语用功能,即“总之”的推导、强调、总结、让步和话题标记作用。

1.“总之”用作推导性标记语

言语交际中,说话人为了使听话人更好地理解他所表达的句子之间的内在逻辑性,会使用话语标记进行提示。“总之”作为一种插入语,可以用来表示说话人的一种逻辑思维过程以及引出结论的推导过程。我们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7)通过这本书,人们会看到,企业家并不是持筹而算、锱铢必较的财迷,企业家在经济中的创新活动,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它需要哲学家的思维,经济学家的头脑,组织家的才干,政治家的度量,军事家的果断,幻想家的想象,律师的善辩,诗人的气质,战略家的眼光,外交家的纵横,新闻记者的敏感,[总之],企业家是一种需要天赋和才能的具有高度创造力的职业。

(18)你每月不过37元的薪水,为我的两个孩子和其他的孩子交学费,买课本、笔墨,还给我买药,[总之],你花在我们头上的还少吗?

例(17)和例(18)中的“总之”连接的是带有明显推导关系的信息结构,显示由原因到结果。例(17)中,“总之”表明信息前后的因果关系,企业家在经济活动中需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和素质,不同于以往我们对企业家持有的观念,因此,企业家是一种具有高度创造力的职业。例(18)通过对具体的事实原因,得出一个结论:你花在我们头上的钱并不少。

(19)也许是飞天的美丽,也许是诸神的呼唤,也许是先生的痴心,也许是敦煌历史的需要,也许是命运的安排,[总之],在先生的主持与劳作下,敦煌莫高窟千余年历史上第一个研究所建立了!

(20)也许是常年在粉尘扑面的地下坑道里钻来钻去,也许是阑尾手术伤了元气,[总之],手术后不久黄炳华常常干咳不止。

上述两句中,说话人运用“总之”来表示由假设到判断的推理过程。例(19)和例(20)中,前项句子提出某些假设条件,后项句子在此前提下得出相应的推断,并且前项句子构成的假设的条件,具有一种不确定的语气效果,后项句子的结论则较为肯定。

运用推导标记语“总之”以后,说话人的逻辑思维过程在语句中留下了烙印,这反映了人们认知过程中的一个基本规律,只有具备相应的前提条件,才能推导出相应的认知结果。

2.“总之”用作阐发性标记语

在会话过程中,说话人为了帮助听话人理解话语,常常需要对前面的语言信息作进一步的语义详述,包括用新的话语成分重新解释,使前面表达的内容更具体清晰,或作进一步的具体评述。“总之”能引入这类阐发性信息,充当阐发标记语。

(21)然后就在这个地方呢,就我看他这个家谱很有意思啊写的,就是说,后来看这个家族,大家后来就不上进了啊,不太上进就学了很多满人的习惯,抽鸦片哪,什么这个看戏呀,[总之],反正就有点儿这个堕落下来了,这个民族啊,就腐败了,这个家族。

(22)我们也可以组织社会实践考察,去中国高速发展的城市或者偏远落后的山区,去拜会成功的私营企业家或者给农村小学里的孩子教课,去报社、去政府机关、去百姓人家……[总之]让我们对中国的社会实况有了更加全面与广泛的了解。

例(21)中,“总之”引入的后续话语是对前面话语的补充说明和解释。说话人通过使用“总之”,后项句子进一步补充说明了前项句子中这个大家族不光学会了满人的一些坏习惯,而且家族堕落下来。例(22)中,后项句子对前项句子作了进一步的具体论述。表明前项中所做的一系列事情,都是为了让我们对中国社会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认为紧跟着“总之”之后,常常会有解释性的新信息出现,这种新信息往往和前项内容相关,起补充说明和进一步评述的作用。“总之”用作阐发性标记语的语用功能是不能够被忽视的。

3.“总之”用作总结性标记语

总结,是指后项句子包含的信息是对前项句子表达内容的总说和概括。“总之”自身的词义中含有概括性的因素在其中。当“总之”用在句与句之间时,往往可以连接前项句子和后项句子,表总结关系。并且,说话人为了使听话人保持话语理解的延续性,经常做一小结,引起听话人对后续话语的新鲜感。

(23)一,它们都产生于郭译《维特》问世后“维特热”在我国大兴的那些年,它们的作者极可能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地得到了启发,受到了感染;二,它们的形式全为主人公写给某个知己者的信函,恰似一种内心独白(与《维特》基本相同;西欧其他著名书信体小说如英国理查生的《克拉莉沙》和卢梭的《新哀露绮丝》则为几位主人公的相互通信);三,它们的主人公也跟维特差不多,或是世界上的“漂泊者”,或者失恋者,或者多余人;四,它们的主要情节也多为主人公的不幸际遇,特别是爱情遭遇;五,它们的情调都是低沉哀怨、缠绵悱恻的;六,它们的主题思想多带有批判社会的愤世嫉俗倾向;七,它们的结局也往往是主人公的自杀,要不就是绝望的出走,[总之]都是悲剧。

(24)事实告诉我们:主宰科学技术的是人;人的阶级立场和政治倾向决定他用科学技术为哪个阶级、哪个制度服务;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决定他在科学技术研究领域的成功与失败;人的道德责任心决定科技服务的质量高低……[总之],人的阶级立场、政治倾向、世界观和方法论、道德素养决定科学技术是造福于人民,还是贻害于人类。

例(23)中前项的句子分别表述了悲剧的种种形式、特点,后项句子进行概括总述,说明这种种现象都是悲剧。例(24)中运用“总之”以后,前后项句子之间的总结关系更为明显。由此可见,“总之”用在句子中表总结关系时,可缓解听话人理解话语的压力,对前后句子有一个更为连贯的理解。

4.“总之”用作话题标记语

很多学者在研究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时,都注意到了它们有引出下文的用法。“总之”可以用来引出新的话题,即话题的改变。我们举例说明。

(25)他看到的是:穷人望着灯火辉煌的咖啡馆而不得入,服丧的穷苦寡妇“连痛苦也得节俭,卖艺老人晚景凄凉正如老文人穷愁潦倒”……他感到“对美的研究是一场殊死的决斗”,大城市的喧闹扰乱了孤独者的心灵,从生到死没有多少时间是幸福的……他在梦幻中抵御各种各样的诱惑,到那“一切都是美的、丰富的、安静的、正直的”地方去生去爱去死,在自己的屋子里认识了“极度快乐的永恒”……他思考着艺术家的命运,他蔑视公众(实际上是资产者)的口味,他嘲笑所谓法兰西人的机智……[总之],一种愤世嫉俗的情绪、悲观主义的思想笼罩着这个欢乐与痛苦、豪华与贫困尖锐对立的巴黎。

(26)在美国文学界有巴罗斯(Burroughs),品钦,或者说是伊兹梅尔?里德(IshmaelReed),在法国有新小说派及其后诸潮流,在文学批评领域也出现了新的类型,以新的关于文本性或者说文字(écriture)的美学为基础……[总之],文化这一概念在后现代主义中已极大地扩张了,而且商品也不再是一个纯经济的概念,它已经成为一个文化概念,含有文化的内容。

(27)人不少,有的人一路顺风,著作等身;有的人一鸣惊人,但很快成了过眼云烟;有的人屡当整人的英雄;有的才华横溢的作家、诗人,受冤几十年之后,或英才屈死,或神情麻木……[总之],你只要看看涂光群的37万字的《中国三代作家纪实》一书,你一定会感慨万端,获得许多生活的启示、哲理的思索,同时对年轻时狂热的作家梦泼进了一瓢清醒的水——至少在我是这么想的。

例(25)、例(26)和例(27)中“总之”引起话题的转换。例(25)中,他看到和感受到了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总之”的话题转换作用提示我们关注一种新的思想在影响着巴黎。例(26)中前项句子探讨关于文学的问题,后项句子引入了文化概念。二者虽然具有某种内在的联系,但差别仍旧是很大的。例(27)中,前项句子对人的类型进行了一些概括,后项句子则进行话题转换,引入一个新的话题:看《中国三代作家纪实》会让你得到人生的感悟。

“总之”的话题标记作用,显示了说话人对话题内容的组织和调控过程,有助于听话人理解说话人表达的意思。

以上,我们以“总之”为例,论述了它在不同语境条件下表现的多种语用功能。它的作用是不构成话语的基本意义或命题意义,但却具有丰富的语用效应。一方面,说话人利用这种语言手段,可以更好地组织话语结构进行表达;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听话人如何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话语。

本文从语义关系和语用功能两个方面,对话语标记语“总之”进行了分析和概括。认为“总之”连接前后项句子有七种语义关系和四种语用功能。由于语言系统各要素的复杂性,我们这里分析的也只是话语标记语“总之”的典型情况。遇到特殊的例子,还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汉语中,还有很多其他的标记语没有引起我们足够的关注,因此还值得进一步地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 冉永平.话语标记语Well的语用功能[J].外国语,2003,(3):58.

第4篇:对语文总结范文

笔者多年从事语文教学及进行相关的研究,认为语文课内容新颖、句子生动优美、情节曲折动人,故事耐人回味,特别是新的语文教材,知识性、趣味性、人文性、实用性,古今中外,包罗万象,让同学们大饱眼福,增长了见识,为加强语文课的学习,现粗略谈谈学习窍门:

一、泛读——就是一般地读、粗浅地读,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础性、常识性地知识。这种阅读也符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可以说,泛读在促进学生均衡而又有个性地发展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

广泛的阅读,是学习语文最好的方法,“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文的学习离不开大量的阅读,课内课外,坚持良好的读书习惯,是学好语文的前提条件。只有深入文章中,才能感悟其中的内涵,品味其中的哲理,领略其中的情趣。“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要在泛读的基础上,读中思考,读中悟情,读中激趣。

二、深思——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逐字逐句进行思考、反问。即:思意、悟情,在读的基础上,思的过程中,用笔进行归纳、总结,把自己的情感体验标在旁边。

恩格斯说:“思维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定要开动脑筋多思考,随着作者优美的词句,体会其中的意境,深入体味作者的情感。进而,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移情于己,与作者产生共鸣。只有在不断的思考中,才能沉淀自我,所学知识才能进一步升华。

三、总结——语文文章的分析学习也是有规律可循,有窍门可找的,在读书的过程要勤于总结。就文章的段落结构而言:有总——分结构;分——总结构;总——分——总结构;对应典型的文章进行分析总结,之后就会“闻一知十”,分析同类文章。就文章的体裁而言:有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总结各类文章的行文特点,叙述方法,不但要学会鉴赏,更要学会自己动笔操练。就文章的写作顺序而言: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这些都是常用的叙事顺序,有些以时间为转移,有些以空间变换来开展,有些以事件发展经过来行文,要有意识地掌握积累,善于分析运用。

当然还有很多规律可循,例如从文章的命题入手:有以人物名字命题,《孔乙己》《老王》;有以动物名字命题,《猫》;有以地理风光命题《长城》《桂林山水》;有以主要事件命题,以植物名字命题,点明中心命题等等,不再一一列举。

四、勤动笔——无论是基础知识,还是阅读写作,都离不开勤于动笔,在掌握语文基础知识之后,有代表性地选择有关题型进行练习、巩固、掌握,加深对语文知识的学习理解,加深对基本技能的掌握,只有这样才能夯实基础。

第5篇:对语文总结范文

【关键词】考点精通;全局统揽;浓缩引导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在初中语文总复习过程中,学生面对的是堆积如山的学习资料及紧迫的复习时间,心理压力可想而知,此时的语文教学要在相对短暂的时间内,以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等,系统全面地组织总复习,让学生能清楚地看到自身的进步,对于提升复习效果、缓解临考压力等具有重要意义。

一、以立足教材进行考点精通

教师首先要带领学生,明确教材在语文总复习中的地位,随着初中语文课程改革的践行与深化,可能会在部分教师中引起某种误解,认为课本上的内容基本上不再进行考试,而采用题海战术进行总复习,但就大量的实践证明,教材内容依旧是考试中的重点,并且永远是考试的根源,课外所涉及的很多内容都是源于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深化变形而来,这就要求教师依旧要带领学生进行教材的系统性复习,这不仅仅是考试内容的要求,更是学生解题思维培养及解题模式组建的需求,将教材作为总复习的起点及终点。教师其次要带领学生进行考试内容的研究,以往届中考题的重点模拟练习,逐渐地实现对考点的精通及熟练应对,在全面系统进行教材复习的基础上,将重点放置在中考试卷的分析中,从试卷的题型布局、题目的形式、所考察的知识点、课外知识的比例及分布、考卷的评分标准等,进行深入细致的解读,以中考试卷的发展变化等引导总复习更为有效的开展。

二、以全局统揽开展比较分析

语文知识是个较为复杂的整体体系,在整体体系之下又包含很多的小体系,例如修辞类知识体系、文体类知识体系及语法类知识体系等,这诸多的体系既具有各自的特点,又具体较强的联系性,在进行语文总复习时,教师引导学生将语文知识体系分成若干个小的知识体系,将小的知识体系看作为相对独立的整体,依据知识体系的特点进行由表及里、由易到难的系统复习,然后将小的知识体系依据其内在的关联关系,以融会贯通连接成语文知识体系的整体,例如修辞类知识体系下往往包含着比喻、拟人、拟物、象声等具体的修辞手法的表现形式及运用方式等,首先对其进行独立的复习运用,然后再对整个修辞类知识体系进行复习等。采用比较法是进行语文知识体系复习较为有效的方式,比较常常被称为是具有超强艺术效果的武器,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特别是总复习阶段的语文知识体系的全面复习,对知识点采用对比复习往往具有较好的复习效果,尤其是些困难程度较大且容易混淆的知识点等,例如象征手法与比喻手法的相同及差别,状语与定语的区别等,采用相似知识点的对比分析更能使学生全面地掌握各个知识点。

三、以文体区分进行专业表达

在中考考试大纲及考试要求中明确指出,阅读类题目的答题要有规范性。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重点学习的是记叙文、议论文及说明文,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组织开展总复习时,要结合具体文体的特点,在综合语段的基础上,就阅读题的分析方法及相关题目可能的回答方法等进行引导教学,重点地训练学生就阅读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及答题方法等,例如进行所阅读的文章的主题探究时,要让学生首先知道作品主题就是文章想要表达的基本的思想及重点说明的问题,是借以表达作者面对客观事物的态度所给出的评价等,然后引导学生进行中心思想概括方法的总结,建立起该类问题规范化的回答方式及回答的句式结构等。在总复习的过程中重视学生对象征、铺垫、设置悬念、一语双关、动静结合、借景抒情、总领全文及托物言志等在阅读题的解答中常见的专业术语等的使用,以创造出进行语文探究学习的氛围,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点在充分理解基础上的掌握,使其在进行问题解答时更加地应对娴熟等,并促使学生尽可能地将多种专业化的术语应用于作文中,从而提升其作文的内容含量等。

四、以提要浓缩引导复习思路

任何文体的文章无论在内容结构及艺术手法上存在多大的差别,都可采用几个或者几十个较为精简浓缩的字对其进行总结,就如《岳阳楼记》作者想要表达的主旨思想借用文章中作者自己的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便可以对其进行概括。因为在进行新课教学中,教师多采用提炼浓缩法并利用板书对文章主旨等进行归纳概括,在复习阶段依然采用该种方法,恰好帮助学生实现文章精华的再现及板书内容的再回顾等,从而调动起学生的记忆,以思维的拓展实现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及全面掌握。引导学生在进行问题回答中依然采用浓缩提炼法,强调对文章的开头总起句、文中的过渡句及结尾的总结句等明显段落信息的找寻,对于没有明显的提示信息的段落进行概括性语句或重点词汇的分析,以提升问题回答的准确性等。教师要对每个知识板块有可能的考点进行重点分析,综合学生的认知能力等,进行最佳的思路途径的选用,然后进行解题步骤及解题方法的总结,引导学生逐渐的构筑起自身实用的问题分析及解题思路等。

五、总结

初中语文总复习因面临的复习内容较多,可选用的复习资料较多,常常使学生感到力不从心,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对教材的重视、对复习思路的把握、对考试中常规阅读类题目的思考方式及回答方式等知识模型的构建等,引导学生开展全面系统但针对性明确的总复习,从而提升复习质量及复习效果等。

参考文献

[1]许昉.浅谈提高初中语文总复习效率的方法[J].新课程学习,2011(04).

第6篇:对语文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基础知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130-01

高中生的语文教育,相较于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育,更加侧重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学习的能力,在对语文学科的学习中,注重宽度与厚度的双重要求。所以,对他们的基础知识的教学往往会更有难度。语文教师在此类的教学过程中,除了帮助学生们发现自己的弱势或者常犯的错误以外,还要注意从基础知识本身出发,追求溯源,让学生了解到字词的演变意义,继而从根本上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并且避免由于意义或者写法相似而导致的理解偏差。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还要考虑到个别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忽视,认为其不值一提的现象,继而在真正的解答过程中又出现低分的结果。为了解决此类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高中生们进行基础知识的教学。

1.引导学生端正学习基础知识的态度

个别高中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不够重视,往往认为可以凭借语感等方法对此类问题进行解答,却忽视了高中语文的难度和出题人的出题目的。所以,语文教师在教授基础知识之前,要帮助学生们摆正学习基础知识的态度,从心理上加强对此类教学的重视,继而才能使他们在今后基础知识的学习中主动学习,发挥学习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作用。

1.1 针对此类的学生,语文教师应该了解他们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就他们的语文学习水平,帮助他们分析学习语文的方法和态度。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与义务教育的语文学习也是有着极大的区别的,学生们往往需要更多独立自主和探索发问的精神,才能学习到更多的课堂和课外知识。所以,端正对基础知识的学习态度对高中生来说是极度必要的,而且也是必需的。语文教师应该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对他们晓之以理,从根本上改变过去不当的学习态度。

1.2 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们意识到基础知识学习的重要性之后,还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相关题型的练习和训练,让学生们在练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各个题型的特点和题目中常见的缺陷和漏洞。进而让他们进一步认识到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总结,能够提高解答基础知识题型的效率和正确率。

2.对基础知识进行划分教学

在学生们端正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语文教师可以依据基础知识题型的不同,进行分类教学。结合每题的不同特点和常见的考题陷阱,制定出适合学生的最有效的解题方法。

2.1 针对选择正确的单词读音以及正确写法的单词组合类题型,语文教师在每次的教学解析中,要重视对每个选项的详细解释。例如,在解析选择单词读音的题型时,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保持细心的态度,一般情况下,此类选项多会出现现实中的错误读音,教师要帮助学生们认清各类单词的正确读音,让学生们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加深对基础知识的记忆与理解,最好是通过及时地翻阅字典,在字义与字形的解释中全面了解单词的音形义。另一方面,在解答正确写法的单词组合时,语文教师需要帮助学生们分析单词的基本意义以及延伸意义,而对于出现的错误单词,语文教师要做出具体分析,从字形上分析这个字的产生、发展与演变,从而让学生们在字体上深入了解和记忆,进而逐步掌握解答此类题型的方法。

2.2 针对指出选项中的病句和选择合适的搭配词组类题型,语文教师在教学解析中,要根据此类题型的特点,对高中生们的基础知识的教学,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一般情况下,语文教师在日常的课文教学内容中可以有意识地涉及到相关的语法搭配的知识点,让学生们细心体会不同的搭配词组对句子意义的表达的作用。另一方面,语文教师还可以通过开设针对常见病句的专题基础知识的讲演,让学生们在老师的经验总结中体会到病句的特点。所以,高中生们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可以以最少的时间获取对此类基础知识的解疑,另一方面还可以在课堂上进一步提出疑惑,在与老师和学生的互动中加深对相关词组搭配和病句的理解,进而提高解答此类问题的效率。

3.总结和教授基础知识题型的解答技巧

上文提到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各类基础知识题型的重要性和解题方法,另一方面,语文教师还需要总结和教授这些基础知识题型的解答技巧。学生们只有在掌握各类基础知识的理论之后,再加以解题技巧的完善,才能进一步提高学习基础知识的能力。

3.1 针对基础知识的出题特点,语文教师要结合选择题的特点,通过排除法、代入法等提高解题的效率和回答的正确率。学生们往往也会倾向于应用此种方法,来提高解题的速度。例如在解答词组搭配的题型时,学生们可以运用代入法将各类选项的词组进行带入,进而通过进一步比较得出最佳的选项。

3.2 语文教师还可以引导和帮助学生们对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错题总结,将他们划分别类,归纳出相关的解题步骤和解题方法。事实上,语文教师的总结与方法的讲授对高中生来说,一方面是学习和解答基础知识的快捷方法,另一方面也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自主总结和经验的交流,学生与学生通过互相交流与资源共享创造出和谐的语文学习环境,进而又能进一步刺激学生们对语文知识的自主学习和探索总结。

第7篇:对语文总结范文

关键词:语文课堂 学习兴趣 教学语言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6097(2014)10-0042-02

作者简介:朱留娟(1979―),女,江苏如皋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江苏省如皋市搬经镇初级中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

要想上好一节语文课,让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语文老师要在课堂教学语言上下功夫,充分发挥教学语言的魅力。

一、导入语的激趣性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简单的直接导入虽然节约了时间,但却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精妙的导入语往往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语文老师导入时可以采用问题导入法设置悬念,让学生带着求知欲和好奇心走进文本;采用创设情境法让学生如临其境;采用谈话法逐步引入;使用多媒体播放音乐导入,让学生在音乐声中产生情感的共鸣;或者出示图片,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如教学《马说》一文,笔者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今年是马年,你知道哪些跟马有关的成语呢?”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马到成功” “快马加鞭” “厉兵秣马” “千军万马” “一马当先”……笔者接着说:“新的一学期刚刚开始,你能用跟马有关的成语或词语表达你对同学们的美好祝愿吗?”学生在简短的时间内组织语言后纷纷发言,美好的祝愿赢来了一阵阵的掌声。在此基础上,笔者说:“老师也祝愿同学们在新的一年一马当先,马到成功,人人都成为一匹千里马!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匹千里马?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千里马的才能呢?我们一起学习课文《马说》,看看唐代文学家韩愈是如何说的。”简短的几句话,不仅营造了积极向上的气氛,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室里顿时书声琅琅。

二、过渡语的巧妙性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皋市积极倡导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课堂活动以学生自主思考、组内交流、小组展示为主,教师只作适当点拨,尽量少讲。在一些交流活动中,笔者发现不少老师连过渡语都省掉了。教学语言单调无味,这又怎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呢?其实所谓过渡,即承上启下,教学过程中活动之间的过渡最好既能承接上一个活动,又能引起下一个活动。教师可以先对上一个活动中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或对上一个活动进行总结,然后通过问题引发学生对下一个活动的思考,这样的过渡比较自然。教学中,教师要常用巧妙的过渡语去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再次走进文本,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

在《柳叶儿》一文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以下四个活动:

活动一:初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围绕柳叶儿写了哪几件事。活动二:再读课文,结合文中具体的语句,感受“我”小时候抢柳叶儿、吃柳叶儿过程中的“乐趣”。活动三:三读课文,你从文中哪些语句感受到了“我”小时候生活的“苦涩”?活动四:文中的“我”对柳叶儿有着怎样特殊的感情?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想。

在第二个活动和第三个活动之间,笔者这样过渡:“是啊,爬树展示本领是乐,吃饱肚皮是乐,在感受这些“乐”的时候,有没有另一种滋味涌上你的心头呢?”学生们沉思后说:“有。”笔者问:“那是一种怎样的滋味呢?”学生们说:“苦。”笔者说:“请同学们再次读课文,说说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了“我”童年生活的苦涩。”教师通过巧妙的过渡语,引导学生再次走进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评价语的激励性

在很多语文课堂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对学生竖起大拇指,或者听到这样的话:“你真棒”“你读得很好”“你很聪明”“同学们掌声鼓励一下”等。表面上看,整堂课显得很热闹,教师似乎很注重评价语的激励性,让学生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但是仔细研究课堂,就会发现这样的评价语其实没有实际意义,是形式主义的“假评价”。有一次听公开课,一位教师教的是《陈太丘与友期》,最后一个活动,老师问学生:“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请谈谈你的看法。”其中有一位学生回答说:“我觉得元方真没有教养。客人已经赔礼道歉了,作为一个小孩不但没有接受人家的道歉,还当面摔门而去,丢尽了父母的脸。”教师听了后,笑着鼓励说:“你说得真好!”或许是因为上公开课老师比较紧张,没有来得及对学生进行更正与引导。笔者认为,课堂上由于学生知识基础和理解能力的差异,对同一个问题会有各种不同的答案。如果我们对学生的发言不耐心倾听,不加以辨析,总是一味地盲目鼓励,看似激励学生,实则是害了学生。因为缺乏针对性的评价,难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教师在课堂上要认真倾听,发现学生发言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对于学生回答的不足之处要委婉指出并加以引导,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让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得到提升。这样的评价才是真实有效的,才真正能起到激励作用。

语文老师的课堂评价语言虽然是即兴发挥的,却取决于教师深厚的文化素养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多阅读经典书籍,多学习教学理论,多反思教学过程,不断改进课堂评价语言,总结课堂评价的策略,形成自己的课堂评价语言风格!

四、总结语的提升性

一堂语文课要上得完整,教师的总结语必不可少。语文教师不仅可以通过总结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掌握重点和难点、理解文章的中心,还可以通过总结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从文本中挖掘德育素材,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努力学习。

如教学《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一文,笔者先总结课文内容:“今天我们随气象学家竺可桢一同到沙漠去看两种奇怪的现象,它们是‘魔鬼的海’和‘鸣沙’,‘魔鬼的海’是由于光的折光和反射而形成的,‘鸣沙’则是由于沙粒的移动摩擦而形成的。课文告诉我们:沙漠里的一切怪异现象,其实都是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的。从课外阅读的资料中,你了解到沙漠里还有哪些奇怪的现象呢?你能说出它们的成因吗?”学生们畅所欲言,提到了仙人掌、骆驼、胡杨树、沙尘暴等。笔者说:“我们认识沙漠、研究沙漠,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改造沙漠、利用沙漠。希望同学们爱科学、学科学,了解更多的知识,让沙漠为人类造福!”这样的总结语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又对学生起到了激励作用。

总之,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学语言的魅力,用语言引领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第8篇:对语文总结范文

[内容]

 <?XML:NAMESPACE PREFIX = O />

    目前,从“应试教育转化为素质教育”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我认为要完成这个转化,在语文教学上,关键在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而我们的语文教学,往往看重教法的改革,忽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或者说对学生学习方法指导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学生在语文复习中,往往不知从何下手,我们语文老师也常常强调语文就是要靠读背,只要你对每篇课文读透背熟,就自然会考得好。当然,这也是学习方法的一种,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但这种死记硬背的读书方法,对现在的中学生而言是不足取的,或者说是远远不够的。钱梦龙先生总结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这种“三合一”的构思,也就是要教师精心指导学生,把学生从“暗胡同”里摸索解放出来。因此我认为,以下几方面特别值得注意。

    首先,要总结出一套科学的系统的语文学习方法。应在继承我国传统的语文学习方面和借鉴国外各种先进的语文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努力总结当代一些卓有成效的学者或成绩优异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科学的语文学习方法,然后加以归纳整理,以之指导学生的语文学习。

    如:按课前预习,课堂授课、练习,课后作业、自读、阅读、写作等顺序,可归纳为:“课文预习法”、“课堂问题回答法”、“课堂笔记法”、“课文分析法”、“课文练习法”、“阅读法”、“略读法”、“精读法”、“作文材料积累法”、“作文题材提炼法”、“作文仿作法”、“作文修改法”、“作文应试法”等等。当然还有师生须共同掌握的“语文兴趣培养法”,课外的“读报法”、“演讲法”、“信息借鉴法”等等。

    方法不单由老师总结,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总结,“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种种的法则”(叶圣陶语)学生自己摸索的方法往往更亲切,使用起来更得心应手。

    其次,有效地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语文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在这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得到真正的统一。过去,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传授语文知识上,这样,学生被动地听,不能参加各种智力活动,实践机会少,没有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的主体作用受到排斥,那么教师的主导作用往往落空,这就是语文课上那么多课时,教师花那么大力气而往往收效甚微的根本原因。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在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应十分重视指导学生掌握语文的学习方法,努力教会他们如何学习语文,这才能很好地体现出教为主导与学为主体的关系。学是在教之下学,教是为学而教。

    有效地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不仅应该系统地总结语文学习方法,而且要认真地去研究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教学艺术,也就是说既要设法寻找学习语文的“钥匙”,还要去研究如何教会学生使用这把语文学习的“钥匙”。当然这里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如,不同年级、不同特点的学生,怎样对他们掌握语文学习方法提出不同的要求;不同的语文学习方法,怎样采取不同的授受途径,等等。此外,还要从“学”的方面,认真注意教法的改革,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从一定的意义讲,教师的教法,往往成为学生学习方法的模式。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就接受了教师通过教学展示出来的学习方法。

    与此同时,教师要注意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要他们改变笨拙的不科学的语文学习方法。转变学生养成的不良习惯是困难的,要改变它需要一定的毅力,摸索掌握新的科学的学习方法,也有一个过程。因而,一开始由于学生的不适应,他们在语文的学习上会有一段暂时停顿时期。教师应向学生指出:不要被暂时的现象蒙住眼睛,要清醒地认识到,科学方法对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巨大作用。

    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不能在知识的真空里进行,而要与语文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正如赞科夫指出的,学习能力发展总是与情感、意志、注意、兴趣互相联系。所以,指导语文学习方法,不能孤立进行,要与语文知识的传授结合,又要与思想教育、感情培养结合。

第9篇:对语文总结范文

关键词:反思性教学 中学语文 教师

面对新课程,作为学生母语教育的重要承担者――中学语文教师应当深入思考语文课程的学科特点,体察学生语文学习的心理规律,研究语文教学的主体,明晰学生语文学习的目标及方式方法,精选语文教学适用的工具手段,唯有语文教师顺应时代的发展需要,深刻领会新课程精神,坚持不断反思,不断追求教学的改进与自身提高,才能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教学目标。新课程改革的成败决定于教师,观念的转变决定于教师能否告别传统角色,走向教育研究者的新角色,真正走进新课程。所以,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语文教师必须转变角色,学会教学反思,力争成长为反思型语文教师。

一、语文教学反思的定义

语文教学反思是语文教师以自己的语文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用批判和审视的眼光对自己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即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教学结果等进行的自我回顾、审视和分析,从而达到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的目标的过程。也就是说,语文教学反思是个体对自身语文教学观念与行为的认识、监控和调节。语文教学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总结”,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具有研究的性质。

二、语文教学反思的过程

教学反思过程的实质,是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既是一个思维过程,又是一个把思维付诸实践的行动过程。可见,教学反思的过程体现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反思发现新问题,这也是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与方法。而始终贯穿整个教学反思过程的核心要素是教师的“反思”意识与行为。

1.发现问题

教师反思的起点是问题。发现问题甚至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只有发现了问题,才有解决问题的可能性。要发现问题必须做到“五用五看”:(1)用理想的眼光看现实的教学;(2)用发展的眼光看过去的情况;(3)用遗憾的眼光看成功的结果;(4)用辩证的眼光看失误的问题;(5)用陌生的眼光看熟悉的经验。

2.分析问题

问题明晰后,教师要采用各种方式,广泛搜集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尤其是关于自己教学活动的信息。在获得丰富信息的基础上,教师以批判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和过程,深刻分析产生这个问题的根源。

3.提出假设

在观察分析教学活动的基础上,寻找新的思想和新的方法,来解决所提出的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制定出实施方案。这种探究是有目的、聚焦式、有针对性的。

4.验证假设

将解决问题的假设和行动方案付诸实践,分析实证结果与假设的合理性。并把在验证过程中生成的新问题作为下一轮反思的内容,循环往复,直至问题彻底解决为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要研究假设的问题是否已经较好地解决,如果已经解决,教师应总结成功之处,防止重蹈覆辙。

5.总结反思

为了更好、更全面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对课前计划和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认真分析和总结自己教学成功之处与需要改进的不足之处,总结自己教学反思的整个过程并加以梳理,供以后教学实践与教学反思参考与改进。

三、语文教学反思的策略

优秀语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合理性的追求,是综合运用多种反思策略来实现的。我们这里所谈的反思策略,是指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反思教学观念和实践、获取有关信息的渠道和途径。科学的反思策略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我们认为,反思的常用策略包括:

1.自我反思总结法

自我反思总结法是指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自我评价后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以促进自身反思能力的提高。这种方法适用于教学的全过程,全面总结反思自己或他人教学实践活动中的经验与教训的方法。

2.对话反思法

对话反思法是通过与同伴交流研讨来检讨自己的教学行为,理解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能力的方法。由于个人的经历和经验的教学是狭隘、封闭的。对话反思法类似于小型专题研讨会,教师相互观摩围绕着研讨问题所上的课,并指出所观察到的情境,再与其他教师相互交流。

3.课堂实录、观摩反思法

课堂实录反思法是指通过录象、录音等现代教学手段再现整个教学过程,让教师以旁观者的身份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过程的方法。观看课堂实录时,应注意比较哪些地方按原教学设计进行了,哪些地方进行了调整,哪些地方甚至失控走样,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在相互借鉴中自我反思。或者学科组(包括校内和校际)教师之间相互观摩彼此的课堂教学,详细描述他们所观察到的情景,提出课堂上发生的问题,并就有关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最终形成一个最佳的问题解决方案。

4.教后记反思法

教后记反思法是指把教学中感受深刻的细节记录下来,写成教学后记、案例评析的方法。教后记的内容包括:(1)对课堂里发生事情的个人感想;(2)对教学中的问题的质询与观察:(3)对教学活动有意义的方面所进行的描述;(4)需要思考的问题和所要采取的措施。写教后记,挑剔教学中的问题,让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充分暴露出来。通过教后记的撰写与分析,检查自己的观点、想法和感触,以达到自我反省的境界。教后记反思法重在分析总结,不仅记录下教和学的成功与失败,而且还要有自己的分析、感想、体会、新的认识和改进意见,使其成为今后教学的有益借鉴。

5.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即把教学实践作为一个认识对象放在历史过程中进行思考、分析,探索用以改进教育教学实践的行动方案,它是直接着眼于教育教学活动的改进,提升课堂教学的合理性。可简单概括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通过教育教学,为了教育教学”的研究。行动研究是指教师对自己在课堂上遇到的问题进行调查和研究。行动与研究是一种螺旋式循环的研究过程,其目的是为了改善实践,它是一种行动与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要求边实践边研究,从实践中提炼观点,然后用这些观点来指导实践。

总之,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认为,教师应结合自身的特点以及语文学科人文性、工具性的学科特点,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最佳的反思方式,连续地、系统地进行反思,根据自己专业发展的特点,借助多种方式进行反思。通过不断教学反思,真正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成长,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通知.2001.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大出版社,2002.124-129.151.

[3]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5][美]杜威著.姜文闵译.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114-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