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特产英语范文

特产英语精选(九篇)

特产英语

第1篇:特产英语范文

记者就此致电AMD中国方面询问相关事宜时,有关人士表示目前此事还只是传闻,中国方面还无法做出明确答复。

AMD芯片或外包

有数据显示,2006年AMD业绩虽提升了91.6%,在全球25大半导体厂商排名中跃至第八,比上一年提高了7个位次,但2006年AMD企业亏损却是不争的事实:AMD公司亏损了1.66亿美元。且在不久前发出预警,今年第一季度无法完成16亿至17亿美元的收入预期。

在2006年,以56亿美元收购的ATI也是使AMD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的原因之一。到2006年底,AMD背负了38亿美元的债务,其中22亿美元债务为收购ATI所产生,2007年,AMD还要借得更多资金以应付其2007年25亿美元的现金开支。

在此情况下,AMD方面有必要采取措施缓解现状,是否通过外包芯片制造业务以削减成本,也将被提上日程。

赛迪顾问分析师对AMD欲将生产外包的计划怀质疑的态度,“消费者往往对产品的性价比比较敏感,外包可能会使消费者对产品质量产生疑问,这样做有可能削弱竞争力。”

“提高产能也许是AMD寻求外包计划中的一个利益点。当初AMD成功的与国际、国内几大知名PC厂商合作,却因产能有限,材料分配不均而受到非议。如果AMD生产外包的话,将有利于提高产能,加快产业进程。”易观国际IT分析师李表示。

“在生产外包即将成为一个主流趋势的背景下,与其说成是外包,不如说成是企业间的优势合作更好一些,这实质上属于双方价值合作,以此丰富产品线,完善产业链,让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的价值得到最大发挥。” 计世资讯资深分析师郭海涛称。

英特尔重掌市场话语权?

如果芯片市场上没有了AMD与英特尔的争斗,会不会出现英特尔一枝独秀万众仰止的局面?

“从前英特尔的注意力都放在中高端市场,忽视了低端市场。而现在正开始不断丰富中低端产品线,并配合轮番的价格战,意在加紧低端市场的控制。”郭海涛说到。

同时,有消息称,用于高端计算机及服务器的英特尔Core 2 Duo价格最早将于七月削价一半,而此前,因特尔很少对产品价格进行大幅度调整。

当记者向英特尔方面询问降价一事时,其公关部经理张怡进行了否认,并表示即使有价格调整,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而对于AMD欲寻求外包一事,表示对此不便发表言论而拒绝作进一步回答。

在此之前,业内分析人士称,英特尔的客户早在数月前就知晓英特尔将要降低其芯片的价格,其意图可能是要在竞争对手AMD新型四核服务器处理器之前向其发难。

第2篇:特产英语范文

关键词: 中国英语 社会语言学 语言接触

一、引言

英语已成为当今世界的国际通用语言,在全球经贸文化传播中充当一种中性的信息媒介。在英语全球化的过程中,出现了一批带有地域特征的英语,如印度英语、南非英语、新加坡英语等。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扩大,表达中国特殊事物的英语词汇大量涌现,它们对英语词汇、句法、语篇等方面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其规模和速度令人惊奇。因此,具有中国地域特色的英语——中国英语应运而生。但是中国英语长期以来被称为Chinese English或Chinglish,向来被认为是不登大雅的,似乎已经成了英语说得不标准的代名词。每当我们形容一个人英语说得差的时候,常常带着嘲讽的口吻称之为中式英语。在课堂上,英语教师更是视中国英语为洪水猛兽,再三叮咛学生的表达要符合英语习惯,但是“中国英语作为英语国家使用的英语跟中国特有的社会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种客观存在”。(汪榕培,1996)这是否认不了的客观现实。本文尝试从社会语言学角度解读中国英语这一语言现象的产生原因及其存在意义。

二、中国英语的界定

资料表明,国内最早提出“中国英语”这一术语的是葛传槼先生。早在1980年,葛老就在《翻译通讯》(《中国翻译》的前身)上撰文提出:“无论在旧中国或新中国,讲或写英语时都有我所特有的东西要表达,这些英译文都不是Chinese English或Chinglish,而是China English。”随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对这一现象做了深入研究。汪榕培(1991)将中国英语定义为:“它是中国人在本土上使用的、以标准英语为核心、具有中国特点的英语。”李文中(1993)认为:“中国英语是以规范英语为核心,表达中国社会文化诸领域特有事物,不受母语干扰和影响,通过音译、译借及语义再生诸手段进入英语交际,具有中国特点的词汇、句式和语篇。”随后,贾冠杰、向明友(1997)进一步指出,中国英语是“操汉语的人们所使用的。以标准英语为核心;具有无法避免或有益于传播中华文化的中国特点的英语变体”。罗运芝(1998)将之简单概括为“中国英语是载汉语语言特点的英语变体”。综合以上几家观点,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中国英语是汉语与英语语言文化交流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

2.中国英语是用不属于讲英语民族的人所惯用的词语表达中国社会文化诸领域特有事物,具有中国特点的英语。

3.中国英语以规范英语为基础,能够进入英语交际,不受母语干扰。

4.中国英语有益于传播中华文化,将随着英语的普及和中国特色的形成而逐渐扩充,从而丰富和发展英语与世界文化。

5.中国英语不同于一般所说的洋泾浜英语、过渡语,前者是一种被规范英语所接受的英语变体,对英语学习和国际交流具有积极意义,后者是中国语言和文化对英语的干扰影响的产物,对英语学习和国际交流具有消极意义。

所有这些论证都使中国英语的定义越来越清晰。简言之,中国英语是用来描述中国特有事物的,具有中国特点,并且在语音、词汇、语篇等方面形成了自身特点。

三、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中国英语

社会语言学研究语言与其社会之间的关系,其范畴包括语言接触、语言变异、语言认同和语言规划等。语言与社会共变,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既要从社会生活的变化观察语言的变化,又要从语言的变化去探索社会生活的变动和图景(陈原,1998)。作为语言中最活跃的要素,词汇对社会发展变化最为敏感,最直接、最迅捷地反映了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事物。社会生活(包括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化、科技的迅猛发展等)出现了新事物,语言中迅速出现与此相应的新词汇。不论是新制度、新体制、新措施、新思潮、新物质、新观念、新工具、新动作,都会千方百计要在语言中表现出来(陈原,2000:209,211)。社会发展推动词汇演变,反之人们可以透过词汇考查当时的社会现象。中国英语的产生和流行与社会结构、社会价值体系,以及政治生活背景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是特定时期人们的社会价值观、社会心态的反映。因此,笔者认为,以社会语言学理论为基石分析中国英语,可以对其产生原因和存在意义有更清楚的认识。

第3篇:特产英语范文

关键字:中国英语;中式英语;中国英语发展历程;中国英语产生原因;发展前景。

一、前言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加深使英语在国际交往中的地位更加凸显,但是多极化的趋势又打破了传统的以美国、英国为核心的“内圈英语”,出现了“外圈英语”和“发展圈英语”。这些变化都表明英语本土化趋势已不可避免,本土化也逐步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中国作为世界多极化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须运用这种本土化趋势,让世界了解中国。

中国英语的定义

所谓中国英语,就是指在国际交往中,用符合英语的一般语法规则,并能为以英语为母语的人理解和接受的方式来传达中国特有的文化和思维方式的中国特色英语。它具有独特的中国语音、词汇、句法和语篇等语言特征。在这里,就有必要将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区分开。中式英语是指中国英语学习者与使用者由于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将汉语的规则和习惯硬套在英语学习中,从而产生不符合英语规范或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因此这种英语往往对英语国家的人来说是不可理解和不可接受的。比如说把“红眼病”翻译成“red-eyed”, 把“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翻译成“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等等,但是这种调侃型英语往往是人们用来娱乐,并不严肃使用,因此只要注意在国际交往中避免使用这类语言就行了。

那么,中国英语产生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要分析其产生的根源,我们就必须首先了解一下中国英语发展过程。

二、中国英语发展过程

一般学者将中国英语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形成于17世纪广州的中国洋泾滨英语。当时最早的一批英国商人的商船在澳门和广州靠岸,为了同前来中国经商的英国商人进行贸易, 在迫切需要交流的驱使下,产生了早形态的中国英语。这一时期的英语语法结构基本为广东话,词汇主要是英语,但杂有广东话,葡萄牙语等,这一时期的英语只是为了满足简单的交流,因此英语水平比较低。第二阶段是19世纪中叶到新中国成立前,在这一时期,由于“西学东渐”等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视早期的洋泾滨英语为没有文化的表现,他们开始向西方国家学习纯正的英语,开始尝试用英国国家的习惯和规则去说英语,因此这一时期的英语水平较为提高。第三阶段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到现在,这一时期,由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改革开放政策的提出,中国逐步走向国际社会,开始同世界人民广泛交流,但是为了将中国融入世界,因此不可避免的要讲独具特色的中国文化向世界推广,出现了“tiger paper” “cultural revolution” 等独具中国特色的英语词汇,这些词汇已逐步为西方国家接受和承认,因此这一时期可称为中国英语的发展时期。

三、中国英语产生的原因

从中国英语发展过程,我们可以将中国英语产生的原因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中国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促使中国人民向西方国家学习英语,并导致不同时期的不同的表现。在洋泾滨时期,经济的发展使商人们创造性的运用各种可表达的语言,比如广东话、葡萄牙语等同西方商人交流,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中国英语,比如“long time, no see”等,这些词汇和句子有的也因为其表达言简意赅而被西方国家逐步采纳。而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经济全球化的经济发展趋势迫使中国走向世界,因此中国人民创造性的运用音译法、直译法等翻译方法将独具特色的中国英语传向世界。因此,中国英语的产生,归根到底还是由于经济的发展,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产生了不同的语言特征。

其次,中国英语的产生是由于“语义空缺”的存在。语义空缺是指由于两种不同语言的文化群体,由于风俗习惯、思维方式以及文化差异等,一种文化的某种词汇表达在另外一种文化中找不到完全符合或对应的表达,由此产生了语义空缺。由于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差异,中国很多表达和词汇在英语中找不到对应的词汇表达,为了向西方国家宣扬中国文化就不可避免的产生中国特色的英语词汇。比如“one country, two system”ten thousand years are too long, seize the day, seize the hour.”等,这些词汇和句子的产生在促进中国文化宣扬的同时,也丰富了英语词汇。

最后,中国英语的产生是由于思维习惯的差异以及语言能力的欠缺。汉语的思维习惯是

螺旋式的,表达是委婉的,而英语的思维方式是直线式的,表达是开门见山的。这种思维习惯导致中国人在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时,运用自己文化的思维方式,从而产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英语。比如写信的思维习惯,中国人在写英文信的时候,往往是先先从侧面摆明事情的来龙去脉,把原因陈述后,最后才表明自己的想法和要求,这种表达方式能被西方国家理解,却不符合他们的思维习惯,西方国家的人在写信时往往先开门见山的讲重点,表明要求,最后叙述原因。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思维习惯的差异促进了中国英语的产生。与此同时,语言能力的欠缺也促进了中国英语的产生。语言能力的不足使很多人在使用英语时出现词汇冗余、滥用副词等情况,比如“Now, I am reading”,这些句子和表达能够被西方国家所理解,却仍然不符合他们的表达规则和习惯,因此,也属于典型的中国英语。

四、中国英语的发展趋势及前景

语言是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中的,几千年的发展,英语也不断的在吸收其他国家的词汇和表达,比如法语、日语、西班牙语等。而中国英语是一种被规范英语所能理解和接受的语言变体,是民族文化互通互融的文化产物,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逐步提高,对世界的影响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渴望了解中国,学习中国文化等,这就势必会促进中国英语的发展。到目前为止,英语从中国英语中借用了大量词汇,位居英语借用词的13位,这些词汇和表达丰富了英语词汇,促进了英语的发展。同时,这些中国英语词汇也有助于世界了解中国,有助于将中国推向国际舞台,因此,我们不能盲目的认为中国英语就是不地道的英语,认为中国英语的发展就应该被遏制,相反,我们要敢于创造,敢于发展中国英语,当然,这里的创造并不是指像中式英语一样不顾英语表达规则和习惯而乱造词句,这里的创造需要基于英语正确的语法规则和表达方式上,用创造行独具中国特色的词汇向世界介绍中国文化,而语言也正是基于这种平等的文化交流和不断的创造,在互取所长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五、结语

中国英语的存在有着其必要的社会基础以及广阔的前景,因此我们不能一味的抗拒和抵触他的存在,而是应该勇敢正视,敢于革新和创造,将中国文化传扬海外,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让英语为中国服务。

参考文献

[1]李文中.“中国英语”和“中国式英语”[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4).

[2]金惠康.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讨论[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5).

[3]张毅.谈标准英语、中国英语和中国式英语[A].集美大学学报, 2004 ( 3).

[4]孙太群.中国英语的特征及发展前景[A].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9).

[5]韩玲.“中国英语”研究现状分析[A].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10).

第4篇:特产英语范文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对外贸易获得了快速发展。从2004年开始,中国已连续三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和德国的第三大贸易国。而在对外贸易人员的组成中,会计人员显然不可缺少,并且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无疑需要会计人员懂得国际商务通用语言——英语,尤其是会计英语。作为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分支,会计英语与其他英语有着明显的不同,不了解这些不同点,就很难理解与会计有关的英文资料,很难与外国生意伙伴进行沟通,也就不能胜任对外会计工作。因此,研究会计英语,尤其是研究作为会计英语重要组成部分的词汇及其翻译策略就显得特别重要。笔者从术语、缩略词、专业词等方面对会计英语的词汇特征进行分析,然后分别对其翻译方法进行探讨。

一、会计英语的术语特征及其翻译策略

术语是会计英语专业的第一大特征。按照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术语是指某门学科中的专门用语。换句话说,术语是指那些在某一学科,或某一领域,或某一行业中所专门使用的词汇。这些词汇有其特定的含义,并在各自专业领域中被广泛应用。

会计英语的术语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单一性

所谓术语的单一性,是指在某一个学科领域内,一个术语只表达一个特定的意思,反过来,同一个意思只用一个特定的术语来表达。在会计领域,这种词义的单一特性显得尤为明显。例如,“costestimation”,“customercosthierarchy”,“discountrate”等,分别指“成本估计”,“顾客成本层级”和“贴现率”,不会有其它的理解。

翻译方法:由于这些词汇都是固定的,都有其特定的含义,一词多义的现象较少,所以往往借助专业词典就能译出,即采用直译的方法。

(二)对义性

所谓术语的对义性,是指词语所表示的概念在逻辑上是一种矛盾或关联。在会计领域,这种对义性的词语很多。例如:

in-sourcing/outsourcing自制/外购

tradedeficit/tradesurplus贸易逆差/贸易顺差

wholesale/retail批发/零售

netweight/grossweight净重/毛重

premium/discount升水/贴水

assets/liabilities资产/负债

inflation/deflation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supply/demand供应/需求

appreciation/depreciation升值/贬值

翻译方法:采用直译的方法,但要注意词语的对立或关联。例如revenue/expenditure,“revenue”指的是“收入”,而其对立词“expenditure”的翻译自然就是“支出”;又如increase/decrease,“increase”指的是“增长”,而其对立词“decrease”的翻译自然就是“减少”。

(三)时代性

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一些新思想、新观念、新产品不断涌现,于是英语里便出现了新面孔。在会计领域,也出现了很多新的术语,如dumping(倾销)E-commerce(电子商务),futuretransaction(期货交易),cyber-trade(网上交易)等。

翻译方法:由于是新的术语,所以翻译时应了解术语的意思,如“dumping”,指的是“外国公司在本国市场上以低于其在生产国市场价值的价格出售产品,并且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本国工业或严重威胁着本国工业”。如果不了解这个意思,就可能将其翻译成“丢弃”或“倾倒”。

二、会计英语的缩略词及其翻译策略

缩略词是会计英语的第二大特征。在我们阅读英文会计资料时,会发现有很多缩略词。原因是缩略词简洁、意义准确、使用方便。缩略词的表现形式很多,但主要有两种:一是首字母缩写词;二是截短词。

(一)首字母缩写词

所谓首字母缩写词,顾名思义,就是将几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连在一起,但按照英语的习惯,应该是大写字母。例如:

AICPA:AmericanInstituteofCertifiedPublicAccountants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GAAP:GenerallyAcceptedAccountingPrinciples公认会计准则

CMA:CertifiedManagementAccountant注册财务管理师

CFO:ChiefFinancialOfficer首席财务官

EOQ:EconomicOrderQuantity经济定货量

FIFO:fist-in,firstout先进先出分步成本法

MRP:MaterialsRequirementsPlanning材料需求计划

GNP:GrossNationalProduct国民生产总值(二)截短词

为了提高阅读和书写效率,在会计英语里,经常出现很多将一个单词截短的现象,如将“carton”(纸箱)截短为“CTN”,将“piece”(件)截短为“pc”,将“maximum”(最大)截短为“MAX”,将“number”(号码)截短为“NO”等。

翻译方法:要准确地翻译缩略词,第一要了解缩略词的全称。例如:ABC,在英语里有很多意思,如AmericanBroadcastingCompany(美国广播公司),AustralianBroadcastingCompany(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ctivity-basedCosting(作业成本系统)等。又如,TSE,既指TokyoStockExchange(东京证券交易所),又指TorontoStockExchange(多伦多证券交易所。因此,只有知道缩略词的全称,才能翻译准确。

第二,要理解缩略词的意义。例如:FIFO(first-in,first-out),指的是分步成本核算的一种方法。即,将期初在产品的约当产量成本分配给首先完工并结转的产品,并且将本期的成本首先分配给期初存货的完工品,然后是本期投入并完工的产品,最后是期末在产品。如果不理解这个含义,就只能照字面意义翻译为“先进先出”,而不会准确地翻译为“先进先出分步成本法”。

三、会计英语的普通词专业化及其翻译策略

在会计英语中,有许多普通英语词汇,但却是专业词汇的意义,因此在理解及翻译中要特别注意。这是会计英语的第三大特征。例如:

(一)InsomecasestheMNCretainsaminorityofinterestwhileinothersthehostcountryowns100percentandtheMNConlyperformsmanagerialandsupervisoryfunctionsforaperiodoftime

句中的“retain”,不是普通英语的“保留”意义,而是“拥有”;“interest”不是普通英语的“兴趣”,而是“股份”的意思。

此句可翻译为:在某些情况下,跨国公司拥有一小部分股份,而在另一些情况下,所在国可拥有100%的股份。跨国公司只是在一段时间内履行管理和监督的职能。

(二)Thisisaspecialofferandisnotsubjecttoourusualdiscounts

句中的“offer”在普通英语中通常表示“提供”,“提议”等意思,而在会计英语中,则表示“出价”或“报价”之意,而且有固定的汉语译法:报盘。

句子可译为:这是特惠报盘,我方通常折扣不适用于此盘。

(三)Pleasesendusthedocumentsfornegotiationasstipulatedinthecontract

句中的“negotiation”不是普通英语中的“谈判”之意,而是指“议付”。

此句可译为:请按照合同规定寄给我方有关单据,以便议付。

(四)Underthetimedraft,thebearershallpresentittothepayerforacceptancebeforethedateofmaturity

句中的“acceptance”,不是普通英语中“接受”的意思,而是指“承兑”。

此句可翻译为:如果为远期汇票,持票人应在汇票到期日前向付款人承兑。

第5篇:特产英语范文

从语言学角度看,英语广告是一种独具魅力的应用性语言类广告,主要表现在修辞、语法及语义等三个方面。首先,英语广告中修辞的运用较为普遍。英语广告中存在大量的修辞,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等。比喻是用与所要描述的目标事物有相似特性的另一事物来说明、描述目标事物,对产品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产品生动具体,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如法泽瓦特眼镜的广告:Featherwater:light asa feather.这则广告以“羽毛”来比喻法泽瓦特眼镜的轻巧,以连接词“as”将两种具有共同特性的事物结合起来,形象地展示了产品的优点,更能抓住消费者的心理。拟人是将产品人格化,赋予产品以人的情感和动作。如苹果电脑的广告:Apple thinks dif-ferent.这则广告赋予苹果电脑以人的特性,以人的思维多样化来显示电脑程序的反应多样化,从而丰富了产品的特性。夸张是广告中最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为了启发广告受众的想象力和加强广告的影响力,特意夸大产品的某一功能。如东芝电子的广告:Take Toshiba,take the world.广告语将东芝电子的信息功效无限夸大,从而吸引人的眼球[1]。其次,英语广告在语法上也有自己的要求。英语广告基本上都由短句组成,以基本词汇为主,使用大量口语,常有突破语法规则的现象。如IBM公司的经典广告:No business too small,no problem toobig.这则广告打破了英语语法的规范,省略了系动词,但却无碍于人们对语义的理解。此外,两个分句之间形成对称的结构,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人们记忆。再如耐克运动鞋的广告:Just do it!语句简洁、口语化。为了使语言具有吸引力,英语广告运用了大量的祈使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印象。如飞利浦电子的广告:Let’smake things better.以祈使句调动消费者的好奇心,使他们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通过对产品的使用来寻求答案。再次,英语广告语在语义上主要有两种表达方式。一种是直抒胸臆,追求简单明了、便于记忆,从而在受众群体中提高传播速率。如雀巢咖啡的广告:The taste is great.简洁的语言直接将雀巢咖啡的美味传达出来,这种方式便于人们接受,因此,许多广告策划都倾向于这种表述。另外一种就是以隐晦的语言来引发受众的想象,使其通过联想、比较等多种手段进行品味,进而增强产品的影响力。如理光复印机的广告:We lead,others copy.简单的语句一语双关,既说明了理光复印机在这一领域的领先地位,又描述了理光复印机的复印特质。

二、英语广告传播中的文化壁垒

英语广告是跨文化交际的一种文化载体。在国际贸易一体化、网络信息愈加繁荣的今天,英语广告的传播速度大大提高,但由于语言文化的障碍、思维观念的差异及文化传统的不同,英语广告常常不是被误读,就是让人一头雾水,弄不清到底是在说什么,人们自然就会产生抵制心理,这就是文化壁垒。对于英语广告策划来说,广告的表现方式、意图及语言安排都要受制于思维方式。如,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一般是直线式的,因而常常会以简单直白的语言表达为主,如诺基亚(NOKIA)的广告词:Con-necting people.语言简短,直陈诺基亚的功效:沟通你我!而东方人的思维方式一般都是螺旋式的,表达较为隐晦,语言也以婉转诗意为美,如麦斯威尔咖啡的英语广告为:Good to the last drop.语义直白,而中文广告则为:滴滴香浓,意犹未尽!将英语广告的意义铺叙开来,并用诗意的语言表达出来,体现出广告的品质感。传统文化在一个人的知识结构中起着统摄作用,左右着其行为,这主要是因为传统文化是本土人民在长期的劳作和生活中所形成的共同认知和规定,代表着一个团体的共同意识。每个国家的文化传统各异。单以宗教来说,西方主要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而东方则多信奉佛教和伊斯兰教。英语广告有许多是由《圣经》中的词句演化来的,如一则保险公司的广告:Like a good neighbor State Farm isthere.这则广告即是化用《圣经》中“Love thy neigh-bor as thyself”。不清楚它来源的人,固然能明白其字面意思,却对广告的内涵一无所知。

三、促进英语广告传播的策略

英语是国际广告传播中通用的一种语言,非英语国家都有自己的英语广告宣传语,但由于英语语言特点及文化环境与其他语种国家存在许多不同之处,因此,要想将品牌广告更好地传递给其他国家的受众,就必须冲破文化壁垒。具体而言,可采取以下策略。组建三方联合的广告策划团队,强强联合,以增强传播效果。在现实生活中,英语广告并不像英语那样受欢迎,其传播屡屡受阻,究其原因,主要是文化背景和接受方式的差异造成其传播的内容得不到受众的认可。对此,英语广告策划方应努力寻求一种文化平衡,搭建一个文化交流的平台,将广告的传播意图以目标受众可以接受的方式进行整合建构。具体来说,策划方应组建一个包括产品生产方代表、英语广告专业策划人士及熟悉目标受众国家文化的人士在内的三方合作团队。只有这样,才能将产品的特性以目标受众所能接受的广告词汇展示出来,使其得到受众的认可。建立开放的广告品评环境,树立文化平等的观念,提高文化对话的效率。英语广告作为一种文化传播的载体,它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外来文化会对本土广告造成一定的冲击,从而削弱本土产品的竞争力。但另一方面,这种跨文化的交流会促进本土广告的发展,从而真正推进本土商业的发展和本土产品的对外传播。因此,对于英语广告的传播对象来说,应建立开放的广告品评环境,取其所长,以补本土广告之所短。英语广告传播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文化交流的重要环节。在文化对位中,必须排除所谓的强势文化或优势文化的观念。只有传播方和受众保持科学的认知态度,树立平等的文化交际观念,才能增进彼此间的交流,促进英语广告的传播。

第6篇:特产英语范文

由于商务英语是专门应用于商务环境中的一种功能语言,商务英语作为普通英语的变体语言和普通英语有着较大的差异。在发展的过程中,商务英语逐渐形成了“一词多义和多词一义”的语言特色。社会文化背景影响着商务英语的使用条件以及使用环境。商务英语中所使用的英语词汇可以灵活的表现出交流双方在社会地位、文化程度以及意识形态等方面的细微差异。比如说在国际贸易交往中,英系商人以及中国商人都会应用“如果您订购我方商品,将十分感激”的语言,这句商务英语仔细研究就会发现其有两重含义:第一,希望谈判方订购己方产品;第二,如果对方购买了自己的产品,表示对谈判方的感谢。但是受到文化背景差异的影响,中英双方在商务英语词汇选择上有较大的不同,在实际应用时双方都会融入自己独特的文化背景因素。从中方与英方对于同义商务英语不同应用的比较中可以看出,中式商务英语较为生硬,容易引起交易方的反感;英式商务英语融入了更多的绅士特点,更容易拉近交易双方的心理距离,促成交易的成功进行。由此可见,从商务英语中能够清晰地发现不同社会背景以及文化背景下人们意识形态以及思维习惯的差异,对于研究社会差异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社会语言学角度下对商务英语其他特点的探索

社会语言学是一门运用语言学与社会学等学科手段来对语言进行研究的边缘性学科。这门独特的学科涉及多种不同领域的交叉融合,其中包括人类学以及心理学。之所以社会语言学被冠以“社会”的名号,主要是取决于社会语言学把语言看成了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这种研究的出发点不同于其他的语言研究学科。社会语言学中一个重要的主张就是要把语言放入人类发展过程中宏观的社会背景中进行研究,结合语言与语言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这样自然而然就会使语言的研究带上社会的色彩,并深入的挖掘出语言中的社会含义,探索出语言在社会背景下的发展规律以及运作机制。语言是在社会运作条件下而产生的一种具有独特社会功能的产物。这种独特的社会产物会受到使用者社会地位、从事职业、年龄、性别、国籍甚至是生活习惯、个人性格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而使其在使用过程中产生各种各样的社会性差异。在国际贸易的经济背景下,商贸英语充当了人们交流与合作的载体,成为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为了达到“获益”这一统一目标的工具。人们在使用商贸英语的过程中会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词汇以更好的适应交流的语境,这些因交流环境以及交流对象而异的商贸英语能够体现出贸易双方在社会、文化、教育等不同方面所存在的差异。正是由于这种较强的社会功能,为商贸英语的研究提供了社会学语言学的切入点。除了“一词多义”以及“一义多词”的特点之外,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商贸英语还具有如下特点:

1.商贸英语具有目的性以及一定的客观性。

由于商贸英语的应用环境主要是国际的交往贸易,在这种应用背景下商贸英语的使用目的主要是为了通过沟通交流来促使贸易双方达成共识,形成合作关系的。这种目的性驱动下就会使商贸英语经常表现出简单、直接,不拖泥带水的特点,这种语言特点更适合贸易过程中的谈判与交流。另一方面,商贸活动属于业务交往,个人在参与商贸活动的过程中往往是代表了商业团体或者是企业、单位利益与形象,在这种情况下带有个人色彩和个人习惯的词汇是应该杜绝使用的。

2.商贸英语的表达更具准确性。

商贸英语是国际贸易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语言,在国际贸易中交易的双方大多是来自不同的国家,为了避免因为文化差异而引起歧义或者是表达不当而给交易双方带来不必要的误会或者损失,商贸英语的使用对于准确性以及逻辑性的要求更为严苛,在使用商贸英语的过程中一定要达到把准确的信息传递给对方的目的,所以这就使得商贸英语中的比喻、夸张以及带有修饰色彩的语句和普通英语相比要少之甚少。不过也正是这种特殊的使用环境使得商贸英语更加严谨,也更加具有科学性和逻辑性。

3.商贸英语具有简洁明了,凝练经济的特点。

商贸英语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经常会用到一些缩略语来达到让语言更加简单明了的目的。商贸过程中很多的活动受时间限制比较严重,这就要求商贸英语在最短的时间内表达出最完整、最准确的意思。比如在日常的传真以及电话交流过程中经常会使用缩略语来节省时间,这一点充分的表现出了商贸英语经济性的原则。

4.商贸英语趋于正式化。

商贸英语中所使用的词汇大多是规范性的正统词汇,由于商贸英语在贸易过程中经常用于签署合同以及签订协议,为了表现出商贸英语正式、严肃的语言风格,在进行这些商贸活动的过程中经常会使用一些较为生僻和不常见的占体词汇。这些生僻的专业词汇以及占体词汇的应用更能充分的体现出商贸英语正式、严肃的特点。

三、商贸英语受到文化规则的制约

文化从本质上影响了语言的结构和交际用语的特点,文化规则制约了商贸英语的发展方向。受到商务英语特殊功能的影响,商务英语的发展取决于贸易双方文化背景的共同作用。这种来自不同文化的碰撞使得商贸英语的发展中融入了不同的地域特点和文化色彩,只有能够满足不同国际背景以及文化条件的商贸英语才能够算作是有生命力的商贸英语。比如从不同国家对于人们的称谓就可以看出文化对于语言习惯的影响,中国自古男尊女卑的思想较为严重,所以中国人在称谓方面基本不存在性别之分;相比于中国,西方国家追求男女平等,所以在西方语言中就会用“Mr和Ms”来区分男女。从上面的分析来看,商务英语具有极强的社会语言学研究价值,商贸英语的表达形式受到社会差异和使用环境的影响十分的明显。不管是其目的性与客观性,还是其正式性和简洁性都是和其社会功能所相互契合、相互适应的。也正是这种语言的社会性特点充分反映了贸易双方所处的不同文化体系的差异与共性。

四、结语

第7篇:特产英语范文

【关键词】英语;洋泾浜英语;中国式英语

一、引言

洋泾浜英语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产物,鸦片战争前后产生,在中国东部沿海城市广泛的使用,新中国成立后,洋泾浜英语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中国式英语是80年代中国学者提出来的一个新的概念,指英语的学习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到汉语的影响,中国学习者所使用的一种不符合标准英语的一种语言现象。洋泾浜英语和中国式英语都是受汉语影响产生的一种英语使用现象,这两者有什么不同呢?

二、洋泾浜英语

全世界目前有一百多种皮金语(Pidgin),这些皮金语是一种把某语言大大简化、消除词变形等语法规则,有两个或多个语言互不相同的民族所使用的共同语言,其目的是为了从事贸易或其他事务[1]。中国曾在东南沿海流行的“洋泾浜“英语就是皮金语的一种。

三、洋泾浜英语的形成原因

洋泾浜原来是旧上海的一条小河浜,是英法租界上的分界。鸦片战争之后,上海由一个小县城迅速发展成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和贸易中心,大批的商人聚集在上海洋泾浜这个地方。为了进行贸易往来,外国商人使用了一种带有当地语言特色英语变体。当地人为了和外国商人打交道、进行贸易往来,不断的向外国商人、传教士学习英语,但是这种英语又受到他们母语的影响,在发音,语法和表达形式上与标准英语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洋泾浜附近出现的这种语法不准,带有中国口音的英语就叫作“洋泾浜”英语。

“混合语”在中国最早出现在广东,当时的“洋泾浜”最开始是葡萄牙和汉语的混合。清朝末年,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全国只有广东省还在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往来,葡萄牙借助自己强大的海上力量,最早与中国进行贸易往来。所以当时广东地区的“洋泾浜”是汉语与葡萄牙语的混合。随着技术革命的兴起,英国迅速崛起,向海外迅速扩张。鸦片战争后,上海成为英国的租界,英语使用非常频繁,逐渐出现了中国汉语和英语相混合的语言,这就是“洋泾浜”英语。

四、洋泾浜英语的特点

1、语音

中国汉语发音都是声母和韵母组合发音,很少有英语中的辅音群或以辅音结尾,所以英语中以辅音群或辅音结尾的词,在洋泾浜英语中都会发生加音节或减音节的变化,例如,match,much,make等词,在洋泾浜英语中会发成matchee、muchy、makee,在原有的单词上加上元音ee,y。再如:英语中“side”和“next day”, 在洋泾浜英语中会发为”si”和”nex day”减少了/d/和/t/的发音。中国南方方言中经常动词后面加“啦,罗”的音,洋泾浜英语中也有这个现象,在有些动词后面加“lo”音,例如:“buy-lo”(买罗),“say-lo”(说啦)

由于中国汉语中没有[r]和[v]这两个音,当英语中发这两个音时,一般用[l]和[w]来代替。所以洋泾浜英语中房间room经常会发成loom,very经常会发生/weli/的音。

2、语法

洋泾浜英语是简化的英语,没有一个完整独立的法语法体系,没有英语上的人称,时态,单复数和语态等变化。虽然洋泾浜英语被称为英语,其表现形式不符合英语的日常表达,也不符合英语的语法形式。例如,在洋泾浜英语中my是we,I,mine,ours的等人称代词的同义词。因此,“我不能”被说成”My no can”, 我吃牛为“My eat beef”。

量词在中国汉语中非常重要,如果没有量词,中国人就会觉得非常的不适应。但英语中很少会有量词。洋泾浜英语受汉语的影响,在语言的使用中创造出一个量词的通用表达 piece, 一个牛在洋泾浜英语中为 one piece cow,两个女孩 two piece girl。

3、词汇

洋泾浜英语词汇量非常小,据统计大约有700左右个词汇。大多数词汇都是来源于英语,也有一小部分是来自汉语和印度语。例如洋泾浜英语中“chin-chin”(请请),“chow-chow”(吃吃)这两个词是最具汉语特色的词。

由于洋泾浜英语词汇量比较小,一词多用和一音多义现象特别严重。例如:belong洋泾浜英语中使用最为频繁的一个词。“你好吗”可以说成“You belong ploper?”,“对不起”可以说成“I belong sorry”。洋泾浜英语词汇量很小,大量的表达都是用简单词组合在一起构成的。例如:this 加side 就构成here, 用 nother time表示“again”。

五、中国式英语

随着中国入世和北京奥运会的举行,英语学习成为了一种时尚。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出受到母语汉语的影响,出现了一种被学者成为Chinglish的现象。Chinglish是由Chinese和English这两个词构成的一个词,翻译成汉式英语或者中式英语。这个词在在英文字典中是查不到的,是许多学者针对中国英语学习提出来的,是在中国特有的一种“畸形”英语。

六、中国式英语形成的原因

英语和汉语属于两种语音系统,中国人在学习英语时,受到汉语发音规则和汉语语法等影响,在使用英语的过程中出现了不符合标准英语规范或不符合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中国式英语与中国英语是不同的概念。中国英语是根据中国文化和语言特点而特别创造的英语,中国英语是符合中国国情,值得发扬的英语,而中国式英语是错误的英语,是英语学习者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需要避免的英语。

七、中式英语的表现形式

1、语音

英语中很多单词都是多音节单词,因此单词重音有时候会落到第二个或第三个或第四个音节上,等等,重音不同单词的词义和词性就会不同。但汉语中单个生字没有重音之说,这就使中国式英语中缺乏重音的变化。例如:content,produce,和record,这三个词在中国式英语中,是动词,形容词,还是名词,重音都在前面,而在标准英语中,这些词重音在前面时是名词,当这些词做动词时重音是在第二个音节上。汉语中没有/θ/ / 9/音,而在英语中存在这两个音,所以受母语的母语的英语,中国式英语中这两个音常被发成/s/和/z/,例如;mouth在中国式英语中是/ma?尬s/, these/ziz/.

2、词汇层面

英语和汉语都存在着一词多义的地方,在不同的语境下,词汇的使用也是不同的,而中式英语没有注意到英语词汇的这一特点,在词汇的使用中出现了以下几个问题:

(1)搭配不当。英语和汉语存在一词多义的现象,英语和汉语在词义上并不是一一对等。许多英语学习者没有完全深层理解英语单词具体使用的语境,造成了词汇搭配不当。例如:“我找到了一份工作”错译成了I found a work ,而应该是I found a job;形容词“tall”表示高,但不是任何情况下当表示高的时候都可以用tall,例如:“这支笔价格太高了”,中式英语为“The price of the pen is too tall”,正确地应该是“The price of the pen is too high.”

(2)重复和累赘.一些学生往往没有真正的理解英语单词的本意,完全依赖汉语意思生搬硬套:例如:“我喜欢读书。”中式英语会说成,I like reading a book.在英语中read这词本身就有读书,所以标准的说法是I like reading。再如,“去年我们国家进口了一些外国农产品”,中国式英语会说成“Last year, our country imported some foreign products”,在英语中,import本身有从外国进口的意思,所以这里的foreign多余了。

3、语用层面

中国文化和英美文化背景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思维方式也各不相同,这就造成在日常交际时,中国英语学习者受到汉语思维影响,会使用很多不符合英语习惯的语言:

(1)打招呼和告别。中国人喜欢用“吃了吗?”“去哪?”和别人打招呼,受其影响,很多人与西方人打招呼时都会说 “Have you eaten?” “Where are you going?”,送客时,在中国客人会对主人说“请留步”,主人会说”再待会”.“慢走”之类的客套话,经常会听到 “Stay here” “stay for a another while“ Walk slowly”,西方人很难理解这些话,造成非常别扭和尴尬。

(2)称呼语。西方人对于辈分等级和上下级关系方面,并不像中国一样重视,在英语中一般用名字来称呼对方。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而中国人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称呼时喜欢加上表辈分或职位的称谓,如称呼老师为Teacher Li,称呼护士Nurse Wang。西方人在称呼其亲属的时,伯父和叔叔都用uncle表达,阿姨、姑姑和婶婶都是aunt,而汉语中非常强调血缘和辈分,父亲的兄弟会有大伯,二伯和小叔之分,中式英语中有“big uncle”,“second uncle”,“little uncle”。

(3)赞美和答谢。中国人在受到别人的表扬时,会很谦虚地说“哪里,哪里!” 如果对西方人说“Where, where?”就会不伦不类,因为按照他们的文化习惯,会很欣然地接受赞美,然后说 “Thank you!”

八、洋泾浜英语和中式英语的异同

洋泾浜英语和中式英语是中国人在学习和使用英语过程中出现的两种英语变体。这两种变体有一定的相同之处:(1)“洋泾浜英语”和中式英语都在词汇,发音和语法上都受到汉语的影响。都是英语和汉语接触下产生的畸形儿。(2)这两种语言都是在英语的基础上产生的,词汇和发音都是以英语为基础的。(3)洋泾浜英语和中式英语都没有完整、独立的语法系统。不同之处:(1)“洋泾浜英语”是近代中国人和西方人为进行贸易往来而产生的英语,主要用于当时的贸易往来和日常交流,而中式英语是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学习和使用英语时,由于受到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影响而产生的错误的语言。(2)“洋泾浜英语”虽受到在一定程度上受汉语的影响,但是它是作为一个独立的语言被当时的人们所承认,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约束性,属于皮金语的一种,不属于中介语。而中式英语是中国英语学习者汉语的影响产生的一种既不像汉语又不像英语的语言,属于中介语的一种。(3)“洋泾浜英语”是一种简化的英语变体,具有独立语言的社会功能,而中式英语是一种错误的语言,具有个体差异性和随意性,因此不能用于国内的交流。

【参考文献】

[1]靳梅林.社会语言学与英语学习[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43-44).

[2]周毅.洋泾浜英语在近代中国产生的历史渊源之探讨[J].中国文化研究,2005(01).

[3]刘自强.浅析洋泾浜英语[J].中国科技信息,2008(24).

[4]施光.浅析洋泾浜语的形成及其特征[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3(1).

[5]李慧芸.从翻译视角看Chinglish[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6).

[6]万鹏杰.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之比较[J].上海翻译,2005(02).

第8篇:特产英语范文

【关键词】广告英语;修辞特点;头韵;拟声词;明喻;暗喻;矛盾修辞法;对偶;双关语;拟人;重复

广告是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其目的在于推销商品、劳务,影响舆论等;广告还有劝说功能,目的是要公众对所宣传的产品或服务感兴趣并购买产品或接受服务。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信息交流的频繁,广告也显出旺盛的生命力,各个公司企业通过广告这个平台得以扩大自己产品的知名度。广告在信息时代,可谓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由于英汉语言的差异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广告英语中用词奥妙之处,有时很难用汉语再现。

广告英语有“半文学体”之称,广告英语中常使用修辞手段,来达到生动形象,令人难忘的效果;使消费者对产品产生兴趣,进而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以下浅析广告英语的修辞特点:

1、头韵:所谓头韵,是指连续的词语中出现的开头相同的字母或语音,例如:在sing a song of sixpence或在as thick as thieves中。英语的头韵较难在汉语中再现。头韵更多出现在英语广告中,来达到逼真或号召的效果。例如:强生的一则广告 “Touch their Todays, your gentle touch can promote parent-child bonding and may help little muscles to grow. To your baby, your touch is love, and its power will shape her tomorrows. Touch their Tomorrows.” “头韵”使此广告起到了一定的情感呼唤作用。再例如:

1) Hi-Fi, Hi-Fun, Hi-Fashion, only from Sony. (高保真,高乐趣,高时尚,只来自索尼。)

2) Sea, sun, sand, seclusion-and Spain! (大海、太阳、沙滩、幽静——西班牙!)

2、拟声词:英语中有些词是通过声音的模仿构成的。例如:buzz,cuckoo,thud,hum等。在广告英语中,有时也利用拟声词来达到栩栩如生的效果。例如:“Time marches on…Tick,Tock, Tick,Tock,Sniff,Tock,Tick,Tock,…Sniff,Tick,Tock,…Sniff, Sniff,…Tick, Tock,…Still no sign of cat box odor, introducing tidy cat long lasting odor control.” 广告商利用拟声词“tick tock”来象征时间的飞逝。

3、明喻:明喻是把一种事物和另一种事物作比较,并通过展现一种事物如何与另一事物相似来解释这种事物是什么样子的方法。它用as或like 等词在文本中作为明确标志。广告英语若使用明喻,有时会令产品更有说服力。例如:Featherwater:light as a feather (法泽瓦特眼镜:轻如鸿毛。)

4、暗喻:暗喻与明喻有形式上的差异,即在暗喻里诸如like或as一类的词并不出现。暗喻也是比较两个并不相似的成分;但这种比较是隐含的而不是直接表白。由于暗喻没有给出明确的比喻信号,因此更难以辨认,但却更加有力。广告英语中的暗喻其喻意留给消费者去品味与理解。例如:

1) To spread your wings in Asia. Share our vantage point. (在亚洲展开您的双翅,同我们一起飞高望远。)

2) EBEL the architects of time (“依贝尔”手表——时间的缔造者)

5、矛盾修辞法:广告英语有时喜欢将听上去矛盾的词汇放在一个句中,来达到特殊的效果,同时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Impossible made possible, Cannon printing” 此广告暗示出“佳能复印机质量高的特点,并起到吸引购买者的作用。

6、对偶:广告英语有时出现对偶句,通过句式上的工整、对称,读起来琅琅上口,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

1) A contemporary classic. A timeless timepiece. (当代的经典作;永久的计时器。)

2) The choice is yours. The honor is ours. (选择在你们,荣耀在我们。)

7、双关语:双关是利用词语的语音和语义条件,让有些词语在句中造成两种意义的可能性,从而达到特定的修辞效果;利用词的一词多义现象或同音异义现象产生出词的诙谐用法。广告英语有时利用双关语,使产品听上去更加有趣并具有吸引力,给消费者带来遐想。例如:I’m More satisfied! (我更满意摩尔牌香烟。)再例如,某家航空公司的英语广告:“a better stretch for the long stretch.” “stretch”第一次出现表示“伸展身体”,第二次出现表示“一段连续的旅程”。此广告语显示了飞行途中,和谐美好的环境。

8、拟人:把没有生命的东西或生物当做人来看待,赋予各种“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拟人”这种修辞手段有时被应用到广告英语中,使得广告内容具有亲切感与感染力,促使消费者有购买的欲望。例如:

1) Flowers by Interflora speak from the heart. (植物园培育的鲜花倾诉衷肠。)

2) Unlike me, my Rolex never needs a rest. (不像我,我的劳力克斯表从不休息。)此广告把手表比拟作人,说它不需要休息,从而说明Rolex表的高质量。

9、重复:某些关键词或相似结构重复出现在句中。广告英语可以利用“重复”这种修辞手段来强调产品或服务的重要特点。例如:“It’s seen war. It’s seen the passage of 185 years. It’s seen hopes and dreams. And it’s about to see better days. Save America’s Treasures. National Trust for historical preservation.” 在此广告中,利用“重复“来强调其在保管业的悠久历史。再例如:Dish after dish after dish. People expect us to be better. (一盘一盘又一盘。人们盼望我们更好。)

广告英语运用修辞手法来丰富语言的表达能力,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从而加深消费者对产品的印象。本文主要分析了广告英语在修辞方面的特点以便使读者进一步理解与恰当地翻译广告英语,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Finegan, Edward. Language:Its Structure and Use (Fourth Edit ion) [M].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05.

Ogilvy,David. Confession of an Advertising Man [M]. Beijing: The Commercial Press, 2003.

陈新. 英汉文体翻译教程[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石裕晶. 英汉广告写作词典 [M].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第9篇:特产英语范文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语言经济学的商务英语教育研究”(06CYY007);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前制度化教育语境下的晚清商务英语教育研究”(2010YBA053)

[作者简介] 莫再树(1967―),男,湖南绥宁人,湖南大学外国语与国际教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商务英语,英语教材评价.

[摘 要] 盛行于我国清代通商口岸为涉外商贸服务的"中国洋泾浜英语"(CPE),就其词源及辞书释义、形成及用途、教学及读本内容、使用者的职业等而言,就是我国早期的商务英语。CPE产生于早期中西商贸语言接触和语言混合,经历了广州英语和上海洋泾浜英语两个主要发展阶段,是近代中外商贸交往中不可或缺的商贸通用语、混合语和有限的二语习得。

[关键词] 中国洋泾浜英语;早期商务英语;通用语;混合语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1763(2012)02―0086―04

The Origin and Linguistic Property of Early Business English in China

MO Zaishu,XIAO Yunnan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 International Studies, Hunan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2, China)

Abstract:Chinese Pidgin English (CPE) prevailing in the Chinese ports in Qing Dynasty was mainly the early business English serving the Sino-western trade and commerce in terms of the etymology and the dictionary explanations of the term "pidgin", CPE's formation and purposes, the contents of CPE teaching and various readers, and the professions of CPE speakers. CPE originated from the language contact and hybridization in the early Sino-western trade and mainly underwent the stages of Canton English in the Canton Trade System and Shanghai Pidgin English in the Treaty System. CPE as the early business English was an indispensable lingua franca in the modern Sino-western business, a mixed language and limite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Key words:Chinese Pidgin English; early business English; lingua franca; mixed language

一 引 言

“中国洋泾浜英语”(Chinese Pidgin English,CPE)曾作为清代(尤其是在民间)对外商贸交往的重要交际工具,甚至被称为“所有洋泾浜语之母”[1]。学界大多将 Pidgin English 称为“洋泾浜英语”,但也有的以音译方式称其为“别琴”或“皮钦”英语。国内语言学界、史学界对CPE进行过研究,前者主要关注我国近代英语语言发展及民间英语使用的实际状况,揭示其发展和学习过程的某些普遍规律,后者主要关注CPE形成的历史背景、发展阶段和影响的研究,以揭示社会变迁的脉络。这些研究都认为CPE是早期中外商贸交往的语言媒介,但除邱立中[2]以外,以商务英语作为切入点和视角的研究几乎完全缺失。本文试图以“商务英语”作为对CPE研究的切入点,探讨这种在特殊历史背景和条件下形成的CPE与早期商务英语的关系、早期商务英语的产生与发展及其语言属性,为曾盛极一时且对近代对外商贸交往产生过重要影响但尚尘封于历史之中的早期商务英语的研究抛砖引玉。

二 洋泾浜英语与早期商务英语的关系

就CPE的词源、形成和用途、教学及读本内容、使用者的职业等而言,CPE即为我国早期商务英语,民间培训班和夜校的CPE教学即为早期商务英语教学的一部分。

(一) 从词源和辞书释义看

国外有些研究者[3-7认为pidgin来源于business一词,是business的讹读。pidgin作为交往用的本地语,最先用于CPE。“这种行话合适的术语应为‘商务英语’”[3]。国内对pidgin与business的语源关系也有论述。杨勋[8]认为“‘别琴’二字肇于华人,用以作贸易、事端二义”,“生意原来别有琴,洋场通事尽知音”。1883年10月25日《申报》称:“上海为通商大埠,西人之处此者最多,华人……效其语言,而语言仍微有不同之处,俗谓之‘洋泾浜语’,西语谓之‘别禽’云者,义取生意场中通行之意。”周振鹤[9]认为“pidgin一词的词源也极有可能是产生于中国的”,pidgin是对business一词的蹩脚发音或讹读,早期曾写作pigeoness或pigeon,Pidgin English最初表示的是Business English,即最早在英中商人之间使用的商业语言,后来pidgin代替了business成为这种语言的学名和语言学术语[10][11]。但洋泾浜英语和pidgin English各有其来源。洋泾浜本是上海的一条小河,鸦片战争后成为外贸码头,露天通事、华商等在此操着蹩脚的英语作为中外商贸媒介,后来这种英语成了中外商贸语言,始有洋泾浜英语之谓。

《辞海》认为洋泾浜英语是帝国主义者侵略我国时产生于我国沿海几个通商口岸的一种混合语。《新英汉词典》认为pidgin是不同语种的人们在商业交往中发展起来的混杂语言和不纯粹的英语(尤指在旧中国港口等地所用的混杂英语)。《牛津英语大词典》指出pidgin来源于19世纪中国人(主要是广东人)对于business一词的蹩脚发音,一种简化或变体的交际口语。《韦伯斯特百科英语大词典》对pidgin English的第一项释义是:在中国港口贸易交往中使用的中英混合语。《大英百科全书》的解释是:pidgin English是华人与英人之间作为贸易语言使用的英语的变体,体现了CPE主要是用于商业目的事实。尽管以上释义带有某些价值判断,但更多的是对洋泾浜英语的学术性描述,表明洋泾浜英语在使用范围、使用场合和用途、产生的渊源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商务英语的特点。

(二)从形成和用途看

就其形成而言,CPE就是商务英语。中外商贸往来的实际需要催生了作为交际媒介的CPE。“语言也和意识一样,只是由于需要,由于和他人交往的迫切需要才产生的。”[12] 卫三畏[13](Williams)首次从理论上明确指出CPE是中国与英国贸易所致,Bolton[14]将洋泾浜英语的出现归结于西方与中国贸易的激增及通事的缺乏,广州行商在同英国人的商业和日常交往中,因不能习得标准英语而发明了这种“非正规、且带有浓厚商业特征”[15]的洋泾浜英语。

湖 南 大 学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2012年第2期莫再树,肖云南:我国早期商务英语的产生及语言属性兼论洋泾浜英语与商务英语的关系

就其用途而言,CPE就是商务英语。“鉴于要求和其他社区的成员进行交流的原因常常系贸易,所以洋泾浜语可以是所谓贸易语言”[16],CPE“以商贸英语为特征,是早期中外交往,特别是民间交往的最主要媒介”[17],甚至是“唯一的媒介”[3]。可见无论是最初的中外语言接触,还是后来的演变,CPE都是为了特定的(特别是商业的)目的,它不仅满足了当时激增的中外商贸活动对掌握这种商务英语的“人才”的需要,也凸显了这种商贸语言的实际用途和商业价值。

(三)从教学和读本内容看

CPE教学的内容带有明显的商贸语言的倾向。近代民间出现的专门教授商务英语的培训班和夜校教授的多是CPE,而需学习的CPE的全部内容就是“若干用于商业或服务业的语词和短句”[18],且多“局限于贸易货物名称和价格、日常见面寒暄、讨价还价等英文用语”[17]。此外,“欲与西人交往的华人不得不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逗留在公行、店铺以及其他外国人经常出没的地方,以获取只言片语”[13]。CPE读本常含有商贸内容。19世纪出现了一些以各地方言标读的含有商贸内容的CPE读本,如:《鬼话》为广州英语词汇会话集,供掌握英语商务基本对话之用;《红毛买卖通用鬼话》收录了与西人接触时最需要的日常生活和商贸词汇,具有明显的商贸英语的特点;《华番贸易言语通晓》所辑录的语词与商贸交往相关的不少,涉及不同产品及当时广州十三夷馆的名称;《英语注解》将贸易、商品、用品等词汇、句子分类编排,预示了上海洋泾浜英语的诞生。此外,在华西人马儒翰(J. R. Morrison)和罗伯聃(Robert Thom)分别编有《广东英语语词集》(Glossary of Words and Phrases to the Jargon Spoken at Canton)和《华英通用杂话・上卷》(Chinese and English Vocabulary, Part First),前者涉及中外贸易之商船、产品样式、数量与质量、价格、支付、账目与会计、商行、商户、通事所等方面的语词;后者涉及贸易货物名称及等级、货币、经商人员、买卖等方面的基本词汇、短语和对话。

可见,从教学内容和各种读本的内容来看,CPE就是商务英语。外语夜校和培训班的CPE教学及各种CPE读本的出现加速了早期商务英语的进一步传播和使用,极大地促进了中外商贸交往。

(四)从使用者的职业看

CPE使用者的职业表明CPE即为商务英语。“对外贸易的发展引起社会分工的细致化,导致了大批依靠对外贸易为生的人群的存在”[11]。CPE使用者的群体广泛,职业构成复杂。“有属于官方特许对外经商的行商,有属于半官方性质的通事和买办,也有属于民间性质的行伙、其他商人、小店铺主、小商贩、船家、赁屋于外人的百姓、商馆仆役、民等”[19],其中行商乃“对外贸易之独占者”,“有秉命封舱停市约束外人之行政权”[20](Pvi),通事乃“其质鲁,其识浅,其心术又鄙,声色货利之外,不知其他”[21]。虽然社会地位和性质各异,但CPE使用者“具有鲜明的职业性特点,基本上都与外贸、服务业有关”[19],几乎囊括了所有需与西人进行各种商贸往来的从业者,构成一个CPE学习和使用者的金字塔,为排除中外商贸交往的语言障碍付出了共同努力。

在华西方商人也是CPE的使用者。尽管他们起初鄙视CPE,但为了从商贸往来中获取丰厚利润,只得舍弃标准英语而使用CPE。其使用者有三类:即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公司东印度公司的职员、总部在英国却在华创建了贸易公司(如怡和洋行)的贸易商、美国贸易商[22]。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词源、形成和用途,还是从教学及读本内容、使用者的职业等方面来看,CPE与商务英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明显的商务英语特点。诚如邱立中[2]所言,“19世纪与20世纪初盛行于我国通商口岸的商务英语――洋泾浜英语是一种为口岸贸易服务的英语变体。洋泾浜英语成为了19世纪流行于中国各开放口岸的‘商务英语’”。

三 早期商务英语的产生与发展

“社会的需要就是语言的生命线”[23]。中外商贸往来对CPE的实际需要,影响甚至决定了早期商贸通用语的产生、演进及消亡。Pidgin一词最早见诸印刷品是在1850年[24],pidgin English首次作为CPE的描述性标签则在1859年[14]。此前,CPE曾有各种指称,如slang of Canton,“jargon spoken at Canton”[13],“broken English”[14],Canton English[13]等。历时地看,早期商务英语起源于澳门葡语,主要经历了广州英语和上海洋泾浜英语两个阶段,在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最终走向衰落。

(一)早期商务英语的产生

CPE的产生源于作为最早的中外商贸通用语的澳门葡语(亦称广东葡语)。1557年澳门开埠后中外贸易交往的需要逐渐催生出中葡混合语。“在那些日与葡人相周旋,负责传译语言、媒介交易的中国通事和包揽对葡贸易的揽头中间,逐渐形成中葡贸易的商业专用语广东葡语”[25]。就连最初“来华贸易的英国和荷兰商船,也必须依靠懂得广东葡语的中国通事,始能进行贸易”,澳门葡语“作为贸易行话的主导地位一直持续至大约17世纪末”[26],对随后的广州英语产生了较大影响。

(二)广州英语――广州贸易制度时期的中外商贸通用语

广州英语是广州贸易制度时期(Canton System, 1760-1842)“在广州的中国人与西方人之间进行商业交易和往来媒介的独特语言”[27],其产生及地位的确立所需要的地理和语言环境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中英语言的最初接触时期。“始于1637年在中国口岸地区开始出现的英语是与贸易接触有关的”[28],因迅速增多的中英贸易交往而产生的对语言媒介的需求直接导致了广州英语的产生。第二,广州英语的形成时期。英属东印度公司于1699年在广州设立商馆,并在18世纪上半叶与中国建立了经常性的贸易关系,广州英语作为贸易语言的作用日渐显现。第三,广州英语发挥主导地位的时期。1757年清廷下令洋船只许在广州收泊,对外经贸仅限广州一口,从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的约一百年中,广州英语“稳步而迅速地取代澳门葡语而成为中外贸易不可替代的国际通用语”[29],“几乎成为广州华人学习的惟一语言”[13],“最终在中国南方口岸地区的中西贸易中发挥着作为贸易通用语的主导作用”[28]。

广州英语这种早期商务语言“只是口头语言”[30],没有书面形式的支持。但19世纪30年代后出现的广州英语刻本词汇书不仅“反映了19世纪30年代中西交往总体规模的扩大”[11],也标志着中西交往持续发展背景下广州英语应用范围的扩大,标志着广州英语进入鼎盛时期。

(三)上海洋泾浜英语――条约制度时期的中外商贸通用语

“条约制度”(Treaty System, 1842-1901)开始后,中西商贸中心北移,早期商务英语逐渐发生演变,出现了以官话标读的洋泾浜英语及以各地方言标读的洋泾浜英语。自1853年起上海取代广州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首要港口,广州英语作为主导性的贸易通用语也逐渐被在其基础上逐渐形成的上海洋泾浜英语所取代,但“前者对后者无论是语音上还是用词上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它们的关系是前后继承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31]。1874年曹骧编写的以沪音注音的《英字入门》问世,赋予流传已久的上海洋泾浜英语以书面形式。从书面语言确立的角度而言,广州英语结束了其作为中西民间商贸交往通用语的历史使命,正式完全让位于上海洋泾浜英语[11]。

上海洋泾浜英语作为商贸语言成为中外商贸交往不可缺少的工具。1875年7月25日《纽约时报》称:“洋泾浜英语是清国人用来代替‘商业英语’的最直接的方法。在大清国,英国商人和买办把这种‘洋泾浜英语’应用于处理同当地清国人的业务联系”[32]。为了商业利益,人们“日与西人交接……不讲别琴语者,百不得一”[33],这种商贸语言“之所以在上海吃香是因开埠和商贸所致,反过来开埠和商贸又促使了洋泾浜英语在上海的盛行”[34]。

由于洋务学堂的建立、英语正规化教学的逐步推广、社会对于标准英语的推崇、CPE自身句法及语音的缺陷以及缺乏真正意义上的书面语的支持,在近代历史舞台上曾盛极一时的早期商务英语于20世纪初期逐渐失去了其存在和发展的社会、物质及思想基础,逐渐走向衰落,并最终退出了中外商贸交往的历史。

四 早期商务英语的属性:

贸易混合语和有限的二语习得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看,CPE是不同语言集团在其商贸往来中产生的贸易语言或所使用的语言代码,但其产生方式有别于传统的语言谱系,它没有独立的母体,来源于语言接触和语言混合,即由作为上层语言(superstrate language)的英语和作为下层语言(substrate language)的汉语接触而产生,词汇主要来自英语,语法及语音则来自汉语这一下层语言(确切地说语音是粤、甬、沪等地方方言的发音系统),其语言承载者在实际语言交流的过程中,受各自方言中语音、语法规则和表达习惯的干扰,对英语进行了相应的语言改变。“在传统的语言谱系树中,在哪里可以找到一种由起源于世界两个不同地方的语言彼此结合而成的‘混合语言’”[35]。可见,早期商务英语是“不同语种的人们在商业交往中发展而成的混杂语言”[36]。这种语言变异的实际而又直接的交际的目的多是为了进行贸易,是一种商业交际语。

从二语习得的角度来看,CPE的学习时间短、内容单一、方法简单,无需也不可能正确地学习英语语音及句法知识,只需生硬地记住按各地方言注音的英语单词的汉语谐音,无需阅读任何作品,也没有任何用CPE写就的任何作品、尺牍或其他材料。多数学习者所掌握的“语言”技能多为听说,仅能勉强满足商贸交往的基本需要,不大可能笔录所学内容或笔译书面材料。CPE的学习者为了商贸需要而学习英语,但当语言输入不充分而无法领悟到该语言的结构时,学习者就会用该语言的词汇,求助于母语的结构,混合地使用语言,是一种有限的二语习得。“洋泾浜英语是一种中介语,是因商业,政治或外交的需要使两种语言接触后而形成的一种混合语。”[37]“洋泾浜英语的形成与中介语的石化有相似之处”[38]。“相对于广州英语来说,上海洋泾浜英语丰富了词汇,规范了语法”[39],其演变与发展呈现出由低级向高级的层次性发展,逐渐向标准英语靠拢,这是基本符合中介语理论的。

五 结 语

CPE这种早期商务英语在我国存在两个多世纪,对早期中外商贸交往及通商口岸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首先CPE作为中外贸易的通用语,成为“中国商人、通事等与外国人沟通的唯一工具”[37],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商贸交往的语言障碍,“成了许多数额巨大生意或极为重要的事情的便利的交际媒介”[36],“外国人与当地中国人之间所进行巨额贸易的十分之九,都是通过这一古里古怪的洋泾浜英语去完成的,离了它,您还真是玩不转”[3]。其次,这种商贸语言还促进了通商口岸的发展,因为晚清通商口岸的发展一般都是靠对外贸易起步,上海就是最好的例证。“上海自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能够迅速成长为国际大都市,其早期的商务英语――洋泾浜英语功不可没”[2]。再次,早期商务英语的学习还“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正规学校英语教学的开展”[17]。可见,CPE作为早期商务英语的历史是“一部近代中英异质语言在民间层面接触和中外异质文化在民间层面碰撞的历史,也是一部近代中西贸易语言的历史”[40]和一面折射出近代中西商贸接触有语言和文化现象的多棱镜。

[参 考 文 献]

[1] Li, M., Matthews, S. & Smith, G. P. Pidgin English Texts from the Chinese Instructor [J]. Hong Kong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2005, (1): 79-168.

[2] 邱立中.中国早期商务英语变体考[J].上海翻译,2009, (2): 39-43.

[3] Holcombe, C. The Real Chinaman [M]. New York: Dodd, Mead & Company, 1895.

[4] Hall, R. A. Hands off Pidgin English [M]. Sydney: Pacific Publications Pty., Ltd. 1955.

[5] Hamp, E. P. A Note on “Pidgin” [J]. Language in Society, 1977, (6): 389-390.

[6] 费尔南德・莫塞.英语简史[M].水天同等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l990.

[7] 戴维・克里斯特尔.剑桥语言百科全书[M].任明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8] 杨勋.别琴竹枝词[N].申报. 1873-03-03.

[9] 周振鹤.中国洋泾浜英语最早的语词集[J].广东社会科学,2003, (1) : 77-84.

[10]季压西,陈伟民.近代中国的洋泾浜英语[J].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1): 23-27.

[11]吴义雄.“广州英语”与19世纪中叶以前的中西交往[J].近代史研究,2001,(3): 172-202.

[12]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A].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13]Williams, S. W. Jargon Spoken at Canton [J]. The Chinese Repository, 1836, 4 (9): 428-435.

[14]Bolton, K. Chinese Englishes: From Canton Jargon to Global English [J]. World Englishes, 2002, (2): 181199.

[15]顾卫星.中国早期出版规模最大的“中国各体英语”读本[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 (4): 126-131.

[16]郝德森.社会语言学[M].卢德平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17]顾卫星,朱全明.别琴英语剖析[J].苏州大学学报,2003, (3): 100-104.

[18]张振江.早期香港的中国洋泾浜英语学习[J].语言研究,2009, (2): 114-121.

[19]周玉蓉,杨秋.十八十九世纪广州英语的使用者[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6, (2): 24-27.

[20] 梁嘉彬.广东十三行考[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

[21]冯桂芬.校庐抗议[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

[22]Bolton, K. Chinese Englishes: A Sociolinguistic History [M].Cambridge: CUP, 2003.

[23]陈松岑.语言变异研究[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

[24]黄长.世界语言纵横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1.

[25]广东炎黄文化研究会.岭峤春秋岭南文化论集(一)[C].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

[26]Holm, J. Pidgins and Creoles [M]. Cambridge: CUP, 1988.

[27]威廉・亨特.广州“番鬼”录[M].冯树铁译.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

[28]Si, Jia. Breaking through the “Jargon” Barrier: Early 19th Century Missionaries’ Response on Communication Conflicts in China [J]. 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 2009, (3): 340-357.

[29]周毅.近代广东通事及其角色特征之分析[J].四川大学学报,2005, (3): 130-135.

[30]Lehiste, I. Lectures on Language Contact [M]. Cambridge: MIT Press, 1988.

[31]周 毅.洋泾浜英语在近代中国产生的历史渊源之探讨[J].中国文化研究,2005,(春之卷): 110-122.

[32]郑曦原.帝国的回忆[M].北京:三联书店,2001.

[33]周振鹤.随无涯之旅[M].北京:三联书店,1996.

[34]于醒民,唐继无.从闭锁到开放[M].北京:学林出版社,1991.

[35]Sebba, M. Contact Languages [M]. Basingstoke: Macmillan. 1997.

[36]石定栩.洋泾浜英语及克里奥语的历史和现状[J].国外语言学,1995, (4): 1-8.

[37]谢军.“洋泾浜”英语新论[J].湖南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 (2): 100-102.

[38]Schumann, J. The Pidginization Process [M]. Newbury House, 1978.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