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药行业发展前景范文

医药行业发展前景精选(九篇)

医药行业发展前景

第1篇:医药行业发展前景范文

北京德兴隆医药咨询管理公司在全面分析医药行业现状和前瞻医药行业发展的基础上,结合行业相关专家的意见,整理出2013年医药行业十大关键词,以提示行业领袖们的关注度和权重指数:

关键词之一、产品降价

1、背景:解决老百姓的“看病难”“看病贵”,仍然是今后医改的主旋律。药品降价是解决看病贵的主要的手段之一 ,医药的微利时代真正来临了。

2、现状:药品降价了,患者治病费用降低了吗?降价的产品成为了孤儿产品。

3、应对:宁舍市场、不降价格。同时医药企业要学会微利产品营销。

关键词之二、企业并购

1、背景:提升医药行业的集中度是当务之急。资本是推手、并购是手段、整合是趋势。

2、现状:4700多家制药企业、16000多家医药商业、19000多家公立医院、4000多家民营医院、430000多家零售药店终端、630000多家基层医疗单位、几百万医药人,中国医药行业的集中度不高,竞争无序。

3、应对:有价值的是企业内部的优势资源。找出沙子中的金子,不要让肉埋在饭里。让企业在并购中更值钱,要做好优势资源,包括研发、厂房、设备、品牌、文化、产品、团队、管理、客户、终端等等

关键词之三、基药目录

1、背景:基本药物是满足患者的基本疾病治疗,2013年公布的新版基药目录,会使医药企业在基层市场展开激烈的竞争,将改变竞争格局。使一批企业重新崛起,成为基层市场的佼佼者。

2、现状:独家的基药产品在招标上有优势,在基层市场的营销上非常利好,成为优势品种。没有招标优势的基药产品沦为普药,将逐渐变为没有销售利润空间的公益性产品。

3、应对:产品条件好、团队能力强、渠道网络畅通是基药营销的三要素。采取“小终端、小学术、大市场”的销售战略。采取“渠道下沉、动销考核、费用包干”的的管理原则。

关键词之四、增值服务

1、背景:卖药的时代结束了,营销时代来临了。通过招标、降价之后,利润空间趋同,产品的同质化竞争导致客户在选择产品时,会选择营销能力强和服务增值好的公司。为客户做增值服务是制药企业竞争力的主要表现。

2、现状:很多制药企业不会销售费用低的产品,只会销售独家、招标好、医保、基药、费用高、保护好等条件好的产品。很多销售人员就是送货员,产品不硬时,人就软了。

3、应对:服务是能力,企业一定要有自己的能力,要站着挣钱,不要仅仅靠客情关系卖药。客情是销量的维护,能力才是赢得客户长期合作的根本。打造企业的核心营销能力是企业发展的根本。

关键词之五、大健康

1、背景:亚健康、慢性病、工作压力、饮食安全、环境变化、生活质量、收入提升等条件变化,催生大健康产品的新时代到来。大健康市场无边界、无垄断、无门槛;高成长、高利润、高收入,适合所有企业进入。是企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2、现状:保健品还占据着大健康市场的主流,很多制药企业的补益类、健康类产品还没有真正进入大健康领域,不能登堂入室。制药企业只会销售药品,不会做大健康产品。

3、应对:大健康处于保健品和治疗药品之间,是独立的业态形式。制药企业在做大健康时,既不能仿照药品的营销方式,也不能照搬保健品的广告方式。北京德兴隆咨询公司独特的大健康策划实践经验表明:“疗效性、科学性、安全性、权威性”是大健康产品策划的四大属性;大健康采取的是“产品策划、终端动销、活动推广、学术教育”的“四位一体”营销模式。

关键词之六、职业经理人

1、背景: 国家商务部出台了对医药行业影响较大的五大规范,其中《药品流通行业职业经理人标准》设定了药品流通行业职业经理人资格证的获得和从业信息,从国家层面开始规范医药职业经理人的标准。

2、现状: 经理人的“闪辞”令企业防不胜防、无所适从。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有能力招募和打造更多高水平职业经理人的企业,将会发展的越来越快,缺乏人才的企业发展将会越来越困难;

3、应对: 企业的系统培训、留人环境、绩效激励能力将是企业的竞争力体现之一。

关键词之七、电子商务

1、背景: 电子商务进入理性“黄金发展期”, 就目前一些医药电子商务网站的经营来计算,网上药店的销售额就将超过50个亿。医药电子商务的内涵和外延十分宽泛,不仅仅是卖药,还包括寻医问药、健康自测、心理咨询、远程会诊等,前景广阔。

2、现状: 继腾讯拍拍商城、淘宝商城药馆、京东与九州通牵手、海王星辰网上药店、国药控股集团和当当等涉足医药领域,医药电子商务开始进入业态发展阶段。

3、应对:取得电子商务资质、建立电子商务模式、培养电子商务人才。

关键词之八、终端动销:

1、背景:制药企业的一切营销行为都是围绕着终端动销为目的。凡是不能直接影响终端动销率的考核、费用、促销、活动、人员等方案,都是“讲故事”。

2、现状:很多制药企业的营销人员在大谈企业发展、品牌规划、营销方案、促销政策等等,越讲越空,始终不能抓住营销的根本。其实营销工作的终极落脚点就是终端动销。找见产品的终端在哪里,找见终端动销的方法是什么,也就找见了产品的销量。

3、应对:聚焦营销、集中资源、重点突破。给一个“终端支点”才能撬动市场。

关键词之九、民营医院

1、背景: 民营医院机构拥有庞大的市场容量和广泛的终端客户。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倾斜,民营医院将迎来空前的发展机遇和市场前景。

2、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民营医院的数量在4000家以上,上规模的民营医院已达2200多家,日门诊量大于100人次的民营医院超过一半。

3、应对: 民营医院是新的市场增长点,北京德兴隆咨询公司为很多制药工业建立了民营医院营销事业部,取得了良好的业绩。有些产品没有在基药、医保,而这些产品又是专科药,甚至是独家,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广泛的使用基础,利润空间高,适合在民营医院销售。

关键词之十、企业布局:

1、背景:很多制药企业没有5年以上的企业发展规划和3年以上的产品营销规划,医药行业变量太多,企业如何以不变应万变,是考验企业平稳发展的重要因素。

2、现状:有很多医药企业目前还很难迅速适应国家政策控制和调整;行业的整合和变革让很多企业无所适从;常规的营销模式越走越窄,陷入困局。有些企业奄奄一息,不知所措;有些企业无声无息,修练内功;有些企业生生不息,积极进取。

第2篇:医药行业发展前景范文

该校校长方家选告诉记者,近年来,南阳医专秉承医圣精神,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办学理念,结合南阳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适时调整专业结构,精心培育“仲景学子”,为南阳中医药人才培养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医药专业作为南阳医专的特色专业,在省内同级同类学校中实力雄厚。目前,该校拥有中医药实验室26个,中医药图书20多万册,药用植物园种植各类中草药370余种,创办的《国医论坛》杂志在医学界独树一帜。该校每年招收中医专业新生1000多人,中医药人才教育规模在省内外名列前茅。

更新办学理念 弘扬仲景精神

南阳医专立足医圣故里丰厚的医药文化沃土,着力培养特色鲜明的专业人才,构筑弘扬“仲景精神”的阵地。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立足点,紧密结合现代医学教育特征,通过调整、增设人文选修课,把“仲景精神”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感受传统医学文化的丰富多彩,领略医圣思想的精神内涵。营造“仲景精神”的育人氛围。把“仲景精神”与校园文化有机结合,努力铸造品牌效应。校园内竖立了医圣张仲景的塑像,设置了医家经典石刻和格言标牌,用仲景与南阳医药文化为校园道路命名,使师生时刻感受到“仲景精神”的熏陶。搭建“仲景精神”的实践平台。该校先后建起了全国一流的中草药标本馆、药用植物园和中医综合实训平台,学生可以随时看标本、做实验。定期邀请省内外著名中医专家、学者进行国医讲座,组织学生开展进乡镇社区、街头义诊等青年志愿者活动,引领学生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为基层群众服务,以实际行动实践“仲景精神”。

校院一体 医教结合

在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模式上,该校更新理念,大胆创新,采取校院一体、医教结合的科学方法,形成了实践性、地域性两大医教特色。

实施“导师制”创新人才培养工程。该校每年从在校的中医专业二年级学生中,选拔30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参加为期两年的“导师制”教学活动,13位学验俱丰的中医临床专家通过对这些学生的一对一、手把手的师徒教育,使学生的中医临证思维能力及实践动手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结合南阳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及时调整中医专业结构,增设了针灸推拿、中医骨科、中医学、中药学等专业,其中护理和针灸推拿实训基地被确定为河南省高职高专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针灸推拿被确定为省重点特色专业。

注重实验实训工作。该校建有形态、机制等5个综合实验平台,学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训操作和自主练习,必修实践、实训课开出率达到100%。建有78个稳定的实习基地,形成“实验、实训、见习、实习”逐层递增、相互渗透的实践教学体系。

健全机制,加大投入,不断创新,切实提升科研水平。学校成立了学术委员会,设立了科研奖励基金,激发师生教研科研的积极性。三年来,该校专业技术人员累计公开774篇,其中核心期刊217篇,主编、参编教材、著作223部,承担国家、省部级、地厅级研究项目37项,获得各级科研成果奖217项。特别是由方家选等数位专家历时三年编著的《南阳中草药名典》,收载药用植物2027种,药用动物319种,药用矿物63种,并附有中草药原色图谱890幅,被国内医学界权威人士誉为“南阳本草”。

培育仲景学子 力争德技双馨

植根医圣故里,始终将“仲景精神”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使南阳医专培育出了一大批德技双馨的中医人才,为张仲景医药创新工程和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1992年以来,该校共为社会输送中医药毕业生万余名,其中考取硕士、博士研究生200多人,绝大多数毕业生已成为省内外各级中医药战线的骨干力量。

第3篇:医药行业发展前景范文

关键词:中医药; 养生; 旅游; 优势; 劣势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3-188-001

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是将传统中医药与现代旅游结合的新型旅游项目,人们在旅游的同时,可以享受独特的中医药养生保健、体验药物种植采摘及针灸拔罐、治疗疾病,观赏中医药文化景观、药膳药浴、学习五禽戏八段锦,达到强身健体、养生保健的目的。安国市政府提出把安国市建成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中以“药文化”保健为特色的休闲精品旅游区,安国已从单纯的药品观赏型发展成为“瞻药王、逛药城、观药景、吃药膳、睡药枕、品药饮、沐药浴、购药物”等渗入人们衣食住行的全方位药文化旅游发展新格局。文章从安国开发中医旅游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进行分析,更加深入挖掘安国中医药旅游发展优势与劣势。

一、优势分析

1.交通便捷

安国市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在环京津和环渤海经济圈内,地处京、津、石三角中心地带,距首都250公里,距天津235公里,距石家庄110公里,东南西北分别与博野、安平、深泽、定州、清苑、望都毗邻。安国市城区面积已达12平方公里,其内有保石、保衡、津石、定沧四条公路从此经过,交通便捷[1]。

2.经济优势

安国市经济基础良好,2009年全市地方生产总值完成58.6亿元,全部财政收入3.1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5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000元。安国市的优势支柱产业是药业,有“三分天下有其一”之说[2]。

3.浓厚的中医药历史文化

安国的药业始于北宋,其独特而深厚的药文化积淀,为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独特的历史资源。药王庙、关汉卿纪念馆、贵妃桥等都是安国的旅游景点。

4.独特的中草药资源

安国市现拥有13万亩以上种植面积,涉及370多个品种,年产量3672多万公斤,占河北省药材总产量的70%以上,全国80%北沙参、25%黄芪、10%以上白芷、丹参来源于安国,拥有被誉为“祁药”的地道药材和一批名贵药材[3]。安国市依托传统药业优势,围绕“药业产业化,科教兴市”的发展战略,目前已建设安药集团、天下康制药有限公司、美威中药材有限公司等一批规范化饮片加工及医药企业[4]。

5.农业发展

安国市农业经济稳步发展,现有耕地49.8万亩,现已建成优质粮繁育基地20万亩,连续20多年粮食生产实现丰收,主产药材、花生、瓜果,小麦、玉米、谷子、豆类等粮食作物[5]。安国市林果资源丰富,有5万亩苹果、鸭梨、葡萄,是河北省重要的鸭梨生产基地。

二、劣势分析

1.专业养生旅游设施差

养生旅游者的需求就是在食、住、行、游、购、娱上能够满足养生保健的需求。安国市有中药博物馆、关汉卿墓、药王庙、贵妃桥、纪念堂等旅游景点,目前接待旅游者最多的是药王庙及关汉卿纪念馆,其他的景点接待的旅游者很少,甚至贵妃桥未被开发;其次,景点规模开发的小,游览时间较短,只有一般的无法体现养生特色的基础设施,中医药养生相关的文体娱乐项目的体验上很少,缺乏体验性。

2.核心资源不明确

药王庙、贵妃桥与关汉卿墓是安国市独特旅游景点,其“药文化”与关汉卿文化“可以作为安国市旅游的核心资源。中药材交易大厅、东方药城、中药材高新技术示范区、药材种植试验场、中药材种植基地等是安国市“药文化”旅游的核心资源,但目前未得到资源的充分开发挖掘和利用。

3.品牌知名度低,产品单一

随着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养生旅游产品出现在人们生活中,品牌的竞争呈现激烈之势。同时北京、甘肃、长寿之乡广西巴马、浙江武义、广东梅州、安徽亳州提出发展中医药养生旅游,建造国际养生旅游品牌。与这些地区比较,安国的养生旅游品牌知名度低,缺少知名产品,且旅游产品结构单一,旅游产品的内涵挖掘不充分,仅有安药集团、祁新颗粒饮片有限公司、美威中药材有限公司等具有一定的品牌优势。

4.环境质量差

近年来,雾霾天气愈发频繁的出现,在全国污染城市排名中,保定一直处于前三,这一点是安国市发展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要面临的一大难题。环境污染,就会影响人们到此旅游的欲望,人们都想去一个空气好、景色优美的地方放松心情缓解压力。

5.缺乏精品路线

安国市拥有悠久的中医药文化历史和丰富的中医药旅游资源,但目前只推出“北京安国”一条保健旅游专线,精品旅游线路少,没有进行开发和提升贵妃桥、药王庙、关汉卿墓等这些原本著名的景点,因此缺乏影响力和竞争力。

三、结论

通过对安国开发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分析,可以看出安国发展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的优势十分明显。作为一种全新的旅游业态,既可以满足游客的多层次需求,又可以弘扬安国丰富的中药资源和博大精深、历史悠久的中医文化。因此,安国应大力发展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促进安国中医药和旅游的共同发展。

注:本课题是2015年河北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

参考文献:

[1]张永志,韩玉辉.“千年药都”竞风流,中华建筑报,2007,12

[2]安国市-互动百科,http://

[3]张永志,韩玉辉.“千年药都”竞风流,中华建筑报,2007,12

第4篇:医药行业发展前景范文

中医药已有5000年历史,但她的理念却不落后,完全符合当代生命科学发展的方向。中医药学和西方现代医学可以相互补充、协同发展。正如原卫生部部长陈竺所讲,“东西方两种认知力量的汇聚,是现代医学向更高境界提升和发展的一种必然性趋势,这种汇聚使中西医的内涵不断丰富和进步。”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由国家科技部牵头,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参加,成立了国家新药领导小组,组织全国百余名专家制定了我国中药现代化发展规划,启动了中药现代化工作。

本世纪初,还制定了《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2006年又实施了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重大新药创制”研究工作。经过20年的努力,中医药现代化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一批现代中药企业拔地而起,一批先进仪器和技术推广应用,一批现代中药大品种应运而生,一批中药法规标准颁布执行,一批高层次论文在国内外发表。中医药研发体系不断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特别是随着高效提取分离、超临界萃取、膜分离、沸腾造粒等生产技术和制剂工艺的进步,大大提升了中药制剂水平,中药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效益不断提升。

“天江药业”便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诞生的现代中药企业。以周嘉琳女士为代表的“天江人”,历经20年的探索,坚持不懈地以“中药配方颗粒”为载体,克服了一系列技术难点,制定了规范的质量标准,更在推广应用上下功夫,为我国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作出了突出贡献。“中药配方颗粒”是将单味饮片经科学提取制剂而成的颗粒剂,它能够更好地适应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和需求,能保持方剂多成分整合调节的作用特性,且方便携带和服用,适合医生和患者调剂配方的需求。这也正是“天江”以及“中药配方颗粒”最具发展前景的产业优势。

20年来,我一直从事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工作,对“天江药业”的“中药配方颗粒”研发、生产有一些了解。当读完厚厚的《国药天江》书稿时,我被书中记述的周嘉琳女士等“天江人”的创业经历,以及她们为中药现代化事业所付出的诸多努力所感动。

作者刘志学采取了全视角解读中药产业和中药文化的记述方法,以“天江”企业为样本,以大量背景资料和行业数据为参照,通过纪实式的叙述和分析,生动解析了我国中医药在迈向现代化、国际化进程中,如何破解难题、冲出重围、谋求发展的路径。因此,本书不仅仅是一部记述“企业”发展历程的读本,同时也是关于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思辨性作品,具有启迪和示范意义。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中医药也将成为我国最具有原创潜力和优势学科领域。新药创制重大科技专项强有力地支撑了中药现代化发展,刚刚召开的科技创新大会更为我国中医药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

第5篇:医药行业发展前景范文

张国梁在讲话中指出,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发挥中小企业在医药创新方面的重要作用,鼓励增加质量研发投入,开展大品种药物的二次开发和技术再创新,研发治疗重大疾病的中药及民族药二次开发创新产品,不仅能发挥中药、民族药的治疗优势,而且能形成具有知识产权的优势产品,满足日益增长的国内外市场的迫切需求。作为致力于新疆医药事业的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和技术创新更为重要,应该把加强新药创新能力作为首要任务,积极开展有利于新疆医药优势项目的研发活动,挖掘新疆本地的民族特色医药,把握市场发展前景,依靠科技创新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他要求,全区科技界、医学界、企业界代表要以此次论坛的召开为契机,主动与各位专家开展学术交流,积极与内地医药科研单位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充分利用新疆资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提升和带动新疆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作出努力。

此次论坛是自治区企业牵头,自治区科协及其他相关部门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国家“十二五”计划和国务院批准的“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方案,对发挥新疆中药及民族药的优势和特色,改变长期以来新疆药业发展缓慢的现状,大力推动新疆新药的现代中药科技产业,最终促进新疆医药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而举办的一次专题针对新疆中药民族药新药创制前沿技术开展学术研讨的活动。

据悉,参加此次高峰论坛的专家与嘉宾深刻剖析了国家十二五医药产业的政策和发展趋势对医药生产企业的影响,并结合国家十二五医药产业的重大布局,就大力发展新疆中药、民族药的前景及中药民族药开发过程中的若干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论述。

中国中医科学院叶祖光教授认为,新疆不仅药材资源丰富,药材材质绿色天然,而且拥有专门的院校、科研机构和人才,发展基础和前景非常好,但是缺乏有效的推广。叶祖光指出,新疆维吾尔药要获得快速发展,政府管理部门必须重视,要有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积极申请国家和自治区的课题项目,充分发挥制药企业的积极性,并结合地域特点开发生产具有竞争力的产品。

第6篇:医药行业发展前景范文

在这些国家,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多年前便建立了医药代表认证及注册制度。

拥有世界最大的医药市场的美国,1966年开始正式设置MR(医药代表资格)制度,全国共有近30家制药企业,其中创立于1849年、如今是世界第一大制药企业的辉瑞公司,旗下产品已经行销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0年的全球销售收入达670亿美元。

德国紧随其后,从1978年开始实施该制度,建立起了一整套完备而成熟的职业规范和体系。

法国1993年设立认证系统,医药代表要上岗则必须拥有特定学校的文凭证书,培养医药代表的特定学校会分别开展6个月和4个月的在校理论与制药公司内部教学,在每年两次的产品和相关知识检查中,不合格的员工极有可能被停职。

日本自1997年开始建立了医药代表统一的资格证书评定体系、严格的上岗标准和专业化的定期培训制度,日本要求所有的医药代表都受过高等教育且经验丰富。

在英国,获得医药代表的工作非常难,申请者必须有医药背景加上优异的成绩,还得经过无数的评定、面试,入职后公司会安排新人参加连续十个星期以上的培训课程,两个半月之后,再对参训者进行考试,而通过考试的参训者平均不超过80%。

还有芬兰和韩国,他们要求医药代表必须有药学背景,最好是具有丰富经验的执证高级药剂师。此外,近几十年来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医药代表管理制度也纷纷完善和发展起来。这些大型制药公司发展的前提都是,有统一的管理标准和职业资格认证体系护航。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人们对医疗卫生的需求在逐年增加,所有的医务人员都渴望一个更广阔的信息沟通推广平台,而医改方案别强调“基层”、“基本”、“基础”,“基层”机构更需要获得科学、准确的信息。医药代表将承载着医生们的期待。而只有刚正不阿、德才兼备、职业化、规范化的医药代表,才可以不辱使命!

第7篇:医药行业发展前景范文

中医文化,是指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文化社会背景以及蕴含的人文价值和文化特征。它是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文化,以其整体的治疗思想,多角度观察病理的方法,奇特的治疗技术,和谐有用药手段而著称于世,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学文化构成了中华中医文化的基础和主干。

有了人类,就有了医药的活动。中原地区是中华中医文化的主要发祥地。早在伏羲、黄帝时期,就有了医药起源的美妙中华中医文化的源头。

河南是中医的源头,是中医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人们在长期的采集生活中,逐渐发现了植物药,车渔猎生活中,逐发现了动物药;在冶矿生产实践中,逐渐发现了矿物药。与此同时,又发明了针法、炙法和外治法等。

战国秦汉三国时期,是中医理论体系形成时期,其标志是《黄帝内经 》、《伤寒杂病论》和《神农本草经》等医学经典相继同世,《黄帝内经 》大约是战国秦汉时期,为后世中医理论之源。《伤寒杂病论》系东汉南阳郡涅阳张仲景所著,该书的最大贡献原则,奠定了临床诊断理论的基础。《神农本草经》成书于东汉的洛阳,其主要贡献是提出了中药学理论。而这三部医药学原完成的,可以说中华医药理论的形成是在中原。

南北朝至隋唐进期,中医学得到了全面发展。

唐代医学大家孙思邈,曾长期在中原行医,著有《千金要方》、《千金》大成,对《黄帝内经》有大量征引和深入阐发。同时,他收录了张仲景著作有关伤寒病症的部分,从而医圣文化得以广泛。

宋金元时期,是我国医学的发达兴盛时期,其重心在中原。这一时期医学发展兴盛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医政设施的进步,当时都城开封设立“翰林医官院”、“太医局”及其他保健或慈善机构,把医药行政与医学教育分立起来。同时还设立“御药局”、“医药惠民局”等专职药政机构,这一传统至今仍被沿用。

明清时期,由于全国经济中心的南移,我国医学在南方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河南仍涌现出了众多著名医家。

宋代以前,河南一直是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中原大地名医荟萃,是名医最多,献最大的地区之一。

中原地区在历史还形成了独特的药文化。产于怀庆府(今焦作市 )的“四大怀药”,即怀山药、怀菊花、怀地黄、怀牛膝,距今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在众多的中草药中,独享有“华药”的美称,由此产生、发展成怀药文化、怀商文化。

中医学文化是在中华文化母体滋养下发展成长的,从传统文化这一母体文化中,源源不断地汲取营养,积淀起深厚的医药文化,是中华医药文化的根基和主体,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张仲景医圣文化为代表,以其高尚的职业道德治思想、完整的理法方药体系,成为中医学的灵魂,对整个中医药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转贴于

从《黄帝内经》开始,中医药文化的哲理就十分明晰,阴阳学说、五行相生相克、整体宇宙观等哲学思想基础已经奠定。东汉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开创了辨证论治的先河。中原医家所创造的理论价值时至今日仍放射出耀眼的光芒。其一,阴阳及平衡理论,提出了人体阴阳之气的平衡是生命健康的基本条件,“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和谐学中的和谐思想发挥得淋漓尽致,其二,五行及脏腑、经络理论的提出,丰富和完善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整体观念与联系的观念。其三,藏象及辨证理论,通过对小体外部现象的观察,得知人体的健康状况,体现了中国古代医学对本质和现象问题的独特理解。张仲景的辨证论的提出,反映出对差异性问题和分析的独特理解。此外,中医治病包括无病养生和有病调理两个方面,也是中国古代哲学中整体观在医疗实践中的具体体现。总之,中原中医药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朵奇葩。

中原医学文化以张仲景文化及张仲景医圣文化为代表,其高尚的职业道德、科学的辨证论治思想、完整的理法方药体系。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第一,张仲景的医德观完全体现了中华民族以“仁爱”为核心的传统美德,形成以“仁”为核心;二,以辨证论治为核心的诊疗方法,为中医临床医疗的通用模式,一直是中医诊疗疾病所遵循的基本法则,一直指导着中医;三,承前启后的医方文化。仲景所载方药,被尊称为“经方”、“祖剂”。时至今日,仍为广大医药工作者所喜用。医圣发展,已成为蔚为壮观的文化现象。对中国、对汉字文化圈,乃至世界的医学、人文等均有较大的影响。

《伤寒杂病论》作为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比较完备的医学专著,成为中医临床医学的奠基之作,不仅是界人民的巨大财富。国人奠仲景为医圣,奉《伤寒杂病论》为医经,称之为“活人书”。其影响早已跨越国度。进而又形成“伤寒学”、“伤寒文化”。一些国外的医家还专神祠,将此称之为“归宗”。由此可见中原医学文化的魅力的影响。

中原医学文化以其独特性根植于中华文化的土壤之中。要传承医学文化,发展中医药事业,就必须把握其本质特点:文化的内涵,使中医文化真正作为国粹不断发扬光大。

第8篇:医药行业发展前景范文

关键词:中医药产业 高校 人才培养 研究

这些年,我国高校在关于人才培养方面采取了大量的措施,例如改善教学设施、改变课程设置、加大校企合作及增加课程实践等。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但在目前教学环境下,部分高校存在课程实践环节设置与教学计划不符或课程设置与目前市场环境存在差异的情况,这种情况必将导致学生学习内容与实际工作存在差异,降低了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本文对在中医药产业背景下,关于人才培养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详细探讨,为后期高校加大该类人才培养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

一、当前中医药产业面临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中医药产业属于系统产业,其产业链涉及中药种植、加工制造、产品研发、人才培养医疗保健等环节,产业链复杂,环境多变。因此,鉴于该类情况,若实现中医药产业的良好发展,必须加大在中医药产业背景下对其中医药人才的培养,以促进产业链各环节的畅通。可以说中医药人才培养既是保障中医药产业链的重要措施,也是发展中医药产业的必要保证,对中医药产业的兴衰起到关键的作用。

1.中医药产业面临形势分析与讨论

随着我国农业科学技术及生物科学的不断发展,中医药产业发生了较大变化。当前中药生产经营企业的药材种植面积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基本解决了药材使用缺乏的困境。但中医药产业所面临的形势依然相对较为严峻,如缺乏名牌产品及名牌企业、高端领域被进口或合资产品占据、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中药资源过度开发、优秀中医药人才缺乏等一直制约着该产业的发展。同时由于近年来,世界医药保健品需求越来越大,中药需求量大、国家政策扶持等也使中医药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处于这种背景下,中医药产业发展面临巨大机遇,发展前景将较为广阔。

2.中医药人才培养是发展中医药产业的必需保障

我国这几年在大力发展人才战略,大力提倡人才创新,加大了对人才培养的力度。关于人才培养,高校作为摇篮在其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医药行业属于特殊行业,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医药方面人才培养更应慎重。而对于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如没有中医药人才,就无法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因此,高校应大力发展中医药教育,推进中医药产业化发展。传统的中医药教育主要讲究师带徒的一种模式,而随着我国对中医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高校培养已成为主要的培养模式。

二、我国中医药行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当前,为适应时展需要,国家对中医药教育有了新的要求,大力提倡中医药教育体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但目前中医药人才培养好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其发展。

1.中医教育模式未有效体现中医药特点

目前中医教育模式偏西医化较为严重,如在教学方面安排了大量西医课程;科研方面多采用实验研究、还原分析等方法,通过植物化学研究提取有效成分的思路为主流,使其中医理论指导中药治疗的思维被弱化;实践方面生搬硬套西医学教学模式,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严重脱节,培养模式单一,重理论,轻实践使得其学生实践能力弱,创新意识差,不能适应时代需要。

2.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严重不相符

针对中医药产业发展情况,关于高校中医药人才的培养除了中医药基础研究和临床专业人才外,还应加大了解中医药专业知识又懂中医药市场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以满足中药材种植、制造、保健、中药商业流通等领域的发展需要。而现行专业设置过于集中于中医药专业,对外语、法律、管理、营销人才的培养力度不够,导致学生知识面窄,就业面小。

3.中医药人才培养计划不能与国际接轨

目前,中医药院校培养医药类专业学生的目标是能够在国内各级医院和医药企业从事相关工作。而目前就业形势严重,自主创业及海外就业已成为一种趋势。而由于在国内学习时缺乏创业和市场教育培训,虽有学生具备较强技术优势,但无法适应市场需求,更无法满足国际环境的发展需要。基于这种情况,使得中医药产业向国际市场发展空间变小,不利于中医药的发扬光大。

4.留学生及海外教育发展力度不足

目前,我国中医药教育主要集中在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设置较少,同时留学生教育及海外教育发展规模偏小,与其他临床、西医等医学类教育相比,差异性尤为突出。虽然这些年国外高校和机构也逐渐开设中医药教育,但由于缺乏中医药专业知识扎实,具备临床实践经验,并掌握外语的高素质复合型教育人才而收效甚微。

三、中医药产业视域下的中医药人才培养应采取的措施

1.中医药高等教育应加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是国家发展的灵魂,作为高校在对中医药学生素质培养中应采取有效措施促使其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做到这一点,作为高校在办学模式应当建立起符合中医药特点和规律的教学秩序和模式,走院校教育和师承教育模式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其次,高校更应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增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其创新能力的培养。

2.中医药教育应优化专业结构及重点学科建设

中医药院校对于专业及学科设置应避免一致化,首先,各院校应结合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而调整专业方向。如目前中药产业需要技术与市场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在专业设置上应作出适当调整。近年来,我国高校为结合市场需求在专业设置方面开设了市场营销、卫生事业管理、中医药文化产业管理等专业,为实现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同时高校应加大重点学科建设,实行特色化教学,为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发挥积极作用。

3.推进中医药国际化教育及继续教育

首先,高校应培养高水平中医药师资力量,以利于中医药国际教育工作开展;其次,调整专业结构,在国外建立实习基地,使中医药专业学生能够走出去并扩大与国际的交流合作。还有,扩大留学生教育,建立留学生奖学金制度,吸引留学生接受中医药学理论、科研教育等培训。对于推行继续教育培训和终身教育培训,也是对扩大中医药人才培养,促进中医药产业化发展的主要措施,有利于从事中医药专业人员学习中医药文化、了解治病理论,可实现社会化、多元化教育体系的建设。

4.加大校、企及政府的紧密合作

中医药产业在我国具有悠久历史,是我国重要文化的组成部分。因此,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推进政府、企业、高校合作,鼓励高等院校与企业在人才订单式培养、科研等方面的紧密合作,建立企业、高校及政府参与的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加大人才定向培养力度,促进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机制的推行,加快中药产业国际化人才的培训,已达到振新中医药产业的目的。

我国具有悠久的中医药发展历史,发展中医药具有很大优势,但人才培养至关重要。本文就中医药产业及高校关于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高校应从课程设置、校企合作及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中医药人才的培养,以促进中医药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思华.新时期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几点思考[J].中医教育,2011(6)

第9篇:医药行业发展前景范文

分析如下:

一、中药材、中成药业 从中药制药行业整体发展看来,上游中药材价格基本保持稳定,中药行业的成本因素变动不大;而在市场需求方面,由于人口老龄化以及对中药产品在慢性病治疗中安全性疗效认识的增强,下游市场需求保持稳步增长;此外,采用新工艺制造的先进剂型的中药产品大有逐步替代原有传统剂型品种的趋势。技术和市场将是左右未来中成药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这种大环境下,具备较完善的产品结构,营销能力较强的中药制药公司有望继续保持高于行业15%的平均增长幅度。

二、化学药制造业 化学原料药行业是化学药制造业中产品品种最多、生产销售规模最大的子行业。预计抗生素原料药企业在2008年的赢利能力将仍然较弱。而对于细分品种如心血管类药物等,多数品种在升级换代、国际产业转移、专利到期促进仿制等因素的影响下,在2008年虽面临价格持续下跌的可能,但通过规模效应、成本控制、以及产品从成长期进入成熟期的稳定供求关系的依托,仍然在快速增长的同时保持相对较高的盈利水平。化学原料药行业整体而言,预计2008年大致与2008年情况持平,处于自然增长状态。

2008年中国医药行业前景的总体展望分析认为:

第一,2008年,全球医药产业依然稳定发展,预计未来3年世界医药市场年增长率9%左右,生物制药市场年增长率大概为20%(引自新疆证券)。专利药将继续主导市场发展但增幅减缓,普药的市场份额将扩大。

第二;2008年,医药行业利润增速出现阶段性的回落。自1999年以来,中国医药工业经济连续保持两位数的产销和利润的稳定增长,但2008年3季度以来政策与市场两大层面的多种负面因素集中显现,这一惯性将在2008年持续。

第三;2008年,我国医药需求将持续增加。人口增长、人口老龄化、人均用药水平提高等行业长期增长的内在驱动因素并未改变;而2008年8月份以来占据国内第一大用药领域地位的抗感染药物市场逐步回暖,对于化学原料药与化学制剂药行业的整体效益水平回升具有重要意义;加上中药行业销售与利润水平的持续稳定增长和生物制品行业的快速成长,2008年医药行业效益有望回升。预计未来3年国内药品市场年增长率13%~17%。

第四;2008年,中药行业与特色原料药子行业仍将是中国医药经济的比较优势行业,整体上具备更突出的核心竞争力和稳定增长前景。相对而言,国内化学制剂药企业普遍缺乏创新,在全球竞争市场竞争,仍然需要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