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油田施工论文范文

油田施工论文精选(九篇)

油田施工论文

第1篇:油田施工论文范文

1.井下作业大修相关内涵分析

在油田井下事故处理工作的实施中,井下作业大修主要指对井下的一些落物和套管所展开的处理工作,这与张斌在“对油田井下作业大修施工技术的分析”一文中的观点相似。工作人员在实施井下作业大修前期,应该先找出导致油田事故产生的原因,之后通过工作人员的探讨研究,确保能够制定科学的问题解决方案,在此之后,组织工作人员应用先进的技术与设备着手于大修工作。在大修过程中,要求工作人员要具有高水平的技术性以及专业性,这与油井是否能够有效的生产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关联,这在推动油田发展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油田企业在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大修工作期间,不仅需要提高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还要聘用专业的施工人员进行维修与检查工作。

2.油田井下大修需要注意的事项分析

在油田井下大修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注意的事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即:首先,一旦油田发生了一些事故,井下作业的领导者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组织工作人员,对事故现场进行相应的勘察工作,通过对现场勘察工作的实施,找出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如果事故发生比较紧急,那么领导者可以组织工作人员展开简单的处理活动,以便控制事故发展生的范围,降低事故的伤害指数。其次,油田企业在大修工作实施前,需要聘用具有高素质的施工大修团队,在制定合理大修方针的背景之下,提升大修的效率。再次,大修人员将大修方案设按要求作为重要的依据,选择大修中所需要的高质量的材料以及先进的设备,同时,还要将责任制度落实到每一位工作人员的肩上,并要鼓励每位工作人员都能够承担起工作的责任,以确保大修工作能够有效的开展;另外,在大修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一定要严格的遵循施工方案以及改进方案,确保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效的解决进行问题,从而使得油田井下作业能够恢复到正常的工作状态之下。

二、总结

第2篇:油田施工论文范文

【关键词】油田现场;施工影响;环境保护

自1960年投入开发以来,大庆油田建设发展已超过50年,在长年的施工建设中,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和详尽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制定了“更健康、更安全、更环保,追求无伤害、无污染、无事故”的HSE(健康Health、安全Safety和环境Environment)战略管理目标,对油田施工建设各阶段的环境污染防治及处理提供了有效措施。尽管如此,目前在油田建设项目施工期仍然存在监理制度有待健全、施工过程有违环保政策和法规标准等问题,以至于环保措施落实难以完全落实到位。为此,本文从大庆油田建设现场施工的环境特点出发,对油田现场施工的环境保护工作进行讨论。

1、大庆油田现场施工的环境特点

大庆油田建设项目现场施工大都位于油气比较丰富或者油气输送、处理比较便利的地方。从区位来看,油田建设项目施工地点多为中区以外的郊区地带,周边多村镇和洼地;从土地类型来看油田建设项目施工地点主要以耕地、草地或者盐碱荒地;从地势来看,由于大庆油田位于波状起伏的松嫩平原阶地,因而油田现场施工地势由北向南渐低,总的来说无论是高地还是低地均较为平缓。由此可见,大庆油田建设项目现场施工的周围环境既敏感又复杂,如果不采取有效保护措施,极易对空气、水资源、声环境和生态环境带来破坏。

2、大庆油田现场施工对环境产生的主要影响

大庆油田建设项目离不开场站建设、井区建设、管道铺设及废物排放等活动,在这些活动的施工过程中,均存在破坏和污染环境的不良因素,若不加以有效控制,则会对生态环境产生无法修复的破坏。因而明确现场施工活动对环境产生的主要影响是油田现场施工做好环境保护的前提。

2.1场站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输油站、油气处理站、油气储库等场站建设是油田开发和生产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从上述油田建设施工环境特点可知,由于场站大都位于郊区耕地、草地和盐碱荒地上,尤其是在肥沃的松嫩平原地势下,耕地和草地是其中最为主要的土地类型,因而场站建设的现场施工离不开工程占地,除了永久性占地外,还有现场施工摆放机具设备、建设材料、消防器材等方面以及施工车辆碾压和施工人员践踏所需的临时性占地,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工程占地,都会使耕地和草地的地表植被遭到破坏,轻则影响植被正常生长,重则会导致植被遭受彻底清理、无法恢复。

2.2管道铺设对环境的影响

油田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铺设施工道路和各类管线,而铺设道路离不开对施工现场地表植被的践踏和砍伐,铺设管线则需要对施工现场的地表进行挖掘。尤其是一些建设项目在现场施工时,缺乏对施工路线的规划,施工车辆和施工机具设备在没有规划的情况下随意进入厂区开辟道路,加之挖掘管沟没有分层堆放,不仅会造成大面积的植被破坏,而且遇到雨季,在雨水的冲刷下,破坏了的植被无法固水固土,挖掘造成的泥浆坑无法及时填埋,原有耕地或草地水土流失严重,最终演变为荒地。

2.3井区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油气田井区建设施工是油田开发最为普遍的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是显而易见的,无论是钻井带来的污水和泥浆,还是井下作业产生的含油废水和废液都会导致植被和土壤的有机养分流失,使经过长时间调整达到动态平衡的原有生态环境被人为打破。此外,井区建设过程中机械作业产生的噪音和由于未进行洒水作业而产生的大量粉尘,都会对施工周边村庄的居民生活带来环境污染。

2.4废物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尽管油田建设项目种类繁多,但无论哪个项目的施工,都会产生大量的废物需要排放,如果不加以控制,那么废水、废液、废气和固废的不合理排放势必会影响整个生态环境的质量。尤其是油田建设施工排放的废液和废气大都含有有毒物质,在未经彻底处理的情况下直接排放,会对油田建设区域生物生存和人类生活产生毒害,而油田建设施工废水的随意排放则会污染建设区域的水源,不仅会影响植被生长,甚至会对生物的生存和人类的生活产生破坏性的影响。因而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做好废物排放工作是油田现场施工必须妥善解决的问题之一。

3、油田现场施工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

3.1油田建设施工应当做好合理规划

在油田建设项目设计阶段及可行性研究阶段,就要对油田建设施工的地点和区域进行可行性论证及合理规划,不仅要详细分析拟施工现场及其周围的植被排列和分布情况,还要认真评估该区域生态环境的结构,有选择性地占用土地,尤其是临时用地的占用,一定要做好切实规划,清楚、明确地划分可临时占用的土地,不得任意占用区划范围之外的土地摆放施工机具设备以及工程建设。

3.2管道铺设应当做好地表回填工作

对于地表的开采,进行挖掘作业时应该确保分层挖且分层回填,尽量保持地表土壤原有的组织结构,避免对整个土壤体系的破坏,对地表植被则是尽量的保护,不要轻易破坏其生存环境,也不轻易采伐植被。施工完成后要把地表填平,使其与周围地表高度一致。

3.3有效处理井区建设的泥浆及环境污染

井区建设必须进行洒水作业,以免产生大量粉尘污染空气、形成泥浆。同时,对于钻井过程中盛放废泥浆的泥浆池应该进行防渗处理,并在施工结束后按相关规定及时做好废泥浆的固化及盖土填埋,防止人员和机械的不慎落入。此外,在靠近居民区进行井区建设时,尽量不要在夜间施工,如果工作能采用人工作业则首选人工作业,防止机械噪音对居民日常生活的干扰。在使用噪声源较大的器械时应该采取减震、降噪处理,避免环境噪声污染。

3.4强化治理施工现场排放的各类废弃物

油田施工产生的各种废水、废液应及时入罐,以便再次使用或同废泥浆一起进行无害处理。对于施工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应在施工工作日结束后运送到相关的工业固体废弃物垃圾场内进行处置。此外,油田企业应该不断的进行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的创新,加快环保科技成果的转化,减少废气排放,实现清洁生产。

参考文献

第3篇:油田施工论文范文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hangqing oilfield has made significantly success in the prospection and development integration, and accumulates rich experience, through the summary and refining of the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the prospection and development integration in Changqing oilfield, this paper tries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of reservoir prospection and development integration management for oil enterprises in China.

关键词: 勘探开发一体化;管理创新;油田公司

Key words: prospection and development integration;management innovation;oilfield company

中图分类号:TE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29-0072-03

0 引言

勘探开发一体化,就是在油田开发中,将原来彼此分散的、独立的勘探开发紧密结合起来,使勘探、开发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勘探向开发延伸,开发向勘探渗透,变前后接力为互相渗透,二者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石油资源储量向石油产量的转化,实现石油企业经济效益的最优化。因此,勘探开发包括两层含义:勘探的后向一体化以及开发的前向一体化。长庆油田经过多年探索,在勘探开发一体化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 长庆油田勘探开发一体化工作的发展历程

长庆油田于2003年在集团公司的领导下成立油藏评价科,自此开始了对勘探开发一体化工作的探索。近10年来,通过勘探开发一体化的开展,长庆油田实现了开发向勘探延伸,不断扩大勘探成果;勘探向开发延伸,实现快速、规模、高效开发。在2009年左右,五大含油区带格局基本形成,勘探评价寻找富集区的成果显著。长庆油田的勘探开发一体化工作成效显著。目前,长庆已经具备了年产5000万吨的能力,日产量已经达到14万吨。

2 长庆油田勘探开发一体化的实践探索

2.1 战略引导,高层支持

勘探开发一体化既是一种管理模式创新,也是一种管理流程创新。因此勘探开发一体化的推广和实施需要组织战略的引导和管理高层的支持。长庆的勘探开发一体化既是长庆油田新时期战略发展目标的要求,也是中石油的总体战略部署。因此勘探开发一体化工作从一开始就得到公司高层领导的重视,由上而下推动勘探开发一体化工作的进行。这是长庆勘探开发一体化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

在2012年,长庆油藏评价紧密围绕公司“高水平、高质量,全面建成西部大庆”的目标,深入贯彻落实公司工作会议和领导干部会议精神,按照“继续加快陕北、调整优化陇东、战略准备宁夏”的思路,以提交规模效益储量为重点,坚持“资源、创新、低成本”战略,深化综合地质研究,强化工艺攻关试验,着力推进储量增长。高峰期工程,坚持“资源、创新、低成本”战略,科学方案部署,创新技术应用,精细生产组织,提高规模效益储量,2012年新增探明石油储量再超3亿吨,规模效益储量高效落实。

2.2 深化认识,指导实践

油藏勘探开发一体化是理论界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在实践中具体的模式设计和运行机制则应与油藏的地质条件和油田的具体情况相结合,走出适合长庆油田的勘探开发一体化路子,并真正指导油藏勘探开发实践。

在长庆,勘探开发一体化被赋予了更符合长庆的特点和内涵。那就是两个延伸、三个促进和四个一体化。

两个延伸:一是勘探向后延伸,延伸到开发实施、信息反馈阶段,以便及时了解勘探部署方案实施的实际效果,根据差异分析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指导下一步勘探;二是开发向前延伸,延伸到工业评价勘探阶段,甚至可以到圈闭评价阶段,以便及时对勘探领域有无商业价值进行评价。坚持早期介入,及时部署滚动勘探方案,扩大勘探成果。

三个促进:一是减少重复建设,缩短油田建设周期,促进投资效益的提高。二是“三位一体”共同寻找富集区,促进规模建产,整体开发。三是加强开发前期评价,促进超低渗透油田快速有效开发。

四个一体化:一是目标一体化;二是地质研究、技术攻关一体化;三是方案部署、井位优选一体化;四是资料录取、信息共享一体化。

2.3 部门合作,权责清晰

实施勘探开发一体化的关键之一是构建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这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必须成立组织领导勘探开发一体化的专门机构;二是尽量减少组织层级,构建扁平化组织;三是构建各部门各机构之间有效的沟通和合作机制。长庆油田在组织结构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效促进了勘探开发一体化的实施。

长庆油田在组织结构中实行“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三层组织结构设计,形成了“一级指挥一级,一级为一级负责”的组织秩序和科学高效的决策程序。在组织管理上,由油藏评价领导小组统一组织管理,从审查部署开发方案实行统一协调,集中管理,从组织上保证整体性和系统性。管理层的组织机构是油藏评价处,其主要职责是:项目立项报批;投资和计划控制;组织方案的编制;审查和上报;项目的实施管理;监控和考核;汇报进展和成果。执行层的组织机构是项目组,其主要职责是:方案的实施和投资控制;完成探明储量任务和相应评价工作;项目工程投资概、预算,确保项目在预算框架内运行并完成各项考核指标。

在机构部门分工方面,长庆油田公司下设油田开发处、油藏评价处等职能部门和勘探部、勘探开发研究院、油气工艺研究院、采油厂等直属单位,具体负责油田的勘探开发工作。这些部门之间形成了明晰的分工合作关系。研究院、油气院负责勘探开发地质、工艺的研究及方案编制工作,油田开发处、油藏评价处、勘探部分别负责油田开发、油藏评价、石油预探的管理工作,包括方案审查、生产组织协调、投资与质量监控、项目检查与竣工验收与后评估等工作,各采油单位具体负责油田产能建设和原油生产工作,油藏评价处下设油藏评价项目组负责石油探明储量的完成工作,勘探部下设石油预探项目组,负责石油控制及预测储量的完成工作。

2.4 流程统一,简洁高效

勘探开发一体化是一种流程的改造和创新,因此关键就是流程统一高效。长庆油田的勘探开发一体化流程分为四个阶段:预探阶段、评价阶段、产能建设阶段和生产阶段。长庆油田按照集团公司的要求,根据勘探开发的实际情况,持续优化项目组织管理和生产资源配置模式,对钻、录、测、试各专业全盘考虑,按照不同生产时段,合理调整生产组织方式,发挥统一协调管理职能,加强组织协调,强化相互沟通,实现各专业、各单位协同作战,确保项目实现优质、高效、有序运行。

①加强组织管理,为勘探开发一体化提供保障。如前所述,长庆油田的勘探开发自始至终是在油田分公司的统一组织下进行的,油田分公司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的领导小组,负责对该地区勘探开发的领导;在具体组织管理上,油田分公司成立了油藏评价领导小组,为项目的具体实施提供组织保障。研究工作及井位部署由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负责;实施工作则由勘探和开发两个事业部分工负责;产能建设工作则由产能建设项目组专门负责。

②开发工作早期介入与勘探相结合。油田发现井试油获得工业油流后,开发工作就开始介入,主要是在勘探认识的基础上开展早期评价和开发可行性的论证工作,进行技术经济评价。这期间工作包括:建立早期概念地质模型;油藏工程规划设计;勘探开发技术经济评价。

③加强前期研究,使开发方案编制与勘探相结合。在前期研究和开发方案编制阶段,坚持勘探开发紧密结合十分重要,主要表现在井位部署上的结合、资料采集和地质认识上的结合。

④在方案实施和调整优化过程中,坚持“短平快”勘探开发模式。即在对油气探区进行预探、评价寻找新发现的同时,以探井为中心,并把探井作为“母井”,通过“一母多子”效应,落实含油气富集区;另一个方面,在开发骨架井建设产能同时,又把开发井作为探井的角色,综合分析和研究,寻找新层系,开拓新领域。

正是依靠科学高效的流程管理,长庆油田2012年钻井完井426口,试油完井318口,获工业油流258口,试油成功率81.1%,创油田历史新高,“328”战略工程全面实现。

2.5 过程控制,全面严格

长庆油田在勘探开发一体化种,实施了严格的过程控制,责任落实到人。全面执行标准化设计、施工流程和质量监督考核,制定各专业质量监控表。对钻井开钻验收、钻井抽查、固井驻井监督,对录井坚持驻井监督,对试油重点工序全程监督、重点井/层驻井监督,对压裂全程监督,杜绝不合格化工料和支撑剂入井,严格执行方案设计,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全年固井质量合格率100%,取芯收获率98.4%,主要技术指标均达标。

同时,长庆油田认真贯彻落实HSE勘探专业委员会的各项要求,结合安全生产领域“打非治违”专项部署,开展安全环保大检查活动,认真查找非法、违法和违规、违章行为,认真整改,严格复查;加强应急预案演练,突出关键环节、敏感时段、特殊季节及重点工序的安全监管,及时发现并果断处理了199等井出现的溢流险情。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了生产“平稳、均衡、效率、受控、协调”运行。

3 对长庆油田勘探开发一体化工作的进一步思考

长庆油田勘探开发一体化的顺利实施和所取得的突出成绩,对于勘探开发一体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3.1 应立足于油田实际

勘探开发一体化的顺利实施必须立足于油田开发工作的实际情况。长庆油田正是在超低渗油藏大规模开发的过程中,打破常规,走出了一条“勘探开发一体化”的新路子。在勘探中开发、在开发中勘探,相互补位、相互联系、相互结合,缩短了开发周期,降低了投资风险,提高了经济效益。最终形成了一条适合低渗透、超低渗透的快速勘探开发一体化模式。快速勘探开发模式的关键,是围绕油气勘探开发的同一个有利目标区,将预探、评价、开发井实施角色转换,同步管理,一体化运作,在探井布井时就充分考虑到了生产井井网部署的需求,在深化勘探中,又能充分利用开发井的现有资料和井场资源,互为服务,实现了在勘探中开发、在开发中勘探,相互补位、相互联系、相互结合,缩短了勘探开发周期,降低了投资风险,提高了经济效益。

3.2 应大胆大力推进管理创新

勘探开发一体化既是一种技术创新,更是一种管理创新。勘探开发一体化的实施需要组织架构、制度建设、管理流程乃至人员配备的配合。长庆油田在实施勘探开发一体化的过程中,大力推进管理创新,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配合长庆的低成本战略,长庆油田不断加大管理创新,在管理上采用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机制,形成以“低成本,集约化,数字化,标准化,市场化”为主要内容的管理创新体系。在劳动组织结构上,围绕主营业务对其他业务进行重新定位,优化业务结构,简化管理层次,提高管理效率;在劳动组织模式上,不断改革创新,探索扁平化管理办法,按照生产流程设置劳动架构,有效提高了一线劳动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扁平化组织的构建,逐步形成了企业的三大优势:勘探开发一体化管理体制的优势;人员业务精,素质高的优势;团队工作的优势;通过勘探开发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实行,锻炼了队伍,逐步形成了员工的两个能力:跨专业学习、技术创新的能力;沟通协作的能力。

3.3 应具有理论上的前瞻性和生产中的实用性

勘探开发一体化在油田开发工作中的推广和实施,首先要有理论上的前瞻性,就是要广泛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油田勘探开发经验,同时将学术上最新的研究成果运用于油田实际。另一方面,勘探开发工作应立足于油田的市场环境、地质特点以及管理实际,开发出具有实用性的勘探开发一体化模式。长庆油田在超低渗油藏开发方面探索和总结出的勘探开发一体化模式,具有理论上的前瞻性,极大地丰富了管理创新理论和流程再造理论。同时,勘探开发一体化模式在长庆油田的实施和运作中取得的极大成功和骄人成绩,也说明长庆油田勘探开发一体化模式必将对超低渗油藏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赵贵菊,王彦春,崔其山,崔淑红.石油勘探开发一体化数据仓的建立和应用[J].物探与化探,2010(1).

[2]高建,董秀成,杨丹.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研发风险评价与规避[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3).

[3]李博.中国石油科技管理系统开发推广与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硕士论文,2010.

[4]李春燕,马怀玉.油气勘探开发项目经济评价研究浅析[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9(2).

[5]张数球,李晓波.浅谈“勘探开发一体化”[J].天然气技术,2009(3).

[6]刘宝发.国际石油勘探开发项目政治风险的不确定性研究[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7]张奎文.深层复杂断块油藏的勘探与开发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9(13).

[8]荆克尧,缪莉,罗萍.中外油公司勘探开发成本对比分析及其启示[J].当代石油石化,2008(16).

[9]李建华.打造低渗透创新管理示范油田[J].数字石油和化工,2007.

[10]冯玉宝,张红玲.对油田实施勘探开发一体化工作的思考[J].当代石油石化,2007(15).

[11]王京,赵珍梅,曹代勇.浅谈海外数字油田与勘探开发一体化集成系统建设[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

[12]崔立杰,韩亮.创新理念 搞好成本精细管理[J].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6).

[13]李传华,郭元岭.油气勘探开发一体化工作方式的探讨[J].断块油气田,2006.

[14]计秉玉.依靠信息化提升勘探开发技术水平[J].大庆石油地质开发,2006.

[15]娄渊明,何钧,栾翠红,刘峰.对油田实施勘探开发一体化的几点思考[J].西部探矿工程,2005(3).

[16]何钧,娄渊明,苑胜利.勘探开发一体化项目管理中HSE运行模式实践[J].西部探矿工程,2005(4).

第4篇:油田施工论文范文

关键词: 开发规律; 递减方程; 油田实际; 依据

中图分类号: TE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9-0018-02

前言

油田生产过程中,动态分析是油藏管理者和油藏开发技术人员经常性的工作,在油藏开发过程中,产量变化、递减变化大小的如何评判?开发是否科学合理?本文从低渗透油藏本身的物质基础出发,建立油藏理论递减曲线,把理论曲线和低渗透油藏实际生产进行对比,指出油藏开发是否科学合理以及分析原因,也同时预见了油田如何科学合理开发,对油田生产开发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低渗透油藏产量递减基本方程

在注水保持地层压力情况下,如不考虑井间产量差异,根据渗流力学原理,产油量可以写成下式[1]:

qO=■ ■

=■KrO(Sw)=qOiEnKrO(Sw) (1)

式中 qOi=■ E=1-■

式中h—油层厚度,m;p—生产压差,Pa;K—油层渗透率,m2;B—体积系数;E—无因次启动压力梯度;n—油井数,口;μ—粘度,Pa·s;Re—供油半径,m;rw—井径,m;δp—启动压力,Pa;S—饱和度;Kr—相对渗透率;O—油相;w—水相;i—初始时刻。

在注采平衡情况下[2],有

■=■ (2)

(1)、(2)式结合,有

■=■dt (3)

积分(3)式,得

■■=■t (4)

因为本文研究区块油相相对渗透率曲线呈幂函数形式(长庆特低渗透油田大部分是幂函数形式,对低渗透油田有广泛的代表性),即

KrO(Sw)=a(1-Sw)b (5)

把(5)式代入(4)式得

■■=■t (6)

积分(6)式得:

(1-Sw)1-b=■t+c (7)

把(7)式代入(1)式得

qO=qOiEna■t+c■ (8)

令式中■=N,qOiEnac■=A;■=E′则(8)式变为

qO=A(1+E′t)N (9)

由(9)式可推出递减率变化方程

D(t)=-■=-■ (10)

显然初始递减率

Di=D■=-E′N (11)

将(11)式代入(9)式得

q(t)=A1-■tN (12)

令N=-■,则上式变为

q(t)=A(1+nDit) (13)

式中;Vp—油层孔隙体积,a,b,c——常数。

(13)式代表了低渗透油藏在注水开况下,注采平衡、地层压力保持平衡、无增产措施(包括压裂、转抽或换泵、钻新井)、开井时率正常的情况下[3],符合油藏特征的产量递减规律,反之,就要分析影响油藏递减加大或者减小的具体原因。

2 安塞油田W区块递减规律的应用及分析

安塞油田W区块1991年投产135口油井,注水井50口,该区块实验室测定相对渗透率曲线如下图:

由图1安塞油田W区块相对渗透曲线可得到

KrO(Sw)=64.63(1-Sw)8.3 (14)

把(5)式代入(4)式,有

■■=■t (15)

积分(15)式,有

(1-Sw)1-8.3=■t+c (16)

t=0时,c=36.91。

从以上式和实验测定可知W区块计算参数是:a=64.63,b=8.3,N=-1.14,E=0.75,A=102.39,E′=0.01116,以上参数代入(9)式得到低渗透油藏产量理论递减方程qO=102.39×(1+0.0116×t)-1.14,利用该式理论计算和实际对比得,如下图3。

从图3可以看出,W区块理论计算产量和实际产量递减趋势相同,实际产量基本落在理论曲线上,该区块历年月注采比于1.15,地层压力保持在95~110%间。生产140个月后,点子高于理论值,主要是加强了注水(月注采比提高到1.25),以及措施工作量增加所致。该区块注水量大于采出量,地层能量保持水平较高,是实际开发优于理论值得主要原因。W区块2004年被公司评价为一类高效开发区块[4]。相反,W区块实际开发产量低于理论计算产量,递减趋势大于理论递减趋势,这个时候就要采取降递减措施,就要调整油藏注采比、加强措施力度,加强油藏动态分析,对比理论开采曲线,把油藏开发调整到科学合理的开发趋势上来。

理论递减曲线是油藏是否开发合理的评判标准,是油藏实际开采下步是否采取措施的参照依据。

3 结论

油藏开发是否合理,首先要根据相渗曲线建立油藏开发理论标准方程[5],再生产实际和理论递减曲线进行比较,如果递减趋势相同的情况下,实际生产略大于理论开采,油藏处于高效开发阶段,如果实际生产小于理论开采,就要相应采取措施,提高油田的产量,如果递减趋势大于理论递减趋势,就要采取降递减措施。建立起开采理论标准有利于指导油藏科学合理开发,既防止盲目增加油藏产量,又防止油藏低速开发,对油藏科学开采的生产实践有很好指示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正明.低渗透油藏产量递减规律及水驱特征曲线[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0,27(3).

[2] 葛家理.油气层渗流力学[J].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2.

[3] 计秉玉.产量递减方程的渗流理论基础[J].石油学报,1995,16(3):86~96.

第5篇:油田施工论文范文

关键词:油田产能建设 项目管理 应用

油田产能建设是一项投资成本高、控制难度大且涉及领域广的综合工程,而项目管理则是其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抓好油田产能建设项目管理工作,能有效提高油田经济利益,并促进油田科学、安全、稳定的发展。

一、项目管理相关内容概述

项目管理主要是以油田项目为基本出发点,对项目进行层层细分,开展有组织、有计划的集体管理方式,通过不同部门的通力配合,全面发挥管理经验及有关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实现项目管理目标。

项目管理需要对油田产能建设项目进行优化,同时,加强项目细分,分领域、分专业地开展管理工作。项目细分有利于管理的逐步优化,能够更清晰地了解项目开发及生产的整个过程,以便管理人员及时发现潜在生产问题,通过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实现油田的生产效率及经济效益。

二、油田产能建设中应用项目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根据油田产能建设开发项目的特点,采用项目管理,对油田产能建设进行有效管理,以节约投资成本,降低风险发生,提高油田增储。

1.针对投资风险大、稳定性差的油田产能建设,项目管理可以发挥自身适应环境力强的特点,降低相关风险和不稳定因素的发生。

2.项目管理模式具有整体性和全局性的特点,在开发规模大、合作部门多的油田产能建设中能促进多部门的协调配合,提高整体效益。

3.当条件符合一定要求时,项目管理可以缩短工程建设时间,节约资源成本,并达到预期目标。故项目管理能满足工程期限紧、投资成本高的油田产能建设需求。

4.项目管理实行授权管理的经理负责制,具有作业流动性强、分散度高以及建设项目战线长等特点。

综合评估油田产能建设工程地质和地面的条件水平,勇于创新管理机制,运用项目管理对油田进行建设和开发。

三、油田产能建设中项目管理的应用分析

(一)树立油藏经营管理理念,为油田产能建设项目管理提供指导

必须树立“油藏经营管理理念,将各学科理论与现代化科学技术相结合,制定科学的经营目标,注重加强经济评价,将项目经济效益作为核心,加强前期研究工作,将油藏方、钻井、采油及地面工程四大方案进行全面论证,并将此作为决策的基本依据,注重加强风险预测及识别,确保决策的严谨性及投资的慎重性,最终形成极具特色的滚动式勘探开发建设一体化模式,充分展现滚动中进行油田勘探、滚动中进行油田产能建设、滚动中加快各环节的发展与完善,逐步增强项目组织管理。此外,应以开发方案为中心,对方案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变动性进行跟踪,加强各部门的沟通与反馈工作,根据实施过程对开发方案进行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从而为油田开发风险地降低及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奠定基础。

(二)制定完善的制度,加强油田产能建设项目管理的规范化发展

应加快制订完善的项目管理制度,从而为油田产能建设提供规范化的指导,明确项目管理基本程序。根据油田产能建设的实际规模,实施分级管理,无论对于分公司一级,还是采油级项目组而言,都应实施项目经理责任制,并进行充分授权,以便将责任进行明确。构建诸如油藏、地质、采油、地面、钻井、环保、经营管理等不同专业项目组,共同构成油藏项目管理团队,将油田产能建设作为油藏项目管理的出发点。

(三)以ERP为依托,加快油田产能项目管理的不断优化

作为集各种现代化先进管理思想于一体的媒体,ERP是一种封装了先进管理理论及方法的软件,并有效实现了油田企业物流、资金流、业务流、信息流及价值流之间的有机融合。ERP所具有的集成化功能,为油田产能建设项目实现投资计划、统计、财务之间的“三帐合一”提供了途径,并有效实现了项目运作及投资过程的在线监控。在企业ERP平台下,由于工作分解结构的引入,油田产能建设项目的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细分,这种细分将一个完整的项目拆分为若干个小型管理单元,将项目投资预算及各环节工作分别分配于此类管理单元上,达到了精细化管理的目的。在企业ERP系统中,油田产能建设项目下达投资计划之后,需要对工程单体的预算进行分解,以便在系统中将核算状态进行释放。在项目实施时,ERP平台会对各项目分解结构成本发生数进行在线监控,当超出预算时,系统会及时反馈给有关人员,对项目投资规模进行有效的监控。财务结算需要在所有项目状态释放之后,方可进行,最终所发生的项目成本,不得超出ERP系统所下达的各项投资计划,实现了投资规模的有效控制。

(四)以合同为核心,实现油田产能建设项目的市场化运作

在如今这个计划经济时代,油田产能建设推行的是大会战管理法,以强制性的行政命令开展组织、协调、指挥等工作,以便更好地集中各方力量,完成建设项目,但缺点是决策盲目性较强,对于项目投资及效益缺乏足够的论证。采用项目管理模式之后,项目组能够充分发挥管理权,在设计、监理、施工及后勤服务等各个方面进行合同签订。在工程发包方面,应加强重点项目的招投标工作,对招标文件进行全面编制,加强招投标程序的规范化管理,充分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等原则,防止暗箱操作。以招标结果进行施工合同的签订,将甲乙两方的权利及义务进行明确规定,以更好地提高项目管理质量及效率,实现项目的市场化运作。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油田产能建设中,应根据企业管理及价值工程相关理论,将“降本增效”作为目的,在满足油田生产建设需求为前提,逐步提高企业社会及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何琪,陈李斌.国内外工程项目管理现状比较与探讨[J].石油化工技术经济, 2011(04):171-174.

第6篇:油田施工论文范文

【关键词】增产措施;数学模型;油田开发;建立

增产措施是油田开发中提高油田采收率和采油速度,改善油田开发效果的必要手段,是解决油田开发矛盾的主要措施,不同油藏、不同开发方式、不同开发时期,制约油田开发的主要矛盾也不同,所采取的增产措施种类、措施工作量亦不同。矿场根据生产需要而采取相应的增产措施及措施规模,没有系统考虑其合理性,缺乏理论依据。增产工作量与资金投入模型通过研究不同类型措施工作量的增产效果,在一定的资金投入情况下,优化组合措施工作量配置,实现措施增油最大化。

1 相关参数分析

建立增产措施工作量优化数学模型的主要参数有增产措施工作量、投入资金、措施种类、单项措施的增油量、工作量、措施费用等。

1.1 增产措施工作量

增产措施工作量指解决油田开发矛盾时所实施的油水井措施井数,包括工艺措施和地质措施种类、施工井数。

1.2 投入资金

投入资金指投入到措施的资金总和,由单项工艺措施资金组成。

1.3 增产措施种类

增产措施种类指过去或拟实施的各项措施,细分可为大修、侧钻、深度调剖、地层深防砂、化学堵水、三管分注等。

1.4 单项措施增油量

单一措施增油量指根据《金马油田开发公司科技管理办法》中的增油方法,在措施有效期内统计的增油量。

1.5 单项措施工作量

单项措施工作量指单项措施实施井数或井次。通过优化单项措施工作量来实现措施增油最大化。

1.6 单项措施费用

单项措施费用指投入到每一项措施的费用,由单井措施费用和实施井数或井次决定。

2 模型参数假设

假设一:参与模型优化的措施项目是近几年实施的增产措施。

假设二:单项措施的投入资金不随时间和市场变化而改变。取值根据近几年同一措施平均单井费用。

假设三:单项措施的增油量不随油田开发程度、油井、时间变化而改变。取值为近几年同一措施平均单井增油量。

假设四:单项措施实施井数或井次随着油田现场生产实际变化而变化,具有随机性,根据几年来单项措施费用占措施总费用的比例(权重),假定变化幅度不超过30%。

3 模型建立与求解

3.1 模型建立

根据以上分析和假设,设措施总投入资金为I,单项措施费用为Ii,措施种类为N,单项措施为Ni,单项措施增油量为Qi,措施增油量总和为Q,单项措施费用占措施总费用的权重设为Ci,单项措施实施井数或井次设为ni,m为单井措施平均单井费用。

措施总增油量Q为:

= (1)

投入资金I为:

(2)

单项措施实施井数:

(3)

单项措施费用:

(4)

(5)

3.2 模型参数值优化

3.2.1 措施种类优化

参加优化的增产措施种类是近几年现场应用的增产措施,如下例中参加优化的增产措施种类为12项,N取值为12。

3.2.2 单项增产措施增油量及单井费用优化

为了更准确地确定单项增产措施的增油量和单井投入费用,可根据近几年来所实施的增产措施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确定模型中m和Qi值的取值。

表1 近几年单项增产措施统计表

3.2.3 措施资金权重优化

根据参加模型优化的单项增产措施种类及投入资金,计算出近几年单项增油措施所占总资金的权重,并结合油田开发现阶段的实际,确定单项增产措施权重的取值范围,即Ci取值。

表2 近几年单项增产措施投入资金权重表

3.3 模型求解

根据以下模型,编制运算程序,采用叠代方法进行求解,得出在最大增油量下单项增产措施费用的权重,即可计算出最佳增产措施工作量和资金的配置。

输入一定I值时,可获得不同措施的实施井数、投入资金和单项措施增油量情况。如下表是当I=3000时,单项增产措施工作量的优化配置和资金配置。

表3 增产措施优化配置结果表

4 结论

(1)增产措施工作量优化数学模型的建立与求解,为解决油田开发中增产措施工作量的优化配置提供了理论依据,对油田开发科学决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单项措施资金权重取值范围可随油田开发现状和开发矛盾变化而变化。

参考文献:

[1]王丽洁,廖耀辉,黄金武,陈金燕.单井效益分析在稠油油藏经营管理中的应用.特种油气藏[J].2004(02).

[2]张恩臣.辽河油田单井经济效益评价[J].石油规划设计.

[3]张恩臣.一个崭新油藏经营管理模式的诞生[J].石油知识,2003(3).

[4]陈洁.浅谈如何建立数学模型[J].科技信息,2008(15).

第7篇:油田施工论文范文

摘 要 随着国际能源需求的不断加大以及国内石油资源的大规模勘探开发,不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少,并且在传统工业模式下,石油开采会产生大量污染环境的废弃物破坏环境,环境污染的同时又制约了石油企业的发展,二者形成了恶性循环。而环境伦理的提出打破了以往工业文明中人类只注重自身而忽略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力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达到共赢。辽河油田每年向辽河水系排放经处理过的污水约1700万方。污水排放严重影响了辽河流域以及渤海水域水体状况。针对辽河油田环境的复杂性和辽河油田稠油开采工艺的特殊性,对环境保护现状进行评估,以及问题的分析。

关键词 环境现状 问题分析

环境保o措施是石油开采企业保护生态环境的最直接行为,因此,从生态伦理的视角下去研究个能源开发地区的环境保护措施,对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生态经济的增长、生态意识的提高,以及我国环境保护的发展都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论文首先简述了环保措施与环境保护、环境伦理以及石油能源间的关系;然后结合中原油田的实际状况,通过理论分析、案例研究等方法,就中原油田正在实施的环保措施从环境伦理层面进行研究,并根据现状分析,从政府、公众以及中原油田本身三方面提出了中原油田环境伦理的实践路径。

一、据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和辽宁省环境保护厅于2008年7月1日联合辽宁省地方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21/1627-2008),该标准明确规定自2009年7月1日起执行本标准。该标准对污水处排放指标有了新的界定,主要污染物指标比原排放标准有了大幅度提高,COD(化学需氧量)和石油类排放指标由原来的100mg/l和10mg/l提高到50mg/l和3mg/l。新污水排放标准的实施对辽河油田污水外排处理带来了严峻的考验。面对这一形式,辽河油田污染防治工作有面临新的任务和压力。辽河油田华油公司4个污水处理厂基本处于满负荷运行状态,现有污水处理工艺、设施能力难于适应油田发展和新标准的要求,COD平均出口浓度85.18 mg/L,石油类平均出口浓度4.02 mg/L,NH3-N平均出口浓度7.80 mg/L。

二、为了有效利用水资源,减少采油污水排放量,辽河油田加大了污水回用力度。目前,辽河油田污水回用锅炉处理工程现有6座,总设计规模为7.3×104 m3/d,目前污水回用热采锅炉共160台,污水回用热采锅炉注汽量共4.5×104 m3/d。稠油污水回用锅炉技术在辽河油田已有12年研究与工程应用的历史,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总的来看,稠油污水回用锅炉是成功的,但还有一些技术难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完善和提高。

三、在国家、地方节能减排政策和资源环境保护新要求下,辽河油田公司污染防治还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1)水污染防治及减排。为完成国家提出的节能减排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的新目标,需要继续优化污水处理与回用工艺,解决工艺节能增效、长周期稳定运行和达标外排升级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1)现有处理设施的单元工艺处理效率偏低,工艺流程冗长,操作运行管理较为复杂;(2)外排处理工艺生化处理设施运行效率低,工艺流程长,出水水质不能满足新的要求,现有工艺技术升级难度大;(3)现有设施处理负荷偏高,工艺耐冲击能力弱,难于实现稳定达标;(4)水温高、乳化严重、水质波动大等特点,仍是污水处理面临的难题。

2)固体废物资源化与无害化。落地原油、清罐油泥、钻井废弃泥浆和压裂废液等固体废物都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受到国家严格监管,但一直未能得到有效处置,资源化利用率低,且成为环境污染重要隐患。关键问题在于固体废物组成及性质差别较大,技术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选择性。因此,需要对固体废物进行有效的分类,提出不同性质的固体废物处理工艺方案,并对相应的工艺技术进行完善研究,提高处理工艺运行的稳定性,降低处理成本。

3)废气污染防治及减排。辽河油田采用的都是蒸汽驱原油开采方式,废气排放主要来着加热炉排放的烟气和采油集输过程中逸散排放的轻烃气体。通过提高加热炉热效率,实施密闭集输和轻烃气的回收减少轻烃气的逸散从源头减少废气排放,但受技术还不成熟的限制,加热炉烟气脱硫脱硝工作还有待加强。

4)场地污染防治。辽河油田地处部级自然保护区,周边环境相当敏感,其环境保护工作一直受到地方政府高度关注。在油气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一些场地污染问题,针对具有湿地特征的土壤和水体,需要从预防和污染的快速恢复两个方面强化污染防治工作,建立相应的技术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1] 刘东升,曹云森.油田环境保护技术综述[D].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

第8篇:油田施工论文范文

关键词:注水井;等级权衡;模糊综合评判;灰色关联;

abstract: water flooding is the most popular technique of secondary oil recovery and important method for high and stable production. however, the descendent injectivity influenced development result during the process of waterflooding. in this paper, the application of field are analyzed based on grade weighing and fuzzy-gray judgment, results are basically identical between the calculation and the application. therefore the study can make decision more quickly and more scientific and improve efficiency and quality of work.

key words: injection well ; grade weighing; fuzzy judgment; gray relationship;

0 引言

近几年全国油田年平均注水6.8亿吨,平均每吨石油注水量接近5立方米。然而,由于外来液体与储层岩石矿物、储层流体等不配伍,水中悬浮物、浮油、微生物及代谢产物的存在,以及注水地层的敏感性等,常常引起地层伤害,造成部分注水井注水地层吸水能力下降,影响了油田注水开发效果。[1]

在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常常采用各种各样的处理措施清除或降低注水井近井地带的地层伤害,以恢复或提高注水地层的吸水能力。然而在这些解堵措施的应用中,将涉及到不同层次定量和非定量多因素复杂系统的决策问题。因此,有必要建立评价预测模型和方法,将各类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决策注水井地层解堵措施应用的可行性,提高措施的有效性和油田开发效益。

在油田实际工作中,经常根据生产资料的统计分析,结合理论研究,得出本油田实用的分析评价方法。如何晓东等立足于多年来轮南油田注入水质的实验研究数据,对轮南油田注入水现状进行了分析讨论,对化学指标(铁含量、溶解氧、硫化物含量、二氧化碳含量、含油量、腐蚀率) 、细菌指标、物理指标(悬浮物含量、悬浮物粒径) 和注入水与地层水配伍性等进行逐一评定,用来指导现场注水实践[2]。东辛油田针对注水井地层伤害的特点,采用了一系列处理措施,总体上效果不错,但是还有许多注水井效果并不明显[3][4]。因此东辛油田很有必要在采取措施前进行合理地决策,也就是建立一套评价预测模型进行辅助决策。目前,对于这种影响因素较多的评价预测方法有灰色聚类分析法、等级权衡法等。本文根据东辛油田现场资料的情况和理论研究,建立了等级权衡和灰色模糊综合评判两种模型,用以决策注水井地层处理措施应用的可行性。

1 等级权衡法

1.1 基本原理

注水井处理措施效果是所有影响因素的综合反映,具体到某一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程度就很难确定。但是如果大量的注水井数据综合起来,就可以建立一个初步的认识,例如注水井都有某个因素影响时处理措施效果好,那么就认为有这个影响因素时注水井处理措施效果好的可能性大,反之亦然。概率论是研究某一事件可能性大小的数学工具,可以通过某一事件出现的频率分析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概率论认为,事件出现的频率是事件本身固有的一种客观属性,在基本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试验次数足够多时,事件出现的频率接近一个常数,这个值是客观存在的。那么,在井次足够多的情况下,同一个因素对处理措施效果影响程度,必然在大量数据资料中反映出来,并且相对稳定。然后对每一因素影响程度合理赋值,可以定性的计算出所有因素对处理措施效果综合影响程度,从而对注水井处理措施决策起到辅助作用。[5][6]

1.2 注水井处理效果等级的确定

注水井地层处理效果是一个非定量的概念,所以在评价之前要先筛选出能反映注水井地层处理效果的评价指标,然后合理的确定出效果等级。根据理论研究和现场经验,认为措施前后注水量之比、措施前后注入压力之比及有效期可以较好的评价注水井地层处理技术的效果。

2 灰色模糊综合评判法

2.1 基本原理及其方法

综合评判是指综合考虑影响事物的多种因素并对其进行总的评判,当评判因素具有模糊性时,这样的评判被称为模糊综合评判。灰色关联分析是根据序列曲线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其联系是否紧密。曲线越接近,相应序列之间关联度就越大,反之就越小。

在实际生产中,解堵效果与解堵技术有关,也与注水地层地质情况、堵塞成因等多种因素有关,因此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是一种比较适合实际情况的方法。如李燕杰在大庆油田采油二厂南四—八区为主的25口油水井上,分别采用热化学解堵技术、低伤害缓蚀酸解堵技术、复合解堵技术、高频水力振荡解堵技术、超声波解堵技术、高能气体压裂解堵技术进行了解堵试验,并建立了模糊综合评判的数学模型,综合分析得出了这几种解堵技术的相对优劣及其稳定性。

3 评价模型应用分析及建议

从东辛油田2002年~2005年注水井206井次的解堵措施中选取最常用措施类型(fb-40酸化)的67组数据,运用上述等级权衡法和灰色模糊综合评判法分别建立模型。对这67次处理措施效果进行评价,并与实际处理效果进行对比:等级权衡法评价结果与实际结果相同的有51井次,符合率为76.12%,灰色模糊综合评判法评价结果与实际结果相同的有52井次,符合率为77.61%,并且等级权衡法评价结果与灰色模糊综合评判法评价结果相同的有64井次,相同率为95.52%。另外,在灰色模糊综合评判求解权数集的过程中,利用灰色关联分析还可以得出处理措施效果影响因素的主次,主要因素为浮油含量和悬浮物含量,其次是泥质含量和孔隙度,然后依次为渗透率和有效厚度。

由于所选择的分析数据过少,同一个因素对处理措施效果影响程度不够明显,故造成上述评价结果不是非常理想。若将措施类型也作为分析因素,利用206井次处理措施的全部数据建立上述两种模型,则等级权衡法评价结果与实际结果的符合率为87.86%,灰色模糊综合评判法评价结果与实际结果的符合率为91.26%,这说明在实验数据足够多地情况下,评价模型的结果将非常接近实际情况,且灰色模糊综合评判法要优于等级权衡法。为了能更好的优化油田注水井处理措施效果,进行科学的决策,今后仍要继续加强油田基础实验数据的采集和

参考文献

[1] pautz j f, crocker m e, walton c g. relating water quality and formation permeability to loss of injectivity[z] spe 18 888,1989.

[2] 何晓东,熊燕莉. 轮南油田注水水质指标现状分析与评价[j]. 天然气工业, 2000,20(4):72-76.

[3] 覃忠校,黎石松,张兴建等. 二氧化氯复合解堵工艺研究及应用[j].石油钻探技术,2002,30(3):63-65.

[4] 覃忠校,张兴建,彭绪勇等. 高压水射流与化学复合解堵工艺应用研究[j].河南石油,2003,17(2):39-43.

[5] barkman j h, davidson d h. measuring water quality and predicting well impairment [j]. j petrol technol, 1972, 24(6):865-873

[6] todd, adrian c., the application of depth of formation damage measurements in predicting water injectivity decline [z]. spe 12498-ms, 1984, 13-14.

[7] 李燕杰,赵立志,吴春夏. 七项解堵技术的模糊综合评判[j]. 石油学报, 1997,18(1):49-54.

第9篇:油田施工论文范文

关键词:数值模拟 开发中后期 地质模型

一、中后期的精细地质定义以及主要任务

油田油藏开发之后,对着油田油藏的开发程度不断加深以及油田生产的动态资料不断进行精细地质的描述分析,并且不断的使油田油藏储层的精细地质模型完善。这一完善的过程就是油田油藏开发中后期精细地质模型定义的描述。

在油田油藏开发中后期阶段的主要任务划分如下:(1)油田油藏开发中期主要是油田油藏开发主体的阶段。一般情况下,该开发阶段可以采出可采储量的百分之五十以上。在油田油藏的开发中期,精细地质模型的描述主要是为了描述储层与层间以及平面之间的变化规律,从而可以认识油田油藏开发过程中的油藏储量情况、水驱受效、可采储量测算、水驱的控制程度、可采储量的潜力大小以及水淹的状况等等,从而可以为油井的布局以及全部储层的调整提供精细地质的依据。(2)在油田油藏的开发后期是处于高含水量以及高采出程度的阶段。在这一开发阶段中,精细地质模型描述的主要任务是分析和研究该开发阶段的流动单元之间的对比以及划分、油田储层内的微观物质的水淹状态以及低阻层。通过结合油田油藏的开发过程中生产动态的研究和分析以及油藏的精细地质模型的拟合化得剩余空间分布,从而建立油田油藏开发过程中,油藏的预测地质模型。这样可以综合调整油田油藏的开况,增大开发的可采储量,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可采收率,提供精细地质的依据。

二、精细地质模型的建立以及应用分析

在最近的几年里,油藏油田开发中后期精细地质模型的建立已经在油藏储层研究中心占据着活跃的领域,其中精细地质模型的核心内容就是储层地质的模型。我国国内外在精细地质模型描述领域上的一个研究难点和热点是在油田储层中预测到储层非均质性的问题。因此通过开展地质建模研究中表征储层非均质性的空间分布以及变化,主要运用了试油、试采、生产动态等资料。同时在沉积微相模型的基础上可以建立储层参数的模型。经过对于沉积微相模型的研究表明,沉积微相模型不仅仅忠实于测井的数据,而且还可以更好的出现在精细地质的空间几何状态。储层参数的空间分布能够充分的表现储层费均质性,起到了约束的作用,具有比较高的精确度。以下主要是对于沉积微型模型以及储层参数的分布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沉积微相模型的主要因素,从而可以认识到储层参数主要受到沉积的控制作用。

在油田油藏开发中后期的过程中,由于油田的岩性比较复杂,因此可以把沉积微相模型的类型主要分为两大类:清水型以及浑水型。前者主要是碳酸盐岩,供给的碎屑很少甚至没有。后者主要是沉积碎屑岩,主要与油田油藏的地处层相连,可以源源不断的提供碎屑物质。这样就可以在油田油藏开发中后期的精细地质模型中利用沉积微相模型的研究技术,通过对油田油藏开发的核心资料分别建立沉积微相模型。在建立沉积微相模型的基础上建立测井相模型,并且通过该模型与岩石物理建立的对应关系,利用测井相模型以及单井相模型的结合,将油田油藏开发过程中的分布位置与油井的点测位置相互结合进行综合的分析,从而可以划分出沉积微相。

为了建立精细地质模拟,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测井相模型。测井相模型主要是通过岩心的分析以及观察、将主力的油层岩石主要分为八类。然后将测井曲线分别对应,建立测井相模型。其中交错层岩石相、水平层岩石相、块状岩石相以及波形层理得岩石相这四类的油层岩石,说明沉积物形成的原因可能是重力流。另外,泥灰岩石、泥晶生物碎屑的岩石相、泥晶含粉的岩石相以及泥晶含生物碎屑的岩石相,这四大类主要是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回旋,主要是反映了水动力由强变到弱的过程。但是由于沉积微相的识别过程中具有以一定的多解性,所以在建立模型时的地层划分作为主要的参考,并不时唯一的划分标准。在建立测井相模型的基础上,建立精细地质地质的模型可以提供油田油藏开发过程中的可采率,从而提供精细地质的效率。

三、结语

通过我国油田油藏开发中后期的精细地质分析,发现我国油田的地层比较复杂,再加上大量工作以及时间的限制,可能将会导致一些小层的地质划分不是非常合理的。精细地质师每个油田油藏开发过程中的标准,但是对于精细的地质构造还是需要进一步的深化。通过对中后期的精细地质的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在开发的过程中可以再深入一步进行深化地层的结构、平面层间的分布情况,并且只有将三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解决精细地质平面与层间的关系。从而才能进一步搞清楚地质的断层以及空间裂缝的研究,这对综合调整油田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以后油田油藏的开发过程中,调整循环渐进的原则,在能够充分认识到油藏资源的情况下,进一步实施开发精细地质的措施,从而提升实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郑玉柱;李建武;董敏涛;;吐哈盆地煤的生气能力探讨[A];中国煤炭资源现状与勘探开发利用技术进展及环境保护——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煤炭学会煤炭田地质专业委员会2004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2] 刘汉彬;夏毓亮;林锦荣;范光;;吐哈盆地砂岩型铀矿U-Pb同位素地质特征[A];同位素地质新进展:技术、方法、理论与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3] 柳益群;周鼎武;朱玉双;李义军;;构造背景对含油气储集层的控制吐哈盆地剖析[A];200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摘要论文集[C];2001年.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