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复习教案范文

复习教案精选(九篇)

复习教案

第1篇:复习教案范文

离中考还有大约三十天,突然接到通知让讲一堂优质课。此时我准备给学生进行中考题型的专项复习。如何上一堂非常对学生有用的课呢?就此想法我设计了这堂课——对词语运用题型进行专项训练,让学生掌握做题的思路。此题型是今年新增加的一个题,给出一段大约150词左右的文章挖去10个空,给出12个词进行选词填空。此题既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属于一种较难题型。结合本学期的教学改革和从星河学习回来的精神,我用了导学案的课型。

二、学情分析

在这节课之前一直没有很正规的给学生讲过做此题的方法,在三月份和四月份的模拟考试中,孩子们的均分只有三四分,很不好。而要做好此题,必须明确英语中各类基本词用法,也要明确每个单词的词义和词性。所以在这以前我也稍微的把各类词的用法练了一些。

有些学生已经有了不想学的想法,为了结合学校的课改,不放弃一个学生,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提高能力。所以我采用了学案导学,小组自主合作交流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

三、案例主题

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要求打破“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的传统模式,探究富有活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倡合作探究,促进学生共同发展。通过导学案的引导,各小组成员合作交流,相互启发,共同探讨,学会学习,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形成“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双兵互赢的的良好局面,促进学生共同发展。一堂成功的课,应该让学生自始自终都掌握主动权,引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学堂上的主体作用。

四、案例描述

学案是提前下发给学生,让学生认真预习,大胆尝试自行解决“学案”中的准备环节,提前尝试“探究活动”和问题准备、做好向老师或其他同学质疑的思想准备,也就是说做好上课之前的各种学习期待。

所以在精彩五分钟结束之后学生很快的带着自己的问题进入了小组内的质疑和讨论当中。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说出各自的最佳做题方法。并且每个小组都做了精彩的发言。课堂上有了第一次高潮。随后我把所有小组的方法汇总在一起。有了我们大家的方法。总结了十六个字,理解词义,通读全文,选词填空,仔细检查。学生们利用此方法很快的改了在二模中的错误。因为事先我已经告诉这节课会选优胜组和最佳个人表现奖,所以在这一轮的抢答环节中,出现了第二次高潮,有些同学怕抢不到,甚至站起来举手,唯恐我看不见。并且同学们不仅说出了原因,而且指出了为什么自己会做错。学生学习的欲望越来越高了,接下来小组探究巩固一道实战题,我的任务刚宣布,学生立刻热烈的开始论,让我十分感到欣慰的事,有几个英语弱的学生也积极参与到讨论当中了。每个学生都在想尽办法去搞清楚自己不会的。都在寻求别人的帮助,而小组中的会了的学生也在不厌其烦的一遍遍的给讲解。小组展示时,每个小组都派出了自己的最后一号,让我吃惊的是他们个个都讲的准确详细,一点都不亚于我这个老师。并且其它学生一直在仔细的倾听,也不知是学生都学得入迷了,还是因为有听课的老师,学生发言时,下面竟然没有一个说话的。最后一个空结束时,打下课铃了,都没来得及让学生好好反思一下本节课。

在第二天的课上我对这节课的思路进行了一个小测验,学生大都掌握的做题的方法。

五、案例评析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学案导学”学生在导学案引导下的学,是一种自我探究、自我发现的学。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或多或少会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研究获得结论的科学认识过程,这使得学生能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增强了自我学习能力,逐步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和研究探索的能力。教学效果得到了提高,使每位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感受成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由于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学生积极参与,学生本节课所学知识当堂掌握的程度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得到了保证。

我们在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努力做到: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在探索的基础上,让学生感知新知识,感受新体验,要让学生放手阅读;放手讨论;提出问题让学生放手思考解答结论或规律放手让学生概括;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也就是说老师要借助导学案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老师既不能当“传声筒”,也不能当“甩手掌柜”。适当的点播和指导非常重要。一定要切记一点,不能把导学案当成固定的甚至唯一的资料来处理,要避免眼睛只盯着检测题,如果我们只是把它当成检测的手段,那我们的导学案的功效就会大打折扣。

充分发挥优等生的引领作用,优秀生的智慧,是源源不断的教育资源,作为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任务型教学的优势,合理分配小组内的任务,让学生互通有无,共同提高。我们常说“兵教兵”,可是,如果你是一位有心的老师,你会发现,“兵教师”的现象也是常有的。

第2篇:复习教案范文

一、运用案例开展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的意图所在

1.抓典型,突重点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其在数学学习中表现出的错误往往具有相似性,即不论对知识的理解还是对题目的解答,学生不懂或是出错的地方基本上都是相似的。深究其中原因不难发现,学生彼此之间会相互交流,若是部分学生在某些知识或某个问题上掌握较好,那么就可以在交流中让其他对于该知识掌握不牢固的学生进一步加深认识。但是若是大多数学生都掌握不清,那么学生彼此交流也无法起到解惑的作用,进而大多数学生都对这一问题抱有疑惑。所以,通过案例进行复习教学,可以将学生存在的相似性问题通过典型题例的形式进行讲解,这样可以突出学生尚未掌握的知识重点,有利于复习教学效果的提升。

2.分类别,强理解

复习教学和正常课本教学最大的区别在于:正常课本教学是依照教学大纲,对课本内容展开细致讲解,速度较慢;而复习教学主要是针对已经教学过的内容进行梳理,对学生掌握较好的知识点只做简单回顾,对学生掌握不好的知识点进行重点讲解。所以,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案例为载体展开复习教学,可以对学生所存在的知识疑惑实现分类讲解,促进学生的理解消化。

二、案例在初中数学复习教学中的运用措施

1.案例设计

在进行复习教学时,要将案例引入其中,首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整理汇总,明确学生存在的薄弱环节,以此为基础设计适当的案例展开教学。在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环节,主要是以学生的日常作业和考试中表现出的问题为主,将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归纳汇总,并按照涉及的知识点进行分类。例如,关于规定运算的问题的解决,首先观察新运算是怎样规定的,然后转化成学生熟悉的算式来解决。比如,?表示一种新运算,已知2?3=2+3+4,7?2=7+8,3?5=3+4+5+6+7,按此规则,若n?8=68,求n。针对这类题,首先观察“?”是怎样定义的,然后将n?8=68转化成我们熟悉的算式。通过观察,a?8的含义是a?8= n+(n+1)+(n+2) +...+(n+7)=68,即8n+28=68,所以,n=5。

2.案例运算

在设计好复习教学的案例之后,就需要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将这些案例运用起来。具体说来,案例的运用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在复习教学之前引入案例。复习的重点在于对学生尚未完全掌握的知识展开补充教学,所以可以在开始教学前,将设计好的案例引入课堂,让学生针对这些案例进行求解。这时学生必然会再次表现出其存在的问题。此时,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对案例展开分析,可以强化学生的理解。例如,用正数、负数表示下列各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①零上19度与零下20度;②高于海平面1432m与低于海平面253m。解决这一类问题需先规定其中的一个量用正数表示,再用负数表示另一个量。

第二,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些知识复习讲解之后,学生可能还存在不清楚的地方。这时教师就可以运用相关的案例进行进一步说明,让学生切实对所讲解的知识产生深刻认识。例如,复习“相反数几何意义的运用”:已知点A是数轴上到原点的距离小于3的一个点,它表示的数是有理数a,请在数轴上画出有理数a的相反数的点B。在复习时结合分类讨论思想来讨论,将a按正数、负数、零三种情况分类来讨论,就能做到不重不漏。

第三,在复习教学完成之后运用案例。在完成复习教学之后,为了检验教学质量,也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相应知识的掌握,教师就可以设置一道案例,让学生对其进行处理。

3.对案例的演变

在日常学习中,学生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对某个题目能够求解,但是将其进行变形之后,他们就不会解题了。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和转化还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在复习教学时就要通过案例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转化迁移能力。这时可以训练一题多解和一解多题,达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第3篇:复习教案范文

(1)了解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了解遗传性状的概念和相对性状的实例。了解优生优育的措施和生物变异的概念。

(2)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理解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的概念和性别决定的方式。理解遗传病和近亲结婚的关系。理解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区别及变异对生物生存和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3)灵活应用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2.教学重点及难点

(1)明确“遗传、变异、性状、相对性状、基因”等概念之间的联系。

(2)培养自我建构知识网络的能力。

3.教学流程

3.1情境导课

学生活动:“小婷读报”现场。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小婷读报”主持人小婷。今天新华日报头版头条登出了这样一条消息:因“发现器官发育和细胞程序性死亡的遗传调控机理”而获得200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美国著名生物学家H・罗伯特・霍维茨将于北京时间2013年4月9日来宁挑选他的助手。据说应聘现场相当火爆。

3.2第一关:基础梳理,紧扣考点

3.2.1复习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教师活动:幻灯片展示4个问题:(1)遗传信息的中心是什么?(2)细胞核中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什么?(3)生物主要的遗传物质是什么?(4)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结合染色体、DNA、基因图片,给出正确答案,并给答对的学生分发通行证。

学生填写学案:遗传信息的中心为细胞核,细胞核中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为染色体,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效应的片段叫做基因。

3.2.2复习人的性状和遗传

教师活动:幻灯片展示3个问题:(1)什么是遗传性状?(2)什么叫做相对性状?有哪些实例?(3)基因如何控制生物的性状?

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结合一对相对基因,给出正确答案,并给答对的学生分发通行证。

学生填写学案:(1)遗传性状指的是可以遗传的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2)相对性状:同一生物、同一性状、不同表现类型。(3)基因是成对的,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有显、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指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隐性基因是指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当一对基因中有显性基因时一般表现为显性性状;当一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时表现为隐形性状。

3.2.3复习人类的性别决定

教师活动:幻灯片展示2个问题:(1)人类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概念是什么?(2)人类性别决定的方式是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给出正确答案,并给答对的学生分发通行证。

学生填写学案:(1)常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无关的染色体。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2)完成表2。

(3)完成性别决定的遗传图解(图1)。

3.2.4复习遗传病和优生优育

教师活动:幻灯片展示4个问题:(1)什么是遗传病?(2)常见的遗传病有哪些?(3)预防遗传病最有效的措施是什么?。(4)有哪些优生优育的措施?

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给出正确答案,并给答对的学生分发通行证。

学生填写学案:(1)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2)色盲、血友病、先天性聋哑、苯丙酮尿症等都属于遗传病。(3)预防遗传病最有效的措施:禁止近亲结婚。(4)优生优育的措施主要是:禁止近亲结婚、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

3.2.5复习生物的变异

教师活动:幻灯片展示3个问题:(1)什么是生物的变异?(2)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区别是什么?(3)生物变异对生物生存和发展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给出正确答案,并给答对的学生分发通行证。

学生填写学案:(1)生物体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总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叫生物的变异现象。(2)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根本区别在于:遗传物质是否发生改变。(3)生物变异对生物生存和发展的作用和意义:地球上的环境是变化多端的,如果生物不发生变异,就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着的生活环境。如果没有可遗传变异,就不能产生新的生物类型。正是由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才使得生物界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不断地进化发展。

3.3第二关:考纲扫描,构建网络

教师活动:展示《2013年南京市中考指导书》要求。

学生活动:展示学生预先分组准备好的思维导图。教师请4个小组的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作品,并讲解。

教师活动:展示教师准备的思维导图和学生交流分享。以4组学生中最为详细合理的思维导图为依据,对知识点进行简单的总结。给以上展示的小组成员分发通行证。

3.4第三关:核心攻略・解疑点睛

教师活动:展示南京市“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相关中考题,让学生了解中考出题方式,教师总结点睛。

教师活动:给答对的学生分发通行证。

3.5第四关:趣味检测

第4篇:复习教案范文

【案例一】在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要求写出两种方程式,有些学生没有考虑安培表的内阻,没有认真读题。还有一部分学生,两个方程式中都不含有电源的内阻,忽略了实验题的目的。

【案例分析及启示】实验题比较长,如果读题过快,很容易看不到一些已知条件或者看到后也忘记了,我要求学生读题不能放过每一个字,并把已知条件做好标记,这样不仅准确,而且还能提高解题速度、审题能力。解实验题要关注该题的目的性,紧紧围绕实验目的解题,这样,答题就有了方向性。

【案例二】在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电压表测量的是路端电压,此时,斜率的绝对值等于电源的内阻,但在有些题中,电压表测的不是路端电压,需要把固定电阻移到电源内部,才可视为路端电压,大部分学生按照思维定式,将此题型中的斜率认为是内阻。

【案例分析及启示】学生在做实验题时,往往跳不出原有的实验圈子,不管什么样的题都按照原有的实验去做。我在教学中不断打破他们的思维定式,把原有实验进行改进创新,设计多种题型,培养学生的灵活性、创新性。

【案例三】在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已知条件中有:内阻较小、两节干电池、给出两个定值电阻、两个滑动变阻器、安培表。学生认为定值电阻要选大的,以保护安培表。滑动变阻器既然以限流式接入,应选阻值大的。

【案例分析及启示】在此实验中,学生没有意识到关键词,所以题做偏了,处理实验问题,要注意题中的关键词,它是解题的突破口,是题眼,此题中的内阻较小就是关键词,由此推知,定值电阻应选小的,便于读数,否则安培表指针偏小。滑动变阻器也应选小的,因为电源内阻很小,完全可以起到限流的作用。为此,我在教学中以提问的形式训练学生找出题眼。

【案例四】实验读数学生总是读不准,最后结果误差很大。

第5篇:复习教案范文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生物圈中的人综合复习

学科

生物

学段: 初中

年级

八年级

教材

书名: 《生物学》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年10月

 

教学设计参与人员

 

姓名

单位

设计者

张晗

北京市第十五中学

实施者

张晗

北京市第十五中学

指导者

潘青

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

课件制作者

张晗

北京市第十五中学

其他参与者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分析“糖类物质”参与生命活动的过程,描述人体几大系统的结构,概述各系统的功能。

(2)构建人体内生命活动的知识网络。

2.能力目标

(1)应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活实践中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认同人体是一个协调配合的统一整体。

(2)确立局部与整体观、结构与功能观。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活动

设置意图

一、导入

【讲述】生物圈中的人是初中生物学中十分重要的一个主题。

【讲述】关于人体各部分的结构与功能,让我们从“糖”的经历说起。

明确本节内容在初中生物学习中的重要地位。

导入内容。

二、复习内容

1.消化系统

【讲述】“糖”从口入。主食中含有大量的淀粉,吃馒头时我们通常会感觉到甜味。

【展示】探究馒头在口腔内的化学变化

【讲述】淀粉在口腔中初步分解为麦芽糖

【展示】消化系统结构

【讲述】麦芽糖进一步经过的结构与消化过程。

【展示】三大营养物质消化曲线

【讲述】三大曲线对应的营养物质;三大曲线均在小肠处迅速减少,说明小肠是消化的主要器官。

【展示】小肠皱襞及绒毛结构

【讲述】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器官。

通过淀粉的消化过程复习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2.循环系统

【讲述】小肠绒毛周围毛细血管吸收葡萄糖

【展示】毛细血管结构

【讲述】毛细血管利于进行物质交换的特征。

【展示】葡萄糖被吸收后所经过的血液循环路径

【展示】心脏结构图

【讲述】心脏由肌肉组成,肌肉的收缩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

【讲述】葡萄糖运输至全身各级毛细血管处将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进入细胞。

【展示】呼吸作用反应式

【提问】呼吸作用的氧气来源?

通过葡萄糖在血液中运输的过程复习血管、心脏的结构特征及血液循环路径。

3.呼吸系统

【展示】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的步骤

【展示】膈肌收缩舒张状态图

【讲述】膈肌运动导致气体进出的原理。

【展示】呼吸系统结构

【讲述】呼吸道对气体的处理作用

【展示】肺泡结构

【讲述】肺泡利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征。

【展示】红细胞结构

【讲述】红细胞利于运输氧气的结构特征。

【展示】氧气通过血液循环进入组织细胞参与呼吸作用的途径。

通过复习氧气进入细胞的过程,将循环系统与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进行联系。

4.神经系统

【讲述】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可以用于运动等过程。

【讲述】运动形成过程

【讲述】神经系统对运动有调节的作用。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展示】反射弧结构

【展示】神经系统的组成

【讲述】神经系统对运动的调节过程。

【讲述】神经系统对其他生命活动的调节过程。

体现神经系统对生命活动过程的调节作用。

5.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免疫系统

【讲述】葡萄糖进入血液后即成为血糖。

【展示】正常人餐后血糖浓度变化曲线。

【讲述】进食后,随着葡萄糖的吸收,血糖浓度增加。一段时间后,血糖浓度降低,这是胰岛分泌的胰岛素发挥了降血糖的作用。

【展示】胰脏结构模式图

【讲述】胰岛是内分泌腺,无导管,分泌的胰岛素直接进入毛细血管中。胰岛素是激素的一种,多种多样的激素也参与着生命活动的调节。

【讲述】若胰岛素的分泌不足,则可能会出现尿糖。

【展示】泌尿系统结构、肾单位结构

【展示】血浆、原尿、尿液成分表

【讲述】糖尿的形成过程

【讲述】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方式是注射胰岛素。

【讲述】初期使用动物来源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时,常常容易引发过敏反应,这是因为机体将外源胰岛素作为抗原,启动了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导致的。

【展示】特异性免疫过程

以糖尿病的形成与治疗为线索复习三大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三、总结+练习

【展示】本节课知识网络图

【讲述】本节课我们以“糖”在体内的轨迹和历程为线索,完成了如此复杂的一张知识网络图,当然我们清楚的知道,人体的复杂程度还远不仅于此。

【讲述】人体内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各个结构层次紧密配合。

【讲述】人体是协调统一的整体。

习题

第6篇:复习教案范文

一、课标导航,呈现备考要点

确立本课的学习目标是学案的首要环节。通常我们以表格的形式呈现“考试说明”, 明确考点,并用特殊符号醒目地标出变化的和新增的考点,以提醒学生注意。学案的这一“导航”功能可为学生依纲扣本、回归教材、夯实基础提供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为下一步具体的知识梳理作了重要铺垫。

二、自主学习,完成基础梳理

第一轮复习以紧扣课本、夯实知识基础、练就学科能力为主,决定了基础和主干知识的梳理是学案的主体和核心。那么,具体如何操作?仍以新授课的形式教学肯定是不可行的。为了便于学生自主复习,在设计学案时我们通常将知识点化为问题视角,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并培养其“问题意识”;或者以填空形式让学生通过关键词来掌握要点,培养其自学的方法和能力。基础梳理的过程,是教师指导学生依据学案回归教材,全面、细致地进行自主复习的过程,因此教师通常会提前下发学案,要求学生在课前自己完成,对于个别薄弱点,教师上课时给予适当点拨。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一环节的设计应尽量做到起点低又切实可行,以便学生能享受到“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成就感,使学生充满自信,以积极的情感投入到更高层次的学习中去。

三、合作探究,实现思维提升

近两年江苏历史新高考的命题日益突出能力与探究,体现新课改的理念。为了顺应这一趋势,我们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深入探究,使不同智慧水平、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成员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实现思维和智慧的碰撞,产生新思维火化。于是,针对一些学生不能突破的关键点,我们在学案中应设计一些深层次的、难度较高的问题供学生合作探讨,以激发思维、提升能力。

如在《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的学案中,我抛出这样一个问题“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及其问题,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应该怎样面对?请你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经过教师的思路点拨与诱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思维和探究,最终师生共同提出了以下建议:①坚持对外开放;②既要快速发展本国经济,又要关注和防止环境污染等问题,和谐发展;③加大科技投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④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⑤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⑥加强区域合作等。这一环节,将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紧密结合,在教师点拨和学案引导下讨论、探究,形成有序有控的师生、生生互动过程,有利于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养成。

四、线索建构,形成整体感知

构建知识结构和线索是历史学案的骨架。历史知识纷繁复杂,特别是新课程中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模块的划分,易使学生产生时空错位、史实混淆、因果混乱等问题。因此,一轮复习时教师有必要结合教学内容重新组合子目或者打通时空、整合教材,以便理清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阶段特征和内在联系,构建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考虑到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现状不能完整概括知识体系,因此在设计学案时一般都由教师拟定系统框架,适当留白,尝试让学生总结归纳。学案通过图示或者表格,以纲带目、化难为易、言简意赅,即可将大量的历史知识互相关联和系统化、整体化。知识体系和线索的构建,能使学生对主干内容一目了然,对历史知识形成一个整体的宏观认识,既有益于提高记忆效率,又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五、限时演练,检验复习成效

这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不可或缺的环节,教师通常精选近几年高考题,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等方面来检验学生的复习成效,以单选题和材料题为主要题型。演练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一方面可以起到自我检测、查漏补缺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典型例题给予学生解题思路和技巧方面的指导。

六、拓展延伸,发展开放思维

针对江苏历史高考试题日益“史料化”的趋势,我们教师有必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延伸、拓展,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适应当前的高考。学案的最后环节,我们适当补充一些史料和常用的史学研究方法,或者介绍一些相关的史学新动态,让学生了解教材之外的某些史学观点,开阔学生视野,同时使学生逐步形成开拓性的思维能力。如在学案中补充说明了历史新课程突出的三种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史观、全球史观,并要求学生尝试以这三种史观整合相关历史知识,其意图是希望学生提高综合能力,发展历史思维。

以上六条我已在实践中应用,实践证明,学案教学在高三一轮复习教学中成效显著,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有利于实现主体地位,提高学生能力。学案教学,把复习课还给学生,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落实;教师不再唱“独角戏”,而是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指引学生一轮复习的航向。学案教学,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态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概括、分析与综合等学科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2.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实效。学案教学,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改变了传统复习课中教师灌、学生装的弊端;它以导促学,促使学生从“苦学、难学、学会”变为“乐学、易学、会学”。学案教学适应了新课改的要求,优化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学生借助学案,减少了学习的盲目性,同时在课堂上时而写,时而记,时而思,时而答,多种感官齐参与可减少分神的机会,促使学生专心投入课堂,提高复习的效率。

3.有利于提升教研能力,增强合作意识。为保证学案的质量,组内教师们凝心聚力、加强合作、相互学习,努力钻研教材、课标和考纲,改善教学方法,久而久之,教研能力逐步得以提升。同时,通过学案的共同研讨彼此间的感情也得到了升华,合作意识也得到了提高。

第7篇:复习教案范文

一、单项选择(将正确选项用2B 铅笔填图在信息卡的相应位置。每题1 分。)

1.十七大报告指出: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前进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突出的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平衡;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等。对报告中的这段话,我们全面准确的理解是

A.我国面临着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

B.我国城乡发展不协调

C.我国社会发展不和谐

D.我国社会总体是和谐的,但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新挑战

2.一滴水珠总想跃出大海,到外面去看整个世界。同伴劝他,他不听,鱼儿劝他,他也不听。一天,当海上起风时,他找准机会,猛的越出了海洋。可他刚一探头,风儿吹着,太阳照射着,他干涸消失了。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

A.个人的生存发展离不开社会 B.人类社会是以生产劳动为基础的

C.社会的存在发展离不开个人 D.社会的存在发展都是人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3.青少年关心社会发展,更重要的是

A.了解社会的变化 B.关注时事政治

C.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服务社会、服务人民 D.乐于为他人奉献爱心

4.“56个民族,56 支花56族兄弟姐妹是一家,56 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从文化上看,上述歌词体现了

A.我国各族人民都对中华文化豹形成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B.我国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C.中华又化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D.爱我中华,就是只要继承中华文化遗产

5.对于中华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我们的正确态度是

①继承中华文化的全部成果

②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

③将中华传统文化与时代要求融合,加以创新发展

④自觉抵制外来文化

⑤对外来文化要进行分析和选择,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6.孙中山先生说过:“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民间谚语讲:“自然界没有不凋谢的花。人世间没有不曲折的路。”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

A.人生就是不如意的 B.造成挫折的原因是自然因素

C.人生难免有挫折 D.挫折也是一种财富

7.刘某刚进初中时是班长,表现积极,学习努力但到八年级时,结交了几个不良朋友而且又沉溺于电子游戏,使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中考时未能考上普通高中,又不愿上职业高中,于是整天不务正业,东游西逛。刘某遭遇挫折的最主要因素

A.是可以控制的 B.是不可控制的

C.不是他自身因素 D.是他自身因素,但通常是难以控制的

8.上述材料从一个侧面说明

①青少年对人生、对社会、对自我缺乏清醒的认识和正确的评价

②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不强

③青少年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比较弱

④ 挫折对人的打击是巨大的,成功的人生不需要挫折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

9.初中学生小李在最近的几次考试中,成绩都不够理想,他觉得自己不是读书的料,决定放弃学习,去找一份工作。从法律角度讲小李放弃学习的错误在于

A.他没有认识到学习对他成长的重要意义

B.他没有认识到读书学习是初中学生对社会对国家必须履行的义务

C.他没有认识到学习是人们生存的一种方式

D.他没有认识到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对人的一生有重要的影响

10.调查表明:某市中学生学习压力大,普遍存在各种困惑.近一半的被调查者平均每晚学习在3个小时或3个小时以上,61.74 %的被调查者每天平均睡眠时间不足8小时。下列对学习压力与学习关系的理解,正确的有

①没有学习压力,可能会使人失去动力,停滞不前

②学习压力,会造成过度紧张,降低学习效率

③过度的学习压力,可以激发人的潜能,提高学习效率

④ 要理智地面对学习压力,变压力为动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④

11.下图数据说明了

年份 城市人均住房面积(平方米) 人均平均预期寿命(周岁) 城市居民储蓄存款余款(亿元)

1989年 6.7 68.55 5000

2002年 10 71.4 80000

2005年 24.97 73 134500

A.人们的生活方式不断变化 B.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C.人们过上了全面小康生活 D.科学技术成为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12.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中,惠普、三星的两大总裁在谈及企业生存的关键靠什么时,双方都认为团队精神是关健,这样的企业才是充满生机与活力,才会有创新。这里的“团队精神”就是指

A.竞争意识 B.公平意识 C.合作精神 D.诚信美德

13.合作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

A.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

B.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方式不断变化

C.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丁的要求

D.科技的进步和分工的发展

14.美国学者朱克曼曾做过一项研究,他发现自1901年诺贝尔奖颁发以来的75年中。 288位获奖者中的2/3的科学家是与人合作而获奖的。他又以25年为时间段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与人合作而获奖者,第一个25年为41%,第二个25年上升为65%,第三个25 年竞达到79%。这表明

A.合作可以集思广益,优势互补,激励创新,不断地产生新的思想、新的成果

B.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与他人合作才能成功

C.合作可以使人们互相依存,相互促进,增强团结

D.乐于合作,善于合作,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

15.竞争的作用具有两面性,它的消极作用表现在

①盲目的竞争会造成重复建设、资源浪费

②经常成功也会使人骄傲自满、固步自封

③激烈的竞争会引起过分紧张和焦虑

④竞争能促进个人的进步成长和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6.目前,在银行柜台前都画有一条“l米线”,要求未办理业务的顾客在1米线外等候。这种做法是为了保护公民的

A.财产所有权 B.隐私权 C.人格尊严权 D.人身自由权

17.百年奥运梦想实现,其根本原因是:

A.我国体育运动水平不断提高 B.我国己经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C.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D.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

18.浙江农民张召良把批准违规征地的省政府告上法庭,获胜诉。这一事实从一个侧面说明

A.依法治国要求公民严格守法

B.依法治国要求国家行政机关必须依法行政

C.加强法制建设必须制定完备的法律

D.依法治国的前提是有法必依

19.对于“善意的谎言”,我们正确的理解是

①善意的谎言有时能使复杂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所以我们提倡多说“善意的谎言”

②只要出于善意的目的,说谎是应该的

③对于“善意的谎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有时善意不一定带来好结果,因此要慎用“善意的谎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③④

20.在法律活动课模拟表演中,“德先生”对“法博士”说:“没有你的帮助,治理国家有时我有心无力。”“法博士”回答道:“没有你的支持,我有时也鞭长莫及。”这段对话表明

①法律即道德,道德即法律 ②法律是道德的保障,道德是法律的基础

③法律与道德是有区别的 ④法律与道德是有密切联系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二、判断(正确的将 A 涂黑,错误的将 B 涂黑,用 2B 铅笔图在信息卡上的相应位置。每题 1 分。)

21.现代文明的产生,是经济、政治、文化相互促进、全面发展的过程。

22.在我国,承担责任要以国家、集体利益为重,提倡忽视个人、家庭责任。

23.青少年之所以容易产生挫折感,是因为产生挫折的客观因素通常是难以控制的。

24.克服考试过度焦虑的关键是降低学习压力。

25.帮助别人也就是帮助自己,说明合作可以互惠互利,共享成果。

26.合作与竞争的全新释义启示我们:合作与竞争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27.诚信社会是建设诚信政府的基础,所以我们要努力建设一个诚信社会。

28.做一个诚实的人,应该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

29.建立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是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前提。

30.我国的依法治国与资本主义国家的依法治国一样,根本目的是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第Ⅱ卷 主观题(共20 分)

三、简要回答(共10分)

31.从 2006 年起,我国开始实施“五五”普法教育规划,法治宣传教育的对象是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其中,青少年是重点教育对象之一。

阅读上述材料,请回答:为什么要把青少年作为普法教育的重点对象? (4分)

32.材料一:最近我们国家发生了一起婴幼儿奶粉的公共卫生事件,给消费者特别是婴幼儿的身体健康带来了极大危害,也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

材料二: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政府,我们立即采取了果断措施,包括公开信息、坚决地将有害的奶粉和奶制品下架、封存并且销毁;及时开通全国统一的健康免费咨询热线;各地医院专门设立“奶粉事件特殊门诊”,提供免费检测和医疗;依法严肃查处事件的肇事者和责任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有毒奶粉进入市场,从竞争性质看,属于什么竞争?会带来什么负面影响?

(2)我国政府以对人民负责的精神,采取了一系列果断措施。这说明了什么?

四、分析说明(共10分)

33.材料一:学习了初三政治后,小明懂得了很多道理,于是他积极行动起来。小明经常用照相机记录家乡改革开放的新变化,与老师、同学分享。尤其注意收看、收听有关抗震救灾、北京奥运、“神七”发射等重大事件的相关报道。积极参与为灾区捐款、捐物活动;积极参与“我为奥运添光彩”社区公益活动;利用节假日对所在居民小区及周边小区的环境卫生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并向物业管理部门提出整改意见等。

材料二:小明通过上网,更加详细的了解了神州七号飞船成功发射的许多相关资料。其中对他感触最深的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以及建立在民族精神基拙上不断超越自我的创新精神。

阅读上述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小明的上述行动,对于成长在社会中的我们应该感悟到哪些道理?(4分)

(2)材料二中的两种精神,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有重要意义。请选择其中一个精神,谈谈你的认识。(2分)

(3)作为一个社会中的人,为了个人事业的成功以及对社会有贡献,你应该从现在起准备好哪些为人处世的基本素养?(4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C B C C A D B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C A A B D B D C

二、判断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B B B A A B A A B

三、简要回答

31.青少年由于年龄和经历的限制,缺乏生活经验,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强;(2分)学习法律知识,能够促进青少年依法律己,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1份)能够促进青少年依法行使公民的权利和履行公民的义务,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广大青少年认真学法、自觉守法,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分)

32.(1)不正当竞争。(2分)会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2分)

(2)我们国家坚持以人为本,关心人民群众生活,一切从维护人民利益出发。(2分)

四、分析说明

33.(1)感受社会变化;关心社会发展;学会亲近社会;自觉服务社会。(4分)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精神动力和重要保证。【或:全社会、全民族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2分)

第8篇:复习教案范文

本节课是苏教版数学选修1-1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小结复习课的第一课时。

离心率是圆锥曲线的共性特征之一,它不仅体现了圆锥曲线的方程中参数的某种关系,而且也与圆锥曲线的形状密不可分。同时对离心率的研究既是圆锥曲线在形式上的统一,也是在研究方法上的统一,是高考的重要考点之一。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及其简单的几何性质,也对圆锥曲线的共性特征有所认识,这都为这节课的教学奠定了基础:从方程形式看,圆锥曲线的方程都是二次的;从集合(或轨迹)的观点看,它们都是与定点和定直线的距离比是常数e的点的集合(或轨迹)。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从数和形两方面来思考的意识,本节课最大障碍是如何根据题意建立起关于圆锥曲线方程中基本量的关系。

三、设计思想

1.教法

诱导思维法:运用诱导思维法促使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建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分组讨论法: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讲练结合法:及时巩固所学内容,攻破重点,解决难点。

2.学法

由于本节课是复习课,所以应通过对圆锥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及其简单的几何性质的复习进行引入,之后再通过设计一些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的问题,层层铺垫,组织和启发学生获得推导思路。同时,为了促进成绩优秀学生的发展,笔者还设计了选做题和探索题,进一步培养优秀生用函数观点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分层教学的目的。

四、教学目标

理解离心率与圆锥曲线方程中基本量的关系,巧用离心率求基本量。

借助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从题目中找出基本量的关系,求离心率的值或范围。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一是巧用离心率与基本量的关系,二是从数和形的角度建立圆锥曲线方程基本量的关系。

本节课的难点: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建立圆锥曲线方程基本量的关系。

六、教学过程设计

1.归纳总结,复习铺垫

(多媒体课件给出相应的曲线方程表格,由学生回答填空,学生回答一个,屏幕上出现相应的答案)

[设计思路]

由于这是一堂复习课,加上笔者所任教的班级是理科班,学生有较好的数学基础,领悟能力较好。因此在教学中,笔者设计一组填空题,旨在了解学生状况,又可以为后面的教学打下基础,通过个别回答、集体修正的方法使笔者及时得到反馈信息。同时,笔者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小结,概括出问题的正确答案。

2.理解定义,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

反馈练习使学生在完成基本任务的同时,能有机会检验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训练,拓展自主发展的空间,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看到自己的潜能,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七、教学反思

笔者在这堂课利用PPT课件,举了3个例题,借助变式,层层深入,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的创造能力,使学生学会了从求解一个问题到掌握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法的思考模式。

对多媒体课件的思考:多媒体的利用,使难以理解的、抽象的数学理论变得形象、生动而且比较容易掌握。同时,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节省了板演的时间,因此本节课还设计了学案,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

对变式的思考:本节课的主题是对圆锥曲线离心率的一个回顾、复习与总结,从例题设计来看是对题型进行归纳分类,通过一个题掌握一类题,本身就是在“变”,而对例2的变式,也是对相关问题的巩固,这里变式要注意变的“时”“度”“量”的问题。

第9篇:复习教案范文

一、由口答引入相关知识点,激起对本单元知识的初步回顾

上课之初首先让学生尝试回忆7.4-7.5的主要知识点,通过激发他们对旧知的回忆,使得所学的有关三角形的知识在学生头脑中迅速复苏,为后续建构知识框架做好铺垫.

教学片断1:

师:回忆一下,7.4-7.5节《三角形》这一部分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生1:我们学了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生2:我们还学了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外角和,n边形的内角和.

师:还有吗?

生:我们还学了三角形的重要线段,还有三角形的分类.

师:很好!几个同学的答案综合起来就基本构成了这一节的知识脉络.

二、通过对课本习题延伸,拓宽学生分析问题的视野和思路

课本中的例题、习题都具有典型意义,在复习课中以课本为本,有针对性的讲好每一个例题,并通过延伸例题,加深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拓宽分析问题的视野和思路,达到触类旁通之功效,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意识和提高学生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苏科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复习题“探索研究”)如图1,在ABC中,已知BD、CE分别是∠ABC、∠ACB的角平分线,且BD、CE交于点O,若∠A=80°,则∠BOC=_____;猜想∠BOC与∠A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试说明理由)

变式1?摇如图2,BO、CO是ABC的两外角的角平分线,若∠A=80°,则

∠BOC=______;猜想此时∠BOC与∠A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试说明理由)

变式2?摇如图3,BO、CO分别是ABC的内外角平分线,探索∠D与∠A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试说明理由)

设计说明: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以上三个问题通过内外角平分线条件的互换,深刻地展示了三角形两角的内外角平分线的交角与第三角的关系,它不仅具有形式上的对称美,而且对三角形中角度的计算也是一个重要的结论。

在教学中,对课本习题做延伸、改造、变式练习,对学生所学知识加以巩固和提高,使学生能将知识融会贯通,思维活动层层展开,不断深入,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同时对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有促进作用。

三、分层设计课堂练习,让所有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同一班级中,学生的数学水平有高有低,为了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能都有所收益、有所提高,复习课的课堂练习应分层设计。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这是全日制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数学教育理念。因此在刚才课本习题及引申题之后,为满足部分学生尝试、创新的主动性,我设置两道拓展题,让优生探究思考并解决,以期让优秀者更优秀。

1.如图4,在ABC中,∠A=96°,延长BC到D,∠ABC与∠ACD的角平分线交于点A■;∠A■BC与∠A■CD的角平分线交于点A■;依此类推,∠A■BC与∠A■CD的角平分线交于点A■,则∠A■是多少度?∠A■BC与∠A■CD的角平分线交于点An,则∠An是多少度?

2.⑴如图5,∠ABO=■∠ABC,∠ACO=■∠ACB,则∠BOC与∠A之间有何关系?

⑵∠ABO=■∠ABC,∠ACO=■∠ACB,则∠BOC与∠A之间有何关系?

设计说明:分层作业的设计,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需要,开拓学生视野,体验数学的妙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灵活性,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首先由口答引入相关知识点,激起本单元知识的初步回顾,再借小题夯实基础知识点,构建本单元知识的结构框架,然后运用例题规范知识点应用,梳理本单元的数学思想方法,接着通过对课本习题延伸,拓宽学生分析问题的视野和思路,最后分层设计课堂练习,让所有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整个设计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重点的教学思想。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分类、探究、归纳等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学生对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及其相关知识有了更深更新的认识。

本单元复习课的设计着重体现把学生作为主动的人而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强调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和注重提升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继续探求的动力。

作者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