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工程管理的数字化范文

工程管理的数字化精选(九篇)

工程管理的数字化

第1篇:工程管理的数字化范文

关键词:数字化 规划 信息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4(c)-0026-01

城市规划工作直接冲击着传统的城市规划理论、城市规划编制方法和管理手段,而传统手段在城市规划中数据收集、整理、利用以及规划管理中数据的交换与转换、信息共享及交流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而难以适应现代城市建设发展需求。在现代城市建设中要求将城市内各领域、部门间存在的数字化、标准化信息通过网络和计算机进行处理并最大限度的利用,以便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信息服务,而数字化工程则是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基本保证,也是衡量一座城市信息化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在城市规划管理中合理应用数字化工程对保证现代化城市建设具有深远意义。

1 城市规划管理存在问题

数据不规范。当前国内对城市规划管理中未形成统一标准,在其具体操作过程中往往由于采用软件不同、文档填写格式以及具体实施人员的习惯和做法不同而往往导致误差的出现。

计算精度差。在以往审批工作中往往由于计算工具原始导致在经济指标核算时要求工作人员先利用测量工具对每个实体进行现场测量后方可利用公式进行计算,在测量及计算中存在的人为误差以及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均导致计算精度得不到保证。

成果管理难度大。传统规划中的各项资料均采用纸质,随着城市增容,工程量的增大纸质资料也逐步增多,大量的资料增大了规划成果的管理难度。

工作效率低。传统城市规划管理中对规划审批时应采用手工方法对图纸中有关数据进行一一核对,由于规划图内空间及空间数据的信息量较大导致核算工作量也很大,同时对不符合要求的应返回原单位修改后再审核,在该种反复进行的过程中无疑延长了审批周期,降低了工作效率。

2 数字化工程在城市规划管理中应用的优越性

2.1 项目选址

数字化系统可以准确的帮助相关部门进行项目可选地址的确定,通过对不同可选地址进行信息查询和统计,并可对不同的选址方案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实现优选选址方案。

2.2 分析旧城改造

在旧城改造及拆迁过程中,数字化系统可对城市内各个区域内的相关信息、待拆迁人数、面积等进行统计,并可对拆迁带来的损失和投资估算进行分析测算,在拆迁过程中可通过数字化系统统计待拆范围内户数、人数、需要改造的面积以及区域内各相关单位的改造面积或拆迁建筑面积等,从而可对区域内待拆单位在拆迁过程中所造成的损失进行估算,最终可对整个旧城改造中所需投资进行估算。

2.3 市政道路应用

道路拓宽。在道路拓宽工程中数字化系统可确定道路拓宽时的影响区域,并可分析道路拓宽所需的改造总面积、拆迁用地面积及相关单位的改造面积和用地面积及各单位拆迁造成的损失进行估算,并最终预测总的投资估算;道路结构分析。数字化系统可提供市政道路断面结构,并对路面结构、红线以及地下管线的相对位置、标高等相关数据进行计算,最终可帮助进行道路断面位置的确定,并可显示道路断面结构图及绘制该结构图[2]。

2.4 管线控制及分析

给水管线。数字化系统可模拟并选择给水阀门的位置和大小及使用效果,并可计算被影响的管线,以及影响范围内的户数和单位情况,并可以此来给被影响的户数及单位发函及绘制相关数据和图件;排水管线。该系统在排水管线中的功能类似于给水管线,即通过对阀门或闸门的选择和模拟来计算其影响范围和程度,并可绘制和打印相关文件和图纸。

2.5 辅助管理

数字化工程在城市规划管理中应用可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公用事业以及房产的经营管理,并可逐步提供动态控制和监督的效果,且通过自动化办公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不正之风现象,同时该系统可及时为决策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实现政府从定性化、经验化逐步转向定量化、科学化,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数字化系统尚可及时发现总结在城市建设中存在的违章建筑以及违法拆除等施工现象,通过该系统可及时将信息反馈到管理部门以便及时给予纠正。

3 数字化工程在城市规划管理中应用展望

3.1 统一数据信息标准

由于以往城市规划管理中各部门间数据标准不同,导致在实际应用中不经过处理则不能被利用,大大增加了工作量和工作难度,而数字化工程则可通过对数字化数据分类编码进行规范、对数据库设计进行规范等手段实现数据转换同综合调用工具能够被充分利用,并在具体业务中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并可提供标准的代码库以及对上报数据格式进行规范,最终实现在原有系统支撑的前提下实现业务规则统一,各种模式统一以免不同职能部门所提供的数据口径不一的现象。

3.2 变静态资源为网络化资源

传统城市规划中各部门间相互独立,势必导致其间信息交流不畅通,最终导致业务信息分散现象,数字化系统的建立可从根本上避免信息孤岛现象,可实现不同部门间不同类的信息有机结合,并可实现信息的系统化、网络化及最大限度的实现信息共享与管理,从根本上提高各部门间合作关系的协调性。

3.3 信息流数字化

传统规划管理中信息流以多种形式和介质存在,而数字化管理系统则可采用WEB服务、应用服务和数据服务等多层计算结构形成规划管理和自动化办公系统,并通过对系统数据统一描述和交换而将管理信息数字化。首先通过将计算机作为信息收集、加工、储存和反馈的载体而实现无纸化办公,即在文件流转和项目审批中均以计算机为工具,通过网络共享以实现信息的快捷顺畅流动而提高管理效率,并通过网络共享减少会议、会签、协商及协调所造成的工作量而实现管理的扁平统一。

3.4 业务流标准化

在数字化工程建设时首先应对管理工作从过程到细节进行程序化和标准化加工,结合系统提升要求对所涉及的行政行为和内部办事行为进行流程设计,并通过对系统流程进行简化和优化实现事事有流程,流程最简最优,对于固定的程序则应逐步细化,并应对规划的受理条件和图文技术实施标准化,通过标准化对所涉及的要素进行细化,最终实现规范化水平的提升。

4 结语

数字化城市可为城市规划管理提供全新的技术手段,并为实施人员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在实施中应将先进技术同城市规划管理相结合,逐步实现城市规划管理中科学化、系统化,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在城市规划管理中充分利用数字化工程,充分体现出其优越性。

参考文献

第2篇:工程管理的数字化范文

当今社会由于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更新,各种信息通过各种途径向我们袭来,面对如此大量的信息,我们已经应接不暇了。于是人们想到利用科技的手段来接收这些信息,并且通过科学的引入,将这些信息进行分类记录,在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很好的利用,这便是顺应社会法的数字化的信息管理。它的出现为我们解决了很多以往难以解决的信息管理难题,所以被广泛的应用在任何领域。水利工程作为一项既环保又可以提供能源的绿色工程在经济发展的潮流下受到社会的推崇,越来越多的水利工程开始投入进行。档案管理特别是会计档案管理对于一个工程建设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就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来提高水利工程中会计档案的管理的水平。

1 数字化背景下的水利工程会计档案管理的意义

水利工程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于是我们开始关注怎样能够推进水利工程的高效运行。档案管理对于水利工程来说是很重要的,它记录了工程中每个部门每个环节甚至于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能够帮助工程在内部管理机制上有序进行,从而推动整个水利工程的进程。其中的会计部门掌握着整个工程的经济命脉,但是对于会计档案的管理却是企业最容易忽略的。

会计部门是一个企业内部的核心,掌握财政大权。这个部门是由专业的会计人员组成的,在这里他们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对整个水利工程的运行做着财政上的计划和监督,对工程的每个环节需要的资金和实际花费的资金进行记录和研究。他们还要根据工程的进度和规划来灵活的对资金做出预算,包括对员工的工资发放。所有的这些工作都需要能够精确的记录下来,涉及到资金的数额,那么就要求记录可以准确无误,能够大量记录,这样才能确保在研究的时候没有失误,并且可以充分考虑企业以前的情况,在这个基础上做出更符合企业自身的财政规划。所以说,对水利工程中会计档案的管理对于水利工程来说是有着和重要的意义的。

2 数字化背景下的水利工程会计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虽然水利工程中的会计档案管理对水利工程的发展很重要,但是实际的实行过程中却存在很多的问题。

首先,我们国家对企业的会计档案管理是有专门的规定的,但是水利企业中的会计部门几乎都没有按照国家的规定来对会计档案进行管理。例如,国家规定了会计档案要及时更新,每一年都要讲会计档案都要交给档案管理部门,不能积压往年的会计档案。但是现在的很多会计部门并没按这个要求去做,这就导致了会计部门的档案量很大,特别的混乱,使得对档案的管理很吃力。其次,水利工程企业对会计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很多企业还没有认识到会计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所以企业内部对这方面的管理机制还很不完善,也就造成对会计档案的管理很没有效果。再次,企业的会计档案管理是由会计专业的人员来完成的,他们都具有专业的会计知识,但是对档案的管理却没有系统的知识,也不一定会运用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知识,只是做一些很浅显的保存、记录。这样一来就会导致对会计档案的管理缺乏系统的方法,也就不利于随之而来的查询、研究等工作的进行了。

3 如何做好数字化背景下的水利工程会计档案管理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很清楚的看到了在实际的实行中会计档案的管理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都会影响企业对会计档案的很好的管理,也就影响到了整个水利工程的运行。企业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努力。

3.1 加强宣传,提高国家规定的约束力

国家的规定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好的约束,但是很显然现在这方面的约束力并没有起到很有效的作用。那么国家的档案管理部门这些有关部门就可以发挥自己的作用了。可以在水利工程企业当中加强对水利企业档案管理的宣传,特别是水利工程中会计档案的管理,推广国家在这方面的规定。例如,相关机构可以定期到企业中去,通过开管理宣传大会,录制宣传片等等方式来宣传,让企业认识到档案管理是一项很重要的制度,有国家在这方面是有专门的规定的,企业应该充分重视这一点,并且要严格要求自己的企业按照国家规定来实行对会计档案的管理。这样国家的规定才能被水利工程企业更好的了解,也从主观上重视对会计档案管理,从而促进企业去实施这项管理制度。

3.2 建立完善的水利工程会计档案管理机制

水利工程企业自身的努力是最重要也最有效的,这就要求企业可以从自身的管理机制着手。一方面,企业总体的管理机制要完善,从整体上来确保对企业的有效管理。对工程的每个领域都要涉及到,每个阶段的权责要明确,责任细化到人,奖惩有度。只有企业整体的管理体制是完善的,才能为会计档案管理这样细化的管理制度的实施提供一个良好的背景环境。另一方面,企业对于会计档案的管理也要设置相关的管理机制,对那些上有缺陷的管理体制要进一步去完善。例如,会计档案管理设计到对信息的录入、整理、保存、查询、研究、上交等过程,在设置和完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的时候要结合这些过程来进行,每个环节都要有明确的规定,让环节之间环环紧扣,形成一个系统化的管理体制,这样的体制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价值和作用。

3.3 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增加对会计档案管理知识的培训

会计人员的操作是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实施的主体,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对档案的管理是否到位。这就要求企业能够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养,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一般的会计人员是具备会计专业的知识的,这点我们无需担心。重要的是要对会计人员进行会计档案管理知识的培训,让他们能够认识到对档案的管理是需要有专业知识的指导的,是需要对数字化管理知识有一个深刻的认识的,不是简单的记录和保存,从而规范他们对会计档案的管理行为。例如,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开设对会计档案管理知识的讲解课程,教授他们信息化的管理知识,让他们和其他企业的会计人员多进行专业上的交流,从而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水平。

第3篇:工程管理的数字化范文

建筑工程的施工是一个复杂而综合的过程,从原材料的选购到加工,再到最终的建设,每一个环节的施工质量都会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最终质量。为了确保建筑施工的质量,必须对每一个环节设置量化的标准,通过具体可测的数据来规范施工的过程。数字化管理就是这样一个量化的过程,也就是将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数据进行数字化管理,其中包括施工要素的数字化、施工信息的数字化、施工项目的数字化等。数字化管理从最大的限度上实现了资源的整合,为建筑施工提供了完整的数据资源。建筑工程施工的数字化管理具有一些明显的优点,如实现了信息的量化管理,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节约工程造价等。数字化管理能够具有这些优点的主要原因是数字化管理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其中包含了很大固化的标准,能够对数据进行实时的收集与处理。建筑工程数字化管理的实质内涵就是通过数据来表示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信息,并对相关的数据进行整合与分析、处理。通过对信息的管理来实现对建筑项目的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就称为建筑工程施工的数字化管理。这一概念与传统的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是有所区别的,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主要是对建筑施工过程中的信息进行实时的传输和分配,例如:使用电子计算机对工程项目进行管理,并建立起一个完善的信息共享平台,从而提高信息传输的效率和准确性。而建筑施工的数字化管理的过程就是将所有的数据进行量化的表示,通过数字来表示所有的信息。可以说,信息化管理提供的是一个平台,而数字化的过程就是在平台上进行信息的表示和传输。

2建立建筑工程施工的数字化管理系统的步骤

建筑工程施工的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建立主要分为以下步骤:第一个步骤是需要根据工程结构对建筑工程的项目进行分解。项目分解的原则是建筑工程的施工量。对项目分解完成后需要对项目进行分类编码。编码必须在所有的项目的分解完成后进行。第二个步骤是根据每一个模块的特点进行项目建设内容、造价、工期和质量的确定。造价包含工程成本、工程价值、工程收益等几个方面。工期包括相对工期和绝对工期这两个方面。工程质量则是指一个标准量化的质量准则。在建筑工程的数字化管理中,这些数据都需要通过数字来表示,同时加上一定的数据进行辅助的表示。在完成了以上工作后就可以进行具体项目的施工管理、在进行实际管理前,需要对各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这一个过程是整个数字化管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只有对数据进行充分的收集和整理,才能确保数字化管理的准确性。若在这一阶段发现任何问题,必须进行及时的解决和反馈。当建筑工程施工开始后,数字化管理的过程也正式开始了。这一个过程中需要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各项信息数据进行收集,这就需要有专门的人员对施工过程的进度进行跟踪管理,并就信息进行收集。对收集到的信息需要与相关的标准进行匹配。根据管理的工作内容,收集的信息也需要按照工程造价、工期、质量等三个方面进行整理。将施工过程中收集到的数据与前期的数据进行对比就可以得出数据间的差值,从而掌握工程施工的质量和效果。通过这些数据的对比,就可以得出工程进度、工程质量等方面的信息。在完成了上述步骤后就可以进行处置环节。这一过程主要是形成检查的结论,从而对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管理、每一种检查结果的形成都是由特定的原因所导致的。找到原因后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制定解决方案。以上这些步骤就是数字化管理的一个完整的流程,可以看到,数字化管理的过程使得建筑工程施工的管理更加的高效、便捷。数字化管理的过程将所有的管理项目分为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过程,进行分项、分层管理,最后将这些项目进行整合,实现综合的管理。

3从数字化管理到信息化管理

数字化管理是信息化管理的前提。建设工程施工的信息化管理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应用各种各样的信息技术,其中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监控系统、信息集成技术等。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改善施工技术、施工手段等来提高建筑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遇。从内涵上来看,信息化只是一种管理的手段,是实现产业优化的工具。数字化的管理过程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当数字化的技术手段应用到信息化的平台上时,就能将两者的优势有效的结合起来,从而极大的提高建设工程施工的管理质量,促进建筑产业的整体发展。数字化管理的过程已经形成了一个完善的管理体制,并且设置了量化的管理模式,为建筑施工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施工现场产生的大量数据在数字化的管理模式下能够得到有效的管理。标准化的运行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自动化的管理进程。当数字化的管理模式形成后,只需输入相关的数据就能进行信息的自动整合,只需要通过机械的自动运行就能够完成许多工作内容,极大的节约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数字化的管理模式还可以有效的利用各种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并通过电子数据库的建立实现信息采集、传输、处理、的一体化管理,还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图表的自动绘制,从而提高数据处理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因此,可以说数字化管理的应用与发展为建筑施工的信息化提供了前提和保障,并且制订了严格的标准化管理程序。

4工程结构的分解

4.1模块的特征性质

建筑施工的数字化管理是建立在模块分解的基础上的,而模块的分解需要按照其特点的特定和结构特征来进行。为此,在建立数字化管理模式前,首先要通过数字化的形式对工程项目进行分解。一个建筑项目是由多个部分组成的,并且按照一定的原则和顺序组合在一起。在进行项目的分解时同样需要遵循这些原则、分解完成后的项目也必须具备一些特定的特征,例如:项目的唯一性,质量、造价、工期的合理性,模块的独立性,模块之间的关联性等。每一种特性都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例如:模块的唯一性就保证了每一个模块都是唯一的,各个模块之间没有内容和结构上的重叠,并且在整个系统中具有唯一指定的逻辑位置。质量、造价、工期的合理性保证了每一个模块都具有可实行性。模块的唯一性使得每个模块都有其独有的特征,因此每一个模块在造价、工期等方面都有不同的表现,但只有确保这些方面的合理性才能确保模块的价值和意义,否则分解就是无效的。各个模块在组合后应当是没有交集的,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计算的重复或遗漏。但同时,模块之间又必须是相互关联的,这样才能保证所有的项目组合完成后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且实现综合的管理。另外,在模块的分解时还要符合施工的规范和标准,不能违背基本的原则和要求,否则分解的项目就没有准确性的保证,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难以得到有效的执行。

4.2工程结构分解的依据

在进行工程结构的分解时,主要的依据是《建设工程质量标准》。根据这一文件的要求,在进行工程结构分解时的主要原则是保证模块的唯一性、科学性、关联性等。在具体项目的管理上又有许多细化的标准。例如:在地基与基础的施工中,针对有无支护土方、地基类型、桩基类型、地下防水系统、混凝土系统等都有不同的管理标准。在主体结构的施工管理中,针对混凝土结构、木结构、钢结构等也有不同的施工标准。另外,在建筑装修、建筑给排水管道施工、建筑电气施工、智能建筑施工等方面也都有不同的依据和标准。在进行工程结构的分解时,必须根据模块的不同性质选择不同的分解依据,做到分解的合理、有效。

4.3工程结构分解的方法

在进行工程结构的实际分解时,可以将工程项目分解为项目工程、单项工程、单位工程等几个部分。项目工程是建筑项目中的第一级别,也是最为常见的级别。事实上,项目工程是整个建筑工程中所有项目的统称,将所有的基础项目结合在一起就可以称为一个项目工程。单项工程是指在一个建筑工程中所有能够独立存在并且发挥作用的项目,它们都需要进行单独的设计和施工。单项工程的规模有大有小,但只要其在功能结构上具有完整性,则都可以被称为单位工程。单位工程根据其功能不同还可以被进一步划分为市政工程、土木工程、水电工程、智能工程等。施工部位块是一种新型的分解类型,它主要是为了能够更加有效的进行实体划分而产生的一种分解方式。它的具体分解方式是在单位工程的范围内,根据建筑的空间结构对施工的环节进行进一步的分解。这种分解方式通常是根据楼层的纵向结构进行划分,确保每一个区块都具有完整的几何形状。通常,在进行建筑工程的数字化管理过程中,都是讲单位模块作为基本的分解模块,主要是由于这种模块在规模大小、内容层次上都是较为容易管理的。在这一模块下,还可以根据需要对已有的模块进行进一步的分解,以此来提高管理的效率。

5结语

第4篇:工程管理的数字化范文

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和信息管理水平提升,水电工程数字化已成为中国水电科技新的战略发展方向,数字流域已成为水电行业研究热点。数字流域以数字可视化集成平台为基础,达到提升流域水电开发建设管理与决策水平、保障工程建设质量和进度、降低流域开发综合成本的目的。在对大型数字流域可视化集成平台特点分析和开发管理特点探讨基础上,依托数字雅砻江三维可视化集成平台研发项目管理实践,探讨大型数字流域可视化集成平台研发管理,推动实现国内首个数字流域示范,促进数字工程核心竞争力、雅砻江流域开发建设的管理与决策效率和中国水电工程建设管理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

项目管理;数字流域;可视化集成平台;软件开发

0前言

大型流域的水电开发建设往往以梯级滚动方式进行。从单个工程来看,其勘测设计、施工建设与运行维护期常达上百年,在时间维度上需从工程全生命周期角度对分散在各个阶段和各参与单位的信息进行有效集中管理;而从整个流域来看,在同一时刻存在不同开发建设阶段的工程,在空间维度上也需要从全流域协同角度对分散在各个工程不同阶段的信息进行有效集中管理。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和信息管理水平提升,水电工程数字化已成为中国水电科技新的战略发展方向,催生了数字电站、数字水电工程、数字流域等新兴概念[1]。所谓数字流域,以数字可视化集成平台为基础,通过工程三维地理信息、地质地震、水文气象等建设环境数字化,精细化三维枢纽、机电工程模型数字化,工程建造、安装过程仿真数字化,以及工程施工过程的主要信息采集与管控的数字化,将流域范围所有水电工程全生命周期中的主要设计、建设、采购、安装等信息以模型为核心进行综合集成,实现以工程计量数字化为核心的工程投资精细化管控,以质量信息数字化为核心的工程施工质量的精细化管控;以进度跟踪、仿真和优化为核心的工程施工进度管控和施工资源的优化配置,达到提升流域水电开发建设管理与决策水平、保障工程建设质量和进度、降低流域开发综合成本的目的。当前国内外关于数字流域的研究与实施刚刚起步,是水电行业研究热点。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率先启动数字雅砻江平台的规划研究,目前已处于建设实施阶段;国电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正开展大渡河流域数字化项目“智慧大渡河”规划研究;澜沧江等流域开发建设者也在筹划数字流域相关工作。笔者所在团队承担了雅砻江流域数字化平台建设I标(三维可视化信息集成展示与会商平台)项目,在此基础上探讨大型数字流域可视化集成平台研发管理,实现国内首个数字流域示范,对提升数字工程核心竞争力、提升雅砻江流域开发建设的管理与决策效率、提升中国水电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均具有重要意义。

1大型数字流域可视化集成平台简介

1.1大型数字流域可视化集成平台技术架构

大型数字流域可视化集成平台,在专业数据管理和应用系统的基础上,对空间管理对象及其数据进行统一的编码和配置管理,实现平台中模型、空间对象与专业应用系统的数据资源相互关联,同时融合应用三维地理信息系统(3D-GIS)和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实现数据资源在三维环境下的集成和使用。大型数字流域可视化集成平台的体系结构采用四层架构,包含数据层、组件服务层、应用层和用户层。其中数据层分为本地数据库和数据中心数据库:本地数据库主要包含平台所需的基础地理数据、三维模型数据和各个业务系统的主题数据;数据中心数据库来源于流域开发公司数据中心采集与整编的各个业务子系统数据。

1.2大型数字流域可视化集成平台技术难点

大型数字流域可视化集成平台,需要基于成熟稳定的图形平台,以及GIS与BIM的无缝融合技术体系,通过场景维护、参数驱动演示、多终端应用、多模式交互实现对流域开发涉及的空间对象与管理信息进行集成展示、分析应用。平台的技术开发主要有以下难点:

(1)流域TB级海量数据的并行计算与实时绘制。平台需要承载的数据有空间地理信息数据、工程三维模型数据、实时监控数据、业务结构化数据、流域开发与工程建设过程中来源于各参建单位与机构的图纸、报告、音频、视频、图像、报表等信息。数据种类多量大,数据有序有效管理以及直观展示,对平台的承载能力、场景管理能力及动态绘制能力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2)GIS与BIM无缝融合。平台涉及流域上千公里范围内高精度地形及遥感影像数据,以及各工程BIM数据的有效集成与可视化展示。GIS与BIM无缝融合的技术是解决不同尺度模型展示的关键技术点,当前国内外还未有成熟技术解决方案。

(3)高山峡谷地区地形地质、地下厂房与机电系统的动态可视化表现。水电工程通常地处高山峡谷地区,其模型数据特点在空间分布上极不均匀,在重点工程部位呈现高密度集中的特点,种类包含地形、地质、动态施工模型、地面建筑物、地下厂房系统等,部分模型精度需要满足工程测量管理要求,与数字城市、交通等行业采用概化模型有着本质区别。目前为止国内外市场上未见有成熟的水电行业的GIS应用平台以及成功的应用案例,也无相关行业可供借鉴的成功案例。

(4)底层定制接口与特效支持。水电工程的场景复杂性要求图形平台能表现天气变换、景观植被、水流、机械施工、虚拟仪表、动态贴图、工程管理指标对比分析等需求。从宏观概况到微观特效,从概化表达到精确测量,对平台的可视化表达效果有极高的要求。

(5)多终端与集群大屏应用。要求平台支持iOS、android移动终端,以及离在线应用,并支持集群式大屏拼接,以适应数字化平台可能的多平台终端以及大屏会商需求。

(6)面向数据中心建设的信息集成与展现。平台采用的框架结构,要求对数据模型、数据标准、数据共享、工程建设数据管理等有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并需具备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以与数据中心核心技术路线一致。

2大型数字流域可视化集成平台开发管理特点

大型数字流域可视化集成平台开发管理的基本目的是,让项目在整个平台软件生命周期中(从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调试和测试验收、维护的所有过程中)都能在项目管理者的可监控之下进行,以满足预订的成本、按照预订的日程且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生产出满足客户需求的平台软件并交付给客户[2]。大型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容易出现以下问题和特点[3]:欠缺项目范围管理、疏于项目团队的管理和项目风险的管理比较落后。大型数字流域可视化集成平台开发管理除了上述大型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管理的特点外,还具有以下特点:

(1)技术风险管控复杂。如上节所示,作为开创性的大型数字流域可视化集成平台,需要重点攻关解决的技术难点众多。在技术攻关过程的技术风险管控尤其复杂。

(2)干系方多,需求确认难。大型数字流域可视化集成平台,其用户涉及流域开发管理各总部部门、各工程项目管理局及电厂、各工程参建单位、各信息系统实施单位等机构人员,包含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如此众多的干系方,各自的应用需要与意见不一致,将用户的全部意见收集起来进行分析以确认需求困难。

(3)源系统多,协同难度大。大型数字流域可视化集成平台,其数据来源于各业务系统及生产管理活动中,内容涉及流域建设全生命周期、不同参建单位,类型包含实时数据和非实时数据、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数据集成协同难度大;平台涉及的工程信息产生于流域建设、运营过程业务,信息之间涉及复杂的逻辑关系,需要对流域规划、工程建设、电力生产、梯级调度、水保环保、征地移民等流域全生命周期、各专业领域的业务内容和流程有全局考虑和深入认识,协同组织难度大。

3数字雅砻江三维可视化集成平台研发项目管理实践

雅砻江流域三维可视化信息集成展示与会商平台(简称:数字雅砻江三维可视化集成平台)是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规划的雅砻江流域数字化平台建设和应用的示范项目。该平台是基于流域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和建筑信息模型,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再现全流域真实管理和决策环境并集成表达决策所需的各种数据及分析结果,监控流域环境要素和人工过程的变化,实现流域水电开发的可视化管理,目的是为雅砻江公司实施流域开发管理提供辅助工具和决策支持服务。在数字雅砻江三维可视化集成平台研发项目管理工程中逐步研究并实践,确保了数字雅砻江三维可视化集成平台研发项目顺利开展,实现了国内首个数字流域示范。

3.1技术风险管理

针对数字雅砻江三维可视化集成平台需要重点攻关解决的众多技术难点,为有效管控技术风险,通过项目启动前进行三维可视化基础平台选型、开发过程中跟踪管控技术研发的方式进行有效管理。经过多年来水电工程数字流域和水电工程三维模型数据融合的研究,结合雅砻江流域真实基础地理信息和工程信息模型数据进行了大量验证,结合本项目对可视化平台的需求,按照实践指导选型的原则,对国内外行业内多家主流三维可视化基础平台进行验证与考察。从三维平台在GIS与BIM混合模型可视化表现效果、底层开发能力、二三维一体化技术架构体系,以及技术支持、接口开放、底层按需开发、云端一体化移动平台等多方面综合分析,选择超图公司SuperMapGIS作为雅砻江流域三维可视化基础平台。在项目开发过程中跟踪管控技术研发,有效管控技术风险。以GIS与BIM融合技术为例,采用项目实际基础地理信息和示范工程三维数字移交模型,在项目前期即进行GIS与BIM融合技术验证,并根据技术验证结果反馈超图基础平台底层研发人员,快速响应技术开发需求,顺利实现BIM数据接入GIS平台。

3.2需求管理

针对数字雅砻江三维可视化集成平台干系方多,需求确认难的情况,通过项目启动前对标书需求深入理解、项目启动后与雅砻江公司总部主管部门交流需求、再至二级单位(如锦屏电厂、两河口管理局等)进行需求调研、汇总编写需求分析文档并请雅砻江公司总部主管部门和相关二级单位共同进行评审,以此确认开发工作需求基线。在此基础上,对需求变更进行控制,确定需求变更控制过程,进行需求变更影响分析,评估每项选择的需求变更,以确定它对项目计划安排和其它需求的影响。在需求交流和调研过程中,做好交流记录和需求分析文档确认,做到需求来源和需求变更有据可依。

3.3沟通管理

针对数字雅砻江三维可视化集成平台源系统多、协同难度大的情况,在项目启动前梳理项目涉及到的各管理信息系统和涉及的各组织机构,结合项目研发进度计划形成项目进展线,有效的对项目各阶段的沟通内容进行梳理,如图3所示;在项目建设进行过程中,按照项目进展线的计划,与工程建设管理信息系统、两河口大坝施工质量实时监控系统、电站电力二次系统、电力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大坝安全信息管理系统、水调自动化系统、流域梯级水库风险调度决策支持信息系统、流域征地移民信息管理决策支持信息系统、流域环保水保信息管理决策支持信息系统以及流域公共安全信息管理决策支持信息系统实施方交流数据情况,确认数字雅砻江三维可视化集成平台表现的专业数据来源,并通过高效的沟通实现数据接口的内容和方式确认。

3.4研发管理

结合项目实施的特点,在数字雅砻江三维可视化集成平台项目实施中引入敏捷开发模式,提高产品研发和项目实施的质量和效率,实现研发过程的进度和质量管理。敏捷开发操作流程如图4所示。敏捷开发管理应用的主要流程为:在项目(产品)启动阶段,应制定总体计划并明确里程碑节点,并作为整个敏捷开发的总控阶段;根据产品化思路,将类似项目纳入到同一个产品线进行开发,一个产品线有且只有一个敏捷开发团队;项目经理作为产品和用户之间的唯一接口人,负责收集用户需求和迭布版本的现场部署;不同项目收集的需求进入到统一的产品backlog,由产品经理(PO)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优先级;在一个迭代周期内,PO接收到的新的需求放入backlog但不影响团队正常的迭代工作,项目经理接收到的用户需求变更后以月为单位反馈给产品负责人,新需求可纳入下一个迭代周期;迭代版本后,对《需求规格说明书》和《总体设计报告》进行更新。

4结论

在数字流域已成为水电行业研究热点的时代背景下,通过对大型数字流域可视化集成平台特点分析和开发管理特点探讨,并依托数字雅砻江三维可视化集成平台展开研发项目管理实践,从技术风险管理、需求管理、沟通管理和研发管理等几方面探讨大型数字流域可视化集成平台建设项目管理,确保了数字雅砻江三维可视化集成平台研发项目顺利开展,促进了数字工程核心竞争力、雅砻江流域开发建设的管理与决策效率的提升。本文研究的大型数字流域可视化集成平台建设项目管理,解决了数字工程和数字流域项目高效建设的管理难题,将推动中国水电工程建设管理水平的提升。

作者:钟桂良 邱向东 尹习双 单位: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倪维东,葛来龙,朱桂权.浅谈数字化水电站及其实现方案[J].装备制造技术,2010(11):92-93,96.

第5篇:工程管理的数字化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数字化管理

建筑行业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同时还解决了国民就业问题。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我国建筑行业规模在逐渐的扩大,一些问题也逐渐的显示出来,比如说,在施工过程中常常会发生一些安全事故、项目质量没有得到保障等问题。施工材料的浪费、施工现场秩序混乱都会直接的影响到项目的施工质量与效率。随着建筑施工数字化管理的出现,可以有效的解决在施工过程中的问题,保证项目施工质量,提高施工的安全性,从而促进我国建筑行业快速发展。

1建筑工程施工数字化管理概念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非常复杂,同时其管理工作内容也非常的大,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仍采取传统人工统计方式进行,这种传统的统计工作对于数据信息的操作过程中既不方便,因此,建筑企业需要跟上时代的发展的脚步将信息数字化系统应用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从而促进我国建筑行业快速发展。建筑工程施工数字化管理是指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将施工所需要的原材料还有生产中的各种所需过程中进行量化,并对其统计,在统计之后需要将数据信息反馈给相关建筑统计部门,统计部门再将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制定出一份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应用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项目的施工质量与工作效率[1]。建筑工程施工数字化管理和信息化管理并不相同,数字化管理是指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将数据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利用计算机将其统计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将施工数据信息进行共享,保证建筑工程施工数字化管理工作顺利进行下去。

2建筑工程施工数字化管理理论依据

在施工建筑工程施工数字化管理过程中,主要的理论依据有以下两点:

2.1项目结构分析

对于施工项目的结构分析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将一整个建筑工程项目分成多个子项目,保持各个项目之间的联系,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保证各个子项目互相依赖,将项目之间的子项目划分成不同的层次,在对这些子项目处理完成之后,再将项目工程进行结合。在施工过程中,每个子项目都有着各自的特点,这就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将这些子项目分解成独立的施工模块,再将这些施工模块进行标记,从而方便项目工程施工工作顺利进行下去。

2.2建筑项目目标制体系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都是为了更好的实现项目的最终目标。因此在施工时,比较常见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主要是为了更好的减少施工周期,并保证施工质量。建筑项目的主要目标有造价、进度、质量这三点,只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建筑施工,减少建筑施工造价,保证项目施工质量,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最终的建筑目标。在项目施工管理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工程造价管理,只有在规定的资金范围内进行施工才能保证项目可以顺利进行下去[2]。

3建筑工程施工数字化管理的具体实施步骤

要想促进我国建筑行业快速发展,增加社会经济效益,就需要开展建筑工程施工数字化管理工作,并做到以下几点:

3.1将建筑施工结构进行化解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要将建筑施工进行结构划分,再将各个结构模块进行编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可以顺利进行下去。

3.2对模块的特征目标进行强化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造价问题是整个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有施工进度管理、工程审核等相关问题。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了对建筑工程施工成本的预算与消耗成本的计算,并在建筑工程施工之后保证建筑企业处于盈利状态;在施工过程中主要还包含了项目的施工周期管理;施工质量审核管理,保证项目施工质量中各项模块与施工材料都符合制定标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建筑的质量,保证项目在日后的使用安全。在开展建筑工程施工数字化管理工作时,需要将管理体系中的数据信息呈现出来,并根据当地的市场经济状况进行操作,从而提高项目的质量与效率。

3.3建筑施工数字化管理与信息化管理结合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将数字化管理与信息化管理相结合,并建立一项科学合理的数据信息库,再将施工数据信息共享在信息平台中,只有将数据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展现出来,才能更好的方便施工团队在日后的操作[3]。

3.4将建筑施工管理深入落实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通过数字化管理才能更好的完成建筑工程施工工作。在施工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需要不断的收集施工数据信息,将数据信息制作成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方便施工人员观看。在前期购买材料时,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时,购买操作设备时,都需要使用数字化管理将其进行分析,从而减少施工资金的支出,避免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此外,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对项目的检验工作,如果出现问题需要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并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从而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

4总结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运用数字化管理系统将工程项目进行模块划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建筑施工项目可以顺利施工下去。同时在施工时,还需要对项目的造价管理工作与工程质量问题进行严格把关,从而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保证建筑的使用安全。本文对建筑工程施工数字化管理工作进行了简单的研究,文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希望我国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数字化管理工作的研究,从而促进我国建筑行业快速发展。

作者:李治国 单位江西省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刘国兴,芦亚东,轩艳群.建筑工程施工数字化管理研究[J].经营管理者,2008,13:374.

第6篇:工程管理的数字化范文

【关键词】档案管理;数字化;研究探讨

伴随时代的不断发展进步,如今档案管理工作数字化已经成为档案信息资源更好得到开发与利用的前提与基础,并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与成绩。但是我们还需要清楚地看到,面对浩如烟海的馆藏传统档案资料,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已经成为一项浩大且艰巨的工程,作为档案管理人员应当在充分认识到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意义的前提下,积极应对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所带来的种种挑战和考验,积极探索做好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与途径,使档案信息资源更好地为促进社会发展进步而服务。

一、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

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助于档案原件的保护。首先,当纸质档案实现了数字化后,就可以实现数字化副本的保存与使用,避免了频繁使用纸质档案,这能够有效保护档案原件。其次,纸质档案伴随年代的推移可能因字迹模糊或纸质污损而出现不易辨认的情况,而数字化档案则能够使得档案信息有效保持完整。最后,数字化档案还能够对纸质图片档案运用现代技术进行修复,避免纸质图片档案因为自然老化的原因而失真。

(二)有助于节省档案存储空间。传统档案作为纸质文件,其管理与储存都需要大量的空间,当数字化档案管理运用先进的数字化存储技术来储存档案资源后,将大大降低档案所占有的空间,而且数字化档案后,存储量将变得更大,具有更强的安全性和通用性。还能够有效避免纸质档案在存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损坏、损毁危险。

(三)有助于减少档案管理成本。在传统档案管理工作中,由于是纸质档案文件,因此档案的录入、归类、存档、借阅等各项日常管理工作都需要手工管理,不仅工作效率低,而且管理也存在着诸多困难。而伴随数字化档案管理进程的日渐加深,档案的管理与利用也变得更加智能化,档案管理者和利用者可以轻松凭借智能化的检索方式快速找到所需要的档案资料。

(四)有助于档案资源的共享。传统档案由于其储存载体以及存储方式的原因,使得各地档案资料都存在“信息孤岛”的情况,而数字化档案后,则可以凭借互联网突破时空限制,实现档案信息的异地共享,增强档案的使用价值和传播范围。

二、做好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与途径

(一)构建完善数字化档案管理制度。为了进一步提高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构建健全完善的数字化档案管理制度是一个有效途径之一。各个档案管理部门应当切实结合自身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实情,从实际出发对现有的数字化档案管理制度予以健全完善,以构建出一套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并在制度的运行过程中不断考证、不断实践,针对出现的问题以及不足不断加以完善。健全完善的数字化档案管理制度应当包括数字化档案收集制度、数字化档案归档制度、数字化档案保管制度,以及制定数字化档案归档范围、数字化档案保管期限等规定,还需要将这些制度与规定纳入档案管理人员的岗位考核中去,进一步强化档案管理人员的岗位责任意识以及对制度和规定的执行力度,确保数字化档案能够按照规定的流程得到规范化的管理。

(二)规范数字化档案的利用方式。对于数字化档案的利用应当额外制定相关查、借阅利用制度,不能无原则,当利用者需要查阅利用数字化档案的时候,必须满足借阅、利用制度的相关规定。比如根据数字化档案内容的密级层次对借阅、利用人员进行相关规定,不符合查、借阅规定的人员不能借阅、利用数字化档案。还有就是针对档案内容不是开放的电子档案,不能提供拷贝借阅、利用方式,而且查、借阅人员需要处于有效的监控下进行。为了确保数字化档案在共享过程中的网络安全性,档案管理部门还应当对含有密级信息的电子档案予以加密处理并定期或不定期更改“密钥”,有效保障数字化档案的安全,同时也避免借阅、利用人员误操作对电子档案造成损坏或者更改档案内容。此外,伴随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的加深,相信数字化档案的数据容量也会不断增加,从而给储存设备带来储存压力,而且伴随时间的推移,档案的检索利用效率将逐渐降低,此时可以根据档案数据的访问频率来管理档案数据,对各种数字化档案进行分级存储,在满足档案利用者需求的同时,也能够最大程度降低数字化档案的存储成本。

(三)实施纸质档案数字化外包。为了节约档案数字化工作成本、提升工作效率,档案管理部门可以考虑将纸质档案数字化工作外包给专业的档案数字化服务公司。首先,档案管理部门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严格评估和审核外包商的业务能力和技术能力,选择信誉好、业务能力强的服务商。其次,档案原件在移交数字化加工单位前,由档案部门工作人员预先清点、检查、登记,确定需要数字化加工的档案案卷。档案原件必须严格按照档案管理要求,履行出入库手续和交接手续。在档案数字化生产加工过程中,必须有档案部门工作人员在场进行全程监督,及时解决生产加工中出现的问题,排除泄密隐患,与承担档案数字化生产加工单位签订保密协议,明确数字化加工单位的保密义务和责任,并要求数字化加工单位必须与从事档案数字化加工的人员签订保密协议,档案数字化工作人员必须提供无犯罪证明,明确工作人员的保密义务和责任。再次,档案部门工作人员应根据工作进度,不定期对已完成数字化加工的档案原件进行抽样检查,确保档案原件准确、完好。最后,档案数字化加工完成后,数字化加工单位应当将生产加工的档案原件、档案数字化信息及其存储介质全部移交给档案部门,不得擅自复制或留存,并办理移交手续。例如:2014年开远市档案馆开始按照“分批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采用招投标形式将档案数字化项目外包给云南兰台商贸有限公司,馆藏档案进行全文数字化扫描和数据挂接,建立全文数据库。开远市档案馆按照社会利用面广、利用率高和更具有利用价值的原则优先对这些档案进行全文数字化录入。开远市档案馆第一批录入条目38543条、扫描604597页;第二批录入条目139050条、扫描648514页,今年继续做第三批。通过档案数字化有效改变了档案利用的现状,更好地为社会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也标志着档案管理工作向规范化、数字化、信息化建设迈出了一大步。

(四)宏观层面设计数字化档案管理与保存方案。在全国各级档案管理部门如火如荼开展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的形势背景下,各自为政的数字化档案管理模式也潜藏着诸多风险。而在各种计算机信息技术以及存储设备层出不穷、日新月异的当下,是否可以考虑利用新的技术对档案数字化产生的巨量数据进行管理与保存,以及各地各自为政的数字化档案管理模式存在的种种弊端,这是需要档案行政主管部门牵头研究的项目。比如云计算这种先进的数据管理与存储方式目前已经在许多行业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因此是否能够考虑在一定的行政区域中利用云计算建立一个档案数据管理中心,将各地分散投入、分散的数字化档案整合在一起,再借助更先进的管理方式,更强大的技术力量,更优越的设备条件,使得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结语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各个档案管理部门在进行数字化档案管理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对于档案资源管理、储存以及利用等各个方面的重要作用,从构建完善数字化档案管理制度、规范数字化档案的利用方式、实施纸质档案数字化外包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加快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

【参考文献】

[1]梅杰.档案数字化项目的实施与应用[J].新疆有色金属,2016(06):106-108.

[2]李华.以数字化促进档案管理优化工作初探[J].山东档案,2016(04):70-72.

[3]杨艳.档案数字化管理优势与弊端[J].现代商贸工业,2016(09):48-49.

第7篇:工程管理的数字化范文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电力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也日渐提高。结合当前档案数字化发展要求,考察档案数字化的质量及安全性保障,提出优化数字化方案、正确选择数字化软件、制定标准、确定参数、及时检验与评估是档案数字化的质量保障,建立严格规章制度、确立网络安全保密方案、加强安防系统建设是档案数字化安全性的有效保障。

[关键词] 电力企业;档案管理数字化;质量;安全性保障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7. 067

[中图分类号] G2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07- 0141- 03

0 前 言

档案是记录与反映原始信息的重要载体,档案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服务性与机要性,它直接影响到一个单位未来查核校验的凭证与参考,具有极强的规范化要求。随着信息化的推进,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档案数字化也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当前档案数字化的方法主要有纸质档案的扫描、缩微拷贝片的扫描、数码相机的拍摄(包括非纸质档案)、激光三维立体扫描、音频、视频档案的数字化采集,本文结合电力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岗位要求,探析档案数字化的质量及安全性保障。

1 电力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岗位职责

电力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岗位职责,既有档案管理工作岗位的一般要求,也有其行业的特定职责,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十个方面:一是负责综合档案室日常业务管理工作,根据上级主管单位档案管理阶段工作目标,制定本单位档案工作任务安排。二是负责局综合档案库房及档案安全管理工作。三是负责局科技档案收集、检查、保管、统计、提供利用、鉴定销毁工作,负责变电站、小型基建工程竣工档案的管理工作。四是负责项目档案工作交底,参加档案中间检查、竣工档案内部验收。五是负责收集、整理档案利用典型实例。六是负责做好全宗卷编制及管理工作。七是负责开展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及编研工作。八是负责全局各职能部门和区局档案工作指导、监督、检查、培训等。九是负责局档案评价迎检及局属各部门、各单位档案评估工作。十是统筹、协调本组相关工作。由此可见,对原始信息的收集、检查、保管、统计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而负责变电站、小型基建工程竣工等档案的管理工作是电力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特定要求。

2 电力企业档案管理数字化的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即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它是为了监视质量形成过程,消除质量环节上所有引起不合格或不满意的因素,以达到质量要求,档案工作的特点要求在档案数字化过程中,必需对其进行质量控制。具体来说,电力企业档案管理数字化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优化数字化方案、正确选择数字化软件、制定标准、确定参数、及时检验与评估。

2.1 优化数字化方案

数字化方案制定直接影响档案数字化的质量,档案数字化方案主要包括档案数字化策略与原则、技术路线与支持、流程重组与再造、操作方法与步骤等,优化数字化方案是档案管理数字化质量控制的首要。

2.2 正确选择数字化软件

数字化软件的种类繁多,各具特色,因此,在选择时,要对其进行广泛调研,并结合各单位自身的特点选对软件,选择适用的数字化软件是控制档案数字化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之后的工作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3 制定标准、确定参数

档案数字化质量控制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是制定标准和确定参数。目前,国家已经制定出了档案数字化的国家标准,电力企业可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出适用的标准。

2.4 及时检验与评估

检查、监督、验收及评估是整个质量控制的最后一关,档案数据库建设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它。检查的对象包括设备、人员和工作流程三个方面。监督就是要不断发现问题并针对所发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若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则上报上级主管部门。验收分为粗验和细验,粗验主要由自动验收软件完成,细验就是在自动验收软件验收的基础上,分别对每个画幅进的完整性、清晰度、重页、拼页等进行检查。评估就是对整个数字化过程中,档案的扫描质量、档案信息的真实完整性、档案数字化成果的网络利用效果等进行综合测试和评价。

3 电力企业档案管理数字化的安全保障

安全保密工作是档案工作的重要内容,档案数字化的安全保密控制,就是要保障档案实体、档案信息和数据的安全,避免出现泄密问题。安全保密控制是档案数字化过程中应优先考虑的问题。数字化安全保障是指对档案数字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预先分析,并依据数字化工作中人、物、环境等因素的运动规律,从技术和管理上采取措施,有效控制泄密事故的发生。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安全保障主要包括建立严格规章制度、确立网络安全保密方案、加强安防系统建设。

3.1 建立严格规章制度

进行数字化处理的档案中包含程度较高的信息,要保证这项工作能安全高效地进行,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保密管理制度,通常包括:档案数字化系统及设备使用的安全保密规定,数字化加工人员选择和管理办法,数字化加工场所安全保密方案,档案数字化设备的安全管理制度,参与人员身份识别管理制度,访问控制规则设置的规定,密码密钥的保密管理规定,扫描员、系统维护员、扫描质检员、系统安全员、档案保管员、值勤警卫工作职责等。

3.2 确立网络安全保密方案

首先,所有的操作必须在一个封闭的计算机网络中进行,与所有的外网物理隔断;其次,档案数字化客户端计算机及服务器必须存放安全,做到防火、防水、防震、防暴、防外来人员进行物理破坏和盗取,还要防止外界电磁场对数字化网络系统各个设备的电磁干扰,防止由于计算机、服务器及其他网络设备电磁辐射而造成的泄密事故,保证数字化加工工作在安全保密的环境中进行;最后工作人员(即直接接触档案数字化系统的人员)进入系统前必须进行身份鉴别,防止非法用户的进入。

3.3 加强安防系统建设

安防系统是安全保密的重要保障。包括门禁系统、防盗报警系统、闭路(带红外)电视系统、消防报警及自动灭火系统、恒温恒湿空调系统等,以保证整个加工场所的安全防护。

4 结 语

伴随着时代的l展,电力工程行业在不断壮大,然而传统电力企业档案管理模式已然难以适应,在未来发展时期与时俱进采用新的档案管理模式,档案管理数字化将是电力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在要求。

主要参考文献

[1]陈秀菊.电力企业档案管理一本通[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6.

第8篇:工程管理的数字化范文

(一)对城建档案数字化工作的认识不全面,观念落后

城建档案数字化不只是将城建档案信息从传统载体转化为数字化载体那么简单。数字化后形成的城建档案信息与传统载体的城建档案信息内容虽然相同,但毕竟载体形式完全不同,造成管理方式、保管模式和利用手段都不相同。数字化后的城建档案信息在计算机环境下,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网络通信技术等现代化数字信息管理手段进行管理,能够给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带来更高的管理效率和更大的利用价值。如果对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认识不全面,对计算机信息管理相关功能缺乏清楚的认识;不能按照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要求进行规划,就会造成建设初期因缺乏规划,无法充分发挥作用。事后还要进行再次建设,从而使投入资源严重浪费。

(二)基础条件限制,对城建档案数字化水平和质量产生根本的影响

城建档案数字化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一定的基础条件作为保证,如人员、技术、设备和经费等。由于受到单位幵展城建档案数字化工作基础条件的限制,城建档案数字化工作的水平必然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三)城建档案数字化标准和规范有待细化

在城建档案工作中,建立城建档案行业的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一直是城建档案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有关档案数字化的国家标准目前只有由国家档案局于2005年4月的《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和2009年11日的《缩微胶片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是直接针对档案数字化工作的。这两个标准都属于行业标准,对档案数字化工作提出了原则性规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仅仅依靠这两个标准是不够的。还需要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具体标准和规范。比如有关城建档案数字化工作实施的细则、有关城建档案数字化的流程及工作要点和质量管理办法等。以便强化数字化工作中的技术要求和安全保障,这样才有助于城建档案数字化工作质量的控制。

(四)城建档案数字化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在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中需要各类专业人员的参与,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城建档案数字化的质量。其中主要的是城建档案管理人员和城建档案数字化加工人员的素质对城建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影响最大。

(五)安全问题直接影响

城建档案数字化的质量城建档案数字化工作中存在着安全问题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其一是加工过程中对实体城建档案的安全问题,其二是计算机及网络安全对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安全的影响。在城建档案数字化加工过程中,很多环节都需要直接接触城建档案原件。安全工作不仅在于城建档案原件的物理安全,也包括城建档案信息内容的安全,也就是不能泄密。城建档案数字化加工成果是存储在计算机数据库中的,成果的管理和利用需要在计算机系统中和网络环境下进行,这就涉及到计算机及网络安全问题。包括:系统的安全、病毒的防范、非法入侵的预防等。

二、城建档案数字化质量控制中问题的对策

(一)采取措施保障

城建档案数字化的基础条件城建档案数字化离不幵相关基础条件的保障。没有良好基础条件作保障,城建档案数字化的质量难以提高。基础条件提高的主要方法是通过城建档案部门依据国家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积极幵展城建档案工作,加强城建档案工作宣传,获得社会用户和各级领导部门支持。目前国家对城建档案工作十分重视,制定了大量有关城建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例如《重大建设项目城建档案验收办法》中规定,“项目城建档案验收是项目竣工验收的重要组成部分,未经城建档案验收或城建档案验收不合格的项目,不得进行或通过项目竣工验收”。《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科学技术研究课题城建档案管理规范》规定“科技管理部门在下达科研计划时,同时向课题组下达建档任务。城建档案部门负责对建档工作进行监督、指导”。这些要求使得各级领导对城建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大。

(二)做好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前期调研与组织规划

1.开展馆藏城建档案情况调研

馆藏城建档案信息调查是开展城建档案数字化的前期工作之一。主要是对实体馆藏城建档案的管理情况进行洋细调研。进行城建档案数字化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用户提供更加方面快捷、高质量的城建档案信息服务。

2.正确选择数字化软件选择

城建档案数字化管理软件是城建档案数字化工作的一项重要环节。也是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之后,城建档案部门开展城建档案管理和服务的基础。因此,应当根据单位或部门对城建档案数字化所需要达到的目标,结合各个城建档案管理软件开发部门开发的城建档案管理软件的技术特性正确选择。一般应选择市场上较为成熟的管理软件。因为这些管理软件代表了城建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最新技术。适合于今后对城建档案数据资源的迁移和通过网络进行交换。另外,还应考虑到城建档案管理部门的规模。在选择城建档案管理系统时就应当选择功能各自独立,操作时只显示相关功能界面的软件。这样也符合在城建档案管理和利用时加强城建档案信息的安全保密的要求。

3.正确确定城建档案数字化加工范围

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工作量大,投入资金多。必须按照一定的原则划定城建档案数字化加工的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纸质城建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对城建档案数字化对象的确定原则是“应当对所要进行数字化的对象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进行确认,只有符合一定要求的纸质城建档案文献才能进行数字化。”其中的原则包括: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原则、价值性原则。价值原则主要指“应永久或长期保存的、社会利用价值高的城建档案可列入数字化加工的范围制定合理的城建档案数字化加工方案城建档案数字化加工工作开展之前应该制定合理的加工方案。使参与加工工作的人员了解整个加工工作有哪些阶段;明确每一阶段要完成的任务、完成每一项任务所需要的设备和质量要求;以及达到要求应采取的措施。加工流程的制定应当根据前期调研所了解的馆藏城建档案情况、城建档案数字化加工的方式、设备和人员等情况制定。

4.依据国家制定的标准

结合实际设定相应加工标准和参数依据国家制定的标准,结合实际设定符合本单位实际需要的标准和相应参数,建立规章制度是城建档案数字化质量控制的又一关键。目前,国家制定的档案数字化标准有《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和《缩微胶片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在实际工作中应以国家标准为依据,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城建档案数字化具体标准和规范以及相应参数。标准和参数的设定应充分考虑到本单位工作情况、数字化管理软件的功能等。但是,现在的计算机技术已经有了巨大发展,计算机存储容量发展到T时代;用户对数字化后的城建档案原件的利用要求也会有所提高。如果仍然按最低标准参数的设置进行扫描,有可能不利于今后的管理和利用。应当根据城建档案部门城建档案数字化基础条件,用户需求的情况,对具体城建档案扫描参数做适当调整。以满足管理和利用需求为基础。

5.加强城建档案从业人员的培训

提高业务素质城建档案数字化工作中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数字化建设的质量。为保证数字化工作能高质量完成。必须在开展工作之前对从业人员进行一定的培训。参与城建档案数字化工作的人员一般包括两部分。一是城建档案管理人员,二是城建档案加工人员。针对不同人员应采取不同的培训内容。对从事城建档案管理工作多年,特别是对于传统载体城建档案的管理,具有一定的管理基础的城建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主要是加强应用新技术设备和城建档案管理软件的能力。同时,注重加强城建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的教育。城建档案数字化加工人员一般都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和数据库应用能力。针对他们的培训内容主要是有关城建档案管理的基本知识,以及数字化加工过程中相关参数和要求控制方法等。使他们能够依据制定好的数字化加工标准和参数开展工作,减少著录、分类、扫描等方面的错误。同时,加强城建档案工作安全意识方面的教育。

6.加强城建档案数字化安全管理制度和方法的制定

工作城建档案数字化加工过程中应重视安全问题。加强安全管理,防止城建档案信息在加工过程中受到损害和泄密是做好城建档案数字化加工工作的重要环节。应从管理和技术两方面采取措施。首先,加强规章制度的建设。其次,采取措施从技术手段上保证城建档案的安全保密工作。例如使城建档案数字化系统服务器和客户端计算机与外网实现物理隔绝。防止网络入侵和黑客攻击;加强计算机病毒的检查;对城建档案数据库进行定期备份。另外,严格选拔数字化加工人员。要求参与城建档案数字化工作的人员具有责任心和较强业务素质。对数字化城建档案加工和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有清楚的认识。

(三)做好城建档案数字化转换的前期整理工作

城建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的首要工作是对传统载体城建档案的整理,这是顺利开展城建档案数字化转换的前提条件。主要工作包括:城建档案鉴定、城建档案修复和城建档案规范化。城建档案鉴定主要是依据以确定的城建档案数字化加工范围,对具体城建档案进行鉴定。将具有较高价值、有特色或利用率高、需求大的城建档案挑选出来,作为数字化加工的对象。

(四)加强城建档案数字化各环节的登记制度

城建档案数字化工作环节较多,每一环节的质量都对下一环节和整个加工成果具有重要影响,为保证每一环节工作质量。在加丁.的各环节都应该建立登记制度。例如在城建档案整理过程结束后填写《纸质城建档案数字化加工过程交接登记表》,详细记录城建档案整理后每份文件的起始页号和页数。在城建档案扫描工作结束后应填写《纸质城建档案数字化转换过程交接登记表》,登记扫描的页数,使实际扫描页数与城建档案整理时填写的文件页数一致。

(五)加强各个环节检查、监督、验收及评估

城建档案数字化工作幵展过程中,需要对工作流程中各个环节进行检查、监督、验收及评估。这是城建档案数字化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城建档案数字化成果质量的关键手段。通过检查和监督可以保证城建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各个环节能够按照预先设定的技术要求正常进行,对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并通过调整各项参数等方式加以解决。验收包括各环节的验收和总体验收。各环节的验收保证了交往下一环节的工作能正常开展。总体验收是保证加工成果能满足城建档案管理和利用的要求。评估工作是对整个数字化过程中,城建档案的扫描质量、城建档案信息的真实完整性、城建档案数字化成果等通过制定评价指标、评价标准等进行综合测试和评价。

(六)注重城建档案信息的深层次加工

城建档案从传统载体转化为数字载体的过程中,应注意城建档案信息的深层次加工问题。不能将城建档案数字化工作简单化、形式化。城建档案数字化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管理城建档案,并为用户提供更方便的利用条件。在城建档案数字化加工过程中完善城建档案著录信息,是对城建档案深层次加工的一个重要手段。通常情况下城建档案著录主要内容包括:文件名称、责任者、文号、页号等。城建档案数字化中如果仅是将这些信息转化到数据库中,就很难满足用户的需求。也不能完全体现出数字化后著录信息对城建档案工作带来的更多优势。城建档案数字化应充分体现计算机数字库管理系统对信息管理所带来的优势。城建档案数据库管理系统通过元数据对城建档案信息进行描述。可以表现城建档案文件的来源机构的层次关系,也可以通过主题标引实现城建档案文件事由方面的集中。因此,在城建档案数字化加工中应该加强对城建档案著录信息的关注度。通过著录来描述城建档案文件之间的深层次的联系。提高城建档案信息的利用价值。特别是对主题标引信息描述,因为通过主题标引可以增加对城建档案信息背景的描述,对用户的检索具有特别的意义。

三、结束

第9篇:工程管理的数字化范文

一、数字化在城建档案管理中的必要性

就以往来说,城建档案主要是利用人工纸质的方法进行保存管理,其成套性的特点决定了城建档案存储占用面积大,且案卷之间密不可分的有机联系会使查阅档案时调卷量大,因而常常出现要查阅某个问题时需要调阅几卷甚至几十卷档案,且所需要的信息还要经过人工的方式再进行甄选,致使调阅耗时长,工作效率低下。其次,城建档案是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反过来又为城市规划、管理及新建、改扩建工程提供依据。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建档案调阅次数的递增会使纸质档案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尤其是比较久远的档案材料,其损坏几率会大大增加。再次,传统纸质档案材料有时因保管条件的限制,会导致字迹模糊;纸张发黄变脆,而一旦遭遇自然灾害(水灾、火灾等)侵袭,便会毁于一旦。最后,传统档案管理在广度及深度上存在一定的缺陷,只能实现馆室间的调阅查看,无法实现远程调阅,资源共享性及交换性较差。这一系列问题的存在使得城建档案的管理工作面临严重阻碍,城建档案存储量的不断增加,各级城建档案馆都面临着库房面积的不足、查找利用效率低下、纸质材料容易磨损等问题。但城建档案数字化既节省了档案存储空间又方便查找、利用,从而保护档案资料,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

二、数字化在城建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来看,数字化在城建档案管理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中最为严峻的问题便是档案的长期存取。传统纸质档案资料的存储载体及保存期限较佳,具有较高的可靠性。相比之下,数字化城建档案信息存储时间受物质载体性能的影响,其性能的优劣会对存储时间产生直接的影响,因而要对存储载体的使用性能以及稳定性能进行合理确定,避免出现数字档案无法正常使用的情况。其次,数字化城建档案信息完整性及安全性偏低,这是因为传统的档案管理借助纸质材料实现,纸张作为城建档案信息的重要载体,其信息完整性、安全性较高,因而具有较强的法律效益。相对而言,数字化信息管理的安全性和完整性较差,原始档案信息的保存风险较大,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因而其法律价值需要一段时间才会体现。数字化的档案管理需要实现资源的共享,因而需要制定统一的规范、标准对资源共享问题进行约束和规范,提高档案信息的安全性。但就目前来看,我国的数字化城建档案信息管理的相关约束规范还不健全,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信息资源的交换和共享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另外,由于城建档案具有成套性的特点,决定了每套工程档案中有部分资料的利用率极低,可以说是只有工程不出现大的质量问题,在长长的保管期限内基本上处于休眠状态,这部分档案资料从数字化的成本和社会效益来看明显不匹配,因此从事城建档案数字化还应该从成本和社会效益两方面进行考虑。

三、提高数字化在城建档案管理中作用的举措

(一)落实档案前期准备工作

要想强化数字化城建档案管理的作用,首先应重视档案的前期规划准备工作,即将以往使用的纸质材料全部转化为数字材料,因而工作量较大,且存在一定的信息改变风险。因此,在使用数字化管理城建档案时,应先了解档案馆的馆藏,通过调查分析,实现对档案的归档及数字化的规划。在进行城建档案规划工作时,应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流程,捋顺工作重心,落实档案前期准备工作,奠定数字化的应用基础,强化其在城建档案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其次,还应根据数字文档资源共享的特点制定相关的规范标准,完善规范体系,一般包含:数字化档案规范管理体系、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等等。通过系列标准体系的建立实现对档案信息的采集、提取、整理以及安全维护,确保其安全完整性。最后,根据各工程项目的实际出发,对查找、利用率高的档案如:项目前期准备阶段及竣工验收文件、竣工图纸应及时进行数字化加工,对利用率极低、基本处于休眠状态的档案应考虑小部分或完全不进行数字化,以此来控制城建档案数字化成本。

(二)有效建立数字档案馆

城建数字档案馆对于推动数字化档案管理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档案信息存在的地方便是档案馆,有效建立档案馆能够推动数字化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在城建档案管理过程中,数字化的应用能够从一定程度上转换档案管理模式,使其由以往的被动管理模式逐渐转化为主动的信息管理模式。为实现档案信息合理利用以及资源的共享,城建档案馆的建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以我国信息化建设要求来看,城建档案管理部门是较为重要的社会资源外在反映部分,因而应充分利用档案馆的信息共享平台,为信息资源提供展示场地,全面推动数字化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

(三)提升相关档案管理人员素质

受以往档案管理模式的影响,部分档案管理人员对数字化档案管理模式的应用还存在认识上的不足,急需培养新型的档案管理专业人才。实际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档案管理人员业务素质的培养,还应注重现代化技术应用人才的培养,优化管理队伍结构,并及时更新领导阶层的管理知识,改变其知识结构,从而领导员工做好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结合信息开发,实现数字化在城建档案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