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青蛙教案范文

小青蛙教案精选(九篇)

小青蛙教案

第1篇:小青蛙教案范文

临泽县大鸭小学 汉语新闻报道组 张丰

“咕儿呱,咕儿呱,咕儿咕儿呱......”叫声一片,这是怎么了,噢,原来是青蛙在开研讨会。

实用技术培训中心的青蛙校长主持了会议,会议有两项内容:一是通报近日来各地发生的安全事故;二是针对安全事故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求生方案。

青蛙校长念通报了:4月28日瓦尔斯地区的一匹青蛙在稻田里捉虫,不幸106只被卖青蛙的贩子们用电子捕蛙仪捉走了,现已送往星级大酒店;5月3日可伯卢镇的315只青蛙因到刚打过农药的麦田里去捉虫而中毒,经抢救95只脱险了,另外220只已命归黄泉;3月17日可马屯县124只青蛙结伴跳到踞河中去洗澡,突遇从硫酸厂投入踞河中的废水而身体腐烂。念到这里,青蛙校长抹了一把泪用沙哑的声音说:“同志们,现在形势非常严峻,我们的生命安全已受到严重的威胁,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在大难临头之际,希望大家能够稳定情绪,群策群力,共度难关,下面我们就防范求生工作进行研讨,请同志们能出谋划策,制定科学可行的防范求生措施,以拯救我们的蛙族。”

青蛙们踊跃发言,经过讨论,制定了如下的方案:

一、立即对实用技术培训中心的教材进行改编,由原来的捉虫技术改为逃生技术,从明天起就进行逃生技术培训。

二、成立特工侦察信息小组。严密探察蛙类活动区域内的蛙贩活动情况,发现捕蛙仪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

三、成立监督化验领导小组。加大培训力度,培养一批业务技术精湛,能迅速辩认,并能排除其故障的技术骨干。

四、培养一批具有敏锐洞察力和责任感的青蛙记者,加大宣传力度,使他们能够深入到各个基层、角落,将安全防范措施做到家喻户晓,同时呼吁人类不要无辜残害青蛙,因小失大,要知道每只青蛙每年创造的价值要超过他们自身的价值好多倍,保护青蛙也是为了保护人类自己。

本方案自2007年10月30日起实行

实用技术培训中心

2007年10月30日

第2篇:小青蛙教案范文

课题

坐井观天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课是一个寓言故事。本课学习应重点激发学生对阅读故事的兴趣。为达到目标,本导学案作了如下安排: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读故事的兴趣;播放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故事内容;角色朗读,让学生走进故事情境;想象续编,引导学生走进人物内心世界;最后,通过自我对话,感悟故事中的道理,进而感悟生活中的哲理。

学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井”“青蛙”“小鸟”板贴画。(教师)

2.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哪”。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学习重点

初读课文,并说一说课文中你感受最深的部分。

学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学生)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用时:3分钟)

1.播放“坐井观天”的动画片。引导学生说说这个故事可以用哪个成语来概括。

2.导入新题,问:谁能说说“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

1.认真观看视频,感知人物形象,了解故事大意,总结得出:讲的是“坐井观天”的故事。

2.读课题,交流“坐井观天”的意思。

1.解释带点字的意思。

坐井观天: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用时:17分钟)

1.教师范读,请学生点评。

2.出示自读要求: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3.检查朗读,相机指导认读生词。

4.组织学生小组间赛读课文。

1.听范读,学生点评。

2.按自读要求读课文,思考文中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3.朗读课文,用各种方式认读生字新词。

4.小组间赛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

2.查字典填空。

“际”的字义有:①交际或靠边的地方;②时候;③当,适逢其时;④彼此之间。“无边无际”中的“际”应选第(

)解释。“无边无际”的意思是

三、了解大意,自读课文。(用时:10分钟)

1.指导学生小组学习,讨论:你通过读课文知道了什么?

2.引导学生交流自己从课文中知道的内容,并归纳整理。指导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人物,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悟课文的表达方式。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2.大胆交流自己的阅读收获,在师生互动中了解到:

(1)课文的主要人物是青蛙和小鸟。

(2)课文主要写的是青蛙和小鸟在争论天有多大。

(3)课文主要写的是青蛙和小鸟的对话。

3.同桌合作读对话,相互交流从对话中读懂的内容。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坐井观天”这个故事的主要人物是

,它们在争论

四、指导书写。

(用时:10分钟)

1.课件出示“话”“沿”“际”,引导学生思考: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特点?写时应注意什么?指导学生写好这三个字。

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4.生独立描红、临写。

5.组织再次交流。

1.观察生字。

2.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1)观察字的结构特点,独立描红、临写。

(2)相互交流书写的感受。

3.随老师书空。

4.描红、临写。

5.交流、反馈。

4.工整地抄写下面的字,并完成练习。

沿

(1)“话”是

结构,部首是

(2)“沿”的部首是

,除去部首还剩

画。

教学反思

1.导入环节简洁有效,让学生通过看图初步感知故事情节,理解课文题目的意思,直奔课文重点。

2.在生字学习中,采用随文识字、字词结合、图文结合等方式,拓宽了学生的识字途径,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识记生字。通过组织朗读挑战赛,激发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朗读热情,在此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学习重点

品读课文,并发挥想象力续编故事。

学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准备“井”“青蛙”“小鸟”板贴画。(教师)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复习导入,板贴情景。(用时:5分钟)

1.复习导入:谁能说说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2.板贴“井”“青蛙”“小鸟”。

1.交流:青蛙和小鸟争论天有多大。

2.师生互帮贴“井”“青蛙”“小鸟”。

二、熟读精思,感悟对话。(用时:15分钟)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找出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

2.学习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

(1)自读对话。

(2)指名读,师生评读。

(3)同桌分角色练习朗读,再现对话情形。

3.指名小组分角色朗读,组织评议。指导学生读出青蛙和小鸟的不同语气,重点指导体会第三次对话中青蛙和小鸟的“笑”各有什么含义。

1.自读课文,找出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

2.自读三次对话。

3.同桌合作读对话,相互交流从对话中读懂的内容。(第一次,小鸟在天上飞了一百多里;第二次,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小鸟认为天是无边无际的;第三次,青蛙认为自己不会弄错,小鸟让它跳出井口来看一看。)

4.(1)自读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

(2)联系课文内容思考问题,然后交流自己的想法。

5.小组展示分角色朗读,师生共同评议后再读,深入体会人物的语气和内心。重点体会第三次对话中青蛙的“笑”:骄傲的、自以为是的笑;小鸟的“笑”:又好气又好笑,无奈的笑。

5.选择正确的选项。

第4、5自然段写的是青蛙和小鸟的(

)。

A.第一次对话

B.第二次对话

C.第三次对话

6.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小鸟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

(2)青蛙认为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3)青蛙向小鸟承认自己弄错了。(

三、同桌合作,演读故事。(用时:10分钟)

1.课件出示演读要求:

(1)要读出对话中不同的语气。

(2)在读的时候可以加上适当的表情和动作。

2.同桌合作演读,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展示演读,师生评议。

1.按要求同桌演读。

2.全班展示演读。

7.读了课文,我明白了:

四、续编对话,领悟寓意。(用时:10分钟)

1.发挥想象,小组合作续编它们之间的第四次对话。

2.全班交流续编的对话。

3.同学们,你们读了这个故事,想对自己说什么呢?

1.小组合作续编它们之间的第四次对话。

2.全班交流。

3.明白寓意:看问题、认识事物,只有站得高,才能见多识广,看得全面。

8.续编青蛙和小鸟的第四次对话。青蛙听了小鸟的话,真的跳出了井口,看到了

,它

地说:“

。”小鸟

地说:“

。”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通过板贴,创设情境,既激发了学生读故事的兴趣,又为理解青蛙与小鸟看法不同的原因作铺垫。

2.课文中青蛙和小鸟的对话生动有趣。在第二部分教学中,我让学生用角色体验的方法进入故事,在入情入境的朗读中充分地感悟,感受故事中的乐趣,也感受阅读中的乐趣,从而让学生喜欢上阅读。

3.在教学最后,通过演读,让学生继续感受故事中的乐趣,同时也加深了对故事内容和人物特点的理解,引导学生在想象和讨论中感悟故事的寓意。

《坐井观天》教学片段

讨论“对错”,初悟道理(教学重点)

师: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而小鸟认为天是无边无际的,那它们谁说得对呢?

生:(齐答)小鸟说得对。

师:小鸟说得对,那青蛙说得肯定就——

生:(齐答)错了。

师:老师现在有一个问题不明白,想请小朋友们帮老师解决一下。青蛙为什么会说错了呢?小鸟又为什么会说对了呢?我们先来帮小鸟找找原因。请大家先读一读小鸟说的话,然后同桌讨论一下:小鸟为什么说的是对的?

生:因为小鸟根本就没有见过天的边。

师:它为什么没有见过天的边呀?

生:因为它飞了很长的时间,都还没有见到天的边,所以它说天是无边无际的。

师:真会想,请坐。谁再来说一说?

生:我觉得小鸟说得对,因为小鸟每天在天上左飞右飞的,所以它懂的知识多,它就知道天很大。

师:老师从你的话里知道了小鸟飞的地方多了,见到的东西也多,知识就多,是吗?谁还想说,你来说吧。

生:我觉得应该是小鸟说得对,因为小鸟每天都想看到天的边,它每天都不停地

飞,还没看见天的边。

师:小鸟每天在天上飞,见多识广,所以小朋友们都认为它是对的。大家读读青蛙说的话,联系图想一想,它的话错在哪儿?

生:因为那个井壁把天的其他地方都挡住了,只剩下井口大的天,所以青蛙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师:井壁挡住了天,还挡住了青蛙的什么?

生:挡住了青蛙的视线。

师:老师从你的话里知道了青蛙的视线范围很小,它只能看到那个井口。还有没有?你来说。

生:因为井壁挡住了青蛙的视线,所以它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第3篇:小青蛙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

(1)描述两栖类动物生殖与发育过程以及特点。

(2)举例说出青蛙在发育过程中形态、结构的变化。

(3)说出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4)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运用资料说明两栖类动物生殖与发育的特点。

(5)关注环境变化,认同人类与所有生物和谐共处的重要性,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措施

1.教学重点

(1)两栖类动物在生殖与发育过程中形态、结构的变化。

(2)两栖类动物生殖和发育过程。

2.教学难点

两栖类动物生殖与发育过程。

3.措施

采取标本的直观演示、多媒体动画和视频的播放、电子白板互动生成等方式,通过生生互动、讲授和讨论等多种形式,提升学生对生物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三、学习者分析

初二的学生经过两个学期的训练,整体科学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小组讨论、调查分析和口头表达能力,能够进行独立探究和自主学习。学生在小学科学课中已经接触过青蛙的知识,对青蛙的生殖与发育有所了解,所以本课多采用独立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通过播放动画、视频,演示青蛙一生的标本,以及白板的书写、拖放、聚光灯和演示等措施激发学生兴趣,节省时间,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四、教学流程

1.导入

(1)活动设计介绍

①播放大鲵的视频,展示蝾螈、箭毒蛙的图片,提问:你认识它们吗?

②学生分别说出这些动物的名称。

③提问:这些动物都属于哪一类?(两栖类)

④用橡皮擦擦除显示两栖类(如图1所示)。

图1

⑤提问:两栖类的生殖与发育与昆虫比较,有什么不同?

⑥用橡皮擦擦除显示生殖和发育(如图2所示)。

图2

(2)活动目标说明

通过播放视频和展示学生感兴趣的两栖动物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在此基础上通过一个问题引入课题—两栖类的生殖与发育。

(3)媒体使用及分析

①单击白板上播放器的播放按钮开始播放视频。

②运用橡皮擦擦除图片下方“两栖类”上方的白色遮盖层,使“两栖类”自然、迅速地出现,从而使教学过程很顺利。

③运用橡皮擦擦除“两栖类”下方“生殖和发育”上方的白色遮盖层,使“生殖和发育”自然、迅速地出现,从而使教学过程很顺利。

2.青蛙的生殖与发育

(1)活动设计介绍

①展示阅读与讨论。

图3

A.阅读19页的论文片段。

B.交流对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的认识,是否有与图3表示的研究结果明显不同的观点?

C.讨论: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经历哪几个时期?活动结束后,为什么要将蛙放回大自然?

②学生带着讨论题看书,进行自主学习,尝试解决屏幕上的问题。

③幕布依次展示宋朝赵师秀的诗和与之相配的图片(如图4所示)。

提问:这首诗中哪两句诗与今天讲述的内容有关?

图4

④用电子笔勾画出与青蛙的生殖、发育有关的诗句(如图5所示)。

图5

⑤幕布依次展示:一年中什么时候你能听到青蛙“呱、呱、呱”的叫声?雌蛙和雄蛙都能鸣叫吗? 雄蛙鸣叫的意义是什么?

⑥提问并展示:A.雌蛙与雄蛙抱对有什么意义? B.青蛙的与卵细胞在什么地方完成受精?其受精方式是什么?

⑦播放有关青蛙生殖与发育的视频。

⑧提问:蛙的一生经历哪几个时期?

⑨播放有关蛙的一生的动画,用橡皮擦擦除依次显示: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⑩提问:蝌蚪先后出现什么身体结构?

用橡皮擦擦除,依次显示:外鳃、外鳃消失、内鳃、后肢、前肢、尾和内鳃消失、肺。

(2)活动目标说明

①了解青蛙的生殖与发育过程。

②初步明白青蛙对农作物的作用。

③了解青蛙鸣叫的时间、性别及意义。

④理解青蛙抱对的意义。

⑤进一步理解青蛙的受精方式是体外受精以及受精过程离不开水。

⑥理解青蛙的一生经历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四个时期。

⑦掌握在蝌蚪发育成青蛙的过程中形态结构上的变化。

(3)媒体使用及分析

①电子幕布的逐一显示,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便于师生互动。

②电子幕布的逐一显示,使问题的呈现由浅入深,便于学生思考和回答。

③电子笔的勾画功能便于吸引学生的眼球。

④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插入和链接功能使动画、视频的播放很流畅,从而使教学过程很顺利。

⑤用橡皮擦将文字“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外鳃、外鳃消失、内鳃、后肢、前肢、尾和内鳃消失、肺”上方的白色遮盖层擦除,依次呈现“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外鳃、外鳃消失、内鳃、后肢、前肢、尾和内鳃消失、肺”。橡皮擦的擦除功能使文字的出现自然、迅速,从而使教学过程很顺利。

3.蝌蚪与成蛙的比较

(1)活动设计介绍

①提问:蝌蚪与成蛙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方面有什么不同?

②展示蝌蚪与成蛙在形态结构、生活习性方面的比较表(如图6a所示)。

a b

图6

③小组讨论完成表格。

④学生回答后,依次点击各个方框显示答案(如图6b所示)。

⑤用电子笔在白板上依次画出蝌蚪、成蛙的心脏。

(2)活动目标说明

掌握蝌蚪与成蛙在形态、结构(呼吸器官、尾、四肢、心脏、循环路线)和生活习性(生活环境、食物)等方面的不同点。

(3)媒体使用及分析

①表格的阴影功能使问题答案的呈现很自然,便于师生、人机互动。

②电子笔的绘画功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便于师生互动交流,同时可以生成一些资料便于课后复习以及期中、期末复习使用。

4.青蛙的变态发育

(1)活动设计介绍

①展示有关变态发育的带有空格的概念(如图7所示)。

图7

②学生看书,完成空格的填写,其中一名学生在白板上书写。

③幕布依次展示问题和答案(如图8所示)。

图8

④展示雌雄同体的蛙、美国发现的五条腿青蛙、英国发现的三头六腿青蛙。

⑤提问:活动结束后,为什么要将蛙放回大自然?

学生答:这是因为青蛙能捕食农田的害虫,保护庄稼,是人类的朋友。

⑥播放有关青蛙捕食害虫的视频。

(2)活动目标说明

①掌握变态发育的概念。

②了解两栖类的生殖与发育对环境的要求以及环境恶化对其的影响。

③对学生进行保护青蛙、爱护动物的情感教育。

(3)媒体使用及分析

①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书写功能便于师生交流,同时可生成一些资料以便以后复习使用。

②电子幕布的逐一显示,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便于师生互动。

③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插入和链接功能使视频的播放很流畅,从而使教学过程很顺利。

5.小结与反馈

(1)活动设计介绍

①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

②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③提问:蛙的一生经历哪几个时期?蝌蚪与成蛙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方面有哪些不同?什么是变态发育?

④展示反馈习题(选择题、排序题、填空题)。

A.选择题(如图9a所示) B.填空题(如图9b所示)。 C.排序题(如图9c所示)。

a b c

图9

(2)活动目标说明

①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而后教师板书进行课堂小结。

②通过8道选择题、2道填空题和1道排序题反馈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情况。

(3)媒体使用及分析

①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书写功能便于师生交流,同时可生成一些资料以便以后复习使用。

②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图文排序功能有利于师生互动。

③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存储功能将学生的答题情况存储起来,便于学生以后复习和巩固。

五、教学反思

1.白板教学的关键说明

电子白板的交互性非常强,它突破了以往各种软件只是教师事先做好各种准备,上课“喂给学生吃”的限制,让学生也可以像教师一样把自己的想法写在白板上与其他学生分享,而且操作极为方便,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电子白板中电子笔的出现把教师从电脑旁,从传统鼠标旁解脱出来,有更大的空间去发挥形体语言的引导作用。但由于学生初次使用电子笔,使用不是很自然,加上电子笔的敏感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从而影响了学生的绘图、拖放、书写。

2.应用白板前后教学效果的比较

本节课的最大特点是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这一新的教学手段对于知识点的落实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这在课堂反馈测试中得到验证。如测试的知识点为关于两栖类的生殖与发育的选择题和关于蛙的一生的排序题,满分16分。应用交互电子白板教学的班级均分为15.8分,不用交互电子白板而用Flash课件教学的班级均分14.0分,两者分差1.8分。

3.本节课生成性资源

本节课生成性资源主要有:学生对有关青蛙受精方式的回答(书写);学生对变态发育概念的填空;学生完成的选择题;学生对有关青蛙一生的排序。以上保存的这些内容今后复习时打开可以进行纠错练习。教师对赵师秀诗中关于青蛙生殖诗句的勾画和教师绘制的蝌蚪、青蛙心脏的结构图,便于学生复习时使用。

4.白板使用建议

电子笔的敏感性有待进一步提高;电子白板软件的兼容性有待进一步改进;学生参与面相对于网络课而言比较窄;图片、文字等资料的出现方式不如PPT功能强大;幕布功能是否能改进,如能灵活自如地任意打开幕布,最好一个屏幕上能同时出现几个幕布;运用书写功能时,字体大小的控制不太方便;Smart自带的LAT要是能自己编辑就更好了。

第4篇:小青蛙教案范文

《青蛙找老婆》是一首幽默谐的歌曲,整首歌词采用对话的形式,简单易懂,句式重复有趣,便于幼儿掌握和仿编,可以让幼儿进行多种形式的表演。歌曲中的附点音符,以及弱拍起的节奏,对幼儿来说是个挑战。在学习这首歌曲时,我充分运用信息化的手段,让孩子们能自主运用多种感官来感受和表现音乐。课件的呈现充满了游戏性,吸引和激发孩子兴趣;课件的自主点播充分体现了“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角色的扮演、歌曲的创编让幼儿体验到成功感。

活动目标

1.学会演唱歌曲,掌握附点延长、弱拍起唱的技巧,知道同类动物相配。

2.能结合已有的经验进行歌词的替换和仿编。

3.喜欢用自己的方式来表演歌曲,感受和同伴合作表演、创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平板电脑、教学课件(图片素材、剪辑过的音乐片段)、投影仪、教学一体机(或电子白板)。

2.经验准备:认识几种常见的动物。

活动过程

1.师生对唱,进行练声。

师生对唱《农场里的动物》,模拟动物叫练声。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今天有一只小青蛙来到我们班,它来找老婆了(演示课件),它是怎么找的呢?(首先由教师清唱,在幼儿听清歌词的基础上播放音乐片段一,联系幼儿已有经验,讨论青蛙的老婆是谁,引出课题)

(2)师:你觉得小青蛙要怎么唱才能找到老婆呢?

(3)师:这是一只有点傻的小青蛙,它不知道要找谁做老婆,看见谁都想找了当老婆。它看到了谁呢?为什么叫“嗯嗯”呢?

(设计意图:通过投影的使用将幼儿的注意吸引并集中,运用图片放大功能,提醒幼儿关注青蛙手里的玫瑰花,为后续的情节发展打下基础。此环节重点练习小青蛙的表白“呱呱――呱呱――请你嫁给我”,以便帮助幼儿熟悉弱拍起的节奏。隐藏的动物图片增加了神秘感,对话的练习使幼儿熟悉歌曲节奏,为后面的仿编做好准备)

3.点唱游戏,自主学习。

师:想知道小青蛙找到谁吗?你们可以打开电脑看一看,听一听,学一学。(幼儿分组操作电脑,教师根据幼儿的操作情况进行巡回指导)

(设计意图:将事先做好的课件保存在平板电脑中,让幼儿自主选择动物的歌声进行学习,给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以不同的支持,让每一位幼儿都能熟悉音乐的节奏和歌词,并帮助幼儿记忆)

4.集体交流,回忆歌词。

师:小青蛙找到了谁呢?它们又是怎么回答小青蛙的呢?(根据幼儿的回答演示课件)

(设计意图:在幼儿初步感知音乐的基础上,通过交流进行总结提升,强化幼儿对歌词的记忆)

5.小组合作,记录图谱。

(1)师:小青蛙用图谱把小动物们说的话记了下来,不过,记得不全,有很多没有记录下来,它想请你们帮助把图谱补充完整。你能帮小青蛙把动物们的回答记录下来吗?(幼儿分组操作,完成图谱)

(2)检查图谱。(将四组图谱同时展示)图谱完成了,怎么才能知道是不是完整了呢?我们来看着图谱唱一唱,看看动物们的回答中哪些是相同的。

(设计意图:图谱的运用,可以帮助幼儿找到歌词的规律,熟记歌词,为后一环节的创编打下基础。检查图谱,既是验证成果的过程,更是复习歌曲的过程)

6.师生合作,完整表演。

师:小青蛙找老婆的故事你们已经会唱了,现在你们能把它表演出来吗?(幼儿分角色表演)

(设计意图:在幼儿已经基本学会歌曲的基础上,运用师生合作表演的形式,鼓励幼儿大方地进行艺术表现,让幼儿对作品有一个完整的感受)

7.集体合作,创编歌曲。

(1)师:小青蛙一直没有找到老婆,今天,它来到我们班,想找小朋友当它的老婆,你们愿意吗?能把你想说的话唱出来吗?(幼儿合作创编)

(设计意图: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尝试进行歌曲的创编,让幼儿体验创造的成功和合作的乐趣)

(2)师幼互动。师:大家都不愿意做小青蛙的老婆,小青蛙想请小朋友帮它去找老婆,看看教室里还有些谁,我们去问一问它们愿意不愿意。

(设计意图:利用情境让幼儿帮助小青蛙找老婆,增加了幼儿演唱的兴趣)

8.揭晓答案,欣赏歌曲。

师:小青蛙这回看到谁了?它是怎么回答青蛙先生的呢?让我们一起去参加青蛙先生的婚礼吧!

(设计意图:通过白板揭晓答案,将歌曲完整呈现,帮助幼儿欣赏)

活动反思

和孩子一起“玩”音乐

1.选“好玩”的音乐。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听到这首歌,当时就被它吸引,觉得这首歌“好玩”。第一,它的歌词幽默、诙谐;第二,它的情节生动、有趣;第三,它的角色丰富、形象;第四,它的旋律简单、重复,孩子们容易产生兴趣,也比较容易学会。基于以上原因,我选择了这首歌曲作为教学内容。

2.在“玩”中学音乐。

(1)点唱游戏。孩子们喜爱电子游戏,因此,我设计了孩子可以自由点唱的课件,并安装在平板电脑中,让孩子与课件进行互动,自由点唱,在点唱的过程中了解歌曲、熟悉歌词。

(2)排列图谱。为了帮助孩子记忆歌词,并寻找其中的规律,我采用排列、补充图谱的形式,让孩子在反复倾听、图谱记录、检验成果的过程中,自主学会演唱歌曲。

(3)情境表演。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青蛙找老婆”的情境,让孩子分别扮演角色进行完整演唱,复习歌曲。

第5篇:小青蛙教案范文

幼儿体育活动合作技能角色

学龄前儿童是以发展同他人之间的合作使之社会化的,表现在幼儿体育合作学习活动中则是合作技能的进步。合作技能制约着幼儿在体育活动中的合作水平,尤其是小班和中班幼儿,缺少合作技能的训练,往往是想合作而方法却不知该怎么做。合作技能的培养可以分为以下维度:动作的合作、语言的合作以及思维的合作。

一、合作技能具体化,便于幼儿理解

教师在教授幼儿合作技能的时候,尽量做到具体化和形象化,这样也符合了幼儿的认知特点,抓住了幼儿的兴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以做出一些语言上的引导,将幼儿的合作行为和合作意愿激发出来。幼儿喜欢拟人化的情境,也喜欢扮演一些动画角色,教师在体育活动中可以为幼儿创设一个游戏情境,把合作技能融入到情境中,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合作技能。

【案例1】大班《小青蛙跳荷叶》

教师将体育合作学习活动的情境设定为:森林要举行运动会了,小青蛙也要参加。在讲明要求后,教师让幼儿扮作小青蛙跳荷叶,可是每个荷叶上要站好几个人,这样就需要幼儿之间进行合作才行。教师说:“小青蛙都很聪明,大家想想,怎样才能3个人或者4个人站在一片荷叶上呢?”这时,小青蛙都说,“我们要互相抱在一起,大家不挤也不抢。”教师又说:“老师知道,小青蛙是最喜欢合作的了,咱这些小青蛙能一起合作进行游戏吗?”活动中,每当小青蛙要与同伴商量时就会先学青蛙“呱呱”叫一声,才说自己的想法。活动进行的非常有趣,幼儿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学到了协商、动作配合等合作技能,同时也体会到了合作学习的乐趣。

教师创设的这个情境非常有趣,幼儿一听到自己要扮演小青蛙时,马上都开始学青蛙的叫声,幼儿在学青蛙跳的时候都学得惟妙惟肖。当教师要求4个人站在一个荷叶上时,小朋友们都很配合紧紧抱在一起还不断的“呱呱”叫,拥抱是一种身体上的协调合作,本活动中,教师将合作的技能细化成拥抱等友好的动作,并且小青蛙在交替取放荷叶的时候都表现出非常好的协调配合行为。

二、幼儿在体育活动中反复练习合作技能,及时强化并找出榜样示范

强化是幼儿教师常用的手段之一。强化还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这里所提到的就是正强化。在幼儿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和发现,从多角度去发现幼儿的积极行为,多评价幼儿好的方面让幼儿意识到自己哪些方面是对的可以继续保持。在活动总结阶段,教师应该将合作效果好的小组或者幼儿提出来进行表扬,教师在表扬时要明确说出,这个小组的哪些行为时教师所期望的,这就为幼儿以后的努力明确了方向。

【案例2】大班《编花篮》

教师给幼儿示范了编花篮的动作并讲明了编花篮的要点之后,让幼儿4人一组进行合作编花篮。可是只有一个小组成功了,其他3个小组都没有成功。这时,教师让成功的小组给大家示范一下自己是怎样合作成功的。4个幼儿没有说话,只是很默契地由第一个小孩抬着另一个小孩的脚,其他3人依次把腿放在前一个幼儿的腿上,最后一个幼儿把手里抬着的脚放在自己的腿上,然后4人喊“预备起”,大家同时拍着手跳起来。然后,老师让几个幼儿说他们是怎样合作成功的,幼儿就开始介绍自己的方法,有人说:“我们一个接一个地把腿放上来。”还有人说:“我们一起喊节奏。”教师总结了他们合作的技能说:“你们合作成功是因为你们都互相配合得很好,你们做得非常棒。”老师让其他小组的幼儿按照成功小组的方法再来玩游戏,结果全班幼儿都成功了。

编花篮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是比较难的合作活动,会运用到很多合作技能,这需要幼儿具备良好的合作素养才能成功。在这个活动中,幼儿运用协调配合的合作技能使活动成功了,教师强化了幼儿的合作技能,并且让其他人都通过对成功小组的认真观察来模仿学习,合作学习小组对习得的经验进行小组内部自我加工,最后大家都取得了成功。教师在接下来的活动中应该反复强调合作技能,使幼儿加深印象。

三、在有多个角色的活动中,提倡幼儿互换角色,促进相互理解和换位思考

在幼儿合作学习活动中,为了使幼儿更好地发展,一个活动往往会为幼儿提供好几个角色,越多的角色越能体现任务的价值、体现出异质小组的优越性,同时能让幼儿通过感受和观察对合作学习形成更直观的体验。活动中所有的角色都围绕着一个目标来进行,让幼儿有机会站在另外一个角度审视合作,提高合作技能。幼儿之间互换角色可以很好地促进幼儿自我中心意识的下降,让幼儿换个角色体会其他角色的责任,这对于幼儿学习合作技能的提高大有裨益。

【案例3】大班《钓鱼》

在钓鱼活动中,设置了3个角色:钓鱼者、运输员、整理者。这3个角色的分工各有不同,所以角色的任务也有所不同。钓鱼者要负责把鱼儿钓上来,运输员要把鱼儿送到整理员那里,整理员最后要把鱼儿按照老师的要求摆放好,这个活动才算完成。起初大家都喜欢当钓鱼者,因为钓鱼的乐趣要远远大于其他两个角色,可是钓鱼者只有两个人,大家在为谁当钓鱼者的问题而发生了争执。教师给大家出了个主意:大家可以先商量角色怎样分配,如果大家最后都没有商量出来结果的话,那么大家都用“石头、剪刀、布”的形式来决定。但是,大家在商量的时候一定要明确一个问题,游戏的角色是要轮换的,这次当了钓鱼者的小朋友下次就不能再当钓鱼者了,大家不仅要商量好谁当钓鱼者,更要商量好角色怎样轮换。当教师说出角色可以轮换后,有两组幼儿马上就商量出来结果了。但是有一个小组,每个人都解释自己为什么要当钓鱼者,大家互不相让,最后就以“石头、剪刀、布”的方式来决定。钓鱼虽然好玩,但是却不好钓,比赛毕竟是有输赢的,龙人组的进度落后了。于是,其他两个角色的人就开始埋怨他们影响了比赛的结果,钓鱼者不仅没有受到同伴的鼓励,却落下埋怨,两个钓鱼者很沮丧。第二轮角色轮换了,龙人组的两个轮换上去的钓鱼者也钓得很慢,但是却没有被其他两人埋怨,因为整理员和运输员刚才已经钓过鱼,他们知道钓鱼不是件简单的事情,但是他俩会在旁边指导钓鱼者的动作。龙人组还是成了最后一名。

角色互换的方式让幼儿换了一个角度去理解别人的角色的工作,使幼儿明白,并不是每个人的工作或者能力都是一样的,所以第二轮时龙人组没有再发生互相埋怨的事情,因为整理员和运输员已经体验过了钓鱼者的工作,虽然输了比赛,可是却赢得了友谊,这体现出了角色互换的魅力。需要注意是的是,教师每次教的合作技能不可过多,每次可以只以一项技能为主,其他技能的训练次之,在体育活动中合理安排合作技能的内容,让幼儿的学习循序渐进。

参考文献:

[1]黄忠.幼儿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2006,(07).

第6篇:小青蛙教案范文

课题

动手做(二)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数学

年级

一年级

学习

目标

1.通过用七巧板拼、摆图形的活动,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进一步熟悉学过的平面图形。

2.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力与创造力。

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与同学的交往、合作意识。

重点

利用七巧板拼出不同形状的图案。

难点

能用多种方法拼图。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一、复习旧知。

1.认一认。

2.你能利用一个三角形、一个圆和一条线拼出一个图行吗?

二、导入新课

师:昨天小朋友们的表现真是让老师眼睛一亮,这可招惹了青蛙王国的小青蛙们,他们非常不服气,今天也想和你们一较高低,你们接受挑战吗?

师:它们今天带来了一种神奇的玩具,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

师:那就和老师一起去见证奇迹吧?

课件出示:

宋朝有个叫黄伯思的人发明了一种桌子,可以根据吃饭的人数的不同,把桌子拼成不同的形状,比如3人拼成三角形,4人拼成四方形……有意思吧!

后来这种桌子演变成了一种玩具,它十分巧妙好玩,你知道它是谁吗?

课件演示:

一个动物图案转化成一套七巧板的过程。

师:真棒!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叫七巧板吗?

师:这只是其中一个方面的原因,那七巧板中的“巧”字又怎么解释呢?

引导学生得出:“巧”字说明了七巧板可以拼出各种各样美丽的图案。

师:七巧板又称智慧板,是我们祖先的一项卓越的创造。你们愿意和青蛙王国的小青蛙们也去拼一拼吗?

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交流。

学生:愿意。

学生:想。

学生:这是七巧板。

学生:七巧板由七块板组成。

学生自由讨论,然后自由说说。

学生:愿意。

通过复习,再次认识学过的平面图形,同时利用拼一拼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导入新课。

通过讲故事,让学生初步认识七巧板,知道七巧板的来源,并通过了解七巧板,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而且激发学生想亲自动手拼摆有趣图形的兴趣。

讲授新课

一、认识七巧板

师:在和小青蛙玩拼图游戏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七巧板好吗?

课件出示:

师:你能叫出七巧板中每个图形的名字吗?

反馈:1号、2号、6号、4号和7号都是三角形;

5号是正方形。

师:3号呢?

师:观察的真仔细!那么关于七巧板的知识你都掌握了,老师来考考你们:

七巧板由(

)种图形组成,其中有(

)个三角形,1号和(

)号图形、4号和(

)号图形是完全一样的。

二、拼一拼

师:走吧!我们一起到青蛙王国去接受挑战吗?

课件出示:

第一局:试一试,拼出一个正方形。

师:赶紧想想,可以怎样拼?

师:拼好了吗?哪位小朋友来介绍一下你是用哪几个图形拼出来的?

反馈:我用两个三角形拼成了一个正方形:

我用三个三角形拼成了一个正方形:

我用全部图形拼成了一个正方形:

师:真不错,想到了这么多的方法!恭喜你们获胜。

课件出示:

第二局:试一试,拼出一个三角形。

反馈:

我用两个三角形拼成了一个三角形:

我用一个正方形和两个三角形拼成了一个三角形:

师:你还有哪些不同的拼法?

反馈:

我是用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两个三角形拼出来的:

我用了一个正方形、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三个三角形拼出来的:

我用全部图形拼成了一个三角形:

师:真厉害!通过两局的比赛,青蛙王国的青蛙们对你们是佩服的五体投地,为了奖励你们,它们送给大家一个特别的礼物,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

课件出示:

青蛙:一边听一边观察,看看拼的是什么?

师:现在你能回答青蛙们的问题了吗?

反馈:分别是黄鹂、白鹭、山、船。

师:恭喜大家,赢得了青蛙王国的最后一次考验,它们把王国中最珍贵的礼物送给了大家。

课件出示:

三、设计图案自己拼一拼

师:大家赢得了青蛙王国的礼物,想想我们应该怎么做?

引导学生说出:给它们也送一份礼物作为回馈。

师:这个主意真不错!就拿手上现有的材料,以小组为单位,发挥你们的想象力,用七巧板合作设计一副作品,并给它起个好听的名字。

反馈:

学生自由说说。

学生:我知道,这是平行四边形。

学生独自比一比,发现:不一样,它也有四条边,但是两边的边是斜的。

学生根据对七巧板的认识独自思考,然后集体交流。

学生独自拼一拼。

学生自由说说。

学生独自拼一拼,然后反馈交流。

学生独自思考,然后交流。

学生边听边看。

学生自由说说。

学生自由说说。

小组合作设计作品。

通过进一步认识七巧板,不仅熟悉了平面图形,同时还使学生意识到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

通过拼摆图形,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精神,而且有利于学生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学生积极参与到拼摆活动中,不仅可以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而且可以达到互相学习、互相补充的目的。将学生的各种拼法展示出来,有利于学生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听故事用七巧板拼情境图!吸引孩子的五官协同发展。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寓教于乐,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们的创造能力。

留给学生一个自由想象、自由学习的空间,使不同能力的学生都有不同的发展。让学生在操作、展示、交流中直接发展审美想象力、审美情感活动能力和审美评价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培养审美情趣,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

巩固练习

1.填一填。

七巧板中有(

)个三角形,有(

)个平行四边形,有(

)个正方形。

)号图形和(

)号图形比较大,(

)号图形和(

)号图形比较小。

2.下图是贝贝用七巧板拼出的小狗,请你给小狗图案中的每一块标上它在左上图中相应的序号。

3.拓展提高

用七巧板拼出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

5.布置作业

教材“练一练”第1、3、4题。

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通过不同类型的练习,充分训练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探究的敏捷性。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1.七巧板是有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组成的。

2.七巧板还可以拼出许多美丽的图案。

师:老师也做了一幅图,我们共勉。

课件出示:

学生自由说一说。

通过对本节课知识的回顾与整理,增强学生梳理知识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的意识,培养组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板书

动手做(二)

——七巧板

正方形

1个

平行四边形

1个

一副七巧板

三角形

第7篇:小青蛙教案范文

小学数学的美主要体现在简洁美、对称美、和谐美、奇异美等。数学美不同于自然美、艺术美。它不是彼岸鲜花,只可欣赏不能采摘,但也非探囊之物,唾手可得。著名数学家田刚院士曾说过:“数学就像一个花园,没进门时你根本看不到它的漂亮,可一旦进去,就会感觉它真美”。新课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展示实现交流、通过反馈实现落实、通过点拨实现提升、通过开放实现拓展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走进数学这座“花园”,感受数学之美好。

一、让交流从肤浅走向深入,品味数学之美好

简洁即为美,数学语言是所有学科语言中最简单精炼的语言。在数学符号上,简洁美达到了令人惊叹的地步。如乘法和乘方(幂)的知识,就是分别对重复加法和乘法的去繁就简。

传统课堂上,教师也力求将数学的简洁美传递给学生。如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教师出示“数青蛙”的儿歌让学生接着往下数。当学生数完3只青蛙后,出示填空:a只青蛙a张嘴( )只眼睛( )条腿。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学生很容易填出正确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交流得很顺利,也看到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性,但这种交流完全是教师牵制下的“奉命行事”。活动本身的封闭性和确定性,窄化了学生交流的空间。学生没有机会也不愿意作深入的思考,自然缺少独到的见解和想法,从本质上说交流是肤浅的,而学生获得的数学的“简洁美”也就也只停留在美观这一感官层面。

在新课堂上,同样教学环节却出现不同的情景:教师出示“数青蛙儿歌”让学生接读下去(教师只是倾听不去打断),声音越来越小直至停止。师:“为什么不接着读下去?”生:“永远也读不完。”师:“那怎么办呢?”这时教师让学生尽可能地独立思考,哪怕是有误的思考。学生在独立思考后主动地在小组讨论交流,争辩、统一之后,各组将小组的创作进行展示:

(1)a只青蛙a张嘴a只眼睛a条腿。

(2)a只青蛙b张嘴c只眼睛d条腿。

(3)a只青蛙a张嘴b只眼睛c条腿。

(4)a只青蛙a张嘴2a只眼睛4a条腿。

这个过程尽可能展现学生的原生态,引发学生一连串的精彩:生1:第一种假设a是1,则1只青蛙1张嘴1只眼睛1条腿,变成怪物了。生2:第二种4个不同的字母代表不同的数,但没有把青蛙的特征表达出来。生3:第三种没有表示出青蛙只数与眼睛、腿之间的数量关系。生4:第四种既表达了青蛙个部分之间的数量关系,又把这首儿歌的各种情况都概括了,真简洁。

这样的交流不再是学生为了完成任务而被迫回答,而是展示自我的一种内在需求。学生经历这种简洁又灵巧方法的发现,顿时感到一种心灵上的满足,这种满足无疑是一种美好的享受。

二、让探究从模仿走向创新,感悟数学之美妙

数学中的美是一种智慧的美、逻辑的美,更是一种发现的美。只有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发现”,才能激发学习兴趣,激起探究欲望,体会到发现的快乐和数学的美妙。但是,很多教师在指导学生探究学习时,将要探究的内容分成一系列步骤,要求学生对每一步内容都作出反应,并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学习。这样留给学生自主的空间非常狭窄,学生只需按照教师的预设亦步亦趋就行了,探究只是相互模仿、走个形式而已。

新课堂主张目标由“我”定,问题由“我”生,语言由“我”品,结论由“我”评…...“我”思“我”创“我”痴狂,精彩生成层出不穷。如在学习圆锥的体积一课时,教师提供各种形状的圆柱和圆锥供学生探究。学生一开始的探究是无序的,抓起学具就用,结果几次尝试都无功而返。于是他们开始反思之前对圆柱圆锥的选择。更有一位学生的思维独特而精彩:他从二维空间中三角形的面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长方形面积的1/2,猜想在三维空间中圆锥的体积可能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这一猜想大胆而富有创新,为无序的探究活动带来启发,于是学生尝试将圆柱和圆锥的规格统一后进行实验并获得了确切的结论。整个活动充满创新和挑战,沟通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联系,体会到了数学知识之间和谐统一的美妙,也让学生体会到了发现的乐趣和自主的伟大。

类似这样的精彩,在新课堂中屡屡出现。在激发了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再思考,不断自我挑战、不断创新的同时,感悟数学无穷的魅力,培养创新意识,发展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让学习从课堂走向生活,创造数学之完美

数学的内容包括概念、思想、方法,都来源于现实,它的美是现实世界与生俱来的。在新课堂中,学生不断感受、经历数学美的发现过程,亲眼看见数学知识怎样从身边生动中诞生并大显神通,自然体会到数学的美,引起对数学的兴趣和挚爱。如学生从探究“兔子繁殖问题”抽象出这样一个数列1,2,3,5,8,13,21……,探究此数列的奥妙,并将探究活动延续到课下.通过电脑网络查找此数列的有关知识,联系生活中的现象,深深感受到这个数列在自然、生活中的应用达到了完美的地步。松果、树叶的排列,向日葵、百合花的花瓣,蜂巢、蜻蜓翅膀等等都构成了这一数列。

第8篇:小青蛙教案范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6A-0063-01

对于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生成,如果不合理解决,那便会出现教学失衡的现象。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当生成偏离方向时,需要教师灵活地引导,智慧地启迪,以便化解“意外”。

一、顺水推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真实的感情,表达自己真切的体验。但是,有时学生的这一种感情和体验往往是“另类”的,在课堂上,教师经常会听到学生“另类的声音”,这时候,教师不能加以排斥,而应该顺水推舟,让课堂教学水到渠成。

【案例】《坐井观天》教学片断。

教师在教学时设置了这样一些问题:“听了小乌的话,小青蛙心里产生了疑问,天到底有多大呢?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跟着小青蛙的脚步跳出这口井去看看外面的天到底是怎么样的?说说如果你是小青蛙,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我看到了一望无际的田野,茂密的深林,起伏的山脉,我简直不敢相信!”

学生:“我跟着小鸟的脚步来到了山顶,看到了万物都在我脚下,实在是太壮观了,我决定了以后都不回去了!”

这时,教室里传来了“另类”的声音:“老师,如果我是小青蛙的话,我觉得还是井里的环境适合我。”

同学们议论纷纷,课堂气氛一下子冷了下来。

然而,笔者并没有急着安抚大家,反而用一种信任的目光注视着这名学生:“你能告诉大家,作为小青蛙的你为什么愿意呆在井里呢?”

学生:“因为青蛙跳出井口以后,来到公路边,它累了想喝口水,却发现公路两边水渠里的水是黑色的,布满了垃圾。正当它准备过马路时,远处传来一只青蛙同伴的打呼声。正当小青蛙为认识新朋友而高兴时,它忽然发现它的新朋友成了车下之魂被碾成了饼,小青蛙害怕极了,这外面的世界太可怕了,还是井里安全,所以它赶紧跳回井里。”

部分教师对那些意料之外的问题有避而不谈的想法。而这位教师并没有打断学生的思路,反而充分信任、尊重学生的发言,并适时地加以引导,从而使课堂得以升华。

二、巧借东风

由于小学生认知水平还不是很高,他们在理解一些内涵较深刻的课文时,会容易出现偏差。这时,教师应该根据教材进行拓展,给学生补充一些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深化感知课文内容。

例如,在教学古诗《江雪》时,有一位学生提出疑问:“这么冷的天,老翁怎么还在江上钓鱼呢?”于是,笔者让学生充分想象老翁为什么要在这么冷的天钓鱼。有的学生说:“老翁的家里一定很穷,所以天再冷,也要靠钓鱼维持生计。”有的学生说:“钓鱼是老翁的爱好,所以,不管天气多冷,他都会坚持去钓鱼。”很明显,这些猜测都不符合诗意。但是,笔者没有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而是让学生阅读柳宗元生平简介。当学生了解了柳宗元的生平简介后,对课文有了新的认识。有的学生认为这首诗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

案例中,面对学生的“误读”,教师并没有把作者“独钓寒江”的精神强加灌输给学生,而是通过补充课文背景知识,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合理的感悟。

三、缓兵之计

只有学会等待,才能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当学生的学习出现偏离时,教师可以采取“缓兵之计”,从而抓捕有效的教学时机,让课堂教学更加充实有效。

例如,在教学《登鹳鹊楼》这一首古诗时,笔者用多媒体播放鹳鹊楼的图片,并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接着,笔者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想。有一位学生说:“诗人在鹳鹊楼上,如果要‘欲穷千里目’,还要‘更上一层楼’,说明鹳鹊楼应该是有三层的,为什么图中只有两层呢?”

笔者没有马上回答学生的提问,而是用了“缓兵之计”,说:“同学们,那图片到底有没有出错呢?”教室里立刻静了下来,学生们注意力都高度集中,认真思考。于是,笔者再次进行引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一句到底是描写诗人登了一层还要再登一层的行为,还是描写诗人登楼时的想法呢?”通过这个问题的引导,课堂中生成了以下精彩亮点:

生:作者可能是一边上楼一边想。

生:可能是上了楼,觉得这楼不够高,看不到远的景色,需要再高一层。

生:诗人是要告诉我们站得高才看得远的想法。

师:你们很有想法,也很有道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诗人向上进取的想法。不是……(教师欲言又止)

这时,便有学生接着说:“不是写诗人要上第三层楼去看景色的意思。”

第9篇:小青蛙教案范文

绍兴县孙端镇中心[!]小学 赵月萍 【 引例 】

教学一年级新课标《找规律》一课,开头的教学设计。

师:快要过六一儿童节了,你们高兴吗?

生异口同声:高兴。

师:小燕子班的同学们也高兴地盼望过六一节,他们还准备把教室布置得漂漂亮亮的,小猪噜噜和小青蛙呱呱也来帮忙了。

电脑出示小猪和小青蛙布置的教室。

小猪噜噜 小青蛙呱呱

师:他们俩都认为自己布置的教室漂亮,于是就争吵起来,小朋友们你们认为谁布置的漂呢?为什么?

学生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发表各自不同的意见。

生汇报。

生1:我们认为小青蛙布置的教室漂亮,因为这样看起来很整齐。

生2:我也认为小青蛙布置的漂亮,因为他前一排是灯笼,后一排也是灯笼,左边是花,右边也是花,比较好看。

师:这叫对称。

生3:我也认为小青蛙布置得漂亮。

生4:我认为小猪布置也不错,灯笼中间插几朵花,也很漂亮。

生5:对呀,我和你的想法一样,小猪布置得漂亮。

生6:我认为小青蛙得漂亮,灯笼是一紫一黄,小旗是一红一黄,很有顺序。

师:看来大家有各种不同的意见,刚才有小朋友说到小猪的布置,灯笼中插一些花,也很漂亮,从美学角度讲,有许多不规则的没有规律的也很美丽。

(出示一些不规则的,没有规律的图片,让大家感觉美。如插花。)

生7:老师我还是认为小青蛙的漂亮。它的布置很对称,很整齐。

师:A学生说得很不错,小青蛙布置中一红一黄一红一黄重复地出现,很有规律。

师:其实规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经常遇到的。

(电脑出示有规律的图片。)

比如,树上的叶子,妈妈买的花布上花纹的排列,地面上地板砖的排列,

师:看来有规律的用处非常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找规律。

板书:找规律。

【感言】

在《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许多老师都在运用新理念指导课堂教学,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尊重学生的选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找规律?开头学生对于小猪和小青蛙的两种布置教室的情况有不同意见,教师从有规则的图片入手,帮助学生建立美的概念,形成美的熏陶,从美学角度讲,数学美有对称美、简洁美、互补美、神秘美、和谐美、奇异美,每个人欣赏美的角度不一样,所得体会也就不一样,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只要他认为是美的,又有道理的,我们何以不表示肯定呢?

“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美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层面,其重要性已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而数学教学中的美育中心就在于课堂教学中,通过于课本中数学美的特征的挖掘和揭示,让学生在学习中潜移默化地鉴赏和感受数学美,激发学生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如上所述,从学生对两种布置的不同意见来看,教师充分地给予肯定,并且使学生从思维上得到创新,当多数同学认为 小青蛙布置得好时,有一两个不一样的声音,教师首先得鼓励、表扬他们敢于提出不同的看法。并且给予充分地肯定,还运用一些图片来证实他们的所说,让他们感到自己的想法得到老师原肯定,让他们感到欣喜,长此以往

,学生就会形成一种求异的思维,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创新思维,数学中的奇异美。【实践策略】

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思维的创新(奇异美)呢?笔者在实践中有些思索:

创造条件,营造求异思维空间。教学时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支看问题,比如数学教学中的一题多解,“听反话”游戏,你还有不同的想法吗?你还能发现什么?

充分肯定,为学生求异思维铺路。对于学生思维上蹦出的特异的火花,教师应该善于捕捉,多加利用。对于学生而言,教师的一句真诚的赞美,在他的人生中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将会影响他的一生。而坚决不应该不问青红皂白,一看跟标准答案不符,一棍子打死。那样学生的思维就被匡定了,回答问题老是揣摩老师的意图,长此以往,没有学生敢做出头人。

事实证明,为学生求异思维喝彩。有了充分的肯定还不够,教师还应该运用事实来证明,生活中就有这样的规律或者说这样真的很不错,诸如此类等等,让那些学生感到无比自豪,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感到非常有成就感。

下面我就以“归一应用题”为例,谈谈求异思维在实践中的应用。

题目:“3吨海水晒盐0.15吨,7.5吨海水可晒盐多少吨?”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

生列式有:7.5÷(3÷0.15)

0.15×(7.5÷3)

0.15÷3×7.5

0.15÷(3÷7.5)

7.5-(3-0.15)×(0.75÷3)

师:以上五个算式都对吗?每个算式的解题思路是怎样的?

生讨论理清思路。

……

生1:第5题用减法列式不符合算理。

师:哦!(看着学生们,装作在思索的样子)

生2:这样做也是可以的,3吨海水晒成0.15吨盐,说明其中的水分和杂质是(3-0.15)吨,因此7.5吨海水的水分与杂质是(3-0.15)×(7.5÷3)吨,从7.5吨海水中减去水分和杂质,剩下的就是晒成的盐。

许多同学茅塞顿开,都心服口服了。

生3:这样做是对的,可解题过程比较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