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范文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精选(九篇)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第1篇: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范文

今天是来北京的第三天,也是正式参加“第七届荟萃校园文艺节目比赛暨第二届全国校园春节联欢晚会”的一天。想到之前我们从紧张的期末复习中抽出时间,反复彩排,经受了严寒与疲惫的考验,我充满了信心!马上要轮到我们了,当主持人报完了节目,我和乐队全体成员一样,怀着抑制不住的兴奋,庄重地走上前台。

笑,一定要微笑面对观众。我拼命地对自己说,生怕我的“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吁—”悠扬的笛声渐渐响了起来,我绷紧的神经松弛了下来,开始进入了自我陶醉状态。当奏到快板时,我的心也跟着轻舞飞扬起来,每个音符都那么有激情;当奏到慢板时,澎湃的心潮渐渐平静,音符们像一条线一样流畅舒缓。当然,我一直不敢大意,害怕拉错了音。

“咪—来—多—”尾声渐渐消失,我松了一口气,在观众们热烈的掌声中鞠躬、谢幕。

走下舞台,观众们鼓舞人心的掌声仍萦绕在我耳边。看着老师和同学们轻松地说笑,我不由得又想起了排练时的情景:正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每天清晨我们急匆匆地奔跑在教室与排练室之间,为的是既不影响排练,也不耽误期末复习;排练室里悠扬的乐声交织着刺耳的咳嗽声,许多同学和我一样,尽管发着高烧,挂着点滴,仍不退出排练。刚才那行云流水的乐声,凝结着我们多少心血呀!凭着我们的刻苦和认真,我想一定能得大奖。

幸运的是,我作为唯一的领奖代表走进了人民大会堂,当主持人宣布“金奖获得者……浙江余姚市实验小学……”时,我激动得跳了起来,泪水立刻充盈了我的眼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为自己而骄傲,我为我们的学校而自豪!

彩笔头点睛: 小作者紧紧地扣住题目“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展开描写,侧重描绘内心深刻的感受。以插叙的手法呈现“一分耕耘”,对于一个五年级的孩子来说,手法老练。全文语言质朴而流畅。 (姚朝相)

第2篇: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范文

这半个学期以来,我认识了许多令我敬佩的人,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不少。

从《一夜的工作》这篇课文中,我看到了周总理繁忙的一夜,也看见了他夜以继日、尽心尽力为民操劳的一生。这样一个简朴而不辞劳苦的总理带给我的不只是敬佩和爱戴,他还用行动给我以启迪:每个人都应当用这种忘我的精神来对待学习和工作,勤勤恳恳使自己发挥出最大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从而使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

《十五从军征》这首古诗带给我的感触极深。战争总是残酷的,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戍边将士,战争带给他们的只有无尽的悲伤,无尽的凄凉。我们生活在和平发展的年代,应该珍惜眼前来之不易的安定和平和幸福美好的生活,学会与不同国家、民族的人民友好相处,拥有理解和宽容之心,立志肩负起维护和平的伟大使命。

《穷人》中的渔夫夫妇并没有因为生活的贫穷而让自己的精神贫穷。在家里五个孩子衣食难保的窘况下,桑娜和丈夫毅然承担起抚养邻居两个孤儿的责任。这种淳朴、善良的美好心灵是多么可贵啊!这金子般的心灵给我们以感动,更给我们以感召。我相信,在生活中嫁人之间多一些关爱,那便是一个幸福的家庭;同学之间多一些关爱,那便是一个融洽的班级;对身边人多一些关爱,那便是一个美好的世界。

……

这半个学期以来,让我最难忘的还是那场考试。

考试前一天,老师就把许多题目露给我们,让我们回去找答案,甚至连作文题目都告诉我们了。

我听了下这些题目,觉得都是小菜一碟,并没有放在心上,回家也没有去查找。

直到考试那一天,我才知道我错了。

考卷一发下来,我便信心满满地准备答题,刚杀过第一题,才到第二题,我就被迫停下笔来。糟糕,这些怎么都这么难呢!我在心里为自己捏了把汗。卷上的小字们好像在欢快地舞蹈,“嘿嘿……嘿嘿,你不认识我吧。”我可真急死了,再看看其他同学,第一面都快要做完了。我心一横,算了,管他的,老师也说考试的时候不要老揪着一道题不放,这样后面懂的就做不完了。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语基考试终于结束了,接着,迎面而来的是作文考试。

拿到四百格,我在心里暗下决心:既然语基已经考砸了,作文就得好好写,说不定还能挽回一点。刚写了个开头,我就写不下去了,实在不知道该怎么继续往下写了。一个小时里,这篇作文可以算是我硬生生挤出来的,后面也因为时间不足,所以便草草结尾。我知道这次考试是真的考砸了……

两天后,老师把试卷分下来,我看着试卷上的大红字,欲哭无泪。但我知道这是我自找的结果。

第3篇: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范文

——《宝葫芦的秘密》观后感

相信,现在所有的小孩子都有着可以轻轻松松不用付出,就能有收获心愿。

电影中的主人公小葆也是一位希望不劳而获了一个小男孩,他的奶奶从小就给他讲宝葫芦的故事。有一次他做梦梦到了他去钓鱼,意外钓到了失传已久的宝葫芦,却又阴阳差错的当上了宝葫芦主人,也与宝葫芦作了约定绝对不会告诉别人宝葫芦的存在的秘密。宝葫芦告诉了小葆,他想做什么事都能够满足他的愿望。于是宝葫芦每天都帮小葆削铅笔、整理书包、收拾房间、剪指甲……

于是在一次象棋比赛中,由于小葆在商议:“我要“吃车”然后我要“吃象”。宝葫芦就把真的棋子让小主人吃。还有一次因为小葆想借一本书,于是宝葫芦就把书变到小葆的书包里,有趣的事情还不止这样几次呢!在玩具店里,又是因为小葆他什么玩具都喜欢,于是宝葫芦就来了一场惊天动的“玩具总动员”,所有的玩具都跑到了小葆的家里……

这一切倒忙的都数不胜数。但是有一次却让小葆受尽嘲笑,有一次数学考试小葆让宝葫芦帮助他作弊,结果宝葫芦因希望让小主人得到非常优异的成绩就耽误了时间,于是在收试卷的前一刻宝葫芦在抄答案时把别人的名字也“搬”上了小葆的试卷里。结果因为老师的批评,小葆一气之下把宝葫芦扔回了小河。

通过这件事小葆明白了想不劳而获是不可能的,于是小葆决定一定要靠自己的努力为即将开始游泳比赛做好准备,于是他每天坚持努力的锻炼在游泳比赛中,王葆代表学校参加比赛,在学校明显落后的情况下王葆上场立刻返超,让学校赢得了这次比赛。当他知道这个成果是他自己的努力成果时他兴奋的欢呼起来。

看完了这部电影,可爱的宝葫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宝葫芦对小主人的忠心所以帮助小葆,但是宝葫芦有不知道人类的生活习性所以帮了倒忙。

这部电影更是教育了我们,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世上根本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所有的事都只有付出才有结果!!什么事情都要靠努力才能做好,依靠别人取得的成绩不是属于自己的,自己取得的成绩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自己取得的成绩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世界上并没有笨孩子,只有懒孩子。懒孩子都要像王葆一样刻苦努力,就一样能成为一个好学生。

第4篇: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范文

这半个学期以来,我认识了许多令我敬佩的人,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不少。

从《一夜的工作》这篇课文中,我看到了繁忙的一夜,也看见了他夜以继日、尽心尽力为民操劳的一生。这样一个简朴而不辞劳苦的总理带给我的不只是敬佩和爱戴,他还用行动给我以启迪:每个人都应当用这种忘我的精神来对待学习和工作,勤勤恳恳使自己发挥出最大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从而使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

《十五从军征》这首古诗带给我的感触极深。战争总是残酷的,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戍边将士,战争带给他们的只有无尽的悲伤,无尽的凄凉。我们生活在和平发展的年代,应该珍惜眼前来之不易的安定和平和幸福美好的生活,学会与不同国家、民族的人民友好相处,拥有理解和宽容之心,立志肩负起维护和平的伟大使命。

《穷人》中的渔夫夫妇并没有因为生活的贫穷而让自己的精神贫穷。在家里五个孩子衣食难保的窘况下,桑娜和丈夫毅然承担起抚养邻居两个孤儿的责任。这种淳朴、善良的美好心灵是多么可贵啊!这金子般的心灵给我们以感动,更给我们以感召。我相信,在生活中嫁人之间多一些关爱,那便是一个幸福的家庭;同学之间多一些关爱,那便是一个融洽的班级;对身边人多一些关爱,那便是一个美好的世界。

……

这半个学期以来,让我最难忘的还是那场考试。

考试前一天,老师就把许多题目露给我们,让我们回去找答案,甚至连作文题目都告诉我们了。

我听了下这些题目,觉得都是小菜一碟,并没有放在心上,回家也没有去查找。

直到考试那一天,我才知道我错了。

考卷一发下来,我便信心满满地准备答题,刚杀过第一题,才到第二题,我就被迫停下笔来。糟糕,这些怎么都这么难呢!我在心里为自己捏了把汗。卷上的小字们好像在欢快地舞蹈,“嘿嘿……嘿嘿,你不认识我吧。”我可真急死了,再看看其他同学,第一面都快要做完了。我心一横,算了,管他的,老师也说考试的时候不要老揪着一道题不放,这样后面懂的就做不完了。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语基考试终于结束了,接着,迎面而来的是作文考试。

拿到四百格,我在心里暗下决心:既然语基已经考砸了,作文就得好好写,说不定还能挽回一点。刚写了个开头,我就写不下去了,实在不知道该怎么继续往下写了。一个小时里,这篇作文可以算是我硬生生挤出来的,后面也因为时间不足,所以便草草结尾。我知道这次考试是真的考砸了……

两天后,老师把试卷分下来,我看着试卷上的大红字,欲哭无泪。但我知道这是我自找的结果。

第5篇: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范文

走在林间小路上,放眼望去,蓝天白云之下,映入眼前的是一片碧绿,迎着微风,树上的嫩芽在向我们招手。我站在路边,看着外婆采一芽一叶,我也跟着学。开始我觉得挺有趣的,渐渐的我觉得太无聊了,我对外婆说:“采茶还不如玩游戏。”外婆说:“是啊,可在农村只有做这些活才能生活。”我想:我以后一定要好好读书才不会像外婆一样为了生活而辛勤劳动。采完茶以后我们就把采来的新茶拿到街上卖了一个好价钱,外婆把钱奖励给我了,让我第一次尝到了劳动的甜头。

这个五一劳动节让我明白只有劳动才能得到收获,正如书上说的: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只有好好学习才能有美好的未来。

【劳动节相关作文链接】

初中作文:我的劳动节生活

初中劳动节作文:天目湖度假

第6篇: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范文

人生碰到幸运,更能抓住机会

黄慧娟大学选择的是大众传播系,并爱上了电视这行。她开玩笑说“大众传播系是苦力多、性能比不高的系,很多同专业的同学后来纷纷转行,除非是耐劳、努力,又很有激情的人,否则刚踏入这行时会觉得付出与薪水是成反比的,因此很容易就放弃。”

在黄慧娟大三那年,因缘际会下进入华视新闻部工作,边求学边体验,当时的她目标并非很明确,曾想过当记者,然而毕业后那年,公视在招考助理导播的职位,她回忆.“那时候非常难考,也很幸运让我考上,好像冥冥之中确认了我走上导播这行。”

进入公视后,黄慧娟担任前辈方碧蓉(已逝)导播的助理,她表示恩师教会了她许多东西,虽然恩师已逝,但她时常会想起恩师的教导。回想刚踏入职场时,“我觉得自己不能很快胜任导播这个职位,因为我觉得自己应该要学习十年之久才能行。”不过很快就有个机会降临了,当时筹委会期间,节目部副理突然想要提拔她当储备导播,刚入行没多久的黄慧娟很惊讶的问:“我可以吗?”,副理很坚定的回应:“我觉得你可以,要不要试试看?”黄慧娟当即决定把握住难得的机会,决定试试看。于是从那时起她就开始担当起导播的工作,同时她也体会到了导播真的要三头六臂,要花很多心思去控管所有场面,这个过程中,也慢慢累积和磨练了她的基本功。

工作结合兴趣,才更有动力

华视新闻部出身的黄慧娟同样也在民视导播过新闻,这对她来说都不是难事,但她发现自己最喜欢的工作是在音乐方面的节目上。外表很有气质的黄慧娟钟爱古典音乐,加上小时候也学过钢琴,节奏感很强,让她对音乐节目这块颇有兴趣,所以黄慧娟常常导播各种大型古典音乐会,而这也是份艰涩冷门的工作,当时很少导播愿意做,她笑说:“我时常要花好几天先去了解音乐的乐谱,这些都是外人看不到的一面,幕后人员真的很辛苦。当然,虽然很累却也很有成就感。”当时公视有很多场音乐会,比如:《马友友音乐会》《纽约爱乐》《维也纳爱乐》,还有三大男高音,几乎都由黄慧娟操刀转播,公视在这方面做得很专业也让黄慧娟感到格外高兴。

不过音乐会的转播不是天天有,可能一个月才两三场,后来她就接了公视有名的儿童节目《水果冰淇淋》,这干就是9年。同时也担任公视音乐节目《音乐万万岁3》导播,该节目还获得2015年金钟奖非戏剧导播奖的殊荣,她表示:“《音乐万万岁》是很重要的里程碑,所有同事都很认真努力,没有他们就没办法呈现出这么好的节目,大家都很用心在做节目,这也是这个节目成功的原因!”

不喊辛苦,只坚持做到最好

导播工作就像八爪章鱼一样要一心多用,在工作时还要指挥得当,黄慧娟说:“工作前期我都会在音乐总谱上画分镜表,一场音乐会下来大概有1000个镜头,并会先在谱上写上哪部分要拍谁,还要分析整个曲目的精华重点。要想把古典音乐拍摄的精准,就是需要这么缜密的准备,才能完成很棒的转播。”

对黄慧娟而言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柏林爱乐音乐会》以及《音乐万万岁》,2013年转播《柏林爱乐》时入围非戏剧导播奖,可惜最终失之交臂。但2015年《音乐万万岁3》让她赢得“非戏剧导播奖”大奖,也让她对古典音乐转播的坚持与热情持续蔓延。《柏林爱乐》每年都指定由公视来转播,她还骄傲表示:“柏林爱乐的官方网站也会做网络直播,他们还称赞我们导播很专业,对我们评价很高。”

对此,黄慧娟表示:“我们一直在思考,怎么样才能有别于其他音乐节目,让观众有耳濡一新的感觉。工作前期要讨论很久,碍于经费有限,也不可能有《我是歌手》那样的排场,所以我们有了把乐团包围在歌手旁的想法,然后来演唱的歌手都有在Pub唱歌的感觉。”整个节目效果很好,歌手也很能自在舒服唱自己的歌。也因团队的认真努力,让《音乐万万岁3》在去年金钟奖入围4项大奖。

别看黄慧娟工作状态似乎很轻松,她坦言每次与国外大师合作都颇感挑战,因为他们通常是不彩排直接上场,这对她来说压力特别大。她曾经在入行3年后第一次转播大师马友友的音乐会时,压力大到转播前几天都在晕眩,她也表示:“每一位合作过的大师都让我印象深刻,像是马友友这样知名的大师,他本人很亲切也很有礼貌,让我感受到了大师在音乐上的造诣和私下时的谦和。”

每个节目都是一种新挑战,多年来的经历已经让她学会排解压力,而陪伴她走过低潮熬过压力的人,是她的另一半。她说:“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以及工作中的得力伙伴就是我老公,当时我是助理导播,他是摄影师,我们两人常常交换心得,他会帮我解决技术方面的问题,也会帮我选取漂亮角度,并且知道我想要的东西,是工作上与生活中的灵魂伴侣。”

学会说谢谢,聆听并接纳不同声音

在导播工作上,黄慧娟的心得是,首先要对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其次是要反应快,因为在导播台上要看很多个屏幕还要Cue摄影师等等,导播的工作不是一蹴可成的,需要慢慢培养并训练自己的反应力,然后“快、准、狠”。

黄慧娟说:“以前有资深导播说,导播是高高在上的工作,所以就算是自己犯错也要怪罪到别人身上,因为如果导播犯错可能就会失去别人对她的信任,可是我觉得不应该这样,我不觉得导播是高高在上的职位,而是你要有好的Team work,不是自己一个人就可以完成的,今天得的这个奖,与我的团队密不可分,所以只要犯错我就会马上道歉并要求再来一次,只要勇于认错别人会更尊敬你。”所以好的导播也要懂得倾听别人的声音,同事的每一句真话对自己来说都是提升。

第7篇: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范文

关键词:农耕文化;学校特色;创建方法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特色发展,是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笔者致力于这方面的实践,进行“挖掘中华农耕文化创建学校特色”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经验和成效。

一、挖掘中华农耕文化精神,凝炼办学理念

挖掘中华农耕文化精神,进一步提升学校精神追求,成为学校文化精神并浸润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立足良田的地域文化和校情,梳理理念;以精耘为核心,形成理念体系。

二、挖掘中华农耕文化素材,建设“精耘”特色课程

中华农耕文化博大精深,包括农德、农文、农技、农艺等方面。农耕中有做人的道理、待人的礼仪、田园的诗歌、劳动的歌曲、休闲中的书棋……

因此,挖掘中华农耕文化素材,建设“精耘”特色课程,具有很强的生活性、环境性、探究性、文化性、经济性,丰富、拓展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以及素质教育的内容,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技能特长。

“精耘”特色课程体系包括基础特色课程、活动拓展课程。本校自主研发特色课程教材,所有课程覆盖1-6年级。

基础特色课程包括:耘耕文明―节气与礼仪、耘耕诗歌―田园诗;活动拓展课程包括:耘耕棋艺―围棋、耘耕球技―篮球、耘耕音乐―葫芦丝、耘耕书墨―书法。

以课程为基础,我们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劳动体验”“耘耕之礼伴我行”“葫芦丝展耘韵”“精耘围棋益心智”“精耘篮球健体”“精耘书法”“耘耕诗歌诵读”“田园剪纸”“田园舞蹈”等活动。每周四下午是“艺馨课堂”,全校有围棋、篮球、足球、跆拳道、书法、绘画、合唱等活动小组,全体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报名参加,聘请江南棋院、南国商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有特长人才等到学校指导、训练和培训学生。到2014学年,我们一至三年级学生都参加过围棋入门培训,三年级以上进行围棋中级、高级的培训。

三、挖掘中华农耕的过程与方法,构建“精耘”课堂

中华农耕的基本过程与方法,包括播种、培育、助长、收获等方面。课堂如良田,教学过程就是耕耘过程,因此,我校在反复实验、论证的基础上,形成了成熟的“精耘课堂”模式――“四道耘学式”。其基本结构是:导学播种―互学培育―展示助长―精练耘获。

“四道耘学式”变革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不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正在讲,我正在认真听”。既重视教师诱导、点拨、示范的“导”的过程,更注重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研讨的“耘学”的过程,以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每一位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切身体会知识的发生过程,从而牢固掌握新知,学会学习方法。

四、挖掘中华农耕的自然法则,构建“金穗”系列评价体系

中华农耕的自然法则,首先是“万物竞荣”,田野里的万物都呈现生机,既共同扶持,又有生存的竞争。其次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付出才有丰收。因此,我校依据自然法则,制订了精耘教育“金穗”系列评价体系。

各班设置一个“金穗”系列评价体系公布栏。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为载体,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实时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形成“学生―家长―教师”完善的系列评比,自评、他评、师评相结合,每月汇总一次,公布结果,每月评定表彰一批“金穗少年”“金穗小组”,“金穗班级”每学期期中、期末各评一次,发挥榜样作用。另外还评选“金穗教师”“金穗家长”。

通过这种评价方式,营造了力争上进的良好氛围,突出了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体现了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

五、挖掘中华农耕的文化意境,创建物象化、诗意化的校园文化特色

将校园的建设与学生的教育有机结合,建设成为诗意化的校园,做到生态化、洁净化、美丽化,体现精耘的精神追求。学校如农耕的生活紧凑而富有规律,使人觉得紧张而充实,家庭般的生活温馨而充满阳光,使人觉得安逸而温暖,进而营造一个真正的“精耘”大环境。

通过几年的探索,我校初步形成了精耘教育特色,以精耘学业良田的理念来引导师生,以教与学的过程与方法为切入点,以参与、体验为途径,精教精学,陶冶心灵和志趣,内修外塑,学生礼仪、体艺见长,学生在情感、能力、成绩、特长等都有了可喜的收获,校园充满了温暖,充满了生机,充满了幸福感。如今,家长们认为孩子变得有礼貌、乐于助人、主动合作学习,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定在较高的水平。

创建学校特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去探索,在实践中调整,不能为特色而特色,要立足师生。在教育的这片田野上泥泞中前行,精耘教育将会迎来一个金色的季节。

参考文献:

第8篇: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范文

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祝贺你,你一定收获了不少;如果你的答案是否定的,那么请不要灰心,因为你还不了解收获的真谛。

爱迪生曾说过:“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在这里我要说“收获等于播种加上耕耘。”

从小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便在自己的心中播下了理想的种子,从此,他便向着自己的理想而不懈地努力奋斗,勤奋耕耘。他凭着自己的努力和坚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新中国的第一任总理,受到世人的敬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他勤奋一生的写照。他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赢得了收获。

播种+耕耘=收获,只要你有理想,肯努力,就一定能够有所收获。

张海迪,一位身残志坚的女作家。命运带给了她太多的不幸与苦难,胸部以下完全瘫痪,让她只能在床上和轮椅上度过自己的一生。然而她选择了坚强,她在自己的心中播下了坚强的种子,并为之不懈地努力,辛勤地耕耘。她自学多门课程,精通多国外语,终于她成为一名著名的作家,成为亿万青少年心目中学习的榜样。她收获了成功,收获了快乐。

播种+耕耘=收获,选择坚强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与考验,不懈拼搏,努力,奋斗,你一定会有所收获。

第9篇: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范文

长江下游三角洲从河姆渡、罗家角、崧泽至良渚文化为止的新石器时期农业,已连续绵延达3000年以上,稻的种植始终贯串整个过程,便利渔猎采集的比重逐渐有所下降,稻米为主的粮食供应的比重逐渐增加,为社会成员提供更多而稳定的食物来源,促进了原始社会人们的劳动分工,导致社会财富分配的不均和私有制的产生。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当时全社会的物质生活供应之基础的稻作农业及生产工具本身也经历着相应的变化和发展,成为良渚文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因此,本文拟就这一时期稻作的生产问题,作一些配合的探讨,以供交流。

良渚时期的生产生活用具显然较崧泽、马家浜时期有了很大的演进,表现为:在农具方面,种类增加,分工明细,如扁薄的长方形穿孔石斧、有段石锛、石镰等,突出的新农具是磨制精细的三角形石犂和破土器,还有一种因类似现在的耘田工具而被称为“耘田器”,类似现在的千篰而被称为“千篰”。陶器方面,由马家浜时期手制的厚胎陶器转向轮制的薄胎陶器发展,而且种类繁多,有的还是精细刻划花纹和镂孔,或施用彩绘。值得注意的是炊器的鼎取代釜,其工艺水平较马家浜时期有很大的改进。据对余杭新石器遗址47处的出土炊器的分别统计,鼎有18处,占总数的38.29%,釜仅一处,占2.12%;其余的豆、壶、罐等都比釜要多得多。[4]装饰品中玉器大大增多,除一般的珠、璜等外,突出的是大型的玉琮、玉壁和玉钺。生活工艺品方面有发达的竹编、麻织和丝织品。

陶器、炊器、玉器和编织方面的显著演进,是与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同步进行的,反映了以水稻生产为代表的农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农具中的三角形石犁和破土器,有众多的种类和形式,牟永抗和宋兆麟的论文对此已作了详尽的分类鉴定和探讨,并提出了两者各自具体操作方式的推论,很有说服力。[5]良渚文化石犁和破土器的出现,是从河姆渡、罗家角的耜耕阶段向人力犁耕过渡的转折点和里程碑,崧泽时期出现的小型石犁则是这一转折的中间过程。从良渚以后便慢慢转入有史以后的畜力犁耕了。良渚石犁的出现为我国犁耕起源的演进历史提供了关键的实证。笔者在最近一次同美国学者的座谈中,一位美国学者说,据他所知,中国的犁是从欧洲传入的,笔者即简单介绍了良渚的事例,他就信服了。说明对良渚文化的多方面成就,需要向国外多作介绍。

根据农具种类的增加和工艺技术的改进,特别是与劳动生产率有关的石犁和破土器的应用,并参考现今少数民族原始农业农展阶段的一般规律,可以对良渚时期的稻作生产技术及其生产水平试作一些分析讨论。

我们知道,原始农业最初是使用刀耕(火种),然后转到耜耕或锄耕。刀耕的要点是烧除地面草木后即行播种,而进行翻土,因而必须年年或隔年就要放弃,另找新地,要等到弃耕地的地面植被恢复生长,才能进行第二次的刀耕。为此,刀耕农业的一个单位的播种面积需要7~8倍以上的土地面积作为后备,以资轮转,一个人一生砍烧同一块土地只不过三四次。[6]进入耜耕以后,土地可以连续使用的年限大大延长了,因为翻土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并改以休闲取代不断的撂荒。到了使用人力拉的石犁,就更进一步提高了耕田的效率,因为耜耕或锄耕是间歇性的翻土,每翻一耜土,人就后退一步,又重新翻一耜;而石犁是连续性的翻土,人拉犁头可以一直向前行进,土块随着陆续翻起,中间没有间歇。人力拉犁在本世纪50年代的侗族人民中还有使用,称为木牛。据宋兆麟在侗族中的调查,锄耕一人一天只能耕1担田(6担田合1亩),木牛耕田两人一天可耕4担田,如果是牛拉犁,则一人一牛可耕14担田[7]这虽然是侗族50年代的资料,但因为所处的耕作阶段与良渚的人拉石犁相似,可以供我们参考,且很有启发。

在良渚出土的农具中,“耘田器”和“千篰”,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两个问题。“耘田器”以其形状酷似现代水田使用的耘田工具而命名。一些文章在分析良渚农业所达到的水平时,就径直认为良渚时期已使用耘田器进行耘田的先进技术。

首先,我们要问,4000多年前的稻田是直播还是移栽的?我想答案应是直播。现代南方的稻田绝大多数都是插秧的,插秧的稻田,行距间隔清楚,所以可用耘田器耘田。而插秧的技术,有文字或物证可考的,最早见于汉朝,汉代的南方考古发掘表明,像广东佛山出土的陶水田模型[8]和四川新都同土的薅秧画像砖,[9]都有农夫弯腰在水田中双手薅秧的形象,或者是手持长棍用足薅秧,就是没有使用类似耘田器的工具。现今杭嘉湖宁绍一带的农民也多以手薅为最常见,江西一些地方是手持杖、用足踏的方法,仍同汉代一样。所以,很难想像4000多年前即已发明使用耘田器这样先进的工具。又,耘田是与插秧配套的,上述广东和四川的水田模型都是以有秧田育秧为前提的。有插秧必有秧田,4000多年前是否已有秧田、本田之分呢?看来有这个可能性是很小的。

至于直播,又有撒播、点播之分。如果是撒播,长大起来的稻株,疏密不一,不可能行距分明,也就是无法使用耘田器的。除非是点播,技术又很精确,行株距分明,才可以使用耘田器,这在4000年前是还做不到的。可举日本弥生时期的稻田为例,日本自古多火山,火山爆发时被火山灰掩埋的稻田遗址,常常保留下稻田的原貌,包括诸如田埂、沟渠、水塘以及稻株的穴迹,为国内所未见。笔者在日本参观过好几处这类遗址,以京都府八幡市内里八丁遗址最为典型。该遗址经清理后,可以清楚看到如同现代一样的大片稻田,由小块小块的田埂围成,每块稻田中的稻丛歼穴,历历可数,并可用电脑绘制出整片稻田,其中每小块稻田的穴数,一穴不漏地显示出来,以供进一步的面积、产量等的推算。使人印象很深的是,这些残存下来的稻穴,密度非常大,但各穴的间隔距离又极不一致。紧密处两丛稻之间不足10厘米,疏远处两丛稻相距可在50厘米以上,没有规则可言。这是典型的原始稻田的反映,这样的稻田,不问其为移栽或是直播,是无法使用耘田器耘田的,也不便于人在田内行走,进行手工的除草。反之,也就说明那时候还没有耘田工具或手工除草这一环节。内里八丁遗址属弥生晚期,相当于中国的三国西晋时期,日本的稻作是秦汉前由吴越人传去的,至此已有500年以上的历史,其栽培密度仍然没有规范化,可见行株距的规范改进是很缓慢的,这也可供我们参考。

再看南方有史以来的稻作技术,在很长一段时日里,都还是实行“火耕水耨”即利用水淹杀草。如西晋时的鄮县(今浙江鄞县),其稻作水平还是:“遏长川以为陂,燔茂草以为田;火耕水种,不烦人力。”[10]如果良渚时期已知道使用耘田器除草,只能认为有史以来西晋时的鄞县稻作是一个大倒退。

海南岛黎族的水田稻作是利用天然低洼积水地,用人或牛把草踩到水中,把土壤反复踩松软,即撒上秀种,不施肥,亦不除草,草长起来,则用水淹之。[11]由此看来,出土的“耘田器”当是另有用途,比如开沟之类,而不是相当于现今的稻田耘田。

关于千篰的问题,与耘田器有些类似。因其形制同现今农村使用的相似,从而推测当时可能使用千篰捻河泥作为稻田肥料。我们知道,河泥是一种缓效性有机肥,通常是在冬春时捻取,作为桑园及稻田基肥,这在明末《沈氏农书》中有详细叙述。根据文献记载和肥料史的知识,肥料种类的增加是有一定先后和规律的。就基肥而言,最初使用的基础肥是家畜粪和人粪,然后是绿肥、饼肥;再次是堆肥,草木灰、焦泥灰等,最迟利用的是河泥。因为捻河泥的劳力最费,数量很大而肥效较低,在肥源十分紧张的时候才开始利用。文献上出现捻河泥是在宋朝,这是因为宋代的人口激增(北方战乱,大量北人南下),对粮食和衣着的需求压力很大,促使增加稻麦两熟和发展蚕桑,凡此都需要开辟肥源,利用冬春相对农闲,捻取河泥以作桑园和稻田的基肥,河泥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出现,所以不见于宋以前的文献。4000多年前的原始农业,一般不施或少施用肥料,所以连续种植几年以后,地力下降,需要更换新地。在通常的人畜粪肥或草肥都不一定使用的情况下,很难想象会先使用起河泥来。所以,良渚的千篰可能是一种戽水和其他用途的工具,而不是捻河泥的工具。

既然良渚时期的稻作已开始使用了石犁和破土器,劳动生产率较之耜耕有成倍的提高,那么,当时的水稻产量是否也有成倍的增加?这个问题要从两方面来分析,如果是指水稻的总量增加,这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因为劳动生产率提高可以扩大耕种的面积,即使在单产不变的情况下,也可提高总产量;如果是指单位面积产量较之耜耕阶段有一定的提高,也完全是可能的,但这种提高在整个良渚时期是比较缓慢而稳定的,不会有大幅度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