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本教师思想工作范文

本教师思想工作精选(九篇)

本教师思想工作

第1篇:本教师思想工作范文

在教学上,首先工作态度认真,治学严谨。为了尽快进入状态,弥补教学经验的不足,提高业务水平,我常抽出时间听李立泽老师的课,基本上节节不落,并注意与其他老师交流,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把他人的经验融入自己的教学思路之中,形成了一套自己的适合于普通班、北辰班的教学方案。我在每次备课前都深入研究挖掘教材教参,同时阅读了大量课外刊物;在备课过程中力求做到精、简、全,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讲课之后即时将讲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注意的问题补充到教案中,不此文来源于文秘家园断调整教学方法,结果教学进行的更加顺利,教学效果更好。在讲课中我力求做到重点突出,线索明了,语言简练、生动、幽默,课堂气氛活跃,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学生的喜爱。每次讲完课,都精选习题留作作业,作业全收全批,还在学生的作业本上注意写一些鼓励性的话,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而且在教学过程中, 我时刻注意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即时解决,作为任课教师我经常找学生谈话,鼓励他们不要怕困难,增强他们学历史的兴趣和信心。有些学生在与我谈话之后成绩提高很快,如班的孙冠、邓涛等同学。对于后转来的学生和后进学生我也一视同仁,帮他们找教材,辅导资料,总之力争做到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比如班的李志强,由于初中历史学的就不好,高一几次考试考的都不理想,而对历史产生了畏难和厌学情绪,我及时找他给他讲方法,帮他串重点,串线索,并鼓励他一定要树立信心,结果他很快赶了上来。

经过努力的工作,在教学方面我取得了一些成绩。如:校青年教师汇报课评比二等奖,教案评比一等奖,所教班级会考通过率较高,高二以来班班历史成绩均在同类班级中领先。

对待上级指定的任务, 积极完成, 速度快, 质量好, 不讲条件, 不提要求。任劳任怨, 体现了一个人民教师良好的工作作风和道德风范。每当接到领导下达的任务,我总是不折不扣地完成, 并能虚心听取他人的批评意见, 对自己的不足加以改进。

当然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光以上几点还是远远不够的,自己在很多方面还存在不足我以后还会继续努力,我今后的目标是:

一在工作中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而不是停滞不前, 自以为是。

二谦虚谨慎, 戒骄戒躁。在工作中, 虚心学习同事的先进教学经验,主动与同事搞好关系。言语谨慎, 举止得体, 处处以一个人民教师标准要求自己。

三在其它方面, 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 有缺点就改, 有不足就纠正, 争取把工作做得尽善尽美, 无可挑剔。总之一句话, 选择了教师这个行业, 本身就意味着奉献和牺牲, 我将一如既往地为保定二中的发展抛撒自己的青春和汗水。

在思想上,我与时俱进,关心时事,热爱祖国,热爱自己的工作,关注教育特别是学前教育,认真钻研和学习教育理论知识,决定为教育,竭尽所能。

在工作上,认真对待,坚信“虽然我不能做到最好,但是我会努力做得更好”的信条。由于自己是个新教师,各方面经验较缺乏,也曾遇到许多的困难,但是我没有放弃,虚心向他人请教,学习,老师、同事也都很热心地帮助我。平时的工作坚持“以儿童发展为本”,一切以孩子的发展为出发点,认真工作,公平对待每一个幼儿,爱每一个孩子,与我的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第2篇:本教师思想工作范文

论文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思想政治工作者;德育工作者;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建国以来,基于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需要,高校曾经设立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以及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基础、思想政治教育等本科专业。其中前六者的学科基础是单一性的,主要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分行分类的研究和教学,后三者的学科基础是综合性的,主要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整体性研究,有鲜明的教育性。随着学术的发展,前六者逐步从高校本科招生目录中淡出,后三者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把后三者整合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符合学科发展的逻辑,也是高等教育经济原则的要求。因而,思想政治教育本科培养目标就要体现这种整合精神,既要培养社会各界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又要培养中小学的德育工作者,并在此基础上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研究生输送合格生源。

一、为社会各界培养思想政治工作者

1983年6月国营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纲要》(试行)提出,为了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要筹办以培养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干部为目标的政治院校。wWW.133229.coM综合性大学、文科院校,各部委、总局所属的大专院校,有条件的都要增设政治工作专业或政治工作干部进修班。同年7月中共中央下发了批转该ⅸ纲要》的通知,认为纲要》是现代化建设时期加强和改进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个很好的文件,其基本精神、原则和方法,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为了贯彻落实该文件,1984年4月,((教育部关于在十二所院校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意见》提出,为了适应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教育部决定在部分高校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采取正规化的方法培养大专生、本科生和第二学士生等各种规格的思想政治工作人才该专业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专门人才”。这是我国第~次采取正规化的办法培养思想政治工作者。1993年l0月《国家教委关于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办学的意见》规定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在党政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各级专门人才”。从这个文件看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由“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人员”扩展到“党政机关的思想政治工作者”。

随着该专业的发展,各高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把培养目标扩展开来,主要为党政军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社会各界培养思想政治工作专门人才。

1.高等学校

高校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第一个服务对象。1984年设置该专业的当年主要为高校培养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同年6月《教育部关于在高等学校举办思想政治教育本科班的意见规定其培养目标是使高等专科文化程度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干部”提高马列主义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毕业后继续从事思想政治工作或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招生对象为“在高等学校从事思想政治工作三年以上的现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1986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试办思想政治专业在职第二学士学位班的意见规定,为了给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专职人员提供更多学习机会,以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从1987年起试办思想政治教育第二学士学位班。1987年9月《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实施意见》仍然强调其培养目标主要为高等学校及党政机关培养思想政治工作者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教学、科研人员。

2.党政军机关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是我党的一大特色。但近年来,由于国际、国内环境的影响,加上有些地方党组织对思想政治建设重视不够,许多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观念淡薄、价值观念扭曲。面对这种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努力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建设,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服务于党建,为党务部门输送专门的政工人才是本专业设置的重要使命。行政机关以及立法、司法机关是国家的权力机关。立法机关是民意表达机关,行政机关是法律执行机关,司法机关是法律监督和裁判机关。在这个系统中,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而思想政治工作是党实现领导的基本手段党组织和政工部门就是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使国家权力系统得以有效运转。

军队政治工作是党在军队中的思想工作、政治工作和组织工作,是为军队建设和完成作战任务提供政治保证、精神动力和其他服务的工作。政工人员主要由军事院校的军队政治工作专业来培养,但不能完全满足需求,还要地方院校的思想政治专业培养的人才来补充。因此,有不少地方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本科培养目标把为军队培养政工人才包括在内。

3.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

企业单位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独立核算的法人或非法人单位,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等。事业单位一般是国家设置的带有一定公益性质的机构,它履行一定的管理和服务职能,宗旨是为社会服务。企事业单位一直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领域,工人运动首先发生在企业领域。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进入关键时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加强和改进企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而提高政工干部队伍的素质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要求专业化的政工人员来充实队伍,使思想政治工作摆脱经验形态,向科学形态迈进。社会团体是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全国性社会团体近2000个,其中有行政编制或事业编制的社会团体近200个,其中,全国总工会、共青团、全国妇联的地位特殊,中国文联、科协、侨联、作协、残联、红十字会等也有重要影响。这些社会团体是党团结和联系社会诸行业的群众性组织,思想政治工作是党领导这些组织的基本手段。正是通过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促使社会各行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走社会主义道路。

二为中小学培养德育工作者

中小学德育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保证作用。1998年3月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规定,学校党组织的负责人、主管德育工作的行政人员、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的教师、班主任、共青团团委书记和少先队辅导员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为中小学培育德育工作者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基本职责。

1.为中学培养德育工作者

为中等学校培养政治理论师资是政治教育专业设置的初衷,1952年9月中共中央关于培养高等、中等学校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师资的指示》提出,“各大行政区应选择具备适当条件的高等学校··设立政治教育系或政治教育专修科,培养中等学校的政治理论师资。”按照这个指示,1953年北京师范大学首开政治教育专业,逐渐铺开,全国设立政治教育专业的高校很多,这一模式延续到改革开放的新时期。1988年4月,原国家教委下发((普通高等师范院校本科专业目录》(征求意见稿),针对专业设置存在过细过窄的现象,拟将“政治教育”专业改名为“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专业,1990年6月正式定名为“政治与思想品德教育”专业。1991年4月原国家教委印发了关于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政治与思想品德教育专业改革的意见,针对该专业只培养政治理论课教师,而不培养德育工作者的状况,明确规定其培养目标为“中等学校合格的思想政治课教师和德育工作者”。这是一次重要改革,培养目标拓展到全部中学德育工作者(思想政治课教师也是德育工作者)。1993年7月调整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将政治与思想品德教育专业(师范类)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非师范类)合并,统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保留中等学校政治课教师(师范生)和培养思想政治工作者(非师范生)两个培养目标。1998年公布改革开放以来第三次修订的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仍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分为师范类和非师范类,师范类的培养目标是“能在中等以上学校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教学、科研的高级专门人才”,非师范类则培养“能在党政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专门人才”。

从以上梳理看出,初始的师范类“政治教育”专业中间经“政治与思想品德教育”专业最终定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与非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合并,其培养目标一直有中学政治课教师,现在演化为中学德育工作者,这是一个逐步走向全面的过程。中学德育工作者的骨干力量主要有以下几类人员:第一,分管德育的副校长。中等学校一般设一名副校长分管德育工作,主要职责是组织德育队伍,审定德育工作计划,督促检查班主任工作,检查政教处工作,协调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等部门的工作。第二,政教处工作人员。政教处(有的称教导处、德育处或教育处)是在校长领导下实施德育的职能部门,具体组织安排学校的德育工作。第三,班主任是班级实施德育大纲的具体组织者,班主任工作做好了,学生德育工作就落到了实处。第四、思想政治课教师是从事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专业人员,是学校德育队伍的重要骨干。他们扮演双重角色,既要做思想政治理论的传播者,又要做思想品德的示范者。第五,团队干部。共青团、少先队作为青少年的群众性组织,是青少年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党和政府进行德育工作的有力助手。

2.为小学培养德育工作者

长期以来,为了满足普及小学教育对教师的需求,我国建立了三级师范体制,即中师、师专和师范大学,分别培养小学、初中和高中教师。其中,中师培养的是全科教师,这种培养模式在当时的情况下满足了普及小学教育对教师的需求,弱点是不利于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社会上并不太认同小学教师职业是专业性工作。原因是多方面的,学历低是原因之一,这就要求提高小学教师的学历。近年来设置的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就是这种努力的结果。1997年4月教育部“培养本专科学历小学教师的专业建设研究”立项,1998年秋,原南京晓庄师范学校与南京师范大学联合成立南京师范大学晓庄学院,率先创办了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本科学历的小学教育专业,随后,首都师大、上海师大、东北师大相继开设此专业。该专业的设立解决了我国小学教师高学历化的要求问题,又为师范教育由三级向二级师范过渡提供了新思路,但仍然不能解决小学教师的专业化问题,培养的仍然是全科教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些学校设置文理两个方向,但仍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因为文理分工不是真正的学科划分。小学教育专业的发展陷入了困境。

正在发生的教师教育改革为小学教师的专业化提供了出路。教育部2003年工作要点》提出提高办学层次,推进师范院校改革,鼓励综合性大学开展教师教育。新世纪以来,教师培养模式的改革基本上是循着综合性大学的思路进行的,在综合性大学开设教育学院,在师范院校开设非师范专业,一些师范院校改制成综合性大学。这种改革符合国际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便于同国际接轨。从1998年始,一些综合性大学和师范大学进行了教师教育模式的探索。有的学校在前3年中开设普通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和综合课程融为一体,不分专业。第4年,除开设少量的专业选修课外,综合性大学着重对学生进行教师教育理论和技能的训练,以增强学生的师范性素养。此乃“3+1”模式。有学者主张探索“4+1”模式(本科四年加一年教育专业课程)和“4+2”模式(本科加两年教育硕士)等。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的改革是国际潮流,也符合我国的实际,既解决了小学教师的高学历化的要求问题,也解决了小学教师的专业问题。

小学德育工作者培养可以采取教师教育的模式,“3+1”模式、“4+1”模式和“4+2”模式均可探索。前几年学习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不分师范类和非师范类,通过几年的培养,能够胜任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然后让那些愿意从事小学德育的学生继续修教师教育课程,取得小学教师资格,成为高学历、专业化的小学德育工作者。

三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研究生输送生源

高校本科不但要培养应用型人才’还要为研究生输送生源。一个专业为哪个学科输送生源决定于这个专业主要接受的是哪一个学科的规训。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调整充实后的思想政治教育本科能够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研究生输送合格生源。

1.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孵化器职能

1984年ⅸ教育部关于在十二所院校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意见》规定的“专业必修课程参考目录”提供了3类理论课程: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基础课主要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中共党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基本问题等,专业基础课主要有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法学等课程,专业课主要包括马列原著、思想政治教育概论、党团工作等。只有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构成一个体系,该专业主要接受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规训,主要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中共党史等学科输送生源。而这些学科又分别属于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学科门类,不但跨一级学科,而且跨门类。这说明当时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不成熟,没有自己稳定的学科基础,接受的规训来自多学科,也为多个学科门类输送生源。正是由于它的不成熟,使它成为改革开放之初学科恢复时期其他学科和专业的孵化器。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衍生了哲学学科门类,有些学校在此基础上申报哲学本科专业;在政治经济学课程基础上衍生出整个经济学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设立了经济学本科专业;在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运以及中共党史课程基础上衍生出政治学相关学科,在此基础上设立了政治学本科专业;许多学校的法律专业本科也是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法学概论课程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思想政治教育本科的孵化器职能发挥得很充分,很多高校正是在此基础上进行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有了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群以及文科专业的专业群。

2.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对思想政治教育本科的调整充实

2005年1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调整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终结了思想政治教育本科的孵化器职能,为本专业提供了属于自己的一级学科,该专业从此有了自己的学科基础。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设五+--级学科,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2008年,又增设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二级学科,置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这样,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就有了六个二级学科,形成了学科体系。值得注意的是2005年l2月64号文件的一段话:“建立马克思主义教育与教学体系。在本科教育中,设立马克思主义基础专业,培养政治素质好、思想品德优良、具有较好马克思主义基础知识的大学生。在研究生教育中,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政治素质高、理论方向正确、具有比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素养和理论功底、并能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当代现实问题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梅荣政教授主张在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之外另起炉灶,设置马克思主义基础专业,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硕士和博士生提供本科生源。对此学界有不同看法,但并未引起广泛关注,讨论不多。此问题关涉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值得深入思考和讨论。是另起炉灶好,还是依托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调整、充实其培养方案好呢?笔者认为,后者更好。主要理由如下:

第一,这是规范和改造现行思想政治教育本科的需要。该本科专业学科基础混杂,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运、中共党史等学科分别属于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学科门类,学者分别属于不同的学术共同体。这些围绕一个本科专业来转,给人的印象是该本科是个大杂烩,学生是“万金油”式非专业学生。报考研究生时,学生流向不同的学科门类,有的从哲学进入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领域,有的从政治经济学进入西方经济学领域,有的从科学社会主义进入政治学理论领域,有的从国际共运进入国际关系领域,有的从党史进入史学领域,这种现象在其他本科专业中绝无仅有。第二,这是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提供本科生源的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硕士、博士学位点很多,但只有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有本科生源。现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素质不高,不能满足研究的需要。学位论文选题不规范,遵循本科路径进入马哲、政治、科社、党史领域,造成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空壳化。如果用该一级学科所属六个二级学科作为主干课程改造现有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问题迎刃而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设的困境和思想政治教育本科的困境就能同时解决。第三,这种调整符合教育经济原则。如果在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之外另起炉灶设立马克思主义基础本科专业,两专业同时并存,两班人马互不交又地从事本科教学,这是学术资源的浪费。思想政治教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实现方式,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一体贯通。两个专业同时设置,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团队建设都将是十分尴尬的事,一所大学如果搞两套这样的建设,资源有限,无能为力,搞一套建设则与两个专业的名称不符。只有合二为一,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调整、充实、改造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才能名实相副,有利于建设和管理。

四.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本科培养目标的现实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本科培养目标的明确对于高校和大学生双方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高校明确学科定位,整合学术资源

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与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多数学校都是分属两个部门,一个归属于政法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等),一个归属于社科部(或马列部),两支队伍分别进行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如果按照上面的论述,修改思想政治教育本科培养目标,优势明显。原因如下,第一,思想政治教育本科的第一个培养目标是党政军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而高校党政部门、各院系党务工作者、辅导员都是从事思想政治工作,二者具有一致性。这样,高校的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都可以到思想政治教育本科承担一定的教学和管理任务,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本科的教师资源将是十分丰富的,根本不存在缺少专业教师的问题。这些从事实际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给思想政治教育本科生上课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党的书记讲党建课,团的书记讲团的工作课程,太恰当不过。第二,思想政治教育本科的第二个培养目标是中小学德育工作者,公共课教学部门进行大学生德育教学,根据整体构建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要求,中小学德育与大学德育是纵向衔接、螺旋上升的一致性关系,故思想政治教育本科课程与大学生公共思想政治课的课程要求具有一致性,这样,两支教学队伍可以整合。第三,思想政治教育本科的第三个培养目标是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研究生输送生源,而思想政治教育本科教师、公共政治课教师、广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学科归属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这三支队伍是思想政治教育本科生专业成长的引路人。

2.为思想政治教育特色专业建设提供基本思路

专业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础和保障条件,也是反映高校综合水平和竞争力的一项主要指标。特色专业因其所具有的稀缺性、不可替代性决定了它必然是高校品牌创建的重要因素。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由教育部统一确定,全国趋同性较强。

如何在不违背专业性质的基础上办出特色是个普遍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特色专业,首先要求是思想政治专业,能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精神实质,其次是如何在此基础上根据社会需求和本校资源状况提炼特色。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三个培养目标为高校特色专业的建设提供了思路,不同的高校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分别在某一培养目标上下功夫。第一,综合性本科院校可在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培养上下功夫。1984年设置该本科专业的高校,开设此专业之初培养目标就定位在思想政治工作者上。这类高校应利用其历史资源进一步凝炼特色,课程设置要向思想政治工作者方向倾斜,比如党的建设、团的工作、社会调查等课程应得到重视。不同的学校还可在部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体现特色,如党内思想政治教育、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公民教育,等等。第二,师范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应发挥其师范教育优势,在中小学德育工作者的培养上着力。原来的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以培养中学德育工作者为主,且几乎所有高校雷同。而新思想政治教育本科培养目标之一是中小学德育工作者,小学德育工作者是一个亚目标。有些学校可以在小学德育工作者的培养上定位,开设小学德育、少先队工作等方面的课程。第三,全国重点大学可以把特色定位在为研究生输送生源上。重点大学学术资源丰富,本硕博学位点齐全,本科生素质较高。这类高校的课程应向理论性倾斜,如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专业英语等。

第3篇:本教师思想工作范文

【关键词】职院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时效性

职院教师思想政治水平的高低会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做好其思想政治工作十分重要且迫切,在实际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践行科学发展观,遵循社会进步的规律和要求等相关工作,下面我们就来做具体的研究和探讨。

一、加强职院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和时效性的必要性

1.是建设高质量师资队伍的需要

建设高质量的师资队伍需要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首先教师思想政治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如果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较高,会在无形之中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反之一旦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较低,学生也会在潜移默化之中受到不良影响,比如不重视加强思想政治修养,不认真学习思想政治课程等,因为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如此之大,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其次是由当前国内外的政治形势决定的,职院教师正处于国内外各种思想文化互相激荡的复杂环境中,在这种背景之下,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不仅是职院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同时也是整个职院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内容。

2.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促进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教师作为人类的灵魂工程师,担负着培养下一代及振兴民族的重任,因此必须切实践行好科学发展观,做到对党、国家及社会负责,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促进中职院校学生尽早完成社会化,成长为具有一定劳动技能,对社会有用,适应时展的人才。

3.是推进职院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

在加强职院教师思想政治实效性和时效性的过程中,会探究和探讨出很多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和方法,这些理论和方法不但会对教师的思想起到良好的指引和导向作用,还会帮助他们坚定共产主义思想信念,进而有效贯彻执行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除此之外职院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整个职院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状况的良好与否直接影响着整体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健康发展,且其研究的思想理论与方法,对社会及其它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普遍应用性,无形中推动了各类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实践,甚至对整个职业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加强职院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和时效性应该采取的策略

1.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

当前很多职业院校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当中,不能把坚持以人为本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严重匮乏以人为本的理念,将教师简单的视为完成学校发展任务的工具,不能从地位平等的事业发展合作伙伴的角度出发正确认识教师与自身的关系,不能从教师实际思想状况和发展需要出发等,这些因素的存在都严重制约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和质量,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善,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职业院校领导要把自身置于和广大教师同等的地位,深入教师群体,真正了解教师思想状况和动态,在此基础之上再合理安排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和进度,在遇到教师思想抵触的时候,要切实用耐心态度和教师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心中的想法,切忌借用职位权力维系自己微弱的权威性,这不但很容易教师的逆反和抵触的心理,还会严重降低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此外学校在安排思想政治工作内容时,要尽量贴合教师实际生活及学校真实状况,营造适合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工作环境,在制定相关学术标准和政策待遇时,要尽量使之长久稳定,总之要尽可能发掘教师潜力,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知识创新能力等。

2.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

要维持思想政治工作旺盛的生命力,最根本的举措就是不断进行创新,这里的创新主要指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实现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的创新;二是实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和手段的创新。首先是在内容的创新方面,学校可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之中,加强对教师心理健康的辅导和关注,具体可采取如下措施,设立教师心理咨询室,定期举办教师心理健康讲座,加强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等,总之要积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干预,努力帮助教师安全度过心理危机时期;其次职业院校要积极寻求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和手段的创新,当然我们要实现创新并非是要求学校摒弃以往所有的工作方法,而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顺应教育内容和教育环境的变化,及时转变教育观念,使之和飞速发展的网络联系起来,利用互联网、多媒体等先进手段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这样不但提高了工作开展的效率,还拓展了职业院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平台,可谓一举多得。

3.不断加强和完善制度建设

完善健全的制度建设是思想政治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因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为此要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学校要不断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教书育人条例,给教师的日常工作行为制定一个严格的标准,并不断加强对其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之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并在潜移默化之中内化成自觉行为;二是学校要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考核标准,实行优胜劣汰的机制,给予教师一定的压力和危机感,把其职业道德作为晋升、职务聘用、优秀教师评选的重要标准和依据,这样可有效督促教师努力提高自身职业道德水平。

4.把思想政治工作和社会时事联系起来

要实现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就必须把它和社会时事紧密结合起来,在开展教师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学院要时刻关注党的方针政策的制定和变化,关注社会时事的动态,并以此为风向标实施思想政治工作,否则一旦它离开社会时事,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木之本,进而失去工作的动力的方向,此外为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可把这项工作渗透在教师日常的业务工作之中,二者的结合会赋予思想政治工作更为繁盛的生命力,进而提高它开展的质量和成效。

三、结束语

从以上内容的论述中我们可知,要提高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和时效性,并非一蹴而就的,需要学校、教师做出长期艰苦的努力,在实践中加强探索和分析,不断寻找出更有效的方法,同时我们也要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迎接思想政治工作开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和新问题,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教师的思想和个性,不断开创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新成效,切实为提高职业院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和时效性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参考文献:

[1]高万能.加强和改进职业院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J].教育管理研究, 2009(8)

[2]郑直, 梁建明, 袁阳康.加强职业院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赣南医学院学报, 2009(05)

[3]吕宝云, 冯继明.新形势下职业院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初探[J].党史博采(理论), 2009(5)

[4]冷祥初.关于加强职业院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6)

[5]沈履平.加强职业院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9(05)

第4篇:本教师思想工作范文

关键词:学校工会;思想政治;以人为本;工作路径

学校工会工作无止境,特别是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迅猛发展的时代,新问题.新观念层出不穷,这就对学校工会思想教育工作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把加强和改进学校工会思想教育工作作为学校工会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并保持思想教育工作的生动活泼充满活力发挥效用,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群众的积极性,是我们在新形势下做好学校工会思想教育工作的新课题。以下以学校工会为例,探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路径。

1.关注多层次需求,突出对教职工的主体性尊重

作为工会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教职工的需求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它既包括物质需求,也包括精神需求;既包括表层需求,也包括深层需求此外,每名教职工还有自己个性化的需求在人本理念的指导下,我校采取多种措施满足教师的不同需求,努力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导向作用,减少各类负面因素对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并尽可能地把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以人为本,关注教职工的合理需求,是学校开展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原则学校对教职工的生存现状进行了客观分析,并总结出了教职工的两大合理需求,即物质利益和精神文化。

学校工会一直都很重视教职工正当合理的物质利益需求,努力为教职工提高福利待遇,并不断完善薪酬激励机制与此同时,我校深刻地认识到,如果只重视物质利益,忽视精神文化和其他因素,就会导致思想政治工作发生异化,非但不能提高教职工的思想政治水平,反而会诱导教职工只关心物质利益和眼前利益,忽视甚至放弃公众利益和长远利益,最终背离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因此,学校工会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中,突出了对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尊重,及时引导教职工追问和思考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常以“我们本原人”以唤醒他们的主体意识,引导教师思考:我们为什么出发?促使他们主动地规划自己的教育人生。

2.还原三维空间,改善教职工的工作环境

过去的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大多是孤立的,其目的是分析和解决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却很少从教职工的生存环境出发去反思教职工的思想现状。为此,学校在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中明确了三维空间,即教职工的心理状况.教职工的生活工作环境以及教职工所处的时代背景,以便全面地改善教职工的生存环境。在这三维空间中,教职工的心理状况是关键学校坚信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在开展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时,要使教职工心悦诚服,就必须审时度势,仔细揣摩他们的心理,使教育内容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符合他们的价值取向,从而引发他们思想的共鸣,使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磁场发挥作用。此外,学校还应结合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时代背景,努力改善教职工的生活工作环境。学校修建了停车场,并种植了遮风挡雨的树木,为教职工提供了良好的停车环境;为教职工购置了笔记本电脑,提高了教师的备课效率,开阔了教职工的视野;邀请专家来校举办讲座,并为图书馆添置了大量的礼仪方面的书籍,以提高教师的品位和修养;组织教职工早操课间操或者活动课时到运动场上锻炼身体,以保持健康的身体和阳光的心态。学校通过主动还原教职工的三维空间,从教职工的心理健康状况生活工作环境以及所处时代背景等方面入手,全面改善教职工的生存环境。

3.彰显教育特色性,实现价值引领

学校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形成了树师德.铸师魂.正师风的良好氛围。学校通过组织开展“教师评教”.“学生评教”活动,以及将“师德师风”纳人校本培训和教师年度考核等措施,促使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以“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为己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引导广大学生。

学校应关注教师的职业心理健康,可以专门制作教师成长记录册,将教师走上工作岗位以来的点滴进步记录下来,校长会在每学期末写上寄语。教师打开记录册,就可以看到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点滴进步,校长对自己工作的认可和,肯定也能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通过彰显教育特色性,实现价值引领。

4.强调四个转变,实现学校政工工作转型

4.1  由“虚”向“实”转变

由“虚”向“实”转变的关键是实现虚事实抓,即将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具体化.标准化。学校应努力将教职工的注意力吸引到教育教学中来,积极为他们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搭台铺路。学校可开展了“青年教师素质拉练系列活动”.“教职工才艺展示活动”.“校园读书系列活动”.“教职工基本功大赛”等,这些活动都与教育教学密切相关,充分调动了全体教职工参与的积极性,在学校形成了教风正.学风浓的良好氛围。

4.2  由“泛化”向“具体”转变

由“泛化”向“具体”转变即是由漫无目标到有的放矢的转变。学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而应该做到脚踏实地.有的放矢,做到结合时事政治进行教育.结合热点话题进行教育.结合廉政建设进行教育等。学校可特别聘请了校内外专家,结合教职工关心的具体问题对其进行科学而具体的正面教育。

4.3  由“灌输”向“交流”转变

为提高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学校工会不断改进教育方法,努力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诚待人。校长及各级领导应密切关注教职工的思想动态,以便及时地发现和解决问题,既关注教职工群体价值取向的变化,又强调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取消了各种不必要的会议,用丰富多彩的教职工活动取而代之;设置校长信箱,建立心理咨询室,经常开展问卷调查,通过多种途经发现和解决问题。学校可因势利导.广开言路,鼓励教职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4.4  由“公开”向“隐蔽”转变

进行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需讲求方法。教职工普遍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他们自尊心强,比较重视对自身形象的维护和自律内省,这就决定了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有隐蔽性。隐蔽性是指通过激发教育对象的自省意识,即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使教师自发地进行反思,深人自己的内心世界,主动地省察自己的思想与言行。隐蔽性要求开展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时要有“放水养鱼”的耐心,不能有急功近利的短视;要有整体的统筹规划,不能只重视具体操作。学校工会主要通过建设年级组主阵地.调节潜在矛盾.关注特殊群体等途径开展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

第5篇:本教师思想工作范文

【关键词】 工学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

工学结合是对传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突破,目前已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它带来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教学体系和管理方式的全面更新。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如何,取决于教师的整体素质。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如何适应新形势的变化日益成为我们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一、 工学结合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面临的挑战

所谓工学结合就是指学校和企业进行合作,共同完成人才培养工作的一种人才教育模式。它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将课堂的理论学习与企业的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学生在学习期间既要在学校接受与职业相关的理论教育,又要在实习、实训基地进行相应的职业技能训练,还要到企业参加生产性工作。它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根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一) 教育理念不适合工学结合需求

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教育最根本的目标就是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学内容要求职业化,教学方法要求实践化,教学目标以能力为本位。新的职业教育理念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既要了解学校又要了解企业,既要懂理论又要会实践,既要懂教育规律又要懂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还能够将学校的人才培养与企业的人才需求联结起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教育观追求的是“以学生为本”“以就业为本”“以能力为本”。而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仍然带有明显的学科式特征,普遍采用本科教材,思想政治课教师仍然追求理论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和逻辑性,教学模式仍然是传统的“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理论教学为中心”,直接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二) 职业道德不适合工学结合需求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对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道德如何,直接对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目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有的教师放松或忽视理论学习,政治观念不强,课堂上不能把握分寸,导致产生负面影响;有的教师职业道德观念淡漠,育人意识淡薄,对学生缺少应有的真切关爱;有的教师要求不严,对学生放任自流;有的教师为追求个人利益而不务正业,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研究上。

(三) 实践能力不适合工学结合需求

随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推进,学生与社会的联系日趋紧密。学生不断参与社会实践,社会上的热点问题不断被提上教学课堂。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提高,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身的素质结构及能力。然而,目前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大部分是从大学毕业后直接进学校,缺乏企业实践的经历。参加工作之后,各个学校由于经费等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非常少,导致教师对企业了解少,对企业的用人要求也仅是从报章杂志上看到,缺乏对企业的了解导致在课堂上难以结合社会、企业的实际,直接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四) 知识结构不适合工学结合需求

在工学结合的条件下,面对新的工作环境、新的人际关系、新的工作要求,需要适时地指导学生正确地处理出现的心理问题、人际关系及如何适应新的工作要求,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知识。然而目前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知识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知识面不够广博,对社会科学的新发展以及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知之不多,难以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的知识需求,很难达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的要求。

二、 工学结合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一) 优良的职业道德素质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具有优良的职业道德素质,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取得教学实效的重要基础。在工学结合中,高职院校把职业道德素养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是高职教育特点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最直接的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道德表现对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的养成有着最直接的影响,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要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做教书育人的表率,做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是传道的“经师”,更是育人的“表率”,正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二) 广博的知识储备和深厚的理论功底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具备与所从事的工作相适应的、相对完善的知识结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高职学生对待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态度与对待专业课的态度不完全一样,衡量教学成果好坏的标准也不一样。当前,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面临的问题很多,如就业问题、自身发展问题、恋爱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经济问题、自我价值的实现问题等,往往使他们感到困惑,渴望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完美的答案,这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涉及面广、理论要求高的特点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背景和良好的理论素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除了要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外,在哲学、经济学、文学、历史学、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社会科学领域应当有一定的修养,并对自然科学领域略知一二,从而以广博的知识提高理论的说服力,增强自己的教学魅力。

(三) 高超的教学能力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的高低、效果的好坏,关键是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在某种程度上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比较枯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正确、科学地安排教学内容之后,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新颖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

三、 构建符合工学结合要求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对策

(一) 更新教学理念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从职业的需求出发,树立现代高职教育的理念,将旧的“三个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理论教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逐步转变为新的“三个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中心、以能力为中心)职业教育理念。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以就业为本”“以能力为本”的理念,教师的角色由“主体”转变为“主导”,由“权威”转变为“合作者”,由“教育者”变为“榜样者(示范者)”。

(二) 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信息时代的到来同时也给教师自身学习带来了新的挑战,思想政治理论课又是一门“与时俱进”的学科,而且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它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掌握广博的知识,了解并根据受教育者的心理特征及个性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否则就难以胜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跟上社会的发展,不断更新知识内容,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就要不断地学习,终身学习,利用现代传媒和网络技术拓展获取知识的渠道,对学生比较关心的热点问题及国内外大事,教师要尽可能利用所掌握的知识加以讲解。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除了掌握这些知识外还要及时主动更新知识结构,了解各方面的信息。

(三)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各方面的成长提高,也直接关系到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证。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来说,师德更是立身之本,《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品行端正,道德高尚,既可以理直气壮地教育学生,又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而优良的道德风范只有通过有效的途径才能内化为教师的真正意识,进而成为教师的道德行为。因此,高职院校应通过各种途径,帮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诲人不倦的敬业精神、有教无类的爱生情感、人之模范的自律精神、学而不已的进取精神。

(四) 提升实践能力

第6篇:本教师思想工作范文

关键词 研究生 思想政治教育 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1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研究生属于我国教育培养中的高层次人才,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力量,承担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因此,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如何,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我国科学文化工作者队伍的建设,也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中共中央、 国务院和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有关文件:例如,在2000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9年,教育部颁布《关于进一步做好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2010年教育部又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等文件,这些意见不仅体现了国家对研究生思想政治的教育理念和思路,也体现着我党和国家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注和重视。

但是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使过去仅仅依靠导师以及辅导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局面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时代的需要。而且,由于研究生比本科生的心理年龄更成熟、思维更复杂,世界观、价值观更稳定,个性也更加突出,这些差别,就使得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艰难的困境。

2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存在的问题

2.1 研究生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从各高校实际情况来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点基本是在本科生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上,而研究生辅导员队伍建设问题没有得到重视。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研究生专职辅导员数量不够。据了解,大部分高校的研究生辅导员是本科生辅导员兼职的,并没有专职人员担任,研究生专职辅导员的数量与实际工作需要相差甚远;其次,研究生辅导员的角色混乱。现在的研究生辅导员大多是由硕士或博士毕业生担任的。他们在院系中承担着一定的专业课教学任务,研究生辅导工作只是他们的副业,这就造成了他们的角色定位不清晰,缺乏对研究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视;而且,研究生辅导员与研究生教学秘书的工作有重复或交叉,也造成管理界限十分模糊。最后,研究生辅导员职责不明确。教育部和各高校对研究生辅导员的职责要求没有明确的规定,在实际工作中,研究生辅导员往往强化管理职责,弱化了教育和服务职责,因此不能很好地与研究生进行有效的了解沟通,从而更达不到对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2.2 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研究生教育实行的是导师负责制,因为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接触最多、对自己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自己的导师了,所以导师的行为往往成为研究生的模仿对象,这也正是导师开展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是,多数导师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足够的重视,主要表现在:第一,研究生导师基本上只是学业上的指导者,在育人方面的力度不够。虽然高校在研究生管理中实行导师负责制,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有些高校只片面强调了导师的学术和科研责任,而对其在思想道德上的育人责任却很少甚至没涉及,其结果导致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责任主体的缺失;第二,部分导师的威信不足以胜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般而言,研究生对导师有敬畏心理,不敢与其沟通;也有个别导师忙于自己的科研项目而无暇顾及研究生,造成了他们心理上的孤独感和被抛弃感;同时,有的导师专业水平较低、视野狭窄,不能掌握本学科的前沿,或者科研课题少,经费不足,这不仅影响着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间接上也影响导师威信的树立;有的导师本人的育人意识不强,所以对研究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无法完全胜任。

3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的建议

3.1 研究生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措施

首先,研究生辅导员应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以保证研究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正确方向。研究生辅导员要在系统学习、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深刻地理解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中的基本规律和运行机制,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的立场、观点、方法指导研究生思想教育实践工作。坚定马克思主义基本信仰将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开展工作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研究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线。

其次,研究生辅导员应具备完善的组织管理能力,以保证研究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实施。组织管理能力包括:组织、管理、实践调研、具体操作、敏锐洞察力和创新力。组织管理能力需要多方面能力的支撑:一是健全的知识体系结构,只有这样才能科学认知事物,及其发展规律和各种现象的本质内容;二是丰富的组织管理经验,有效应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所出现的各种问题,需要研究生辅导员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三是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思想政治工作一定会遇到各种突发问题和紧急情况,这就需要研究生辅导员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来有效应对。四是具备科学创新能力。这是研究生辅导员知识技能的核心要素,它关系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高素质性和科学性,更关系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最后,研究生辅导员应牢固树立服务理念,以保证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服务是教育和管理的优化酶,研究生辅导员应该成为研究生与家长、教师、学校和社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一定要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工作理念。由于 研究生群体的年龄结构、生活层次和学历层次的特点,决定了他们普遍期待较高的社会地位和较好的生活条件,有的还期待解决家属的就业问题。所以,面对这些问题时,就要求研究生辅导员全面了解社会发展现状和就业形势,将最新的信息传达给研究生,并利用一切资源和机会为研究生的学习、生活进行服务,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这才能让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走到研究生的心坎里。

3.2 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的措施

2000年教育部颁发了《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研究生导师对研究生为学、为人都产生着重要影响,是研究生德育工作的重要力量。研究生导师应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学识学风上,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人师表。高校要大力倡导并加强研究生导师教书育人工作,要明确地把教书育人作为遴选导师的必要条件,对教书育人业绩突出的导师要给予表彰。

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教育的第一人,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扮演重要的角色,应该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导师对研究生的教育工作不能局限于学业上,更要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常抓不懈。研究生在校期间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内容大多主要是课堂教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程度一般,所以目前所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无法满足时展的要求和他们自身的需要,换言之,研究生导师的言传身教将承担起课本和课堂以外的研究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工作任务。

构建研究生导师育人的有效机制,不仅要完善相关政策,明确导师的责任与义务,鼓励导师积极参与到研究生党支部和班集建设及各类活动中,调动起导师育人的主动性,还要完善研究生导师的遴选和考核机制,搭建研究生导师工作经验交流平台,对育人工作突出的导师要给予评优表彰,发挥优秀导师的示范作用,营造一种良好的育人氛围,实施师德一票否决制。同时,研究生导师还要紧密结合教学和科研的实践,培养研究生具有良好的学风和学术道德,树立他们为国家服务,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的职业理想和社会责任感。

3.3 构建研究生辅导员和导师合力育人机制

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与研究生的学习生活关系最为密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也最明显,但在实际教育工作中,两支队伍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难以发挥其最大的工作效果。各高校中,导师一般只负责研究生的学业,辅导员只负责其日常事务的管理,这就导致学业教育和思想教育分离。因此,进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发挥两支队伍的作用,形成合力。在研究生辅导员和导师队伍建设中,研究生辅导员要以一定数量的专职和大量的优秀的、有责任心的青年导师兼职为宜;在研究生日常的教育工作中,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要加强沟通,密切联系,学校方面也应建立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的互动机制,以增强辅导员与导师相互沟通的意识,积极引导辅导员与导师沟通交流,主动交换信息,促进双方合力育人格局的形成。

只有先从中观层面上建立起一个完备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即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队伍,才能真正切实有效地加强对研究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管理和建设,才能将这些高层次的研究生培育成我们社会主义事业的优秀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王天一.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体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268.

[2] 谢加书.华中科技大学基于导师负责制下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5):18.

[3] 克毅,叶城.当代研究生透视[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

[4] 林崇德.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5).

第7篇:本教师思想工作范文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关广大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是一项基础工程、民心工程和希望工程,影响深远,意义重大。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然而,国际、国内形势的不断变化,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由于各种社会现象及社会思潮影响,在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价值取向呈多元化倾向;扩招使在校生人数剧增,学生的政治素质和学习成绩参差不齐,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一是由于一直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着眼点比较多地放在了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工作上,缺乏敏锐性,不能积极应对大学生的热点问题。

二是网络的普及使得交往变得平面化,大学生的自主、平等意识增强,导致主导价值观念、社会公共权威和教育者权威的削弱,使得传统的社会调控系统失灵。

三是在学生充满个性化的当今社会,传统的单向灌输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也会导致教育的有效性降低。

本科生导师制的工作内容主要是把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思想提升,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人际沟通能力和学生就业指导等方面给予指导。可以说本科生导师制是对大学生思想教育有效的补充。

一、本科生导师制的发展与现状

我国本科生导师制始于20世纪30年代初,在浙江大学竺可桢校长和费巩训导师的倡导下,浙江大学率先借鉴英国导师制的优点实施了本科生导师制,当时的本科生导师制的理念是为了启迪学生思想、陶冶学生人格、增进师生关系。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部分高校实行了学分制、弹性学制和专业改选等方面的改革,对本科生广泛实行选课制和导师制。当时我国高等教育处于精英教育与大众化教育的更替阶段,培养精英人才,服务四化建设,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当时我国本科生导师制的一个重要任务;与此同时,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研究、学会做人也是另一重要任务。

自1999年以来,随着我国高校连年扩招,学生人数和课堂教学规模逐步扩大,在给予更多人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同时,也使师生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学生管理问题日益凸显。在这样的背景下,本科生导师制的作用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这时的本科生导师制已经兼有了育人制度和管理制度两方面的性质。

北京大学本科生导师制是为了贯彻个性化教育,本科生导师既不是研究生导师也不是班主任,而是顾问教师,有责任心的教师才可以担任这个顾问教师,目前该院本科生导师制收效显著,主要表现在新生对大学生活的快速适应和本科生对科研活动的积极参加以及师生关系的日益密切和融洽。

清华大学的本科生导师采取双向选择的办法,以引导学生更好地了解本学科发展情况和热点问题为主要方向,在将科研和教学融入同学们日常生活的基础上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深入交流,同时也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感。

华中师范大学把本科生导师制的工作重心放在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上,通过导师组织学生活动,个别指导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排除学生各方面的心理障碍,给学生提供了正确有力的方向指导。

二、本科生导师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

我们通过问卷调查以及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对厦门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情况进行多方调研,经过对回收问卷的信息汇总和分析,本科生导师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得到学生的普遍认同,主要体现在:

(一)有助于师生及时交流,帮助老师跟踪大学生思想动态

根据导师制落实的具体规定,导师或导师组与同学保持通畅的沟通,定期或不定期联系交流,经常性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在这样频繁密切的交流中,师生之间的交流可以更加深入,更易于导师及时了解大学生正在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发现大学生的思想倾向,以便更加有目的地对大学生关于学习和人生规划上进行引导和教育。

(二)有助于使师生之间的关系趋于平等自由,更易落实思想政治教育

经过长期的交流和沟通,加上导师制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师生之间的关系是轻松、自由并且融洽的,没有明显的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取而代之的是忘年之交的朋友式交流,这样,同学们更易接受导师的在思想上的建议和指导,遇到问题也更愿意向导师倾诉或寻求帮助。在我们的调查也显示,近一半的同学表示会在遇到困难时视困难的情况与老师交流来解决问题。

(三)有助于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增强有效的沟通和教育

导师制的交流与传统交流模式的一个重要差别就在于导师与同学之间的交流是实时并且双向的,教育的形式由模式化的灌输方式转化为自由的交流方式,同学们在与导师交流的过程中会吸取导师提供的宝贵信息,同时也会有所反馈,易于教育工作者深层次地掌握大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三、本科生导师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调查中,我们也发现目前本科生导师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师生沟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

我们的调查中反映出,有一半的学生不知道自己导师的职称,而且在老师与学生的沟通方面,只有不到10%的同学自己主动联系导师,其余都是老师主动联系学生。出现这样的结果,从导师方面来说,沉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使教师没有太多额外的精力积极投入到指导同学学习和生活的工作上来;从学生角度来说,虽然最初普遍对导师制抱有较高的期望和认同,但在实行过程中也缺乏主动性,很难形成良好的沟通氛围。

(二)导师制的制约和测评机制尚不健全

由于本科生导师制倡导在师生之间建立自由和谐的沟通交流关系,从而无法利用过多定量的指标来限制执行标准并评价实施效果,这就容易导致部分导师和学生缺乏激励,使导师制的优势不能完全发挥。这也导致了我们在对导师制满意度调查中所出现的结果,只有不到3.2%的同学对导师制表示满意,36.7%的同学表示比较满意,而不满意的同学接近五成达到49.3%。这说明导师制目前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认真总结经验不足,及时完善。

(三)导师的分配制度无法全面考虑到所有学生的所有需求

大部分高校的导师采取随机分配的原则,导致部分学生与导师之间没有达到最优最默契的组合,影响到师生对导师制互动缺乏动力。在我们的调查中显示,57.3%的同学表示在遇到困难时由于跟导师不熟,缺乏信任感,不会选择跟导师倾诉。最后的结果是只有12.4%的同学认为导师制让自己受益匪浅,20.5%的同学认为导师人很好,但不主动找学生使自己觉得不受重视,59%的同学认为和自己预期相差很大。这说明了广大同学在和导师的相处过程中有所收获,但由于种种原因使得导师制的实施存在一些问题,没有让导师制的作用得到完全显现。

四、完善本科生导师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建议

为了适应当前社会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诸多问题,提出如下政策建议,旨在充分发挥导师制的作用,使其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和有效补充,更好地为广大师生服务。

(一)在思想认识上,提升本科生导师制度的地位

1.提高师生双方认识,加强宣传工作。在导师中充分宣传导师制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让导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中去,尤其选择有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的教师担任导师,可以采取导师组的形式,保证每组内的导师相互协调搭配;鼓励同学与导师联系,给予部分经费支持。

2.树立典型,奖励模范。在导师制的实施过程中,可以进行阶段性的评估,对活动形式好的和沟通交流效果突出的小组给予物质或者精神上的奖励,并不断在导师和学生中间宣传导师制的作用和学校相关政策,定期表彰先进典型事迹,对其他导师组的活动和工作给予指导。

(二)在制度上,完善和健全各项相关机制

1.完善激励和测评机制。对于在导师制的工作中表现出色的导师应及时给予宣传和嘉奖,但对工作的评价应主要考虑学生的表现,特别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主要成果,可以定期开展座谈和调研活动,及时跟踪导师制实施情况。

2.完善导师分配制度。起初分配导师可以采取随机原则,但后期应根据师生双方意见给予调整机会,使导师的配备达到最高的效率,尽量提高同学对自己导师或导师组的满意程度,以激发同学们的活动热情。

(三)在形式上,期待多元化和创新性

1.发展多种沟通渠道和活动形式。学校和学院之间相互学习成功的经验实例,将师生之间的活动多元化,扫清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厌恶情绪;利用现代的互动方式,包括博客和公共主页等信息平台,击破部分院校地理上的限制,更深层次地与广大学生交流、沟通,将导师制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

2.与学长辅助互动有机结合。可以让优秀的高年级同学加入导师制执行计划,即每个导师或导师组配备若干名学生助理,负责与同学的日常定期沟通和常见基本问题的解决,同时,同龄人的加入往往可以让广大同学对导师制增强亲切感。

3.把严肃的思想政治教育“大众化”。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本身是一个严肃的问题,老师单纯的说教已经不能适应这些个性突出的学生,所以娱乐性的教育有时却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所以导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爬山、组织娱乐演唱等活动来调动其积极性,增强其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能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并且艰巨的工作,而导师制是近年来新兴并展现出强大生命力和实施效力的工作方式,相信在新时期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导师制的优势,以弥补传统教育方式的不足,定能取得可喜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潘懋元.高等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2]潘懋元.新编高等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3]潘懋元,王伟廉.高等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4]田建国.高等教育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

第8篇:本教师思想工作范文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能力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方法陈旧,缺乏创新能力。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教材内容,不能将时事政治、社会热点引入进来,课堂缺乏生机,而且多数的教师仍然在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把书本的内容生硬的灌输给学生,致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无法真正理解。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出现,很多教师缺乏计算机操作能力,依然停留在“粉笔教学”,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知识结构单一,缺乏自我提升能力。目前很多教师只将自己的视野局限在课本和教学大纲里面,缺乏其他领域知识的积累,尤其是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国内外政治形势等,无法达到自我能力的提升,使教学内容变得枯燥无味,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偏重教学活动,缺乏科学研究能力。独立学院年轻教师偏多,很多教师只是将课本上的知识传授给了学生,对本学科缺乏科学研究能力,普遍认为科学研究比较困难,短期内无法得到想要的结果,对科学研究缺乏信心,丧失了科学研究的热情。

(四)单纯的理论灌输,缺乏教学实践能力。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很多都是大学毕业之后直接进入教学领域的,与社会的接触机会小,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教学过程中只是单纯的给学生进行理论灌输,教学内容缺乏实例论证,使教学内容比较盲目。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策略

(一)加强思想认识,提高职业道德素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主要工作是对学生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学生的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作为思想政治教师必须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首先,思想政治教师要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将其应用到教学之中,引导大学生树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其次,思想政治教师还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第一,热爱祖国,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严格要求自己,尽职尽责,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还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第二,不断学习新知识,开阔新视野,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创新,加强实践教学能力;第三,思想政治教师要为人师表,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积极阳光的生活作风,给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弘扬主流意识形态;第四,思想政治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心、尊重自己的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终身学习能力。思想政治教师要正确认识终身学习的概念,不应只是单纯的为了获得证书、评定职称而去学习,要把提升自身能力素质作为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对待学习要积极主动,同时还要扩大知识结构面,不应把自己的知识局限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其他各学科的知识也要有一定的了解,并且还要了解最新的网络信息,掌握微信、QQ等通讯工具在学生群体里的应用,思想政治教师要与时俱进,通过这些新媒介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学生规避不良思想的侵蚀并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思想政治教师在终身学习的过程中要时时进行教学反思,及时合理的评判自己的教学方案、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出现的问题,为后续的教学工作起到借鉴、更正、激励的作用,这样做有助于思想政治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因此,作为思想政治教师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一定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同时还要善于总结自己的教学工作,对教学手段进行不断的创新,既要反思教学本身,还要反思自己工作存在的不足,思想政治教师要做到在反思的过程中改进自己的教学,提高思想政治教学的效果。

(三)改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创新能力。思想政治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思想政治教师需要不断的改进、创新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学质量。首先,教师要对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正确理解。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主要渠道开展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担负着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的重大使命,它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大学生真正做到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需要通过漫长的实践过程,所以需要教师从外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灌输;其次,确定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来设计教学。高校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一直注重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不考虑学生自身的需求,导致师生之间沟通不畅,教学效果不佳。教师必须要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比如笔者通过采用课堂讨论、学生讲课、社会实践等手段,引导学生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思想;最后采用多媒体等科技手段进行教学。教师要把教学内容融入到多媒体技术里面,形成有声音、图像、视频的立体式教学,让课堂充满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就大大提升了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的教学效率。

第9篇:本教师思想工作范文

关键词: 人文关怀 免费男幼儿师范生 思想政治教育

继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之后,党的十报告进一步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这与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和和谐社会的本质是一致的,成为新时期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免费男幼儿师范生是江苏省教育厅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办人民满意教育的一项重大决策,对解决我国幼儿园师资队伍性别结构失衡,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提高幼儿教育办学质量有重要意义。在免费男幼儿师范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注重人文关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诠释,也是增强免费男幼儿师范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一、坚持人文关怀是加强免费男幼儿师范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选择。

人文关怀是指以马克思主义的人文精神为思想内核,以充分尊重人、理解人、肯定人、丰富人、发展人、完善人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内在尺度的一种价值取向。人文关怀也是一种教育理念。作为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的教育活动,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关怀有着深层次、多角度的契合点。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人文关怀,是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需要,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需要。免费男幼儿师范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注重人文关怀,就是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免费男幼儿师范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个性需求,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1.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要把以人为本作为最高的价值取向。人文关怀作为一种现代教育理念,既是一种带有创新色彩的德育观,又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急需遵循的原则和方法。它的意义在于把人放在第一位,主张以人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顺应人的禀赋,提升人的潜能,完整而全面地关照人的发展。人文关怀就是一种活动过程,是一种关爱、理解、尊重和保护,从而唤醒人的主体意识,自觉地将外在的要求、规范内化为自身成长的需要,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2.是时展的新要求。

当今世界是一个全球化的开放世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思想、工作、生活、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在发生了较大变动,民主、自由意识越来越高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任务和新的挑战。我们必须继承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同时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克服偏差与失误。免费男幼儿师范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加强人文关怀,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

3.是免费男幼儿师范生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

要实现免费男幼儿师范生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不仅要使他们掌握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科学文化知识、基本技能、职业素养,更需要丰富和完善他们自身的精神世界,培养高尚的道德素质和道德情操。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注重人文关怀符合人的本性发展的需要,是心与心的碰撞与沟通,能够育人、育心、育德,在精神的交流中实现知识的传授、品德的培养、生命的领悟,从而使免费男幼儿师范生积极主动地认识自我、寻求真理和完善人格,实现全面发展,把自己培养成为具备良好素质的社会主体。

二、免费男幼儿师范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现状分析。

江苏省从2010年开始落实免费男幼儿师范生的培养政策。免费男幼儿师范生实行定向招生,均安排在中考招生提前批次录取,学制为五年,毕业时成绩合格的颁发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专科毕业证书。除了免交学费和住宿费外,还与其他在校生享受相同待遇。江苏省教育厅规定,取得毕业证书和教师资格证书的免费男幼儿师范生,毕业后可参加教师公开招聘到生源所在省辖市公办幼儿园任教,也可通过双向选择到民办幼儿园任教。经公开招聘、双向选择未落实工作单位的,由省辖市教育部门负责协调安排到农村公办幼儿园任教。经协调安排到农村公办幼儿园工作的免费男幼儿师范生,应承诺在农村公办幼儿园工作不少于5年。各地将确保到公办幼儿园工作的免费男幼儿师范生有编有岗。肩负培养任务的都是省内具有悠久办学历史和雄厚师资力量的高师院校,他们同时承担着五年制师范生的培养任务。免费男幼儿师范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开设和班主任、辅导员的日常教育管理等方式进行的。与其他五年制师范生一样,免费男幼儿师范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目标过大、过空,教育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实际,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单一,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需求等特点,严重制约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束缚了人的自由发展。具体表现在:第一,思想政治教育缺乏人文精神。免费男幼儿师范生的培养是由省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资,目的是解决当前幼儿教师性别比例失衡、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因此,在指导思想上会出现急功近利的倾向,弱化了学校教育的培养完善人格的功能,表现为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精神的培育重视不够。免费男幼儿师范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考虑的是国家和社会的需要,而忽视学生个体合理的心理和生理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过高、过大、过空。对大多数受教育者而言,他们面前悬挂的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理想目标,思想政治教育更像是圣人教育,而不是“成人教育”。在当前就业形势极其严峻和其他高校高收费的形势下,有的学生在内心深处还把免费师范教育当做一个跳板,机会合适,就会弃教师职业而去,并没有对教师职业产生内源性需要,职业责任感不强。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滞后、形式单一。受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能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免费男幼儿师范生的发展要求,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上过多采用灌输的方法,即把一些相对固定的道理和美德灌输给学生,并通过训练、榜样、惩罚、考试等方式,巩固和强化灌输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第三,对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不够。免费男幼儿师范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乏人文关怀,只是把学生看做教育对象,而不是教育主体,过分地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缺乏面对面的交流和个性化的沟通,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实际需要,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全面进步。

三、免费男幼儿师范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机制的构建。

1.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对象是人、是对人的教育。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立足于思想政治工作者,着眼点是“管理学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免费男幼儿师范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促进免费男幼儿师范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以学生为本。

以学生为本,就是要在教育双方平等的情况下,充分了解教育对象。要结合免费男幼儿师范生的特点,了解他们的需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和引导他们开展自我教育,同时充分考虑个体发展的差异,因材施教,因性施教。对于免费男幼儿生师范生,教育工作者要根据男生的生理、心理、社会性特点,确立培养目标和教育措施,教育工作要适应学生的性别特征,通过针对性别差异的教育,开发他们的潜能,实现个体的全面、和谐、自由的发展。

2.注重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有机结合。

党的十七大报告和十报告都明确指出人文关怀不仅要强调人的价值、尊严和人格完整,还特别强调把人文关怀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联系起来。心理疏导是指建立在心理咨询与治疗基础上,由心理专家运用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方法缓解或消除咨询对象的心理问题,促使其心理向健康、协调方向发展的过程。具体来说,是指疏导者通过说明、解释、支持、教育、帮助,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方式转变咨询对象的认知、情感、行为等,培育健康心理状态的行为。注重人文关怀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发挥培养人、塑造人、转化人、发展人的作用,心理疏导则是人文关怀的一种重要形式和手段。人文关怀统摄心理疏导,心理疏导体现人文关怀,两者结合,可以用心理科学的研究成果改变和拓展工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完善学校课程设置,增强人文关怀和心理辅导的针对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主渠道作用。要增强免费男幼儿师范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人文性,必须合理设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与学生实际和社会现实相衔接。要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的合作,努力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专业课的教学环节中。另外,可以通过开设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方式,使学生在行为的层面掌握一些技能,在观念态度的层面产生某些改变,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4.提升教育者的人文素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陶行知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教育者的人文素养体现在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心理素质、审美和文化品位等方面。免费男幼儿师范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体现人文关怀就需要教育者注重自身道德修养与高尚人格情操的培养,这是教育者应有的责任和使命。能否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关怀的能力和工作水平,决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的高低。

参考文献:

[1].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2-11-8.

[2]朱慧.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人文关怀.思想者研究,2009(4).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