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灌区防汛抗旱工作总结范文

灌区防汛抗旱工作总结精选(九篇)

灌区防汛抗旱工作总结

第1篇:灌区防汛抗旱工作总结范文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项目完成情况

1、抗旱保收田项目

按照市。。下达的计划,2010年我县抗旱保收田项目建设总面积24.36万亩,主要实施在某某镇、某某镇、某某镇和朝阳乡等4个重点乡镇。规划新打抗旱保收田水源井413眼,利用原井某某眼,配套水泵、喷灌设备某某台套。项目于7月中旬开始实施,到7月中下旬全部结束,按计划全面完成。

在抗旱保收田建设方面。我们的主要作法。一是制定了《实施》细则;二是签订三级协议;三是出台新的打井政策。即:打井按实际井深每米财政补贴50-70元。

2、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

2010年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任务18处,其中:2009年15处,2010年三处。将解决11700口人饮水安全问题。工程总投资70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316万元,地方自筹384万元。该项目从7月初开始实施,至今完成水源工程14处,完成管网建设3处。计划到17月底全部完成饮水安全工程任务。

3、小型集蓄水工程建设

2010年完成了新化水库海漫护坡工程建设。项目投资10万元。共完成土方2000立方米,砼方100立方米,砾石27立方米。

4、省级小农水项目

今年在某某乡国志村建设节水增效项目区1处,面积700亩,总投资30万元,其中省和地方自筹各30万元。工程项目完成新打抗旱水源井3眼,匹配喷灌设备、水泵3台套。该项目于7月份实施,计划8月末全部完成。

5、玉米膜下滴灌项目

计划13.3万亩,实际完成13.31万亩。该工程自7月11日开始,至6月30日结束。共建设大系统641处,控制面积5.29万亩;小系统3981处,控制面积8.09万亩。

(二)抗旱工作

在抗旱工作方面,我们所采取的措施。一是启动抗旱水源工程进行抗旱;二是增打抗旱水源井。

(三)防汛工作

县委、县政府对防汛工作极为重视,按照国家防总和省、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的要求,县政府组织召开了全县防汛工作会议,全面安排布置年度防汛工作。一是开展汛前检查。县防汛指挥部对全县各乡镇防汛各项责任制、重点工程、易涝村屯、物资贮备做了全面检查,发现的问题和隐患限期解决。二是完善各项预案、抓住防汛工作重点。突出抓好杏山涝区北西两大干渠、九一水库度汛和易涝村屯的防汛工作。三是抓好贮备防汛物资和资金工作。全县各乡镇贮备抢险木杆2万根,编织袋39万条,防汛应急资金110万元。防汛工作由于领导重视,准备充分,加之无大的汛情发生,达到了安全度汛。

二、存在的问题

我县水利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工程进展较为缓慢,如:饮水安全工程,按照上级的要求,没有按时完工。

三、下部工作打算

一是合理计划和安排,尽早完成2010年的工作任务。二是总观全局,科学地拿出2010年的工作计划。

九、2010年拟建项目

(一)市级财政支农资金项目

1、抗旱保收田项目。按照市抗旱保收田规划的总体要求。2010年我县抗旱保收田项目,规划面积26.15万亩,计划打机电井200眼,利用原井672眼,配套水泵、喷灌设备872台套,工程项目总投资约2500万元。

2、玉米膜下滴灌项目。2010年,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积极落实玉米膜下滴灌面积。

(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

1、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计划解决35个自然屯、5609户、19624口人饮水安全,总投资1650.2万元,其中国家投资742.6万元,省投资280.5万元,地方自筹627.1万元。

2、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工程。计划集中建设丰乐镇供水二期工程。解决2792户、11285口人饮水安全,工程总投资888.69万元,其中申请国投399.91万元,省投151.09万元,市投88.87万元,地方自筹248.83万元。

(三)节水灌溉项目

1、某某节水灌溉项目区。申报部级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区1处,建设地点在兴城镇大阁村和福星村,效益面积5000亩,项目总投资260万元,申请国家补助资金130万元,地方自筹130万元。

2、某某节水灌溉项目区。计划在丰乐镇改善村建设节水灌溉项目区1处,灌溉面积*万亩,新打井67眼,利用原井24眼,配套水泵91台套,喷灌91套。项目区总投资839.284万元,申请省投资500万元,县财政及受益农户自筹339.284万元。

(九)小型水库除险加固项目

第2篇:灌区防汛抗旱工作总结范文

一、提高认识,强化农机防汛抗旱工作组织领导

防汛抗旱事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事关粮食安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大局。特别是,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一年,是党的十召开之年,做好今年的防汛抗旱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农业机械作为农业防汛抗旱的重要物质支撑,责任重大。目前汛期已经来临,根据有关部门分析预测,春末夏初我市雨水偏少,面临一定抗旱压力;到夏季主汛期雨水将持续增多,防汛形势较为严峻;到夏未秋初雨水则偏少,温度偏高,抗旱压力更大。各级农机部门要充分认识农机防汛抗旱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在当地党委、政府及防指的统一领导下,认真履行部门工作职责,切实维护农业安全生产稳定态势。尤其是,当前三夏生产已全面铺开,做好防汛抗旱直接关系夏粮能否丰产丰收,任务更为严峻。各部门、单位要及时成立农机防汛抗旱工作领导小组,加大对农机防汛抗旱工作的领导,切实增强责任感。要加强组织工作的落实,确保做到认识到位、人员到位、机械到位和保障措施到位。要牢固树立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的思想,克服侥幸心理,组织农机管理技术人员和农业机械积极备战应急,随时投入到防汛抗旱工作中去,力争把灾害影响减小到最低限度。

二、加强调度,做好防汛抗旱机械准备

各级农机部门要认真掌握本地防汛抗旱机械的分布和目前的性能状况,了解常用防汛抗旱机械设备生产、销售情况,特别要注意抗灾柴油、水泵等防汛物资的贮备和调运工作,进一步增强机械调度能力,充分做好农机防汛抗旱的物质准备。要抓好当前农机购置补贴落实的有利机遇,积极做好农机购置补贴计划调配工作,特别是干旱地区,要优先安排移动式灌溉机具、柴油机等抗旱机具的补贴,满足防汛抗旱的需要。要组织力量指导农机手加强农机具检修,重点维修和保养拖拉机、农用水泵、柴油机等排灌抗旱设备,保证设备的良好性能。要结合当地的灾害发生特点,加强与生产企业、经销商联系,做好相关机具及零配件的供应和储备。在三夏、三秋等重要农时,高青县等重点区县农机部门要加强应急值守,随时掌握汛情旱情,强化农机防汛抗旱工作指挥调度。现阶段,农机部门工作重点既要立足当前、也要着眼下一步,在当前要做好阴雨天气对麦收带来的影响,备足排涝机械,一旦出现异常天气,启动小麦抢收应急预案;在麦收结束后,要防止干旱天气对秋粮带来的影响,备足灌溉机械,及时做好秋粮灌溉,确保全年粮食生产安全。

三、落实责任,全力为农机防汛抗旱提供优质服务

各级农机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工作责任制的落实,一旦发生大汛大旱,立即启动应急机制,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明确工作职责,做到定人、定岗、定责。一是责任到位。全面实行一把手负责制,落实防汛抗旱工作责任人,进一步明确各级责任人的职责。各级农机部门要在防汛抗旱期间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二是检查到位。各级领导分头深入到乡村进行全面检查,对影响抗灾救灾安全的诸多问题,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进行整改,确保防汛抗旱工作安全有序开展。三是预案到位。及时总结往年防汛抗旱工作经验,在组织协调农机系统各部门进行防汛抗旱工作的同时,做好应对突发性重大自然灾害的的各项准备。要与相关部门建立了灾情预测机构,做到及时掌握灾情动态,一旦出现灾情,可以保证随时投入救灾工作。四是组织到位。各级农机部门要按照上级要求成立抗灾抢险小分队,并对防汛抗旱队伍的人员登记造册,明确各自的任务和责任和紧急联系方式,在做好当前农时工作的同时,如遇突发性重大自然灾害能够迅速到岗到位,并发挥主力军作用。

第3篇:灌区防汛抗旱工作总结范文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项目完成情况

1、抗旱保收田项目

按照市**下达的计划,2009年我县抗旱保收田项目建设总面积24.36万亩,主要实施在*镇、*镇、*镇和朝阳乡等4个重点乡镇。规划新打抗旱保收田水源井413眼,利用原井*眼,配套水泵、喷灌设备*台套。项目于7月中旬开始实施,到7月中下旬全部结束,按计划全面完成。

在抗旱保收田建设方面。我们的主要作法。一是制定了《实施》细则;二是签订三级协议;三是出台新的打井政策。即:打井按实际井深每米财政补贴50-70元。

2、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

3、小型集蓄水工程建设

2009年完成了新化水库海漫护坡工程建设。项目投资10万元。共完成土方2000立方米,砼方100立方米,砾石27立方米。

4、省级小农水项目

今年在*乡国志村建设节水增效项目区1处,面积700亩,总投资30万元,其中省和地方自筹各30万元。工程项目完成新打抗旱水源井3眼,匹配喷灌设备、水泵3台套。该项目于7月份实施,计划8月末全部完成。

5、玉米膜下滴灌项目

计划13.3万亩,实际完成13.31万亩。该工程自7月11日开始,至 (二)抗旱工作

在抗旱工作方面,我们所采取的措施。一是启动抗旱水源工程进行抗旱;二是增打抗旱水源井。

(三)防汛工作

县委、县政府对防汛工作极为重视,按照国家防总和省、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的要求,县政府组织召开了全县防汛工作会议,全面安排布置年度防汛工作。一是开展汛前检查。县防汛指挥部对全县各乡镇防汛各项责任制、重点工程、易涝村屯、物资贮备做了全面检查,发现的问题和隐患限期解决。二是完善各项预案、抓住防汛工作重点。突出抓好杏山涝区北西两大干渠、九一水库度汛和易涝村屯的防汛工作。三是抓好贮备防汛物资和资金工作。全县各乡镇贮备抢险木杆2万根,编织袋39万条,防汛应急资金110万元。防汛工作由于领导重视,准备充分,加之无大的汛情发生,达到了安全度汛。

二、存在的问题

我县水利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工程进展较为缓慢,如:饮水安全工程,按照上级的要求,没有按时完工。

三、下部工作打算

一是合理计划和安排,尽早完成2009年的工作任务。二是总观全局,科学地拿出2009年的工作计划。

九、2009年拟建项目

(一)市级财政支农资金项目

2、玉米膜下滴灌项目。2009年,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积极落实玉米膜下滴灌面积。

(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

(三)节水灌溉项目

第4篇:灌区防汛抗旱工作总结范文

这次全市防汛抗旱工作会议,是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刚才,会议表彰了年度全市防汛抗灾先进集体和个人,水利局局长通报了全市防汛工作准备情况,粮食局、介绍了防汛准备工作经验,书记还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狠抓落实。下面,我就全市防汛抗旱工作,讲五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切实增强抓好防汛抗灾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年梅雨期间,我市先后六次遭受强降雨袭击,频率之高,强度之大,范围之广,时间之长均为历史罕见,全市降雨强度超过50年一遇标准,少数地方超过百年一遇标准。等乡镇多次降雨,多次受灾,灾上加灾。

面对严重的洪涝灾害,全市上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迎难而上,顽强拼搏,注重科学,敢于胜利,全力以赴迎战洪水,将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在超额洪水面前做到了未失一堤,未倒一坝,未溃一垸,未损一闸,未死一人。实践证明,我市各级领导和广大党员干部是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是抗洪抢险的中流砥柱。今天,我们对防汛抗灾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参加年防汛抗灾的广大干部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

总结这次抗洪斗争,主要有四方面的经验:

第一,反应迅捷,应对有序是我们夺取胜利的根本。市委、市政府在灾害面前始终保持了高度的敏锐性和警觉性。6月18日特大暴雨后,全市上下迅速反应,把防汛抗灾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市四防指挥部按照防汛抗灾预案,先后启动防汛抗灾二级、三级应急响应。市“四大家”领导全部到所包工程和联系乡镇指导防汛抗灾工作。全市184座水库防汛指挥长在第一时间全部到岗到位,始终坚守在水库一线指挥防汛抗灾。市直各部门迅速进岗到位,认真履行职责,抗灾工作做到了快捷、紧张、有序。

第二,精心谋划,科学调度是我们夺取胜利的前提。市四防指挥部及时掌握全市水雨工险情,适时组织水利、气象等部门会商,科学调度水利工程,将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去年梅雨期间,先后下达68次调度命令,尤其是实施石门水库错峰削洪,极大地减轻了洪水的压力。全市水库错峰削洪5.3亿方,沿江涵闸抢排渍水3.2亿方,启动排涝泵站抢排渍水1.48亿方,水利设施抗灾效益得到充分发挥。

第三,团结协作,顾全大局是我们夺取胜利的基础。面对洪灾,市直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主动调拨物资,安排救灾车辆,安置受灾群众,开展卫生防疫等,积极投入到抗灾救灾中。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冲锋在前,战斗在前,起到了政治核心、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形成了抗洪救灾的强大合力。

第四,军民同心,顽强拼博是我们夺取胜利的保证。驻地部队和武警官兵在最危急的时刻,和广大群众一道抢险救灾,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他们;哪里最需要,哪里就出现他们,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先后投入武警官兵115人次,帮助转移受灾群众1400人。

总结这次抗洪救灾工作,我们得到什么启示?那就是面对洪灾,只要万众一心,众志必定成城!只要不畏艰险,必能排除万难!这是人民的抗洪精神,也是在发展经济,建设和谐中应该大力弘扬的精神。全市广大干部要把这种精神化为工作的动力,推动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二、正确把握形势,切实增强做好防汛抗旱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水火无情,天灾难定。防汛抗旱,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事关全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这是天大的事。特别今年,举世瞩目的第29届奥运会将于8月在北京举行,做好各项防灾减灾工作,保持繁荣稳定的社会局面,对于维护国家形象、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各地、各部门一定要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深入分析、准确把握我市防汛抗旱的严峻形势和艰巨任务,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防汛抗旱作为当前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好,抓出实效。

(一)气候不确定因素增多,给防汛抗旱工作带来了新挑战。地理条件特殊,历来为水旱灾害频发地区。特别是近几年,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我市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增多,自然灾害呈突发、多发、并发趋势。年、年先后发生大洪水,去年发生了百年不遇的持续强降雨,今年年初出现了历史罕见的雨雪冰冻天气,5月份长寿、洋梓等地又遭受冰雹袭击,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据省水文部门分析,今年全省大部分地方降雨量正常略偏少,但少数地方呈偏多趋势,有发生较重局部洪涝灾害的可能。市气象部门预报,今年汛期雨量偏少,有旱大于涝的趋势。雨多成涝,雨少成旱,天行无常,气候多变,我们必须时刻保持高度警惕,随时迎接灾害挑战,积极应对可能发生的水旱灾害,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经济社会发展提速,对防汛抗旱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这是全市人民团结拼搏的结果,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水旱灾害的发生,对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产生活造成的损失越来越重,影响越来越大,有时还可能打乱全市工作部署。特别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高度重视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统筹安排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因此,我们必须全力以赴抓防汛抗旱工作,为维护民生民利、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三)抗灾设施标准不高,给防汛抗旱工作造成了新压力。从总体上看,我市防洪基础设施依然薄弱,防洪标准相对偏低,尤其是小型水利工程,普遍存在老化失修、带病运行等问题。一是病险水库多。全市184座大中小型水库,有三分之一存在病险隐患,且大都地处偏辟,防汛道路不畅,防汛保安难度相当大。二是堤防险工多。全市15条堤防,除遥堤和围堤外,其余13条都达不到二十年一遇的防洪标准,有8处3700米的崩岸也急需整治,这些险情严重威胁着堤防安全。三是排灌设施弱。全市46座涵闸有43座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沿江排涝泵站75%的机组带病运行,且大部分灌溉工程已运行30年以上,老化、失修、毁损严重,排涝能力弱,抗旱难度大,增加了工作压力。

(四)应急应变能力不足,给防汛抗旱工作提出了新课题。近年来,我们经过几次大的自然灾害的考验,广大干部群众的应急应变能力有所提高,但部分地方仍然存在思想认识不足、应变能力不强、应急机制不完善、物资准备不充分等问题。特别是由于干部调整,部分新上任的领导干部,对防汛抗旱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存在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少数同志缺少防大汛、抗大灾的经验,给防汛抗旱工作带来新的矛盾。

各地、各部门一定要立足防大汛、抗大旱,认真分析今年防汛工作的新形势、新问题,坚决克服麻痹侥幸心理,把形势估计得严峻些,把困难估计得充分些,把措施考虑得周全些,把工作做得扎实些,确保今年防汛抗旱工作不出任何问题。

三、坚持以人为本,科学防灾、依法抗灾

防汛抗旱既是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更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今年的防汛抗旱工作,要坚持科学防灾、依法抗灾,切实做到八个坚持:

一是坚持统一指挥、协同作战。防汛抗旱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各级政府和防汛抗旱指挥部必须加强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和指挥,充分发挥各成员单位的优势和作用,调动社会各界力量,使“防、抢、撤、救”各个环节形成有机整体,切实做到有效组织、快速反应、协调有序、高效运转。

二是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这是防汛抗旱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防灾重于抗灾,抗灾重于救灾。要常备不懈、防患未然,紧紧围绕“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这一中心,始终把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工作首位,把防汛保生命安全、抗旱保饮水安全作为防汛抗旱工作的最终目标。

三是坚持强化措施、创新机制。防汛抗旱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工作机制,强化各项措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围绕强基固本,建立和完善预报预警、应急抢险、抗灾救灾等工作机制,完善各项抗灾措施和规章制度,进一步提升防汛抗旱工作水平。

四是坚持科学调度、有效防控。防汛抗旱工程是防汛抗洪、抗旱救灾的基础,科学调控是发挥工程最大效益的重要手段,在防汛抗旱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必须继续抓好防汛抗旱工程的调度,有效防控洪水,科学调配水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工程效益。

五是坚持重点突出、统筹兼顾。近几年来,我市水旱灾害呈现并发格局,必须防汛抗旱并举,重点突出,统筹兼顾。在防汛上,要突出抓好水库安全度汛、山洪灾害防御和中小河流防洪安全;在抗旱上,要重点抓好水资源的科学调度和应急抗旱水源工程建设,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努力保障工农业生产用水。

六是坚持群测群防、依靠基层。我市水旱灾害点多面广,一定要加强群防群控机制建设。要充分发动群众,紧紧依靠群众,集中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形成抗洪抢险、抗旱救灾的强大合力。尤其是防御山洪灾害,要认真落实基层领导责任制,建立群众参与机制,发挥群众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规避灾害风险,减轻灾害损失,确保生命安全。

七是坚持应急管理、迅速处置。要因地制宜修订完善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增强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建立有效的防汛抗旱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快速反应,及时投入,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要提高灾害救助和恢复重建能力,确保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及时修复,尽快恢复灾区秩序,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

八是坚持增强能力、提高水平。要按照“建设一流组织机构、培养一流专业队伍、配备一流技术装备、实现一流工作业绩”的要求,加强市镇两级“防办”的能力建设,特别是乡镇“防办”,要配齐人员,保障经费,加强人员培训和队伍演练,努力造就一支素质高、能力强、反应快、作风硬的防汛抗旱工作队伍。

四、明确目标任务,切实做好防汛抗旱的各项准备工作

今年,我市防汛抗旱工作总的要求和任务是: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坚持“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指导方针,紧紧围绕“一个中心”(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三个重点(水库安全度汛、山洪灾害防御和中小河流防洪安全),扎实做好防汛抗旱工作,努力实现“六个确保”(所有水库不垮坝;万亩以上垸堤不溃决;不发生大面积的严重内涝;城镇和交通干线不受淹;山洪地质灾害不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连续干旱70天,大中型灌区能抗旱夺丰收)。

目前,我市已进入主汛期,我们必须以临战的姿态和只争朝夕的作风,从快、从细、从实做好迎战水旱灾害的各项准备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地落实防汛抗旱保障措施,把握防汛抗灾主动权,提高今年防汛抗灾的安全系数。具体做好八项工作:

(一)加强防汛检查。在6月中旬之前,各地、各部门要由行政领导带队,对全市所有水利工程再进行一次拉网式检查,不漏工程,不漏地段,不漏部位。特别是对工程运行状况、险工险段、重点部位和病险工程,要在规定时间内检查督促到位,确保工程安全迎汛。

(二)狠抓整险除险。“汛前多除一份险,汛期少担十分忧”。去冬今春,各地结合农水利建设,对一些险工险段和水毁工程进行了整治,但仍然有一些险情未完全消除,有些工程还未完全完工。一是要抓紧施工煞尾。对整险工程未完工的,工程防汛责任人一定要现场研究,现场督办,加快进度,保质保量,限期完工,确保安全迎汛。二是要抓好隐患整改。对检查出来的各类病险隐患,要逐一落实责任人,制订整治方案,采取有效措施,抓紧进行整治。汛前无法完工的,要制定临时应急度汛预案,确保安全度汛。三是要抓好在建水利工程安全度汛。对所有在建的水利工程,防汛指挥机构要强化责任,督促在建工程项目法人与设计、施工、监理单位一起,共同编制汛期安全度汛方案,做到施工、保安两不误。四是要抓紧封堵沿堤水井。沿线500米以内的水井在高洪水位下极易出险,沿江各地要加强排查,逐一登记,落实保安措施。沿堤300米以内的水井,随着安全饮水工程的实施,要逐步实行封堵;300至500米以内的,要落实责任,备足物料,加强观察,随时做好封堵除险的准备。五是抓好白蚁防治。千里江堤,溃于蚁穴。各地要继续搞好普查,抓紧抓好白蚁灭杀。六是抓好泵站维修测试。重点要抓紧储备备用配件,随时开机抢排,解除农渍涝,满足灌溉需要。

(三)依法清障除障。人不给水出路,水必与人为殃。清除洪障,还道于河,是实现人水和谐相处的重要措施,也是加强洪水管理的基本内容。目前,河道内乱采乱挖、植树、水库拦汊筑坝、堤坝和灌渠上植树、耕种、乱堆乱放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且有加重趋势,必须高度重视。对影响行洪安全的行为,坚决依法制止;对影响行洪的障碍,坚决依法清除;对于影响拆障的人员,坚决依法追究。设障单位和个人要严格按照《防洪法》和工程管理的要求,迅速组织清障。清障工作采取分级负责、分级督办制,市里重点督办和大中型工程设施清障情况,各地要明确清障重点,加大督查力度,确保工作实效。

要进一步加强河道采砂管理。前段时间,沿江各乡镇按照市政府统一部署,对河道采砂秩序进行集中整治,成效比较明显,滥采乱挖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下一阶段,各地要进一步加大整治力度,由各乡镇长负总责,对未撤离河道集中停放的采砂船只,杜绝汛期河道采砂,确保河势稳定和防汛安全。

(四)修订完善预案。各地各部门要按照防大汛、抗大灾的要求,结合水雨工情及相关因素,认真抓好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的修订完善,推动防汛抗旱由被动向主动转变。要继续抓好江河湖库防汛调度、分蓄洪区人员转移、山洪灾害防御、抗旱减灾等常规预案的修订完善,使其更加科学、合理、可操作。对已确定的各类预案,有关人员要进一步熟悉和掌握,特别是涉及到安全转移的,要使带队干部和群众心中有数。编制防汛抗旱预案,要充分发挥水利工程体系的作用,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利用雨洪资源,送走多余的水,留住有用的水。

(五)落实物资劳力。物资储备不足、专用设备欠缺,是我市防汛准备工作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各地要采取国家储备与民间储备相结合的方式,严格按照市四防指挥部下达的储备任务,购置和补充防汛抗旱物资,合理配备,加强管理。特别是大中型病险水库、堤防及重点险工险段,物料一定要备足,保证应急所需。要抓好各类通讯设施的维修管理,确保防汛抗旱信息畅通;对目前尚无可靠通讯设施的地方,要千方百计予以解决。凡防汛公路不通的地方,要组织劳力,开通简易通道。要针对农村青壮年劳力大量外出的实际,按照民兵建制,组建一、二、三线防汛抢险队伍,尤其是沿岸,抢险劳力一定要落实到位,加强军民联防和培训演练,提高实战能力。

(六)加强水库和河流防洪。我市防汛工作重点在,难点在水库,特别是点多面广的小型水库和中小河流。这些水库大都居高临下,加上平时管护不够,险情隐患多;大部分中小河流防洪标准低,少数根本不设防,一旦遇险,后果不堪设想。各地要逐库、逐河落实行政首长负总责的责任、指挥长具体组织的责任、技术责任人业务把关的责任、岗位责任人组织日常工作的责任、安全责任人的监管责任,多重责任,多重管理,多重保险。特别对病险水库,要高度重视,分类指导,因库施策,积极整治。要编制控制运用方案,降低水位甚至空库运行。要加强水库日常管理,杜绝小型水库无人管理的现象,对已改制的民营水库,要加强行业监督和指导。要把防洪保安放在首位,完善措施,按章调度,确保万无一失。

(七)加强山地灾害防御。我市山丘面积大,地形复杂,发生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的可能性较大。这些灾害突发性强、破坏性大,是山丘地区防汛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山丘地区一定要把防御山洪、泥石流灾害作为防汛工作的重中之重,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落实应急预案,落实防范措施,把工作做细做实。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躲灾避险、自救互救、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要建立以乡村和社区为基础、全民参与为保证的群测群防体系,充分发挥地质灾害专业监测机构的作用,切实加强山洪灾害的监测和预防。遇到恶劣天气,国土、气象、水利等部门要紧密配合,及时险点险区暴雨预报,一旦出险,要立即报警,迅速转移群众,努力避免人员伤亡。

(七)积极主动调水抗旱。当前,正是农业生产的关健时期,水稻移栽、旱播种,都需要有充足的水源保证。各地、各部门要全力抓好现有水源工程的管理和应急工程建设,抓好抗旱水利设施的维修、配套和改造,在确保工程安全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多引江水,留住湖水,收好水库尾水,力争多蓄水、蓄好水。要充分发挥大中型水利工程在保障生产生活用水上的骨干作用,积极组织整修渠系,延伸灌溉范围,切实做到能灌则灌,应保尽保,绝不允许有水源供给的地方、因组织调度不力农作物。要科学制订水源调度运用方案,切实加强水资源管理,大力提倡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和团结用水。要加快水管单位体制改革步伐,使水管单位更好地服务农业抗旱工作。

五、加强组织领导,确保防汛抗旱工作有效落实

防汛抗旱,组织领导、责任机制是关键。各地各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完善机制,强化管理,确保防汛抗旱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地开展。

一是要强化责任。防汛责任制的核心是行政首长负责制,这是《防洪法》的规定。各地、各部门要按照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的统一部署和防汛责任制的分工,认真研究落实本地、本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做好防汛准备,履行防汛职责,服从大局,团结协作,密切配合,形成防汛抗灾的强大合力。

二是要靠前指挥。各级领导特别是行政主要负责人,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安排部署、检查督办防汛抗旱工作,深入现场、深入一线,了解掌握防汛抗旱工作,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在汛情、旱情面前,各级领导干部要及时到场,身先士卒,靠前指挥,精心组织抢险救灾,确保防汛抗旱工作有序进行。

第5篇:灌区防汛抗旱工作总结范文

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破坏强度大,分布范围广,给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危害。科学地认识自然灾害的发生、发展以及尽可能减小它们所造成的危害,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心的一个主题。我国各种自然灾害中,尤以水旱灾害发生频繁、影响范围广、伤亡人口多、经济损失大,自古至今就是人类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我国有文字记载的第一页就是劳动人民和洪水斗争的光辉画卷--大禹治水。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膨胀,水资源短缺日趋严重,干旱化趋势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本文即着重介绍我国水旱灾害的特点、预防与应急机制以及个人的意见和建议。

一、我国水旱灾害的基本情况

1、我国水旱灾害的特点

我国地处欧亚大陆东南部,东南临太平洋,西北深入欧亚大陆腹地,西南与南亚次大陆接壤,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十分复杂。大部分地区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时空变化大,导致干旱、水灾时空变化频繁。

我国幅员辽阔、江河众多。全国1/2的人口,1/3的耕地,70%的工农业产值集中在七大江河中下游地区。这些地区恰恰是受洪水威胁最严重的地区,洪涝灾害曾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据历史记载,公元前206年—1949年的2155年间,中国发生较大洪水灾害1092次。历史上危害甚重的黄河,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泛滥范围北到天津,南至淮河流域,总计25万平方公里。1933年黄河大水,南北两岸大堤决口50多处,死亡1.8万人。长江自汉代开始就有水灾记载,1931年长江、淮河大水,共因灾死亡40万人。1935年长江支流汉江和澧水特大洪水,死亡14.2万人。

我国又是一个严重干旱缺水的国家,人均占有水资源量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1997年在联合国统计的世界149个国家中,中国排名第110位,被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

总体来看,我国的水旱灾害有五个显著特点:一是灾害具有广泛性。除沙漠、极端干旱地区和高寒地区外,我国三分之二的国土面积都处在洪涝和干旱灾害的笼罩之下。二是灾害具有不确定性。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还很难预测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严重程度。三是灾害具有突发性。暴雨发生的随机性决定了洪涝灾害的突发性。在一些地区经常出现旱涝急转的现象。四是灾害具有不可避免性。这是由我国特殊的地理气候等条件决定的。五是灾害具有相对可控性。几千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50多年的实践表明,抗御水旱灾害不仅有所作为,而且还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2、建国以来的水旱灾害

建国以来,我国因洪涝灾害年均农田受灾面积1亿多亩,大约两年左右发生一次较大洪灾。1990年以来全国年均洪涝灾害损失在1100亿元左右,约占同期全国gdp的2%。遇到发生流域性大洪水的年份,如1991年、1994年、1996年和1998年,该比例可达到3%-4%。

九十年代以来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统计表(亿元)

年份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损失

779

413

642

1797

1653

2208

930

年份

1998

1999

20xx

20xx

20xx

20xx

损失

2551

930

711

623

838

1278

1949年以来,全国年平均受旱面积3.21亿亩,其中成灾面积1.38亿亩,全国平均每年因旱损失粮食142亿公斤,其中有13年发生严重干旱灾害,相当于4年左右发生一次重旱,受旱面积均超过4亿亩,成灾面积超过2亿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农业和城市生活用水急剧增加,加上水环境恶化,可用水量减少,我国旱灾发生频率呈上升趋势。1991~20xx年年均因旱受灾面积4.15亿亩,其中成灾面积2.19亿亩,年均因旱损失粮食286亿公斤。另外,因旱造成数百座城市缺水,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巨大。

3、水旱灾害对我国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在各种自然灾害中位居第一位,损失约占全部各类自然灾害的60%以上,重大水灾往往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安定与国家的盛衰。中国自古就有“治国先治水”之说。其主要表现为对国民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的影响:

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洪涝灾害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主要包括:对农业、交通运输、城市和工业的影响及对水利设施的破坏。1949~1993年期间全国粮食总产量平均增长率为3.43%。而受洪灾影响,1954年的粮食总产量增长率仅为1.61%;1991年增长率为-2.45% 。洪水对铁路、公路等交通干线的破坏十分严重。据统计,从1981年至1990年,由于山洪、泥石流等洪水灾害造成全国主要铁路干线平均每年中断行车120余次,在大洪水年份中断行车现象更为严重。如1954年江淮大水,京广线中断100天。

对社会的影响。洪涝灾害对社会的影响,主要指对社会生活、生产环境的影响,以及人口伤亡、灾民的安置等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如1954年长江、淮河特大洪水死亡3.3万人;1975年河南大水死亡2.6万人;1998年长江、松花江流域发生大洪水,受灾人口达1.86亿人,倒塌房屋685万间。大量的灾民安置,生产恢复,疫病防控,给国家经济带来沉重负担。

对环境的影响。暴雨洪水导致水土流失,土地贫瘠,水流中夹带的大量泥沙淤积河湖,导致河流功能衰减、湖泊萎缩、耕地沙化,后果难以估量。

旱灾同样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断,干旱灾害的影响范围,已经由传统的农业领域扩展到工业、城市、生态环境等多个方面,旱灾的损失也越来越大。

农业方面主要是影响粮食生产。旱灾造成的粮食损失要占全部自然灾害粮食损失的一半以上。20世纪90年代我国农作物因旱年均受灾面积、损失粮食及其占粮食产量的比例已由50年代的1.74亿亩、435万吨、2.5%分别上升到4.07亿亩、2450万吨和4.7%。

工业方面,因干旱缺水平均每年直接影响工业产值2300多亿元。间接经济损失更是惊人,据有关部门估算,由于农业、工业受旱给其它行业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按1990年价格计算,全国每年平均达852亿元人民币。

社会影响,全国每年都有数千万人和数千万头牲畜因旱发生临时性饮水困难。城市缺水问题也日益突出,全国660多个建制市中,有400多个城市供水不足,10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不少城市居民正常生活受到很大影响。

干旱还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造成树木枯死,草场退化,冰川退缩,湖泊干涸,土壤沙化。据统计,近年来我国土地沙漠化以年均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在扩展,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6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3以上。干旱造成地下水超采,导致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据统计,全国每年地下水超采量超过80亿立方米,已形成地下水漏斗区56个,面积达8.7万平方公里,仅华北平原大漏斗面积就将近4万平方公里,漏斗最深达100多米。有30多座城市不同程度出现地面沉降、塌陷、裂缝等破坏现象。环渤海地区和胶东半岛有1200多平方公里发生海水倒灌。

4、我国防治水旱灾害面临的突出问题

(1)防洪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是现有防洪工程标准低、隐患多。我国江河防洪标准低,难以抗御全流域性的特大洪水。由于工程险工隐患多,防御工程设计标准以内的洪水也有较大难度。如1994年珠江发生相当于50年一遇的洪水,而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的北江大堤却发生了严重的管涌险情。1998年汛期,长江干支流堤防共发生四万多处险情。主要原因是现有堤防多是在历朝历代原有民堤的基础上逐步加高形成的,且基础多为冲积平原的砂层,透水性强,存在基础防渗差,堤身断面不够,堤身材料不合要求等问题。另外由于现有水库长期使用,存在很多隐患,不少水库不能正常拦蓄洪水,有的水库由于工程问题还成为下游防洪安全的隐患。

二是湖泊调蓄能力不断降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人与水争地的现象日趋严重,大量的湖泊被围垦,调蓄洪水容积急剧下降,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加重了洪涝灾害。与50年代相比,中国七大江河参与防洪调蓄作用的湖泊面积由9214万亩减少到6885万亩,减少25%。如果用1954年的天然调蓄容积对1998年实际洪水进行演算,两湖及长江中游1998年的水位可降低1米左右,由此可见,正是由于湖泊调蓄能力的降低,致使洪水威胁加大。

三是河道萎缩、行洪能力急剧衰减。泥沙淤积加上人为设障、盲目围垦,使河道行洪能力严重下降。如海河干流、独流减河和漳卫新河的泄洪能力比原设计能力降低幅度达40~60%;黄河泥沙淤积形成了著名的“悬河”,河底比河南新乡地面高20米,比河南开封地面高13米,比山东济南地面高5米,1996年洪峰流量仅为1958年的三分之一,水位却高出近1米。许多中小河流也由于河道淤积导致防洪能力下降。

?四是蓄滞洪区运用难度加大。蓄滞洪区内人口多、安全建设滞后,区内经济发展较快,资产增加,分洪不仅损失巨大,而且区内人员的安全救生任务也非常艰巨。如荆江分洪区1954年仅有17万人,而现在已有54万人。

五是干支流控制性工程不足。在河道上中游有条件的地区兴建大型控制性水利枢纽,是控制上中游洪水的重要措施之一。一些干流如嫩江、松花江、西江等至今还没有控制性工程,主要支流上的控制性工程则更少。

六是非工程措施滞后,还不能满足防御大洪水的要求。目前我国水文测站布设、水文预报、报汛手段、防洪通信建设及管理等方面都有一定问题,严重影响防洪工程效益的发挥。

(2)防治旱灾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是防治旱灾投入不足。多年来用于抗旱的资金明显不足。“九五”期间中央水利基建投资规模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用于防洪工程建设的投资相对较多,用于水资源工程建设的较少。地方各级对抗旱的投入则更少。

二是防治旱灾管理落后。重建设、轻管理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抗旱减灾工作缺乏统一规划;旱情、旱灾评定没有统一标准;抗旱信息系统现代化建设严重滞后,旱情信息的采集、传输、分析、处理手段落后;抗旱工作管理队伍力量薄弱。

三是防治旱灾工作无法可依问题突出。近些年来,由于干旱缺水危机不断加剧,旱区各行业、各部门,流域的上下游、左右岸用水矛盾十分尖锐,但我们目前还没有协调抗旱矛盾的相应法规,因而,如何用法律手段化解各方面用水矛盾已经十分迫切。

四是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减,抗旱能力不断减弱。我国耕地面积19.5亿亩,但有效灌溉面积只有8.3亿亩,58%的耕地没有水利灌溉条件。灌区水利工程绝大部分都是在50~70年代修建的,经过几十年的运行,老化失修已十分严重,灌溉保证率低。同时由于大量抗旱基础工程产权不清,责权不明,缺乏良性管理体制和机制,造成许多抗旱设施长期失修,无人管理,抗旱时束手无策。

五是水资源利用率不高和水环境的破坏,加剧了干旱缺水危机。20xx年我国万元gdp用水量为465立方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4~0.5,发达国家为0.7~0.8;全国工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为218立方米,是发达国家的5-10倍,水的重复利用率为50%,发达国家已达85%;全国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达20%左右,仅城市便器水箱漏水一项每年就损失上亿立方米。水环境恶化也加剧了干旱缺水危机。全国约700条大中河流近1/2的河段受到污染,1/10的河段被严重污染。全国7大江河都已不同程度受到污染,北方的黄河、海河污染更为严重。南方也有不少地方守在河边没水吃。

六是对防治旱灾减灾工作研究不够。如对旱灾的成因、损失、影响等一些规律性问题,以及针对这些规律提出的抗旱对策、措施等问题重视不够,研究不够深入,直接影响到抗旱工作的开展。

二、我国水旱灾害管理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在抗御水旱灾害过程中,我国水旱灾害管理逐渐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管理体制和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为应对防汛抗洪、抗旱救灾等突发事件发挥了重要作用,保证了防汛抗旱工作紧张有序开展,有效减轻了灾害损失。下面从六个方面进行介绍。

1、法律法规

国家先后制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暂行办法》、《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规定》、《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国家防总成员单位职责》、《国家防总工作制度》等有关规章制度,目前正在组织制订《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各级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了本地区的相关配套法规。同时,抗旱立法工作已经起步。这些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为依法管理水旱灾害工作奠定了基础,使我国水旱灾害管理工作有章可循,逐步走上法制化、正规化、规范化轨道。在1998年长江、松花江大洪水和20xx年淮河大洪水的抗洪抢险中,各有关省依据《防洪法》采取了宣布进入紧急防汛期等措施,为保障抗洪抢险斗争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法律保障。

2、水旱灾害管理的组织机构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水旱灾害管理工作,1950年政务院就成立了中央防汛总指挥部,董必武副总理任总指挥。20xx年新一届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由回良玉副总理任总指挥,水利部部长及国务院副秘书长任副总指挥,水利部副部长任秘书长,总参谋部作战部部长任副秘书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安部、民政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交通部、铁道部、信息产业部、农业部、商务部、卫生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民航总局、广电总局、气象局等17个部委局负责人和武警部队的首长为指挥部成员。国家防总负责领导、组织全国的防汛抗旱工作,主要职责是拟订国家防汛抗旱的方针政策,组织制定大江大河大湖防御洪水方案和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划的调水方案,及时掌握全国汛情、旱情、灾情并组织实施抗洪抢险及抗旱减灾工作,统一调控和调度全国水利、水电设施的水量,组织灾后处置,并做好有关协调工作。

为组织指挥流域防汛抗洪工作,先后设立了黄河、长江、松花江、淮河4个流域防汛总指挥部。各级人民政府也相应建立健全了防汛指挥部及其办事机构和以行政首长责任制为核心的防汛抗旱责任制体系。按照《防洪法》规定,有防汛抗洪任务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了防汛指挥机构。

每年汛前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都要落实全国大江大河、重点病险水库、主要蓄滞洪区和重要防洪城市的防汛责任人,并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20xx年国家防总印发了《各级地方人民政府行政首长防汛抗旱工作职责》。各级防汛指挥部也公布了辖区内重点防洪对象的责任人名单,明确了防汛行政责任人和技术责任人。这些在水旱灾害管理工作中已经形成了制度。

3、预防和预警机制

为应对水旱灾害,我国建立起了以预防为主、各部门各行其责的防灾减灾体系。根据水旱灾害的特点,主要从思想、组织、工程、预案、物料、通信、防汛抗旱检查等方面做好准备工作。目前全国有水文站2万余处,报汛站点8000多个,充分利用公用通信网及防汛专用通信网,保证了气象、水情、工情、险情、灾情信息的及时、准确采集、传递以及防汛指挥调度命令的传达。在全国183座以防洪为主的大型和重点中型水库,开发建设了水库洪水调度系统,建立了库区水雨情遥测系统和水库预报调度模型,能实时监视库区水雨情,迅速对洪水做出预报,及时进行合理调度。同时,各级防汛指挥部配备了相应的人员和设备,确保了防汛信息和指挥调度命令的畅通。20xx年淮河大水期间,国家防总利用已建成的异地会商系统,多次与淮河防总、安徽省防指进行异地会商,研究汛情,为国家防总领导掌握现场情况、科学慎重决策创造了条件。另外,国家防总对水情、工情的预警都做了明确规定,如预测可能出现超标准洪水或堤防决口、水库垮坝等险情时,要立即向下游预警,组织危险区群众转移,并迅速处置险情,同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同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报告情况,以进一步采取相应措施。

4、水旱灾害管理预案

为主动应对江河洪水,各级人民政府和防汛抗旱机构编制修订了防御江河洪水方案。1985年国务院正式批转了黄河、长江、淮河、永定河防御特大洪水方案。近年来,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根据经济社会和防洪工程的变化,相继组织制定和完善了长江、黄河、淮河、沂沭泗、松花江、太湖、海河流域永定河、大清河、漳卫南运河、北三河洪水调度方案等。地方各级防汛指挥部、各级水利枢纽工程管理部门和有关单位也组织制订了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防汛预案,包括洪水调度方案、工程运用方案、抗洪抢险方案、人员转移安置方案等。特别是重点水库编制了超标准洪水、重大险情、垮坝、下游群众转移等应急预案,同时,还按照国务院有关要求,正组织编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抗旱预案以及水库处置恐怖袭击事件预案。这些预案依据河流的来水情况、防洪工程的状况、保护对象的重要程度等,对可能出现的洪水、缺水程度、如何调度运用各类工程措施、组织部署各项抗洪抢险救灾工作等进行了明确规定,预筹对策,并逐年修订完善,对取得历次防汛抗洪斗争的胜利发挥了很大作用。

5、水旱灾害的应急处理

进入汛期、旱期,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全程跟踪雨情、水情、工情、旱情、灾情,并根据不同情况启动相关应急程序。国家防总或流域防汛指挥机构负责关系重大的水利、防洪工程调度,其它水利、防洪工程的调度由所属地方人民政府和防汛抗旱指挥机构负责,必要时,视情况由上一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直接调度。国家防总根据各级防汛抗旱机构上报信息综合分析,做出一至四级响应。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启动相应级别的响应。如:国家防总一级响应由国务院副总理、国家防总总指挥主持会商,防总成员参加。部署安排有关应急措施。流域防汛指挥机构按照权限调度水利、防洪工程,为国家防总提供调度参谋意见,派工作组、专家组支援地方抗洪抢险、抗旱。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宣布进入紧急防汛期,按照《防洪法》的有关规定行使权力,采取相应措施。同时,增加值班人员,加强值班。由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的负责同志主持会商,具体安排防汛抗旱工作,按照权限调度水利、防洪工程,根据预案组织加强防守巡查,调动防汛机动抢险队并动员社会力量加强工程防守,及时控制险情,或组织加强抗旱工作。受灾地区的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负责人、成员单位负责人,应按照职责分工到分管的区域现场组织指挥防汛抗旱工作。相关省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将工作情况上报当地人民政府主要领导和国家防总。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成员单位应全力配合做好防汛抗旱和抗灾救灾工作。

6、应急保障

一是队伍保障。国家在全国七大江河、重点水库和重点海堤组建了100多支重点防汛机动抢险队,44支省级防汛机动抢险队,250多支市、县级防汛机动抢险队。1999年起,建设了19支抗洪抢险专业应急部队。这些队伍主要完成突发性的、急难险重的抗洪抢险任务。全国已建成县级抗旱服务队1653个,乡镇级抗旱服务队9038个,使干旱缺水地区农民无力抗灾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此外,各地根据需要,还组建了技术骨干为主的专业队,民兵群众为主的常备队、预备队等,形成了专群结合、军民联防的防汛抗旱队伍。

二是物资保障。充足的防汛物资是夺取抗洪抢险胜利的重要保证。1998年抗洪抢险期间,各地调用的抢险物资总价值达130多亿元。为防御特大洪水,国家防总办公室在全国15个中央防汛物资定点仓库储备了编织袋、土工布、编织布、钢管、橡皮船、冲锋舟、救生衣、照明灯等防汛抢险救生物资。省级防汛部门根据当地抢险需要,也储备了相应的防汛物资。国家防总还建立了防汛物资生产流程和生产能力储备机制,一旦储存物资消耗过多,即可启动生产储备进行补充。

三是技术保障。国家防总正组织建设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形成覆盖国家防总、流域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防汛抗旱部门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提高信息传输的质量和速度。改进水情信息采集系统,使全国重要水文测站的水情信息在30分钟内传到国家防总。建立和完善大江大河重要河段的洪水预报系统,提高预报精度,延长有效预见期。建立工程数据库及大江大河重点地区的地理和社会经济数据库,实现这些地区重要防洪工程基本信息和社经信息的快速查询。建立大江大河重要河段的防洪调度系统,实现实时制定和优化洪水调度方案,为防洪调度决策提供支持。建立国家防总与各流域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之间的防汛异地会商系统。开发防汛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各级防汛抢险救灾信息的共享。开发全国旱情监测和宏观分析系统,开展旱情信息采集试点建设,为宏观分析全国抗旱形势和做出抗旱决策提供支持。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还建立专家库,当发生水旱灾害时,由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统一调度,派出专家组,指导防汛抗旱工作。

四是其他保障。如通信与信息保障,应急支援与装备保障,现场救援和工程抢险保障,应急队伍保障,供电保障,交通运输保障,医疗保障,治安保障,资金保障,社会动员保障等都有明确的规定。

7、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发生水旱灾害后,地方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做好灾区生活供给、卫生防疫、救灾物资供应、治安管理、学校复课、水毁修复、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等善后工作。20xx年淮河发生大洪水,灾区人民政府立即成立了救灾指挥部,组织、协调和指挥灾后救助工作。民政部门及时调配救灾款物,组织安置灾民,保证灾民有粮吃、有衣穿、有房住,切实解决灾民的基本生活问题。卫生部门负责调配医务技术力量,抢救因灾伤病人员,对污染源进行消毒处理,对灾区重大疫情、病情实施紧急处理,防止疫情、疾病的传播、蔓延。水利、电力、交通、通信等部门抓紧修复遭到毁坏的设备设施,恢复功能。财政、水利部门按照《蓄滞洪区补偿暂行办法》对分洪运用的蓄滞洪区进行补偿。

三、强化我国水旱灾害应急管理机制建设的建议

1、调整水旱灾害管理思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安全等宏观形势对防汛抗旱工作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迫切需要调整防汛抗旱工作思路,体现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治水新理念。

洪水和干旱至今还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现象”,但只要处理方式、对策和措施得当,灾害是可以减轻或避免的。因此,如何“减灾”是我们工作的一个重点。要坚持防汛抗旱并举,实现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由单一抗旱向全面抗旱转变,为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防汛工作要理性协调人与洪水的关系。我国人口众多,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所以既不允许让大多数河流湖泊都恢复到天然状态,也不可能投入巨资修建防御所有量级洪水的工程。实行洪水管理,适度承担风险是合理的,要靠标准适度的防洪工程和严格的管理,把洪水风险减轻到经济社会发展可承受的程度。要规范人的活动,加强对人的管理,强调人与水的和谐,在控制洪水的同时,给洪水以出路。

抗旱工作要从主要为农业和农村经济服务转变为为包括生态在内的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从注重农业效益转变为注重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从被动抗旱转变为主动防旱。积极推广农业高新节水技术,发展管灌、喷滴灌;工业企业配置节水设施,采取循环用水、一水多用、中水回用等节水措施,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加强用水的考核监督,限制和取缔不合理用水,建设节水型社会。

积极探索城市防洪抗旱的新模式。城市要以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和建立节水防污型社会为重点,加强城市河湖水系综合整治,搞好水环境建设,美化城镇人居环境。

充分利用雨洪资源。科学合理调控洪水既可以补充地下和地表水资源,改善河流和水库天然淤积或冲刷状况,延长堤防和水库的使用寿命,还可以为湿地、滩地等输送水沙改善水生态环境,稀释污水提高受污水体的自净能力等。尤其在北方水资源短缺地区,可研究探索水库、蓄滞洪区运用方式,利用洪水自身有利的一面,最大限度地挖掘洪水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2、落实责任,团结协作,加强应急队伍建设

按照《防洪法》规定,防汛抗旱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社会管理和公共管理是政府的重要职责,水旱灾害这一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大局的公益事业,无疑是政府部门一项重要的职责。各级政府应在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全面发展的原则指导下,切实履行职责,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责任制,按照属地管理范围和部门分工,层层落实和分解责任,制定行之有效的决策指挥机制、督察检查机制、责任追究机制,确保各项责任制落到实处,以有效应对水旱灾害。

水旱灾害影响面广,涉及到人民群众的安全保护、人员转移、安置、卫生防疫、救灾、灾后恢复重建,以及险情的抢护、物资保障、治安维护等各个方面,处理不当就会引发一些次生灾害,需要政府各职能部门互相配合、协同作战,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因此,要在科学合理地明确部门分工的基础上,制定有效的协作运行机制,充分调动、整合各部门资源,发挥整体优势,共同应对突发水旱灾害。

为适应快速抢险、抢大险的要求,必须建设反应能力军事化、抢险技术专业化、队伍装备现代化、平战结合的应急抢险救灾队伍。要把应急抢险救灾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当作水旱灾害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完成,使每一支应急抢险救灾队伍都建设成熟悉情况、掌握技术、装备优良、纪律严明、反应快捷,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专业队伍。同时要加大投入,加强管理,提高抢险人员素质和专业抢险能力。要建立良性运行机制,使防汛机动抢险队建设尽快迈上新台阶。

3、加强信息监测、报送,提高水旱灾害处理能力

信息是水旱灾害预警、预防和科学决策指挥的基础和前提。没有对充足可靠的信息的分析判断,就不可能有正确的决策和应对措施。因此,要建立完善信息监测报送网络和机制,建立信息交流和制度,确保信息监测、报送和渠道畅通。建立重大突发事件紧急上报制度,为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决策与紧急处置赢得时间,及时做出灾害预警,并向社会,通知有关区域、部门做好相关准备,有效防控水旱灾害。

充分发挥科技优势,坚持用高新技术对防汛抗旱传统行业进行技术改造,对防汛工作的洪水预测预报、洪水调度、汛期查险抢险三个主要工作环节和抗旱工作的旱情监测分析、抗旱行动等工作环节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以信息化为先导,建立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的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加强对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和预报,加强雨情、水情和旱情的监测,强化预测预报,提高预报精度,尽可能延长预见期。建立水旱灾害模拟仿真与灾害评估系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效率。加强人工影响天气研究,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对大气施加影响,进行人工增雨或人工减雨,以达到减轻水旱灾害的目的。结合我国国情,综合工程学、社会学、法学、经济学、环境科学理论,对自然、社会、经济诸因素全面考虑,综合工程措施及非工程措施,引进风险分析理论,提高防汛抗旱指挥决策和灾后评价等方面的科技水平;利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装备改造传统的防汛抢险和抗旱工作,在北方旱区研究推广抗旱型农作物新品种。

4、加强宣传,提高群众防灾意识

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增强防灾减灾意识。一是加强防灾减灾法制宣传教育。大力宣传《防洪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依法防灾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全面增强群众的防灾意识和环境意识。在有防洪风险的地区要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加强宣传教育,来规范土地开发利用行为,规范人的生产和生活行为,主动防范和适应洪水风险。要逐步提高社会公众的防洪参与意识,让每个人都知道人类有着承担洪水风险的责任和义务。二是加强自然灾害的警示宣传教育。认真总结近年来各地遭受自然灾害的惨痛教训,使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到自然灾害的严重危害性,增强开展防灾减灾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三是加强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教育。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举办防灾减灾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大力普及防御水旱灾害的基本常识,帮助群众掌握和认识自然灾害发生发展规律,懂得如何防灾避险,提高群众应急自救、抗灾减损能力。

第6篇:灌区防汛抗旱工作总结范文

为做好水旱灾害突发事件防范与处置工作,使水旱灾害处于可控状态,保证抗洪抢险、抗旱救灾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暂行办法》、《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规定》、《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水旱灾害统计报表制度》、《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办法》、《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河北省防汛旱应急预案》、邯郸市有关水利法规。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全县行政区域内突发性水旱灾害的预防和应急处置。突发性水旱灾害包括:河流洪水、沥涝灾害、干旱灾害、供水危机以及由洪水、地震、恐怖活动等引发的提防决口、水闸倒塌、供水水质被侵害等次生衍生灾害。

四、工作原则

(一)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以防洪安全和城市供水安全、粮食生产安全为首要目标。遇设计标准以内的洪水时,保证防洪工程安全运用,经济社会秩序基本不受影响;遇超标准洪水和特大干旱时,要全力抢险救灾,最大限度地减少水旱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社会稳定。

(二)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

按照以块为主、条块结合、双向负责、确保安全的原则,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各级各部门站在全局高度,部门之间、行业之间坚持局部服从全局,团结一致防汛抗旱。

(三)以防为主,防抗结合

坚持“以防为主,蓄泄结合,科学调度,全力抢险,保安全、多蓄水”的防汛方针,努力实现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由单一抗旱向全面抗旱转变,不断提高防汛抗旱现代化水平。城乡统筹,防抗结合,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利用洪水资源。抗旱用水实行“先生活、后生产、先地表水、后地下水,先节水、后调水”的原则,科学调度,优化配置。

(四)依法防汛抗旱、实行公众参与

认真贯彻落实防汛抗旱工作法律法规,坚持依法防洪、依法抗旱,规范防汛抗旱行为。实行公众参与的原则,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防洪供水工程设施、参加防汛抗旱的义务,做到军民结合,专群结合,平战结合。

五、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县设立防汛抗旱指挥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防汛抗旱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有关单位根据需要设立防汛抗旱指挥机构,负责本单位防汛抗旱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一)县防汛抗旱指挥部

县防汛抗旱指挥部负责领导、组织全县的防汛抗旱工作,其常设办事机构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县水利局。

(二)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由县委书记任政委、政府县长任指挥长,县主管水利的副书任副政委,分管农业的政府副县长、县委常委人武部长、政府农办主任、县水利局局长任指挥长,县委、县政府办公室、宣传部、县监察局、县人武部、县水利局、县建设局、县文化教育体育局、县经济发展局、县财政局、县工业促进局、县网通公司、县供电公司、县交通局、县公安局、县气象局、县民政局、县农业局、县粮食局、县社、县民营发展局、县卫生局、县广播电视局、报社、县国土资源局、法院、检察院、司法局、县安全生产监督局、工会、科协、妇联、共青团为成员单位,其负责同志为成员。

(三)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的主要职责:负责领导,组织全县的防汛抗旱工作,拟订本县防汛抗旱的政策和制度等,组织编制落实重要河道、重点蓄滞洪区防御洪水方案,及时掌握全县汛情、旱情、灾情并组织实施防汛抗洪抢险及抗旱减灾,做好洪水管理、调度,组织协调灾后处置等有关工作。

(四)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单位及有关部门防汛抗旱工作职责

县委、县政府办公室:协助县领导做好防汛抗洪、抢险救灾、抗旱减灾的组织协调工作。

宣传部:负责防汛抗旱宣传报道协调工作。

县监察局:负责对各部门防汛抗旱工作的监督、监察及违纪人员的处理。

县人武部:根据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的指令,组织民兵投入防汛抗洪、抢险救灾、营救群众、转移物资工作。

县水利局:负责防洪排涝抗旱工程管理,加强对所辖工程设施的检查维护,组织水毁工程的修复,掌握分析并及时提供雨情、水情、工程险情,为县领导指挥调度当好参谋助手,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县建设局:负责县城防洪工程设施的管理维护和城区的沥涝水排除。

县文化教育体育局:负责中、小学校等各类学校师生与校舍的度汛安全。

县经济发展局:负责防洪建设、修复水毁工程等的审查报批,并协调安排资金和物资。

县财政局:积极筹措防汛抗旱资金,与水利部门协商确定防汛抗旱经费的分配方案并监督使用。

县工业促进局:负责工业企业安全度汛,协调安排好各企业的防汛救灾物资和资金。

县网通公司:负责所辖通信设施的度汛安全,确保雨情、水情、汛情等防汛抗旱信息和调度指令传递的通讯畅通。

县供电公司:负责所辖变电站安全运行,供电设施良好,保障排水泵站等防洪工程设施启动用电和抗洪抢险、排除沥涝、抗旱救灾的电力供应。

县交通局:组织交通设施防洪抢险,保障汛期公路畅通,确保防汛抢险、防疫、抗旱人员、物资、设备的及时运送,为紧急抢险和安全撤离人员及时提供车辆、救生艇等交通运输工具。

县公安局:负责维护防汛抢险秩序和灾区的社会治安工作。防汛紧急期间,协助县防汛部门组织群众安全转移和撤离避险。严厉打击偷窃防汛抗旱物资、破坏防洪与灌溉工程设施的犯罪分子。

县气象局:负责监测天气形势,及时提供天气预报,测报雨情,特别对汛期灾害性天气,要提前作出较为准确的预报,为领导指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县民政局:负责洪涝旱灾的灾情调查和灾害损失评估、群众转移、避险和灾民的生活救助工作。按照国家防总和国家统计局国汛[1992]9号文规定,汛洪涝灾情民政部门要会同水利部门及时上报市民政局、市防汛指挥部办公室。

县农业局:掌握农业洪涝旱灾情况,负责灾后农业救灾的生产恢复工作。

县粮食局:负责各基层粮站安全度汛,保障灾区群众粮油及必要食品的供应。

县社:负责各基层社安全度汛,做好防汛抗洪、抢险抗旱、救灾物资的调拨、供应。

县商业局:负责防汛物品的供应。

县民营发展局:负责民营企业的安全度汛,组织各企业开展抢险自救。

县卫生局:负责组织灾区的卫生防疫,组建医疗小分队,开展医疗救护工作。

县广播电视局、报社等宣传部门:负责组织广播、电视、报刊等一切宣传工具,搞好防汛抗旱宣传报道和信息传播工作。

县国土资源局:负责水利工程、防汛抢险工程建设用地的审批等工作。

法院、检察院、司法局等部门:配合水利部门加强《水法》、《防洪法》的宣传,增强水利执法力度,及时查处违反水行政法律、法规的水事案件,调解水事纠纷。

县安全生产监督局:负责工矿企业汛期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确保汛期不出现较大的安全生产事故。

工会、科协、妇联、共青团:协助县委、政府做好群众的宣传动员工作,积极为抗洪救灾献计出力。

(五)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职责

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作为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的常设办事机构,承办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的日常工作。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防汛抗旱的方针、政策、研究制订全县防汛抗旱规划及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及时掌握全县雨情、水情、旱情、工作、灾情的防汛抗旱工作情况,组织协调全县防汛抗旱工作;组织编制并落实全县防洪抗旱预案;指导、督促各乡镇、有关单位制订和实施各类防洪预案和抗旱预案;负责防汛抗旱经费和物资的计划安排和管理工作;组织、指导防汛机动抢险队和抗旱服务组织的建设和管理;组织全县防汛抗旱指挥系统的建设与管理;督促、检查各乡镇建立防汛抗旱行政首长负责制、分级负责责任制、分部分负责制、技术参谋责任制和防汛抗旱岗位责任制。

防汛预案

一、基本概况

*县地处河北省南部邯郸市东部,黑龙港流域南端,隶属邯郸市管辖。全县整体地形由西南向东北缓慢倾斜,地貌呈东北向西南方向狭长带状,长达50公里,东西宽约15公里。海拔高度40-53.9米之间,最大高差13.9米,最高点为双庙乡崔营,最低点为东张孟乡大屯,地面平均坡度1/40000,总面积320平方公里,共辖5乡2镇169个行政村,总人口24.5万,总耕地面积37万亩。

我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降水量545.7毫米,年内降水分配不均,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内,降水年际间变化较大,最大降水年份1963年,降水量1071.8毫米,最小降水年份1986年,降水量200.0毫米,两者相比5:1,差871.8毫米。

我县属于黑龙港流域,老沙河水系上游,境内没有天然河流,主要排水骨干渠道有东风渠、王封干、沙东干、西支渠、无名渠、东风二排支、王封干东支七条,总长94.3公里,控制除涝面积291平方公里。

上述七条骨干排水渠道设计排水能力为十年遇三日降雨200毫米一日排出。

由于多种原因,支渠及其以下渠道毁坏严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排泄洪水的能力。因此,全县防汛工作还存有不少隐患,切不可掉以轻心,麻痹大意。为进一步修订完善防汛预案,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全县度讯安全,确保不因洪涝灾害影响县域经济稳步发展,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水利保证。

*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是县委、县政府指挥调度全县力量防汛抗洪、抢险救灾、确保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最高决策机构。其下设置办公室,是处理日常有关防汛与抗旱工作的常设办事机构,指挥部及其办公室均在县水利局。

防汛工作严格实行各级行政首长负责制。县长对全县防汛工作负责,各乡镇、县直单位“一把手”对本乡镇、本单位防汛工作负责。

正常情况下的一般防汛业务工作,由县防汛抗旱办公室在市防办指导下开展工作。进入紧急防汛期或即将进入紧急防汛期的非常情况下,全县党政军民、各行各业的广大干部群众都要以防汛为中心,一切服从于防汛,一切服务于防汛,服从县防指的统一领导指挥调度。县防指领导成员要立即上岗到位,现场指挥。

二、指挥调度

(一)汛情调度指挥

1、进入主汛期后,气象部门要密切注视天气动态,及时准确地做好雨情的预报,预计我县即将发生重大汛情时,要向县防指主要领导和防办当面详细汇报,并做出精密慎重的动态分析,提出指挥决策建设。水利部门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情况和指挥部的决策,提出搞好防汛抢险方案,为防指领导当好参谋助手。电力部门要搞好线路检修,保证照明用电。商业供销部门要积极联系货源,保证一切所需防汛物料供应。财政局要积极筹措防汛抗旱资金,确保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和必需的防汛经费。石油部门要搞好用油储备,保证汛期用油。电信部门保证通讯畅通,遇有故障要及时排除。

2、当已经发生重大汛情时,县防指要通过报纸、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迅速向全县人民《汛期通报》,县防指发出动员令,动员全县人民投身到防汛抢险斗争中来。

3、为加强县防指对防汛抢险第一线的领导,根据我县实际情况,全县设8个临时指挥部:即县城临时指挥部、南阳堡乡临时指挥部、南韩村乡临时指挥部、平固店镇临时指挥部和东张孟乡临时指挥部,统一在县防指领导下开展防汛工作。乡镇临时指挥部由包乡县领导、乡(镇)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及包乡单位“一把手”坐阵乡镇政府指挥,在县城防汛抢险临时指挥部设在县建设局,由政府主抓城建的领导、建设局局长坐阵指挥。

4、各临时指挥部、成员单位及大的厂矿企业,要坚持24小时有人值班,每班要有领导干部带班,要明确专人测报雨情,遇有雨情于次日8点前及时向县防办汇报,遇有灾害性降雨,要每2个小时为一时段上报一次,值班电话:2521468、2521522。

5、各临时指挥部和成员单位要加强通讯联络,确保通讯畅通。通讯联络以电话为主。各乡镇书记、乡镇长、单位“一把手”手机要保持24小时开机,做到随叫随通。各乡镇和有防汛任务的单位要把联系电话、值班人员名单、主要领导的手机号码、防汛预案及时报县防办(水利局)。电信部门要确保通讯畅通,必要时可利用公安系统通讯专线进行防汛指挥。

6、汛情紧急时,根据全县防汛抗洪、抢险救灾的需要,要加强县防汛指挥部办公室的力量,以便全面掌握雨情、工情、险情、灾情等统计报告,为县防指领导当好参谋助手,并认真负责地传达县防指领导的调度指令,各临时指挥部的调度决策,如水利与防洪工程调度、抗洪抢险救灾的人员、物资调度,重要灾情的对外宣传报道,均应通过县防汛指挥部办公室,以县防指的名义予以传达或。各临时指挥部应时刻保持与县防汛指挥部联系,在未与县防指沟通的情况下,一般不应单独重大决策指令,以避免信息不灵,多头指挥。

(二)抢险队伍调度指挥

在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的领导下,由县武装部负责全县防汛抢险队伍的组建、培训和统一调度指挥。各临时指挥部都要组建人数不少于100人的常备抢险队伍1支,预备队2支,预备队员人数不低于400人。基于民兵是防汛抢险的骨干力量,要在搞好基本军事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带头搞好防汛抢险演练。各大的厂矿企业、中小学校和单位也要组建各自的抢险队伍,搞好实战演练,遇有险情能够及时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胜。抢险队伍原则上负责本区的防汛抢险,紧急情况下要服从县防指的统一调度,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各签订责任状的单位,要把防汛组织、物料、抢险队伍情况形成书面材料上报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

(三)医疗救护调度指挥

由县卫生局牵头,县卫生防疫站、县医疗和各乡镇卫生院要组建不少于50人的汛期医疗救护队,备救护车8辆,落实好各种医疗器械和必备药品,在县防指统一领导下负责灾区群众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工作。

(四)物资调度指挥

各物资储备单位要按照责任书要求落实防汛物料,登记造册,明确专人管护。汛情严重时,民政局、粮食局、供销社、交通局组成物资调动组,在县防指领导下,负责草袋、麻袋、纺织袋、桩木等抗洪抢险物资和食品、药品、衣物等救灾物资的调集和运送及汛后的结算和清退。

(五)信息宣传调度指挥

进入汛期后,广播宣传部门要大力宣传防汛工作中出现的先进个人和重要事项。汛情严重时,县委宣传部及县广播电视局组成信息宣传组,开辟宣传专栏,负责汛情、水情的通报传递。

(六)灾情统计调度指挥

县民政局要制定防减灾预案,一旦出现灾情,县统计局、民政局要搞好灾情统计。特殊情况时可组成灾情调查统计小组,负责洪涝灾后的灾情统计,并以县防指和县统计局的名义上报或对外。

(七)安全保卫调度指挥

各级公安、武警部门要认真维护好汛期的社会秩序。大汛成灾时,公安、武警部门要抽调专人配合有关部门搞好灾区人员和贵重物资转移、防汛物资分配和水事纠纷调解工作,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确保社会稳定。

三、农村排水除涝预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有关规定,结合我县水利工程现状,农村排水除涝预案如下:

(一)机井度汛预案

我县共有各类机井5800多眼,其中深井400多眼。为保证汛期机井安全,需充分发动群众采取以下度汛方案:

1、各乡镇在汛前要抽调专人和村两委干部,搞好汛前机井检查,摸清现有机井的防护措施和存在问题,并登记造册。

2、对查出的问题,各乡、镇、村要根据机井权属,逐一明确专人,抬高井台,打制井盖,加强防护,真正做到人井对口,有条件的乡镇也可统一制做井盖,一旦大雨到来,要立即加盖。

3、大雨到来时来不及抬高井台或加盖的机井,应采取应急措施,用铁锅等物件盖上井口,四周打上土坝挡水,真正做到井井有人管护,眼采取措施,保证汛期不毁一眼井。

(二)侯固赛蓄水闸防汛预案

东风渠侯固寨大闸是我县唯一的蓄水闸,汛期对我县县城及其周边村庄的防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多年来干旱,计划汛期采取“排浊蓄清”的措施,在不影响行洪的情况下尽量蓄水。因此,采取以下防汛方案:

1、筹措资金派专人进行维修加固,搞好养护工作,做到闸门启闭自如。

2、汛期由主管局长、闸所所长负责大闸安全,固定专人昼夜看护,发生大的降雨时,要及时向县指挥部汇报水情,准备启闸放水。

3、汛期渠内水位经常保持在不发生事故的状态(深度1-2米)保证做到积水及时排泄,畅通无阻。

(三)乡镇排水除涝重点及应急预案

1、双庙乡

双庙乡地势较洼易涝的村庄有魏家洼(蔡庄村北)、冯营、军营等村。主要排水渠道有东风二排支、油坊排支、14支和冯刘渠。汛前检查存在3个问题:

(1)油坊排支主要担负刘庄、油坊以西、邯大路南沥水和辛庄、柳林、双庙、南高曲等村庄和耕地沥水排泄,入东风二排支。该渠柳林至双庙段被填平,刘庄、油坊及邯大路以南、乡政府以东沥水无法下泄,若有大汛将严重威胁油坊、辛庄和柳林3个村的安全。汛前双庙乡应及时疏通,来不及疏通的应明确专人严密观察,遇有水情沿老河道路线强行疏通过水。

(2)14支排水主要担负马虎庄、新镇、吕庄、东风二排支以北沥水排泄。该渠曲魏公路段被填平,应与魏县协商解决。同时,马虎庄村应重点防护老三支、大寨分干(成安县)沥水,保证村北14支渠畅通。此处由于地势较低,历次大汛都有雨水冲入农室事件,双庙乡防汛抗旱指挥部应责成马虎庄村民于主汛期前将14支疏通,并明确专人严密观察。

(3)冯刘渠主要担负14支渠以北,冯刘渠以南,朱宋固、史宋固、杨宋固以东,军营以西的村庄和耕地沥水排泄。该渠因造纸厂排污淤积而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严重危害到上述村庄及单庄、军营、南贺庄的安全。同时,该渠也是县城防护的第一道防线。该渠中段部分还可,上部和下部纸厂处淤积,汛期上述几个宋固应组织人员作好泄水准备,纸厂应组织专人清淤渠道,以便沥水畅通下泄至东风渠。

2、*镇

*镇地势低洼易涝村庄有大马庄、西河堡、西韩村。主要排水渠道有西关排支、单庄排支、阴庄排支及东风渠。主要问题:

(1)西关排支主要担负杨村排支沥水下泄及大马庄、申立、苏庄以北和西关南、西关、新城、纪家寨等村庄、耕地沥水排泄,入东风渠。该渠在人民路改造中被截断。上游部分渠段也被填平,遇有大汛沿线村庄沥水无法下泄。遇有大汛时,上述县城周边村庄应将沥水排入县城地下排水管网,距县城较远的村庄应将汤渠疏通,坑塘联网,利用天然坑塘拦蓄沥水。

(2)单庄排支担负单庄、南贺庄和卢董村排水任务。因修南环路部分渠段被毁,影响汛期排涝。同时,该渠也是保护县城的第二道防线。上述三村汛期应组织专门防汛抢捡队伍,由*镇防汛指挥部统一指挥,利用南环路边沟进行排水,确保房屋不冲毁,主汛期不伤亡人,农田不受灾。

(3)西韩村西排支承担阴庄、兰村、西孟固、西韩村和成安县路固等村沥水下泄任务。该渠部分渠段平除,在与肥乡交界地段也不畅,不能顺利排入东风三排支,这将给西韩村造成直接危害。上述村庄应组织专门防汛抢险队伍,由*镇防汛抗旱指挥部统一指挥,作好度汛抗灾准备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坑塘、沟渠拦水。

(4)东风渠董村段西岸南北有300米,东西有50米左右被毁坏,遇上有上游来水很可能行成洪水倒流入农田的事件。上段问题*镇防汛抗旱指挥部应高度重视,责令该村采取断然措施进行复堤,确保县城防汛安全。

3、十里铺乡

十里铺乡易涝村庄为油村、前后堤和金安村。主要问题:

(1)油村排支主要担负北小留村北、油村村南和西南沥水排泄入王封干。因南寺郎固段平除,油村以下沥水无法排泄,会给油村造成危害,汛前应予以疏通。

(2)堤上排支重点是保证前、后堤村庄的安全,入王封干。因该渠控制南张固、小张固、秦庄三村和肥馆公路以南村庄及耕地沥水下渠,现该渠已平除,上述三村沥水可顺自然地势流到前堤,给前、后堤造成严重威胁,80年代前,后堤曾因此被淹。大汛时应强行疏通排水。

(3)王封干东支金安村东部分渠道被平除,使北小留、杜村和泊头沥水下泄受阻,给泊头、金安村造成威胁。汛期应组织人员疏通。

(4)田庄排支被平除,挡住了入王封干渠的通道。由于地势西高东低,田庄村沥水无法排入东风渠,必要时可动用抽水设备排入东风渠。

4、南阳堡乡

南阳堡乡易涝村庄为王庄、贤店。主要问题:

(1)大寨排支主要在王庄村东以下渠段已部分被平除,影响王庄、胡堡、大寨、张庄沥水排泄入王封干。汛期应组织人员严密注视,遇有沥水及时排泄。

(2)西支渠上游张庄村以南,包括南堡、刘村、高庄、贤店渠段已被平除,影响这些村庄的行洪。南阳堡乡防指汛前应组织专人搞好疏通。

5、南韩村乡

南韩村乡易涝地为南张村、周固寨、大未庄、小未庄、主要问题:

(1)老十五支南张村东入老沙河的渠段被平除,影响南张村及以西村庄的沥水排泄。主汛前应修复。

(2)李庄西排支被平毁,应将周固寨至王封干段修复,确保南韩村北和北韩村的沥水畅通排入王封干。

6、平固店镇

平固店易涝村庄为清漳、丁村、西里村、东营、西营、王庄、平南街、苗辛寨、主要问题:

(1)清漳收费站西五孔桥处是南堡乡李白庄以北耕地和清漳村西耕地沥水排泄通道,同时又是肥乡东风渠以东,309国道以南村庄、耕地沥水排泄必经之处,现该处去年已修了三条涵管,应保证309南沟畅通排水。特别是穿路涵管和连接线过水涵管。

(2)吴北排支丁村西南至王封干渠已被平除。主汛期前应组织专人修复。

(3)常寨排支平固店镇建有违章建筑物。主汛期前应彻底清除。

7、东张孟乡

东张孟乡易涝村庄为烟屯、东张孟、大屯、苏庄、张洞。主要问题:

(1)无名渠烟屯段需疏通。

(2)309国道南沟苏庄、张洞段需疏通。

上述七个乡镇存在的问题,各乡镇防汛抗旱指挥部应高度重视,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度汛措施和应急措施,要组织专人疏通渠道,利用现有坑塘拦水蓄水,做到“沟渠联网,坑塘疏通”,使农田、村庄不受淹,沟通不堵塞,坑塘能缓洪。确定来不及疏通的,要明确专人严密监测,组织专人防汛抢险,要做到“工防”不够“人防”补,确保万无一失。

四、县城防汛预案

县城是全县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确保县城安全度汛是我县防汛工作的重中之重。县城防汛工作由建设局在县防指领导下实施,具体预案如下:

(一)县城总面积7.5平方公里,承担排泄沥水任务的有人民路和工农路两条东西向地下主管道,直接排入东风渠。

(二)落实责任

1、汛前建设局要进一步修订完善县城防汛预案,组织专门力量对所有地下排水管道搞好汛前检查和清淤,确保主汛期排水畅通。

2、县建设局要成立防汛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织,其他副职和有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在县防指统一领导下搞好县城防汛工作。同时,要坚持汛期昼夜24小时领导带班值班制度。

3、建设局汛前要组织100人的防洪抢险队伍,搞好实战演练,备足各种防汛抢险物资和器具,遇有雨情昼夜巡逻,及时排除县城积水。

4、对县城主要保护对象,如供水、供电、医院、学校、仓储等单位,要明确专人严防死守,确保不出问题。

5、要全力保证县城安全。大汛成灾时由于地势原因西南沥水会顺势而下直至县城,为保护县城安全,可采取二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冯刘渠以南积水由冯刘渠排入东风渠,不让积水顺地势流向县城。此项任务由县防指指挥双庙乡实施。第二道防线将西南沥水利用单庄排支(南环路边沟)直接排入东风渠。此项任务由县防指指挥*镇实施。上述二条渠道必须在汛前由所在双庙乡、*镇把毁坏部分全部按标准恢复起来,保证汛期西南积水不进入县城。

抗旱预案

一、基本资料

(一)自然地理特征

*县位于河北省南部,隶属邯郸市,地处东径113°25′至113°25′115°30′,北纬36°02′至37°00′之间。面积320平方公里。南与魏县接壤,北与曲周相邻,西与成安、肥乡交界,东与馆陶、大名毗连。

全县处于黄河、漳河冲积沉积而成的扇形平原的中下部,属山前平原。地形主要由西南向东北缓慢倾斜,东西较窄,平均宽度约12公里,全长约36公里,海拔高度为40-53.9米之间,最大高差13.9米,最高点在双庙乡崔营,最低点在东张孟乡大屯,地面平均坡度1/4000.

历史上由于受黄、漳两河的影响,特别是漳河的多次决口和改道,造成该县微地貌的多种类型。主要地貌类型有故河道、自然堤缓岗、准缓岗、二坡地、低平地和各种类型的洼地等。

1、故河道缓岗与准缓岗:

黄河故道在与馆陶县交界处经过。在故河道西侧,从韩村乡的潘寨村到东张孟乡的南寺头东,形成了大面积的高出地面的沙带,海拔42-43.5米,高出附近地面1-1.5米左右,平均宽度2800米左右,面积约3000-3500亩,占全县总面积的0.65%。是全县境内沙丘最多变化最为明显的一条故河道缓岗。

黄河故河道在全县境内主要有三条:(1)从魏县经我县十里铺乡的杜村、泊头进入大名县境内。在故河道南侧形成沙带,海拔47米,高出附近地面0.5-1米左右,平均宽度800-1000米。(2)从成安县进入我县*镇东孟固一带,经县城、十里铺、南韩村、袁村、唐庄直到平固店镇境内。在故河道两侧,从东孟固到南韩村北部形成海拔46-52米,宽1400-2200米,长约41公里,高出附近地面1-1.2米的自然堤缓岗,从南韩村到平固店境内形成宽800-1000米的准缓岗。(3)从肥乡县进入我县东贤店,经南阳堡、清漳、临河堡直到平固店镇西部出县境。从东贤店到清漳形成海拔45-47.5米,高出附近地面1-2米,平均宽度1000-1500米的自然缓岗;从清漳北形成微高出地面,平均宽度800-1000米左右的准缓岗。

2、二坡地:

二坡地主要分布在故河道两侧,与故河道平行。它面积分布广,海拔高度变化大,最窄的只有300-400米,最宽的有3000-4000米,在我县东张孟、蒋庄和双庙一带分布着二坡地类型。

3、低平地和洼地

低平地和洼地均处于故河道两侧的二坡地下缘。从县城以北经南堡乡南部到南韩村西部形成较大面积的低平地类型,海拔高程46-48米,平均宽度1600-1800米左右。

洼地类型有河间洼地、旁河洼地和扇缘洼地。河间洼地分布在故河道之间,全县主要有两条:一条是从双庙乡蔡庄、李高曲经过;一条从新镇、军营经南寺郎固到十里铺东部,海拔47.5米左右。

旁河洼地在故河道附近,分布在胡堡、屯子堡一带,海拔45.5米-46米,低于附近地面0.5米。

扇缘洼地分布在故河道末端,缓岗两侧,地势相对低潮,是全县大片洼地中面积最大的一种地貌类型。主要分布在南韩村乡北部、平固店镇大部、东张孟乡西北部,面积4-5万亩,海拔42.5-45.2米左右。

我县土壤有两大类(褐土和潮土),五个亚类、七个土属、三十九个土种,面积40848.22亩,其中褐土类面积155741.82亩,占全县土壤面积的38.13%;潮土类面积252736.4亩,占全县土壤面积的61.87%。

土壤母质均为黄河、漳河河流充积物,土壤表层质地变化根据河流的沉积规律:“紧沙、慢淤、不紧不慢两合土”,土壤质地呈有规律的变化。全县耕层以壤质为主,占全县总土壤面积的75.84%。

植被属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但由于农业生产历史悠久,不同土壤早已被开发耕种,自然植被群落已被农作物所代替。目前,尚能见到的自然植被是田间杂草和一些旱生灌丛。

县内乔木大都是人工种植,主要用材林柳、杨、桐、槐、榆、椿等,经济林木有苹果、梨、桃、杏、枣等。

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谷子、甘薯等。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花生、蔬菜瓜果主要有大葱、白菜、茄子、黄瓜、辣椒、大蒜、豆角等。

*县因降雨量年内分布不均,变率大,造成十年九旱的气候特点。旱情有春旱、初夏旱、伏旱、秋旱四种。除旱灾外,我县涝灾发生情况大至为夏涝平均6年一遇,秋涝平均3年一遇,比夏涝的出现机率高1倍。风灾,大风平均每年14.8次,最多年份1969年出现74次,最多1个月出现15次(1969年4月),最少年份是1989年,没有出现一次大风。强度六级风多,七级风次之,八九级风少见。曾出现过瞬间最大风速27.0米/秒的十级狂风。雹灾,冰雹出现频率为22.2%,有4年出现5次冰雹现象。最早出现在5月下旬,最晚结束在9月中旬,多数年份出现在6月份,一般午后17时左右出现,最大冰雹直径8厘米。虫害,解放以前各种虫害频繁发生,尤其是蝗灾,几乎连年不断,平均每3年大发生一次,重者造成绝收。新中国建立以后,特别是70年代,*县已成为摘去蝗区帽子的县之一。其他虫害,如:蚜虫害、棉铃虫害、粘虫害、蝗虫害、红蜘蛛害、麦叶蜂害、蟋蟀害等,已能基本控制。震灾从1502年至1976年有地震记录12次,其中,民国26年(1937年)8月1日、2日荷泽7级地震波及本县,部分房屋受损。1966年3月8日凌晨5点30分邢台7.2级地震波及本县,倒塌房屋243间,受伤8人。3月22日下午4点15分,22分邢台地震又波及本县,部分房屋发生裂缝。

*县生态环境主要问题是地下水超采和水环境恶化。地下水(包括深、浅层)连年超采,造成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1、全县浅层地下水位每年平均下降1.5米,形成了一个以*镇大马庄村为中心面积约50K㎡的地下水位漏斗;2、由于浅层淡水区严重超采水位下降,致使咸水侧向补给,咸水区面积扩大,由原来60-70年代的32K㎡扩大到108.65K㎡,占到全县总面积的34%,且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地表水资源严重匮乏,没有外来水源,现有水利工程所蓄地表水污染严重,双庙乡、*镇部分村庄污染情况最为典型,臭味弥漫,若不尽快采取有力措施后果不堪设想。

(二)区域社会经济概况

*县地处邯郸市东部,全县总人口为24.866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5919万人,农村人口23.2746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3.66%。全县国内生产总值2002年为152301万元,年均递增10.4%,其中第一产业为34.62万元,第二产业78325万元,第三产业为399.4万元,分别占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22.4%、51.4%和26.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02年为6131元,农村人均纯收入2551元,年均递增5.2%,全县种植以粮食(小麦、玉米)和经济作物(棉花、油料、蔬菜)为主,复种指数为1.65,粮食总产量14.751万吨,经济作物产量为1.3966万吨。

(三)气象水文及水资源资料

*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温暖,雨量适中,光照充足,无霜期长,雨热同季,干旱同期。四季气候特点是: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火热多雨,秋季晴朗凉爽,冬季寒冷干燥。多年平均日照指数为2602小时,日平均7.1小时,日照百分率为59%。多年平均气温13℃,多年平均风速2.6m/s,春季风速最大为3.9m/s.

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32.7mm,50%保证率516.7mm,75%保证率415.5mm。受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影响,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降水量(6-9月)约占年降水量的75%,冬季为少雨季节(12-2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3.67%,有的月份甚至为零;春季占全年降水量的13.43%;秋季占17.2。一月份属全年降水量最少的月份,多年平均为3.32mm,占全年降水总量的0.63%。降水量年际变化很大,据统计1963年降水量最大为1071.8mm,1992年降水量最小仅为225.0mm,极值比4.8:1.

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E601型)为1200mm(20cm蒸发器为1852.9mm)。蒸发量年内变化显著,以12月份最小,多年平均值为24.5mm,6月份最大,多年平均值为210.5mm。全县平均干旱指数为2.23,多年平均陆地蒸发量500mm。

*县在古黄河、漳河多年流经全县的情况下,洪流的冲积和河流的沉积构成了现在地层。境内广泛分布着埋深不等的故河道,在河床相和牛轭湖相及决口的大溜处形成了厚度不等、层次复杂的含水层。河漫滩与河间地带沙层少,淡水相对不足或因径流不畅等原因形成咸水。全县地下水分布一般上层为淡水,中间为咸水,下层为深层淡水。深层淡水顶板埋深在125-145m之间。由于第四纪埋深厚度较大,沙层较丰富,深层地下水储藏量和开采量有很大的调节余地。全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3690万m3,地下水资源量2762万m3.

(四)历史干旱资料

*县春旱大多数年份都有发生,有“十年九春旱”之说。只有个别年份旱象不太严重或基本上无旱象,因为冬小麦在(10-2月份)需水量60mm,(3-5月份)需水量140mm,而3月-5月份正是降雨稀少的季节。初夏旱于6月下旬至7月上旬发生,机率占44.4%。伏旱发生于7月中旬至8月上旬的干旱,机率占50%,但出现规律不明显。秋旱发生于8月中旬至9月中旬,机率较低,占22.2%,有时也会出现连续几年的秋旱。因为夏玉米在6月份需水量为40mm,7月份需水量为80mm,8月份需水量为110mm,9月上中旬为40mm,由于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故夏旱、伏旱、秋旱(统称秋作期秋旱)时有发生。

*县重大旱灾录

1306年(元大德十年),亢旱。

1428年(明宣德三年),自去秋至本年春不雨,麦无收。

1640年(明崇祯十三年),大旱,无麦。

1778年(清乾隆四十三年),连续二年大旱,农历五月始得雨。

1812年(清嘉庆十七年)秋,大旱,庄稼未收。

1869年(清同治八年)秋,大旱,民饥。

1920年(民国9年),亢旱,。

1925年(民国14年),连续2年大旱。

1942年(民国32年),自去秋末至是年秋初持续严重干旱,夏季基本绝收,特大灾荒。

1960年,自去秋至是年7月未下透雨,干旱严重,庄稼普遍减产。

1965年,自去冬至是年春末下一次透雨,干旱严重。

1978年秋,大旱。全县19.9万亩农田不同程度的减产或绝收。

1979年秋,大旱,受灾面积42600亩。

1980年,持续干旱,地下水位下降。全县受灾面积152113亩,成灾面积143520亩。

1981年,持续干旱,人畜吃水困难。全县小麦成灾面积123600亩。1982年,冬至夏大旱,全县小麦受灾面积13.2万亩。成灾面积12.2万亩。

1983年,秋旱,全县受灾害面积191700亩,成灾面积16600亩。

1984年,春旱,全县成灾面积44638亩。

1985年,春旱,小麦受灾面积49670亩,成灾面积20370亩。

1986年,严格旱灾,地下水位下降。全县成灾面积19.2万亩。7月干旱高温。全县33.5万亩秋季作物普遍受灾。严重减产的有11万亩,基本绝收的有10.5万亩。

二、水利工程现状

(一)目前已有蓄水工程:东风渠蓄水闸和地表坑塘蓄水二部分,分别介绍如下:

1、东风渠蓄水:有侯固寨蓄水闸一座,控制流域面积412平方公里,蓄水容积可达200万立方米。

2、坑塘蓄水:经统计全县各乡共有坑塘644个,总容积为128.8万立方米。

(二)引水工程

我县属民有渠灌区。从1960年开始引水。主要引水渠道有老三支,三支渠和三分干渠,县内全长43.7公里。现仅有老三支能部分引水。

(三)防洪排涝工程

我县骨干排水渠道有以下几条:

1、东风渠:在县境内长10公里,过水能力247秒立方米,担负双庙乡、*镇约90.3平方公里排水任务。

2、王封干:排水渠始于南寺郎固、经铺上、吴村、韩村、平固店入曲周,全长20公里,控制除涝面积118平方公里。

3、西支渠:始于南堡,经北吴村、平固店入曲周,控制除涝面积31.3平方公里。、

4、沙东干:在东张孟乡境内长6.5公里,控制南寺郎固、铺上、韩村、蒋庄、东张孟等村排水任务。

5、东张二排支:在双庙乡境内,全长9公里,控制排涝面积17平方公里。

6、东分支渠:全县8.3公里,控制南寺郎固、铺上、南韩村等村庄的14平方公里排涝任务。

(四)机井工程

我县现有机井5906眼,配套机井5879眼,机井平均密度23.63眼/平方公里.机井分布不均衡,其中:双庙乡713眼、*镇967眼、十里铺乡1100、南韩村乡875眼、南阳堡乡778眼、平固店镇1252眼、东张孟乡280眼。双庙乡机井密度14.8眼/平方公里、*镇机井密度19.1眼/平方公里、十里铺乡机井密度23.1眼/平方公里、南阳堡乡机井密谋25.6眼/平方公里、南韩村乡机井密度6.6眼/平方公里、平固店镇机井密谋2.6眼/平方公里、东张孟乡机井5.7眼/平方公里。由于农业开发重点已移至东张孟乡,所以农田灌溉条件近期有望改观。

三、用水需求

*县工农业生产、城乡居民生活及生态用水现状选2002年为现状年。2002年全县总用水量6607万m3。其中工业用水量480万m3,占总用水量的7.3%。城镇生活用水140万m3,占总用水量的2.1%,农业用水5382万m3,占总用水量的81.4%,农村人畜用水605万m3,占总用水量的9.2%。

四、干旱风险评估

(一)抗旱工程体系。抗旱工程主要依靠地下水,2002年全县现有机井5810眼,开采地下水总量为6607万m3,抗旱水源应急保障能力较强。但长远来看,我县地下资源采补严格不平衡,特别是深层灌水的超采更不利于补充,仅靠超量开采地下水来保障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不利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引用外来水源,搞好雨洪资源利用,以丰补枯。大搞节水工程,发展咸淡混浇。目前我县已有节水灌溉面积15万亩左右,且发展迅速。

(二)抗旱非工程体系。成立了*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抗旱服务站和乡镇抗旱服务组织,已逐步趋于完善,群众抗旱自救意识由于实行实施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中央一号文等惠农措施而增强。

五、抗旱工程措施

(二)轻度干旱。全县7个乡镇要设立7个旱情检测点,明确专人与旱情部门定期联系,搞好旱情检测和土壤墒情的统计工作,及时准确的向县抗旱办搞好反馈。

水利部门抽调专门技术人员组成技术指导小组,配合各乡镇水利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作好技术指导,因地制宜的大力推广应用节水灌溉技术,对大田作物推广管道灌溉和喷灌,对果树和大棚蔬菜等经济效益高的作物推广应用微灌技术。同时加大节水工程的建设实施力度,扩大节水灌溉面积,保护水环境,严格实行用水总量和定额两大指标控制的节水工程。全民动员倡导节约用水、依法治水,实现水资源持续利用。

对全县抗旱水源做好摸底、排查工作,对区域内水利工程的类型、数量及分布做到心中有数,加大抗旱水源的管理工作,对抗旱水源的应急供水能力、供水量、供水区域、供水线路逐一登记、造册,明确专人负责,以备应急。对新打更新机井、河道清淤等应急水源工程加大建设力度。

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搞好宣传发动,教育群众按照先地表后地下的用水原则开展抗旱,同时,要千方百记开辟水源,尽力拦蓄天上水,要利用每年讯期降雨较多的优越,在确保防汛安全的同时搞好蓄水工作,以丰补枯,充分利用全县现有坑塘、渠道、闸涵等工程,沟渠联网。坑塘疏通,采取一切可行措施多蓄水,力争水源工程向长远性、系统性转移,要通过对雨水、地表水的综合开发利用,优化配置,保护宝贵的地下水源。

(二)中度干旱。对于持续干旱,气象部门要准时对水情、降雨、气温、风力等数据进行详细观测,及时准确做好预报工作,水利部门以一周时间为统计周期,收集整理数据资料,对旱情、土壤墒情,制订旱情变化曲线,同时,利用宣传媒体及时通报旱情信息。

密切注视水量供求变化,供水要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工业、后高效农业”的总体供水思路,综合考虑城镇居民利益和一、二、三产业的均衡发展,兼顾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制定应急供水预案。

水利部门要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优势,进一步加强县乡服务站内部管理,改善经营方式,提升抗旱服务组织的整体服务水平,搞好人员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实现抗旱服务组织的自我积累,自我发展,吸纳农户参与,多方面争取资金购置抗旱机具,增强抗旱能力,形成抗旱服务网络。做好各项抗旱准备工作。下属抗旱服务站和井队充分发挥抗旱主力军作用,全天24小时值班,开通抗旱服务专线。

抗旱服务小分队确保抗旱季节要维修机泵到井台,抗旱浇地到田间,赊销机泵到农业,打井修井到地头。

(三)严重干旱。全县在现有防汛抗旱指挥基础上,进一步充实抗旱指挥部人员,由县委书记任抗旱指挥部政委、县长任指挥长,主抓农业的副县长为常务副指挥长,指挥部成员由水利、电力、物资、交通等有关部门和乡镇“一把手”担任,指挥部下设抗旱办公室,由水利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地点设在县水利局,负责处理日常抗旱事务,各乡镇要仿照县指挥架子组建相应的指挥组织,各村要成立以支部书记和村主任为正副组长的村级抗旱领导小组,各级抗旱组织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县长对全县抗旱工作负总责,各乡镇长对全辖区抗旱工作和上级指令负全责,要采取一切相应措施,协调好各部门、各方面的工作。

水利、农业、民政、气象等有关部分,定期召开碰头会,对所收集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随时掌握旱情的发展趋势,并通过电视台及时做好旱情、灾情的通报工作。抗旱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电力部门必要时采取紧急措施,全力支持抗旱工作,石油物资部门要备足抗旱用油和物资;农村信用社要及时发放小额资金贷款;宣传部门和电视台要开设抗旱专栏,做好抗旱典型报告和灾情的快报传递,鼓励群众“千盆万罐”搞抗旱,千方百计保丰收。

在严重干旱情况下,应优先保证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和重要工矿、企业用水。(1)对于城镇生活用水,在严重缺水的情况下,应采取严厉的节水和限制措施,并通过一定的水价调整,用经济杠杆来调节供需矛盾,根据实际情况划分出最低生活用水,基本生活用水和高消费生活用水不高档次,采取不同的水价政策和限时限量措施。(2)工业和第三产业用水优先保证发电通讯、医院等城镇生命线用水,其次,再根据单位用水的经济效益和在区域生活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作用,确定优先次序。(3)城镇环境和公共用水应根据区位和景观效应确定优先次序。充分利用中水,一律采用节水设备、淘汰不适应本地区气候、土壤及供水的植物,在干旱缺水时重点保证城镇中心区的重要绿地,一般绿地采用耐旱植物只提供关键时期灌水以保证其成活,在严重干旱缺水时,重点绿地只保证关键期浇水,公共用水和生活用水一律强制采用节水器具。

第7篇:灌区防汛抗旱工作总结范文

 一、从狠抓汛前准备入手,全面完成防汛排涝抗旱任务

(一)抓思想准备,强化责任意识

防汛是江陵天大的事。去年汛后,我局全力组织各级水利防汛部门大力开展水患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在水利系统内外广泛开展防汛宣传教育活动。同时,及时上传下达各级防指的指示精神,先后完成了县防汛指挥部全体成员会议、全县防汛工作会议、全县水利工作会议等大型会议的筹备工作,为县委、县政府抓好今年各项防汛抗灾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对防汛工作经常抓、长期讲、专班督,广大干部群众防大汛、排大涝、抗大灾的思想认识得到高度统一,责任意识明显增强。

(二)抓工程准备,提高防洪标准

1、荆江大堤文村夹崩岸整治工程

XX年1月13日下午,荆江大堤文村夹堤段733+750—734+100处发生长达350米的重大崩岸险情。出险后,县防汛指挥部迅速向上级作了紧急汇报,引起省、市领导和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各级领导先后多次到出险地点察看险情,研究部署抢险方案。县政府于1月21日成立了江陵县荆江大堤文村夹崩岸抢险指挥部,并迅速组织施工队伍进行抢险。抢险工程于1月21日正式动工,主体工程于4月30全面完工,累计完成削坡土方38372m3、水下抛石14000m3、浆砌块石4423m3,实际完成投资276万元。

2、荆江大堤违章水井及封堵情况

通过检查,沿堤1000米范围内有违章水井达2038口(其中:直接挡水堤段500米范围内51口、500—1000米855口;非挡水堤段500米范围内706口、500~1000米426口),新增水井126口(直接挡水堤段76口、非挡水堤段50口),严重影响荆江大堤安全度汛。封堵难的主要原因是封堵后人畜生活饮水无来源。鉴于上述情况,县政府召集相关部门及有关乡镇,召开了沿堤违章水井封堵专题会议,对每口水井的户主、地点、使用情况进行了详细地登记造册,并专门成立了封堵工作专班,对直接挡水堤段的51口违章水井进行了封堵,对于非直接挡水堤段的违章水井,也制定了临时应急度汛预案,将沿堤违章水井造成的安全隐患降到最低程度。

3、机电泵站和涵?r闸维修

全县55千瓦以上的固定电力排灌站189处352台套,总装机容量30530千瓦。为保证各处泵站在汛期发挥正常的减灾效益,我局对全县机电泵站运行情况进行了一次普查,针对泵站存在的各类问题制订了详细的维修养护计划,并组建专班组织落实,今年共投入84万元完成了114处206台18890千瓦的机电泵站维修任务。为确保汛期内垸排灌水资源的正常调度,我局共投入维修资金64万元对县管49座大中型涵闸及26处乡镇所属涵闸按规定进行了年度维修保养。

(三)抓物资准备,增强保障能力

为抓好防汛物资储备工作,切实增强我县防汛物料保障能力,我们一是对各类防汛物资全部进行了清点核对并一一登记入帐,切实做到帐物相符。二是对防汛物资实行定点存放,专人保管,杜绝物资流失现象的发生。据统计,我县今年共储备防汛砂石料96712.87m3。其中粗砂22077.25m3、瓜米石13504m3、卵石27842.73m3、块石33288.89m3。防汛器材备有发电机4台、马灯500盏、铁锹65把、编织袋16.5万条、管涌停1吨、冲锋舟2艘、渗漏探测仪1台、清水泥浆泵2台、柴油泥浆泵3台、稻麦草4万公斤。充足的储备为防洪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资保障。

   (四)抓责任制落实,配强防汛队伍

落实责任,配强队伍,是保证防洪安全的重要保证。我们按照科学调度、合理安排的原则,结合本地实际,于3月29日印发了《江陵县防汛抗灾责任制》;4月12日,完成了县防汛排涝抗旱指挥部指挥长和成员分工,荆江大堤防守段面按防汛连锁责任制落实到人。全县成立防汛抢险突击队9个、队员3000人,以应对本地防洪区域的抢险突发事件;组建抢大险应急机动分队3个、队员1500人,按市防指命令集结待令,承担分洪区运用的应急任务。全县抢险突击队员4500人按民兵建制编序,人员名单登记造册,各乡镇

防汛一、二、三线领导劳力落实到人。保证了各级防汛工作人员在今年的长江防汛中各负其责,按部就班。

(五)坚持抗旱排涝两手抓,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今年我县降雨明显偏少,天气持续高温,全县共有41万亩农田遭遇不同程度的旱情。为缓解旱情,保证全县粮食生产安全,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把抗旱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一是成立观音寺、颜家台抗旱现场指挥部,加强抗旱工作的组织领导;二是认真落实抗旱预案,按照“先下游,后上游,上游照顾下游”的原则,科学调度,合理分配水资源。据统计,观音寺、颜家台春灌站在抗春旱期间,共开机288小时,抽水889.8万方。为保证汛期内垸农田用水,今年沿江两座大闸共引水27021.31万方,其中:观音寺15077.81万方,颜家台11143.5万方。基本保证了全县56.49万亩农田的正常灌溉,赢得今年抗旱斗争的全面胜利。

共2页,当前第1页1

进入雨季以来,我县降雨时空分布较随人愿,没有发生大的渍涝灾情,但是我们并没有因此而放松警惕,时刻准备“防大汛、抗大灾”,克服麻痹大意的不良倾向,认真开展机电泵站的检查维修,为全面完成排涝工作任务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从狠抓检查督办入手,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一)XX及2009年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完成情况

第8篇:灌区防汛抗旱工作总结范文

省水利厅、财政厅:

2011年,省财政厅、水利厅共下达我市防汛抗旱补助资金5260万元,其中1000万元主要用于解决人畜吃水困难应急水源工程建设、抗旱浇灌补助、2560万元专项用于县区级抗旱服务组织设备购置、1420万元主要用于打井配套工程建设、280万元用于应急度汛及防洪工程水毁修复等项目。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资金的监督管理

对上级下达的每一批抗旱资金,我市严格按照省财政厅“关于加强抗旱救灾资金使用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和《***省防汛抗旱补助费管理办法》的规定,紧密结合旱情实际,本着“先急后缓、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合理安排应急水源、应急调水等抗旱项目,补助抗旱用油,购置抗旱灌溉设备,配套国土资源系统和部队抗旱打井工程,同时加强资金使用监督,确保了抗旱资金专款专用和项目的顺利实施,使有限的资金发挥了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项目建设完成后,市财政局、审计局、水利局等有关部门多次组织人员对抗旱救灾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经检查,我市各项抗旱救灾资金及时到位,专款专用,效益显著。

中央特大防汛补助费和中央水利建设基金下拨后,我市严格按照国家、省有关规定,及时将资金拨付到位,并积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切实加强资金和项目管理,从项目申报、资金拨付、项目实施到工程验收等都进行全程监督,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和发挥最大效益。

二、资金安排使用情况

1、市财政局以临财农指〔2011〕1号“关于下达2011年省级特大抗旱补助费预算指标的通知”,对鲁财农指〔2011〕2号文1000万元(其中省直管县郯城县、平邑县由省财政直接下达)特大抗旱补助费进行了分配,共安排15个县区115个乡镇单位,专项用于解决人畜吃水困难、抗旱应急水源建设和购置抗旱物资进行补助。主要建设应急水源工程516处、购置小型灌溉设备200余套、新建塘坝、蓄水池、维修渠系工程64处,有效解决了严重干旱地区人畜吃水困难和抗旱保苗用水(见附表1)。

2、市财政局以***农指〔2011〕2号文,对***农指〔2011〕5号文中央特大抗旱补助费2400万元进行了分配,专项用于郯城县、***等12支县级抗旱服务队抗旱设备购置。各县区按照政府采购要求,全部进行了招标采购或集中采购。全市共购置抗旱应急拉水车63辆、打井洗井设备26台套、移动灌溉设备476台套、移动喷滴灌节水设备372台套(见附表2)。

3、市财政局以***农指〔2011〕6号文,对***农指〔2011〕11号文中央特大抗旱补助费920万元进行了分配。面对我市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国土资源部和部队援助我市抗旱打井411眼。为及时配套成井,及时发挥抗旱效益,市财政局和市水利局共同协商,以临水发〔2011〕9号文下发了“关于做好2011年国土资源部和部队支援抗旱打井配套工程建设工作的通知”,确定将***农指〔2011〕5号文件下拨的市级抗旱经费的50%(750万元)和***农指〔2011〕11号文920万元中央特大抗旱补助费,主要用于国土资源部和部队抗旱打井配套工程建设。其中,莒南、平邑等8个县区完成92眼成井机房、机电设备、供电线路架设、输水管网等设计内容建设;郯城、苍山县建设应急水源工程39处。(见附表3)。***县、蒙阴县将***农指〔2011〕5号文下达的市级抗旱资金、***农指〔2011〕11号省级特大抗旱补助费、***农指〔2011〕16号省级特大抗旱补助费打捆用于国土和部队抗旱打井配套,使用情况见附表4。

4、市财政局以***农指〔2011〕18号文,对***农指〔2011〕16号文省级特大抗旱补助费500万元进行了分配,专项用于***、蒙阴、***、莒南4县国土资源部和部队支援我市抗旱打井配套工程建设。***县完成98眼、蒙阴县完成95眼、***完成20眼、***县完成12眼,共315眼抗旱打井配套工程建设(见附表4)。

5、市财政局以***农指〔2011〕60号文,对***农指〔2011〕86号文下达中央水利建设基金180万元进行了分配,用于祊河堤防除险加固、苍山县运粮河堤防除险加固、河东区汤河大闸闸门启闭机及闸下消力池水毁修复、***县朝沟河堤防除险加固。目前,***县朝沟河堤防除险加固已基本完成,其它项目正在积极组织实施,计划明年汛前完工,确保防汛安全(见附表5)。

6、市财政局以***农指〔2011〕82号文,对***农指〔2011〕94号中央特大防汛补助费100万元进行了分配,用于蒙阴县第三橡胶坝、莒南县邱官庄拦河坝、***县顺天河前善疃段、苍山县庞庄闸、会宝岭水库、***许家崖水库姜庄湖拦河坝及***经济技术开发区玉白河水毁工程修复。目前,蒙阴县第三橡胶坝、莒南县邱官庄拦河坝、许家崖水库姜庄湖拦河坝、会宝岭水库防汛道路硬化已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其它项目正在积极组织实施,计划明年汛前完工(见附表6)。

7、2011年12月27日,市财政以***农指〔2011〕141号文,对***农指〔2011〕196号文中央特大抗旱补助费160万元进行了分配。目前,有关县区正在积极组织实施。

三、发挥作用和效益分析

在今年的抗旱工作中,我市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各级各相关部门全力配合抗旱减灾。尤其是抗旱救灾资金的有效投入和使用,保证了全市抗旱工作的顺利进行,有效解决了人畜吃水困难,有力推动了全市抗旱保苗工作,为确保夏粮生产打下了坚实基础。据统计,全市投入各级抗旱资金共计3.52亿元,抗旱浇灌总面积513.39万亩,抗旱挽回粮食损失35.096万吨,挽回经济作物损失2.951亿元,有效解决了14.03万人、4.41万头大牲畜的临时性饮水困难,完成了360眼国土资源系统和部队抗旱打井配套工程建设,最大限度降低了干旱对全市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的影响。

中央特大防汛补助费和中央应急度汛项目的实施完成,将有效恢复和提高***县朝沟河、苍山县运粮河、蒙阴县第三橡胶坝等工程的防洪能力,对确保下游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9篇:灌区防汛抗旱工作总结范文

入春以来,我县降雨偏少,据统计溜子田水库雨量站1至4月2日共计89天,降雨量仅为27.3mm,最大日降雨量仅为11.0mm。加之2008年11月至12月降雨量偏少,致使我县出现了50年一遇的干旱。由于降水量偏少全县54座水库库容0.4217亿立方米(总0.5771亿方)比多年同期减少10,5座水库干涸。

我县农作物受灾严重,截止4月2日农作物受灾24.1千公顷,其中:轻旱3.4千公顷,重旱7.3千公顷,干枯13.4千公顷。水田缺水0.0*千公顷,旱地缺墒2.3千公顷,牧区受旱面积0.017平方公里,因旱造成45个自然村1.3万人和0.5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部分自然村0.32万人生产、生活严重缺水,有的地方水源干涸,要到15公里外的地方运水,每方水运费达15元。由于旱情及3月份的霜冻导致全县农作物大量绝收。

截止20*年4月2日全县共投入抗旱人数0.72万人,其中,机关干部0.2万人次,投入机动抗旱设备720台(套),出动抗旱运水机动车16辆次,抗旱用电26.2万度,抗旱用油78.9吨,实现抗旱浇灌面积0.98千公顷次,临时解决人畜饮水困难1.0万人和0.35万头(匹)大牲畜。

二、主要抗旱措施

针对各地出现的旱情,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于3月20日即发出“关于认真做好防旱抗旱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乡(镇)防汛抗旱指挥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未雨绸缪,认真研究抗旱对策,及早动员部署。一是适时启动抗旱预案,落实抗旱各项措施。要求各地认真分析当地水源情况和旱情发展趋势,按照抗旱预案规程和“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调水,先地表、后地下”的原则,正确处理工业、农业和生产用水关系,做到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尤其要强化水库调度,正确处理人饮、发电、灌溉及工业用水的关系,把保证城乡居民生活用水放在首位,确保人畜饮水安全。二是确保重点,科学实施水源调度。要求各地根据轻重缓急进行水量科学调度,确保重点对象的用水需求,尤其要以确保夏收夏种作为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把保障人民群众生活用水、重点工业用水和“三夏”农业生产用水放在突出位置。水源有困难的地方,广泛动员发动群众,采用引、堵、拦、截、抽等措施解决水源总量;水源严重短缺的地方,要结合农业种植结构调整,选用耐旱地优良品种,推广旱作农业、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滴灌等节水技术,努力提高抗旱能力和水的有效利用率。三是各尽其责,协同做好抗旱工作。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切实加强对基层防旱抗旱工作的指导,在资金、物资、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为水资源短缺地区群众提供帮助。气象、水利、防汛部门要及时分析判断气象、水文态势及旱情发展趋势,为领导防旱抗旱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农业部门要加强对农作物抗旱的技术指导和重要经济作物的重点保护,加强水肥管理,采取覆盖遮阴等措施,保墒抗旱;水利部门要科学调度水资源,指导各地加快水毁水利工程修复及灌区、渠道、灌溉设施配套改造,加大山地水利和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力度,开展节水灌溉和乡村供水工程建设;林业部门要认真做好造林保苗工作,认真检查森林防火责任制的落实情况,严格野外火源管理,遏制森林火险发生;渔业部门要做好海、淡水种苗场的保种工作,加强水产养殖技术指导;经贸、电力部门要做好用电协调工作,合理安排全县用电。特别强调各级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加强信息交流,做好优质服务,确保夏收夏种工作顺利开展。

三、抗旱工作情况及效益

抗旱工作:20*年全县投入抗旱人数0.72万人,其中,机关干部0.2万人次,投入机动抗旱设备720台(套),出动抗旱运水机动车16辆次,抗旱用电26.2万度,抗旱用油78.9吨,实现抗旱浇灌面积0.98千公顷次,临时解决人畜饮水困难1.0万人和0.35万头(匹)大牲畜。

四、主要经验

针对严重的旱情,××县委、政府及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全力抗旱。一是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先后几次召开抗旱工作紧急会议,进一步统一全县各级干部群众“抗旱夺丰收”的思想,坚定了全县人民全力抗旱和战胜旱灾的信心和决心。二是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县委、政府研究,处级领导分片负责,把各项责任细化到每位领导和部门;抽调专人组成2个督察组,加强督促巡查,使抗旱工作责任更加明确,措施更加有力,成效更加明显。三是县委、政府先后2次发出抗旱救灾通知,动员社会各界共同行动起来,全力抗旱救灾。四是加大投入,全力支持抗旱。采取政府补助、部门支持、乡镇和群众自筹、干部职工捐资等办法多渠道筹措抗旱资金,20*年全县已投入抗旱经费68万元。五是全民动员,抗旱保春耕。各乡镇及县直各相关部门进入5月全部取消双休日。按照“有钱出钱、有人出人、有物捐物”的原则,所有干部职工全部走出机关,深入生产一级帮助群众抗旱,与农民共渡难关,确保把旱情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六是严格抗旱资金管理和使用,严禁任何人或任何地方挤占或挪作他用,确保专款专用。

五、抗旱经费投入及使用情况

20*年,全县共投入抗旱保苗专项经费68万元,其中:县级以上拨款20万元;县级财政拨款10万元;群众自筹38万元。主要用于购fa旱地龙及抗旱设备和抗旱水源点建设。

六、抗旱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我县旱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匀;二是水资源分布极不平衡;三是水资源年内年际变化大;四是产水供水时间不一致;五是蓄水工程老化失修,病险水库多,蓄水严重不足;六是引水工程存在渠系不配套,造成引水渠倒塌淤积严重,水量浪费严重;七是抽水设备设施部份被盗,毁坏严重;八是水利工程及水源点工程建设滞后;九是水毁工程修复经费不足等。十是抗旱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七、对今后抗旱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抗旱工作的对策及措施:根据我县的实际情况应采取以下措施及对策:一是工程措施:大力发展水利事业,以水制旱,巩固现有灌溉工程,扩大灌溉面积;合理开发地下水源解决部份农田灌溉及人畜饮水困难;加强抗旱水源建设发展集雨节灌工程;修建集雨水窖,解决分散农户人畜饮水困难和部份旱地抗旱用水。二是采取农业生物措施:治理水土流失,涵养水源;因地制宜选择耐旱作物品种。三是管理科技措施:发展节水农业;推广使用“fa旱地龙”抗旱剂;建立健全抗旱服务组织,不断增强抗旱服务功能,开展人工增雨,弥补地面水源不足。四是抗旱非工程措施:实行行政首长抗旱负责制;制定抗旱预案,做好抗旱物资储备;加强旱情监测预报统计工作。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