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工程档案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工程档案安全管理制度精选(九篇)

工程档案安全管理制度

第1篇:工程档案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随着水利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的持续开展,安全生产档案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然而,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工作还未走向成熟和平衡,有些单位安全生产档案的管理很不规范,未按要求设置单独的档案库房或档案专柜,管理人员往往认为只要把档案材料收集起来,集中放进档案盒中保管,丢不了就可以了,没有进行规范的分类、整理和存放。这样以来,无论是在档案的利用、还是在档案的保管保护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所以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制度是很有必要的。

 

1 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安全生产档案的作用

 

1.安全生产档案是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安全管理的基础

 

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安全生产档案详实记录了本单位安全生产制度建设、安全文化建设;人员的管理、培训;所辖水利工程的运行、监测、维修、安全养护等方面最基础、最原始的资料,是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开展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基础。

 

2安全生产档案是分析事故原因的原始资料

 

事故的发生虽然有突发性和特点,但大部分事故与当事人思想麻痹和工作疏忽有关。对每次事故发生时间和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做出详细的调查和完整的纪录,就有可能将他们和其他档案资料综合在一起,找出事故发生的共性原因,发现隐藏在事故背后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这样做可以抓住安全工作的关键点,着重做好事故多发时间和多发部位的防范工作,使安全生产工作更有针对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安全生产档案是职能部门安全监管监察的重要手段

 

安全生产档案,便于检查人员查阅安全生产资料,有重点地勘察水利工程现场,有效地了解和掌握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在自身管理过程中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安全管理的状况,从而有事实、有依据、有针对性地监督指导水利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2 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安全生产档案的主要内容

 

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安全生产档案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本单位安全生产组织机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安全生产组织机构成立和职责分工情况;本单位制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危险源管理制度等)。

 

2.安全生产工作文件

 

包括国家和各级政府所颁发的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条例;上级下发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文件及本单位贯彻执行的文件;单位拟定的安全生产管理目标与工作计划、执行情况及年度总结;本单位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主持会议的记录;单位讨论重大问题的会议纪要;安全生产例会制度执行情况。

 

3.安全生产经费投入材料

 

安全生产措施费落实情况(安全隐患项目的整改、安全防护、消防器材购置等情况;劳动保护用品购置及使用情况;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等费用情况;安全生产经费的实施情况(包括经费计划安排、使用台账等材料)。

 

3.安全生产责任书、考核及奖惩材料

 

本单位与安全生产责任人签订的责任书;对安全生产责任人年度考核材料;对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和个人表彰奖励;对违反安全生产责任人的处罚材料。

 

4.安全生产检查材料

 

本单位安全生产(包括现场安全设施设备、劳动保护用品发放、危险品管理、安全操作、安全保卫及防范、安全防火等)检查记录;本单位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检查安全生产工作记录;建立事故隐患台账,组织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督促落实隐患整改、报送隐患排查治理情况;重大危险源登记建档、治理情况。

 

5.安全生产学习教育培训材料

 

组织安全生产学习、会议的情况(包括学习、会议的内容、参加人员、记录、照片等);本单位制定的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开展安全生产方面的宣传、教育及培训评估改进情况;在职职工参加安全生产知识的培训,及对特种作业人员、新参加工作人员上岗前培训、三级教育情况。

 

6.应急机构、预案及演练材料

 

应急组织机构和应急队伍建设情况;制定完善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加强演练情况(包括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防洪度汛预案及演练情况等)。

 

3 加强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工作的方法

 

1.加强对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

 

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各级领导,要把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工作作为档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单位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要切实加强对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把单位的安全生产档案管理纳入单位工作计划,与其他各项工作同步安排,同步部署。

 

2.规范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工作,完善安全生产制度

 

制度建设是规范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工作的根本保证。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要结合水利实际,逐步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档案的收集、鉴别、归档及保管保护等制度,明确档案人员的职责,并将档案管理和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落实情况纳入考核内容,做到职责明确,规范管理。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往往涉及到单位各个部门,需要各部门协调解决。因此各部门要齐抓共管,密切联合,建立起科学系统的档案管理网络。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工作者还要深入到可能产生安全生产档案的各单位,了解和掌握实际情况,为收集整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3.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高低,人是决定因素。安全生产档案管理人员应熟悉档案专业理论知识,熟悉安全生产管理业务,忠于职守,遵守纪律,具有履行职责必需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要定期接受相应培训,不断学习档案管理的新知识和新技术,以适应档案管理科学化进程的需要。此外,档案管理工作连续性强,档案管理人员要较长时间才能逐渐适应。因此,从维护档案工作的长远利益考虑,必须保持档案管理人员队伍的稳定。

 

4.实现安全生产档案的科学化、现代化管理

 

安全生产档案管理部门应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对归档文件进行科学系统地分类、排列、编目和保管,采用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推动文档一体化进程,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

 

档案管理设备的现代化,档案种类和载体的多样化,决定了档案管理方法要不断改革。只有坚持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新形势,开创档案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为加强水利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工作,充分发挥档案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作用,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应根据国家档案法规和有关规定要求,建立、健全水利安全生产档案管理体系,履行档案工作中的责任和义务,确保水利安全生产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安全和有效利用。

第2篇:工程档案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企业档案信息安全风险识别风险控制

企业档案是企业知识资产和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1]是企业各方面活动的真实记录,对企业市场活力提升、制度改革和文化建设等有至关重要作用。企业档案信息安全管理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前识别企业档案信息管理存在的安全风险,有利于采取有效控制手段规避风险,促进企业档案安全管理建设,防患于未然。本文以H企业为例,在调研基础上探讨企业档案信息存在的安全风险及控制手段。

一、H企业概况

H企业成立于2013年,主要经营金融板块、产业发展板块、城市功能性设施板块和出资人板块等四大业务板块,是战略性投资的融资平台和产业项目、城市功能性项目的先行战略投资者。[2]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档案数量呈现指数级增长趋势。H企业档案工作实行二级管理制,第一级管理是指由公司综合部负责统筹管理全公司的文书档案工作,第二级管理是指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的档案资料使用管理工作。综合部的档案按文书、科技、财务、人事、声像、实体6种档案类别进行分类整理,公司用OA系统对电子文件进行日常管理,将部分重要的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扫描,加以保存。

二、企业档案信息安全风险要素识别

企业档案信息安全风险要素识别是对企业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确认。[3]在对H企业调研的基础上,将其所面临的企业档案信息安全风险要素划分为组织风险要素、人员风险要素与技术风险要素。

(一)组织风险要素

一是,企业重视程度低。企业档案信息效益的产生具有隐蔽性和延迟性,隐蔽性即档案部门投入清晰性和收益模糊性之间的矛盾,延迟性即档案工作的效益要在很长一段时间后才可能显现。[4]企业档案信息无法快速创造经济效益的特点使企业对其重视程度较低,档案信息安全管理投入的资金、人力较少。以H企业为例,文书档案工作人员仅一人且为兼管人员,档案管理投入资金少,专门存放档案的档案柜和档案安全管理设备至今尚未配备,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专业技术人员、设施设备的缺乏给企业档案信息安全带来了巨大风险。

二是,档案安全管理制度缺失。企业迫切需要的档案安全开发、利用及电子文件长期保存等相关标准尚未制定,且存在与企业档案工作实际相脱节的情况。[5]以H企业为例,企业成立至今已4年,但尚未建立健全的档案安全管理制度体系。面对企业档案数量剧增与档案安全管理制度缺失之间的尖锐矛盾,企业档案工作者在处理文档工作时无章可循,业务工作缺乏规范性,企业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缺乏制度的监督约束,档案信息安全缺口随之扩大。

(二)人员风险要素

企业档案管理岗位人员流动性大是造成档案泄密的主要原因。档案工作者的信息安全意识和素质水平会直接影响档案信息的安全。[6]以H企業为例,专职人员自2013年来更换了4人,企业档案管理岗位人员可直接接触记录企业生产经营、战略发展及科研技术等重要档案信息,随着企业人员离职跳槽向其他公司、行业流动,这部分涉及原企业商业机密的档案信息极可能随之外泄。

企业员工档案安全管理意识弱也会带来安全风险。譬如,各部门档案收集移交不及时,会对企业档案信息的完整性带来风险;各部门在档案整理、利用中造成档案载体损毁对企业档案信息的可用性带来风险;企业人员出于自身利益篡改档案信息内容,给企业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带来风险等。

(三)技术风险要素

一是,信息系统及硬件故障。信息系统不稳定会导致档案信息数据丢失与损坏,硬件设施故障也会给档案信息安全带来风险。以H企业为例,公司日常行文均通过OA系统实现,OA系统中流转大量企业管理信息,H企业的OA系统分别于2015年8月及2016年3月出现异常引起系统崩溃,导致部分企业信息数据丢失且无法恢复。

二是,电子文件安全保障技术不成熟。如何保证企业档案系统中电子档案的安全,是现阶段企业档案安全管理的重难点。企业电子文件信息安全保障技术不成熟,会危及电子文件安全和正常运用。一旦系统遭遇病毒、黑客侵扰或信息载体物理损伤、设备技术障碍等,都会给电子文件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

三、企业档案信息安全风险控制对策

(一)从制度层面进行控制

1.企业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健全的企业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档案日常安全管理制度,如档案保密制度、档案安全检查制度和档案安全追责制度等,明确企业各部门、人员的职责,建立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二是,企业电子文件安全管理制度,确保电子档案信息存储、读取、利用过程的安全可靠;三是,应急响应制度,建立档案信息安全应急预案,提高企业档案管理部门应对自然灾害及突发事件的能力;四是,应急处理制度,对企业档案信息安全风险发生后,能在第一时间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将风险损失降至最低。

2.企业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的适用。以企业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的适用来实现对档案信息安全风险控制,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不同企业形成的档案信息各有特点,安全保障要求各有不同,企业应根据本单位档案信息安全保障的实际需求,制定符合本企业特点与需求的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另一方面,企业档案信息安全风险要素具有动态性,企业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应随着新技术、新风险的出现不断完善和更新,保证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在多变的信息安全风险环境中的适用性。

3.企业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档案工作者是规章制度的执行者,执行力度的大小关系到档案安全管理工作水平。[7]首先,企业应严格要求档案工作者照章管理档案,自上而下确保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将制度的执行纳入企业管理运行程序,将公司档案管理纳入制度化轨道。其次,企业管理层要监督企业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将制度的执行与员工绩效考核挂钩,定期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相应的奖惩。

(二)从管理层面进行控制

1.分级管理。分级管理即对企业档案信息和风险控制消减等工作进行安全等级评定,以最少的成本投入获得最大的档案信息安全保障效果。企业可根据档案信息对企业生产发展作用价值大小、涉密与否来划分重点档案和普通档案。企业档案中涉及企业商业机密,记录企业核心竞争力信息的这部分档案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如企业的项目档案、科技档案、客户资料以及反映企业发展历程的重大事件相关档案等,可划分为重点档案,其余日常业务工作中形成的文书档案等可划分为普通档案。在对所有档案进行安全管理的同时,对重点档案信息的安全进行重点监控,不同重要等级的档案进行分级管理。

2.人员管理。通过人员管理来控制企业档案信息安全风险的方式有:第一,倡导员工终身学习,针对企业档案信息安全内涵的拓展、风险要素的类型、应对风险的技术等内容定期开展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培训,丰富企业员工档案信息安全保护理论知识,提高档案信息安全保护技能水平。第二,注重对企业员工职业道德的培养,使守护企业档案信息安全,严守企业档案机密信息的岗位职责内化为员工的职业道德。第三,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培养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减少因员工离职或跳槽而造成企业机密档案信息泄露。

3.动态管理。企业档案信息安全是企业生产经营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企业生存发展的始终。[8]档案安全管理面临的各类风险要素中,每种要素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的联动变化。[9]因此企业应对档案信息安全实施动态管理,即随着新的风险点的产生,相应的保护方案、制度也应随之保持动态发展。此外,动态管理还体现在与外界的动态关联上,企业要与外部社会环境保持良好沟通联系,及时掌握档案信息风险变化的新动态。

(三)从技术层面进行控制

1.档案信息安全技术的应用。信息安全技术指用于保障信息、信息系统和网络安全的技术。[10]档案信息安全技术是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的有力保障,企业可针对不同安全属性的档案信息采用不同的信息安全技术。在数据安全技术、网络安全技术和档案管理系统用户安全技术等方面强化保护措施,运用信息技术提高企业档案工作效率的同时,也保证企业档案信息的安全。

2.档案信息安全技术的更新。档案信息安全建设是基础性的长期工作,构建全面、能力可持续增长的安全防御体系才能保证档案信息系统的长期安全稳定运行。[11]档案信息安全技术是不断发展的,企业应及时了解和掌握最新的计算机病毒、黑客技术等档案信息存在的潜在风险,关注信息技术的更新动态,确保企业应用的档案信息安全技术与时俱进,为企业档案信息安全保驾护航。

四、结论

企业档案信息安全是企业生产经营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企业生存发展的始终。人员风险要素、组织风险要素与技术风险要素三者综合构成威胁企业档案信息安全的风险要素,为保障企业档案信息安全必须从管理、制度、技术三个层面三管齐下对这些风险要素进行有效控制,深入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保障企业档案信息安全无虞,让企业档案信息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DA/T 42—2009.企业档案工作规范[S]. 

[2]中国—马来西亚钦州产业园区工管委办公室.中国—马来西亚钦州产业园区简介[EB/OL].[2017-11-01].http://qip.gov.cn/News/Detail/d3ad5db6- 9c0e- 435aa290-9f91a75beecc. 

[3]张霞.档案安全风险评价指标的建立及其实现[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165-167. 

[4]冯惠玲,张辑哲.档案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07-108. 

[5]康旭冉.企业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研究[D].河北大学,2014:6. 

[6]宗文萍.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档案信息安全管理[J].档案学研究,2015(1):34-36. 

[7][9]张锦云,秦垒.基于动态风险评估视角的档案安全管理研究[J].浙江档案,2017(2):11-13. 

[8]吴绪成.企业档案信息安全策略简论[J].中国档案, 2012(4):62. 

[10]聶云霞,张加欣,甘敏.信息生态视域下数字档案用户信息安全保障系统构建研究[J].档案学研究,2017(1): 66-72. 

第3篇:工程档案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1 档案数字化管理含义

档案数字化管理是新型档案管理模式,主要是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技术,把档案信息录入到电脑中进行管理的新型管理体制。档案数字化管理是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一部分,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能够有效的提升我国的档案管理工作质量。目前我国的档案管理重分为多种工作形式,例如说扫描纸质档案、数字化拍摄、激光技术三维立体扫描等形式。由于数字化档案管理模式使用时间补偿,因此还有很多技术和机制有待完善。在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档案管理的安全性同样十分重要,需要做好一定的安全保密控制工作,才能够有效保证数字档案系统的正常工作。

质量控制就是控制质量的方法和活动的总成,档案数字化质量控制工作的工作目标,就是通过控制质量,把其中质量不合格或者是不满意的地方及时进行纠正,最终达到质量达标的目标。档案属于十分重要的参考资料,因此档案数字化质量控制工作非常重要。档案数字化安全保密控制工作同样非常重要,能够保证档案的安全性,确保信息和数据的安全。想要提升档案的使用效率,档案的保密措施是重要工作前提。

2 档案数字化质量控制的应用策略

2.1 加强档案管理人员培训

档案数字化管理属于新型科技产物,因此传统的工作模式和工作观念都需要改革和创新,对于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培训更是是非必要。工作人员及时的接受新工作技术核心工作方法的培训,同时单位内部需要建立选拔制度,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选择才能够让单位人力资源合理化。由于档案的特殊性,在选拔人员过程中需要格外严格,工作中要求必须要认真细致、责任心强,同时定期在工作中进行道德素养和工作技能培训,为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2.2 制定合理的档案管理方案

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需要合理的工作方案,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也不例外,通过制定合理的管理方案,不仅能够有效节约工作时间,同时还能够确保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能够按部就班的顺利进行。需要重视的是方案的制定需要严谨细致,方案中要体现出工作的实用性,在考虑到档案管理相关政策和基本工作原则的情况下,还需要考虑工作流程的调整以及工作中涉及到的技术,工作中的管理技术要保持随时更新。

2.3 正确选择数字化档案管理软件

档案数字化管理需要软件系统的支持,因此选择合适的档案数字化管理软能够让工作更加专业化,帮助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同时还能够更加方便的浏览和保存各种档案信息,方便日后档案信息的调阅和查询,让档案管理工作变得更加迅速、有效。

2.4 正确的监督、检查和评估工作

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在进行中会遇到很多问题,由于关系到网络和计算机设备,因此可能会比较复杂,因此有关部门必须要尽快确立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同时在工作中设置严格的监督管理部门,通过定期的检查、评估,保证数字化管理能够顺利进行,验收和检查机制能够有效帮助档案数字化管理走向正规。工作中也需要建立一定的奖惩制度,能够帮助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时刻提醒员工在工作中一定要端正姿态,确保工作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

3 数字化档案安全保密控制工作

3.1 加强技术保障手段

数字化档案使用加密技术进行加密处理,能够有效保证档案数据信息的安全性。目前比较广泛使用的加密技术主要有加密技术、防火墙技术、操作系统安全内核技术等。加密技术通常是最直接最安全的方式,通过假设密码来保障信息安全,能够很大程度上保护档案的安全。在信息进行传输过程中,可以使用“非对称密钥”方式来进行加密,这种加密方式的特点是一个可以公开、一个进行保密,公开的密钥能够用来发送档案,保密的密钥能够接受信息,保证在传输过程中不会被打开或者丢失。

3.2 完善档案信息安全性的相关法律法规

法律制度属于强制性的保障措施,能够有效确保信息化档案信息的安全和保密工作,同时档案数字化管理信息工作通过法律制度的支持也变得更加严谨,能够做到有法可依、有制度可循。建立法律法规制度主要是国家方面首先建立各种法律法规来保障档案信息的安全,例如说建立《档案法》、《著作权法》等法律内容,同时各个档案管理部门也需要在内部建立工作管理制度,工作制度中的内容要设置的详细和具体,需要涉及到工作中的保密方法、鉴定方法、销毁方法还有档案借阅管理办法等内容。工作制度中要严格要求每一个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保证出现问题能够直接责任到人。

3.3 加强工作人员素质培养

要在工作中重点培养出专业化、高质量的工作团队,专业化人才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工作任务的完成质量,因此档案管理部门需要具备一支高素质的团队针对档案进行加密工作处理,加强团队中工作人员加密机能的掌握,同时进行加密安全教育,提高工作人员对于档案加密工作的重视程度,形成一种管理理念和工作要求。其次档案信息管理人员要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意识,在工作中要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自我探究更新相关的档案信息安全和保密知识。

3.4 落实制度建设

安全保密制度需要在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初建立时进行,这样能够发现工作中存在很多影响工作效率的弊端,例如说工作效率低、工作中麻痹大意等问题。在工作中一定要克服错误认识,严格监督工作进行,对于认为造成的问题例如说泄密等,需要按照相关的工作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进行严肃处理,这样才能够引起其他工作人员对于保密工作的重视。同事工作中要落实安全系统的建设,强化技术防范手段,工作进行中配备安全防护设备,能够有效确保史提档案、数字化档案的安全。

第4篇:工程档案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一、信息化时代下行政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工作面临的挑战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档案安全保密管理工作中主要存在的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档案管理方面缺乏标准与规范。我国从事档案管理工作者现状:对档案管理工作熟练的人,信息化技术方面却比较薄弱;而精通信息化技术的人,对档案管理工作却知之甚少。具备档案管理与信息技术两方面知识的专业人才匮乏,这一现状,尤其突出地表现在基层档案管理部门。由于这类人才的缺乏,导致档案查阅、管理、保密等方面存在不便和漏洞,管理信息软件的运用技术普及率低,更无法统一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标准,即便有一定标准也无法做到全面推广,只可以在某一部分或某一专业应用。为保证档案管理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有关部门亟待出台相对统一的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标准,开发兼容性较强、易于操作的相关软件,组织相关人员培训,逐步完成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进程。

(二)对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档案管理是日常管理工作中的有机组成,其主要功能是为工作单位提供有关的资料管理服务。但现今的档案管理工作伴随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的进步,档案管理人员大都存在着服务意识以及保密观念不强的问题。不少单位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具体内容、工作性质以及工作内容也较为陌生,把管理文件的工作思路妄加于档案管理,这就导致了其按照统一原则与办法管理档案的不可能性,工作单位也会因此导致在资源充分开发及合理利用上的短板。

(三)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偏低。转变档案管理模式,引入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对管理资源进行数字化转换,就是当代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理念。目前,我国基层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程度普遍偏低,甚至有的还是许多年前的水平,给档案的阅档等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虽然我国在许多领域高度信息化,但是由于档案的特殊性,我国的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与国外的相比较为落后,尤其是基层组织的档案管理,更是如此。而且我国的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的发展还不够完善,导致我国的档案管理软件与很多工作机构的工作性质不适配,无法在档案管理中体现出来,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档案信息化在各工作单位的实行。

二、构建行政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安全保密管理的创新思路

(一)健全完善并落实档案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工作制度,加强档案审查管理,提升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水平。现阶段,国内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因缺乏创新思维,致使?n案管理方式和模式都相对滞后。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要对本单位现存的信息保密制度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然后找出现存制度中存在的漏洞和缺陷,有针对性地制定完善单位档案管理制度、健全档案管理措施和保密工作制度,严格的制度和相应的惩戒是提高档案保密度的“两把并行快刀”,所以还要安排专人负责后期制度的执行和落实,一经发现存在与制度不符或者危害制度进行的行为,立刻惩处。只有这样,才能夯实事业单位档案信息保密工作的制度基础。当事业单位相关保密工作制度得到完善与落实之后,还需要加强对档案的审查与管理,档案有绝密和非绝密之分,对绝密档案就要制定更加严格的保密制度和保密时间,当保密时间过了以后,就没有必要浪费过多的人力、财力进行管理。

(二)提高档案管理人员安全保密管理意识,加强档案人才培养机制,提升档案管理的整体水平。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是档案安全保密工作与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点。在进行培训时,应加强对保密工作相关知识的学习,并不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使其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实践能力不断提高,从而逐渐形成一支纪律严明、政治合格的档案管理队伍,切实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通过培训,使档案管理人员的安全保密意识得到加强,在加快信息化进程的同时,逐步建立健全安全保密制度。加强对档案人员的教育和管理,使档案管理人员充分了解国家的相关管理规定,并努力提高档案管理软件的应用水平,以满足档案管理现代化不断发展的需要。人才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关键。要树立档案信息化的人才观,把建设档案队伍、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放在首位。加强实践创新,强化档案管理人员与信息化知识的有效衔接,提高自主创新意识和安全责任意识。注重实行量化考核,将档案工作纳入岗位目标管理考核,各业务部门确定专兼职档案员,实行专人负责,严格审查。确保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在核对、签字、拆封、检查等环节上严格审核,建立纠错机制,确保档案完整性和信息准确性。加大对档案工作人员的学习培训以丰富他们的档案知识,提高工作实践能力,促进档案工作向标准化、科学化和信息化发展。

第5篇:工程档案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就是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对纸质档案进行扫描,使之转化成用计算机操作供人们使用的电子档案信息库,使档案的收集、存储、分类、查阅等变得方便、快捷。档案信息化是档案管理模式从档案实体保管转为以档案实体的数字化信息为重心,可以实现档案信息高度共享,而这必将引发档案管理模式的变革。

水利工程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程,关系着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利档案真实客观的记载着水利工程的进展情况,是水利工程设计、施工、监理等活动的重要依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应加强对水利工程档案的管理,采取先进的管理方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加快水利工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进程,逐步提高存档质量和工作效率。

一、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存在的弊端

1、档案的查询、管理不便。档案管理人员从一本一本的目录中找出所需的档案来,然后根据记录到库房中查找,费时、费力。档案在长期频繁的查阅过程中,会造成磨损、丢失、污损等情况,大大缩短档案的保存寿命。伴随着档案接收工作的开展,纸质档案逐年增多,不仅占用了大量库房存储空间,而且加重了档案查阅的难度,造成档案提档和还卷工作复杂繁重。手工查询档案速度慢、工作量大,直接影响档案的查询效率,导致了档案信息资源的浪费。

2、档案的管理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包括:环境、人为等各方面的因素,传统的纸质档案对档案库房的保存环境要求很高,灰尘、高温、潮湿、日光照射的强度等因素都会导致档案寿命变短,档案管理人员因调卷、还卷频繁的进出档案室,本身就会破坏档案的管理环境,不利于档案的保管。

二、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

传统档案管理的弊端迫切要求加快档案的数字化进程,提升档案的管理水平,建立数字化档案管理。在新的形势下,国家档案局颁布了《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这是“十五”计划期间全国档案事业发展的唯一一个专项规划。提出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本着统筹规划、统一标准、分级建设、安全保密的原则,加快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推动馆藏档案的数字化和数据库建设,在部分中心城市建设示范性数字档案馆,开展公众网上查询档案信息服务,加快推进档案信息化标准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根据国家档案局“十五”规划的要求,各省、直辖市都将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了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总体规划,同时陆续启动了大规模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在国家档案局《全国档案事业发展的“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加快数字档案馆及电子文件(档案)备份中心建设,完成国家数字档案馆建设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对电子档案进行安全有效的管理的工作目标。

河北省档案局也提出了要在“十二五”期间全部完成档案的数字化,实现全省各级档案馆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目标任务。

开展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可以大大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率,减少档案的提卷次数,加强档案的原件保护,可以在档案库中检索出需要的档案信息,实现即时查询,极大的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负担。使档案查借工作十分方便,档案管理实现信息化后,查借阅采用计算机管理,操作方便,可以自动产生催还记录,对过期不还的借阅者进行有效的催还。

三、档案的信息化管理的内容

1、加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制度建设。单位领导必须高度重视档案管理工作,给予必要的支持和保障,建立健全档案管理机构和制度,成立专门的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小组,明确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专门负责工程项目资料的收集、整理及归档工作,明确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和责任。要定期对国家制定的档案管理的法规、制度进行研究学习,及时制定、修改适合本单位的水利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创建规范的管理机制,使档案资料标准化、规范化和共享化,不断提高档案实体质量,避免相近公文重复立卷组合,建立健全各项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如:档案立卷归档制度、查阅制度、保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等。加大档案人才的培训力度,充实稳定档案队伍,努力提高重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有计划、有目的的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使水利档案管理人员不断更新知识、掌握扎实的业务技能,要不断增强档案管理人员的现代化意识,使其充分认识档案管理的重要性,牢固树立档案科学管理观念,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档案安全管理和保密意识,逐步建立和完善档案管理机制。

2、加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设施建设。统筹安排档案经费和设备,建立设备齐全、功能完善的计算机机房,配置承载档案信息系统的高性能服务器和数据存储器,安装河北科怡档案管理软件,为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提供良好的数据处理和存储环境。不断提高档案的检索功能,使其能够按照项目分类、功能、年度、文号、密级等进行灵活检索。档案的信息化建设需要复印机、电脑、扫描仪等先进的电子设备,实现档案目录电脑检索,内容电子化扫描工作,为档案的数字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加强对各种系统和软件的学习和开发,逐步实现档案信息的有序整理、档案信息数据库的建立、档案信息网络的建设及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并不断丰富和完善档案信息数据库的内容。

3、加强电子档案的安全管理。加强档案的安全管理,做好档案的复制、备份工作,确保档案不丢失、不遗漏,加强计算机系统及操作系统的安全管理,及时对电子档案使用的软件进行升级,加强档案的信息安全管理,杜绝各类危害档案安全事故发生。一是注重档案管理人员的学习培训,熟知档案安全保护知识,定期进行档案安全检查,做好检查记录,发现问题或存在的安全隐患应及时向领导汇报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二是制定档案安全责任制,责任到人,将档案安全工作列入本单位议事日程和工作计划,确保档案安全管理工作责任的落实。三是做好档案安全管理的宣传教育工作,采用多种形式开展档案安全教育活动,增强档案管理和广大干部职工的档案安全管理意识。四是建立健全档案安全应急处置预案。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档案安全应急处置预案并加以不断完善,随时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性事件。

4、档案信息化建设目标。积极推进水利工程档案的数字化扫描工作,建立健全档案信息数据库群,包括:电子目录数据库、档案全文数据库、照片及声像档案数据库等,建设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平台,确保档案的信息安全。

第6篇:工程档案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水利工程档案 特点 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G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3-180-02

水利工程档案既是水库管理单位综合档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又是记录和反映水库安全运行及效益发挥的重要史料和证据,在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水利工程档案管理水平的高低体现了水库管理单位的整体管理水平,并直接影响着水库安全运行状况和档案管理工作的优劣。随着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和实施工作的不断规范,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的不断更新,工程档案管理工作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一些水利I程档案仍存在着整理速度慢、内容不全、不规范、质量不高等问题。本文分析水利工程档案管理的特点,并针对当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改进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些认识。

一、水利工程档案管理的特点

1.水利管理单位的综合档案一般是指在单位工作活动中形成。上级下发与本单位职能有关并要求贯彻执行的具有一定保管价值的文书,财会、水利、科技和特种载体档案。其中,水利工程档案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记录和反映水库安全运行状况及担负着防洪、灌溉和城市供水的重要参考资料和依据。水利工程档案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是体现单位综合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

2.水利档案由水利工程管理部门归集,一般是先在工程管理部门保存1-2年以后,才移交到单位综合档案室,这就涉及到水利工程档案在工程管理部门的归集、装订和保管存放,移交到档案部门的内容、移交时间、相关的借阅手续、保管存档时间、过期档案的销毁手续和程序等。

3.在水库安全运行管理中,水利工程档案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领导指导类、水文类、水工类、闸门电气(机械)类、水资源保护类、测绘地质类、科学研究类、规划设计类、施工竣工类、运行管理类以及生产技术类。这些方面的水利档案构成了水利工程在建设运行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各样文档材料,有建设前期批文、施工过程记录、竣工验收资料及维修保养记录等,这些文档材料全面反映了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详细情况,对工程质量评定、工程竣工后的管理和维护,以及对新建工程的准备等,都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

4.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水库信息化管理越来越引起各级水库管理部门和领导的重视,水利档案实行的是纸质档案与磁性介质档案并行的管理模式,历年的大坝测量数据不仅以打印的纸质形式保存,还以电磁信号的形式存储在软盘、硬盘、光盘等载体上。这就存在对磁性介质档案的保管要求和相应措施。

二、当前水利工程档案管理的状况

1.档案管理意识淡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水利工程档案形成贯穿于日常的文件收集和数据记录、新建工程的前期准备、工程运行管理质量评定、工程竣工后的管理和维护等,是日常业务和工程项目的重要依据,也是水库运行管理体系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但是。作为相关的领导和工程管理人员,在思想上普遍对水利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在水库管理工作人员少、工作繁杂的情况下,水利工程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往往被忽视,缺乏相应的制度来规范日常系统的管理。

2.目前一般水利工程档案没有专人负责。一是对水利工程档案内容和工作范围的理解偏于狭窄,没有一种超前管理的意识、没有很好地和有关部门主动联系。二是没有将档案工作渗透到各个环节之中,导致业务部门和档案管理部门长期以来各自为政,给档案的整理归档带采了困难。这对日后的工程管理和维护,以及对新建工程的准备存在不利的影响。

3.水利工程档案没有专门的库房。水利工程档案移交到综合档案室之前,一般就存放在管理办公室。或跟其他设备仪器堆放一起。有的水利工程资料存放凌乱,有的容易潮湿、破损,本部门管理人员随意查阅。还有的水利部门因办公条件有限,存放水利工程档案的地方其他人员也可以随意进出,与档案库房的防盗、防火、防高温、防虫、防潮、防光、防尘、防鼠等要求相差很远,缺乏档案资料存放的安全性。难以保证水利工程档案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三、改进水利工程档案管理的措施

1.增强管理意识,加强水利工程档案管理。水利工程档案管理是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运行及发挥效益,是水利工程运行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是衡量单位综合管理水平的标志之一。单位领导应该提高认识,把档案管理工作纳入整体发展规划。高度重视水利工程档案工作。明确领导责任制,建立和完善档案管理网络。同时根据单位规模明确专(兼)职人员负责有关文书工作,处理文件的收发、整理、归挡,并做好水利工程档案的日常管理、查阅接待、登记工作。

2.建立和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当前,单位水利部门的档案管理人员大多没有接受过档案管理知识的专业系统培训,工程管理部门也没有具体的档案管理制度。因此,建立和健全相关的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制度,比如:综合性的规章制度,立卷归档、档案保管制度,档案保密、保卫制度,井放档案的利用制度,未开放档案的利用制度,档案专(兼)职人员的岗位责任制等。从根本上加强水利工程档案的管理和制度建设。以保障水利档案的日常管理规范、有章可循。

3.加强水利工程档案的库房建设。工程管理部门是单位水库安全运行管理重中之重,工程管理办公室是一个相互协作的工作场所,并不合适作为档案库房。从档案保密的角度来看,档案库房和办公室应该尽量分开,门窗加固,以防盗窃。从档案安全的角度来看,档案库房要求有防火、防潮、防尘、防热、防磁、防冻等严密的措施。因此,保障水利档案库房的相对独立和保密,是单位硬件环境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4.加强专职人员的配备。随着水库信息化管理普遍应用,相应的水利工程档案资料数量日益庞大,由工程管理人员兼任档案管理显然已无法满足档案管理和建设的发展要求。应该安排专职人员进行管理,负责水利档案的日常管理,工程管理电脑系统软件的日常维护,以及水利部门的日常查询工作,确保水利工程档案的安全性、完整性和档案管理活动的规范性。

5.加强水利电子档案的管理。水利工程监测数据要经常进行备份保存,系统要进行日常维护和及时升级。年终形成工程测量数据电子档案存储在磁性介质或光盘上,根据这些信息载体的物理特性,在形成电子档案时应当实行双备份。备份时注明形成档案的时间和操作人员的姓名,并贴上保护封签,要异地存放一个备份,防止意外事故发生引起整个工程监测数据的毁灭与不可恢复性。同时,保存电子档案的位置要远离磁场,注意防磁、防潮、防尘、防火等,定期进行检查,定期进行复制,防止由于磁性介质的损坏而使水利档案丢失,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第7篇:工程档案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档案信息化;信息安全;标准化;人才队伍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20.14.087

[中图分类号]G27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20)14-0-02

0引言

档案信息化建设将档案管理与信息技术有效融合,实现档案管理各个环节安全高效。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注重信息安全问题,特别是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无论是在信息收集整理阶段,还是在信息储存利用阶段,都涉及信息安全问题。从当前档案管理现状看,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还面临诸多问题,如信息安全问题重视程度不足,信息安全软硬件设施建设不到位,相应的制度体系和人才体系不完善等,档案管理部门有必要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将信息安全问题作为重要课题进行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解决措施,进一步提升档案信息安全性。

1档案信息化的实质及主要特征

1.1实质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档案部门针对档案信息资源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手段对其进行整合,并为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的过程。档案信息化建设既符合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档案事业的现实要求,也是档案管理部门转变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的重要手段,档案信息化建设打破了长期档案部门封闭、半封闭的服务状态,真正实现了档案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同部署、同落实,进一步明确了档案管理部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角色,提升了档案服务效率和服务效果。

1.2主要特征

在推进档案信息化进程中,档案信息化呈现出新的特征。

1.2.1档案内容与载体形式出现了新的特征

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撑下,档案信息数字化成为可能。近年来,网络信息技术发展更加成熟,进一步降低了档案信息采集和储存成本。与传统的档案信息技术相比,当前的档案信息技术利用更加便捷,无论是档案信息的采集速度,还是档案信息的整理速度都呈现了几何级数增长。特别是随着存储设备的不断优化,档案管理部门能以较小的空间存储大量的档案信息。随着档案信息系统平台的完善,档案信息收集、加工、传输工作都变得更加方便。在档案信息化进程中,档案内容数字化和档案载体的多媒体化成为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中的新特征。

1.2.2档案服务方式与共享形式出现了新的特征

在传统的档案信息环境下,档案信息需求者要想获得档案服务,必须亲自到档案馆进行查阅,并向档案馆申请借阅,使用完之后还需要归还给档案馆,不仅耗时耗力,而且影响档案信息的服务范围。而在新的信息环境下,档案信息的服务方式和共享方式出现了新的变化,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档案信息服务系统能够打破时空限制,将传统的纸质档案上传到服务系统上,档案信息使用者只要具备一定的权限,通过用户登录就能进入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根据需要对档案信息数据库进行检索、浏览和下载就能获得相关资料,进一步拓展了档案信息服务范围,同时也实现了档案信息共享。

2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信息安全问题

信息安全是档案信息进程中必须注重的问题,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中,信息安全主要集中在档案信息生产安全、流转安全、保存安全等方面。

2.1档案信息生产安全

目前,档案信息来源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对档案馆收藏的传统纸质信息进行数字化形成的电子档案信息,这部分信息是档案信息的主要来源;另一部分是按照档案管理的相关要求,向党政机关、社会团体收集的以电子文件形式的电子档案信息,这部分信息是未来档案信息生成的主要来源。而档案信息生产安全隐患主要源于3个方面:一是档案信息生成数字平台不统一造成的安全风险,在推进无纸化办公背景下,党政机关都推进了无纸化办公,但生成的数字文件格式不统一,很多数字文件与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存在兼容性问题;二是档案信息生成的不真实性安全风险,由于档案信息生成主体过于多元化,特别是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他们是档案信息资源生成的重要主体,也是档案信息资源生成的最初主体,一旦他们对档案信息内容进行篡改,档案管理部门将无法核对这些信息;三是档案信息生成的不可用风险,在档案信息传输过程中,一般都需要对档案信息进行压缩和加密,然后通过专用的网络渠道进行传输,但在传输过程中会由于人为因素和技术因素造成档案信息的不可读或不可用风险。

2.2档案信息的流转安全

在信息技术的应用过程中,档案信息流转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一是在档案信息传输过程中,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升级或对重新迁移、归档或载体转换档案信息时,容易在操作过程中丢失档案信息。二是在档案信息传输过程中,容易被不法分子用更先进的技术窃取档案信息,甚至打包一些篡改后的档案信息,通过非法渠道替代原有的档案信息,致使工作人员收到的档案信息与原始信息内容不一致,导致档案信息无法使用。三是涉密档案信息的安全风险,很多档案信息都具有一定的保密性,这些档案信息在网络传输和保存过程中容易出现安全风险问题。

2.3档案信息的保存安全

档案信息数字化让档案信息保存变得更加便捷,同时也节省了档案信息的保存空间,但档案信息在保存过程中存在很多风险。一是档案信息的物理环境风险,部分档案管理机构只注重档案信息软件建设,引进专业人才和设备,但不重视档案信息保存的物理环境;沿用传统的档案管理方法,没有设置专门机房保存档案信息资源,没有实现专用网络的物理隔离,也没有铺设静电地板和监控措施,一旦发生火灾或其他自然灾害,现有的物理环境不支持档案信息保存,很容易造成档案信息资源因不可抗力因素而出现损毁。二是档案信息软件环境风险。随着档案信息化的不断推进,档案信息管理系统需要不断换代升级,在这一过程中,如果选用的互联网企业技术能力一般,可能会造成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存在诸多漏洞,容易被不法分子窃取档案信息,对档案信息的保存造成一定的風险。

3档案信息化建设中构建信息安全体系的对策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既是当前党和国家对档案事业提出的现实要求,也是档案管理部门主动适应新时展的现实举措。在档案信息化进程中,档案管理部门必须注重档案信息安全问题,构建和完善档案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提升人才队伍的安全意识。通过多措并举的方式进一步降低档案信息化进程中的信息安全风险,构建更加完善的档案信息化建设信息安全体系,确保档案信息化稳步推进。

3.1构建档案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

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以完善的标准规范体系作为保障,统一的标准规范体系不仅是衡量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标准,同时也有助于推进档案信息化进程。在档案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要严格按照国家关于档案信息化建设规范标准的具体要求,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另一方面,档案信息化建设主体应该结合本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具体需求,完善档案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的内容,确保档案信息化标准规范安全体系更适合本部门的档案信息化建设,确保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稳定。在具体做法上,一要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规定,并结合当前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具体要求,修正和完善本单位的档案信息化标准规范制度,同时对本单位在档案信息化进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并制定相应的制度对其进行规范,切实保护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性。二要在技术层面制定完善的规范体系。當前在档案信息化进程中外部的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而这些新技术是支持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因此,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必须严格规范技术标准,特别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主管部门,应该按年档案信息技术标准规范。同时各个档案信息管理部门也应该结合档案信息化的特征制定相应的标准,只有构建档案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才能确保档案信息在生成、流转和保存过程中的信息安全。

3.2构建档案信息人才队伍安全体系

档案信息化建设安全风险既涉及设备和技术风险,也涉及人为因素风险,特别是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对档案信息化建设以及档案信息化安全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档案管理部门有必要加强档案信息人才队伍安全体系建设,培养技术过硬、素质过硬、安全意识过硬的档案信息管理人才。具体而言,第一,提升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信息安全意识,档案管理部门在推进档案信息化进程中要围绕人这一核心要素开展,要想提升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必须充分发挥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制定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长期安全教育制度,按照档案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每季度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通过长效化的安全教育时刻提醒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信息安全的重要性。第二,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信息安全讲座,对过去一年全国各地出现的档案信息泄密事件进行系统分析,结合事件出现的安全漏洞和不足,按照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具体的岗位要求对照查摆问题,及时改进发现的问题,进一步提升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第三,加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信息技术培训,在提升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安全意识的基础上,还需要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具备相应的技术和能力,以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安全漏洞问题。一方面,与具备相应资质的互联网企业合作,聘请专家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信息化培训,要求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熟练掌握档案信息系统的各类软件,并能简单维护档案信息系统的各类硬件。另一方面,进一步提升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规范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程序和操作方法,通过提升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确保档案信息安全。

第8篇:工程档案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一是档案管理基础工作需要加强,档案收集不及时,存在归档不规范、不完善现象,重要档案存在遗漏隐患。二是档案队伍建设需要加强,特别是在“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中档案管理人员变动后,人员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三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信息系统多套多轨同时运行,系统应用水平有待提升,多年前历史数据的导入工作尚未开展;纸质档案数字化处理任务艰巨,数量巨大,给工作带来了被动。四是工程类科技档案管理需要加强,该类型档案归口管理部门尚不明确,属于省公司层面管理的工程档案均存放在生产运营、电网建设等单位。同一项目在设计、施工、运行、检修等过程中产生的工程档案分散保存在各单位,未进行汇总整合和统一管理。面对档案工作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档案工作者务必要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艰巨性,进一步理清思路,找准短板,深入研究和解决当前档案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按照专业化、集约化、标准化管理要求,健全覆盖各管理层面、贯穿各业务流程的管理标准体系和工作体系,全面加强档案制度化、信息化、规范化建设,不断提升公司档案工作水平。笔者认为省公司当前档案工作的着力点应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办公厅和省档案局工作要求,准确把握档案工作规律,坚持“强基固本、做实做优”的工作原则,以开展“创建优秀档案馆(室)”创建活动为主线,以国家电网公司档案工作考评中达到“示范级”为目标,加强标准化建设、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强队伍建设,夯实工作基础,提升工作价值。

1.加强标准化建设,建立档案管理工作新体系认真落实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和标准化建设要求,积极做好档案管理工作适应性调整,明确各类档案管理的业务界面、职责分工、工作权限和工作要求,加快建设“统一归口、分级管理、横向协同、纵向贯通”的档案管理机制。省、市、县供电企业档案管理部门要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统一部署,对照国家电网公司考核评价标准和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认真组织开展档案工作标准化建设,全面完善制度体系、管理体系和工作体系。要严格落实《企业档案工作规范》、《中央企业档案工作评价办法》,尽快建立和完善档案基础管理、动态管控和应急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形成规范严谨、协调统一、特色鲜明、闭环高效的档案工作体系。近年来,山东公司对档案管理制度和标准化建设进行了深入系统地研究、梳理和修订,取得了初步成果。在标准化建设方面,对原来的《档案管理标准》作了较大修改,重新规范了管理职责、管理界面、工作流程。在制度建设方面,广泛筛选,充分论证,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汇编》,内容涵盖法律法规、行业标准、专业规范等各个方面。其中,《管理标准》是制度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规章制度汇编》是制度体系建设的解释和补充。《管理标准》中的内容基本涵盖了《规章制度汇编》的主要内容,两者相辅相成,互相关联。这两个成果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组织学习,切实抓好贯彻落实。2.加强队伍建设,增强档案工作新动力建立一支政治素质强、专业素质优的档案管理队伍,是实现档案管理提升的关键。广大档案工作者要主动学习、提升能力,高标准开展档案工作。要切实加强培训组织,紧密结合实际,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充分利用各种培训资源,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形式,着力提高培训质量。要学习借鉴国家电网公司档案协作组的做法,紧紧围绕工程建设档案管理、信息化管理、档案馆(室)建设、档案基础管理、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等重点方面,结合工作实际成立协作组织,科学制定活动方案,深入开展业务研讨,锻炼和培养一批专家型档案工作队伍。要加强组织领导,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或管理创新活动,集思广益,汇集众智,力争推出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研究或管理创新成果,为公司档案工作上水平、上台阶提供理论支持。各单位档案管理部门要本着提升能力、提升管理的要求,积极参与协作组活动,引导和帮助档案工作者学好法律法规、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紧跟档案工作最前沿、最需要、最管用的知识,为公司档案事业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3.加强信息化建设,打造档案管理新优势信息化建设是档案工作的首要任务,数字化管理是信息化建设的首要内容,在国家电网公司考核评价办法中有明确要求。要启动数字化建设项目,加快纸质档案数字化加工进度,完成纸质档案向电子化档案的转换,建立库藏档案资料的目录数据库和档案全文索引数据库。力争利用两年时间完成数字化建设任务,建立统一、通畅、高效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更好地为公司决策和专业工作提供档案信息服务。要认真做好信息统计、分析、整理等各项前期基础工作,学习借鉴兄弟单位的经验和做法,为数字化项目高效推进奠定良好基础。在数字化、信息化建设项目启动之前,不要委托第三方开展数字化、信息化开发业务,确保企业秘密安全。4.加强基础管理,拓展档案管理新空间要树立“大档案”工作理念,各单位的办公室作为本单位档案管理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好管理职能,切实加强监督检查。在主多分开改革过程中,要对企业负责、对历史负责,确保各类档案无遗漏、无遗失,积极稳妥地做好各类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保管工作。要从源头抓起,切实加强工程档案管理,确保工程档案顺利通过验收。要将档案安全管理纳入企业安全管理全过程,建立和完善档案应急管理制度,制订和完善应急预案,签订安全责任书,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要高度重视档案馆室、库房等安全设施建设,严格执行“十防”安全标准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增强安全管控的“硬能力”。档案管理人员要严格执行公司档案借阅制度,恪守安全保密相关规定,加强对档案资源特别是档案借用流程、信息流向、知悉范围的控制,提升安全管理的“软能力”,确保档案实体和档案信息资源的绝对安全。5.深入开展“优秀档案馆(室)”创建活动国家电网公司于2012年1月10日下发了档案工作考核评价办法,这个办法是进一步加强档案管理基础设施,提升档案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数字化水平的重要指导文件。要充分认识考评工作的重要性和严肃性,早动手、早安排、早部署、早落实,全方位启动迎检工作,确保公司达到“示范级”目标。

本文作者:王艳玫工作单位:山东电力科学研究院供电服务中心

第9篇:工程档案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一、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的问题

新形势下,虽然数字化档案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作用也愈加明显。但由于管理制度不完善,一些管理人员素质偏低,妇幼保健档案管理仍然面临以下问题。

(一)妇幼保健档案的原稿管理被忽视。为方便打印,人们习惯应用计算机起草和制作文件。但文稿一旦打印完成后,很多人容易忽视文件管理。多数人不注重加强电子文件管理工作,或者未能将其保留下来,文件被清除或被新的文件夹覆盖。一些人员忽视保护文件夹,对文件任意进行增减、删除或篡改操作,导致原始的电子文件面目全非。

(二)妇幼保健档案的?w档管理不被重视。传统纸质档案都是在文件形成后,由管理人员分类和编号,然后交由管理部门和工作人员管理。纸质档案使用时间长,工作人员经验丰富,总结出行之有效的工作流程、方法和原则,相关制度较成熟,有利于提升妇幼保健档案管理水平。而数字化档案写在磁盘上,方便修改,制作和修改完成后存储于磁盘中,并保留在信息数据库,方便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但由于数字化档案生成环境特殊,从制作到归档,不能按照纸质档案方式进行,妇幼保健档案归档管理也容易被忽视,制约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妇幼保健档案的安全管理不足。数字化档案如果被盗取,其受损坏程度往往比较严重,甚至导致妇幼保健档案数据资料难以恢复。一些单位忽视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措施,安全管理不被重视,安全防护技术手段不足,未能综合应用防火墙技术、密钥技术等,安全管理制度措施没有严格执行。

二、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对策

为弥补妇幼保健档案管理的不足,根据新时期和新形势,以提高管理水平为目的,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采取优化和创新策略。

(一)加强妇幼保健档案的原稿管理。数字化档案制作或打印之后,不能任意删除或修改,而应该加强原稿管理,做好存储和备份工作。同时注重文件收集,与纸质档案完全不同的是,数字化文件收集方式、范围和要求也不同。草稿文件一般不具备正式的文件功能,可以不保留。对具有辅助作用的文件、正式的文件应该做好搜集工作,进行整理和归档。并与纸质档案建立对应关系,方便查阅和使用。还可以将其制作成纸质拷贝件或微缩品,避免档案丢失。

(二)完善规章制度,加强妇幼保健档案的归档管理。完善妇幼保健档案管理规章制度,推动管理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明确相关人员职责和权限,让他们有效适应档案管理需要,严格落实制度措施。重视档案综合利用,加强管理,使管理和利用工作更为有效地开展下去。妇幼保健档案归档过程中,可采用硬盘存储或外部载体保存,避免受到不必要的损失。

(三)重视妇幼保健档案的安全管理。重视软件维护,确保妇幼保健档案安全有效运营。完善安全管理措施,预防安全隐患发生,明确管理人员职责和权限,让他们有效开展安全管理工作。加强软件和系统更新维护,确保妇幼保健档案存储设备安全。落实专机专用制度,保证档案存储设备处于良好性能和运营状态。注重妇幼保健档案备份,避免出现安全隐患。加强网络防火墙建设,重视安全密钥的使用,合理设置密码,防止受到攻击和破坏。做好备份工作,综合应用加密技术、访问控制技术、数字签名、信息备份与恢复等措施,实现对妇幼保健档案的有效管理,确保其安全可靠。

(四)提高妇幼保健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明确管理的目的、流程和方法。落实管理责任制,让每个管理人员有效开展管理工作。这样既能预防安全隐患,还能推动档案管理规范化和制度化,保障档案管理效率提升。引进基础扎实、责任心强、信息技术应用水平高的管理人员,实现对妇幼保健档案的有效管理。完善管理培训制度,学习理论和前沿知识,促进妇幼保健档案管理效率提升。管理人员要加强学习,掌握档案管理制度和规范要求,提高计算机业务水平,有效利用其开展妇幼保健档案管理工作。积极参与档案管理业务培训,丰富理论知识,增强动手操作能力,提升妇幼保健档案管理水平。

(五)优化妇幼保健档案管理服务方式。综合利用多媒体技术、光盘制作技术、信息技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促进妇幼保健档案资源共享。为用户提供在线咨询服务,完善妇幼保健档案咨询平台,严格各项操作,优化管理服务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