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经理助理的工作内容范文

经理助理的工作内容精选(九篇)

经理助理的工作内容

第1篇:经理助理的工作内容范文

关键词 辅导员 学生资助 角色职能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早在2006年教育部就已经将辅导员在落实对生活和经济困难的学生的资助工作(《我国普通高校中辅导员团体队伍建设》),成立一个高校内的勤工助学组织,为条件不好、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一个资助的平台。次年国家更加注重对在校大学生资助政策的建立和推广,但是在开展这项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的工作的同时,也有一些我们不希望看到的现象随之发生,例如所提供的资助并没有落实到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身上,这也受到了各大高校的注重,并且要求对学生资助工作进行调整和监督的呼吁也越来越强烈,因此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和资助结合一体成为当前发展的必然趋势,而辅导员作为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主干力量,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和资助工作相结合的问题,也自然地成为辅导员应该注意的问题。文章是笔者在工作实践中所总结的经验与建议,希望和大家一同讨论辅导员在资助学生的工作中的角色和定位。

1 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角色职能

在大学里,和学生相处最多的就是辅导员了,辅导员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就好比是中学的班主任一般,而且需要帮助时大多数时候找的也是辅导员,因此辅导员的工作在实际上是更为复杂的,其不仅包括教育的职能,还有管理职能以及服务职能。

(1)毋庸置疑,教育职能仍是辅导员工作的核心内容,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抓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辅导员所要做的本职工作和基础工作,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同时再掺入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创新教育以及理想教育等。

(2)管理职能是基础。综合测评、学生奖惩、学生宿舍管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奖助学金发放、突发事件应对等各项学生日常事务管理是辅导员日常工作的基本内容,其特点是繁杂琐碎。

(3)服务职能是拓展。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学生付费上大学,成为高校资源的消费者,辅导员拓展出服务的职能。服务职能主要包括对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给予咨询和建议,如学习与成长辅导、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心理健康咨询等,真正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2 辅导员角色职能在学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学生资助工作上,实际操作中辅导员是该项工作的主要实施者,但是很多人同时往往容易忽略辅导员的角色职能,辅导员以管理工作为主,服务和教育工作则却被忽视,尽管管理工作是主要内容,但是管理上也有很多不妥之处,而且针对学生在思想上产生的问题,没有主动去解决的意识,而都是出事以后再诊断解决。为学生做心理辅导等更不用说了。具体表现为:如有的辅导员将学生资助中各项奖助学金的评审等同于奖学金,按名额取名次;有的辅导员为了赶时间,评审过程仅仅与几个班干商量,名单就确定下来,其他同学却不知晓。

3 辅导员在资助工作中的角色定位

在学生资助工作中,辅导员应该明确自身的责任,要将自己所认定的角色和工作与学校所定位的角色相统一,对于高校内资助学生的工作当中,笔者认为辅导员应该将自身角色定位时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将自身作为国家和高校对学生资助政策的直接宣传者。由于我国对大学生的资助政策每年都在进行着宣传工作,并且对于国家制定的奖学金、助学金以及励志奖学金等的评选条件和标准也都有了明文规定,然后各大高校根据其规定内容再制定自己院校的管理和评选内容,因此辅导员不仅要了解国家的相关政策,还要了解本校在该方面的管理工作上的规定内容,同时辅导员应该联系学生实际,所以辅导员不仅是资助政策的宣传者,也是该政策的贯彻与执行者,辅导员只有在详细了解这些政策之后,才能将这些政策更好的实施与贯彻。

(2)将自身作为高校内对学生的思想工作的组织策划者,辅导员的主线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所以辅导员要非常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规律,而且还要总结出一套符合自身的工作方法和思路,所以辅导员要扎实掌握思想教育知识的理论基础,要有较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和理论,尤其是对于那些经济困难的学生,更应该帮助其树立理想和信念,让这样的学生有更高的素质和能力,另外对于受到资助的学生而言,都是一些经济较为困难、条件不好的,所以要关注这些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对于他们的心理和思想政治上的教育更应该重视。

(3)将自身作为资助政策的执行者。如今的各大高校内,对于学生的资助工作一般都会分为三级管理,第一就是高校一级内认定家庭较为困难的学生;第二就是要认定见证学生助学贷款的见证人。贷款有两种形式,第一个是国家助学贷款,第二个是生源地贷款,而作为贷款的见证人就是学生的辅导员,所以辅导员要为学生指导与贷款相关的知识和资料。第三则是高校内的勤工助学中心为学生提供的上岗职位和工作,高校内一般都有勤工助学中心,该中心不仅为申请的学生提供工作,辅导员也应该针对学生的个人条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来满足自身生活所需费用。

4 小结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辅导员做好高校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环节,是促进教育公平,维护高校乃至社会稳定的重大措施。为了确保新时期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资助工作顺利而有效地开展,辅导员在学生资助工作中的角色必须要有科学正确的定位。

参考文献

[1] 尹海龙.高校辅导员角色冲突分析[J].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2012(6):107-108.

[2] 崔志勇.对高校辅导员多重角色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2012(1):318-319.

[3] 邱静.多视角关注高校贫困生工作[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8):983-985.

[4] 北京交通大学学生处.积极做好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和教育工作[J].北京教育,2006(2):29-30.

[5] 林细俤.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职业角色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9:19-22.

第2篇:经理助理的工作内容范文

教育办公室(OfficeofAcces-sibleEducation,简称OAE)为学生提供有关住宿、辅导方面的各种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确保学生能参加各种各样的校园活动[7],让所有学生在校内都拥有平等的机会来获得学术和实习经验,帮助学生解决在校担任的各项工作和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4)院系。在斯坦福大学每个学院的各个系中,系是教学助理工作的地方,直接承担对教学助理的监督和管理。教学助理主要由系主任负责管理,各系根据自身的需求安排教学助理相应的教学工作。另外,各系还要为教学助理分配指导教师,安排专职咨询和服务人员。

二、斯坦福大学教学助理的培养

1.教学中心提供的培训教学中心为教学助理设计了一系列的培训项目,并为教学提供各种资源和服务。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每学期向教学助理提供短期职前培训、教学咨询、探讨会、教学评估和反馈、教学资源和讲义,教学技术手段的使用,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等。(1)学期前的短期职前培训。在每学期开学前,教学中心会对教学助理进行一个简单的为期半天的职前培训。培训的主题包括:欢迎来到斯坦福大学;什么是有效的教学;介绍教学中心为教学助理提供的资源;研讨如何有效的开展讲课、评分、引导讨论;第一天如何开展教学及如何学习工作等[8]。通过短期职前培训,教学助理对教学工作有了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有助于教学助理为新学期的班级教学工作做准备。(2)联络和咨询课题。为了促进教学中心与院系对培养教学助理进行交流合作,教学中心设立了联络和咨询课题(LiaisonsandConsultantsPro-grams)[5]。各院系为教学中心组织的课题和为教学助理提供的资源提供意见,院系和教学中心一起合作优化教学服务。所有的院系在实施教学时都要寻求与教学中心合作,通过教学中心提供的支持来展开对教学助理的培训。教学中心为院系的教学助理提供个人教学咨询、期中学生评估和班级管理咨询服务。中心的咨询员都是在教学助理评估中表现优秀被选的,具有良好的语言交际能力和丰富的教学助理经验。经过一定的培训后,这些做教学助理的研究生在教学中心为其他教学助理提供“一对一”、“面对面”的指导和咨询。(3)教学助理研讨会。教学中心每月都会组织全校性的教学助理研讨会。每次研讨会的论题不同,中心网站会提前公布会议的时间、地点、讨论的题目。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网站提供的信息对研讨会内容进行提问或评论。2013年秋学期将举行研讨会内容:学生学习投入策略探究;学生是如何学习的;教学助理可以做些什么;饮食、交流、教学与运动[10]。另外,教学中心会定期开展关于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诊断教学的研讨会。(4)发行《教学手册》。教学中心通过编写《教学手册》(AnIntroductoryHandbookforFaculty,Ac-ademicStaff,andTeachingAssistants)为教学助理提供书面上的指导,手册中对课堂教学准备、教学策略、教学技能等方面给予了详细介绍。对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学助理、教学助理的职业发展、时间管理、学生课程指导、多媒体的使用等方面从目的、内容、方法角度进行了细致说明。在每一所院系,教学中心与院系合作根据院系的需求编写了各院系独具特色的教学助理手册,以此为教学助理提供指导。(5)实施教学档案袋。教学档案袋(TeachingPortfolio)是教学助理自我成长和发展、任职和晋升的有效工具。档案袋内记录了教学助理作为教师的教学经历和成长、优点和成绩等。袋内装有个人简介、教学大纲和课程资料、学生的评价、学生的作业、课堂教学的视频记录等。教学档案袋可以帮助教学助理获得来自同事、学术指导员、教学中心咨询员的建议[11]。建立教学助理教学档案袋,可以有效地观察到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课程教材的使用和评估方式,帮助教学助理认识自己教学的过程和进展,并据此判断教学效果。教学档案袋也反映了学生的教学经历,对学生未来的求职有很大帮助。(6)视频记录和咨询指导。教学中心会将教学助理上课的内容和情景用视频记录下来,以提高其教学技能和教学质量。教学助理需提前一周向教学中心申请进行视频记录。视频录制结束后,中心的专家将与教学助理一同观看教学视频,协助教学助理分析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为教学助理提供改进建议,促进其教学技能的改善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12]。教学中心的教师还经常与教学助理进行对话交流,询问教学情况,提供教学指导和帮助。

2.院系提供的培训方式是教学中的导师制斯坦福大学的很多院系都安排了教学导师,为教学助理提供指导,这些导师由教学效果优异、经验丰富的教学助理担任。他们既是经验丰富的教学助理,又是新任教学助理的指导教师,根据院系的实际需求实现多样化的角色,为新任教学助理提供培训和支持,帮助他们提高教学技能,为院系和教学中心评估教学助理提供有效反馈。由于教学导师掌握了卓越的教学技能和丰富的知识资源,他们既能为新任教学助理提供专业发展指导,又为班级和院系的培训项目提出建议。每年秋季学期开始前,院系会组织为期2.5天的工作坊,推动教学中的导师制,教学导师与新任教学助理一起交流教学助理的成长与发展,不同课型的教学指导方式,不同类型班级的管理,本科生学习的特点,为教学助理提供富有建设性的反馈意见。在此,教学导师可与教学助理展开深入的互动与交流。导师制项目还包括在每个学期和其他的教学导师交流,其形式可能是一个圆桌讨论会或课堂观察[13]。教学导师将自己的教学技能、教学经验传授给学生,既提高了新任教学助理的教学能力,同时教学导师学习了反馈、评估教学助理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自己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对于教学助理的培训,目前斯坦福大学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培训体系,极大地提升了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的教学能力、指导能力。通过教学助理工作有效地促进了本科生的学习,提高了本科教学质量。

三、斯坦福大学教学助理制度的特点

1.保障教学助理的工作质量为保障教学助理教学技能的提高,斯坦福大学采取了多种培训形式,教学中心在教学助理的培训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在教学工作开始前,通过学期前短期职前培训,教学助理对工作有了全面认识和了解;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联络和咨询课题及开展教学助理研讨会,教学助理能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说明并得到解决。在指导方式上,不仅书面指导材料,如《教学手册》为教学助理的工作提供详细的指导和说明,而且安排了教学导师,为教学助理提供面对面、有针对性的咨询和服务。教学档案袋的运用,关注教学助理的成长和提高。这些培训形式有效地帮助了教学助理认识课堂教学、参与课堂教学、指导课堂教学,使本科生能得到及时和有效的学习指导与帮助。

2.及时评估与反馈,以评促教评估是一种有效改善工作效率、提高工作积极性的方式。通过评估,教师和行政管理部门可以检查教学助理工作的实施情况,为改进教学助理的教学提供参考,同时也是评价教学助理工作的重要依据。期中评估和期末评估相结合,可以帮助教学助理及时发现问题,了解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而改善教学方式,促进和提高教学助理的教学效果。每一次评估结果都能及时反馈给教学助理,让教学助理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调整教学方式,完善教学内容,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小组讨论评估与在线网络评估等多种方式的结合,使评估的结果更加真实可信,有利于教学助理的成长和进步。

3.关注教学助理的个人成长和未来发展斯坦福大学认为,教学助理经验对研究生而言是必不可少的,这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具有重大价值。斯坦福大学的教学助理制度本着“以生为本”的理念,为促进教学能力的提高提供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安排教学指导教师。无论是对教学助理的培养还是评估,都体现了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努力提高学生的教学水平,锻炼学生的教学技能、沟通能力,同时促进研究生研究能力的提高,关注学生的个人成长。教学助理培养制度为将来想要从事教师职业的在籍研究生提供了充分的准备时间,积累了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为教学助理未来到大学任教提供了比以往更有价值的工作经验。

四、斯坦福大学教学助理制度对我国研究生培养的启示

1.将教学助理制度纳入到研究生教育20世纪中期以后,高等教育大众化突飞猛进。我国高等教育自1999年扩招以来,高等教育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多,教师队伍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进入高校本科生的需求也开始呈现多样化、个性化。教学助理不仅能够协助教授教学,分担一些学习咨询、作业辅导等方面的工作,减轻教授工作的压力,而且能为学生提供及时和细致的学习咨询与指导,实实在在地改进本科教学质量。博士生是高校教师的主要来源,新进的高校教师通常缺乏教学经验和教学技能,在博士阶段急需培养这方面的能力。教学助理制度的建立对于教学助理本身而言,其教学技能得到了极大地提高,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综合素质。教育部自2011年提出继续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在这样的背景下,特别有必要建立教学助理制度,将教学助理制度纳入到研究生培养中,鼓励研究生担任教学助理。

2.育人为主,完善教学助理培训体系虽然我国一些大学建立了教学助理制度,但教学助理仅限于协助教授教学,减轻教授负担方面,忽略了教学助理育人的功能,教学助理自身并没有得到锻炼和提高。学校与院系管理人员要将开展教学助理工作的主要目的准确地定位于培养研究生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以及保障本科教学质量上,并以此作为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大学必须建立完善的教学助理培养体系,创新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在协助教授教学的同时帮助教学助理自身能力得到提升。我国目前虽在全国建立了30个教育部的教师发展中心,但非常遗撼的是都未能把对学生的服务纳处其中,教学助理的培训这一块基本是缺失。因此,可以借鉴斯坦福大学的经验,扩大教师发展中心的功能,精心设计培训项目,严格选拔工作人员,对教学助理开展一般教学问题方面的培训。同时,要规范教学助理培训制度,对教学助理的培训内容、形式与时间做出规定。

第3篇:经理助理的工作内容范文

关键词:以人为本;资助;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2-0041-02

人本主义作为一种教育理念,高校的各项学生工作也应当符合这一理念要求,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资助工作作为高校学生工作的一部分,更应当践行人本主义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在资助中实现育人,在育人中完成资助,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一、人本主义与高校资助工作

人本主义理论是美国当代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创立,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等。人本主义强调人的尊严、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把人的本性的自我实现归结为潜能的发挥。当前,人本主义理念对我国现代教育管理有着重要的借鉴启示意义。在高校的学生工作中,我们越来越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尊重学生,发展学生个性,激发创新意识。

学生资助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目前国内高校资助政策相对完善,各省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都能兑现“绝不让一名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承诺,形成了“政府主导、高校联动、社会参与的局面,建立了以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学费补偿贷款代偿、勤工助学、校内奖助学金、困难补助、伙食补贴、学费减免等多种方式并举的资助政策体系”。在高校资助工作进一步完善的同时,“资助育人”被专家学者所关注,资助是手段,育人是目的,中央16号文件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1],高校资助工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部分,资助工作要取得实际效果就要将资助与育人相结合,在资助工作中只有践行人本主义理念,将学生作为工作的主体才能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

二、高校资助工作的困境

当前,在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主要有两种不良倾向:一种是重资助、轻育人,认为解决了经济问题就解决了所有问题;一种是重育人、轻资助,这种观点没有将物质资助与精神资助结合起来,没有认识到经济上的资助是帮助贫困生的一种有效手段。以上两种倾向具体表现如下:

1.真实性有待考量。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开展经济资助工作,首先要了解和掌握学生真实的经济状况,这是开展资助工作的前提。当前各高校主要通过《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来掌握学生家庭基本信息,该表内容全面,涵盖了学生家庭成员的基本情况及影响家庭经济状况的相关信息。在调查表的最后一栏设有“学生家庭所在地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经办人签字栏及单位公章栏用以证明调查内容的真实性。但在实际工作中,不乏一些非困难生通过家庭关系等手段提交虚假的情况调查表,调查表的真实性、民政部门公章加盖的“权威性”一直是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中的症结所在。一些价值观偏颇的学生乃至家长抱着“国家的钱不拿白不拿”的心态,获得无偿资助,浪费国家资源,使得高校资助工作丧失了其本来意义。

2.心理资助成为新的考验。随着大学生进入个体成长发展的第二个关键期――青春期,他们的生理与心理迅速成熟、急剧变化。高度的自尊是这一时期学生的特点,而过度自尊则会让他们不愿面对家庭经济相对困难的局面,同时大多数贫困生来自农村地区,他们不希望自己在来自城镇的同学面前表现得过于自卑和弱小,所以,外在表现比内在实际显得更自信、更强大,以此显示自己和来自城镇的大学生的平等性。大学生的这一状态给高校资助工作更增难题,一些真正的困难生拒绝来自社会的帮助,不愿在老师和同学面前承认家庭贫困的事实,甚至通过过度消费等方式“伪装”自己。面对这样的学生,无论是老师还是身边的同学都很难关注其需求,从而忽略了这一部分真正需要资助的学生。

3.工作队伍的建设有待加强。人本理念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还有具体开展工作的管理者,在大部分高校中,资助工作的直接开展者是高校辅导员。辅导员作为开展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资助育人是其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内容与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很多专家学者都提出要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和专家化。

三、人本理念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第4篇:经理助理的工作内容范文

[关键词] 员工援助计划压力管理

一、EAP介绍

“员工援助计划”是英文“Employee Assistant Program”的直译,一般简写为EAP,它是组织为员工设置的一套系统的、长期的福利与支持项目。通过心理专业人员对组织的诊断、建议和对员工及其家庭成员提供的专业指导、培训和咨询,旨在帮助解决员工及其家庭成员的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提高员工在组织中的工作绩效以及改善组织气氛和管理。EAP最早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当时美国的一些企业注意到员工的酗洒、吸毒和其他一些药物滥用问题影响到员工和企业的绩效,于是有的企业建立了一些项目,聘请心理专家帮助员工解决这些问题。例如,1917年,美国纽约梅西(Macy)百货公司所建立的员工咨询系统。到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剧烈变动,工作压力、家庭暴力、离婚、法律纠纷等问题越来越影响到企业员工的情绪和工作表现,EAP项目也因此日渐增多。自20世纪 80年代以来,EAP在欧美发达国家得到长足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甚至在日本一些企业中出现的管理模式(设立放松室、发泄室、茶室,缓解员工的紧张情绪,或制定员工健康研修计划和增进健康的方案,帮助员工克服身心方面的疾病)也是EAP部分内容的翻版。在此过程中,有关EAP项目的研究也越来越多。1982年,Walsh首次正式提出“员工援助计划”概念,此后,Gooding(1987)对EAP进行了诠释,认为它是企业通过合理干预方法,了解、评估、诊断及解决影响员工工作表现和业绩的过程。Bohlander和Scherman(1992)着重强调EAP是解决员工在社会、心理、经济与健康等方面的问题,提高员工工作和生活质量的目的。Dessler(1994)把EAP看作是企业内部正式系统的项目,为面临情绪、压力、等问题的员工提供咨询及治疗措施的过程。如今,EAP已发展成一种综合,内容包括压力管理、职业心理健康、裁员心理危机、灾难性事件、职业生涯发展、健康生活方式、法律纠纷、理财问题、饮食习惯、减肥等各方面,以期全面帮助员工解决个人问题。在我国,EAP的引进较晚,到2001年,联想公司才在心理专家的帮助下,率先实施了国内首个完整的EAP项目――联想客户服务部的员工帮助计划。随后,国内开始出现专门的EAP服务机构,EAP服务逐渐迈向了专业化和商业化的道路。

二、EAP内容

CONSAD研究公司1999年出版的EAP手册总结的内容主要包括:第一,作为一种资源提供给有个人问题的管理者;第二,为培训和发展提供援助;第三,为使雇员发挥最大潜力提供援助;第四,在成本控制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使用福利;第五,为提高和保持高产和有效率的工作环境提供援助;第六,使组织的社会责任最大化;第七,作为一种资源为协会代表服务;第八,保证照料的质量。根据国际EAP协会的指导手册(2003版),其核心内容包括:第一,提供咨询、培训和援助给那些处于困境的员工,改善工作环境,提高雇员工绩效,并培养雇员及其家人了解EAP服务的工作组织和领导者;第二,为雇员和客户所关心的个人问题提供保密和及时的问题甑别和评估服务;第三,运用建设性面谈、激励和短期干预的方法,帮助员工处理可能遇到的影响工作绩效的问题;第四,为员工推荐诊断、治疗和援助服务以及案例监控和跟踪服务;第五,在工作组织与提供其他服务的供应商建立和保持有效联系以及管理供应商契约方面,为其提供咨询;第六,为工作组织提供咨询,鼓励适用医疗和行为问题(包括但不限于酗酒、药物滥用以及精神和情感混乱)的健康保障的实用性和可获得性;第七,鉴定为工作组织和个人工作绩效提供的EAP服务的效果。优良的EAP服务常常能够改善组织效益。对企业,EAP服务能够明显改善组织气氛,增强凝聚力;有助于树立良好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竞争力;降低离职率和缺勤率,稳定企业人力资源;改进生产管理,提高生产效率与工作绩效;帮助员工适应不断变换的工作环境;增加劳资双方沟通的渠道,创造和谐的劳资关系;改善了用人单位的福利水平,消除员工不满。对员工,EAP服务协助员工解决工作、生活上的问题,缓解工作压力,促进身心健康;促进员工之间和谐良好的人际以及工作关系,消除员工的不良嗜好和行为习惯,促进家庭和睦;提高工作积极性,协助员工成长和发展。

三、EAP在压力管理中的应用

员工援助计划针在压力管理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压力诊断、宣传普及、教育培训、压力咨询等几项内容。第一,对员工心理状况的调查是有效开展EAP的前提,该工作需要心理专业人员采用专业的心理健康评估方法来评估员工心理生活质量现状,旨在发现和诊断职业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导致的因素,并提出相关建议。第二,搞好职业心理健康宣传,利用海报、自助卡、健康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树立员工对心理健康的正确认识,鼓励员工在遇到心理困扰问题时积极寻求帮助。提高员工心理健康和自我保健意识,同时也提高对EAP项目本身的关注。第三,开展全员培训。通过压力应对管理、挫折应对、情绪调控、积极思考、健康心态、自我成长等一系列培训,帮助员工掌握提高心理素质的基本方法,增强对心理问题的抵抗力。尤其需要掌握员工心理管理的技术,面对心理困扰能够及时找到适当的解决方法。第四、提供心理咨询。对于那些无法自我排解的心理问题,通过提供咨询热线、团体辅导、个人面对面咨询等服务,使得员工能够顺利、及时地获得心理咨询及治疗的帮助和服务。同时,通过帮助员工改变不合理的认知结构、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等途径来减少出现心理问题的概率。最后,在压力管理过程中,如果员工心理压力问题比较普遍和严重,那么改善组织环境就显得非常必要。可以考虑通过组织结构变革、领导力培训、团队建设、工作轮换、员工生涯规划等手段在企业内部建立支持性的工作环境,丰富员工的工作内容,尽可能消除诱致压力的各种外因。

参考文献:

[1]刘亚林:员工援助计划研究综述.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5

[2]曹 蓉:员工援助计划及实施.商业时代,2006,8

[3]陈子林:EAP的发展趋势及其应用.企业改革与管理,2005,3

第5篇:经理助理的工作内容范文

【摘要】本文选取美国出版的《行政助理和秘书手册》与国内出版的《秘书实用手册》进行比较,以便通过了解域外经验,为中国秘书手册编写水平的提高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 行政助理和秘书手册;中外;对比

一、一般性介绍

自上世纪80 年代秘书工作、尤其是党政机关的秘书工作研究正式开展以来,取得了不少成绩,出版了不少相关研究成果,为我国秘书与行政助理的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了切实的指导,但是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我们的秘书工作研究或相关书籍的编写仍然存在不少差距。本文选取两本主题与体式相近的秘书手册——《秘书实用手册》《行政助理与秘书手册》进行比较,具体呈现两本书的异同与优缺点,以求达到他山之石以攻已玉的效果。

国内学者编著的秘书手册类书籍数量不少,目录的设置往往介乎于秘书学教科书与秘书工作手册之间。这些相关手册中,著名秘书学领头人王千弓的《秘书实用手册》是1996 年出版的,比较权威,使用范围比较广,而且它也不像2000 年以后出版的同类书籍那样常为培训教材。因此,笔者选取这本书作为我国秘书手册的代表。英文原版的《行政助理与秘书手册》自1995 年出版后,已连续修订了五版,最新的为2014 年版。不过因条件限制,笔者只找到了该手册的2008 年的英文原版第三版。此书虽离现在已有7 年时间,个别内容(比如办公设备和电脑部分)与时代有点脱节,但其他方面的内容并不会脱节太多,所以可以选择用于比较。粗略地看,《秘书实用手册》和《行政助理与秘书手册》都陈述了秘书工作的方方面面,包括办公室布置、秘书写作、文档整理等等,结构较为相似,涵盖也都比较全面。

《秘书实用手册》是一本辞典与手册相结合的手册,概念解释和定义以辞典式写法编排,工作实务以手册式写法构成。全书分为十个部分,分别是秘书工作概述、参谋功能及保密职责、信息管理、文书处理和档案工作、会议管理、信访工作、办公室事务、秘书写作、国外及香港的秘书工作以及历代秘书知识等。美国的《行政助理和秘书手册》由一般事务、办公设备与电脑、商务文书、语言运用、财务活动以及职场晋升6 部分构成。整体来说,这本书是以大主题为基础,小标题为着眼点,具体解析每种事务之下的各个步骤,并对各类事务的注意事项进行总结与提醒。这对于中低层秘书积累经验、提升自我、发展为高级秘书具有指导性。虽说粗看这两本手册都不错,且各有千秋,但若仔细阅读比较,却会发现我国学者编写的这本《秘书实用手册》存在不少问题。

二、《秘书实用手册》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与《行政助理与秘书手册》比较,《秘书实用手册》大致存在八方面的不足。

( 一)受众对象较为单一,职业覆盖面狭窄。《秘书实用手册》明言编写目的是为各类秘书从业人员、秘书学教学与研究工作者提供帮助和指导,但手册绝大部分内容是有关党政机关秘书工作的,针对公司、企业秘书、助理的内容比较少。无疑,非党政机关秘书工作者,就难以从该手册中得到有效帮助。由于美国是一个私营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所以《行政助理与秘书手册》的主要受众是企业的秘书助理,但是其内容却适用于各领域秘书助理,所以相对来说,美国这本手册比我国这本的受众对象和职业覆盖面都要广。

(二)内容设置过泛、过于庞杂。从另一个方面看,《秘书实用手册》的内容又好像太过全面,既有秘书学理论,又有工作实务指导。但秘书手册并非秘书大全、辞典或教科书,秘书具体工作中并不经常需要历史知识或调查方法。全部内容都列入到一本手册中,这就不像实用手册,而像“常用语大全”了。而再反观《行政助理与秘书手册》,只包含非常实用具体的秘书工作内容与指导,并无多少理论、历史知识之类的内容。

(三)实用性比较欠缺,理论与实际有些脱节。手册,在英文中有Handbook, Manual 和Notebook 的意思。根据《汉典》,手册即“汇集一般资料或专业知识的参考书,或者是专门用于记录某一方面情况的本子”。如果一本手册让使用者看了之后却发现与实际工作或实际情况联系不紧密,或者只知大致步骤却不知如何实际操作,那么手册的指导、帮助性就会大打折扣,而《秘书实用手册》恰在这方面存在不足。

该手册所示的各项基本工作步骤相对还是比较完整的,但具体陈述的却主要是概念,缺少对实际具体工作的明确指导,显得比较空泛、实用性差。譬如在这本手册中,怎样接听电话、如何处理文书等各个步骤都有注明与指导,却缺少针对具体环节时的具体做法、注意事项的提醒。又如“领导住宿安排”部分只是描述了住宿的基本要求,即交通方便、设备齐全、房间位置较好、楼层不要太高等。但是,类似“该如何安排领导的住宿?”“什么方法能够订到最划算和最有保证的房间?”“实在订不到住房该怎么应急处理?”等问题,该书都没有提及。假如一个秘书在为领导安排住宿时遇到了一些麻烦,想从该手册中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恐怕就会落空。而相较之下,《行政助理与秘书手册》就详细列出了在预订住宿时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比如旅行社一般都会留有多余的房间,所以要提前联系好一家关系良好的旅行社,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向该旅行社订购房间。再如信件不见了以后可以用什么方法找回等等。

(四)文字陈述多,具体流程性介绍不够,图例更少,缺乏直观性。《秘书实用手册》的具体指导多是常规性的文字陈述,工作流程性指导方式使用不多;而且相关指导也时常显得比较粗略,不够细致;至于图表展示法使用得就更少了,缺乏一目了然的功效。而《行政助理和秘书手册》,不仅细节指导详细,而且往往附有直观性的图表展示。比如对邮件的处理,该手册就先简单解释邮件的作用,然后就是对寄件尺寸、寄件时间等具体细节的详细提示。同时还介绍了用哪些方法可以寄邮件,哪些公司比较可靠。该手册对信件制作环节一步步地进行详解,包括信件结构构成、信封邮票的粘贴方式、各地信件地址简写总表、各种寄件的尺寸以及各种打包方法等等。同时提醒,如果是要寄大件的东西,怎么选取箱子、怎么注意贴好封条;如果丢失了,应该怎么做。本节的最后,编者还列出了一个清单,以便读者检查是否有所遗漏。这样细致且富于程序性的指导,无疑非常有助于相关从业人员方便、谨慎、有条不紊地工作,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出错的机率。

用图示法将相关的工作流程或信息进行直观地总结、集中归类呈现,也是《行政助理和秘书手册》的亮点之一。比如该书办公室常用事务一部分,在具体介绍完相关程序之后,又给出图表归纳。再如,该书也提供了相当丰富、排列有序、查找便利的“全美电话区号表”“全美邮编”“全美地区时差表”等较为常规性的图表。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具体事务、程序的直观图示。

物资置办是秘书可能遇到的基础性工作内容,对此《秘书实务手册》也缺少关注,一个常规办公室哪些东西是必须的,亦没有清晰列出。但请看《行政助理和秘书手册》,其办公用品就陈列出了参考清单(见下图):

(五)与管理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结合不够。秘书及行政助理工作及其相关研究,都需要较多其他学科知识或方法的帮助,但是《秘书实用手册》的编写,在这方面则存在较大不足。如“如何更好地进行时间管理”就可以借助管理学的知识,但是该手册的相关部分,却未见有所联系。而与之相对照,《行政助理和秘书手册》将一些管理学的理论融合于其中,把秘书时间管理、办会、文件等各种事务和管理学相结合。该书借用了管理学的时间管理理论——第三代时间理论,根据任务的轻重缓急设定计划,做出坐标图表,制定时间计划表。

另外《秘书实用手册》的编写语气过于官方,不够亲切,常常给人以指示、命令之感。这固然首先可能是因为编写者们自觉、不自觉地将自己放置在了指导者的角度,但可能也与缺乏心理学方法的引进不无关系。《行政助理和秘书手册》较好地引入心理学方法,相当注意揣摩读者对象,尤其是具体场景中所涉及人员可能出现的心理反应,从而针对性地定位语气、选择用语,给人以舒服、安慰、可信赖的感觉,这尤其是对那些新入职场的相关从业人员来说很有安慰、放松、依靠感。

(六) 语言生硬,排版太密。《秘书实用手册》不少词条属于百科辞典式内容,比如建国后的第一次秘书长会议,通用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等。各词条解释或者延伸的语言风格也与辞典类似,以第三人称的表达方式为主,较为客观,介绍和依据比较官方。这种写法虽然严谨,但却缺乏灵活性,大大降低了手册的“悦读性”和支持力。《行政助理与秘书手册》却与前者的风格完全不相同。比如,手册对刚进职场的人是这么说的:刚进入这个地方,你可能觉得这里有很多的问题,你也很想提出来,但是请你记住,你想提出的,是很多刚进职场的人都想要提出的问题,但是,你的上司拒绝了这样的提议,必定有他的理由;所以,请你再多观察一段时间,当你熟悉了这里的环境,真正了解了这里的规律,或许你的问题就能找到答案了。手册的第一作用无疑是指导性、指引性的,手册的用语平实、亲切,让人读来有与朋友或亲人面对面的感觉,其帮助、指导的效果无疑会更好。

《秘书实务手册》整本书的字体都较小,且编排得密密麻麻,不易迅速浏览发现所需要的具体内容。假如秘书在时间较为紧迫或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查阅该手册,可能难以快速找到所需内容,会让其变得更为紧张、烦躁。而《行政助理和秘书手册》的排版并非密密麻麻一片凌乱,而是分点、分层,步骤之间隔段隔行,具体要求和关键字词制黑,内缩进,非常清晰,一目了然。

(七)缺少办公设备的使用指导与置办内容,与时展结合不够紧密。《秘书实务手册》比起其他国内同类书籍,在办公设备及软件方面的介绍算是不错的,但也只是提到某种设备是什么,却没有解释如何运用。这表面看似是考虑不同,但实质却可能反映了国内同类书籍所存在的缺乏与时代同步意识的问题。笔者查阅了1980 年代末到2011 年以来我国学者所著的多部秘书手册,发现它们都极少涉及应该怎样运用现代化办公用具的内容,即便这20 多年来,电子办公技术在中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而美国的《行政助理和秘书手册》有一部分内容专门就是关于办公设备与电脑的。介绍了当时最常用和最先进的电子办公产品和具体的使用方法,也包括比较实用的软件的用法等。作为一个刚入门的秘书,通过这一章,可以迅速地把握各类办公设备的用法,在工作中得心应手。比如它的2008 年版,就引入了PAD这样当时非常新的办公用品,而该书已出版五版了,笔者猜测,目前的第五版一定会包括Macbook,Pad,Surface 等电子产品的用法。与时代结合紧密的秘书手册,才不会落伍,持续受到读者的欢迎并不断再版。另外要补充的是,《秘书实用手册》还引入了一些传统的秘书工作概念与流程之外的新词汇,如秘书事务所、秘书服务公司、皮曼特速记法。这类新兴秘书产业词汇及外国秘书工作的相关知识,极少出现在国内出版的其他秘书工作手册中。

同时,该书也突破了以往秘书工作手册只罗列单一常规工作指导的情况,拓展了其他秘书技能,加入了许多“谋”和“管”的内容,对秘书工作的全面发展具有意义。

(八)服务意识不够强。这里的服务意识,指得是如何从细节布置上服务领导、服务外来者,这就涉及到办公室的合理布置了。比如,秘书应该在各个办公室会议室准备笔记本与笔,以便随时在各个地方开会或者讨论的时候使用,节省领导的时间也节省自己回办公室的时间。办公室放置地图,既可更好为领导服务,又可在来访人员询问地址的时候进行解惑,也可让自己外出工作更加顺利。这些都是提高领导工作与秘书工作的重要细节。

三、改进建议

上面所谈到的诸多不足,不只是《秘书实用手册》一本书的问题,而是我国同类手册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的确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并急起直追,快速改进。为此笔者试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明确手册的受众对象。在写书之前就需要明确这样类型的问题:手册到底是写给哪一类型的人的?这些人是否能够真正通过手册得到切实、有效的帮助?

二是内容要精,不要杂。重要、关键的内容应该首先阐述清楚,具体的步骤、要注意的细节应该更多地写在手册中,而不是等着读者在工作中摸索。许多并不太必要的内容,如国外秘书知识、历史秘书知识等内容可以考虑缩减或删除。同时,排版要有条理,步骤要分段分行。合理的排版,才会让秘书工作者方便地找到真正需要的内容,不会觉得眼花缭乱。另外要补充的是,手册旁边应该留出空白部分,以供读者将自己的经验记录在手册上,将手册变为自己真正的“帮手”。

三是提高手册实用性、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程度。多用实例以及图表进行具体工作的演示,不要仅仅使用文字进行描述。实用工作的内容,如电话号码大全,邮编大全等就应该列在手册中,以供随时翻查。

四是注意秘书工作与管理学、心理学等其他学科的融汇贯通。提升手册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度,为秘书工作提供更好的帮助。五是手册编辑应该与时俱进,将各种现代化设备与软件的内容加入手册中。同时,办公设备与软件应该有具体的操作方法,而不应只有概念介绍。

六是做好各类型的总结。在工作中,应该把一些重要常规的事务列好预备清单,以便工作者作为防漏清单进行翻查。秘书也是财务助理,因此,物质置办的现时推荐与价格,也应该在此罗列出来,作为秘书工作的参考。

七是服务意识应该更提升。办公室应合理设置,如书本地图的放置、小本子和笔的放置等。同时,也应该注意领导的办公室布置习惯,以便于以后领导需要秘书找东西的时候,不至于把领导的办公室搞乱。

八是要提高与时俱进的意识。不断地修订质量较高、读者广泛欢迎的秘书与行政助理手册。

参考文献:

[1] 廖金泽:通用秘书手册. 中山大学出版社,2011.

[2] 王千弓,徐中玉. 秘书实用手册.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3] Stroman, J., Wilson K. & Wauson J.. Administrative Assistantand Secretary’s Handbook. (2008). The U.S.A., Amacom.

第6篇:经理助理的工作内容范文

关键词:勤工助学;新特点;新趋势

基金项目:本文受陕西科技大学学生工作改革研究项目(XG2009-12)支持;陕西科技大学自选项目基金(ZX08-47)支持

中图分类号:G52文献标识码:A

勤工助学是指大学生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利用业余时间,自愿地通过自己合法、诚实劳动和服务,获取经济报酬、培养自立及创业能力为主要目的的行为。

随着教育观念的开放、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高校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大学生勤工助学已经不再局限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而是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勤工助学已经成为大学生业余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勤工助学管理工作也成为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形势下,勤工助学与过去相比有了新的特点和功能,开展大学生勤工助学实现途径的研究,对于加强学生勤工助学的引导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新形势下高校勤工助学新特点

(一)勤工助学面向主体趋向多角化。传统意义上的勤工助学主要面对经济困难生,但是在长期的社会调查和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勤工助学理念越来越被众多的学生接受并积极参与进来,尤其是“90后”大学生入校后,学生进行勤工助学不再以单纯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很多非贫困生也踊跃参加勤工助学活动,他们视之为参与社会实践、增加社会经验、锻炼工作能力的重要形式。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希望通过勤工助学工作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锻炼品格毅力,他们不再满足于书本的理论知识,力求通过实践认识自身的不足,以把握定位并针对性地弥补不足之处,多数学生渴望走出校园、接触社会,他们已经意识到校园只是人生道路的一个驿站,社会才是最终的栖息地,这些学生向往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于是,勤工助学的面向主体从经济困难生开始转移为经济困难生和非经济困难生需求不同的两类学生。

(二)勤工助学的目的趋向多元化。如今的勤工助学已不仅仅为了满足一种目的,学生积极参与勤工助学,既有满足学生个人经济需要,进而缓解生活经济压力,也有增加社会实践经验,弥补知识缺陷的考虑;既有锻炼生活自立能力的目的,也有培养社交能力的目的;既有实现个人兴趣爱好的目的,也有为就业甚至为人生长远规划做准备的目的。

(三)勤工俭学的形式趋向多样化。勤工助学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非为校内和校外两大类。在高校内,学校提供的岗位既有日常管理型工作,也有如在记者团、文学社及网站从事撰稿、网络维护等技术型工作,甚至还有卫生打扫等简单的体力劳动工作;在校园之外,学生从事的勤工助学工作更加多种多样。例如,家庭教师、经理、会计、工人、营业员、工程师等等,甚至有些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自主创业,或者与老师合作搞一些科研成果、发明创造,等等。

(四)勤工助学实现思想政治教育隐性化。随着大学生勤工助学活动日趋活跃,勤工助学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教育功能凸现出来,并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目前高校学生工作理论和实践创新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当代大学生思想逐渐独立,传统的说教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经不能很好地被广大学生所接受,而勤工助学的实践式教育采用广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很容易被广大学生所接受,此方式让大学生走出校门、深入社会,便于增进对国情的了解,体验社会发展的曲折,个人成长进步的艰辛,增强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

(五)勤工助学使大学生就业教育实现全程化。结合就业教育和创业教育,勤工助学工作可以引导、促进学生及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首先,在安排勤工助学岗位时,采取“岗位竞争,择优录取”的原则,为日后的就业积累宝贵求职经验,让学生参与竞争,在竞争中感受就业形势,引导他们转变就业观念,提高他们的就业意识,并及早进行就业准备;其次,在勤工助学工作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给学生讲解相应专业领域的社会从业状况、人才需求状况及今后发展状况,让他对就业情况有个清晰的判断,还要引导学生以具体工作实践检验自己,发掘自己的优势与特长,提高自我认知,清楚自己更适合在哪个领域就业,开阔就业思路,拓宽就业渠道;最后,大学生通过体验不同类型岗位,对自己的职业定位有了较为充分的认识,确立理性、务实的择业观念,从而及早准确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要注意向学生多传播社会资源分配、行业分布、行业发展、市场准入等方面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市场分析能力,从而帮助他们建立起创业理念和创业信心。

二、新形势下高校勤工助学发展新趋势

新时期,大学生勤工助学活动具有面向主体由贫困生向全体学生发展、工作理念由单纯解困向解困育人并举发展、工作内容由单一型向多样化发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在形式上由说教式向实践式发展、工作类型由普通型向专业型发展的新趋势。

(一)勤工助学面向的主体由贫困生向全体学生发展。随着勤工助学活动的深入发展,勤工助学活动的多重功能特别是其对于大学生群体的实践锻炼和育人功能逐渐为大学生们所广泛认识,也为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所普遍接受和重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尤其是非贫困生加入这一行列,这些非贫困生的加入,使得勤工助学活动的主体慢慢地发生了变化。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虽然目前高校贫困生参加勤工助学活动的比例远远高于其他普通学生中参加勤工助学活动的比例,但由于相对于贫困生来说基数相对较大的非贫困生的加入正逐步使勤工助学活动的主体逐渐由贫困大学生向普通大学生转移。大学生勤工助学活动主体由贫困生向普通大学生的转移必然带来勤工助学活动的内涵等多方面的变化,也必然要求我们对于勤工助学活动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二)勤工助学工作理念由单纯解困向解困育人并举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发展和高教体制的改革,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学生价值观念也在不断变化中,成才意识日渐增强。勤工助学活动本身就是一项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实践育人的良好功效。“既助学又成才”已成为时代对大学生勤工助学活动的一种客观要求,高校要充分认识到开展勤工助学活动的解困和育人双重功能,树立勤工助学活动由单纯的解困向解困与育人并举的发展理念,将大学生勤工助学活动上升到人才培养的高度,把它作为正规教学的有益补充和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三)勤工助学的工作内容由单一型向多样化发展。从学生的角度看,勤工助学活动是提升自我、实现自我的途径,他们需要多样化的选择。在大学期间涉及的方面广一些,对他们未来工作大有益处。从勤工助学活动本身来看,内容的多样化也有助于勤工助学活动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所以,勤工助学活动内容的多样化是必然的选择。实现勤工助学活动内容从单一型到多样化的转变,首先要在观念上转变,认识到勤工助学活动的内容可以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有它自身的特点;其次要通过专门机构和一定的专职人员的调研,加强和社会的沟通和联系,为大学生勤工助学活动创造更多渠道,搭建更多平台;再次是勤工助学活动的管理机构应提供足够的类型和项目供大部分学生有目的的选择,使学生在多样化的选择中全面提升自己的能力。

(四)勤工助学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在形式上由说教式向实践式发展。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和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国家和社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高等教育的主体,高校理应在教育形式上做出有效探索。在勤工助学过程中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带领学生走近社会、走近社区,引导他们深入地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就业危机感,提高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参与意识,接受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其次,在勤工助学岗前培训中邀请合作企业的工作人员渗透企业文化构建、社会主流价值取向等知识,让学生了解企业的市场运作机制;第三,引导学生进行前期策划、撰写工作方案,并与指导教师、企业员工共同探讨,加以修正和补充;最后,在工作结束后,让绩效好的学生介绍自己的经验和做法,给其他学生以启迪,深化学习效果。

(五)勤工助学在工作类型上由普通型向专业型发展。从实践的发展来看,实现普通型向专业型的转变是高校勤工助学活动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高校勤工助学活动更应该注重学生智力的开发,使大学生在勤工助学活动中能够把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实现学习、能力培养和经济资助三重功效有机的统一。高校勤工助学活动应该向高层次发展,要提升勤工助学活动的层次和提高勤工助学的专业化程度,努力做到:与专业学习相结合,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促进专业学习的提高;与课外科技活动相结合,为企业提供科技服务,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教师的科研工作相结合,协助专业教师开展科研工作;与学生特长相结合,低年级学生以普通型工作为主,重点培养学生的自立能力、社会意识和劳动观念,高年级学生以专业型工作为主,侧重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专业知识应用能力。

三、小结

新时期的勤工助学活动是以学生获得或改善学习条件为目的,将教育与实践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知识和能力的一种有偿的实践活动,这就意味着勤工助学活动具有育人功能、教育功能。事实上,勤工助学不仅是解决贫困生、特困生经济问题的重要举措,也是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大学生素质完善和成才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大学生解困拓知的重要手段和心理脱贫的良药处方。

(作者单位:陕西科技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曾雅丽.论高校勤工助学管理工作体系中的教育功能[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

第7篇:经理助理的工作内容范文

关键词:绩效审计特征 公共工程 跟踪审计

公共工程跟踪审计是将公共工程全过程划分为若干阶段,由审计人员跟随工程项目的进程不断地对工程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及时反馈审计情况,促进改进工作。公共工程跟踪审计是一种具有绩效审计特征的审计模式。

公共工程跟踪审计的审计目的、效果及方法

审计目的。公共工程跟踪审计是以绩效为目的的审计,与公共工程事后竣工决算审计相比有明显的效率性特征。公共工程事后竣工决算审计只能对公共工程的效益性作出评价、鉴定,起点亡羊补牢的作用,而不能真正实现促进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只有在跟踪审计模式下,才能及时发现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的只是苗头性问题),及时加以纠正。

审计效果。公共工程事后竣工决算审计的主要成果是“核减额”,使用的审计依据主要是有关规范性条文。公共工程跟踪审计的除了“核减额”外,还有许多增加效益的成果,审计建议主要是涉及改进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的,属于财务方面的很少。建议的内容主要是如何健全管理、堵塞支出漏洞、提高效益方面的,而不是财务收支合规合法性方面的。与此相适应,其使用的审计依据除了有关规范性条文外,还有许多与评价经济效益相关的标准,包括根据项目特点临时确定的标准。例如:百分比,定额、预算、计划,经济指标(包括行业平均指标,全国、各行业、本企业先进指标),盈亏平衡点,平均利息率,市场公允价格等。这些与评价经济效益相关的标准,大多缺乏强制性,有的还要与被审计单位或有关部门共同协商确定,与规范性条文有很大的区别,体现了鲜明的绩效审计效果性特征。

审计方法。开展公共工程跟踪审计,在运用审计方法时有着不同于合法性审计的特点。在运用常规审计方法时,除了要使用检查、盘点、查询等方法外,还要经常使用分析性复核、观察、利用其他人工作等方法。尤其是观察法得到了有效的利用,而这在合法性审计中一般是用不上的。除此之外,还要运用与审计内容、目标相关的其他审计方法,包括:

价格确定方法,主要用于对建筑项目的材料、设备采购价格合理性、有效性的审计。具体有询问、提供证据、限价、测算等方法。项目评估方法,包括财务评价法和国民经济评价法。财务评价法又包括年财务净收入、单位工程年支出、净现值和内含报酬率等。经济预测方法,用于对公共工程预测数据复算、验证等,这些体现了绩效审计常用的方法,以及绩效评价的内容。

公共工程跟踪审计实施的审计程序具有明显的绩效特征

公共工程跟踪审计实施主要审计程序,体现了事前、事中审计和现场审计的特点,体现了审计的建设性职能,与公共工程事后竣工决算审计相比,具有明显的绩效审计特征:

确定项目计划。开展公共工程跟踪审计,确定项目计划依据的公共工程年度投资计划。在公共工程立项时就将其纳入审计视野。上年度已列入计划,建设期及跟踪审计期跨年度的项目,作为“续审”项目,一并列入当年跟踪审计项目计划,而不是根据即将竣工的公共工程来确定审计计划。在审计计划确定上具有明显的超前性,是为了充分发挥审计建设性职能作用的合理安排。

编制审计方案。在公共工程跟踪审计模式下,审计实施方案是依据对公共工程开工前情况及资料掌握情况制订的。这些资料包括:公共工程的基本情况、可行性报告、概(预)算文件、年度预算安排情况、建设资金筹措计划、有关工程核算管理制度等;审计方案的内容主要在于如何发现工程运行中的增收节支途径。与根据公共工程竣工结算资料、以查问题为主的审计实施方案有明显的差别,充分体现绩效审计的效率性特征。

实施审计。在跟踪审计模式下,审计组的操作方式如下:审计组在项目施工现场设立办公室,定期参加被审计单位组织的工程例会以及与项目有关的方案认证、设计变更等会议;审计组成员不定期深入到施工现场,掌握工程的进程、变化情况;对设计施工方案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对隐蔽工程进行必要的抽查(随时做到心中有数);对变更工程、额外工程以及有关材料设备采购进行审核把关;对涉及付款的已完工工程量及拆迁工作等进行定期审计,把可以提前审计的事项尽可能地安排在平时审完。与此同时审计人员跟随着工程进度,随时收集测量、变更、签证等资料,及时对工程的量、价、费进行审核取证。做到项目竣工,审计基本结束,归档基本到位。

审计处理。在跟踪审计模式下,审计处理是按照“跟踪审计、分期报告、迅速反馈、及时纠正”的原则进行的。即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定期或不定期)提出意见和建议,出具书面的分期报告和终结报告,促进问题的及时纠正,具有明显绩效审计特点。

对分期进行的工程项目造价审计,在每次审计结束后还需及时出具《工程项目造价审定书》,告知核减(增)金额及审定金额。在最后一次审计结束后出具《公共工程审计结果汇总表》,告知总共核减(增)金额及审定金额,交被审计单位,据以调整工程结算,并与建设单位结算资金往来。

公共工程跟踪审计的审计内容

(一)涉及经济性相关公共工程跟踪审计内容

公共工程的经济性审计包括节约(减少)工程成本和控制工程质量两个方面,其中主要是节约工程成本。跟踪审计中的绝大多数审计内容都与减少工程成本和提高工程质量有关。

公共工程审批程序审计,促进减少损失浪费和工程成本,有助于控制决策过程中的问题,提高工程质量。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审计,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的成本效益,有助于促进提高公共工程的技术可行性。设计概算审计,直接关系到工程造价、总投资的控制,有助于促进合理选用材料、设备,提高项目质量。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审计,关系到建筑物的经济合理性,影响到清单计价和工程成本的确定,有助于促进在设计环节把好质量关。

工程招标投标审计,该项审计直接影响工程造价的确定,有助于通过选择条件优越的竞争者承建工程,达到提高质量的目的。工程量清单编制审计,关系到工程量清单确定的准确性,影响工程造价的确定,有助于防止工程量清单出现错项、漏项以至影响到工程质量。内部控制制度审计,有利于促进设计、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通过加强内部控制来控制成本、防止损失浪费,提高工程质量。工程量清单执行情况审计,有助于严格执行工程量清单的规定,促进控制工程成本,并且该项审计还包括了对工程质量的审计内容,也有利于促进提高工程质量。

工程物资采购审计,该项审计有利于直接控制物资采购成本,防止购入低质、劣质材料及设备以至影响到工程质量。物资核算、管理审计,该项审计有助于控制物资成本,防止物资“跑冒滴漏”。待摊投资审计,该项审计有助于直接控制投资成本。基建收入审计,该项审计有助于防止公共工程收益流失。监理履职情况审计,该项审计有助于通过监督监理职责的行使来控制工程成本,控制工程质量。公共工程(分期)投资支出审计,可以直接控制投资支出。

概算执行情况审计,可以直接控制投资支出,该项审计包括了对设计变更、调整合理性的审计,也有助于防止因设计变更、调整的盲目性而影响工程质量。工程量清单决算审计,有助于控制总造价。结余资金、尾工工程和交付资产审计,该项审计有助于控制造价,防止资产流失,也有助于控制交付资产的质量。公共工程总投资审计,通过实施该项审计有助于控制公共工程总投资。

(二)涉及效率性相关的公共工程跟踪审计内容

上述与减少工程成本有关的审计内容中,有许多项目也与提高效率性相关,包括:公共工程审批程序审计,有助于减少决策过程中的失误,促进提高效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审计,有助于促进提高项目经济上的合理性。设计概算审计,有助于促进合理选用材料、设备,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审计,有助于促进在设计环节将建筑设计技术与控制投资有效结合,提高效率。工程招标投标审计,旨在通过选择条件优越的竞争者承建工程,来促进提高效率。工程量清单编制审计,可以防止清单出现错项、漏项,避免工程争议、减少索赔损失。内部控制制度审计,有利于促进设计、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通过加强内部控制来控制成本、质量,提高效率。工程量清单执行情况审计,有助于通过对工程量清单内、外工程结算、措施费、索赔事项的审计,促进提高工程效率。工程物资采购审计,可以促进采购到质优价廉的材料、设备,从而提高采购效率。监理履职情况审计,旨在通过监理职责的行使来控制投资支出。

(三)涉及效果性相关的公共工程跟踪审计内容

上述与减少工程成本相关的审计内容,有些项目同样与效果性相关,包括:公共工程审批程序审计,有利于公共工程决策、立项的科学、有效,从根本上防止项目失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审计,有利于促进公共工程的经济合理性和技术可行性,防止立项失误。设计概算审计,包括概算编制审计和概算执行审计,涉及到公共工程效果依据的确定和考核评价。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审计,有利于促进将工程质量、建设周期、投资控制和经济效果有机结合,防止立项失误。工程招标投标审计,旨在通过选择条件优越的竞争者来承建工程,从根本上防止出现:“豆腐渣”以及其他失败工程的情况。内部控制制度审计,有利于促进设计、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从制度上加强质量控制,防止出现“豆腐渣”工程。工程量清单执行情况审计,包括对工程质量的审计,有利于防止“豆腐渣”工程。工程物资采购审计,能够避免购入低质、劣质材料、设备,防止“豆腐渣”工程。监理履职情况审计,旨在通过监理职责的行使来控制质量,防止“豆腐渣”工程。

另外,公共工程跟踪审计中的环境审计、宏观事项审计,均直接关系到公共工程的效果问题。项目搞好了但破坏了环境或者项目本身不错但影响了宏观效益都是影响项目效果的问题。公共工程跟踪审计中的公共工程投资效果审计,则是直接对公共工程效果进行的考核和评价,自然与效果性更加密切相关。

综上所述,公共工程跟踪审计的大部分内容与绩效审计三个重要方面即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有对应的关系,因此公共工程跟踪审计的各项内容具有绩效审计的特征,对公共工程项目审计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综合性的。

公共工程需要大量的政府资金投资,为了对资金运行监督,具有绩效审计特征的跟踪审计很有必要性,跟踪审计在整个投资领域尤其政府投资项目的全面推行不需很长时间,而且是大的趋势。

参考文献:

1.曹慧明.建设项目跟踪审计若干问题研究[J].审计研究,2009(5)

2.黄亚明.浅议对施工单位跟踪审计[J]. 水利经济,2009(2)

第8篇:经理助理的工作内容范文

一、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的价值追求

(一)首要价值追求:政府、学校助学资源效益最大化

根据《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2007—2011年)》,2011年我国资助学生7874.08万人,资助金额达980.14亿。资助学生由比2006年增长2.12倍。到2016年,当年资助金额超过1600亿元,增幅8.24%;财政投入超过1100亿元,增幅5.45%;学校和社会投入近580亿元,增幅13.4%;我国受助学生超过9000万人次,增幅7.6%[2]。资助金额、资助覆盖面进一步提高和扩大,助学资源在政府主导作用下充分发挥了济困助贫的作用,但实施过程中因资助项目金额高、审核过程简便造成学生甚至家长一起为个人经济利益比穷、不惜造假的现象,造成了资助资源的浪费,给资助工作带来了负面影响。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应以财政助学资源效益最大化为首要的价值追求,尤其是把好入口关,加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档工作的审核以及资金使用过程中的监管力度,保证资助资源能确实用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身上,实现要求的精准资助。

(二)直接价值追求:高校资助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高校资助工作在政府主导、学校为辅、社会为有益补充的框架下已经基本完成了不让一个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最初目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资助项目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如作为解决学生学费主要途径的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2015年开始取消对高校、生源地的贷款规模限制,实行按需申请,应贷则贷,但在苏北某高校,该政策实施前后,虽然贷款总金额显著增加,2015年比2014年增加14.05%,2016年在上一年基础上增加20.96%,但贷款人数占当年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百分比上,2014—2016年分别为26.75%、26.9%、29.19%,增长并不显著,说明贷款金额的增加更多的是因为学费标准提高,生源地贷款申请上限的增加,作为保障型的资助政策,生源地贷款的作用也已基本发挥,无偿资助的各项助学金、困难补助更受贫困学子的青睐。高校资助工作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为追求可持续发展,要从基本目标的完成过渡到长远目标的实现,不能仅仅局限于经济资助,只满足学生最基本的生存需要,面对新形势,广大资助工作者应立足学生成长与社会发展要求,主动探索资助工作本身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包括优化资助项目、加强制度建设、合理分配资助资金等,摆脱以经济帮扶为唯一手段的僵化思想,推动资助工作科学化、规范化,使资助工作充分发挥应有的社会效益。

(三)根本价值追求:学生成长成才和身心全面发展

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人存在和发展的动力来源于内部的缺失状态,即人的需要。经济资助满足贫困大学生的低层次物质性需要,而贫困大学生对自我有着积极的期望和成长的要求,获得他人的尊重,渴望被群体接纳和欣赏,追求自我实现。资助育人的价值不仅仅是满足个体直接的生存需求,而且要使个体生活得更有意义、更高尚[3]。

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是高校育人工作的根本目标,也是高校资助工作的根本价值追求。以学生成长成才和身心全面发展为根本价值追求符合心理学中关于人的需要层次有关理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这一群体不仅有对经济资助的需求,也有克服自卑、塑造健康心理、提升学习能力等方面的需求,高校要立足“立德树人”的根本价值追求,为困难学生提供心理、学业、就业、实践等多方面的帮助,以经济资助为基础,以心理资助、实践创业、学习能力提升为辅,服务学生的成长成才。

二、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的内涵

(一)以学生为主体

发展性资助体系是以物质性的经济基础为保障,通过观念、方法和制度的建设,帮助困难学生形成七种能力,确立自我认同感,彰显资助育人的精神性和价值性功能,最终达到育人模式的全面发展[4]。该内涵决定了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不能无视学生个体的需求差异,单纯地为了完成资助资源的使用而开展资助工作,而要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和立足点,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资助方式。同时,已有研究表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人际交往问题、心理健康问题、学习能力问题等方面具有易感性,他们对心理疏导、专项辅导、能力指导有迫切的需要,而对简单便捷的经济资助感到麻木,经济困难学生群体在心理、技能等方面的需要无法通过经济资助手段满足,而要辅以心理疏导、专项辅导,甚至发动经济困难群体中优秀成员的力量给学习困难、心理亚健康的学生以经验传授、同伴支持。

(二)以资助方式的内容多样化为特点

传统的助学金、困难补助等无偿经济资助因为申请过程简便、覆盖面广,而在资助工作发展初期取得很好的经济资助效果,近年来却因资助金额高、审核简单而引来一些争议。发展型资助模式构建过程中应正视这一问题,通过设立多样化的资助方式,以及结构调整和方式方法创新使得高校资助工作涵盖常规资助工作、主题教育活动、专项培训、受助学生发展状况评价等多样化内容。国外也在此方面做了卓有成就的努力,如美国常青藤高校普林斯顿开展“优秀学生伙伴项目”,具体包括学术强化、职业发展、同辈指导、伙伴计划,由专业教师、高年级学长共同参与组织,定期开展专项活动,帮助学校的本科生,特别是第一代大学生和低收入学生增强参与感、归属感,在校园获得良好发展[5]。国内虽有不少高校也在做类似的尝试,但因部门壁垒、专业教师精力有限等原因往往无法长期稳定实施,活动价值也缺乏自上至下普遍性的认同,活动层次、效果往往容易流于形式。

(三)以过程管理为依托

以发展型为导向的资助育人模式的构建以过程管理为依托,不再将资助工作等同于一时资金的发放和发放结果的考核,而应以经济资助为基础,通过教育、管理、服务、实践职能的强化,在资助工作中落实对学生学业、创业、就业、职业四业联运的培养机制,进而提升资助的育人效果,注重资助过程中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提升和资助效能的提高,如受助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情况及社会反响,创业创新活动的扶持。

三、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的构建路径

(一)误区

1.将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实现等同于举办学生活

动。此误区容易导致高校资助部门为迎合社会和教育主管部门而频繁地举办学生活动,造成高校人力、财力资源的浪费,甚至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学生在被动中重复参加性质类似的活动,背离了资助育人的价值追求。举办学生活动是构建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的手段和载体,是实现培养学生感恩意识、实践能力等育人目标的途径之一,但不是唯一途径,不能将二者画等号。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是一种资助目标、价值取向,包括以发展型为导向完善各项资助政策、创新资助手段、落实监管机制等内容,而举办学生活动只是践行育人理念的一个途径,践行育人理念应在避免低水平重复举办学生活动的同时,拓宽实现路径和形式。

2.将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意义等同于大学生思想

政治教育。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原理指导下的学生管理工作转型与发展,属于实践活动,前者只是借助后者的部分原理开展扶困助学和育人工作,同时资助育人模式的探究与构建也借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外的其他专业如管理学、心理学、经济学的原理与方法,工作重点包括助学资源的有效使用以及受助学生的培养两个方面,两者共同点在于服务对象都是大学生,长远目标都是学生的成长成才,达成的目标有部分相同之处。

3.将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评价等同于受助学生个

体的多方面能力的简单罗列。此误区一是容易将对受助学生的培养方向局限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创新创业等易于被高校作为宣传亮点、社会关注度高的少数几个方面,但受助学生个体的需要的差异性容易被忽略。二是容易将高校资助部门的工作职责范围扩大到团委、就业、心理健康中心等部门职能,造成受助学生被多个部门组织参加性质类似的活动,资助部门承载的事务性工作量过大,育人效果反而令人不是很满意,也容易使资助工作者放松对资助工作本身的制度建设、过程监管等基础工作的思考和探索。

(二)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的构建措施

1.资助项目分类的精细化。将资助项目分为救济型资助项目与成长型资助项目两大类,在做好经济困难学生的保障型资助的同时,加大对成长型资助的资金投入与宣传力度,以营造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氛围,激发学生成长成才的动力。现有高校资助体系有争议的地方在于保障型资助的比例较大,影响了资助工作在校园和社会上的认可度。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要在救济型资助项目与成长型资助项目之间做好比例的权衡,在国家财政投入用于国家助学金的比例较大的现实情况下,高校可将自筹资金用于有条件的成长型资助项目,如增加勤工助学岗位数和薪酬,对校园内评选出的励志、自强之星等进行宣传和奖励,对学业、创业、就业起到引领和带头作用的受助学生进行专项表彰,开展相应的项目管理,围绕受助学生学业、创业、心理等方面能力和素质的提升开展活动,提供活动经费支持。

2.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高校学生社团是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重要平台,也是深化高校资助工作育人效果的重要载体,学生社团的良性运转有助于推动资助工作的转型与发展,通过组织学生社团参与资助育人活动,能够增强学生对资助的感受性、参与性,强化学生在资助育人活动中的主体自觉性。以苏北某高校为例,该校大学生勤工助学管理中心自2007年成立以来,开展勤工助学考核、编印学生期刊《结草缘》、家教培训、主题教育活动、资助工作调研等活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并带领下设的家教协会、民族文化交流协会、伯藜学社等社团围绕特定主题开展特色活动,其主要成员每年就业率、考研成绩显著。

3.强化资助的过程管理与监控。强化资助实施过程中的规范性、公开性、育人性的管理,对受助学生的志愿服务情况、学习进步等个人成长情况建立跟踪机制,将育人融入资助常规工作中,提升资助的育人效能。传统的资助方式聚焦于入口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资助关——组织学生申请,审核发放各类奖助学金,这样的资助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出资者和受助者双方的需要,这就要求构建以发展型为导向的资助育人模式,将资助工作延伸至受助学生能力培养教育的过程中,将学校的资助以项目的形式融入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同时加强资助实施中的风险防控。

第9篇:经理助理的工作内容范文

在本文中,笔者将从“速成”和“持续保有”两个方面详细解读相应策略。“速成”攻略面对大规模教师远程培训的既有背景,对于助学教师的培养而言,首先要解决的是短期内“上岗”的问题。在基于任务的工作背景下,“聚焦关键短板”和“提供工作支架”是两个重要的攻略,重点在于帮助助学教师消解接触新事物时所带来的工作压力,并在短时间内将工作重心从“适应”新工作转到“创新”教学的轨道上。在具体实施时,还配合了选拔机制,以确保助学教师的工作素质和能力的起点要求。

培养传统的教师培训者成为合格的远程助学教师,并非从零开始,高效率的培训显然需要聚焦于培训者的能力短板,因而,分析出传统教师培训者的能力短板成为设计和实施远程助学教师培训的关键问题。在教师培训领域,培训者与教师的学科教学工作紧密结合,其应该具备专业知识(学科本体知识、学科教法、教育学、心理学条件性知识)、专业技术与能力(培训课堂教学方法、培训活动组织方法、课程设计)、专业经验(中小学教学实践、培训实践、教研和科研实践)、专业领域信息(学科学术前沿、学员工作实践问题与需求)等四个方面的素质。(余新,2010)而网络教育教与学时空分离的特征,使得网络教学中的“教”与“学”具有与传统教学迥异的规律和特征。正如肖俊洪等(2010)指出“远程辅导教师无论是在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还是教学方法都与常规课堂的教师有很大的不同”。作为一种现代教学形式,技术不再是一个选项,而是实施教学的关键要素,且与教学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因而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也有了新的内涵。按照陈丽(2004)的观点,一名优秀的辅导教师应该至少具备学科知识、媒体技术、学习管理、交互技巧四个方面的能力。这四个方面相互影响,综合构成了助学教师的能力素质,即知道如何使用远程环境和交互技术,将具体的内容知识与特定领域的教学法知识结合起来,促进学习者对学习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对比传统培训者与远程助学导师的能力素质,我们可以解析出传统培训者在面对远程助学任务时的能力短板:从表一可以看到,传统的培训者已经具备了远程助学教师应该具备的部分素质要求。就“学科知识”而言,在面授教学中,承担教师培训工作的培训者一般都是在学科方面较为优秀的教师,且拥有极为丰富的学科知识和实践经验,这些学科内容知识方面的积累和沉淀成为远程培训中实施助学指导的基础和保障。

此外,远程培训中的课程内容一般为预成性的,即已经包含了课程建设专家对内容的阐释,以文本、语音或视频的格式,学习者可以直接聆听课程建设专家的讲授,减轻了助学教师在内容讲解方面的压力。对于“学习管理”方面的能力需求,教师培训者已经具备了适用于传统培训课堂的教学方法、培训活动组织方法等,这些能力素质可以根据远程环境特征进行整合、迁移;而“媒体技术”和“交互技巧”部分,属于远程助学教师的基本技能,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选拔保障信息技术的基本素养,另一方面结合远程实施平台做适当补充培训和针对性练习,继而能在较短时间内提高培训者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从而适应远程助学工作的目标。作为“速成”攻略,我们应当聚焦在培训者的能力素质“短板”上,即“学习管理”、“媒体技术”和“交互技巧”这三个尚待补充的维度,作深度的研究与培训设计。在远程培训实施过程中,这三方面的能力不是独立运用的,而是较多地通过“在线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进行表现。由于课程内容的预成性,远程助学教师的工作重点转换为依据课程内容设计一系列的在线学习活动,促进学习者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故在线学习活动设计与组织能力成为培养远程助学教师的关键。在线学习活动是基于网络所开展的教学活动的必要组成部分,是“学习者以及与之相关的学习群体为了完成特定的学习结果,利用网络与外部学习环境进行的交互总和”。(王楠等,2009)根据远程教学中学习活动的特性和要求,学习活动一般包括任务、资源、活动规则、评价四要素,远程助学培训的关键是帮助他们掌握在线学习活动类型,以及要素设计与组织的关键要领。在2006年上海市启动的“新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培训项目”中,作为项目承担单位之一的华东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承担了6个学科共240余人的助学教师培训工作。这些助学教师都是十个郊区县的教研员或一线骨干教师,根据项目的特征和实施要求,在培养远程助学教师中,我们聚焦于培训者在“在线学习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两方面的能力短板,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并实质性地帮助上海十个区县初步建立起了自己的远程助学教师队伍。

远程培训是一个新兴的领域,尽管经过了全面的知识培训,但对很多尚未经历过网络教学工作的老师而言,要主持或实施网络培训仍然是一件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而针对短板的培训仅仅是解决了培训者的基本素质问题,要胜任远程助学教师职责,还需要更多的经验积累和实践智慧。研究当下教育领域中新教师的培训模式我们发现,“师徒结对”是目前中小学培养新教师的主要操作模式,该模式对于远程助学教师的培养很有借鉴价值。为了帮助网络培训的新手们迅速成长,我们采用了“师徒带教”模式,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里的“师”与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或师傅有所不同,也可能是物化了的“师”,具体体现为一整套的工作支架。所谓支架(Scaffold),原是建筑行业的术语,又译作“脚手架”,根据这个建筑隐喻,伍德最先借用了这个术语来描述同行、成人或有成就的人在另外一个人的学习过程中所施予的有效支持。(闫寒冰,2005)在远程培训中使用的工作支架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的。静态支架表现为标准、操作流程、职责要求、模版、范例、常见问题等静态形式。试举例如下:操作流程例如,“英特尔?未来教育”自2006年开始研发远程培训模式,开发远程培训平台,推出了英特尔?未来教育网络核心课程。该在线课程特别开设了主讲教师的规范管理功能,如图1所示,助学导师在开始每个模块的教学前,只要按照“任务列表”中的选项一一完成各项任务,就可完成准备工作。常见问题在教育技术中级培训项目中,华东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总结了多次中级培训中教师的困惑,形成了常见问题库,帮助助学教师面对可能出现的学科问题。例如,中观教学设计和微观教学设计有什么关系?主题与专题之间的关系?如何理解情景?如何设计单元评价方案?在线活动建议在“上海市新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培训项目”的网络课程建设中,课程建设者不仅需要完成静态课程内容的建设工作,同时还需要就课程实施设计学习活动,如讨论、作业、测试、研讨案例等,并形成具体的教学实施建议,帮助助学教师更为全面地理解和把握课程目的和用意。动态支架重点表现为培训过程中的专家支持,支持解决远程培训中的生成性问题,更多的表现为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建议等。相比较静态性支架的基础性、综合性而言,动态性支架的作用突出表现为针对性和个性化。针对性强调的是支架的适用性和恰需性,而个性化则表现为适用对象的个体特征。要提供这样的支架,必须要有扎实的远程教育专业基础,同时也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经验。例如,在广东省教育技术中级培训中采用了网络督学制,每个督学负责对10个班级的助学教师的“助学”工作进行监督、引领。无论是静态支架还是动态支架,其目的是将一些具体的、局部的、个人的有效经验变成工作指南,并加以实施,意在克服由于个人经验的不足或个人操作的失误对工作效果的干扰,从而保证培训的质量。助学教师在利用支架的过程中,也可以掌握培训教学的操作步骤和要领,使得相关工作流畅、有序。#p#分页标题#e#

人事选拔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功能,往往与测评结合使用。测评与选拔的方法常见的有履历分析、纸笔测试、心理测试、面试、情景模拟、评价中心技术等。根据前文“聚焦关键短板”中所作的分析,远程助学教师的各项素质要求都是实践性较强的领域,仅凭履历分析和纸笔测试可能难以得出可靠的结论,此外,情感态度也是我们需要重点考虑的一个要素。针对助学教师的能力要求,我们可以利用教师培训实施情景模拟来达成测评与选拔目的,即要求被选拔对象参与到真实的培训学习活动中。例如,浙江省舟山市班主任远程培训项目在实施全市培训工作之前,项目组织方先进行了100名骨干教师的培训,经过历时2个月的培训,选拔了41名表现突出的教师作为全市班主任培训的助学教师。该方案的亮点是将教师培训与助学教师选拔有机的结合起来。引入选拔机制需要考虑两个关键问题:一是选拔的程序;二是选拔的标准。这两者直接反映了选拔机制的信度和效度。就选拔的程序而言,应当在被选拔者有着丰富体验和充分感受的时候进行实施,因而在一定的培训结束后进行选拔操作是较为恰当的;而评价标准中既要充分考虑学科能力,同时还需要考虑远程教育领域的特点。在上述浙江省舟山市班主任培训中,选拔远程助学教师的标准较多的涉及了学员们在远程学习过程的交互情况、对远程学习的认知态度等,这些指标综合反映了学员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可持续保有”攻略“速成”攻略解决了短期内的“上岗”问题,但只是压力之下的应急之策,远程助学队伍的稳定以及远程培训的质量持续提升还需要更多的关注助学教师的“可持续保有”,否则我们将很可能面对这样的局面:一方面我们不断地重复着助学教师的应急培养事务,另一方面,助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停滞不前。“可持续保有”攻略重在提高教师对远程培训的兴趣和专业认同,并为其提供更为广阔的专业发展空间,使其获得专业发展的持续动力。

按照管理心理学的观点,职业认同是个体对于所从事职业的目标、职业的社会价值及其他因素的看法,与社会对该职业的评价及期望一致。(车文博,2001)教师对远程培训的职业认同,包括了他对远程培训本身的特点、作用和社会地位等的认识和看法,对从事远程培训应具备的素质的认识,以及乐于从教的意愿和从教时自我实现或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等,因而我们需要将职业认同视为远程助学教师“可持续保有”培养的关键点之一。在现代企业中,培养员工认同感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职责,而培养的方式常常包括营造良好氛围、价值观培训、提高员工自我认同、提供员工沟通平台、帮助进行职业规划等。根据职业认同的作用以及远程培训的特点,我们可以从领域普及、角色理解、价值体验、认知分享等维度着手对远程助学教师进行认同感的培养工作。?领域普及:通过全面了解网络教育、认识网络教育的必要性、分清网络教育的优势与劣势等途径,达到全面认识远程培训、消除对网络教育的陌生感的目的。?角色理解:呈现远程培训的全过程,分析远程助学教师在培训中的职责和作用,帮助教师了解工作方向及重点。?价值体验:重点是让教师认识到远程培训的必要性、重要性,同时可以通过一些成功的远程培训案例的分析和分享,使得培训者们相信网络教育的效果。?认知分享:提供让学员分享对远程教育以及远程助学的认识和理解的机会,也可以请一些远程助学经历较为丰富的教师交流介绍经验,以“现身说法”的方式进一步消除他们对远程培训的陌生感。领域普及、角色理解可以在培养之初通过面对面集中培训完成,同时受训者在远程实施阶段能够结合实践有更深入的体会;而价值体验一方面可以通过案例分享实现,另一方面还需要在培训过程中进行自我体验;认知分享,则需要安排在助学教师工作过程中,通过分享成功经验,总结失败教训等方式予以实现,尤其是同伴间的交流分享活动,可以极大地提高成员的归属感,提升对工作的认同感。华东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每隔两年都要举办一次“远程研修基地研讨会”,邀请负责基地教师远程培训工作的助学教师汇聚一堂,一方面畅谈在远程助学工作中的体会和困惑,分享在贯彻助学理念、提高助学质量方面的经验和举措;另一方面通过远程教育专家引领的专题研讨方式,探讨远程助学过程中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引领远程助学的专业化。

按照许多研究者的观点,远程助学可以分为学术性助学和非学术性助学。学术助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针对课程内容指导学习者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聚焦问题、深入研讨、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非学术助学包括学习督促、答疑提醒、技术答疑、学习方式建议、班集体建设等管理工作。(闫寒冰等,2008)作为具有丰富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以及实践经验的培训者,我们必须充分利用他们的教学智慧,即发挥他们在学术性助学方面的优势。然而,我们又不得不正视,涉及了较多事务性工作的非学术助学是学术助学效果的重要保障。如何消解助学教师的事务性工作,将远程助学教师的时间和精力集中在更有价值的活动上,成为提高他们工作效率和效果的一个前提条件。为此,我们提供了两种解决途径:用足平台和合理分工,使得突破“培训事务专家”的角色局限成为可能。用足平台众所周知,培训平台是实施远程培训的关键载体。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和数据存储能力,将琐碎的事务性劳动和重复性劳动交给计算机完成。以“上海市新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平台”为例,可以实现的功能包括:1)固化基本的教学设计思路,实现在线学习活动初始化:在线学习活动初始化是将课程建设教师在课程建设中对学员学习活动的设计部署到系统上,形成师生可操作、可交互的活动系统,如讨论题就会部署形成一个包含讨论内容的讨论版,作业要求就会部署成为一个独立的作业系统,通过活动初始化将课程建设教师的教学设计意图进行了完整体现,助学教师可以直接依照初步的教学设计思路直接开展培训工作。2)提供实时、直观的过程性学习记录数据查询:学习记录查询模块可以查询系统中用户的学习情况,并能从学习时间和点击次数两个维度对学员在学习平台中的活动情况进行统计,比如收听讲座的时间、阅读资料的次数、参与讨论的时间等。统计出来的信息可以自动生成统计图表(如图2所示),直观展现具体情况。这些栏目为助学教师全面掌握学员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持。3)自动记录合成学员成绩:学员成绩考核的所有因子计算机都会自动记录,教师培训过程中可以实时查询,也可以在培训结束后进行合成,但这些繁杂的折算、合成工作只需要助学教师轻点几个按钮即可完成,并将最后折算的分数呈现给助学教师。此外,培训平台还提供了诸如优秀讨论帖的收藏与导出、作业导出、学员学习记录导出等功能,帮助助学教师积累活性资源,为个人的专业成长以及成为“研究型”助学教师奠定了基础。合理分工我们根据学术性助学和非学术助学的能力要求对项目中的人员进行了分工,将学术性助学工作交由助学教师完成,而非学术性助学的工作则由班主任完成。以2009年教育技术中级部级培训为例,助学教师和班主任在培训中和培训后的工作配合如表三所示。#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