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森林之旅作文范文

森林之旅作文精选(九篇)

森林之旅作文

第1篇:森林之旅作文范文

去年夏日的假期里,听爸爸说他要和单位上几个同志组织起,去阿坝州一个不知名的大森林里探险、野营。在我的强烈要求下,爸爸终于同意带我去,我好高兴啊!一来让我看看大自然的美景,二来也让我得到锻炼锻炼。

出发前,大家都抓紧地做好准备工作。什么干粮、水、帐篷、衣物、打火机、刀具、粉笔等等探险的必需品很快就准备好了。三天后我们八个人就乘车出发,开始了森林探险之旅。

到达森林时,我们每个人都找来一根结实的木棍,用来做拐杖,必要时也可作自卫的武器。进入森林后,我感到这里空气清新极了,景色也很优美。这里有无数的参天大树,有的树干要两三个人牵起手来才能围住它。鸟儿在树上飞来飞去,鸟鸣声十分动听。松鼠在树枝上跳来跳去,真是活泼可爱。树下长着花儿、小草和灌木,还有许多不知名的蘑菇。真是看得我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突然“扑通”一声,我摔了一个大跟斗,原来我是被地上一个叫“葛藤”的藤蔓给绊倒了。我没有哭,勇敢地跟着大人们继续前进。为了不迷路,每走一段路,王叔叔就拿粉笔在显眼的树干上画上箭头做标记。走着走着,我们来到森林深处一个空旷的草坪里,大家坐下来休息,吃干粮,聊天。我躺了一会起来,拿起望远镜向周围观看。蓝蓝的天下绿郁葱葱的森林,啊!真美呀!忽然我看见远处有几只梅花鹿正在吃草,野兔也在草丛里嬉戏。

第2篇:森林之旅作文范文

我跟着小燕子走进了森林,令我惊讶的是:许多已经在几万年前灭绝的树,在这个森林里出现了!

于是,我断续向前走,走着走着,我看到了兔子妹妹在和小猫一起去上学,看到了象爷爷在和虎大哥下棋,看到了小狗在路上开着警车在四处找逃跑的狐狸犯人。

真实太有意思了!但,小燕子到哪里去了呢?这时我往草丛里看了看,原来,小燕子是魔法师变色龙变的。

望着这个美丽的大森林,看到小动物一起结伴上学,我心里开心极了,开心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这时,老鹰从天而降,对我说:“尊敬的小主人,这次旅行快要结束了。”

第3篇:森林之旅作文范文

 

关键词:森林文化 森林旅游 可持续发展 

 

森林旅游是利用森林所特有的环境、奇丽的景观和美学价值为社会提供服务,为人类提供享受,同时为林业部门提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旅游行为,因追求健康、释放压力、缓解疲劳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近年来,我国森林旅游业迅速崛起,成为最热门的新兴行业之一。但其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参差不齐,部分森林旅游区的文化内涵贫乏、档次较低等问题已严重影响了我国森林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笔者认为,必须进一步发掘森林旅游中的森林文化,充实森林旅游的科普和文化内涵,进而提高森林旅游的质量和品位,并引导其向可持续方向发展。 

1森林文化 

1.1我国传统的森林文化 

森林是人类的发源地,森林哺育了人类,千百年来,人类在与森林的接触中,产生了森林文化与森林旅游。森林文化诞生于人类在森林中进行的实践,是指人对森林(自然)的敬畏祟拜与认识,是建立在对森林各种恩惠表示感谢的朴素感情基础上的反映人与森林关系中的文化现象。 

森林与人类有着天然的依赖关系。先民们在草莽未开的森林中采“树木之实”或捕猎森林中的动物为食,或“构木为巢”以栖息,可以说森林是人类的摇篮。进入文明社会之后,人们并未忘记自己的发祥地之一——森林,而把森林美景、山水名胜作为游览赏视的对象。我国历朝历代都有许多旅游家、地理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来到森林跋山涉水、游览名胜,进行各种性质的森林旅游活动,其中有的专门以赏心悦目、探胜寻幽为目的,欣赏森林之美、追求山水之乐;有的在旅游途中路经森林,抒发所见所闻;有的遭受贬斥,不满现实,寄情于山水林木。他们陶醉于风景名胜,游山玩水、歌咏自然,或修身养性、著书立说,乐此不疲。他们在森林旅游过程中留下无数描绘美好自然风光的游记、山水诗词和音乐绘画,构成了内容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人文景观。数千年来,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明中,以森林和自然山水为主要对象的旅游活动及其所形成的一系列相关的文化现象,构成了我国传统森林文化的基本内容。 

1.2现代森林文化 

自现代工业文明诞生以来,人类的文明得到迅猛的发展,城市化水平越来越高,但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被进一步打破,人类掠夺式地向大自然索取资源,肆无忌惮地向大自然排放废弃物,在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相背离的道路上走了近300年。工业文明这把双刃剑,既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福音,也造就了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大自然也因此以其独特的方式警戒人类,如臭氧层空洞、厄尔尼诺现象等。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正在悲剧性地淡化。但同时,人类也开始越来越理解自然对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作用和意义。学者们开始对工业文明进行反思,不断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尤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回归自然的欲望更加强烈,这种普遍的心理追求必然带来文化上的影响,成为文化的追求,人们在绿色的宁静中寻求心理的和谐与身体的健康。在现代人看来,森林作为人类生存环境中的重要一环,它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提供林产品。森林的生态作用,森林对于人类的存在与发展的意义进一步为人类所重视,森林的生态意义决定了它的文化意义,而森林的文化意义是森林存在与发展的重要条件。 

2森林文化提升森林旅游的质量 

在森林旅游过程中,自然景观或雄伟壮观、或奇绝灵秀、或妩媚多姿、或浩渺迷濛,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这种自然美若和人类的文化历史融合在一起,其内涵就更加丰富多姿、绚丽夺目,景观更能名扬四海、令人神往。这就是所谓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或“山借人名”。纵观中国的名山大川,经过几千年文明的熏染,已经十分紧密地与人文积淀融为一体,谁也无法将它们的自然景观和文化分离开。不用说中华五岳因帝王封禅而天下为尊、因文人墨客登临赋咏而神妙无比,也不用说四大佛山因精美的佛殿建筑和神秘的传说故事而灵光活现,即便是以景色奇绝著称的黄山、庐山、雁荡山、天目山、武夷山等天下名山也无不具有悠久的人文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在诸多景观中,有的因古老的历史遗迹而让人膜拜,有的因蕴含着文化精髓和民族魂魄而给人启迪,有的因飞扬着宗教气息而名声远扬。也许有些山并不高,水也不深,但因与名人贤士或一些文化史实紧密相关而蜚声于世。正是异彩缤纷的人文内涵提升了自

然景观的审美品位。 

自然山水因人而名,因人而胜。古人早就窥见了其中的奥秘。“山水文章各有时运,山水藉文章以显,文章亦凭山水以传。”明代文学家尤侗在《天下名山记钞序》中说的这句话很符合辩证法,它不仅深刻地说明了山水与文章之间的关系,而且说明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之间的关系。虽然古人不是以发展旅游事业看问题,但他们精辟的见解,对于今天开发旅游资源却很有启示。

森林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不断认识森林,调整人与森林、自然相互关系的必然产物,是森林人格化的真实体现,是森林生态建设、文明社会建设和实施林业可持续发展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森林旅游是人们从文化与文明的角度对森林的欣赏、审视经营,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种重要形式。其核心目标是休闲游憩、普及自然科学知识及可持续发展,森林旅游的过程也是森林文化交流的过程。正是由于森林文化始终贯穿在森林旅游过程中,从而促使森林旅游成为一种高品味、高层次的休闲活动。没有森林,就没有森林文化,也就没有森林旅游。森林旅游与森林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3森林文化引导森林旅游向可持续方向发展 

森林旅游是旅游者在天然或人工森林环境中从事的,集知识性、参与性、观赏性及社会责任感于一体的旅游活动。它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以合理利用森林资源、优化森林生态环境为目的。因此,这旅游行为本身就属于文化的范畴,森林文化是森林旅游的灵魂。独特的森林文化是森林旅游资源最深层的内涵和最本质的特征,是森林旅游形象设计的基础和依据,在森林旅游开发理念中起着方向性的指导作用。 

可持续的概念源于生态学中森林等可再生资源的经营战略,如将森林资源的一部分收获,另一部分留下进一步繁殖生长,使其新增加的部分足以弥补所收获的数量,即做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目前学术界比较公认的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是“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把可持续发展理论引伸到旅游业,则提出了旅游可持续发展或可持续旅游,其核心内容是指平衡保护旅游环境、开发利用旅游资源与经济增长需要之间的关系。从严格意义上讲,可持续旅游不是某一种单纯的旅游方式,而是一种重要的发展理念。它既是旅游的发展目标,又是指导旅游活动的工作准则,贯穿于旅游业的各个方面和旅游的各环节、全过程。 

森林旅游在为游客提供植物或生物资源特色外,还应当作为一种对生态和文化有着特别感受的带有责任的旅游,传递与呈现森林生态的讯息与整体观念,展现森林与人类存在发展的关系,体现森林的价值。也就是说,森林旅游具有这样一种文化责任,即引导旅游者关注人类的生存环境,使之为改善目前日益恶化的环境而努力。笔者认为森林文化具有这样一种人文关怀,即它关注的是人类生命摇篮与生命之源——森林的现在与未来,并为保护与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作最深层的关注,应当说对人类生存未来的关注的文化倾向性是森林文化的最高目标。 

森林文化在理念上引导森林旅游向可持续方向发展,同时在指导实践过程中也发挥着诸多功能和作用。保护功能可以说是森林文化的特征功能。它强调人们必须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转变人类自我中心和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环境教育功能是森林文化的另一重大功能。教育对象也不仅是游客,而是包括所有旅游受益者,如开发者、决策者、管理者等。对于广大旅游者来说,走进森林参观、体验和享受自然与文化资源,充分认识它们的价值,受到保护环境的教育,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这种教育效果是学校教育所不能比拟的,而且,从数量上讲,游客的人数恐怕比在深奥的学术殿堂攻读生态学著作的人要多得多。因此,森林旅游是游客接受环境教育的好课堂,也是实施环境教育的好老师。尤其是对于越来越多地出生、成长于城镇的儿童和青少年来讲,森林旅游可以使他们获得关于植物、动物、生态、文化和历史、地理等多方面的直观知识,特别是有助于使他们理解人类社会面临的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解决的出路在于走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其意义是十分深远的。 

 

4参考文献 

[1] 徐高福,钱小娟,胡奕锋.浅议森林文化与森林公园建设[j].林业调查规划,2006(3):161-163. 

[2] 文红,戴美琪.论中国森林旅游的历史文化特征[j].求索,2004(12):159-161. 

[3] 赵树利.简议森林旅游与生态文化[j].华夏文化,2004(4):6. 

[4] 文红.森林旅游资源开发的文脉分析[j].民族论坛,2007(6):15-17. 

[5] 胡坚强,张佩成,

梅艳.论我国森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4,21(2):194-197. 

[6] 王柳云.森林旅游文化简论[j].林业经济问题,2001(5):99-101. 

[7] 黎德化,刘娅群.论森林的社会价值及文化表达[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1):11-15. 

第4篇:森林之旅作文范文

    论文摘要森林旅游是我国目前发展最为迅速的一种旅游形式,旅游事业正在蓬勃发展,随着旅游规模的逐渐扩大,现阶段我国的森林旅游急需在文化上提升品位、深华内涵。森林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文化指导方向,森林文化对于引导我国森林旅游向可持续方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森林旅游是利用森林所特有的环境、奇丽的景观和美学价值为社会提供服务,为人类提供享受,同时为林业部门提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旅游行为,因追求健康、释放压力、缓解疲劳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近年来,我国森林旅游业迅速崛起,成为最热门的新兴行业之一。但其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参差不齐,部分森林旅游区的文化内涵贫乏、档次较低等问题已严重影响了我国森林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笔者认为,必须进一步发掘森林旅游中的森林文化,充实森林旅游的科普和文化内涵,进而提高森林旅游的质量和品位,并引导其向可持续方向发展。

    1森林文化

    1.1我国传统的森林文化

    森林是人类的发源地,森林哺育了人类,千百年来,人类在与森林的接触中,产生了森林文化与森林旅游。森林文化诞生于人类在森林中进行的实践,是指人对森林(自然)的敬畏祟拜与认识,是建立在对森林各种恩惠表示感谢的朴素感情基础上的反映人与森林关系中的文化现象。

    森林与人类有着天然的依赖关系。先民们在草莽未开的森林中采“树木之实”或捕猎森林中的动物为食,或“构木为巢”以栖息,可以说森林是人类的摇篮。进入文明社会之后,人们并未忘记自己的发祥地之一——森林,而把森林美景、山水名胜作为游览赏视的对象。我国历朝历代都有许多旅游家、地理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来到森林跋山涉水、游览名胜,进行各种性质的森林旅游活动,其中有的专门以赏心悦目、探胜寻幽为目的,欣赏森林之美、追求山水之乐;有的在旅游途中路经森林,抒发所见所闻;有的遭受贬斥,不满现实,寄情于山水林木。他们陶醉于风景名胜,游山玩水、歌咏自然,或修身养性、着书立说,乐此不疲。他们在森林旅游过程中留下无数描绘美好自然风光的游记、山水诗词和音乐绘画,构成了内容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人文景观。数千年来,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明中,以森林和自然山水为主要对象的旅游活动及其所形成的一系列相关的文化现象,构成了我国传统森林文化的基本内容。

    1.2现代森林文化

    自现代工业文明诞生以来,人类的文明得到迅猛的发展,城市化水平越来越高,但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被进一步打破,人类掠夺式地向大自然索取资源,肆无忌惮地向大自然排放废弃物,在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相背离的道路上走了近300年。工业文明这把双刃剑,既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福音,也造就了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大自然也因此以其独特的方式警戒人类,如臭氧层空洞、厄尔尼诺现象等。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正在悲剧性地淡化。但同时,人类也开始越来越理解自然对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作用和意义。学者们开始对工业文明进行反思,不断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尤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回归自然的欲望更加强烈,这种普遍的心理追求必然带来文化上的影响,成为文化的追求,人们在绿色的宁静中寻求心理的和谐与身体的健康。在现代人看来,森林作为人类生存环境中的重要一环,它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提供林产品。森林的生态作用,森林对于人类的存在与发展的意义进一步为人类所重视,森林的生态意义决定了它的文化意义,而森林的文化意义是森林存在与发展的重要条件。

    2森林文化提升森林旅游的质量

    在森林旅游过程中,自然景观或雄伟壮观、或奇绝灵秀、或妩媚多姿、或浩渺迷蒙,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这种自然美若和人类的文化历史融合在一起,其内涵就更加丰富多姿、绚丽夺目,景观更能名扬四海、令人神往。这就是所谓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或“山借人名”。纵观中国的名山大川,经过几千年文明的熏染,已经十分紧密地与人文积淀融为一体,谁也无法将它们的自然景观和文化分离开。不用说中华五岳因帝王封禅而天下为尊、因文人墨客登临赋咏而神妙无比,也不用说四大佛山因精美的佛殿建筑和神秘的传说故事而灵光活现,即便是以景色奇绝着称的黄山、庐山、雁荡山、天目山、武夷山等天下名山也无不具有悠久的人文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在诸多景观中,有的因古老的历史遗迹而让人膜拜,有的因蕴含着文化精髓和民族魂魄而给人启迪,有的因飞扬着宗教气息而名声远扬。也许有些山并不高,水也不深,但因与名人贤士或一些文化史实紧密相关而蜚声于世。正是异彩缤纷的人文内涵提升了自然景观的审美品位。

    自然山水因人而名,因人而胜。古人早就窥见了其中的奥秘。“山水文章各有时运,山水藉文章以显,文章亦凭山水以传。”明代文学家尤侗在《天下名山记钞序》中说的这句话很符合辩证法,它不仅深刻地说明了山水与文章之间的关系,而且说明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之间的关系。虽然古人不是以发展旅游事业看问题,但他们精辟的见解,对于今天开发旅游资源却很有启示。

    森林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不断认识森林,调整人与森林、自然相互关系的必然产物,是森林人格化的真实体现,是森林生态建设、文明社会建设和实施林业可持续发展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森林旅游是人们从文化与文明的角度对森林的欣赏、审视经营,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种重要形式。其核心目标是休闲游憩、普及自然科学知识及可持续发展,森林旅游的过程也是森林文化交流的过程。正是由于森林文化始终贯穿在森林旅游过程中,从而促使森林旅游成为一种高品味、高层次的休闲活动。没有森林,就没有森林文化,也就没有森林旅游。森林旅游与森林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3森林文化引导森林旅游向可持续方向发展

    森林旅游是旅游者在天然或人工森林环境中从事的,集知识性、参与性、观赏性及社会责任感于一体的旅游活动。它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以合理利用森林资源、优化森林生态环境为目的。因此,这旅游行为本身就属于文化的范畴,森林文化是森林旅游的灵魂。独特的森林文化是森林旅游资源最深层的内涵和最本质的特征,是森林旅游形象设计的基础和依据,在森林旅游开发理念中起着方向性的指导作用。

    可持续的概念源于生态学中森林等可再生资源的经营战略,如将森林资源的一部分收获,另一部分留下进一步繁殖生长,使其新增加的部分足以弥补所收获的数量,即做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目前学术界比较公认的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是“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把可持续发展理论引伸到旅游业,则提出了旅游可持续发展或可持续旅游,其核心内容是指平衡保护旅游环境、开发利用旅游资源与经济增长需要之间的关系。从严格意义上讲,可持续旅游不是某一种单纯的旅游方式,而是一种重要的发展理念。它既是旅游的发展目标,又是指导旅游活动的工作准则,贯穿于旅游业的各个方面和旅游的各环节、全过程。

    森林旅游在为游客提供植物或生物资源特色外,还应当作为一种对生态和文化有着特别感受的带有责任的旅游,传递与呈现森林生态的讯息与整体观念,展现森林与人类存在发展的关系,体现森林的价值。也就是说,森林旅游具有这样一种文化责任,即引导旅游者关注人类的生存环境,使之为改善目前日益恶化的环境而努力。笔者认为森林文化具有这样一种人文关怀,即它关注的是人类生命摇篮与生命之源——森林的现在与未来,并为保护与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作最深层的关注,应当说对人类生存未来的关注的文化倾向性是森林文化的最高目标。

    森林文化在理念上引导森林旅游向可持续方向发展,同时在指导实践过程中也发挥着诸多功能和作用。保护功能可以说是森林文化的特征功能。它强调人们必须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转变人类自我中心和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环境教育功能是森林文化的另一重大功能。教育对象也不仅是游客,而是包括所有旅游受益者,如开发者、决策者、管理者等。对于广大旅游者来说,走进森林参观、体验和享受自然与文化资源,充分认识它们的价值,受到保护环境的教育,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这种教育效果是学校教育所不能比拟的,而且,从数量上讲,游客的人数恐怕比在深奥的学术殿堂攻读生态学着作的人要多得多。因此,森林旅游是游客接受环境教育的好课堂,也是实施环境教育的好老师。尤其是对于越来越多地出生、成长于城镇的儿童和青少年来讲,森林旅游可以使他们获得关于植物、动物、生态、文化和历史、地理等多方面的直观知识,特别是有助于使他们理解人类社会面临的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解决的出路在于走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其意义是十分深远的。

    4参考文献

    [1] 徐高福,钱小娟,胡奕锋.浅议森林文化与森林公园建设[J].林业调查规划,2006(3):161-163.

    [2] 文红,戴美琪.论中国森林旅游的历史文化特征[J].求索,2004(12):159-161.

    [3] 赵树利.简议森林旅游与生态文化[J].华夏文化,2004(4):6.

第5篇:森林之旅作文范文

关键词:森林旅游;总体思路;发展定位

具备较强环保意识并且期望从旅游活动中学到知识的旅游者不断增加,这使得生态旅游这种有益的旅游方式逐渐成为国际旅游发展的主流趋势[1]。森林资源凭借其优越的生态环境、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优美的自然风光成为生态旅游发展的热门区域。森林旅游是以森林景观作为旅游景点、景区或旅游目的地的观赏、休闲等方面的活动[2],笔者认为那么森林生态旅游即是在森林旅游的基础上突出在旅游开发、规划和发展的过程中注重生态保护、生态理念宣传和生态文化教育。由于森林生态旅游景区大多数由林场转型而来,面临着经营方式的巨大转变,因此景区旅游规划应当首先明确发展总体思路,准确进行旅游定位,以此指导景区生态旅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本文通过对广西崇左市宁明县派阳山森林生态旅游区的分析,旨在探讨森林生态旅游景区规划的总体思路,为生态旅游景区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案例参考。

一.国内森林生态旅游发展概况

1982 年,我国建立了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湖南省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自1982年至今的30年间,我国森林公园从无到有,已经发展成为分布遍及31个省(区、市),拥有部级、省级和县(市)级不同级别,总数近2800处、总面积超1700万公顷、年接待游客4.6亿多人次的一项规模庞大、体系完整的独立事业,在保护森林风景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传播森林生态文化、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等方面发挥着突出作用。

2006—2009年,全国森林公园共接待森林旅游人数超过 10.66亿人次,年均增长速度超过17%,以门票为主的森林旅游直接收入达 690 亿元,创社会综合旅游收入超过5700亿元,年均增长速度达 28%。有123处森林公园的年游客人数超 50万人次,46 处超 100万人次。有201 处森林公园年旅游收入超1000 万元,34处超亿元。国家林业局统计,森林旅游产业使全国2700个乡、12000个村、近2000万农民受益,带动森林公园周边4654个村脱贫,直接吸纳农业人口就业数量近50万个。

2011年,全国森林公园共接待游客4.68亿人次,森林公园直接旅游收入达 376.42亿元,全国森林公园年提供就业岗位64万个,社会综合旅游收入测算超过3000亿元。中国国家林业局表示,力争到2015年全国森林公园总数达到3000处,森林旅游人数达到5亿人次,森林旅游直接收入达到600亿元人民币,社会综合产值达2000亿元。规划总面积2000万hm2,其中部级森林公园800处,规划面积1 300万 hm2。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森林旅游事业正在进入一个大发展、大繁荣的阶段,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十二五期间,将是我国森林旅游快速发展的大好机遇期,同时也是森林产业面临艰巨转型发展的时期,应当抓住机遇,乘势转型,实现森林产业现代化。文章将以宁明县派阳山森林生态旅游区为例,探索森林生态旅游区在进行总体规划时,如何明确发展总体思路,进行准确定位。

二.派阳山森林生态旅游区开发条件分析

(一)区位条件

旅游区位于宁明县中部,距县城约20km。宁明县属于崇左市管辖,地处桂西南边陲,背靠南宁、崇左两大中心城市,左右连接东兴、凭祥两大边陲重镇,面向越南及东南亚各国,具有沿边、沿河、沿铁、沿高速公路的优势,是连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结合部和最便捷的陆路大通道。南友高速公路、湘桂铁路及南凭322国道穿境而过,距首府南宁180km、距边陲重镇凭祥市38km,交通便利。宁明县的边贸经济和边境旅游发达,属广西社会经济发展区划布局中的桂西经济区,属广西旅游资源整合开发中的德天跨国大瀑布旅游区和左右江红色旅游区,位于广西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总体框架的东西黄金旅游带上。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宁明爱店国际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将为本旅游区的发展带来更大的契机。

(二)资源条件

项目区旅游资源丰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2-2003)中的旅游资源分类系统和评价标准,对派阳山林场的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划分,可分为7个主类,15个亚类,29个基本类型,46个主要资源单体,包括派阳山、西施浣纱瀑布等丰富的地文景观,原生态植被水源林、桐棉松林、老八角林、桫椤、金花茶等独特的生物景观,以及桐棉种源马尾松改良代种子园、八角种质基因库、马尾松高产脂种子园等林业科普设施。

对项目区旅游资源从资源要素价值和资源影响力进行定量打分评价,结果旅游区资源总体得分85分,整体上属四级旅游资源。其中五级景点1个:桐棉松林;四级景点1个:八角林;三级景点12个:派阳山、元宝桃花岛、西施浣纱瀑布、米老牌、金花茶、南街沟溪谷、鸿鸪水库、桐棉种源马尾松改良代种子园、桐棉种源马尾松人工母树林、八角种质基因库、马尾松高产脂种子园、八角鸡等。项目区以山地森林,溪谷景观为总体特征。旅游资源呈现出“雄、碧、茂、幽”的特征。“雄”是指旅游区山体的雄伟浑厚,主峰派阳山山体浑厚险峻,连绵数里;“碧”是指水之碧,由岩缝、洞穴汩汩涌出的淙淙细流汇成道道流水从山涧蜿蜒而下,潭池清澈碧绿;“茂”是指森林茂密,是旅游区的主体景观,森林覆盖率达到90%以上;“幽”是指溪谷之幽,林间之幽。优美的自然风光、良好的生态环境,加上其独特的林业科普资源,使派阳山成为开展观光、度假、科普旅游的理想之地。

三.派阳山森林生态旅游区规划的总体思路

(一)总体构架——森林生态旅游目的地体系建设

1.发挥区域联动作用。旅游区旅游资源质量优良,将其纳入区域旅游资源大系统中更能成就其旅游价值。从宏观尺度上,通过三大特色性资源(森林植被、溪谷景观和优良生态环境)的旅游项目策划,形成丰富多样的旅游内容,将旅游区纳入崇左市的区域旅游环境中,显示和强化其森林溪谷和生态环境的特色。从中观尺度上,旅游区所在的宁明县拥有花山壁画、花山温泉、骆越古寨、蝴蝶谷等多处旅游资源,形成一条贯穿整个县域的黄金旅游线路,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旅游区则是该黄金旅游线中的重要补充。因此应加强区域联动,加强区域重要景点的建设力度,加强整体线路的营销和品牌联合打造,通过资源整合、特色品牌塑造以及知名度、影响力提升将宁明县做大做强,以整个区域发展带动旅游区旅游业的发展。

2.策划以森林溪谷生态观光游览、森林生态休闲度假、森林生态文化体验为主的特色游憩产品。充分发挥旅游区山林溪谷的特点,策划规模不大但新鲜有趣的森林生态休闲活动,营造别致高雅、富有文化韵味的森林生态休闲活动场所,辅以丰富多样、富有地方特色的森林旅游商品,打造富有吸引力的特色森林生态旅游目的地。

3.以食、住、娱为主的旅游要素吸引物化开发。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将具有森林生态文化特色的“饮食”、“娱乐”、“交通”、“住宿设施”和“商品”在作为旅游要素利用的同时,强化它的特色,使其同时成为很好的旅游吸引物。

(二)文化内涵——人地关系主线的旅游展示和利用

文化是灵魂,人地关系文化主线的渗透将使旅游区形成区别于周边景区,尤其是其它休闲度假区的独有特色。旅游区所在的派阳山林场地始建于1955年,是广西唯一与越南接壤的自治区林业厅直属大型国有林场,总面积149万亩,曾一度为东南亚最大的林场。后经区、地、县多次划界调整,自1979年4月起隶属自治区林业厅直接管辖至今。是优质大红八角的中心产区和马尾松优良种源地之一,被列为全国特色种苗基地,具有积淀深厚的林业生产文化和森林生态文化。同时旅游区山、水、林风景优美,森林生态环境优良。因此,我们可以将旅游区规划以“林业生产文化”、“森林生态文化”为文化主线,进行旅游项目策划、展示和利用,让有可能在休闲游览中了解林场生产、体验林场职工生活,感受森林生态文化,培养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习惯。

(三)特殊性卖点(USP)分析

以森林溪谷、生态环境等特色资源为基础,着力打造旅游区旅游目的地形象,并将建设旅游区与国有林场调整产业结构相结合,作为发展旅游区所在林场经济的有效途径。加强绿色产业与旅游的结合,策划绿色产业观光、绿色产品购买与品尝、生态休闲度假等活动。打造以“回归自然生态”为主要目的的森林生态旅游地,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健康的休闲项目为主要内容的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

对旅游区人地关系文化内涵进行充分挖掘与展示,主要旅游利用途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旅游区与区域内外相关景点的旅游资源整合、旅游线路组织和品牌的共同打造,二是将森林生态文化内涵注入到休闲游憩产品中,包括森林生态文化环境的营造、森林文化参与性旅游项目的策划等。

四.派阳山森林生态旅游区发展定位

(一)旅游区性质定位

旅游区性质定位为:以旅游区清柔的溪谷景观、秀丽的森林景观和优良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以“森林生态休闲”为主题,以打造森林生态休闲文化旅游产品为核心特色,以森林溪谷观光游览、森林生态休闲度假、森林生态文化体验、林业科普教育示范为主要功能的森林生态旅游区。

(二)主题形象与功能定位

综合对规划区的旅游资源分析对比、旅游形象现状调查等分析,结合新的旅游发展要求,将规划区的旅游形象内容进行概括、提炼,其整体旅游形象理念可以定位为:“八角松风林飘香,湖光丽景绿派阳”、“派阳山——山地避暑休闲胜地”。主体功能为生态游览观光、生态休闲度假;附属功能为生态科普教育。

(三)旅游产品定位

1.森林溪谷观光游览产品

森林生态观光游、森林溪谷亲水游、康体森林游等。

2.休闲度假型旅游产品

主要是森林滨水休闲度假游项目。

3.森林生态文化体验产品

林场生活体验游、森林户外拓展运动、森林科普考察等。

4.林业科普展示产品

林业科普、教学实习基地。

五.总结

森林生态旅游区规划在确定总体发展思路时应当首先发挥区域联动作用,联合周边景区,共享客源,共同营销;其次要挖掘文化内涵及特殊性卖点,形成自身特色,以此区分于其他类似景区,然后根据自身资源特色进行正确的发展定位,注重旅游形象和旅游产品的创新性;最后应当掌握旅游发展的趋势,分析市场发展方向,注重森林体验类产品、度假类产品和知识型产品的开发策划。

参考文献:

[1]苏珊.豪娜,约翰.斯沃布鲁克.国际旅游管理案例分析.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第6篇:森林之旅作文范文

随着人们对环境意识的认识,生态旅游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人们纷纷开始到野外的景区、公园赏景、游玩。这给森林旅游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可以说大众化的生态旅游活动已经兴起。

市森林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近年来依靠文化遗产和观光旅游业的发展,森林生态旅游逐步发展壮大,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凸出的优势。

1、市森林旅游的现状

1.1森林旅游资源丰富。市森林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植物种类达1300多种。五女峰部级森林公园和老岭省级自然保护区及大寓山、七星山市级园林公园在此镶嵌。“自然神韵晓月岭,森林风光五女峰”。鸭绿江沿线旅游圣地,不仅展现有冰川运动造就的美丽而神秘的“岛屿风光”、“奇山峭壁”、“江鲤鱼”,而且有两岸异国风情,有参天古树、奇花异草和周围的森林组成的美丽迷人的风景。绿色森林,清新怡人的空气,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野生动植物等吸引众多的旅游者。

1.2森林旅游产业迅猛发展。近年来,成为推动我市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森林旅游成为林业发展后续产业的主打项目之一。在森林旅游方面,五女峰国家森林公园进行了三期扩建接待环境大大改善。森林旅行社、宾馆、度假村、旅游车等接待设施日趋完善,高素质的导游队伍和多条旅游线路已经有序运行。可以说,的森林旅游业已经形成规模。

1.3森林旅游前景广阔。国家把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予以重点培育,我市把它作为支柱产业,重点产业给予优先发展。提出“旅游兴市”战略,明确强调把旅游业培育成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森林旅游的前景非常看好。

2、发展森林旅游需要解决的问题

2.1旅游资源无序开发利用。其一,在森林旅游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关系调控乏力,加之建设规模小、管理粗放、结构单一,使旅游产业发展一直停滞不前。影响了森林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其二,对森林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监控乏力,出现游客不爱惜自然资源和环境卫生,导致生态资源退化。其三,在开发森林旅游时,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评估与规划。开发中重开发、轻保护,造成许多不可再生的贵重资源的损害与浪费。

2.2基础设施薄弱。的森林旅游景点离市区较远,加之旅游项目资金投入少,设备设施不齐全,可进入性差。如景区内交通、通讯、电力设施、生活条件还难以满足游客的需求,尤其不能满足现代人们的生活需求。

2.3宣传工作有待加强。的森林旅游起步相对较晚,森林旅游科技含量低,经营森林旅游项目理念转变慢、经验不足,没有形成品牌,知名度较低,因此必须加强森林旅游宣传。

3、促进森林旅游业发展的保护措施

3.1转变观念,协调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优胜劣汰是基本规律,森林旅游业要生存发展,只能走效益型增长的道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市场做文章,而不是围绕数字做游戏,对森林旅游公园的建设,要从旅游景观的价值角度,从市场需求、资金筹措、交通可进入性、资源特色等各方面去深入分析创建每一个森林公园的可行性,而不能仅凭森林面积有多大,动植物种类有多少就来决策。森林旅游业发展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要由易到难,要有科学的规划,以高起点、高标准、突出森林景观的地方特色,推进森林旅游业发展。

3.2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要对森林公园工作人员和导游进行有关植物知识、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管理知识的培训,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进行培训,同时,通过定期举办森林旅游服务人员培训、林业生态旅游区野生动植物识别培训等途径来提高游客的资源保护意识。

第7篇:森林之旅作文范文

关键词:森林旅游;发展 ;瓶颈;前景

【分类号】:TG333.7

1.前言

我国拥有29亿余亩森林、5亿余亩自然湿地和19亿余亩荒漠戈壁,这些资源为森林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30余年来,我国森林旅游业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森林旅游业在满足国民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传播生态文化等方面的巨大潜力日益凸显,已经成为当前林业一项十分重要的富民产业和生态产业。尽管如此,我国森林旅游业发展也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如何进一步发展森林旅游生,使得森林旅游在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生态文明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是我们当前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2.森林旅游发展遇到的瓶颈

2.1设施建设滞后

森林旅游景区的各要素建设需要大量投入,特别是,大部分森林旅游景区地处偏远林区,在基础建设上需要的投入更加巨大,而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往往较低,地方财力有限,招商引资的难度也很大,从而使得景区的配套设施建设滞后,新的旅游项目不能及时开发,严重限制了森林旅游业发展的步伐。长期以来,中央财政用于引导森林旅游发展的投入严重不足,难以引导和扶持这个庞大产业实现大的飞跃。森林旅游是一项关系到国民幸福指数提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公益性产业,国家应当给予适当的引导性、扶持性投入,并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中央投入还有助于提高业务主管部门规范和推动森林旅游发展的能力,以更好地实现森林旅游的又好又快发展。

2.2人员素质偏低

我国大部分森林旅游景区是在国有林场和其他国有林业单位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特别是森林公园,通常与国有林场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管理模式,其森林旅游管理和技术人员以前大多从事传统林业生产,对森林风景资源的价值缺乏认识,对依托森林风景资源开展旅游缺乏必要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品牌意识、服务意识还比较淡薄,需要有一个从第一产业转到第三产业的适应过程。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是造成景区建设粗糙、经营管理粗放、旅游产品单一、服务水平低下、品牌建设滞后等一系列问题的重要原因,也是造成在处理生态与产业、保护与发展中顾此失彼的重要原因。

2.3占有率需提高

虽然森林旅游产业已经具备相当大的规模,但森林旅游发展主要依托了很小比例的一部分森林旅游景区。大部分森林公园由于认识、人才、投资、区位、宣传等种种原因发展缓慢,建设水平低,服务能力差,市场影响力小,拥有优越的森林风景资源但依然“养在深闺人未识”、“抱着金饭碗讨饭吃”的局面还普遍存在。全国一小部分森林公园经常为节假日的人满为患发愁,公园的建设压力、管理压力非常大,而大部分森林公园则是门可罗雀,甚至还有相当一部分森林公园几乎没有提供基本的森林旅游服务,森林风景资源的利用效率极低。

3.森林旅游发展前景分析

3.1保护开发并重

发展森林旅游,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是根本。森林旅游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必须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做到规划先行,保护与开发并重。在景区景点的开发中,坚持先天保护与后天雕琢相结合,自然开发与人文雕饰相结合,开发建设与恢复生态相结合,做到严格保护,统一规划,合理开发,统一管理,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在实施中追求自然。严格按照总体规划的要求界定保护区、规划区、建设区,防止和杜绝对旅游资源的无序开发及建设污染和建设性破坏,确保生态完美,风光秀丽,不断增强森林旅游景观在省内外、国内外的吸引力。

3.2改善基础设施

对已有政策的,要抓紧实施。职工危旧房改造,要着力抓好配套工程建设,使之成为森林旅游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充分利用好国家实施第二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的契机,抓紧与有关部门衔接落实,协调争取森林公园安全饮水纳入农村安全饮水范畴,确保公园职工和游客饮水安全。对政策不明朗的,要积极争取。公园管理处至各景区的旅游公路已纳入国家计划,一旦政策下来,就要及时作出规划,争取有关部门的重视与支持,大力加强连接各公园的旅游公路建设,增加通达各公园的公交线路,不断改善旅游交通条件。通过3-5年的努力,使森林旅游产业做得更大更强。

3.3建设景区景点

精心包装好森林旅游项目,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将生态旅游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项目推向市场。按照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分离”的原则,通过招商引资,赋予经营者经营权和建设权,延长经营期,实施“谁投入、谁经营、谁受益”的开发原则,依法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优化发展环境,充分调动经营者投资的积极性,尽快形成森林公园投资主体多样化、多元化的格局,加快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转变过程。全方位开放生态旅游业,鼓励、支持、引导多种经济成份参与生态旅游开发经营,调动旅游企业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竞争与合作的积极性,鼓励旅游业引进国内外大旅行社、旅游酒店集团的资本、品牌、管理技术和人才。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战略投资者,引进技术和人才,加快森林旅游景区景点开发建设的进程,打造更多的特色景区、精品景区。

3.4提升文化品位

引导森林、湿地公园重视生态文化建设,指导各公园根据自身的资源特点和区位特点,深入挖掘森林文化内涵,加强森林博物馆、标本馆、游客中心、解说步道、科普走廊、宣传解说的标识标牌等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导游词、解说词,提高导游和解说的科学性、教育性和趣味性;鼓励开发民俗文艺表演和互动性节目,举办独具特色的节会,建设旅游商品生产基地和综合性购物点;支持各森林公园争创国家和省级“生态文化教育示范基地”。通过加强生态文化建设,不断提升森林旅游的文化品位,丰富森林旅游的文化内涵,促进森林旅游有序健康发展。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黑龙江省森林公园和森林旅游业逐渐呈现出蓬勃发展之态,以回归自然为主要特点的森林旅游越来越受到城镇居民的关注和喜爱,人们对森林观光、休闲游憩、森林养生、山水摄影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大,各级森林公园及森林旅游主管部门也深感责任重大。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黑龙江省林业厅科学谋划,为各级主管部门今后的工作指明了具体方向和前进目标,对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森林公园和森林旅游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秋华.试析我国森林旅游产业发展对策[J].生态经济,2002(4):58-61.

第8篇:森林之旅作文范文

依据1995年光成之第三次台湾森林资源及土地利用调查资料,全岛森林覆盖面积2102400公顷,占全岛总面积的58.53%,其中公有林面积1612900公顷,占全岛森林面积的76.7%。

台湾地属于热带与亚热带之间,因气候及海拔高度不同,可分为热带林、亚热带林、温带林及寒带林。树木种类相当丰富,珍贵树种如红桧,扁柏,铁杉,云杉,榉木,乌心石,牛樟,光腊树等遍布全岛,尤其红桧,扁柏闻名于世。

以林型区分,阔叶树林面积为1120400公顷,居于首位,其次依序为针叶树林438500公顷,针阔混淆林391200公顷及竹林152300公顷。扁柏,红桧等林型面积有73400公顷之多,总森林蓄积量达358744000立方公尺。

为满足森林多元化价值与达到永续经营之理想,林务局将林区划分为自然保护区,“国土”保安区,森林育乐区及林木经营等四区,其中自然保护区占43.12%,“国土”保安区占37.87%,森林育乐区占2.82%,林木经营区占16.19%。

2台湾森林游乐区之经营管理

为因应人民休闲及育乐之需要,林务部门自1965年起发展森林游乐事业,依资源特性,陆续规划整建森林游乐区。自1965年开放垦丁森林游乐区后,2005年开园之向阳森林游乐区,之后林务部门陆续整建18处森林游乐区供民众使用。

森林游乐区每年提供约300万人次之游息机会,兹将2008年森林游乐区经营管理之工作重点概述如下:

2.1 落实环境管理,健全票务作业

2008年游客人数为312万500人,较前一年减少15万2389人,经分析2008年7至9月份期间因受卡玫基等6个飓风侵袭,连续在遇休假日侵袭台湾,严重影响游客之旅游意愿,甚至造成奥石大台湾森林游乐区整体受损严重,休园之2009年6月底;另因全球经济急速衰退,影响民众就业及所得基金,多数森林游乐区之游客量因而速减。

建置森林游乐区票务系统,采用统一发票出票方式取代传统人工票卷,节约票卷印制成本及人工报表产制成本,并透过票务系统即时系统功能,迅速提供管理经营资讯掌握游客入园概况,落实总量管制策略。

办理森林游乐区步道监测计划,进行各森林游乐区内57条步道植群覆盖度及土壤硬度监测,供后续环境改善之参改。

2.2 维护游客安全,提升服务品质

持续购买森林游乐区游客团体伤害保险,保额为每一游客最高新台币410万元,未满14岁游客为新台币200万元,医疗伤害为每一游客最高新台币41万元。

为提升森林游乐区服务品质,督促各林区管理处办理森林游乐区人员服务礼仪,服务品质等训练计23场次,参加人员为659人次。

林务部门辖管18处台湾森林游乐区,除观雾台湾森林游乐区因天然灾害仅弹性开放部分区域,其余17处台湾森林游乐区皆已通过ISO9001验证之初验或复验,森林游乐区服务品质之提升工作,树立新的里程碑,今后仍将持续积极办理,以保障游客之旅游安全,提供完善之游息服务。

3台湾步道系统之发展

在登山及健步等户外活动逐渐成为“全民运动”的今日,提供民众走入山林,体验多样自然游息环境及生态旅游场域,系林务部门施政之重要任务。自2002年规划推动“台湾自然步道系统计划”,2006年更配合行政部门呼应民间发起“开关千里步道,回归内在价值”之社会运动,将前途计划整合至“千里自行车道,万里步道”实施计划中延续办理。

籍由台湾步道系统之建置及发展,配合整体环境资源特色,透过完善的软硬体及丰富之旅程规划,赋予步道新生命。许多具有自然,人文及景观等资源特色之步道,更可籍由妥善之规划,整建,连结旅游区带,提供民众休闲游息,健身的机会,带动山村社区之发展,亦是全民认识乡土与欣赏台湾之美的最佳途径。

4森林生态旅游之推展

林务部门推展森林生态旅游系依据“生态旅游白皮书”之原则与精神,以各台湾森林游乐区及步道系统为基础,结合邻近优质社区,形成森林生态旅游行程,共同提供民众兼具知性与感性之生态旅游场域,并订定台湾森林游乐区生态旅游游客守则,以落实推动生态旅游业务。2008年主要工作成果是执行森林生态旅游发展策略暨行动计划,完成工作项目如下:

①扩充台湾山林悠游网生态旅游网页内容:完成2003-2005年台湾森林游乐区生态旅游游程资料更新及原有游程资料调整评估,建置完整森林生态旅游基础资料,提供民众上网使用。调整18处台湾森林游乐区生态旅游主题特色资料,以图、文并列呈现各台湾森林游乐区发展旅游重点特色,充实台湾山林悠游网站内容。

②推荐辅导太平山,东眼山及大雪山等3处台湾森林游乐区参加内政管理部门办理生态旅游地遴选对象,获第一阶段初选入围,并持续参加复选,预定于2009年2月前公布遴选成绩,积极争取荣誉。

生态旅游是产官学界所共同认可,能同时关照游息需求与环境保护之旅游活动,台湾森林游乐区推动生态旅游更是实践此一理念的具体作为。

5自然教育中心之推动

为因应全球环境教育发展趋势,并持续推动维护森林生态保育,提供民众优质之学习环境与户外游息体验,林务部门以“环境永续” 关切出发,运用现有的森林游乐区,林业文化园区与生态教育园区,发挥过去发展解说服务与体验活动之经验。

为使全台学生与民众均能就近邻近的自然教育中心学习,林务部门规划每个林区管理处各成立一个自然教育中心,并以3年为期,于2007年率先成立东眼山自然教育中心,2008年成立罗来、八仙山、奥万大及池南等4处自然教育中心,全数建置完成后,每年可提供10万人次以上优质环境学习机会,成为全台湾最大的自然学习网络与最优质的环境教育场域平台。

据统计2008年已开幕之5处自然教育中心,办理营队活动8梯次,330人参加。主题活动26项次,1452人参加,专业研习45场次,2209人参加,户外教学计176所学校,463个班级,12067人次参加,以及环境解说45000人次,总计提供61000人次优质森林环境学习机会。

6台湾森林游乐教育

教育乃台湾发展之百年大计,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又谓“人存政举,人亡政息”,意即皆此。任何良法美意,若无人去推动,必属枉然。台湾之林学教育肇始于1947年,该年台湾大学森林系成立,嗣后,先后成立森林系者计有台中农学院(今改为中兴大学),“中国文化学院”(今改为“中国文化大学”),嘉义农专(今改为嘉义大学),屏东农专(即今之屏东科技大学)及宜兰农校(今改为宜兰大学)。上述院校均设有森林游乐方面之课程,培养不少森林游乐方面之专业人才,对台湾森林游乐事业之发展,贡献良多。

以上所述乃指台湾培育森林游乐人才之院校,在林业机构方面林务部门及林业试验所均设有森林游乐组,从事森林游乐事业之管理,研究及推广等业务。值得一提者乃台湾大学,不但于1947年成立第一所森林系,而其所辖管之“台湾大学实验林管理展”,其面积约为台湾陆地面积之1%,其垂直林型分布覆盖热带林、亚热带林、温热带林及寒带林,提供林学研究之最佳场域;而其管辖之溪头森林游乐区乃台湾第一个森林游乐区,其著名景点如大学池,空中走廊,银杏林,天文台,植物进化探索园等更是名闻遐迩,不但提供不可多得之森林游乐景点,更是台湾中部之旅游胜地。

参考文献:

[1] 台湾农业委员会林务部门2008年报.

第9篇:森林之旅作文范文

【关键词】森林生态旅游;森林保护;措施

0.前言

森林生态旅游是利用森林自身的自然资源环境和地理条件,经过人工的开发利用,为人们提供风景、绿色、环保的自然产品,地区性的森林生态旅游不仅向世人宣告自身的存在意义,还为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动力,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森林保护成为现代自然环境景区的首要任务,能否拥有一个健康的、良好的森林生态旅游和森林保护任务是当前旅游业和服务业解决的首要问题。只有森林保护工作得到完善,森林生态旅游业才能顺利的进行。

1.森林生态旅游与森林保护

1.1森林生态旅游

森林生态旅游是依托森林自然环境对游客产生的吸引力而发展起来的,在旅游森林景区,人们可以放下城市生活的一切压力、烦恼、困惑等,让人们从心灵上回归自然,感受自然之美,享受自然的阳光雨露。人们陶醉在森林生态环境中,让人们情不自禁的去爱护自然的美好事物,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通过对森林生态地区的参观和留念,弘扬社会群众爱护环境,珍惜森林,保护自然资源,使生态环境得以持续的发展,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

1.2森林保护

森林保护就是在人们享受森林自然带给我们美好的同时,从实际出发,宣传自然资源的保护意识,全民爱护森林公园和原始森林资源中的一草一木,杜绝森林破坏行为的发生,为森林资源的正常生长提供帮助和保护。森林不受破坏,森林就会带给我们无穷的新鲜空气和保护我们生长的土地资源、水资源以及各种野生资源。强化森林保护是森林生态旅游的必要条件。

2.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必须做好森林保护

森林生态旅游与森林保护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而在森林生态旅游发展的同时,森林资源也存在着诸多的不安因素,造成森林资源的破坏,所以,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一定要做好森林保护工作,开发与保护并重的思想,采取有效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建立森林生态旅游与森林保护和谐发展,人与自然的稳定发展。

2.1科学的、合理的进行森林生态旅游布局规划,确保森林资源不受破坏

森林生态旅游就是利用森林自身的地理环境条件,通过人工的培养和设计,打造旅游景区工程,为世人提供一个多样化、物种丰富、自然景观奇异、景区仙境氛围的不受破坏的森林公园。对森林公园实行开放旅游政策带动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传播。建设森林公园利用森林生态环境,就必须对森林资源进行科学的、合理的生态旅游布局规划,从森林自身的承受能力及区域面积,游客的数量及废物垃圾的回收,人工改造是否影响森林原有环境的破坏,以及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和能力进行全面的布局规划,确保森林保护工作,为森林生态旅游提供天然的条件。

2.2对森林生态旅游区进行严格的监管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严格的监管制度,森林生态环境就不能得到更好的保护与开发。所以,科学的建立监测站对森林资源定期进行检测监控,合理、有效、严格的进行森林生态旅游行业的管理,针对不同区域进行布控,抓好每一个细节问题,运用有效的措施及时的进行处理,保证森林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持续发展。

2.3提高旅游管理质量

提高旅游管理质量,就是以人为本,倡导人文思想,提高旅游区与旅行社的合作能力,增强旅游导游的素质管理质量,让导游对游客进行详细的解读森林资源的重要性,使游客能够对森林生态旅游行业更加的热爱和对森林资源保护的价值观。

2.4重视森林生态旅游,倡导文明旅游爱护自然

2.4.1森林生态旅游和森林保护的教育

森林旅游管理部门在进行旅游事业工作时,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益,还要重视森林资源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以及自身的素质要求,把文明旅游爱护资源贯彻到每一个管理人员身上,在进行旅游工作的同时,将森林保护工作落实到位,对每一个管理人员进行旅游环保教育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在旅游区设立讲学堂,将森林资源的宝贵意义传送给每一个游客,让他们在心里重视和保护森林资源。

2.4.2设立各种生态资源指示标志

在森林旅游区设立各种森林警示标语和保护森林资源的宣传广告牌,让游客可以随时的看到森林资源的保护意义,使森林生态资源免于破坏,爱护大自然给予我们的一切美好事物,用心去回报大自然,做到人文精神与自然资源的共同发展。

2.5因地制宜,合理建设森林率生态旅游

对森林最好的保护就是在不破坏的前提下进行有效的建设,做到天人合一,因地制宜,使旅游景区能够更加的接近生态,这样不仅对森林资源进行了保护,还能更加贴近自然景区的真实,浑然天成,让游客更加热爱大自然风景和保护森林资源。

2.6在发展森林生态旅游时,要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在生态旅游得到发展时,做好森林的环境保护工作是一个重要而长远的艰巨任务。在旅游区内要保证砍伐、采矿、燃火、噪音、乱扔垃圾、刻字等破坏行为的发生,加大宣传力度和惩罚标准,设立公共厕所,做好旅游景区的保护工作。

3.结束语

通过森林生态旅游和森林保护的问题及措施实施,能够更好的带动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实施工作,促进我国地区经济的发展,为我国的旅游事业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也给后人留下永久的自然财富。

【参考文献】

[1]谷振宾.中国森林资源变动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