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洛阳诗韵教案范文

洛阳诗韵教案精选(九篇)

洛阳诗韵教案

第1篇:洛阳诗韵教案范文

一、标题需要求实正名

笔者收听点播,发觉本音像读物播放的50首诗中,宋诗占49首,多转录于《宋诗一百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1版)。宋诗所占篇幅如此之多,能不强调?何况点播受众视听5辑仍未见唐诗,必然怀疑原标题《唐诗宋词小状元》是否妥当。为准确计,可否改作“唐宋诗词”?这样兼及唐诗宋诗,就比“唐诗宋词”更具包容性和准确性。

“小状元”提法也欠妥当。实事求是地分析,即使熟读这些诗词,不一定每个读者都会当“小状元”、“小秀才”。最能吸引读者的还是编者的愿望——“大家读”。“唐宋诗词大家读”的意思就是,谁都可以读,不仅小朋友,还包括大朋友和老朋友。

诗词讲究音韵声律,讲读诗词的节目,标题要有文采,合音律。“唐诗宋词小状元”是“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失替,不合律。“唐宋诗词大家读”是“仄仄平平仄平仄”,合乎律句的特殊格式。

二、抄录不能失实乱真

本节目播讲的诗词中有两首竟然抄错原文,这是很大的错误,必须更正。例如——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第三句误植为“夜阑卧听风雨声”。原句“夜阑卧听风吹雨”是“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交替合律。“夜阑卧听风雨声”是“仄平仄仄平仄平”,既不交替,又让第三句落脚字作平声,大悖诗律,显然属于率意臆造。

《题红叶》(节目未交代作者是“唐宣宗宫人韩氏”):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尾句“好去到人间”是“仄仄仄平平”,平仄交替合律。但字幕和诵读改作的“好到人间去”是“仄仄平平仄”,落脚仄声字,不合律绝规格。

三、书写应该合乎规范

该节目的字幕中出现不少错别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例如——

《戏答元珍》:“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字幕显现“落阳”是“洛阳”的误植。

《游山西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字幕显现“萧鼓”是“箫鼓”的误植。同例还有《湖上》“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中,亦误植为“萧鼓”。

《泊船瓜州》字幕显示标题为“京口瓜州”,首联为“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同一地名,两字不同;但善本所载实为“瓜洲”。

《横塘》:“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其中“系”在字幕上误作“糸”。“糸”音mì。《说文》:“糸,细丝也。象束丝之形。”

《戏答元珍》:“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其中“橘”误植为“桔”。“桔”读 jié,组词“桔槔”和“桔梗”。“橘”读 jú,指橘树、橘子。1977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其中将“橘”简化为“桔”,并说明“中药桔梗的桔仍读 jié”。1986年6月24日《国务院批转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废止〈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和纠正社会用字混乱现象的请示的通知》中指出:“1977年12月20日发表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自本通知下达之日起停止使用。”因此,“桔”不能作“橘”的简化字。

还有,字幕展示律诗排列的格式有的不规范,会误导读者,如欧阳修《戏答元珍》,编者把该诗的第一、二、三、四句从上到下写在左侧,把第五、六、七、八句从上到下写在右侧:

春风疑不到天涯,夜闻归雁生乡思,

二月山城未见花。病入新年感物华。

残雪压枝犹有橘,曾是洛阳花下客,

冻雷惊笋欲抽芽。野芳虽晚不须嗟。

这样按“ZZ”样式排列,很不符合横排习惯,令人无法正常阅读。其按通用格式应作: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同例还有《游山西村》,兹不赘。

插图的匾额、碑碣文字横写格式不一:“故宫”、“剑门”字序依照传统从右至左排列,不错;但“沈园”、“汴州”却从左至右排列,使人无所适从。

四、读音定要准确合律

首先说读错音的字,例如:《戏答元珍》尾句“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的“嗟”,在该节目中被读如差chā。“嗟”音如“皆jiē”,叶韵读jiā。

《横塘》 “细雨垂杨系画船”的“系”词义为“拴住”,音jì,去声(4声),理当读如“记”。

《三衢道中》作者名被写作“曾几”,读“几”为上声(3声),音如“己”。其实大错,宋人曾幾字吉甫,取义于《易·系辞》的“知幾其神乎?幾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如果编者明白名字来由,知道“幾”该读阴平声(1声),就不会任意写成简化字,误认“几何”,导致误读。此与某作家误读“刘知幾”为“刘知己”同例。后面介绍《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作者是“刘长(chánɡ)卿”——《中华诗词网》和于丹教授也都念成“刘长(chánɡ)卿”。按,《中山诗话》载嘲僧惠崇诗云:“河分冈势司空曙,春入烧痕刘长卿。不是师兄多古句,古人诗句犯师兄。”第二句按声律为“平仄仄平平仄平”,第六字必须是仄声,只能读如“生长”的“长”。由于刘长卿之名源于司马长卿,而司马长卿的“长卿”唐五代时皆读为zhǎnɡqīnɡ,因此刘长卿的正确读音为LiúZhǎnɡqīnɡ。

《沈园》其二:“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本指“会稽山”,今读为“稽(去声,4声)山”,不合语音实际。

汉字常常依词性变更某字的读音,是谓“四声別义”。例如:09《梅花》的“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的“为”表示“因为”,故须读去声;读为阳平声(2声)是错的。同理,朱熹《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的“为”,因为并不是“作为”的意思,也不可读成阳平声。

《村豪》“滥倾新酿酒,包载下江船”的“载”,表示装载,去声,音如“在”;不能读成上声(3声),音如“宰”。

《盱眙旅舍》“道旁草屋两三家,见客擂麻旋点茶”的“旋”是副词,意即“马上”,不作动词“旋转”解,不能读阳平声(2声),该读去声,音如“楦”。

《金陵驿》“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的“转”义项是运转、改变,只能读上声。如果读成去声,就变为转圈子了。

《望湖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依律“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跳”必须读为阳平声(2声,川东方音读如条),节目播音者照今人习惯读为去声,此句就被搞成“孤平”了。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中“看”字处于“平平平仄仄平平”的第二字位置,必须读成阴平声(1声),播音照普通话声调读成去声,失误。

《戏答元珍》:“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中“思”位居尾字,理当依“仄平平仄平平仄”之律,念去声,读如“似”;绝不能像播音者那样照普通话声调读为阴平声(1声)。

《示长安君》“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的“供”居“仄仄平平平仄仄”的第五字,为避尾字“三连仄”,不能照今人习惯念去声,必须念阴平声。

《十一月四日》“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听”居“仄平仄仄平平仄”的第四字,不能照今人习惯念阴平声,必须念去声。

《过杭州故宫》“朝元阁下归来燕,不见前头鹦鹉言”的“朝”有两读,播音者读如“昭”,失误。按宋程大昌《雍录》卷四:“ 朝元阁 。”自注:“ 天宝七载,玄元皇帝见于朝元阁 ,即改名降圣阁 。”朝元犹言朝见玄元,理当读阳平声 (2声),cháo音如“潮”。

《田园杂兴》的 “兴”,本不是“兴起”的意思,表示“兴致”该读去声(4声)才对。

总之,诗词是要体现语言的音乐美的,讲究语音与修辞的高超配合,即平仄协调,因此某些字在某一位置的读音必须读成某个声调,绝不含糊。

五、解释还须确切恰当

语云“诗无达诂”,这并无问题,但却不能作为随意解说的挡箭牌。面向青少年读者的古典文学普及工作务求切实恰当,这是共识。本节目有些介绍、解说并非如此。例如——

《病牛》:“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作者李纲屡次被谪,疲惫不堪,却耿耿不忘抗金报国,想着社稷,念着众生,故与其笔下的老牛力耕负重、力尽筋疲,而不辞羸病、志在众生一样。但病牛想到的是只要众人都能吃得饱,即使病倒卧在残阳之下,也在所不辞。本节目却解为“像夕阳带来温暖”,则为失当。

《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便有蜻蜓在上头。”节目解释说:“荷叶才露出尖尖的一角,……”但画面上出现的却是荷花。配画不当。

《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中“身”是关键字。《论语》:“吾日三省吾身。” 《韩非子·五蠹》:“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韩愈《原毁》:“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可证此“身”应解为自己、自身。然而本节目却将该句解作“只缘是我身处此山之中”,含糊其辞,小朋友们听得懂吗?

《宿新市徐公店》:“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被解说为“有一位儿童奔跑着追黄蝶”,必须是“一位”吗?释文武断。

第2篇:洛阳诗韵教案范文

一、了解诗人

我们常说“诗如其人”,那么了解“其人”也能从侧面了解其诗。孟子也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了解诗人是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创作时的丰富情感的重要一环,它可以使学生对诗歌及诗人有一个初步感知,为理解诗歌作好铺垫。了解诗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介绍诗人的诗风。如先引导学生复习小学古诗《望庐山瀑布》,有了感性体验后接着板书“李白·豪迈奔放”,再教学《望天门山》。这样,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认识过程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对诗人、诗歌的感知在不断深化。

2、介绍诗人的评价。如讲孟浩然,可以从其他诗人或诗论入手来介绍:孟浩然是唐朝第一个大量写山水的诗人,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他的诗,受到李白、杜甫的高度赞扬。大诗人李白在《赠孟浩然》这首诗中,不同寻常地写到:“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还发出“高山安可仰”的长叹。杜甫也称赞他“清诗句句尽堪传”。想一想,能得到李杜高度赞扬的诗人,可见其诗歌是多么的不同凡响。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过故人庄》。

3、介绍诗人的创作背景。如教学杜牧《泊秦谁》,先有感情地介绍时代背景:杜牧生活在晚唐时代,当时唐朝已呈衰落迹象,风雨飘摇,然而当朝的达官贵人却不顾国家安危,夜深了仍然在花天酒地,醉生梦死,有家不归,有案不办。杜牧是一个有正义感和远见的诗人,他在秦淮河畔看到这个场面后,感到非常悲愤:那些向歌女点歌的达官贵人,怎么就不知道亡国之痛呢?奢华不除,大唐必亡!

二、解读诗题

诗题往往点出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写作对象和场景。解读诗题往往要前后延伸和拓展,从多个角度了解诗歌。举例如下:

1、《泊秦淮》:诗人杜牧什么时候停船靠在秦淮河岸?(夜泊)当时环境怎样?(夜色迷茫,“笼”)诗人的情绪是怎样的,欢快还是忧愁?为什么?

2、《春望》:诗人杜甫在什么季节眺望哪里?那里的景色是繁华还是荒芜?为什么?(诗人在春天眺望长安城,而当时长安城被安史之乱的叛军占领,一片荒芜景象,这就是战乱中的唐朝首都)。

三、创设情境

诗歌美,常常表现在诗歌的意境美。意境是作者的主观的生命情调和客观的自然景色互相渗透互相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或移情于景,得有我之境;或景中藏情,得无我之境。由于古诗产生的年代久远,所反映的思维、情感以及社会、民俗、人文、地理与学生有一定的隔膜,因此,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配合,引导学生根据词语所蕴含的意象展开丰富的想象,进入诗歌的意境中,品味深蕴其中的浓郁的诗情,获得强烈的审美体验,真正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效果。通过散文描述法等方法创设情境,唤起读者心中的意象。

1、散文描述法

如《次北固山下》:王湾我家住河南洛阳城,本月我乘船来到这风景如画、景色秀丽的江南。于是,将船停靠在北固山下的江边,欣赏起这里的风光。远方旅客过往的山路曲曲折折,好像已经跨出了青山之外,明天也许我就走在这逶迤的山路上,为前途而奔波。再看长江,江水浩淼,那遥远的行船好像飘到了碧绿的江水前边,就要驶入天际。……我来到江南,正是冬未腊月,就在江边度过了一个冬夜。独在异乡为异客,往往不能入睡,黑夜还没有散尽就看到一轮桔红色的太阳冲破黑暗,从东边海面上徐徐升起,带来了温暖的气息。这里不光太阳来得早,好象春天也来得早,寒冷的旧年还没过去春意就来到了长江边上。唉!江南虽好,却不是我的家乡。想念家乡,想念亲人,该写一封家信了。家信写好了,该怎么寄呢?古人传说鸿雁能够传递书信,那就托归雁捎信到洛阳去吧!

2、音乐烘托法

如《题破山寺后禅院》写寺院的闲雅幽静和诗人的忘情脱俗,淡泊宁静,意境幽深寂静,抒发了诗人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这样,可在朗读中配以幽雅、空灵的《空山鸟语》古筝曲,让音乐走进古诗,用音乐来诠释古诗,烘托气氛,让学生在弥漫着钟磬之声的赏心悦耳的古曲中展开联想,引入意境,“因为音乐和诗词是同一棵树上的两片翠绿的叶子”。

3、绘画激趣法

除散文描述法、音乐烘托法外,还可利用古代山水画、课文的插图或教师绘制的简笔画创设情境,演绎古诗。如制作《观沧海》多媒体投影图画,在图画中,茫茫大海辽阔无边、汹涌澎湃,配以登山远眺,雄心勃勃的诗人,强烈的海风吹拂着他的战袍和须发,使人身临其境,领悟到曹操海涵天下的博大胸怀和统一中原的宏伟抱负。

四、理解诗句

初中所选古诗词都是名篇佳作,语言凝炼,音韵优美,含义深刻。由于古今异义、通假、词类活用、用典现象和押韵的关系,能否准确、生动地释词解句直接影响到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意象的领悟。理解诗句,通常有释、补、调、想、品五法。

1、 释  (1)商女:以卖唱为生的女子,歌伎。(2)宦游人:出门求官之人。(3)

儿女共沾巾:分手时的少男少女。(4)潭影空人心:空,使……一扫而空。空人心,使人的追名逐利的世俗杂念一扫而空。

2、补

(1)君问(我)归期(我)未有期(2)泊(于,在)秦淮(3)与君离别意(都是相同的),(因为我们现在)同是宦游人。

3、调  (1)风烟望五津(望五津风烟):遥望您去蜀州时将经过的五个渡口,那里关山重重,烟雾迷蒙,我实在为你担心。(2)无限河山泪(河山无限泪):为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我的眼泪无穷无尽。(3)烟笼寒水月笼沙(互文):淡淡的烟雾和朦胧的月光,笼罩着寒冷的江水和沙滩。

4、想

(1)海日生残夜:黑夜尚未散尽,一轮红日就从大海中冉冉升起。[先译后联想]黑暗之中孕育着光明,光明与黑暗同时存在于一个画面当中,最后光明冲破了黑暗,放出万道霞光。这是多么令人惊奇多么令人鼓舞的一幅画呀!

5、品

(1)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品]一个“潜字”,写出了春雨滋润万物而又默默无闻的美好品格,从中也折射出诗人杜甫关心天下苍生疾苦的善良情怀。

(2)山光悦鸟性,谭影空人心。[品]不说山光使诗人心情宁静愉悦,而写山光使飞鸟怡然自乐,这就是含蓄不露,这就是诗味。鸟的怡然自乐,正是诗人淡泊宁静的反映。这就是借物境写心境,用光和影营造了一种幽静清寂的境界。

(3)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初语第三册)[品]这句诗有三层境界,“孤帆”一层,“运影”一层,“碧空尽”又一层。①老朋友孟浩然坐船走了,渐渐地,连他的船也望不见了,只能望见孤帆一片,李白还在岸上望着。②直到孤帆也看不见了,只看见隐隐约约的帆影,李白还在岸上望着。③最后连帆影也在碧空里消失了,李白还在岸上望着,只看见长江默默无语地在天边流着。这是多么深厚多么感人的友情!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五、指导朗读

通过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朗读,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更能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强烈真挚的情感,更能引起他们的共呜,从而受到思想教育和美好情操的陶冶。

朗读教学时,要防止三种不良倾向。一是为读而读,对学生的朗读不加以指导和评点,走过场而已。二是只放录音带而不亲自示范朗读。由于朗读带一般由艺术表演家录制而成,其阅历和感悟与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有相当大的差距。如果不顾城乡学生的差别,不因材施教,不考虑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硬要机械模仿,无异于拔苗助长。我们主张最好老师当面范读,同时配合面部表情、动作等体态语,因材施教,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情感的桥梁,起到录音带无法替代的作用。录音带的作用适合于诗歌欣赏,提高审美鉴赏能力,一般不适用于范读。三是朗读前缺乏感情理解的基础和忽视感情积累、酝酿的过程。

2、古诗朗读要讲究节奏,这样才能琅琅上口,音韵优美。一般来说,按表音节奏划分多,按表意节奏划分少。四言为“二二”节奏,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五言有“二二一”节奏,也有“二一二”节奏,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晨兴/理/荒秽,带有/荷锄/归”。七言有“二二三”也有“二二二一”节奏,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另外还有“二二一二”节奏,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时,韵脚要读得响亮而稍长,读出诗歌的韵味。

3、古诗的读法有三种类型:朗读、朗诵和长吟,这三种对节奏的处理要求有所不同,应当分清类型。另外,师生对朗读的要求也不一样,应该有所区别。

4、古诗词朗读还要注意掌握感情基调,如壮志难酬、苍凉悲怆的《渔家傲》,豪迈奔放、想象瑰丽的《望天门山》,气壮山河、慷慨悲壮的《过零丁洋》,委婉含蓄、缠绵绯恻的情诗《无题》,与世无争、清新自然的《归园田居》,忧国忧民、沉郁顿挫的《春望》。

六、角色表演

通过角色表演,学生会渐渐进入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进而引起情感共鸣。在表演时,可进行适当的分工,有导演、有主要演员和群众演员,有模拟场景,通过揣摩诗人当时的表情、动作、心理来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情感。

第3篇:洛阳诗韵教案范文

走近文学,我听到了中华千年的感叹。

尤爱坐在洒满阳光的书桌旁,手捧一本诗集,任阳光和幽默的香气充斥着鼻腔。走近中华民族的诗词古韵,我深味孔子“逝者如斯夫”的感慨,李清照“才下眉头,又上心头”的忧绪,五柳先生“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悠然,苏轼“会挽雕弓如满月”的壮志豪情……千年的感叹,有的深沉,有的高亢,只要你走进文学,便能听到。

走近文学我触摸到了那一个个不朽的灵魂。

曹雪芹走近文学,一生颠沛流离,终铸成红楼绮梦;高尔基走近文学,成就人生三部曲的名典;奥斯特洛夫斯基走近文学,勇抗病魔,铸造钢铁传奇。走近文学,在他们不朽的灵魂下诞生了又一批不朽的灵魂,予我以坚持的勇气,教我以人生的真谛。走近文学,那些不朽的灵魂一次次撞击我的心灵。阿廖沙教会我要逆境自强,勇于面对人生的困难;保尔告诉我要有奉献精神,要有如钢铁般的意志;简·爱告诉我一早执着专一,有做人的自尊。走近文学,我仿佛看见娜拉的出走,安娜的卧轨,玛斯洛娃的觉悟,欧也妮的付出……书中一个个光鲜亮丽的文学形象,一个个存活多年的不朽灵魂莫如我成长芦笙的明灯,照亮我前行的路。

走近文学,我享受到一次次心灵的洗礼。

第4篇:洛阳诗韵教案范文

明日黄花为何跌价,苏轼又为何如此说?我们且看:诗写在重阳节这一天,诗题也是《九日次韵王巩》,重阳正是赏菊之时,孟浩然《过故人庄》中就有“待到重阳日,还来就”的句子。赏物要赏在当时,如果过了时候再赏就失去了意义。唐人郑谷就有《十日菊》诗:“节去蜂愁蝶不知,晓庭还绕折残枝。自缘近日人心别,未必秋香一夜衰。”“十日菊”即重阳次日之菊,正因其“一夜即衰”,所以苏轼说“明日黄花蝶也愁”,这就像情人节的玫瑰、中秋的月饼、过期的船票一样,仅一夜之隔、一日之变,便身价迥异、意义大减。

由此可见,“明日黄花”是苏轼在特定时间和环境下写的,不可更改。由于苏轼诗作的影响,也由于国人用典的习惯,后人便开始用“明日黄花”比喻过时之物。但渐渐地,“明日黄花”变成了“昨日黄花”,因为这四个字在运用中逐步脱离了原来的具体语境,开始被独立使用。人们想当然地认为:明日是未来,昨日是过去,过时的东西应是昨天的,不应是明天的。却不知苏轼的诗是写在节前的。

与“明日黄花”一样引起争议的典故还有很多,如“千里莼羹,未下盐豉”,《世说新语》记载:陆机在洛阳,有一次到侍中王济家。王济指着面前的几斛羊酪问他:“你们江东有什么能与此物媲美?”陆机说:“有千里莼羹,但未下盐豉耳。”后来作晋史的人在采用这段故事时删去了几个字,只说“千里莼羹,未下盐豉”。因此有人断章取义地认为这是说莼羹味道不比盐豉差。可王济要他比的是羊酪,陆机这样回答显然驴唇不对马嘴。于是有人又认为“千里”和“未下”都是苏州一带的地名,陆机在此说的是两种东西,千里产的莼羹,未下产的盐豉;有人进一步认为“未下”应为“末下”,即“秣下”——许是因为当地有秣陵的缘故;也有人认为“千里”是形容地域之广;还有人认为这些说法都不对,“千里”乃是湖名,在江苏溧阳县境内。千里湖之莼菜,以之为羹,其美可敌羊酪,但不能立即吃到,因此陆机说“未下盐豉”云云。此说因为比较具体,采信的人较多,这两句典故也就被据此解释为“我们那里有千里湖出产的莼羹,不必放盐豉就能与羊酪媲美”。可是有人考察,非但溧阳,就是整个江苏也从无千里湖,陆机的时代也没有。故又有人认为千里是“干里”的误写,未下是“末下”的误写等,但无有力的佐证。如此,“千里”为地名显然不现实,陆机也没有理由因不能立即吃到莼菜再说什么未下(或“末下”)盐豉——如果吃到了这样说还差不多。至于把千里具体到湖名,大概是因为莼菜产自湖中的原因吧。

笔者窃以为,对“千里”和“未下”解释不一的原因可能源于原文的变化。原文是“有千里莼羹,但未下盐豉耳”。这里的“但”字很关键,起着承接上句的作用,这句可译为“有千里而来的莼菜做的羹,只是没有盐豉放进”。这显然是有人从家乡给他捎来了腌制或晒制的莼菜,他在等着弄来盐豉再吃。晋书中少了“有”“但”“耳”三个字意思就大变了,也因此有人把它当成了对偶句。其实,如果放在当时的具体语境下考察就不难理解,陆机的故乡与洛阳相去千里,陆机很可能会说,我这里有千里外(从家乡)寄来的莼菜烧的汤,只是还没有盐豉来作。根据史料记载,莼羹里放点盐豉确实味道更佳,杜甫就有诗:“豉化莼丝熟,刀鸣缕飞。”东坡诗:“肯将盐豉下莼羹。”梅圣俞诗:“紫莼豉煮香味全。”黄庭坚诗:“盐豉欲催莼菜熟。”等等。虽然也可能用的仍是陆机的典故,但也未必不是写实。

如此,“千里莼羹,未下盐豉”用来比喻远路而来的好东西还没有放进调味品,或难得的好东西还欠相得的配角来升华更合适。这正如“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的境界。

非但典故容易被曲解,成语更是这样,好多用错的成语都是想当然的误读,但有些误用也有一定道理。比如“直截了当”写成“直接了当”,“真知灼见”写成“真知卓见”,“责无旁贷”写成“责无旁代”,“再接再厉”写成“再接再励”,“并行不悖”写成“并行不背”,“不假思索”写成“不加思索”等。

这种错写错用,如果没有特殊或严格的语境限制是不会出问题的,都能很好地完成表情达意的功能和信息传递的任务。“直截了当”:《现代汉语》的解释是“言语、行动等简单爽快。直截,也作直捷”。可见,把它写成“捷”也不算错,只是还没有人写成“接”。“真知灼见”:古意应为灼龟壳以得上天的指示。古人用占卜法求得上天的指示谓之真知。灼:明白,透彻。“真知灼见”的近义词是“远见卓识”,这个“卓”就是高超卓越的意思,与“灼”也是相通的。“责无旁贷”: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不能让别人“代”劳。“不假思索”是不借助思索的意思,显然也就是不加以思索的意思。而“首施两端”既作“首鼠两端”,也作“首尾两端”,均正确。

汉字的使用也有类似情况,如“像”与“象”、“做”与“作”在某些情况下可通用。“寒暄”本来就是问候与应酬的意思。暄指暖,寒暄就是嘘寒问暖,所以今人有的写成“寒喧”——换上了口字旁的,这虽违背了本来的意思结构,但也没有影响意思的表达。

第5篇:洛阳诗韵教案范文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抓住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的有利时机,按照“一中心三板块五组团四支撑”的城市总体发展格局和“文化为魂、水系为韵、牡丹为媒、产城融合、组团发展、生态宜居”的特色城市定位,通过中心城市组团发展、中小城市内涵发展、小城镇集聚发展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加快推进特色城镇化。围绕“福民强市”总体目标,全力推进“六加一”攻坚战,加快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拓展城市空间,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努力将打造成为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和中西部地区最佳人居环境城市。

二、主要任务

(一)加快城乡规划编制和研究,进一步提升规划引领作用

规划是城市建设的灵魂。要坚持规划的高站位、高标准和前瞻性,着力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

1.抓好市第四期城市总体规划审批工作。《市第四期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是我市未来城市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市城乡规划局要积极与国家住建部做好工作衔接,争取2012年上半年获得国务院批准。

2.抓好分区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编制工作。落实与深化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的功能定位,发展战略、目标和规模,对其产业发展、人口分布、土地利用、近期建设目标、建设总量控制、大型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等内容作出进一步量化安排。2012年2、3、4月份,要分别完成《市新区分区规划》、《市洛北中心城区分区规划》和《市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的报批工作。

3.抓好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科学确定各类用地指标、地块开发容量、空间景观和各类设施配建要求,作为控规全覆盖的技术指导。2012年3月底前完成洛北城区第一批34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任务;10月底前完成洛北城区第二批36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任务。2012年6月底前完成新区伊滨区27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任务,确保11月前实现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

4.抓好县(市)和部分小城镇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2012年,各县(市)和省定重点镇、中心镇要分别按照内涵式发展和集聚式发展的理念,完成对城市城镇总体规划的调整完善及修编工作。

5.抓好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编制工作。2012年4月份前完成《市交通综合专项规划(2011-2020)》的审议报批工作。同时,启动《市区规划立交桥设计方案研究与用地控制专项规划》、《城市主次干道断头路打通修建性详细规划》、《北外环路和东外环路修建性详细规划》,努力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要进一步加快《市停车场专项规划》编制进程,确保2012年5月份完成该规划的审批并颁布实施,缓解当前城市停车难问题。

6.抓好城市公共设施规划编制工作。2012年要加快推进《市公共设施专项规划》编制进程,完成医疗卫生、教育、文化、市场等公共设施专项规划。电力、燃气、热力、通讯、给水、排水等部门要尽快启动各分类专业规划修编工作,力争2012年底通过评审。

7.抓好城市规划编研及信息查询体系建设。拟成立市规划编研中心,重点开展经济社会战略发展规划研究、城乡规划方面政策性、法规性课题研究,新型农村社区分类指导建设规划研究,以及城乡规划领域技术规范标准修订完善、规划项目技术咨询服务等工作。要高度重视城市规划基础测绘和地理信息库完善提升工作,争取用2年左右的时间,测绘、编制和更新城市系列地形图数据库,建立完善的城市规划地理信息系统。

(二)按照“二十四字”特色城市定位要求,认真开展各类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

按照“文化为魂、水系为韵、牡丹为媒、产城融合、组团发展、生态宜居”的城市发展思路,加快推进组团式城市发展战略,强化市县联动,实现“一中心三板块五组团四支撑”的总体发展布局。

1.坚持“文化为魂”,传承河洛文明。以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为目标,编制完成13个文化项目专项规划。

(1)编制《龙门石窟世界文化遗产园区发展战略规划》。按照“文化为魂、水系为韵、生态为媒、唐风古韵、山水园区”的总体要求,规划建设再现大唐自然山水与人文历史的世界文化遗产园区。2012年4月份要完成整个规划报批工作。

(2)编制《白马寺佛教文化园区概念性规划》。按照“释源祖庭、佛教圣地”的总体定位,着重完善白马寺寺院功能,重塑佛教文化研究传播中心的职能。2012年2月底前完成白马寺佛教文化园区整体绿化规划提升方案和祖师墓环境规划设计提升方案。2012年4月底前完成万佛殿和戒坛的单体建筑设计方案。

(3)编制《关林文化产业园区概念性规划》。围绕关林核心景区,对关林庙周边环境治理与提升项目建设提出概念性总体规划意见,确定区域的主导产业和关联产业。2012年2月份要完成专家评审,4月份要通过市规委会审查。

(4)编制《区近现代工业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工业遗产是新中国城市工业化的历史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艺术和社会情感价值。2012年2月底前要完成市规委会审查,3月底前完成工业文化遗产街区保护利用详细规划报批工作。

(5)编制《老城区东、西南隅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规划》和《老城区东、西南隅历史文化街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该街区是反映城市文化传承仅存的核心物质空间载体。要通过规划引导,既保护街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传统风貌,又使街区的发展和建设符合现代及未来的生产、生活要求,促进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2012年5月底前上报市规委会审查。

(6)编制《上清宫老子及道教文化产业园策划方案》。该项目以修复中国第一座纪念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上清宫为中心,融汇道教及中医养生传统精华,突出华夏文明圣地、古都、道教庭祖的特点,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景区。2012年8月底前上报市规委会审查。

(7)编制《大运河遗址公园概念性规划》。在瀍河区洛浦公园瀍河口周边规划建设大运河起点码头遗址、大运河博物馆和隋唐文化展示旅游片区。2012年6月底前完成该规划的报批工作。

(8)编制《隋唐城“一区一轴”整体活化项目规划》。该项目的主要内容是保护展示隋唐城宫城核心区以及中轴线重要文物遗迹,再现大唐盛世风貌。市文物局要将原《隋唐文化旅游产业园发展规划》成果并入《隋唐城“一区一轴”整体活化项目规划》。2012年6月份完成该规划的报批。

(9)编制《汉魏故城文化旅游产业园区总体规划》。汉魏故城是我国所有都城遗址中历代定都总时间最长、规模最大且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城遗址。2012年3月底前完成该规划的报批。

(10)编制《汉魏故城考古遗址公园规划》。汉魏故城已列入我国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该规划是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组成部分。2012年3月份完成初稿,6月份完成该规划的报批工作。

(11)编制《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园方案设计》。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园项目以上窑、中窑城中村改造为依托,集中展现的丝路文化,突出丝路起点价值,提升区域影响力。2012年6月份完成该项目规划的报批工作。

(12)编制《南兆域(东汉帝陵)农业休闲园规划》。南兆域农业休闲园是新区确定的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试点之一,是实现东汉帝陵保护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双赢战略。2012年4月份完成该规划的报批。

2.坚持“水系为韵”,建设北方水城。“十二五”期间,按照城市区水系规划建设的总体布局,加大水系工程规划设计和建设推进力度,编制完成7项水系专项规划,使成为名副其实的北方水城。

(1)编制《洛河市区段东西延伸综合治理规划设计》。为使洛河市区段真正成为“一河居中,两岸繁荣”的城建亮点,市城乡规划局要积极协助市水务局做好洛河东西延伸规划编制工作,使其与宜阳和偃师联为一体。2012年上半年完成洛河东、西段各8公里综合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任务。

(2)编制《伊河伊滨公园专项规划》。按照伊滨公园总体规划,18.5公里长伊滨公园共分四个主题公园,自上而下依次为龙门古韵段、郊野休闲段、商务中心段和生态湿地段。在已完成前三段主题公园控制性规划的基础上,2012年上半年计划完成生态湿地控制性详细规划。

(3)编制《涧河、瀍河两岸修建性详细规划和景观设计》。按照“治水、治岸、治地”的总体思路,结合各地域的历史文化,从空间结构、功能分区、土地利用、开放空间、景观规划、景点设计等方面对涧河、瀍河进行规划设计。2012年上半年完成《涧河、瀍河两岸修建性详细规划和景观设计》,并分期实施。

(4)编制《伊滨区中央轴带水系景观规划设计》。按照“一轴、四区、一带、多园”(“一轴”为中心水系景观轴;“四区”为北岸旅游区、中央商务区、中央商业区、中央产业园区;“一带”为伊河滨水景观带;“多园”分别为以历史文化、植物景观、休闲娱乐等为主题的景园)的总体结构布局,通过规划建设中央轴带水系景观绿地系统,与南部万安山相连,打造伊河至万安山10公里生态走廊,建设名副其实的山水园林新城。2012年6月底前完成该项规划设计工作。

(5)编制《邙山渠、中州渠、秦岭渠沿线修建性详细规划》。重点做好渠道沿线的用地控制、污水管网改造截流以及两岸景观设计等项工作。2012年8月底前完成该规划的编制和审批工作。

(6)编制《阙南湿地公园规划设计》。通过规划设计和引导,实现以打造保护湿地生态基底为基础,以转录龙门文化基因为内涵,再现大唐自然山水风格的国家湿地公园。2012年2月底前完成该规划设计的报批工作,

(7)编制《市城市排水及防洪排涝专项规划》。该规划是城市基础设施工程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可有效解决市区水系存在的水脏、水患等问题。计划2012年6月底前完成规划成果报批。

3.坚持“牡丹为媒”,打造牡丹花都。按照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围绕牡丹为媒、打造牡丹花都工作实施方案》,通过两年时间的努力,在城区主要道路、广场游园、城市出入口、厂矿院所和社区等区域内增植牡丹(含芍药)80万株以上。同时,强力推进牡丹元素符号应用工作,大力发展牡丹产业,把打造成世界闻名的牡丹花都。

(1)开展《神都牡丹文化园方案设计》工作。通过规划建设牡丹文化的综合性主题公园,把的牡丹文化元素集中展示,让全世界人民感受牡丹文化的独特魅力。2012年2月底前完成该方案设计工作。

(2)开展《牡丹博览中心(含牡丹文化博物馆)概念性规划设计》工作。规划建设牡丹博览中心,对于弘扬牡丹文化、做强旅游品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12年上半年完成该规划设计工作。

(3)编制《“四路四桥四广场”亮化中融入牡丹元素符号实施方案》。2012年第30届中国牡丹文化节前,完成“四路、四桥、四广场”(四路:即龙门大道、开元大道、王城大道、中州路;四桥:即西苑桥、王城大桥、牡丹桥、桥;四广场:即开元湖广场、周王城广场、牡丹广场、新区体育场)牡丹元素符号融入工作,形成牡丹元素符号应用的景观和亮点。

(4)开展《牡丹元素雕塑设计》工作。2012年3月份前完成该设计方案的评审,争取2012年底建成1—3座牡丹元素雕塑;2013年第31届中国牡丹文化节前牡丹元素雕塑数量有明显增加,牡丹元素雕塑品位和效果明显提升。

(5)编制《牡丹诗词碑林建设规划方案》。2012年2月底前编制出以牡丹为主题的诗、词、赋碑林的规划建设方案;2012年底前进行设计、书写并刻制成碑;2013年第31届中国牡丹文化节前建成部分牡丹文化产业园牡丹诗词碑林。

4.坚持“产城融合”,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在加快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注意打造独特的产业优势和科技优势,突出城乡之间协调发展,推动产业向集群和集团性发展,由产业集聚带动中心城市、县城扩展和城镇兴起,实现“产城一体”。

(1)加快对部分产业集聚区规划的调整完善。按照“四集一转”(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人口向城镇转移)的要求,对17个产业集聚区规划进行调整完善。重点协助伊洛产业集聚区、嵩县产业集聚区及石化产业集聚区尽快完成规划的修订审核,并协助做好规划报批工作。

(2)深化产业集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根据城市化进程要求,合理安排和规划住宅及商业地产,全方位提升餐饮、娱乐、购物、健身等生活业质量,避免产业集聚区用地功能单一化。2012年各产业集聚区要加快推进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尽快实现控规全覆盖。

(3)把公共配套设施修建性详细规划放在突出位置。以城市服务功能的配套完善为重点,努力为产业发展和人口集中创造条件。

5.坚持“组团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立足于城市发展的历史和现实,对市区3个组团和城市周围5个组团的要素进行集聚、整合和提炼,在组团之间通过快速交通和生态走廊实现有机结合,逐步打造出一个具有鲜明组团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1)加快中心城市组团发展规划的编制。按照“合理布局、功能互补、错位发展、设施共建共享”的原则,力争2012年高水平编制完成中心城市组团式空间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年底前完成城市组团总体规划编制,科学引导和加快推进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

(2)加快推进县城内涵式发展。各县(市、区)要坚持规划统领,通过高速公路和快速通道与市区紧密连接,形成错位发展,使城市建设更加集约紧凑、更加体现地域特色。吉利、孟津、伊川、宜阳和新安五县(区)要突出特色化、规模化、集群化,培育壮大主导产业,统筹协调城区发展与产业集聚区发展,同时围绕核心,向心发展;南部四县要以县城新区建设为契机,加快产业集聚,延伸产业链条,注重发展特色产业,形成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

(3)加快中小城镇集约式建设。重点指导近郊的丰李镇、白马寺镇、邙山镇、红山乡、辛店镇,宜阳县香鹿山镇,孟津县朝阳镇、常袋镇、平乐镇,新安县磁涧镇等乡镇的规划编制工作,拉近中心城区与五组团之间的联系。高新区要加快《城乡一体化规划》的编制和报批,实现97平方公里范围内的资源共享。

(4)加快构建组团之间的交通体系。重点建设高速公路、快速通道和综合交通枢纽,形成市区到各县(市)半小时和一小时区域交通圈。按照“十二五”交通规划构建的5条快速通道以及城市周围的10条高速出入口体系框架,上半年编制完成《中心城区与周边五条快速通道沿线绿地景观规划》和《市10个出入口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景观设计》,强化对快速通道沿线用地控制,提升城市出入口景观形象。

(5)制定完善《新型农村社区规划》。按照“三个集中”(项目向园区集中、农民向社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六个一体”(城乡规划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创业就业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社会管理一体化)的要求,制定覆盖全行政区的城乡规划。城市规划区、县城规划区、镇区及周边、产业聚集区及周边、旅游景区及周边、特色园区及周边和主干道两侧的村庄,2012年要大力推进新型农村社区规划编制,以此作为全市城市化进程的重要突破口。

6.坚持“生态宜居”,引领福民生活。以建设生态文明为主题,实施森林城市、绿色通道、城市河岸风光带等建设工程,力争到2015年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5.16平方米,使真正成为生态良好的宜居山水城市。

(1)科学规划中心城区周边山水格局。2012年2月完成《市山水城市(含山城一体)规划》,加强城市山体的控制与保护,实现山水环境的保护与城市公共空间的有机结合。

(2)规划重点生态绿地系统。切实维护城市生态平衡,建立稳定的城市生态系统,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2012年上半年,新区管委会要将《万安山生态保护及利用规划》提交市规委会审查。要进一步加快《洛北城区绿地系统规划》、《周山生态文化森林公园概念性规划》、《大明渠绿化带保护规划》等规划的编制工作,提高全市绿地覆盖率。

(3)加大旧城环境整治力度。2012年5月份前完成《市体育场周边及东西下池地块概念性规划》、《市中州东路改造概念性规划方案》和《中州东路老城段重要节点及城市家具设计方案》的编制评审和报批,大力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环境。

(4)强力提升城市景观风貌。2012年2月下旬完成《洛浦公园提升规划》,精心打造滨河城市景观带;2012年2月底前编制完成《市城市亮化专项规划》;2012年6月底前完成《310国道两侧城市设计》,实现道路功能与景观艺术的完美结合;2012年9月底前完成《城市广告设置专项规划》编制工作,从规划源头上进行规划控制,提高视觉效果。

(三)完善法规制度,规范城乡规划管理。

(1)加强城乡规划法规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对原《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进行修订完善。

(2)完善国有土地规划审批管理办法。为加强划拨用地和出让用地的储存管理,严格用地性质变更,制定《市城市区规划区内国有建设用地规划审批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法律责任。

(3)规范规划市场管理。制定《城市规划设计市场管理规定》,严格资质审查,提高规划设计标准,将设计质量低劣、欺骗性设计的规划设计单位列入“黑名单”。

(4)加强建筑色彩管理。制定《市建筑色彩管理暂行规定》,确定城市色彩的指导原则,规范建筑色彩的管理方式,明确监督检查责任等。

(5)加大违章建筑处罚力度。制定《市违章建筑处罚办法》,对开发单位“批少建多”等违章行为采取相应手段,进行严厉处罚。

(6)加强公建配套设施规划管理。制定《市城市居住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建设管理规定》,按照城市总体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各专项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要求,确定基本原则,明确权属界定与管理,规划设计指标,确保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配建到位。

(7)严厉遏制私搭乱建行为。制定《遏制私搭乱建管理规定》,形成规范管理、责任明确、执法严肃、处罚严厉、管理有效的长效机制。

(8)抓好户外广告规范管理。制定《户外广告管理规定》,整合审批职能,搞好分类指导,统一标准设置,明确广告主体,严格执法权限,优化视觉环境,提升城市形象。

三、强化措施,推动城乡规划引领工作的有效落实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和市政府有关部门要以维护和实现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领导,科学规划,统筹兼顾,搞好协调,及时研究解决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的重大问题,坚持超前谋划,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水平经营落到实处。

(二)健全工作机制。市政府已将规划任务进行了分解(详见附件),明确了承办单位和完成时间。各相关部门和单位的主管领导作为主要责任人,要切实负起责任,迅速组建专门机构,明确具体人员具体负责规划编制工作。市城乡规划局要指派专人,对规划编制进展情况每月进行统计汇总和通报,对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进行协调指导。

(三)提升编制水平。城市重点地段的概念性规划、城市设计、重要公共建筑的建筑方案设计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任务,都要邀请国内外一流的规划编制单位承担;依法必须招标的城市设计、公共建筑等重要规划设计方案均应进行公开招标;规划和建筑设计方案的审定,应当充分尊重专家审查委员会的评审意见和社会公众的意见。凡列入方案比选和招标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方案等,原则上必须由市专题规划审核委员会或城市规划委员会决策确定。

第6篇:洛阳诗韵教案范文

李贺诗云:“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秋风吹地百草干,华容碧影生晚寒”。诗之幽峭,凿人心怀,惊人情思,别于林林诗家。李贺虽为郑王之后,却受尽排斥,一生贫困,直至27岁病逝。但苦难成就了秾艳奇丽的诗风,他人难以摩临的特质。赏李贺诗,当知其遭际,方可沉入他诡谲异幻的构筑,犹如阴岩冰雪的意境,方可翱翔在他浩渺的宇宙。李贺之诗,多有神来之笔。“洞庭雨脚来吹笙,酒酣喝月使倒行。”生命的飞动、灵魂的翔舞,当是他诗的精魂和高峰,更是他生命驰骋的狂放。

唐诗如画。那牧童杏花、寒山寺院、江枫渔火,那木兰轻舟、阳关故人、古道西风……唐诗中的一壶酒,一柄剑、一弯月、一溪水、一座山,多成不朽美景,品之苍润绝秀,读之胸起风云。

刘禹锡遭贬时写道:“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中画幅,境韵雄勃,将历史、现实和壮志襟怀一诗以荟之,给人怎样的震撼?亦有小幅,“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虽如素描,但荡思八极高旷清超。他因永贞革新遭贬,重回洛阳已是“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悲苦磨砺,成就独有的诗风。“银川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的风俗风情,“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民歌风味,使他独立一格。由诗入文,刘禹锡有《天论》《直斋书录解题》《郡斋读书志》存世,诗文中可见他遭贬远郡却顽强于世的精神,即使晚年也有着“马思边草拳毛动”的豪放。刘禹锡诗中多有画意,画意背后又是他怎样的人生呢?

唐诗写景,必从于人物、行态、心理和意兴所指,可谓含情而尽达,会景而生心,鲜灵而神动。那草丛鸟鸣、桃花绿叶、宫墙红瓦,那阡陌田亩、风烟雨影、远山近水,看似凡常景物,亦成笔底缤纷之万象。

杜牧有《江南春绝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那丛绿红花,傍水村庄,依山城郭,临风酒旗,那四百八十寺的豪台楼阁,回环曲廓,历史陈迹,就藏于这疏离烟雨漫漫阔远,无不设色古厚花明柳暗。但奇美景色,掩不住内心感慨,出于官僚之家的杜牧,意欲上层,却难展抱负,终堕于纵情声色,“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这让人品出怎样的况味?杜牧喜寺院,“秋山春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在这些佛寺楼台背后,又是怎样的心境和情绪呢?

第7篇:洛阳诗韵教案范文

考关透视

《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初中生必须“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因此,文学常识是中考命题的重要指向之一。文学常识题的命题范围是初中语文教材所涉及的古今中外重要作家作品,以及与之相关的内容,有时还涉及有关的文体常识。考查时常和名著阅读相结合。

文学常识内容繁多,面广量大。综观近年来各地的中考试题,可以发现当前中考对这一考点的具体要求是:①熟记重要作家、作品及其出处;②了解有关的文体常识和文化常识,如“说”“记”等古代文体常识;③了解重要作家及文学流派的成就、风格;④了解重要作品中的典型文学形象。

备攻策略

针对中考对文学常识考点的要求,考生只有对教材所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作品内容、作品人物和相关文体常识、文化常识有较充分的了解,答题时才能得心应手。基于此,笔者建议从三方面备攻:

1. 梳理归纳,系统识记。可将古今中外的名家名著名篇按国籍、朝代、籍贯或文体分门别类梳理汇总,形成表格,以便系统复习。

2. 重点难点,巧妙突破。对于高频考点、难记考点,可以采取摘录法、歌诀记忆法、圈点勾画法、反复重温法等多种方法巧妙复习,务必个个击破。

3. 强化训练,查缺补漏。可将近年来的中考试题演练一番,分析出相关的常考点,查找出自己的易错点,反省出备考的遗漏点,适时复习,以利周密备攻。

实战精讲

文学常识题的主要题型有选择型、填空型、连线型、对联型等。现择2010年中考试题加以解析:

选择型

例1(2010河南卷)下列各项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 《左传》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b. 李白是盛唐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他的诗大多具有沉郁顿挫的风格。

c. 宋词代表了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分婉约和豪放两大派别。其中豪放派代表人物是苏轼和辛弃疾。

d. “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跟现代杂文相似。

解析解答这类题型一般分三步走,一是解读题干要求,看清题目要求是选出“有错误的一项”还是“正确的一项”;二是在平时熟记积累的基础上逐一分析各选项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最后筛选出其中“有错误的一项”或“正确的一项”填在答题区。亦可采用选项排除法解答,先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然后得出正确选项。本题第二个选项中“沉郁顿挫”是唐代另一位伟大诗人杜甫的诗作风格,因此这一选项表述错误。

参考答案b

填空型

例2(2010福建三明卷)古代文学作品中,有不少与虎结下不解之缘的英雄人物,请猜猜他是谁。

① 沂岭西风九月秋,雌雄虎子聚林丘。因将老母残躯啖,致使英雄血泪流。猛拼一身探虎穴,立诛四虎报冤仇。(英雄: )

② 景阳冈头风正狂,万里阴云霾日光。忽闻一声霹雳响,山腰飞出兽中王。昂头踊跃逞牙爪,麋鹿之属皆奔忙。清风壮士酒未醒,冈头独坐忙相迎。(壮士: )

③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孙郎: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学作品中的典型人物的了解情况,解答这类题型的关键在于平时应熟读教材以及课标推荐的名著、名篇,对作品中提到的典型人物有深刻的认识。

参考答案①李逵②武松③ 孙权

连线型

例3(2010宁夏卷)选出你最熟悉的一部作品,用直线将其相关的作家、国籍以及作品中的人物连在一起。

《名人传》 笛福

美国 蓓姬

《鲁宾逊漂流记》 马克·吐温

法国 米开朗琪罗

《汤姆·索亚历险记》 罗曼·罗兰

英国 星期五

解析解答这类题型的关键是识记准确,不可张冠李戴。平时可将课标要求的名著,按照作品名称、作家、人物形象、内容梗概等项目,予以梳理,做成卡片,整体识记。

《名人传》 罗曼·罗兰

法国 米开朗琪罗

《鲁宾逊漂流记》 笛福

英国 星期五

《汤姆·索亚历险记》 马克·吐温

美国 蓓姬

对联型

例4(2010辽宁沈阳卷)沈阳某中学与韩国某中学进行了一次“走进唐诗宋词”的文化交流活动。下面是学生搜集的三组诗句,请根据第二组或第三组诗句的内容补全对联。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

*******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

上联:忆李杜吟唱壮志情怀,

下联:。

解析这类题型借对联的形式考查对有关文学常识的把握情况。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清楚对联的基础知识,对联有四大基本特征:字数相等,结构一致;内容相关,上下衔接;词性相对,位置相同;平仄结合,音调和谐。从这些特点出发,再结合具体问题的情境,问题就不难解决。本题下联内容必须从题干要求的第二组或第三组中拟出,而且要与上联思想倾向、风格格调相一致,即欣赏赞美诗人诗句;字数必须跟上联相等,即九个字。结合平时课内学过的文学常识,我们知道“王孟”并称,他们是“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苏辛”并称,他们是豪放派词人代表,该题下联即可迅速拟出。至于对联的平仄,因为情况复杂,考试中一般不会过分苛求,只要宽对就可以了。

参考答案①品王孟寄情碧水田园; ②读苏辛歌咏赤胆忠心

通关演练

1. (2010重庆綦江卷)下列各项中作家、作品及相关信息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 鲁迅——《故乡》——小说

b. 苏轼——《小石潭记》——北宋文学家

c. 余光中——《乡愁》——台湾诗人

d. 都德——《最后一课》——法国作家

2. (2010云南昭通卷)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雪》《藤野先生》都是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b.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书中人物形象鲜明,栩栩如生,张飞就是其中之一。

c. 苏洵(父)、苏轼、苏辙“三父子”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都属于“唐宋八大家”。

d. 《我的叔叔于勒》选自短篇小说集《羊脂球》,作者是法国著名的小说家莫泊桑。

3. (2010广东梅州卷)下面有关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

转贴于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 古语“化干戈为玉帛”中的“干戈”指战争,“玉帛”指和平。

c. “高山流水有知音”与“白雪阳春传雅曲”可组成一副对联。其中,“高山流水有知音”是上联。

d. “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的学习成绩大大增加了。”这句话词语搭配不当,应当把“增加”改为“提高”。

4. (2010云南玉溪卷)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者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

b. “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怒杀阎婆惜”等情节说的是《水浒传》中英雄人物武松的故事。

c. 喜剧《威尼斯商人》是英国大戏剧家莎士比亚的剧作,在剧中,假扮律师的鲍西娅一定要高利贷商人夏洛克原原本本地执行契约,用智慧战胜了夏洛克。

d.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等。

5. (2010福建龙岩卷)下列对文学常识和名著内容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都出自鲁迅的小说集《朝花夕拾》。

b.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的早期作品,是一部具有极大社会讽刺性的喜剧。

c. 《格列佛游记》讲述的是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以及马国等地的经历。

d. 《伊索寓言》中《乌龟和老鹰》的故事通过乌龟非要学飞翔不可,结果摔死的悲剧,说明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性。

6. (2010四川乐山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马说》一文的作者是我国唐代文学家韩愈,他是我国八大散文家之一。

b. 《杨修之死》选自清代小说家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

c. 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在《傅雷家书》中,苦心孤诣地教导儿子,他希望儿子做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d. 《童年》是苏联作家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这部小说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7. (2010浙江宁波卷)名著阅读。

那穿红衣的锣夫,与拿着绸旗的催押执事,几乎把所有的村话都向他骂去:“孙子!我说你呢,骆驼……”他似乎没有听见。打锣的过去给了他一锣锤,他翻了翻眼,朦胧地向四外看下,没管打锣的说了什么,他留神地在地上找,看有没有值得拾起来的烟头儿。

① 文段中的“他”是_________________。

② 下面选项中与“他”有关的两个细节是()()

a. 他掏出一本谈话手册,用一般耳聋者惯有的尖锐的声音,让人家把要说的话写下来。

b.立冬前后,他又喝醉。一进屋门,两个儿子——一个十三,一个十一岁——就想往外躲。

c. 他回到故乡后,又受到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自容。现在是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

d. 地上的水过了脚面,湿裤子裹住他的腿,上面的雨直砸着他的头和背,横扫他的脸。

8. (2010山东临沂卷)“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这是清代爱国名将左宗棠书塾的一副对联。我们知道,读破万卷,首推名著经典;神交古人,当交心灵品格。中外名著所礼赞的圣哲先贤,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有许多都值得我们“神交”。请从下面推荐的4人中任选其一,先填写作品名称及作者,再用一句话概述你愿与之“神交”的理由。

贝多芬保尔·柯察金诸葛亮鲁智深

转贴于

① 我选,出自作品:《 》,作者:

_______________② 理由:_______________。

9. (2009广西河池卷)对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样式,请你根据下面提供的内容,拟写下联。

他恩怨分明,为兄报仇,斗杀西门庆;他行侠仗义,醉打蒋门神,替金眼彪施恩夺回快活林;他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夜走蜈蚣岭,痛杀王道人。

上联:疾恶如仇,鲁达拳打镇关西;

下联: 。

参考答案

1. b2. d3. c4. b5. a6. b7.①祥子② b d

第8篇:洛阳诗韵教案范文

【关键词】生活作文;广采素材;勤于笔耕;阅读整合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引诗入文添文采”是中考作文指导校本课程。语文课程标准对第四学段的写作要求是要从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体验生活,并且能够抓住事物的特征来感知与认知生活现象,文章表达力求有一定创意;注重在生活中悉心采撷文章素材,创造性构思立意;还要养成列出写作提纲快速起草初稿与不断修改加工的写作习惯。如此笔耕不辍,定能提高自己独立写作的能力。本课案例的设计宗旨,就是引导学生学会能从多角度来观察社会生活,搜集写作素材,有创意的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1.学习写作中引用诗词的积累方法,增添写作文采,提高写作兴趣和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唐诗宋词的学习情感和良好的写作引用习惯。

二、教学步骤的策划

(一)课前设想,活动导入。请以“我喜欢――”为话题说一段话,要求表意明确,语言优美,至少恰当地运用一种修辞方法。100字左右(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写作热情。)

(二)教师示范,由点到面。教师以我喜欢――为话题进行口头表达:我喜欢“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的初春情韵;我喜欢“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的夏日风采;我喜欢“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的秋之高爽;我喜欢“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冬之素雅。我喜欢唐诗中的四季,更喜欢四季中的唐诗。老师说的好吗?大家想学吗?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踩着唐诗宋词的情韵开始本节课的学习。(板书课题)(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感知引诗入文的语言表达风格,激发本课学习的积极性。)

(三)方法点拨,采撷资源。方法一要直接引用,激发兴趣。屏幕显示示例:漫步于秋日落叶徐徐的小径上,不禁吟了一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慨叹落叶的悲哀与不幸。其实,落叶的生命或许就是这样,只求得春日繁茂,秋日缤纷。但换个思维方式,正如龚自珍所言:“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嘛!我们应该欣喜,好好享受这落英缤纷的秋景(《寻找快乐 精彩人生》开头段)。方法二要择引诗句,自主感悟。示例:聆听书声,是南唐后主“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的伤怀;是梁启超“天地大矣,前途辽矣,美哉我少年中国”的期盼;是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坚守本心;是木兰替父从军,心昭日月。聆听书声,是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惆怅;是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的悲凉;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展望(《书声嘹亮》节选)。方法三要媒体优化,引发立意(有多媒体屏幕展示)。方法四要积累诗词,萌趣。示例:长夜无声,唯书自语。掩卷沉吟的片刻,仿佛穿越回千百年前那个诗意栖息的洛城春夜,谁家玉笛暗飞声,低回出一叹离人,一声折柳的离乡愁绪。仿佛行走在一夜鱼龙舞的烟花长街、雪柳短巷,闻凤箫声动,观玉壶光转,回首只影阑珊处《文学恰如此歌行》片段。方法五要轶事诱发,联想体悟。把诗人轶事与诗词创作融为一体,培养联想与想象,益于自主体验社会生活。(设计意图:结合佳作片段,让学生掌握引诗入文的几种具体方法,能够学以致用,自主发展。)

(四)诗海拾贝,以小见大。指导学生分组探究,将自己积累的诗词佳句及作者的相关轶事分类整理,互动交流,小组推荐典型交流展示。(设计意图:增加学生的积累,盘活个体的语文学习资源,培养善于积累灵活运用的作文习惯。)

(五)小试牛刀,创生佳作。请学生根据刚才小组交流的内容,运用学习的引诗入文的方法完成仿写练习,并体会身边佳作的写作技法。深入领会引诗入文的技法。1.仿写训练。(1)潇洒是一道恪守在每个人心灵中的美丽风景。潇洒的内涵保罗万象,“采菊东篱下”是一种清净的潇洒;“胜似闲庭信步”是一种喜悦的潇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梦想驰骋于塞外辽阔的大漠,在夕阳的金黄中感受“长河落日圆”的雄浑;我梦想置身于江南秀丽的小镇,在绵绵的细雨中体味“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情调_____________________。2.范式探究。学生阅读上届学生的三篇佳作,并探究引诗入文的方法及妙处。用多媒体超链接展示三篇文章,学生阅读研讨(例文附后)。(设计意图:用我们学生的优秀作文作为例文,让学习者感觉到写出好文章并不难,目标很容易达成,从而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体会引诗入文的方法的具体灵活的应用,树立学生写好此类作文的信心。提高作文教学的实效性。)

(六)抛砖引玉,立竿见影。总结本课学习的写作训练手段,适时强化训练对策。从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作文题目,运用所学诗文和积累资源,开展学以致用实践评价检测(口语与书面语结合,反复循环,形成常规)。命题:1.我踏着诗词的韵律______采撷蕴藉的意境_____2. 品读课文诗词_______,我真受益匪浅_______。

(七)板书设想,简约易明。

第9篇:洛阳诗韵教案范文

一、音乐导入

播放与该课内容相关的音乐,通过这种特殊的“语言”形式来导入,能一下子吸引住学生,让学生在轻松的教学氛围下对新课产生兴趣,同时,歌词的内容也可辅助教学。例如,在讲授《一段最古的长城》时,我先让学生听了《孟姜女》、《长城谣》、《万里长城永不倒》、《长城长》这几首歌,所选的歌曲有与长城有关的民间传说,有抗战时期象征民族精神的,还有现代对长城歌颂的。由此可见“长城”这一题材经久不衰,“长城”永远给人们以思考与启迪,这样拉近了与文章的距离。学生在听的时候非常认真,有的甚至还跟着一起唱了起来。顺势我提出了问题:“这篇文章中作者站在什么角度写长城,表达了什么感情?”这样,学生很容易就进入到了课本中。例如,在讲《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先让学生听了《滚滚长江东逝水》,学生一下子被歌唱家浑厚的声音和大气豪迈的音乐吸引住了,听完后大家好像意犹未尽,我说到:“这是《三国演义》的主题曲,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词中的人物就是三国时期的一位英雄,作者还是他忠实的粉丝,他是谁呢?而且这首词跟这首歌一样豪迈大气,一样会让你过瘾。我们今天要学的就是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时大家已经迫不及待地打开书,看这位神秘英雄到底是谁。这样就交代出了学生研习的两个内容:人物形象和词的风格特点,学生也很容易接受。

二、图片、实物导入

图片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素材,可以使用课本的插图,也可以利用网络的优势下载图片,还可以用照片。例如,在讲《洛阳诗韵》时,给学生看了几张洛阳主要景点的照片,有白马寺、龙门石窟、牡丹、还有一些寺庙,另外还拿出了几匹唐三彩马,同学们尤其对唐三彩马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我边展示边介绍,同学们听的津津有味,随后又说道:“洛阳到底有什么特点,又有着什么样的韵味能让作者对它情有独钟?下面我们一起走近洛阳这座古城!”

三、游戏导入

使用这种方法导入,较好地体现了寓教于乐的这一教学理念,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我在讲《复述》时,让大家做了一个“咬耳朵”的游戏。分好组后,每组的第一个同学到讲台上来,听我说完一句话后,迅速传给下一个,依次往后传,哪组先传完并且正确哪组获胜。虽然强调了要求就是要附在耳朵上悄悄地说,但是教室里还是热闹的很,结果答案也是五花八门。我问道:“刚才大家在做什么?”学生说:“把自己听到的再叙述一遍。”我说:“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复述》,但是你们知道为什么传到最后有的传错了吗?这是因为大家还没掌握复述的要求和类型。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复述。”这样,学生很容易就知道本课的重点是什么了。

四、剖析题目导入

这种方法是从分析标题入手,引导学生接触教材的中心内容,这种方法可以迅速牵住文章的主线,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比如,在讲《警察和赞美诗》时,我先问学生由“警察”、“赞美诗”想到什么?学生回答:“由警察想到小偷、国家机器,由赞美诗想到灵魂、美好的东西。”我说:“对,‘警察’代表的是国家机器,带有强制性;而‘赞美诗’是感化人的灵魂、 塑造人的心灵的,具有感召性,这两者都是主人公苏比在小说中追求的事物,然而两者又是矛盾的,因为它们各自代指的是‘监狱’和‘自新’。苏比在幡然醒悟准备‘自新’时,却又被判以莫须有的罪名送往监狱。这是一个社会的悲剧。”听完这段话后,同学们初步体会了苏比的悲剧命运,带着对苏北的同情,通过对苏比为了进监狱而使用的各种手段的分析,同学们开始探寻造成苏比悲剧命运的原因。

五、引用导入

教师可以引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名言警句、诗词、成语、歇后语、对联、典故、歌词或广告语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我在上《杨柳》一课时,是这样设计的:古往今来,有很多文人学者都写柳、赞柳,比如《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陶渊明的“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贺知章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刘禹锡的“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韩愈的“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高鼎的“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有意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等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杨柳》,看看作者是怎样赞美杨柳的。

六、讲故事导入

故事对于学生来说有着一种特殊的魅力,以此法导入,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入境极快。比如,我在讲《迢迢牵牛星》时,是这样讲的:“有一个关于爱情的古老的神话故事,说天上的织女和诸仙女一起下凡游戏,在河里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织女,二人互生情意,后来织女便偷偷下凡,来到人间,做了牛郎的妻子。织女还把从天上带来的天蚕分给大家,并教大家养蚕,抽丝,织出又光又亮的绸缎。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男耕女织,情深意重,他们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是好景不长,这事很快便让天帝知道,王母娘娘亲自下凡来,强行把织女带回天上,恩爱夫妻被拆散。牛郎上天无路,还是老牛告诉牛郎,在它死后,可以用它的皮做成鞋,穿着就可以上天。牛郎按照老牛的话做了,穿上牛皮做的鞋,拉着自己的儿女,一起腾云驾雾上天去追织女,眼见就要追到了,岂知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一挥,一道波涛汹涌的天河就出现了,牛郎和织女被隔在两岸,只能相对哭泣流泪。他们的忠贞爱情感动了喜鹊,千万只喜鹊飞来,搭成鹊桥,让牛郎织女走上鹊桥相会,王母娘娘对此也无奈,只好允许两人在每年七月七日于鹊桥相会。后来,每到农历七月初七,相传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能让自己能象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能有如意称心的美满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节。故事听完了,我们再来学一首关于牛郎和织女的诗吧!”

七、小品表演导入

这种方法就是把要学的课文内容经过事先简单排练后,请几位具有一定表演才能的同学上台将课文内容通过小品表演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做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情节的理解,建立更深的感性认识。如我在讲《邹忌讽齐王纳谏》时,让学生进行了表演:六个同学分别扮演邹忌、妻子、妾、客人、徐公、齐威王。在道具方面同学们也是下足了功夫,把床单披在身上当做古代的长袍,用纸做成帽子。

邹忌:和徐公比,我帅吗?

妻子:(发自肺腑地)帅呆了,酷毙了,简直无法比喻了。

妾:(战战兢兢地)您没有徐公帅,不是,徐公比您帅,不是,您比徐公帅。

客人:(敷衍了事地)徐公没有你帅。

徐公来访,邹忌仔细看了看,自知没有徐公美,次日拜见齐王。

邹忌:我自知我没有徐公漂亮,但是我的妻子爱我,妾害怕我,客人有求于我,所以他们都说我美,我是受到蒙蔽了,大王您比我受到的蒙蔽还要大。

齐王:那我该如何是好呀?

在同学热烈的掌声中,我顺势说:“齐王应该怎样做呀?下面我们来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

总之,导入是课堂上要走好的关键的一步,导入课文没有固定的模式,方法多种多样,但不管怎样设计都不能离开课本、学生和生活,都要遵循启发性、趣味性、知识性和鼓动性的原则。让我们精心设计出每一次的导入,为语文教学增姿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