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师德论坛论文范文

师德论坛论文精选(九篇)

师德论坛论文

第1篇:师德论坛论文范文

摘 要:校园论坛在大学生网络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新疆地区校园论坛发展相对滞后,现没有正规的校园论坛出现。笔者通过对母校北京林业大学校园论坛的调查,分析校园论坛对大学生的行为产生的负面影响,希望能为新疆高校校园论坛提供借鉴,对新疆高校校园论坛的建立和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关键词:校园论坛;新疆高校;BBS建立

BBS是一个由有兴趣的使用者共同组成的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交互式传播系统,[1]它是“计算机中介传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BBS向公众提供一块公共电子白板,每个用户都可以在上面书写,信息或发表观点及看法。

据调查,校园论坛是宣传高校、活跃校园文化的有力手段。新疆地区高校应发展校园论坛,但校园论坛也给大学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通过分析,校园论坛对大学生行为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校园论坛对大学生行为的影响

(一)校园论坛对大学生休闲娱乐行为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休闲娱乐的方式和内容也日益多样化、丰富化和个性化。如今,大众媒体的娱乐化倾向也愈来愈严重,甚至达到泛滥的地步,出现了所谓的“泛娱乐化”。打开校园论坛,笔者发现论坛里的灌水乐园区总是很活跃。“灌水”是指在BBS上发表一些毫无价值的信息或文本,这类信息或文章又被称之为“水文”,它混淆版面主题,淹没有价值的信息。在这个虚拟社区里,校园论坛会根据用户发帖的数量、质量、上站次数以及上站时间给予对应的表现值和经验值,作为标识某个ID的网络生命力和生活经验的标准,以此将用户分区分为不同的级别,其级别的高低就是用户在BBS中的身份地位的象征和话语权力的象征。这些虚拟的等级符号刺激着大学生在校园BBS上不顾一切的灌水,争取加分升级。一些大学生为了获得更高的用户级别,常常在灌水乐园里发一些毫无意义、自娱自乐的帖子。这导致校园论坛中的垃圾信息和冗长信息泛滥,加重了校园论坛管理的负担。

(二)校园论坛对大学生道德行为的影响

道德行为,是人们在道德认识、情感、意志和信念的支配和调节下,在实践活动中有意识、有目的地自觉履行道德原则和规范的实际行动,是一个人道德认知的具体表现,是衡量个体道德水准高低的重要标志。[2]大学生正处在人生的关键时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初步形成但是仍未完全成型,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对事情的判断力不强,容易受不良信息的影响。例如,2008年3.1以及法国政府会见达赖喇嘛,曾一度成为校园论坛讨论的热点话题。有人在网上鼓动大学生到法国驻华使馆前游行示威、焚烧法国国旗;也有大学生在网上呼吁集体体制家乐福超市等等。一些现实中的问题如果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极可能引发大学生道德行为失范。

二、校园论坛影响大学生行为的原因

校园论坛是高校信息传播的重要途径,为师生提供一个自由交流、休闲娱乐的场所,丰富了大学生的校园网络生活。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校园论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行为。

(一)大众媒体“泛娱乐化”的影响

在传播媒介领域中,无论是传统媒介(报刊、电视)的内容传播,还是网络媒体的构建和扩张,都离不开一种秩序化的要求和轨道。[3]然而,随着大众传媒“泛娱乐化”趋势不断加强,这使得在大学生心中产生了一个理想型道德规范与道德行为现状的鸿沟。大众传媒泛娱乐化信息的密集传播,使大学生容易把娱乐、消遣、休闲为主要特征的通俗文化视为时尚,导致其道德判断容易失去自我。

在大众传媒越来越快餐化的影响下,大批的肥皂剧,大批被戏说的名著,大批工业化制作出来的动漫、电子游戏、大量毫无艺术价值却炒出轰动效应的流行音乐和畅销书等低俗化的文化产品不断产生。虽然这种快餐文化适应了当前人们快速的生活节奏的现实需求,但是大众传媒传递的混乱的人生观、价值观,正在潜移默化的对当今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影响[4],从而对他们的行为规范产生消极的影响。

(二)大学生从众心理的影响

从众心理(conformist mentality)即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是大部分个体普遍所有的心理现象。其通常表现为“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大学生正处在人生的关键时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初步形成但是仍未完全成型,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对事情的判断力不强,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当发现身边的同学在校园论坛里能自由地发表言论、轻松地休闲娱乐、便宜快捷地进行物品买卖,这无疑会激发自己的从众心理。

(三)网络道德的弱化

当代大学生大多数具有鲜明的个性,渴望融入新的环境,而网络的开放性满足了大学生的要求。网络的虚拟性、自由性、平等性和开放性使他们不再受繁琐的条条框框限制,不再担心自己是否是被动地接受者,不再担心自己的观点是否被孤立,不再惧怕权威,他们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做自己想做的事,几乎没有克制与约束,感受不到他人的存在。由于缺乏他律,网络的内在张力模糊了大学生现实的人格影像,使得大学生不能重新塑造和培养自己在网络中的虚拟主体意识,从而使大学生群体固有的诸如宣泄逃避、盲目从众乃至侵犯报复等这些在现实社会中迫于各种外在监督和压力而受到限制和收敛的心理表征在虚拟网络环境下得以“裸”的加剧和释放,做出一些有悖道德规范的事情。

三、新疆地区大学生BBS建立和发展应注意的问题

校园论坛为大学生的网络生活增添了活力,新疆地区高校应发展校园BBS,既能丰富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同时也是高校宣传的重要窗口,更是增加高校学生活力的重要推手。但根据笔者对内地高校BBS分析,发现在运行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我们在发展新疆高校BBS中应取其精华,去除糟粕,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重点建设:

(一)注重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新疆地区高校要发展BBS,必须对校园网络建设提出更高要求,除了从技术上得意完善,还需在校园文化方面给予更多关注。笔者认为新疆高校应该加强校园论坛文化建设,用先进的文化来占领校园论坛,让同学们在高雅、活泼、有趣的文化中提升自己的文化消费品位。比如,新疆地区高校BBS建立,可以构建“红色论坛”,弘扬主旋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可以将红色文化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引入校园论坛,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感染。同时,根据时代的要求,将一些具有时代意义的文化引进校园论坛。比如,构建“绿色论坛”向大学生传递生态文化的理念,构建“感动新疆”宣传版面,让大学生真正关心一些有价值的事情,为社会的发展做贡献。

(二)校园论坛管理先行

新疆地区高校建立BBS的同时,一定要将监管落实到位,以避免内地高校出现的高校论坛监管不力的情况出现,可以建立监管体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新疆高校学校应制订《校园计算机网络管理暂行规定》、《校园论坛管理规则》、《学生使用计算机网络违纪处分规定》等管理办法,使网络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的道路。

第二、设立专职人员,对BBS进行实时监控,高校应该通过BBS密切关注学生中的焦点、难点和疑点,及时给予答复、澄清;及时发现、处理突发性事件和重大问题,并迅速将处理结果通报给学生,与学生进行良性互动,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正面冲突。[5]

第三、培养校园论坛“意见领袖”。“意见领袖”是指在信息传递和人际互动过程中少数具有影响力、活动力,既非选举产生又非无名的人,这些人是传播中的评价员、转达者,是组织传播中的阀门、过滤网。[6]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选拔一批政治上可靠的学生骨干或学生辅导员来充当“意见领袖”,根据不同时期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计划进行话题引导和舆论方向控制。[7]

(三)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BBS是一个学生自由交流的聚集地,各种道德的、非道德的、反道德的信息充斥其中,难免有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现象。网络较现实世界缺少了有形或无形的他律。如果大学生缺乏网络道德自律,很可能产生放纵自我的欲念,做出一些偏离道德的事情。因此,新疆高校在BBS建立的同时,应该双管齐下,将BBS建立与网络文明进行宣传教育同时抓,提高学生对各种信息的观察、识别、选择和运用能力,培养学生自尊、自爱、正直、诚实、守信的品质。[8]加强大学生自律意识,引导大学生文明上网。这些教育工作要在BBS建立之前逐步纳入到日常管理和教育工作中。

总之,面对信息校园论坛丰富了大学生的网络生活,新疆地区高校应着力推进,但根据当前BBS发展现状,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取其精华、去除糟粕,在及时有效的推进这项工作同时,尽力避免负面影响,采取措施引导校园论坛的发展,以促进新疆地区高校BBS健康、全面、和谐发展。(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Ogan,C.Listeserver Communication During the Gull War:What Kind of Medium is the Electronic Bulletin Broad[J].Journal of Broadcasting and Electronic Media,1993,37(2):177-196.

[2] 葛贤平.论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主体能力及建设[J].思想教育研究,2005,(04).

[3] 陈亮.“泛娱乐化”对校园BBS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

[4] 王贤卿.网络传播环境下的道德建设[J].复旦大学学报.,2005,(04).

[5] 周闰禄.BBS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18(2):94-96.

[6] 黄焱镔.高校BBS行为及有效干预[J].教育与教学,2009,(01).

第2篇:师德论坛论文范文

首届论坛的主题为“培养核心素养,践行立德树人”。在开幕式及刘彭芝校长教育思想报告会后,分高中教育、初中教育、小学教育三个分论坛进行专题研讨。来自全省的600名“未来教育家”高研班学员以及长沙市教育系统300多名校长参加此次论坛。31位学者型教师和专家型校长围绕核心议题,逐一发表了主旨演讲,7位高校专家分场次集中作了8场精彩点评。纵观论坛的专题报告、主旨演讲、互动论坛、教学观摩和专家点评诸环节,首届“湖湘教育论坛”突出倡导以下教育价值取向。

一、培养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作为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已经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新公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构成框架,以培养“人”为出发点和价值取向,即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活生生的有知情意的人和发展创新的人为核心。基本内容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培养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根本出发点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突出强调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为校长和教师,首先应该具备这些素养。

我们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校长富有创新精神和务实作风。本届论坛以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人大附中”)总校长刘彭芝的教育思想报告会拉开序幕。刘校长从教50年,担任人大附中校长和总校长20年。半个世纪的教育实践与探索创新,帮助刘校长形成了以“爱与尊重”为核心的教育思想体系,形成了以“引领与担当”为核心的教育创新实践体系。刘校长在专题报告中,以具体生动的案例阐释了“爱与尊重”的教育理念,彰显了对教育的大爱、大智慧、大成就。在刘校长的引领下,人大附中飞速发展,成为了“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名校,开创了“以人为本,多元开放”的综合育人模式,为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中国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人大附中的培养目标是:“全面发展+突出特长+创新精神+高尚品德”。如果刘校长本人没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话,又怎么能带出一支有创新精神的教职员工队伍,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呢?事实上,人大附中能够成为中学生国际奥林匹克竞赛的摇篮,与刘校长这位中国数学奥林匹克高级教练的引领直接相关。

在本届论坛上,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李素洁校长发表了《聚焦课程建设,培育核心素养》的主旨演讲,以课程改革为切入口和主阵地,保证课程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服务,并把核心素养落实到学科教学之中。全面落实基础型课程,夯实文化基础;扎实推进拓展型课程,促进自主发展;积极探索活动型课程,激活社会参与。湖南省澧县第一中学毛善新校长的演讲主题则是《弘扬学校文化,提升核心素养》,其认为“只要不断弘扬学校文化,提高文化品位,学生核心素养自然会得到更高更快更好的提升”。这就从弘扬和提升学校文化的视角,回答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保障与路径。

二、践行立德树人

党的十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十八届五中全会《建议》进一步强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体现了新时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进一步明确了“育人”比“育才”更重要的人才培养理念。教育将不再以“分”为向导,以“考”为法宝,以片面追求教育的GDP为目标,而是基于“人”的哲学考量与追问,把培养一个个精神独立、人格完整、品德高尚、懂得担当,能够自食其力的合格公民作为己任。

高中教育分论坛的东道主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刘维朝校长发表了《办一所影响学生一生的学校》的主旨演讲。刘校长认为要办成“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学校,必须遵循教育的内在规律,着眼学生的终身发展,增强学校的个性,实现学校特色发展和内涵提升。为此,要重塑课程观、育人观、教师观和管理观等教育思想观念,提出优质化、个性化、集团化和国际化等发展战略。刘维朝校长主导雅礼中学的教育实践,很好地回答了“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些根本问题。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国际实验学校向雄海副校长的《培育豪迈的中国人》,湖南省湘阴县左宗棠中学的陈觉民校长所作的《弘扬左公正能量,谱写教育新篇章》主旨演讲,都是对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诠释。其倡导教师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关键。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二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真正落实到教材课堂中,落实到文化育人中,落实到实践活动中,落实到政策制度中。三是遵循教育规律、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着重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党和人民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深化课程改革

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了总结经验、完善制度、突破难点、深入推进的新阶段。深化课程改革是提高国民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举措,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对于确保每一个孩子接受高质量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不少具有教育情怀和改革魄力的校长,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以改革创新促进教育事业发展。

本届论坛上,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星城实验中学陈克勤校长的主旨演讲,结合该校办学实践,深化教育改革,积极探索“六大改变”,即改进学生观、改良德育、改革课程、改造课堂、改进教师培训机制、改善学校管理机制,初步行成了六个方面的办学特色,焕发出勃勃生机与强劲动力。永州市教科院唐作明所长的主旨演讲,追问新课程改革的逻辑起点是“以人为本”,认为课改的目标指向应该只有一个,那就是一切为了“人”和“人的发展”。很好地回答了为什么要课改、课改为了什么、课改怎么改三大基本问题。湖南省张家界市国光实验学校王宏星校长以《变革课堂,演绎精彩》为题,交流分享了该校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师生教学相长的六点经验:一是成立领导小组,强化组织保障;二是开展学习培训,培植课改土壤;三是完善五步流程,提升课堂魅力;四是整合多方资源,丰富课改内涵;五是加强过程管理,促进常态实施;六是实行集团办学,辐射师范引领。

四、倡导专家治校

为了发挥名师名校长的示范引领与辐射带动作用,国家鼓励教师和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造就一批教育家,倡导教育家办学。湖南省把名师名校长的培养作为建设教育强省的重要举措,《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规划实施“名师、名校长、教育家成长计划”。湖南省从2014年开始,由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牵头,以实施“国培计划”“省培计划”项目为契机,3年累计设立了中小学幼儿园“未来教育家”和“青年精英教师”18个高端研修项目,培养骨干教师、名师名校长(园长)共830人。高端研修项目依托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和长沙师范学院,采用集中研修、网络研讨、实践提升等混合式培养方式,通过2~3年(每年集中研修不少于35天)的系统而专业的培养培训,造就一批师德高尚、视野开阔、理论素养深厚、实践能力突出、教育智慧丰富、具有深广影响力的名师名校长领军人才,引领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及校长队伍的整体提升,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和教育现代化。

本届论坛促进了部分名优校长进一步梳理、提练和提升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专家型校长的大家风范。湖南省长沙市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武建谋校长在主旨演讲中坦言:“做教育,有人追求规模,有人追求速度,有人比拼分数,我们想树立一种价值观,即用心丈量教育的深度。”他主张“良善治理,从心开始”,特别注重文化力量的凝聚、主体力量的释放、结构力量的创生、场域力量的孕育、美育力量的开启和梦想力量的指引。湖南省长沙高新区东方红小学周大战校长主张办智慧的教育,倡导“智慧育人,育智慧人”,特别是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构建智慧课堂,从课堂教学结构入手,规范课堂教学流程与环节:学习导航自学提问合作探究测评反馈实践延伸。

五、加强队伍建设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R祷教师队伍,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要求。本届论坛上,有多位“未来教育家”畅谈如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

第3篇:师德论坛论文范文

2012年4月23日至25日,第十一届四川省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共同体学术研讨会在达州市通川区一小和通川区七小正式召开。四川省《教育科学论坛》主编李晓翔,四川省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共同体理事长、《教育科学论坛》杂志社常务副主编王真东,达州市教育局副局长王军、达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旷明,通川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冰雪,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教育教学专家许卫兵等领导、专家出席了开幕式。另外,全省36所小学共同体成员学校校长、教师代表以及通川区部分学校校长、教师共计600余人参加了本次研讨活动。

一、校长论坛

本次校长论坛围绕“学校教学领导力研究”这一主题开展了热烈的讨论。成师附小校长刘娟将教学领导力放在新课程这一大背景下重新审视,并号召通过明确改革方向、提升教学管理团队素质、建设优质教研文化、组织教材解读活动、研究并变革课堂教学方式等措施,在不断反思和完善中,不断提升校长自身的教学领导力。她强调,在以往的校长教学领导概念中,是从校长个人能力角度去评价其教学领导力大小的,强调的是“个力”。这种评价只是反映了校长教学领导力的一方面内容,却无法涵盖校长教学领导力的丰富内涵。她认为,在校长教学领导力中,校长个人的能力固然重要,但由于校长在教学改革活动中过分看重自己的能力,过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没有给教学留下发挥的空间,从而丧失教学领导力。所以,应该从校长个人能力与其发挥作用的效果两个方面来把握校长的教学领导力,即“校长教学领导力=个力+合力”。峨眉山市第一小学校长李庆九则认为深入课堂已成为校长领导教学的主要措施,也成为校长教学领导力的主要实践地与提升场。夹江县第一小学校校长薛卫东认为,有效提升教师教学素养是校长教学领导力的重要着力点。紧接着,达州市通川区第七小学校校长石强则从校长教学领导力的内涵与提升策略作了详实的阐述。成都市龙潭小学校长张家明则重点探索了在校本教研中提高校长的教学领导力的有效方法。成都市少城小学校长王婉认为建设现代课堂文化是提升校长教学领导力的关键,她指出,课改深处是课堂,课堂深处是文化,学校课堂的问题实质上就是文化问题。在“文化育人”理念的引领下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构建现代的课堂文化,才能更好地解决传统课堂中所不能逾越的“唯知识为中心”以及“唯过程和形式为中心”的问题,才能使“协助教学与影响学生学习的直接或间接的领导活动”产生广泛而深远的意义。通川区教育局副局长、通川区一小校长王仕斌从确立育人理念、建构教学模式、营造教学环境、追求教学绩效四个方面构建了校长教学领导力的基本框架,引起了与会者的高度共鸣。最后,《教育科学论坛》常务副主编王真东对本次论坛作了总结性发言。王真东研究员首先对“学校教学领导力研究”研究组的本真思考、系统构建、积极研究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认为“个力+合力=校长教学领导力”这一全新解读是本次论坛最为精彩的部分之一。

二、学科论坛

(一)数学论坛

小学生对事物或现象的相对性的认识及其陈述,是训练他们观察、认识、体验和表达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训练学生有条理地描述事物特征和特性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我们日常教学中很容易忽视的问题。要让每个学生正确陈述事物的相对性,只有在他们全面正确地认识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运用综合思维、判断与推理,才能运用合适的言语、文字、数学符号以及图画等进行恰当而准确地描述。

本次数学论坛以“小学生事物相对性陈述能力的培养研究”为专题,特别邀请了来自江苏的全国著名教育教学专家许卫兵为大会展示了一堂生动的观摩课《认识小数》,并作了题为《走进“后课标时代”——漫谈“几何直观”与“建模教学”》的专题讲座。在解读了最新修订的新《课标》以后,许卫兵老师特别剖析了《课标》中新增的“几何直观”,并提出小学生几何直观能力的培养及其“建模”,让参会教师深深地感受到了“几何直观”与“建模教学”在后课标时代的重要性。

围绕“小学生事物相对性陈述能力的培养研究”这一主题,来自四川大学附属小学、通川区一小、成都市高新区芳草小学、成都玉林中学附属小学等学校的9位老师分别以“因数和倍数;方向与位置、正负数;方向与位置”三个内容为我们呈现了9堂风格迥异、精彩纷呈的研讨课。

在研讨和互动之中,乐山市教科所数学教研员李雪梅老师指出,所谓相对性陈述,就是将具有比较和对应的事物关系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比如a是b的二分之一,那么b是a的两倍。对事物相对行陈述能力的强弱直接体现了学生对实物全面把握能力和对事物之间关系的理解能力,还体现了看待问题的辩证思想,也可说小学生事物相对性陈述能力是一种重要的高水平能力。四川大学附属小学东山国际学校副校长廖旭老师认为,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事物的相对性的陈述能力培养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意识欠缺,缺乏对事物相对性的深入研究,既未能有效把握教材中相关的重要素材,放过了培养的机会,同时又缺乏相应的方法研究,培养无从下手。二是从学生现状来说,学生并未能有效掌握数学陈述的表达工具,未能掌握相对性成熟的方法,当然也就未能形成辨证相对的把握事物相对性的意识。《教育科学论坛》“走进课堂”栏目理科编辑郑大明老师最后指出了本次数学论坛值得借鉴的七个方面:1.围绕主题设计课堂教学——相对性。2.通过直观体现主题思想——多媒体。3.利用生活资源承载内容——用现实。4.组织活动交流疑难问题——有合作。5.强化训练掌握数学知识——多练习。6.积极对话陈述相对关系——勤陈述。7.感情饱满走完全部流程——态度好。

专家的解读,让与会老师深受启发。在后面的互动交流中,老师们意识到:要让每个学生准确陈述事物的相对性,只有在让他们全面正确地认识到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运用综合思维、联系生活,判断与推理,才能运用合适的方法恰当而准确地描述,从而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我们教师要善于联系生活,理解教材,让学生在经历感知—建立表象—发展思维—形成能力的过程中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二)品德与生活(社会)论坛

品德课程标准关于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提出了五条建议,其中一条是“通过创设多样化情境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就是说,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良好品德形成和生活性发展的基础,教师首先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设计教学,同时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加深他们对社会的认识。

本届品德与生活(社会)论坛围绕“创设多元情境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的专题,邀请来自达州通川区一小赵宏昌、成都市华兴小学朱玉琴、德阳市实验小学钟兴华、通川区七小周小红等9位教师分别献课。其中,钟兴华老师执教的《生活中的快乐》和赵宏昌老师执教的《有朋友,真好》,受到与会专家和老师的一致认可和高度评价。

研讨会上,成都市教科所小教室主任杨霖等就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为什么要强调创设情境提出两点看法:(1)品德课程以儿童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2)品德课程以拓展和深化儿童生活经验为目的。课程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但并不是儿童生活的简单翻版,课程的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

第4篇:师德论坛论文范文

今天,由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与中国教育学会、中国关工委教育发展中心教育艺术研究会联合举办的以“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为主题的全国校长德育论坛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隆重开幕了。

值此机会,我向应邀出席本次论坛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全国各地的校、院、园长以及学校德育工作者、教师,表示热烈的欢迎和亲切的问候!

这是一次全国学校校长进行德育论坛交流的盛会!

21世纪,中国的学校德育面临严峻的挑战,既有来自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的冲击,又有来自市场经济的某些负面影响。急功近利的思想,浮躁的社会心态在学校、学生和家长思想里都有反映,如果这种思想继续蔓延,我们培养的学生将成为只有知识,没有道德;只会做事,不会做人,更不会关心他人和社会公德的人,因此,学校德育成了思想教育的重中之重。

中共中央总书记在十七大讲话着重指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要使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全国学校都要始终不渝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充分发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全方位推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多方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既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引导作用,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要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既搞好课堂教育,又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要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此次论坛宗旨就在于深刻理解和贯彻总书记十七大的讲话精神、探讨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实践新途径、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精神、表彰杰出的德育工作者。届时将有李燕杰、于 丹、詹万生等共和国权威级教育专家、演讲专家围绕“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的主题进行精彩的演讲和探讨。还将推选出优秀德育校(院、园)长,并授予“爱国教育成就勋章”,颁发“杰出德育工作者”奖章,同时来自全国各院校第一线的校、院、园长将就如何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进行深度的论坛交流。

第5篇:师德论坛论文范文

中图分类号:TP39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7)08-0182-02

1 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征

1.1 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其特殊性,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这决定了他们所肩负的使命和责任的特殊性。现在由于网络发达,学生通过上网可获取各类信息,包括一些不好的信息。这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讲好,也要转变思想观念,跟上时代的发展,努力掌握和运用网络技术,兴利除弊,在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开拓创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和培养学生掌握新型处理方法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模式受到挑战

大学生之所以对思想政治课淡漠,缺乏热情,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大而空,理论不能联系实际,和学生所了解的现实相差较远。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就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要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三贴近”原则(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紧紧围绕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层层深入,组织教学。通过富有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的教学,使学生学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得,达到“掌握规范,理解原则、认同道理”的目的。这种由教师主导型向学生参与型转变,不仅要求教师通过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提供大量有用的资料让学生用所学知识来分析探讨,也要提供一个良好的思想交流互动平台。这时BBS论坛就发挥出了它的优势和功能。

2 BBS论坛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作用

BBS是英文Bulletin Board System的缩写,意为“电子公告板”。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开辟了一块“公共”空间供所有用户读取其中信息。由于它具有隐蔽性、虚拟性、交互性、集体性、传播性和快捷性等特点,对于具有思想较为活跃、知识程度较高、对新鲜事物特别好奇等特点的大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网络交流平台。现在高校基本上都有规模不一的校园网,也有供学生交流的校园BBS论坛,每天都有上千人在线交流。这样就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师利用BBS进行讨论。

2.1 有利于教师更好的教学

教师利用BBS可以具有代表性的事例材料和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让学生联系所学的理论来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及时反馈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情况。教师也可以在BBS上贴出课后的补充资料和作业,来丰富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的多样性,同时节省课堂上的宝贵时间。教师还可以在BBS上贴出其他有利于学习的内容和方法,让同学们通过讨论和自学来消化,提高教学质量。

2.2 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传统课堂上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解以教材为中心,这样就扼杀了学生主体性发挥的机会、空间和萎缩了学生的创造力。而“网络上的谈话是中国最自由的”。通过BBS进行问题讨论,由于BBS的隐匿时空,使得“隐形”的学生用户们不仅心理外化,更为真实地表现自己,更为自由地宣泄情绪,同时在泛滥的信息网络上搜索到相对比较集中的有用信息,并在他人思考的基础上获取具有开拓性的启发,这样通过积极思考、选择和运用,就可能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内化为他们的能力和觉悟。学生的知识架构也将发生较大的变化,学生的思维方式将变得越来越活跃,以往单一的、平面的知识体系将随着知识的不断补充和扩充而趋于立体和多元。

2.3 有利于师生的交流

教师在利用BBS论坛和学生一起就某个问题进行交流中可以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提供丰富的学习话题,调动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参与性,尽可能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思维演变过程,并且参与学生的学习讨论,调控、引导学生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且共享信息和成果。还可以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疑惑和困难,正确地分析、引导和解答学生们的疑问,澄清一些混淆是非的观点,帮助学生明辨是非,给以政治上的引导。这样在共同的思考和不断相互补充修改的过程中扩充各自的知识量和信息量,大大开阔了思维,也增加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

3 如何实现BBS论坛在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运用

3.1 高校具备推广BBS的基础和条件

各高校基本上都建成了规模不一的校园网,也设置了栏目不一的校园BBS论坛。这样在校园BBS上增添一个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栏目,建立一支精干的BBS网络评论队伍,这支队伍主要由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三部分组成。校领导主要负责对国内外一些重大事件、学校大政方针的评论;教师负责对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等问题的评论;学生则要对所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及时的评论,这种评论最具有操作性和可读性,文风也更贴近学生,最容易被学生接受,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3.2 避免网络学习带来的负面影响

由于BBS具有一定的隐匿性,一些带有情绪的学生可能会发表一些偏激的话来发泄。如何避免这些现象发生,关键就在于“疏导”。“疏导”就是“疏通”和“引导”。所谓“疏通”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广开言路,集思广益。让学生把各种意见和观点充分表达,保障他们的说话自由。所谓“引导”就是在疏通的基础上,支持和弘扬正确的思想观点,反对和批评不正确的观点,并注意把其中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引到正确的轨道上来。这样在BBS上要以相互平等的身份来解除彼此的戒备心理,消除平时形成的落差定势,拉近心理距离。

3.3 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和伦理规范建设

我们一方面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如美国计算机伦理协会制定的“计算机伦理十戒”,来教育我们的大学生;同时,还要结合我国的国情,根据我国传统道德和网络道德的现状来进行网络道德规范的建设。如:不散发反动的、迷信的、的内容,不散布谣言,不搞人身攻击;要自尊自爱,提倡网络文明用语,要注意网络语言美,不谈论庸俗话题,不使用粗俗的语言;利用计算机技术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弘扬民族文化,与不道德的行为作坚决的斗争等等。

我们还可通过开设《网络伦理与道德》、《网络行为校园规章》、《网络文化素质培养与网络人格塑造》等课程,培养学生自觉的网络责任意识、政治意识、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优良的网络道德。

3.4 加强学生管理干部的素质培养

学生管理工作者在参与BBS 的过程中必须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不断接受新观念和开创新思路,充分、全面认识BBS 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利弊影响,使之成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得力助手。

参考文献

[1]程国强.高校BBS对大学生思想教育影响议[J].山东省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11(6):52-53.

第6篇:师德论坛论文范文

第一部分主持语: 老师们,备课、上课,我们要时刻关注年段特点,其实班主任工作也应根据学生年龄段的不同,用不同的方法施以适宜的教育,让不同年段的花朵绽放耀眼的光芒。我们首先有请 鲍田中心小学的 金欢梅老师, 鲍七小学的戴海棠老师, 海安中心小学的陈小娜老师、还有黄子燕老师,依次为大家隆重登场,演绎不同年段班主任工作的精彩。

第二部分主持语: 老师们,曹鸿飞老师在一次讲座中,提到**年小语教改的八大热词之一便是儿童阅读。 随着终身学习时代的到来,教会学生阅读已不仅仅是阅读教学的需要,它还是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而 班主任恰恰是儿童阅读的领路人 。 接下来就由海城一小的苏小芬班主任带领在座的各位去走进书香班级的创建:《营造书香班级,享受书香人生》,相信我们听后会心动,并落实到行动。

第三部分 主持语: 老师们,“宽容”、“后进生”,点击班主任工作中的这两个我们非常熟悉的词语,下面的讲座又会带给你怎样的启迪?让我们洗耳恭听。欢迎 鲍七小学的周晓红老师, 场桥中心小学的韩文琴老师, 塘下镇新华小学的余玉飞老师、以及 潘文明 老师,依次为我们带来令人豁然开朗的讲座。

第四部分 主持语: 最后,由带着阳光般亲和力的三位班主任,以她们诗意的育人情怀,告诉我们,她们是如何幸福地行走在班主任的路上。让我们用热烈掌声请 鲍田中心小学的郑海瑛老师, 场桥中心小学的戴秀洁老师, 海城一小的金苗苗老师分别上台。

第7篇:师德论坛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 思想教育;校园网

随着高校网络建设的不断成熟和完善,网络日趋深入学生的生活,在网络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极大方便的同时,大学生对校园网络的依赖程度也随之增加,这也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开辟出了一片新的阵地——“网络思想教育”。网络思想教育是指教育者利用网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网民施加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网络素养等方面的影响,使他们形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和信息素养的社会实践活动。[1]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调查数据,大学生的上网率为84%,而且随着网络的进一步普及,此项数据还在一直增长。校园网由于具有传输速度快,资源丰富,安全性较高,区域性强,群体结构相对单一等特点成为大学生网络生活重要的平台。因此如何在校园网所创设的虚拟环境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成为了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要使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有效开展,就必须发现并解决目前高校网络思想教育的不足和问题,积极扩展工作的途径和范围。

1 发挥门户网站、新闻网站、bbs的导向性作用,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导

校园网门户网站、新闻网站和bbs是学校是教学及相关信息、提供在线服务、与学生沟通的重要平台。门户网站、新闻网站中的的内容引导着校园网络文化的主旋律。校园门户网站应该立足于学校本身对大政治事件、先进精神、重要号召作出及时的传递与反映,尽量能够客观、积极、健康的反映问题。从而消除各种社会不良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使积极、先进、健康的网络文化占领网络论坛的主阵地,并保持门户网站的先进性、科学性和严肃性。

高校bbs中由于交互性强、自由度较高、包容性强,受到学生的喜爱,成为广大师生关注的焦点。同时也由于论坛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不可避免的产生了相关的负面信息,所以要建立良好的论坛环境,还存在一定的管理难度,要引导学生思想的倾向,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不断完善校园网络。

1)建立完整的bbs管理机制。应从学校bbs论坛的实际情况出发,bbs管理使用规定。规定的制定要在符合法律和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充分征求各方意见,使规范尽量完善。一般可以包括管理层级,权限,责任,日常事务管理,应急性管理等。2)充分发挥学生组织的作用,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可以由在论坛中网络素质较高的学生干部担任论坛的版主,甚至是管理员。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使参与者能够畅所欲言,还能使学生之间相互监督,自我规范,提高学生自身网络道德,从而还能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3)变“堵”为“导”。论坛管理中,简单的删帖和封闭论坛的做法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和逆反心理,也容易使论坛失去本来的开放性而流失用户变成一“坛”死水。论坛的疏导可以从言论的内容入手,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意见和批评要及时予以回复和解决;对某些偏激的言论要予以正确的引导,通过主流的言论使其失去影响和活动空间;当然,对具有恶意攻击和破坏性言论应坚决予以批评和惩罚。另外,要进行思想教育工作,可以就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展开引导性的讨论,并在论坛中开展征文、比赛、游戏等一系列的活动,营造良性的论坛氛围。

2 改进思想教育专题网站的建设

专题学习网站顾名思义围绕某一主题进入深入的理解和剖析展开,专题学习网站能够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通过开展网络讨论和查找、师生共建资源、论坛交流等方式增加了学生的网络活动参与程度,使大家切身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去,教学效果更为深刻。情境教育由于其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深刻性,在网络思想教育的阵地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目前许多学校已经建立了专门的思想教育专题,但通过统计发现专题教育工作网站的起到的作用其实并部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为网站的浏览量不高,影响范围小。通过分析发现,其实很多的思想教育专题网站只是简单的将传统书本、报刊中的材料通过网络呈现,网络多媒体的优势没有得到发挥。另外一些主题网站建成后,网站内容长时间得不到更新,不能与时俱进,缺乏吸引力。为了充分发挥思想教育专题网站的优势,以上问题在专题网站建设中应该得以改进。

转贴于

1)网站主题的选择要具有针对性,坚持从学生出发,多选择学生关注热点问题,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2)充分发挥多媒体手段,将知识性、娱乐性、趣味性和政治性融于一体,通过文本、图片、声音、视频各种多媒体手段使教育内容表现的更为深刻。并且注意及时更新、多多参与互动、注意网站的后期维护,特别是与学生互动、及时反馈消息。3)加强学生的“参与”。专题教育网站的建设不同于一般的网站。它强调开展协作、主题研究和参与学习,整个网站的建设实际上也是围绕主题而开展的资源建设过程,学习者能够在资源建设的实践中得到发展,所以这是一个师生的广泛参与过程。

3 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和网络实时交流——“管”“疏”结合

加强管理并不代表控制言论,而是使用户能够在更健康的网络环境中生活,而且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在现实中难以解决的还可以在网络中找到解决办法。

3.1 加强校园网的管理和监控。校园网对外出口、关键节点部署安全防火墙、安装网络杀毒软件、网络管理软件监控、流量控制等技术手段阻止不良信息进入校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网络环境。要阻止有害信息的传播,还应该对信息扫描和审核平台,专人实时监控校园网上信息的与传播情况,设置高效的过滤系统,并对异常的数据流进行实时监控。对校园bbs系统实行实名制,并且对bbs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删除、过滤不良信息。

第8篇:师德论坛论文范文

[关键词]学生 德育论坛 自主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2(a)-0124-01

1主要背景

近些年来学校德育工作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由于受到经济社会空前繁荣发展背景之下不良社会现象和不健康思想的影响,中小学生的思想意识、处世态度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在网络等通讯手段极其发达的今天,由于对各种负面信息对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造成的损害估计不足,再加上对独生子女教育失误,使得学校德育工作遇到了空前的尴尬。诚实守信、遵规守纪、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勤俭节约、理想信念、集体意识等优秀品质的养成教育问题遇到了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自由主义等腐化堕落思想的严峻挑战。不少学生在校期间不知道自觉遵守校规校纪,不知道维护集体荣誉,在交往上崇尚个人主义和“哥们儿义气”,在生活上追求享受和奢侈浪费。行动上自由散漫,言语上傲慢无理,甚至不体贴父母劳苦、不尊重父母的现象也大有存在。面对上述形势和问题,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已经难以承担目前艰巨的教育任务。因此,新的德育教育探索行动势在必行。

2主要内容

开设“学生德育论坛”,是学校落实学生自主管理工作的一项新举措。开设论坛的目的就是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交流的平台,旨在通过自然观察、自主思考、自由讨论,让学生关注身边、学校及社会各方面特别是在学习、生活、日常行为习惯等学生日常管理方面的热点问题,在活动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用自己的思考表达自己对学生管理的各种要求和施发表自己的真实感受和真实想法,确立正确的学生的思想意识导向,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和处理在学习、生活、交往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逐步树立自觉、自主、自强、自爱的自律意识,并以自觉、自愿的姿态主动参与到学校管理工作中去。让学生关注社会及学校的热点问题及学生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学会观察、学会思考,用自己的手写自己的心,自觉参与到学校管理工作中去。学生可针对学校组织的每个话题,自主发言,以稿件的形式投送到学校政教处,政教处选出优秀稿件张贴在学生论坛上,特别优秀的稿件推荐到学校或更高档次的报刊发表。这一活动地开展,使学生自觉参与到了学校组织的一系列德育教育活动中去,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健康成长的快乐,养成良好的品行和健全的人格。

为保证“学生德育论坛”确实能够发挥在学生自主管理工作中的舆论导向作用,确保活动健康开展,引导学生以正确的心态对待和参与学生德育论坛活动,我们还开展了分别以“感恩笃学”、“理想信念”、“遵规守纪”、“诚实守信”和“爱与责任”为专题的五项德育专题系列教育活动等各项主题活动,每项活动都精心设计了实施方案和评估细则,团委、政教处全程督导调控,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和指导,有效的支持和推动了“学生德育论坛”的健康发展。

3开辟论坛的实践过程

3.1学校成立以政教处、团委联合组成的“学生德育论坛”话题研究小组,共同筹划每学期论坛的话题,主题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学生中或学校里存在的有关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常规问题,二是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形成有较大影响的社会现象和配合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德育教育的有关话题。

3.2话题选定后,由团委、政教处定期在校园网上和《学生德育论坛》专栏上公布论坛题目、写作要求及交稿时间,各班级组织发动。政教处收齐文稿后,会同团委、文化宣传中心和语文教学研究室联合评选出优秀稿件,在《学生德育论坛》上进行张贴。

3.3每期论坛特别优秀的稿件,经文化宣传中心把关后推荐到学校或更高级的报刊上发表。

3.4每期论坛评选结束后,由政教处汇总学生的各种思想观点,及时进行进行点评,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以让学生明辨是非,最终达到教育的目的。

3.5每学期结束后,由政教处、团委、文化宣传中心根据实际需要及学校要求,评选出本学期学生论坛优秀稿件,入编《学生德育论坛集》,作为学校管理、德育教育活动、学生自主成长的校本教材。

4开设学生论坛的基本原则

4.1以学生为主体,重在实践的原则

尊重学生,以人为本,就要以学生为主体,关心学生成长,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通过自主讨论达到自我教育、主动发展的目的。

4.2观察、思考、行动相结合的原则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观察、了解某种现象并进行积极的思考,最后付诸行动。

4.3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原则

既要保持和发扬我校长期以来坚持的领导重视、组织有序、措施有力、活动正常的经验又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观念,采用新技术、新形式开辟新渠道,占领新阵地。

第9篇:师德论坛论文范文

一、继续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在我校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转入第二阶段后,我校随即召开了党政联席会。会上,党委书记、校长张文茂传达了第二阶段的有关精神,并对我校第二阶段的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要求不走形式,不搞花架子,不能有厌战情绪,要继续加大学习力度,扎扎实实地开展自查自纠,切实把学校和自身存在的问题找实、找准、改好。会上,张校长对大家提了三点要求:一要注重师德建设,提升人格魅力和人格修养,讲团结、讲奉献、讲原则、讲责任;二要注重学习研究,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多学习、多反思、多研究;三要注意工作方法,提高领导艺术和管理水平,增强工作计划性和预见性。张校长指出,为了扎实有效的开展好解放思想大讨论工作,把*年定为衡水中学的“创新提高年”,要“创建世界名校,服务衡水发展。”

在党政联席会上,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建鹏总结了第一阶段的工作。在第一阶段,无论是市教育工委的明查,还是市委的暗访,我校都受到了好评。1月15日,报送市委常委的督查专报还以衡水中学开展“五进十查”为名,大篇幅赞扬了我校的做法。(五进十查,即进班子、进年级、进班级、进学科、进支部,查思想观念、查师德建设、查学生德育、查名师培养、查教学质量、查理论创新、查名牌战略、查服务师生、查文化建设、查教育科研。)会上,王建鹏副校长还提出了五个具体要求,一是领导干部要真正带好头,二是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三是必须坚持边查边改,四是全面加强督促检查量化,五是全面加强舆论宣传报道。要不断浓厚大讨论活动氛围,切实把第二阶段的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促进学校的大跨越、大发展。

二、认真整改,逐条进行落实。为了把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引向深入,学校组织召开了第八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会上,104名来自学校各个岗位的教职工代表站在学校发展的高度积极向大会建言献策。共提出各种建议、议案132条,涉及思想观念、师德建设、学生德育等10余个方面。学校对这些意见和建议进行了整理。随后我们还通过召开座谈会、组织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党支部生活会、在网上公布意见反馈箱等形式,广泛征求了党内外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对于这些意见和建议,我们都认真进行了归纳梳理,形成了书面材料,逐一进行落实整改。

三、活动育人,提高整改成效。为扎实推进第二阶段的活动,提高整改成效,我们还举行了一系列的活动。

——第一届“十大德育创新标兵”评选大会成功召开1月中旬,我校第一届“十大德育创新标兵”评选大会在求真馆三楼报告厅隆重举行。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建鹏出席会议。全体班主任及见习班主任与会。会上,王爱东等13位候选人从不同角度介绍了他们在德育工作中的创新思维和独特做法。最后,经过15位评委公平打分,王爱东、赵顺峰、张玉滨、王焕、吕志强、张海霞、封秋峰、杨素真、白建、李亚林等十位班主任被评为我校第一届“十大德育创新标兵”。本次大会播下了德育创新的种子,激发了全体班主任工作创新的激情,对于进一步做好我校德育工作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隆重举行“爱心助学、真诚奉献”授牌暨奖学金颁奖大会1月中旬,我校在莘元馆隆重举行“爱心助学、真诚奉献”授牌暨“家庭困难学生奖学金”、“学习优秀学生奖学金”、“特别荣誉学生奖学金”颁奖大会,九个助学单位参加了会议,大会为二百余名同学颁发了奖学金。多年来,我校一直积极通过学校出资,争取社会捐助等多种途径奖励、资助品学兼优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仅最近一年就为600余名学生发放奖学金38万余元。

——成功举办第二届教学论坛1月21日,我校第二届教学论坛在求真馆三楼报告厅成功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透过赛课看教改”。校领导和全体教师参加了论坛。会上,李京华等五位老师做了精彩发言。在发言中,他们结合自己在优质课比赛中的教学方法、教学设计、课堂操作等环节,阐述了对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认识和思考。五位老师各抒己见,不拘泥于传统,不拘泥于名家,在给老师们带来全新教改理念的同时,也引发了大家的深度思考。本次论坛使老师们受益匪浅,大家纷纷表示,*年是我校的创新提高年,在新的一年里,将借此次教学论坛的春风,在课堂教学改革中,不断反思,不断创新,不断提高,争创佳绩,为我校的创新之年增光、添彩。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