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三打白骨精的读后感范文

三打白骨精的读后感精选(九篇)

第1篇:三打白骨精的读后感范文

一、结构的调整

古人说:“提领而顿,百毛皆顺。”高年级语文的课文篇幅比较长,课堂上可供挖掘的点比较多,课堂容量比较大。如果不经过精心设计,容易上成一团散沙甚至是课文窜讲,要求面面俱到既不现实,也不科学。因此,往往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课堂组织能力,用一个中心问题或者是一条线索组织整节课的教学。既需要教师充分研读文本熟悉教材教法,又需要教师具有敏锐的眼光和一定的教学经验,根据学情适当调整灵活运用。

例如,苏教国标本六年级的《三打白骨精》,课题中的“三打”就是一条贯穿全文的、涉及整个故事情节发展的脉络和线索。因此,我们要始终牢牢地抓住这个“牛鼻子”,而不搞旁逸斜出,甚至是蔓延滋生、岔道、跑题。

为了抓住这条主线,便于学生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一开始教案的主体部分是这样设计的。

(1)研究三变三打三责的故事情节。默读一打、二打、三打的段落,边读边划。用“――”划出能反映孙悟空的句子。用“---”划出能反映白骨精的句子。用“≈”划出能反映唐僧的句子。在有感触的句子旁边作简单的批注。

结果,这一节课试教下来,我傻眼了。课堂很热闹,七嘴八舌。可是,上完后很糊涂,整个篇章的结构全散了,学生完全没有经历对篇章结构的整体感知,有的学生一节课下来,连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的故事情节都没搞清楚。这样,只见孤立的人物,不见故事的情节,对学生来说,简直是莫明其妙的。脱离了具体的故事情节来分析人物,学生只好给人物胡乱扣上简单的“帽子”,课上基本是教师在等着心目中的那个答案被学生说出来,好赶快写到板书上,谈不上什么深入地分析和认识。于是,后来教案被改成了这样。

(2)品读孙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中的语言和人物形象。①第一次棒打白骨精。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2~4自然段,注意老师的要求。出示:用――”划出描写白骨精的句子,用“---”划出描写孙悟空的句子,用“==”划出描写唐僧的句子。注意抓住关键词语,体会人物的特点,在有感悟的地方写下自己的体会。②第二次棒打白骨精。先请两位同学读一读五、六两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划出相关的句子。哪些句子体现了白骨精的性格特点?面对如此狡猾的妖精,孙悟空是怎么做的呢?唐僧见此情景,是何反应?③第三次棒打白骨精。孙悟空第三次棒打白骨精的过程,课文是怎样写的呢?读到这里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孙悟空呢?注意文中写孙悟空表情、动作的词语。

《三打白骨精》中,白骨精的三次变化、孙悟空的三次怒打、唐僧的三次恨责、猪八戒的三次挑唆,一波三折的反复讲述,让原本平淡无奇的故事引人入胜,这一情节由此堪称《西游记》中的经典。不仅如此,《西游记》中一个个降妖除魔的故事大体也都如《三打白骨精》一样,经历遇险、惊险、脱险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整部西游记里所有降妖除魔的故事都是对《三打白骨精》的反复叙述。因此,紧接在这三次品读以后,教案增加了第三和第四部分。

(3)拓展,解读中国古典名著中的“三”。孙悟空的本领这么大,为什么还要三打白骨精?作者为什么不写他一次就打死白骨精了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样写表现了白骨精的狡猾,又使故事显得很有趣,吸引读者往下看。)

这三次棒打白骨精的过程,不是简单的重复,中国有句成语,一波――?(三折)白骨精的三次变化、孙悟空的三次怒打、唐僧的三次恨责,让原本平淡无奇的故事变得――?(曲折、耐看)更加引人入胜。(板书一波三折 引人入胜)在《西游记》中还有这样一波三折的故事吗?指名说。

(4)作业,课后读一读四大名著中含有三的故事。也可以读一读诸葛亮五伐中原,六出祁山,七擒孟获的故事,聪明的你,想一想,这里的三、五、六、七,又隐藏着什么样的奥秘呢?

二、反思与总结

第2篇:三打白骨精的读后感范文

大家读过四大名著中的哪一本书呢?如果你问我,我会毫不犹豫的的说是:《西游记》读完这本书之后大的感想。

《西游记》中有神通广大、会七十二变的孙悟空;有贪吃懒惰、又爱睡觉的猪八戒;有心地善良、一心向佛的唐憎;又勤劳能干、又一心归于佛祖的沙憎,还有个个本领高超的神仙。《西游记》中有一个故事让我感到唐憎太善良了,那就是三打白骨精。

孙悟空出去采果子给唐憎吃,还画了个圈叫唐憎不要出去,这是白骨精就在山上听说吃了唐憎肉便可长身不老,于是就变成一个小姑娘,左手提着青砂罐,右手提绿瓷瓶。八戒见了就动了心,拿起来就吃,这是孙悟空赶来,认出这是个妖怪就打了下去,白骨精先走了把假尸留在地上。唐憎就生气,但还是把悟空留下来了。白骨精又变成一个老婆婆,又被悟空识破了打了下去,白骨精逃走了,唐憎不忍,但也把悟空留下了。白骨精变成一个老爷爷,还是被悟空打死,所以说唐憎太善良了。

第3篇:三打白骨精的读后感范文

《西游记》我相信大家都看过或读过,它主要说的是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拜佛求经的经过。在这同时,也表现了他们个人的特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西游记个人读后感2021最新范文,欢迎参阅。

西游记个人读后感一今天,我看完了中国文学名著之一的神话小说《西游记》,从这本书中,我得到了许多感悟。

《西游记》是明代作家吴承恩写的,讲述了孙悟空出世,大闹天宫,最后被如来佛降伏,压在五指山下,后来唐僧救了孙悟空,孙悟空和唐僧一路取经,分别遇到了猪八戒和沙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为了保护唐僧取经,一路上降魔伏妖,走过十万八千里,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回了真经。我觉得故事内容情节曲折,语言生动幽默,并把孙悟空、唐僧、猪八戒等的形象描写得十分活跃,生动可爱,使人过目不忘。

看完这篇小说,我想到了我们在学习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凡是遇到困难都要克服它,我们还要学习唐僧师徒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想想我们自己,做事半途而废,毛手毛脚,怎么会成功呢?就像我小时候学象棋,一开始,只要看到对我不利的局面,就一掀棋盘,大声叫到:“我不玩了!”棋艺一直没有长进,小朋友也不肯和我玩了,后来,我不再那么急躁,学会了心平气和地思考,即便输了,也要想办法扭转局面,所以渐渐地,我的棋艺大有长进。

奔流的河,如果没有暗礁的阻挡就无法激起浪花;羽毛丰满的小鹰如果没有暴风的搏击,就无法实现展翅高飞的自由。人的一生,注定有很多挫折和困难,我们要顽强地克服它人才能获得成功。

西游记个人读后感二暑假里,我读了四大名着之一《西游记》。

这本书栩栩如生地塑造了一个个具特色的可爱人物的形象:如爱打抱不平的孙悟空,贪吃懒惰的猪八戒,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神力无边的如来佛祖,善良的唐僧。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顽皮勇敢的齐天大圣孙悟空。

孙悟空是花果山上的一块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也可以说是石猴,从小行动敏捷,心机灵巧。从须菩提祖师那里学来了高超的本领,从龙宫得到了如意金箍棒和盔甲,太白金星劝说玉皇大帝让孙悟空上天当官。玉皇大帝就按照孙悟空的意思封他做了齐天大圣。孙悟空在天上偷吃了仙桃、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在了五指山下。五百年后,唐僧将它从五指山下救了出来,让它保护唐僧前往西天取经,修成正果。

勇敢的孙悟空保护唐僧前往西天取经他没有一点怨言,一心一意,忠心耿耿的保护师傅,为师傅斩妖除魔,最终孙悟空师徒取得了真经。

玉皇大帝三番四次的原谅孙悟空的过错,纵容他当官,是因为玉皇大帝向往和平,他有一颗慈爱的心。孙悟空受玉皇大帝宽容,不但不知恩不报,还大闹天宫,被压在五指山底下受惩罚是应该的。五百年后,孙悟空保护唐僧取经时一心一意,忠心耿耿,再也没有撒野,孙悟空这种知错就改的品质和精神非常让我敬佩。

西游记个人读后感三暑假中,我阅读了名著《西游记》,其中《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个故事真是让我百看不厌。让我受益匪浅,懂得了许多道理。

要学悟空,明辨是非。

我越看越想看,不知不觉地被那个神通广大的齐天大圣所吸引住了,他不仅能够上天入地,七十二般变化,还有一双火眼金睛,能够分辨人妖。当他遇到白骨精时,毫不犹豫地降妖捉怪,斩邪除魔,这种善于分辨真假善恶,勇往直前的品质是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呀!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姿多彩的社会里,到处充满阳光雨露,但也有一些事令我们感到不安与无奈,那就是在我们的周围,时不时会出现一些坏人坏事:路上遇到了和你搭讪的陌生人;一人独自在家,陌生人按响了门铃;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发现有陌生人悄悄尾随,四下无人,这可怎么办……我们没有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但我们有一个聪明的小脑袋!像孙悟空那样,不被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所迷惑,擦亮眼睛,明辨是非,才能撕破一切伪装的画皮,这样危险才会离我们远远的!才能保护好自己。

不学唐僧,善恶不分。

当我看到唐僧因为“分不清善恶,对妖怪讲慈悲,错把孙悟空打死的白骨精当成人,并将孙悟空赶出师门,结果被妖怪捉到洞里”时,既愤恨唐僧真糊涂!又为他的生命安全捏了把汗。当读到“幸亏孙悟空对师傅忠心耿耿,及时赶到,才救出了唐僧,保住了他的性命。”时,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回了原处,好险呀!唐僧险些为自己“不分黑白,不识人妖”的行为付出沉重的代价。

读了《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后,我想,如果我能像孙悟空那样神通广大的话,我要用我的法力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如果我也能像孙悟空那样有双火眼金睛的话,我要用它来帮助警察叔叔抓坏人……总之,我要让世界远离邪恶,远离危险,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西游记个人读后感四《西游记》对于我来说是铭记于心的了,我小时候看电视,长大后看白话美绘版的书,虽说电视剧已经看过许多遍了,但终归还是被书中的故事情节所吸引。我最爱看的部分是《三打白骨精》。

这篇文章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一座高山上,山里住着一个妖精,人称“白骨夫人”,行者出去摘桃,白骨精见时机成熟,变做一个美貌的村姑,被行者赶回来一棒打死,她便留下一具假尸首,自己逃走了。第二次又变成一个老太太,又被行者识破,第三次,行者叫众神在半空中作证,成功的杀死白骨精。唐僧本来就对行者半信半疑,经八戒说三道四,贬了行者,让行者回花果山。

通过这篇文章,我不禁为行者叫惨,他是诚心诚意的跟着唐僧,可唐僧却不知其心。我们不能像唐僧一样,乱听谗言,要以眼前的事实为依据,听信别人的谗言,会使自己丧失许多人才和机会。

读了这篇文章,我糊涂了,既然唐僧那样对待行者,那为什么行者还那么不舍得离开唐僧?读了这篇文章,我决定要学习行者那种对师傅忠心耿耿,绝无二心的精神,虽说他生性暴躁,可对那些有救命之恩的`人是宁死也不背叛他们。读了这篇文章,我觉得作者吴承恩是想借行者来教会我们如何做人。如果一个对你不忠心的人来到你身边,你么你随时都有危险,等到你哪一天老了的时候,那他就会对你图谋不轨;而一个忠诚的人就不会这么做,他会对你加倍的照顾即使你老了,他依然会对你忠心耿耿,等你临终时,他也不会离开你。

《西游记》是一艘轮船,让我们遨游大海;是一个阶梯,让我们一步一步走向成功;是一座灯塔,照亮了我人生的路途。

西游记个人读后感五《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由吴承恩编写而成,在这么多丰富多彩的故事中,我最喜欢《三打白骨精》这个故事。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孙悟空去摘桃子,回来时,用火眼金睛发现白骨精变成了一位花容美貌的女子,给唐僧送斋饭,孙悟空连忙向白骨精打去,她用法术走了真身,变了个假尸。后来由又变成了老婆婆和老公公来骗唐僧,孙悟空三番五次地将他们打死,唐僧被他们耍得团团转,不分青红皂白就念紧箍咒,赶走了孙悟空。

我觉得唐僧的本意是好的,出家人不能行凶,平白无故打死好人,但是他没有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再加上猪八戒,好吃好色,在一旁搬弄是非。可后来,我就觉得唐僧有点偏激,毕竟孙悟空是保他西天取经,武艺高强的人,怎么这么容易就赶孙悟空走呢?白骨精她阴险狡猾,善于变化,利用唐僧的善良和迂腐,使唐僧师徒最终反目成仇。

第4篇:三打白骨精的读后感范文

一、于字词扩散中阅微知著

初读《三打白骨精》,调皮的孩子问道:“孙悟空神通广大,为什么要三打,白骨精才就犯?一棒了结多干脆?”对呀,何不抓住这个不起眼的“三”字,扩散开去,带领学生开展一次研究性阅读呢?

我工工整整地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三”,学生大声齐读:“三――”

“知道三的意思吗?”

生:“三次,表示数量。”“表示次数多,多次。”

“我们离不开三,你平时用到过吗?”

生:“三五成群、韦编三绝、三番五次、三顾茅庐……”

生:“《西游记》里有很多故事都用三,《三借芭蕉扇》《坎途逢三难》《斗法除三怪》”。

在看似闲散的扩散中,“三”的阅读价值,转化成为“语言文字的运用”。

那么,这篇课文中还有谁离不开三呢?学生发现,白骨精的狡诈多变就是通过“三”表现的:第一次:“白骨精不胜欢喜,自言自语道:“造化!造化!都说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今天机会来了!”就摇身变作美貌的村姑,拎了一罐斋饭,径直走到唐僧面前,说是特地来请他们用斋的。”第二次:“山坡上闪出一个年满八旬的老妇人,手拄着弯头竹杖,一步一声地哭着走来。”第三次:“白骨精不甘心就这样让唐僧走了,又变成一个白发老公公,假装来找他的妻子和女儿。”一而再、再而三地变化多端,把白骨精这一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入木三分。如果,白骨精只出现一次,孙悟空一棒就把她打死,能表现白骨精的特点吗?显然不能。能表现小说情节的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吗?显然不能。同样,孙悟空、唐僧的性格特点也离不开“三”的巧妙安排。“三”,让《西游记》中各种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更加立体。

维果茨基说:“词语只有获得了感性的个人含义而不是单纯作为概念存在的时候,它才能成为个体生命中一个生机勃勃的细胞。”是的,读字词,仅仅要求学生做到字正腔圆是不够的,还需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语境,一边读一边用心听,用心想。由词语扩散开去,读到意想不到的深意,洞悉人物的情感,体会作者的用意。由词语扩散开去,倾听也罢,凝视也罢,联想也罢,终究是对文本的阅微知著。这是一种智慧。词语可以扩散成词串,可以扩散成画面,可以扩散成心声,扩散成学生与文本的共鸣。这是一种无痕的点化、熏习、顺应,是一种对基础的历练。

二、于词语复唱中见得亲切

“词语复唱”,借鉴于诗歌或散文创作中“复沓”的艺术表现手法。抓住一个关键词语巧穿妙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细细品读。在一唱三叹中,让学生沉浸其中,将理解感受引向深入,让课堂充满诗意的回环之美。

相信,《爱如茉莉》这篇课文中简凡、真切无私、散发缕缕幽香的爱时常弥漫在我们的心间。课文中人物的一个动作、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 (下转第103页)(上接第99页)都流露出茉莉般淡淡的真情。第一层次,带领学生“抓细节”,真切体会生活中平淡却感人的真爱,触摸“爱如茉莉”的淡淡味道,出示最后一段“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学生以读代讲,留下具象。第二层次,“品词语”感受作者在遣词造句方面的独具匠心,用感情去激发语言,体会语言的温度。再默读最后一段,“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品味作者语言的妙处。第三层次,“悟景物”: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画面美,语言美,意境美,心灵更美。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是一种很静的感觉。此时,再读“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此处无声胜有声。正如宋人陈善所言:“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词语复唱”可为“见得亲切”的一种入书之法吧。

三、于词语画面中回归“言语”

当文本语言未进入学生的话语系统时,教师要寻找一条便捷之道,让学生得到高品位的文本语言调整。将词语读成画面,将画面读成“言语”,就是一种诗意言语的敞亮和回归。《姥姥的剪纸》语言文字朴素鲜活,独具画面感。走进文字别有洞天的秘境,感受其魅力,可为进一步感受作者的情感世界做铺垫。尤其是品读课文第6自然段:是的,庄稼人都图个吉利,姥姥对“喜鹊登枝”最熟悉不过了。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先让学生看一看这段文字中出现了几个“剪”? 体会到了什么。(熟能生巧)然后出示改写后的小诗:

数九隆冬剪,

三伏盛夏剪,

日光下剪,

月光下剪,

灯光下剪,

甚至摸黑剪。

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

每一个“剪”就像一幅画,读着读着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学生通过个别读、分组读,齐读,走进了一幅幅画面中。读着读着,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联系课文内容交流:

大雪纷飞,寒风刺骨,姥姥正在窗格前为左邻右舍剪 五谷丰登呢!

夜深人静,月光皎洁,姥姥还在静谧美好的月光下剪喜鹊登枝呢!

夏日炎炎,挥汗如雨,姥姥正在屋檐下为我剪各种老牛小兔呢!

那剪刀行在纸上的唰唰声悦耳至极,让人百听不厌!

第5篇:三打白骨精的读后感范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44-0066-02

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促读、局部研读、读思结合等方法,使学生层层深入地阅读文本,感受文本的精华。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进行文本教学时需围绕教学目标安排教学环节,从而让教学过程更为集中,让学习者在紧致集中的思考中思悟文字,最终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境界“让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

1.问题导入,悬念重重。

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问题将学生带入学习氛围,用问题设置悬念,促进学生自主阅读。这种方法能帮助学生整体把握文本。

在教授苏教版六下《三打白骨精》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利用问题来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如向学生提问:孙悟空有七十二变,能耐很大,可是却接连几次打白骨精都没有成功,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白骨精太强大吗?这个问题围绕文章标题展开,教师设置了悬念,将学生带入了思考之中。又如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提问:孙悟空打白骨精是为了保护唐僧,但是唐僧对孙悟空又有着怎样的态度呢?唐僧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态度?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关注文章中的其他人物,从而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三打”自主阅读文章,此时教师可以进一步向学生提问:孙悟空有七十二变,但是白骨精只有三变,可是就是这区区三变却难倒了孙大圣,你能在阅读课文之后追溯白骨精三变的全过程吗?这个问题和文本内容有关,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可以感受白骨精、孙悟空等不同人物的性格。

利用问题导入可以让文本学习变得悬念重生,这很好地利用了小学生的好奇心和兴奋点,能促使学生更加投入地学习。

2.细节品析,心灵共振。

要想更加深入地阅读文本,光靠整体感悟是不够的,还要让学生品味文本细节。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局部研读,感受文本中的某些细节,分析作者创作该细节的意图,这样能促使学生更好地感悟文本内容。

学习苏教版六下《天游峰的扫路人》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细细品味文中主人公部分的细节描写,感受老者坚强的精神品质和自在洒脱的生活态度。教师可以让学习者抓住文本的细节,并对其进行分析。如“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于此段文字里你能看出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从老人的这段话中,可以看出老人有怎样的性格?“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此处的景色描写在文章里起着什么作用?学生在分析文本细节时可以发现,作者通过对老者外貌的描写,勾勒出了一个经过大自然风吹雨淋的劳动者的形象;学生通过分析老者的语言能得知老者对于天游峰有着深切的情感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而险要的石梯则表现了山势的险要,进一步衬托老者的不易。通过文本分析,学生能感受到这篇文章通过外貌、语言、环境等细节的描写,展现了天游峰的奇险和老人自信开朗的性格。

鲁巴金说过:“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而品味文本的细节正可以促使学生感受作者的思想,促使学生和作者进行心灵共鸣,进而让学生形成自己的思想。

3.激情诵读,体验情感。

在文本学习中,感受文本中蕴含的情感十分重要。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感情诵读课文,并尝试和作者进行情感共鸣,这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教学苏教版六上《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文时,要想把握文章的情感线索,教师可以给学生阅读一些介绍肖邦和课文背景的文字,让学生在充分感悟教材内容的情况下诵读课文。“肖邦日夜思念着祖国。他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在诵读这段文字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应带着怎样的情感来朗诵,并思索肖邦为什么要将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命运的担忧,写入自己的音乐作品之中。在诵读文本的过程中,学生会渐渐地感受到肖邦对祖国的深情厚意。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对比朗读――带着情感的朗读和普通的朗读,在对比中他们能更为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和文本的情感互动。

4.课外链接,差异对比。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合理并有创意地使用语文课文中的内容,多研发与之有关的教学资源,带领学习者于实践学习中进行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习者围绕所学内容进行课外链接品读,并有让学生将不同的文本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这样能帮助他们在阅读实践中提高阅读能力。

在学习苏教版六上《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课内学习内容和课外阅读进行链接,让学生尝试阅读文章中提到的《鲁滨孙漂流记》一书。由于课文《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已经简要地介绍了《鲁滨孙漂流记》的内容,所以学生在阅读时会更有感触。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对比,找一下课文中有哪些地方描写了《鲁滨孙漂流记》里的片段,在阅读《鲁滨孙漂流记》时,是否找到了这些片段,《鲁滨孙漂流记》中又如何详细描这些片段的?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找出《鲁滨孙漂流记》中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并和文章中提到的那句关于“害怕危险”的名言进行对比,然后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这句话。在差异对比中,学生可以对阅读的文本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和感悟。

第6篇:三打白骨精的读后感范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并背诵。

3、在古诗的学习中,能抓住关键词语,并结合作者的生平去体会诗人于谦的正直、勇敢的精神品质。

4、通过学习古诗,知道一些学习古诗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点:

1、能抓住关键词语,并结合作者的生平去体会诗人于谦的正直、勇敢的精神品质。

2、通过学习古诗,知道一些学习古诗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

1、能抓住关键词语,并结合作者的生平去体会诗人于谦的正直、勇敢的精神品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1、今天,我们要学习明代诗人于谦的一首咏物诗——板书:石灰吟。

2、齐读诗题

3、读了诗题,你知道了什么?

(1)写石灰的。你知道石灰是做什么的吗?

(出示石灰图片)看,这就是石灰,它是由石灰石经过煅烧生成的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在古代,它常用于粉涮墙壁。

(2)

“吟”是什么意思?——吟颂、赞扬的意思。它是古诗中的一种表达的形式。这种形式我们并不陌生,我们都读过哪些诗——《游子吟》、《暮江吟》等。

(3)

从诗题我们知道它是赞扬石灰的。而诗题犹如诗的眼睛,读懂诗题也是学习古诗的方法。(板书:解诗题,知大意)

(4)

我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

4、石灰如此普通,诗人为何要吟颂它呢?我们就走进诗中,去读一读,想一想。

二、初读古诗

出示古诗: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自由朗读诗文,读准字音,读通诗句,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谁来提醒哪些地方容易读错。

(1)“千锤万击”的“锤”翘舌音。

(2)“粉骨碎身”会读成“粉身碎骨”,我们齐读两遍。

(3)“焚烧”的“焚”读音是前鼻音。同时,它也是我们要学的生字,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记住它。——大火烧一片深林。不错,这是会意字。

3、读好这些词语,诗一定能读好,谁来试一试?注意要读作者和朝代。

4、划分节奏

出示: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

请用笔划出节奏,并轻声读一读。

(2)

指名读。(评价:读得有节奏,读得有抑扬顿挫)

(3)

男生读。(评价:读得很有气势。)

(4)

女生读。(评价:巾帼不让须眉。)

三、知诗意,悟诗情

1、读了诗后,你知道诗中介绍了石灰哪些内容?(精神、石灰的制作过程)

2、这首诗简练的为我们展示了石灰的制作过程以及它的高尚品质。老师对石灰的制作过程很感兴趣。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古诗,诗中哪些关键词告诉了我们石灰的制作过程。

板书:千锤万击

烈火焚烧

粉骨碎身

3、这就是石灰制作的整个过程,我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

从这三个词中,你们脑海中出现了哪些画面,又感受到了什么?请四人合作讨论。

交流:

“千锤万击”

(1)

——这是石灰制作的第一个阶段。它要经历这么多次的捶打!这过程真是如此的艰辛漫长。

“烈火焚烧”

(1)

——这是石灰制作的第二个阶段。它要进过1000多度的高温煅烧才可生成,可谓是艰苦难耐。

“粉骨碎身”

(1)

这是经过了烈火的焚烧后的石灰,它在水中沸腾后就变成了粉末状的。如果你是石灰,你有什么感受?——(撕心裂肺)

4、这就是石灰的制作过程,而这过程是如此的的——艰辛、漫长、痛苦的。

(1)读:——

(2)还能读得在艰辛、漫长吗?——

5、面对这些,可是石灰的态度是什么?——不怕。你能用诗中的词语告诉我吗?——板书:全不怕、若等闲

(1)“若等闲”一词你知道它的意思吗?——好像平常之事。这样的词语我们见过——“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2)从这两个词中,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请同桌讨论。

6、抓住诗中的关键词进行分析、品读,是我们了解诗意最有效的方法。(板书:抓字眼,明诗意)

(1)谁来读一读。

7、石灰的坚强、不屈让我们敬佩。让我们把这敬佩之情化作那声声的朗读吧!

A、面对千万次的捶打,它忍痛的说——千锤万击出深山。(还在坚强一些,读)

B、面对熊熊烈火,它咬紧牙关的说——烈火焚烧若等闲(男生读;女生读)。

C、面对挫骨扬灰,它不屈的说——粉骨碎身全不怕。(在不屈一些,读)

9、(出示图片)面对千锤万击,面对烈火焚烧,面对粉骨碎身,它为何“若等闲”“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0、正是它的坚强不屈,经历重重艰难,最后才能把这——板书:清白之躯,给人们带来清白洁净的环境。

11、这里的“清白”还指什么?

12、(抽多生汇报)师:你们说的很道理。于谦究竟要表达怎样的情怀,我们走进于谦。请同学们读一读材料单上的诗人背景,并和你的同桌讨论:你觉得于谦的清白指的是什么精神。

于谦为官清廉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宗时,瓦刺入侵,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赢得了京师保卫战的胜利。英宗也得以归国。可是回朝后,于谦不仅没有受到嘉奖,反而遭到朝中恶势力的迫害,以叛逆罪被杀害。曾有人劝其逃离,但于谦一生正气,宁死不逃。

13、“清白”,这里不仅指石灰本身的清白,还寄托了诗人坚强、正直的高尚品质。读到这,诗中石灰就是——于谦。这种借物喻人的方法叫做——板书:托物言志(红笔)。所托之物是——石灰本身的清白颜色;言的是——于谦正直、不同流合污的志向。

14、“清白”之志就是清清白白做人,这是千百年来,人们追求。它不仅仅只用于英雄,我们普通之人也可以做到。

老师的清白是——恪守职责、爱护学生

你是警察,你的清白是——惩恶扬善、维护正义

你是医生,你的清白是——救死扶伤、悬壶救世

15、“清白”是一种高尚品质,可以是刚正不阿、可以是忠于职守,可以是无私奉献。不管怎样,让我们学一学于谦,坚守自己的这份高尚品质——要留清白在人间。(再坚守、再坚守)

16、这是多么可贵的精神啊!让我们来吟一吟,诵一诵于谦吧!

(1)那年,于谦十二岁,意满怀壮志的他会轻轻的吟诵道——

(2)走上仕途的于谦,坚持着自己的理想和原则,他会慷慨激昂地吟诵道——

(3)本该受到嘉奖的于谦,却惨遭陷害。在人生的最后时刻,他会义愤填膺地吟诵道——

17、师:了解诗词背后的故事,是体会诗人情感表达的方法。(板书:知背景,悟诗情。)

(1)谁来告诉大家。

18、于谦的一生如石灰一样,虽然人已远去,但其精神长存。让我们带着无限的感动,深情地来背一背这首诗。

四、拓展:

1、于谦为官清廉,为国为民。他的诗歌大多数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感情和情操。《咏煤炭》就是于谦的另外一首托物言志诗。

出示:

咏煤炭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2、请同学们拿出作业单,自由读一读,想一想:这首写了何物,要托什么之志。

3、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于谦,了解了托物言志的方法,还知道了学习古诗的方法。课后,请同学们背诵默写《石灰吟》,并找一找其他的咏物诗读一读,

板书:

石灰吟

千锤万击托

烈火焚烧如等闲物

粉骨碎身全不怕言

清白志

副板书:解诗题,知大意

第7篇:三打白骨精的读后感范文

想必《西游记》大家都不陌生,它就是我国四大名着中吴承恩的着作,书中唐僧孙悟空等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那些引人入胜的故事让人读起来就舍不得停止。我一口气把他读完了,心中感慨万千,如翻江倒海一般,虽然是神话,但批判的却是现实生活中人们丑恶的一面。

书中重点讲述了唐僧四师徒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个个修得正果。其中孙悟空这个人物描写得最突出也最成功,从石猴出世到大闹天空再到修得正果,无论是三打白骨精还是收八戒,降沙僧都是整本书的精华。唐僧的善良有爱心,猪八戒虽懒却为取经做出贡献,沙僧的勤劳肯干也十分的有特色。一些配角也为整本书带来了生气,如:二郎神和他的座骑哮天犬,观音菩萨和她的爱徒善财童子等。

我最喜欢《三打白骨精》这个故事。白骨精虽然狡猾无比,唐僧也曾一度的冤枉甚致赶走过悟空,但是悟空深深记得师傅把他从五指山救出来的时候,最后,他打败了为非作歹的白骨精,帮人民除了害。这也证明了邪恶永远都不可能战胜正义。

《西游记》不愧为一本名着,它那精彩纷呈的故事,栩栩如生的人物,都是其它任何书所不能比的。是《西游记》告诉我做人的道理:只有心地善良的人才能在世界上立足。

六年级:2467361779

第8篇:三打白骨精的读后感范文

《西游记》是一部杰出的长篇神话小说,到现在它已经有七百多年的历史了。这本书前六回是描写了孙悟空大闹天宫的过程,后面是全书的主要过程,写了唐僧师徒降妖伏魔的九九八十一回经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名著西游记读后感600字左右,欢迎阅读!

名著西游记读后感600字左右1《西游记》是吴承恩的著作,在这部著作中的人物大家一定都是很熟悉的吧。除恶务尽的孙悟空,

畏艰险西天取经的唐三藏等人物,大家一定也是耳熟能详的。

在《西游记》中,我最欣赏的是孙悟空,因为孙悟空哪怕是受了委屈,也不会离开唐僧。孙悟空在“齐天大圣”与“孙悟空”之间选择的是没有自由的“孙悟空”,而不是自由散漫的“齐天大圣”。被唐僧误解了,仍对唐僧不离不弃,这需要多大的忍耐啊?孙悟空的本领肯定比唐僧大,这是有目共睹的,却要被不明事理的唐僧使唤,时不时还会指责、误会。唐僧何德何能当孙悟空的师傅啊?

初次拿起书看《西游记》的时候,觉得孙悟空敢爱敢恨、不知天高地厚,那时的齐天大圣真的好威风,当时就感觉孙悟空是我的偶像。后来因为太小,便丢下了书跑开了。大了一点,第二次捧着书读的时候,又觉得孙悟空有点窝囊,本领那么大,还要听从于除了讲经,其他都不会的唐僧。

六年级的时候,我第三次拿起书读的时候看到了后面,渐渐明白了一些道理。孙悟空其实并不是窝囊,他只是有情有义罢了。现在,当我再一次拿起书时,读的是原著,这一次,我边读书边思索内容的真正意思。在思索的同时,我还会不时的揣摩作者的心思。终于读懂了《西游记》的真正含义:成功要有信念的而且要坚定。

“有背景的鬼都被人接走了,没有的被打了!”一次,我读给弟弟听几篇,问弟弟明白了什么道理时,弟弟竟然这么回答我。听完后,我当时就想:“宁可相信这世界上有鬼,也不能相信弟弟的这张破嘴!”不过,后来再仔细一想,好像还有点道理哦……还真是中了孙悟空的邪了。

你觉得《西游记》带给你了哪些启示呢?

名著西游记读后感600字左右2如果说中国古典小说是一幅斑斓的画卷,那么《西游记》就是那画卷上最美的那抹色彩,它亦庄亦谐,妙趣横生,清晰简单,耐人寻味。

这本书围绕着僧人玄奘与徒弟西天取经的故事为线索,讲述了师徒四人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的事情。

初读《西游记》是在中班的时候。那时《西游记》给我的印象就是做人要善良,不能像那些妖怪一样贪心,作恶多端。小小的我用自己的童真开始认识世界,电视上精彩的画面,是《西游记》在我脑海中最真实的印象。

直到三年级,再读《西游记》,我开始在一次次面对困难后认识了世界,认识了《西游记》,我告诉自己,做事要坚持不懈,有恒心,就一定能成功。

再到今天重识这本作者吴承恩呕心沥血写成的著作《西游记》我开始对故事的题材原旨与细节描写中的世俗内容有了不一样的感受,其实书中刻画的妖魔鬼怪都明白社会上这些复杂的人情世故,或许我不能全部理解其中的内涵,但是在不同时代的宗教观念和故事传播者的趣味故事在小说形成中也会留下印记,但作者用世俗的经验和心理描写这个神佛的世界,使小说多了一份难言的神秘感。

《西游记》的引人之处不在于它的题材,而在于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书中人物特点鲜明,随便问一个读过书的人孙悟空给人的印象就是神通广大。而鲜明的根本原因在于一些细节的描写。如孙悟空的紧箍儿,象征的是一种战胜自我,实现取经人的共同理想的保证,而不止单单停留在一种理性的约束。

在不同年龄,对《西游记》的看法是不同的,在经历了不同事情后,随着人生阅历的丰富,对待它的看法才随之不同。《西游记》不愧是成功之作!

名著西游记读后感600字左右3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里,我读过很多书,但唯独对我影响至深的是《西游记》一书,它出自吴承恩爷爷笔下,这本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也是闻名中外的一部中国国粹。

《西游记》里的人物最让我佩服的要数孙悟空了,一路上他扬善除恶,打抱不平,彰显了他毫不畏惧,英勇正义的性格特点。书中的许多故事情节深受读者着迷:三打白骨精、智斗二郎神、三借笆蕉扇、大闹天宫……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三打白骨精。

白骨精为了吃上唐僧肉,三次化身一家人来诱惑欺骗天性善良的唐僧进入她设好的圈套,但都被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一一识破,还被孙悟空一一打死。大慈大悲的唐僧认为孙悟空打死了三条人命,对孙悟空狠念紧箍咒,并坚决赶走了孙悟空。

孙悟空苦苦哀求要留下保护唐僧师傅,终因无法挽回师傅逐走之心,便回花果山去了……之后,故亊一波三折,唐僧师傅被白骨精抓了,明白了真相后被孙悟空救了,才知道是错怪了孙悟空。从这些情节中,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什么是正义,也让我真正学会了要有打抱不平的勇气!

记得有一次,我来到学校门口,看见满巷的小商小贩把巷子挤得水泄不通,各种小吃玲琅满目,吸引着同学们的胃口,但我仔细观察,有一个小商贩卖的是劣质食品。心想:小商贩为了谋取利益,不顾及学生的安全,竟然做出缺德的事。想到这,我气不打一处来,毅然决然地打一出“头号战”。

于是,我走上前去,态度坚定地说:“叔叔,你这卖的是劣质的食品,已经过期变质了,要是吃进同学们的肚子里,会严重地影响同学们的健康。你不能为了一己之利而损害他人的身体健康,这样不符合社会公德,希望你立刻把劣质食品收起来,不要再卖了。”小商贩看着我一副小大人的模样,脸一下子刷得红了,不好意思地推起小推车走了……这时的我全身充满着正义感,不禁为自己的勇气喝彩。

《西游记》唤起了人们心灵深处的那份美好的纯真与善良,让世界每个角落都充满着满满的正能量!

名著西游记读后感600字左右4《西游记》的电视剧看过好几遍,假期里,我第一次捧起了《西游记》的读本。细细咀嚼着书中的文字,我深刻体会到了经典名著的魅力。

《西游记》讲述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人保护唐僧去往西天取经的故事。自从唐僧出了长安,先后收服了孙悟空、白龙马,黑风山上斗败了熊罴怪,云栈洞中降服了猪八戒,黄风岭降服黄风怪,流沙河中收沙僧,取经的队伍终于成型。后来又先后遇到白骨精、黄袍怪、金银角大王、独角兕等,艰难险阻林林总总,唐僧师徒勇敢地同各种妖怪斗智斗勇,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了真经。

读完全书,我被师徒四人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精神深深打动了。在我们的学习生活当中,也会经常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如同取经路上的各路妖魔。如果我们没有克服困难、战胜自己的信念,遇到困难就退缩,那么我们永远也不可能取得“真经”。只有像唐僧师徒那样,勇敢地朝着自己的人生目标进行,才有可能到达成功有彼岸。

《西游记》中还有一个情节让我印象深刻。唐僧师徒途经女儿国时,女儿国的国王见唐僧眉清目秀、丰姿英伟,想要和他成亲,许下荣华富贵。但是,意志坚定的唐僧不为所动,坚决不接受女王的好意。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也经常会有各种诱惑,像好看的电视节目、好玩的手机游戏,如果我们不能抵制住这些诱惑,我们就会放松了学习,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远;只有意志坚定,抵制得住那些诱惑的人,才能不断前行。

《西游记》一书中还有许多精彩的故事,如孙悟空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等。通过这些故事情节,给我们刻画出了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嫉恶如仇的孙悟空,贪吃懒惰的猪八戒,老实的沙和尚,善良的唐僧。一边读着书,人的喜怒哀乐也一边跟着故事情节不断变化,也许这就是经典著作的魅力之所在吧!

名著西游记读后感600字左右5《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老少皆宜的作品。其中充满了离奇、精彩的神话故事,每每读起《西游记》,总是会情不自禁地溶入那精彩的情节之中。

记得小时候,常问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妈妈总是笑了一笑,摸摸我的头,说:“你啊,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我想,大概每个孩子都得到过这样的答案,而且信以为真。因为我们每个人那时都是孙悟空。

我们可以回想自己的童年,捧着一本《西游记》的连环画,津津有味地看着,当孙悟空打败了妖精,我们总会为他欢呼;当他受到了冤屈,我们也会感受到一种深刻的共鸣;当孙悟空被唐僧误会,被逼回花果山,继续当他的齐天大圣,我们就为他鸣不平;但当唐僧遇到危险,猪八戒赶到花果山向孙悟空求救时,他也毅然去救唐僧。记得那时候看连续剧,当看到此片段时,眼中便充满泪水。因为我知道,当时的我就是孙悟空。

唐僧师徒四人在前往西天取经的路上,共遇到了九九八十一道难关。这就好像我们成长道路上布满荆棘。最终,他们战胜了难关,取得了胜利。“工夫不负有心人”这句话用在他们身上是再恰当不过。而我们,只要有不怕困难,坚持到底的决心,也会取得最终的成功。

在学校里,有着形形色色的人。有的像猪八戒,好吃懒做,做任何事情都马马虎虎;有的则像沙僧,诚恳老实,踏踏实实;有的像孙悟空,机灵活泼,足智多谋;而唐僧则是心地善良,不愿气馁的人。若我们在学习上能个个都是唐僧、孙悟空、沙僧,对学习有不懈努力的信念,那一定会取得成功。

第9篇:三打白骨精的读后感范文

当我看完每一章,都会有不一样的新感受。我为唐僧师徒坚强的毅力而鼓舞,为他们的师徒情深而感动。在“三打白骨精”中,狡猾的白骨精用了三计都未能将他们师徒打败,当唐僧因为误会而念紧箍咒的时候,白骨精却在暗喜。我多么痛恨白骨精呀!孙悟空每次被师傅赶走后,每次都是回来搭救师父。每当我看到这一幕时,我的眼眶里都会布满泪水,我忍不住让它们流下来,滴到我的手上。“师傅,师傅……”一只猴子向唐僧扑来,他还是那样调皮、可爱、勇敢、真诚。

我的心情也随着一章一章的动人故事,一章一章的感人情节而起伏。我仿佛紧紧抱住了吴承恩老爷爷,是他给我们带来了这么精彩的故事,是他让我们在故事中学到了坚强的道理。

我在心底深深地感谢吴承恩爷爷,也深深的惦念着行走江湖的师徒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