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焊接专业论文范文

焊接专业论文精选(九篇)

焊接专业论文

第1篇:焊接专业论文范文

一、跨专业研究生培养的现状

从现有文献调研来看,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对于跨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关注不够,涉及该方面的文献非常有限,大庆石油学院[6]对地质类跨专业研究生、浙江财经学院[7]对管理类跨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进行了一些探索。大庆石油学院在分析地质类跨专业生源的研究生对硕士点建设利弊的基础上,对跨专业地质类研究生的培养进行了探索与实践,认为跨专业研究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需要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设计和实施,即从招生、入学前、授课阶段、开题报告前及进入论文写作阶段等各个环节结合导师、授课教师及管理人员给予共同的特别关注,协同指导,才能在较短时间内克服跨专业研究生的不足,适应地质类研究生教学与培养方式,并发扬其跨专业的知识结构特色,成为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真正成为合格的地质类硕士毕业生。[6]

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对于跨学科、跨专业研究生培养的机制、模式及策略等问题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并进行深入研究,对于跨学科、跨专业报考研究生这一特殊群体的成长、成才还缺乏有益的指导。

二、焊接学科跨专业研究生培养的特殊性

南昌航空大学焊接学科是材料加工工程硕士点的方向之一,历来就业前景较好、研究经费充裕、科研条件好,因此,每年都有近60%的生源是跨专业、跨方向报考的。以2009、2010级研究生为例,其本科专业有应用化学、机械设计及自动化、生物医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金属材料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锻压方向)、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铸造方向)等。

1.跨专业报考焊接学科研究生的优势

跨专业考生与本专业考生相比,有一些特点和优势[6]:来自不同的专业背景,考虑问题的角度和思路颇有特色,对于圈内传统观点和学说敢于质疑,另辟蹊径。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焊接学科研究生,本科所学专业为材料类专业的,往往表现出较强的微观组织结构分析的能力,本科所学专业为机械类专业的,在焊接设备、工装夹具的设计方面和本专业学生相比有优势,这些对本专业生源的研究生构成了激励和促进。

2.跨专业报考焊接学科研究生培养中的问题

跨专业报考焊接学科的研究生虽然有利于选拔更多的具有宽广基础知识的优秀生源入学,从源头上为培养复合型、具有创新能力的焊接技术人才奠定了基础,但也带来了严重的问题和矛盾:

(1)在焊接学科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存在较大的困难。由于现有研究生的培养计划是针对本科为焊接专业的研究生所制定的,但现在面对的对象有一半左右是对焊接专业一无所知的跨专业研究生,因为统一授课对象的基础不一样,如果授课内容和难度以跨专业研究生为基础来安排,那么本专业研究生会“吃不饱”,如果以本专业研究生为基础来安排,跨专业的考生又“跟不上”。

(2)由于与本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相差太远(不同的跨专业生源的基础也还有明显的差别),跨专业报考焊接学科的研究生对于焊接专业的一些基础理论问题不太清楚,一方面在后续的课题研究中无法进行深入研究,硕士论文的质量也不高,在规定的时间内难以完成课题的开题报告,进而影响到整个培养环节的进行。另一方面,部分跨专业学生比较勤奋、努力,虽然能够完成硕士论文、顺利毕业,但硕士论文的撰写中经常会用到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词语,反映出其专业基础不扎实,在毕业后的工作中也会出现对焊接专业的很多基本知识掌握程度不够、内行人说外行话的情况。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自认为:虽然读了焊接方向的研究生,做了与焊接相关的课题,但并不真正了解焊接,在毕业后的工作中缺乏自信心。

三、焊接学科跨专业研究生培养的策略

针对南昌航空大学焊接学科跨专业报考的研究生日益增多、培养对象的基础相差越来越大这一现状,为了全面提升南昌航空大学焊接学科跨专业报考的研究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在跨专业报考研究生的培养中引入了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认证的新模式。

“国际焊接工程师”是ISO1473l标准中所规定的最高层次的焊接技术人员和质量监督人员,是与焊接相关企业获得国际产品质量认证的要素之一,获得者可从事产品的结构设计、生产制造、质量保证、研究和开发等各个领域的焊接技术和相应的管理工作,在企业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培训内容包括与焊接专业相关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既有材料、机械、力学、电子电工等焊接专业基础知识,也有“焊接工艺及设备”、“材料及材料的焊接行为”、“焊接结构与设计”、“焊接生产及应用”四门主干课程,还有国际(ISO)、欧洲(EN)、美国(ASME)、德国(DIN)标准与规程和国际先进的焊接技术、国内著名专家的科研与生产实践经验。

通过对近几年跨专业、跨方向报考南昌航空大学焊接学科的研究生的本科专业、知识结构进行调研,与国际授权的机械工业哈尔滨焊接技术培训中心进行研讨,确定焊接学科研究生参加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的入学条件和资格,结合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的入学要求,对焊接学科研究生培养的现有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和改革,将部分焊接本科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如“焊接理论基础”、“弧焊电源”、“焊接结构”、“材料焊接性”等设置成研究生培养计 划的选修课程,供跨专业、跨方向学生选修,使其具备一定的焊接基础理论,以满足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的入学资格审查。通过中期考试后,对这些学生进行国际焊接工程师的培训,并按照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体系的要求,将部分培训内容和现有课程有机融合,全面提高其焊接理论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按照“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体系,对参与培养的研究生进行40学时的焊接技能实训,包括焊条电弧焊、气焊、气割、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和氩弧焊操作,提升这些研究生的操作技能和对焊接的感性认识。

四、焊接学科跨专业研究生培养新模式的实施效果

3年来,共有23名跨专业报告的研究生参与了该培养模式的试点,取得了良好效果。2011年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吴某,本科所学专业为电子科学与技术,与焊接专业相差甚远,通过该模式的培养顺利毕业并拿到国际焊接工程师证书,毕业后成为某学校焊接专业的教师,能够胜任焊接专业课程的教学;2012年毕业的硕士研究生龚某,本科所学专业为化学工程,通过该模式的培养顺利毕业并拿到国际焊接工程师证书,毕业后成为某公司焊接责任工程师,硕士论文被推荐为省级优秀硕士论文;2013年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姜某,本科所学专业为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通过该模式的培养顺利毕业并拿到国际焊接工程师证书,并签约某高铁车厢生产企业。

五、结论

焊接学科跨专业研究生的专业基础和本专业研究生不同,且各个个体之间的差别也较大,导致跨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在课程教学、课题研究和硕士论文的撰写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通过改革现有培养模式,在跨专业研究生的培养体系中引入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课程,夯实了跨专业研究生的焊接专业基础知识,提高其焊接专业的技能,培养了焊接学科研究生的国际视野和工程实践能力,增强了研究生的就业优势。

参考文献:

[1]杨春艳,王晨.21世纪以来欧美研究生教育改革新趋势[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9):60-65.

[2]沈以赴,夏品奇.国际化培养:高质量研究生教育的重要举措[J].中国高等教育,2010,(1):36-38.

[3]熊玲,李忠,赵伟.基于大工程观的工程研究生培养目标及相关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4):60-65.

[4]杨华.基于工科特点的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J].河南教育,2010,(12):3-4.

[5]李秀兵,姚秀颖,何振雄,等.我国高等工程人才培养的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4):64-71.

第2篇:焊接专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职业院校学生;焊接综合水平;提高方法

焊接行业是一个危险性极高的行业,要求相关从业人员具备较高的技能水平,同时还要求该专业的从业人员拥有认真谨慎的工作态度。这些职业素质要求都为我国焊接职业技术要求提出了更高的建设要求,对职业院校的焊接专业教师提出了更多的教学标准。在职业院校学习的学生大部分对理论知识没有兴趣,因此在专业基础教学中教师所收获的往往是质量较低的教学反馈,教师需要通过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的方式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以促进其专业教学水平及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提高。

1 焊接基本理论的学习

兴趣是学生学习做好的老师,所以如何激发学生对焊接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兴趣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在职业院校学习的学生大多数都对学习没有很大的兴趣,所以在进行专业理论知识学习时学生们往往兴趣不大,也不会在课堂上记录笔记,这对学生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十分不利,这就对从事专业教学工作的教师提出了考验。

针对这一问题,相关教师找出了先进行实践教学在开展理论教学的策略方针,通过实践操作在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对自己不理解的问题提出疑问,然后在开展理论教学工作,让学生自己在课堂中找到这些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的答案,这样学生就会在理论课堂中集中精力、主动学习并且做课堂笔记,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这样开展教学工作的效果好于学生一味的被动几首教师所讲授的知识。

在实践时教师也可以主动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在实践或理论课程学习中主动寻找答案,但是教师在提出问题时一定要注意确保问题的难度和价值,所提问题不可以难度过大,但却要具备较高的价值,如果问题难度过大很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而若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不具备讨论价值,那么就是在浪费教学实践和教学价值,专业知识教学就会失去意义。教师可以在理论课堂中运用一些可替代实物进行教学,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影响,教师可以在进行安全理论教师时将猪皮作为教具,验证焊接会对人体造成的伤害,通过焊接时焊接工具对猪皮造成的烫伤效果来加强学生在完成焊接工作时的安全意识,重视在实践中进行自我保护,防止操作处理不当可能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采取这样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就会受到良好的教学反馈效果,如果教师直接向学生讲授这些知识不宜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中是适当举例或合理使用教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帮助学生掌握较高的学习热情,对教学水平及教学质量提高具有非常关键的积极性意义。

2 焊接操作水平的提高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学习理论知识是为实践教学及工作提供保障,以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及技术水平提高,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教学,更应该将实践教学及技能训练作为课程教学的重点,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水平。

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我们平时抓操作能力及基本功的训练是分不开的。对于操作水平的提高我们的做法主要是抓焊接“五功”的训练:

(1)气功:指焊接操作中调节气息、稳定呼吸、聚精会神操作的基本功。

(2)蹲功:即焊工不依靠任何支点,两脚稍比肩宽,稍成外八字形,躯干蜷缩,重心下移的焊接姿势,将这种姿势长期保持并稳定的基本功。

(3)腕动:指通过手腕根据焊件与焊条的位置及熔池的变化,能够灵活地调节焊条角度和运条(锯齿形、三角形、回摆、断弧、引弧、挑弧等)的基本功。

(4)眼功:指在焊接过程中,焊工的双眼要时刻观察焊接熔池的变化,注意控制熔孔的尺一寸,观察上一个焊点与前一个焊点重合面积的大小,焊缝成形质量及外部缺陷的查找,同时与鼻子配合完成对不同烧焦味的即时判断,消除安全隐患的基本功。

(5)耳功:指在焊接过程中,通过对电弧燃烧的声音,及电弧击穿熔孔“璞、璞”的爆破声来判断焊接电流的大小以及背面成形情况大致判断的基本功。

3 焊接安全水平的提高

3.1 狠抓安全教育第一课。学生在拿焊钳(把)前的第一课必须让学生清楚地知道本工种存在的安全隐患,观看安全操作视频,讲解常见的安全事故,以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对于中职学生特别应强调手工电弧焊敲渣时应采取的安全措施,坚决杜绝炽热的焊渣蹦入眼睛的恶性事故的发生。我们在这一点上可用如下安全措施教育学生:用猪皮在焊后几分钟的焊缝上做实验,起到的警示效果较好。

3.2 平时妥全操作习惯的养成。每次上课前应习惯做以下准备:保持工作场地的干净、整洁;开机前检查焊机接地及电缆线、焊钳的连接是否完好;检查焊接装备是否齐全(包括手套、焊帽、工作服、敲渣锤、钢丝刷、焊钳架等);检查电源是否并联了其它用电设备;最后再问自己一句:“我还有其他没有注意到的安全问题吗?”如果确认没有任何安全问题,经指导教师检查无误后推闸施焊;焊后拉闸整理工具,清洁场地。指导教师要明确告诉同学们:养成这样的习惯,是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是受益终生的好习惯,要坚持下去,并带到以后的工作当中。

3.3 细节关怀突出安全教育人文精神。学生在焊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指导教师要有耐心,要有不怕暴露问题的心理准备,对暴露出的问题及时解决。不要斥责辱骂学生,对于学生普遍性的问题,大家一起解决,特殊性的问题,个别辅导,对于手笨的学生,要手把手地教。学生对焊接指导教师的喜好,决定了他对焊接课的喜好,自然而然学生的焊接水平提高也就比较快。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职业院校的焊接教学中教师应该将安全作为教学工作及指导学生实践工作的第一原则,要培养学生对手工电弧焊工作的安全意识,在教学中帮助养成严谨的工作态度,为学生日后开展实践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教师要确保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安全的分为中学习焊接知识,验证焊接理论,在提高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同时也为学生工作安全提供有力保障,从而为国家建设输送技能和素质全面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第3篇:焊接专业论文范文

一、完善组织建设,搞好协会的基础性工作

、完成个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登记工作和个分支机构申请工作

×经过年中国焊接协会分支机构和代表机构复查登记工作,年月有个专业(工作)委员会领取了民政部发放的“社会团体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登记证书”。

×对后来成立的经销工作委员会、汽车专业委员会、管道焊接工作委员会、机车车辆专业委员会,准备相关资料,通过相关程序向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和国资委提出申请,现等待审批。

、完善和规范了对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的管理工作

×为了完善和加强中国焊接协会对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的管理,中国焊接协会秘书处起草制定了中国焊接协会分支机构和代表机构换届改选工作条例,以及各分支机构和代表机构的工作条例。

、成立机车车辆专业委员会

×随着我国铁路建设的高速发展,机车车辆制造行业形势大好、呈欣欣向荣局面,一些机车车辆制造企业纷纷要求加入中国焊接协会,迫切希望中国焊接协会筹建机车车辆专业委员会。协会秘书处年开始筹建机车车辆委员会工作,经过对全国机车车辆行业调查、推荐委员候选人、征求单位意见等程序,考虑到企业规模、地域、候选人职务、以及覆盖面等因素,经筹备委员会审查和讨论,确定了由人组成的机车车辆专业委员会,并于年月日在无锡召开成立大会,选举出了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和秘书长。

二、发挥行业作用,积极组织编制《中国焊接行业-发展战略》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非常迅速,政府的宏观调控需要行业协会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这也是行业协会的责任和义务。根据院士建议和协会工作安排,组织力量编制焊接行业发展规划是年协会的重要工作之一。焊接协会与学会共同于年月日在北京召开资深焊接专家高层会议,又于年月日在北京召开焊接行业发展战略高层研讨会,专门研讨编制焊接行业发展战略工作。目前已经做了如下工作:

、编写两个报告

×秘书处在收集现有资料的基础上,编写了“焊接行业现状和存在问题”和“中国焊接行业的现状、发展及展望”,这两篇报告已在中国焊接信息网上刊登。

、翻译篇国外焊接方面的报告

×秘书处组织有关人员翻译了美国和日本焊接学会关于焊接技术和焊接行业的报告,共篇,并在中国焊接信息网上刊登。

、网上开辟焊接行业发展研讨专栏

×在中国焊接信息网上开辟焊接行业发展研讨专栏,包括林院士的报告、翻译的报告、调查报告,以及焊接调研提纲。

、组织编写焊接技术和焊接行业两方面的发展规划

×从焊接技术发展和焊接产业发展两方面编制整个焊接行业的发展规划,焊接技术发展规划内容以焊接学会个专业委员会为主,焊接行业发展规划内容以焊接协会个专业(工作)委员会为主。于年月两会秘书处给协会和学会各委员会主任发出了“关于编写焊接行业发展战略的通知”,通知要求各专业委员会做好本委员会所在领域的发展规划工作,内容包括现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先进国家的差距、未来年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应当采取的战略对策及措施、预期的结果。

三、开展行业活动,积极推动焊接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

、两会理事长联席会议

×中国焊接协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年度两会理事长联席办公会议于年月日在北京召开。两会正、副理事长、秘书长、顾问及秘书处工作人员共计人参加了会议,部分在京参加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技术委员会的专业委员会主任列席了会议。

×会议主要确定了如下工作:

×⑴第三届中国焊接活动周将于年月间在上海举行,会期五天,活动周安排三项主要内容:第十一次全国焊接学术会议,主题为“世纪焊接新技术、新战略”;中国焊接协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第十届北京—埃森国际焊接与切割展览会(上海)。

×⑵同意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关于“第十届北京—埃森国际焊接与切割展览会(上海)”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和中国焊接协会共同举办的提议。

×⑶要求两会秘书处在林尚扬、关桥两院士所做工作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各位专家的意见,组织人力早日完成《中国焊接行业-发展战略》。

⑷在高校焊接专业改革和科研院所改制的形势下,两会应积极主动促进焊接学科发展,积极推动各类焊接人员队伍建设工作,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两会秘书处应会同有关部门一起商讨如何建立焊接学科知识体系,出版系列焊接专业基础知识学习教材、焊接手册以及其它焊接专著。

×⑸筹划开展焊接人员的国内资格认证工作。确定焊接人员认证体系,制定焊接人员认证的总则,准备材料,争取国家有关部门的授权,确定知识范围和考试大纲,编写各种学习材料与考试题库。

×⑹鉴于目前编写中国焊接发展史难度较大,可以考虑请各位老专家撰写回忆录,同时编写建国以来的焊接行业大事记。

×、中国焊接协会理事长会议

×中国焊接协会年度理事长工作会议于月日在北京召开。副理事长张彦敏、张振宇、于庆胜、黄金河、高照杰,总顾问孙玉鼎、王泽万、罗其荣出席了会议。常务副秘书长王麟书、副秘书长高增福列席了会议。会议由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彦持。

×会议原则上通过了“中国焊接协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及理事会换届改选工作计划”和“中国焊接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名额分配方案”,就中国焊接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长候选人问题进行酝酿和磋商,并达成共识。会议要求协会秘书处做好“中国焊接协会换届改选工作条例(讨论稿)”的会后征求意见工作。

×会议认为协会秘书处应逐步实现职业化和专业化,并就加强秘书处日常工作的组织和领导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会议要求协会秘书处做好中国焊接协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和理事换届改选的筹备工作,落实大会期间的专题报告。在理事会的工作报告中,除了总结前届理事会工作,应将重点放在开拓今后理事会工作的新思路上,并建议把抓好国内注册焊接工程师资格认证的授权准备工作作为下届理事会工作的重点。

、焊接专家高层会议

×中国焊接协会、学会组织的资深焊接专家高层会议于年月日在北京召开。陆燕荪、潘际銮、关桥、林尚扬、徐滨士、田锡唐、吴林、陈丙森、史耀武、陈伯蠡、张文钺、殷树言、蒋立培等专家参加了会议。协会理事长张德邻、副理事长宋天虎、秘书长张彦敏出席本次会议。

×会议由张彦敏秘书长主持,林尚扬院士向与会专家介绍了中国工程院咨询项目《我国制造业焊接现状与发展战略研究》总结报告的主要内容,各位专家就我国焊接学术及行业中长期发展战略问题进行了讨论。

、焊接行业发展战略高层研讨会

×焊接行业发展研讨会于年月日在北京召开。出席这次研讨会的代表包括中国焊接学会、中国焊接协会的正、副理事长、顾问、各专业委员会主任及特邀代表共计人。张彦敏秘书长主持了这次研讨会。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建设焊接强国的挑战与需求”。林尚扬院士做了指导性的发言,他结合美国商务部年月出台的关于保持美国制造业竞争能力的报告内容,强调指出中国已被视为美国未来强大的竞争对手。我们必须面对现实,共同应对面临的各种挑战,将我国的焊接事业“做大做强”。关桥院士特别提到焊接发展落后于国民经济发展的严峻形势。他希望对此应予以高度重视,正确引导焊接工业界把握住行业发展的大好时机,向焊接强国迈进。

×与会代表在认真研究秘书处提交到会议的有关报告的基础上,进行了广泛、深入地讨论。大家认为,在进入世纪之初,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并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大潮之际,开展焊接行业的发展规划研讨尤为必要。并在以下方面达成了共识:

×⑴人才培养是焊接行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大家一致认为焊接专业人才的培养是关系焊接行业发展的重要问题。比较突出的矛盾是:企业很难吸引高学历、高素质的焊接专业人才。我国目前实行的这种通才教育体制为企业的培训投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亦为未来焊接专业人才的贫瘠带来了隐患。这些问题应当在未来的发展战略中做重点考虑。

⑵世纪对焊接的需求多元化

×与会代表对此做了一些预测,认为未来的焊接发展需求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可持续发展、节能、节材、环保、生产效率。因此,焊接行业应注重高性能焊材和设备的开发与应用,特别要考虑高效能化、绿色化焊接技术的推广。

⑶科研工作面临危机

×我国焊接行业仍存在产学研相互脱节的问题,焊接行业在引进、吸收、创新及关键技术的研发方面也都暴露了一些问题。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在整个创新链中研究、开发、成果转化和应用中,尚未发挥其主导作用。我国科研体制的改革迫使科研院所把主要精力放在产业上,追求经济总量及效益,侧重于短期内见效的项目,而忽视共性技术研究、基础性研究和前瞻性研究,这对今后我国焊接的技术进步造成很大影响。此外,在科技投入的机制方面,我们亦面临着诸多问题。

⑷未来焊接技术发展方向有更高的要求

×焊接制造过程的“不落地运动”,强化自动化、集成、高效、优质、降低成本等将成为今后技术发展的主流,而在前沿领域或可能有所突破的技术包括材料和焊接性、过程模拟和过程的自动化控制等。

、全国焊接材料行业协会会员扩大会暨原辅材料订货会

×为了使焊接材料行业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年月,中国焊接协会焊接材料专业委员会与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焊接材料分会及国家焊接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共同在湖南举办了“全国焊接材料行业协会会员扩大会暨原辅材料订货会”,有多家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大会邀请青岛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李仪刚副总经理做了题为“近期钢材市场分析与展望”的报告,邀请吉林铁合金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李景春副主任做了题为“铁合金现状及发展分析”的报告,邀请青岛东岳泡花碱有限公司成群善总经理做了题为“水玻璃与电焊条”的报告。此外,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焊接所唐伯刚教授从专家的角度介绍了国内钢铁和铁合金情况,分析了有关钢材和铁合金价格走势,提出了我国焊材价格的对策和建议。

×为方便与会代表交流和沟通,大会安排了分组讨论和原辅料订货洽谈活动,大家对行业发展和协会工作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和希望。

×这次会议对焊接材料生产企业在制定发展计划、确定市场战略等方面,提供了参考依据,具有很强的时效性。

、全国气体保护焊实芯焊丝生产及应用研讨会

×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气保护实芯焊丝的技术进展,满足用户需求,中国焊接协会、焊接学会和国家焊接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于年月在常州共同主办了“全国气体保护焊实芯焊丝生产及应用研讨会”。参加会议的代表来自焊丝生产企业以及锅炉、压力容器、汽车、摩托车、管道、重型机械等行业的焊丝大型用户,此外还有焊丝设备生产厂家、相关产品生产厂商、钢厂及科研院所等。会议正式代表人,参加第一天会议的约有人。版权所有

×会上,焊丝生产厂家介绍了我国焊接材料产品生产情况;交流了焊丝的生产技术经验;用户介绍了实芯焊丝的应用情况和对今后焊丝发展的建议;与会代表参观了常州华通焊丝有限公司。

×这次会议在供需双方搭起了沟通的桥梁,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探讨了我国焊丝生产现状、市场需求、存在问题、今后发展等问题。代表们建议要经常举办类似的研讨会,把我国焊接推向一个新阶段。

、全国埋弧焊焊剂生产及应用研讨会

×为了推动我国埋弧焊焊剂的技术进步,满足市场需要,由中国焊接协会、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焊接学会和国家焊接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于年月在锦州共同召开“全国埋弧焊焊剂生产及应用研讨会”,来自焊剂生产企业、锅炉、压力容器、管道、重型机械等行业的多家单位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焊接协会高增福副秘书长和焊材质检中心吴振祥副主任主持会议,焊材质检中心李春范常务副主任做了“中国的钢材与焊材”报告,报告概述了我国钢材的发展、消费和价格情况,对焊材的生产、产品结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锦州天鹅焊材股份有限公司何少卿副总经理做了“焊剂发展及应用概况”报告,报告详尽介绍了烧结焊剂的发展概况、产品特点、生产工艺、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唐伯钢教授介绍了国外焊剂的专利情况,探讨了焊剂发展方向;大会还邀请了焊剂生产企业的代表就焊剂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精要发言,邀请了焊剂应用企业代表就焊剂使用状况做了专题发言,提出了产品结构、质量水平、供货等方面的有益建议。会议代表还参观了锦州天鹅焊材股份有限公司。

×这是多年来专门以焊剂为专题召开的研讨会,这次会议将对我国焊剂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机车车辆行业焊接技术专题研讨会

×中国焊接协会机车车辆专业委员会是在我国铁路建设的高速发展的形势成立的,在这个委员会成立之初,我们发现,在众多的机车车辆制造企业中缺少焊接信息的沟通和焊接技术的交流。因此为了进一步推动机车车辆行业焊接技术的发展,加强本行业学者及工程技术人员的交流与合作,中国焊接协会机车车辆专业委员会于年月日在珠海召开“机车车辆行业焊接技术专题研讨会”。

×来自机车车辆行业个单位位代表参加了会议,机车车辆专业委员会主任王炎金主持会议,协会常务理事王林受协会委托代表协会讲话,并以培训工作委员会主任身份代表协会的其他委员会表示祝贺。哈尔滨焊接研究所副所长王国栋作为特约代表发表讲话,表达了焊接同仁共同研究、发展、壮大焊接行业这一共同愿望。

×会议研讨交流了机车车辆制造中所涉及到的焊接技术和应用问题,特别集中交流了铝合金车体制造技术,会议收集论文篇,并在《焊接》杂志出专刊。

×会议还邀请哈尔滨焊接培训中心副主任王林做“机车车辆行业焊接生产制造企业认证体系()介绍”。奥地利代表在会上介绍了国外机车行业应用的焊接设备。会上,大家还探讨了机车车辆行业的现状,存在问题,未来年发展方向和目标,应当采取的对策和措施。有人提出,在机车车辆行业能用焊接专机解决问题,就不用焊接机器人,因为成本太高;对于没有标准和规范的,如铝合金焊接,我国能否制定一些标准;行业协会应发挥更大的作用,如组织人员了解国际前沿动态。

×与会人员普遍感到,参加这样的会议有很大收获,希望协会能更多地组织这样的活动,使焊接技术人员有更多交流和学习的机会。

、中国焊接协会理事扩大会议

×中国焊接协会四届四次理事会于年月日在北京召开。

、其他专委会活动

×工业锅炉专业委员会于年月组织了委员会委员会议,就当前工业锅炉发展、锅炉等级化、生产自动化、环保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中国焊接协会焊接设备专业委员会与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焊技术专委会于年月在广东召开了焊接学术交流会,会上有位焊接专家、学者做了精彩的技术演讲和技术报告。收到篇论文,评选出篇优秀论文,编辑出版了《电焊机》专刊。与会代表就就电焊机行业当前的热点问题进行了交流,代表们在会议期间参观了焊接博览会,观看了焊接精英技术演示。

××管道专业委员会联合会员单位进行技术开发工作,针对管道工程建设进行一些具有较高科技含量和应用价值的科研项目,如高钢级钢管(×管线钢)、双相不锈钢、建设用钢等的工程材料、焊接材料、焊接工艺、焊接设备等成套技术研究等项目。组织参与×技术交流会、高强度管线钢技术交流会、施工技术交流会等。

××船舶专业委员会与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焊接分委员会于年月在济南召开学术交流会,有篇报告在会上交流,会议确定了中国焊接协会造船专委会和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焊接分委会今后将联合活动,积极组织国内外船舶焊接新技术的交流活动,大力推广应用船舶高效焊接技术、促进我国船舶焊接技术由粗放型向智能型的焊接机械化方向发展。

四、抓住重点,做好对政府和企业的服务工作

⒈筹备组织我国焊接企业走出国门参加国际焊接展览会

×年,秘书处充分利用有关优惠政策,与有关学会共同积极组织我国焊接器材生产企业参加年第十六届德国埃森焊接展览会,在德国埃森展上专门开辟中国展区,积极推动中国焊接生产企业出国参展,参与国际竞争,目前已有家公司正式报名,预定展位约平方米。

、继续办好焊接信息网,从有关行业组织的网站获取信息

×协会创办的中国焊接信息网站,经过几年的努力,已初具规模,取得较大成绩。

×网站数据承载量达到近兆空间,每天访问量超过人次,是目前国内焊接专业的最大网站。网站处于每日更新页面状态,还开辟了焊接论坛两个新栏目,即北京埃森展览会主体论坛和王老师说焊接,论坛注册会员多人,每日访问量超过人次。学术期刊数据库分别增加了多条学术期刊纪录,总信息量达到余条。网站电子刊物《焊接快讯》发行量超过份,总发行量达到万份。

×、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与认证工作取得进展

按照国际焊接学会的要求,由中国焊接协会和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分会共同组建了中国焊接培训与资格认证委员会,已被授权按照国际标准和规范进行“国际焊接工程师”的培训和资格认证工作,在焊接工程师资格认证和焊接人员培训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作为这一培训的专门机构——哈尔滨焊接技术培训中心,已先后在全国举办了各类培训班。从年中期审查以来,举办了期国际焊接工程师过渡培训班,名学员,颁证份;期国际焊接工程师正规培训班,名学员,颁证份;期国际焊接工程师可选途径培训班,名学员,颁证份;共计颁发证书份。期国际焊接技师过渡培训班,名学员,颁证份;期国际焊接技师正规培训班,名学员,颁证份;共计颁发证书份。期国际焊接技士培训班,名学员,共计颁发证书份。先后有一千二百多名学员参加了培训,这些学员来自不同行业和领域,具有非常广泛的代表性。截止目前,共有名学员获得国际焊接工程师证书,名学员获得国际焊接技师证书,名学员获得国际焊接技士证书,颁发证书总数为份。

为了使焊接工程师资格认证在国内大面积推开,协会××年对国内有关工程师资格认证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我国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和注册电器工程师的资格认证工作已经启动,由人事部和建设部共同行文,授权中国机械勘察设计协会从事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的资格认证工作,授权中国电力勘察设计协会从事注册电器工程师的资格认证工作。中国焊接协会是从事焊接生产制造的全国性行业组织,有能力、有责任担负起这一工作。这项工作已经制定出工作计划,并作为明年重点工作实施。

、建立焊接专家数据库

为了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发挥焊接协会人力自资源优势,参与相关工程建设,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中国焊接协会开始建立焊接以及与焊接相关的专家数据库。可以为急需人才的企业推荐焊接技术人员、为需要焊工的一些焊接工程提供焊工和相关人员的信息。并希望随着今后市场的需求,不断完善此项工作。

、搞好中国焊接发展大事记的准备和组织工作

×为了总结我国焊接技术发展的历史和新中国成立到现在多年来,焊接科研开发、焊接器材生产、焊接技术应用、焊接教育培训、焊接标准等各个领域的发展历程,两会原计划组织编写中国焊接发展史。考虑到目前我国焊接行业的现状,经年度理事长联合会议决定,以编辑、出版中国焊接发展回忆录和中国焊接发展大事记形式进行此项工作。版权所有

第4篇:焊接专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 卓越工程师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a)-0-01

黑龙江省作为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份,将“卓越计划”作为高教改革的重大项目,它的实施对于促进省域各高校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形成高校和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建立具有国内先进水平、龙江特色应用型的现代高等工程教育体系,推动我省从工程教育大省走向工程教育强省具有重要意义。2011年7月哈尔滨华德学院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被确立为黑龙江省首批卓越工程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其价值取向上主要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在培养模式上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为重点,构建“重应用”的课程体系;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能动性;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实行“双师型”模式;在科研方面强调应用型研究,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1]。该文只对哈尔滨华德学院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在被确立为黑龙江省首批卓越工程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以后的教学模式进行阐述。

1 建立校-校联合、校-企联合的师资

队伍

为保证卓越工程师培养的顺利进行,结合校-校联合,校-企联合的培养模式。培养产学研一体的卓越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培养目标,除院内专职专业教师外,焊接专业还聘请了外校焊接专家、企业专家及院内非本专业教师,组成焊接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指导委员会,并对以上人员进行如下分工:(1)外校焊接专家。主要聘请研究型院校中焊接专业教师,以讲座形式,讲授有关焊接前沿理论知识,新型焊接设备,焊接工艺流程,并对学生进行有关科研工作的介绍,让学生对前沿焊接知识有一定了解。(2)企业专家。主要聘请企业中从事焊接工作的一些中层或高层的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以讲座形式,对学生进行有关企业文化、企业生产流程等相关知识的介绍。在介绍企业的同时,也让学生了解企业,在学生中间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为企业招聘本专业毕业生打下良好的基础。(3)院内非焊接专业教师。聘请的院内非焊接专业教师,以选修课和讲座形式对学生的外语、制图、人际交往、职业规划等方面进行培训,使所培养的学生不但达到专业技术过硬,在专业基础知识、心理稳定性、团队协作等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4)专业教师聘用。培养卓越型工程师人才所需要的教师是要求既有足够的科研能力,又有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此类教师在招聘上往往较难。对此,焊接专业在教师的聘用上,将招聘来的教师分为专业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两类。教师主要来源为企事业单位从事技术岗位的高级工程师或工程师以及具有实际操作经验的高级技师等。两方面教师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最终成为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双师型”

教师。

2 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

试点高校应重点支持试点专业推行跨校、跨类型的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推行双学位制、双专业制、多项技能等级证书制,推行本科学生导师制的要求[2]。结合哈尔滨华德学院应用型本科的培养模式,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对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进行了一定修改。

2.1 专业课程教学体系

(1)专业理论课程体系。专业理论课贯穿于本科四年的教学体系中,让学生每年都至少能接触到一门专业课程;对于一些专业课,采用两到三学期学完的学习模式,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对课程内的内容进行充分的学习和理解;在课堂教学上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相结合。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图片与视频相结合,方便学生记忆所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

(2)专业操作类课程。加大学生焊接实际操作能力。按照学期的先后顺序,对学生在校期间开设手工电弧焊技能实训、手工气体保护焊技能实训、自动焊技能实训、焊接检验技能实训等。

(3)专业设计类课程。卓越型工程技术人员,需要有一定的创新能力。焊接专业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上,主要引用工程产品焊接辅助机构的设计、焊接结构设计、焊接工艺卡片的制定等设计类课程。

2.2 教学培养模式

(1)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型培养模式

充分发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主观能动性。焊接专业创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焊接技能社团,定期举办一些技能类比赛,学生在竞争中不断学习、进步,形成一个良性的学习氛围。同时,组织学生成立创新小组。由教师提出设计要求,由学生小组根据所学专业理论知识进行设计,并提出设计方案。教师评选并选出最终方案,由学生制作出成品。(2)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培养模式。焊接专业始终坚持“真刀真枪”做毕业设计的指导思想,在毕业设计中引入大量企业实际生产工艺,坚持产学研为一体的毕业设计指导模式,为每个学生都配备指导教师,毕业设计形式灵活。焊接专业与哈尔滨空调机厂、哈尔滨建成集团、长春轨道客车厂、天津长城汽车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学生可在企业中进行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由企业内工程师与校内教师共同担任,实习期与毕业设计时间重叠,可缩短学生在企业的实习期,增加学生在企业工作的稳定性;对于已于其它企业签约的学生,也可到签约企业进行毕业设计,或将企业指定题目带回学校进行设计。(3)专业技能证书的考取。哈尔滨华德学院设立有专门的考培中心,可对焊接学生进行焊接高级工、无损探伤工等认证的培训工作,也可进行AutoCAD、计算机国家二级、三级等认证培训工作。并与哈尔滨焊接培训中心协调,可让学生考取国际焊接工程师、国际焊接技师等相关专业技能证书。基本保证毕业生在工作之前,有足够的专业技能证书,同时减轻企业对焊接毕业生考取证书的培训工作。

参考文献

[1] 吴惠琴.应用型本科大学的定位及其发展探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5).

[2] 黑教高办函〔2011〕26号关于确定黑龙江省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的通知[Z].

第5篇:焊接专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金属材料焊接 课程 教学改革

一、前言

《金属材料焊接》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它要求学生掌握常用金属材料的焊接性分析;焊接中易出现的焊接问题(如裂纹、气孔、夹渣、未焊透、未熔合等)及其产生原因、影响因素、解决这些问题的工艺措施和途径以及为了保证焊接接头的性能和质量如何选择焊接材料、焊接方法、焊接工艺等。这门课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并且有很强的实际应用性。

根据我国2020年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要求,届时我国钢产量将介于2.5至3亿吨之间。在工业发达国家,焊接用钢量基本达到其钢材总量的60%-70%。预计我国在今后5至10年时间内焊接行业将继续保持增长的态势。同时,特殊用途的钢材也在不断地被研制出来并应用于生产。这对焊接技术、特别是金属材料焊接的要求将越来越高。

二、教学改革

《金属材料焊接》这门课程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是讲授法,学生学起来觉得枯燥、兴趣不高,教学效果较差。为了满足社会市场发展的需求,我们作为培养焊接技术人才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8〕8号]文件精神,我们要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增强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努力形成就业导向的课程体系。为此,首先,我们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双师型专业教师的比例达到80%以上。其次,在教学上我们采用模块化教学方法,模拟焊接生产前的焊接工艺评定过程,让学生把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系统地、完整地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教学效果。

我们的教学特色可以归纳如下。

1.结合实际强化工艺制定的教学

对于常用焊接金属的焊接、每一类型的钢材、选取一典型钢号进行模拟焊接工艺评定。例如:奥氏体不锈钢以典型的18―8钢(1Crl8Ni9Ti,板厚为10mm,因其母材厚度的有效范围较大为1.5-20mm,并符合实际生产情况)为例。

(1)查阅有关的标准、资料等,根据1Crl8Ni9Ti的化学成分,分析其产生焊接热裂纹、焊接接头的晶界腐蚀和应力腐蚀开裂等缺陷的原因,以及防止这些焊接缺陷的各种措施。

(2)焊前准备。为了保证焊接接头的耐蚀性,防止焊接缺陷的产生,根据标准要求模拟进行焊接工艺评定。

①板厚为10mm的1Crl8Ni9Ti选择焊条电弧焊,采用直流电源并反接。

②板厚为l0mm,因采用焊条电弧焊,选择Y型坡口,坡口角度为55-60℃,下料和坡口加工的方法采用机械切割、等离子弧切割及碳弧气刨等方法。焊前坡口及其两侧各20-30mm范围内必须清理油污等,并且在两侧各100mm范围内刷白垩粉。以防止焊接飞溅灼伤金属表面。

③根据1Cr18Ni9Ti的化学成分和焊接要求等条件,为了保证焊缝金属的热强性和耐腐蚀性选择与母材的化学成分相匹配的焊条A132(E347-16)/3.2,4mm,并且严格按要求烘干150℃保温1小时。

④1Crl8Ni9Ti具有较好的塑性,冷裂倾向较小,因此焊前一般不预热。多层焊时必须控制层间温度在100℃以下。

⑤焊前组对时,坡口间隙、错边量、棱角度等必须符合规定。定位焊的间距也要符合规定。定位焊焊材必须选用正式焊接用焊条A132(E347-16)/3.2。定位焊焊缝不得有裂纹,否则应清除重焊。如存在气孔、夹渣时,也应去除。

(3)实际焊接。焊接电流比低碳钢小10-20%,I=90-110/3.2,I=140-160A/4,快速焊,不摆动。采用双面焊接,坡口侧用3.2mm的焊条打底,用4的焊条焊至符合技术要求;用砂轮机打磨焊根处,清理至露出金属光泽,再用4的焊条封底焊至符合技术要求。焊接过程中尽量减少起弧、收弧次数,钢材表面不许随便打弧。为避免焊缝的重复加热,与腐蚀介质接触的一面尽量最后焊接。

(4)1Crl8Ni9Ti焊后原则上不进行热处理,特殊情况下,为了提高其耐蚀性,才根据需要选择固溶处理或稳定化处理。

(5)焊接完成后,首先清理焊缝及钢板表面,进行外观检查。

如有表面缺陷必须清除和补焊,直至符合技术要求为止;然后进行X光射线检测。若有超标缺陷,判断其位置、分析其产生接质量进行检测,直至符合技术要求。1Crl8Ni9Ti焊接工艺评定的试板,进行X光射线检测只要无裂纹即可。

(6)根据标准及产品图纸的技术要求。对不锈钢1Crl8Ni9Ti取力学性能试验试样:拉伸试样二件、面弯试样二件、背弯试样二件、晶界腐蚀试样二件,焊缝表面金属化学成分分析。因其塑性好,故无需进行冲击韧性试验。按照标准要求加工试样、进行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再与理论知识进行比较和分析。

(7)学生对1Crl8Ni9Ti的焊接性进行讨论、总结,老师再进行点评,这样学生对1Crl8Ni9Ti的焊接性能就非常熟悉了。

2.强化实训基地的建立与功能

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建立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一方面充分利用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进行教学,参与到工厂的实际焊接工艺评定和焊接生产过程中去,另一方面我们为工厂服务,对国内、外的新材料进行焊接性试验。并及时跟踪焊接先进技术的发展,提高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3.双证书制度

实行“双证书”制度。即学生毕业时能取得大专文凭和焊工中级技能证书。采用科学、规范、系统的培训方法,培养学生,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问内.更快、更好地掌握焊接操作技能,在模块化教学过程中的焊接操作都由学生自己进行,以验证所学的焊接专业理论知识。另外,在最后的一学期里,学生到工厂进行实际锻炼,完全做到了理论知识联系实际操作。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同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脚踏实地和爱岗敬业的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的能力。

第6篇:焊接专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焊接专业 中职院校 理论 实践 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7(a)-0177-01

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加速,现代化建设步伐加速,社会对技能型人才需求量增大,焊接技能型人才短缺更为严重。但是在这种形势下,仍有很多中职院校的焊接专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因为这些学生的技术水平无法适应市场需求。这就要求我们中职不得不作出相应的调整,根据市场的实际人才需求,对学生的学习内容做相应的调整,提高中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率,同时缓解焊接专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1 焊接专业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综合素质较低,自控能力差

焊接专业学生基本都为男生,从年龄特点来看,初中毕业生,有的还没毕业,年龄偏低,普遍好动、好奇、好表现,而且文化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不高。对理论性知识缺乏足够的认知能力,但到技工学校来学生渴望获得一技之长,轻理论,重实习。实习期间,开始积极性挺高,但受到实习条件:人数多,工位少,材料有限的限制,导致学生操作时间短,练习次数少,水平提高缓慢。造成总有一部分学生无事可做,时间一长就会出现睡觉、打闹、玩手机等现象,影响实训质量。

1.2 教学设备更新换代跟不上市场的节奏

受到资金等多方面原因的限制,大多数中职院校教学设施的更新换代无法跟上现代化教学需求的步伐。造成先进的焊接仪器、设备无法应用到教学中去。设备的不足及落后,技术技能的贫乏限制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同时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3 在理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理论知识与实习技能知识脱节,使学生学习的理论与实践不能及时挂钩,不利于知识的掌握和巩固,造成重复教学和资源浪费。中职院校的学生入学门槛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就不高,而一些学校的老师在上课过程中死抱着书本更有甚者知识将书本的内容简单读一遍应付了事,根本没有起到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致使学生本就不高的学习积极性极具下降,课堂的效率也随之下降。

1.4 在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整个实训教学过程中,指导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标准的示范操作能使学生少走许多弯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阶段中职院校的实训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更有甚者许多实训教师是社会上临时聘请的。在这种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在实训教学的示范操作过程中,指导教师本身技术都不过硬,又如何做到标准,如何对操作要领进行细致的讲解,如何对学生的不规范操作进行纠正,使学生掌握操作要领?学生实训的时间也存在问题,现在的中职院校实训通常安排在临近毕业的最后阶段,焊接实训的考核之后直接就业。为了不影响学生的就业,实训的考核相对都很宽松。无法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做出有效的评判,技术过不过硬都就业,在学生中形成一种不良的影响。

2 焊接专业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2.1 建立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学生的学与练很重要,但师傅首先要领进门,因此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十分必要的。中职院校实行校校合作的模式,与高等院校进行合作,将中职教师送到高等院校进行培训深造,而高等院校的博士研究生到中职院校进行实训,双方相互提高,相互促进。同时要改变教师的传统观念:理论教师只注重重理论,没有动手能力;实训教师只注重实践,理论基础薄弱。新型的中职教师应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站在讲台前能将理论,下到实训车间能指导实训。培养出一支即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又懂技术能操作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另一方面,采取“合作教育”的方式,把工厂中有实践经验的和生产一线懂得理论的工人师傅请学校来做兼职教师,专兼结合,以专为主,提高教学质量,扩大焊接专业影响力,从而改变中职院校单一的师资结构。

2.2 整合课程结构,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现代的中职教育,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我们要围绕中职教育的这个大方向,即“宽专业、多方向、厚基础、活模块、重技能”,把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放在第一位。课程体系要理论联系实践既有科学性,又能满足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对各种职业岗位对知识结构的实际需求情况,弄清各方面知识所占比例,相应的调整课程结构,使之与实际要求相符合,优化课程结构。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打破原有教学模式,对一些相互之间有联系又有重复的教学内容进行裁减重组,实行一体化教学。

2.3 建立完善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是营造良好实习环境的首要条件,建立完善的校内实训基地,是能否培养出实践技能过硬学生的先决条件。焊接技能训练的项目和内容的确定、训练的方法以及考核的标准都十分重要。只有这些都做好了,才能保证学生在踏上工作岗位时熟练的掌握焊接技能。为此,学校在实训设备上要大力投入。对于一些学校无法承担高额费用的先进焊接设备,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建立校外实训场所进行解决。

2.4 校企合作保证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中职院校培养的学生要满足市场经济对焊接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就必须了解市场,使专业更贴近市场。了解市场就要走进企业,了解用人单位需要什么类型的技术人才,并把企业的技术人员,工程师等专业人员请到学校对焊接专业的教学进行指导。之后按照市场需求对焊接专业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使专业更贴近于市场需求。市场需要什么样的焊接技术型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学生,使毕业生能很好的适应就业岗位。一方面学校通过与企业合作,能够了解企业对焊接技术型人才的需求情况以及焊接技术专业发展现状;另一方面企业通过与学校合作,使学生在校内就能接触到焊接技术在生产现场的实际应用,增强学生对实践技能和对专业前沿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使企业获得能够来之即用的毕业生,解决企业人才需求问题。

3 结语

随着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市场对焊接专业人才的需求将各家迫切,中职院校毕业生如何适应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成为我们的主要课题。我们不能墨守成规,要随着市场需求的变换,不断调整焊接专业结构,使毕业生适应市场需求。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焕发出中职教育的生命力,使它拥有一片更广阔、更美好的前景。

参考文献

[1] 杨坤玉,周春华.焊接专业应用型人才与市场需求调研[J].机械职业教育,2006(8):23-24,40.

[2] 夏海岩.焊接专业学生学习情况探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2(22):176.

第7篇:焊接专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焊接教学 高职教育 质量提升 解决对策 社会机制 创新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2-0053-02

1 引言

焊接技术就是高温或高压条件下,使用焊接材料(焊条或焊丝)将两块或两块以上的母材(待焊接的工件)连接成一个整体的操作方法,其在现代制造业、机械工业、化工领域等行业中具有非常广泛的使用性。随着经济发展和国家基础工业转型升级的需要,焊接人才在国家人才的结构当中也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从宏观经济发展态势来看,立足于经济发展需要的焊接人才,作为高级技术工人的旺盛需求,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仍然是供不应求。但作为焊接高级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其在教学实践中面临着诸多困难。而这就形成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模式之间的空缺和教育资源的配置。作为高教焊接专业的教师,笔者从教学实践出发,对当前的教育模式和教育内容进行分析,试图梳理出当前焊接教育结构存在的瓶颈及制约因素,希冀从现实语境出发,为切实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走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在此基础上,为我国的焊接职业教育培养的改进提供改革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切实提升焊接教育水平,为国家产业结构升级提供具有实践能力强、专业能力精湛的专业技工人才。

2 当前焊接教学实践当中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及面临的瓶颈

2.1高职院校当中焊接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现实问题

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和专业课程的设置,正是基于当前焊接人才巨大的人工缺口而设计。在当前的培养模式当中,以学校教育课堂学习为基础,学生往往是按照理论基础、实践操作到实习的步骤依次进行。在理论模型当中,这种教学进度的安排,将学生由初学者培养成具有专业技术人才的高级技术人才。但是,在实践中笔者发现,在这一模式下,焊接人才的培养模式面临着诸多问题。

首先,当前高职院校焊接专业的毕业生在实践水平和专业能力上与用工单位的施工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作为毕业生来讲,其在用工单位的表现往往是理论水平高于实践的动手能力。在实习及工作的现实操作当中,学生对于技术操作上仍有待提高。尤其是在生产一线当中,学生往往对焊接作业操作的细节上缺乏足够的把握,课堂中所掌握的要领不能变成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二者之间的背离,使得学生在实践水平和专业能力上与用工单位的具体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尤其是体现在操作的细节上,焊接技术要求操作者对细节的把握程度较高。但学生对教学内容细节的把握,尤其是细致到角度和操作方式上,往往缺乏足够的认识。

第二,教学内容与实践操作的工具设备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随着焊接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焊接工具的更新换代,在实践的操作当中,焊接工具的更新换代速率和频率相当快。然而,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却无法同生产一线的设备仪器及方法实现教学与实践的同步,这产生的直接后果是,学生在学校所学习的技术往往已经落后于实践的发展。在进入用工单位实习或动手操作当中,学生必定要经历观念上的冲突,及个人所学与实践操作的脱节。这种脱节的直接后果是:一方面,用人单位在扩大产能和招工的实践中直接面临用工难的现状,而不得不支付新晋员工高昂的培训费用和培训时间,从客观上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信任度和信赖度降低。另一方面,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的时间成本和学习成本,未形成有效的技能,也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和措置。这也导致焊接技术教学质量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第三,教学环节过程当中,学生实践实习的基础较差,其实习时间过短,操作机会较少,这客观上制约了学生实践水平的增长。众所周知,作为专业技能培训的技术人才教育,检验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在于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则离不开充足的练习时间和具有实地操作水平的实践场地。但是,当前在大部分高职院校当中,实现场地的缺乏和课程安排的不合理,导致教学环节当中缺乏足够的实习机会和时间积累。在用人单位,由于动手能力不高,高职院校学生的水平和专业能力很难得到认可,这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率。

总之,在实践的教学过程当中,当前高职院校关于焊接技术人员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用工企业对于焊接人才的具体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而这些问题的存在,往往影响教学的实绩和人才的专业素质。如果不对这些问题引起足够重视,其将严重影响教学质量也不利于整个行业人才培养的发展。

2.2焊接教学瓶颈问题存在的原因探究和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用工企业之间需求存在的差距,导致焊接教学的质量无法得到社会认可。这种现象的存在,与学校课程设置、实习安排及硬件配置等诸多因素存在着广泛的因果关系。从当前焊接教学的实践及用工单位的反馈来看,焊接教学当前面临以下困境,它们成为制约焊接教学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

第一,焊接技术课堂教学当中内容设置与现实焊接技术工艺的发展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从当前高职院校学生使用的教材来看,课堂内容及编写的体例,与当前最新的焊接技术存在着5-8年的时间差距。在课堂理论教学当中,这些过时的理论往往构成广大学员对焊接技术理性认识的基础。但是,作为实用技术的焊接技术其自身的发展很快。在这个时间差内,往往会实现技术的更新换代。在这个时间差中,往往便造成教学内容不实用和不适用的客观情况。教学内容的过时与落后所造成的瓶颈问题,是当前焊接技术课堂当中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

第二,在焊接技术课堂当中,往往存在着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手工焊接是传统的焊接方法,虽然批量电子产品生产已较少采用手工焊接了,但对电子产品的维修、调试中不可避免地还会用到手工焊接。焊接质量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维修效果。手工焊接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技能,在了解一般方法后,要多练;多实践,才能有较好的焊接质量。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不少任课教师往往脱离一线生产劳动多年,其对当前焊接技术的发展状况和水平的认知存在着严重不足。这造成的原因是教师与学生的教学互动中,往往产生认知上的模糊。尤其是在涉及到关键技术环节上,教师无法凭借自身的经验为学生做系统模范式的讲解。更为重要的是,在当前人才引进的环境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一线操作者往往没有机会进入到学生的实践教学当中。而缺乏具有实践经验教师的指导,所造成的直接后果便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导致学生缺乏对于焊接技术细节的掌握。而这成为学生无法适应对现代焊接工作精度的需求。细节上的缺失和缺少名师的指点,让学生在学习及实践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无法及时得以解决。

第三,焊接技术的器材和实践教学场地的缺乏,是制约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能力的重要现实原因和制约其良性发展的重要瓶颈。在传统高职院校当中,不少焊接教学的课程并非其自身的特色专业。其往往面临成立年限少、实习场地缺乏、基础条件硬件设备不到位等基本问题。由于焊接技术是一项实践操作能力要求特别高的工作,在焊接技术的课堂实践当中,缺乏足够的实践和操作,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提升的难度较大。而这也正是当前焊接技术教学问题当中所面临的通病。在当前,现代焊接技术已能焊出无内外缺陷的、机械性能等于甚至高于被连接体的焊缝。被焊接体在空间的相互位置称为焊接接头,接头处的强度除受焊缝质量影响外,还与其几何形状、尺寸、受力情况和工作条件等有关。接头的基本形式有对接、搭接、丁字接(正交接)和角接等。但是,就目前我国通用试验教学场地和器材,却并不能进行此类实践教学,这不能不说是焊接教育的一大憾事。

第四,当前焊接技术的教学体系和课程安排上存在着较大的问题。目前的教学方式是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隔阂。在基础知识和课堂模式的传授当中,教师往往是通过传统的课堂对学生进行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灌输。在这种课堂形式中,缺乏现场感和鲜活感,作为缺乏实践基础的学生来讲,其对概念和理论的掌握,往往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当理论课程讲解完毕之后,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时,又往往无法从记忆中完整记忆理论的要点和现实的操作实践中进行对照。而基础知识理论与现实操作的脱节,又造成实践动手能力的提升存在瓶颈,这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质量和培养人才的实践操作水平的提高。

3 提升焊接教学实践的思路创新及相关路径探析

由上我们可以看出,制约焊接教学质量水平的关键因素,主要包括四大方面的具体问题,而作为提升学生焊接教学实践能力水平的尝试则主要基于这四大基本问题的解决。其主要思路和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教材的选择和教学内容进行变革。在课堂教学当中,教材的选择和教学内容的编写是第一位的,作为高职院校焊接专业的任课老师,要具有超前意识,认真研究当前主流的技术。其必须着眼于现实需要,将自己的授课内容与最新的技术动态结合起来。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时,一方面选择最新技术动态的教材进行讲解,另一方面,广泛了解当前技术发展的前言对整个授课内容进行编写并形成具有完整思路的课程改革方案。一切以最新的技术为起点,帮助学生建立起最新的技术眼光和技术敏感度。另外,从人才引进上,学校在招聘制度中要打破常规的教师招聘模式,努力为学生引进具有一线操作经验和熟练操作技能的专职教师。

第二,整合社会资源,积极吸引社会力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场地和实习机会。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基本内容:首先,学校要从自身的状况出发,充分整合自身的资源,加大资金投入,打造能够满足学生上课需要的实习场地,并购进具有先进水平的焊接器材,为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实习提供充足的机会和机遇。其次,学校与正轨的用工单位签订实习协议。正规的用工单位,往往具有雄厚的资本和较为先进的焊接设备和具有流程化的操作规程。学生通过在实习单位的实习,能够有效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技术水准。而作为用工企业来讲,具有高水平、高文化的技术工人也正是其急缺的技术人才,校企联合的办学模式,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提升办学质量和焊接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三,学校教师要组织专业的技术攻关团队,对焊接技术进行攻关,形成具有独特特色和知识产权的焊接技术,制定具有知识产权价值的行业准则,以提升其办学的核心竞争力。在教学与科研活动中,要将焊接技术着眼于未来。未来的焊接工艺,一方面要研制新的焊接方法、焊接设备和焊接材料,以进一步提高焊接质量和安全可靠性,如改进现有电弧、等离子弧、电子束、激光等焊接能源;运用电子技术和控制技术,改善电弧的工艺性能,研制可靠轻巧的电弧跟踪方法。另一方面要提高焊接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如焊机实现程序控制、数字控制;研制从准备工序、焊接到质量监控全部过程自动化的专用焊机;在自动焊接生产线上,推广、扩大数控的焊接机械手和焊接机器人,可以提高焊接生产水平,改善焊接卫生安全条件。

4 结语

重新全面地认识教育理念,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我们要善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课堂这个教育的实验田地,创新教学理论,改革教学模式,培养创新人才。让教育从根本上成为开拓学生的知识构建和创新思维过程,从意义上成为学习者体验社会,体验实践,体验成功,全面提升焊接教学的整体质量,以此来改善焊接教学人才培养与用工模式之间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孟祥海,赵士明,康瑞环.关于中高职焊接技术专业教学的几点看法[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3,04:53-55.

[2]任华宝.当前高职焊接教学质量提升的瓶颈与对策分析[J].今日中国论坛,2013,21:215+217.

[3]谢中尧.探讨提高焊接教学质量的方法[J].现代企业教育,

2014,18:269.

[4]李永久.焊接教学机器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

[5]毕应利.如何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J].价值工程,2011,02:210-211.

第8篇:焊接专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焊接专业 一体化教学 改革

1 焊接专业教学存在问题

1.1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难以培养出满足生产制造需要的焊接专业技术人才。焊接专业长期以来一直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被动接受大量的知识信息却无暇消化,难以把知识转化为动手的能力,这就导致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没有兴趣,而实践中又不会利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1.2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分离的教学方式不仅制约着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而且造成教学资源的极大浪费。据调查,有些院校为了教学管理的方便,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各自独立进行安排,自成体系,互不相融,理论教学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实践教学也只注重实践技能的讲练,这就造成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技能的培养脱钩,既不利于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又容易造成重复教学和资源浪费。

2 建立适应一体化教学的课程体系

国发〔2014〕19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要求,为了服务行业、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对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需求,进一步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企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适应高职院校生源变化的实际,大力推进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习实训、教学运行、管理机制、教学组织等多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职业教育要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实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等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与企业密切合作,提升教学质量;切实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

因此,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必须根据市场的要求,注重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通过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为社会培养大批焊接技能型人才,以满足企业的需求。

2.1 一体化教学计划。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是融材料科学、冶金学、热处理学、力学、自动控制学、电子学、检验学等学科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专业。

根据国家焊接职业标准及培养目标以及岗位职业能力,以学生为中心,将焊接工艺理论与焊接技能训练进行综合分析、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有机地结合,根据不同等级焊工的知识要求,制定出适应企业组织生产和技术发展需要,理论与实践综合一体教学计划。

2.2 一体化教学大纲。一体化教学大纲要贯彻教学计划所体现的教学理念,根据一体化教学计划的教学目标和技能要求,制定每个模块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把每一模块所涉及的制图、电工、金工等专业理论与焊接理论、操作方法与技能以及相关安全知识等内容进行合理组合,由浅入深,安排在若干课题或模块之中,并形成对应知应会的具体要求。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一体化教学大纲是对专业培养目标所必须的专业基本知识与专业基本技能的范围、要点、操作规范、考核标准等的具体要求,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理念。

2.3 制定一体化教材。教材是完成一体化教学要求和技能目标的基础,根据教学计划、大纲和职业标准,应突破传统教材重视理论的全面性和系统性的课程体系,而注重知识的适用性,以操作实践为主干,理论知识服从于操作技能所需,加入新标准、新技术、新工艺,按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原则编写一体化教材。

2.4 建设“双师型”的教师队伍。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焊接专业的教学基本分为两部分:一是理论教学,教师来源主要来自大专院校,毕业后直接来校任教,很少参加实践操作,教学过程中只能从理论上讲解。二是实践教学,主要是实习工厂的焊接工人来完成,虽然有很高的操作技能,但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因此引进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担任专兼职教师,推进高水平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2.5 建设一体化教学场地。一体化教学场地是实施一体化课程的重要物质保障,焊接一体化教学场地应尽可能地模拟或仿真实际焊接生产车间,具有完整的生产加工工序,教学过程,就是企业生产过程,引进先进管理模式,使学生能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学到现代的企业管理规范。

3 结语

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号召下,焊接专业一体化教学是以职业岗位能力目标为依据,课题训练按教学大纲进行,要打破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模式,理论和实践合理搭配,根据不同企业的要求需求,要不断调整生产性实训的教学模式,大胆改革生产性实训的教学方法、内容,积极倡导项目化、过程化、任务驱动化的教学模式,以适应不同企业的焊接人才需求。

参考文献:

[1]刘松淼.高职院校焊接专业的课程建设[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2).

[2]王建勋,蔡建刚.高职焊接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电焊机,2012(10).

[3]陈坚.浅谈技工院校焊接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策略[J].中等职业教育,2010(8).

[4]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

第9篇:焊接专业论文范文

基金项目:本文系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GB13268)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5-0013-02

现代焊接技术是一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应用性先进技术,是制造业重要的关键技术,[1]机械制造和金属结构制造行业急需大量的焊接工程高级专门人才。目前,国内对该类人才的培养基本由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以下简称“材料成型”)和焊接技术与工程(以下简称“焊接”)两个专业承担,开设以上两个专业的本科院校上百所。随着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深入,高等本科院校根据自身的办学定位和优势对这两个专业不断地进行改革尝试。为了更好地促进专业改革,本文研究了国内院校“焊接”和“材料成型”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情况,通过梳理总结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剖析了“焊接”与“材料成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差异性,以明晰两个专业的未来发展走向,使培养的专业人才更加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一、存在的问题[2-5]

根据资料统计,国内多数学校的“材料成型”专业由热加工领域的1~3个原有专业整合形成。整合主要体现在专业基础课方面,而在专业课方面出现了两种培养模式:一是设置专业平台课按专业方向模块培养,主要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依托自身优势设置了铸造、模具和焊接等其中的一到三个;二是实行通才教育。还有一些院校由原机械类专业合并,涵盖热加工领域知识后形成。而目前开设“焊接”专业的院校已达16所,它是继国家保留哈尔滨工业大学焊接工艺及设备专业,并整合为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之后,国内其他高校逐渐从“材料成型”专业分离出来形成的。

通过对众多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发现:对于“材料成型”专业,虽然拓宽了基础,但仍存在专业方向模块培养过窄的弊端以及实施通才式教育的缺陷。对于“焊接”专业,因承袭了原有焊接工艺及设备专业的培养思路,知识能力结构培养过窄、过深的弊病更加明显。究其原因在于没有从铸、锻、焊、模具和冲压等技术进步,以及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对人才需求变化的高度去准确理解这两个专业各自的内涵和外延,缺乏对“焊接”和“材料成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深度解析,导致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明确,出现了两个专业知识能力体系偏窄、不系统、不完善等现象。对于“材料成型”专业学生来说,戴上了知识大帽子,却成为了能力单一的专才,或能力弱的庸才,或无能力的偏才;而对于“焊接”专业学生来说,则戴上了知识专一的帽子,成为了能力单一、适应性差的窄才。

二、专业依托的学科发展趋势及行业需求分析

材料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是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和先导。[6]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进步,对材料的力、光、电、磁、声及热等特殊性能及其耦合效应的要求,对材料的高强、高韧、耐热、耐磨和耐腐蚀等性能的要求,以及对材料与环境协调性的要求都在日益提高。通过在微结构不同层次上的材料设计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新材料开发,复合化、低维化、智能化和结构功能一体化的新材料在生物、信息、能源和生态环境等领域不断涌现。

材料是以一定使用性能和经济价值进入社会应用领域。材料通过加工制成结构件、设备及装备,在冶金、机械、化工、建筑、信息、能源和航天航空等工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因此,现代社会大量的需要掌握材料加工技术的人才。

材料加工的范围包括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等。大量的新材料的涌现推动了材料加工过程向智能化、自动化、集成化和超精密化技术方向迈进。现代材料加工已超越传统冷、热加工的范畴,与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力学、机械学、电学、控制学和计算机科学,以及新型高性能材料的研发有着相互依存和彼此促进的密切联系,并成为再制造工程的关键技术支撑之一。因此,只有掌握多学科交叉知识,并具有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人才,才能满足现代材料加工行业对人才的需要。

材料加工工程学科主要研究材料的外部形状和内部组织与结构形成规律和控制技术。[6]当代材料加工技术和相关工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程问题包括:材料的表面工程、材料的循环利用、材料加工过程模拟及虚拟生产、加工过程及装备的自动智能集成化、材料加工过程的在线检测与质量控制、材料加工的模具和关键设备的设计与改进以及再制造快速成形理论与技术等。

材料加工工程学科的发展方向是:液态凝固成型、固态塑性成型、粉末成型、材料的净或近净成型等精密成型与处理、维纳加工、多场协同作用下的加工、表面工程、特种和异种材料连接、加工过程的模拟与智能化控制、材料循环再生利用技术,以及针对体积损伤零件及新品零件的三维快速成型技术等。[6]

教育部在20世纪末从铸、锻、焊、模具和冲压等技术发展进步,以及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对人才需求变化的高度,为适应21世纪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在材料类专业中设置了“焊接”专业,而在机械类专业中设置了“材料成型”专业。[7]

三、两个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差异性分析

了解两个专业的学科门类、专业类以及专业依托的基本学科,准确理解基本学科内涵、专业名称内涵、相关学科以及学科间的联系,对于研究专业人才的培养极为重要。

1.“焊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分析

“焊接”专业属于材料类专业,材料类专业的共同特征是以材料科学与工程为基本学科。该学科研究各类材料的组成及结构、制备合成及加工、物理及化学特性、使役性能及安全、环境影响及保护、再制造特性及方法等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和制约规律,并研究材料与构件的生产过程及其技术,制成具有一定使用性能和经济价值的材料及构件的学科。[6]“焊接”专业人才培养应体现材料学科与工程学科的基本内涵,并侧重研究焊接结 构件的生产过程及其技术。

焊接技术工程追求优良的宏观性能,但是工程结构的宏观性能与结构材料的微观组织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宏观性能的优劣取决于材料微观组织的状况。从材料连接的微观角度考虑,焊接机理复杂,加热热源、材料成分、母材的组织与性能、焊接应力与变形等因素对焊接质量影响极大,须以实验科学为基础,既重视具体细节问题,又考虑众多影响因素,通过改变材料微观组织来获取优异宏观性能。“焊接”专业是以连接技术为手段、以材料结构为加工对象、以过程控制为质量保证措施、以实现产品制造为目的的工科专业。

因此,“焊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为:培养具备材料科学、力科学、机械科学、电科学、控制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能够在焊接工艺及设备、焊接生产、焊接质量控制与检测、焊接过程自动化控制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设计制造、生产组织与管理等工作,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级科技人才。

2.“材料成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分析

“材料成型”专业属于机械类专业,机械类专业的共同特征是以机械工程为基本学科,该学科主要围绕各种机械产品与装备,开展设计、制造、运行、服务的理论和技术研究。[6]“材料成型”专业人才培养应体现机械工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程学科的基本内涵,侧重研究机械产品及装备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技术。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技术是指“材料”成型,而非“构件”成型。它通过控制外部形状和内部组织结构,使材料变成满足使用功能和服役寿命预期要求的各种零部件及成品。材料成型方法采用液态凝固成型、固态塑性成型、粉末成型、材料的净或近净成型等精密成型与处理、材料连接以及三维快速成型技术等。它不仅指成型工艺,而且还要对成型过程实施在线检测与质量控制。“材料成型”专业包含材料的成型设计、成型工艺和成型质量控制。对于设备的电控设计研究则不包含在本专业。

因此,“材料成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为:培养具备机械科学、材料科学、力科学、电科学、控制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能够在材料加工理论、成型工艺及装备、材料成型过程自动控制和先进材料工程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设计制造、生产组织与管理,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级科技人才。

3.两个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辨析

“焊接”和“材料成型”专业分别属于两个不同专业类,应以充分体现各自专业类的鲜明特征作为确立各自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石。通过分析“焊接”和“材料成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第一,专业依托的基本学科不同。前者依托材料科学;后者依托机械科学。第二,对相关学科重要性的排序不同。前者相关学科的排序为力科学、机械科学、电科学、控制科学和计算机科学;后者相关学科的排序为材料科学、力科学、电科学、控制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第三,二者研究的知识领域不同。前者研究焊接工艺及设备、焊接生产、焊接质量控制与检测、焊接过程自动化控制等领域;后者研究材料加工理论、成型工艺及装备、材料成型过程自动控制和先进材料工程等领域。第四,研究的对象不同。前者研究构件;后者研究机械产品及装备。

虽然两个专业都属于材料加工工程学科范畴,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技术涵盖材料连接技术,但是根据对“材料成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分析可以看出,“材料成型”专业从机械工程学科的角度出发,侧重培养掌握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技术的人才,而“焊接”专业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角度出发,侧重培养掌握焊接技术与工程的人才。需要指出的是,“材料成型”专业的知识体系应包含焊接核心知识,能力体系应包含焊接应用能力。两个专业对焊接知识能力要求的范围广度和内容深度存在较大差异。由此可见,“焊接”和“材料成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存在重大差异。

四、人才培养目标的专业特色分析

高等本科院校在确立这两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时,应在符合高等工程教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充分体现专业类的明显特征,根据自身在全国高校同专业中所处的位置确定专业办学定位,即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为科学研究精英型、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复合型,还是工程技术应用型。同时还应根据办学历史形成的专业办学优势,例如依托的行业等,并结合地方经济建设需要,使人才培养目标体现出明显的办学特色。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GB/T 13745-2009)[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31-40.

[2]邹家生,朱松,郭甜.以特色专业建设为契机全面提高我国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以江苏科技大学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为例[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1):102-107.

[3]孙凤勤.“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规格[J].华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01,11(2):21-24.

[4]常庆明.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科技信息,2012,(5):402-407.

[5]陈拂晓,张柯柯,郭俊卿,等.普通工科院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与实践[J].科技咨询,2008,(6):116-117.

[6]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一级学科简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1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