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大学前教育毕业总结范文

电大学前教育毕业总结精选(九篇)

电大学前教育毕业总结

第1篇:电大学前教育毕业总结范文

关键词: 电子商务专业 用人单位 就业指导

为全面了解我校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就业后的情况,提高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是为下一步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依据,我们开展了对2012、2013、2014届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跟踪调查,了解用人单位对我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的满意度情况。

一、调查对象

1.我校2012、2013、2014届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

2.毕业生所在用人单位。

二、调查内容

1.毕业生所在用人单位基本情况。

2.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包括总体评价、具体评价,具体评价从四个方面评价: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文化基础,个人能力与素质,并分别以非常满意、较满意、不好说、不满意四个选项供用人单位选择。

3.用人单位对学校的建议与要求。

三、调查方式

主要是以向用人单位发放问卷调查表、电话访谈、座谈会的方式进行,共发放问卷50份,收回有效问卷47份。

四、调查结果分析

1.毕业生所在用人单位基本情况

根据调查结果(表1)可知,在被调查的毕业生当中,有29名在私营企业工作,占被调查人数的61.70%,而进入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则相对较少,外资企业的有两个,是意料之外。

2.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总体评价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与满意度,能反映我校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是否能适应各用人单位的需要,会直接影响今后这些用人单位对我校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的接纳程度。

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我校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的总体评价为:20%非常满意、68.6%比较满意、11.4%不好说,不满意为0%,可以看出用人单位对我校电子商务毕业生总体上是比较满意的。

3.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具体评价

(1)职业道德,包括遵纪守法,诚信度,工作态度,敬业精神,吃苦耐劳等。

调查(表2)表明,在职业道德方面,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基本评价较高,较满意及以上达93.62%,不满意率为零,说明我校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方面教育还有卓有成效的。

(2)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包括专业相关理论知识,实际操作能力,解决难题能力,等等。较满意和非常满意共达到85.10%,这从侧面证明我校课改的成果,通过强化基础训练,增加实践操作教学时间,进入企业实岗实习,较好地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水平。

(3)文化基础,包括书面表达、计算机应用等,总体情况尚好,只是由于相当部分学生进校时文化基础较差,虽然在校期间加强了文化课的学习,文化课成绩有所提高,但与用人单位的要求还有一些差距。

(4)个人能力与素质,包括口头表达、团结协作、学习态度与能力、灵活应变、适应能力等。调查表明,我校的学生能力与素质方面总体良好,但调查中达不到用人单位满意要求的毕业生仍有21.28%,值得重视。

现在的用人单位不仅重视学生的专业知识,而且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希望学生不仅要专业技能强,而且要善于表达,善于学习,能团结同事,有足够的创新意识与开拓能力,既能助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臂之力,又能得到锻炼,尽快成长为企业所需的栋梁之材。

五、启示与总结

通过本次调查,得出的结论是,我校电子商务毕业生的总体水平已经得到社会的认可,学生素质有了较大提高,但是同时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文化基础方面普遍较薄弱,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方面有待提高,这就要求采取相应措施,加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方面的教育水平,这样才能让学生毕业时更自信地面对社会的各种挑战。

1.加大文化基础课程的教育改革力度

必须针对学生的特点,探讨更能适应学生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变重知识传授为强调能力培养,让学生在校期间在文化基础方面有较大提高,满足企业要求。

2.加强综合素养与能力的教育与培养

学校今后要更注重人文精神方面的教育,重视人格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也就是说要更加重视使学生学会“做人”的教育理念。

这就需要学校设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锻炼机会,开展各类活动,如社会服务、社会调查、课外科技活动,以及各类文娱、体育活动,融素质教育于活动之中,并注意与专业培养相结合。

3.加强全方位的就业指导工作

学校应从入学开始就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职业意识,让学生逐渐深入了解所学专业与未来的职业方向,引导学生对自身专业与职业的认同感,让学生在毕业时对自己未来从事的职业、岗位有较深认识,帮助学生尽快找准自己的人生定位,职业定位。同时要对毕业生进行思想教育(含艰苦创业教育)、理想教育、形势教育,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心理咨询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

此外,学校应大力加强就业技巧指导,提高服务质量,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信息,帮助学生更好地就业。

参考文献:

[1]魏文婷.中职毕业生需求与满意度的调查研究[J].职教通讯,2015(13):15-19.

[2]刘峰.中职生就业情况调查及思考[J].当代职业教育,2011(12):88.

[3]胡铁,王迎.农村中职生就业能力调查与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12(29):72.

第2篇:电大学前教育毕业总结范文

供求关系,价格规律,竞争机制是市场经济的三大特点。一个完整的市场体系,要求一切生产要素都要进入市场。不仅有商品市场,同时还要有技术市场、资金市场、劳务和人才市场、房地产市场、证券股票市场等等。

劳务市场、人才市场,属于流通体制之一。目前已出现有职业介绍所、人才交流中心、职业招聘服务中心、人才一条街和劳务集市等多种形式的人才市场,以满足用人单位和各类专业人员之间双向选择,并成为人才供求的集散地。大学毕业生、各类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也改变了以往统一分配工作单位的方法,采用由学生与用人单位直接双向选择的方式。这种劳动力和人才的配置不按计划分配方式,而是交由市场去作调节,去作供求的交换,就是市场经济的体现。与企业一样,学校作为教育产业人才产品的直接生产者,应该是独立自主,面向市场的竞争者。政府部门要改变原来的包办和直接的行政计划管理方式,转变为运用法律、经济、检查评估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管理,给学校特别是职业培训和专业教育的中、高等学校,赋于更大的办学自。使其成为自主发展、自我约束的机制,成为具有法人地位,参与市场竞争的教育实体。

(一)人才市场的供求规律。市场有供、有求,才形成交换流通。供与求是矛盾的统一。供求关系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之一。由于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各层次、各门类、各规格的人才,而生产人才的各类学校,各种培训机构,大量培养各层次、各类、各规格的适销对路的人才,满足人才市场的需要。目前供与需的主要矛盾有:(1)在数量上,人才供不应求。就广州地区而言,根据有关部门的预测,到2005年专门人才要达86万人。目前广州各类专门人才只有27万人,除需退休等因素,共需补充65万多人。而广州地区目前培养能力不足,依靠普通学校毕业生及引进外省、外国人才等,只能解决需求的60环左右。因此,目前的矛盾是供不应求。这样矛盾会促进教育的大发展;(2)各类人才的规格、质量上,供与求也有许多不一致的地方。随着市场经济机制的建立和发展,随着关贸协定缔约国地位的恢复,随着产业结构以及就业结构的变化,对人才品种、规格、质量上的要求也随之变化。目前更需要高科技、高技术型人才;需要复合型、应用型、外向型、管理开拓型人才;(3)人才的供与求的矛盾还因地区不同,经济发展的程度和方向的不同,而表现的矛盾的形式、程度也不同。我们要把握这种供求关系,研究其规律。

(二)人才市场的价格规律。在市场体制内,各种产品、服务、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都要依据价格成本的有利性,自由流动,形成均衡的价格。这种价格规律在人才市场中也会充分表现出来。在计划经济后期,就曾经出现过有尝的培训等表现方式。这是对人才培训成本的一种补尝或资助。建立市场经济之后,教育作为一种产业出现,就会有如下一些表现形式:(1)由国家投资的学历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部分,培训人才贡献于社会,而需要向社会收取教育附加费或补尝费,作为培训成本或发展教育投资的一种经费补充;(2)向直接受培对象收取受培费。如目前向自费生收取的培训费。这是与人才品种、规格相关的培训成本、使用价值的一种适应性价格;(3)向委托代培单位收取代培费。这是培训机构与代培单位的一种契约性或人才价格适应性的确认形式。当人才市场进一步健全,人才在社会上进一步商品化之后,教育培训单位直接向受教育者收取相当数量的培训费,将是一种主要的形式。人才价格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人才的规格、层次,人才的科技知识水平和专业技术能力上,其最终会反映在服务单位的使用价值上。因此,培训单位应该尽量提高人才的质量。人才的质量是因层次规格的不同而不同的。其规格要求又是由人才市场对人才需求的目标所决定的。因此,培训单位应主动全面地了解市场的人才需求信息,然后才能计划决策。市场是客观的,是第一性的;而计划决策是主观的,是第二性的。人才价格的确定,是由供求市场在适应中所制约、由市场在各种有关因素的作用下所决定、所调节的。因此,不能漫天要价,不然就会被需方所拒绝,被市场所冷落。

(三)人才市场的竞争规律。竟争是市场的规律之一,有竟争才有发展。市场就是通过竞争,去确认供求取向和价格的。人才市场中的竞争,主要反映在培训单位的招生生源和毕业生的销路上‘.凡是人才的品种、规格、质量适应市场需求的,销路就广;凡是适销不对路的,就门庭冷落、人才滞销,造成积压和浪费。如1983年度教育部对八一、八二两届高校大专毕业生进行抽样调查,发现在5700多个毕业生中,完全用非所学的占12.7%,降格使用的19%,不能发挥大专毕业生作用的竞达50%以上,反映了人才规格、质量不符合用户的需求。由于用户需求的取向不同,因此,人才市场的竞争,往往具有地区性和阶段性的特点。就目前而言,在广东、广州地区,人才需求的主要趋向是外向型、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各培训机构应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特长,发展自己的优势,有所开拓、有所创新,设计和生产各类新的人才产品,参与人才市场的竞争。电大在这方面有自己的优势也有相对的劣势。

二、电大在人才市场的竞争中的优势和劣势

中国广播电视大学是一个教育大系统。它包括中央电大和44所省级电大,50。多所地市级电大分校,2。。o多所县(区)级电大工作站及数以万计的基层教学班组成的全国性教育体系。在培养人才和人才市场的竟争中有着很大的优势。

(一)电大是一个远距离教育系统,它的系统办学功能的优势,充分体现在它的省钱高效上。它的开放性、广泛性、社会性特点,能够大批量的培养各门类专业人才。电大目前的规模和能力,是任何一间高校所不能比拟的。建校以来开设有4科21类高等专科门类,130多个专业,培养了140万大专毕业生,非学历教育结业生400多万。这种大批量培训的教育机构,适应着当前经济大发展,人才需求量大增的形势,能迅速缓解人才市场供不应求的尖锐矛盾,促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康发展。

(二)电大教育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优势。电大建校以来,建立了主动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办学机制。(1)建立了初步的与外界联系的信息决策系统。中央电大与中央各部委办、各部属单位都有联系渠道;各省市电大与省市各厅局、各专业、行业管理局都有联系;各电大分校与行业各基层单位的联系更为密切。电大与各高校、各成人兄弟院校也有一定联系。这种纵横关系能组成信息网络,直接了社会办学的需求信息,使电大的办学决策趋于科学化,使办学更能适应社会需求,(2)电大具有专业设置的广泛性和动态控制的适应性的优势,可根据时间和地域的不同需要,灵活地迅速地开出适应需要的专业。改革开放以来,各地电大开出了多种新的专业门类,丰富了全国电大教育的专业库,也为各地电大互相交流、互相借鉴、共同开拓新专业,创造了良好条件;(3)电大具有教育的大范围、多层次多功能办学的优势。电大以高等专科学历教育为主。这种专科层次,既适用于成人教育,又适应于普通教育。电大还广泛地开展中专学历教育、第二学历教育、继续教育、高等自学考试辅导、职业技术培训以及岗位培训等等。这种大范围的多功能、多品种的教育机制,也是任何高校所没有的。

(三)电大教育有较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具有能使人才质量满足用户的各种要求的优势。全国电大实行“统筹规划、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办学体制,有完善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包括专业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过程管理、考务工作管理等,并实行学计划、材、学大纲、统一命题、统一考试制度。由于严格管理、严格考核,教学质量是有保证的,是能获得用户的信任的。1988年首次全国电大毕业生追踪调查报告中指出:“电大毕业生的质量是好的和比较好的”。“用人单位对电大毕业生总的评价是信任和比较信任的比例达86.2%”。“电大毕业生的自学能力、查阅资料、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写作表达、实验操作、技术革新、组织管理、文艺鉴赏能力等达到大专或大专以上水平的均在96.5%至78.1%之间”。充分体现了电大大专应用型的人才质量。最近几年来由中央电大统一组织了教材改革,包括文字教材、音像教材的重编和重新制作,将会进一步提高电大的教学质量。

(四)由于全国电大实行教育资源共享的原则,使办学具有高效优质的优势。根据有关部门的调查测算,培养一个大专毕业生,电大的办学费用仅为普通高校的三分之一左右。电大聘请全国优秀的专家、教授担任主编、主讲,保证了教材、授课的高质量。所开设的基础课、专业主干课通过电视或广播电台公开播出,使全国各级电大能组织收看,共同享用。这种教育资源共享的优势,是其他高校所没有的。这种高效优质的办学机制,使电大在培训和人才市场竟争方面占着优势。

电大教育还有其他一些优势。但这些优势许多是对于整个电大系统而言的,而对于省市电大各校、各分校来说,就不尽如此了。因此,我们也要看到电大的劣势,这些劣势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一)由于外界对电大认识不足造成的劣势。虽然电大创办15年来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由于我们宣传工作做的不够,由于传统教育的旧观念、旧习’质势力的影响,人们在思想上总不愿接受电大这个新生事物。也由于我们一些主管部门的政策(如招生政策,用工政策等)有偏向的缘故,使社会上对电大教育及其毕业生存在偏见,认为电大“不正规”,电大是“第三、第四类高校”等等。因此,社会信誉不高,造成招生工作困难,毕业生工作安排仍遇到歧视等。

(二)由于电大内部思想认识不高,不尊重电大的特点和规律而造成的劣势。由于我们对电大特点研究和宣传教育不够,又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的影响,致使我们电大内部的一些同志、甚至某些领导同志,总觉得自己的电大没有普通高校“正规”,办什么事总习惯于向普通高校看齐,甚至模仿、照搬人家的经验,完全抹煞了电大远距离教育的特色,丢掉了自身办学的优势。诸如过分热衷于招收应届高中毕业生,而忽视发展电大教育的成年性、职业性特点;模仿普通高校,回复到近距离教育的“面授课”,而忽视电大远距离多媒体教学的特点;甚至借口某些音像教材有缺陷,而全盘否定和取消音像课,这就连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共享的优势都丢掉了。又如为了“创收”、节省开支,连按比例规定开设的辅导课也减少,让学生以自学来代替;规定的实验课、社会实习等也偷工减料等等,造成学员考试合格率低、毕业生质量下降,社会影响极坏,以至造成自己形象不好,威信不高,严重影响电大在社会上的信誉和竞争力。

(三)电大教育的开放性、远程性所带来的管理工作的困难所造成的劣势。电大是突破传统教育的时空界限,面向社会实行大范围的教育。由于办学的分散、面广、域大,信息传递的多层次、远距离,容易造成信息沟通迟缓,甚至失灵,影响到办学系统的指挥协调工作,以及影响教学、教学管理的某些环节,最终影响到电大整体功能的正常发挥和毕业生质量的提高。

三、充分发挥优势,使电大教育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电大要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必须加快改革的步伐。特别是首先要加快转换办学机制,要从思想上、组织机构上转到适应市场经济的轨道上来。衡量转换机制的标准,要看它是否有适应市场竞争的信息机构和决策机构;看它是否能按市场的规律办事;看它是否能适应市场变化而变化。一所学校能否适应市场的需求,主要看其办学的内容层次、专业设置、教学计划、课程与教材方面的改革以及办学的质量、形式、招生办法等是否适合人才市场的需求。目前阶段,是要适应我国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以及就业结构的改革与变化,适应当前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和基础性产业的需要。学校的决策是否正确,其办学的方向效果、人才规格质量如何,是要通过市场的需求和用户来作检验的。正确的市场决策依赖于完善的市场信息机制。信息机制的优劣,是要看它掌握信息量的多少;信息来源是否多渠道、多层次;是否全面、准确、及时。要有信息的综合和分析处理,要讲究时效和灵敏度,要形成信息网络和良性循环。电大要抓好外部信息的反馈,使办学决策准确适时;抓好内部信息的反馈,使内部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能稳步提高。

第3篇:电大学前教育毕业总结范文

关键词:校企合作;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电子;大学生

作者简介:陈立福(1979-),男,河北沧州人,长沙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讲师;马瑞(1971-),男,甘肃秦安人,长沙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湖南 长沙 410004)

基金项目:本文系长沙理工大学教改项目(项目编号:JG1220)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9-0028-03

《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已成为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核心目标。然而,现阶段高等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依然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为主,创新能力较低已成为无法回避的事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了未来10年人才培养的总体安排,[1]教育部为贯彻落实两个纲要也实施了包括“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在内的一系列人才培养创新试验,旨在推进高等工程教育适应我国新型工业化和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培养适合工业界需求的合格工程师。其特点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由上述可以看出,加强校企合作,联合企业界、教育界、工业界的力量,共同培养优秀的大学生人才成为了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一项任务。

一、校企合作的深层意义

所谓校企合作[1]就是基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为目标导向的高等院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培养人才的一种教育模式。其核心是产学合作、双向参与,实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企业人才招录模式的转变。[2]

在良好的校企合作中,高等院校可以大幅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获得稳定的企业资金支持,培养高素质、实用创新型大学生人才,根据企业和社会需求及时推进学科建设,大大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等。

企业在校企合作中也可以弥补自身技术创新能力的不足,获得先进技术,解决重大问题;借助高校的科研力量,实现创新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形成优势叠加,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及风险;获得高素质优秀人才,掌握挑选未来雇员的机会以及建立职工继续教育体系需求;使企业获得品牌效应,提高社会声望等。

因而,校企合作对高校和企业的发展都具有非常大的积极意义和推动作用。

二、国内外校企合作现状及原因分析

目前,校企合作模式在欧美得到深度推广,并且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在中国却发展得不尽如人意。[3]一方面是高校每年毕业生就业困难,就业专业不对口,所学知识派不上用场,近几年统计信息表明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率已经超过本科生;高校每年经费短缺;科研成果转化率极低,造成资源浪费。另一方面,我国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人才;遭遇技术瓶颈时难以突破,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只能靠模仿及代加工来获取微薄的报酬,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无无法与欧美及其迅速的技术更新竞争。

在目前已形成的校企合作中,大多都是学校为求生存、求发展和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而主动向企业界寻求合作伙伴。[1]主动寻求与学校合作办学的企业少而又少,多数企业给予学校的资助亦都停留在项目支持、实习基地提供、员工培训的合作。这种合作离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目标——建立起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将高等教育资源的势能转化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实现办学的整体效益相去甚远。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我国高校研究体系较为传统

一是高等院校教育经费来源方式传统,主要靠国家财政拨款。据调查,中国高校主要靠政府维生,科研团队没有经费压力,所以整个高校的学术研究是学术导向型,导致其余工业界脱节,科研内容不够实用,从而使得企业与高校合作的积极性不是很高。

2.高校的教育教学体系不能满足企业需求

学校教育模式较为传统,创新型不足,长期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学校的教学及专业课程的设置仍较为传统,不能随社会经济发展及时调整本科生课程体系结构,从而影响了企业与学校的合作意愿。

3.高等院校缺乏健全的科学研究转化和技术转让平台

长久以来,我国高校都是以教师数量、获奖级别以及多少、获得经费以及课题多少等一系列指标来评定高校教师,使得科研队伍逐渐深入基础研究,却忽视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工业产品这一重要方面;而社会中也缺乏这样一个平台实现高校的成果转化。[4]这就大大制约了高校在应用研究领域的发展,也疏远了与企业的联系,形成学术与工业完全独立、互不相关的局面。

4.校企合作教育流于走过场

当前,不少高校仍将校企合作教育定位在第二课堂范畴,按第二课堂活动形式来组织实施,主要体现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实习环节。社会实践活动往往采用“游击战”的组织形式,象征性地组织几支社会实践服务团队,用短短几天时间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简单的“走马观花”后便草草收场。高校与企业合作存在高校“一头热”的问题。[5]高校强调企业应担负的社会责任,忽视其与企业的合作是可以利益化的。

三、探索深度校企合作的模式

本文旨在探索如何实现校企深度合作,充分挖掘校企合作潜力及优势,改革现有教育教学体系,培养应用创新型电子专业大学生人才。

1.深度校企合作的实施内容及技术路线

(1)改革并构建合理的电子专业课程体系。学生学习的专业课程对本科生有着重要作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还可以为学生的就业和继续教育提供重要的支撑作用。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培养出的大学生会倍受企业青睐,从而使本科生的就业问题迎刃而解,也使得学校发展进入良性循环,促进社会经济较快发展。但目前本院电子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设置并不能较好地满足企业需求,培养出的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与企业期望相差较大,从而使得学生不好就业,也影响了学科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对本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进行必要的改革。

1)走进多家相关企业,深入调研其对大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需求状况,为以后的课程体系优化设置提供指导。

2)要对目前国内外的电子专业相关知识的发展水平进行细致分析,并对有发展潜力的电子知识进行一定定位,为以后学生的培养提供参考。

3)对目前本院电子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解并作深入分析,对目前四个年级课程设置的情况进行研究,并考虑学生大学期间整体实习实践活动的安排、毕业设计前的准备工作及毕业设计时间长度的需求等,形成初级的专业课程体系。

4)邀请多家校企合作单位的专家与电子专业的相关教师、院领导对初级课程体系进行细致商讨,对不能满足企业需求和社会发展之处进行必要修正,从而产生最终的电子专业课程体系结构。

(2)改革电子专业大学生实践实习制度。大学期间的实践和实习对本科生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及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在本科生实习和实践过程中经常出现学生理论和实践脱节的问题、实习的管理问题以及实习时间与内容设置不太合理的问题等,使得学生在实习之后收获甚微,根本达不到实践实习的目的。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对电子大学生的实习实践制度进行较大改革。

1)清晰和深刻地理解本科生的实践和实习目的,从而更好地评判制度的合理性,为制度的制定确立根本依据。

2)对目前电子专业中本科生的实践实习方式及制度、每个科目的实习实践内容进行细致分析和研究,对不符合实践实习目的的予以改革,并确立实习验收评价体系,对不达标的要求重做,从而建立初级的电子专业大学生的实践实习制度。

3)邀请校企合作单位经验丰富的专家与电子专业教学实践丰富的教师针对得出的初级实践实习制度进行商讨,探讨企业实践实习的可能性及方式和方法,最后结合企业需求对实践实习内容及方式方法进行必要的修正,构建合理而有效的大学生实践实习制度。

(3)电子专业本科生校企合作下毕业设计方案。本科生毕业设计是大学生培养计划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是保证学生实践能力和锻炼创新能力的决定性环节。该环节可以通过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让学生掌握专业设计工作的流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现有的毕业设计多数以专业教师列出题目,学生选择,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整个环节简单有效,得到广大教师的普遍认可。也有外聘教师及企业公关模式,但总体仍是以教师设立课题指导为主,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能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对培养创新型和实用性也有较大制约。此外,毕业设计目前基本是在大四下学期开始,离毕业答辩只有3个多月的时间,其中又夹杂着研究生复试准备及有的毕业生继续找工作的情况,完成毕业论文的时间很少,因而培养出的学生与企业要求相差较大。本文对校企合作下的毕业设计进行研究并确立合理的实施方案,助力学生的毕业设计,培养应用创新型的本科生。

1)对目前电子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设计实施方案进行调研,对在毕业设计期间出现的时间紧张问题、管理问题及选题问题等进行细致分析,找到问题的本质所在,为解决毕业设计问题提供重要依据。

2)走进企业,对企业在本科生毕业设计上专业及项目工作中的需求情况进行调研,探讨本科生在企业进行毕业设计的可行性及实施方式方法等,为学生毕业设计选题提供指导方向。

3)根据电子专业设置的课程体系及教师研究方向情况,结合企业需求,邀请校企合作单位与电子专业教师共同商讨并确定学生毕业设计的内容、形式、时间长短、场所、学生的双导师管理制度及具体实施方案以及对毕业设计成果的评价体系等。

4)为了验证研究的毕业设计方案效果,与校企合作单位商讨选派一定数量的大四学生到企业进行毕业设计,并根据研究的方案进行实施和考核,评价毕业设计的效果。

综合以上分析,图1给出了总体技术路线。

图1 探索深度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创新型电子专业大学生的总体技术路线

2.深度校企合作的可行性分析

培养应用创新型大学生人才是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核心目标也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未来10年的明确目标,其中校企合作内容也是中长期规划中重点提出的方针,因而该项目的实施符合大学发展趋势和国家的中长期发展要求。

长沙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目前已与多个公司和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拥有2个校内和16个校外实习基地,其中湖南省电力公司为湖南省优秀校外实习教学基地。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校企合作中也取得了一定成果,建立的电工电子实习基地为湖南省优秀校内实习教学基地,与广州周立功单片机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3+1”创新教育模式合作协议,还与长沙太阳人电子有限公司、威胜集团有限公司、科瑞特等多个知名公司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因而,对该项目的研究和实施提供了一定的企业基础,也为该项目方案的效果的验证提供了实施场所。

电子专业教师主要以中青年为主,成员中既有从事多年教学工作、教学研究的教授,也有从事实验管理和教学的高级实验师,还有与校企合作单位多次交流联系的教师。

因而,国家政策的支持、优秀的中青年教师队伍及软硬件平台的大力支持将为本文提出的教学改革的成功实施提供切实保障。

四、结论

本文就如何实现深度校企合作提出了在教学体系、实践实习以及毕业设计三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的方法、内容及技术路线,以期能充分挖掘和发挥校企合作优势与潜力,培养电子专业大学生应用创新能力,提高其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阎玉秀,毛雯,楼丽娟,等.本科人才培养现状调查及校企合作SWOT分析——基于浙江理工大学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2,29(6):915-918.

[2]吴琼,肖利华.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校企合作模式与对策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1,(29):167-169.

[3]孙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J].包装世界,2011,(7):38-40.

[4]孙建辉,宋颖,孟庆伟.从哈工大与成飞的合作看校企合作创新中应重视的几个问题[J].科技管理研究,2011,(9):19-23.

第4篇:电大学前教育毕业总结范文

摘要:学籍管理是教学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分析了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的现状,针汁目前电大开放教育学籍管理的特点以及面临的问题,从多个角度提出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看法。论述了开放教育学籍管理在电大实施战略中的重要意义。

“学籍”专指符合招生规定条件被正式录取,并按规定办理注册手续后所取得的学生资格。而学籍管理则是对学生从招考人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中的学籍注册、课程选择、学习成绩的评定与迁移为中心的考核与管理。成人教育同普通教育一样,学籍管理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但是又和普通教育不同,成人教育的学生相对分布松散,学生层次差异较大,使得成人教育的学籍管理较普通教育管理难度更大。正如一些专家所指出的:“重视学籍管理,明确成人教育学籍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内容,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加强学籍管理工作,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保证教育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它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的手段使得传统教育向教育的开放性、广泛性和终身性发展。目前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开放教育就是现代远程教育的一种模式,其本质是人人享有终身接受教育的权利。意味着:教育对象的开放;教育观念开放;教育资源开放;教育过程开放。正是由于这些特点电大的开放教育实行完全学分制管理,具有允许学生自主选课,选择学习时间及个性化考试等特点,体现了对学生个性化服务的教学管理制度。但正是这种教学管理模式给传统的学籍管理方式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开放教育学籍管理主要内容

1.新生人学注册管理:学生人学参加电大统一的人学测试,经过资格审核后报教育部学生司备案,同时将新人学的学生基本信息导入教务管理系统统一生成学号,建立开放教育学生基本电子学籍档案。

2.学籍异动工作管理:所谓学籍异动是指学生因工作调动,搬迁等原因申请的转学、转专业。学籍异动经学员自己提出申请,经过教学点和省电大批准上报中央电大备案同时建立电子异动记录档案。

3.课程注册管理:学生人学后每个学期在专业规则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本学期需要学习的课程进行注册学习。各教学点根据学生的课程注册信息开设课程并将数据汇总上报省电大,省电大汇总各地市数据上报中央电大。课程注册是每个学期教务管理工作的核心,是教材征订,教学、考试安排及收费的基础和依据。

4.毕业、学位审核:指学生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学分后,达到毕业年限由教学点上报到省电大进行毕业资格审核,省电大审核后将结果上报中央电大进行终审,最后由中央电大为学生颁发毕业证书,达到学位条件的学生授予学位。

二、开放教育学籍管理的主要特点

1.个性化管理: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特点是教育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教学上利用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资源,教学形式上由原来以教为主变成以学为主,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学习方式和学习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个别化学习等。根据上述特点电大目前的学籍管理制度实行的是完全学分制的管理模式,允许学生自由选课,淡化了传统的班级管理,逐步实现了从传统的班级管理到学生的个别化管理。

2.管理的信息化和现代化:为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电大学籍管理工作中充分地利用了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等先进手段开发了多个教务管理和学籍管理的系统软件,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转变了管理观念、改革了传统的管理方式实现学籍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和信息化。

三、目前电大学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开放教育的学籍管理使用了先进的管理手段,但是由于实行学生自主选课,个别化管理,也给学籍管理工作带来了一些问题:

1.入学注册数据带来的问题:人学的电子注册数据是学籍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教育部实行学籍学历电子注册后,人学的电子注册数据是学生人学资格、毕业审核、学历上网的主要数据来源和依据,但是由于招生人学时间紧,教学点分散,操作人员疏忽等原因带来了人学电子注册数据的不准确性。数据的不完整、不准确直接影响学生毕业证书的颁发和学历证书的网上认证,给后续的一系列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2.自主选课和课程注册带来的问题:完全学分制允许学生自主选课打破了传统的班级管理的方式,但是部分学生自主选课时不根据专业规则要求存在多选、漏选、误选的情况。另外由于开放教育办学层次、专业和课程的多样性,同一门课程在不同专业规则中的学分和收费标准的不同给学籍管理的选课和注册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学籍管理人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统计、核实和修正学生的选课注册数据。由于课程的设置和专业规则制定的不科学、不严谨性,使得课程注册工作流程过于繁琐,制约了完全学分制的实行。

3.成绩和毕业审核的问题:开放教育的教务管理实现了考试过程和成绩管理工作的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大大减轻了考试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但是由于办学层次和专业的多样性,出现部分相近名称课程的ID(课程代码,ID不同则代表不同课程)不同但是试卷相同的情况,而计算机系统只认ID不认中文名称,造成部分学生考试完后成绩得不到认证。这给学籍管理中的毕业审核工作带来了麻烦也影响到了毕业证书发放的进度。

四、通过对开放教育学籍管理工作分析,我们从实践出发本着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利益的思想对学籍管理工作,提出以下改革意见和想法。

1、学籍管理规定的详细化、公开化和透明化

学籍管理工作是一个涉及部门比较多的岗位,涉及的因素也很多,各部门的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对学籍管理制度了解不深,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不按管理规定的要求,使得管理效率低下。因此必须制定一套符合电大成人开放教育特点的详细学籍管理规定和相关文件汇编,另外建立专门学籍管理制度和文件查询网站供学生和教师查询,组织相关人员以各种形式学习文件精神,特别是提高学生对学籍管理和专业规则中的相关内容的了解是减少错误的必要手段。达到规章制度人人熟悉,文件精神深人人心的效果,做到制度的详细化、公开化和透明化。

2、规范课程的设置和专业规则的制定

对开放教育的课程开设进行严格的审核,包括必修和选修课,尽量做到能合并的课程进行合并,同一课程在不同专业应使用同样的教材和试卷等,避免引起混淆。规范课程在不同专业中的学分设置等。对专业规则的制定严格把关,做到相对稳定。逐步使课程注册工作由过去的按年级专业制定收费标准过渡到以课程为收费标准。

3、加强学生选课工作的辅导和检查制度

完全学分制后允许学生自主选课,但是学生对专业课程不甚了解存在先选和误选情况。应该建立完善的选课制度,不是把这个工作简单地交给学生,而应在每个专业设立多位专业教师作为辅导员,公开联系方式,在公开网站上对所有专业的课程内容进行详细说明,对课程学习的先后顺序进行说明,使得每个学生在详细了解本专业课程设置以后再安排专业辅导员指导他们进行选课。另外每个教学点的管理人员要详细核对学生的选课结果,如有错误及时进行修正。

4、加强学籍档案资料的管理

学籍档案包括个人档案和整体档案。个人档案是为每个学生设立的档案信息如学生基本信息表、学籍卡等,整体档案是针对某个年级专业的学生设立的档案如录取花名册和毕业生花名册、成绩册等。学籍档案管理是学校教务管理的基础性和关键性工作,因此保存好原始资料并建立学生电子档案库是学籍管理的重要工作。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每个学期派专人收集学生的纸质档案材料并归类编号按顺序存放,同时根据纸质档案通过开发的系统管理软件建立和完善电子档案以方便信息的查询和。

5、改革毕业审核工作流程

毕业审核环节处于教务管理工作的“出口”位置,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和教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由于中央电大系统学生数量庞大,每个学期毕业证书办理日期都较长,为使毕业生在最快的时间拿到毕业证书,改革毕业审核工作流程,加快毕业审核进度是学籍管理的重要工作。

因此每个学期考试结束后,应立刻对当期需要毕业的学生进行毕业初审,将名单尽快发放到教学点核对,同时梳理相关问题,与考务和专业规则管理部门制定专门的毕业审核工作流程制度进行联动,发挥系统和技术的优势,对反映的问题作出及时有效的处理。开设专门的绿色通道加快毕业审核信息的上传和下达。

6、不断开发管理软件,加强学籍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加强信息化的建设,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人。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组织相关管理部门进行情况的汇总和系统分析,联合开发部门及时地制作处理相关任务的软件项目,提高管理的工作效率。例如我们专门制作了“教务信息系统”、“教务数据上传和下载系统”、“毕业生信息核对系统”、“在籍学生基本信息核对和修改系统”等。提高工作效率,加强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知识和相关软件使用的培训,使每个部门的管理人员熟悉业务流程和软件的操作流程是提高学籍管理水平的重要环节。

第5篇:电大学前教育毕业总结范文

论文关键词:开放教育学籍管理信息化

“学籍”专指符合招生规定条件被正式录取,并按规定办理注册手续后所取得的学生资格。而学籍管理则是对学生从招考人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中的学籍注册、课程选择、学习成绩的评定与迁移为中心的考核与管理。成人教育同普通教育一样,学籍管理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但是又和普通教育不同,成人教育的学生相对分布松散,学生层次差异较大,使得成人教育的学籍管理较普通教育管理难度更大。正如一些专家所指出的:“重视学籍管理,明确成人教育学籍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内容,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加强学籍管理工作,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保证教育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它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的手段使得传统教育向教育的开放性、广泛性和终身性发展。目前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开放教育就是现代远程教育的一种模式,其本质是人人享有终身接受教育的权利。意味着:教育对象的开放;教育观念开放;教育资源开放;教育过程开放。正是由于这些特点电大的开放教育实行完全学分制管理,具有允许学生自主选课,选择学习时间及个性化考试等特点,体现了对学生个性化服务的教学管理制度。但正是这种教学管理模式给传统的学籍管理方式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开放教育学籍管理主要内容

1.新生人学注册管理:学生人学参加电大统一的人学测试,经过资格审核后报教育部学生司备案,同时将新人学的学生基本信息导入教务管理系统统一生成学号,建立开放教育学生基本电子学籍档案。

2.学籍异动工作管理:所谓学籍异动是指学生因工作调动,搬迁等原因申请的转学、转专业。学籍异动经学员自己提出申请,经过教学点和省电大批准上报中央电大备案同时建立电子异动记录档案。

3.课程注册管理:学生人学后每个学期在专业规则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本学期需要学习的课程进行注册学习。各教学点根据学生的课程注册信息开设课程并将数据汇总上报省电大,省电大汇总各地市数据上报中央电大。课程注册是每个学期教务管理工作的核心,是教材征订,教学、考试安排及收费的基础和依据。

4.毕业、学位审核:指学生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学分后,达到毕业年限由教学点上报到省电大进行毕业资格审核,省电大审核后将结果上报中央电大进行终审,最后由中央电大为学生颁发毕业证书,达到学位条件的学生授予学位。

二、开放教育学籍管理的主要特点

1.个性化管理: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特点是教育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教学上利用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资源,教学形式上由原来以教为主变成以学为主,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学习方式和学习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个别化学习等。根据上述特点电大目前的学籍管理制度实行的是完全学分制的管理模式,允许学生自由选课,淡化了传统的班级管理,逐步实现了从传统的班级管理到学生的个别化管理。

2.管理的信息化和现代化:为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电大学籍管理工作中充分地利用了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等先进手段开发了多个教务管理和学籍管理的系统软件,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转变了管理观念、改革了传统的管理方式实现学籍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和信息化。

三、目前电大学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开放教育的学籍管理使用了先进的管理手段,但是由于实行学生自主选课,个别化管理,也给学籍管理工作带来了一些问题:

1.入学注册数据带来的问题:人学的电子注册数据是学籍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教育部实行学籍学历电子注册后,人学的电子注册数据是学生人学资格、毕业审核、学历上网的主要数据来源和依据,但是由于招生人学时间紧,教学点分散,操作人员疏忽等原因带来了人学电子注册数据的不准确性。数据的不完整、不准确直接影响学生毕业证书的颁发和学历证书的网上认证,给后续的一系列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1.自主选课和课程注册带来的问题:完全学分制允许学生自主选课打破了传统的班级管理的方式,但是部分学生自主选课时不根据专业规则要求存在多选、漏选、误选的情况。另外由于开放教育办学层次、专业和课程的多样性,同一门课程在不同专业规则中的学分和收费标准的不同给学籍管理的选课和注册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学籍管理人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统计、核实和修正学生的选课注册数据。由于课程的设置和专业规则制定的不科学、不严谨性,使得课程注册工作流程过于繁琐,制约了完全学分制的实行。

2.成绩和毕业审核的问题:开放教育的教务管理实现了考试过程和成绩管理工作的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大大减轻了考试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但是由于办学层次和专业的多样性,出现部分相近名称课程的ID(课程代码,ID不同则代表不同课程)不同但是试卷相同的情况,而计算机系统只认ID不认中文名称,造成部分学生考试完后成绩得不到认证。这给学籍管理中的毕业审核工作带来了麻烦也影响到了毕业证书发放的进度。

四、通过对开放教育学籍管理工作分析,我们从实践出发本着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利益的思想对学籍管理工作,提出以下改革意见和想法。

1、学籍管理规定的详细化、公开化和透明化

学籍管理工作是一个涉及部门比较多的岗位,涉及的因素也很多,各部门的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对学籍管理制度了解不深,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不按管理规定的要求,使得管理效率低下。因此必须制定一套符合电大成人开放教育特点的详细学籍管理规定和相关文件汇编,另外建立专门学籍管理制度和文件查询网站供学生和教师查询,组织相关人员以各种形式学习文件精神,特别是提高学生对学籍管理和专业规则中的相关内容的了解是减少错误的必要手段。达到规章制度人人熟悉,文件精神深人人心的效果,做到制度的详细化、公开化和透明化。

2、规范课程的设置和专业规则的制定

对开放教育的课程开设进行严格的审核,包括必修和选修课,尽量做到能合并的课程进行合并,同一课程在不同专业应使用同样的教材和试卷等,避免引起混淆。规范课程在不同专业中的学分设置等。对专业规则的制定严格把关,做到相对稳定。逐步使课程注册工作由过去的按年级专业制定收费标准过渡到以课程为收费标准。

3、加强学生选课工作的辅导和检查制度

完全学分制后允许学生自主选课,但是学生对专业课程不甚了解存在先选和误选情况。应该建立完善的选课制度,不是把这个工作简单地交给学生,而应在每个专业设立多位专业教师作为辅导员,公开联系方式,在公开网站上对所有专业的课程内容进行详细说明,对课程学习的先后顺序进行说明,使得每个学生在详细了解本专业课程设置以后再安排专业辅导员指导他们进行选课。另外每个教学点的管理人员要详细核对学生的选课结果,如有错误及时进行修正。

4、加强学籍档案资料的管理

学籍档案包括个人档案和整体档案。个人档案是为每个学生设立的档案信息如学生基本信息表、学籍卡等,整体档案是针对某个年级专业的学生设立的档案如录取花名册和毕业生花名册、成绩册等。学籍档案管理是学校教务管理的基础性和关键性工作,因此保存好原始资料并建立学生电子档案库是学籍管理的重要工作。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每个学期派专人收集学生的纸质档案材料并归类编号按顺序存放,同时根据纸质档案通过开发的系统管理软件建立和完善电子档案以方便信息的查询和。

5、改革毕业审核工作流程

毕业审核环节处于教务管理工作的“出口”位置,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和教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由于中央电大系统学生数量庞大,每个学期毕业证书办理日期都较长,为使毕业生在最快的时间拿到毕业证书,改革毕业审核工作流程,加快毕业审核进度是学籍管理的重要工作。

因此每个学期考试结束后,应立刻对当期需要毕业的学生进行毕业初审,将名单尽快发放到教学点核对,同时梳理相关问题,与考务和专业规则管理部门制定专门的毕业审核工作流程制度进行联动,发挥系统和技术的优势,对反映的问题作出及时有效的处理。开设专门的绿色通道加快毕业审核信息的上传和下达。

6、不断开发管理软件,加强学籍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加强信息化的建设,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人。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组织相关管理部门进行情况的汇总和系统分析,联合开发部门及时地制作处理相关任务的软件项目,提高管理的工作效率。例如我们专门制作了“教务信息系统”、“教务数据上传和下载系统”、“毕业生信息核对系统”、“在籍学生基本信息核对和修改系统”等。提高工作效率,加强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知识和相关软件使用的培训,使每个部门的管理人员熟悉业务流程和软件的操作流程是提高学籍管理水平的重要环节。

第6篇:电大学前教育毕业总结范文

关键词: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管理;师资力量

中图分类号:TN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50-0069-03

绪论:

毕业设计(论文)是高等工科院校教学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主要教学环节,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学生毕业前的最后学习阶段,是对学生学习情况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检验和总结,是学生综合素质与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是学生毕业及学位认证的重要依据,也是衡量高等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评价内容,对于促进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到来,该环节教学的安排、管理和监控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问题日益凸显。

本研究拟就电子信息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分析目前毕业设计(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并结合电子信息类专业特点,从选题、师资队伍建设、指导模式的改革,学生管理等方面探讨提高电子信息类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措施,积极探索更加适合于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模式,进一步规范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组织、管理和监控,并给出解决这些问题思路及具体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了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有助于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所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影响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因素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到来,以及市场对人才要求的提高和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安排、组织、管理和监控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问题日益凸显,安排难、效果差,难以达到培养目标要求已成为普遍存在的问题。

1.毕业设计(论文)时间不足。首先由于就业等问题的客观存在,对毕业设计(论文)造成很大的冲击。很大一部分学生经常要到校外参加人才招聘会或到招聘单位进行实习,难以集中精力做毕业设计(论文),给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组织、管理和监控造成巨大压力。如何在两者之间寻找到一个契合点,是系、院及学校很难解决而但又必须面对的问题。少数学生认为找到的工作与自己所学的专业关系不大,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和成绩不影响将来的工作。一些考研的同学忙于复习功课,因此投入到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和精力也受到了影响。其次,毕业设计(论文)在第八学期进行,而毕业设计(论文)是个综合性课题,需要学生查阅大量的资料,完成方案的设计、具体的电路设计和安装与调试,因此,大部分的学生反映毕业设计(论文)时间较短,过程较匆忙。

2.高等院校师资匮乏。指导教师不足,指导积极性不高;毕业设计(论文)辅导监管困难。随着学生人数的逐年增加,毕业设计(论文)安排难问题日益凸显。教学单位如何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指导教师、专业和系在毕业设计(论文)环节中的作用,尚有很多工作要做。

3.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质量提升有待加强。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的难易程度直接关系到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毕业设计(论文)从选题开始,如果不能保证题目的质量与目前的电子技术发展前沿结合,必会影响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由于师资的不足,且教师知识的局限,目前的选题虽然保证了横向“学生一人一题”,纵向还不能满足所有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三年不重复。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方法之一是与企业、科研院所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联合指导毕业设计(论文),弥补指导教师知识储备和精力的不足,但从目前来看,校企合作、联合指导模式还不成熟,尚处在探索阶段。

4.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新要求的毕业设计(论文)组织、管理模式和监控、评价体系尚需完善。学校教务部门虽然在全校范围内,从宏观角度对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组织管理进行了规范,但各部门、各专业实际情况各不相同,更加符合各部门实际情况的毕业设计(论文)组织、管理、监控模式和监控评价体系尚需完善。

二、提升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措施

1.加强毕业设计(论文)的宣传和动员工作。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三本院校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性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所以在毕业设计(论文)开始之初,就应该让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老师、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意识到工作及任务的重要性,为此,学校首先召开了毕业设计(论文)辅导老师大会,全校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老师包括外聘老师全部参加,会上,校领导重点强调了毕业设计(论文)在整个本科教学中的重要位置,毕业设计(论文)各个环节的要求,毕业设计(论文)最终要达到的质量指标等。在学校会议精神指导下,学院也召开了各系毕业设计(论文)动员大会,所有毕业生包括在外已经签署就业协议的学生必须全部参加,系主任讲述了毕业设计(论文)的要求,对学生的要求,对老师的要求等。让学生和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论文)开始之初就意识到他的重要性。

2.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质量。毕业设计(论文)出题是保证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最关键的一步,毕业设计(论文)题目过大、过小,都不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综合知识、创新的能力。电子信息专业要求各指导老师在出题目的时候,保证命题率为130%,即指导10个学生的老师,必须出至少13个题目,经过系毕业设计(论文)领导小组的审核,从中选出10个题目,最后落实到一人一题,三年内题目不重复。题目也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用学生命题教师把关,比如,有的学生已经参加工作,且有相关的工作项目正在进行,可以根据工作项目情况,命名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由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把关,最终题目符合人才培养方案和毕业设计(论文)总体要求。

另外,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也可以和老师的项目结合,部分学生在大学期间一直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对本专业的某个领域研究较深入,可以根据做的具体项目的情况,由指导老师给出指导意见,按照老师项目内容命题,这样,毕业设计(论文)总体题目可以分为:教师拟定、企业导师和指导老师共同拟定、学生拟定三种方式,题目多样化,根据电子类专业特点,尽量在毕业设计(论文)中多做真实课题,多进行电路的制作,仿真,尽量避免单一的电路设计。

3.改变毕业设计(论文)开始时间,注重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管理。毕业设计(论文)一般在第七学期的第16周进行,首先教师拟定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第17周学生选题,第18周给学生下达任务书,在假期期间,学生进行毕业实习,并查阅相关资料完成开题报告,开学的第3~4周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文献综述和外文翻译,因为毕业设计(论文)在学期的第13周左右完成并进行答辩,这样,真正让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电路仿真实、实物制作的时间只有5~6周的时间,因部分学生要参加考研的复试、部分学生已经签订了协议并正式就业,使得学生觉得时间紧任务重,最终提交毕业设计(论文)实物和设计说明书及答辩的时候时间比较仓促,毕业设计(论文)质量降低。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从2011级开始,毕业设计(论文)时间提前到第七学期的第15周,任务书下达时间是第16周,学生在假期期间查阅相关资料,开学第一周即完成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并根据实际情况,取消了外文翻译环节,这样,从第八学期的第三周开始,学生就可以开始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实物制作、设计说明书的撰写等,时间相对比较充裕,保证了毕业设计(论文)时间。

同时,为了更好地保证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加强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管理,由院系成立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小组,建立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管理及考评机制。在第八学期开始,每位指导老师上报毕业设计(论文)辅导时间,以便学校和院系的督导组不定时检查,对每个学生的辅导每周不少于两个学时,保证了每个学生至少共14学时的辅导时间,不定期抽查指导老师指导日志。指定每位老师所指导学生小组组长,记录指导老师指导情况,并以此作为指导老师综合评定依据及发放酬金的依据。

在第八学期的第四周,由学校派检查小组,进行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检查,检查内容包括指导老师的课题申报表、任务书,学生的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电路设计等是否按照时间节点按期完成,并及时给出反馈信息,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4.基于实验室建设,采用团队、企业导师的指导的方式,加强毕业设计(论文)的双导师制,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老师的指导水平,决定了毕业设计(论文)总体的质量,在校教师作为指导老师,既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势是在校教师作为全职教师,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时间有保证,对目前在校毕业生的状况也比较了解,劣势是在校教师由于不能及时地了解企业及本学科前沿技术及应用情况,所出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范围受到一定限制,为了弥补指导教师在知识储备和精力的不足,企业、科研院所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联合指导毕业设计(论文),让一部分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生产实际,进行联合指导试点,这既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内在要求,也是缓解毕业设计(论文)安排难的有效途径。电子信息专业在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过程中,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已经实习的学生,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可以由两个老师指导:企业导师和在校导师,即双导师制。另外,让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和老师的科研项目紧密结合,毕业生相对于低年级学生知识储备相对较丰厚,让毕业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依托教师科研课题指导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既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又很好地督促教师完成科研课题,有效缓解了教学资源紧张的问题,提高了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5.严格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过程。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是学生最后一学期的工作做总结汇报,是对学生本学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检验,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是毕业设计(论文)的最后一个把关环节,不能是走形式,以免让学生觉得答辩只是形式,根本不花心思,敷衍了事。所以在资格审查之前,进行重复率检查,否则不能参加答辩,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资格审查之前,首先对每位同学的论文在维普数据库,重复率超过20%的论文不能参加毕业答辩,并给学生修改时间,修改后继续,重复率超过20%,最终不能参加答辩。答辩过程中,指导老师不参加本组的学生答辩过程,答辩中共五个评委,三个高级职称,其中两个是外聘的外校或者企业高级职称人员,根据学生答辩准备情况,毕业设计(论文)完成情况、讲解、回答问题的情况,当场给出答辩分数,并计算出五个评委给出的平均成绩,毕业设计(论文)总成绩由指导老师成绩、主审老师成绩、答辩成绩按照3∶2∶5的比例给出毕业设计(论文)总成绩,总成绩低于60分的,视为毕业设计(论文)不合格,不能领取本科学位证,并在下一学年随低年级学生继续做毕业设计(论文)。严格的答辩过程,让学生意识到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性,保证毕业设计(论文)时间,以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结束语:

电子类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全面掌握该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分析方法,胜任电子类领域中电子产品的开发、生产管理以及工艺设计、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成为工程技术人才。毕业设计(论文)作为一项重要的实践活动意义重大。本文针对电子类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提高其质量展开讨论,并结合学校对学生的培养体制及自身专业特色,给出了相应的建议措施,从而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参考文献:

[1]乔利仙.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32):59-60.

第7篇:电大学前教育毕业总结范文

一、基本情况

1.目前,我校在校生有1109人,从2010年以来,共有1946名毕业生。2010年共有毕业生539人,当年就业人数为518人,就业率为96.1%;2011年共有毕业生634人,当年就业622人,就业率为68%;2012年共有毕业生773人,当年就业人数为758人,就业率为98.06%。

2.在我校开设的10多个专业中,就业情况相对较好的专业有:汽车维修、电子、电工与电焊、旅游、饭店服务、计算机应用等,一次性就业率均在90%以上。

3.毕业生就业分两种情况。一种是由联办学校安置工作,毕业生去向主要呈南多北少分布,95%安置在南方,主要有:深圳赛格三星、珠海格力空调、深圳三洋、创维光电、汤姆逊、富士康、中兴通讯等;5%安置在北方,如青岛海尔、海信集团、澳柯玛集团、青岛成霖公司等。另一种是由学校就业处安置工作,就业去向主要有:天津达尔泰实业有限公司、天津可立新电子有限公司、英保达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平和汽车配件有限公司、北京松下电子有限公司、保定天元多层线路板厂等。

4.毕业生就业以学校推荐为主。推荐就业者约占就业总数的97.53%。自主就业人数占的比例较小。

5.升学成为毕业生的另一条出路。升入高校就读的毕业生约占毕业生总数的15%,近几年来升入高一级学校就读人数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

二、就业安置的基本做法

(一)办出职教特色,增强毕业生适应市场的能力。

1.积极进行教学改革,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结构。寻找中等职业教育与市场的结合点,拓宽自己的发展空间,压缩市场需求不旺的专业,增加市场需求量大的专业。根据工作岗位要求调整教学计划,改革课程设置,更新课程内容,开设能增强学生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课程,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2.突出职业技能教育,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根据教学进度,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就业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意识;充分发挥学校的教学的硬件优势和专业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利用实训基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

(二)广开就业门路,做好就业安置工作。

1.以学校推荐为主,广开就业门路。学校成立了安置(就业)处,由专人负责。常年派人到全国各地广泛联系用人单位,收集就业信息,组织学生参加人才招聘会,和用人单位签定就业协议等诸多形式对毕业生进行就业安置。学校对学生负责到底,采取反复安置的办法,解除了学生、家长的后顾之忧。

2.加强就业指导,引导学生自主择业。开设就业指导课,了解就业形式和信息,辅导学生写自荐信,讲授面试技巧,开展求职的技巧讲座等。教育学生转变就业观念,调整自己的心态,鼓励学生到中小型企事业单位、乡镇企事业单位和私有企事业单位就业。对于工作能力强、有一定条件的毕业生,学校鼓励学生自己创业,自己“当老板”。

3.主动适应市场,闯出一条实习就业的新路子。与用人单位签订实习就业合同。通过实习,既使用人单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也使学生增强了管理意识,提高了综合能力。据统计,近三年,通过实习留用中职毕业生有1898人,占总人数的97.53%,进一步拓宽了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三)坚持跟踪调查,注意信息反馈。

学校通过多种形式,对毕业生实习、就业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对实习、就业人数比较多的地区,学校还派出专人驻点,指导学生就业工作,解决学生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对专业不对口、岗位不合适的学生,及时联系其它单位给予调整安置。同时,通过跟踪调整,收集实习、就业学生的工作体会,求职经验、招聘人才信息等资料,也为学校专业的设置、教学计划的调整及课程体系的改革等提供第一手资料,也为今后毕业生的安置打下了基础。

三、强化办学水平是安置就业的保证

拥有一个团结向上、开拓进取领导班子和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办学的根本保证。由于职业教育的超前性,职业学校办学难度大,社会不够重视,生源缺乏,毕业生难以安置,问题成堆。但学校领导在这些困难面前,勇于开拓,敢于创新,有向困难挑战的精神。并且政府县长高度重视,工作上给予大力支持,甚至亲自为毕业生的就业安置出主意,想计策,不辞辛劳地到全国各地联系用人单位。同时,学校积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招聘和聘请专业水平高、教育理念新的教师到学校任教,积极对教职工进行思想教育,提高教职工对职教的认识,使每个同志能在职教战线上,以主人翁的态度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涌现出了一批省级教学能手。这支过硬的教师队伍保证了高质量的教学水平,培养出了高质量的毕业生。

四、中职毕业生就业安置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学生的就业观念还需改变。有些学生受传统的就业观念束缚,留恋干部身份,愿意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就业,而不愿到非公有制单位就业,从而导致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情况发生。同时,还存在着一次就业定终身的错误观念,缺乏多次就业的思想准备,没有求真务实的就业思想,没有把眼光放得更远些,以致有少数同学较长时间难以就业。

(二)就业安置工作还需进一步精细化。现在用人单位要求毕业生除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要有良好的适应能力,沟通能力,具有一定的责任意识、职业意识、职业素养、服务意识等。少数同学把自己估价过高,没有认识到自身素质存在一定差距,往往在就业时易遇挫折。这主要是学校对学生的前期思想教育工作不到位,社会调查不够深入、细致,从而造成毕业生推荐就业反复较多,工作难度大。

(三)建议学生树立正确观念———先就业后择业

第8篇:电大学前教育毕业总结范文

成人高等教育的内涵极为丰富,本文所涉及的内容仅指参加全国成人高考被录取学生的学籍管理工作。

学籍管理是学生管理的核心内容。成招生的学籍管理就是对参加全国成人高考后录取学生的入学资格、学习情况、学籍异动和毕业资格的综合管理。它是依据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对成人高校的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要求,按一定的原则、方法和程序,对学生学习和各方面的表现进行阶段和全过程质量考核、记载、评价和处理,并按有关政策、规章制度的要求,对学生在籍期间进行全过程的控制。

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的重要性

成招生的学籍管理是学校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保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形成良好学风、良好教风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关系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大事,如果工作失误,学生将不能按时拿到毕业证书或者不能在教育部的相关网站上查到本人的毕业信息,这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的不良后果。

成招生的学籍管理也是促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从新生入学开始就要把好入学关。学生要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学习内容,各科考试成绩合格,通过学校的鉴定才能获得国家承认的学历毕业证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籍管理是从学生录取到学生离校前的全过程管理,是学校颁发毕业证书的最重要的依据。

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的复杂性

1.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过程复杂

从学生录取开始,就有一系列的工作要做,如根据省教育考试院的录取名册核对录取信息,根据新生的报到和分专业的情况,向教育部进行新生注册,建立学籍卡、记录学生的学习成绩、记载学生的学籍异动情况及奖惩考核情况、毕业前采集电子注册的各项信息、上报毕业信息、颁发毕业证书等等,环节众多且连连相扣。

2.成人高等教育生源情况复杂、管理难度大

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来说,成人高等教育生源情况要复杂的多,前者是清一色的高中毕业生,到校后,一门心思学习,没有太多的干扰,基本上都是按期毕业,没有太多的遗留问题。而后者却不然。例如:很多学生都已工作甚至成家,只能抽业余时间学习,上有老、下有小,学习干扰多。学生往往不能按教学计划规定的时间完成学业。这给学籍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因为按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成招生的有效学籍为学制乘以2年,这样就形成了一种链式结构,同一年进来的学生,有些能拖到5到6年才毕业,这样年年拖,年年清不了,使得学籍管理工作变得异常繁琐。

近年来,按照省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外省市的考生只要在江苏省内,以身份证就可以报考,因此成招生中有相当数量的外地人员,这部分学生的流动性较大,入学时人在就读学校所在城市,但不久又到外地去了,他们不愿放弃难得的学习机会,常常要求保留学籍或转学,因此休学、退学和复学的情况比较多。

在现形势下,有些已工作的学生工作忙,加班多,使得他们不能很安心地学习,致使学习期限拖得较长,不能按期毕业。这也增加了学籍管理的难度。加上有些学校、教学点从事学籍管理的同志经常更换,如果没有一套适合学校特点的管理规章制度,一旦人员更换,资料保管不善,就很容易遗失那些延长学籍学生的资料档案,造成这部分学生在毕业时漏报、错报。在以往就曾发生过由于学籍管理人员工作失误,造成在教育部网站上公布的毕业上信息里,学生的照片张冠李戴、男女性别误报,而学生毕业信息一旦上了教育部的网站,再来更改,那是非常困难的。

为避免出现上述问题,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颁布的学籍管理规定的基础上,我们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制定了更为具体的、便于操作的成招生学籍管理实施办法。

3.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点分散、情况不一,管理复杂

各个高校都有经省教育厅批准的校外教学点或函授站,这些校外办学点、函授站成分不一,办学条件有差异,管理模式也不完全一样,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参差不齐。加之有些教学点、函授站远离主办的院校,使得对他们的管理难度加大。以往发生的很多学籍管理上的问题,大多出在这些教学点和函授站。因此,加强对他们的指导、监督、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

对教学点、函授站,除了要制定一些有效的、切实可行的管理规定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落实这些规定,为此对于各个教学点,每学期都要进行督促检查,查看他们各项学籍资料的建档和保管情况,加强监控,对没有按要求做到的,要求其立即整改,做到防患于未然。

理清思路,既严格又人性地做好学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工作

针对成招生学籍管理工作事关重大和情况复杂的特点,我们认为,在成高的学籍管理中,即要认真严格的贯彻执行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各项政策规定,仔细地把握学籍管理的各个环节,保证各项学籍管理资料完整划一,不错、不漏和有连续性,真正做到学籍管理是颁发毕业证书根本唯一的依据,同时,也要实事求是,人性化地处理具体问题。重点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以学生为本”,做好新生教育部注册工作

按照教育部的要求,新生入学后,要进行新生的学籍注册,新生注册的根据有两个:一是省考试院签发的录取名册,二是新生报到情况。

按省教育厅的要求,只能对已报道入学的新生进行注册。但是由于成高的生源复杂,情况多变,致使每年在新生报到时,总会有一些学生不能如期报到。根据我们多年的经验,这些未报到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因为没有收到录取通知书。上面提到,参加成人高考的考生,有相当的外地打工者和工作变动者,这些考生在填报志愿时留下的通讯联系方式,时隔半年后,已有不小的变化,所以学校寄出的录取通知书往往被退回,电话也联系不上。对于这些学生,我们能体会到他们渴望学习的热情和目前可能遇到的困境,做到以学生为本,决不轻言放弃。我们想尽一切可以想到的办法,设法和学生取得联系。只有得到本人肯定放弃的答复时,在新生注册时才会将其除名,对那些暂时没有联系上或没有肯定答复的学生,我们一般是采取保留学籍的方式。实践证明,在这些学生中有不少人,会陆续和学校取得联系后,来校学习。

2.学籍管理部门和教务管理部门密切配合,做好日常的学籍管理工作

学籍管理和教务管理是密不可分的,学生入学后,有相当的管理工作重心偏移到了教务管理部门。如学生的成绩考核,实习实训的考核等。所以做好学生学习情况的考核记载,是一项十分重要工作,这就要求学籍管理部门和教务部门要密切配合,对学生的成绩考核,思想考核,奖惩记录等做到及时登记建档,决不能拖延。如果不按时记载,一旦班主任或管理人员更换,就有可能造成遗漏或错误,再加上成招生重修、重考的几率较高,更容易漏记、错记。所以及时记载并妥善保管学生的相关信息,是防止错误出现的有效手段。而所有的信息都是学生能否毕业的重要依据,出现任何问题,都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

3.严格按政策做好学生学籍异动的管理工作

由于成招生生源的复杂性,所以学生学籍异动的情况也比较复杂。学籍异动包括转学、转专业、转学习形式、休学、复学等。

对于转学,教育主管部门有明确的规定:即录取时,录取分数线低的学校的学生不能转入录取分数线高的学校。转学一般只能在学生一年级的下半学期,转学的学生须经转入和转出的学校同意,报经省教育厅批准。对于成人高等教育的学生一般只能在省内进行。同时,省教育厅也规定,要严格控制转学。根据省教育厅的要求,我们严格控制学生的转出和转出。个别学校就曾发生过同意学生转到另一所学校,但并未事先和转入的学校沟通,结果转出学校的手续办好后,转入的学校不同意签注意见。弄得学生两边不能上课。鉴于上述的原因,我们多年来就严格控制学生的转入和转出。

另外,有些学生录取时是脱产学习的,但由于找到了工作,无法坚持脱产学习,就要求转换学习形式。按照省教育厅的规定,转学习形式,只能是脱产转业余,决不能业余转脱产。以往就曾发生过有些学校将业余学习的学生转为脱产学习。结果学生在毕业时无法在教育部电子注册,拖了多年也无法解决并造成较大的矛盾的情况。

对于学生休学的情况也要按程序办事,成高的学生休学除了因病以外,比较多的情况是工学矛盾和女学生发生了生育情况,凡是学生提出休学的,因病休的要医院证明,因工学矛盾突出要休学的,先由本人提出申请,班主任签字同意,教学点批准,最后由学校备案。复学时,病休的学生要有医院已经康复的证明和本人申请,其它情况由本人申请,教学点批准,学校备案。

无论何种形式的学籍异动,都必须有健全的审批手续和完备的记录。

4.极细致地做好毕业生的电子注册工作

毕业生毕业信息的教育部电子注册,是从2000年开始(含90年后的十年回登)是教育部实施的新措施,所有国民教育系列专科以上的毕业生的毕业信息和照片都可以在教育部指定的网站上查询。这是杜绝假文凭出现的重要措施。电子注册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毕业证书能否得到国家承认和社会认可的大事。

毕业生的电子注册是学籍管理的现代化手段之一,对学校从事该项工作的同志的责任心和工作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招生的学制和学习形式比较复杂,有两年脱产、三年业余、两年半业余等,也就是说每年的毕业生电子注册工作要进行两次,即:春季的脱产生和三年制业余生的毕业注册工作和夏季的两年半业余生的毕业注册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信息精确度要求高、责任重大。通过多年的工作,我们摸索出一套较为完备的工作程序,使毕业生的电子注册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具体的做法是:

(1)早动手、早准备。

毕业生的信息的收集和整理,需要大量的时间,因此必须早动手、早准备。有充足的时间,是保证数据和信息准确的前提。一般应该提前半年就要进入电子注册的相关程序:包括学生政治思想的审核,成绩的审核,注册信息的登录校对,电子照片的采集和核对等等。

毕业生的电子注册信息,每个学生就有近20项,如果有1000个学生毕业,那就有数万个数据。特别是诸如学生的准考证号码、身份证号码、学号等信息项,每项都有十多位阿拉伯数字,如果没有极强的责任心,那是难免出错的。在这些信息中,只要有一个错误,哪怕是一位数字的错误,那就不能通过教育部电子注册平台的网上注册,甚至也不能通过省教育厅的人工二次审核,其后果是该毕业生以后的升学和就业就会受到严重影响,进而造成各种社会矛盾。

(2)层层负责,级级把关。

实践证明:实行层层负责,级级把关的做法,是保证各项信息准确无误的重要手段,具体做法可归纳为:

第一步先由班主任对毕业生的信息进行初步的登记,交学生核对,核对后,班主任和学生本人签字。

第二步由教学点负责学籍的同志汇总审查,将毕业生的电子照片同时交班主任和学生核对。汇总后再次交学生复核签字。

第三步,各教学点将汇总的数据由教学点的负责人签字盖章后送学校初审,初审的办法一是运用省教育厅下发的毕业生计算机审核软件进行机审,二是人工对比省教育考试院下发的录取名册和教育部审核通过的新生注册名单,只有学校上报的毕业生名单、省考试院下发的录取名单和教育部下发的新生注册名单,这三者一一对应后,审核才可以通过。

第四步:由学校负责学籍管理的同志对直属班和各教学点的信息进行汇总。

第五步:将汇总后的信息再次发回各教学点和直属班做最后的确认。

第9篇:电大学前教育毕业总结范文

一、基本情况

二、主要工作

1、领导重视,全院上下齐心协力抓就业

2、积极开展就业服务工作文秘站版权所有

3、实行“开放式”推行“多证制”,创造新型职业教育教学培养模式

三、存在的问题

四、20__年毕业生就业工作计划

20__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学院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学院招生就业处、办公室、毕业班班主任和全院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在省水利厅和云南农业大学及用人单位的大力支持配合下,我院20__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已圆满完成,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院20__届毕业生只有20__级水利水电工程监理专业45人(其中获国家助学贷款的毕业生有4人),男生30人,女生15人。截止20__年8月25日初次统计,毕业生通过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领取报到证,到用人单位就业的有5人,毕业生签约率11.1,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已签订劳动合同,不需要就业报到证,到用人单位工作的有33人,就业意向率73.3,本人暂不工作,要求回生源地报考公务员的毕业生有7人,总之,我院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84.4。

二、工作总结

一领导重视,全院上下齐心协力抓就业文秘站版权所有

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时间紧、任务重的工作。既涉及到国家长远利益,又涉及到社会千家万户。切实有效地做好毕业生工作,关系到厅、校联合办学的持续发展。学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就业工作,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学院发展和稳定大事来抓:

①贯彻落实《云南农业大学关于进一步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意见》、《云南农业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细则(试行)》、《云南农业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考评办法》等文件精神,成立了以学院领导挂帅的学院招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对毕业生工作加强领导、及时进行指导。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抓具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展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②签订了以院长为第一负责人的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责任书。

③学院设置院办公室和招生就业服务机构(水校招生就业处),共同为毕业生提供服务。

④建立学院招生分配激励机制。学院教职工招收一名学生或推荐一名学生就业奖励100元。

以上措施为毕业生就业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形成全院上下齐心协力抓就业的新局面。

二积极开展就业服务工作。

学院从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入手,将社会需求和就业形势与毕业生择业观念结合起来,引导毕业生认清当前就形势,树立就业信心,面对现实,摆正位置,正确定位就业目标。本着背靠行业,依托系统,面向社会的就业原则,统一认识,加强领导,组织有序,确保毕业生就业工作各个环节的顺利进行。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学院水利系请省水利厅专家、学者到校,先后为毕业生举行“监理工程实例”和“投标文件编制”专题讲座。通过讲座,引导毕业生树立行业工作的苦乐观、爱岗敬业,乐与奉献的就业观。

②继续采取生产实习与毕业生就业推荐相结合的方法。根据用人单位的规模层次,有目的的选送符合用人单位录用标准的学生去实习,既锻炼了学生,又使用人单位考核了学生,学生通过实习留在用人单位就业。今年我院毕业生人数少出现了用人单位供不应求的可喜局面。

③收集用人需求信息和托宽就业渠道和市场。学院建立了“需求信息公告”制度,在信息宣传栏上及时公布招聘信息和通知,真正做到快速、公开、公平、公正的招聘信息。学院组织有关人员到用人单位介绍毕业生情况,帮助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直接见面,实行双向选择,签订协议。另外在推荐工作中,尽可能地帮助和推销毕业生中就业压力较大的部分女生和家庭困难的学生。

④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班主任、专业教师等方面的作用,实行全体教职工“全员参与就业的做法”。在工作中,院长、书记还是普通教职工,都在利用自己的各种社会关系联系用人单位,通过多种渠道广泛收集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汇总到招生就业处统一安排;班主任和一些专业教师关心了解毕业学生就业情况,耐心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初步形成全体教职工关心学生就业,参与学生就业指导的良好局面。

⑤由学院办组织毕业生积极参加农大招生就业处举办的各种就业指导讲座。如《大学生择业心理调适》、《大学生就业相关政策与问题解答》。20__年4月8日组织毕业生参加了在云南农业大学球x场举办的“云南农业大学20__届毕业生供需见面洽谈会”,学生与用人单位进行双向选择,感受就业氛围,了解用人单位需求,定位好自己的就业目标。同时学院还制做了展版宣传学院。

⑥学院党总支把做好毕业学生党员组织发展工作摆到突出位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工作,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推动就业工作全面开展。本届毕业生中发展正式党员3人,预备党员3人。他们在就业过程中积极主动,带动全体同学,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⑦积极开展诚信教育工作,针对助学贷款的学生,宣传有关政策,回答学生的疑问,加强诚信教育,按贷款银行要求,指导他们办理还款相关手续。

⑧及时传达落实各级各部门有关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政策、文件和会议精神,在院领导的带头下,认真做好就业政策、就业信息、就业岗位与就业机会的咨询和优质服务,努力开拓就业新渠道。

三实行“开放式”推行“多证制”,创造新型教学培养模式

学院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加强职业教育与行业标准相结合,提高毕业生实作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实行“开放式”推行“多证制”的创新型教育教学培养模式。在毕业班最后一学期,学院根据毕业生需求为毕业生分别设置了“质量检测员”、“工程监理员”、“工程施工员”、“工程造价员”等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从业资格证书考前辅导班。通过考试毕业生中获得省水利厅颁发行业资格证书的有:

质量检测员工程监理员工程施工员工程造价员工程测量工

39人40人29人22人1人

持有多证的毕业生很受用人单位的欢迎,为毕业生就业创造了有利条件,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竟争力。

二、存在的问题

1、毕业生就业还存在着“有业不就”现象。

一是有的毕业生就业观念没有完全解决,相互攀化,等待观望,由于不能很好地把握自身的就业定位,错过了很好的就业机会。二是部分学生不愿满足于随便找个工作,出现了就业不稳定,频繁换岗的情况。三是部分学生放弃就业机会,自愿回生源地报考公务员,他们的工作处于待定状态,对就业率也有一定的影响。四是部分学生个人综合素质、应试能力、使用人单位不尽满意。

2、毕业生就业观念还有待提高。学院要继续结合水利水电的行业情况,进一步加强毕业生的专业思想教育。从导向上引导毕业生通过行业就业,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3、由于水利水电行业的特殊性,用人单位不愿录用女生是造成女生就业率低的直接原因。

四、20__年毕业生就业工作计划

结合我院毕业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我院20__届毕业生就业工作计划。

1、基本情况:学院20__年毕业生有三个毕业班级共计130人。期中水利水电工程监理专业42人;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52人;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36人。

2、在20__年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集管理、教育、指导、服务为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加强毕业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就业指导工作,以提高就业率为中心,为毕业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建立与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相适应的毕业生就业运行机制。

3、认真对20__届毕业生基本信息材料收集、修改和校对,对其基本情况进行分析、汇总;做好毕业生就业日常服务工作。

4、全方位多渠道的收集就业信息,充分发挥教职工资源优势,调动广大教职工积极性,利用一切机会,尽量的为广大毕业生寻找更多的就业机会 。

5、进一步探索毕业生生产实习、实训与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的有效结合途径,为毕业生择业创造时间和空间。

6、加强毕业生诚信教育,提高获国家助学贷款毕业生的还款率。

7、做好“专升本”学生的报名及服务工作。

8、继续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上传下达工作。按要求及时上报各种工作材料,做好优秀毕业生的评选推荐,认真组织填写20__届毕业生推荐表、毕业生基本情况登记表、核对20__届毕业生生源信息、离校信息登记表、助学贷款还款相关手续、党员发展、组织关系转接、毕业生就业协议的审核、登记办理毕业生离校前的各项手续,整理和移交毕业生的档案材料等工作。

9、继续做好毕业生离校后的就业跟踪统计工作。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