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松鼠理发师范文

松鼠理发师精选(九篇)

松鼠理发师

第1篇:松鼠理发师范文

一天早晨,小松鼠一蹦一跳的到仓库去取核桃时,突然发现仓库里的核桃全部不翼而飞了。小松鼠非常着急,它想了想,自言自语道:“会不会是老鼠们偷走了呢?”“嗯,肯定是前些日子看到我们放核桃,于是就来偷了!”

回家后,小松鼠马上将核桃丢失的事情告诉了父母。于是,老鼠和松鼠家族在森林里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判决会议。原告是松鼠一家,被告则是老鼠,法官是森林之王老虎。松鼠们先发言道:“法官大人,老鼠们偷了我们过冬的粮食!”“你瞧它们那贼眉鼠眼的样,一看就知道不是什么好东西。”“你……你敢骂我们!”“看你们那样就知道不是个省油的灯。”“法官大人您要明查啊!我们老鼠再怎么说也不会这么坏啊!”几天后,老鼠和松鼠们还在为此事闹的不可开交时,麻雀大婶外出回来了。它对法官大人说:“老鼠们并没有偷核桃,你们错怪它们了!”“那天早晨我看到几个人类在偷松鼠们的核桃。”法官老虎惊叹道:“我怎么没想到!”“这里是常有人类来旅游的。”

于是,第二天老虎法官宣布审判结束:“老鼠们并没有偷核桃,真正的小偷是人类。”松鼠们听到这个消息后,就向人类打起了官司。

在严格的动物与人法庭上,原告松鼠们的律师猴子发言道:“法官大人,关于此事,根据调查示。的确是人类偷走了松鼠们准备过冬的核桃。我觉的应按《动物保护法》第二十五条判偷核桃的人向松鼠们赔礼到欠。并罚款两万元,有期徒刑三个月。大象法官听了后,又让人类律师发言。人类律师说道:“我不同意它们的说法,理由一:证据太少,只有麻雀大婶一个人看到是人类偷的。但是经过调查,周围并没有任何人类留下的痕迹。理由二:松鼠们并没有买下那一带的领土权。那里属于人类领土,在游客活动范围内,所以松鼠将过冬的粮食储备在别人的领土上是不对的。《森林土地法》第三十五条上明确规定,只要是在自己领土上的物品,全部归本人所有。所以,松鼠们的冬粮属于人类所有,不可归还。并且法律上明确规定不可私自踏入他人领土,破坏他人财产。按有关规定若是私自踏入他人领土并破坏他人财产。应罚款十万元并判有期徒刑一年。我们决定控告松鼠一家。

法官大人听完了后,思考一番。宣布结果:“松鼠们确实犯了相关法律规定,此场官司人获胜。对于处分问题,由于小松鼠是未成年人,所以对监护人松鼠爸爸进行处分。大家请在明日领取判决通知书。”

松鼠们听了这样的判决大吃一惊。律师猴子连忙辩解道:“此判决不成立。因为松鼠们并没有破坏他人财产,所以条件不成立。我申请进行二审判决。”“猴子先生,你说松鼠们没有破坏他人财产有证据吗?恰恰相反它们破坏了我们的财产。因为松鼠们把核桃装进了用来观赏的树洞里,还有你敢说它们没有摘我们领土上的核桃吗?核桃树上还留有松鼠的毛发和抓痕呢?所以条件是成立的,二审判决申请是无效的。”人类律师说道。律师猴子先生哑口无言了。

正是:几场判决无我份,一场辛苦为谁忙!

第2篇:松鼠理发师范文

【教学目标】

l、学会“百、科、喜、欢、物、住、穿、爬、坏”9个生字。掌握“科学家、喜欢、从来、动物、站住、外衣、一直、好像”等词语。认识“腿、肩、吱、错、伤、害”6个字。

2、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对达尔文喜欢小动物词句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概括能力。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了解科学家达尔文从小就喜欢各种动物,仔细观察动物的生活。培养学生观察小动物的兴趣和爱护小动物的感情,从中受到爱护小动物的教育。

【重点难点】

1、学会生字新词,了解达尔文怎样喜欢小动物。

2、理解讲达尔文喜欢动物的词语,学习他热爱动物,探索自然奥秘的执着的精神。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课文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新朋友(出示图片)。 他就是一百多年前英国著名的科学家——达尔文。他从小就喜欢小动物。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他和小松鼠之间的一个小故事。(板书课题 12 达尔文和小松鼠)

二 读课文

1、学生借助拼音自渎课文。圈出课后的生字,同桌互相读读。

2、老师范读课文。

3、学生再读课文。要求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4、读本课生字词和带生字词的句子。

词语:达尔文 一位 野外 虫子 捉弄 从未见过 一件 粗糙 外衣 树干 尾巴 急坏

句子:

(1)达尔文是英国的一位科学家。

(2)星期天,我到野外去玩儿。

(3)他喜欢地上的虫,水里的鱼。

(4)松鼠妈妈急坏了。

利用多种形式读。指名读、比赛读 、开火车读。

5、指名读课文,对读不准的字音给予指导。

三 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

位 文 虫 他 件 衣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生字。

3、学生一看、二描、三写、四评、五改。

4、针对学生书写中的错误,教师给予指导。

5、学生练习书写。

四 作业:

课下自己组词,可请教爸爸妈妈看谁组的词多。

第二课时

一 、图象引入,设置悬念

出示图片。同学们,图上的这位小朋友,你还认识吗?对了他就是我们刚认识的新朋友——达尔文。你们看,在达尔文的肩膀上还站着一只活泼可爱的小松鼠。它翘着尾巴,正跟树上的松鼠妈妈打招呼呢,可是松鼠妈妈却急坏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12课 达尔文和小松鼠。板书课题 12 达尔文和小松鼠(学生产生好奇心,激发了兴趣,学习课文的情绪自然高涨)

二 、图文结合,解答悬疑

1、看《达尔文和小松鼠》的动画片

2、学生再读课文,同桌说说:松鼠妈妈为什么那么着急呢?

3、师:同学们现在你们知道松鼠妈妈为什么那么着急吗? 生:松鼠妈妈怕达尔文伤害小松鼠。

师:你是从课文那部分知道的?你能把这一段读给同学们听吗? 生:读第四自然段

师:此时松鼠妈妈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假如你生病了,遇到危险了,你的妈妈会怎么样?(调动学生以有的感情体验引导学生体会学生松鼠妈妈的心情。)

师:你能读出松鼠妈妈这种着急、担心的心情吗?

(1) 学生试读

(2) 指名读,学生评价

(3) 教师范读,学生评价

(4) 指名读

(5) 小组读

(6) 男女生比赛读

师:从这一段课文,你还知道了什么;结合“作看看,右看看,还翘着小尾巴跟树上的妈妈打招呼”引导学生体会小松鼠的活泼可爱。

指名读这几句。

师:(1)如此活泼可爱的小松鼠达尔文会伤害它吗?

(2)达尔文是怎样做的?(抓住“一动不动”“象一根树干”理解达尔文观察时专注、入迷的程度)达尔文长时间,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全神贯注的观察小鸟以至小松鼠把他当成了一根树干。

(3)假如你是达尔文,当小松鼠爬到你身上时,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培养学生的想象创新能力,进行语言训练)

师:你怎么知道达尔文不会伤害小松鼠呢?

结合学生的回答相机指导。

第五段通过朗读体会出“怎么会伤害小松鼠呢?”这句话是在强调达尔文是决不会伤害小松鼠的。通过学生读,老师范读,指名读来体会。

师:是啊,达尔文非常喜欢小动物,是不会伤害小动物的。 生:从第三段中我知道达尔文喜欢小动物,从不捉弄小动物,而是喜欢观察它们怎样生活。

师:“捉弄”是什么意思?“观察”是什么意思?

原来达尔文不捉弄小动物,观察小动物是想探索动物世界的奥秘。

师:平时,你是怎样对待小动物的?

师:正因为达尔文从小就认真观察动物们是怎样生活的,所以长大后成为了一名伟大的科学家。你想当科学家吗?(培养学生崇敬科

学家的思想感情,帮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师:只要同学们努力学习,将来一定能成为科学家的。 师:这篇课文你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师:老师还有一个地方不明白,未来的科学家们能帮帮老师吗? 以此引入第三段

解释“仔细观察” “从未见过”

师:他仔细观察什么?为什么仔细观察?

师:达尔文处处留心观察,你喜欢达尔文吗?

学了课文你想说些什么?(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小动物和爱护小动物的情趣)

三 实践行动,形成能力

(出示小动物图片)你认识这些小动物吗?你家里养了什么小动物?你和小动物之间发生过有趣的故事吗?同桌之间说说,在指名说。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相互交流,深化爱护小动物的真挚情感。

四、布置作业:

1、读一读。

2、看拼音写词语。

3、看图填空。

(1)一( )花 (2)一( )簸箕

(3)一( )书包 (4)一( )钥匙

(5)一( )墨水 (6)一( )扫帚

(7)一( )笔 (8)一( )菜刀

第3篇:松鼠理发师范文

关键词:作文训练 循序渐进 低年级学生

前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作文提早起步已普遍推行。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儿童习作能力应“从一年级起就注意培养”。 进行早期作文训练,能收到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良好效果。那怎样进行早期训练呢?下面,我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认识和做法。

案例一 到大自然中采撷,“文如清泉石上流”

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特点的原因,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他们相信自己眼睛里看到的。所以,低年级的作文教学不能把学生“囚禁”在课堂中闭门造车,而是带领他们走向大自然。学校花坛的梨花开了,雪白雪白的,煞是好看。何不带孩子们看看。于是我就利用课间活动带孩子们来到学校的花坛。

教学片断一

师:同学们,我们现在在什么地方?

生:学校的花坛

师:大家看看,花坛里的什么开了?

生:梨花开了!

师:梨花什么季节开呀?

生:春天

师:那你能把时间和地点连起来说吗?

生:每年的4月份,学校花坛的梨花都开了。

师:你们说的真好。那你们仔细看看,梨花什么颜色的?

生:白色的

师:白色的!白的像什么一样?

生:白的像雪一样。

生:白的像天上的云朵。

生:白的像农田里的棉花。

师:那你能把他们连起来说吗?

生:梨花白的像雪,像天上的云朵,又像农田里的棉花一样。

师:同学们,梨花开的多吗?是不是只有一朵?

生:多,一朵朵

师:想想看,还有什么词语来形容梨花的多呢?

生:一团团 一簇簇 挨挨挤挤的

这时,梨花丛中有两只白色的蝴蝶在飞舞,孩子们高兴喊叫:“快看,还有蝴蝶呢!”我赶忙抓住机会进行引导。

师:是呀,你们猜两只蝴蝶在做什么呢?

生:在玩。

师:怎么玩的呢?

生:我觉得他们在花丛中捉迷藏呢?

生:我觉得他们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呢!

师:这么多的梨花,还会吸引哪些小昆虫呢?

生:蜜蜂

师:勤劳的小蜜蜂在做什么呢?

生:勤劳的小蜜蜂正在采花蜜呢!

师:梨花这么美,你最后想怎么表达你的喜欢呢?

生:我们校园的梨花真美呀!

师:回去大家能把美丽的梨花写出来吗?

众生:能

教学反思:作文教学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生活是最好的教科书,是锻炼和发展学生作文能力的最具意义的“场”。平时,学生对周围大量的人、物、事往往视而不见,主要原因是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不懂得如何去观察、认识事物。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抓住身边的一些小事,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激发学生去看,去想,去说,引领学生在观察中丰富和发展他们的情感,包括道德感、审美感等,让他们的心灵与事物间搭起一座情感的桥梁,从而通向“为文始佳”的目的地。

案例二 多媒体引路,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利用多媒体来看图说话、作文。小学低段的作文训练以看图说话、写话居多,看图说话给学生以直观、具体的印象,便于学生观察并据此想象,大胆而合理地展开想象,展开想象的翅膀,再用自己的话把图上内容和要表达的思想说出来、写出来,就会让文章变得神彩飞扬、增光添辉。

教学片段二:课本的语文园地4中有一个续讲故事。图上画的是一只小松鼠和一只小白兔,并出示一句话:一天,小白兔正在散步,这时一只小松鼠急急忙忙的走过来…….

师:用多媒体播放这张图片,并配上音乐,让学生欣赏。

师:同学们,你们看见图上画了谁吗?

生:小松鼠和小白兔

师:小白兔在干什么?小松鼠呢?

生:小白兔正在路上散步,小松鼠在向小白兔急急忙忙的走来。

师:你们观察的很细致,(板书:急急忙忙)看了这个词,你们有没有什么疑问呢?

众生(小手如林):小松鼠为什么会急急忙忙的走来呢?

生: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生:老师,我觉得应该是急急忙忙的跑来,不应该是走来。

师:你说的很有道理,我也觉得急急忙忙的跑来更好。那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你们想知道吗?

生:想

师:那我们就来猜猜吧?看谁能猜的出来。

学生自由组合开始续讲故事,5分钟后

师:你们一定都找到答案了吧,谁愿意来说说。

众生:我

生:小松鼠家一定着火了,所以急急忙忙的跑去找人来救火。

生:小松鼠的小伙伴掉进了河里了,他就急急忙忙的找人救他的小伙伴,要不他的小伙伴就淹死了。

生:小松鼠的妈妈做好了饭,让小松鼠赶紧回家吃饭呢!

生:小松鼠的妈妈生病了,他急急忙忙的跑去请山羊医生呢!

生:小松鼠的东西丢了,他急急忙忙寻找自己丢失的东西呢!

生:小松鼠遇见了狮子,狮子告诉他转告大象,让他送两只小动物做他的美餐呢!

生:小松鼠的皮球掉进树洞里了,他急急忙忙的找人来捞皮球呢!

生:小松鼠的小伙伴掉进猎人的陷阱了,他赶紧来帮忙呢!

呵,孩子说了这么答案,领略了他们惊人的想象力,是我始料不及的。惊叹之余,我赶紧趁热打铁,让孩子将这个故事编下去。

师:你们太了不起了,居然猜了这么原因,每一个都很合理,那你们在开动你们的大脑,看看小松鼠碰见小白兔以后他们,小白兔和小松鼠他们会说什么?会做什么?最后结果怎么样了?最后我们来讲讲,看谁讲的最好,我们评选他为“故事大王”!,

教学反思:从本节课来看,低年级的孩子不缺乏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著名作家叶圣陶说:“想象不过把许多次数、许多方面观察所得的融为一体,团成一件新鲜事罢了。”借助多媒体,让它发挥它的独特魅力,引领学生看图说话,这既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因为图是死的,而我们要通过想象和联想让图上的内容活起来,说一段前后连贯、有头有尾的话。

第4篇:松鼠理发师范文

关键词:

对于孩子来说,快乐的学习是最重要的。怎样使我们的阅读教学快乐起来呢?实践证明,如果实施“以读为本”的阅读训练方法,是可以实现快乐教学的。

“以读为本,由读生疑,由读求悟,由读生情”是这一训练方法的指导思想。这一训练方法强调的以读为本,是对传统的讲读式教学方法的更新。讲读式教学方法包括讲解和朗读两方面。徐世英先生在《谈谈朗读教学》中,将朗读与讲解做过精辟的比较,他说:“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是摊平、摆开,朗读是融贯、呈现;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赋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更能使人感受。”徐世英先生的一席话,将以学生为主体的朗读的优势充分体现了出来。在讲读式阅读教学基础上创立的“以读为本”的 阅读训练方法,发扬了讲读教学法中的“读”之长,避去了“讲”之短,是一种更合理、更有效的阅读教学训练方法。

为什么实施“以读为本”的阅读训练方法,就可以实现快乐教学呢?

一、“以读为本”的阅读训练方法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

   早在几十年前,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提出: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嘴,使他们能谈;给以空间,使他们能接触大社会、大自然;给孩子以时间,使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这就要求老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语文论文去读课本、自己去提问、自己去感悟、自己去说、自己去评价。而教师则是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引导、激励,起一个引导者的作用。

学生在学习中,通过自己读、分组读、齐读、个别读等多种形式,能做到认真读文、大胆提问、勤于思考、用心感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

我在教小语第二册《达尔文和小松鼠》一文时,出现了这样的问答:

有一个学生问:达尔文为什么从来不捉弄小动物?

几小学生进行了补充回答:1.他要观察动物怎样生活。2.他喜欢小动物。3.他和小动物是朋友。4.他关心他的朋友。5.他爱护小动物。6.他尊重他的朋友。

透过这些提问、回答,可以看出同学们明白了处世之道:对待朋友,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尊重,要从了解朋友的立场去对朋友,不能存着捉弄、玩弄的心理对待朋友。

学生自主感悟到的这些知识,是讲读式阅读教学法无法做到的。说明学生对课文的分析、理解能力得到了提高,真正读懂了课文。

自主的学习使学生悟出了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变得爱读、爱问、爱答、爱动脑了,由“怕学”变得“爱学”了。

二、“以读为本”的阅读训练方法使学生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

在读的过程中,一方面是课文的丰富的内涵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一方面是学生以自己的全部经验对课文作出的多元反应,培养了语言的想象力,形成了良好的语感。

学生在读、疑、思、悟的基础上,动手查一查(资料)、画一画(场景)、演一演(故事内容);动脑编一编(课文后续),谈一谈(读后感想)、评一评(同学作品)等多种形式的练习,在轻松有趣的游戏中潜移默化地积累了知识,锻炼了语言能力,拓宽了思维能力。

三、“以读为本”的阅读教学是以尊重学生为前提的阅读训练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他们的智慧、潜力和创造力。学生在回答相互提出的疑问时,要采取开放式的补充回答方式,不要拘泥于单一的答案。

我们班在学习《达尔文和小松鼠》一文时,有一个学生问:“松鼠妈妈为什么骂小松鼠是‘傻孩子’?”有几个学生进行了回答:1.小松鼠是松鼠妈妈的宝贝。2.松鼠妈妈很爱自己的孩子。3.松鼠妈妈关心自己的孩子。4.松鼠妈妈认为小松鼠遇到了危险,很着急。5.它很心疼小松鼠,怕它受到伤害。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作出了不同的回答,这些回答个个都与问题有联系,都是学生感悟的结果。如果学生的回语文论文答不够完整,可请其它同学进行补充,只要沾边,都应视其正确,予以肯定。即使学生的回答毫不沾边,也不要指责学生不对,反过来要肯定他敢于发言的一面,并表示老师相信他下次能答好。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非常重要。如果教师对学生足够尊重,认为他行,他的表现就会很棒。正如一副对联中写的:“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横批是“不服不行”。可见教师是否信任、尊重学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信心。受到尊重的学生必然会信心实足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愉快地学习。

四、“以读为本”的阅读教学法

第5篇:松鼠理发师范文

1、认识“聪”、“活”等11个生字,会写“以”、“后”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植树造林的道理。

教学重点:

认识11个生字,会字6个字;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教学难点:

书写“以、更”。

教学准备:

课文插图图片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揭题

1、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位动物小卫士——松鼠。(教师板书:松鼠)

2、你对这种小动物有哪些了解?松鼠最爱吃松果了,(教师板书:松果 )学生齐读课题

那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由读课文,注意本课所要学的生字。要求:

(1) 借助拼音读正确、读流利。

(2) 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个什么故事?

2、指名当小老师领读生字。

3、自主选择生字进行学习,并读出该字所在的句子,教师随机选择句子进行指导朗读,并采取多种方法进行练读。

例:如 总

(1) 读:如果光摘松果,不栽松树,总有一天,一棵松树也没有了!

(2) 用“如果”说一句话。

以:讲解字形、间架、笔顺、笔画,并练写。

4、指名认读生字。

三、 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 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进行练读。

例如:第二自然段的练读可以采用师生分角色朗读的方法进行。老师读陈述的句子,学生 读心里想的句子;或者学生读陈述的句子,老师读心里想的话。

4、小组之间采用互读或者齐读或者组长指名朗读等方式练读。

5、质疑解疑。

(1)松鼠、松果、松树之间有什么关系?

(2)你喜欢小松鼠吗?为什么?

可以让学生自由提问,自主回答,教师引导。

6、再读课文,把你所体会到的用朗读体现出来。

7、戴上头饰表演。(松树、松果、松鼠)

四、 复述课文

1、教师出示提示:吃松果——想松树——种松果——长松树

2、小组之间复述后全班交流。

五、 指导书写

“意”和“总”中心字底的写法。

六、 扩展练习

第6篇:松鼠理发师范文

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学习描述月亮变化的语句。

2、初步了解故事中比喻手法的运用。

准备:

自制夜晚天空的背景图,月亮变化图。

过程:

1、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活动。

“有时圆圆像个盘子,有时弯弯像只船,要问这个是什么?晚上抬头向天看。”

2、教师完整讲述故事一遍。

这个故事题目叫什么?故事里说了件什么事?

3、教师运用图片讲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月亮姑娘为什么要做衣裳?

(2)月亮姑娘为什么三次都没做成衣裳?

(3)月亮姑娘她是怎么变的呢?

4、教师利用教具再次讲述故事。

月亮姑娘是怎么样变化的?(引导幼儿学习月亮变化的词句。如:细细的、弯弯的、好像小姑娘的眉毛。好像弯弯的镰刀等。)

5、向幼儿介绍故事中的比喻手法。

(1)故事里把月亮姑娘比作什么?这样的比喻好听吗?好在哪里?

(2)你有观察过月亮吗?你觉得它像什么?启发幼儿晚上观察月亮的变化并用图画作记录。

附:故事夜晚,月亮姑娘出来了,细细的,弯弯的,好象小姑娘的眉毛。凉风吹得她有点冷,她就撕了一块云彩裹在身上,月亮姑娘想:我还是找一位裁缝师傅做件衣裳吧。裁缝师傅给她量了尺寸让她五天以后来取。过了五天,月亮姑娘长胖了一点儿好象弯弯的镰刀她来取衣裳了,衣裳做得真漂亮,可惜太小了,穿在身上连扣子也扣不上。裁缝师傅决定给她重新做一件,重新量了尺寸,让她再过五天来取。五天又过去了,月亮姑娘又长胖了一点,弯弯的象只小船。她来取衣裳,衣裳做得更漂亮了,可惜月亮姑娘连套也套不上。

裁缝师傅涨红了脸,说:“我只好重做了。”又是五天过去了,月亮姑娘来取衣裳,裁缝师傅看到月亮姑娘变得圆圆的,象一只圆盘那样,吃了一惊:“啊,你又长胖了!”裁缝师傅叹了一口气,对月亮姑娘说:“唉!你的身材量不准,我没法给你做衣裳了。”

原来,月亮姑娘每天都在变化,所以她到现在还穿不合身的衣裳。你看,白天太阳公公出来了,她不好意思出来,只虽顺晚上才悄悄地露面。

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感知故事的主要结构。

2、创编故事内容。3、体验创编故事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故事动画。

2、操作材料若干。

3、了解春、夏、秋、冬四季特征。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出示课件:大尾巴)

猜一猜:这是什么?想一想:它象什么呀?

二、理解故事:

1、想象故事。

小松鼠的尾巴有许多有趣的故事,我们来看一看:

(1)看(教师演示动画)

春天:小鸡尾巴挡雨

夏天:蜗牛尾巴扇风

秋天:小兔尾巴扫叶

冬天:小猫尾巴保暖

(2)说

在什么季节?发生了什么事?(让幼儿根据自己对课件的理解随便说说)

2、完整欣赏故事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跟你们说的一样吗?我们来听一听。(老师完整地讲述故事)

3、表演

小松鼠真能干,能用它的大尾巴做好多事情,我们一起来学一学能干的小松鼠,我们一边学一边讲,比小松鼠更能干,好吗?

(大家一起边讲述边表演)

三、仿编故事

1、讨论:

(1)春天,是什么样的?小松鼠出去走走,还会发生什么事呢?

(2)夏天,是什么样的?小松鼠出去走走,又会发生什么事呢?秋天、冬天呢?(幼儿讨论)

2、仿编新故事

(1)引导幼儿想象记录

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小松鼠出去走走,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请小朋友去把它画出来。

(2)幼儿相互交流请小朋友相互说一说自己的想象。

(3)讲述新故事

选择几个小朋友的画讲一讲。最好能选择到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各一幅,编成一个完整故事。大家一起讲述。

如果没有,鼓励小朋友把没有的回去编出来。

活动延伸:

继续仿编新故事

活动目标:

1、感受语言的节奏韵律,并且学会这首《颠倒歌》。

2、让幼儿了解《颠倒歌》“故错”的手法,也就是说把事物的特征往反方向说;并借此首《颠倒歌》让幼儿了解动物的主要特征。

3、感受《颠倒歌》所带来的快乐,并让幼儿尝试仿编颠倒歌。

活动准备:

1、颠倒歌中涉及到的动物的图片,主要特征部位要可以分开的(如兔子的尾巴和身体,松鼠的尾巴和身体等)。

2、节奏轻松活泼的磁带。

活动过程:

1、导入:

老师:今天老师带来一幅奇怪的画,现在请小朋友开动小脑筋,帮老师找出图片中奇怪的地方,好吗?

幼儿:好!

2、出示图片,让幼儿找出图片上奇怪的地方。(请两到三个小朋友简单说一下,引起他们的兴趣。)

3、引出歌词:

老师:其实呀这幅图画还有好听好玩的歌呢!小朋友们想听吗?

幼儿:想!

4、老师边指着图片边说出歌词(同时配上轻松活泼的背景音乐),并让幼儿说出歌词的乐趣,了解颠倒歌的特点:

老师:老师刚才在说歌词的时候,发现呀有几个小朋友在笑,那能不能告诉老师和其他小朋友你们在笑什么啊?让我们也分享分享你们的快乐啊!

幼儿:兔子应该是短尾巴的,但这里却说它是长尾巴了。

幼儿:松鼠应该是长尾巴的,兔子才是短尾巴的。

……

老师:小朋友们真聪明!说得真好!其实啊颠倒歌就是把事物的特征往反发向说。像刚刚小朋友说的,兔子的尾巴应该是短的,但是在刚才的颠倒歌里却把它说成是长的了!

5、引出完整的《颠倒歌》请幼儿欣赏,并让幼儿学习《颠倒歌》。

老师:刚才我们一起分享了歌词的快乐,那小朋友们想不想学习这首颠倒歌啊?

幼儿:想。

(老师带领幼儿学习两到三遍颠倒歌,让幼儿尝试自己说出来,老师从旁适时提醒。)

活动迁移:

6、让幼儿将图片上颠倒的地方重新组合,使其符合事物本身的特征。

老师:前面我们小朋友都找出了图片上颠倒的地方,那有哪位小朋友可以帮老师重新组合一下,让它们跟我们在平时生活中看到的一样啊?

7、让幼儿尝试仿编歌词,但不做进一步学习

老师:小朋友们,颠倒歌好玩吗?

幼儿:好玩!

老师:那想不想开动自己的小脑筋,也来编一编歌词啊?

幼儿:想!

老师:其实啊我们就可以根据图片上小动物的特征来编啊。像小松鼠的耳朵短,兔子的耳朵长,那我们就可以这样编啊“小松鼠耳朵长,爱吃萝卜和白菜;小兔子耳朵短,见了松子笑哈哈”。

延伸:

让幼儿学会观察,善于观察身边事物的特点。

第7篇:松鼠理发师范文

关键词:“诗画”教学;故事+游戏;生动形象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6-194-01

数字在生活中常用常见,最贴近幼儿的生活,是幼儿认识自然与社会的基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把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的数量形时空等现象所产生的兴趣作为数学教学的目标。由于其所固有的科学特性,在教学实践中,常常出现教师教法单调,幼儿倍感枯燥的困惑。

幼儿时期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对于数学的学习,需要整个心理活动特别是思维活动的参与。幼儿的神经系统尚未成熟,他们对于科学知识易学易忘,且带有极大的兴趣色彩。 1—10的数字幼儿从小班起甚至在家庭中就开始认知,单纯的数字对学前儿童来讲比较枯燥单调,为了引发幼儿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可将1—10的数字变形,用情节“诗画”的形式(边说情节儿歌边用变形数字组画形象)组成一个个趣味形象,再以“故事+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观察、找出变形数字、进行大小比较、数字变等、对应记忆等系列思维训练游戏,孩子们非常感兴趣。

如案例《魔术师与小动物》:

活动目标:1、借助诗画数字小兔、松鼠引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引导幼儿由具体形象思维初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培养幼儿的观察分析、对应比较、联想推理能力。

2、学习对变形数字的分辨认知,巩固相邻数以及排序规律,学习运用已知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流程:以讲故事的口吻边说边画:

魔术师,长得怪,(1 、9)高高的礼帽头上戴;(8)鼻子尖尖朝着外,(7) 眼睛瞪大好厉害;(10、2)嘴巴紧闭口不开,(5)耳朵紧紧贴着腮;(3)脖子长长个子真不矮,(4) 头发一甩变出数字来。(6)

小白兔(4)白又白,(0)两只耳朵竖起来;(3)蹦蹦跳跳真可爱,(6)带了一身数字来。(8)

小松鼠,吱吱叫:(4)问声小兔早上好!(0)咱们一起做早操,(3)晃晃耳朵弯弯腰,(6)尾巴还要摇一摇。(1、2)

以魔术师邀请小松鼠和小白兔去游玩数学游戏宫的游戏口吻及情节引起兴趣。

魔术师说:小兔和松鼠身上都带着数字,我带你们到数学游戏宫去玩吧!去数学游戏宫玩有一个条件,身上必须带有1~10的数。以请小朋友帮助他们为故事情节依次进行下面的教学活动。

(1)找数字。启发幼儿帮魔术师、小松鼠、小白兔找出身上1~10的数,从小到大按序排列。

魔术师:1 2 3 4 5 6 7 8 9 10

小白兔:0 3 4 6 8

小松鼠:0 1 2 3 4 6

(2)对应记忆。引导幼儿将部位与数字进行一一对应,熟练后可请幼儿背转身进行对应游戏。

魔术师: 帽顶(1、9)帽檐(8)鼻子(7)眼睛(10、2)嘴巴(5)耳朵(3)脖子(4)头发(6)

小白兔:头(4)眼睛(0)耳朵(3)身体(6)尾巴(8)

小松鼠:头(4)眼睛(0)耳朵(3)身体(6)尾巴(1、2)

(3)变数字。利用动物所带数字,通过加加减减变出10以内的其它数字。

小白兔:少 1 2 5 7 9 10

1=4-3,2=6-4,5=8-3,7=4+3,9=6+3,10=6+4

小松鼠:少 5 7 8 9 10

5=4+1,7=4+3,8=6+2,9=6+3,10=6+4,(10=4+3+1+2)

(4)比大小。利用它们代表身体相同部位的数字进行比较,可进行变不等为相等的游戏。

耳朵:兔—3 鼠—3 比较:3=3

尾巴:兔—8 鼠—1+2 比较:8 〉1+2(3)

头部:兔—4 鼠—4 比较:4=4

身体:兔—6 鼠—6 比较:6=6

经过实践,专家鉴定:这种以数学认知点为主线的“诗画”教学法,通过数字演变,激发起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使这些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具有游戏趣味,全方位的体现了“手口脑并用,教学玩合一”,极大地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了幼儿的整体素质,是一种新颖有效的教学方法。另外,在教法运用的同时,伴以情节并注重了对幼儿的思想品质教育,把美育寓于数学教学中,这也是一个新的突破。

第8篇:松鼠理发师范文

2015年10月,我带孩子们走进了《青蛙看海》这篇有趣的童话故事,它叙述了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并在苍鹰的指点下,跟着松鼠一级台阶一级台阶地往上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了大海的故事。回想起我和学生一起度过的短短40分钟,品味着和学生的真心交流,感情的真诚碰撞,真的是一种收获和快乐。

记得在上课前,我担心这么长的课文该如何去教,我知道单一的教学模式会使学习枯燥乏味,学生易疲劳。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多种教学手段,如分角色读、演一演等,使课堂气氛保持活跃的状态。为了逐步落实学生的语文基本功训练,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以读为主,通过反复阅读,培养学生的语感,熏陶学生的情感 。另外,课堂中,我设计的词句训练也慢慢展开,如在教学“苍鹰指路”时,联系苍鹰的话“喏,只要登上前面那座山,就能看到大海了”,进行“只要……就……”的句式训练,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指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文中词语“一级一级”“不知不觉”的意思,帮助学生积累词语……

可是,在整个课堂中,我还是感觉有些吃力,虽然孩子们上来表演了,也分角色朗读了,但并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相关教学片段如下:

读句体会人物心情。

(1)师:当小青蛙听完苍鹰的话感到失望时,小松鼠出现了,它对小青蛙说了什么呢?谁来读读这句话?

师: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一只很会关心小青蛙的松鼠,就让我们一起学着关心地问一问这只小青蛙吧!(齐读)

(2)小青蛙是怎样回答的呢? 你能体会出小青蛙当时说这句话的心情吗?谁来交流一下。(预设:无奈、无能为力)

师:是的,这时小青蛙是非常无奈的、自卑的,甚至觉得它这辈子再也不可能看见大海了!谁再来试着感受下小青蛙的心情,读好这句话?请同桌试着演一演这段对话,哪组试试看?

小结:你们真会表演,相信你们已经真正体会到了小青蛙的心情。

师:我们全班也像他们一样来把这个对话演一演,好吗?(老师扮演松鼠,小朋友们扮演小青蛙)

(3)青蛙能实现愿望,看到大海,这离不开小松鼠的鼓励和引导,小松鼠是如何引导它的呢?(课件出示:这石阶你能跳上去吗?)

谁来做这只小松鼠,来引导小青蛙读好这句话呢?

(4)哪两位同学能再来演一演青蛙和松鼠的对话,并能加上跳台阶的动作。

本课结束后,我总感觉我做的还不够,似乎这样的课堂节奏稍快,并没有给孩子们一个充分自主的课堂,也没有来得及让学生真正去走进文本。从而,学生并没有充分体会到青蛙和松鼠登上山顶的艰辛,也没有体会最真实的情感。

【问题诊断】

以上现象,我感觉应该归于课堂节奏稍快,归于课堂没有让孩子们充分地如情入境,我只是让孩子们去读、去想象,并引导他们去理解词句,而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让孩子们充分去“动”“实践”。

要知道,创设合适的情境,有助于人与文相融,低年级孩子是乐于表演的,是充满童真的,是对现实缺少经验的。即使我运用了精彩的课件,即使我准备了松鼠和青蛙的对话录音。但是遗憾的是,我发现学生似乎没有“动”起来,没有真正投入到课堂中。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兴趣 。因此,我觉得有时在课堂中,需要引导孩子们去真正“实践”、去“动”,这样的语文课堂,才是灵动的,才是“活”的,才是孩子们真正喜欢的。这样的课堂能培养孩子们阅读的兴趣,我相信,在课堂中放慢脚步,即使多花些时间,但是孩子们能从这样有生气的语文课堂中,会对阅读感兴趣,从而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逐步学会如何去运用语言文字,逐步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对策】

针对于以上教学片段,我觉得可以这样加以改进:放慢节奏,共同创设“青蛙登山”的情境。

师:下面我们来一起合作表演,看谁演得最棒!老师来做一个有耐心、善引导的小松鼠,大家来做那只努力的小青蛙吧!(小提示:演的时候还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大家先离开座位准备好。)

师:这石阶你能跳上去吗?(老师师示范跳上一个台阶)

生:这有什么难的!(老师发令:预备,跳!学生一起跳上一个台阶)

师:再跳一下!(师生一起再跳一个台阶)

师:好!你一定能看到大海。(师再带着学生一起跳台阶,一级一级向上跳)……

(扮演完后老师相机去采访学生,让学生感受到青蛙和小松鼠为了看到大海而做出的不懈努力。)

在以上学习登山的片段时,师生可以共同参与表演,老师扮演“松鼠”,学生扮演“小青蛙”,在“松鼠”的带领下,“小青蛙”一级一级往山顶跳。我可以在学生“实践”的过程中,再扮演一位小记者的角色,并不断追问学生:你感觉怎么样?我想表演跳台阶时,同学们会很感兴趣地全部参与进来,也许同学们会气喘吁吁,也许有的学生出汗了,也许有的学生说腿酸,也许有的学生会说登山真累等。我想学生对此感受是最深刻的,伴随着热烈的情绪,学生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记忆,也体会出青蛙登上山顶要靠不懈地努力,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去走,这样才能看到大海,这样才能成功。

我想,在生动活泼的实践中,让学生“动”起来是最重要的,因为人与文真正融合在一起,情感才会得到升华。入情入境中,虽然课堂时间可能不够用,但是只要充分去实践,学生会获得最真实的情感体验,学生获得的体验能够很好地帮助他们理解课文。

所以,语文课堂上不能急于求成,还是要放慢脚步,慢慢来……

【参考文献】

第9篇:松鼠理发师范文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创新

做人做事,快乐是最重要的。怎样使我们的阅读教学快乐起来呢?实践证明,如果实施“以读为本”的阅读训练方法,是可以实现快乐教学的。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因此,实施小学语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全面加强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实行开放型教学,通过改革传统教学中束缚学生思维的因素,激励学生积极主动探索语文规律,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以读为本,由读生疑,由读求悟,由读生情”是这一训练方法的指导思想。这一训练方法强调的以读为本,是对传统的讲读式教学方法的更新。讲读式教学方法包括讲解和朗读两方面。徐世英先生在《谈谈朗读教学》中,将朗读与讲解做过精辟的比较,他说:“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是摊平、摆开,朗读是融贯、呈现;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赋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更能使人感受。”徐世英先生的一席话,将以学生为主体的朗读的优势充分体现了出来。在讲读式阅读教学基础上创立的“以读为本”的阅读训练方法,发扬了讲读教学法中的“读”之长,避去了“讲”之短,是一种更合理、更有效的阅读教学训练方法。那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以读为本”的阅读训练方法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

早在几十年前,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提出: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嘴,使他们能谈;给以空间,使他们能接触大社会、大自然;给孩子以时间,使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这就要求老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语文论文去读课本、自己去提问、自己去感悟、自己去说、自己去评价。而教师则是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引导、激励,起一个引导者的作用。

学生在学习中,通过自己读、分组读、齐读、个别读等多种形式,能做到认真读文、大胆提问、勤于思考、用心感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

我在教小语第二册《达尔文和小松鼠》一文时,出现了这样的问答:

有一个学生问:达尔文为什么从来不捉弄小动物?

几小学生进行了补充回答:1.他要观察动物怎样生活。2.他喜欢小动物。3.他和小动物是朋友。4.他关心他的朋友。5.他爱护小动物。6.他尊重他的朋友。

透过这些提问、回答,可以看出同学们明白了处世之道:对待朋友,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尊重,要从了解朋友的立场去对朋友,不能存着捉弄、玩弄的心理对待朋友。

学生自主感悟到的这些知识,是讲读式阅读教学法无法做到的。说明学生对课文的分析、理解能力得到了提高,真正读懂了课文。

自主的学习使学生悟出了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变得爱读、爱问、爱答、爱动脑了,由“怕学”变得“爱学”了。

二、“以读为本”的阅读训练方法使学生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

在读的过程中,一方面是课文的丰富的内涵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一方面是学生以自己的全部经验对课文作出的多元反应,培养了语言的想象力,形成了良好的语感。

学生在读、疑、思、悟的基础上,动手查一查(资料)、画一画(场景)、演一演(故事内容);动脑编一编(课文后续),谈一谈(读后感想)、评一评(同学作品)等多种形式的练习,在轻松有趣的游戏中潜移默化地积累了知识,锻炼了语言能力,拓宽了思维能力。

三、“以读为本”的阅读教学是以尊重学生为前提的阅读训练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他们的智慧、潜力和创造力。学生在回答相互提出的疑问时,要采取开放式的补充回答方式,不要拘泥于单一的答案。

我们班在学习《达尔文和小松鼠》一文时,有一个学生问:“松鼠妈妈为什么骂小松鼠是‘傻孩子’?”有几个学生进行了回答:

1.小松鼠是松鼠妈妈的宝贝。

2.松鼠妈妈很爱自己的孩子。

3.松鼠妈妈关心自己的孩子。

4.松鼠妈妈认为小松鼠遇到了危险,很着急。

5.它很心疼小松鼠,怕它受到伤害。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作出了不同的回答,这些回答个个都与问题有联系,都是学生感悟的结果。如果学生的回语文论文答不够完整,可请其它同学进行补充,只要沾边,都应视其正确,予以肯定。即使学生的回答毫不沾边,也不要指责学生不对,反过来要肯定他敢于发言的一面,并表示老师相信他下次能答好。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非常重要。如果教师对学生足够尊重,认为他行,他的表现就会很棒。正如一副对联中写的:“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横批是“不服不行”。可见教师是否信任、尊重学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信心。受到尊重的学生必然会信心实足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愉快地学习。

四、“以读为本”的阅读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