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分组讨论发言稿范文

分组讨论发言稿精选(九篇)

分组讨论发言稿

第1篇:分组讨论发言稿范文

在写作教学中,同伴互评(peerfeedback)(也称同伴反馈)指将学习者作为一种信息来源,由学习者扮演教师的角色,并承担教师的责任,以小组的形式相互阅读同班同学的作文,对学生的作出修改并提出建议的过程。同伴互评的理论基础是过程教学法以及社会建构主义的合作学习理论。英语过程法中的写作是一个螺旋上升的循环式心理认知与思维创造交互过程,在同伴讨论和反馈等交际中进行有目的的讨论和反馈,从而改善自我局限、外界交流和输出综合能力。社会建构主义的合作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需要在一定社会群体中学习并内化知识,同伴互评使学生置于班级集体中,通过与同伴讨论,以互动、协商和合作的方式反馈,实现取长补短,学会通过协商与讨论共同构建对知识的理解,强调写作者的主体意识和创作意识。所以在商务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同伴互评模式有利于学生注重学习过程,注意平时知识的积累,改变以往重成绩结果、轻学习过程的问题,在形成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

二、同伴互评在商务英语写作中的具体应用步骤

1.打基础阶段

开展同伴互评写作教学首先必须要为学生们打下坚实的商务英语词汇和语句基础,注重学生商务语言知识方面的积累,要想达到较好的商务语言输出效果,首先需要大量有关商务交流、商务谈判等方面听力和阅读等语言输入活动,平时让学生对较好的商务写作词汇、写作语句有洞察感与敏锐感,重视点滴积累。

2.组织分组

考虑到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在进行分组之前,首先要根据商务英语课上表现、四六级水平等因素把学生分为3个层次:较好层次、中等层次和尚需提高层次;然后从3个层次中各抽取1名学生组成1组,依次完成小组分配工作。如此确保每1组成员搭配均衡,能够在小组讨论中实现互帮互助的目的。

3.确定互评标准

标准的制定在同伴互评的过程中占有重要位置。只有制定出统一合理的标准,学生才有可能在互评过程中相对公正、客观、准确的做出评改,且通过观摩不同水平的商务英语作文,由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自行设定互评标准,这个过程也是促进学生对于从哪些标准判断高水平商务写作、何种商务论文属于较好作品方面的思考过程。所以,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多个不同水平的商务英语写作范文,并对范文进行讲解,引导学生主要从文章内容、文章结构、逻辑关系、语言表达、语法使用等5个方面进行评价,并通过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后,与学生共同制定同伴互评表。同时,根据每次商务写作的主题和文体不同,应制定不同的评改标准,标准的制定应覆盖多个方面。

4.互评指导阶段

由于第一次的互评过程对于学生来说属于新鲜事物,这对于习惯直接接受教师评语的学生来说是全新的体验,且互评过程是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所以学生对于互评过程的了解程度和实施力度关系到同伴互评方法的效果,所以教师有必要在学生独立开展同伴互评前给予适当指导和示范。在每个学生手持互评标准的基础上,教师选取几篇不同水平的学生作文,由教师带领学生同时进行评价,在此过程中可以实现三个目的:①向学生阐述各个评价标准的具体含义和判断依据;②了解评价过程中的公平公正原则和具体实现途径;③体会到评价他人作文的过程也是检验反思自己作文的过程。在四份左右写作水平不同、问题角度不同、各有优点的作文师生共评过程后,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了同伴互评的实施细则和具体任务。

5.互评实施过程

互评正式开始,教师再次向学生强调在批改作文中的责任和义务,每位学生都可指出同伴作文的优缺点,并注明错误缘由,并对作文不足之处提出自己合理的修改意见。教师将事先讨论和定稿的评分标准分发给各个小组,指导学生从文章结构、内容和语言等方面进行讨论和评阅,之后各组间相关交换写作初稿并进行小组讨论。为确保每个学生的商务写作作品得到公正、公平和客观的评价,每个学生的作文初稿都需要3位同伴的评价;若评价者在评价作文中出现不清楚的问题,可以直接与作者进行沟通,对存在不同评价意见时,评价者们需要讨论和协商,必要条件下可请求教师的帮助和指导。学生相互反馈修改意见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并要求学生根据同伴互评的修改意见对初稿进行重新写作第二稿。第二稿由两位同伴进行评价,主要是核对初稿中被修改的反馈意见是否已经得到解决,并概览全文是否还有其他需要修改的地方。评价完毕后返回作者继续进行完善修改,确定第三稿。最后学生需要将作文的初稿、二稿和第三稿一并交由教师,并由教师根据修改过程及第三稿写作情况给予最终评价和成绩。教师对于学生交的作文三稿中仍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和分析,并要求学生进行最终修改和定稿。

三、商务英语写作同伴互评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同伴互评应该与教师评价相互补充、相辅相成

由于英语水平的限制,有些学生在同伴互评中缺乏自信,觉得无法对同伴的商务写作提出建设性专业建议,这也说明学生有时更依赖教师的意见,老师的权威性在学生心目中要维持。同伴互评和教师评价应该相互补充、相辅相成,虽然教师可以因此减轻批改作文的工作量,但教师要注意在同伴互评中的新角色、新挑战。

2.教师要注意同伴互评整个过程的组织和监督

教师要对每位学生的商务英语写作水平和特点有所掌握,在同伴互评中有针对性地进行侧重和辅导,如语法方面较差的学生可以给予批改语法掌握较好学生作文的机会,在阅读和评价的过程中,学习同伴语法方面的优点,帮助学生营造双赢的合作环境,并且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反馈施与和接受。在同伴互评中,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监督,引导整个互评的正常走向,并将每位学生在互评过程中的表现、评价质量等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纳入学生期末总成绩,引起学生重视,并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3.采取措施修正学生重表层错误,轻结构、主题的问题

第2篇:分组讨论发言稿范文

1984年7月29日,袁木等去北戴河向中央领导汇报,等听了汇报不大满意,主要是觉得平平淡淡、缺乏新意,要求在重要问题上有所突破。汇报后宣布调整起草小组成员,部分同志回原单位,另从中央部门调林涧青、郑必坚、林子力等人参加起草小组,小组负责人是林涧青(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副主任)、袁木。

从8月1日起,我们在北戴河,一方面分别拜访一些中央领导同志,听取他们的意见。我参加拜访的是万里和姚依林。万里的观点和态度非常坚定、鲜明,认为改革非搞不可,否则没有出路。他完全赞同稿子中对我国经济状况的分析和提出的改革设想。在谈到农民生活困苦、农村教育落后和一些农村干部为非作歹时,他激动得拍起桌子。姚依林没有说多少话,只强调现在许多问题还看不准,文件要写得原则一点。在此期间,我和杨启先还参加了秦皇岛市的座谈会,听取了他们对改革的意见。另一方面,根据在北戴河听到的中央领导同志的意见,重新讨论整个文件的框架,拟出了新的提纲。但是在起草小组讨论时,对商品经济、计划与市场关系仍然有不同的认识,主要是有些同志担心会导致资本主义。

8月5日,接见起草小组全体人员,表示基本同意新提纲,逐条讲了些意见,并要求20日前拿出新的稿子,交给将于9月上旬在北京组织的高级干部大讨论。这是我生平第二次见到。第一次见面是在20世纪50年代,当时我在清华大学念书,是团干部,到团中央听过他的报告,他那敏锐的思维、生动的语言、平易近人的风度,给了我深刻的印象。这次近距离面对面听他讲话,倍感亲切。

第六个小阶段是根据、的意见,写出第四稿、第五稿。

8月7日回北京后,我们立即按照新提纲,重新分工起草第四稿。郑必坚、王愈明和我负责写前三条,边议边写,我执笔。到8月15日,11条全部写出,由林涧青、袁木、郑必坚等统稿。

这些日子,理论界又活跃起来,开会、写文章、给中央写报告,纷纷要求明确肯定必须充分发展商品经济,这对我们统一认识、增强信心起了促进作用。

8月29日,到玉泉山同起草小组座谈,他着重对第四稿中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增强企业活力、价格改革、政企分开、经济责任制等几条提出了修改意见。他重申社会主义经济既是计划经济又是商品经济,这为《决定》的起草定下了基本调子。

8月30日,到玉泉山同起草小组座谈。他再次要求在总结前几年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有所前进。他还说了许多话,我们有时也插插话。他谈到邓小平讲“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时说:“‘’宣称‘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那就让他们喝西北风去吧,他们把发展商品经济说成是搞资本主义。”又说:“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就是要消灭贫穷,要让全体人民都过上好日子嘛。不能把贫穷当做社会主义。”在讲到中央高度集权的计划体制的弊病时,他引用了列宁的话:“完整的、无所不包的、真正的计划=‘的空想’。”并说:“什么‘无所不包’!能包得起来吗?包起来的结果就是经济没有活力,市场商品匮乏,人民生活困难。”还说“什么是计划?计划就是打算、预计嘛,不可能算得那么准确。计划就是计划,不是法令”。最后他说,我对经济工作不熟识,今天我说的不算,你们就听紫阳的。

根据、的意见,我们又立即分题、起草(高尚全、杨启先和我负责编写两条:经济责任制和多种经济形式)、综合、互相修改、集体“过”稿子,于9月5日形成了第五稿,共10条。袁木还让高尚全、杨启先和我起草一份文件说明,供大讨论时用。

9月8日,中央书记处开会讨论第五稿,同意把这个稿子提交中央委员、中纪委委员、中顾委委员讨论。会上还决定大讨论分中央和地方两个层次:在中央,中央委员、中纪委委员、中顾委委员约400人,分十几个组讨论修改;在地方,分别由各省区市委常委召集大企业负责人、理论工作者讨论、修改。还指出,计划、价格、领导三条写得还不够,要加以充实。会后我们即对这三条作了进一步的阐述。

第七个小阶段是中央和地方组织大讨论,对第五稿提出修改意见。

从9月11日至20日,起草小组成员分别参加中央委员、中纪委委员、中顾委委员的分组讨论。我分到第10组,地点在中南海152会议室,召集人是杨尚昆、宋平、袁宝华。袁宝华见到我,就说:“请谢明干同志把文件念一遍吧,他是起草小组的。”我大声地从头到尾念了一遍,念完后全场鼓掌,萧劲光还称赞说:“念得好!”会上,大家竞相发言,纷纷说文件写得好,气氛很活跃。从12日开始,小组每天讨论半天,念一条讨论一条。大家联系实际,一致表示拥护中央关于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除在个别文字上提出一些修改意见外,没有原则性的意见。

9月13日小组讨论时,传达了9月9日写给、邓小平、李先念、陈云的信《关于经济体制改革中三个问题的意见》(邓、李、陈均已批示同意)。《意见》在讲计划体制改革时讲了四层意思:一是“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不是市场经济”;二是“通过市场进行调节的生产和交换⋯⋯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起辅助作用”;三是“计划经济不等于指令性计划为主。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都是计划经济的具体形式”。“编制包罗万象的指令性计划,不仅不可能,而且有害。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的方针是逐步缩小指令性计划,扩大指导性计划”;四是“指导性计划主要用经济手段调节,指令性计划也必须考虑经济规律特别是价值规律的作用。社会主义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计划要通过价值规律来实现,要运用价值规律为计划服务。‘计划第一,价值第二’这一表述并不确切,今后不宜继续沿用。应该如实地把两者统一起来,而不是把它们割裂开来或对立开来”。在讲价格改革时,《意见》认为“价格改革难度最大,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调整价格,主要是由于商品的比价不合理,⋯⋯是结构性的调整物价,而不是通货贬值。”“在调整物价时,一定要积极慎重,采取负责态度,⋯⋯务必使绝大多数城乡居民的实际生活水平不仅不降低,而且尽可能有所提高”。在讲到国家领导经济的职能时,《意见》主要强调政企应分开,公司必须是企业性的而不是行政性的。大家听了《意见》后,争先发言,表示赞同,要求稿子按照《意见》修改。

9月14日小组讨论前,传达了陈云 9月13日给的复信,信里表示同意的《意见》,认为他讲的三个问题,都是当前我国经济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对这几年城市经济改革经验的总结。在谈到计划体制改革时,陈云在信中说:“我国现在的经济规模比五十年代大得多,也复杂得多了。因此,对五十年代适用的一些做法,现在不能也不应该套用。即使在五十年代,我们的经济工作也不是完全套用苏联的做法。”在谈到价格改革时,陈云说:“关于价格改革,现在确实是有利时机,应该稳步进行。上次化纤降价、棉布提价没有引起社会震动,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可以借鉴。”在谈到政企分开时,陈云说:“这样做很必要,一方面可以给企业活力,另一方面可以使国家领导部门从许多日常工作中摆脱出来,有时间议大事,加强宏观方面的指导和控制。”最后,陈云强调指出:“这几年,农村的改革已取得极大的成功,城市改革总的说来,还处在积累经验的过程,广大干部不是都很熟悉。因此,要积极探索,不断总结经验,务使改革健康发展。” 大家听了都表示赞同,起草小组也及时把陈云信中的基本观点吸收到稿子里面去。

9月17日讨论结束。这场大讨论显示出全党对改革的高度关切,大家对这个稿子是肯定的、拥护的,评价很高。我觉得通过这次讨论,文稿中的主要观点,在这个范围内已经基本上取得了共识。从简报看,虽然意见也提了不少,但新的或原则性的已不多。在讨论企业改革时,首钢负责人主张向发达国家学习,国家对企业只监督、不干预;也有人建议,应直言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市场经济。但起草小组多数人认为,这些观点“走得太快、太远”,目前不宜考虑。

9月19日 ,又到起草小组,提出了一些具体修改意见。说到即将召开的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他说打算10月13日开预备会议;18日开三中全会,半天;19日公布《决定》。根据、的意见,考虑中央、地方大讨论的意见,我们从21日到24日又分题修改稿子。高尚全、杨启先和我负责修改计划、价格两条。修改时我们直接引用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中三个问题的意见》的观点,并在提法上作了改动和发展。到25日,印出第六稿。

第八个小阶段是约谈邓力群。

9月27日下午,在中南海同中央书记处研究室主任邓力群谈话 ,在场的有袁木、郑必坚、杨启先和我等。说:有人说等社会主义国家中没有一个国家提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的,我说有,那就是保加利亚。问:我们提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同宪法有没有矛盾?郑必坚答:没有矛盾,宪法里没有提实行计划经济。随后,与邓力群就《决定》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讨论。

此后几天,起草小组继续推敲稿子里的文字、提法,林涧青、袁木、郑必坚等反复修改,形成了第七稿。

第九个小阶段是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通过第七稿。

10月8日,起草小组列席在怀仁堂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与会的有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及中顾委、中纪委、中央军委主要负责人等80多人,陈云、李先念、彭真、、乌兰夫等老同志也出席了。会议由主持,他先传达了邓小平对《决定》第七稿的电话意见:“文件看过了,写得很好,政治局会议我就不参加了。”接着,说:“陈云同志带来了一份在三中全会上的书面发言,请大家看看。”

然后,开始讨论稿子。陆定一第一个发言,表示同意,并对个别文字提出了修改意见。接着,宋平、姚依林先后发言,着重对企业下放、两权分开等问题提出看法,建议把“政企分开”改为“政企职责分开”,把“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改为“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开”。然后,胡乔木作了很长的发言,在许多问题上都提出了不同意见。他未说完不少人就同他争论起来,还说:“你在北戴河不是也同意的吗?”这时,陈云对胡乔木说:“乔木,你讲得太长了⋯⋯”

陈云在讲话中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他先肯定这个稿子“对经济体制改革各个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可以说有了比较周到的考虑”。“这个文件非常重要,是一个很好的文件,我完全拥护”。他又说:“农村的改革已经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工商业方面的改革也已经有了几年时间的酝酿、试点和实践。只要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方针,按照这个文件的精神去办,再用几年时间,工商业方面的改革也一定会取得巨大的成功,我们国家的生产力一定会得到一次大解放。”他还着重指出:“这次改革涉及范围很广,在进行过程中,一定还会出现一些我们现在难以预见的问题。因此,应当像对待农村改革那样,边实践,边总结经验,以便使改革不断完善。”对改革中可能出现一些消极现象,他认为“不必大惊小怪,⋯⋯只要我们头脑清醒,注意到这些现象,物质文明同精神文明一起抓,那么这些消极方面是可以加以限制的”。陈云发言后,薄一波、乔石、李先念、彭真等先后表态,都同意将这个稿子提交即将召开的十二届三中全会讨论。最后,会议原则批准了这个稿子。

会后,起草小组根据各方面的意见,修改出第八稿。

第十个小阶段是十二届三中全会一致通过《决定》。

10月12日 ,参加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的代表报到。13日代表们看文件(第八稿)。15日至18日分组讨论。我列席了西南组讨论。会上发言踊跃,大家纷纷表示看了文件后很受鼓舞。也有的人感到写的力度还不够,有的人则担心行政部门不肯放权、改革推不动,还有的人对个别文字提出了修改意见。

与此同时,邓小平、陈云等中央领导人对送审的第八稿,都批示同意。陈云在10月19日的批示中还指出稿中“工资和物价挂钩这句话不要写上”,“只要说明将采取切实办法保证人民实际收入不因价格改革而降低就行了”。我们立即按照他的意见作了修改。

10月20日,十二届三中全会在人民大会堂大宴会厅举行,由主持。陈云在书面发言中说:“系统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是当前我国经济工作面临的首要问题。”他在谈到计划体制改革时说:“这次全会审议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对计划体制改革的基本点所作的四点概括,完全符合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在谈到价格改革时,他认为现在“确实是有利时机。但是改革的步骤一定要稳妥,务必不要让人民群众的实际收入因价格调整而降低”。他再次肯定政企分开很必要,“一方面可以给企业比过去大得多的自,另一方面可以使各级政府部门从许多日常工作中摆脱出来,议大事,看全局,把宏观方面管住管好”。他强调体制改革“必须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经验”,说:“我们要按照这个决定的精神去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既要积极,又要稳妥。只要这样做了,这次改革就一定能够成功。”会议一致通过了这个《决定》,还通过了会议公报和关于第二年召开党的代表会议的决议。

《决定》通过后,坐在主席台上的邓小平高兴地对旁边的说:“写得好。谁写的呀?”又说:“这个决定,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我有这么一个评价。但是要到5年之后才能够讲这个话,证明它正确。”

《决定》的产生,历时5个月,八易其稿。它实际上是改革开放5年多来广大人民群众和广大干部投身改革实践的经验总结,是广大理论工作者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心血结晶,是、在邓小平、陈云同志的指导下通力合作的重大成果。《决定》全文1.7万字,分10个问题,阐明了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规定了改革的方向、性质、任务和各项基本政策。这是党中央适应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广大人民的迫切愿望而制定的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这个文件,有几个主要的“亮点”,或者说几个重大的历史性的突破:

一是在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属性上,第一次在党的文件上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认为商品经济是同资本主义相联系的、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把搞活企业和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种种正确措施当成‘资本主义’”等传统观念,明确肯定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强调“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只有充分发展商品经济,才能把经济真正搞活,促使各个企业提高效率,灵活经营,灵敏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需求,而这是单纯依靠行政手段和指令性计划所不能做到的”。

二是在所有制结构上,突破过去“一大二公”、公有制程度越高越好的传统观念,明确肯定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必要的有益的补充”,要“在国家政策和计划的指导下,实行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方针,坚持发展多种经济形式和多种经营方式”,要为“集体、个体经济的发展扫除障碍,创造条件,并给予法律保护”。

三是在经济调节机制上,突破限制、排斥甚至否定市场作用的传统观念以及中共十二大的“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提法和以指令性计划为主、以行政手段为主的做法,明确指出:“国民经济计划就总体来说只能是粗线条的和有弹性的,只能通过计划的综合平衡和经济手段的调节,做到大的方面管住管好、小的方面放开放活,保证重大比例关系比较适当”;“要有步骤地适当缩小指令性计划的范围,适当扩大指导性计划的范围。”

四是在国家和企业的关系上,突破企业是“行政机构的附属物”、“把全民所有同国家机构直接经营企业混为一谈”的传统观念和政府对企业实行集中统一、包揽一切的做法,明确指出要“按照政企职责分开、简政放权的原则进行改革”,“各级政府部门原则上不再直接经营管理企业”;明确指出:“所有权同经营权是可以适当分开的”,“要使企业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具有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成为具有一定权利和义务的法人”。

五是在企业领导体制上,突破过去党委书记是企业第一把手、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经理)负责制的传统体制,明确规定企业要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企业中的党组织要积极支持厂长行使统一指挥生产经营活动的职权”。

六是在经济利益分配上,突破“社会主义就是要平均”、“把共同富裕理解为完全平均和同步富裕”的传统观念和忽视企业、劳动者个人利益的做法,明确指出“平均主义的泛滥必然破坏社会生产力”,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和一部分人依靠勤奋劳动先富起来⋯⋯带动越来越多的人一浪接一浪地走向富裕”;强调在企业内部,要实行工资奖金同经济利益挂钩,“扩大工资差距,拉开档次,以充分体现奖勤罚懒、奖优罚劣⋯⋯”

七是在经济结构和地区布局上,突破以纵向联系为主、条块分割、互相封锁的格局,明确要求地区之间、行业之间都“打破封锁,打开门户,按照扬长避短、形式多样、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原则,大力促进横向经济联系”,“逐步形成以城市特别是大、中城市为依托的,不同规模的,开放式、网络型的经济区”。

《决定》后,立即在国内外引起很大的反响,好评如潮。邓小平也多次给予很高的评价,并对其中一些重要论点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和发挥。今天我们重温他的有关讲话,仍然感到十分亲切、很受教育,有助于加深对《决定》的重大意义的理解和对不断深化改革的认识。

《决定》通过后的第二天,邓小平在中顾委全体会议上讲话。在讲到《决定》时,他说:“我的印象是写出了一个政治经济学的初稿,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我是这么个评价。这两天国内外对这个决定反应很强烈,都说是有历史意义的。这个文件,我没有写一个字,没有改一个字,但确实很好。”又说:“这次经济体制改革的文件好,就是解释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有些是我们老祖宗没有说过的话,有些新话。”“过去我们不可能写出这样的文件,没有前几年的实践不可能写出这样的文件。写出来,也很不容易通过,会被看作‘异端’。我们用自己的实践回答了新情况下出现的一些新问题。”“中央委员会、中央顾问委员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三个委员会的同志都赞成这个文件,看到了现在这个纲领性文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是个好文件。”

《决定》的颁布,开创了我国以城市改革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时期,国企改革、计划体制改革、多种经济形式共同发展、政府职能转变、对外开放等都大大加快了步伐。

参加《决定》起草的一些体会

光阴荏苒,今非昔比。我们今天重读这个《决定》,可能会觉得它已经没有什么“新意”了。其实,它的基本观点,破天荒地冲破了长期禁锢着我们头脑的传统经济思想的牢笼,使亿万人民群众蕴藏的巨大积极性和创造力得以释放,对推动我国的改革开放大业起了历史性的作用。这是应该载入史册的。可以说,没有这个《决定》,就不会有这以后25年改革不断深入、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的大好形势。诚然,以现在的客观环境和思想认识来看,《决定》不可避免地有一些不足或不妥之处,这些已随着实践的发展为后来一系列中央文件所弥补和修正,而且其基本观点都得到了发展和完善。这是符合认识的客观规律的。

第3篇:分组讨论发言稿范文

一、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传统的教学过程只注重“知识点”,千方百计地把知识点强化、深化,不重视对数学思想和本质的揭示,不注意学生的思维发展,课堂沉闷成为教师的一言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重结论,轻过程,不给学生揭示知识的来龙去脉,不讲清为什么,只要求学生死记结论。

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只重视知识的教学,不重视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培养。许多教师上课非常辛苦,一节课下来口干舌燥,教学内容写了几大黑板,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却不怎么理想。每次考试过后总有老师抱怨,讲过的题型学生还是不会,究其原因还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的学习也很辛苦,但效果甚微。现在的大部分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基本上是老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从不主动思考,也不问为什么,缺乏及时总结归纳和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学习不得法,作业应付了事。往往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做了一些简单的机械重复,没有思维的培养,不善于改错订正。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厌学情绪严重,究其原因与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情感体验有很大关系。由于数学同一个知识点的变化就很多,许多学生因只是简单机械地模仿学习,不会举一反三,因此学生品尝不到学习的乐趣,体验不到数学学习的成就感,久而久之使这部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失去了信心。

二、 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重新定位

新课标就数学课程培养目标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数学素养是现阶段社会每一个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养。数学课堂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重新定位,建立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效果是否高效,就应看是否便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认识需求,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各种能力的提高和发展。学生不应再是消极、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应是主动积极的知识探索者,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应把课堂的时间、空间、学习过程还给学生,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的角色应该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三、 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针对目前的教学现状,我所在的学校开展以“导学稿”为载体的“导学互助式”高效课堂模式的课堂教学改革探索。通过近两年的学习实践,结合自己的教学过程,就以“导学稿”为载体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提出自己的设想。

1.“导学稿”的编写。

所谓“导学稿”是教师为学生学习设计的有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流程的学习活动方案。是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学会创新的蓝本。它是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的线路图。导学稿由学习目标、学习重点、使用说明和学法指导、预习自学、课堂研究、课堂小结、预习自测、巩固训练、学后记等板块组成。教师在编写时要认真研读新课标和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编写导学稿。在制订学习目标时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收获。如七年级上册,《你今年几岁了》这节课的学习目标为通过观察,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或会辨认一元一次方程,对于学习重点,要明确且用通俗的语言给出。如七年级上册《有理数》这一节课的学习重点是知道正、负数表示的意义。对于导学稿其他板块的设计,注意要以问题为驱动,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问题的梯度和一定的“指南”作用。

2.以“导学稿”为载体的课前预习。

将导学稿在上课前一天发给学生,由学生提前进行自主预习。这样做就会使问题前置,使学生明白将要学什么,自主地根据自己的能力独立阅读课本,并根据课本内容完成导学稿上的预习自学板块。大部分学生会根据导学稿上的问题在课本上查找,查找无果的情况下会通过别的途径查阅资料,这样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对导学稿上的自己弄不懂的问题,用红蓝笔进行勾画和批注,在课前交给老师。科任老师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二次备课。导学稿的提前预习能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并明白了课堂上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这样就逐渐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应用意识,积累了学生的活动经验。对教师来说,更加明确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为面对全体学生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提供资料、使二次备课针对性更强。

3.以“导学稿”为载体的课堂研讨。

“小组讨论”是“导学互助式”高效课堂模式下教学的基本形式,也是最主要的形式。小组讨论是以导学稿为载体,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针对预习时小组的各个成员存在的问题进行分组讨论。这样使讨论更具有针对性,使预习中存在的问题能得到解决或达到共识,以便在后面的展评环节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寻求其他小组或老师的解决。另外对于小组内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自己解决,对于讨论中遇到的较难的题目,由小组内成绩较好的同学先讨论达到共识后再讲给成绩较弱的成员,合作交流,达到共赢。当然,要达到这样的讨论效果,每个小组必须有一个非常得力的学科小组长,小组长的作用不但要组织好讨论,使讨论不流于形式。还要记录本组讨论的结果,并分配学习较好的成员在组内给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讲解。这样的讨论使传统教学中一个教师的教学变成了多个老师教学,把一言堂变成了有多个教师的课堂,大大地提高教学效果。例如,七年级上册《求解一元二次方程(2)》,经过小组讨论,几乎各个小组成员都明白了移项的依据和移项的步骤,极大地提高课堂效果。

4.以“导学稿”为载体的课堂展示。

经过小组讨论得到小组认可的共同结论,由组长选派成员上黑板展示本组的结论,其余成员就刚才讨论的结果进行改错或补充。展示时,要注明每一步骤的理论依据及解题的关键点。例如,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的展示中对于去分母的两个关键点:(1)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方程两边的每一项都要乘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2)分子是多项式时,去分母时注意对分子带括号。学生展示中的易错点也是这两点,同时这两个关键点有的小组不一定能展示到位。这就为后面的展评、质疑提供了素材。通过展示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书面表达能力及运用数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以“导学稿”为载体的课堂展评、质疑、补充。

小组展示结束后,由各个小组派代表讲评本小组达成的共识,此时,要求其余小组成员要认真听讲并做好记录,以便及时质疑,同时要求教师也要认真听取学生的讲评,以便及时纠正、提问、补充。例如《能追上小明吗》在各个小组的展评中,不但讲清了如何找等量关系,列出了正确的一元一次方程,经过小组间的互相补充,对直线型相遇、追击问题有了一定的归纳,还提出了环形相遇、追击问题,并有了一定的结论。对课本上的“想一想”提出的问题,全班各个小组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经过大家的讲评、质疑、补充,同学们对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路程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培养了学生有条理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并不断促使学生提高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学后记。

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要及时进行反思,自己学到了什么知识、方法,这些知识、方法与其他知识、方法有何联系,自己还有哪些未知的知识和方法有待进一步钻研,对别人的过程方法中哪些值得借鉴,在学习过程涉及到了怎样的数学思想等进行反思。通过不断的反思归纳,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以及良好的数学知识建构能力,真正使学生主动地构建自己的数学知识模型。

通过近两年的以“导学稿”为载体的“导学互助式”高效课堂模式下的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和不断完善,我校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空前高涨,不同层次学生的各种能力,特别是数学知识的规范书写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并逐渐激发培养出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在课堂上时常有思维火花的碰撞。同时也激发了教师的教学热情。为了应对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各种问题,教师在二次备课中要做好各种预设方案。

第4篇:分组讨论发言稿范文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只有在写作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才能使学生在创造性的思维过程中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形成对写作的浓厚兴趣。以下作者试图探究写作课的课堂教学模式来说明在不同环节中如何设计学生的自主活动。

step1 brainstorming 集思广益开启思路大门

从某种程度上讲,进入写作状态的顺利程度取决于写作前的思维启动。教师课前必须确定写作的主题,完成教学规划。教师要确定本堂课的教学目的和内容,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精心选择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内容来指导学生进行写作。Brainstorming(头脑风暴法)是一种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课堂活动形式。它通常围绕一个特定的话题进行。教师作为指导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创造性地思维,并以讨论的形式挖掘各种有用的信息和形成思路;然后学生从被激活的想法中选择有意义的内容进行写作。

step2 小组讨论 你言我语扩思路

当然在头脑风暴中被激活的想法是杂乱的、无序的,为了进一步梳理思路,激发学生写的动机,教师应鼓励学生开展小组讨论, 进一步讨论“Please introduce your best friend to us.” 在小组活动中,学生之间互相启发,小组成员互相交换想法同时把彼此的想法清晰化和条理化,并记录下来,形成写作的基本框架。

step3 班级汇报,取长补短列提纲

班级汇报是由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讨论的成果上互相取长补短,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思路。教师引导和鼓励小组代表将自己小组讨论的成果向全班同学做陈述,并把每个小组的发言要点通过板书或投影列举出来。

step4 初稿起草 畅所欲言自由写作

将讨论中获得的信息,构思草拟成稿。由于初稿是要经过反复修改的,所以写初稿时教师应该让学生不必过于理会语法的正确、选词的准确和语言的精练,而主要把注意力放在思路的畅通和行文的流畅上,尽量一气呵成。如此,学生在写作时就不会受过多的束缚,他们就可以畅所欲言,写作的兴趣也会提高。

step5 自评、互评 精益求精

初稿完成后,教师先给出一个总的评价意见让学生对自己作文进行第一次修改。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下列内容:1)作文评分标准。如,写作立意要新颖;语言表达要地道;词汇内容要丰富;句子结构要合理;文章句式要多样;上下文段要连贯。2)自查主谓是否一致;时态是否一致;名词的数与格是否一致;代词中指代关系是否一致;句式结构与语意的一致。接着学生就可以自查内容、结构、思路和书写等方面的错误。这种自评能使学生明确要自查什么,纠正什么,从哪些方面入手。

教师还应鼓励学生之间的相互评改。学生在评改别人的作文时会学到不同的写作技巧,也使他们不断增强自信心。因为当学生间的修改意见被采纳,相互的文章有所改进时,每个学生都能感到自身写作能力的提升。这种自评、互评的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精神,对学习负责的态度,并且促使学生学会思考,能够在看到不足后改进自主学习。

Step6 师生共同合作修改

第5篇:分组讨论发言稿范文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进步,对于英语应用能力的要求也持续提高,英语课程是高职院校所有专业的基础课和必修课,英语课程非常重要。英语教学应该重要点考虑语言的实际应用,增强语言技能的培养。写作是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主要呈现之一,同时也是提高英语语言技能的主要方式。不过在高职院校英语实际教学中,存在着很多方面的问题,导致英语写作教学一直以来都处于薄弱的环节。过程教学法以交际理论为基础,提倡写作教学要写作思想内容的挖掘与表达,以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巩固了解自身的心理认知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发现能力、分析能力与解决能力,以便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综合英语能力。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将过程教学法引入到高职院校的教学中。

1 写前准备阶段

写作之前的准备阶段就是构思阶段,在这个阶段要求学生自行搜集材料,拟定出所写的题目、选择写作体裁,教师在这个阶段要充分启发学生的思维,指导学生搜集题材的内容,让学生以充分的进行准备。在课堂实践过程中,教师需要把写作的题目与要求布置下来,这样可以让学生们进行讨论和交流,从而更加明确的收集资料,拟定出写作的提纲。写作提纲可以让文章的内容比较集中,具有分明的层次。写前准备阶段可以通过现在具体的操作进行:把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分组,让学生在小组内将自己所拟定的提纲向小组成员介绍,小组成员共同思考、讨论。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相互听取各自的意见,还能够产生一个全新的想法,拓展全新的写作思路,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巩固对主题的理解。在写前准备阶段,都教师应该教授、指导学生与写作相关的知识与技巧,学生要根据教师提出的建议,在写作过程中进行参考。

2 独立起草阶段

独立起草阶段是写作的重要阶段,这时期要求学生将搜集到资料进行综合处理,把自己的构思以语言形式进行叙述,拟定草稿。在学生独立的起草阶段,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写作活动进行观察,指导学生向正确的写作方向努力,并且及时的对学生提出有效建议,给学生更多的支持,尽量让学生将自己所想都进行仔细的记录,防止因为路途停止造成一些错误出现。在写作过程中,如果思路被打断,那么就会就思维造成干扰,打破思维的流畅性。所以,对于学生初稿的写作要把核心定位在内容的表达,可以暂且忽略语言表达的外在形式。同时,教师还需要提醒学生,初稿也需要反复构思和创造,学生应该对初稿进行反复的构思、修改,从而完成初稿。

3 反馈阶段

在初稿完成之后,需要组织课堂反馈。反馈在写作中是核心部分,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意识,减少写作焦虑、对作文的不足之处进行填充。反馈必须要做到及时和具体。教师将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划分,把学生的初稿在小组之间相互传阅,对自己的初稿进行介绍,学生们共同讨论,并且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各自的意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充当一位读者,对学生的初稿进行审阅,并提出具体的问题。提出的问题一方面要对学生作文的不足之处给予指出;另一方面还要对学生作文优秀的地方给予表明。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信心,还可以让学生发现写作存在的问题,从而进行更加完善的修改。在进行小组讨论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重点探讨作文的内容、结构和技巧。学生不仅是作者,也是读者,这样就可以从被动转变为主动,促进了学生思维活动能力的增强。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会形成新的观点,有利于充实第二稿的内容,完善第二稿的结构。教师对于学生讨论时出现的问题,应该进行针对性的引导与提示。

4 修改阶段

修改阶段不仅是反馈的需求,而且也是反馈的结果,在写作过程中是最为重要的阶段,修改可以锻炼学生的读者感。作文的修改涵盖了内容修改、文字修改、修辞修改、句式修改、语法修改、拼写修改、标点修改等等。修改文章时,学生要根据教师和同学做出的反馈来进行,可以选择自行修改,也可以选择小组共同修改。不管选择怎样的方式,修改文章都必须要注意几点:突出主题、内容完整、体裁是否得当、结构的合理性、句型的正确性、用词的准确性、内容与写作目的统一性、开头结尾的关联性以及语法、拼写等是否存在技术性的问题。参照这些给予反复的修改,在修改阶段,学生可以慢慢掌握写好作文的技巧。在经过不断修改后的作文,不仅增加了可读性,还会具有实际意义。所以,修改阶段明显的呈现了写作教学的教学原则,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5 重写写稿

教师给予指导、教师和学生给予反馈信息、学生自身的审阅、修改和润色,通过这些程序,完成最终的成稿。在完成之后,教师和学生还可以对作文给予深一层次的反馈以及评定,之后可以将所获得的反馈信息进行总结,如果有需要,可以再次进行修改,反复循环,到最后定稿。

第6篇:分组讨论发言稿范文

一、精心组织意见征求,切实查找突出问题

为了进一步引深我局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切实查找影响财政部门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使财政党员干部更好地为民理财,促进科学发展,我们专门制定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征求意见表》,广泛征求意见。通过窗口发放、深入单位、首问服务台等多种形式,发放征求意见表40余份,从依法理财、办事效率、为群众服务、应对金融危机等十个方面征求服务对象意见,收集意见56条,对我局党员干部的依法理财、党风作风等关系科学发展方面的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为民主生活会的召开奠定了基础。对于征求意见表评议的结果,我们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将其作为分析检查报告的基本依据。

二、加强指导材料撰写,努力确保“两稿”质量

民主生活会发言稿和大讲述稿是分析检查阶段的两个重要材料,为了确保材料质量,我们从加强材料指导和把关入手,采取三项措施,为开好民主生活会和大讲述会打好基础。

一是专门召开指导会。一把手亲自参加,股级干部全部参加,聘请专人对民主生活会和大讲述稿进行指导,从文章结构、基本思路、问题归纳详细予以讲解,使全体同志对“两稿”的写法有了深入的认识,更好的写出质量高的发言材料。

二是严把材料关口。为了开好民主生活会和大讲述会,我们从准备工作入手,严格把好材料关口,做大两不过关。对于思路不清,查找问题不深不予通过,要求进行修改;对于内容应付了事,措施不切实际的不予通过;有力落实了“四不上会”要求。

三是反复进行修改。对于不过关的材料,要求进行反复修改,直到形成高质量的发言材料。先后对10余份发言稿进行了集中修改,理清了文章结构,提炼了好的观点,使质量得到了提高。

三、通过两种形式,开好民主生活会

一是通过分组讨论,确保覆盖全局。按照局班子成员分工,分成四组召开民主生活会。由分管领导主持,相关股室全体人员参加,无论是股长还是科员,都要求做到畅所欲言,从思想、方法、作风等方面查找自身不足。副局长×××同志在小组民主生活会上,要求本着交流工作思想认识,互相协作,取长补短的原则,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综合股股长×××对于办事程序繁杂的问题,从思想认识的角度谈到:“自己以前也曾感到有些程序过于多,但是没有从思想上进一步认识,不够重视,满于现状。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自己深刻认识到思想认识的差距。今后的工作中,要多站在服务对象的角度,站在提升行政效能的高度,深入调查研究,创新工作方法,力求人民群众满意。”预算股科员×××同志在分组民主生活会上,结合自身工作情况,从工作作风上剖析道:“以前总认为热情服务、踏实工作就是作风优良,在学习调研中,对于群众反映的财政资金事后监督不足问题,自己才发现仅仅在局里热情服务还不够,还要对于拨出的资金多跟踪、多督查、多问效。”分组讨论时同志们还就工作创新,与时俱进等方面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在如何破解难题,立足岗位做出贡献,促进财政事业科学发展上形成了新共识。

二是通过集中讨论,实现思想统一。全局性的集中讨论由局长××同志主持。他首先从自身实际出发,站在如何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开创财政工作新局面的高度,要求全体同志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解放思想,锐意创新,为××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在他的带动下,班子成员纷纷就各自情况积极进行发言。大家不仅畅谈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进一步认识和体会,而且对工作的问题不避重就轻,客观真实地交流了经验做法。分管局长还就分组民主生活会的情况进行了交流讨论。最后,×局长要求学习实践领导组办公室要做好会议记录,搜集好大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好的心得体会和发言要做好整理,扎扎实实总结好这次民主生活会,为下一步的分析检查做好基础性的工作。

第7篇:分组讨论发言稿范文

关键词: 中职英语写作小组合作

一、中职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现状

英语写作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需要学生掌握其技能和技巧,还应通过学习写作,促进其语言综合能力的提高。然而,目前中职英语写作教学相对滞后,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甚微。写作对大部分学生来说仍是单一的个体行为,写作过程中学生间缺少交流,写作通常是一稿定音,即使有第二稿,也不过是第一稿的“拷贝”,只是卷面更整洁一点,字体更工整一点。在他们的作文中经常暴露出以下问题:受汉语影响,生搬硬套;词汇缺乏,搭配不当;语法不通,句型误用;信息不全,条理紊乱等。从而形成了一种“学生怕写作,教师怕批改”的现象。

其实,写作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行为,而是一种社会交际活动,是作者与读者间的对话活动。读者的信息反馈对作者的思想表达及写作水平的提高起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Mont Gomery所说,除非学生坚持不懈地练习写作、不断地与其他人交流自己的思想观点,否则其写作技能是不会有太大变化的。因此,小组合作在写作教学中就显得格外重要,教师在教学中应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就写作任务进行交流,通过让学生参与写作的整个过程,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实施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

写作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是教师为实现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写作任务而采取的教学手段。《新课标》的总目标中提到:“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基础上发展自我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学生通过体验、合作发展写作技能,同时学生有思考的空间,能在实践中获得经验,增强自信心。中职学生在写作时往往感到没有思路无从下手,很多学生写作时缺少整体上的谋篇布局,而是按照汉语习惯写英语句子生译硬译,因而写出的作文词不达意,不乏汉语式表达(Chinese English),文章结构凌乱,语篇缺少连贯性。而写前活动(pre-writing)――学生的讨论、两人或小组合作,以及写后反馈阶段的互相评价能有效地逐渐解决以上问题。

三、小组合作学习在中职英语写作课中的运用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只有在写作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才能使学生在创造性的思维过程中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形成对写作的浓厚兴趣。以下笔者将探究在不同的环节中如何设计学生的活动。

Step 1 集思广益,开启思路大门。

好的作文题目可以很好地启迪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才能。写作课教师除了在考虑学生的学习需要的基础上确定题目外,还可通过讨论、问卷调查等形式掌握学生关心的、感兴趣的题目,把学生置身于“真实”环境中写作,可以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增强其自信心。Brainstorming是训练发散思维的有效方法,被广泛地用于创造性思维活动中。其目的是鼓励学生自由讨论,大胆思考,作用是激活学生已有的相关背景知识,补充必要的、新的背景知识,启发学生对有关话题的思考。

Step 2 小组讨论,你言我语列提纲。

为了进一步梳理思路,激发学生写的动机,教师应鼓励学生开展四人一组的讨论活动。在小组活动中,学生之间相互启发,就观点内容、组织结构、遣词造句等各方面交换意见,讨论谋篇布局和段落展开策略,并做好记录,列出写作提纲。此时,教师应注意各小组间的活动,及时对小组活动进行反馈。小组间学生争执不下去或思维受阻不能深入时,教师必须介入,及时点拨,排除思维障碍。让每个学生真正投入到小组活动中,得到锻炼。

Step 3 小组汇报,取长补短定模板。

小组汇报由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讨论的成果上相互取长补短,从中选择出可以运用到自己观点中的材料,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思路。使每个层面的学生都能通过小组的活动有所收获,使他们写作时言之有物。教师应鼓励小组代表将本小组所讨论的成果向全班同学作陈述,并将自己的要点通过板书或投影仪列出来。

Step 4 初稿起草,畅所欲言,自由写作。

将讨论中所获得的信息,整理思路构思拟初稿。初稿的写作一般是由学生单独完成,有时也可以让小组共同完成。因为初稿要经过反复修改,所以教师应该让学生不必过于理会语法的正确、语言的精练,而要把注意力放在思路的流通和行文的流畅上。如此,学生在写作时不会受到过多的束缚,写作的兴趣也会有所提高。

Step 5 生生互评,力求精益求精。

许多教师把写作评改看作是自己的天职,并且坚信认真仔细的评改能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这样的评改过程是简单而低效的。杜威曾精辟地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促使每个人都能够充分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小组互评作文是一个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处在教师的位置,他们批改作文比写作时的态度要仔细认真得多。从这种评改活动中,学生既容易发现他人的长处,又能找到自身的不足,进而反省自己作文中的问题。小组成员间的相互帮助和评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对学习负责的态度,并且使学生学会思考,有利于学习的提高。

Step 6 教师批改,选择优秀。

由于中职学生英语底子薄,语言表达能力的局限,于是学生在阅读和评改他人的作文时,有时不能发现问题,也就无从下手修改了。有些连词句层面的问题都没能解决,更不用说篇章结构和修辞层面了。因而小组之内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这时,教师有必要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并在班内集中讲解,同时对优秀的写作进行赏析。但教师更应该照顾中下水平的学生。若其文章中有较多的缺陷,可事先帮他修改,让他修改后再作交流。通过这样的展现,让成绩中下的学生得到锻炼,慢慢找到信心,加深对英语的兴趣,最终提高其写作能力,乃至整个英语水平。实验证明,学生对老师的讲评持十分肯定的态度,很多学生认为老师的画龙点睛的讲评很有帮助。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不是传说艺术,课堂教学艺术是激发、启迪和活跃。”小组合作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使学生的心智得到启迪。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提高中等职业学校英语写作教学效果的有效办法。它体现了语言教学中的交际性原则和人本主义原则,但如何将小组合作学习完善化需要较强的艺术性,应得到教师的重视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卢敏坚.试论英语课堂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之功效.广西教育,2002.9.

第8篇:分组讨论发言稿范文

初中政治;导学;训练稿;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3.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2)12-0249-02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公民道德感和责任感教育和世界观、人生观教育的基础性课程,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它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而目前我校的思想政治课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我校部分教师总是担心学生这不懂、那不明,从而形成了错误的教学模式。这些问题的存在,都或多或少地影响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的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特别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我校在考察某些学校的基础上,结合我校的实际,推行了导学训练稿教学模式。导学训练稿进入我校课堂实践教学已有一年之久,导学稿训练稿使用后,从教学模式上打破了传统模式。

1导学稿训练的有效环节

导学训练稿的基本环节设计,有效环节主要包括:导学目标、自学思考题、堂上练习、周周练。1.导学目标:以学生自学发现问题为出发点,要求学生课前通读下节课所学内容,查找、整理与本课有关的知识,自主解决教材和教学要求中的基础性问题,对疑难问题作好标记,留待在课堂上与同学合作解决或向老师质疑。预习导学的设计,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具体问题入手,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具有引导性、启发性、可操作性,体现导学的目的。2.自学思考题:以分析和解决学生自学中的问题为立足点,借助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探究、交流,合理寻找解答课本重点难点问题,总结学习中的经验,不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学生通过预习等学习活动,对一些教学目标已有初步的认识,但仍有部分知识点无法解决。如果这些知识点学生通过预习、查找资料、询问老师等方式,仍百思不得其解,就需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理解性问题则应引导、启发学生回答。运用性问题则要组织学生开展微型讨论,集思广益,最终求得问题的解决。精讲并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少讲,而是质量上的精。它要求教师的讲授内容精要、分析精辟、语言精练、节奏精美。3.堂上练习:从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有效学习的要求进行针对性训练,做到精选、精讲、精练。训练内容应该是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探究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同桌、前后四人桌、全班为单位均可。教师在学生讨论探究时要引导学生紧扣导学训练稿,避免陷入形式主义。要让不同观点的学生展开讨论,激荡思维,取长补短,达到整体提高的目的。

2导学训练稿的有效撰写

一份完整的导学稿主要包括稿头内容、教学目标、课前预习导学、课堂教学研讨、课内训练巩固、课后拓展延伸与当日作业等内容。对于导学稿的撰写,学校要求按照“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完善定稿”四个步骤进行。首先由教研组集体商讨,确定每课的主备教师,其他教师协助查找资料,并提出研讨意见形成“共案”;其次由主备教师提前一周完成导学稿初稿;然后经教研组长初审后,下发全组教师,大家共同提出修改意见;再经教研组集体研讨,修改充实完善,教研组长审定签字后交主管领导审批,最终交教务处制成正式文本印发。导学训练稿的设计要求,要依据课标,紧贴教材,适当拓展,不能简单照搬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学习要求和教材内容,不同课型的导学稿都应该有各自不同的特色。导学稿的编写原则上要按课时进行,与教师上课、学生学习同步。

3导学训练稿的有效使用

第9篇:分组讨论发言稿范文

关键词:大学英语写作;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

一、关于“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主要基于心理学理论即认知理论与社会互动理论。认知理论认为语言学习是通过人们接收信息,经过信息处理并赋予实践的一个过程。信息处理是语言学习的关键,它包括:输入、注意、工作记忆和长期记忆、输出。任务是输入的一部分,它是目标语的载体。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意义的协商,并保持对形式的注意,使语言得到平衡的发展。[1]社会互动理论认为语言学习的最佳途径是通过互动。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有助于语言学习,特别是当学生遇到不明确或不熟悉的输入,或是从教师那里得到对他们的中介语的形式和内容的反馈时,他们需要就双方的信息达成共识。任务在这里可以为学生提供与教师交流的语境。“任务驱动”教学法强调教学过程, 力图让学生通过完成真实生活任务而参与学习过程, 而让学生形成运用英语的能力。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开展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主要重点在于如何将“任务”落到实处,著名语言学家Willis将语言学习中的任务的实施分为三个阶段, 即: 准备阶段,任务实施阶段和语言焦点。不同的阶段的侧重点也都不同。[2]根据Willis的阶段理论,笔者将英语写作过程也分为三阶段,即写前阶段、写作阶段以及写后阶段。其中,写前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收集资料、确定题目, 并进行初步构思;写作阶段的任务是通过师生互动,同学间交流观点,达到拓宽思路的作用,并对话题进行展开,最终形成初稿,并对其进行必要的删除或补充;写后阶段的任务是教师对学生任务完成的过程及结果进行评价。笔者将以命题作文《 How to Live Healthy Life 》为例, 具体说明“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实际运用。

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在阅读完课文中的相关资料后学会如何用书面英语描述有关健康的话题。

写作课堂按以下步骤进行:

写前阶段

(1) 话题介绍。教师可以借助图片、图标等简明扼要的方法来介绍健康这一话题,并通过多媒体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向学生提供有关健康的概念、标准、常见的病名等,以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3]在话题成功引入后,就开始布置具体任务,提出具体的写作要求。接着,将有关健康话题的常用词汇和短语进行提示,为学生们接下来的写作提供必备的语言知识的支持。

(2)人员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选出组长,负责组员的协调工作,务必使人人参与其中,确保写作任务的顺利进行。

(3)情景设计。健康是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话题,特别是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类的健康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下以健康为话题的写作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为了激发我们的思维,使我们能够更加深入的讨论健康这个话题,我们可以设计很多场景,例如以医院为场景,通过医生和病人(可由学生扮演)的对话来了解一些常见疾病的成因。这些场景的设计都可以被用来作为素材写入作文。

写作阶段

(1)小组讨论。学生们可以从饮食、生活习惯等方面讨论如何才能保持健康,大家互相交流看法,可以拓展思路,丰富写作素材。

(2)形成初稿。通过信息交换, 学生基本能收集和掌握了有用的信息。在初稿阶段,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将获得的有用信息转换成文字, 重点在于信息的组织,而不在于语言形式。

(3)汇报阶段。各小组成员选出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是如何完成任务的, 以及进行成果展示。具体来说,他们需要讲述是如何完成 How to Live a Healthy Life 这篇文章的,包括文章的主题、结构、观点、事实等方面是如何形成的,然后通过口头、笔头或录音录像等形式向全班汇报自己所完成的学习任务的成果。教师在学生汇报后进行详细的点评。

(三)写后阶段

(1)文法修改及定稿。学生在完成初稿的时候,只注重要表达的思想, 而不太注重语法规则和文章的逻辑关系。因此,初稿完成后进行认真的修改是非常必要的。学生根据各种形式的反馈, 修改他们的作品, 完成定稿。

(2)自我评价。在完成所有任务,并最终定稿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对任务完成的过程及结果进行系统评价。评价包括自我评价、组员评价以及教师评价,通过全方位的评价后,学生可以更加客观地进行自我认识,找出自身的优点和不足。

(3)教师总结。在所有小组完成定稿后,教师要针对此次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全面的点评,对学生们在此次任务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指正,对于做的好的地方也要进行赞赏。对于在活动中表现良好的小组和个人也要进行表扬。

三、通过“任务管理”促进“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的落实

任务管理,就是通过任务驱动,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同时,用“任务”来控制课堂教学的程序,用“任务”来管理教学活动,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4]大致说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好授课内容:课堂上的一切活动以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为中心而展开,不枝不蔓,环环相扣。

(二)管理好授课时间:科学而又灵活地管理好课堂时间,既要使大多数学生都能真正理解并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和技能,又要在计划时间内完成整体教学任务。

(三)管理好学生活动:树立以学生为课堂教学主体的观念,教师的一切活动不仅仅是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最重要的是要使学生能理解、接受、掌握并会运用本节课的知识和技能。

任务教学法传入我国的历史还比较短,尽管许多教育者都对其大加提倡,但真正做到普及应用并不容易。然而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我们都可以得到如下启示:任务教学法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思想,正确积极地运用任务型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提高整个课堂写作效率,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俊丽,隋成梅.对大学英语渐进式情感体验写作教学模式的探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9(02)

[2] 陈永烨.任务驱动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9(04)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