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奶牛合作社范文

奶牛合作社精选(九篇)

奶牛合作社

第1篇:奶牛合作社范文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对H省F区富兴奶农专业合作社的走访调查,重点介绍当地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的发展历史、市场优势、运营状况、经营创新及未来规划等方面的情况,希望成功经验能够对当前中国奶农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 :奶牛;养殖小区;合作;创新

现今H 省T 市的奶牛养殖规模位居全国第二,仅次于呼和浩特市,国内知名乳品企业三元、蒙牛、伊利等均落户T市。随着奶牛养殖户认识水平的提高、思想观念的改变以及科学养殖技术的提升,奶牛养殖小区的标准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程度会越来越高。奶牛养殖小区的健康良性发展将促进T市成为冀东地区奶业的聚集地。为了全面了解奶牛养殖小区发展情况,笔者进行了实地调查。

一、敢做善成闯富路

F区是一个拥有70万农民的农业大区,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有了养奶牛的历史。但当地唯一的乳品厂只有日处理鲜奶20吨的加工能力,远不能解决农民鲜奶销售问题。农民只好把鲜奶低价卖给奶贩,或含泪一盆盆倒掉,一度使F区奶业在生与死的边缘徘徊。如何打破牛奶销售难成为制约农民养殖奶牛致富最大的瓶颈。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发展,一家一户的散养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市场需求,也制约了农民增收。为此,F区提出“要让农民真正富起来,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奶业产业化之路”,同时制定了《鼓励扶持发展奶牛规模养殖场、区和机械化挤奶厅的奖励办法》等优惠政策。通过政府的积极引导,区内外集体和个人开始兴办规模养殖小区。F区X乡在农业部门指导下,以奶牛养殖为核心,辅以引进H省国富农业投资公司,采用“统一建区、统一管理、统一防疫、统一供料、统一安排养牛户居住生活和分户饲养、集中挤奶”的模式,建成了H省水平最高、管理最规范的千头奶牛养殖小区之一的富兴奶农专业合作社。

1997年,乐百氏集团落户F区,从而开启了F区奶业发展史上的新篇章,使当地奶业实现了新跨跃。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当地奶牛养殖小区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养殖户利润空间缩小,收益下降。但是奶牛养殖小区生产的鲜奶中未发现“三聚氰胺”,由于应对措施得力,处置事件及时,生产加工企业仍然积极收购当地鲜奶,奶农情绪稳定,没有出现倒奶现象;同时在此期间,养殖小区依然有新养殖户进住,奶农的生产积极性得到有效保护。

二、联合小区闯市场

富兴奶农专业合作社是在当地政府、外引企业的出资扶助下,由奶农集资兴建,通过合作者之间的协议和合作关系共同管理,从而实现共同发展和共同富裕,也提高了抵御风险的能力。具体来讲,它是依托国富润兴奶业有限公司,通过国富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的形式实现的。

该养殖小区现有奶牛1000 头,年产鲜奶3600吨。小区内的主要生产设施有半封闭式成年牛舍,封闭式犊牛舍,半封闭式青年牛舍,青贮池、机械化挤奶厅等。同时配套建立了兽医室、档案室、饲料库、供排水设施等。在当地政府和有关农业部门帮助下,养殖小区同三鹿、伊利等乳业集团建立了长期稳定的购销关系,从而形成了依托大型乳业龙头集团,建立“公司+托牛所+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户养牛致富。养殖小区实行“四统一分一集中”管理模式,“四统”即统一设计牛栏、统一供水供电、统一防疫灭病、统一饲喂标准,“一分”即分户饲养,“一集中”即集中机械化挤奶。严格的管理改善了奶牛小区的卫生条件,保证了牛奶的高质量,以优质优价增加了奶农的收益。相对散养每头奶牛一年可为农户增收3000到5000元,扩大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机会。

奶牛养殖小区作为一种新型畜牧业生产组织化形式,摆脱了庭院养殖的小规模状态,使奶牛业规模化、合作化发展成为可能。奶牛养殖小区是目前当地奶牛发展过程中的过渡形式和过渡阶段。它的建设不仅净化了农村的生活环境,减少了人畜共患病的发生,而且充分利用了广大奶农手头的资金。

三、规范运营谋发展

合作社成立后,相关负责人积极为奶农联系销路。三元、伊利乳业公司先后与养殖小区签订了鲜奶收购合同。由于小区坚持保证质量,赢得了众多奶业集团的信赖,从而成为其老客户。

奶牛集中养殖最关键的问题是疫情防范,如果防疫搞不好,发生了疫情,牧场就会遭受灭顶之灾。为此他们聘请了兽医、防疫员,做到全天候、不间断对牧场进行疫情监测,有病治病,没病防病,从不含糊。周密的防范举措,确保了牧场的健康发展。为把养殖小区办好,确保奶农收入稳步增加,他们还制定了相关章程,对入社奶农的奶牛实行统一防疫、统一进料、统一配料、统一检测、统一销售和定期结算制度,严把疫情防疫关、饲料选配关、鲜奶检测销售关,从源头上确保鲜奶质量。为奶农搞好服务,建立奶农专门食堂、浴池,方便奶农生活,让奶农们以场为家、以场为业,实现互惠双赢。

四、立足优势创繁荣

合作社在基于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创新思路,通过一系列项目的顺利实施,使得养殖小区的影响力、生产力和竞争力得到显著提升,促进了合作社的快速发展。

该地区的奶牛养殖业起步较早,与此同时,合作社的管理人员更善于吸收其它地区先进经验,积极发展奶牛养殖小区,追求规模效益,奶牛小区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科技先行,提高饲养管理水平。通过定期进行彻底消毒,并聘请H省农大教授来讲解防疫灭病的知识和技术,提高职工的专业水平。他们还高薪聘请经验丰富的兽医驻场工作,并从H省农大聘请了育种技术员,防疫灭病常抓不懈,这也吸引了众多奶商前来考察合作,并签订了长期供奶合同。奶牛小区组织管理人员和奶农到北京、东北等地的大型奶牛场考察取经,并积极参加奶牛养殖专家讲座培训,提高管理人员和奶农素质。

五、满怀信心看未来

对于合作社未来的进一步发展,合作社管理人员胸有成竹:合作社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相信只要正确树立农民本位的新农村发展观,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小区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奶牛养殖占用资金量大,而农民资金拥有量不足,投资规模小,受当前金融行业贷款政策限制,奶牛和奶牛小区又不能作为抵押进行贷款,限制了奶牛养殖规模的扩大。因此,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放宽抵押贷款政策,为奶牛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二是加快引进奶牛养殖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养殖小区当前依旧缺乏奶牛饲养管理专业人才,由于缺乏饲养经验,对奶牛场的防疫灭病工作抓得不紧,就容易出现病牛、死牛的问题。今后养殖小区将会与高校、科研院所、农技部门和乳业集团加强合作,引进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同时对现有的奶牛养殖小区进行适当改造,加强奶牛养殖小区的管理,建立科学的标准化养殖体系,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对养殖小区内养殖户进行科学饲养与管理技术培训。

三是引进国内外奶牛优新品种和先进的管理技术,提高牛奶质量和产量。为避免多方引进国内奶牛易造成品种不整齐、产奶量低,养殖小区今后将考虑引进国外优种奶牛,同时将进一步优化奶牛管理技术,根据奶牛不同的年龄、产奶量、产奶天数对牛群实施分群管理,并制定相应对策,大幅度提高牛奶产量和质量。

四是完善风险保证机制。为保障牵牛入区的奶农利益,养殖小区将会进一步同政府有关部门协商,希望通过与保险公司协调,降低保费标准,减轻奶农的养殖风险,促进奶牛业进一步发展。

引文注释

1 刘彤,朱兴涛.论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困境与出路[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学版),2009(05).

第2篇:奶牛合作社范文

要说起吴刚这人,在清河那是小有名气,好几年前就张罗起一个奶牛养殖小区,聚起了40户奶农,卖出去白花花的牛奶,揣回来同样白花花的票子,日子过得那叫一个美。到了2007年,养殖小区升级成了奶牛养殖合作社,还成立了党支部,吴刚当上了书记;这下他干得更来劲儿了,一心扑在了“奶牛大业”上。但正所谓市场有不测风云,正在这时,奶业市场忽然“感冒”,价格大跌,同时,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设备落后、管理不善、技术不新等“先天病”也一起发作起来,一下子,合作社就跌入了低谷。这下吴刚和社员们慌了手脚,不知如何是好了。

对当时的窘境,吴刚仍记忆犹新:“那阵子把我这火上的啊,是满嘴大泡;只要听见‘奶牛’两个字,脑袋就嗡嗡的……”说到这儿,他使劲拍了下大腿,“幸好上面及时送来了远程教育,才算把合作社给救了!”原来,就在2008年,远程教育的春风及时刮到了铁岭,站点进了村,区远教干部也进了农户,苦口婆心地宣传起远程教育的好处来。干部讲道:“远程教育就是给大家来送致富信息和科学种养技术的,大家多腾出时间去看看,肯定得好处,绝对不白看……”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吴刚走进了站点,上了自己的第一堂远教课。这一看可就把他的眼睛给拽住了:“这远程教育课上讲的养奶牛的招儿,比我自己懂的可强多了。”从此,他就成了远教的忠实“粉丝”,每天都要去站点学学“养牛经”。在他看来,合作社的翻身仗,就得靠“远程教育”来打了。

根据自己对合作社现状的分析,吴刚把眼睛“叨”在了远教平台上那些育牛、挤奶、奶加工课件上,还号召社员们都去站点学习。见社员人太多,站点桌椅不够用,他干脆自己掏钱买了些桌椅添在了站点,并把社员编成“学习班”,排好“课程表”,课后还安排探讨交流,让大家一起商量合作社的路该咋走。吴刚的苦心可没白费,社员们的学习效果那是相当明显,合作社也从低谷中走出来了。看到此情此景,村里人都夸:“老吴就是有办法,这远程教育他是真没白学啊。”

远程教育让合作社又“见了亮”,而吴刚“为奶牛上户口”这一奇招儿也得自远教平台的启发。有一天,吴刚和往常一样,正在站点看课件,偶然看到:科学养牛,还需为奶牛建立系谱档案,把牛号、体尺、皮毛、产奶量、胎次等各项数据逐一记录好,有利于防疫和改良。这下他是如获至宝,马上告诉大家“要给奶牛也建户口”。不料很多社员听了都晃起了脑袋,说:“养了这么多年牛,也没整过这幺蛾子。弄这系谱的、档案的干啥?多喂点精料比啥都强。”可吴刚却想:学了这么久,远程教育可一直没骗咱;再说如果没有真手艺,中央哪能费这么大劲儿给大家看呢?于是他干脆在自家的牛场里开始试验,一部分奶牛建了“户口”,另一部分奶牛则还是按老样子养,结果半年后,没“户口”的奶牛体质明显不如有“户口”的好,容易得病不说,奶质奶量也差了许多。当他把试验结果在社里一公布,社员们可就坐不住了,赶紧按照远教课件里教的,给自家奶牛都建了“户口”,进行跟踪管理。时间一长,大家发现奶牛确实比以前欢实多了,奶的质量也上来了,便都服气了,说:“给奶牛上‘户口’,还真靠谱儿。”

第3篇:奶牛合作社范文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国务院《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交流发展合作社、促进奶业整顿和振兴的经验,安排部署下一步的工作。

昨天下午,我们参观了市发展合作社、促进奶业整顿和振兴的典型;今天上午,听了等市、县与典型合作社、企业的发言。会议现场、典型发言都很好,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借鉴。

下面,我讲两方面的意见。

一、奶业整顿和振兴

9月下旬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根据全国奶站专项整治活动领导小组的工作安排,我省组织开展了为期一个多月的奶站专项整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在,我们要不失时机地转入贯彻落实《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和《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进一步搞好奶站专项整治、促进奶业振兴。

(一)强化奶站管理。

1.奶站专项整治进展情况和取得的初步成效。

一是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奶站专项整治开始后,我省迅速行动,成立了由贾万志副省长为组长,各有关单位参加的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奶站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各市、县也都成立了相应机构。按照“三个目标、五项任务、四个阶段”的要求,迅速开展了奶站专项整治工作。各级各有关部门建立了工作责任制、责任追究制,推进了专项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是深入工作,摸清情况。按照地方政府负总责,畜牧兽医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参加,联合开展整治行动的要求,培训专门人员,深入开展摸底工作。基本摸清了奶站基本情况,按要求进行了登记造册,实现了一站一表。现在,全省共有奶站1240个,其中乳品企业自建165个;规模养殖场自建286个;养殖小区建设289个;个体私营投资建设211个;流动收奶点282个。集中机械挤奶的580个,占总数的46.8%,日收奶量占收奶总量的58.6%。

三是督导检查,促进整治。省政府派出了9个督导组,各地派出了监督检查组和技术指导组,对奶站的具体规范工作进行检查和指导。全省各级政府组织奶站专项整治检查指导4000多人次,畜牧系统累计派出检查指导人员66000多人次,累计检查指导监管养殖场户26000多个、奶站1240个。加强驻场监管,全省共派驻人员2500多人,采取盯站、盯人、盯车、盯运的“四盯”方式,对生鲜乳生产经营进行全程监督。突出质量抽查,本着先急后缓的原则,抽查检测生鲜乳样品近2000批次,总体质量安全状况良好。

四是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全省奶站推行了五个统一,即统一登记、挂牌、办证、协议、责任,使奶站生产经营行为统一到国家规定上来。目前,全省有750多个奶站已经建立各种规章制度,占总量的60%。同时,加强了奶站经营记录档案和质量控制管理。

五是加强服务,搞好运营。《条例》和《纲要》出台后,各市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宣传,积极制定出台了一些扶持奶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组织专项消费活动,引导乳制品消费市场的恢复。各级畜牧部门努力协调大型乳品加工企业履行生鲜乳收购合同,督促当地乳品企业开足马力,扩大生鲜乳收购,减少奶农损失。目前,全省日收购经营生鲜乳6630吨,倒奶现象基本克服。奶站管理逐步规范,生鲜乳质量安全明显提高,奶业生产基本恢复正常。

当前,奶站专项整治活动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奶站建设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一是奶站建设没有进行科学布局。数量多、规模小,奶站建设与奶牛饲养、乳品加工不配套;二是奶站建设不规范。标准各行其是、设备参差不齐、管理五花八门;三是奶站检验监督能力弱。检验设施不配套,检验监督人员缺乏,机构队伍不健全,经费不落实。

2.下一步工作重点。下一阶段的奶站整顿工作,要以贯彻落实《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和《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以及国家其它法律法规为主线,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规范奶站经营主体。《条例》明确规定,只有“取得工商登记的乳制品生产企业、奶畜养殖场、奶农专业生产合作社”三类经营主体可以开办收奶站。三类经营主体的根本特点是,奶牛饲养与奶站经营是一个利益主体,甚至奶牛饲养、奶站经营、乳品加工是一个经营主体。除此以外,《条例》明确规定“禁止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开办生鲜乳收购站。禁止其他单位或者个人收购生鲜乳”。

要下大气力对奶站经营主体进行规范。对乳品生产企业、奶牛养殖场和奶农专业合作社开办的奶站,设施设备、人员环境、记录制度等达到规定条件的,要尽快组织颁发生鲜乳收购许可证。对布局不合理、奶站规模较小、设施条件较差、奶牛发展困难、整改后仍达不到《条例》要求、乳品加工企业不予签订合同的奶站,要引导农民从事其它畜禽经营。

搞好奶牛养殖场登记。针对多数奶牛养殖场尚未取得工商登记的情况,我局已与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进行了协商,由奶牛养殖场开办者向县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备案后,工商部门本着方便从简的原则给予登记。奶牛养殖场符合条件的,县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尽快颁发生鲜乳收购许可证。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要与工商部门加强配合,做好生鲜乳生产收购经营的行政审批工作。

规范奶牛养殖小区经营主体。目前,奶牛养殖小区是个人、几个人、或者是村集体等投资者开办的,饲养者主要是从社会招来的。所有者和使用者是两个利益主体,投资者要尽量多的收回投资,使用者要尽量少的支付费用,二者是矛盾的。进行奶站整治,克服生鲜乳掺杂使假现象,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使奶牛饲养者与奶站经营者统一起来,成为一个经营主体。要改变饲养小区这种状况,规范小区经营主体,需要朝两个方向引导,一是引导成立奶农专业合作社,二是引导成立个人或者股份合作的奶牛饲养场,从而,使奶牛饲养和奶站设置达到《条例》的要求。

在规范奶牛饲养小区经营主体问题上,大家要认真研究的经验。经验有两个关键点,一个是,处理好饲养小区投资者与饲养者的利益关系,不要影响二者的积极性,特别是投资者的积极性。另一个是,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规定,成立合作社。这项工作比较复杂,请各市认真对待,希望像这样,先抓典型,再面上推广。

规范奶牛散养户。对散养奶牛的农户,一方面,要积极引导进入奶牛养殖场或养殖小区;另一方面,要组织奶农合作社,实行统一经营。

乳品加工企业要参与奶源基地建设。鼓励和扶持乳品加工企业自建、收购、租赁、托管奶牛饲养场和奶站,多种形式参与奶源基地建设。

二是规范奶站建设标准。奶站建设要符合规划布局,有符合环保和卫生要求的收购场所,有与收奶量相适应的冷却、冷藏、保鲜设施和低温运输设备,有与检测项目相适应的化验、计量、检测仪器设备,有合格的检验监督人员,有卫生管理和质量安全保障制度。逐步提高奶站的收奶规模。奶站建设要调动奶农的积极性,鼓励企业给予支持,争取政府扶持。

三是规范奶站经营管理。奶站要逐步完善环境、卫生、人员、记录、规章制度等基本条件,规范生鲜乳收购、贮存、销售操作程序和日常管理。按照《生鲜乳生产技术规程》规定,加强对挤奶设施和生鲜乳贮存设施的净化消毒。生鲜乳收购站要按照乳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对收购的生鲜乳进行感官、酸度、密度、含碱等常规检测,检测费用由生鲜乳收购站承担。生鲜乳收购站对经检测不符合乳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的生鲜乳,进行集中销毁或者实行其他无害化处理。奶站要做好生鲜乳生产、销售和检测记录。奶站要杜绝收购《条例》第二十四条所列禁止收购的生鲜乳。根据《条例》规定,奶站要加强对生鲜乳运输的管理,对生鲜乳运输车辆实行准运许可。严格执行生鲜接单制度,加强运输环节监管。畜牧部门要建立巡查制度,加强对生鲜乳收购站日常营运状况和生鲜乳运输的管理,做好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工作。

四是规范奶站执法监管。今后,加强奶站监管的重点是严格准入条件、规范许可证发放、抽样监测生鲜乳质量和不定期驻场监管,坚决防范和打击人为添加有害化学物质危害生鲜乳质量安全的行为。要加强组织领导和责任落实,抓紧将监管工作和责任细化分解,落实到具体部门、具体环节和具体人员。对不履行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职责的单位和个人要追究责任;对出现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要按照有关规定处理责任人。要加强省、市、县三级生鲜乳和饲料等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尽快健全检测和执法机构。

五是搞好奶站发展规划。省里正在起草《省生鲜乳收购站发展布局规划》,请各市提出意见。各市、以及奶业大县,要根据当地奶畜养殖、奶站分布、乳品加工、生鲜乳销售流向,按照方便奶农、避免交叉、有利于发展、有利于监管服务的原则,制定奶站布局规划。奶站建设规划,要逐级报省畜牧兽医局批准后实施。

(二)提高养殖水平。

1.搞好奶牛饲养规划。乳品是普惠食品,在发达国家,乳品几乎涉及食品的各个方面。目前,我国和我省人均占有奶量很少。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比较长的时期,乳品生产是我省、我国发展潜力最大、市场空间最大的畜产品。根据《纲要》精神,按照有利于奶农、有利于加工企业、有利于奶业发展的原则,我们要抓紧制定奶业振兴规划。

确定奶业发展目标。我省粮多、草多、水果、蔬菜下脚料多、市场潜力大,应该积极发展奶牛饲养,积极发展乳品产业。2007年全省玉米种植面积285万公顷,按60%的玉米秸秆进行青贮、饲养奶牛,每公顷饲养2头奶牛,奶牛群按60%产奶牛,每头奶牛年产奶5吨,全省年牛奶产量可以达到1000多万吨。2007年奶类产量242万吨,发展潜力是很大的。

划分奶源基地范围。要参照乳品加工企业现在的收奶范围,根据长远发展目标,划分乳品加工企业的奶源基地范围。鼓励乳品加工企业加强能源基地建设。乳品加工企业与奶源基地要有合理的运输半径,蒙牛、伊利的目标是先压缩200公里以外的奶站,再逐步调整。乳品加工企业要与收奶站签订原料奶收购合同,严格按合同办事。

2.全省奶牛饲养布局重点。奶牛饲养要布局在粮食优势产区。我省奶业布局要搞好一线、一带、若干片。一线,济青北线高速公路两侧;一带,沿黄畜牧产业带。东营、滨州、、、菏泽沿黄五市,是粮食优势产业带,应该发展成奶业优势产业带。2007年,五市玉米种植面积114.4万公顷,占全省总面积的40%。按前面的公式计算,可以生产牛奶412万吨。2007年五市奶产量48.5万吨,占全省的20%。黄河三角洲要建成优质乳肉生产基地。2007年,东营、滨州玉米播种面积23.6万公顷,按前面公式计算,可以产奶85万吨。2007年两市奶产量23.4万吨;若干片,、、、等粮食主产市县,特别是过去所说的泰莱肥宁、临郯苍,改碱著名的齐(河)陵(县)禹(城),以及周村、桓台、邹平等粮食集中产区,可以划分大小不等的若干片。以上地区应该把奶业发展摆到重要位置,建成优势乳肉产业区。

3.完善奶牛饲养主体。奶牛饲养主体,主要包括奶牛养殖场、奶牛养殖专业户、奶农专业合作社。要从饲草饲料资源、疫病防治、管理成本等方面考虑,合理确定奶牛饲养规模。

奶牛养殖专业户是奶牛养殖的基本形式。当前,从的情况看,一户养殖10头、20头左右的奶牛是比较适宜的,劳动力、饲草饲料的解决都不是太困难。发展奶牛养殖专业户,有利于发挥农村饲草饲料资源、农村劳动力资源的作用,有利于广大农民增加收入。奶牛养殖专业户可以通过合作社组织起来。

奶牛饲养场是建设优势奶业区域的骨干。要引导农民和城乡其他方面的单位和个人,以及外资,大力发展奶牛规模饲养场。畜牧部门要积极参与省内外、国内外招商引资。

4.规范奶牛饲养技术。积极推广奶牛品种改良,这两年,国家和省搞了奶牛人工授精补助,效果很好,这项工作还应该加大力度。要围绕产奶牛、备用牛,高产奶牛、一般产奶牛,奶牛、乳肉兼用牛等方面,建设科学合理的牛群结构。

要提高饲草饲料质量。推广玉米全株青贮,种植饲料玉米、优质牧草,多方面解决饲料中植物蛋白的供给。要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力推广防病治病、饲喂、挤奶、牛场管理等方面的科学技术,实现奶牛科学饲养。

5.争取奶牛扶持政策。建设优势奶业产业区,要政府、农民、企业相结合。在优势区域内,要积极争取政府对奶牛饲养、加工、销售等方面进行扶持;在水电路等硬件建设方面提供服务;在金融、税收、财政、土地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要抓住国家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以及奶业整顿振兴的机遇,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加大对奶业发展的投入。

要在作物秸秆利用、饲草饲料开发、奶站建设等方面重点争取政府扶持。建玉米青贮池,每立方150—200元。玉米黄贮,每立方500—600公斤,全株青贮,每立方700-800公斤。亩产1000斤的玉米,黄贮1.5吨,每亩青贮池需要投资450—600元。全株青贮2吨,每亩青贮池需要投资也是450—600元。在玉米种植和奶牛饲养集中区域,应该努力争取政府在玉米青贮和干草库建设方面给予扶持。

(三)发展乳品加工。

1.搞好乳品加工规划。

一要养加销大体平衡。乳品生产要养加销同时抓,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省大体适宜饲养多少奶牛,能产多少奶,可以建多少乳品加工厂,年消费多少奶,要有计划。加工能力太大,奶源不足,不利于加工企业发展。要正确分析消费市场,饮料奶是市场消费主体,饮料奶运输半径不宜太长。乳品加工要扶优扶强,形成几个国内外著名企业。

二要大中小企业并举。大中小规模的企业并举、不同风格的产品并举。大企业、大品牌要有,大企业要合理设置加工点,要到国内外发展。中小企业要在省内积极发展。大中小企业都要努力形成自己的产品风格、形成自己的特点。现代社会,乳及乳制品是最普通、最广泛的食品,应该有当地的乳品企业。饮料奶,特别是巴氏杀菌奶,适应当地饲养,当地加工,当地销售。

2.规范奶源生产。根据《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在奶源生产和供应方面,我们要突出抓好两个方面。

一方面,乳品加工企业要支持奶源基地发展。鼓励乳制品生产企业通过订单收购、建立风险基金、返还利润、参股入股等多种形式,与奶农结成稳定的产销关系、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更好地发挥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

另一方面,规范生鲜易行为。畜牧部门要配合工商部门,指导监督生鲜乳购销双方执行农业部和国家工商总局制定的《生鲜乳购销合同示范文本》。要建立由政府有关部门、行业协会、乳制品生产企业、生鲜乳收购者、奶畜养殖者代表等参加的生鲜乳价格协调机制。协商确定生鲜易参考价格并定期公布,作为生鲜乳购销双方签订合同时的参考。要依托现有机构和设施,逐步发展第三方检测体系,维护奶农和乳品加工企业利益。

3.开拓城乡市场。要搞好市场定位,能出口的努力开拓国际市场,大部分企业要下决心启动农村消费潜力,大力开拓农村市场,积极开拓国内大中城市市场。三鹿问题奶粉事件以后,济南佳宝的销售量增长了30%,其中,接受三鹿的销售点扩大10%、原来的市场扩大10%、开拓农村市场扩大10%。开拓农村畜产品市场,要坚持面广量大、微利多销的原则。要引导乳品加工企业以乡镇为重点,建立经销网络,以低价产品打开农村市场,争取在销量上有所突破。农村消费市场一旦启动、一旦培养起来,就会不断发展。

4.加强奶业宏观调控。全省、各市、各县,适宜养多少奶牛,可以建多少乳品加工厂,政府要有规划。要从饲草饲料资源、省内外市场容量考虑,要留有余地,要大体平衡。既要积极发展,又不要打得太紧。市和几个县正在做这项工作,他们通过县奶业协会、或者兽医站搞“二个协议、一个合同”。协会与奶牛饲养厂户签几年的饲养协议,与乳品加工企业签几年的加工协议;指导加工厂与奶站签牛奶收购合同。政府通过协议和合同了解情况,协调饲养和加工,调控生产和供应。介绍的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学习,请各市对此事重视起来,研究一下。

二、加快发展合作社

(一)我省畜牧合作社发展的基本情况。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省在畜牧合作社发展实践和理论上进行了很多探讨,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对发展合作社进一步重视,截至10月底,我省工商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7939家,其中,畜牧合作社2534家,占1/3。

我省畜牧系统干部职工发展合作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进一步提高,亲自动手办合作社的同志越来越多。

市畜牧兽医局在发展合作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规范奶牛饲养小区和散养户收奶站建设,在市和有关县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市畜牧兽医局组织平原、、临邑畜牧兽医局的同志,从9月下旬开始,对如何引导饲养小区、散养户成立奶业合作社进行了积极探索,做了大量细致工作,促进了奶业合作社的发展。市畜牧兽医局、、,市畜牧兽医局袁西训、李纯福,平原县畜牧兽医局刘建国、郑汝臣,临邑县畜牧兽医局刘纯峰等同志,深入饲养场户,调查情况、研究问题,为合作社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畜牧局在发展合作社中做了积极工作。对发展合作社非常重视。县委书记、县长亲自抓,并且,日照市委、市政府领导、日照市畜牧局尹永向局长多次到合作社检查指导。县畜牧局刘庆贺局长直接参与了发展合作社工作。对畜牧系统的干部职工、对合作社理事长进行了专题培训;对乡镇兽医站牵头发展合作社与履行执法和服务职能的关系进行了界定;对合作社登记注册问题,主动与工商管理部门进行协商;对发展合作社的工作情况及时进行检查调度;对发展合作社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积极进行调查研究,予以解决。县畜牧局积极主动的工作,有力推动了畜牧合作社的发展。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70个,其中,种植业合作社22个,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48个。县畜牧局的工作得到了农民的肯定,得到了县领导的表扬。

市河洛奶牛合作社在三鹿奶粉事件中经受了新的考验。市河洛奶牛养殖销售服务合作社1995年成立,80名成员,220头奶牛,4.2万元股金。现在,478名成员,20万元股金,3630头奶牛。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合作社立即采取了三条措施:一是继续按合同足量收购成员鲜奶,滞销的鲜奶损失合作社承担;二是根据鲜奶供应合同,与乳制品企业交涉,要求企业按合同足量收购鲜奶;三是合作社以自身财产作鲜奶质量担保,签订了先收奶后定价协议,打消了乳制品企业顾虑。现在,合作社每天收购生鲜奶由奶粉事件前的18吨增加到22吨,为市稳定奶业生产做出了积极贡献。

县磁窑镇大磨庄村两委干部带头发展合作社。2007年8月份,大磨庄党支部书记张云良带头成立了生猪产销合作社,成员216户,股金2.1万元。现在,成员308户,股金3.6万元,投资股18万元,流动资金20万元。2008年3月份,成立了粮食合作社,成员216户,股金7.69万元,入社土地1200亩。今年,合作社回收小麦种子76.9万斤,为成员代存小麦23万斤,收购商品小麦23.6万斤。小麦合作社又投资7万元,成立了农村超市;投资10万元,成立了饭店,目前,饭店餐桌已经预订到腊月28日。今年,村干部牵头,还成立了农机合作社、沼气合作社、核桃合作社、用工培训合作社、种鸡饲养合作社。合作社运转规范,发挥作用突出,得到了群众的积极拥护。

(二)深刻认识发展畜牧合作社的重大意义。

1.发展合作社是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是在我国农村改革发展进入新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我们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坚持改革创新。《决定》指出:必须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农村发展的根本动力。调整不适应农村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充满活力。

改革创新必须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农业生产特点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

实行土地合理流转是当前农村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础制度。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逐步实现了分田到户、稳定土地承包制度几十年不变,以调动农民的经营积极性。分田到户、以家庭经营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特点。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土地合理流转、实行适度规模经营,这是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的特点。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的土地政策,完全符合当前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情况。

二是合作社是促进农村生产力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基本组织形式。《决定》指出双层经营体制的改革创新方向。家庭经营要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的方向转变,增加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着力提高集约化水平;统一经营要向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的方向转变,发展集体经济、增强集体组织服务功能,培育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发展各种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着力提高组织化程度。发展合作社,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这是统一经营层次的发展方向。

在完善土地制度上,合作社可以发挥重大作用。《决定》指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在几种经营主体中,合作社能够起到基本作用。

《决定》指出:“按照服务农民、进退自由、权利平等、管理民主的要求,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使之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

在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方面,合作社可以起到重要作用。《决定》指出:“培育农村服务性、公益性、互社会组织,完善社会自治功能。”发挥互助合作组织在农村社会生活方面的作用,这是极其必要的。

2.发展畜牧合作社是加快畜牧业发展的要求。发展畜牧业,必须实行产销基本平衡。2006—2007年的生猪产销波动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今年的问题奶粉事件再次证明,畜牧业发展必须根据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多了和少了都将给生产者和消费者带来损失。合作社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收集和研究市场信息;可以根据市场信息,确定生产的数量和质量,组织成员进行生产。这是合作社能够为成员解决的第一难题。政府要对畜产品加强宏观调控,必须以合作社为抓手,将农民在生产经营上组织起来。面对千家万户的农民,政府无法进行有效调控。

加快科技创新、发展农村二、三产业需要合作社。合作社的经营范围是开放的。农民和城乡其他个人、单位需要什么样的合作社,就可以成立什么样的合作社。在一、二、三产业方面,合作社都可以经营。

(三)大力发展畜牧合作社。

畜牧系统要依法做好畜牧合作社的指导、扶持和服务工作,加快畜牧合作社发展。

1.发展合作社的重点方面。

一是奶业合作社。发展奶业合作社,促进奶业整顿和振兴,这是国家法规的要求,是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首先要办好。

二是生猪合作社。围绕生猪产销调控,发展生猪合作社,将分散饲养的农民组织起来,避免生猪生产出现大的波动。

三是家禽合作社。围绕家禽出口,发展家禽合作社,指导农户发展标准化饲养,提高家禽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家禽产品出口创汇。

四是为畜牧业提供服务的合作社。在饲草饲料种植和青贮加工、人工授精、疫病防控、资金服务、信息和培训等方面,可以发展很多合作社。

2.依靠多种力量发展合作社。发展畜牧合作社,当前,仍要调动四个方面的力量,形成合力,加快发展。

一是村两委干部。要把面广量大、分散经营的农民在经营上组织起来,必须依靠农村广大基层干部。村两委干部领头发展合作社,农民信任,能够办起来。

二是规模饲养场户。规模饲养场、专业饲养大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经营能力、信息技术、组织领导能力和社会联系,要鼓励他们带领散养农户成立合作社,实现共同富裕。

三是乡镇畜牧兽医站。乡镇畜牧兽医站办合作社,可以将技术服务和物流服务结合起来。乡镇畜牧兽医站要通过参与发展合作社,促进农民组织起来,促进本单位的发展,增加农民和自身收入。

四是加工销售企业。积极引导国家和省级畜产品加工销售龙头企业,以及市、县级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以合作社的形式建立自己的原料基地。

3.积极兴办合作社企业。合作社可以依靠自己的股本金、吸纳成员和社会投资股,兴办股份制合作社企业;也可以参股社会办的龙头企业。

今年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3月9日,总书记参加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胡总书记指出:“要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或参股龙头企业,让农民更多分享农业产业化经营成果。”总书记对合作社办企业研究得这样透彻,指示得这样明确,我们确实要认真学习、很好地落实。

4.加强对合作社的指导、扶持和服务。

一是加强宣传培训工作。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加快合作社发展的精神,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及配套法规制度。要对合作社负责人和经营管理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增强他们依法办社、依法维权意识,全面提高合作社经营管理水平。

二是培育典型。培育一批经营规模大、服务能力强、民主管理好的示范合作社,使之成为引领农民办合作社的典范。通过总结推广典型经验,指导面上合作社的发展。

三是争取政策扶持。积极争取政府对合作社的扶持,争取金融单位对合作社的信贷支持,有条件的合作社可以优先安排畜牧业项目。要采取多种形式支持合作社的发展,促进合作社的壮大。

四是提高指导合作社的能力。要认真学习法律法规、合作理论和合作社典型经验。《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一定要多看几遍。在发展合作社上,我们要做到理论上搞明白,实践上弄清楚,工作上会操作。

第4篇:奶牛合作社范文

虽然起步较早,但因受观念、信息、技术的制约,采取单家独户的小农经济模式,北台村奶畜业发展并不快。直到2002年,全村奶农发展到126户,有奶牛460多头,达到一定规模。而这个时候,各地乳品生产企业越来越青睐现挤的新鲜牛奶,农户在家挤的奶卖不上好价钱,北台村奶农认识到,纯粹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经营,在市场竞争中很难取胜。于是,2002年4月,以服务奶农为宗旨,成立了北台奶畜协会,最初自愿入会会员54户。协会以股份制形式成立了饲料厂,对会员在饲草加工、饲料购销上实行半价优惠,在铡草、防疫、饲草储备等方面提供免费服务。协会经与飞天乳业谈判,由飞天乳业公司投资提供现代化挤奶设备,村上提供场地并进行管理,建起标准化奶站并付给奶站管理费,这样企业每天在奶站现场挤奶,实现了企业与农户的双赢。通过协会带动和利益激励,到2005年时,入会会员达136户,占全村奶农的75.6%,全村奶牛发展到830多头。

但因奶站所有权归属企业,这样奶农售奶没有其他选择,协会组织也没有多少说话的分量,奶价完全由企业控制,慢慢地,北台村奶价比周围市场价每千克低出0.3元。随着近几年饲料费、人工费等各项成本增加,养殖奶牛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从2005年下半年起,村上卖牛成风。到2006年下半年,奶牛存栏由800多头下降到 420头。北台村再一次陷入尴尬境地。奶农们也意识到要想真正保护奶农利益,光靠服务型的协会组织不行,必须通过经济组织才能实现。

正在这时,《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于2007年元旦实施了。经过准备,半年后,奶农们成立了千阳县兴盛乳业专业合作社,成为宝鸡市第一家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家推举多年担任村主任的苏致远担任理事长。

经济合作社成立后,首要问题就是要摆脱收奶企业对奶价的控制,买断奶站所有权以增强服务群众的能力。经过和厂家的协商,合作社贷款12万元,奶农出资14万元,联合买断了奶站设备。

合作社第二个动作是公开竞价出让牛奶收购权。2007年12月,合作社邀请了飞天、蒙牛、和氏、正和、伊利五家乳品企业进行公开竞价,最后由出价最高的和氏乳业获得收奶权。奶农统一将奶牛牵至奶站,奶站挤奶收集,统一卖给乳品企业,奶农每千克鲜奶净增了0.3元,收奶企业付给奶站的管理费也增加了0.27元/千克。这样,每千克鲜奶的实际收入增加0.57元。合作社的奶站每天有了500~700元的管理费收入,除用于购置设备还贷、支付3名雇工的工资、缴纳水电费外,奶农还可从中得到0.04元的返还金,其余留作积累金。几个月下来,奶站已有了5万余元的积累金。

60岁的张顺义至今养牛已有20多个年头了,最多时养了14头,2006年已经没有多少赚头,他一下子卖掉了9头。乳业专业合作社成立并买断奶站的设备后,他又高高兴兴地买回了6头,说:“奶站收得好,不降等、不压价,每月15日定时付款,还有从管理费中的返还款。再也不用和企业直接打当当了(起纠纷)了。尽管儿女们嫌我太辛苦,不要我养了,我还是割舍不下这干了二十几年的活啊。”

另一个养牛好手隆应杰,谈到合作社,话也多了:“有了乳业合作社,我们奶农再也没有后顾之忧了,买饲料有饲料厂,挤奶交奶有奶站,付款不用咱操心,比以前还高了3毛钱,奶站还按交奶多少付给返还款,咱只管操心喂养就行了。”

第5篇:奶牛合作社范文

为加快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步伐,推进奶业跨越式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省现代畜牧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千万吨奶业跨越工程的意见》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意见。

一、我市奶业发展形势

我市农作物秸秆和农副产品资源丰富,农作物秸秆年产量35万吨,其中仅玉米秸秆年产量就达20万吨,可饲养奶牛6.8万头,发展奶牛养殖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近年来,我市奶牛养殖得到了较快发展,奶牛饲养量从1998年的179头发展到2011年的8900头,饲养方式也从零星散养步入规模化养殖阶段,2011年底,全市奶牛规模养殖场(区)达到11个,规模养殖比重达到85%,奶类产量达到3.1万吨,奶牛养殖已成为我市农村经济的朝阳产业。然而我市奶业起步较晚,奶牛存栏量少、品种差,鲜奶生产水平较低;受土地、环保和资金等问题的制约,影响了奶牛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2011年我市引进了伊利集团液态奶加工项目,为奶牛养殖拓展了发展空间,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文件,为我市加快奶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发展奶牛养殖条件成熟。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伊利奶加工项目和富民强市大局,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良种繁育体系和饲料饲草体系建设,推进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坚持数量扩张和质量提高并举,全面提升奶牛品质,努力提高奶牛单产水平和乳品质量,快速构建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产业化的现代奶业产业体系,实现我市奶业跨越式发展。

(二)发展目标。到2012年底,全市奶牛存栏达到1.3万头,奶产量达到4.5万吨;2013年底,奶牛存栏达到2万头,奶产量达到7万吨;2015年底,全市奶牛存栏达3万头,奶产量达12万吨。

三、加快奶源基地建设

(一)大力发展奶牛规模养殖。采取直补或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方式,鼓励和支持农民、城镇居民和法人单位等,采取独资、股份制、合作社等形式,新建或扩建标准化、规模化奶牛养殖场,扩大养殖规模。积极推广“奶牛养殖公司+农户”、“奶农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养殖模式,带动农户养殖奶牛。按照伊利集团推行的大、中型奶牛场的建设标准,重点发展存栏奶牛200头以上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场,配套建立生鲜乳收购站,完善机械化挤奶设施设备。新建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大中型沼气工程项目要向规模奶牛场倾斜,将清洁能源生产、无害化高效有机复合肥料生产和绿色奶源基地建设有机结合,实现奶牛粪便的资源化利用。

(二)加快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建立市级良种奶牛冻精中转站,配备液氮运输、冻精贮存和检验设备;在规模奶牛场建立奶牛综合技术服务站,开展奶牛改良及疫病防治工作;安排专项经费,为奶牛场培训改良技术人员;积极推进国家奶牛群体遗传改良计划,加快高产奶牛扩繁速度,开展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建立奶牛良种登记。

(三)加快饲草饲料体系建设。加大土地流转,推广种植紫花苜蓿、冬牧70黑麦草、饲用玉米等饲草饲料作物,发展青贮玉米和优质牧草生产基地,推广集收、割、铡、贮于一体的青贮机械,奶牛全混合日粮搅拌机(TMR机),加快青贮设施建设,增强优质饲草保障供应能力。

(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畜牧部门要结合伊利公司建立健全奶牛养殖专家服务组织,深入奶牛养殖场进行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重点推广细管冻精和性控冻精配种、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奶牛后裔测定、全株玉米青贮、优质牧草种植、秸秆饲料搭配饲喂、全混合日粮饲喂等技术和疫病防控技术。鼓励专业技术人员采取技术承包等方式对奶牛场进行有偿技术服务。

四、强化乳品质量安全监管

(一)落实监管责任。畜牧部门负责奶畜饲养以及生鲜乳生产环节、收购环节的监督管理。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乳制品生产环节的监督管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乳制品销售环节的监督管理。卫生部门负责乳制品餐饮服务环节的监督管理。食品药品监督部门负责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综合协调、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其他工作。

各镇(街道)要协助相关职能部门做好辖区内乳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相关工作。

(二)加强各环节监管。养殖环节要着力加强奶畜养殖场(区)备案管理,依法规范兽药饲料等投入品使用,严厉查处养殖过程中非法使用兽药、饲料和添加物的行为。生鲜乳收购环节要严格落实生鲜乳收购许可制度,严厉打击无证收购行为;要加强日常执法检查,督促企业建立健全质量安全保障制度,开展生鲜乳质量安全自检,保障设施设备运转正常;要定期对收购站开展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把好生鲜乳质量安全关。乳制品加工环节要严格落实生产许可证制度,严禁无证生产行为;要加强乳品质量安全管理,指导乳制品生产企业与原料供应单位签订购销合同,建立相对稳定的原料供应基地;督促企业落实质量管理制度和措施,对乳制品生产实施从原料到成品出厂的全过程质量控制;在企业开展自检的基础上对企业购进的原料及产品有计划地进行监督检测,保证产品质量安全。乳制品流通环节要监督乳品销售者依法取得相应证照,建立并落实进货查验制度,采取措施,保证所销售乳制品的质量。

(三)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由市食品安全委员会牵头,定期召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工商行政管理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局、畜牧局等部门,通报、研究乳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形成既分工明确又协作配合的工作机制,做到各环节监管的有效衔接;乳品生产、加工、经营等环节要建立健全各种相关记录、台帐,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实现乳品质量安全的可追溯;畅通举报渠道,实行有奖举报制度,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五、加强奶牛疫病预防控制

(一)制定防控方案。畜牧部门要按照国家要求,制定我市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方案,明确免疫病种、免疫程序、免疫时间、免疫密度、免疫质量、免疫责任,组织落实强制免疫计划,抓好强制免疫工作的落实。

(二)加强疫情监测。动物疫病预防控制部门要对奶牛健康情况进行定期检测,加强对奶牛布病、结核病的监测净化。加强口蹄疫免疫效果监测,指导养殖场补免补防;加强防疫知识的宣传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不断提高养殖场的防控能力。

(三)加强防疫监管。动物卫生监督部门要加强对奶牛养殖企业的监督管理,督促养殖企业改善防疫条件,规范养殖档案记录,建立并落实免疫、消毒、无害化处理、引种隔离、疫病监测、疫情报告等卫生防疫制度;要严把奶牛引种关,落实跨省引进奶牛申请审批制度,监督指导养殖场,对外购奶牛进行隔离观察,防止外疫传入。

(四)规范防疫行为,实现健康养殖。奶牛规模养殖场应建立兽医防疫室,配备专门兽医人员;严格按照免疫程序实施免疫,免疫密度达到100%。对病死牛严格执行“四不准一处理”规定(即“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转运病死牛及产品,对病死牛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

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一)优先提供养殖用地。土地是奶业发展的重要生产资料,各镇(街道)、市政府有关部门要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做好农业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的前提下,优先解决奶牛养殖用地并按设施农用地管理,奶牛养殖场所用水电按农业生产水电价执行。

(二)优先提供资金扶持。从2012年起,市财政连续三年,每年列支奶牛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标准化规模奶牛养殖场建设、标准化奶站建设、购买奶牛、秸秆综合利用设施设备购置及奶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的奖励或奖补。对新建(扩建)畜位在200头(含200头)以上的标准化奶牛场,基础设施齐全的,按新建(扩建)畜位,每个畜位奖补1000元;对当年新购成年奶牛每头奖补1000元,新购高产成年奶牛每头增加奖补1000元。

新建(扩建)畜位在200头(含200头)以上的标准化奶牛场并与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签订鲜奶购销合同的奶站,由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提供一套自动化挤奶设备和制冷罐设备。挤奶设备第一年无偿使用,从第二年开始分5年按月从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支付给奶站的管理费中抵扣设备成本费。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收回成本后,挤奶设备产权归奶站业主所有。制冷罐设备第一年无偿使用,从第二年开始分2年从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支付给奶站的管理费中抵扣设备成本。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收回成本后,制冷罐设备产权归奶站业主所有。

银信部门采取“小额贷、联保贷、风险基金担保贷、奶款抵押贷、住房抵押贷”等形式,为奶牛养殖场(户)解决贷款。对存栏2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或进入奶牛公寓饲养奶牛的农户,并且与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签订鲜奶购销合同的,经我市金融部门信用等级评定,优先给予信贷支持。

(三)积极支持饲草业发展。鼓励和支持在山区、丘陵区适宜种植牧草的地区种植牧草,对购买牧草种植收割、青贮、全混合日粮搅拌等机械享受农机补贴;鼓励和支持规模奶牛养殖场通过租赁承包、与农民签订种植合同等形式自建饲草基地,对种植饲草饲料作物的给予种子补贴。

(四)建立奶牛养殖风险保障机制。一是落实奶牛保险政策。市畜牧部门要与保监部门结合,开展奶牛保险工作。二是建立奶牛养殖风险保障基金。市财政设立奶牛养殖风险保障基金专户,按照每公斤鲜奶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让利1分、奶农让利1分、奶站让利1分的标准,集中捆绑建立奶牛养殖风险保障基金,重点用于奶牛保险补贴、奶牛规模养殖场信贷担保和小母牛意外死亡补贴等。

(五)积极推广学生奶计划。教育部门要落实《农业部、教育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部、卫生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轻工业局关于实施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的通知》和《省教育厅省畜牧局转发教育部、农业部关于加强“学生饮用奶计划”管理的意见》的精神,借助“国家中西部贫困生午餐计划项目”,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推广学生奶计划。市财政对学生饮用奶给予补贴。

七、加强组织领导

(一)成立奶业发展领导小组。成立以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局、财政局、国土资源局、环境保护局等单位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奶业发展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奶业发展政策措施,协调解决奶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组织对奶业发展情况进行评估,适时调整和完善奶业发展规划。

第6篇:奶牛合作社范文

从9月中旬至今,石家庄市行唐县龙州镇爱农养殖小区的投资者郭连喜正为建造青贮坑而忙碌,并计划将养殖小区可容纳奶牛的规模由1000头扩建至1500头。在他看来,建造青贮坑是“筑巢引牛”。

养殖小区是三聚氰胺事件之后政府力主的养殖模式。

“现在只要5头奶牛以上来我小区,一律派车接,发车时每头牛补助100元,另外可以借给奶户2万元资金援助。”行唐县上碑镇众旺奶牛生态养殖小区投资者肖扩兵的“招牛帖”说。他同时开出的条件还有:牛奶款每月中旬准时结清;长年备有优良饲草;每月赠送奶户100度电;外地子女帮助解决入学……

一年前,三聚氰胺事件爆发,数十万孩子受害,绝大多数奶业巨头陷入道德困境,问题关键环节就在于奶源获取流程。一年之后,中国奶业奶源建设有了什么变化?

抢牛

三聚氰胺事件以后,奶牛存栏量锐减,比如行唐县由7.5万头下降到如今的5万头左右。

“在石家庄呆几天,你就会发现一些奶农不断地在各个小区之间来回搬。”石家庄市奶业协会副秘书长刘亚男告诉《望东方周刊》,他将此称为“跑小区”。由于大的养殖小区日均供奶量高,乳品企业会给予优惠政策,收奶价可能就高,便能吸引奶农入驻。

目前,一些企业采取限量收购的做法,比如将养殖小区日均原奶供应量设定为不少于2吨,不收取达不到量的养殖小区的原奶。“现在有的企业的收购标准是日均不少于3吨。”刘亚男对记者表示,“这种做法方便了企业自身管控,最终损害的仍然是奶农利益。按照这样发展下去,又将会出现抢奶,最终会影响收奶的质量。”

目前中国乳业产业链中,奶源建设投入最多,获得的利润却是最少。一般认为,奶牛养殖、产品加工、流通等环节的成本投入分别占75%、15%、10%,这三个环节的利润分配却为1∶3.5∶5.5。此外,一些研究显示,奶牛的养殖周期约为23个月,建立安全、稳定的奶源基地至少需要3~5年。

自1986年开始,原三鹿集团董事长田文华在行业内实施“奶牛下乡,牛奶进城”的策略,将奶牛交给奶农饲养,公司只从奶农手里收购原奶。自此,整个行业“轻奶源,重营销”的风气一发不可收拾,一些企业开始实施“无牛式扩张”。这种集体疯狂,直到三聚氰胺事件发生。

三聚氰胺事件之后一年来,各制品企业似乎出现了一场牧场建设竞赛,如同登台献唱,你方唱罢我登场,先后向外透露各自的牧场建设计划。

比如最近的10月9日,蒙牛乳业宣布西南地区生产基地眉山工厂落成投产。同时,占地千余亩、目前存栏奶牛5000多头的洪雅现代牧场也同日竣工,为眉山工厂提供奶源。

本刊初步统计,仅今年三季度乳制品行业公开的资本运作案例就有6起,涉及资金超过80亿。这些乳制品企业不约而同地宣布将加强自身的“奶源建设”。

在这番牧场建设竞赛中,“万头牧场计划”越来越多地被乳品企业作为对外宣传之用。

蒙牛计划未来3~5年陆续投入60亿元建设约20个超大规模的万头奶牛牧场;伊利计划在2009年底新增20个“奶联社”模式下的牧场,近期在呼和浩特将有一规模1.5万头的大型牧场竣工;三元旗下的河北三元也计划在3~5年时间里建成2万头成乳牛的牧场和20个畜牧场型奶牛基地;飞鹤乳业则宣布5年内投资建设10个万头牧场;完达山与河北贝兰德合作成立的新公司也计划再建4个万头牧场……

“万头牧场”之惑

对于万头牧场,多位专家表示了质疑。比如刘亚男就一连抛出几个疑问:如何处理万头奶牛每天几百吨的粪便?养殖规模越密集越易患病是常识,奶牛养殖经验丰富的国外牧场也时有出现疫情的情况。一旦牧场发生疫情怎么办?由此造成的食品安全风险如何掌控?

“可以肯定的是,奶源建设一味追求大规模牧场是违背科学规律的。”刘亚男认为。

“这些企业是拿做市场的惯用策略去养牛,建设万头牧场的做法是给中国奶业埋下了定时炸弹。”西部乳业发展协作会秘书长王丁棉甚至预言,如果不及时纠正乳制品企业在奶源建设上的错误,3~5年内就会开始疯狂抢奶,8~10年就会穷途末路。

奶牛养殖的规模到底该多大呢?记者采访中国奶业协会、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的专家时,对关于“万头牧场”的采访都采取回避态度。中国奶业协会秘书长魏克佳对此仅表示“奶牛牧场要适度规模”。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教授胡定寰对《望东方周刊》表示:“奶牛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是必然趋势,但是规模化要自然的规模化,而不应该是人为的盲目规模化。”

胡定寰曾带着团队在呼和浩特市排名前三位的奶牛养殖县,抽取了200余户奶牛养殖农户和牧场进行了调查。在建立模型之后发现,在目前我国的养殖水平下,奶牛养殖对耕地资源的需求量是:农户采用6~10头养殖规模时,全国需要900万公顷的耕地种植饲料;采用20头奶牛以上的饲养规模时,全国需要1000余万公顷的耕地种植饲料。

根据目前各大企业所公布的建设“万头牧场”的计划投入额,每个“万头牧场”的投资额大概在3亿~5亿元。资料显示,中国现有奶牛存栏量保守估计在1200万头,初步计算如果20%的奶牛实现规模化养殖,至少需要720亿元的投资,而这种投资规模是我国乳业年利润总额的十几倍。

求解奶牛养殖模式

“只有乳品企业和奶农真正实现风险共担的养殖模式才是可持续的。”王丁棉表示,“要建立股份制性质的奶牛养殖合作组织,农户和乳品企业也要在其中占据一定股份。”奶农和乳品企业组成一个利益共同体,不仅最大限度地调动奶农的生产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对产品质量安全的掌控。

行唐县爱农养殖中心和长城养殖中心几位奶农表示,自己仍然承受着较大的养殖风险,但只要有奶牛入驻,小区投资者却“稳赚不赔”。

然而,养殖小区的投资者却并不这样认为。郭连喜说:“我去年投资200多万建起养殖小区,一直在亏,直到最近几个月才开始出现盈利,同时还有银行的还贷压力。”

目前的乳业产业政策表示:“支持乳制品加工企业加强自有奶源基地建设,鼓励自建、参股建设规模化奶牛场、奶牛养殖小区。”

刘亚男表示:“奶牛养殖小区只是石家庄在三鹿事件之后,解决奶源监管、保证食品安全所采取的应急性规模养殖方式。”现在应该适时研究纠正。

第7篇:奶牛合作社范文

但2004年以来,XXX信用社的不良贷款大幅攀升,2004年末和2005年头两个月,信用社的新增不良贷款达3000多万元,新增不良贷款中绝大部分的贷款用途为:奶牛养殖。因此,XXX镇奶牛养殖业整体经济效益的大滑坡、奶牛养殖户的大面积亏损造成了信用社不良贷款的猛增,通过调查,形成养牛业不景气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饲料价格上涨,牛奶的销售价格低迷

从2004年3月,我县奶牛饲料的平均价格从0.6元左右/斤持续上涨,并上升到0.85元-0.90元/斤,涨幅高达42%,造成养牛业的饲养成本大幅度提高;作为养牛业一项主要经济来源的牛奶销售收入,几年来牛奶的价格一直维持在0.8元-0.9元/斤这一区间,与饲料价格上涨的趋势不成正比。而经过测算,只有当牛奶价格高于饲料价格0.25元/斤以上时,养牛户通过销售牛奶获得销售收入,再减去饲料、雇工费、水电费、兽药、消毒费和贷款利息等费用支出,才能够在保本的基础上实现利润,就是说0.25元的牛奶和饲料的差价是奶牛养殖的保本价格。因此,2004年3月份以来饲料和牛奶的市场价格变化,直接造成养牛业的大面积亏损。

二、奶牛销售价格下滑

饲料价格的持续走高的市场形势,使养牛业陷入了困境,由此产生的负作用使奶牛的价格大幅度下滑:优质成年奶牛的价格从高峰期(2003年)的每头1.8万元到2万元,下降到目前的8000元到1万元,差价达1万元左右;小母牛犊的价格从高峰期的每头6000-8000元,下降到目前的500元左右;淘汰奶牛的价格从高峰期的每头3500元左右,下降到目前的1500元左右。目前已经出现了牛犊待卖但无人问津的现象。由此造成的影响体现在以下二个方面:

1、成年奶牛价格下滑虽然目前对养牛户的经营不会产生直接的不利因素,也不是造成目前养牛业亏损的主要原因,但目前存栏的奶牛是信用社金额巨大的信贷资产之一,其价格的贬值,直接造成养牛户的资不抵债,使信用社的信贷资产形成了巨大的风险。同时其价格的走低与饲料价格的攀升的现实,直接形成牛犊和淘汰奶牛价格的下滑;

2、2004年以前,养牛户通过销售牛奶获得销售收入,已经基本可以与各项支出和相关费用相抵,部分自有资金比例高、养殖经验丰富的养牛户在这一环节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利润。并且,养牛户流动资金充足,配方科学、质量良好、投量合理的饲料喂养,使得奶牛的产奶量多、奶质好,并且产犊率高。由于牛犊数量充裕,养牛户在保留一定数量牛犊继续喂养、扩大养殖规模以外,可以对剩余的牛犊进行销售,每头6000-8000元的销售收入也是实现利润的根本保障。同时,一部分年龄大、产奶低的淘汰奶牛也可以较高的价格进行变现。因此养殖业的行情曾经是"一片大好"。但是2004年3月以来,饲料价格的居高不下,已经让养牛户入不敷出,而由此带动的牛犊和淘汰牛价格滑坡的负面市场效应,更让奶牛养殖业的经营雪上加霜,微薄的销售收入解决不了养牛户资金紧张的根本问题。

三、流动资金短缺,经营出现恶性循环

由于上述原因,部分养牛户在销售收入减少的情况下,流动资金短缺,但仍必须投入资金,进行必要的饲料投量,因此只能四处借钱举债来养活奶牛。但由于短期内资金支出大于收入的现象难以改变,其流动资金日益减少,只能缩减资金投入,靠减少饲料的投入量或降低饲料的营养含量进行维持,而这又势必造成奶牛体质的下降、产奶量的降低,所以牛奶和牛犊销售收入的减少的结果又在所难免,奶牛业的生产和经营出现了恶性的循环。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养牛户已经私自变卖、转让奶牛来养活其它的奶牛,这种"以牛养牛"的现象,将给信用社的信贷资产造成直接的风险。

四、奶牛选购价格过高、奶牛质量参差不齐

2003年奶牛和牛奶市场待续升温,在政府的大力号召下,大量农户选择从事奶牛养殖。同时,过热的市场造成了奶牛的价格膨胀,2003年7-12月份,成年奶牛的市场价格高达2万多元。由于部分农户缺乏市场风险意识和必要的养殖经验,在其从事养殖的起步阶段,就出现了只重数量、不顾价格、不重质量的现象,盲目地购进大量的奶牛。据统计:2003年下半年,XXX镇农户以2万元左右的高价,新增存栏奶牛5000余头,人为地造成养殖成本过高。而且由于部分养牛户缺乏必要的选牛经验,部分奶牛品种不纯、体质差、产奶量低,有的甚至根本就不是奶牛。在饲养过程中,部分养牛户也没有掌握科学的养牛方法,病牛和死牛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在奶牛市场刚刚趋于平稳的2004年初,其经营就已经出现了亏损,使信用社的贷款过早地出现了不良。勉强维持经营的养牛户也由于较高养殖成本和质量较差的奶牛等因素,在日常同样多资金投入的情况下,目前的经营也已经陷入了困境,无法正常归还信用社的贷款。

五、养牛户经营单一,抵御风险能力差

东棘镇的大部分养牛户搞专业养殖,放弃了农业种植,没有其他的收入来源,因此经营一旦出现亏损,在无法获得信用社的资金支持的情况下,就无法正常经营,这也是信用社不良贷款居高不下的客观原因之一。

六、信用环境污染,信用观念有待加强

由于养牛业的大面积亏损,以及XXX信用社2004年全年基本停止发放养牛贷款的现实,部分养牛户失去了继续经营的信心,对还贷和结息有抵触情绪。一些养牛户持攀比、观望态度,以至一些原本信用意识良好的养殖户也不能主动归还信用社的贷款,加大了信用社信贷人员的工作量,致使信用社的不良贷款出现了"前清后增"。2002年以来,XXX镇作为XX市"信用工程"的试点,初步建立的信用环境受到污染,广大农户初步形成的信用意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七、信用社的贷款管理工作脱节

由于XXX信用社的贷款笔数多、XXX镇的地域较为分散、养牛户主动还贷的比例偏低、信用社信贷人员少、贷款管理力度不强等方面的原因,信用社的贷后检查工作跟不上,对到期贷款的催收工作不到位,使信用社的信贷工作只停留在对新增不良贷款的被动清收上,信贷管理工作严重脱节。这也是信用社不良贷款"前清后增"的主要原因之一。

八、县政府承诺的小额贷款贴息款没有及时到位

第8篇:奶牛合作社范文

关键词:奶牛养殖小区;黑龙江省;现状;对策

1 黑龙江省发展奶牛养殖小区的优越条件

1.1 自然条件

黑龙江省位于欧亚大陆东岸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内,具有半干旱半湿润和寒暖适中的气候条件。全年平均气温4 ℃,温差达38~48 ℃,无霜期105~140 d,年平均降雨量500 mm,年蒸发量1 500 mm,年积温1 200 ℃。植被茂盛,水草丰美,与荷兰、丹麦、美国北部各州及日本北海道等奶牛发达国家和地区同处在被称为“世界奶牛带”的同一个纬度范围内,适合发展奶牛养殖业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

1.2 资源条件

1.2.1 种源基础雄厚 黑龙江省现有可繁育母奶牛65万头,奶牛繁育所需冻精由省家畜繁育指导站提供。该站现有种公牛80头,其中有荷斯坦公牛40头,年可提供冻精200万剂。目前正在建设中的省家畜胚胎移植中心,可饲养荷斯坦种母牛2 000头,年产奶牛胚胎2万枚,可为奶牛养殖小区建设提供充足的种源。

1.2.2 饲料资源充足 黑龙江省拥有丰富的饲草资源。年产粮食300亿公斤以上,每年有150亿公斤的粮食可供转化增值,有300多亿公斤的农作物秸秆可以利用。全省拥有6 500万亩草原,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积4 500万亩,年产饲草80亿公斤。同时年产青贮饲料260万吨以上。此外,还有大量的甜菜丝、酒糟等,可以满足150万头奶牛生产对饲草饲料的需求。而且作物的秸秆和饲草的农药残留量很低,保证产出优质乳品。

1.2.3 科技力量较强 全省从事奶牛生产的专业技术人员接近7 500人,其中高级职称约400人,中级职称2 100人,初级职称5 000人左右,能够为我省奶牛养殖小区发展提供保障。

1.2.4 政策保证 省委、省政府提出到2010年畜牧业建成全省农业经济的“半壁江山”,制订了加快畜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今年又提出加快发展,振兴奶业,推进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的重大决策,出台青贮饲料地、建设奶牛养殖小区和资金投入等振兴奶业扶持政策。

2 黑龙江省奶牛养殖小区生产现状

目前,我国的奶牛养殖水平较低,还没有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机制。奶牛养殖小区的发展是我国奶牛养殖业从分散饲养向规模化集中饲养过渡的一个阶段。这一过渡恰好解决了我国奶牛养殖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奶牛养殖小区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了“养殖小区+农户+企业”的产业化格局,是从家养到集约化发展的重要桥梁和奠基石,能够加快奶牛养殖业产业化发展。发展奶牛养殖小区符合我国奶牛养殖业的现状,如便于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提高原料奶的质量,提高奶农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提高奶农的组织化程度,带来明显的聚集效应,便于交流学习,改善饲养条件等

3 发展奶牛养殖小区的措施

3.1 开发销售渠道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持续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和膳食结构的改变,人们对乳品的认识将明显提高,喝奶习惯将得到改善,现在主要体现在青少年和老牛人群中,他们也是今后乳业发展的稳定群体;农村的城镇化,将使我国今后5~10年巨大潜在的乳制品消费市场得到快速开发和扩大。

3.2 改革经营方式 我国奶牛饲养以小规模生产、分散的农户饲养为主,即使是奶业大省黑龙江,规模经营的比重也仅为35%左右。积极培育各类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联系起来,进行生产、管理、营销和服务,通过提高组织化程度,加快奶牛养殖小区的产业化建设步伐。3.3 提高奶牛产奶量 将提高奶牛单产纳入奶牛养殖小区建设中,统一管理,确定奶牛改良品种,不允许杂交乱配,并在配种和改良服务上给予相应优惠政策,激发奶农改良奶牛的积极性,使整体奶牛单产在2014年后基本达到7000 kg左右。在保证黑龙江省饲料资源消耗和奶牛饲养量增长不大情况下,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4 提高繁殖力 目前,黑龙江省奶牛的繁殖成活率在73%左右(受胎率90%产仔率90%、成活率87%),通过对技术员和农民的培训和技术推广,加强技术服务,两年内可使奶牛的繁殖成活率提高到86%左右(受胎95%、产仔95%、成活95%),提高13%。全省现有可繁母牛51万头,全省现有可繁育母牛在二年内通过提高繁殖能力增加奶牛7.1万头,迅速壮大黑龙江省奶牛养殖小区基地。

3.5 进一步加强奶牛进口管理 奶牛进口总的看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圈牛”和降低种牛质量标准的问题。为了规范种奶牛进口,确保进口奶牛的质量,申请种奶牛进口时,有出口国奶牛协会出具的标准种牛系谱或纯种荷斯坦奶牛检验证明,在种奶牛到国内检验隔主场前25天,凭进牛的全部系谱原件、奶牛登记号以及申请单位留存联,换取农业部动植物苗种进出口审批表,农业部畜牧兽医局将与澳大利亚奶协核实系谱和奶占登记号的真实性。

3.6 加强DHI测定、良种登记和种公牛后裔测定工作 DHI测定,良种登记和种公牛后裔测定是奶业发展的基础,在DHI测定的基础上,建立良种登记制度,开展公牛后裔测定。培育和选育优秀种公牛,是提高全国奶牛遗传素质的一项根本措施。目前,良种登记规程已制定,今年要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扩大登记范围。同时要制定并完善中国荷斯坦种公牛后裔测定技术规程,包括:后测组织、后测技术方案、工作方案、数据采集、数据舆、数据处理、结果公布等内容。制定中国荷斯坦种公牛后裔测定管理办法,规范公牛后裔测定工作,使公牛站的种公牛都有后裔测定成绩。

3.7 大力发展乳品加工企业 奶业发展的动力源于市场,开拓市场的主要力量是奶业加工龙头企业。在奶业优势产区培植一批大规模、高水平、国际化的龙头加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创立名牌,真正把资源优势变成产业优势。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引导企业和农户通过利益机制实现产销和服务对接。龙头企业要与养殖场户签订购销合同,组织农户按标准和合同规定安排饲养,规避市场风险。省政府及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应对奶牛业发展高度重视,对乳品加工企业给予重点资金投入,让“企业+基地”的龙头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使企业有能力培育基地,扩大生产规模,在市场上与洋品牌抗争,打造黑龙江省品牌。

3.8 切实加强疫病防治 要加强疫病防治,做好疫监测,完善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今年要重点做好奶牛结核病和布病的普查、监测和防治工作,同时加强对奶牛常见病和某些传染病的控制,形成完善的疫情报告、疫病控扑灭体系。全面推行强制免疫,对泌乳牛实施健康合格证管理。

4 结束语

近儿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以种植业为前提的奶业地位和作用日趋突出,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和重视。奶牛养殖是所有养殖业中经济效益最好的产业。发展奶牛养殖业不仅是农业结构调整的一项战略性任务,而且是改善消费结构、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一项重大措施。世界各国对发展奶牛养殖业生产和引导乳品消费都给予高度重视,许多国家把鼓励消费牛奶和奶制品作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增强民族身体素质的一项重要措施。奶业是全世界公认的节粮、经济、高效型的产业,发展奶牛养殖小区对农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赵希智,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建设技术的研究与示范 中国乳业2011(05)

[2] 刘殿友,奶牛小区管理的几项建议 养殖技术顾问2012(03)

[3] 汪银锋,奶牛小区奶业操作方面存在问题的调查分析 黑龙江畜牧兽医2009(04)

第9篇:奶牛合作社范文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民增收为目标,把畜牧养殖作为农业调产的切入点,把奶牛养殖作为农民增收的着力点,政策调动、机制促动、科技推动、上下联动、市场拉动,使全县奶牛养殖业呈现出园区化养殖、多元化投入、标准化生产、一体化服务、产业化经营的良好发展态势。两年来,全县奶牛养殖从无到有,已经发展到多头,并且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奶牛养殖正在成为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特色产业和亮点工程。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政策调动,养殖园区化

××县有着良好的畜牧业发展基础,特别是生猪生产以其规模大、品质优遐迩闻名,早在年就被确定为全省优质瘦肉型商品猪生产基地县。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奶牛养殖业起步缓慢,发展滞后。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中肉、蛋、奶的比重不断增加,畜产品供求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奶牛产业已经成为养殖业中发展势头强劲的朝阳产业。××年,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畜牧业发展战略,审时度势,集思广益,提出了“稳上猪鸡,大上牛羊,突出发展奶畜养殖”的畜牧业发展思路。借鉴外地成功的奶牛养殖经验,制定出台了以“园区规划、规模养殖、科学管理、打造优势”为主要内容的《加快奶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为确保奶牛养殖高位起步,科学发展,快速推进,我们先后组织了五批县、乡、村各级领导干部,到内蒙、朔州、大同、山东、陕西等地学习考察。通过专家论证,对全县奶牛养殖区域进行了全面规划,科学布局。确定主要在唐兴、隆化、里砦、南梁、中卫五个乡镇规划建设奶牛养殖园区。我们制定了奶牛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根据上级有关法律、法规,明确奶牛养殖业用地一律视为农业用地;凡从事奶牛业生产者优先协调贷款;无偿或低价提供草种;对乳品加工龙头企业,在土地使用、三通一平、协调资金、减负让利等方面给予更加优惠的奖励扶持政策,同时确定了对规模养殖场的奖励扶持办法。在优惠政策的感召激励下,通过两年努力,五大奶牛养殖园区内先后建起了兴隆、冶南、老官庄、浍史等个养殖规模在—头以上的奶牛场。全县奶牛养殖业形成了区域明显、特色突出的“板块”和“集群”发展格局。按照园区建设上规模、狠抓品质增效益的思路,全县新建的奶牛场立足规模、技术、资源、市场求发展,与周边农户签订奶牛养殖合同,共同发展,互利双赢,实现了奶牛产业的规模化发展。目前,全县奶牛存栏突破头,日产鲜奶达到吨。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奶牛产业,真正建成农民增收的骨干产业,我们把奶牛业发展列入全县经济和社会“十一五”发展规划。今年全县奶牛存栏要达到头,明年突破头,进而实现更大规模的发展,建成山西南部最大的奶牛养殖基地。

二、机制促动,投入多元化

奶牛养殖是一项资金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投入。在实践中,我们创新思路,整合优势,形成了以工业反哺农业为主渠道的多元化投入运作机制。一是转。这是我县奶牛业发展的主要投资方式。我们紧紧抓住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的难得机遇,制定出台了《关于鼓励工矿企业创办(领办)农业产业化项目的意见》,积极引导有资金、有实力的工业企业转产发展奶牛业。冶南冶炼企业老板投资万元建起了冶南奶牛场,老官庄铁厂投资万元建起了老官庄奶牛场,殿儿垣煤矿投资万元建成了兴隆奶牛场。这些企业转产发展奶牛业后,安置了富余劳力,拓展了发展空间,增强了发展后劲,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注入了新的活力。二是引。我们及时掌握农业综合开发、新农村建设等项目信息,争取到了农业部标准化示范奶牛场建设项目,投资万元,建起了芸翊标准化示范奶牛场。争取到了蒙牛集团山西奶源部项目建设资金万元,建起了浍史奶牛场。三是贷。我们成立了奶牛养殖贷款协调领导组,协调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加大对畜牧养殖的信贷支持,先后落实奶牛养殖贷款余万元。我们目前正在申报争取世行奶牛项目资金。四是补。县财政每年拿出万元用于奶牛养殖企业的贷款贴息;规定凡新购一头良种奶牛,县财政补贴元;细管冻精繁育犊牛每头补助元;“性控”技术每产一头犊牛补贴元。今年,县财政投入奶牛业发展资金将达到万元。通过整合优势,机制促动,多元投入,奶牛业发展得到了及时的资金支持。

三、科技推动,生产标准化

标准化是现代畜牧业科技发展的集成,是衡量畜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我们把标准化生产贯穿到奶牛业发展的全过程,因势利导,科技推动,不断提高奶牛养殖业的发展水平。在园区建设上,基本做到了“四通六有”,即通路、通水、通电、通讯,有围墙、有门卫、有消毒室、有贮粪化粪池、有治污排污能力、有绿化用地。在养殖品种上,一方面好中选优,优中选精,主要引进优质荷斯坦奶牛,另一方面普遍推广细管冻精冷配技术,进行品种改良,积极引进推广奶牛繁育“性控”技术,实现了奶牛养殖品种优良化。在养殖管理上,采取“五统一分”的运作机制,即统一规划、统一改良、统一防疫、统一饲料、统一销售,分户核算。在设施建设上,规模化养殖场全部建起现代化挤奶站,实现了挤奶机械化,确保了奶源健康卫生、符合标准。芸翊奶牛场由省勘察设计院规划设计,建成高标准牛舍平米,附属设施平米,布局科学,结构合理,将成为一流的奶牛标准化规范养殖示范场。在疫病防控上,建立健全了奶牛防疫档案,严格程序化免疫,加强对布病、五号病、结核病等疫病的及时监测,维护了奶牛场的养殖效益和畜产品安全。

四、上下联动,服务一体化

为了切实把奶牛养殖业建成民心工程、富民工程、希望工程,我们动员协调各方,营造氛围,创优环境,全力予以支持。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县上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畜牧、财政、发改、国土、信用联社等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奶牛业发展工作领导组,实行县级领导包工程,部门领导包项目,乡镇领导包协调的工作责任制。把奶牛养殖作为全县重点工作内容,作为一硬指标严格考核。二是提供有效服务。我们充分发挥畜牧职能部门的专业技术优势,在奶牛养殖场的规划、建设、生产、技术服务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为奶牛养殖场规划设计,确保了养殖场建设高标准、高起点,一步到位;通过采取举办培训班,编发技术资料,开办报纸专栏、电视专题节目等形式,大力推广奶牛养殖实用技术;安排专人赴天津、江苏、内蒙古等地联系、洽谈,调运优质奶牛品种;及时鲜奶、饲料市场价格信息和最新的奶业科技信息,维护养殖户的利益;积极协调成立奶牛养殖协会,提高奶牛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水平。三是创优发展环境。进一步规范了工商、国土、环保、金融、税收等余个涉企部门的行政行为,优化了奶牛养殖企业发展环境。对奶业重点龙头企业,实行了县级领导挂牌保护制度,坚决杜绝“三乱”行为,为企业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

五、市场拉动,发展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