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画龙点睛文言文范文

画龙点睛文言文精选(九篇)

画龙点睛文言文

第1篇:画龙点睛文言文范文

作者:毛文静

星期天早上,我来到补习班上课。这里的同学都很活泼,都很可爱。

上课后,老师先给同学们发奖品。领到奖品的人各个都是眉开眼笑。有的同学领到的奖品很多,有的同学领到的奖品很少,虽然奖品不多,但是这都是同学们努力学习得到的,也不错啊。我暗暗下定决心,也要努力写好作文,争取也领到奖品。

然后,老师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字让我们组词。每个同学都积极发言,组词好的同学还可以得到一个小贴画。

接着,老师又给我们讲了一个画龙点睛的故事。一听到要讲故事,同学们个个都很高兴。老师还告诉我们画龙点睛的意思,用来比喻什么,还让我们用画龙点睛造句。这下可难住我们了。最后,还是老师给我们举例怎么造句。之后老师从包里找出来印有龙的两张纸贴在黑板上,那两条龙栩栩如生,可仔细一看,两条龙都没有眼睛。老师让一个白马王子和一个白雪公主给龙点上眼睛。

起初,我们都以为这很简单,但是我们都想错了,老师是要蒙上眼睛去画。这下原来举手的同学都把手放下了,后来老师叫了毛伟超和汪博熙,这两个同学可真是聪明,上去就用手指量量。眼睛捂上了,啦啦队在下面欢呼着,最后他们都圆满地完成了任务,画上眼睛的两条龙真得像要飞起来似的。我们每个同学都得到了一个小贴画,高兴极了。

第2篇:画龙点睛文言文范文

关键词:作文;兴趣;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110-01

学生作文能力培养看上去是个老话题,每位语文教师对此能说出个一二三四来。但在实际的学生写作中,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是语文教学中一个不太好解决的问题。语言可以分为口语与书面语,其根本目的在于交流。书面语往往以文章的形式表现出来,是人写出来的。把口语中要表达的信息用书面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就是文章,写作文说白了就是把日常说的话用书面语表达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人都会写作文,并且会写很好的作文。因为每个人都会说出让人感动喜欢听的话。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学生的作文水平似乎很难提高,许多语文教师没有好办法。这往往是因为把作文异化成为一种作业与学生经历较远的东西,让学生感到是一种难以完成的负担。对于这种作文学生不愿写,也不会写。应该从根本上着手,正本清源,既要画龙,又要点睛。只画龙不点睛,龙很难飞天,只点睛不画龙就无处可点。

一、要培养学生写作文的兴趣,让学生想写

要画龙要让学生想画。在学生阶段,学生的道德评价水平尚处在他律向自律过渡中,学生的行为需要他人特别是老师与同学的赞同。这样的赞同能够增加学生的外在学习动机,也就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个心理学的规律用在作文教学中同样适用。要让学生想写下来自己想说的话,自己的思考与见解。每个人都喜欢自己受到重视,把自己的长处展现出来,得到别人的肯定。每个人都喜欢说自己得意的擅长的事物或活动。鼓励学生并给予机会在班上多说完整的话,说自己喜欢的事物或活动,并把自己想说的写下来,定期在班上宣读写得好的,在班级固定的地方展览学生的作品,如果能发表更能激励学生。当这些外在的鼓励慢慢转化为学生自己内在的需要,自己想写,并从写作中得到快乐时,作文就成为自然而然的事了,教师就不用再去强迫学生写作文了。,学生想写的情况下,想不写好都难。

二、让学生写自己熟悉的身边的事,有东西可写

了解龙才能画龙。只有经常见到才能深入了解,才会有话可说。经常看到老师们对学“懒动笔”现象的抱怨。可能老师要求的,并不是学生想写的,自然懒;或者学生没经历过怎么可能写得出来,只好懒;抑或写作这样正儿八经太约束人的思维了。给朋友写信、参与网上的讨论、和同学们争论……这些可都不懒。现实的作文教学中,往往是命题作文、同步作文,可能一些学生能够知道一些,但好多同学并不知晓这些相关的知识,害得学生背作文选或者抄作文来来应付,不得不说远离自己生活的假话。有人说“说假话从作文开始”是有道理的。在学生作文提高的过程中,“真话”和“假话”都有需要!它们都可以成为提高学生语文表达能力的依托!我们需要学生能够准确的说“真话”,但也往往需要通过一些“假话”来使故事更圆满,并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但如果一味地说假话,就会远离自己的生活,远离自己的知识范围,最后变成谁也不相信的话了,就失去了文章的价值。经历更多才可能了解更多,有更多的思考,写出更有广度与深度的文章来。

三、要让学生养成勤写的习惯,不断提高写作能力

画龙经常画才可能画好。只是有了兴趣偶尔写一下,对写作水平的提高帮助有限。要让学生把自己平常说的话,想要表达的想法用文字经常记下来。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通过鼓励与表扬,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并通过经常的、丰富多彩的作文活动展示学生作品来强化学生的兴趣,逐渐养成自觉的写作习惯。一旦学生养成了写文章的习惯,写作水平提高会非常快。有些优美的语句,新奇的构思,创意的想像都是在一时间想起,如果不记下很长时间里难以再现。经常记下来这些东西会给自己的思维以新异刺激,促使自己更深入思考,一个人成长的需要,也能给学生的创新作文写作带来极大的帮助。在学生开始形成写作习惯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的作文,不必拘泥于形式与长短,质量也不过多要求,只要写就行。不挑过多毛病,教师与家长要以鼓励为主,使学生的写作兴趣逐渐增强。

四、进行写作技巧指导,让学生会写

点睛成龙。前面说的是写作教学的根本问题,没有兴趣,学生不愿意写,再好的方法,再好的老师都是白搭。但学生愿意写,也写了自己熟悉的事物,经常写,但并不一定能写好。写作文还要一些基本的写文章的知识与技巧,这是真正的画龙点睛。而现实的作文教学中只瞄准了教技巧知识而没有前面的根本,就像没有龙,点睛也就失去了意义。这也是大部分教师作文教学效果不好的原因。

对于记叙文,要让学生知道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些要素的有机结合,可以有正叙、倒叙、插叙的结构,当然这些不是直接以知识的形式让学生记得,而是要在优美的文章中让学生自然学得。

对于说明文,要让学生知道说明的顺序,如时间先后,如空间顺序的先外后内、先上后下、先整体再部分再整体之类的,但都要有一定的逻辑。还有基本的说明方法,如举例子,列数字,对比等,让学生能够选择适合于自己说明对象的方法与逻辑,使人能够清楚明白。

对于议论文,学生要知道用什么样的论证方法与论据才能够让人相信自己的观点。这其实并不难,小孩子很早就会这些,说服成人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当一个孩子学会使用“因为”这个词语时,他已经是在潜移默化中尝试着议论和证明了。对于这些孩子来讲,运用比较规范的“因为”句进行熏陶,就是议论文。但要教给学生科学的论证方法,比如讲事实,打比方,类比等都是必要的,但要结合具体有趣的文章。

第3篇:画龙点睛文言文范文

执行:邓登登

模特:邱墙(新丝路模特公司)

摄影助理:小黑 王哲

造型:范欣

造型助理:黄岩

今年的春天,似乎来得很晚,到4月中了,洛阳,哈尔滨等地,甚至还下起了大雪。

很小的时候,我的外婆就说,不过清明不能卸下冬衣。小朋友们不管多热,也要穿着厚厚的毛裤。中国古人非常忌“寒”,春天的气候的确变化无常,容易感冒伤风,而在清明前,甚至还是属于阴盛阳衰的状态,容易为阴寒之气侵袭,俗话说“春捂秋冻”。

到了清明以后,农历的三月,也就是我们本期要讲到的“辰”月。所谓三阳开泰,就是指的这个季节,在四季分明的北京,一般来说这时的天气无比舒适。春风和煦,冷暖适度,最高气温都在摄氏15℃到23℃之间。从六十四卦中,“泰”来源于坤卦三世卦――地天泰,上面三个阴爻化作“坤”,下面三个阳爻化作“乾”。地在上,天在下,天地交感,阴阳和谐,当然应是最舒适的时节了。

龙文化

为什么在十二生肖中只有龙是一个想象中的神兽,而其他的图腾都是真实的动物7这一点一直是个谜,“事出有因,无实据”,最可能的就是南怀瑾老先生博证于《古今图书集成干支部》,“以二十八宿之天禽、地曜,分直于天,以纪十二辰,此十二生肖之所始。”我们只能将其归于中国古人对于最美好的事物,包括最令人振奋的时节,将其放诸任何图腾上都难以描摹其美妙,故将“龙”这种最吉祥、最神奇。最高尚的神兽赋予暮春时节,代表对其珍惜和崇敬之心。

在中国,龙是万象的代表,一切值得崇拜的,伟大的事物都会标记为龙的符号。龙是无形的,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变化无常,引介藏行。它在天上飞陆上走水中游,在山为山。在水为水、在气为气。中国古人在画龙的时候,都是“神龙见首不见尾”,没有画家将龙形全部描摹出来的,它总是伴随着祥云,被云山雾罩一番。龙,事实上也是“易”的一部分,我们从《易经》中的乾卦中就看到潜龙在渊。见龙在田、飞龙在天、亢龙有悔等,且不分析它的意思,但是“龙”一会儿在渊、一会儿在田,一会儿又飞上天,就说明一个字“易”。龙体现了《易经》的变化,所谓佛说的“无常”,是一个道理。不过《周易》可比佛经早出现上千年。

中国人对龙崇拜,除了它蕴含的哲学道理,更将其升华至“以德服人”的治国层面,并将“龙德”视为君王治国的最好操行和最高境界。故宫太和殿的楹联,上联写道“龙德正中天,四海雍熙符广运”,下联写道“凤城回北斗,万邦和谐颂平章”。所谓“龙德”,即君德,指说话能守信用,日常办理事务能谨慎虔诚,防止邪恶的侵入,内心保持永久的诚意,对社会有贡献而又不自夸,道德博大又能感化世人,“龙德正中天”出典于《易经》的“龙德而正中也”。指龙德,位当九五至尊,君王就应该具有保持中正公平的态度。所谓儒家“中庸”二字。下联的“凤城”指北京,“平章”是指分辨章明。全联的意思是,君主树立龙德,保持中正操行,天下就会被和谐光明所围绕;紫禁城是全国的中心,就像北斗星带动宇宙运转一样,天下就会分辨章明。

龙的方位

辰位在东南方。东南方是巽位,巽为风。东南位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文昌位”。大家都知道文昌是主学习的。故宫的文华殿,就位于紫禁城的东南。辰位,也是秀气尽发之地。自古中国的江浙地方就出文人骚客,这里是江南水乡,中国的粮仓,自古就是富庶之地,人杰地灵。

辰从物质上讲,五行属土,又称水库。由于五行运气到辰,这里成为木的衰地,水的墓地,土的旺地,一切因素都汇集并聚气与此,因此成为容纳百川的湿地。从中国的地理上看,东南方,长江的下游,河道纵横,密如蛛网,树木森然,地表呈丘陵状,实乃藏风纳气的风水宝地。

诠释“辰”

图腾:龙

物质:水库(它由高山、风霜雨雪之水,郁郁葱葱的森林组成的湿地)

颜色:黄色,绿色,黑色共同组成

方位:东方偏南

时间:7:00-9:00

季节:春季(清明,谷雨)

画龙点睛,是造型龙最重要的一点。化妆师将龙睛创造成一种霸气,锋芒毕露的妆面。化妆师范欣小姐说:“我们选择的模特比较柔,需要强化她的力量感。因此在眉毛和眼睛上做夸张处理。我认为粗眉和夸张的眼睛应该符合“龙”的效果。我也查阅了很多资料,历史资料中说武则天的容貌时曾经用过“龙睛凤颈”这个词,我就从网站上找各种武则天的造像,看看古人描摹的龙睛是什么样子。不过文献提供的资料和摄影化妆造型还是差距很大,古代的龙睛是从眼睛的明亮程度说的,从眼睛的形状上讲是单眼皮,而且眼睛相对圆一些。但是这些形象还是不够夸张,而古代雕塑与绘画中的龙睛更具艺术创造性,因此我就使用更浓的眼线和更粗长的睫毛,并将其卷翘起来,看起来更想龙须,至少与龙有一种联系。从发型上,我将模特的头发创意成为龙角形状,突出图腾的最标志性的部分。我们问及拍摄过程中,正面形象的龙更有力,而侧面形象的龙更飘逸,在妆面上是否有所改变?范欣笑谈,说是角度和光线的变化,而非造型的变化。

模特在拍摄之前,要尝试不同的肢体语言。或跳跃,或单腿直立,或足尖挺立,每个动作都很有难度。摄影师必须拍摄若干遍才能找到一个最能表达主题的体态。郭三省一直在不断雕琢模特的每一个动作。郭三省对模特选择是非常挑剔的。他认为,拍摄人体是最难,人在穿衣服的时候能遮盖住一切形体上的瑕疵,而在体现人体的时候,缺点完全被暴露,因此模特的肌肉质感和四肢的比例必须非常完美与协调,这样再通过灯光精细雕琢体态,才能得到精致的摄影作品。

创意龙

龙因为没有任何形象可以借鉴,对郭三省来说是最大的挑战。表现龙的神气,是最难的。

《数码摄影》:你对龙有什么样的理解?

郭三省:龙是中国的精神,是个想象中的神兽。我这次创作主要是基于两种考虑,一种是具象的龙,一种是写意的龙。具象的龙会显得更有张力,但是会缺乏想象力。因此我又在琢磨怎样让想象的空间更广阔,因此又想出做意向的龙。

意向的龙,我使用两种背景,希望能达到这种境界。龙在天为云,在地为雨。我使用拍摄烟雾和水墨来表达这种感觉。这两种背景都进行强烈的后期创意,并让“它们”的走势有龙形,表达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感觉。《数码摄影》:你理解龙应该有什么样的气质?你怎样向模特讲解这个任何人都没有见过,但又是任何人都熟知到骨子里的图腾?

郭三省:龙首先是一种霸气的气质。不过这种霸气,是我们常见的,我们更想创作出与众不同的图腾。事实上,龙还有一种“呼风唤雨”的神力,我在创作中,更想将它“神”的一面体现出来。我选择的模特让她们有“小龙女”的神态,飘逸,洒脱轻盈隽永,那种不食人间烟火、那种神奇灵动,那种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如

烟似雾。更重要的是拍摄姿态。我选择了两种拍摄姿态,一种更有力度,另一种更像“飞天”。模特的感觉很到位,封面用的“飞天”,她的表现最好。

《数码摄影》:上期的封面,是读者投票最多的一期,大家都喜欢你对“兔”那种精灵般的把握和兔的那种清纯的神气。可是这期的“龙”却大相径庭,龙的表现对模特的表情和化妆你怎样处理?

郭三省:龙的造型,我们认为不做造型比做造型更有意义。更多的想象空间,会将简约的画面赋予更多的内容。因此我们只是在模特的纹身上下了些功夫。纹身给模特一种烙印性的内容,如同龙是在中国人心里的一样,我们的化妆师没有去矫饰模特,只是在妆面上,将模特的眼睛做了夸张处理。龙睛是需要表现龙神的地方。就如上面所言,龙的曲线姿态,恣肆的流畅感觉,是我们与模同努力的结果。呵呵,当然后期也做了很多的调整。

《数码摄影》:每期都会确定一个主题颜色,你怎样界定龙的颜色?

郭三省:如东辞所言。龙是“水库”,我们用青蓝色和品红色的渐变做为背景,是符合以节气为纲的策划思路的。水为青色,又是暮春时节,春夏之交,红色过于艳丽,青色与品色的渐变更能突出主题。《数码摄影》:这几期下来,你是不是对中国的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郭三省:我是陕西人,我本来就根植在中国最古老文化的发源地。我从小喜欢古文化,尤其是古文化中的图腾、纹饰,服装,造型,我买了很多这样的图书。这些古老的文化一直在我头脑中,我也

直在想怎样能结合到摄影语言中。拍摄《数码摄影》的封面,挑战是很大的,要有数码感,要有文化底蕴,内容又是中国文化最神秘的一部分,这对我也是学习创造的过程。用图像解释这么伟大的文化,我只能在拍摄中选择取舍。太多的内容需要表达,我必须选择最准确或者说,最精到的内容,而且又是读者能够理解的影像语言去传达,同时要兼顾大众的审美和文化的内涵。

第4篇:画龙点睛文言文范文

看着一位又一位著名的画家,画的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我心里羡慕的不得了,心想,什么时候我也要一展风采,这不,我今天有空了,准备自己也创一幅大作,可是,没有一个人愿意当我的模特,只好画自己了……

闪电眼

我的眼睛那可算是Very Small了,别人那一双铜铃般的眼睛也许是用来读书的,还有的人的那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是用来探索奥秘的,我的眼睛虽小,但这两样我同样可以干好,不仅这些,我的眼睛还可以发现坏事,你看,弟弟蹑手蹑脚的正准备开电脑,我赶紧跑到他身后,他发现了后转过身来,不行,我还得赏他一个“闪电眼”,我拿出我的必杀绝技,“嗞嗞……”我的眼睛开始发电了,这犹如闪电般的痛击使弟弟当场昏了过去,怎么样,厉害吧,什么时候你想尝尝它的滋味,速来报名哦!不过,我现在可没功夫干这些,我得给自己画一双可以“发电”的小眼睛。

千里鼻

别人有一双“千里眼”,可是我有一个“千里鼻”,不信,你瞧,妈妈把刚买的零食藏了起来,我就马上开始搜索起来,可是我是个近视眼,找了一番也没发现,那就使出我的绝技吧!我猛的吸了一口气,薯片味、水果糖……我寻着香味走过去,来到了一个大柜子门前,我打开门,哇!里面被塞得满满的,都是我和弟弟喜欢吃的零食,我趁妈妈不注意,悄悄地拿了两包独自享受去了,现在我该画一个鼻孔,大大的鼻子,要不,怎么能闻得到零食味呢,对了,我告诉你一个秘密吧,凡是十里内的味道,我的神鼻都可以闻得到,哈哈……

招风耳

我的耳朵虽然很普通,但是它的本领却无人可比,实不相瞒,我的耳朵可以招风哦!简称“招风耳”。你听,爸爸妈妈又在斗口角了,我循声走去,推开门,啊!不好,他们都快打起来了,经过我的调解,这场风波才渐渐平息,事后,爸爸妈妈都向我投出感激的目光,告诉你吧,因为这双耳朵,我还获得了“和事佬”这个荣誉称号,所以,我要把我的耳孔画的大大的,这样才配这个称号。

机器手与机器脚

说起我的手脚,那可真算是一对黄金搭档,两个器官就像是一个勤快的老婆婆,总是没有闲着的时候,家务我也是抢着干,从不需要爸爸妈妈的提醒,所以,家里经常都是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而我呢,从不感觉到累,就像是有人控制着我,不论干多少事,我都不会开口拒绝,怎么样,这两个称号不假吧!

五官健全的我,正是因为它们,我的生活才丰富多彩,看着图画上那一个七歪八扭的我,我不禁咧嘴笑了。

贺老师点评:本文能紧扣题目要求,完整地描写了我的外貌特征.结构严谨,重点突出.语言朴实,简洁,流畅,开头和结尾都很自然,准确.

辅导老师:贺艳芳(吕梁市离石区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优秀作文辅导讲师)

第5篇:画龙点睛文言文范文

姨父一手漂亮的字,已让我羡慕多年。我很早就产生了让他教我书法的念头,直到上周星期天,才真正开始拜师学艺。(下笔切题,虽然寻常,但由于题材独特,也便有了新意。)

那天我特地起了个大早,到文具店买好笔墨来到了姨父家。一进门,只见姨父背着背包,带上水和干粮,像是外出旅游。姨父一见我,高兴地说:“今天我们去爬山。”我疑惑不解,心想:“不是说好教我书法吗?”姨父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神秘地笑道:“书法的第一堂课,不必使用工具,也不必在家里。”

我们乘车来到了岳麓山下。姨父边走边说:“中国的书法博大精深,承载着几千年的悠久文化。学习书法就像爬山一样,目的不同,收获也不同。专业的登山运动员是为了学习登山技巧,而我们这些人,有的是为了锻炼身体,有的纯粹为了浏览自然风光。有的到了半山腰而返,有的不到山顶誓不罢休。想法不同,收获也不同。”

我听得似懂非懂,我们慢慢前行。姨父接着说:“好的书法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铁书银钩,冠绝古今。(用词精美,令人惊叹。)书法,是一门高雅的艺术。正如你读颜真卿的字,会感受到他人格的饱满;读柳公权的字,会感受到他真正的风骨;读欧阳询的字,会感受到他生命的飘逸。‘书品如人品’,这是古训啊!”(用排比句引出对不同字体的解读,不仅挖掘出了书法的文化底蕴,也让语言平添了亮色。)

我似乎有点懂了,这时我们来到了半山腰。我们的视野也变得开阔了,坐下来吃了点干粮,喝了点水,小憩了一会,继续前行。姨父说:“书法就是写字,入门容易,精妙很难。想登堂入室,需专心致志。就像爬山的人一样,唯有不达顶峰誓不罢休的人,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赢家。”看着走在前面的姨父,我猛然发现,他的背影越来越高大。(由学书法到赞美人物,升华文章的主旨。虽然只是简单的一句,却让文章大为增色。)

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山顶,视野变得越发开阔了,真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不由怦然心动,多么美好的景色啊!(引用古典诗词,有画龙点睛的效果。)

这真是一堂别开生面的书法课!站在峰顶上,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另一种风景。

【终极提示】考场作文的较量,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语言的较量。对比升格前后的两篇文章,内容几乎没有变化,但给人的感觉却完全不同,这便是语言的魅力。

美化词句,凸显才情。从小的方面讲,你可以让词语变得更典雅一些,更丰富一些。如使用成语、运用叠音词等等。升格文对书法的介绍,“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铁书银钩,冠绝古今”之类的四字短语,音韵和谐,字字珠玑,极为精当。又如介绍书法的历史时,“读颜真卿的字,会感受到他人格的饱满;读柳公权的字,会感受到他真正的风骨……”这样的排比,不仅令语言大放光彩,也让内容得到了极大的充实。

第6篇:画龙点睛文言文范文

包装技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拟题、开头、结尾、语言和文字。在这五个技巧之中,拟题尤为重要,俗话说:“题好一半文。”文章的标题如同一个人的眼睛,应该有着传神的魅力、画龙点睛的功效。因此在文章拟题上下一番功夫,好好包装一下,这点对于初三考生显得尤为必要。

本文就如何拟好考场作文的题目谈谈同学们可以运用的一些技巧。

一般情况下,好的标题应该具有两大特点:一是能显示文章的主旨,二是新颖不落俗套。常见的拟题方法主要有:修辞式、引用式、符号式、反向式四种,下面分别举例来说说这四种方法。

一、修辞式

运用比喻:如以“孝”为话题写文章,可以拟题为《请给老人一轮暖阳》。“关注生活”的话题,可以拟题为《我爱曲线的生活》。

运用夸张:如以“挫折”为话题,可以拟题为《你别把我看扁了》《那个障碍粉碎了我》。

运用对偶:如以“环保”为话题,可以拟题为《一头白发,满山青葱》。

运用拟人:如以“树”为话题,可以拟题为《树的“叹息”》。以“环保”为话题,可以拟题为《地球就诊记》。

运用呼告:如以“书”为话题,可以拟题为《别了,漫画书!》。以“关注生活”为话题可以拟题为《给生活加点苦吧!》。

二、引用式

(1)引用诗句:以“老师”为话题,可以拟题为《蜡炬成灰泪始干》;以“感动”为话题,可以拟题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或者《寸草心与三春晖》。

(2)引用流行歌词:以“宽容”为话题可以拟题为《一笑而过》;以“素质教育”为话题可以拟题为《未来的主人翁》;以“家庭”为话题可以拟题为《我要的幸福》或者《我想有个家》或者《温馨的港湾》;以“心愿”为话题可以拟题为《一千零一个愿望》或者《明天会更好》。

(3)引用名句:以“素质教育”为话题,可以拟题为《救救孩子》(引自鲁迅《狂人日记》);以“关注生活”为话题,写生活对人的考验,可以拟题为《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引自高尔基《海燕》);以“友谊”为话题,可以拟题为《百年孤独》(引自加西亚・马尔克斯同名小说);以“亲情”为话题,可以拟题为《滴滴香浓,意犹未尽》(引自麦氏咖啡广告语)。

三、符号式

1.数学符号

如以“游戏”为话题,可以拟题为《7+1=8》(学习与游戏的结合);有一则新闻报道的题目是《99+1=0》,意思是合格产品99个,不合格产品1个,前功尽弃;以“素质教育”为话题,可以拟题为《成绩≠素质》;还如写有关“财富”的话题作文时,可以用数学中的恒等式――《勤劳×高科技=致富》来拟题。

2.标点符号

以“关注生活”为话题,可以拟题为《生活――???》,表示生活中充满了新鲜的事物,需要随时关注。

四、反向式

如以“竞争”为话题,可以拟题为《感谢你的敌人》、《珍惜你的痛苦》、《败了,多好》等,用一反常理的题目夺人眼球。

又如以“关注生活”为话题,可以拟题为《往事并不如烟》、《以胖为荣》,以激起阅卷老师的阅读欲望。

还有如以“素质教育”为话题,可以拟题为《真想做个后进生》《渴望停电》。

第7篇:画龙点睛文言文范文

北齐著名画家杨子华,也有神画的传说。他在齐武成帝高湛在位时官直阁将军、员外散骑侍郎。他曾在墙壁上画马,夜间人们听见有马的嘶鸣声,好像是索要草料饮水似的;他还在某寺院墙上画龙,人们看见有云雾蒸腾聚集。(《太平广记》卷二一一)高湛很看重他的画,让他住在宫中听候差用,若没有皇上的诏命不得给外人画画,当时人们称他为画圣,但是这个画圣的称号还不够流行。

唐朝的著名画家吴道子,字道玄,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因善画而在唐玄宗时被召为内廷供奉,官名为内教博士,后世称他为画圣,比杨子华的名气要大得多。唐代卢言《卢氏杂说》记载说,吴道子有一天到某寺院去探访僧人,那些僧人非常傲慢,对吴道子不以礼相待,吴道子就在寺院中的墙上画了一头驴,然后离去。此后,僧人们所住房间里的家具及物件都被牲口践踏得一片狼藉。僧人们气恼不堪,心里明白是吴道子画的这头驴干的,于是就向吴道子赔礼,请求免除祸乱。吴道子就把画在墙上的驴用白灰涂掉,之后寺院里就不再发生牲口捣乱的事情。

与吴道子大约同时代的冯绍正,其画也很有名。郑处诲《明皇杂录》记述,开元年间关中一带大旱,唐明皇让大臣敬神求雨却没有一点儿效果,于是就让冯绍正在一座新建大殿的墙上画龙求雨。冯绍正在西边的墙上画一条白龙,蜿蜒盘绕,如腾跃状,还没有画完,风和云就随着他的画笔而产生了,龙的鳞甲上好像出现了水雾,不一会儿,雾气弥漫,雷鸣电闪,所画的龙乘着云气飞升上天,接着阴云密布,真的下了一场大雨。(《太平广记》卷二一二)

唐玄宗时期还有一位著名画家韩干,大梁(今河南开封)人,官至太府寺丞。他最善于画马,堪称一绝。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卷二记载说,唐德宗建中年间,有人牵一匹马求兽医诊治,说是马的一只脚有毛病。兽医见这匹马毛色鲜亮,骨相健旺,笑着说:“这匹马很像是韩干画上的马,真马中没有见过这么漂亮的。”正好韩干经过这里,看见这匹马,说:“这就是我画的设色之马啊。”他回到家中察看所画的马,有一匹马的一只前蹄子上缺了一块墨,这大概就是所谓马脚有毛病的地方。于是他心里明白,是自己画的这匹马显灵成真了。

唐代马总《大唐奇事》记载说,有个山东人廉广,到泰山上采药遇风雨而到一棵大树下面躲避,半夜时候雨停天晴,他在山坡上信步而行,遇见一位神仙赠给他一支五色笔,对他说用这支笔画什么就可以得到什么。廉广回家后一开始并没有声张,时间长了就不由漏出风声,中都县县令李某得知,逼他用这支笔画画进行验证。廉广不得已,在墙上画了一百多个鬼兵,这些鬼兵就互相交战起来。廉广又到下邳,下邳县县令得知他有神笔,也让他画,廉广就画了一条龙,刚停笔,这条龙就腾空而起,兴云降雨,以致大雨连日不止。下邳县县令认为廉广是在用妖术作怪,就把他逮捕下狱。廉广在狱中向山神求告,夜里梦见山神指点他,他就用笔画一只大鸟,骑在大鸟背上飞出监牢,到泰山寻到原来送给他笔的那个神仙。神仙责怪他不该把秘密宣示于人,以至于自取灾祸,就把神笔收了回去。(《太平广记》卷二一三)这篇故事情节曲折,是典型的志怪小说。

这样的小说类的神画故事,在后世仍然不断出现。元代无名氏《湖海新闻夷坚续志》前集卷二“绘儿能啼”一节记述道,北宋仁宗时有个叫毛绘的遂昌人善于作画,他曾到曾山广仁寺院,在佛殿墙壁一角画了一个妇女给小孩儿喂奶。到了夜间,寺院里的和尚就听见有小孩儿的哭声,感到奇怪。毛绘再来的时候,和尚把这奇怪的事告诉他,毛绘说:“要想听不到小孩儿的哭声,这并不难。”于是他拿笔在那墙角的画上把妇女的画成含在小孩儿的嘴里。从此以后,寺院里的和尚在夜里就再也听不到小孩儿的哭声了。

古代还有不少书中记有画中人的故事,说来更是神奇。唐杜荀鹤《松窗杂记》和五代于逖《闻奇录》所记述的赵颜的故事具有代表性。赵颜是唐朝进士,他从一位画师那里得到一幅画在软布幛上的美女图,那女子十分美貌,赵颜心生爱慕,就对画师说:“人世间我没有见过这么漂亮的女子,你如果能让她活,我愿意以她为妻。”画师说:“我本是神画大师,我画的这个女子名叫真真。如果你能够连续百天昼夜不停地呼唤她的名字,她就会应答,然后你用百家彩灰酒灌给她喝,她就一定能活。”赵颜按照画师教的方法去做,女子果然成了活人,和赵颜一同生活,一年后生了一个男孩。孩子两岁的时候,有一天来了一位朋友,向赵颜指出这女子是妖怪,送给赵颜一把神剑,说这剑可以斩杀妖女。真真看见这把剑,立即明白是怎么回事,对赵颜说:“我是南岳仙女,同你有一段姻缘。现在既然你怀疑我,我就不能再住在这里了。”说罢就带着孩子上了画。赵颜看那画上,美女如故,旁边多了一个小孩。

明末冯梦龙的《情史》卷九“情幻类”收录了赵颜的故事,又记述了同类故事两则。一则讲的是明朝天顺年间绍兴书生葛棠,狂放而有文才,有一天在书房里饮酒消遣,看见墙上挂着一幅古画,画的是一位桃花仕女,就举杯对女子戏言说请她下来饮酒。当天夜晚果然就有一位女子来到他身边陪他饮酒唱歌。第二天早上葛棠看见画上的那个仕女不见了,过了一会儿仕女又出现在画上,于是他怀疑房中的女子是画上的女子成了精,就把画烧掉了。另一则是有个叫程景阳的老年文士,某日夜间有两个年轻女子来到他的房中,调戏并勾引他。程觉得自己年事已高,不胜风月,就不理她们,两女子就打了他一顿耳光,离去了。第二天,程的儿子们看见父亲脸上有伤痕,询问是怎么回事,程说了夜里发生的事情,儿子们检查房间,发现有一幅古绢画上画有两个美女,心想一定是画上的女子兴妖作怪,就把绢画烧掉了。

像这样的画中女子成精的故事还不止这些,其他笔记小说中也有类似的记述。

笔记小说中记述的画中人的故事,又被后世的文人取作素材,进一步改写为其他体裁的文学作品。明代话本《杜丽娘记》写杜丽娘游春感怀,梦中与柳生相爱,竟然伤情而死,她的鬼魂又追随柳生,后来复活,终于与柳生结婚。汤显祖根据这个故事又改编为《牡丹亭》传奇,成为家喻户晓的不朽名作。关于此剧情节,这里没有必要详细复述,但是需要特别提及的是,杜丽娘临死时留下一幅画像,柳梦梅拾得画像,看到画上的美貌女子而心生爱慕,就把画挂在房中朝夕呼唤,感动得杜丽娘鬼魂出现,这是他们能够结成姻缘的关键。剧中由画结缘的情节,不仅是采用了话本《杜丽娘记》的构思,也是借用了前述赵颜和真真的故事。明代末年,又有吴炳撰作的《画中人》传奇。此剧写广陵书生庾启不满于家庭的束缚,意欲在幻想中寻得理想的佳偶。他凭想象画了一幅美人图,画上的美女竟然和刺史的女儿郑琼枝的容貌相似。庾启对着画上美人呼唤二十一天,美女竟然从画上下来,与他相会,这正是离魂而死的郑琼枝的鬼魂。后来琼枝复活,与庾启结成夫妻。《画中人》的剧情与《牡丹亭》有所雷同,同时也杂取各种笔记小说中记述的画中人故事,加以整合,成为一部通篇以画中人为主要情节的大戏。清代中期地方戏兴起之后,又出现了据吴炳的《画中人》传奇改编的梆子腔剧本《画中人》,今存有嘉庆十年(1805年)抄本,收录于孟繁树、周传家编校的《明清戏曲珍本辑选》,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年出版。此剧内容对于吴炳的原作又有很大改动,男主角由庾启改为常明,女主角仍为郑琼枝,剧情作了更多的铺张,但是剧中常明得到郑琼枝的画像并由画结缘而最终成婚则保持了原作的基本思路。地方戏曲的改编演出,使画中人的故事更加广泛流传,也更加为人们所熟知。

话本小说及戏曲中的画中人故事,是原来出现于笔记小说中的神画故事的扩展和演变。综观古代典籍中记述及演绎的神画故事,其中关于画物成真、画人成活的描写,显然是虚幻的,不真实的,甚至是十分荒诞的。但是,神画故事的产生及其演化,却具有一定的历史及人文背景,故事的内容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故事的思想倾向较深刻地反映了古代中国大众的文化观念和文化心态。

其一,古籍记述的神画故事及其在文学作品中的演变,反映了古代大众对于著名画家的绘画成就及其技艺的认同和赞赏。琴棋书画是古代传统认识中的四大高雅艺术,在这四个方面有特殊才能和突出成就的名家都受到世人崇拜和尊敬。当其技艺达到精纯非凡的境界时,他们的作品就在一定程度上被大众神化了,其中对画家也是如此。张僧繇、吴道子、韩干等都是中国美术史上第一流的画家,他们的画作也就被涂上神话的色彩。人们认为他们画什么就像什么,进而认为他们画什么就能真的是什么。他们的画作在传说中变成神画,这正是古代大众对他们的绘画在予以高度认同与赞赏的心态支配之下加以夸张和渲染的结果。

其二,古籍记述的神画故事及其在文学作品中的演变,反映了古代中国人从图腾崇拜到图像崇拜的观念拓展。在人类文化史上,许多民族在远古时期都有过对于某种动物和物件的图腾崇拜,中国古代的先民也是如此。图腾崇拜的对象,在早期大都是实物,后来就逐渐演变为表示某种实物的图像或符号。中华民族最崇拜的动物是龙,但是真实的龙本来是不存在的,它只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之中,因而在现实生活中这种崇拜的对象只能以图像与符号的形式出现,或者是仿制的造型(造型其实是具象的符号)。古代中国人崇拜的动物图腾除了龙之外还有凤凰、麒麟、马、虎、龟、蛇等,马是在现实中存在而且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动物之一,人们对于马的图腾崇拜表现出一种特殊的文化情结。因此,画家能画出人们崇拜的对象,人们的图腾崇拜意识便必然地扩展到他们非凡的画艺及其作品中。传说中张僧繇画龙点睛及韩干画马成真的故事,即是表现了古代人们图腾崇拜意识和图像崇拜意识的融合。

第8篇:画龙点睛文言文范文

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首民谣――

逗逗逗逗飞――

作者陈有才

逗逗逗逗飞――

老公鸡上草堆

逗逗逗逗飞――

老公鸡进茶园

进茶园

拍膀子

亮它一副金嗓子

炒茶锅响

黄金万两

老母鸡一旁打节拍

咯咯咯――得

(录自《诗刊》2009年7月号上半月刊)

我为什么要给大家介绍这首民谣呢?其一,我个人非常喜欢民谣、民歌,以及任何民歌体的诗;其二,我个人认为,不论是中国的诗,还是世界其他国家的诗,它的本源都是来自于民谣。民谣是诗的老祖宗,没有这个祖宗,就不会有今天百花齐放的、各种各样的诗形式、诗创造。

清人刘开说:吟诗作文,“非出于一人之心思才力为之,乃合千古之心思才力变而出之者也。非尽百家之美,不能成一家之奇;非取法至高之境,不能开独造之域。”故求千载之所长,发挥历代原始民歌的智慧,是师法诗体之上策,是诗歌创新之必经之路。

那么,就以今天我选的这首《逗逗逗逗飞――》为例,我们能从中得到哪些启示呢?

一、童趣

这首民谣,任何人读:“逗逗逗逗飞――/老公鸡上草堆/逗逗逗逗飞――/老公鸡进茶园……”就有一股童趣迎面扑来,因为只有孩子们会这样唱,会这样玩,会这样看着老公鸡跳上草堆,会这样看到老公鸡溜进茶园,而大人们是不会注意这些细节的。也就由这些孩子们观察出来的细节,才能体现孩子们的天真、兴趣,以及孩子们的诗情画意。

写诗的同行们都知道,诗是离不开童心的,因为童心最真实、最自然、最有感染力。而童趣是在童心的基础上生发出更为动情的典型和情节。所以我说,学诗,写诗,首先要具备童心和童趣,决不能仅仅用大人的眼光看社会,看世界,看一切,应主要以孩子的心和趣味去看天地,看大海,看世上一切喜怒哀乐。泰戈尔的诗为什么人人都喜欢,人人都记得?其主要法宝就是用那无邪的童心、童趣概括了他喜欢的和不喜欢的一切美丽和丑恶。

二、音乐的节奏美

诗之美,亦如鲜花。好的诗句,一般具有简明精炼,文约事丰,平易自然,不事雕砌,新鲜生动,文情并茂,特别是声调、节奏、韵律,适合内容表达需要的具体特色。如果没有节奏,没有韵律,声调没有起伏,我个人认为,这不能称之为诗,写得再好,也只是散文,有些作者称之为散文诗也。但归根结底,不是正儿八经的诗,缺乏诗的基本元素――韵律和节奏。请看这道《逗逗逗逗飞――》,它的节奏,它的韵律,它的声调,既平易朴实,又悠悠华美,韵律则丝丝入扣,恰到好处。如,用“飞”对“堆”,用“响”对“两”,用“拍”对“得”,一下子就把整个民谣激活了,把读者带到一个绿丛郁郁的茶园。且有一只老母鸡在旁边指挥打节拍:“咯咯咯――得!”这是一幅多么生动的山乡茶园的景致啊。我们不仅眼睛看得见,耳朵能听得明,内心也能发出相应的回音。这就是诗的美与音乐美的高度结合。作为一个诗人,一定要明白,诗如果离开了音乐,就不能称之为好诗、佳句!为什么我们对李白的诗,杜甫的诗,白居易的诗,一读就能上口,一用心记就能记一辈子?其道理就在于此。

三、幽默

好诗一般应该有以下几个要素:即信,辞欲巧,立意深,表达力求幽默,其目的是什么呢?即文采可也,浮艳不可也;朴实可也,鄙陋不可也;寓意幽默可也,矫揉造作不可也。我们现在读的这首《逗逗逗逗飞――》,就有上面讲的几个突出特色。“逗逗逗逗飞”这五个字的标题就蛮幽默,唯有孩子们能说得出,并能引大人们跟着学。这样子,老公鸡、老母鸡才进得茶园,一个打节拍,一个亮嗓子,你说它是漂亮的卡通片可以,再说它是儿童们的信手漫画亦可以,既有童趣的幽默,又引发儿歌轻快的节奏……你说好笑就好笑,你说好玩就好玩……这是为什么呢?就是成人缺乏的幽默气质,往往只有孩子们才具备。诗人们呀,握着笔想一想,如果你想写好诗,是不是应该向孩子们学习?特别是学习孩子们的天真和幽默!

四、画龙点睛

什么叫做画龙点睛呢?《尚书・尧典》中的“诗言志”就讲得很清楚,“志”者,主要是指思想,即儒家当时的政治抱负。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志”的含义也渐趋广泛,不仅是指思想和政治抱负,还包括感情在内。汉代的《毛诗序》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明确要情志并举。画龙点睛就是把志与情融合为一体。志寓于情,情融于志,这样,龙的眼睛就亮了,就闪闪发光了。这是诗歌中最重要的一笔,否则,你文采再好,形象再美,景物再丽,如龙的眼睛点不上那一笔,也无济于事。这就好比人缺了主心骨,太空中缺了氧,一切都等于零,一切都莫须有。而这篇《逗逗逗逗飞――》立意精确,点睛生动,它让老公鸡进茶园、拍膀子、亮嗓子的金灿灿的八个字:“炒茶锅响,黄金万两”,顿时就把这首民谣的主题漂漂亮亮地突现出来了,丝毫不勉强,又自然生动,读者一听这只公鸡的叫鸣,内心就会产生喜悦,就会明白,老公鸡进茶园,不只是玩,不只是啼,而是有个中心主题:中国的茶山富了,中国的茶农富了,黄金万两,绿色金山!不用说农村的改革开放好不好?一声“黄金万两”就说明了一切。诗美不美?的确美。它的政治含义是完完全全通过形象、通过大自然吼出来的,这才叫诗!

以上就是我个人对诗人陈有才这道《逗逗逗逗飞――》的、民谣的读后感,不当之处,请诸君指正。

下面是我抄录的、这次大家寄给我的一些好诗句,请欣赏。

爱情在你手里

爱情在你手里/而孤独是我自己的/只是淡淡的岁月/还有许多风/让夜晚充满了伤痛//心很脆弱/世俗的手抚摸一下/情感便碎了//你的微笑渐渐走远/往日的温馨/化成我冰冷的梦境

(云南昆明唐英)

奔跑

太阳奔跑了一天/云朵奔跑了一天/海浪奔跑了一天/还有思想/在繁芜的思维中/奔跑得气喘吁吁/跑累了的一切/闭上了夜间的眼睛/然而一不留神/梦又猛地窜出来/爬上月船/滑进了夜的白昼/飞快地追赶那轮/刚刚睡醒的太阳

(河南郏县石群良)

路灯

没有长虹的璀璨/默默地坚守分管的地盘/朴实无华/任劳任怨/将黑夜的眸子点亮/不与月亮比美/不与星光争艳/独守一份爱心/为行人牵引方向……

(江苏如东刘美兰)

恋情

藏在心底是暗暗的情/剪不断是无形的痛/一日一日匆匆过/爱的生命是一个“忠”//相识是一种缘分/有天的安排/有地的引领/我们将携手度过――/从春到夏/从秋到冬

(安徽涡阳刘怀建)

向往

我多么不情愿/永远是一棵低矮的小草/即是一阵轻风吹来/也要向它低头弯腰//我多么向往/参天大树的崇高/即是寒冷的冬日/也会把寒霜高挂在树梢

(山东夏津韩家明)

顺祝

进步!

第9篇:画龙点睛文言文范文

一、入情境,懂故事

1.借助朗读入境

对文本的理解不仅仅要用眼睛理解文字符号的大意,也要让学生在声音中揣摩言语意蕴。教材中的寓言故事言语生动,学生学起来也是兴趣十足。通过形象化的语言朗读,学生才能真正进入故事的文本情境,理解故事。

如在教学《鹬蚌相争》时,教师先是引领学生透过语言文字的躯壳,在朗读中走进寓言人物的内心,体会“鹬蚌相争”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威胁与得意;紧接着,教师引领学生划分角色,感受鹬蚌 “越威胁,越得意”的情感过程;最后,教师让学生在角色的直接对读中,感受两者各不相让的僵持。

正是在教师逐层朗读之下,学生真正走进了故事的情境之中,促进了对故事的深入理解。

2.依托品析入境

寓言虽然篇幅不长,但故事起承转合的脉络非常明晰。教师可以从故事发展高潮处开掘关键性词语,引领学生深入体悟,促进对故事的深入解读。

如在教学《自相矛盾》时,楚国人被问得“张口结舌”,教师抓住这一词语引领学生思考:“张口结舌”是什么意思?他肯定想怎么解释?为什么又会无言以对?……在教师问题的推动下,学生深入思考,深度品味了核心词语的丰富意蕴。

这一案例中,教师并没有让词语的感知体悟停留在表面的符号式理解上,而是结合故事的前后联系,对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行了揣摩,为之后寓意的揭示提供了认知支点。

二、巧整合,练语用

1.拓展补充

寓言的语言清新易懂,但却能将深奥的道理融入其中,足见其深厚的语言功底。因此,学习寓言不能有悖阅读教学的核心――语言文字的运用。教师可以引领学生结合故事的基本情境,进行必要的拓展与创编,从而历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语用水平。

如《画龙点睛》中,作者以简练生动的笔触描写了墙壁上的龙在“点睛”前后不同的状态。教学中,教师则以文本语言为基础,通过“张牙舞爪、形象逼真”以及“电闪雷鸣、腾空而去”等感受龙的外形和状态。随后,教师引领学生结合自己在影视中看到的龙的形象,对文本内容进行补充,列分两条线进行随文练笔:一条补充描写静止时龙的外形,另一条补充刻画龙在腾飞时的样子。

这样的拓展基于文本语言,又不限于文本语言。学生在感知品味语言所形成的表达意蕴后,教师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在语言与经验的碰撞下,提升随文练笔的实际效益。

2.文白对照

寓言是经过时间洗礼的文化产物,寓言故事大多可以找到文字记载的源头。教师可以为学生拓展补充对应的文言原文,让学生在教材文本和寓言原文的交互对照中,感受两种不同言语风格的特点,促进学生言语生命的有效发展。

如在教学《滥竽充数》后,教师出示《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中的原文:“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趿,好一一听之,处士逃。”如此文白比照阅读,为学生从另一个视角感悟故事、明晰道理提供了资源,也让教材文本成为了学生以另一种方式学习寓言的支点。

这种切实有效的语言运用,为学生提供了接触文言词汇的机遇,为之后文言文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开思路,揭寓意

1.在情节发展中揭示

不少人会认为寓意的揭示应该从故事的结尾处提炼。事实上,寓意蕴藏于故事发展的每一个阶段,甚至是细节中。这就要求教师要引领学生感知故事情节发展的轨迹,紧扣文本的核心词语,在深入体悟的基础上,让学生思维从感性向理性迈进,从而让寓意的揭示水到渠成。

如《鹬蚌相争》中故事的高潮阶段,作者运用了“相持”一词。教师就地引发学生思考:此时,它们共同想到的都是什么?而不会想到的又是什么呢?学生则意识到:它们都想置对方于死地,却忽略了自己已经身处险境。于是,教师顺势点拨,揭示寓意:如此无休止的缠斗,根本就没有胜利者,只能为他人谋取利益。

寓意如此深刻,却在情节发展高潮处对一个核心词语的体悟中迎刃而解,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效果颇好。

2.在推向生活中内化

很多教师的寓意揭示,未能依照故事顺应而出,显得较为生硬,学生的所谓“懂得”也是机械的记忆。因此,教师可以将寓意推向生活,对照生活案例与故事的相似点,对寓意进行内化,将寓意融化在学生的生命意识中。

如《滥竽充数》教学完,有的学生说:背书时,少数学生不会背却装模作样跟着背,这就是“滥竽充数”;有的学生说买回一箱苹果,里面有几个烂了,这也是“滥竽充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