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初语文教学衔接范文

小初语文教学衔接精选(九篇)

小初语文教学衔接

第1篇:小初语文教学衔接范文

【摘要】小学语文作为我国语文事业的基础,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在小学阶段,语文教育的知识点、知识面以及学习密度相对于初中阶段的语文教育都是存在一定距离的,如何做好小学语文教育,能够让学生平稳的过渡到中学阶段,保证语文教学不同阶段的连贯性,实现小学到中学语文教育的衔接,是值得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探究的。本文就结合工作实践,简要阐述如何做好衔接性视野下的小学语文教育。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语文教育;过渡;衔接

小学和初中作为我国九年义务教育中的两个阶段,既有阶段性的特点也有统一的整体性特点,其课程目标也要求教育保持连贯性统一性。因而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里应为学生进入初中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避免小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出现语文学习的不适应性,发生脱节现象。

1.影响小学与中学语文教育衔接的要素

(1)授课内容与授课方式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育中,整体的课堂知识容量相对是比较少的,其涵盖的知识点也并不是很宽阔,基本的教学要求侧重于浅层知识面的理解和学习,思维难度并不会特别高。一旦进入中学阶段,教材内容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都有所提高,这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授课方式上,小学语文教师通常会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构建相符合的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相应的教学,由于课堂知识容量不高,讲课的速度比较慢,学生很容易掌握住所要学习的知识。但是进入中学阶段,教材内容体系的增加,使得有限的课堂之中教师必然要加快讲课速度,教学方式也不同于小学阶段,再加之对刚进入中学学生的学习方法、管理方式等方面的认识不足,极其容易导致刚进入中学的学生不能够很好地适应中学的语文教育,发生教育脱节现象,使得学习效果下降。

(2)学生特征与学生习惯

小学生课余时间较为丰富,学习任务没有中学那么多,整体的学习氛围都是舒适宽松的,这也符合小学生身心特点。而进入中学,呈现在学生眼前的是一个陌生的新环境,学习要求高、学习任务重等问题都摆在了学生眼前,这种跨度的存在,往往使学生处于一个被动的状态,无法很快适应新环境,跟不上中学语文教学的节奏。

从学习习惯的角度来看,能够迅速适应中学语文学习的学生必然是那些热爱语文、语文学习积极性高的学生,这些学生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了较高的语文素养。而如果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不对,极其容易导致进入中学后,难以适应新的语文学习环境,自然也会感到学习的吃力,随着教学内容难度的增加,学习所遇到的困难也会越来越多,进而使得学习语文的兴趣降低,造成学习成绩的滑坡。

2.衔接性视野下的小学语文教育如何开展

(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教学观念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指导,直接决定着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和层次。不同教育阶段观念的统一性也是衡量教育能否保持连贯的一个要素。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教学观念是对教学活动、学生特点、学习价值最本质的认知,落后的教学观念必然无法适应学生的发展,也无法取得有成效的教学效果。在这一点上,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自身,都应该加强与中学语文教师的交流,促进教学观念的统一,树立学生主体观,实施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充分的小学语文活动中重视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培养小学生的良好语文素养,从整体统一的教学观念出发,开展小学语文教育,为今后小学生迈入更高的阶段打下夯实的思想观念基础。

(2)创新教材,拓展知识内容

知识过渡衔接的桥梁便是教学素材,而小学语文课本是教师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素材,把握好知识的衔接性要求教师有效处理教材。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有意识的注重小学语文知识内容的拓展,加强与中学语文知识的过渡。这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小学语文教师要学会利用教材,创新教学内容。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在帮助小学生完成课程目标的同时,以拓展创新的教学内容全面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将中学阶段一些基本的有用的语文知识以拓展的方式提前引入到小学的语文教学中,从而为中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做好铺垫。

(3)改善教学模式,构建有效课堂

小学与中学作为两个不同的阶段,语文知识的学习内容不同,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也是不同的,在小学阶段,单纯的依靠记忆便可掌握语文知识,而在初中的语文学习中显然是不够的,要想实现小学与中学语文学习的有效衔接,这就要求我们的小学课堂要转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构建出符合小学生身心特点发展的有效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塑造学生顽强的心理品质,使小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习惯,进而为适应中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做好过渡准备。

(4)做好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体系对于小学就阶段的语文教学是有着重要意义的,小学语文能否有效实现与中学语文教育的衔接,教学评价体系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点。在当前的小学阶段,针对小学生的语文发展性评价往往是与中学相割裂的,这既不利于不同阶段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也不能够从整体上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鉴于此种情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针对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学习过程建立统一的发展性评价体系,从教学和学生这两个维度改善教学的不足帮助学生成长发展,以评价体系作为引导,使小学教学和学生的发展朝中学靠拢。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我们的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要从全局出发站在统一的高度去看待,在教学的开展实施过程中,要善于把握好小学语文与中学语文知识内容的连贯性与层次性,在完成小学语文新课标教学任务的同时,也为小学生迈向更高的学习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宋祥.语文教育学段的衔接:问题与对策[J].课程·教材·教法.2012(08)

[2]熊宁宁.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做好中小学教学衔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26)

【作者简介】

第2篇:小初语文教学衔接范文

小学语文高年级初中语文衔接从小学生到初中生的语文学情调查看,超过40%的学生喜欢学习语文,部分学生认为,语文学习偏难,阅读与写作问题严重,有接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因此不喜欢学语文。特别是初中阶段,随着教材难度的增加,喜欢学习语文的人数呈不断下降趋势,不喜欢学习语文的学生数量不断增长。其中,首当其冲的问题,应该就是课程内容的不衔接,使得学生在学习中信心不足,这就使得我们研究小学语文与初中语文课程内容的衔接显得尤为重要。

一、以记叙文为例对小升初学生的写作技能进行简要分析

小升初学生记叙文写作技能统计表

调研内容选材角度文章结构语言运用文章主旨书写规范

优秀率35%43%23%56%60%

从上表可看出,小升初学生语文——记叙文写作学习存在的问题是比较严重的,充分体现出小学语文课程与初中语文课程的不衔接。其原因是在进行小学语文写作时,教师通常是泛泛地讲,学生写作更多地是依赖于自己在阅读积累后所形成的语感,或是生搬硬套作文书,甚至还有全家齐动手,父母为了让孩子的作文达到老师的要求,而助写的现象也较常见。由此可见,小学生在写作方面,从父母那所获得的系统指导是不够的,需要进一步加强衔接训练,才有可能达到初中语文学习的要求。

二、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

通过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得知,小学语文的学习现状是不容乐观的。

首先,学习态度方面存在问题。由于在小升初选拔中奥数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再加上英语对于孩子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使得许多孩子小学一年级起就将大量的时间投入到英语与奥数的学习中,因而认为语文学习不够重要的,存在学习态度方面的问题

其次,学习习惯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调研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如听讲时很难集中注意力,不能主动预习与及时复习所学的知识,没有记课堂笔记的习惯,无法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等问题。接着,学习方法方面存在的问题。对于多数学习态度认真的学生来说,他们基本上认真能完成老师布置的语文学习任务,但仅仅停留在教师传授的内容方面,在阅读与写作方面缺少方法,使得他们想学好,却有心无力。

另外,学习效果方面存在差异。学生自身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以及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在基础积累、理解力、观察力、注意力、思维力等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学习效果参差不齐。

从调査问卷及访谈中可看出,小学生学好语文的愿望还是很强烈的,大多数小学生都能意识到自己在语文学习方面投入的时间及精力不够,大多数小学生都希望自己在语文学习方面能有较大提升,但他们在阅读及写作方面感觉无所适从,有力使不上,亟需行之有效的课程为他们在这方面做好衔接与铺垫工作,使得他们能够掌握一定的方法,克服对语文学习的畏惧心理。

三、结合点面结合衔接策略

点面结合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广义上的点面结合中“点”,这里指的是小升初阅读与写作衔接课程设置中主题、语言、文体、知识、主旨、教学这六元素的侧重点;广义上点面结合中的“面”,指的是“小升初语文课程六元素”主题元素、语言元素、文体元素、知识元素、主旨元素、教学元素结合起来所形成的整体。

第3篇:小初语文教学衔接范文

>> 小升初作文衔接问题刍议 农村小升初英语衔接问题研究 英语教学的小升初衔接 “小升初”教育衔接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小升初数学教学的衔接 谈小升初的英语衔接教学 浅论小升初教育教学的衔接 为什么“小升初”的衔接那么难 浅析“小升初”数学教学的衔接 试论小升初英语教学衔接中的问题和对策 小升初英语教学衔接问题的成因分析及其应对策略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应注意小升初语文内容的衔接问题 小升初英语教学衔接中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小升初英语教学衔接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 “小升初”教育衔接研究 做好“小升初”衔接 小升初衔接教育讲座 关于小升初英语教学衔接的思考 论小升初新课程英语教学的衔接 谈谈小升初后语文学习的衔接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对小升初衔接问题的探讨 对小升初衔接问题的探讨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阴尚志")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小初衔接是指小学教育和初中教育之间的过渡和对接,小初衔接的基本目的是为了让小学生尽快地适应初中生活。据调查显示,有相当一部分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后,在初一上半学期乃至更长的时间里不能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出现身体和心理上的异常,如不知道怎样学习、处理不好同学关系、学习成绩下降、缺乏自信心等,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持续、健康地发展。我们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与部分家长、教师座谈,对我区小升初衔接中存在主要问题、产生原因以及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初 衔接 问题 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32-0038-02

小初衔接是指小学教育和初中教育之间的过渡和对接。小初衔接的基本目的是为了让小学生尽快地适应初中生活。调查显示,有相当一部分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后,在初一上半学期乃至更长的时间里不能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出现身体和心理上的异常,如不知道怎样学习、处理不好同学关系、学习成绩下降、缺乏自信心等,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持续、健康地发展。我们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与部分家长、教师座谈,对我区小升初衔接中存在主要问题、产生原因以及对策进行了探讨。从我区的情况来看,小初衔接工作已引起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和家长的重视,并为此做出了相应的努力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存在不少问题,比较突出的是偏重于学习上的衔接,总体来看还是缺乏对这一问题的足够重视。

一 小升初衔接的必要性

第一,小学和初中虽同属义务教育阶段,但二者在学科设置、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缺乏渐进性和连续性,客观上需要一个衔接和过渡。

第二,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在升入初中后,要经历巨大的变化,心理压力很大,此时他们特别需要来自外界的支持和鼓励,需要学校和家长合力做好衔接工作。

第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它直接体现了“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需要各级教育管理者、教师和家长转变观念,始终围绕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这一根本要务开展各项工作。

二 小升初衔接的内容

查阅关于小升初衔接研究的最新文献综述,结合实际调查的情况,在小升初衔接的内容上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为学生知识能力、学科能力、一般心理能力顺利过渡做好衔接。即小升初衔接的内容主要是做好学习上和心理上的衔接。

三 小升初衔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单向衔接

初中、小学校校之间,教师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交流,双方还是各自为政,虽然承认问题的存在,但对于问题产生的原因却各执一词,有的甚至还相互指责、推卸责任,难以真正坐下来共同协商解决问题,因而形成衔接工作的单向性。

2.片面衔接

调查显示,不少小学和初中,都认为学生的不适主要来自于学习环境、学习科目、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的改变,因此小初衔接就是做好学习上的衔接。而对学生心理上的衔接,对学生可持续发展素质的培养明显重视不够,因而形成衔接工作的片面性。

3.表面衔接

在一些初中和小学,对小升初衔接工作有了一定的重视,成立了衔接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衔接工作计划,有的学校认真地抓落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的学校却是虎头蛇尾,具体落实却不到位,即使做了一点,也是为了应付检查,形成衔接工作的表面化。

4.超前衔接

调查中发现,不少初一学生已经提前学完了初中主要科目,比如英语的全部或大部分课程,这是在小学时家长让其参加培训班或请家教来完成的,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这种做法近于拔苗助长,不利于孩子循序渐进地发展。

四 小升初衔接中存在问题的成因

1.小学和初中对小升初衔接工作还缺乏足够的重视

一方面是教育界经验支配理念而非科学决定理念的思想作怪,一些教育者认为衔接是可以自然完成的,没有必要大惊小怪和兴师动众。另一方面小学与初中也缺乏足够的沟通和交流。小学与初中是义务教育的两个不同阶段,二者在科目设置、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方面都大不相同,两者一般没有隶属关系(中小学同校除外),学校之间,教师之间,学生之间缺乏主动的、足够的交流和了解,又没有一个中间协调的机构,双方各行其是,致使小升初衔接工作产生问题。

2.家长的错误观念

部分家长对学生的教育存在错误的观念。一是不管,认为学生交给学校就应由学校来管,特别是孩子上了寄宿制初中后,家长很少和班主任及学生沟通。对学生平时的表现知之甚少。二是期望过高,一些学生在小学时往往名列前茅,但初中考试成绩却大步退后,这与家长的预期产生了很大的落差,本来孩子已经情绪低落,但一些家长却不是静下心来帮助孩子分析原因,寻求解决的办法,而是大动肝火,责备其不够努力,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大大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三是在学习上过于超前,如上所述,不少初一学生已经提前学习了初中主要科目全部或大部分课程,家长认为这是竞争的需要,这样就领先了别人一大步,但这种做法对于孩子来说,却未必有真正的效果。孩子上培训班时想到以后还要学,往往不够认真。而上初中后又有我已学过了的想法,上课反而不注意听讲。而且由于培训班的良莠不齐,初中老师还要纠正学生的错误知识和模糊概念,可谓欲速不达。

五 小升初衔接的对策

1.进一步加强对小升初衔接问题的重视

小学、初中、家长都要深刻认识小初衔接问题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小升初是学生时代的第一个人生转折和变化。今后还要面对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等更大的转折和变化,如何让学生学会适应,这是关系孩子未来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教育行政部门要设立专门的机构加强对小升初衔接工作的协调、管理、检查和督促。教育科研部门要以课题研究的形式深入探讨和总结小升初衔接的教育教学模式。学校和家长要加强、加深交流,统一思想、齐心协力;社会舆论要加强宣传和监督,多方合力,形成重视小升初衔接工作的社会风气。

2.进一步加强小升初学习上的衔接

一是建立小学和初中之间定期联合教研和相互听课的制度,通过座谈和讨论,使双方教师了解对方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彼此取长补短、相互渗透,探索适应学生自主发展的教学方式。二是加强小学和初中之间主要学科的对接,比如语文、数学、英语等,这是学习衔接上的重点。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双方都要站在整个义务教育的高度上,以俯瞰全局的视角,共同研讨,整合小学和初中学科衔接的教学目标,使其渐进式和系统化。这样,无论小学还是初中教学都会立身于整个义务教育的系统之中,不会只看一点或局限于一时,真正为学生着想,真正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2)整合小学和初中需衔接学科的教学内容,使其按由浅入深的顺序排列,这样的教学内容,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而实现小升初学科教学的有效衔接。(3)整合小学和初中需衔接学科的教学方法,使其适应于学生。不同年龄的学生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通过整合小学初中不同学段的教学方法,求同存异、相互借鉴,从而找到能够有效衔接的小升初学科教学方法。(4)整合小学和初中衔接学科的教学评价,使其协调一致。不同的学段有不同的评价体系,整合小学和初中需衔接学科的教学评价,目的在于使教学评价逐渐归为一体,以一贯性的要求统领学科的教学。三是加强学生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衔接。

第4篇:小初语文教学衔接范文

关键词: 中小学语文教学 衔接 有效策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大多以字、词为教学重点,而在初中教学中,教师则倾向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根据中小学生学习方法、学习重点的不同,要实现语文教学的衔接工作,初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借鉴与学习小学教师通过唱歌、游戏、模仿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改善自身的教学策略,引导和帮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那么,初中教师该如何实现中小学语文的衔接教学呢?

一、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衔接

小学语文多是以提高学生识字、朗读等基础能力为主的课程。初中生与小学生相比,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有提高也有降低,教学中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着力实现中小学生在学习兴趣上的衔接。例如:初一学生喜欢听故事,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让学生在故事中学习语文知识,如教学《紫藤萝瀑布》时,我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紫藤萝花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儿时的记忆,启发他们以深入的“眼光”看待紫藤萝、认识紫藤萝,引导他们用心领悟藤萝花的生命力,以及分析紫藤萝与社会之间的关联,从而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二、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衔接

小学教师一般一开始就培养学生写字和完成作业的好习惯,因此,初中教师要根据知识难度的增加,有目的、有计划地强化学生的学习习惯,做好学习语文习惯的衔接工作。初中语文字词的增多,文言文难度的增加,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困难,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预习,让他们把不会的生字、生词摘抄下来,找出中心句,并进行简单的分析与概括,要求他们按词、词组、段落等进行分类预习;用查字典的方法解决生字、生词的疑难问题,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向其他同学或教师请教。教师结合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能力,实现从小学到初中学习习惯的过渡与衔接。

三、注重教学方法的衔接

初中教师要延续小学教师常用的情景教学模式,根据初中新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实行分层次教学,选择一些活泼有趣、学生乐于接受的语言材料,灵活调整课堂教学内容及学习进度,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课堂交流互动。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情景表演,模拟皇帝穿着新装游街的情景,活跃教学氛围。教师还可以在学生表演的过程中进行鼓励,消除他们在课堂上的紧张情绪,让他们慢慢融入初中课堂的教学氛围中,以行之有效的教学衔接策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注重学习方法的衔接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还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在小学阶段的预习、听课、复习等方面进行调查,了解小学生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更好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例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让学生在跟读、齐读、分角色朗读中思考这样几个问题:文中描写济南冬天的景物有哪些?文中哪些地方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写作手法?作者是怎样使情景交融的?通过这些问题,学生进一步了解和学习课文内容,养成在阅读中有意识地思考的习惯。刚刚步入初中的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思路不是太了解,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帮助学生适应初中生活,因材施教地对他们进行指导,实现他们在学习方法上的有效衔接。

五、注重教学评价的衔接

第5篇:小初语文教学衔接范文

【关键词】小学与初中 英语教学 衔接 问题 对策

小学与初中英语教学的衔接问题,至今仍值得研究。笔者通过调查研究与分析,发现影响小学与初中英语教学顺利衔接的一些问题,并试从初中教学的角度探讨小学与初中英语教学衔接的策略。

一、影响小学与初中英语教学衔接的问题

1.偏离大纲目标,学练要求拔高

初中教师通常对小学英语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了解得不够清楚,就教学目标而言,他们关注更多的是语法和词汇目标,对于技能目标、运用目标、策略目标等不甚了解,因而擅自拔高学练要求,导致初中普遍对于写、译等技能目标设计(尤其是写的语法复杂性目标)与小学的出口要求差距过大。由于学练要求过高,初中教师往往难以实现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尤其在初一起始阶段表现突出。

2.疏于内容统整,双基传授无序

小学英语教学内容主要是一些常见的词汇、简单的句子和少量的语法知识。到了初中,教学内容才逐渐复杂,词汇、句型、语法等增多,难度也随之增大。但是存在初中教师不研究小学英语教材,使得初一年级教师在小学和初中英语教学内容的衔接与传授学生“双基”方面难免显得有些盲目和无序。

3.淡漠教法交流,认知通道梗阻

初中教师不清楚如何处理小学课文中的语法现象、歌曲、歌谣等;小学教师不清楚如何处理初中课文中的听说训练、阅读理解、应试技巧等。这是中小学英语教学缺乏沟通交流造成的。学生从小学升入到初中,由原来的通过感知语言材料,培养听说能力的阶段过渡到理解语言材料,培养听说读写全面能力的阶段,学生一下要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学会理性思维的方法,就显得不太适应,这就需要小学与初中英语教师必须加强教研,进行教法交流。然而由于中小学英语教学长期处于各自为阵、相互脱节的状态,教师之间几乎没有教研往来,加上初中教师对小学的偏见,致使小学与初中英语教法的衔接脱节,学生进入初中后很难适应初中教师的教法。

4.忽视学生研究,学法指导缺失

从小学到初中,学生的身心会发生一系列变化,而初一教师易忽略对学生特点的研究,缺少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的关注,对学生原来的做法未加以及时修正和规范,教师几乎不进行学法指导,学生难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与初中英语教学衔接困难增大。

以上四个方面问题直接导致学生进入初中学习后两极分化日益明显,影响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学科素质的培养。

二、解决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的对策

1.认真钻研教材大纲,确保教学衔接目标坡度合理

小学英语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听说方面的能力。通过听与直观感受积累,让学生学习一些常见的词汇、简单的句子和少量的语法知识。到了初中,学生从语言的积累阶段进入到语言的扩展和使用阶段,内容逐渐复杂,难度也随之增大,教学要求从听说为主,逐步向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阶段过渡和转移。因此,作为教师要深入研究小学和初中英语教学大纲,研究小学和初中英语教材,了解各阶段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循序渐进、过渡自然,确保教学衔接目标坡度合理,采取适当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切实解决小学与初中英语教学目标的衔接问题。

2.认真梳理和整合教材知识点,切实做好教学内容的衔接工作

初中英语教师要熟悉和研究小学英语教材及教法,要经常听小学英语课,相互交流中小学英语教学信息,通过梳理和整合小学、初中英语教材知识点,找出教材知识体系的异同之处、找准衔接点,避免教学的重复,为初中英语起始阶段的教学提供可靠依据,使初一新生能尽快适应新的环境与教学要求。这样才能真正解决好小学与初中英语教学内容的衔接问题,以利教师有的放矢的传授“双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能力发展。

3.加强教学交流,深入研究课堂,促成教学方法的顺利衔接

小学英语一般以口语教学为主,采用直观法组织教学活动,小学生通过感知语言材料就可以完成学习任务。而初中英语要求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全面能力,语言学习的内容越来越多,学生除了感知材料外,还必须理解语言材料,学会理性思维的方法。一旦学生的学习方法与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吻合,教与学就会脱离。

4.研究学生特点,加强学生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初一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他们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自学能力也有所提高,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具有好奇、好活动、爱表现、善模仿等特点。他们学习外语具有许多成人所不具备的优越性,例如模仿力、记忆力、可塑性强等。针对这些特点,为了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变化,初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不仅应有所不同,而且对学生的学习方法也需要教师作相应的调整和指导,以利培养和规范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小学到初中英语教学的平衡过渡和衔接。

第6篇:小初语文教学衔接范文

【论文摘 要】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出现的脱节问题,会直接影响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影响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最终会影响学生的语文能力的提高。显然,如何解决脱节问题是中学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为此,笔者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初步形成了有关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思路和策略。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主导者,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会对学生学习语文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文旨在引导语文教师提高衔接意识,因为其衔接意识的强弱、衔接教学策略的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初中语文教学能否顺利地完成与小学教学的衔接,也直接关系到小升初的学生能否顺利渡过衔接期,更直接关系到中学语文教学效率是否真正得到提高。

一、 语文知识教学的衔接策略

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衔接也需要一定的科学化手段。知识教学应穿插在阅读教学中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要和文本教学紧密结合,要和学生的语言应用实际相结合。把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内容渗透到课文当中,并结合语言的实际运用来理解语文知识。例如:进行修辞方法及其作用的教学时,可结合理解文意进行,既对修辞及作用有准确的认识,又有针对性地理解了文意,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另外,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以委派“汉字监督员”的形式,监督易错字和易混淆字的书写;结合作文评改对容易出错的语法现象进行纠正,引导学生自觉掌握语言规律,提高正确运用语法的能力。知识教学与知识训练相结合坚持知识与训练统一的原则,以知识为先导,以训练为主线。在授课过程中,随着知识的不断深入,为使学生理解新知识,练习也相应地发挥作用,成为应用新知识解题的针对性练习。一般来说知识的学习应该进行单项练习,当积累了一定程度后,就应当安排综合练习,提高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在中学语文基础知识教学中应采用练习巩固法,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能使学生把知识形成技能、技巧,使学生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

二、 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衔接的策略

阅读教学是现在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认知性阅读以认识汉字为前提,以感受文字材料为起点,以提取文本意义为初级阶段目标,在这个层次上的思维主要是记忆。认知性阅读主要是对阅读材料的客观梳理。

表现为:(1)能够认字、释词、通读课文;(2)能够复述课文大意或故事梗概;(3)能够理清课文段落、情节结构;(4)能够依照课文注释回答问题。这种记忆力强化训练虽然是表层思维但是必不可少。(5)对阅读有浓厚兴趣,阅读程度适合的文章,能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的一些方法,注意积累语言材料。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边读边思考。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收集有关材料。……根据大纲,小学语文主要是一门基础学科,而且受小学生形象思维的限制,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主要采用的只能是认知性阅读教学方法。认知性阅读是阅读的初级阶段,超越这个阶段,一开始就要求缺乏阅读积累的少年儿童去发现、去探究、去创造,是违背教学规律的。

小升初的学生习惯了小学教师的这种认知性阅读教法,若初中教师不了解这点,不用适合他们实际的学法指导他们,不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学习心理需要适当调整自己教学的方式方法,不加强教法上的衔接,而是一开始就采用中学中常用的质疑、探究、合作和自学等教学方法,学生肯定一时无法适应,所以笔者在给小升初的新生授课时第一个月仍主要沿用认知性阅读教学方法,只稍微渗入一些理解性阅读的教学方法。理解性阅读就是学生通过认读,在大致了解文章中的人、事、景、物、情、理的基础上,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想象、联想、分析、综合、概括等思维活动,抽象出文中各局部的本质,直至最后概括出全篇的中心。在认知基础上对课文思想内容与写法的领会和把握,是认知的发展和深入,是阅读的关键环节。理解过程即思维过程,如果只认知不理解,就失去了阅读教学的意义。由此可见,阅读教学绝不能仅仅着眼于书面文字,而是要通过作品的语言,全面地审视和把握作品的显性意义和直观图景,品味、感悟作品的内在意蕴和情趣,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三、 作文教学衔接的策略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进一步了解中小学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研究中小学生作文衔接教学的对策,对于提高中小学作文教学的质量具有不可低估的现实意义。

中学语文教师更重视作文写作的知识、技巧和理性思维的培养,而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几乎不涉及表达方式、写作技巧等理论性的知识,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是学生一进中学就得面对这些学习内容。面对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东西,不是仅凭教师一讲就会明白的,没有一定的生活积累,没有一定的写作知识,没有经过一段时间的专门训练,学生很难达到这个要求。事实上,刚刚进入中学的7年级学生与小学5、6年级的学生相比,在这些方面没有丝毫优势,要他们立即适应中学的作文学习,是不现实的。中小学作文要求的这种差异就要求教师高度关注中小学作文教学的衔接问题,积极探究作文衔接时的教学方法,了解中小学作文“衔接”教学中具有的共性,进行理性的思考,找到存在的差异并在教学实践中研究教法的改革,使六年级学生进入初一后能迅速“磨合”,缩短或消除“衔接”教学中的“滞留期”,使小升初的学生尽快适应初中的作文写作。

四、 结论

笔者通过对衔接策略的研究给其他面临同样困惑的教师提供一些衔接的对策,这样既对小学语文教学有借鉴、指导作用,又对中学语文教学有预警、提醒作用,同时缓解小升初学生的各种不适应障碍,帮助他们顺利渡过衔接期,更快地适应任务繁重而节奏快速的初中语文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为他们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第7篇:小初语文教学衔接范文

【论文摘 要】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出现的脱节问题,会直接影响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影响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最终会影响学生的语文能力的提高。显然,如何解决脱节问题是中学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为此,笔者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初步形成了有关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思路和策略。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主导者,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会对学生学习语文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文旨在引导语文教师提高衔接意识,因为其衔接意识的强弱、衔接教学策略的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初中语文教学能否顺利地完成与小学教学的衔接,也直接关系到小升初的学生能否顺利渡过衔接期,更直接关系到中学语文教学效率是否真正得到提高。

一、 语文知识教学的衔接策略

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衔接也需要一定的科学化手段。知识教学应穿插在阅读教学中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要和文本教学紧密结合,要和学生的语言应用实际相结合。把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内容渗透到课文当中,并结合语言的实际运用来理解语文知识。例如:进行修辞方法及其作用的教学时,可结合理解文意进行,既对修辞及作用有准确的认识,又有针对性地理解了文意,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另外,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以委派“汉字监督员”的形式,监督易错字和易混淆字的书写;结合作文评改对容易出错的语法现象进行纠正,引导学生自觉掌握语言规律,提高正确运用语法的能力。知识教学与知识训练相结合坚持知识与训练统一的原则,以知识为先导,以训练为主线。在授课过程中,随着知识的不断深入,为使学生理解新知识,练习也相应地发挥作用,成为应用新知识解题的针对性练习。一般来说知识的学习应该进行单项练习,当积累了一定程度后,就应当安排综合练习,提高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在中学语文基础知识教学中应采用练习巩固法,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能使学生把知识形成技能、技巧,使学生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

二、 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衔接的策略

阅读教学是现在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认知性阅读以认识汉字为前提,以感受文字材料为起点,以提取文本意义为初级阶段目标,在这个层次上的思维主要是记忆。认知性阅读主要是对阅读材料的客观梳理。

表现为:(1)能够认字、释词、通读课文;(2)能够复述课文大意或故事梗概;(3)能够理清课文段落、情节结构;(4)能够依照课文注释回答问题。这种记忆力强化训练虽然是表层思维但是必不可少。(5)对阅读有浓厚兴趣,阅读程度适合的文章,能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的一些方法,注意积累语言材料。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边读边思考。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收集有关材料。……根据大纲,小学语文主要是一门基础学科,而且受小学生形象思维的限制,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主要采用的只能是认知性阅读教学方法。认知性阅读是阅读的初级阶段,超越这个阶段,一开始就要求缺乏阅读积累的少年儿童去发现、去探究、去创造,是违背教学规律的。

小升初的学生习惯了小学教师的这种认知性阅读教法,若初中教师不了解这点,不用适合他们实际的学法指导他们,不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学习心理需要适当调整自己教学的方式方法,不加强教法上的衔接,而是一开始就采用中学中常用的质疑、探究、合作和自学等教学方法,学生肯定一时无法适应,所以笔者在给小升初的新生授课时第一个月仍主要沿用认知性阅读教学方法,只稍微渗入一些理解性阅读的教学方法。理解性阅读就是学生通过认读,在大致了解文章中的人、事、景、物、情、理的基础上,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想象、联想、分析、综合、概括等思维活动,抽象出文中各局部的本质,直至最后概括出全篇的中心。在认知基础上对课文思想内容与写法的领会和把握,是认知的发展和深入,是阅读的关键环节。理解过程即思维过程,如果只认知不理解,就失去了阅读教学的意义。由此可见,阅读教学绝不能仅仅着眼于书面文字,而是要通过作品的语言,全面地审视和把握作品的显性意义和直观图景,品味、感悟作品的内在意蕴和情趣,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三、 作文教学衔接的策略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进一步了解中小学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研究中小学生作文衔接教学的对策,对于提高中小学作文教学的质量具有不可低估的现实意义。

中学语文教师更重视作文写作的知识、技巧和理性思维的培养,而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几乎不涉及表达方式、写作技巧等理论性的知识,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是学生一进中学就得面对这些学习内容。面对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东西,不是仅凭教师一讲就会明白的,没有一定的生活积累,没有一定的写作知识,没有经过一段时间的专门训练,学生很难达到这个要求。事实上,刚刚进入中学的7年级学生与小学5、6年级的学生相比,在这些方面没有丝毫优势,要他们立即适应中学的作文学习,是不现实的。中小学作文要求的这种差异就要求教师高度关注中小学作文教学的衔接问题,积极探究作文衔接时的教学方法,了解中小学作文“衔接”教学中具有的共性,进行理性的思考,找到存在的差异并在教学实践中研究教法的改革,使六年级学生进入初一后能迅速“磨合”,缩短或消除“衔接”教学中的“滞留期”,使小升初的学生尽快适应初中的作文写作。

四、 结论

笔者通过对衔接策略的研究给其他面临同样困惑的教师提供一些衔接的对策,这样既对小学语文教学有借鉴、指导作用,又对中学语文教学有预警、提醒作用,同时缓解小升初学生的各种不适应障碍,帮助他们顺利渡过衔接期,更快地适应任务繁重而节奏快速的初中语文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为他们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第8篇:小初语文教学衔接范文

关键词: 中小学英语 衔接 教学方法

“中小学衔接”,顾名思义,就是指小学和中学两个学习阶段的相互连接。Anchalee Chayanuvant(1996)指出中小学英语衔接既包括中小学英语教师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衔接,又包括教学情景、学习环境及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衔接,目的是使中学英语教育与小学英语教育构建在相对独立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防止脱节,使英语教育活动能够自然、顺畅、科学有效地进行[1]。中小学英语衔接本身是一个较为宏观的课题,为了言之有物,笔者选取课堂教学方法作为切入点探讨中小学英语衔接问题,以期能够给英语教师带来一定启示。

一、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差异分析

研究中小学英语衔接中的课堂教学方法,必须弄清楚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差异。只有在搞清楚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差异的前提下,于差异中找联系、探讨教学方法才具有意义。根据笔者对“苏教版”下[2]小学、初中英语教学的调研,发现两者存在以下不同。

1.教学目的不同

小学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入门阶段,初中则是学生在小学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英语基础扩展和延伸的阶段。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而初中英语则开始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培养和提升。

2.教学要求不同

由于教学目的不同,中小学英语教学在要求上也就存在差异。小学英语教学一般只要求学生会说一些简单的口语交际用语,能够字迹工整、规范地书写简单的单词,对于英语学习,激发兴趣即可;而初中英语对学生的语法、词汇量、听说读写能力有更高要求,一般要求学生背诵课文、看图说话、写作及情景表演等。

3.教学手段不同

小学英语教学一般以教师为主,教师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如,英语游戏、情景模拟、讲故事、学唱英语歌等,还会充分利用图片、实物及动画视频等,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而初中英语教学则更多呈现出“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游戏性的教学手段减少,任务性的要求(比如语法、词汇)比例相应增大,对学生自主学习、复习的要求有所提高。中学英语教学还会在语言教学中更多地融入文化教学、思想政治教育等。

二、中小学英语衔接中课堂教学方法研究

课堂教学方法对中小学英语衔接具有重要影响,结合前文中小学英语衔接中课堂教学差异的分析,笔者提出从以下三个方面注重中小学英语衔接中课堂教学方法的改进。

1.注重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衔接

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具备简单的听、说能力,更注重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进入初中阶段,学生除了要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外,还需要提高语言运用的综合能力。因此,在目标上树立循序渐进的意识,帮助初一新生在短时间适应新的教学要求,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内容和要求上解决好中小学英语教学之间的衔接问题。此外,教材编排、教学大纲设计要做到具有连贯性。为此,中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研究大纲设计,掌握教材,精心设计教学,尽力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苏教版初中英语教材对学生的自学能力提出了一定要求,中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2.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衔接

小学生好奇心强,好玩、好动,敢于表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经常采用游戏、歌曲、歌谣和故事等形式教学英语。比如,教师课上一般通过教具(卡片、实物等)和多媒体设施,让学生直观观察并学习一些常见的单词、词汇和简单句型。中学英语教学受课程量的影响,娱乐性会降低,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中学老师往往注重课堂知识的传授,加强学习策略的指导,培养学生做题的能力,忽略了课堂教学方法的过渡。为了做好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工作,中学英语教师应部分保留小学课堂的活跃气氛,适当继续把游戏、唱歌、故事等活动引入课堂,挖掘教材的趣味性,寓教于乐。消除学生害羞、胆小、不自信的心理,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学习英语,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就会得到提高。

3.注重中小学英语教师交流机制的构建

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主要任务落在中学教师的身上,因此,中学英语教师要通读小学英语教材,分析教材内容,搞好衔接,了解小学英语教法,经常去小学听课,或通过教研活动等形式,相互学习并交流英语教学思想。主管教育部门可以尝试建立中小学教师交流机制,注重小学五、六年级英语老师和初一英语老师的交流,小学老师可以向中学老师反映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些现象;中学教师也可以向小学老师反馈学生进入中学在衔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小学教师可以根据中学教师的反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进行改进;中学老师亦可以针对小学老师的反映,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进行适当传承。通过这种交流机制的构建,让中小学英语衔接问题在课堂教学上首先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

三、结语

小学和中学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和中学既相互联系,又彼此独立。由于中小学英语教学的目的、要求和手段等不同,使得中小学英语衔接存在一定问题,笔者提出注重教学目的和内容的衔接、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衔接和尝试构建中小学教师交流机制等措施,以期对解决问题有一定作用。

参考文献:

第9篇:小初语文教学衔接范文

【关 键 词】 九年一贯制;语文教学衔接;现状分析;对策

我校是北碚区唯一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分中学部和小学部,而我们高段语文组教育的对象是小学高年级学生与初一学生。在学校的倡导下,我们对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问题进行一些探索实践。

一、现状情况

1. 大多数的学生升入初中后,觉得语文学习太枯燥,总是在乏味地分析字、词、句的作用及意义等,老师们也为了应试,在语文教学时偏重于向学生们传授语文的基础知识,而对于语文知识的运用,很少为学生创造机会,所以一味地学而不用,与数理化相比较,当然让学生们感到枯燥,缺乏挑战性而失去兴趣。

2. 现在的中小学语文教学方式还存在着严重的脱节问题,小学有小学的一套模式,初中有初中的一套方法。许多小学毕业生到了初中非常不适应初中语文的教学方式,经常会出现在小学时的语文成绩尚可,但到了初中语文成绩便一落千丈,学生由此对语文学习产生了一种畏惧感。

3. 学校成立高段语文教研组,对六七年级的语文教学衔接工作迈出了第一步,让中小学老师相互观摩,相互学习和探讨,但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之下,刚迈出的第一步,又收了回来。

二、分析形成的原因

(一)学生方面

1. 学生心理上的准备不够充分。小学到初中是学生心理成长的一个重要阶段,当他们遇到问题时,不能像成年人那样恰当地处理,再加上他们当中一些学生在小学里偏科或部分知识“欠缺”,进入初中又被突然增加的那么多门功课的种种问题困扰,不能正确地处理玩耍与学习之间的关系,导致学生到初中后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

2. 学生的学习方法转变不到位。中小学由于各阶段情况不同,教师教学时所用的方法不同,学生学的方法也不同。小学以老师引导、以强化记忆、反复训练为主,阅读理解为辅;中学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阅读为主,老师引导为辅,而学生在这个衔接时期,自己进行方法转变或适应老师的教学,又需要一个过渡时期,学习方法转变不及时,是导致学生进入中学后学习成绩下降的重要原因。

3. 学生学习观念不到位。自己今后的路怎么走,学什么样的本领,干什么样的事,在人生中知识是否重要,学生并没有体会到。所以,一切都处于朦胧之中。在这时,学生在小学欠下的债未能及时补救,进入中学也以烂为烂,不能正确对待,这也是导致学生到中学后学习成绩下降的又一原因。

(二)教师方面

1. 中小学教师面对的学生学习方法的衔接指导不到位。小学老师指导没有到位。主要表现在老师一般只管教会小学应学习到的知识,少有针对中学及终身学习方法的指导,特别是五六年级时,少有进行“半放式”的尝试性训练及学法指导,中学老师指导没有到位。主要表现在老师对小学语文教学不够了解,一般采用初中的“半放式”方法进行教学,没有很好地对新入学的初中学生进行语文学法的指导。因而,中小学老师对学生衔接指导不到位,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2. 中小学教师自觉衔接不到位。小学老师多数着眼于传授学生小学应学习到的知识,考虑的是自己在某校或区上的名次如何,关心的是自己的红高粱如何,很少有老师自觉地去思考学生到了初中会怎么样,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给予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方法指导,没有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去思考。而学生从小学到中学的学习好比一个刚断奶的孩子,虽然奶可以断,却还没能很好地掌握吃饭的要领,因此,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学习方法的转变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还需要老师的着力指导。而中学老师多数对小学语文教学不够了解,又没有自觉地去研究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对初中“半扶半放式”教学方法理解不够透彻,运用上打了折扣,再加上对小学、中学语文教学的衔接问题又没留意,因而,中小学老师自觉衔接不到位,也是初中学生学习下降的原因之一。

(三)教学指导部门

1. 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教学研究不到位。中小学教研员在教学研讨会上讲到中小学衔接,但怎样衔接却没有了下文,没有组织中小学老师相互观摩、相互学习,没有组织中小学老师进行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研究。同样,指导各校语文老师进行分层次教学的方法和力度也不够。

2. 学校在指导上不到位。中小学老师应当互相观摩,互相学习,一起研究衔接的问题。这在我校已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但小学老师刚开始与中学老师进行沟通、获得方法,又被学校因工作需要而换人,很难将这种经验维持长久,经过短暂的实践教学,刚有一点起色的衔接,又回到了原地,并没有形成真正的经验去发挥作用。

(四)家长方面

许多家长重视的观念不到位。六七年级的学生是人生中成长的最重要的阶段,也是家长挣钱的大好时机,多数家长为了挣钱,在外打工,让孩子由婆婆、爷爷等看管,形成隔代教育的模式,甚至有的让孩子一个人在家,成为名符其实的留守儿童,更有的因为家庭不和睦、离婚等现象,让孩子没有一个健康的学习环境,成为制约学生思想和能力转变的巨大障碍。没有与孩子达到思想上的沟通,没有形成学校、家长、社会齐抓共管的局面,让孩子放任自流,是初中新生语文知识下降的主要原因。

三、解决对策

(一)教师应充分认识自己的不足,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中小学老师应充分认识自己的不足,要认真阅读《中、小学的语文课程标准》读本,在读的基础上领会、把握中小学语文的教学目的、内容、要求等,并加以比较,研究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差异与联系,增强教学的目的性。

小学重在为初中打基础,目的是培养学生识字、看书的能力,掌握常用字;初中则是打好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中小老师要自觉进行衔接,共同负责,从知识上就能看出中小学语文教学上有方向性、连贯性和连续性。我深有感触的是:我在语文教学上,注重了让小学语文知识与初中语文知识的衔接,所以学生一旦进入高一级学校,就能很快上路,并能让学生感到当时六年级老师具有先见性和可预测性,使学生产生感激之情。

(二)上级领导部门应有长效的机制,科学的模式,促进中小学老师进行六七年级的语文教学衔接研究和思想的转变

中小学老师应当互相观摩、互相学习,五六年级的语文老师就应该对中学的基础知识作出适当的指导。如讲什么叫体裁、修辞,词的感彩、描写方法、表达方式、写作特色,律诗和绝句的简单区别,对联的写法,套路作文变成半命题式或开放式的作文,还可以对优生进行课内外的阅读指导等。这样,让进入初中的学生对小学的老师也有一份真诚的感激之情。

(三)针对学生,教师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抓好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衔接工作。

2. 抓好小学语文重点内容复习工作,做好知识的过渡准备。高中老师这一点做得非常到位,他们对高一新生还要挤出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初中的知识,真正做好了初中到高中的知识过渡准备。

3. 抓好学生学习方法的衔接。

4. 抓好学生计划学习的衔接工作。

5. 抓好学生辅导工作。

上述只是自己个人的一些不成熟的观点和想法,虽然我不能改变什么,但愿能做点什么,但愿自己的一些微薄之见能对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起抛砖引玉的作用,助推中小学语文教学达到新的境界。

【参考文献】

[1] 张金业. 对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段衔接”的思考与探索[J]. 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2).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