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女孩英语名字大全范文

女孩英语名字大全精选(九篇)

女孩英语名字大全

第1篇:女孩英语名字大全范文

【关键词】命名、译名、姓、文化特色

命名有广狭两义。狭义的命名指的是专有事物的名称如人名、地名、公司字号名、商品商标名等的命名广义的命名扩展到一般事物甚至普通概念的名称。前者是一般所谓命名学的研究对象,后者则扩展到词源学上去了。但两者之间并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因此必要时不妨放在一起讨论。从语言交流的角度看,还有一种现象值得注意,就是译名。译名可说是对一种事物或一种概念的再命名,它也应该成为命名学的对象。

姓名作为一个人的代号和标志对我们来说都不陌生,每个人从孩提时就把父母为自己所取的名字与自己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不仅如此,姓名还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一个人从出生到去世几乎没有一天不和姓名打交道。其次,对姓名的称呼还带有许多感彩,有尊称、昵称、爱称,这些都是文化传统和社会习俗的凝聚。因此,不同的文化对姓氏习俗都有不同的传承。中国与英语国家之间文化传统和社会习俗的不同也造成了中英姓氏习俗的差异。

中英姓名语言文化特色之对比:

一、中国

1.名字担负着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和父母的情趣爱好。父母希望孩子有所作为,就给孩子取名“鹏飞”,父母喜欢冬天的红梅,便为女儿起名“丹梅”。

2.名字中包含着消灾免病、逢凶化吉、弥补命运缺憾的意义。如给孩子取名“去病”、“长生”等。

3.生活的地域和时代以及出生时的重量也会反映在名字当中。据调查,北京人喜欢用“荣”,上海人喜欢用“宝”、“妹”等。“九斤”、“六斤”等是其出生时的重量,也是一些地方命名的习俗。解放初有人叫“建国”,改革开放年代有人叫“开放”。如今,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发展,又有人起了洋名叫“珍妮”、“莉莎”等,这些名字都带有时代的痕迹。

4.伦理、道德以及宗族观念在中国人的名字中也有所体现。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文化是一种伦理文化,这一特点在姓名中有充分体现。“德”、“仁”、“忠”、“孝”等字眼在名中的出现,对高尚人格的景慕而与其同名、同字,根据族谱中按辈序规定好的辈分取名等等都是传统文化思想在名字上的体现。

二、英语国家

英语姓名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其结构为:教名+中间名+姓。首名或教名一般是父母或牧师取的,中名多是以父母亲朋的某个名为己名,这样可以表明孩子与父母亲朋的关系,所以孩子是可以以父母亲朋的名字为己名的,如英国著名科学家达尔文的全名是CharlesRobertDarwin(查理斯•罗伯特•达尔文)。达尔文的父亲名叫罗伯特,叔叔名叫查理斯,所以取名为查理斯•罗伯特•达尔文,目的就是希望达尔文能够继承父亲和叔叔的事业和中国敬慕英雄人物而与圣贤或名人同名一样,英语国家的人们也有用圣贤的名字取名的习惯,这反映了人们崇拜英雄的社会心理。不少人直接以名人的姓为名,如Washington(美国第一任总统)这本来是姓,但后来为了表示对他的热爱和尊敬,也就广泛用作名字了。

在英语国家里,人们还会用一些有影响力的政治人物的名字或祖父母的名字给孩子起名,这样做是为了向政治人物或他们的祖父母表达敬意。这一点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是不允许的,中国的传统社会等级分明,上辈亲属的名字、官员的名字对普通中国人来说是“讳”。

三、共同点

取名应该男女有别,并且要悦耳动听,能够引起听者美好的联想,这是取名的原则。因此,英汉人名都具性别特征,男性名字通常体现阳刚威武之气,气宇轩昂之态。如中国人喜欢用志坚、治国等词为名。英语中则多用Andrew(安德鲁)源于希腊语,意为勇敢直率Peter(彼得)源于希腊语,意为岩石,是坚忍不拔的象征。女性名字则蕴含秀美靓丽之貌,文雅高尚之德。如中国人喜欢用静娴、丽娟等词为名英语中则是用Hellene(海伦)源于希腊语,意为迷人的,Susan(苏珊)源于希伯莱语,表示优雅、亲切的意思。当然,无论古代还是现代,男取女名或女取男名的现象都不少,但是无论如何,取名时都应兼顾到音美、义美。

第2篇:女孩英语名字大全范文

【关键词】命名 译名 姓 文化特色

命名有广狭两义。狭义的命名指的是专有事物的名称如人名、地名、公司字号名、商品商标名等的命名;广义的命名扩展到一般事物甚至普通概念的名称。前者是一般所谓命名学的研究对象,后者则扩展到词源学上去了。但两者之间并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因此必要时不妨放在一起讨论。从语言交流的角度看,还有一种现象值得注意,就是译名。译名可说是对一种事物或一种概念的再命名,它也应该成为命名学的对象。

姓名作为一个人的代号和标志对我们来说都不陌生,每个人从孩提时就把父母为自己所取的名字与自己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不仅如此,姓名还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一个人从出生到去世几乎没有一天不和姓名打交道。其次,对姓名的称呼还带有许多感情色彩,有尊称、昵称、爱称,这些都是文化传统和社会习俗的凝聚。因此,不同的文化对姓氏习俗都有不同的传承。中国与英语国家之间文化传统和社会习俗的不同也造成了中英姓氏习俗的差异。

中英姓名语言文化特色之对比:

一、中国

1.名字担负着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和父母的情趣爱好。父母希望孩子有所作为,就给孩子取名“鹏飞”,父母喜欢冬天的红梅,便为女儿起名“丹梅”。

2.名字中包含着消灾免病、逢凶化吉、弥补命运缺憾的意义。如给孩子取名“去病”、“长生”等。

3.生活的地域和时代以及出生时的重量也会反映在名字当中。据调查,北京人喜欢用“荣”,上海人喜欢用“宝”、“妹”等。“九斤”、“六斤”等是其出生时的重量,也是一些地方命名的习俗。解放初有人叫“建国”,改革开放年代有人叫“开放”。如今,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发展,又有人起了洋名叫“珍妮”、“莉莎”等,这些名字都带有时代的痕迹。

4.伦理、道德以及宗族观念在中国人的名字中也有所体现。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文化是一种伦理文化,这一特点在姓名中有充分体现。“德”、“仁”、“忠”、“孝”等字眼在名中的出现,对高尚人格的景慕而与其同名、同字,根据族谱中按辈序规定好的辈分取名等等都是传统文化思想在名字上的体现。

二、英语国家

英语姓名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其结构为:教名+中间名+姓。首名或教名一般是父母或牧师取的,中名多是以父母亲朋的某个名为己名,这样可以表明孩子与父母亲朋的关系,所以孩子是可以以父母亲朋的名字为己名的,如英国著名科学家达尔文的全名是Charles Robert Darwin(查理斯罗伯特达尔文)。达尔文的父亲名叫罗伯特,叔叔名叫查理斯,所以取名为查理斯罗伯特达尔文,目的就是希望达尔文能够继承父亲和叔叔的事业和中国敬慕英雄人物而与圣贤或名人同名一样,英语国家的人们也有用圣贤的名字取名的习惯,这反映了人们崇拜英雄的社会心理。不少人直接以名人的姓为名,如Washington(美国第一任总统)这本来是姓,但后来为了表示对他的热爱和尊敬,也就广泛用作名字了。

在英语国家里,人们还会用一些有影响力的政治人物的名字或祖父母的名字给孩子起名,这样做是为了向政治人物或他们的祖父母表达敬意。这一点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是不允许的,中国的传统社会等级分明,上辈亲属的名字、官员的名字对普通中国人来说是“讳”。

三、共同点

取名应该男女有别,并且要悦耳动听,能够引起听者美好的联想,这是取名的原则。因此,英汉人名都具性别特征,男性名字通常体现阳刚威武之气,气宇轩昂之态。如中国人喜欢用志坚、治国等词为名。英语中则多用Andrew(安德鲁)源于希腊语,意为勇敢直率;Peter(彼得)源于希腊语,意为岩石,是坚忍不拔的象征。女性名字则蕴含秀美靓丽之貌,文雅高尚之德。如中国人喜欢用静娴、丽娟等词为名;英语中则是用Hellene(海伦)源于希腊语,意为迷人的,Susan(苏珊)源于希伯莱语,表示优雅、亲切的意思。当然,无论古代还是现代,男取女名或女取男名的现象都不少,但是无论如何,取名时都应兼顾到音美、义美。

四、结束语

姓名作为一种符号,传递着特定的文化信息。姓名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人际称谓,与一个民族的历史、宗教、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密切相关。可以说,姓名隐含着一个民族的历史、语言,心理、伦理观和道德观,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组成部分。中国人的姓名体现着血缘宗法观念、以家族为本位的价值取向,代表着家长、群体的意志,相比之下,英语民族的姓名及命名行为体现着西方文化个体本位的价值取向,浸染着基督教的精神。

参考文献

[1]雷风行.姓名与人生[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4.

[2]杜学增.中英(英语国家)文化习俗比较[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3]张明娟.汉英命名方式的国俗差异[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2).

[4]杜学增.中英(英语国家)文化习俗比较[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5]邓卫峰.姓名,透视文化的窗口———汉英姓名对比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2.

第3篇:女孩英语名字大全范文

作者/薛臣艺

1992年, “童话大王”郑渊洁应邀到郑州的一个大商场签售自己的作品。很多小孩都很喜欢郑渊洁的童话,听说偶像来了,纷纷赶早到商店排队购买郑渊洁的书,顺便目睹一下偶像的风采。

队伍排得很长,郑渊洁签得手都累了,但看见这么多小朋友喜欢他的作品,心里特别高兴。签到最后,来了一个二年级的小女生,郑渊洁像之前那样在小女生购买的书上签上“郑渊洁”三个大字。签完名后,郑渊洁笑着叫下一位读者拿书过来。 可是,前面的小女生却不肯走,她大胆地问郑渊洁: “郑叔叔,我长大了能到您身边工作吗?”

尽管小女生的问题有点突然,但郑渊洁看着小女孩,鼓励她说:“可以呀。”

说完以后,郑渊洁又多说了一句: “我缺一名会英文的助理,你要是学好了英文,能跟外国人谈版权,就可以做我的英文助理了。”

没想到,小女孩说: “谢谢郑叔叔,那请您把刚才说的那句话写在这本书上吧。”郑渊洁如实将自己所说的话一字不落地写在小女孩的书上。

拿着偶像的亲笔签名,小女孩满意地走了,郑渊洁也渐渐地忘了这件事情。但小女孩没有忘,她暗自较劲要把英语学好,将来有一天到偶像身边工作。

有了郑渊洁那句话后,小女孩在学习上也有了更大的动力。她每天刻苦学习,尤其热爱学习英语,很快就变成全班第一了。小学毕业后,小女孩考上了有名的郑州第十一中学,她仍然没有忘记郑渊洁的那句话,学习上更加努力,争分夺秒地学习英语,最终顺利考上了广州外国语外贸大学,主攻英语。

大学毕业后,这个女孩带着书找到郑渊洁,说要做郑渊洁的英文助理。

看着自己在小女孩书上留下的墨迹,郑渊洁马上实现自己的承诺,爽快地答应了小女孩的要求。

第4篇:女孩英语名字大全范文

关键词:英汉称呼语;文化背景;主体意识形态;家庭结构

本文主要从三方面解释:文化背景、主体意识形态和家庭结构等。

从文化背景来看,中国封建社会有严格的宗法观念制度。在家族内部和整个社会中存在着严格的等级制度,“男女有别,长幼有序,君臣有纲”。家庭内亲属称谓辈分排行清晰,严格区分血亲与姻亲、宗族与外宗族,明确了个人的名分地位、权利义务和行为规范。汉语中广泛使用的拟亲属称谓语负载了亲属称谓的文化内涵,反映出中国人在交际活动中想利用亲属称谓拉近距离、融洽关系的社会心理。称呼语不仅反映人际关系也反映社会关系。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受社会体系和封建道德的限制,称呼语也反映了中国人民对人际关系的态度,尤其是对亲属的态度。汉语的称呼语是用来保持不同辈分和不同阶层的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的,而英语称呼语反映了商品经济社会以及与之相对应的自由、民主和平等思想。前者作为农业经济模式和等级观念的产物,其中的亲属称谓更重视血缘关系,带有相当的封建等级成分也反映了儒家思想的魅力和特点。而后者带有人文特点,精华在于个体自由和对自由的尊重,因为西方社会在封建社会之后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一直追求 “自由、平等和独立” 。

从主体意识形态来看,中国社会是个传统的父系社会。在整个封建社会中, 男性享有较高地位,不管是在家庭里还是社会上,男性和女性的地位相差悬殊。在旧中国,女性必须遵守“三从四德”。“三从四德”是为适应父权制家庭稳定、维护父权-夫权家庭(族)利益需要,根据“内外有别”、“男尊女卑”的原则,由儒家礼教对妇女的一生在道德、行为、修养进行的规范要求。“三从”是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是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三从”表明了男性的地位有多高;“四德”则反映了女性的地位有多低。

从家庭结构来看,古代中国以“大家庭”居多,几代人住在一起,三世同堂、四世同堂都不稀奇,其中的各种亲属关系、主仆关系清晰明了。而相比之下,西方以“核心家庭”为主,往往是父母和孩子两代人住在一起,只有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特别清晰,而别的亲属关系相对模糊,简单的例子就是cousin和uncle的用法。部分由于家庭结构相对简单,以至亲属称谓相对泛化。在西方,继承权是双向的,也就是父系和母系的亲属都有继承权,而在中国的封建社会,女性成员是没有资格沿袭娘家的地位和财产的,因为女性是要嫁给外姓人进而变成一个外人的。古语“女子无才便是德”,是对男女地位的一个极大的讽刺。《红楼梦》里黛玉机智回答老祖宗关于读什么书的回答可以做佐证。聪敏的她发现老祖宗并不真在意她读什么书,而且对女孩读书并不持有肯定态度。过去鲜有女性受教育,不是因为她们不愿意而是很多女性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尤其在贫困家庭里,在不能保障儿女都受教育的情况下,通常是让女孩做出牺牲。另外,父系家族里的亲戚比母亲家族的要更亲一些,比如某人同姨、舅的距离比同叔、伯的距离要远,尽管从血缘关系来看二者是一样的。一个有力的例子如下:对父系亲属的称呼包括祖父、祖母、孙子、孙女、侄子、侄女、堂兄弟姐妹等;与之相对应的母系亲属称谓则包括外祖父、外祖母、外孙、外孙女、外甥、外甥、表兄弟姐妹 (“表” 指外面或者表面,与“里”相对)等。有的以 “外”开头, 本身就表示了“远”。然而在英语里面就缺少如此明确的区分。例如,grandfather、grandmother、grandson、granddaughter、nephew、niece 和cousin 既可以指父系家族的亲属也可以指母系家族的,没有明确的区分。

从另一个角度看,亲戚有两个来源,一个来自血缘关系,另一个来自婚姻关系。前者称为血亲,例如爸爸、妈妈、(外)祖父、(外)祖母、姑、姨、 舅、叔等;后者称为姻亲, 例如姨父、姑父、舅母、婶母和伯母等。血亲比姻亲要亲。汉语里面对每个人都有具体的称呼语但英语里面就不能全给他们找到完全对应的称呼语。

中国人多少年来已经习惯于不平等型称呼,显示权力型的垂直社会关系。在社会关系里,人们可以对同龄的同事、朋友、同学等直呼其名,除非是对方比自己地位高。地位高权力大的人可以直接称呼别人名字,比如领导对下属、老师对学生、父母对孩子等。另外,中国人经常用“老+姓”来称呼同龄人以表亲近和随意,而“姓+老”则是用来称呼知识渊博或是德高望重人士的敬称。英语称呼文化则呈现

出不同的面貌。西方社会更习惯于平等型称呼,也是平等关系的一个象征。在英语国家里,以名字称呼对方很常见且也并不表明不尊重。对于孩子来说以名字称呼父母甚至是祖父母也不算无礼,这在中国是绝对不可想象的不可接受的大逆不道的行为。英语里面也不用“老+姓”因为在西方文化里,“老”象征弱、无用、保守、缺乏创造性和活力等。

汉语里面很多职业名或头衔都可以用作呼语,例如医生、老师、会计、木匠、工程师、护士、教授等,而英语不一样,除了极少数职业的名字可以被用作呼语例如医生、护士、服务员、行李员等,一般用作职业的名不能用作呼语。他们更倾向于用“mr./miss/ms. +姓氏” 。在英语里面,不能称呼某个教师为“teacher li” 或者某个工程师为“engineer wang”是常识。这种情况下,中国人就可以说“李老师”,“王工”,而英语国家的人就会说 “mr. li”、 “mr. wang” 、或者直接说 “sir”。许多学生会直接称呼老师的名字,老师也不会觉得反感或者被冒犯。在中国这种做法就是不可思议的。中国所谓的“尊师重教”传统由来已久,理论上学生对老师是要十分尊重的,不可以名相称的。

谈到对陌生人的称呼,除了拟亲属称谓外,汉语里还有“先生”、“小姐”、 “太太”、“女士”、“师傅”、“同志”、“朋友”、“美女”等被广泛运用。 “先生”是经常在正式场合里被用于称呼“白领”——脑力劳动者,而“师傅” 更经常用于称呼“蓝领”——体力劳动者,这个称呼最初是用来称呼技术熟练的工人、司机、厨师等,但现在已经被泛化,使用范围更加广泛,且不分性别和职业。而英语里面,“sir / madame”最经常被用于称呼陌生人,表达尊重的同时也传达了一种距离感。熟人之间经常直接称呼名字,不过为了表示礼貌也会在姓氏前面加上 “mr. / mrs. / miss”做称呼,这一点倒是和汉语用法不冲突,中国人也会称呼“王女士”,“赵先生”,“孙小姐”等等。

第5篇:女孩英语名字大全范文

关键词:英汉姓名 文化内涵

英汉姓名生动具体地反映出两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信息,张扬着迥异的文化个性,体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对姓名的探讨是研究文化和历史的重要途径。

一、英汉姓名的文化内涵

姓名是由姓和名组成,“姓”代表的是家族群体,放在“名”之前,强调宗族至上,而“名”则是宗族中每个成员的代号,所以汉语人名总是“姓”在前,“名”在后,两者关系非常紧密,更倾向于“重姓轻名”,故陌生人见面先问“您贵姓?”而不是“您贵名?”。与中国传统文化崇尚宗族至上的观点相反,西方人则提倡个性,尊重个人的独立人格,不像汉语中那样重视自己的姓氏,如surname 和byname这两个词中, name是词根,是中心词,意思是名; sur- 和by-是词缀,是附属品,至于family name和last name都是复合词,并且还都是偏正词组,其中name是中心词;family和last是修饰词,前者可以翻译为“家名(等于姓)”后者可以翻译为“尾名”是相对first name(首名)或者christian name(教名)和middle name(中间名)而言的。所以说英语中“名”在前,“姓”在后,倾向于“重名轻姓”。这是英汉姓名文化中最明显、最重要的差异。

二、英汉姓氏来源

英汉姓氏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以家族姓氏为姓

汉语姓氏几乎都是以父传子的垂直方式世代相传,女子婚后也不改姓,这是传统习俗,现在随着男女平等意识的增强,也开始有子女从母亲姓的。英语中在父亲的名字(given name)后面加后缀-son和-s,或加前缀Mac- ,Fitz-,表示“…之子”,如Johnson是John的儿子,MacAdam是Adam之子,MacNeill是Neill之子,FitzHerbert是Herbert之子。

2.以颜色名称为姓

汉语中有些颜色词用来作姓,如黄飞鸿的“黄”,白居易的“白”。而英语中用表示颜色的词作姓的更多,常蕴含着祖辈属某种肤色的人种或偏爱某种颜色之意。如,一位长着棕色头发的人可能被叫做Tom Brown,世世代代,慢慢流传下来,Brown就有可能成了其后代的姓了,还有Red,Black,Blue,Orange,White等。

3.以地名、国名等为姓

汉语中以地名为姓的如:春秋齐国公族大夫分别居住在东郭、南郭等地,便以东郭、南郭为姓;郑大夫住在西门,便以西门为姓。以国名为姓如:赵、吴、郑、鲁、唐、宋、梁等。英语中也有类似情况如,John Brook(小溪),William Wood(森林),Thames(泰晤士),Boston(波士顿)。

4.以动植物为姓

大千世界,自然景观,动静结合,美丽迷人,人们为了表达对一些动物的崇拜,和对大自然的热爱,汉语中出现了一些以动植物为姓,如:马、牛、羊、熊、林等,而英语中也有类似现象,如某人喜欢狮子的勇敢,便以Lion为姓,还有Bull(公牛),Fox(狐狸),Lamb(小羊),Bird(小鸟)。以植物为姓,如:Flower(花),Rose(玫瑰花)等等。

5.以祖先从事的职业或擅长的技能为姓

汉语中以职业为姓的有:巫、陶、石、乐、屠等。英语中以职业为姓的更多,如:Goldsmith(金匠)、Bake(面包师),Chancellor(司法官),Cook(厨师),Carter(马车夫),Hunter(狩猎人),Barber(理发师),Blacksmith(铁匠),Butcher(屠夫),Fisher(渔民)等。

三、英汉命名方式

取名是一门学问,汉语中有严复的“一名之立,旬月踯躅”,英语中有:“取一个好的名字胜过财富”之说,说明中西方人都重视对孩子的命名。其实,中西方在命名方式上虽不能说完全相同,但也有诸多相同之处。

1.以动物名命名

汉语中有许多寄托着先辈的爱好、志向的名字,如:龙、凤、马、驹、鹏、鹤等,而英语中也有此类名字,如:希望孩子长得高大粗壮,会命名为Bull(公牛),希望孩子长得漂亮,会命名为Peacock(孔雀),希望孩子长得讨人喜欢,会命名为Suan(天鹅)。

2.以金属名命名

中西方人都有以金属命名的习惯,最常见的是金、银、铜、铁、锡,如金斗、银发、铜柱、铁蛋、锡生等,而英语中也有类似说法,如:Gold(金),Silver(银),Copper(铜),Iron(铁)等。

3.以季节、天气等特征命名

在汉语中以季节、天气等命名的很多,如:春生、夏明、东林、云梦、雨生、雷英等,英语中也有此情况,如:Wind(风),Cloud(云),Rain(雨),Spring(春天),Summer(夏天),Fall(秋天),Winter(冬天)等,表明孩子出生时天气状况或季节。

4.以历史人物或神话中的神命名

中西方人名中都有以历史人物名或神话中的神名来命名的,如:汉语中“玉娥”“嫦娥”“雪娲”“娇娥”等,英语中有Jupiter(爱神)丘比特,Athena(智慧女神)雅典娜等,无论使用历史人物名或神名来命名都表

示着对孩子美好未来的期望。

第6篇:女孩英语名字大全范文

金领男人的妻子是新解“白骨精”

对大多数女人来说,人生有两个永恒的主题,一是爱情,还有一个是减肥。

当然,我的女同学们认为我只是庸人自扰。之所以说“同学们”,而不是“朋友们”,是因为她们几乎都在老家成都,我们主要靠电话和MSN联系。偌大一个北京,我几乎找不出可以称为朋友的人。

她们会说我――萧樱呀,你在北京买了房,而姚亮这支潜力股一路飘红已升值为绩优股了。还有,你哪叫胖呀,别天天想着减肥,没看广告吗?你就是那颗剥了青涩外皮的红荔枝……

姚亮在外资银行工作,已奋斗到中层了,他一步一步实现着北漂时许下的诺言:我们会在北京有一套房子,有一辆车,然后过上幸福的生活。

现在我们有房了,买车的钱也有了,但幸福的生活呢?

我的同事齐思明说过:“英国女人的幸福方程式三要素,一是能爱人,二是有事做,三是有希望。萧樱,这三样你都有了,所以你是幸福的。”

感觉这辈子从来没有和姚亮隔得如此疏远,虽然他是我的丈夫。所谓丈夫,是说一丈之内的那个男人,大概就是从床这端到床那端的距离吧。我甚至不如他指下的电脑键盘、面前的各种屏幕、冰冷的数字、枯燥乏味的单据。他的心在一丈之外,甚至身体也是。

曾经,我们不是这样的。

1994年,我们同时考上了川大。他读金融专业,我在外语系。大二那年他请我看电影,是好莱坞大片《真实的谎言》,里面居然有段令情窦初开的我俩尴尬与向往的激情戏:妻子不甘于家庭主妇的平淡与琐碎,脱胎换骨变身脱衣舞娘,跳了一段钢管舞。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钢管舞,冷冷金属质感的钢管与火辣迷离的舞步,那大概是女人性感与风情的极致了。黑暗中,我和姚亮的手指尖相抵……

毕业后我追随姚亮北上,他考取了北大的硕士。三年后,姚亮进了外资银行,我跳槽到一家会计事务所工作。姚亮说我们这样是新型婚姻模式,像他这样的金领男人梦想中的妻子就是新解“白骨精”――白领的身份,丈夫的肋骨,婚姻是她全部精华。他负责物质基础,我负责家庭和美:他负责钱包丰盈,我负责珠圆玉润。可是,有时看着镜中的自己,我觉得陌生。我不喜欢镜子里这个看上去丰腴的小妇人。在姚亮不回家的夜晚,我就不吃晚饭,减肥是过程,想要的结果是希望回到从前,青春的活泼的苗条的少女……

有时不免疑惑和自嘲,怎么像是活在“男耕女织”的时代?唯一不同的是,婚姻中的男人是我爱的,而且是我自己选择的。

男人们却没有改变过,野心没有,对女人的要求更没有。比如和我同时进公司,年龄、学历、职位相当的齐思明,他正全力以赴注册会计师的考试,一心想进入更好的公司。有时他拿些外文资料向我请教,我挺羡慕他的充实与战斗精神,便开玩笑说:“干脆我也去考一个吧。”他就用奇怪的眼神看我:“知道现在有从娃娃抓起的‘淑女培训班’吗,女人学习琴棋书画就是为了嫁个能够供给她们悠闲地琴棋书画的男人。越是女大学生越是宣称,婚姻才是女人改变命运的最主要途径。你还需要改变什么呢?”

我无话可说。

那天,走过SOHO门口,一张宣传单塞到我手里,只看大标题我就愣住了,一时有些恍惚――“全国第一家专为白领开设的钢管舞学习班!”

令我蓦然心动的不是钢管舞的性感妖冶,不,恰恰相反,钢管舞与我的初恋、第一次握手、第一次青春的战栗紧密相连。学习过程中的能力和水平。同时阅读还能刺激孩子的大脑发育,并使孩子在阅读中汲取知识的养分。

读书时,妈妈指着书上的字一句一句地读给她听,琬婷一边仔细地听,一边认真地看着字。随着书读得越来越多,琬婷的识字量也愈来愈大,连父母都感到惊奇因为有些字并不是逐字逐句教的,但她却能认识。妈妈好奇地问琬婷“这些字妈妈并没教过你,你是怎么会的呢?”琬婷说:“妈妈给我读的时候我用心记下来的。”琬婷幼儿时期在看听读中用心记忆汉字的好习惯,深深地影响着她现在的英语学习。可见听读和认识记忆单词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在琬婷幼儿时期,妈妈让她背诵过许多韵律优美的唐诗、宋词。通过让她阅读各种各样的书籍,以及复述故事中的情节和自编故事来提高记忆能力、语言能力和阅读能力。琬婷后来之所以能写下那么丰富优美的英文小说,都得益于她的中文基础。

在学习《英语900句》时,基本句子琬婷要一句一句地边看、边听,边读;利用看听读之间的联系,让琬婷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认识和记住了大量的英语单词。

让玩具陪孩子一起学英语

为了使英语学习充满新鲜感和趣味性,让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有趣,同时也为了巩固所学句子并能灵活运用,在琬婷学习《英语900句》里的会话时,爸爸便和琬婷玩起了英语会话游戏,让她在轻松愉快中学习。

在家中书房的东北角,有一个用20块五颜六色的正方形泡沫拼成的垫子,每块正方形的泡沫中间都是一个可拼装的动物图案,上面堆放着大大小小的毛绒玩具,这是琬婷最喜爱的小乐园。平时写完作业,琬婷便会坐在垫子上摆弄这些玩具,和它们一起玩耍。看着琬婷愉快玩耍的样子,一个念头闪现在钟沛的脑海里:既然琬婷这么喜爱这些玩具,为何不把它们用到英语学习中来呢?

于是,他对琬婷说:“我们现在不是已经学了两课了吗?为什么不让这些可爱的小动物们也加入到我们的英语学习中来?”当琬婷得知小动物们也可以和她一起用英语玩游戏时,非常开心,赶紧给每个玩具都取了一个英文名。她把黄色的小狗叫做“Bill”;把戴着眼镜、引人发笑的大肥猪叫做“MrGreen”;把笨笨的小猪叫做“Mrs Green”;又将可爱的小熊叫做“Margaret”……十几个琬婷喜爱的大大小小的玩具都被她取了一个英文名。

在给所有的玩具都起完了英文名后,琬婷这才想起自己还没有一个英文名呢!思索了一会儿,琬婷郑重其事地向爸爸宣布:“我的英文名叫‘Helen’”。做英语游戏的时候,爸爸和琬婷手中各自拿着几个角色中的玩具,你一句我一句,又说又笑地进行英语对话,就像在给这些可爱的动物们配音一样。这些小动物们见面后,时而亲热地相互打招呼问好,时而颇有兴致地谈论着天气,时而一起兴高采烈地聊天。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在做游戏,哪里知道他们是在学英语呢?

这太愉快了,每天写完作业以后,琬婷便迫不及待地和爸爸一起玩游戏。这些游戏内容都是根据教材中的简短会话来进行的爸爸对琬婷说,如果你想让我们的游戏生动有趣,有更多的话题,你就要学会更多的英语,那样才更好玩。

每次做游戏前,琬婷都会把剧本――课文中的情景会话背个滚瓜烂熟,然后再细细地设想一下课文中的每个场景该怎样安排,角色该怎样分配,爸爸该拿什么动物,她又该拿哪个动物,小动物们要做些什么动作,说些什么话。那样子,仿佛就像是一个集编剧、导演、主角于一身的“小能人”!而爸爸则完全听从她的安排和指挥。

游戏开始之前,琬婷会把她的安排和想法告诉爸爸,以便让爸爸照着她的设计做。“老爸,这次游戏小狗熊归你,我拿小兔子吧!记住我说的了吗?”“记住了,放心吧!

爸爸和琬婷各就各位,进入了角色。就这样,每一次的英语学习都是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置身在这样的游戏环境中学习英语,你说琬婷能不快乐,能不沉浸其中吗?

此后,琬婷最感兴趣的便是每课的会话部分,因为她可以扮演各种情景下的游戏角色。琬婷要想在玩游戏的时候有趣,就要多说和说得流利,要想多说和说得流利,就要多学多练多背诵,这样在英语学习中就形成了良性循环。说得越流利,玩得就越开心。

琬婷对英语的喜爱成了她学习英语的巨大动力和源泉,经常是当天辅导的内容学完了,琬婷见时间还早,便要求道“现在时间还早,别忙着下课,继续学,我还想多学一些。

这样,琬婷在学中玩、玩中学,充分享受到了英语学习带给她的快乐。不知不觉中就把枯燥的学习变为了有趣的语言游戏,把有趣的语言游戏变成学习的动力。

由于爸爸别出心裁的教学方法,琬婷的英语非常棒。到了初中一年级,有时候老师外出学习,就让琬婷来当代课老师。同时她还是《岭南少年报》的小记者,可以用流利的英语采访那些迪士尼的演员。

更让人惊讶的是,在她小学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访问美国的数学网站了,把学习中遇到的难题用邮件发给数学博士。在网上她还因自己新颖独特的答题,被“张贴”出来,供大家交流参考,并和一位美国的数学爷爷结下“忘年交”。

而如今,《钟琬婷英语》一书已由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版,她快乐学习的方法和经验将会介绍进更多的家庭,不知道谁将会是下一个钟琬婷呢?又或者,谁会在快乐的家庭学习氛围中,创造出下一个奇迹呢?

编后:

很多时候,“兴趣”仅仅被当成学习的出发点,而繁复枯燥的过程则让“快乐”徒有虚名。其实,在学习的过程中变换各种“快乐”的方法,从而使“兴趣”不再仅仅停留在“我想学”的阶段,而是进化到“我要学”的阶段,才是“快乐”与“兴趣”最好的结合。

很多人说琬婷的爸爸创造了一个奇迹,但奇迹背后是他从小潜移默化的培养、对女儿兴趣由浅入深的引导、鼓励和不断寻找适合女儿的学习方法的苦心。

也许琬婷的学习方法可以为很多孩子打开一条“捷径”,但却不能盲目地套用在每一个孩子的身上,善于捕捉自己孩子身上的“兴趣点”。用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加以引导和培养,才是最终的“捷径”。

(本文由华东交通大学母亲教育研究所特别供稿。该所长期致力于中国家庭教育的研究和普及,欢迎有教育孩子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的家长与该所联系。电话:010――63980359网址:http://mqjy,com,cn E-mail:mjplace@163,com)

《钟琬婷英语》

――5年浓缩13年,大中小学生、教师和家长们的英语学习顾问

这是当今我国英语教育中最值得探究和期待的一个典型个案!

一位从未走出过国门的父亲,仅仅只用了三年时间,就成功地让10岁女儿(钟琬婷)说出一口流利纯正的英语,达到优秀研究生毕业的水平。13岁时参加雅思考试,更以3个单项满分的成绩荣获“全球雅思状元”……

这位普通父亲是如何逐步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适合中国人英语学习特点的教育方法的呢?这套《钟琬婷英语》的核心理念和步骤又是什么呢?在越来越强调外语教育的当今,这套方法对于诸多正为英语学习苦恼的学习者,教育者和家长来说,无疑都会有极大的帮助和启迪!

该书已由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版,定价29,80元。读者可到各大书店购买,邮购请致电:(010)65980350

第7篇:女孩英语名字大全范文

一、语言中歧视女性的现象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男子一统天下的局面逐步形成。男尊女卑的思想几乎是一种全球现象。

语言作为反映社会的一面镜子,必然对人们的观念和妇女的社会地位有所体现,而社会生活也必然会对语言产生影响。社会语言学家认为,语言不仅仅是思想内容的载体,它本身就有思想内容(J. A. Fishman 1971:7)。我们从语言这面镜子里,可以看到社会生活的一角。从语言现象的发展和变化中,能够看到社会生活的某些奥秘(陈原1979:2)。在汉语中我们发现有不少的谦称是针对妇女的,像对人称自己的妻子为“内人、内子、贱内、拙荆”,而“丈夫”一词却没有相应的谦称形式。在旧社会,丈夫可以休妻,可以续娶,妻子却不可以休夫,不可以改嫁。因此汉语里有“贞女”、“节妇”,但没有“贞男”、“节男”。还有一些意符为女字旁的汉字,常常含有贬义,如“妖”、“媚”、“妓”、“娼”、“嫖”、“奸”等。还有一些汉字所反映的心理,不光女人有,男人同样也有,但这些字却全部以“女”字作意符,如“妒”、“婪”、“妄”等。这说明性别歧视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它不仅反映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也反映在语言和语言的使用中。语言直接反映社会生活,特别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词汇,对社会生活的变化和发展甚为敏感。为什么会产生语义上的不平等?有人认为,这来自对女性词贬义化这一社会心理现象(Yaguello 1978:141)。有人甚至断言,所有词,不论其来源如何,只要是与女性有联系的,便会带上贬义色彩。因为在这个大男子的社会里,这是一条重要的语义规则(Spender 1980:18)。许多文字材料暗示,是男人创造了世界和语言,因此社会和语言把女性放在了从属的地位。

二、包含意义上的女性歧视

英语使用中的性别歧视现象还表现在阳性名词和代词与阴性名词和代词的属从关系上。在语言里,一对对立的语言成分并不完全等量,其中一个(无标记的)较之另一个(有标记的)更为基本、更为自然、更为常用(Richards et al.,1985:17)。一般说来,在一对对立词中阴性名词和代词往往有形式标记和分布标记,从而处于从属地位,使用范围受到限制。比如,从词的外部特征上说,一对有性别区分特征的对立词中,阳性名词一般是无标记的,阴性名词往往是在阳性名词之后加词缀构成,因而具有形式标记。如:hero——heroine,prince——princess。从这些成对的对立项中可以看出,阴性名词是阳性名词的派生词,它的形式标记使它处于从属的和次要的地位,这是性别歧视现象在语言形式上的直接反映。就分布范围而言,英语中的阳性名词和代词一般是无标记的,具有泛指性,使用范围较广,与阴性名词有语义上的包含关系。阳性名词和代词可指代阴性名词和代词或性别不明的人,而与它相对应的阴性代词却不能指代阳性词。例如:

1、Men have lived on this island for ten thousand years.

2、The teacher said that everyone should do his best.

在这两个例句中的黑体部分都是通称,都包括女性在内。拒统计,文献中出现代词he 和she的比例是4:1,虽然女性占了世界人口的50%。

三、构词上的女性歧视

英语中有许多表示职业的词由加后缀“-man”构成,如:spokesman,congressman,freshman,sportsman,chairman等。这种词汇明显地忽略了女性的存在。另外一些指称社会地位较低的职业往往有男性名词,也有女性名词,如waiter / waitress(服务员),steward / stewardess(乘务员)。但是指称社会地位较高的职业时,就只剩一个男性名词了,如doctor,lawyer,surgeon 等。要表示女性概念,只能在这些词前面加上 lady,woman,female 等词,如a lady-doctor(女医生),a woman-lawyer(女律师),a female-surgeon(女外科医生)。相反,还有一些在社会上被认为地位低微下贱的职业通常只指女性,如baby-sitter(临时替人照看孩子的人),nurse(护士),housewife(家庭主妇)等。如果要表示男性,就要在这些词后面加上 male 。另外,人们一般不说 a family woman 或 a career man,因为,人们认为妇女只有在家庭中才能找到合适的位置,再加上 family纯属多余;而职业生涯自然属于男人,也没有必要再加career。这种社会态度导致了诸如family man和career woman之类表达法的出现。

四、排列上的女性歧视

性别歧视现象还表现在表示两性词汇的排列顺序上。在一个词组中如同时存在男性和女性两个词,传统语法应把男性置前,女性放后。如 king and queen,husband and wife,father and mother,brother and sister,son and daughter,men and woman,boys and girls,Mr. And Mrs.,host and hostess,Adam and Eve,husband and wife 等。汉语也有相应的结构,如:“夫妻”、“男女”、“兄妹”、“子女”等。仔细观察不难发现,这些词组的语义结构与“美丑”、“好坏”、“大小”、“生死”等很相似。

五、隐含中的女性歧视

词汇上的不平等看得见,摸得着,语义上的不平等则是隐蔽的,它往往隐藏在词汇平等的外表之下。如,同一个词汇在与指代不同性别的词汇相结合时,其所指意义和蕴涵语义也会不同。一般说来,在与指代男性的词汇搭配时,常为褒义,而与女性的词汇相搭配时却往往带着贬义色彩。如 professional在指男性时,它的蕴涵语义为“专业人才”,而它指女性时,包含有“从事娼妓行业”之意;“tramp”用于男子,指“流浪者”,用于女子时,常指“”。man 和 woman 也同样存在着语用上的非对等关系。例如,the man in the street 是“一个普通人”,而 the woman in the street 却成了“”。这显然是社会偏见形成的语义选择。这种现象的出现并非来自语言本身,而是来自特定语言社团中人们的社会价值观。

六、语义变化中的女性歧视

有些指称女子的词,开始是褒义的,但后来慢慢变成了贬义词。如:gentleman(绅士)和 lady(女士)本是一组对应词,可是在现代英语中,lady 的内涵语义已沦为 man(男人)的对应词。如,在英国,女售货员称为 sales lady,男售货员却是salesman而不是 sales gentleman。由此可见,lady与gentleman 在语用上存在着非对等关系。在 gentleman仍然保持着语义上的高贵性和尊严时,lady 却已变成普通妇女。Boy(男孩)和 girl(女孩)也不再是一对对应词。boy 不用于20岁以上的小伙子,而girl却可以用于20岁以上的女孩。也就是说,人们倾向于用孩子气的语言来称呼女性。据有些语文学家考证,在古印欧语系中,月亮原来是阳性的,而太阳则是阴性的。后来,随着父系氏族的出现,两者性别才倒了过来(Yaguello,1978:106)。这显然与权利转移有关。因为,“太阳、白天”常与“力量、光明”联系在一起,而“月亮、夜晚”则容易使人联想到“软弱、黑暗”。

第8篇:女孩英语名字大全范文

在妈妈身边当个小女孩固然很好,可是,在你的上司面前当小女孩,你将永无出头之日。

你把自己当成什么角色,你便是一个什么角色。你觉得自己小,那你就是小角色;你觉得自己好,那你就是大角色。而上司,他们的眼睛永远不会注意角落里的小女孩的。

跟老太太套瓷

三月还没到,还在下雪呢,找工作的时间就不知不觉提前了。一夜之间全班同学都神神鬼鬼地跟复印部的老太太混得烂熟。不熟不行啊,那么多资料表格荣誉证书要复印,几千张纸不给优惠,算下来也是要破一笔小财的。

窦浅安也去跟老太太套瓷。几届毕业生下来,老太太已经颇有经验了。她告诉窦浅安,你这些东西,先印它二十份,不够再印二十份,回去拿订书机给订成一册一册的,往外投!

窦浅安当然知道这就是推荐表,不过,她可没想到老太太在她临走时还好心地拉住她,买一赠一地叮嘱:记住,要放上你的艺术照!

上帝的小母狮子

艺术照不艺术照倒在其次,这公司面试的最后一关特惊险:英语口语交谈。一进门只见正面三个火眼金睛的老外,侧面两个仙风道骨的主管,窦浅安双腿一抖,险些屁滚尿流。

还好,主考老外是个慢性子,说话语速也特慢,问的第一个问题窦浅安听清楚了,“你喜欢当一位翻译吗?”

“Ofcouse!”因为听得太懂了,回答得也十分响亮。加一分。而后又解释了几句,还不赖,又加一分。

就这么两人慢吞吞地对着话,旁边主管就坐不住了,他表现出一种“根本可以不用再试”的样子,示意老外快点结束。然后,他用中文问了最后一个问题。

“你有英文名吗?”

窦浅安想了想,本来她的英文名是Ariel,意思是上帝的小母狮子,公主般的女孩。这名字可是够大气的,小安不是没心眼,她想,没准未来某位女上司就叫这名,或者,老板的太太就叫这名,那可不太好,要知道大家都是文化人,文化人最忌讳的就是重复,拾人牙慧。于是在那一瞬间,她忽然改主意了,“我叫Ann。”用一个最低的声调,窦浅安把自己掩护在一个最平凡的音节里。

理智的人

就这么上班了。挺好,大型文化公司的小部门,月初大家去头儿那儿报选题,想做什么,然后给自己一个量。窦浅安给自己的定量一般是每月译完半本小词典或一部科技书籍,她可不像那个Gino――私底下大家还是叫他的中文名齐诺。月初齐诺叫嚣着要译三大本丛书,月底却弄不完,总火烧眉毛地来找窦浅安商量:“你那些小师妹,叫她们别做家教做我的兼职吧,我按劳计酬啊。”

窦浅安基本上是以白眼球的动作理会他的存在,她顶讨厌这种说大话的人,一起到公司,大家都低头安静做事,他偏要上蹿下跳,非引起注意不可。窦浅安收拾皮包:“另请高明吧,师妹们都忙着约会哪!”

不过窦浅安也真帮过齐诺几次,有时候他实在活儿多做不完被头儿骂,窦浅安总是不声不响帮他译几页。浅安心地蛮善良,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而且,有一位前辈说:“这几个新来的年轻人里,Ann业务最扎实,要给自己更大的突破啊。”

听了这样的表扬,窦浅安觉得很高兴,但她并不觉得自己应该有什么更大的突破。那不是电视剧里的情景吗?新来的小女生,因为一个什么偶然的案子,晋升为主管,太言情了吧,窦浅安可是个理智的人。

谁会说瑞典语

圣诞节前,部门里流传着一个秘密消息,老板有位好友,是另一家公司的董事,要在圣诞节时去瑞典考察,可他的秘书只懂英语不懂瑞典语,董事想带上一位懂瑞典语的翻译,不为别的,只想壮壮声势。所以,估计要从本公司找一位临时翻译。

窦浅安一听,脸一红,她是懂一些瑞典语的,而且,在大学时她还结交过一个瑞典留学生朋友。不过,这时候齐诺已经站起来嚷嚷了:“瑞典语,我懂啊!”他大声念了一句,大家虽然都是搞外语的,却大部分是英语、日语,他这一句破绽百出的瑞典语说出来,就只有窦浅安一个人扑哧一笑。

齐诺不好意思地挠挠头:“Ann,你懂,那你来说说嘛。”

窦浅安马上摇头:“我不懂,我不懂,您最厉害了!”

麋鹿雪橇归他了

年底,齐诺真的被选去瑞典当翻译。当窦浅安在北京结满霜花的窗边剥橘子的时候,齐诺正和那位人人景仰的董事坐在麋鹿雪橇上和瑞典的朋友喝香槟。窦浅安心里不是不失落的,但是又能怎样呢,她觉得自己始终是个小角色,就像她的名字一样,Ann,这样的不起眼。

齐诺从瑞典回来,整个人都膨胀着一股朝气。看来他那三脚猫的口语赢得了国际友人的赞许。齐诺说:“Ann,你要是去,准风光死了,就连我这样的,比比划划,瑞典人都觉得我特神呢。”

窦浅安睁大眼睛看着齐诺,什么时候,这位仁兄已经退去青瓜的面貌,变得这样挥洒自如了。“Ann,下次再有机会,我一定不去,留给你。”齐诺像个长辈似的说,还拍了拍窦浅安的肩膀。

你愿意永远当小女孩吗

夏天的时候,开了一次全体大会。窦浅安坐在人群最边上,听着上司对每一位员工的评价。到她名字的时候,上司是这样讲的:“Ann,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好好干,你会长大的。”

看看,这大半年的班都白上了,这么久了,上司还把自己当个小女孩。

可是说到齐诺的时候,上司的用词就不一样了:“Gino,有大将之风,干练,热情。”

那年秋天,齐诺调到了上司直接管辖的部门,请大家吃饭。回来的路上窦浅安和齐诺顺路――其实,他们一直住在同一幢宿舍楼。窦浅安发现,在公司里齐诺越来越像个大人,越来越成熟,可是回到宿舍,他和自己也没什么两样啊。

齐诺似乎也感觉到了这一点,他笑了笑:“浅安,你看,回到家我们都一样,就像我们刚来这里时。但是,我不愿意永远是刚来的,我不想永远当个小男孩,你愿意永远当个小女孩吗?

“小女孩有什么不好?”

“在妈妈身边当小女孩固然很好,可是,在你的上司面前当小女孩,你将永无出头之日。”齐诺忽然很正经八百地说道:“懂吗?浅安,上司是不会把重要的任务,委派给一个喜欢脸红、说话低声、动不动就退缩的小孩的。”

我应该是大角色

第9篇:女孩英语名字大全范文

关键词:中西方;称谓;差异;跨文化比较

称谓语运用的得体与否,关系着交际的成功与否,尤其是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有必要了解和掌握不同文化背景之下称谓语的特点和正确的使用方法。以便更顺利地完成跨文化交际。中西方两种文化产生了两种不同的称谓系统,主要体现在社会称谓,亲属称谓上。本文将以这两种称谓为中心,探析这两种称谓的差异以避免交际禁忌和不必要的误会,从而使跨文化交际顺利的进行。

一、中西方称谓语的总体差异

(一)中国人的非对等称呼

中国人习惯于非对等称呼,究其原因是中国人受传统文化中儒家观念和宗法等级观念影响。中国人在“男女之别”、“长幼之别”等儒家观念教化和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观念的影响下形成森严的等级观念。中国人非对等的称呼方式最明显的体现在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的称呼要用敬称上。如:职员给经理写信,开头要称呼:“X经理:您好!”;儿子给年迈的父亲写信“父亲:您老最近身体可好?”反过来,经理可以直呼职员的名字。父亲可以直呼儿子的名字或昵称,不用使用敬称“您”。“您”往往表示对长辈或上级的尊敬,这种非对等称呼在日常中国人的亲属称呼和社会称呼上体现的尤为明显。

(二)西方人的对等称呼

西方人的对等称呼源于西方宗教文化和西方人对于法律的崇尚。西方普遍信奉基督教,倡导通过救赎解放个人和自由,尤其是倡导人人平等观念。西方法律观念更是体现着人人平等观念,强调个人的人权。如:在美国晚辈或者下级可以直接称呼长辈或上级的名字以表示亲昵。如:小孙子Jim直接称呼爷爷Mark的名字:“Jim:Mark,can you give me one doller to buy a bag of chocolate?” “Mark:Ok,honey!But you must finish your homework at first.”这种晚辈直呼其名表示亲呢的现象,在中国出现可能被视为对长辈的不尊敬。甚至在美国奥巴马探访幼儿园小孩子都可以直呼奥巴马的名字,以表示亲近。这种现象在美国很常见,但在中国几乎不能发生。

二、中西方亲属称谓语差异的比较

(一)中国人的亲属称谓

中国人的亲属称谓系统复杂且带有明确性。中国的称谓分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而且亲属称谓的每个年龄段上划分的很明确。如:父亲、母亲;侄子、侄女;等。可以看出每个亲属都由固定且唯一的称谓语,辨别十分明确。中国人称呼家庭成员、亲戚或邻居时,往往用“二哥”、“三姐”、“四婶”、“周大伯”之类。此外,中国人还有两个很特殊的称谓现象:中国人在社会交际中,会向和自己没有亲属关系的陌生人使用亲属称谓以进行顺利的语言交际。如:在社会交往中,乘车让座时会对陌生的老人说:阿姨/叔叔、大爷/大娘您坐。另一个特殊现象是亲属转称现象。中国的夫妻间会称呼对方:孩儿他爸/孩儿他妈;亲人间也可运用,孩儿他姥爷、孩儿他舅舅等。

(二)西方人的亲属称谓语

西方的亲属称谓语中没有父系和母系之分,也没有长幼之分。体现了西方人的平等观念。此外,西方人的亲属称谓语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例如:Grandfather / Grandmother既可以表示爷爷/奶奶,也可以表示外公/外婆。尤其是Cousin既表示堂兄弟姐妹,也表示表兄弟姐妹。这都体现了西方的亲属称谓的多义性和模糊性。

用英语称呼男人或是女人时,一般是直呼其名。特例是称父母为Dad,Mom,Mum,Mother等,称祖父母为Grandpa,Grandma等,有时称年长的亲戚为Aunt Mary或Uncle Jim。就连对这种亲属关系,美国人也倾向于用名字相称,不用表示亲属关系的词语。

三、中西方社交称谓语的差异

(一)中国人的社交称谓语

社会称谓反映了交际各方的交际关系、社会角色以及尊敬程度等。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所以历来就特别重视社交称谓。如:中国古人谦称自己为“在下”,敬称他人为“仁兄”。古代人对于交友也有很多称谓,如“布衣之交”、“刎颈之交”等。建国后中国人习惯不分年龄不分性别地称呼陌生人为“同志”,但随着改革开放的顺利实施,“同志”则较多地被使用在年龄稍长的人群进行社会称谓交际,而称呼年轻的陌生人为“小姐/先生”或“美女/帅哥”。中国人还习惯于用“姓+职业/头衔”称呼陌生人、上级等。如:孙局长、刘大夫等。中国人对于熟人、老朋友或同事之间的交际称谓,会用“老+姓”的方式去称呼表示亲近。如“老张”等。而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习惯使用“小+姓”。如“小李”。此外,原来“师傅”只用来称呼老手艺人、工人、厨师、汽车司机等。现在却成了一种很普遍的称呼,不问职业,不分男女,都可以称“师傅”。而对某一领域有资历但不一定从事教育行业的人,也会敬称为“姓+老师”如“范老师”等。

(二)西方的社交称谓语

西方社会重视人权,讲究人人平等。西方人在社会交际中不分年龄差别或职称级别都可以直呼其名,如“Tom”。西方人还常用“Mr./Ms.+姓”方式去称呼。如称呼自己的老师“Mr. Bond/Ms.Elizabeth”。西方人还可以用职称或学历称呼他人,如“Doctor.Lee”。西方人社交时对于陌生人可以用“Sir/Madam”去称呼对方以表示尊敬。

但近年来,许多讲英语的西方人常用名字称呼别人。如Tom、Michael等。这种做法在美国人中尤为普遍,甚至初次见面就用名字称呼。年龄相近或年龄悬殊的人之间也这样称呼,没有不尊重对方的意思。可以听到孩子叫年长的人Joe,Ben,Helen等。甚至孩子对父母或祖父母也可以这样称呼。

四、中西方称谓语的禁忌和偏误

西方人很忌讳“老+姓”的称呼方式,但在中国用“老+姓/姓+老”表示亲近尊敬。如“老高、刘老”。西方人“老”代表体弱多病,社会地位下降,不受人重视。所以和西方人进行交际时要避免用“老”这个字去称呼西方人。

对军官的称呼在汉英两种语言中也有所不同。在汉语中用姓加职务,如“陈司令”、“郝团长”等。在英语中只用姓加军衔不加职务,如可说 Captain Johnson(约翰逊上尉),却不说Company Commander Johnson(约翰逊连长)。汉语作品译成英语时常将某些称呼直译成英语词,如把“爷爷”译成Grandpa,实际上不完全对应。有些人用英语写中国的事情时,用这些称呼使文字带有中国色彩,这是无可非议的。不过,有些称呼使人为难。如何称呼教师,是直接叫Teacher 还是叫Teacher Zhang?这两种叫法都不符合英语习惯。如果让中小学生就按英语习惯,称教师为 Mr Wang(王先生)、 Mrs Yang(杨太太)或 Miss Fei(费小姐),中国人又觉得有些刺耳。把“叔叔”译成P.L.A.Uncle,把“警察叔叔”译成Uncle Policeman都不妥。第一,很多外国人不知道P.L.A.代表“中国人民”;第二,在西方,军队和警察与人民的关系不像在中国这样亲密,不明白为什么要称他们为“叔叔”。

通过对比我们能更好地了解中西方称谓语的差异、禁忌和偏误,从而减少跨文化交际中所产生的困惑和误解,使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兼容并包的文化胸怀,博采众长的文化视野将助我们搭起一条通向国际的友好桥梁,使中国文化更好的传播到世界每个角落,也使我们更加了解西方文明。(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梁萍.中西方称呼语的模糊性差异对比分析[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院报 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