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萌芽文章范文

萌芽文章精选(九篇)

萌芽文章

第1篇:萌芽文章范文

关键词:过氧化氢;油桃;萌芽率;芽存活率;调控效应

中图分类号:S66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910(2007)05-0015-02

落叶果树在休眠过程中,过氧化氢(H2O2)的代谢对芽的休眠起重要作用。研究认为,过氧化氢是细胞正常新陈代谢产生的有毒物质,将其清除是促进代谢正常进行的基础。笔者以曙光油桃为试材,于不同时期用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处理枝条,观察对解除芽休眠的作用,探讨其对油桃芽的萌发和存活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试验在泰安群星园艺示范园进行。试材为生长条件一致的7年生曙光油桃,树体健壮而整齐,试验期间常规管理。于11月3日、27日和12月15日分别向树体喷布0.5%、1%和2%的过氧化氢(H2O2),单株小区,重复3次,以喷清水做对照。处理后每隔6天采样1次,取生长一致的枝条,带回实验室,测定叶、花芽存活率和萌芽率。每次采回的枝条每处理取20条放在光照培养箱中进行清水培养测定萌芽率。培养条件为气温25℃,光照强度40μmol•m-2•s-1,每天光照12小时,隔一天换水1次,每次剪掉枝条基部2~3mm,露出新茬。培养25天后,调查芽存活率和萌芽率。脱落芽和生长点变褐的芽为死亡芽;萌发和生长点未变褐的芽为存活芽。由存活芽数和总芽数计算芽存活率。芽存活率的高低反应过氧化氢对芽的伤害程度,存活率越低,表明过氧化氢对芽的伤害越严重。

叶芽露绿、花芽露红者视为萌芽。当萌芽率超过50%时认定已通过自然休眠。调查结果用DPS进行数据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过氧化氢处理对油桃萌芽率的影响

试验结果见表1。11月3日用过氧化氢处理的油桃枝条萌芽率均低于50%,说明此时处理对萌芽率的影响不大;1%和0.5%H2O2处理可提高花芽萌芽率,其中,1%的H2O2处理后萌芽率与对照差异极显著;2%H2O2处理能抑制芽萌发。11月27日再处理对萌芽率的影响均很明显。此时不处理的花芽萌芽率为58.07%,已解除休眠;而0.5%和1%H2O2处理后萌芽率已分别达68.07%和73.06%,极显著地高于对照;2%H2O2处理则明显抑制芽萌发,萌芽率仅47.10%。12月15日自然休眠已基本解除,此时2%H2O2处理,花芽萌芽率较对照低10个百分点,为78.67%;1%、0.5%H2O2处理可提高萌芽率,萌芽率分别为96.67%和95.70%。可见过氧化氢对花芽萌芽率的影响因处理时间和浓度而异,休眠前对花芽萌芽率影响都不大;中期时低浓度过氧化氢处理可提高萌芽率,而高浓度则抑制芽萌发;后期低浓度处理对萌芽率影响也不大,高浓度仍抑制芽萌发。过氧化氢处理对叶芽萌发率的影响与对花芽的影响基本一致。

2.2过氧化氢处理油桃枝条对芽存活率的影响

从表1看出,对照(喷清水)枝条上的芽全部萌发。11月3日用过氧化氢处理油桃枝条,对芽存活影响不大,使用2%的过氧化氢,芽存活率93.5%,只有不到7%的芽死亡。11月27日处理对芽存活影响较大:0.5%过氧化氢处理芽存活率为94.5%,1%时为90.5%,2%时芽存活率仅为78.8%,有21.2%的芽死亡。12月15日处理明显降低了芽存活率,其中2%处理芽存活率仅为53.0%,几乎有半数芽受害而死;可见处理时期越晚、过氧化氢浓度越大,对芽的伤害越大,芽存活率越低。

3小结

试验表明,过氧化氢对曙光油桃休眠芽的影响因处理时期和浓度而异。

第2篇:萌芽文章范文

关键词2025杨树;伐根萌芽更新;植苗造林

中图分类号S792.11;S72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2-0237-01

中林2025杨的母本是69杨,父本是美洲黑杨。该杨树品种具有速生性、抗病性、抗虫性,是优良的杨树无性系。从1990年起,先后在北京、山东、江苏、江西、湖北、河南、内蒙古、等地进行造林测试,基本掌握了其植物学、生物学和经济学性状。

灌南县于1992年引进2025杨树,由于其速生性和适应性强而得到大面积推广,现已成为绿化造林中的杨树主栽品种之一。但由于2025杨树苗木极易受冻失水,而该地区早春大多干旱低温,栽植成活率较低,不仅加大造林成本,同时也挫伤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通过利用2025杨树伐根萌芽更新效果显著的特性,从2006年春季至2010年进行连续跟踪观测,以为提高2025杨树的移栽成活率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 观测地概况

观测地为2块大型排水沟的堤坎更新造林地,地下水位2.5 m,土壤为两合土,面积为4.17 hm2。原有的十一至十二年生2025杨树于2005年1―2月采伐,伐根径在25~40 cm之间。2005年3月下旬植苗造林580株(成活453株),栽植苗木高度2.6 m左右,利用伐根萌芽更新580株(成活575株)。第1块观测地在花园乡孙花河堤的上河堤,为东西向,更新造林4行,其中南边2行为伐根萌芽更新,北边2行为植苗造林。第2块观测地在李集乡馒头河的北堤上,也为东西向,更新造林4行,其中南边的2行为伐根萌芽更新,北边的2行为植苗造林(表1)。

1.2观测方法

2006年3月中旬调查成活情况,实测树高和根径。2006年11月中旬和2007年11月中旬调查观测树高和胸径生长量。每木实测,计算方法采用加权平均法。

2结果与分析

2.1成苗率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不同的更新方式其成苗率差异显著(表2)。利用伐根萌芽更新,因其有发达充满活力的母根系可充分供应其萌芽水分和养分[1-3],成苗率达99%。而植苗造林的苗木,其成活受苗木质量、栽植质量、气候、土壤、抚育管护等影响,成苗率仅为78%,需要进行补植。

2.2生长量调查

2.2.1一年生杨树生长量。于2006年3月中旬观测,结果表明:伐根萌芽更新当年的平均树高和根径分别达到5.6、5.5 cm;而植苗造林的苗木树高和根径当年处于缓苗时期,生长量很小,当年新梢生长只有60 cm左右,平均树高和根径分别为3.9、3.7 cm。前者的树高和根径生长量分别比后者提高了44%和49%,差异显著(表3)。

2.2.2二、三年生杨树生长量。分别于2006、2007年11月中旬观测,伐根萌芽更新的树高、胸径和蓄积量均高于植苗造林。其中,伐根萌芽造林二年生杨树的树高、胸径、蓄积量分别比植苗造林二年生杨树提高38%、28%和116%;三年生杨树,前者分别比后者提高17%、21%和89%,差异显著(表3)。

2.3变异观测

幼龄期的观测结果表明,在相同更新方式的单株之间,生长量差异不明显。但是所有的伐根萌芽更新单株,其树高、胸径和蓄积量都比植苗造林的单株要高,且均达显著水平。

2.4经济效益分析

多年来,林业生产中2025杨树采伐更新一直采用植苗造林的作业方式,由于造林成活率较低,造成资金浪费,耽误了林地更新时间,损失严重[4-6],而利用伐根萌芽更新,可显著减少育苗、整地、栽植和幼林抚育费用。根据分析计算,利用伐根萌芽更新幼林3年可节省投资3 969元(表4)。此外,因植苗造林成活率低而需补植造林的成本还没有计算在内。按此推算,就地采伐更新产生的社会效益非常显著。

3结论与讨论

2025杨树是适宜利用伐根萌芽更新的杨树品种。伐根萌芽更新成苗率高,幼林生长整齐,生长迅速,成材快,单位面积材积生长量大,经济效益显著,并可显著减少植苗更新的育苗、整地、挖塘、栽植和抚育费用,效益明显。

2025杨树伐根萌芽更新林木的中后期生长速度能否保持幼龄时的状况,还需进一步观察。利用2025杨树伐根萌芽更新,对树龄和采伐时间的选择,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4参考文献

[1] 方升佐,徐锡增.杨树萌芽更新及持续生产力[J].南京林业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4(4):43-48.

[2] 吕文宣,刘桂芳.杨树伐根的萌芽更新[J].新疆林业,1988(3):62-63.

[3] 任长海,姚桂兰.采用伐根萌芽法进行杨树更新初报[J].吉林林业科技,1992(1):15-16.

[4] 寇纪烈,董金伟.提高杨树造林成活率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87,9(2):162-168.

[5] 张振中,薛寿祥.利用I―69杨树伐根萌芽更新与植苗造林的效果[J].江苏林业科技,1999,26(4):23-25.

第3篇:萌芽文章范文

关键词:ABA; Cd;小麦种子;萌发

中图分类号:S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4-0305-01

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建成是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种子发芽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农作物生长和经济效益。ABA作为一种植物内源激素,能够诱导植物对紫外辐射、低温、热激、水分亏缺、盐害和重金属等非生物胁迫产生一定的抗(耐)性。ABA可以缓解盐处理引起的种子内源GA1+3含量和α-淀粉酶的活性下降。但ABA对植物种子在Cd胁迫环境下萌发的影响尚未见报道。本实验以小麦(镇麦六号)为试验对象,分析外源ABA预处理对Cd胁迫环境下种子萌发的影响,旨在为缓解镉污染严重地区秧田秧苗萌发生长受阻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种子来源

小麦种子品种为镇麦六号。

1.2 试验方法

1.2.1 Cd处理对种子萌发指标的测定

选取健康饱满的小麦种子经0.5%NaClO消毒25min,反复冲洗干挣后,蒸馏水浸种24h后,均匀播于铺有1层滤纸的培养皿中,每皿30粒种子,分别加入浓度梯度为0、12.5、25、50、100、200、250、300、350、400mg/LCd溶液(10mL/平皿),各处理均重复3次,置于28℃恒温培养箱中暗培养。培养三天后统计种子发芽数,用刻度尺分别测定根和地上部长度。计算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活力指数 =发芽指数×芽长)

1.2.2 ABA处理对Cd胁迫下种子萌发影响指标的测定

选取健康饱满的小麦种子经0.5% NaClO消毒25min,反复冲洗干净后,蒸馏水浸种24h后,均匀播于铺有1层滤纸的培养皿中,每皿30粒种子,设置ABA溶液的浓度梯度为0、0.5、1、1.5、2、3、4、5mg/L,同时加入浓度为300mg/LCd溶液或不加Cd溶液处理。各处理均重复3次,置于28℃恒温培养箱中暗培养。培养3d后统计种子发芽数,用刻度尺分别测定根和地上部分长度。统计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

2 结果与分析

2.1 Cd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

(1)Cd对小麦种子的萌发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随着Cd处理浓度的提高,小麦种子的萌发抑制程度加剧。随Cd浓度的提高,在衡量种子萌发活力的3个指标当中,活力指数降低最为显著。当Cd浓度为300mg/L时,同对照相比,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降至50%以下。这说明Cd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小麦种子的正常萌发。

(2)种子萌发过程中,50mg/LCd即能够显著抑制胚根和胚芽的生长,相比较而言,胚根对Cd的毒害较胚芽更为敏感。

2.2 ABA预处理对Cd胁迫下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

(1)实验表明,0.5-1.0mg/LABA处理能够有效缓解Cd对小麦种子萌发生长的不利影响,但是随着ABA处理浓度的提高,不仅不能缓解Cd的毒害作用,而且加重了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衡量种子萌发活力的3个指标均有相同的趋势,即低浓度ABA缓解Cd毒害,高浓度ABA加剧Cd毒害,其中以发芽势和发芽指数表现最为明显。

(2)实验表明, ABA处理对Cd胁迫下小麦种子胚根具有一定程度的缓解作用,对胚芽生长的缓解作用微弱。胚根对ABA的缓解作用较胚芽而言更为敏感。

3 讨论

Cd 能够降低小麦种子萌发活力,并随Cd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主要表现为活力指数的影响。Cd对植物幼苗根系生长的抑制作用已经有大量文献报道,其抑制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机理也日益清楚.其中最主要的机制是Cd对有丝分裂过程中微管的装配有严重损伤作用,导致无法正常形成纺锤体,进而影响到细胞一分为二。

ABA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外源ABA预处理对Cd胁迫下小麦种子萌发存在“低促高抑”效应,低浓度能够缓解Cd毒害对种子萌发的毒害作用,高浓度加剧了Cd毒害作用抑制种子萌发。种子的萌发活力体现在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上显著的差异。我们的实验结果还表明0.5-1.0mg/LABA能够减少胚根中的Cd含量。

最新研究表明ABA通过诱导叶片的NO产生来调节气孔关闭,而且这一信号传导过程还有依赖于体内信号分子的合成。生物体内信号传导是一个复杂而又精细的结构体系,这一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有待从细胞和分子水平进行深入研究。在我们的实验当中,暗培养下的胚芽尚未形成明显绿色叶片,故ABA通过调节气孔开合而影响Cd向地上部分转运似乎无法解释实验结果,有可能调节气孔开合和蒸腾速率不是ABA影响Cd在植物体内分布的唯一原因,这一实验现象提示我们ABA降低重金属毒害作用的机理尚有很多不为人知,还需开展更加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陈志良,仇荣亮.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J].环境保护,2002,29(6):21-23.

第4篇:萌芽文章范文

[关键词]种子大小 萌发 幼苗定居

[中图分类号]Q914.86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2-273-1

在植物整个生活史中,种子萌发和成苗阶段一直倍受关注,因为与生长相比,这一阶段是植物整个生活史中最脆弱、最易遭受不利环境影响的时期[1]。研究结果表明种子的萌发和幼苗定居与种子大小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而且很多结果显示大种子发芽潜力大,发芽快,幼苗重量大,抵御不利环境能力强[2],但也有少数研究结果显示幼苗生长策略使植物产生不同的生存适合度,在不利环境下或经过长期的幼苗生长后幼苗的适应性与种子大小无关或呈负相关关系[3]。

1种子大小与种子萌发的关系

国内外研究者关于种子大小对种子萌发影响的研究主要进行了种子发芽时间,发芽率,种子活力及幼苗生长等方面的研究。多数研究结果报道发芽率、发芽时间和种子活力与种子大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幼苗大小与种子大小呈正相关关系[4]。大种子萌发能够长出长的胚根,能从较深的土层下萌发;碳的获得和水的吸收与幼苗大小成正比例,大种子和小种子的幼苗获取碳和水的优势取决于是独立生长还是竞争;在田间试验结果显示,在干旱和干扰情况下,幼苗早期的生长大种子幼苗比小种子幼苗有优势[5]。

2种子大小与幼苗定居的关系

很多研究者在研究种子大小与幼苗定居的关系中,采用环境中存在的各种不利条件如埋深,矿物质营养缺乏,去叶,覆盖及干旱等作为处理因子。大的日本栗种子在较深的覆盖物下出苗率大于小种子的出苗率,中等大小的种子出苗最快,小种子出苗最慢[6]。一般,大种子比小种子萌发快,而且大种子能够在相对干旱的条件下发芽,幼苗适宜在光照强度高的条件下生长,小种子适宜在相对湿润的环境下萌发,如遮荫,可以降低干旱致死的危险[2]。

但并不是所有的结果都支持不利环境下大种子幼苗比小种子幼苗有优势。Leishman 和Westoby(1994)发现大种子和小种子幼苗在不同遮荫和干旱条件下情况下存活率是没有差异的[3]。幼苗通过最佳生长策略设法达到更大的生存适合度,植物对幼苗茎的资源投入是为了构建和维持植物的生长,也可以通过调节幼苗高度和生物量分配的调节作为一种适应环境的策略。种子大小与幼苗定居关系包括3个机理:幼苗大小效应;代谢效应;储能效应。

在种子萌发和幼苗定居方面大种子相对小种子来说并不是一直占优势,尽管质量和内含物方面都优于小种子,即使在发育的早期占优势,但消耗掉子叶能量后,后期的幼苗生长可能会减小这种差距,因为后期的营养来源于植株体外。

参考文献

[1]Angevine MW and Chabot BF.Seed germination syndromes in higher plants.In:Solbrig 0 et al.(Eds.)Topics in plant population biolog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New York. 1979,188-206.

[2]宗文杰,刘坤,卜海燕等.高寒草甸51种菊科植物种子大小变异及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兰州大学学报,2006,42(5):52-55.

[3]Leishman,M.R.,Westoby,M.1994.The role of large seed size in shaded conditions: experimental evidence. Seiwa, K.,2000. Effects of seed size and emergence time on tree seedling establishment:importance of developmental constraints.Oecologia,123:208-215.

[4]柯文山,钟章成,席红安等.四川大头茶地理种群种子大小变异及对萌发、幼苗特征的影响.生态学报,2000,20(4):697-701.

第5篇:萌芽文章范文

2、疏枝:是指把1年生枝或多年生枝从基部疏除的修剪。其方法多用于冬剪,夏剪时也有应用。疏枝可以改善树冠内光照状况及附近枝的营养状况。就整株而言,若上部疏枝较多,顶端优势就会向下部枝条转移,从而增强下部枝条的生长势;相反,如果下部疏枝较多,则会增强上部枝条的生长势。 同时,由于疏枝减少了枝叶量,有助于缓和母枝的加粗生长,组调整方面有较多的应用。

3、缩剪:把短截的剪口移到多年生枝上的修剪,称缩剪或回缩修剪。缩剪比短截的局部促进作用更强,有助于养分向基部转移。成龄树冬剪时通常应用。

4、长放:轻剪长放主要指冬剪时对较长的一年生枝只剪丢很小一部分,如只剪掉秋梢部分,很长的枝只剪除1/4或更少。这种剪法,目的是缓和这个枝的生长势,一般不用于骨干枝的延长枝。 轻剪长放,一般需要夏剪的正确配合。轻剪后,该枝上端萌芽、出枝,夏季一是缩剪到弱枝梢处,再促使其下部的芽萌发、出枝,填补空间;二是环割或环剥,促使多出枝,降低出枝位置,可以尽快形成结果枝组。 剪口芽通常选在秋梢上靠近春秋梢之间的不饱满芽处。若剪口芽较弱,称之为“戴活帽”,剪口芽萌发枝的势力较弱,有助于缓和本枝生长势;若选在春秋梢交界处瘪芽上,称之为“戴死帽”,这样春秋梢交界处很难萌芽出枝,而促进春梢的芽萌发出枝,但出枝的势力又不如直接剪到春梢芽处出枝势力强,所以既缓和本枝生长势,又在春梢段上多萌芽出枝。

5、目伤:又称刻芽,指在芽上方0.2~0.5厘米处用刀横刻皮层的修剪方法,以促进刻芽的萌发力、成枝力,促发短枝。刻芽常用于幼树,以促进枝条萌芽成枝,特别是出短枝,以早成花、早结果;也可用于骨干枝的延长枝,以克服光腿枝,特别是可以定向发枝;对于长的发育枝,可以连续刻芽,或间隔刻芽,以更多、更均匀地诱发短枝。

第6篇:萌芽文章范文

关键词 植物生长素;铁皮石斛;高位腋芽;生长

中图分类号 R282.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8-0143-01

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为兰科石斛属植物,是传统的名贵中药材[1]。铁皮石斛具有滋阴清热、生津益胃、止咳润肺等功效[2]。目前,人们对铁皮石斛的研究与利用不断发展,需求量极大,而铁皮石斛由于对生境敏感,生长缓慢,自然条件下繁殖率极低,加之人们长期的采挖,自然资源濒临灭绝[3],造成目前供不应求的严峻局面。为保护这一珍稀植物资源,通过产业化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铁皮石斛的发芽、生根便显得十分必要。该研究以铁皮石斛为材料,研究应用植物生长素对铁皮石斛高位腋芽萌发个数、生长周期、产量的影响,以为育苗提供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品种为自主研发的铁皮石斛良种,分别为907、T60、905,由广东永生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供试药品为吲哚乙酸 、95%乙醇等。

1.2 试验设计

根据吲哚乙酸的浓度,试验设4个处理,分别为0.10、0.25、0.50 mg/L,以清水作空白对照(CK)。3次重复,每个重复10株种苗。催芽期间的日均温度为25.2 ℃,平均湿度为80%。

1.3 试验方法

选取长势良好、长势相近并且无病虫害的905种苗,随机分成12组后做好编号标识,用配制好的吲哚乙酸溶液进行催芽。其中,空白对照组用同等剂量的清水进行催芽。从处理后1~15 d,每天对种苗的发芽数量进行统计(以萌芽长0.2 cm为标准,处理后每天调查统计各株发芽个数,数据处理用计算机生物统计软件DPS系统进行分析);从处理后1~40 d,定期对高位芽生根情况进行统计;高位芽萌发后,定期对其茎节数、茎长度、茎粗进行测量记录;待高位芽萌发成熟后,将其移栽进苗床,进行跟踪管理,采收后统计各样本单位鲜重。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长素对铁皮石斛高位腋芽萌发个数的影响

由表1可知,试验前期,不同处理间高位腋芽的萌发个数差异较大,用吲哚乙酸处理的试验组均比CK组高,其中以0.25 mg/L浓度组效果最佳,0.10 mg/L浓度组次之,0.50 mg/L浓度组较差。后期另选907、T60 2个良种进行相同的试验,其结果亦和上述试验相吻合。

2.2 生长素对平均发芽速度、平均生根速度以及生长周期的影响

生长素对铁皮石斛的催芽作用不仅表现在萌芽个数上,其对萌芽速度也有较大的影响。由表2可知,0.10、0.25、0.50 mg/L吲哚乙酸处理的平均发芽速度分别为14、13、14 d,比CK分别快15、16、15 d;平均生根速度分别为32、30、35 d,比CK分别快22、24、19 d;生长周期分别为511、509、513 d,比CK分别快29、31、27 d。

2.3 生长素对鲜品产量的影响

试验后期对移栽种苗进行采收后统计产量,吲哚乙酸处理组由于育苗量大,其采收产量也明显高于CK。3个吲哚乙酸处理组的最终产量分别为264.5、330.0、208.0 g,比CK分别多184.5、250.0、128.0 g。

2.4 高位腋芽栽培种苗品质鉴定

对催芽所形成的种苗移栽后采收,并进行品质鉴定。按照薄层色谱法,分别制取试验品和对照品2种溶液各5 μL,点在同一聚酰胺薄膜上,以乙醇-丁酮-乙酰丙酮-水(15∶15∶5∶8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烘干。喷以三氯化铝试液。在105 ℃烘3 min,置紫外光下检视。试验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3 讨论

生长素能够促进细胞伸长与细胞分化[4]。当用适当浓度的生长素处理种苗后,可以促进腋芽的萌发,采用吲哚乙酸对905、907、T60 3个良种进行处理后,对高位腋芽的萌发效果均产生了明显的影响。采用生长素处理的腋芽发芽速度、腋芽萌发量和移栽后长势均比清水对照好得多。

铁皮石斛自然环境下繁殖率极低,通过激素催芽后,不仅育苗量大,周期短,且生长快,成活率高,具有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该试验结果为铁皮石斛人工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参考[5-6]。

4 参考文献

[1] 徐程,詹忠根,廖苏梅.8种不同地域铁皮石斛农艺性状及多糖和纤维素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08,35(5):576-579.

[2]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一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70.

[3] 陈立钻,孙继军.珍稀濒危物种铁皮石斛的保育与开发利用[J].中国林业,2003(11):34.

[4] 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手册[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1.

第7篇:萌芽文章范文

关键词:鳢肠;杂草;种子萌发;尿素

中图分类号:Q945.78;S4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2)04-0731-03

杂草的生物学特性是农业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1-4]。农田杂草与作物之间存在对温、光、土壤养分与水分等资源的竞争,为保证作物良好生长,需要对杂草进行合理的控制[2]。化学肥料的使用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重要手段和普遍做法,但施肥也影响田间杂草的生长,进而影响农田杂草的生物多样性[3]。

鳢肠(Eclipta prostrata L.)为菊科(Compositae)鳢肠属(Eclipta)一年生草本植物,全草作为中药材又称墨旱莲,全国均有分布,是秋熟旱田的主要杂草之一[4]。长期以来,对醴肠的研究主要基于其作为中药材方面[5],如醴肠重要化学成分[6]、抗衰老作用[7]以及重金属污染对其种子萌发的影响[8]等,将鳢肠作为杂草的研究较少,施肥对鳢肠种子萌发影响的研究未见报道。本试验通过研究不同含氮量尿素溶液对鳢肠种子萌发的影响,以利探讨通过合理施肥控制杂草。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鳢肠瘦果于2010年10月采自江苏省连云港市科教园区新华村农田,选取发育良好、子粒饱满的种子。尿素为海南心连心化肥有限公司生产(心连心牌),含氮量46.4%。

1.2方法

1.2.1种子发芽试验鳢肠种子先用1.0g/L KMnO4溶液消毒10 min,流水冲洗后晾干浮水。在洗净的培养皿中垫2张滤纸后每培养皿中放100粒种子。按照尿素含氮量46.6%计,分别配置含氮量0.2、0.6、1.0、1.4、1.8 g/L的尿素水溶液,设清水为对照(CK)。培养皿加入各处理液后置光照培养箱(上海跃进医疗器械厂)中25 ℃、12 h/d 1 000 lx光照培养,3次重复。种子发芽以胚根长度等于种子长度为标准[9],从试验第二天开始计数。发芽数连续3 d不增加视为发芽结束。

1.2.2种子萌发指标发芽率=发芽种子数/试验种子数×100%;发芽势=前4 d发芽种子数/试验种子数×100%;发芽指数=∑(相对应的每天发芽种子数/发芽天数)。

1.2.3数据处理 用Mocrosoft Excel 2000和SPSS 11.0进行图表分析和方差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尿素溶液对鳢肠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试验结果见表1、图1。当尿素溶液含氮量为0.2 g/L时,鳢肠种子发芽率比对照有小幅上升,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含氮量0.2~1.0 g/L,随含氮量增加,鳢肠种子发芽率呈下降趋势,但各处理的发芽率与对照比差异不显著;含氮量高于1.0 g/L后,鳢肠种子发芽率明显下降,含氮量为1.4 g/L和1.8 g/L时与对照差异显著。但含氮量达到1.8 g/L时,醴肠种子的发芽率仍可达72%以上。

2.2尿素溶液对鳢肠种子发芽势的影响

鳢肠种子的发芽势随着尿素溶液含氮量的增加总体呈下降趋势(图2)。含氮量低于0.2 g/L,鳢肠种子的发芽势下降较平缓,与对照组比差异不显著(表1);当含氮量大于0.6 g/L后,鳢肠种子的发芽势与对照比差异显著,且在0.2~0.6 g/L区间发芽势下降迅速。

2.3尿素溶液对鳢肠种子发芽指数的影响

由图3可见,尿素溶液含氮量为0.2 g/L时,鳢肠种子发芽指数有所增加,但与对照比差异不显著(表1);含氮量大于0.2 g/L后,鳢肠种子的发芽指数呈现下降趋势;在0.2~0.6 g/L、1.0~1.4 g/L区间,发芽指数下降较快。含氮量低于1.0 g/L,醴肠种子的发芽指数与对照比差异不显著。

3讨论

一般土壤含氮量在0.2%以下,多数土壤含氮量不足0.01%,因此,本试验选用含氮量0.2~1.8 g/L的尿素溶液测定尿素对鳢肠种子萌发的影响[10]。研究表明,含氮量为0.2 g/L的尿素溶液总体上具有促进鳢肠种子萌发的作用,但促进作用不显著;含氮量高于0.2 g/L后,随尿素溶液含氮量的增加鳢肠种子的发芽率呈下降趋势,但即使含氮量达1.0 g/L,醴肠的发芽率也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指标高则表明种子生理基础好,活力高。试验结果表明,用含氮量为0.2 g/L的尿素溶液处理鳢肠种子,其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含氮量大于0.2 g/L后,随含氮量的增加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总体呈下降趋势,但直至含氮量为1.0 g/L,醴肠种子的发芽指数仍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综合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来看,含氮量低(≤0.2 g/L)的尿素溶液对醴肠种子萌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即使含氮量达到较高的1.8 g/L时,醴肠种子的发芽率仍超过70%,说明醴肠有与作物争夺氮肥的能力;但含氮量大于1.0 g/L后,尿素溶液对鳢肠种子的萌发表现出较明显的抑制作用,说明醴肠种子萌发也受到较高浓度的氮肥的抑制。

一方面,杂草因与作物竞争光照、土壤养分和水分等资源,限制了作物的生长,造成作物减产;另一方面,杂草又是农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防止土壤侵蚀、控制虫害、保护天敌、促进养分循环等方面起重要作用[2]。有研究表明,平衡使用氮、磷、钾肥能够促进作物良好生长,也有利于某些优势杂草在农田生物群落中的优势度[11],从而可能实现对杂草的理想控制。合理使用氮肥,在促进作物生长的同时,可以一定程度抑制农田杂草鳢肠的萌发,保持一定程度的醴肠种群存在,从而保持农田的生态平衡。

参考文献:

[1] 李孟良,汪从顺,万军.苍耳种子萌发和出苗特性的研究[J].种子,2004,23(4):35-38.

[2] 陈欣,王兆骞.农业生态系统杂草多样性保持的生态学功能[J].生态学杂志,2000,19(4):50-52.

[3] 张志铭,黄绍敏,叶永忠,等.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麦田杂草群落结构及生物多样性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2010(6):67-70.

[4] 强胜.杂草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5] 刘翔,严令耕,陈黎.墨旱莲本草考证[J].黑龙江中医药,2007(2):42-44.

[6] 吴疆,侯文彬,张铁军. 墨旱莲的化学成分[J].中草药,2008, 39(6):814-817.

[7] 石变华,刘梅,刘雪英,等. 墨旱莲水煎剂延缓衰老作用的研究[J].长治医学院学报,2009,23(5):331-333.

[8] 唐为萍,陈树思,陈玩叶.镉对抗癌植物鳢肠种子萌发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10,38(6):54-56.

[9] 刘玉艳,于凤鸣,曹慧颖,等. 盐胁迫对紫花地丁种子萌发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1(5):82-84.

第8篇:萌芽文章范文

关键词 玉米;抗旱悬浮种衣剂;包衣;发芽;秧苗素质

中图分类号 S513;S482.99;S3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3-0110-01

北方春玉米产区春季干旱经常发生,对玉米生产造成严重威胁。近年来,农业化学抗旱节水技术在大豆、小麦、玉米等许多作物上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是一种有效的减灾措施,但应用方式多采用土壤处理、幼苗处理和植株处理等[1-3]。试验将抗旱剂按不同浓度制成悬浮种衣剂,对玉米种子进行包衣处理,在模拟干旱条件下,研究其对玉米发芽及幼苗的影响,筛选出最佳的抗旱剂浓度,以期为抗旱种衣剂的开发应用和玉米的节水栽培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为:九单57玉米种子、抗旱剂、PGE-6000、蒸馏水等。

1.2 试验方法

将抗旱剂按不同处理浓度制成悬浮种衣剂,按药种比1∶40进行包衣(对照除外)。

1.2.1 抗旱剂对玉米出苗和秧苗素质的影响。试验共设4个处理,即分别用1.4%、2.1%、2.8%浓度的抗旱剂对玉米种子进行包衣处理,以不包衣为对照。3次重复,每次重复取150粒种子分别播于不锈钢盘中,基质为河沙,将盘置于28~30 ℃的发芽室内,进行出苗率及秧苗素质等调查。

1.2.2 抗旱剂在干旱条件下对玉米发芽能力的影响。在进行模拟干旱试验时,用PEG-6000模拟干旱环境,将抗旱剂的4个处理分别置于不同的模拟条件下,即每个处理取450粒包衣种子,分成9份,每份50粒放入直径9 cm的培养皿中,皿中分别加入蒸馏水、5% PEG-6000(w/v)水溶液(轻度干旱胁迫)、10% PEG-6000(w/v)水溶液(中度干旱胁迫)14 mL,3次重复。分别调查第2、4、6、8 天的种子萌发率。

1.3 调查内容与方法

Bouslama[4]等提出,根据种子在高渗溶液或在不同渗透势的土壤中发芽势和发芽率评价萌发期的抗旱性,并提出用种子萌发抗旱指数来反映种子在高渗透液中的发芽率和发芽势,认为其是一个可靠的评价种子芽苗期抗旱性的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种子萌发抗旱指数(CDRI)=干旱胁迫下胁迫种子萌发指数(PIs)/对照种子萌发指数(PIc)(1)

种子萌发指数=1.00×nd2+0.75×nd4+0.50×nd6+0.25×nd8(2)

式(2)中,nd2、nd4、nd6、nd8分别为第2、4、6、8天的种子萌发率。

2 结果与分析

2.1 抗旱剂对玉米出苗率及秧苗素质的影响

由表1可知,当抗旱剂浓度为2.8%时,与CK相比,出苗率提高2.0%,达到0.05水平显著,株高提高12.4%、根长提高22.2%、鲜重提高6.3%、干重提高12.5%,达到0.01水平上显著水平,效果较好。

2.2 模拟干旱条件下种子萌发抗旱指数

由表2可知,水分条件正常时,抗旱剂浓度为1.4%时添加10% PEG-6000水溶液及清水时效果较好,第2天的种子萌发率均是对照的2倍,添加清水的处理中,种子萌发抗旱指数为1.391,与对照达极显著水平。在干旱较重时(10% PEG-6000水溶液中)3个处理抗旱效果均好于对照,种子萌发抗旱指数较对照均达极显著水平,其中抗旱剂为2.8% 时抗旱最好,第2天的种子萌发率是对照的6倍,第4天的种子萌发率比对照提高18个百分点,第6天种子萌发率比对照提高10个百分点。

3 结论与讨论

水分胁迫降低了玉米种子的发芽率,但经过抗旱悬浮种衣剂处理的玉米种子在抗旱性上与未进行包衣处理的玉米种子相比,存在明显差异[5-6],在水分胁迫下,经过处理的种子仍然保持较高的发芽率。抗旱剂的浓度为2.8%时,制成悬浮种衣剂对玉米种子进行包衣,能有效地促进玉米幼苗地上部分的生长和根系的发育,增加根长、根干重和鲜重[7-8]。

在10% PEG-6000水溶液中,抗旱剂处理均比未进行包衣处理的效果好,其中抗旱剂为2.8%时抗旱最好,第2天的种子萌发率是对照的6倍,第4天的种子萌发率比对照提高18个百分点,第6天种子萌发率比对照提高10个百分点。

4 参考文献

[1] 王敏,姚维传,张从宇.抗旱剂对大豆出苗及幼苗生长的效应[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3(6):43-47.

[2] 张建新,李亚兰,徐福利.MFB多功能抗旱剂对小麦产量与品质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00,20(4):94-96.

[3] 赵海峰,邢淑艳,李广和.抗旱剂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J].农业科技与装备,2008(2):29-30.

[4] BOUSLAMA M.Stress tolerance in soybeans[J].Evaluation crop Sci,1984(24):933-937.

[5] 李向东,范翠丽,曹熙敏.PEG模拟干旱条件下4个玉米品种的苗期抗旱性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1(1):71-72.

[6] 王金召,韩燕丽,贾耀军,等.玉米抗旱性遗传育种研究进展[J].河南农业科学,2006(9):12-14.

第9篇:萌芽文章范文

关键词:玉竹(Polygonatum odoratum);种子萌发;赤霉素

中图分类号:Q946.885+.5;Q949.71+8.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24-6087-02

玉竹(Polygonatum odoratum)为百合科(Liliaceae)黄精属(Polygonatum)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尾参、玉参、铃铛菜。种子卵圆形,褐色,无光泽,直径约3.4 mm[1]。在中国主要分布于黄河以北、海拔500~3 000 m的山林阴坡[1],玉竹地下根状茎入药,具有养阴润燥、生津止渴的功能,用于肺胃阴伤,燥热咳嗽、咽干口渴、内热消渴[2-6]。

目前人工栽培玉竹主要靠根茎繁殖,因其繁殖系数较低[7],影响了栽培面积的扩大,而玉竹种子在通常条件下发芽时间长,且发芽势低,影响了出苗的整齐度。为了解决玉竹栽培中种子萌发率低的情况,研究了用赤霉素处理玉竹种子对其种子萌发的影响,意在探讨解决玉竹萌发障碍的有效方法,提高玉竹种子发芽率及发芽势,从种子繁殖上解决东北地区玉竹生产技术落后的现状,从而为推动东北地区玉竹大规模化生产栽培的快速发展及玉竹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玉竹种子采自吉林省敦化市。

1.2 试验方法

将玉竹种子洗净,用0.5%的KMnO4溶液浸泡消毒30 min,用去离子水冲洗3~5次,经赤霉素浸泡处理后,用去离子水冲洗5~6次,将种子包裹于经消毒的湿纱布中,并置于铺有湿润滤纸的培养皿里,保持湿度65%左右,放于25 ℃恒温箱催芽。

2 结果与分析

2.1 赤霉素浓度对玉竹种子萌发的影响

赤霉素浓度对玉竹种子萌发的影响见表1和图1。由表1可知,采用不同浓度赤霉素处理玉竹种子,除A1外,各处理的发芽率和发芽势与对照存在极显著差异;各处理的发芽指数与对照存在极显著差异。由图1可看出,随着赤霉素浓度的增大,各项测定指标数值也随之升高,当赤霉素浓度为A2时,各项指标数值基本达到高峰,赤霉素浓度继续升高,各项指标则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

当赤霉素浓度为A2时,发芽率达到最大值为64.5%,但与A3处理的发芽率差异不显著;A2处理的发芽势为55.3%,与其他处理均存在极显著差异;A2处理的发芽指数为13.2,虽略低于A3处理,但差异不显著。由此可知,当赤霉素浓度为A2时对玉竹种子萌发的促进作用效果最佳。

2.2 赤霉素作用时间对玉竹种子萌发的影响

采用最佳赤霉素浓度6×10-4 g/L,进行不同作用时间的试验,所得结果见表2、图2。由表2、图2可知,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各项测定指标显示上升趋势,当作用时间为10 h时,各项指标达到最高值,继续延长作用时间,各项指标数值反而呈下降趋势。当作用时间为10 h时,发芽率达到最大值78.3%,与其他作用时间差异极显著;此时的发芽势也达到最大值56.6%,但与B3(8 h)处理差异不显著;B4处理的发芽指数为15.7,与其他处理均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可见,赤霉素处理10 h对玉竹种子萌发促进效果最好。

3 小结与讨论

本试验用赤霉素处理玉竹种子,萌发试验共进行了30 d。结果表明,经赤霉素处理的玉竹种子萌发时间明显比对照试验的种子萌发早,且各项指标间均有极显著差异,说明赤霉素处理对玉竹种子萌发具有促进作用。原因可能是赤霉素溶液能显著提高胚乳中α-淀粉酶的活性,使细胞壁的水解酶活性增强,从而使胚细胞发生较大幅度的伸长,促进种子萌发进入生长阶段[8,9]。

在研究赤霉素对玉竹种子萌发影响的试验中发现,提高赤霉素浓度对玉竹种子萌发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当赤霉素浓度超越6×10-4 g/L时,发现各项测定指标数值开始下降,说明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提高赤霉素浓度可促进玉竹种子的萌发,浓度超过6×10-4 g/L会对玉竹种子萌发产生抑制作用。赤霉素浓度一定时,延长其作用时间可促进玉竹种子萌发,但当作用时间超过10 h时,发现各项指标明显下降,说明赤霉素作用时间超过10 h会对玉竹种子萌发产生抑制作用。

综上所述,赤霉素浓度采用6×10-4 g/L,处理10 h,对玉竹种子萌发促进效果最佳,发芽率为78.3%,发芽势为56.6%,发芽指数为15.7,玉竹种子发芽较整齐,活力较强。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15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8.52-53.

[2] 刘塔斯.玉竹[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77-81.

[3]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57-58.

[4] 丁登峰,向大雄,刘 韶,等.玉竹多糖的提取及其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影响[J].中南药学,2005,3(4):222-223.

[5] 胡思玉.玉竹保健饮料的研制[J]. 食品与机械,1984(4):24.

[6] 周 晔,唐 铖,高 翔,等.玉竹的研究进展[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5,11(2):328-330.

[7] 秦达业,甘运果.玉竹的栽培[J].农村实用科技,2001,12(6):8-9.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