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人事管理系统现状范文

人事管理系统现状精选(九篇)

人事管理系统现状

第1篇:人事管理系统现状范文

【关键词】输煤系统 制度管理人员管理 设备管理

中图分类号:P618.1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 输煤系统的作用与意义

输煤系统对煤矿和电厂的生产影响重大,要确实保证输煤系统的正常使用,就要在人员管理、程序制度管理、设备维护上做好工作,尤其是人员制度管理更是重中之重。因此,为保障输煤系统的安全运行,必须对人员管理模式、程序制度管理模式和设备应用管理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有效进行管理、运行。

1、输煤系统正常运行可以保障电厂发电系统的安全、正常运转。

因为当输煤系统发生故障或异常时,电厂发电系统只能依靠其锅炉給煤煤仓内储煤来实现发电功能。如果不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消除输煤系统故障,电厂发电系统将面临给煤煤仓枯竭,得不到补充,而不得不被迫停炉停机的危险局面,从而产生时间长、面积广的停电事故,造成极大地经济损失。

2、输煤系统正常运行可以保障煤矿生产系统的安全、正常运转。

因为当输煤系统发生故障或异常时,煤矿生产系统在仓内煤炭储满后,只能选择其他方式运输煤炭,无法合理安排生产,无法通过输煤系统进行煤炭输送,势必对煤矿生产造成影响,从而造成经济损失。

3、输煤系统的正常运行对社会的重要性。

输煤系统对煤矿和电厂的正常生产影响巨大,对一个区域范围内的人员生产生活影响巨大,输煤系统的正常运行,对社会生活秩序的正常化,经济生产的正常化做出了贡献。

三、输煤系统的管理

基于输煤系统在煤电系统中的重要性,对输煤系统的维护就显得格外重要。而对输煤维护起重要作用的人员、设备与制度管理是输煤系统能否正常工作的关键。因此,如何确保人员、设备与制度管理的行之有效,是输煤系统应该着重关注的。

1、设备管理

输煤系统主要设备包括:输送机、破碎机、振动筛、给煤机等主要设备和各种控制与保护元件等。做好这些设备的管理维护检修,使设备不带病带伤,遵守有病有伤一律按规定停止运行,进行检修直至恢复投入的设备管理规定。是输煤系统日常主要的工作任务和前进方向。

输煤系统设备管理主要根据设备管理与维护点检制度来执行,对设备建立全面具体的管理台帐,同时建立各种点检记录、管理记录和包机记录,要求员工每项操作都有记录,有据可查。

2、控制系统管理

输煤系统采用自动化集中控制系统,各设备各部位各种运行状况都会在系统中得到实时的、准确的反映,人员的在岗状况也会在系统中如实反映出来,对于输煤系统进行设备管理和人员管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为排除故障、追查事故等等留下痕迹和依据。

控制系统管理维护主要依据设备管理制度,要求员工对控制系统卫生清扫干净,各种继电器、控制线、保护元器件等管理到位,维护到位,防止失敏现象出现,保证始终灵活有效。

3、人员管理

输煤系统的操作与运行人员每天要跟各种机械、电气设备打交道,每天要面临设备运行的各种状态,同时要对整个系统的运行进行检查、监控、维护、清扫等,任务繁重,风险众多。不可避免会出现疏忽大意、走神溜号的现象。如何对人员进行管理,如何管理好人员,降低风险,做好运行,保证设备和人身的双重安全,一直是我们工作的中心和研究的课题。

以人为本,是我们在生产管理中始终遵循和一直追求的准则和状态,我们在人员管理上,坚持全员参与管理,对生产状况进行统计、分析、汇总和决策,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通过这种形式,也能及时有效的了解人员的思想动态、生理状态、操作水平、集体意识和归属感,进而了解部门的生产状况、安全状况、设备状况、管理状况,从而有针对性的制定设备维修计划、技术改造计划、人员培训计划、安全贯彻计划,及时改变管理策略和方式,及时推进工作开展,及时展开员工教育,减少和避免因人的因素造成的经济损失、人身事故和设备事故。

4、程序制度管理

程序制度的建立、更新与管理与人员管理息息相关,一体两面,同时也是设备、运行等所有管理工作与现场工作的基础与补充。我们针对现场中出现的各种状况、设备的购进更新维护、人员的各种状态等等的变化,时刻对程序制度进行更新、维护、贯彻、落实、执行,敦促人员学习、落实并遵守,最大限度的规范人员的各种行为,规范人员的作业活动,规范设备的检修工艺、顺序、操作规程,为各种生产、生活、活动建立依据。

现阶段我们正在着手学习和建立更加先进的程序制度管理体系—神华生产本安体系。

本质安全是指通过设计等手段使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误操作或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的功能;通过追求企业生产流程中人、物、系统、制度等诸要素的安全可靠和谐统一,使各种危害因素始终处于受控制状态,进而逐步趋近本质型、恒久型安全目标,以PDCA循环模式为依据建立起来的闭环安全管理系统。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是一套以危险源辨识为基础,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以管理员工不安全行为为重点,以切断事故发生的因果链为手段,经过多周期的不断循环建设,通过闭环管理,逐渐完善提高的全面、系统、可持续改进的现代安全管理体系。

我们在建立本安体系的过程中,在对整个生产系统流程工艺和人员管理的重新审视中,发现了很多以往不曾注意的疏漏,如日常检修活动中,都是随时随地进行检修,实际活动具备了,但是未曾留下痕迹,这对今后的工作中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十分不利。所以我们主观上着重加强了对这些方面的关注,严格按照神华要求,凡事留下痕迹,建立健全各种制度、记录、表格,积极贯彻落实,促进输煤系统各工种人员对新建制度进行学习、了解、掌握并遵守,在人、机、环、管各个环节织就一张大网,更加严密,将不安全因素和隐患拒之于外。

三、 输煤系统的发展

随着国家发展,各地对电力的需求不断增大,新建与改扩建火电厂的数量大增。输煤系统的运行情况对火电厂的发电情况至为重要。在这种大趋势下,输煤系统越来越得到重视,发展速度也势必会越来越快,自动化控制程度进一步得到增长。在今后的发展趋势中,安全、有效已成为发展的重点。

四、结论与认识

输煤系统的安全运行,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对电力要求不断增大的情况下,要做好输煤工作,就要从各方面对输煤系统的基本任务和意义,以及起重要作用的人员与制度管理有深刻的了解,并要及时掌握程序制度在现场生活中映射的变化情况,加强加大设备维护与更新换代力度。

【参考文献】

1、神华本安体系建设程序文件与管理手册----神华集团文件

第2篇:人事管理系统现状范文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事故,安全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C91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轨道交通存在的隐患

官方资料显示,近两年来,杭州、南京、西安、深圳等城市发生多起轨道交通建设事故,特别是杭州去年发生的“11.15”地铁工程事故,造成21人死亡。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模的快速扩大,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发生的事故也越来越多。据了解,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5个城市的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复,到2015年前后,将建设87条线路、总里程2495公里,总投资9886亿元。而在今年4月至5月,住建部在全国18个城市开展的47个在建轨道交通工程项目抽查中,未办理施工许可证占一半以上,达26个之多。

据了解,此次抽查中存在的系列问题也赫然可见,如地铁线路的勘察设计周期长则1年,短则几个月,不能满足勘察设计工作的基本需要;一些工程由于征地、拆迁等施工前期准备工作滞后,合同约定的施工工期实际上被压缩;一些工程受行政过度干预,设定关门工期,或者不顾客观实际,倒排工期。不难想象,上述问题一旦出现,今后地铁在实际运营中出现事故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

二、轨道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从安全管理组织机构看,我国各城市轨道交通基本上设立三级安全管理模式,即总部(地铁公司)设安全委员会,车辆、车务、维修等部门设安全领导小组,各车间(室)设安全员。总部范围内建立包括总部领导、部门领导、车间领导、安全监察员和兼职安全员在内的安全管理网络。其中安全管理的最高领导机构是安全委员会, 其常设办公室为安全监察室,车务、维修、车辆三大生产部门设有专职安全监察员。

事故发生的原因可归结到人为、管理、环境和设备四大因素。这四大因素中的任何一种因素运行不良,事故发生都会引起,而管理因素随时随地制约着其他3种因素。换句话说,只要管理上的缺陷、不善、混乱或失误存在,发生事故就会直接导致或导致人的不安全行为,存在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和设备的不安全状态,进而事故引发,可见管理缺陷是诱发事故的关键原因。

三、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管理工作存在以下不足

1、生产与安全脱节

有的生产管理部门和个别员工错误地把安全工作看成是安监室、领导、安全员的事,忽视安全工作,在生产过程中,安全管理与运营管理地铁脱节问题造成。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交通轨道企业,管理安全理所当然是生产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应当推行与生产管理同步发展的全面安全管理,即安全系统管理。

2、对安全问题处理不够全面

在处理问题时,没有由表及里进行分析按系统的功能和结构,不能将存在的各种安全问题有机联系在一起、分析全面,并将相应的预防措施制定出来,造成了脚痛医脚、头痛医头、顾此失彼的局面。

3、这一管理核心去指导安全工作没有抓住信息流,静态管理仍然是管理安全体制特征

现代企业安全管理的理念是:安全信息不仅应包括有关重大事故等灾害事故的历史经验资料、信息,更重要的是运营过程的安全信息应及时把握住,对安全工作的全过程动态控制来实现。

4、事故处理仍然是安全管理的日常工作重心

要完成由“处理事故”型到“预测事故”型的转变, 从处理事故追查转变到预测事前安全上,将安全管理工作的真正重心转移, 这一个过程还需要。在系统应用轨道交通安全方面, 这样的错误认识,要澄清即认为管理运营系统是一个大系统, 生产系统的子系统是管理安全系统。实际上,安全管理系统的概念是构造的,为将安全问题解决, 针对生产系统本身安全而言是其内涵,并不是从生产系统分离出安全系统这一子系统,而是生产系统的安全系统的改造,使之具有处理一切系统安全问题的功能。因此,安全系统是由与生产安全问题有关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因素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即对运营管理系统的安全状况进行控制和管理是安全管理系统的中心任务。

四、通过两条途径来实现安全管理系统对生产系统进行控制的功能

一条为控制微观反馈回路,由“检测状态安全”、“分析调查状态安全”、“ 处理隐患”、“ 实施组织”等组成,通过“检测状态安全”、“ 分析调查安全状态”, 当时生产系统的安全状态能够充分地反映出,通过对“隐患处理”、“执行”,随时控制设备、人、环境和管理四个影响生产系统安全状态的主要因素。

另一条是反馈回路宏观控制,由“检测安全状态”、“ 调查分析安全状态”、“ 收集原始信息”、“ 综合分析、评价安全状态”、“ 教育人员的安全和培训技术”、“ 更新改造设备”、“ 改良环境状态”、“ 方法管理和完善制度”、“ 计划安全”、“实施组织”等组成, 收集、综合分析来预测、评价整个生产系统的安全状态,通过对大量的隐患和事故等不安全状态信息的,提出对“教育人员的安全和培训技术”、“ 更新改造设备”、“ 改良环境状态”、“ 方法管理和完善制度”等要求, 安全计划及时调整并实施组织。

提高生产系统的安全系数,通过上述的流程工作和方法控制,最终减少事故的目的可以达到。在以上控制线路中, 一个内反馈还存在,即采用新理论、新方法,参数通过收集原始信息而产生, 产生模型通过综合评价安全状态, 新的安全状态调查分析手段和方法最终产生,来更新以往的手段及方法,并不断地完善使其,达到使原始信息更全面、及时、准确地反馈安全状态的目的。

五、轨道交通安全管理体系原理

由控制系统、保证系统和信息系统构成轨道交通安全管理体系。在这3个系统中, 组织保证和制度保证由保证系统为整个管理工作提供,是该体系运行的根本和前提。管理工作的整个核心是控制系统,是管理有效的关键环节的实现,在整个管理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用来进行信息的收集、加工、转换并进行控制和预测的是信息系统,是管理安全工作的整个基础。

1、保证系统。根据保证系统的作用和地位,把其分为制度保证、组织保证和教育培训。

2、组织保证。贯穿于生产的全过程的是安全,既需要进行横向管理,通过对企业的各层次部门,决策方案的落实来实行,更需要通过管理纵向上,最终生产安全的目的才能达到。

3、制度保证。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建立起来,是安全生产管理的前提和依据,全面安全管理的思想在安全生产责任系统的建立中体现出来。作为其细则实施,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是安全生产各级责任制具体落实到人的措施的保证。管理层次不同、分工不同,在安全责任应根据, 一个明确的安全责任,在每个岗位上都应该有。纵向从每个作业人员到最高管理者,横向则包括每个部门的各个岗位。

六、结束语

重点关注需要给与设计工作的交通轨道城市安全工程。目的在于,这样做安全交通城市轨道设计工程的重要性得到强化,程序化、系统化、规范化的目标使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工程的设计更加完善。为实现这个目的,设计导则只研究还不够,安全工程的一套评价设计体系还应该建立起来。想要一个城市的健康发展快速,而骨干的城市交通是轨道交通,所以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确保是奠基石于现代城市安全工程而言。

参考文献:

[1]那艳玲;地铁车站通风与火灾的CFD仿真模拟与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2]何叶从;地铁专用间接蒸发冷却器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3]丁德云;地铁列车振动环境响应低频特征的分析与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4]杜彬;地铁车站浅埋暗挖法施工对邻近桩基的影响及控制措施[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第3篇:人事管理系统现状范文

【关键词】运行管理 SAP 电厂 交接班 定期工作

运行管理作为电厂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其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发电机组的正常运行和整个发电厂的生产效率。电厂要求运行值班人员每天记载大量的设备运行数据,并且需要对机组运行状态、交接班、定期工作、运行管理台账、经济小指标等各方面信息进行全面的系统化管理。通过记录这些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实时数据,可以为机组的检修、技术改造提供可靠的依据,也方便了相关的职能部门从各个方面来了解机组的运行状况,从而正确指导设备的安全经济运行。因此,对机组的运行过程进行科学化管理,是每一个电厂的重中之重。

针对电厂运行管理的系统,当前大多数电厂采用的是B/S架构模式,通过JAVA语言等编译,硬件上需要WEB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而且基于使用安全的考虑,通常还需要分成开发、测试、生产三套服务器。当系统完成开发测试后,将程序包部署到正式的生产服务器上,然后通过网络进行数据源的连接。当然,也有一些信息化落后的电厂,仍然使用着纸质的记录簿来管理。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电厂员工在使用B/S架构的运行管理系统时,经常会碰到数据取数缓慢,系统卡死等情况。特别是交接班日志,时常要等待较长时间才能打开。这主要是程序在设计的过程中,用户常会要求把主体设备的运行参数,以及相关的缺陷单、工作票等信息集中在交接班管理界面里显示,以方便他们的查询和分析。而运行管理和设备检修管理通常是两套不同的系统,两者基于系统间的接口和协议相互集成,所以数据在交互的过程中,稳定性难以保证。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企业信息化管理对软件的集成性、稳定性、安全性,以及使用效率等要求越来越高,而SAP作为电力行业主推的信息管理软件,在国内几大发电集团,如华能、大唐、国电、华电等已得到全面的推广使用。通过SAP系统,使企业在财务、项目、物资供应、设备检修等方面得到了行之有效的管理。虽然,SAP系统没有标准的运行管理模块,但是它具备灵活的定制开发功能。作为一个开放式的系统,它预留着众多的内部增强出口和与外部软件之间的接口和协议。因此,企业从经济实用的角度出发,与其购买1套独立的运行管理软件,还不如在现有SAP平台的基础上,进行定制开发。这样不仅省去了服务器等硬件成本和维护费用,而且在同一个系统中,运行管理可以和设备检修管理、两票管理等进行无缝集成,从而大大提升数据之间的交互能力和系统使用的稳定性。

1 功能模块设计

电厂运行管理系统通常由基础数据配置、交接班、定期工作等几部分功能组成。系统功能的设计需要先了解电厂运行相关的组织架构及岗位职能,在系统里定义岗位角色及相关的权限,使不同岗位的用户操作不同的系统功能,实现权责分明。通过对电厂运行管理的需求分析,大致可以分成三个模块来实现其功能,即:基础数据准备及配置、运行交接班管理、定期工作管理。根据企业的运行管理制度,设计出界面友好,功能完善,参数可见的应用系统。

1.1 基础数据准备及配置的设计

基础数据的准备及配置是为了服务于其他两个模块,使它们的数据能够有效结合,从而减少数据库的容量。通过调用该模块的数据,还可以有效、合理的优化资源,使程序的编写更加清晰明了,实现数据共享,减少资源浪费。首先,需要根据运行管理的组织结构,确定相应的岗位,针对系统中需要实现的每一个功能点,建立相应的角色。然后,根据企业管理结构,将角色分配到相应的岗位,每个用户按各自岗位分配相应的权限,以实现人员与工作范围职责的划分。基础数据配置中还需要定义运行人员信息、班组信息、班次类型、倒班类型、运行岗位、专业数据,功能区域等配置表。

1.2 运行交接班管理模块设计

运行交接班管理主要以交接班日志的维护执行和交接班日志的配置为主,同时记录值班记事、设备状态及参数、交接班过程等三个部分。通过交接班的有效管理,可以方便运行人员查看设备状态及重要参数,在此需要与SAP PM模块中的设备管理、检修管理、两票管理进行数据交互。运行交接班管理是运行管理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1.3 定期工作管理模块设计

定期工作即设备的定期试验、轮换与维护,是确保备用设备可靠工作,保证自动装置、保护和信号装置正常发挥作用的重要措施,定期工作管理要求运行人员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和项目计划完成设备试验和轮换,并作相应的记录。

定期工作管理需要根据全厂设备运行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检查项目。设备的定期检查是电厂安全管理的核心,也是确保设备可靠运行的重要措施。通过合理的定期检查,可以使电厂的安全系数得到有效的提高。

2 系统的实现

系统的总体实现,要分多个步骤、多个层次进行,将系统的开发任务分模块、按功能并行进行,在底层数据结构确定的情况下,对于不同模块进行代码编译,最后对于所有模块进行集成,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本系统是在SAP软件的基础上进行定制开发,无需额外的服务器和网络链接。在同一软件中实现运行管理、设备管理、检修管理等生产的过程管理,无需系统间的切换,使电厂运行管理的流程更加的完善和简洁,也使系统的应用更加的稳定和高效。

运行管理的权限和基础数据配置可以使用SAP标准的功能。在此,我们将重点阐述交接班管理模块和定期工作管理模块的实现过程。

2.1 运行交接班管理模块的实现

电厂发电运行的岗位根据其职能的不同可以分为领导、专工、值长、主副值、巡操、化学运行、燃料运行等,在系统中需要根据其职能建立相应的角色。不同的角色在处理交接班管理模块时需要对应不同的权限和操作内容。交接班管理模块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值班记事、设备状态及参数、交接班过程。

值班记事要求当班人员根据机组的运行情况及时记录生产过程中发生的重要内容。值班记事包括如下内容:记事类型,即各交接班日志根据其日志的特点选择记事类型;记事时间,系统可以默认当前填写时间为记事时间,在填写记事时可修改记事时间;记事内容,简洁扼要的填写记事内容;相关设备位置,选择事件发生的相关设备位置(KKS码),每个事件需要对应一个设备位置。

设备状态及参数功能用于管理设备的运行状态,设备状态采用配置的方式。标准状态包括:运行、备用、检修这三种状态,每种状态在界面中采用不同的颜色(符号)进行区分,便于当班人员进行状态识别,如:状态为运行时颜色标记为红色(勾)、状态为备用时颜色标记为绿色(圈)、状态为检修时颜色标记为黄色(叉)。当成功进行交接班后,前一班的设备状态,自动带入到下一班的日志中。在当班过程中,当班人员可以根据设备实际状态的变化,修改日志中相关设备的状态。每个日志的状态都可以根据电厂实际管理的需要进行设定。交接班前需要对设备的状态进行提交,才可交班。参数主要是交接班日志中记录的一些重要数据,比如:发电量、煤耗等。参数和设备运行方式一起,作为交接班人员参考和历史留存。

交接班过程是运行人员交班和接班之间交清设备运行情况,明确责任的过程。交班前需对运行设备状态进行确认,确认后才可执行交班动作。接班时接班人需到已交班的日志中进行接班的确认操作。接班操作确认后,再新建一份值班日志,作为当班日志。

2.2 定期工作模块的实现

定期工作模块的功能在于帮助用户针对不同的项目类型制定需要定期执行的任务,并提醒任务执行人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定期工作任务。本模块主要实现三个功能,分别为:定期工作制定、定期工作执行和定期工作延期。

定期工作计划制定是针对不同专业、不同项目类型、不同执行周期制定计划并分配相应任务到岗位角色。定期工作项目类型:长期有效的定期工作和临时工作制定。

相关岗位人员根据系统提示未执行的定期工作,进行定期工作执行。执行完成后,用户根据实际的执行情况,填写定期工作的执行结果;如果工作未能完成则填写相关的情况说明,并提出延期要求。

定期工作的延期是特定授权人进行的工作,授权人根据执行人的情况说明,对相应的定期工作进行延期。是否可以延期,可以根据定期工作制定时的延期标志进行判断,如果延期标志为“否”,则该项定期工作任务将不允许进行延期处理。

3 总结

运行管理的水平是衡量一个发电企业管理能力的重要标志,搭建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管理系统是电厂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本文介绍的运行管理系统是以SAP系统为基础平台,根据运行管理的业务需求进行灵活定制,可以实现与设备管理、检修管理的无缝集成,具备基础数据配置、交接班管理、定期工作管理和报表查询等功能。

该系统的实现可以降低电厂的安全隐患,减少成本开支,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实现一流的信息化管理提供保障。

第4篇:人事管理系统现状范文

一、本质安全型矿井内涵

本质安全型矿井源于煤矿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即全部电路均为本质安全型,在正常工作或规定的故障状态下产生的电火花和热效应均不能点燃规定的爆炸物的电路。由此演绎的本质安全型矿井,就是运用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和科学的管理模式,使内部的人、物、系统、制度达到安全和谐统一,使各类事故降到最低限度,最终实现矿井零事故的本质安全。煤矿属于高危险行业,通过管理,把事故降到最低甚至零事故,即本质安全。其主要内容:一是人的本质安全。生产环境中的每一个人,做到遵章守纪,按章办事,杜绝三违,实现个体到群体的本质安全。二是物(装备、设施、原材料等)的本质安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物始终处在能够安全运行的状态,即设备以良好的状态运转;保护设施齐全,动作灵敏可靠;原材料优质,符合规定和使用要求。三是系统(工作环境)的本质安全。提升、运输、通风、排水、供电等主要系统及分支的单元系统,这些系统没有隐患或缺陷,不会因为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而发生事故。四是管理体系的本质安全。建立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和规范、科学的管理制度,实现管理零缺陷;安全检查经常化、制度化,实现人机互补,人制互补,避免或降低事故的危险性,减少事故的损失,从本质上实现矿井的安全。

二、本质安全型矿井管理标准与措施

本质安全型矿井管理标准的制定是在识别危险源的基础上,针对管理对象,通过强化管理来控制危险源。管理标准是消除危险源的对策和具体措施,切断事故发生的因果链,职工要明白每一道工序应如何操作,从而消除风险,防止事故的发生。本质安全型矿井管理标准是衡量安全管理的准绳,是管理工作应达到的最低要求。有了管理标准,还需要相应的管理措施来规范操作行为,使职工明确其职责权限及范围,并运用奖惩激励机制,督促和保证职工安全操作。本质安全型矿井的管理标准要覆盖生产作业现场的所有危险源。做到明确风险的产生原因,并有相应的管理标准予以规避;职工认真执行管理标准的要求,保障机电设备完好及正常运转,保障环境处于安全状态。要通过安全培训让职工明确手指口述的内容,进而控制和消除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防止事故的发生。

1.制定管理标准。管理标准是针对管理对象的,管理标准一定要做到按标准作业就能够消除危险源的目的。管理标准要具有可操作性,并与国家标准、安全法规和煤矿安全规程相统一,目前没有标准的要考虑增加新的标准。安全管理对象标准:一是人的管理标准,即人的行为标准。是指管理对象在何时、何地以何流程和方式做什么,以及不应该做什么。二是机的管理标准,包括管理对象的完好标准、数量标准、质量标准和正常运转状态。三是管的管理标准,现有的管理标准和具体措施要完备。

2.可操作性强的管理措施。煤矿安全管理标准的具体措施,包括规范人员作业行为的措施、保障机器设备完好及正常运转的管理措施、保障环境处于安全状态的管理措施,以及保障管理标准完备性的管理制度。一是人的管理措施,包括监督检查、激励机制、安全培训以及挂警示牌提醒等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具体方法和手段。二是机的管理措施,为对机电设备进行定期检查、检修、维护以确保管理对象数量充足、性能可靠、运行正常。

三、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的对策

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是安全管理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又是随着时代和科技进步而不断更新和发展的工程。

1.加强职工的煤矿职业化塑造,提高队伍素质。人是安全系统工程的核心,每一项工作、每一道工序最终都要靠人去完成,这就要求每一个人在潜意识里要有高度的安全责任心,行为上按规范去操作。为此,对职工的文化素质、专业技术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要把这几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是严把进矿关。通过严格的文化考核、政审和体检,招聘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职工,要大量引进煤矿中专、技校生,改变煤矿职工队伍文化素质低下的现状。二是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强化职工入矿前的安全培训和全员安全教育培训,使安全教育经常化、制度化。充分利用舆论工具,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运用典型的事故案例,分析事故的经过、教训和今后应采取的措施。使职工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由他律向自律转变。三是加强安全技术培训。改进培训的方式方法,克服培训上的形式主义和走过场方式。实行教考分离,培训教学与结业考试由不同的部门实施,坚持理论培训与实际操作演练相结合的方式,注重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和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培训,将工资分配与技术素质挂勾,鼓励职工自学技术,提高综合素质。

2.加大物和系统的安全装备投入。加大老设备更新换代、老系统的技术改造,推广应用煤矿信息化自动化控制技术,进一步提高系统、装备运行的安全可靠性,适时调整生产布局,推行集约化生产方式,大力发展机械化和自动化,减少人员投入。借鉴傻瓜相机理念,对生产系统、设备的安全保护装置进行技术改造,达到傻瓜都能操作的“预警―制约―闭锁”的链式保护方式。以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对生产系统中的瓦斯、水害、火灾、冲击地压、通风、压风、提升、运输、排水等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测监控,发现异常自动报警并采取相应的断电、关机等措施,形成“人机互补,人机制约”的安全保护闭环。

第5篇:人事管理系统现状范文

【关键词】环境监控;流量分析;报警

学校网络中心机房包括防火墙、路由和交换机等网络设备,以及多台运行关键业务的服务器等。机房联网环境监控系统采用数据集中管理,可以分为数据采集层,设备管理层,应用管理层。采用C/S结构为主,以B/S结构为辅的系统架构,实现大型网络集中管理。目前需要对监控系统实现对网络设备、服务器、通信链路状态相关应用技术指标的监控。包括DDN专线和VPN隧道等通信线路、服务器的硬件和各种操作系统、数据库和应用系统、网络设备的运行状态和性能,IP和应用流量分析,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纳入现有的监控中心网管平台,从而实现报表、统计、告警声光显示等功能。通过环境监控系统可以提升网络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与服务器中心的整体发展要求相适应。

一、机房环境监控系统架构管理方案分析

(1)系统架构方案。系统为方便的全Web方式配置和管

理,以“简约”设计为核心,使用简单,运行安全稳定。在网络中心机房部署一台核心硬件设备核心监控系统主要通过SNMP协议等对子网的网络设备、服务器进行监控。嵌入式现场信号采集控制器是一种专门用于对无人值守现场内的动力、设备、环境状况进行信息采集、管理和监控的网络设备,它集中了现场数据采集、现场智能口、各种通信协议转换、图像采集、故障告警、应急控制、数据存储、WEB服务器等多项功能,在该设备基础上建立的统一监控平台可不但大大简化了现场监控设备,而且有效地提高了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如图1所示:

(2)方案特点。在硬件方面,采用嵌入式技术,系统结构紧凑,无需硬盘、显示器等易损部件,不会感染病毒。系统采用分层的模块化结构,便于系统功能的扩充和更新。硬件平台具有的特点主要为:第一,组网方式:基于IP的局域网、广域网、因特网、ADSL、ISDN(2B+D)、2M、无线以太网等,支持旁路接入,全web管理。第二,基于WWW浏览器(HTTP),采用B/S、C/S结构。第三,能够统一对所有网络中的远程设备进行控制管理;客户端能够远程监控功能,监控机房环境参数。第四,具有目前最常部署的Vmware ESX(i)/vSphere虚拟化系统深入监控的能力。对DELL、HP等常用品牌服务器的管理软件提供接口,能深入监控此类服务器的运行参数。支持IPMI协议,具有对服务器底层硬件运行状态深入监控的能力。具备自检功能,简单故障实现自动恢复的功能。第五,对服务器定时关闭开启的能力,打造节能绿色机房。第六,支持紧急事件告警(当传输通道正常时,监控告警响应时间、数据响应时间、命令执行响应时间不超过5秒,故障告警准确率100%。)第七,支持远程软件升级、更新;支持XML接口与.NET平台无缝集成。第八,当网管网络中断时系统能支持3G无线专用网络通道进行紧急的远程备份、远程监控、远程调试等功能。因系统需求3G无线网络需要3Mbps或以上的上行速率。第九,克服用户专业维护人员较少问题,要求维护公司人员10分钟内可以通过专用网络通道进行7*24小时远程技术支持。

二、环境监控系统和管理功能分析

(1)机房硬件和网络管理设备监控和系统管理。对可网管的支持SNMP协议的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网络设备进行监控。监控主要内容包括:CPU负载/内存使用量/磁盘使用量/端口状态和流量等基本运行状态。设备电源/风扇/内部温度等硬件状态。接口错误包率/丢包率/广播包率等。HOST、TMM CPU利用率和内存、磁盘利用率,CPU温度和风扇转速等基本运行状态。全局、虚拟服务器、服务器池及成员的连接数和流量等业务性能。远程开关和重启服务器。定时开关和重启服务器。(2)机房环境监控。系统通过外置的环境监控主机、智能设备监控主机以及各类探头,实现机房动力和环境数据的采集、分析、存储和报警。主要包括以下功能:机房数据报表:强大的数据报表输出功能。提供每种数据的统计显示,方便管理员对某种特定数据的集中监控。可以监控的机房数据指标包括:数字化温、湿度采集监测,烟雾监测,UPS电源监控,门禁管理,双鉴探测器,灯光照明管理,电流,电压管理。包括机房的基本信息的管理和机房环境数据管理。其中机房环境数据管理包括有:温度,湿度,电流,电压,电池温度,空调出风口温度,UPS状态,双鉴探测器状态,门禁状态,灯光状态,等环境数据进行监控。(3)环境监控预警和运维服务管理。机房环境监控报警:对于环境数据的正常范围可以进行设置,如果不在正常范围内的数据,将在数据列表图标显示为不同的颜色标注,这样就能够及时提醒管理人员某些环境数据的异常,方便用户进行统一的管理。当出现有异常的环境数据可以实现报警提示。环境数据异常报警联动输出,控制现场的输出设备,如控制精密空调,实现空调温度的自动调节。实现环境指标无人化的自动调节。报警方式:本地声音,移动电话,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网管平台广播或监控中心声音报警。机房环境监控系统在监控过程中发现异常事件或设备状态发生变化时,经过环境监控系统分析处理后,把需要网管平台负责进行故障通知的状态事件通过调用网管平台提供的基于java的接口程序及时准确地发送到网管平台中,网管系统负责把接收结果再反馈给环境监控系统,如果网管平台返回代码不成功,则由环境监控系统负责进行重试或延迟处理,以保证环境设备状态变化信息成功发送到网管系统,确保事件数据不丢失。(4)报警日志分析。系统提供了非常优秀的报警处理机制和多种有效的报警方式,灵活的报警参数设置及完善的报警记录,帮助用户对各种设备报警进行管理,设置报警参数,及时了解到设备运行情况及事后分析。报警服务是根据配置计划自动运行,从前端设备获取到报警信号,并将报警信息存储到数据库中,发送报警信息给相关联的客户端,并能联动报警输出,实现报警联动功能。报警服务器自动将报警信息写入数据库中,方便以后的查询。客户端收到报警后可以对报警信息进行处理,处理记录将会保存到数据库中。完善的报警日志查询功能,方便用户对历史报警日志进行查询,对管理人员的日后取证提供了方便。(5)机房监控系统建设与规划管理。建立了基于TCP/IP的统一监控平台以后,根据用户的需求通过基于TCP/IP以太网将门禁监控、环境监控和视频监控整合在一起,统一监控平台可以对用户已投资过的传感器、智能设备、开关点等在机房现场进行适配,同时软件提供了开放的接口,可针对用户的需求进行二次开发,根据学校的实际需求与网络建设规划进行部分开发,可以按照机房运行维护的轻重缓急,逐步添加传感器和执行器。如先完成门禁监控系统,再完成环境监控,再完成安全保卫消防系统。这就体现了统一平台的强大的、灵活的、低成本的扩充方式。

参 考 文 献

第6篇:人事管理系统现状范文

随着新的业务和管理系统不断投入运行,数据量成倍增长,系统间的关系也更加紧密,迫切需要建立数据中心系统以满足检验检疫业务发展对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的要求。为此,北京检验检疫局于5月开始开发数据中心系统,并于9月顺利通过验收。数据中心系统将分布于各业务系统中的数据和分散在业务处室、分支机构的电子表格数据提取到数据中心,并将这些数据重新加以汇总,形成便于查询和辅助决策的统计数据,为用户提供查询、分析、预警等功能。目前,该系统包括的数据主要有业务数据、财务数据、仪器设备数据、人事数据和办公数据。

1.业务数据包括出入境检验检疫统计数据和海关经济环境数据等,主要来自ciq系统、集中审单系统等。其中,检验检疫业务统计数据是对日常检验检疫业务所产生的数据的汇总与统计,从整体上反映一定时期检验检疫业务的运行状况,并支持从不同角度对检验检疫各项业务进行分析;海关经济环境数据是由海关提供的与检验检疫业务相关的常用经济数据,与检验检疫业务统计数据形成参照,从而使工作人员对检验检疫业务数据的分析更全面、完整。

2.财务数据包括财务状况数据、国有资产数据、下属企事业单位收支情况数据等。财务状况数据包括北京检验检疫局整体及各部门预决算相关数据、收支费用相关数据,用以反映北京检验检疫局的整体财务状况;国有资产数据包括购房补贴、政府采购和车辆编制相关数据,用以反映北京检验检疫局国有资产购置及支出情况;下属企事业单位收支情况数据主要用于对这些企事业单位的运营情况进行监督。

3.仪器设备数据根据设备用途不同,具体分为车辆数据和办公设备及仪器数据。车辆数据主要是车辆及其使用情况和驾驶员情况的相关数据,数据提取自车辆管理信息系统。其中,明细数据用以反映每辆车的具体情况,统计指标根据明细数据进行汇总,用以反映全局车辆的整体状况;办公设备及仪器数据主要是与办公常用设备(如打印机)和检验检疫业务及其实验中使用仪器的相关数量、价值、使用情况数据,数据提取自仪器设备管理信息系统。

4.人事数据包括人事基本信息、人事简历信息和人事培训信息等方面的数据,用于支持对局内人事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其中,明细数据以具体个人为单位,描述个人的相关特征;指标数据以人数为单位,按统计周期对明细数据进行汇总,用于反映全局整体人员构成状况。

5.办公信息主要用于体现全局办公的整体情况,数据提取自办公自动化系统。

由于以上5类数据主要来自各个业务信息系统,因此北京检验检疫局构建了数据标准化指标体系,为各业务系统数据的整合、组织和应用提供了标准和规范,解决了各业务处理系统间存在的数据同名异意和同意异名等问题,为实现各业务处理系统数据整合提供了基础和依据。在数据标准的规范下,北京检验检疫局建设了数据中心项目的数据仓库,数据仓库在相关工具软件的支持下,实现了对ciq系统数据、预算管理系统数据、仪器设备管理系统数据、车辆管理系统数据和办公自动化系统数据的抽取、转化、整合和加载,不仅能将这5类数据分别统计和展现,还能将这些数据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和统计,实现全局数据的增值和转化。

第7篇:人事管理系统现状范文

2009年一年中,全国的矿山中发生安全事故606起,伤亡766人,其中大型的爆炸事故就有4起,仅这几起事故中就造成了35人的死亡。2008年全年中全国重大事故就发生了86其,造成了1315人的死亡和失踪。矿山企业中安全事故频发,企业的财产受到了损失,更使矿工的人身安全没有保障,这些事故和人员伤亡的发生,不仅暴露了我国矿产技术的不足,更加暴露了企业管理制度与水平的不足。

二、矿山安全信息化管理体系结构

在国内的大多数矿山企业中,财务、通信、销售等环节都事务性的管理都已经基本实现了信息化操作。在具体的技术性管理中,各种不同的技术平台中的数据、图像处理等多媒体技术已经得到初步的应用,但是矿山安全信息化的统筹管理却并没有得到应用,造成了人力与管理资源的浪费。本文结合安全监测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初步的灾变处理方法等相结合,建立数据库,用计算机软件实现管理系统的建立开发,形成统一的监管机制,使管理者能够统筹管理,利用信息化的管理措施提高矿山预防和有效及时处理安全灾变的水平。

1.管理系统主干网络的体系结构。

信息化技术不仅在人员、事务管理中有重要作用,最重要的是在技术管理和生产装备管理中的应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应该有主要以下的具体功能:安全技术管理、安全信息查询、安全事故预警、事故后矿山状态监控、救援指挥等。各企业单位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不仅要在本企业所属的矿山中统一管理,建立各矿山相互间、矿山与企业管理部门间的相互通信管理体系,更应层层向上,建立县、市、省、中央各级的管理平台,形成各层向上的即时情况汇总与状态显示以及各层向下的一体化、规范化的安全管理。各层的管理平台之间通过虚拟专用网技术相互连通,在企业内部、企业之间、企业与政府组织机构间搭建专用网络,保证信息的即时性,各级平台安排专门的人员管理监控矿山状态并即使反馈与层层向上汇报,形成时时畅通的信息流。只有各层管理的及时汇总与管理信息的及时向下分布,矿山的安全才能有基本的保障。

2.管理软件体系结构。

在各级的软件管理平台的设计中,应按照以下体系结构与功能模块进行建立。模型库:模型库中应该包含以下几类:数据库、方法库、模型库以及图形库。数据库中应保存矿山生产中实时的设备、空气、地址、水文等状态的数据资料,并及时汇总生产与管理状态,各级管理平台及时汇报与反馈。方法库中应存储有矿山实际生产中的工作与操作方法,更重要的是设置有矿山灾变中救灾以及人员救护措施与方法,方法库中还应该随着各种理论和方法的创新,不断进行完善,保持系统与时俱进。模型库中应保存管理层与技术骨干对具体的技术模型和管理模型的数据,主要应包含预测模型、决策模型、火灾位置确定模型、温度场计算模型、火风压计算模型、风网解算模型、烟侵范围确定模型、风量调节解算模型、最佳救灾路线选择模型、最佳避灾路线选择模型以及绘图模型等,不仅提供了平时工作中的矿山管理方法,更重要的是提供了火灾、地址灾害、矿山爆炸时的数据模型,来指导灾害发生时的及时救灾与灾后重建工作,模型库同样需要及时修复与更新,保证其准确性与实时性。图形库中主要包含矿井采掘平面图、矿井通风系统图等各类平面图与图组,指导矿山的正常工作与模拟救灾工作。

3.管理软件系统功能模块。

第8篇:人事管理系统现状范文

我国的桥梁管理系统(CBMS)开始创建于20世纪90年代初,是由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开发创建出来的,经过20余年的发展,这个系统已经逐渐的趋于成熟。系统的创建主要是基于桥梁结构工程理论、数据采集技术理论、统计学理论以及工程经济的数据库系统。系统充分运用了计算机系统所提供的数据处理功能、评价决策方法和管理学的理论,通过相关系统模型的稳健运行,对桥梁基础档案数据进行分析和管理,从而达到对桥梁技术的评价分析和整体预测的目标。桥梁管理系统可以分为网络桥梁管理系统和项目级桥梁管理系统,两者分别应用于不同的管理层次。

2桥梁管理系统的应用与功能

桥梁管理系统的主要应用领域集中在桥梁的运营和管理方面,桥梁管理系统的实施和投入解决了桥梁运营过程中出现的很多问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桥梁管理者需要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准确的了解桥梁的运行状态,以便准确的预测未来一段时间桥梁的整体状况。桥梁管理系统的投入就给桥梁管理者搭建了这样一个平台,它可以让桥梁管理部门根据所提供的信息对已经建设的桥梁进行系统的维护和升级,对桥梁进行维修和巩固,从而进一步的保障桥梁自身的安全性和实用性,确保桥梁能够稳妥的发挥作用,防微杜渐,及早解决问题。桥梁管理系统的功能具体的体现在桥梁的技术评估功能、桥梁的技术状况预测功能、桥梁信息管理功能。所谓桥梁的技术评估功能是指桥梁管理系统可以依据桥梁运行状态的结果,依据标准对桥梁的技术状态进行分析和评级,这些评级的结果是桥梁管理部门对桥梁自身加以巩固维修的重要依据,也是整个桥梁管理系统中十分关键的部分。所谓桥梁的技术状况预测功能是指桥梁管理系统可以根据桥梁技术状态评估的结果预测桥梁状态退化的趋势从而对桥梁进行准确的技术度量,避免重大灾害事故的发生,降低相应的桥梁管理成本。所谓桥梁信息管理功能是指桥梁管理系统可以收集到桥梁管理系统中最基本的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归纳和采用决定了桥梁系统运行的可靠性,这也是桥梁管理系统的基础。

3桥梁管理系统未来的发展趋势分析

3.1完善相应的灾害预防和管理功能

根据相关的调查结果显示,一些自然灾害和相关的人为因素的破坏对桥梁的损害是比较大的,这其中包括地震、飓风、洪水、爆炸、车撞等相关的灾害和事故。我们现在的桥梁管理系统对这些灾害的预防和管理都还很不完善,比如对灾害的管理主要是通过间接管理桥梁的缺损状况、承载力状态和相关的功能适应性进行的,并没有采用一个专业系统的灾害预防和管理系统。未来桥梁管理系统的发展一定是以建立一个专业的灾害管理系统为基础的。

3.2增加新技术的投入和使用,扩大桥梁管理系统的适用范围

桥梁管理系统的投入和实施是技术进步发展的结果,随着相应的技术功能的进一步完善和拓展,我们的桥梁管理系统也要与时俱进,不断的增进新技术、新功能的投入和使用,获取自身更大的发展。桥梁管理系统需要利用这些新的技术功能创造出更大、更加全面的适用范围,创建出一个功能更加齐全的管理系统。其实纵观我们现在桥梁管理系统,很多都只是局限于一个地区,局限于某一项单一的功能,今后,我们要不断的完善桥梁管理系统,增加其适用性,扩展其适用范围和地区,扩展其使用功能。

3.3充分实现数据的共享与交换,实现桥梁管理系统的健康发展

前文所述,桥梁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是整个桥梁管理系统的基础工作,如果采集数据过程中我们是一种相对较低的效率,那么就会影响我们整个桥梁管理系统运行效率的提高。随着当今我们桥梁建设事业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我们会搜集到越来越多的桥梁状态相关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我们可以加强对桥梁状态的评估和整体的预测,为桥梁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指导方向。因此,桥梁管理系统和桥梁检测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共享是当今发展的一个主流趋势。真正的实现数据的交换和共享,将会是未来桥梁管理系统发展的重中之重。

4总结

第9篇:人事管理系统现状范文

1物联网的概念及组成

物联网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技术类型,它通过RFID、GPS、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根据约定的协议将物品和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进而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随着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物联网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就其技术体系构成来看,物联网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公共技术层。每一层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作用,统一于整个系统之中,促进系统作用的有效发挥。⑴感知层。包括传感器、RFID、多媒体信息采集、二维码、实时定位技术等,主要作用是感知和采集发生的事件和数据,包括身份标识、位置信息、音频数据、视频数据等。⑵网络层。它的主要作用是进行信息沟通,通过互联网、3G网络、4G网络等途径,将感知层的信息准确、快速、安全传递到需要的地方,促进远距离、大范围通信得以顺利实现。⑶应用层。实现人与物品的交互,汇总网络层和应用层的信息,进行统一分析和决策。并支持信息互通、协调和共享,促进信息综合利用度提高,满足人们对信息获取和分析的需要。⑷公共技术层。它与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都有紧密的联系,不属于某个特定层面,主要包括安全技术、标识与解析、网络管理、服务质量等[1],为系统顺利工作提供技术支持,促进系统更好发挥作用。

2智能监管系统整体架构

就系统整体架构来说,智能监管系统包括《公路工程建设安全管理指南》、基于物联网的施工安全预警系统、基于的施工安全管理系统。在实际应用中,通过RFID技术,施工安全预警系统自动采集、跟踪特定区域的机械、人员、护具等信息,并处理所采集到的原始数据。当发现存在安全隐患时,前端报警系统发出报警,并在后台服务器记录相关数据,作为施工安全评估的依据,也为采取措施预防安全事故提供参考。施工安全管理系统利用技术实现,通过PC、PDA等终端对施工现场进行周期性安全检查[2]。获取这些数据之后,利用加权平均算法统计各分项工程得分,确定各分部工程动态安全情况,为采取措施加强安全管理,预防安全事故发生提供依据。

3智能监管系统的实现

3.1基于物联网的施工安全预警系统

⑴感知安全状况。公路工程线路长,沿线地形地质、水文条件、现场施工环境复杂,气候恶劣,并且可能会遇到很多障碍物。因而对电子标签的要求较高,尤其是对它的读写距离、抗干扰能力等有较高的要求。无源电子标签易受干扰,最大读写距离为10m,不能很好地适用于公路现场施工需要。为应对无源电子标签的缺陷,常用有源电子标签感知安全状况。有源电子标签最大读取距离可达100m,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使用自身射频能量将数据发送给读写器,对公路工程复杂的施工环境具有较强适应性。系统为每个电子标签写入一个电子产品代码,将电子标签与施工用具、装备相结合。读写器天线获取感应电流,电子标签进入读写器信号范围,获得能量被激活,并向阅读器发送自身编码信息,通过ZigBee传感器网络汇总数据,发送至前端报警单元,为报警单元输送相关信息,判定工程施工安全状况。⑵传输与解析信息。信息传输也是系统工作的重要环节,只有确保信息顺利传输,才能更好的满足实际工作需要。该智能系统信息传输用PML标记语言,PML为广泛的层次结构,为描述物体提供通用方法。例如,将安全绳描述为护具,是个人防护品的一类。系统运行过程中,物品信息保存在PML文件里,存放于PML服务器。传输信息过程中,如果需要解析信息,可以利用对象名解析服务器,查询PML服务器,从而达到解析信息的目的,满足信息传输需要。⑶分析及处理信息。系统获取信息之后,还需要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更为全面地把握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状况。前端报警单元用云计算机技术,对安全状况进行分布式计算。读取标签信息后,查询和解码相关信息并进行分析,得出标签表示的物品。再根据物品类型、相隔距离等因素,用LEC法进行风险评估,风险R=L×E×C,R代表风险大小,L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根据表1取值),E为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根据表2取值),C为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根据表3取值)[3]。根据上述取值,系统经过计算得出结果,评定危险等级,自动做出处理(如表4所示)。

3.2基于的施工安全管理系统实现

⑴系统组成。该系统包括现场施工安全管理、安全检查、指令签发、系统管理四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又包含若干模块。现场施工安全管理模块包括记录查询、数据统计、数据管理、安全管理子模块;安全检查模块包括施工单位自检、监理单位抽检、建设单位巡检、质监站检查四个子模块;指令签发模块包括安全监理指令处理和停工、复工指令处理两个子模块;系统管理模块包括用户管理、角色权利、权限管理、工程设置四个子模块。不同子模块发挥不同作用,促进整个施工安全管理系统有效运行。⑵系统实现。施工安全管理系统建立在评分体系基础之上,评分体系从分部、分项、单位工程三个方面对安全状况评分,再用加权平均算法统计结果。计算公式为:检查合格率=[∑检查结果为(是)的权值/∑检查项目总权值]×100%。系统可以完成施工单位自检、监理抽检、业主巡检功能,在实际检查工作中,他们可利用3G无线视频进行远程检查,也可采用PDA手持设备进行现场检查[4]。监管人员通过检查掌握现场施工具体情况,评定施工现场安全等级,并统计检查结果,全面、实时地反应现场施工基本情况。为采取措施排除安全隐患,确保现场施工安全提供依据。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