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热力学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范文

热力学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精选(九篇)

热力学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

第1篇:热力学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范文

        一、科学教学融入生命教育的意义 

        河南大学的刘济良教授认为,生命教育是“在学生物质性生命的前提下,在个体生命的基础上,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对个体生命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进行完整性、人文性的生命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活出生命的意蕴,绽放生命的光彩,实现生命的辉煌。”上海的专家组认为:“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迫切需要系统科学地开展生命教育。生命教育的意义在于引导学生认识生命,建构生命价值;启发学生欣赏生命,进而尊重生命主体;激发学生确立人生观与价值观,进而珍惜生命;促进学生发展潜能及自我实现,展现丰富的生命力。”

        二、初中科学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的方法思考

        1.改变教学思想,着力培养学生的生命科学素养

        生命教育旨在使学生掌握生命存在的意义,重在道德品质的塑造。 

根据时代要求,新课程明确提出:让学生学习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这些知识与技能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关注科学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让学生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基础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发展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科学探究兴趣,培养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了解科学与技术、经济和社会的互动作用,认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全球观——这就是科学素养。

        2.改变教学模式,着眼培养学生的实作素养

        首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是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知识获取的过程中去,让学生认真观察、思考,结合其生活经验展开广泛讨论。二是课堂上尽量多让给学生时间和空间。在空间上教师要主动让学生去思考讨论问题,去探索规律;获取知识;在时间上,一节课45分钟内放手让学生充分讨论,不必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其次,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合理处理好教材,做到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教学思路清晰,围绕中心内容展示,层次清楚,过程流畅,过渡衔接自然、精心设计。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掌握清楚,问题设计实事求是、切合学生实际。

        3.改变教学手段,着眼培养学生的技巧素养

第2篇:热力学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范文

一、培养学生重视生命科学的意识

行为由意识决定,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首先要从培养学生重视生命科学的意识开始。

1.宣传生命科学的重要性。教师要抓住一切机会,利用各种场合、各种手段,从生命科学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意义各个方面去说明生命科学的重要性。

2.采用的迂回宣传的战术,引起学生对生命科学的重视。如果只是生物教师讲生物的重要性,学生不一定是全信,因为他们都有一种看法:哪个教师都是说自己的学科是最重要。但是如果由第三者来讲生物学的重要性,会更有说服力,例如由班主任,其他科任教师,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甚至利用某些往届学生、家长的现身说法等会使学生更加相信。

3.结合学生的切身利益。一方面可利用学生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医药卫生、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切身体会,另一方面可结合“3+X”高考制度下,选考生物的策略优势,让学生明白学好生物的重要性。

4.从低年级抓起。培养意识的东西应该越早越好,如果到高三才抓,只能起到亡羊补牢的作用,因此最好从低年级(如初一、初二)就开始灌输生命科学重要性的意识,让学生尽早地重视生物的学习,为高年级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5.营造好一个学习生物的氛围。生物教师除了在课堂要用生动的言语、活生生的例子、多种的教学方式去营造好课堂的氛围,还要利课室的黑板报、著名的生物学家肖像及名言、学校的学科专栏、学校的学科专题报告、学科竞赛、学习经验交流、学生生物论坛等丰富形式营造好学习生物的氛围,让学生在其中受到潜移默化,受到良好的心理暗示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学好生物的热情。

二、树立教师的威信,争取学生的配合

教学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缺少了任何一方都不可能成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争取学生配合,尤为重要,而学生肯不肯配合教师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信不信任教师,因此要想较好地调动学生,教师必须在学生面前树立较高威信。首先教师自己要有这个意识,然后做好以下几点:1.做好自我包装和推销,将自己的辉煌介绍给学生;2.上好第一节课,争取好的第一印象;3.任何时候跟学生说话,无论眼神、表情、语气和身体动作都要充满自信和果敢,要给学生肯定唯一的回答,不能模棱两可,犹豫不决;4.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说到底教师最终还是靠自己的真才实学才能征服学生;5.借助他人来树立自己的威信,通过领导、班主任和其他教师,甚至高年级的学生介绍和赞扬来树立自己的威信。当教师通过努力获得了学生信服,他们的情绪和学习自然就会被教师调动起来。

三、教师在整个生物教学过程中必须充满激情和爱心

人是一种有感情的动物,动之以情、攻心为上是教师调动学生的重要的法宝,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都必须充满激情和热情,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生物科学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乐观、积极和进取的人生态度,从而对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爱是推动教育过程的力量之源,教师对自己的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充满爱心,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和学生的心身健康等方面关心学生,帮助学生,时时处处都为学生着想,让学生都受到的教师的爱,他们也会爱自己的教师,所谓“爱屋及乌”,学生自然也就喜欢学习生物了。

四、加强教法探索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要调动学生的情绪和热情并不算太难,难的是长时间地维持这种学习热情,尤其是认真地学习了一段时间后,成绩没有提高的话,热情更难维持下去。相反,如果教师的教学得法,学生的学习得法,那么学生学起来就相对轻松,学习的效果就好,学生就能从学习中获得满足和快乐,由于成功感能源源不断地得以强化,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也就可以较长时间地维持下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教法探索和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对调动学生学好生物是十分重要的。一方面教学上应该通过丰富的语言艺术、生动感性的实例,深入浅出,突出重点、难点,注意与学生的双向交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各种直观教具和多媒体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启发式教学,讲练结合,力争课堂解决问题,向45分钟要质量,减轻学生课后的学习负担;另一方面,做好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包括如何制订学习计划,如何选参考书,如何掌握学习各个环节的学习技巧(阅读技巧、记忆方法、概括知识的方法、向老师提问的技巧等),如何运筹时间,知识的重点、难点和考试热点的分布,高考各类题型的解答方法,考试过程的常见失误与对策等方面。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学习起来

就会主动、轻松、针对性强,学习效果自然大大提高,积极性也就会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

五、注意心理科学的应用,调整学生的情绪,控制好学生的学习节奏

第3篇:热力学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范文

关键词:科学视野;课程标准;命题思路;教研水平

文章编号:1005-6629(2012)2-0006-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与高中化学传统教材中设置的栏目相比,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增加了“科学视野”栏目。此栏目大多为当今化学领域的热点内容,如氢能、稀土元素等,不仅使学生更多地了解化学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也对教师教学和自身专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教材。

1、近年来“科学视野”栏目的使用现状

对于刚接触化学教材的高一新生来说,倘若仔细观察,便会发现许多学生会选择“科学视野”栏目仔细“品尝”,而并非通常所认为的那些高考中的重要知识点。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科学视野”栏目在形式上大多配有形象生动的画面,内容上大多选择一些科技含量较高的热点话题,内容与彩图相结合,学生容易看懂,能强烈地激起他们继续向下看的动力。

然而,在升学压力等诸多因素的作用下,备受青睐的往往是高考题、模拟题等的复习与练习,“科学视野”栏目本该有的空间已被压缩的所剩无几,在遇到“科学视野”栏目时,教师也只是过而不提,提而不讲,或者淡淡地说上一句:大家课下有时间看下就行了……这不仅浪费了教材编创人员的集体智慧,也无助于新课程理念的实现。

新课程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不仅仅要求向学生提供其未来发展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还要求使学生了解化学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如资源的开发、新材料的合成、新药物的研制等,都要运用化学知识来解决。否则,学生就会在习题的忙碌中丧失学习化学的兴趣,这对学生的认知发展、能力培养以及情感塑造都会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应当充分挖掘“科学视野”栏目中热点话题的教育功能,以期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对该栏目的巧用,促进学生化学视野的扩展,以及教师在化学领域内的自我发展。

2、新教材中“科学视野”栏目的多重功能

2.1 与社会热点密切相关,开拓学生科学视野

新教材在“科学视野”栏目中介绍了大量化学学科内的热点问题(见表1),而当代中学生对科技领域的发展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因此,十分有必要满足学生的这种兴趣,在开拓学生视野的同时,将其转化为他们追求真知的动力,让他们在学习化学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切身感受化学学科的魅力。例如,在2009年3月1日,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当天,学校组织学生观看,在点火的一瞬间,望着飞行器缓缓升空,学生们全都聚精会神、无比激动。于是,在当天的化学课上,我就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火箭升空的动力在哪呢?”在我的指引下学生查阅了教材(必修1)第92页“科学视野”栏目中的介绍,顿时大悟。实际上,化学教材不仅仅是传授化学基础知识的载体,也应该成为学生的―本工具书。当学生谈论一些社会热点时,能够主动利用教材查阅到热点背后的化学原理,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化学视野的拓宽,也能很好地锻炼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而新教材中“科学视野”栏目便很好地扮演了这一角色。

2.2 与高考试题相关度高,拓宽教师命题思路

2012年将是湖北省实施新课程以来的第一年高考,笔者查阅了已进入课改多年的省份制定的考试说明时发现,均要求新课程高考试题具有“基础性、应用性、时代性”的特征。“基础性”是对普通高中化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而“应用性”和“时代性”则要体现化学知识与时俱进的特点,这一要求在新教材“科学视野”栏目中便能得到很好的体现。例如,在“稀土金属”、“微型燃料电池”中,全面地介绍了其不同领域的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此外,越来越多的高考试题被置于某种化学时事热点或化学工艺背景中,而这些素材往往可以从“科学视野”栏目中获取(见表2)。这一高考命题特点,不仅再次体现了试题应源于教材但又高于教材的特点,同时也为广大一线教师的命题工作提供了一条很好的思路:平时命题苦于寻找的素材其实就可以从“科学视野”栏目中寻找:例如,江锡钧老师以选修第367页介绍的“天然气水合物”为背景命制了一道试题(部分):

“可燃冰”可视为被高度压缩的天然气资源,有3种结构(图1)。结构H型中“可燃冰”是由34个水分子通过氢键连接而成的单晶,其中4种不同的空隙中:假定3个空隙各囚禁1个CH4,2个空隙各囚禁1个C2H6,1个空隙囚禁C4H10,其余空隙中为空的。77.8 g这种结构的“可燃冰”中的气体全部释放出来,完全燃烧后可产生的热量为____kJ。(已知燃烧热:CH4:-890kJ/mol;C2H6:-1190 kJ/mol;C4H10:-2900 kJ/mol)

此题很巧妙地将化学时事(能源短缺问题)与化学基础知识(物质结构等)相结合,很好地体现了“基础性、应用性、时代性”的特点。

诚然,平时备考能押中高考试题的几率很小,但是命题观念可以不断地向高考试题靠拢,新教材科学视野栏目的情境选择便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利用平台。我们平时在研读其内容的同时,不妨再进行一些深度挖掘和宽度扩展,编制出有新意、有价值的好题。

2.3 为教师发展提供素材,提高教师教研水平

第4篇:热力学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范文

关键词:生命科学;生活;学习;教育

传统教育,教学与生活常常是脱节的,教师和学生都捧着书本和习题,使得教师感到枯燥,学生感到乏味。这让学生很无奈,也让教师感到惶恐。有人曾这样说传统教育:“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真正的知识,仅仅是其离开学校后最终剩下的可怜的一丁点。”这就是传统教育的悲哀。

新课程告诉我们,要关注生活。生命科学,更要关注生活。这就要求教师研读课本的时候,更要研读厚重的生活,把生活和生命科学联系起来。用生活引导学生学习生物学,让生物学指导学生学会生活,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很有用的。我们要给学生真正的教育,让学生学到终身受益的知识。

在此,结合几年的教学经验,浅谈如何让生活使生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一、生物教师应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关注生命科学的新动态,积累生活素材,并教会学生如何在生活中进行自主学习和自我教育

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是源头活水。我通过传播媒体、生活实际、社会热点、实践活动、学校的宣传、参加各种培训等不同渠道,来学习和探索,使自己不断进步。并且不断从电视、网络、书本上学习养生的知识,并把自己的学习途径也告诉学生。

二、让生活融入学习过程

学生在来到学校之前,他们已经拥有大量的日常生活经验,并且随着学生的成长,他的生活经验不断的丰富,基于这些经验,学生才能够通过各种活动将生活和知识联系起来。从现实生活出发,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1.从生活实际中获取生命学科常识

教学中,把生活实际中的生命科学常识细化到教学各环节的知识点中,引导学生获取相应信息。在讲解《组成生命的化学元素》时,引导学生关注食品、保健品(如,钙片、锌剂、铁剂、加碘盐等)的说明书或广告,从中了解人体所需的元素,了解元素对人体健康的作用;在讲解《组成生物体中的化合物》时,让学生观看各种果汁、维生素类营养品、药店中各种维生素类药剂等,了解维生素的种类及作用;引导学生关注与酶有关的日常生活用品,观察加酶洗衣粉的使用说明,了解酶的特性;从酸奶、黄豆中,让学生了解人体肠道内存在的有益菌群。

2.从社会热点中获取生命科学知识

生命学科不仅与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联系,还与许多社会事件、社会问题密切相关。在教学中,根据知识点,有机地与相关社会热点、事件相联系,拓展知识,使学生对某一热点问题有较全面的认识。下面在高中生命科学的内容中,选取有代表性的知识点、与之相关的社会热点、社会事件结合部分,如下所示:

细菌

i炭疽杆菌与美国9.11事件后的炭疽病联系

ii与学生饮用课间奶中毒事件联系

病毒

i艾滋病毒与12月1日世界艾滋病的主题活动相联系

ii甲肝病毒与1988年上海爆发的甲肝病联系

DNA、基因

i DNA与今年DNA发现50周年这一纪念活动的联系

ii基因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联系、与我国已经研究出水稻基因联系

iii免疫与非典型肺炎联系

神经系统

i与脑科学发展的联系

ii与6月26日国际禁毒日的主题活动联系

三、用生命科学知识指导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困惑,养成良好的习惯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最高境界,生命科学知识渗透到了社会生产、生活的许多领域,将生物科学知识加以运用和延伸,能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

1.生命科学知识指导生活

有些知识看似不起眼,却大有用途。天气温暖的时候,早晨剩下的饭菜如果想等到晚上再吃,在没有冰箱的情况下,可以用加热的方法杀死期中的细菌,以防变质;如果误吞了金属物,可以吃些纤维类的食物,纤维会将消化道内的金属层层包裹,从而顺利排出。

2.生命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困惑

很多学生不理解,新疆的哈密瓜为什么那么有名,那么香甜,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后,稍微点拨一下,学生就会明白,新疆哈密地区昼夜温差大,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强,积累的有机物多;晚上温度低,植物的呼吸作用弱,消耗的有机物少。所以一天中积累的糖分多,瓜果自然很甜。

3.生命科学知识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好习惯会让人受益一生,但靠说教培养他们的习惯容易适得其反。利用知识进行无形的教育是很好的办法。

例如,学习“食物的营养成分”时,可以引导学生不偏食,保证营养的均衡,不然会发育不良;讲解“免疫调节――艾滋病”时,学生会学会保护自己,洁身自好。

生活实际与学科学习紧密联系,不仅仅限于生物学科。每一个基础学科都是生活精华的体现。生活和学科学习相互促进。

参考文献:

第5篇:热力学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范文

一、准确把握课标,潜心研读考纲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是河南中考历史学科命题遵守的原则,也就是我们在复习备考过程中每个教学环节所遵循的理论依据。

根据课程标准的界定,我们现行的川教版历史教科书的课程体系分六大学习板块,共41个主题,课标中对所有教学内容的能力和等级要求从“识记”、“理解”和“应用”三个方面进行课程设计,所以就要求我们在复习备考中很有必要了解每一个复习内容在课标中所隶属的等级。

据《河南省中招学生评价说明与检测・历史》(以下简称《考试说明》)分析,考生在考试时的整卷阅读量约3800字,试题难度适中,容易、稍难、较难题之比为4∶4∶2。其中各知识点内容所占比例大致为:中国古代史(部分)、中国近现代史约占60%,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约占40%。

紧扣历史课程标准,结合知识与能力要点和《考试说明》,理清基础知识,掌握主干知识,强化知识的理解和深化,拓宽视野,遵循往年中考备考思路,适当发展创新,适应来年中考。

二、认真梳理教材,努力夯实基础

此阶段目的有两个,一是依据教材构建知识网络,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知识,二是把握历史的时序性,明确历史的整体线索。有的同学错误的认为开卷考试就是照书抄,其实,开卷考试同样也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学生只有具备一定量的积累才能做到灵活运用。要积累就要重视基础。“万变不离其宗”,掌握基础知识是关健。纵观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无一不体现出基础性的原则。由此可见,梳理教材,夯实基础,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例如:将19世纪60至70年代出现的俄国农奴制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进行联系,从两次改革的背景、性质、内容、作用、局限性等方面进行比较,从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两次改革的异同。

又如:近代重要的资产阶级革命可归类:1640年至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775年至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1789年至1794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861年至1865年美国内战;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

另外,社会上每一历史事件,都前后联系、一脉相承,要把每一个历史事件前后联系起来,使其知识系统化,这就是“纵”。例如,复习美国的发展史,我们可以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将美国的历史梳理成以下一条线索:美国独立战争――美国内战――在第二次科技革命中的美国――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罗斯福新政――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冷战的实施――“一超多强”时期的美国。我们将每一时期的历史进行复习,然后将前后发生的历史事件进行联系,从而让学生系统地掌握了美国的发展历史。

在此阶段复习中,要将教科书内容贯通起来,构建知识网络,获求规律性的知识。这样的复习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使学生的思维更敏捷、更开阔,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从而提高复习的实效性。

三、紧扣史实热点,提升应试能力

以时政或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作为命题的切入点,是近年来中考命题的又一特点,体现了贴近社会、关注现实的课改理念。此类试题重在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及感知、感悟历史的能力,命题形式新颖,备受命题者青睐。在平时的复习中,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关注社会热点,特别是重大历史事件周年的纪念活动

试题关注时政焦点和“周年”纪念等热点问题,史为今用是近几年历史命题的主线,也是近几年中招命题的重要切入点之一,

如09年选择题14题对《权利法案》材料题、第23、25题对建国60周年和巴黎公社、巴黎和会、中美关系的考察,都是这方面的体现。

再如2011年的第23题是综合考查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的两个热点,将社会热点、现实问题与学科知识有机联系起来,体现了历史学科贴近社会、关注现实的新课改理念。

(二)关注时政热点

历史学科反映的热点问题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历史与现实结合,选题紧扣时代脉搏。教师在复习中要注重时政材料的收集、整理与课本相关知识的链接,形成综合性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命运、国家前途和世界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与思维创新能力。比如说近两年的热点话题经济危机和社会改革问题、等。

(三)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

通过学生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材料,以学生能够接受的形式创设情境,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加强了历史和现实生活的交叉感,同时也增强了历史的趣味性,使试题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现实感。例如:历史剧编写,哪些场景不符合历史史实?如果我们生活在抗战年代,你会就近参加哪一支真正的抗战队伍?新四军、八路军、国民革命军等。因此,教师在复习时要注意将历史生活化,要体现历史与现实的联系,要注意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走近、体验、感悟历史,突出历史的时代性。

如:2009年中考试题第14题第4问“民族复兴,任重道远”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中,你认为未来要迈上的一个重要台阶是什么?第15题第3问“历史是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你认为学习历史对自己的成长有何帮助?”等。平时多关注与历史有关的书籍、报纸和影视片,如:《大国的崛起》、《复兴之路》、《海峡两岸》、《新闻联播》、《改变》等,培养历史意识和时代感。

四、指导学生熟悉中招考试并掌握一定的应试技巧

50分钟的中招考场上,高手过招,有方法和没方法,结果会有明显的不同。

让学生控制好时间、通观全卷、审清题意、先易后难、把会做的做完后再翻书。答题观点明确,层次分明;要认真审题,抓住题干里的中心词,弄清试题的意思,防止片面性,其次,认清干支关系,抓住题干对题支的要求,避免所答非所问的错误;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获取有效信息,抓住关键内容,分析解答,另外,对于一些开放性性的试题,思想要解放,思路要开阔,从多方位、多角度去思考。开放性的试题,答案也具有开放性,因此,不要让学生留空白,只要答的合理,就能得分。

第6篇:热力学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范文

材料分析题是每年中考不可或缺的考查点,命题者依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以国家大政方针为出发点,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选取重大社会热点作为背景材料命制试题。我们在平时备考中,要紧扣《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夯实基础知识,加强训练,提高学生综合解题能力。

[关键词]

中考;思想品德课;材料分析题;命题趋势

材料分析题是每年中考不可或缺的考查点。从2015年命题趋势来看,中考思想品德学科立足《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以国家大政方针为出发点,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选取重大社会热点作为背景材料命制试题。材料分析题以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以国内外重大经济、政治、文化事件为载体,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实际,体现学科德育功能和价值取向,突出时代性和教育性特点。

材料分析题在全面考查学生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重视对学生在具体、开放的情景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关注学生在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体现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一、以教材为依据命制材料分析题

(一)准确把握课程标准,认真研读考试说明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考试说明》是命题工作的指南针,也是教师和学生复习迎考的重要依据,命题中的知识点、知识要素都不能超出《考试说明》的要求。这就要求命题时认真研究《课标》和《考试说明》,准确全面地理解和把握《课标》和《考试说明》规定的基本要求,界定每个知识点的深度和广度,杜绝偏难怪题。

2015年思想品德《考试说明》根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的部分内容的具体情况,坚持“科学发展、融入生活”,体现导向性、基础性、科学性、全面性的原则。

1.导向性原则。坚持以德树人,依法治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校响应国家号召,要求各学科在教学中重视德育育人的重要作用,思想品德学科利用学科优势,无论是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各种试卷中,均不同程度地将德育融入其中。

例:(2015年宜宾中考非选择12题)

在某校八年级2班关于《劳动创造世界》的课堂学习中,两位同学发表了如下看法:

甲同学:著名作家莫言是中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我们应该敬重他并多读他的作品。

乙同学:普通农民生产的粮食,浪费几颗无所谓。

请你结合教材知识评析他们的说法。

【考点解析】只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难看出甲同学的说法,完全正确;乙同学对农民有偏见之意,道德意识有待提升,所以,说法错误。

解题思路:第一步判断正误,第二步分析甲乙同学的说法对、错的原因。甲同学的说法体现了对劳动者的尊重及对劳动成果的珍惜,所以,观点正确;乙同学的说法不尊重农民劳动成果,以职位的高低贵贱作为评判的标准,本身价值取向不正确,所以,其观点也不正确。第三步通过解析正误观点,学生答题时体现出了“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尊重每一位劳动者的劳动成果,节约资源,勤俭建国”等得分点。全题以“尊重每一位劳动者的劳动成果”这样正确的道德观念为主线,一步步解析观点,理出正确思路,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2.基础性原则。重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体现考试内容的基础性。中考试卷制备过程中,设置双向细目表时会考虑到试题的难易程度,2015年中考试题易难系数比是8∶2。基础知识比重占一大半,所以,试卷中大部分材料题都是我们在平时练习中反复做的重点问题,选材也多是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焦点。而时下最热议的焦点就是资源、环境问题。中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各种矿产资源多而广,由此能看出自然资源总量大这个特点。但同时我国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每年都有新增人口,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人们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造成了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由此带来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因此,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为了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国家制定了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而为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学生应该做到随手关灯,一水多用,不使用一次性筷子,不乱扔垃圾等,像“自然资源的重要国情是什么?针对自然资源方面的国情,实行的基本国策是什么?为解决资源问题,我国实施的发展战略是什么?中学生节约资源应该怎么做?”这一系列问题,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又涉及到国家大政方针,每年中考必考。比如,2015年阜新中考材料分析26题。

3.科学性原则。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命题,做到考试内容和形式科学,文字表述简明准确、图表清晰,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试题难易适当,考查学生的认知程度。

4.全面性原则。在全面考查学生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重视对学生在具体、开放的情景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关注学生在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体现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以教材为命题的主要依据,循纲重本、夯实基础,构建知识网络

中考思想品德试卷有个别材料题的材料出自课本,比如,2015年阜新中考,材料原文:“当前,我国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加剧,水污染问题突出。”就是根据课本内容编制的。这要求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书中可以作为材料的大字和小字,分析它是否能作为出题的材料。要遵循课标,重视课本,不必搞题海战术。

二、结合学生实际,选取社会热点为背景命制试题

(一)以国家大政方针为出发点,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事例,命制试题

1.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总任务等主题。在我国,每做出一种决定都要围绕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它是我们的引路石。为了让学生加深印象,各地中考也都选择这个主题作为材料分析题去考查学生。如,2015年阜新中考材料分析题28题,考查学生“从中国实际出发,我们必须坚持的基本路线是什么”“制定这一基本路线的出发点是什么?”“我国各项工作必须坚持的一个中心是什么?我国的强国之路是什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什么?”“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你认为中学生现在应该怎么做?”

2.治国方略、公民政治权利等主题。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有通过正确渠道,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而各级机关也要严格依法办事,如有违法犯罪行为,将追究其法律责任。由此看出,我们国家的治国方略是依法治国。围绕依法治国,体现的一系列问题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所以,每年中考此处也出题较多。比如,2015年乐山中考非选择题44题,考查学生“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在现实生活中,你将通过哪些渠道行使监督权?”

3.科技创新能力主题。国家振兴靠科技,科技发展靠教育。科技创新能力,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一直以来被大家广泛重视,所以,围绕科教兴国战略展开的一系列问题也常出现在各地中考试题中。

例:(2015娄底中考非选择题27题)

材料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科技创新活动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开展,创新型人才备受关注。2014年12月24日,中央电视台2014年度十大科技创新人物和三大科技创新团队在北京揭晓,在全国进一步营造了创新的氛围。也在十报告中指出: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只有创新才能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材料二:“互联网+”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方式:远程医疗能让乡下百姓方便就医,享受大城市一流的医疗技术;远程教育可让农村孩子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科技是人类的福祉,深受广大民众的青睐。

回答:上述两则材料共同体现了我国坚持的是什么发展战略?实施这一战略的基础和关键分别是什么?

【考点解析】这样的问题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认真审题,并提炼出两个材料的“关键词”,只要方向准确,就不难得出:以上两则材料共同体现了我国坚持的是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发展战略;实施这一战略的基础是教育,关键是科技。

(二)选取国家生活中重大社会热点作为背景材料,来命制试题

历年中考材料题的材料大多选自最新的时事热点,出题方向明确。所以,复习时要重视时事,强化时事,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帮助他们学会适应社会、创造人生。

2015年中考试卷中的材料分析题选取以下几个热点来命题:依法治国,反腐倡廉;遵守宪法,人民监督;打击“、、”势力,维护祖国领土完整;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反对舌尖上的浪费,共建美丽中国;实施科教兴国,争创创新型国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等。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阜新2016年中考内容增多,九年级新加了一、二、十课,这就要求备考时一定要重视这三课,尤其是一二课内容体现了责任意识、奉献精神,这和国家现在大力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吻合。

三、夯实基础知识,加强训练,提高学生综合解题能力

(一)紧扣《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夯实基础知识

近年的中考题,无论命题角度怎样变,万变不离其宗的都是考查基础知识。《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是基石,是我们得分的法宝。在有限的时间里,要依托教材、熟悉教材,不做考点之外的复习。具体应该做到:

1.按照《考试说明》,全面梳理,整体把握,不能有漏网之鱼。

2.根据考纲能力要求,分层次梳理考点。一般来说,可以从两个层次上把握:A.“知道、了解、明白、懂得、掌握”等就是识记,要求学生记住即可,不必展开,多以单选形式出现;B.“认识、理解、分辨”等就是理解,属于能力要求,要重点复习,多以材料题出现。

3.精确掌握知识点,突破易混易错知识。很多时候,学生做错题是因为掌握知识不够精确,结果做题时,尤其做单选时,很容易出错。对于易混易错知识可以通过关键词归类方法来突破。比如:制度类、根本类、中心类等。

(二)加强训练、提高综合解题能力

提高综合解题能力,具体应该做到:

1.重视真题,培养答题灵感。真题是最好的训练题。想要用好真题:第一,有意识地收集近年中考真题,并做好归类,平时教学中尽量用真题训练学生。第二,做好真题,学生讲评。让学生自己先做,然后选择一些典型真题让学生讲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以及答题思路。学生讲完后,教师做针对性评价。第三,重新利用做过的真题。对于一些易出错的真题,可以把这些题复印出来,集中让学生做,提高他们的解题灵感。

2.精选模拟题,提高实战能力。教师应自己先做,然后再推荐给学生做。

3.进行专题复习,提高整合能力。复习时要以知识点带热点,整体把握专题内容。

以上,是根据2015年中考思想品德材料题命题趋势,给出的2016年备考方向,只有多研究《思想品德考试说明》,平时多关注热点新闻,多练习相关题型,中考时才能有的放矢,取得优异成绩。

第7篇:热力学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范文

关键词:生命科学导论;教学理念;教学体系;教学团队;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9-0094-02

21世纪生命科学将在人类科技、社会和经济全面发展和进步中起到巨大作用,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等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生物学知识基础,因此为非生物学专业的学生开设生物学方面的课程是一项很重要的举措。大学生的素质培养是我校一贯重视并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课题,在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下,我校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思路进行了重新调整和尝试,提出文、理、工、艺术等非生物类专业本科生也必须学习有关生命科学的知识,并将《生命科学导论》课定位为全校本科生的素质教育课。因此,围绕《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的建设与改革,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教学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将部分体会总结如下,供同行指正。

一、更新教育观念,构建生命科学导论课程教学新体系

为适应生命科学对社会经济、生活和持续发展的影响日益增加的势态,世界一流大学,如,MIT等从20世纪80年代后叶起陆续为全校大学生开设了生物类课程。我国几所重点院校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也相继开设出类似的全校性课程。在这个前提下,2000年,我院组织在科研和教学方面有丰富经验的教师首次面向全校非生物学类专业本科生开出了《生命科学导论》公共基础课程,学生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热情,受到热烈欢迎。经过近十年的教学探索与实践,本课程组结合学校的人才培养实际,制定了课程培养目标,构建了独特的课程教学体系。

1.多层次的教学体系。在对国内外《生命科学导论》教学与研究的调研基础上,探讨非生物类专业理论教学必须掌握的知识和结构。利用我院生命科学教学的基础和特色,根据培养对象的不同建立了茅以升班、理工科类、文科类等几个不同的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的教学体系,从学时、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材的选用和老师的配备几个方面保障教学质量。结合学生所修专业背景和不同专业的特点,分层次确定了生命科学导论的教学内容,构建了适合的专业平台,同时面向全校开设必修、限选和公选课等不同类型的课程供学生选择。在教学体系的各个层次、各个环节贯穿生命科学的先进技术和手段,紧跟世界科技前沿,为我校通识教育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2.丰富的教学内容。《生命科学导论》讲授的内容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讲授生命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教学过程中,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整体规划的角度出发,结合教学时数和教学条件,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紧扣当前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如,干细胞研究、转基因等,牢牢抓住学生关注点;选取生命科学发展历程中的经典研究,引导他们去提出问题、去分析问题、去研究、去创新,取得启迪悟性、挖掘潜能的效果,实现本课程教学的基础性与前沿性、理论性与实践性、交叉性与创新性的统一。

3.特色鲜明的教学模式。《生命科学导论》作为基础和前沿学科,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设计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充分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在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设计中以“人与生物圈”为主题整合高中生物学的教学内容,强调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更加突出了生物科学知识对科学发展、社会进步和经济建设的重要作用。为了充分体现生命科学“重基础、重交叉、重人文、重实践”的教学理念,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启发式教学贯穿始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积极推进探索性或研究性、启发式教学。教师们结合课程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设计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维的问题。同时围绕媒体关注的有关生命科学研究中涉及的热点话题,将教学内容贯穿其中。同时,结合教学内容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科学发现、技术创新过程、科学家的故事等充实到课堂教学中,以启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理解,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培养科学素养。

2.将声、形、言、情等传统课堂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教学课件灵活运用于教学。通过语言的轻重缓急突出重点、难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形象的比喻、生动的实例、直观的图表及深入浅出的解析,帮助学生理解,加强学生记忆;用激情讲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主要内容和关键环节,通过教师的手势、表情、动作加深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和认识。现代的教育技术手段使得单位教学时间内的信息量大、网上资源丰富并使知识的获得和更新速度加快,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图文并茂和动画演示,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3.教与学的互动。针对学生不同的专业背景,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分小班查阅本专业与生命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制作成多媒体后,请小班代表在课堂上演讲,开阔其思路,以对学生跨学科的联想、创新思维起到一定的科学启迪作用,认识生命科学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此外,我们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第二课堂活动,包括小型研究课题、知识拓展讲座和教材评论等,并随时注意调节教学进度,留给学生充分吸收消化的时间,达到师生互动学习的目的。

4.多环节考查模式。考试改变了传统的期末一次卷面考试定成绩的方式,实行多元成绩评定办法,采取用平时成绩、期末考试、讲演成绩和考勤成绩等多个考核环节评定学生的总成绩,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检查评价,培养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的好习惯,克服少数学生临时报佛脚的不良习惯,帮助学生养成认真踏实的学风。

5.设置研究生教学助理,加强沟通。《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组配备有研究生教学助理,教学中加强例题示范、习题讲解、答疑及作业批改等教学环节,并经常与学生交流和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调整教学方法,如,在2006年下发收集学生对该课程意见和建议问卷达5000余份。学生同老师的联系也延伸到了email、BBS、ftp及短消息等系统上。

三、教材、扩充性资料的使用与建设

教材的选择使用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而生命科学发展迅猛,很难通过一本教科书把至今人类对生命的了解全部反映出来。课程组针对工科、理科和文科学生的不同生物学知识背景及课程属性,准备了不同的教材。采用上海交通大学张惟杰教授主编的《生命科学导论》[1]作为限选课和选修课的主修教材。针对茅班开设的必修课,在选用恰当的《生命科学导论》教材方面,教师们多次组织研究讨论,查阅了大量的图书,最后确定使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吴庆余教授主编的《基础生命科学》[2],该教材为国内第一本生命科学类的全彩色教材,图文并茂的彩色图片更能真实高效地反映生命的特征和规律,用现代的观点重新审视、选择和组织传统教学内容,从宏观到微观系统地阐述生命现象。经过3~4年的使用,又更新其新版。此外,还提供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辅材料和相关教学网站,如,高崇明主编《生命科学导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沈显生主编《生命科学概论》(文科)(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裘娟萍、钱海丰主编《生命科学概论》(工科)(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Neil A.Campbell,Jane B.Reece著《Essential Biology》(影印版)(高等教育出版社,Higher Education Press Pearson Education出版集团,2003)、曹阳、林志新主编《生物科学实验导论》(附光盘)(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等。同时,拟构建《生命科学导论》全方位、立体化的网络教学平台[3]。在学校学院的支持下,依托生物信息实验教学平台,初步构建了“生命科学导论”网上教育资源框架,包括理论教学大纲、实验教学大纲、电子教案和课件、电子教材、习题与解答、实验指导、知识扩展、学术讲座、网上答疑、网上讨论、网上测练、网上提交作业和报告等相关内容,为进一步完善“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网站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重视自身知识的提高和队伍建设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生命科学发展迅猛,为了更新教学理念和知识结构,我们采用引入和走出相结合的模式,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我院讲座和授课,并派出数名老师到清华、浙大、上海交大、北大、武大等学校观摩、交流教学经验,参加国内各类骨干教师培训班学习及有关《生命科学导论》课程改革研讨会。

2.树立团队教学理念。按照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统筹协调发展的原则,改变“单兵作战”的育人模式,由年龄结构、职称结构、知识结构、学缘结构合理的多名教师组成教学团队,以系列课程建设为教学团队的最终目标,形成综合实力,针对不同专业、层次的学生开展教学,有效地促进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从整体上提高教书育人的效果和质量。课程组经常开展互学活动,通过相互之间的定期交流,使各位教师的专业特长得到交叉、融合,教学更加生动、深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通过科研带动教学。课程组教师所从事的学科专业有植物学、动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和生态学等,几乎涵盖现代生命科学研究的所有领域。除了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外,还是各自所从事学科研究领域的骨干力量,通过组建科研团队,吸收青年教师到自己的课题中担任一定的科研工作,使青年教师将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技术、信息及研究成果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促进了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生命科学导论》作为面向非生物学类专业本科生开设的通识课程,为了充分体现和实现本课程的“素质教育”宗旨,应该结合学校的人才培养实际,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掌握生命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同时,让学生了解学科热点问题和发展趋势,了解生命科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促进学科交叉和知识迁移,进而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生命科学的发展将如何影响人类和人类社会,增强学生的健康和环保意识,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和社会责任感,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实现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最终达到“了解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终级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惟杰.生命科学导论[M].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吴庆余.基础生命科学[M].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徐鹏,关学锋.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深化材料力学教学改革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3):94-95.

第8篇:热力学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范文

我们的祖国有广大的肥沃的土地,丰富的物产,无尽的矿藏;有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和优秀的革命传统。我们有五万万人口。我们用忘我的劳动,建设着祖国,创造自己幸福的生活。我们的祖国,是世界和平民主阵营里的坚强骨干。我国青年在中国共产党和教导之下,前途是多么光明,我们的祖国,是多么可爱啊!

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这是共同纲领上所规定的国民公德,也是每一个爱国青年所应当具备的品德。

爱祖国

我们热爱祖国,首先要热爱新民主主义制度,热爱领导我们实现这个制度的中国共产党和。热爱我们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前途。我们也热爱祖国的优秀传统,热爱我们灿烂的文化和美丽的山河。

我们热爱祖国,就要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胜利果实。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长期艰苦斗争和流血牺牲,才打倒了反动派,赶走了帝国主义,建立了人民的新

中国。这个革命的胜利果实,要由我们来保卫,决不让任何帝国主义分子和反动派再来夺取。因此,我们每个爱国青年应当时刻准备着,当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就要拿起武器,去打击敌人,保卫祖国。

我们热爱祖国,就要用自己的一切力量,为建设一个繁荣富强的祖国而奋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年以来,已经取得了许多伟大约成就,而这还只是我国的建设事业的开始。现在,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高潮快要到来,我们青年的光荣的任务,就是用忘我的劳动,积极参加祖国的建设,站在祖国建设的前列,进一步巩固我们国家的力量。

我们的爱国主义是和国际主义相结合的。我们革命的胜利,是和国际朋友的帮助分不朋的。在我国革命胜利以前,苏联和全世界的劳动人民,给了我们很多的帮助。在新中国成立以后,苏联更和我们订立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帮助我们发展建设事业。我们的胜利和成就,也促进了世界的和平。所以,我们热爱祖国,就一定要热爱苏联,和人民民主国家作朋友,和全世界的劳动人民作朋友,和他们团结互助,一起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爱人民

我们的祖国,是人民的国家。每个爱国青年应当热爱人民,憎恨人民的敌人。人民里边,主要的是工农劳动人民。他们占中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到九十,是我们国家的基础。我们广大的肥沃的土地。是劳动人民开垦出来的;丰富的物产,灿烂的文化和历史,是劳动人民创造的;过去帝国主义和反动派的统治,建立人民的新中国,以及今后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将来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主要都依靠劳动人民的力量。因此,我们必须热爱劳动人民。

在我们祖国的历史上,曾经出现了无数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英雄人物。他们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贡献出自己的生命。刘胡兰在阁锡山匪军面前,在敌人的铡刀面前,为了保卫党和人民的利益,视死如归,英勇不屈。人民的战士,一九四八年在河河省的隆化战斗中,为了爆破蒋匪军的桥上碉堡,没有放炸药的地方,他就不忙牺牲自己,用左手托炸药包,右手拉导火线,终于炸毁了敌人的碉堡,保证了我军迅速突入隆化城。我们的人民志愿军,是最热祖国热爱人民的。他们为了保卫祖国和人民的幸福生活,不惜流血牺牲,在朝鲜战上场上英勇杀敌。在人民志愿军中,出现了成千成万像杨根思、滕凯、马家顺(注)等英雄人物。这种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精神,是我们青年学习的好榜样。

热爱劳动

世界上的一切财富,都是劳动人民用劳动创造出来的。吃的粮食,穿的衣服,住的房子,耕地用的犁耙锄头,工厂里的机器和产品,哪一样不是劳动创造出来的呢?伟大的治淮工程、荆江分洪工程,都是几十万几百万劳动人民劳动的成果。我们三年来的伟大成就,都是劳动人民所创造的。

在新中国,劳动是光荣的事业。国家鼓励人民劳动,给人民劳动的机会,奖励劳动好的人。我们是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劳动,为人民的幸福生活而劳动。我们的每一分钟劳动,都增加着祖国的财富,推动祖国前进。我们要用忘我的劳动,把祖国建设得更繁荣富强。

新中国的青年,应该具有自觉的创造性的劳动态度,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自觉地遵守劳动纪律,开动脑筋。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我们反对不劳动,反对好吃懒做的人。在新中国,出现了许多的先进的劳动者,像全国有名的纺织工人郝建秀(注二),农业劳动模范李顺达(注三),创造速成识字法的模范文化教员祁建华(注四),他们都是自觉的有创造性的劳动者,是我们青年的榜样。

爱科学

第9篇:热力学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范文

【关键词】双基;热点;探究

随着新一轮课程课改不断深化,中考命题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初中化学一线教师,只有更新教学理念,关注和把握中考命题新趋势,才能顺应时代改革潮流,才能促进教与学策略和方法的转变。笔者以最近几年各省市化学中考中考典型试题为例,窥视中考化学命题新趋势,以利大家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有所启迪。

一、立足“双基”考查

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是初中化学的核心内容,这既是传统教学的重点,又新课程改革中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最近几年各省市中考试题中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考核比较多,并且蕴含于各类题型里,但是学生不能依靠死记硬背来解题,应在慎密思考、分析后才能准确解题。

【例题1】(2011年江苏省南通市)以下选项利用物质物理性质的是( )

A.用活性碳使红糖脱色

B.用肥皂水检验硬水和软水

C.用食醋清除水瓶中的水垢

D.用柠檬酸和小苏打自制汽水

这类题目主要考查物理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属于高中化学学科中比较重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运用方法,学生只有理解相关基本的概念及其运用方法,才能正确解答问题。

二、考核内容突出热点

许多地方的化学中考试卷中,注重考查环境污染、生态恶化、航天事业等方面的热点问题,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发表自己言之有理的见解,既培养了学生运用相应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增强了学生为实现中国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学习化学的现实价值和长远意义。

【例题2】(2011年江苏省连云港市)化学中考非选择题:

①“材料创新”标志着人类文明的一次飞跃;②“神舟十号”飞船的发射,让航天员再一次成功访问“天宫一号”,该飞船资源舱舱段借助铝锂合金材料制作,试问铝锂合金属于____材料(“金属”或“合成”或“复合”)。

这个题型属于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考查,不仅增强了学生的爱国热情,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注重探究能力考查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提高核心素养的有效手段,最近几年许多地方在中考化学命题中逐步加大了考查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比例,这些试题主要包括发现问题、寻觅信息、合理假设、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完成论证和反思评价等要素,一般通过辨析思维、资料列举等方式考查学生对抽象、概括、分类、比较等科学方法的应用能力,这类试题也属于当今比较热门的试题。

【例题3】(2012年安徽合肥市)如果你是空气质量观察站的一名工作人员,一旦发现一些新建筑物外墙面上的石灰石正不断剥蚀。请你请根据这一情况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并合理假设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上述假设的根据是什么?作为一名合格的空气质量观察员,你准备设计出怎样的实验方案证明你的假设是科学、合理的?

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学生只有开动脑筋,大胆发现问题,善于分析问题,最后才能解决问题。当然,也有些试题在检测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的基础上再融入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正如初中化学新课标强调:把握实验环节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相应的探究活动,除了获得相应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外,还可以在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而实验性探究题是化学中考的重点,所占比例很大。这类题型都注重过程与方法,不管是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等三大气体的制备、收集、检验、干燥、除杂等性质实验,还是一氧化碳、金属铁的性质实验等基本的实验步骤分别考查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法,从而培养了从科学本质上分析现象和把握规律的能力。

【例题4】(2011年山东省青岛市)九年级学生夏利在学习了燃料与燃烧的有关知识后,发现到家里用的燃煤是蜂窝状的,其使燃烧很充分。她由此联想到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很旺,但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现象。于是产生了纳闷:到底是什么因素能影响可燃物燃烧的程度呢?她立即做出了两种猜想并进行了实验探究。请你思考后回答如下问题:①她提出的两种猜想是怎样的?②请你思考后选择其中的一种猜想,并设计实验加以探究;③为了节约能源,使物体燃烧能够得到充分利用,请你结合燃料使用中的实际情况,至少提出一条合理化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