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工程项目管理的理解和认识范文

工程项目管理的理解和认识精选(九篇)

工程项目管理的理解和认识

第1篇:工程项目管理的理解和认识范文

1电力企业施工管理概述

1.1电力企业施工管理的概念

确定电力建设的范围是对电力管理对象的明确分析。工程项目的范围是依据工程需要展开的,不能多也不能少。通过范围管理确定工作范围和工作条件,使电力系统的相关管理人员能够以认真负责的态度进行工作。

1.2工程项目管理的相关内容分析

工程项目管理涉及整个项目的过程,其中包括项目范围的确定、范围的意义和实施过程中的范围管理以及范围的最后确认。项目范围的确定是项目设计、计划、实施成果的依据。范围的定义是对项目系统的结构分解,用可以测量的指标定义项目的工作任务,落实组织责任和实施计划。实施过程的范围管理主要是活动的控制、实施范围的界定、通过项目实施状态的报告了解项目实施的过程和动态等。

2电力建设施工质量的特点

2.1电力建设工程项目的多变性

电力建设实施工程具有多变性的特点,在电力建设的实施过程中因为会受到来自多方面的影响,所以对电力工程的建设分析应该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很多情况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可能给电力的建设和施工造成严重的质量问题。面对这样的多变性,在工程实施之前,工作人员要对工程项目进行及时的了解,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防问题向着严重性的程度发展。

2.2工程质量问题的严重性

对工程要做到全面的了解,明确工程质量所具有的严重性特点。大的工程质量关系到整个电力建设的安全性问题,小的质量问题可能浪费工程的投资经费,对工期的延误造成影响。所以质量问题的严重性要明确,严重的质量问题还能导致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影响电力系统的健康有效的运行。

2.3电力系统的特殊性

在电力系统的施工过程中会涉及到较多的不可预料性,涉及到的因素比较多,如果不能多问题和因素进行及时的解决,做到及时的预防很可能出现较为严重的后果。电力系统的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技术上、方法上的不可预料性,所以要及时了解电力工程才能有效的控制问题的发生。

3电力建设中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3.1施工的安全方面

电力建设项目中出现的安全管理问题越来越多,表现为管理力度的薄弱。电力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人员比较多、负责的部门比较多、工种和设备也比较多,这就给管理人员的管理带来了困难,在以上程度上难免会忽视施工的安全问题,但是施工的安全问题恰恰在整个施工的过程中非常重要,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是否能够得到保障。作为电力施工工程的监理人员,对施工的安全性认识不足,经常出现违反操作流程的现象发生,这样就会经常出现由于安全漏洞引发的安全问题。

3.2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在电力系统的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一些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没有经过一定的岗前培训就进入到了工作岗位,对工作的流程不清晰,对工作的重点不了解,缺乏专业的知识和经验。对电力工程的设计、施工、造价、管理认识不足,一些管理人员往往会出现只重视价格、成本、经济利益而忽视管理的现象。对设备的使用也不熟悉,相关的附属设备细节问题认识不够,很大程度上导致附属设备需要重新购买问题的出现,这对工程的资金和工程的工期方面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3.3电力施工管理规范执行力度差

电力建设实施管理工作对电力施工的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良好的施工管理是增加企业效益的前提和保障。现阶段,很多电力管理人员缺少先进的管理思想,缺乏安全管理知识和管理意识,对管理工作认识不到位,在施工工作中管理和监管落实不到位,这就直接导致了电力施工规范的执行力效果。缺乏相应的管理规范就会出现施工问题,从而引发交通事故。

4提高电力建设施工管理水平的对策

4.1提高安全管理的认知水平

在电力工程的施工方面,有效的安全管理是减少安全事故的基础,有效的施工管理能够控制电力施工的专业性强、周期性长的问题。作为电力施工的管理者,首先要认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宣传工作,召开安全会议和安全讲座或者竞技比赛来落实安全教育的宣传,为了提高参与者的积极性,管理方面可以设置相关的奖励机制。在管理中要明确责任主体,把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具体人员的身上,严格对施工程序进行控制,达到强化责任意识的目的。安全的施工对施工的工期、电力项目的建设效益有着直接的联系,作为施工的管理人团要认识到电力建设工程管理水平与安全生产质检的关系,保证政策管理到位、安全设施齐全、工作的管理体系完善,改善陈旧的工程设备、及时做好检查检修工作,从而增强安全管理。

4.2加强人员的培训

要想提高电力建设的施工管理效果,就要加强相关技术人员的培新和业务素质的提高。对技术人员进行严格筛查,上岗之前要进行相关的技术培训,使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能对电力施工的管理和电力施工的实施做到细致的了解。保证电力工程施工的管理按照已有的章程和制度进行,减少施工人员的不规范操作,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提高业务人员的执行能力和管控能力,加强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在对人员的安全管理知识进行培训的同时,还要加强新技术的引入,每一项新技术的引入都要让施工管理人员进行及时仔细的了解,以便于以后工作中的准确运用。制定紧急情况发生的应对措施,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4.3现场管理制度的强化

每一个管理人员都要对施工现场可能出现的危险点进行分析。在危险点的分析后,要对这些危险点提出相应的对策,通过疏导、消除、隔离等方式控制危险点的发生。重点控制工程危险点的改造力度,制定应急处理方案。现场管理人员要对现场的安全技术情况的落实进行监督和管理,根据施工现场的情况完成安全措施的评价,找出管理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时修复漏洞。对高危地区,要把安全事故的发生降低到最小点。

5结语

第2篇:工程项目管理的理解和认识范文

2008年,科技部、财政部、家税务总局联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同时图家重点支持的8个高新技术领域.包括电子信息技术、生物与新药技术、航空航天技术、新村料技术、高技术服务、新能源及能技术、资源与环境技术、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相比原来的认定办法,新办法是以企业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为核心来认定高新技术企业:

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与高校院所的科研创新有明显的不同《办法》规定。高新技术企业应该是在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内,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可以说,高新技术余业更追求创新成果的实践性、效益性,创新是一个研究与实践互动深化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的载体是知识,体现为设计方案、创意文案、解决方案、操作手册等:

因此,对知识的有效积累、高度共享、高效重用成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一项基础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说,要实现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有效管理,需要从知识管理的理论、方法和工具的运用中寻找答案。

高新技术企业的运营模式与特点

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带来了业务模式的重大变革。20世纪80年代.制造业倡导的是为客户交付标准化的产品,90年代,服务业的业务模式是为客户提供专业化服务。当前,高新技术企业已经打破了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界限,它们提供的是解决方案。所谓解决方案,就是针一对客户的需求.提供从产品到服务的一揽子方案,最终目标是解决客户的问题。

解决方案这一业务模式的核心是项目、如“神州数码”的系统集成解决方案、“碧水源”的大规模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工程整体解决方案等,其主业务模式都是以项目方式运作的。

高新技术企业除了具有项目运营模式固有的特点之外,还具有如下鲜明的运营特点:

知识对项目成败具有决定性作用

项目在方案设计、方案实施等关键环节有很高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要求,往往需要具有丰富经验的资深员工才能胜任;而在技术开发环节,则表现出较强的复制性,可以充分利用过去的积累,对专业知识的要求较低。在这类项目中,知识对项目的贡献大于人力劳动,在关键环节的知识投人将会获得巨大的回报,促进项目的高效、高质完成。

项目复制和项目创新是关健

高新技术企业一般将第一个项目作为标杆项目,会花很大的力气去运作,然后去承接更多的项目。在后续的项目中,会延续标杆项目的做法,重用标杆项目的设计思路,一方面在继承中不断完善业务,另一方面通过继承降低成本、提高业务效率。

同时,解决方案之所以具有普遍的适应性,主要在于其能针对客户的具体情况具体实施。因此,项目中还要针对客户需求进行创新性设计,以切实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客户目标。这种创新将不断丰富解决方案的内涵,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在自主创新道路上走得更远。

以知识型员工为主并要求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

高新技术企业的员工大多是知识型员工,具有高学历、高技能、高素质“三高”特征,学习能力、领悟能力都比较强。尤其是员工在一线进行项目实施过程中,客户的具体需求会刺激员工的想法,促使员工涌现出创新性的设计。

有效吸收创新成果,快速转化成为行动能力,是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需要,也是对知识型员工价值的肯定,能激励员工更加努力地工作。

管理人员的技术性强于管理性

高新技术企业的管理团队一般具有较强的技术背景,大多数高管都是做技术出身的,具有丰富的技术管理经验和很强的技术能力,但对管理的套路不熟,管理方法单一、管理工具缺乏。因此,一旦出现业务流程、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等管理上的问题,高新技术企业的管理团队往往束手无策,需要外部力量的帮助才能解决。

高新技术企业面临的管理难题

对应于自身的运营模式和运营特点,高新技术企业在管理上存在着不同于传统企业的一系列难点问题,管理上是否“过硬”,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从创业期平衡过渡到成长期。高新技术企业的管理问题可以归结为“三难”,即工作难管理、绩效难量化、知识难共享,这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在高新技术企业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工作难管理

由于项目运作过程中知识的决定作用,对项目工作的管理直接受到了知识的影响。众所周知,员工对知识的吸收、掌握、再创新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既受员工能力素质的影响,又受知识难易程度的影响,故直接导致项目工作管理的难度大,如工作进度的控制难、工作成果的质量管理难。

此外,知识型员工的自我价值感强,个性特点突出,崇尚自由。如果没有良好的管理,拥有众多知识型员工的高新技术容易陷于管理失控的境地,导致无法形成合力,企业执行力低下。

绩效难量化

在知识的高度参与下,对项目工作的绩效考核就不能忽视知识的价值,这使得高新技术企业的绩效管理不能采用传统的计件或计时方式,而要对知识贡献度、员工参与度进行综合衡量。虽然知识被认为是与能源、材料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但是目前还没有一套公认的知识度量方法,学术界的知识测试理论更是众说纷纭,没有可操作性。因此,高新技术企业要建立一套反映知识价值的量化绩效指标难度很大,从而难以对知识型员工的价值作出合理的评价和奖励。

知识难共享

知识可以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以书面的方式记载,表现为方案、手册等,隐性知识固化在员工的头脑中,表现为直觉判断、思考逻辑、工作习惯等,对知识的共享能极大地提高项目工作效率。但在实际情况中,知识依附于项目和人员,企业的知识散乱存放在员工个人电脑中,随着知识的急剧增长和员工个人知识的持续更新,知识容易随项目结束、人员变动而流失,表现出“人走活儿丢”的现象,企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知识没有得到积累,现有的知识难以共享。

构建以知识管理为基础的高新技术企业业务管理体系

针对以提供解决方案为主的运营模式,高新技术企业应建立以知识为核心的企业业务运营与管理体系,用知识管理的思想解决工作难管理、绩效难量化、知识难共享三大难题,最大限度地发挥高新技术企业的长处。

从科学管理到知识管理

管理活动源远流长,但真正成为一门科学、具有一套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则始于20世纪初以“泰罗制”为代表的科学管理。在科学管理中,通过对工人的工作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广泛推广来提高效率,企业已经认识到标准化、显性化的知识对于生产效率提高的价值,并通过计件工资制、职能工长制、例外原则最大限度地发挥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尽管科学管理发现了知识的重要性,但是科学管理对于知识的认识仍有相当大的局限性。科学管理有两个关于知识的前提,一是管理者掌握工人的全部知识,二是工人不需要知识。在科学管理中,只承认管理者拥有知识,管理者制定一切标准,工作仅需照章办事,这是历史的局限。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成为企业的核心资源,知识型员工成为企业的主体,科学管理遇到了极大的挑战。早在20世纪90年代,管理学大师德鲁克在《后资本主义社会》中指出:“我们正进人知识社会,知识已成为社会的核心,知识资本的比例已大于资金资本;在知识社会,知识成为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将成为分配的主要依据之一;知识正日益代替权力与资本,成为世界向前发展的动力。”由此,知识管理的概念应运而生。

知识管理概念包括,管理者不可能掌握工人的全部知识,工人也需要知识,对知识的有效管理将帮助企业形成竟争优势。知识管理是与科学管理一脉相承的管理思想,是更注重发挥知识价值的管理思想,是适合于高新技术企业的管理思想。

以知识管理为基础的管理体系设计

长城战略咨询公司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了知识管理循环,即PDCA一KS,可以用于指导高新技术企业的业务管理体系设计。

PDCA循环又称戴明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首先提出的,它包括持续改进与不断学习的4个循环往复的步骤,即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Study)、改进(Act),是一个质量持续改进模型。我们在这个模型中加入2个要素,一个是K,即Knowledge(知识),指整个循环过程中要对产生的知识进行积累;一个是S,即Share(共享),指要为整个循环过程提供良好的知识共享环境,如共享的文化、共享的平台等。PDCA一KS应用在高新技术企业的业务管理体系上,首先要紧紧抓住解决方案项目运作模式,将项目管理作为业务管理体系的主线。然后,知识管理应成为业务管理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高新技术企业的业务管理体系,将由项目管理和知识管理两部分组成,以人员、资金、知识3个要素为主要管理对象,以计划和绩效作为主要管理工具。

项目管理要将业务过程进一步规范化,抽象、总结成为项目管理的标准化流程,如项目开发、项目立项、项目运行、项目验收、项目完成等流程环节,对项目的管理主要体现在进度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沟通管理。知识管理则是对业务过程中产生的知识(工作文档、设计报告、工作总结等)进行全流程的采集、积累、共享、交流,促进知识的有序化存储,方便公司使用己有的知识。:

对于人员、资金、知识3个要素,分别描述如下:人员:围绕知识型员工,从招聘、培训、人事、薪酬、考核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管理,提高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源源不断地为企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

资金:围绕预算和支出,对项目中的资金进行全面管理,提高项目成本核算水平。

知识:以项目中产生的知识为重点管理对象,在项目过程中实现知识的积累,促进项目知识的重用。

为了让业务管理体系有效地运转起来,以下2个管理工具是必不可少的。

计划工具:将项目分解成计划,落实到具体时间、具体负责人,这样有助于提高组织的执行力。

第3篇:工程项目管理的理解和认识范文

关键词:廉洁风险 体系 有效运行 认识

1.工程项目廉洁风险防控体系概念

工程项目廉洁风险防控体系是以工程项目为依托,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将风险防控理论和质量管理方法应用于反腐倡廉工作实践,以防控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廉洁风险为核心内容,针对可能诱发腐败的各类风险,通过分析评估,查找风险点,建立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后期处置的综合体系。

2.工程项目廉洁风险防控体系有效运行几个关键点

工程项目廉洁风险防控体系运行是计划、执行、考核、修正四个环节的循环管理过程。为保证其有效运行,须抓住几个关键点。

一是体系建设规范性。体系是否有统一的指导思想、工作程序和目标,有助于解决体系运行过程的由谁做、何时做、如何做、达到何目标等组织领导、工作机制方面问题,是工程项目廉洁风险防控体系有效运行的前提。特别是对于生命周期短、人员流动大、业务管理具有共通性的工程建设项目,若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具有推广性和复制性,将大大缩短新成立的工程项目建立廉洁风险防控体系时间,以及人员在不同项目部流动后对体系运行的适应,直接提高体系运行效率。

二是参与者的认识和意识。工程项目廉洁风险防控体系是一种全新的风险管控模式,只有使全体参与者从思想上认识廉洁风险防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理解和认同该体系,同时具备一定的廉洁风险防控意识和能力,体系才能够很好地实施,因此,体系运行的所有参与者的认识和意识是影响工程项目廉洁风险防控体系有效运行的主要因素。首先,工程项目的领导班子成员的高度重视和强有力的领导是推动体系运行,提高有效性的关键;其次,项目广大员工的思想统一、积极参与,是体系有效运行的保证。

三是动态管理。廉洁风险防控动态管理若未能与工程项目生产管理过程的相关业务流程或岗位要求紧密结合,将呈现廉洁风险防控管理工作与日常生产管理工作“两张皮”现象。因此如何做好动态管理,解决结合、融入的问题是确保体系有效运行的核心。

3.促进工程项目廉洁风险防控体系有效运行的几点认识

针对上述工程项目廉洁风险防控体系有效运行关键点,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下功夫,促进工程项目廉洁风险防控体系有效运行。

(1)促进领导重视。抓好工程项目廉洁风险防控体系建立和运行,项目领导对工程项目廉洁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工作是否真正入脑入心非常关键。因此要推进体系建立和运行,须从提高项目领导重视程度,统一认识、明确责任等方面着手。

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下功夫,增强项目领导班子成员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意识。一是通过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意识。通过组织学习相关会议、讲话精神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方面相关文件,开展集中教育、专题教育等,增强项目领导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履行“一岗双责”的意识。二是通过制度约束,落实责任。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分解,层层落实。公司党委与项目党总支(党支部)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明确责任,将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按谁主管、谁负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强化领导班子成员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意识。三是通过检查、考核,确保履行职责。通过领导述职述廉、职工代表民主评议、召开民主生活会、年终考核等方式,加强对项目领导班子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保证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到实处。

提高工程项目廉洁风险防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强化项目领导廉洁风险防控意识。工程建设领域是廉洁风险易发多发的地方,并存在于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和各领域、以及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隐蔽性等特点,这就要求项目领导须充分认识全面加强工程项目廉洁风险防控对促进公司持续稳健发展、维护企业和谐稳定、保持干部清正廉洁、实现企业基业长青的重要意义,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自觉形成和提高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意识。

充分认识工程项目廉洁风险防控体系作用,提高项目领导做好工程项目廉洁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积极性。要让项目领导充分认识到建立健全项目廉洁风险防控体系,有利于强化企业内部控制,提升企业风险管理水平,有效预防权力运行过程中的各类廉洁风险,防范于未然,打造项目优秀管理团队等作用,提高工程项目廉洁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积极性。

(2)调动员工参与。提高项目广大员工廉洁风险防控的认识和意识,积极参与到体系运行相关工作中来。

树立廉洁风险意识。通过广泛教育宣贯,提高广大员工对廉洁风险的认识,克服认为廉洁风险只在领导干部、部门主管等岗位存在,自身职微权轻,没有什么廉洁风险可言,廉洁风险防控与自己无关等思想误区,清楚知道由于廉洁风险本身的客观性和随机性等特点,处在任何职务或岗位上的个人,只要直接或间接掌握着人、财、物等资源的配置权力或有参与这些资源的分配权力,腐败行为就有可能随时发生。

提高廉洁从业意识。结合企业廉洁文化建设和纪律教育月等活动,开展诚实守信、廉洁从业教育和警示教育,让广大员工清楚认识不廉洁对个人、家庭、单位及社会的危害,增强主动防范廉洁风险的意识。

增强廉洁风险防控信心。让广大员工充分了解工程项目廉洁风险防控体系,清楚廉洁风险防控理念,增强廉洁风险可“防”、可“控”的信心,理解和认同该体系,积极参与到梳理制度、工作流程、查找廉洁风险点、制定防控措施等廉洁风险防控具体工作上来。

(3)提高体系建设规范性。提高体系建设规范性,对促进体系有效运行提供了支撑。笔者单位主要从两方面提高体系建设规范性。

一是统一框架。根据风险管理构成要素,结合建筑施工企业特点,建立了“12345”工程项目廉洁风险防控体系。“1”是工作定位,是指廉洁风险防控体系建设要紧密围绕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活动中的关键风险点这一主线展开;“2”是着重抓好“防”和“控”两项重点工作;“3”是要建立健全领导机制、工作机制和考评机制;“4”是要突出抓好“查找及评定风险等级、制定并实施防控措施、检查及考核防控效果、完善并形成操作规程”四个环节;“5”是防控思想道德风险、岗位职责风险、业务流程风险、制度机制风险、外部环境风险等五类风险。

二是规范建设流程。规定了工程项目廉洁风险防控体系建设从筹备、宣传启动、全面实施、总结考评和完善提升五个阶段推进的工作程序,并明确各阶段主要任务、查找、评定廉洁风险原则与方法、制定并实施防控措施要求、以及如何编制具有实操性的工程项目廉洁风险防控工作手册等,指引项目部规范开展工作,促进体系有效运行。

(4)加强动态管理。加强工程项目廉洁风险防控体系动态管理,关键是要紧密结合和融入项目日常生产管理工作中做好几方面工作,一是要抓住主要管理业务、关键管理环节进行重点管理;二是要准确查找廉洁风险点;三是客观评定风险等级,并提前做好预判,制定具体可行的措施;四是做好持续改进。笔者单位通过抓好“三个结合”解决融入和结合问题,进行工程项目廉洁风险防控体系动态管理,促进体系有效运行。

与企业中心工作有机结合。工程项目廉洁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紧密围绕中心,融入工程项目的各项业务管理工作,依据各项具体业务制度和工作流程,认真查找廉洁风险点,制定防控措施,抓好措施落实。

与廉洁文化建设有机结合。廉洁文化为构建工程项目廉洁风险防控体系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使反腐倡廉教育更有影响,制度建设更有力度,监督制约更有实效。笔者单位构建了廉洁文化进项目、进班子、进岗位、进分包、进家庭及与相关业务单位进行共建的“五进一共建”体系,为促进工程项目廉洁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创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通过深入开展诚实守信、廉洁从业教育,增强了广大员工主动防范廉洁风险的意识,使廉洁从业成为硬要求,硬准则,变“要我廉洁”为“我要廉洁”。

第4篇:工程项目管理的理解和认识范文

计算机专业项目综合实训课程,是在每个学期学完本学期课程内容后的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项目实践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在计算机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它起到了与企业岗位相衔接的作用。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可以学习到企业岗位所需及基本技能。本文分析项目综合实训课程管理的现状,并提出借用企业项目管理的方式,对其进行精细的过程管理,以期提升教学效果。

二、项目综合实训课程管理的现状及原因

目前高职院校对于理论课程的教学有着比较严格的规定和管理,比如需要提交教学计划、教学教案、课程PPT、课程考勤、考试试卷等资料。一个比较传统的教学环境,严格完备的制度,使得理论课程的教学相对比较好管理。但课程教学结束后,所实施的项目综合实训的教学过程,由于本身的教学特点,管理往往难以进行,效果也不可控。产生高职院校出现项目综合实训管理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识不到位,任务目标管理优于过程管理

多数老师认为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由于已经对知识进行了详尽的讲解,在项目综合实训课程过程就应该“放手”让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发挥其聪明才智,去解决项目综合实训。这种认识的直接结果是,优秀的学生可以通过努力解决项目,但对于资质较差的学生,这就是一种煎熬。

(二)学校重视程度不够、管理不到位

相对于理论课程的教学,综合项目实训课程,由于实训内容、实训环境、实训时间比较灵活。学校对于理论课程的监管不适合于综合实训课程,由于管理复杂,综合实训课程的管理处于真空状态,仅由教师单方面决定。

(三)过程管理操作复杂,增加教师、学生的工作量

由于综合实训项目所涉及的知识众多,学生前期学习效果不一,知识综合能力也不一样。教师通常的做法是,布置任务然后等待学生的问题,通过与学生一起解决问题的形式,逐步完成综合实训项目。这个过程要能够很好的开展,需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培养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但所有这些都需要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对于高职学生在这个方面的能力往往不足。由于管理不善,分组后的综合实训项目,往往只有组长一人在做事,其他人在小组中的职责不明确、贡献不清晰。

三、项目综合实训课程过程管理的必要性

过程管理是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质量管理的重点由“产品(结果)”转向“过程”,通过每个过程细节的控制管理,从而达到全面质量管理[1]。项目综合实训课程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其实施过程管理的必要性。项目综合实训是一种基于学生以往已学知识,参考职业岗位素质需求、密切联系工程项目开发实际环境,实现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一体化培养的活动。这个活动是多目标的,不能只通过是否完成了项目来衡量,需要通过对学生完成项目的过程进行评价[2]。只有改进过程,才能改善结果。比如学生遇到技术难题时的解决过程,是职业岗位所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的核心素质。这核心素质在传统目标管理中是无法考量的。通过项目过程管理实现管理精细化,有助于发现学生存在的各种不足之处,化解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风险,使得更多的学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增进知识、掌握技能、体会岗位对员工职业素质的需求。

四、项目综合实训课程过程管理的实践

(一)转变观念,强调过程胜过结果

改变原有认为综合实训项目课程是一个知识检验、自我探索、总结提升的教学过程。树立项目综合实训课程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综合运用已有知识能力等多目标的教学实践活动。除了关注学生最后是否完成项目,达到项目的功能、性能需求之外,还需要对其完成项目的过程进行监控,及时纠正过程中的不足之处。综合考查学生的团队合作、沟通协调、知识运用、危机管理等能力。

(二)使用信息技术辅助过程管理

对综合项目实训课程进行过程管理,较原先的目标管理需要分析更多的过程数据、考查更多的指标,必然会增加教师、学生的工作量,使用传统管理方法是无法实现的。信息化管理模式是一种可行的过程控制机制。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进行思想教育,明确过程管理重要性。对学生进行项目综合实训过程管理教育,明确过程在整个项目综合实训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过程管理要求学生进行的具体操作。2.日志管理实现以天为单位的精细管理。许多企业在管理中使用这一手段,要求员工每个工作日都提交详细的工作情况,和第二天或者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便于管理者了解员工工作状态。对于员工而言,日志也是一种自我回顾和总结的过程,并且也是自我业绩的证明。将日志管理引入综合项目实训课程过程管理中,便于学生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有一个清晰的认知,教师能够动态跟踪学生的过程,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同时日志的填写也是一种职业训练,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3.实施文档管理,明确小组成员所做的主要工作。综合项目实训一般通过小组形式完成项目。小组形式有利于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也是规模较大项目的一种必然要求。但其中小组成员的分工、以及对小组贡献的衡量就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通过项目版本控制软件,为小组每一位同学建立一个账号,小组成员对软件项目文档、代码的签入和签出进行动态记录,与日志管理进行对照就可以清晰地看到成员为项目所做的贡献。版本控制软件也是企业进行项目管理的基本工具之一,对该软件的应用同样也可以培养学生职业素养。4.对过程进行监控、反馈,注重元认知能力的培养。教师需要通过对过程的监控,对每一位进度异常,项目文件异常的学生进行沟通,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使得项目顺利开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分析原因,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结语

第5篇:工程项目管理的理解和认识范文

【关键词】项目管理;路桥企业;工程建设;作用

一 浅析工程建设中路桥项目管理的作用

在大型的路桥工程建设中,往往会有比较多的参建单位涉及其中,而且这类路桥工程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比较多,也比较复杂,所以为了保证施工的进度以及质量,各参建单位之间要加强彼此的沟通与交流,以此来制定出一份完整、科学的工作计划以保证整个工程的进度和质量。路桥工程建设中的项目管理可以把工程中的实际信息汇总形成一份具有很强可行性的计划,而且在编制整个计划的过程中,各参建单位之间的关系、实际情况以及气候、地质等因素都会得到充分妥当的处理,当然编制的计划在实施过程中也会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有所调整,从而最大程度的保证在各参建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尽快的、更好地完成路桥工程建设工作。同时,路桥项目管理还可以有效促进施工企业精细化管理。目前,很多施工企业已经认识到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精细化管理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也把这种认知付诸到行动中,并取得了非常不错成绩。在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中,项目管理是其中的一种,它不但有很好的适应性,还可以更好的对市场经济体制进行服务,特别是当它和财务、经济活动以及复杂的经济结构形成一个一体的体系时,更可以发挥它的优势,即有效提高企业精细化管理水平。事实上在整个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路桥项目管理都是贯穿始终的,它把成本控制、经营管理和施工管理等都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而且它非常要求企业管理模式、管理渠道的精细化和规范化,在无形中使施工企业的效益形成规模。此外,在进行市场运作时,路桥项目管理也是一个非常有效地模式。路桥项目管理是施工企业进行的一种制度创新,它可以更好地帮助施工企业解决在路桥工程方面出现的一些财务问题,同时它还可以维护企业的财务制度、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满足了施工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内在需求。企业只有通过路桥项目管理才能全方位的了解路桥工程市场的方向,并以此为依据市场化、规范化路桥工程中的质量管理、设备管理、材料管理以及安全管理等各方面的管理,从而提高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 当前路桥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不足,理念落后

现阶段,在社会的带动下各种工程开展迅速,但是在工程管理方面并没有形成科学、完善的理论体系,具有专业管理素养的人才更是缺乏,这是当前推广路桥项目管理思想的一个主要问题,同时它也会对其他各种问题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大部分施工企业里的项目管理人员能力有限,他们无法、也不能真正的理解项目管理理念,无视工程建设中项目管理的重要性,忽略其有关的管理工作,从而导致在路桥工程建设中项目管理不能发挥实质性的作用。

(二)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在路桥项目管理工作中,其中的管理人员是非常关键的一环。由于路桥项目管理工作非常复杂,所以项目管理人员不但要有良好的业务能力、管理能力以及素质水平,还要相当熟悉工程建设中的每一个施工工艺和流程,但是当前施工企业中的项目管理人显然是不符合要求的,他们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都普遍偏低,使得项目管理的管理效果不甚理想,有时甚至,严重降低了路桥项目管理所应发挥的作用。

(三)工程施工现场混乱

在路桥项目管理中,施工现场管理混乱是一个很常见、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究其根本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是队伍临时搭建。路桥工程建设中,很多施工队伍都是临时组成的,其中的施工人员既没有经过企业培训,也没有经过专业培训,这极大地增加了路桥项目管理工作的难度;其次是资源投入庞大。路桥工程的复杂性往往是很高的,它的这个特性也决定了其需要很多的资源投入,所以各种各样的资源和信息很容易使施工现场变得混乱,这种混乱使路桥项目管理工作与其他的项目管理工作相比有了更多的困难。因此,要想利用路桥项目管理使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化,施工企业必须要采取一些技术性措施让工程施工现场混乱这一问题等到彻底解决。

三 提高路桥项目管理水平的措施

(一)推广项目管理理念,提高认识

在路桥项目管理工作中,其管理理念不管是对项目建设质量还是对整个项目建设顺畅都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所以要想提高路桥项目管理水平、提升工程建设效率,就要不断地推广路桥项目管理理念, 提高相关工作人员对其的认识。第一,有关政府部门要对路桥项目管理进行进一步的规范,并以实际情况为依据制定相关详细的规则,让各个施工企业在自身发展需求的基础上,摸索出一个适合自己的路桥项目管理理念,并把这种理念不断地强化、实施下去,使之落到实处,真正意义上推动路桥工程项目的顺利建设。第二,应组建专业的组织机构,专门进行路桥项目管理工作。该组织机构应把路桥项目管理理念作为施工企业经营中的核心内容,不断的向每个组织及管理人员推广、渗透,同时让他们了解一些相关的知识,以此来让有关工作人员认识到路桥项目管理的重要性,真正的把项目管理理念刻在心里,从而提高路桥项目管理水平,满足其发展需求,同时在管理理念中强化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意识,促进路桥工程项目的顺利建设。

(二)提高管理人才质量,加强现场管理

路桥项目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对项目管理水平是有直接影响的,所以施工企业一定要重视对路桥项目管理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首先,对于真正有能力、有水平的项目管理人员要酌情提高其福利待遇,这样不但能够留住那些高素养的项目管理员工,还可以吸引更多有项目管理才能的年轻人加入到队伍中,让队伍焕发鲜活生命力。其次,坚持对路桥项目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除了对管理人员培训专业技能、管理能力以及素质水平外,还要让他们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从而让每一个项目管理人员都能够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为企业事项经济利益最大化发挥积极作用。此外,施工企业应建立科学、完善的施工管理制度和质量管控体系,并以此为依据规范施工人员的行为、控制施工进度、开展路桥工程建设工作,同时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保证每一个施工人员都能够按照要求开展工作,从而提高整个路桥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廖培东. 浅谈路桥项目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J]. 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7:212-213.

[2]张峰. 试述路桥项目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J]. 门窗,2014,12:320+323.

第6篇:工程项目管理的理解和认识范文

1.现代项目管理发展。包括现代项目管理的发展历史、发展过程、发展趋势、发展特点以及热点,项目管理学科的发展,我国项目管理的发展,项目管理的专业化与职业化发展等。

2.项目与项目管理。包括项目的定义、特点、分类以及与项目相关的一些概念,项目管理的定义、特点以及理念等。

3.项目管理知识框架。包括国内外几种典型的知识框架、项目生命周期过程及其管理内容、项目管理职能要素及其内容、项目管理的五大过程及其内容等。

4.项目组织与团队。包括项目组织特点,几种常见的组织结构形式及其特点,项目组织形式的选择,项目经理的责任、权力,合格项目经理的能力与素质要求,项目经理的选拔,项目团队定义、特点,项目团队的发展过程,团队组建与建设,团队成员的激励与考核等。

5.项目论证与评估。包括项目论证的定义、意义以及阶段划分,项目论证的原理与方法,项目论证的内容,项目评估的定义与论证的区别等。

6.项目计划与控制。包括项目计划的概念、层次、内容与方法,项目启动,项目目标,范围计划,进度计划,资源计划,费用计划,质量计划,项目控制的组织、流程、工具、方法,项目采购的方式以及合同的类型等。

7.项目验收与后评价。包括项目验收的概念、意义、内容、方法,项目后评价的定义、特点、目的、内容以及方法工具等。

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制造企业大力推广从新产品试制到投产的全过程项目管理,在给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呈现出了既规范又多样化的发展态势。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目前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课程认识不到位。当前我国高校工业工程专业大都设在经管学院,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重管理、轻技术、怕理工等课程的现象。而项目管理是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其课程内容必然体现“工”、“管”结合的显著特点。推广应用先进制造技术和管理模式,是现代制造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

2.工业工程与项目管理课程简单叠加。随着项目管理在制造企业的广泛推广和应用创新,教材建设问题凸显。近年来,工业工程项目管理教材几乎毫不例外地将工业工程与项目管理知识简单叠加。一般在介绍工业工程之后,就是项目管理的知识。这就使得学生难以将学到的工业工程专业知识和项目管理知识进行很好的综合应用,因此在制造企业提出其项目管理解决方案时无从下手。

3.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由于工业工程专业开设项目管理课程历史较短,很少有实践性教学,并且设置在企业的实践教学基地也寥寥无几。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脱离,使得学生对理论知识难以更深入理解,培养技能的教学目的也受到影响。

4.案例教学重视不够。项目管理作为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在理论教学过程中需辅助运用案例分析,过度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就不能很好地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

5.课程的教学和考核方法单一。项目管理课程课堂授课,教师较多的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即教师通过板书或PPT授课,期终以试卷形式对学生进行知识考核。教学和考核方式的单一化,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学生一些直观感受,其结果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无法融会贯通,综合分析问题能力、项目实践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等得不到有效地培养和提高。

6.信息技术平台未能充分利用。目前很多专业软件公司开发出了多层次的项目管理应用软件投放社会,项目管理课程由于课时都安排紧张,客观上使得授课教师无暇有效地利用该信息技术平台。

三、课程教学改革对策

笔者在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中,提出了以下对策,以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1.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课程。在应对全球化的市场变动中,战略管理和项目管理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笔者认为,增强学生的管理意识,丰富工程技术的管理知识,开展好的项目管理教学十分必要。

2.加强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和项目实践。鼓励教师参与企业项目运作,或学校直接与一些项目型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给予教师更多时间或更多的机会走出学校获取实践经验,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专业技能和自身素质。

3.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在项目管理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带领学生到制造企业进行参观学习,并积极创办校外实习基地。引导学生利用暑假等较长节假日到制造企业参加生产活动,使其比较全面系统地了解企业项目管理程序、生产制造技术及项目计划与控制等环节工作及内容,以此加深对工业工程和项目管理所学知识的理解、巩固和实际应用。

4.建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平台。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已成为必然趋势。目前市场应用的国外项目管理软件有P3、P3E、P3E/C、P6、OraclePri-mavera、OracleP6EPPM、OracleP6PPM等,国内项目管理软件以上海普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发的PowerPiP和PowerOn为代表。在课程教学中必须尽可能地搭建起信息系统平台,把项目管理软件引入教学过程,以便将理论方法与软件实用操作技巧相结合,使学生具体掌握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对项目时间、成本、质量、人力资源等方面的计划和控制技术及方法。

5.对课程教学和考核方式进行改革。每次课程教学前后及时安排相对应的案例作情景演练,是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关键。在课程考试方式上,将着重测试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考核成绩分为三个部分:平时到课、课堂发言情况占总成绩的20%,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出勤情况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给出;案例讨论中的项目团队作业占总成绩的50%,根据团队分阶段提交的项目资料和成员汇报表现由项目评估师和任课教师给分;项目管理软件操作占总成绩的30%,通过考核软件操作情况得分。

四、结束语

第7篇:工程项目管理的理解和认识范文

自**分公司4月18日召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成果交流暨转段动员会以后,我部于4月21日召开了转段动员会,传达了分公司动员会精神,全面细致地布置了第二阶段的工作,下发了《厂房项目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二阶段工作要点》,自此,项目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面进入了分析检查阶段。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继续学习,充分准备。分析检查阶段是承上启下的一个关键阶段,既要充分利用第一阶段学习调研的成果,又要为整改落实阶段奠定基础。我们注意做好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继续深化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把学习贯彻始终,认真领会其精神实质。我们针对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义、集团公司和**分公司发展理念以及项目部项目管理理念,向党员和科员以上干部发出《厂房项目部学习科学发展观知识测试题》93份,从答题情况看,学习效果较好;二是对领导班子成员第二阶段的工作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分工、有要求,再次深入基层单位和协作队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党员和职工意见;三是领导班子成员根据安排再次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利用座谈会、谈心会等形式,广泛听取党员职工对分公司和项目部科学发展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与职工群众一起查找影响分公司和项目部发展的突出问题,为开好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做准备;四是项目部于4月21日召开了党员、干部、职工群众参加的征求意见座谈会,发动大家查找突出问题,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五是基层党支部在继续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广泛征求职工对本单位科学发展的意见和建议,查找影响本单位发展的突出问题。由于准备充分,广纳意见,为开好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和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夯实了基础。

2、开好专题生活会,查找突出问题。从4月25起到5月10日止,基层党支部和项目部党总支先后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和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项目部提出了“三要”、“三不要”的基本要求。“三要”是:要认真分析,找准问题;要集思广益,查清原因;要统一认识,明确方向。“三不要”是:不要纠缠历史旧账;不要搞人人过关;不要追究个人责任。大家对职工反映普遍性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归纳和分析,领导班子成员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对自身取得的成绩尤其是不足进行了自我解剖和分析,查找不足和问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会议气氛严肃、坦诚、真挚、团结,找准了问题,分析了原因,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识,明确了方向。

3、集中集体智慧,认真起草报告。分析检查报告是第二阶段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否取得成果的重要载体,也是全面反映领导班子整体认识、整体水平的书面形式。为此,项目部领导班子成员都高度重视,大家献计献策、归纳整理、实事求是、敢于解剖,不回避矛盾,不掩盖不足,由党总支负责同志亲自起草,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和项目部科学发展的高度,集中的大家智慧,完成既定任务。

4、组织评议,补充完善。分析检查报告形成初稿后,我们组织了职工代表进行了评议,大家站在分公司和项目部科学发展的高度和对项目部高度负责的精神,对报告的内容尤其是突出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特别对分公司以经营工程为核心的“三个转变”、项目部今后的发展方向、思路、核心价值观、后备人才培养、职工的归属感等问题提出了有价值的建议,项目部吸收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并对分析检查报告进行了补充和完善。

5、做到了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自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我部始终把“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作为重要的工作方法,正确处理工学矛盾,周密安排活动内容,合理部署施工生产,切实做到统筹兼顾,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继3月份完成砼浇筑25936立方米,创造国内地下电站砼浇筑最高纪录后,4月份砼浇筑再次突破2.5万立方米大关,质量、安全、成本、文明施工等也满足设计要求。

二、近年来践行科学发展观取得的主要成效

近年来,项目部始终把科学发展观作为统领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在施工生产、质量安全、成本控制、文明施工、小区创建、党建工作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尤其是近年来,经过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在项目精细管理、成本控制、生产经营和文明创建等方面有了明显的成效。

1、精细管理明显加强。项目部始终坚持贯彻落实“依法、从严、精细”的管理方针和指挥部三期工程的一系列管理理念,从五大管理着手,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细化管理目标、优化管理流程、严格管理问责、消除粗放管理顽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各项管理得到了加强。特别是开展工艺整顿以来,干部职工的质量意识有了进一步提升,地下电站、三期左山墙、升船机、150平台等重点项目的施工质量总体平稳,国务院质量专家组及业主、监理、设计等总体上给予了肯定。

2、成本控制取得实效。近年来,通过不断对队厂核算及外协队核算体制机制进行完善,形成了整套便于操作的队厂核算单价体系及外协队核算单价体系;合理编制预算报价,每月坚持成本分析;大力开展经济技术创新、创建节约型项目部活动;规范物资管理,开展了“物资管理年”活动,合理调剂控制用料,厉行节约确保供应;进一步规范了协作队伍的管理;努力降低成本,经济效益有所提高,项目部的创效赢利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3、生产经营、文明创建创造新成绩。厂房项目部承担了地下电站、升船机续建项目、三期厂房左山墙等施工生产任务,施工点多广,局面复杂,受各种因素的制约,施工生产十分艰难。在指挥部正确领导下,项目部全体干部职工迎难而上,围绕“统一思想、锁定目标、狠抓落实、务期必成”十六字要求,圆满完成了各项施工生产任务,创造了国内地电砼月浇筑的新纪录,履约能力不断增强;同时,文明创建工作也取得了优异成绩,3#、5#尾水洞相继被**开发公司评为“安全样板工作面”,项目部连续多年被评为**劳动竞赛先进集体,质量、安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也屡获殊荣,综合队起重班、机械队运输班获得**开发总公司“先锋号”荣誉称号,综合队起重班还获得全国总工会“先锋号”荣誉称号。

三、影响项目部发展的突出问题

大家经过深入分析检查一致认为,近年来,项目部虽然在上述三个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分公司“三个转变”和“经营工程”理念还有较大的差距。大家一致认为,影响项目部发展的突出问题有以下四个方面:

1、项目部在精细管理上与“经营工程”理念还存在差距。近年来,在分公司“三个一”理念的指导下,项目部在精细管理上与过去相比有了一定的进步,干部职工的精品意识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施工质量总体比较稳定,但与**工程的“三高”、指挥部保牌扛旗、“经营工程”的要求相比,尤其是与升船机的世界级高精技术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经过分析检查,大家认为,产生差距的主要原因是:

(1)对“三个转变”认识上有差距。分公司成立后,提出了尽快实现“三个转变”的重要发展思路,但在项目部领导班子成员的意识中,有部分人认为“三个转变”主要还是分公司层面上的事,与项目部关系不大;虽然大家认为分公司的发展与项目部的发展是有密切联系的,但普遍认为项目部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分公司、指挥部下达的生产计划,把手上的活干好就行了。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对“三个转变”思考的不太多,理解的不深,把握的不准,自觉性、主动性离分公司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更没有站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认识“三个转变”的重大意义和战略意义。

(2)对“经营工程”理念认识深度上有差距。“经营工程”作为三个转变的核心内容,是针对**、**坝、**渡、**局、**实业公司的实际情况和分公司长远发展大计提出来的重要理念,项目部领导班子成员对这一重要理念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降低成本、抓好核算、搞好索赔的层面上,认为“经营工程”是分公司的职能,项目部只是一个“作业队”,主要职能就是完成上级布置的生产任务,没有对“经营工程”三个要义和内涵作深入的学习和理解,认识深度有差距。

(3)精细管理的意识还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受历史原因和陈旧观念的影响,**坝人“敢啃骨头、能打硬仗”的思维定势已在相当多的干部职工的思想中存在着,但在精细管理上还没有形成全体员工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工艺粗糙,马虎凑合的现象仍然比较普遍,认为只要达到“合格”就行了,要达到“优良”、“精品”就得加大投入,加之索赔工作步履维艰,因此,对过程控制把关不严,远远没有达到“把自己的工作当作艺术品来雕琢”的水平和境界。

2、项目部的整体发展方向和目标需要进一步明确。大家认为,虽然项目部近年来在分公司和指挥部的正确领导下,对分公司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发展思路、经营理念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提高,但对项目部自身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发展宗旨等一直不太明确,离用长远发展观点审视和考量项目部今后发展还有一定差距。经过分析检查,大家认为,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战略思考不够,对项目管理发展规律认识不足。这是影响项目部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不明确的最核心的原因。因生产任务繁重、工期紧迫,领导班子成员的主要精力都忙于施工生产,很难从繁琐的具体事物中解脱出来,对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学习不够,理解不深,把握不透,缺乏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生产经营管理各项工作的理论勇气和战略思考,对项目部和项目管理自身发展规律的探索和研究不够。从而导致项目部缺乏方向感,职工群众有一定的茫然性。

(2)对后续发展认识不足,认为项目管理是短期行为。长期以来,由于受项目管理“一次性”、“短期性”特征的影响较深,较少考虑后续工程和后续发展问题,项目干完了,职工纷纷退回原单位,项目部也“寿终正寝”了。如有新中标项目,再重新组建项目部。这种短期思想必然导致短期行为,从发展大计考虑较少。

(3)考虑自身发展少,存在一定的依赖思想。一段时期以来,尤其是**分公司成立后,认为只要跟着分公司走就行了,分公司中什么标,项目部就干什么活;分公司分配什么任务,项目部就干什么事;分公司走到哪里,项目部就跟到哪里。这种缺乏主观能动性和进取精神的被动思想,在相当一部分干部的头脑里存在着,这也是对发展方向、发展目标缺乏思考和探索精神的原因之一。

3、项目部经济状况不容乐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项目部的发展。虽然项目部在生产经营和变更索赔方面的能力有所增强,但是经济状况仍不容乐观。协作队伍和职工队伍的稳定、设备的老化和配置、物资材料的采购、办公生活环境的改善等方面仍缺乏一定的资金支持。

导致项目部经济状况不容乐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从主观原因分析,大家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创效赢利能力不强。近年来,项目部虽然从一个长期亏损的单位,逐步扭亏为盈,成本管理和队厂核算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经济状况开始好转,职工收入也有一定的增长。但就整体而言,创效赢利能力仍满足不了项目部发展的需要,持续、稳定提高经济效益的步伐还不太大,特别在生产进度与经济效益发生矛盾时,忽视效益的情况还不同程度存在着,技术改革与创新、资源和方案优化、施工生产合理组织等还存在差距,“五要”管理还没有真正成为全体员工的自觉行动。

(2)降本增效能力有差距。虽然项目部在降本增效方面作了许多探索,也有了一定的成效,但干部职工的降本增效意识、周转性材料的周转次数、可利用材料的回收利用、返工窝工的浪费、材料运送的合理安排、现场材料的管理和存放、提高工时工效等等,都与“经营工程”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3)全员节约意识有待增强。虽然近年来项目部在开展建立节约型项目部活动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但干部职工的节约意识还有待于进一步强化,活动开展的不尽如人意,跑冒滴漏、长流水、长明灯、烧电炉、纸张消耗、电脑耗材加大等现象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非生产开支居高不下,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项目部经济状况的恶化。

4、队伍稳定受到挑战,项目部的凝聚力还需进一步提升。虽然**分公司已经成立并开始运行,但项目部的凝聚力、向心力仍然不强,职工仍缺乏归属感,致使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受到一定的影响,人员流失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特殊工种和专业管理人员紧缺,直接制约项目部的发展。通过分析检查,大家认为主要有以下因素:

(1)职工身份不明确,缺乏归属感。因历史原因,绝大多数职工的关系仍挂靠在原单位,职工与项目部的关系仅仅是一种劳务关系,职工缺乏归属感,临时观点还比较普遍,干一天算一天,在思想上缺乏长期或终身为分公司和项目部效力的打算和准备。

(2)人才流失情况加剧,项目部缺乏制约力。职工与项目部的临时关系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只要原单位需要,职工可以立马走人。尽管项目部千方百计留住人才,苦口婆心再三挽留,但由于有相当一部分职工工资关系在原单位,仅凭做思想工作收效甚微;项目部的经济状况和工资发放现状,也对职工缺乏吸引力,近年来流失掉的技术和管理骨干不在少数,使队伍稳定受到挑战。

(3)部分职工对劳动保险有疑虑,也影响了队伍稳定。部分临时用工,由于劳动保险由个人缴纳,但又无法报销,因此也使他们感到没有归属感和依靠,身份不平等,导致部分人员流失,另寻他路。这类人员虽占少数,但影响和导向的作用却不可忽视。

(4)以人为本的观念尚需加强,人才培养缺乏长远规划。由于职工特定的劳动关系和项目管理的短期化,项目部对人才培养很难作出长远考虑和长久规划,工程干完大家各奔东西的思想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尤其对大学生、青年职工、特殊工种等,还缺乏储备机制,职业生涯导航计划和后续培养规划还未启动,在培养专业、培养方向、培养路线、培养导师、培养目标以及导师制、师带徒等还未建立起有效的培养机制,常常出现青黄不接、人才短缺的现象。

第8篇:工程项目管理的理解和认识范文

关键词:建构主义;工程项目管理;教学改革

本文为安徽财经大学教学研究项目中期研究成果(编号:ACJYYB201289)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8月16日

一、课程改革背景

工程项目管理是工程管理专业一门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涉及进度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和风险管理等领域。其主要讲授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在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生认知工程管理专业的敲门砖。通过工程项目管理教学和课程设计,可以培养学生建立工程项目管理的相关概念,掌握工程项目管理基本知识与基本方法,并为进一步学习工程管理、建筑施工等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引导学生逐步进入专业领域。其课程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培养质量,因此,对于该课程的课程建设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

近年来,为满足社会对工程管理人才的大量需求,笔者在讲授该课程时,对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做出了一定的尝试:根据用人单位需求,优化了课程教学大纲,充实了课程教学内容,整合教学资源,教学质量得到一定的提高,教学效果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但是,与其他传统课程比较来说,《工程项目管理》这门课程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近年来工程管理理论研究与实践也给这门课程赋予了很强的时代性。学生学到的知识比较零散不系统,无法直观了解工程生命周期管理的全过程,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普遍反映该课程理论性太强、可操作性差、课程很多内容抽象,以“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得学生不能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而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所以,对该课程的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适度的改革是必要和迫切的。

二、建构主义应用于“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倡导的教学模式。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通过与周围环境交互而自主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知识不是靠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我们平日的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协作、讨论等活动,在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中获得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建构主义这一学习理论突破了传统教学理论及其所倡导的教学模式。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中,教师不能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只能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索,让学习者掌握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成为一个自主的学习者和知识的创造者。就目前很多教学实践中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按照其本质可以归纳为两种教学模式:布鲁纳提出的“发现和探索式”教学模式和Lantolf提出的“合作和互动式教学”。

(二)建构主义理论实践于本课程的教学可行性分析

1、符合课程的特点。建构主义所倡导的教学方法对于实践性强的课程,教学效果更明显。而《工程项目管理》就是以培养学生在以后的工作环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符合因材施教的理念。建构主义所倡导的教学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多方面多角度地了解问题,系统地讨论解决方法,更加符合学生学习特点。

3、符合自主学习的要求。每个学生都是以自己已有的经验背景和知识背景去接受、理解新知识,再根据自己的理解,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个人体验,更加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三、基于建构主义的工程项目管理课堂教学设计

(一)建构主义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学习氛围的设计。建构主义教学方法,首先要打破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建立以教学目标为目标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以网络技术为支持,充分利用情景教学、协作互动等学习环境要素,努力突破教与学在受到时间和地点的限制,立体多方位的课堂教学模式。

按照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我们设计课程教学三大板块:一是基础知识讲解板块,该板块教学组织方式是:利用多媒体课件,采用传统授课模式;知识点的讲解,用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优秀部分,发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和教学课件的大信息量和大班容量的优势,既节省了师资,又提高了效率;二是工程项目管理技能训练,该板块教学组织方式是通过任务型、合作性、参与式教学组织,采用学生分组互动模式;学生分组互动部分,则以开展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协作学习为主,学生在任务型、参与式活动中构建知识体系;三是综合运用,该板块则利用校园网和学习软件,采用自主学习。突破了其他学习方式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二)建构主义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方法的设计

1、情景体验教学方法。情景体验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一定的理论为指导,有目的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情感,并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亲自去感知、领悟知识,并使这些知识在实践中得到证实,从而成为真正自由独立、情知合一、实践创新的完整的人的教学模式。教学实践过程中,它强调知识与学习主体的互动联系,注重学习者的深入参与,注重学习者情感的激发和内心的深刻体验,突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教材的双向交流,不强求划一认识而尊重个体差异,各有所获。它突出的不是对知识体系原封不动的储存,而是融合知情意行为一体的内化系统,是培养学生学会用心去体验事物的一种能力。根据课程内容设计情景,让学生融入情景去理解知识。

2、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个模拟项目任务,为学生提供了具体现实的情境,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项目教学要求展示项目成果,最后由小组代表发言,陈述项目任务完成的方法过程结果。项目教学通常将学生分成一个个小组参加项目的设计与运作,在此过程中,需要通过集体互动,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与他人沟通技巧。首先,在项目教学中教师扮演着信息库的作用,学生在做项目时,教师要给学生随时补充必要的信息和方向性的引导,在学生有疑问时及时进行咨询答疑,充当参考数据的作用。其次,在整个项目教学中,教师还扮演着导演的角色,各小组的活动都应在教师的紧密监控与指导下进行,各个小组工作的进展中遇到的难题和最终成果,教师都要参与决定和进行个别辅导。在项目实施中,教师还应发挥指挥员的作用,引导学生进入状态,帮助学生明确各项目的目标,掌握各项目的程序规范和操作方法,提出明确的教学要求,编制教学计划和进度表,使每个学生做到心中有数,目的明确,尽早进入状态。

(三)建构主义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考核和评价设计。一个好的考核方式不仅有利于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而且有利于反映教学中的问题,以便教师能够及时作出相应调整。建构主义所倡导的考核方式应该完全不同于大部分高校课程在结束时的考核(一般都会进行统一的闭卷考试)。单一的闭卷方式只是考核学生的记忆能力,难以考核学生的实战技能,容易造就高分低能的人才。为避免出现这样的问题,笔者认为必须实施建构主义教学方式之后,应该改革考核方法,采用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措施,可以采用课堂学生表现、课堂讨论、实践作业调查报告、项目管理实践报告书为期末考试成绩这几种考核形式,分别给予一定的比重。目前,大部分高校在实行的考核中平时成绩只占20%~30%,这个比重偏低,笔者认为提高到70%~90%是比较合适的。

四、总结

建构主义教学通过对项目管理实践,训练学生正确的项目管理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现代项目管理思维,提高学生的项目管理理论应用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使学生成为适应工程企业一线需要的人才,最终体现自身对企业生存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价值。

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开展《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对教师素质、教材建设、设施设备等都有较高的要求,应根据实际情况具体把握。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

1、从知识联系的角度,课程内容是相互联系的,教师要帮助学生理清其中的逻辑关系。在设计教学任务时,应适当增加一些与该问题有关的,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内容,这样可帮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及时复习已学过的知识。

2、从教学技巧的角度,教师在课程设计时不要面面俱到,要给学生的思考和尝试留有余地。教学实践中,要鼓励和启发学生亲自去尝试、去探究、去发现,启发他们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从课程教学管理的角度,教师把握方向,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对于学生的表现要积极地给予正面表扬,让学生有成就感、幸福感,整个教学过程充满愉悦,有助于师生沟通及团队合作。

主要参考文献:

[1]郭建鹏.如何准确理解建构主义教学思想.教育学报,2005.12.

第9篇:工程项目管理的理解和认识范文

一、学习项目管理的意义

现代项目管理中项目的概念要比通常意义上的概念更广,现代项目管理涉及到生活和工作中的方方面面,例如电力、石油、石化、交通、建筑、电信、制造业、IT、自来水、燃气、教育等行业。古埃及的金字塔、古罗马的尼古水道、中国的万里长城、都江堰、北京奥运会、上海的世博会、西部大开发、三峡工程等大型的建设项目,还有很多在日常工作当中的小型工作,包括开发一个新产品、一个市场的运作活动、坐一趟火车回家过年、邀请亲朋好友在家聚餐,都被看作是一个一个的项目。如今的社会是一个项目的社会,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居住的房屋、使用的各种电器、各种日用品,都是通过项目形式来运行的,因此,有专家指出,人类的活动有1/2是通过项目的形式来开展的。

本文转自项目管理者联盟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家之间、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一个组织、一个企业管理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这个组织的生存或者企业的经营效益。在这种情况下,项目管理被看作是一个可以用来应对激烈竞争环境的解决方案。世界500强以及许多跨国公司都认为,企业的成功在于有效地推行项目管理。越来越多的企业要引入项目管理,一些跨国企业也把项目管理作为自己主要的运作模式和提高企业运作效率的解决方案,比如HP、IBM、华为、花旗银行、摩托罗拉等公司推行PMI的项目管理思想。由此可见,项目管理在当今经济社会中的重要性,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各类企业中普及。

二、战略管理与项目管理的关系

战略管理主要面向未来,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它主要强调做正确的事情。项目管理主要面向过程,是企业发展的载体,它主要强调把事情做正确;项目管理是战略的载体和实践,它既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也是一种先进的文化理念。所以战略管理与项目管理是实现企业发展的鱼水关系,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战略管理是核心,项目管理的组织形式已经为企业组织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扩展形式,21世纪企业的生产与运作将更多的采用以战略管理为核心,以项目为主体的发展模式。

三、项目管理与创新的关系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的不竭动力。”民族进步需要创新,项目管理作为一门科学,项目管理对象(即项目)是由多种要素组成的复杂系统,项目管理必须要从系统的整体出发,运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和处理好系统内部各要素、各系统之间的关系,以及系统内部与外界环境的关系;同时也要不断创新,也要走向现代化。由于项目具有一次性的特点,因而既要承担风险又必须发挥创造性。这也是与一般复杂性的管理的主要区别。项目的创新依赖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支持,特别是在项目管理的前期构思中,要十分重视科学技术情报工作和信息的组织管理,这是产生新构思和解决问题的首要途径。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除了要做到:做正确的事、正确的做事、快速的做事之外,更重要的是需要不断创新,不断改进改革创新,实行科学发展思路,思想先行。没有先进的理念就没有先进的管理。

四、项目管理与信息化的关系

21世纪是知识爆炸的时代、是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更是资源运用效益化的时代;因此,项目管理的发展势必需与时代的脉动密切结合,并与市场的需求息息相关。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技术,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深入到企业管理中,也越来越广泛的作用于项目管理的全过程,极大地提高了生产运作管理、研制生产和管理能力。在信息经济的环境里,事务的独特性取代了重复性过程,信息本身也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灵活性成了新秩序的代名词,实行项目管理恰恰是实现灵活性的关键手段。

随着人们对项目管理的逐步认识,项目管理的范围进一步拓展,从工程项目到科研项目,从高新技术发展到传统产业改造,项目管理的外延一步步扩大,呈现出点多、面广、线长的特点。这种客观情况,对管理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现有效管理,管理组织就有必要建立起良好的项目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就需要提高管理人员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把项目前、项目中、项目后的各项内容以及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综合归纳、分析、总结和预测,实施动态监管,以实现更高效的管理。

五、项目管理的学习-实践-认证

项目管理作为2007年度最受欢迎的培训之一,在2008年及以后一定会更加受欢迎,充分体现了它备受重视。项目管理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要学习-实践-认证-再学习-再实践,学习是成为职业项目经理的核心基础、实践是成为职业项目经理的立业之本、认证是成为职业项目经理的专业证明。

①学习是成为职业项目经理的核心基础

系统的现代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学习是从事项目管理的基本保证,在学习与应用PMBOK和其他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多年之后,本人体会到有效的项目管理方法和工具对于项目的成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学习与培训包括旨在提高项目团队技能的所有活动,培训可以是正式的或非正式的。通过学习可以促使项目经理树立项目的意识,树立一种按项目进行管理的理念,这对于项目的成功非常重要。

②实践是成为职业项目经理的立业之本

深入持久的项目管理实践是项目经理成长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注重项目管理方法和工具在实践中的应用是一个优秀项目经理应具备的基本理念。项目管理作为注重实践的一门管理艺术,强调的是如何有效地解决项目实施中的问题。由于项目的一次性、多目标性、独特性、渐进明细性,决定了项目管理过程的动态性和复杂性。这些都对项目经理的应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协调能力及团队组织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实践是提高和锻炼这些个人素质和能力的重要环节。

③认证是成为职业项目经理的专业证明

专业权威机构的项目经理认证对于走向职业项目经理的道路将起到促进作用,各种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将给职业项目经理提供一份其从事项目管理的知识、经验和能力的综合证明,同时也是项目经理从事项目管理工作的资质认可证明。目前国际上的PMP和IPMP的红火是有力的证明,还有国内的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工程项目管理证书、CPMP认证等都对我国推行和发展项目管理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六、项目管理的核心是项目经理

作为一个项目经理就要做到:项目启动、计划、执行、监控、收尾的五项。将这五项的各个环节处理顺利,项目就会有60%的成功希望,而剩余的40%需要项目经理适时地改变。能够不断适应新需求的项目经理,就可以带领项目走向成功。同时,项目经理作为项目管理过程的核心,在项目管理过程中要履行以下职责。

①项目经理要向项目发起人负责。项目发起人(一般为公司管理层)通过《项目章程》等方式,授权项目经理负责项目的实施,项目经理有责任通过对项目实施的管理达到公司管理层的期望。

②项目经理要向客户负责。项目经理要通过对项目实施的有效管理,使项目实施的最终结果能满足或超出客户的期望。

③项目经理要向项目团队成员负责。项目经理需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发挥自己的领导能力,为项目团队成员营造合适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使团队成员可以高效地发挥自身的潜力,并同时通过参与项目实施进一步提升团队成员的能力。

④项目经理要向其他关键利害关系者负责。项目经理要平衡各个利害关系者之间的利益和期望,合理利用资源,争取让大家实现共赢。

在项目管理过程中,项目经理要达到以下一些能力。

①做项目经理最好是要懂技术。技术有两个属性:广度和深度。

广度越广,则你的立足点就越高,眼光越长远,视野越开阔;你能预见到更多方面的风险;深度越深,则你对细节的把握度越强,执行力越强;你能给项目组成员进行技术指导,而不是制定空洞、不切合实际的计划。你能预见到更隐蔽的风险。不懂技术的项目经理,往往只是个电话会议组织者、听筒,无法给出正确的判断,和项目组员产生隔阂。

②一个人的技术无论如何高超,也无法单独完成一个大项目。要创造更大的价值,必须学会项目管理,召集各种人才来共同完成。

③德,高尚品德、奉献精神、待人真诚、遇事沉着冷静、敢于面对挫折和失败、自信心强;识,思维敏捷的见识、改革现状的胆识;能,组织才能、管理才能、灵活而不失原则;知,知识水平、知识结构;体,充沛精力、强健身体。

④一个项目经理需要有一个勇于承担责任的精神,积极创新的精神,实事求实的作风。

⑤作为一个项目管理者,首先应明白什么是项目的成功,理顺项目的各种关系,制订出合理的计划,并加以控制。团结好整个团队,在项目中多作出书面记录,与别人交流时注意听和理解,注意演讲进的方式方法,合理的按排时间,当然了,也要学会放松自己。

七、项目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

项目管理的对象往往是一个系统工程,项目管理一般由多个部分组成,工作跨越多个组织,需要运用多种学科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比如,对于一个科研项目,要有项目选择、计划制定、过程管理、收尾等重大的环节,每个大的环节下又有诸多繁杂的小细节。首先,项目选择要考虑本科研单位的队伍结构是否合理、研究思路是否明确、主要研究条件是否具备等等。其二,计划制订就需要项目经理组织团队成员来制订合理的项目计划。其三,过程管理需要项目经理组织专家进行定期检查和适时监管。最后,要组织收尾工作、专家验收和材料整理、存档,形成组织过程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