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九年级上期末总结范文

九年级上期末总结精选(九篇)

九年级上期末总结

第1篇:九年级上期末总结范文

火热的七月,喜有难得的清凉,在紧张忙碌中,我们送走了2007年上期。07年上期,一个非常短暂的学期,学生开学报名的情景犹在眼前,转瞬就到期末,现就2007年上期教导处工作做以下工作总结:

一、教育教学工作:

学校常规教育教学工作在学校领导下有序开展,通过大家的不懈努力,本期教育教学工作硕果累累:

初中二年级期末考试全优生名,集优生名。

初中一年级期末考试全优生名,集优生名,也取得了可喜成绩。

二、教学六认真工作:

本期经过三次教学六认真检查,每次检查都认真作好记录,作好了总结。并实行量化打分,充分反应了教师们平时的六认真工作情况。绝大部分教师都是兢兢业业对待工作,且有些教师出色地完成了教学六认真工作。

陈雪梅老师,备课环节设置紧凑,作文备课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写作引导,班务工作仔细,每周1--5都对班级情况做了详细记录,弱差转化达9人次,值得其他班主任借鉴。

还有周建老师,人年轻,经验不足,但后半期以来,坚持做好每课反思,长期坚持也将会取得明显效果。做得好的教师不能一一详评,徐俊熙老师堪称教学老黄牛,还有谢一卉、钱时林、席弟春、蒋琴、刘俊、赵容

三、教研工作获丰收

学校常规教研,今年只设了文理两大组,在组内又分小组。两个大组都较考,试大收集整理好地完成了教研工作,特别是理科组,安排得当,进行有序,无论是上课还是评课,都让教师们在专业成长上进了一大步。外出赛课,经片区选报,四个科目我们参加了三个科目的比赛,参赛教师较为出色地完成了比赛,获得了可喜的成绩:刘英老师获信息技术一等奖,白新春老师获外语二等奖,王军老师获历史二等奖,另有多位教师。同时,本期理县同仁还到学校献课一次,观摩学校教研工作、普教工作一次,实现了教研工作走出去,请进来的要求,达到了促进步,促发展的目的。

四、普教科研工作

学校继续坚持对省级课题《留守娃良好习惯的养成和培养途径的探索》的研究。参研教师也都积极撰写个案或论文,有力地推动了研究工作的进程。

五、普九和继教工作

普九工作稳步进行,2006年我校普九各项都顺利完成,通过自查,基本达到双高普九指标,为今后我乡普九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继续教育方面,为了提高自身素质,增强业务能力,我校教师参加了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目前有11名同志正在参加各种学历晋升培训,有力地提高了学校教师学历结构。

六、存在不足

1、常规教研主动性不强。虽然文理组都在开学之初做出了安排,但教师缺乏主动性,未能按安排展开教研活动,导致时间延误,文科组还有一名同志未上教研课这学期就结束了。

2、六认真工作美中有不足,极少部分教师对待六认真工作存在应付,备课、听课、作业批改,比够检查标准,一字不多,且备课指导性不强,有待来期改正。

3、普教科研积极性不高,很多参研的教师都是在临近期末或期末才匆匆补个案,没有起到平时积累,为研究提供佐证材料的作用。

第2篇:九年级上期末总结范文

一、下周一、二,九年级统考,七年级上课,八年级放假(星期三来校照常上课)。在这期间,七年级和九年级早上7::50进考区入考场考试和按时上课;周一下午考后放学,住校生晚上6:00进宿舍,生活老师按时值班,周二下午考后照常上课。

二、各年级星期三到星期五上午照常上课,分析试卷讲解试卷,上好新课,布置好假期作业,把假期作业具体写出来交给班主任,班主任在放寒假时把假期各科作业统一起来通过各种新式告知家长。

三、星期五下午各班主任总结本学期班级各项工作,组织好家长会,评模范发荣誉证,填家长通知书,交回学生鉴定表,布置学生打扫教室卫生,关好门窗,安全顺利离校放寒假,填家长通知书时注意放假时间从2月9日------3月6日,正月十七上午九点准时上课。

四、九年级统考抽调的监考教师1月30日(星期五)下午3;00二楼会议室开会,抽调阅卷老师2月4日(星期三)下午3:00二楼会议室开会。具体安排监考和阅卷工作。在阅卷那天,班主任负责看管学生上课,相关教师布置好上课任务。

五、九年级的统考成绩2月6日才能出来,7日才能领回试卷,到时会转告各班的。在填写家长通知书时可以填写本学期的期中考试成绩和最近一次月考成绩,至于期末考试成绩估计随后才能通知到学生。

第3篇:九年级上期末总结范文

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讨论稿)

(2006年3月14日在县十---届人大---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根据《中共00委关于制定00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县人民政府制定了《00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十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回顾

五年来,在中共00委的领导下,在县人大和县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紧紧把握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围绕“三城一县”的宏伟目标,抢抓争上,务实真干,锐意进取,全面完成了“十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经济发展呈现出速度比较快、效益比较好、结构逐步改善、协调性逐步增强的良好态势,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民族团结不断得到巩固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的成绩。

一、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全县生产总值从“九五”期末的47029万元增加到“十五”期末的147688万元,年均增长14.4%。财政总收入从“九五”期末的6003.9万元增加到“十五”期末的17168万元,翻了1.86番。规模工业产值从“九五”期末的63960万元,增加到“十五”期末的192818万元,翻了---番。“十五”期末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70846万元和29824万元,比“九五”期末分别增长了162.5%和80.3%。

二、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增长,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十五”时期,全县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6950万元,较“九五”时期多102470万元。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完成了县城客车站建设;建设通乡油路82公里,实现了7个乡(镇)通油路;建成通村公路192.5公里,通村公路率达到80%;到2005年,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828公里。以解决工程性缺水为重点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完成花马冲水库、五子登科水库等一批骨干工程建设,完成瓮福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工程、红岩引水工程和醒狮镇节水灌溉示范工程建设等,建成“三小”集雨节灌工程3155个,有效灌溉面积达到6.94万亩,解决了9.99万人的饮水困难,使全县有效灌溉面积和农村人饮解困数在“十五”期末分别达到7.57万亩和6.5万人。基本建成了市民广场、兴龙路、金龙路和腾龙路,新增路灯300余盏;对北门街、解放街、民主街实施了道路改造,对县城原酒厂片区、县城北部片区实施了房产开发改造;完成县城供电城网改造二期工程,提高了县城的品位和档次。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步伐,完成谷脚石板街、哪旁中兴路、醒狮正兴街、湾寨带棚市场、羊场农贸市场建设等。以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为重点的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绩,累计完成造林34.5万亩,落实森林管护面积90.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5%以上。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2.57平方公里,建成农村沼气池7160口,绿色龙里建设取得新的成效。教育基础设施得到加强,累计建设和改造中小学校舍3.089万平方米,启动实施了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建设工程,极大地改善了中小学办学条件。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投入500余万元建设了157个“文明新村”,深受农村群众的好评。

三、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新的经济发展格局正在形成。二、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进一步提高,生产总值的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调整为2005年的--:--:--。农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2005年,全县粮食总产量达到----吨。畜牧业保持较快的发展,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比2000年上升了9.07个百分点,达到36.2%。工业经济增长的速度、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医药、食品加工等特色优势产业和冶金等传统支柱产业的地位进一步增强。以旅游业为龙头的新兴服务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建成相当于四星级的酒店1家,三星级酒店2家,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度假、休闲山庄8家,5年旅游总收入累计达9643万元。通过发展旅游业,带动和促进了交通运输、商贸物流、旅店餐饮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工业项目聚集区经济带动作用显现,非公经济发展迅速,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92.38%,比“九五”期末的-----%增加了----个百分点,比全省高出----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从--%提高到--%。

四、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长的活力不断增强。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取得重大进展,全县26户国有企业进行了改革改制,改制面达100%。农村税费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全面免除农业税,认真实施了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完成了县(乡)政府机构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依法行政意识逐步增强,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以部门预算管理、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制度为重点的财政体制改革取得新的成效。金融改革稳步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任务基本完成。组建住房公积金管理部,规范了住房公积金的运作程序,提高了住房公积金的使用效益。投融资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企业投资主体地位基本确立,政府投资行为进一步规范,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逐渐形成。积极参与区域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招商引资成果不断扩大,5年累计引进到位资金109127万元,比“九五”净增63003万元,增长136.6%。

五、新阶段扶贫开发稳步推进,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5年全县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5700万元,共解决1.1万人的温饱问题,帮助1.5万低收入人口实现增收-----万元,1个一类贫困乡、10个一类贫困村整乡整村越过温饱线,基本实现了省委提出的“五项目标”,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认真推行和实施了农村特困群众救助政策,把农村特困群众全部纳入了定期救助范围。随着工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就业形势逐步好转,5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人员4600人,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10人,失地农民就业433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7%。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制度基本建立,“两个确保”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三条保障线”各项政策全面落实,城镇低保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由“九五”期末的----元和1375元增加到“十五”期末的7216元和2028元,年均分别增加----元和130.6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九五”期末的11998万元增加到“十五”期末的22700(统计局:22800)万元,增长了90.03%(统计局提供)。

六、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明显增强,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的成效。教育事业加快发展,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全面完成“两基”攻坚任务。在加快龙里中学示范性高中建设的同时,加快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步伐,到“十五”期末,普通高中在校生达到了2068人,比“九五”期末增加了1216人,5年累计培训职业技术工人2610人。科技成果转化力度不断加大,科技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科技对经济社会的贡献明显提高。文化事业发展进程加快,完成了县城图书馆建设,完成160个农村地面卫星广播电视接收站(点)建设,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98.3%,成功举办了第一、二届中国贵州龙里苗医药文化博览会。卫生改革与发展取得长足进步,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卫生监督体系和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加强,地氟病防制取得阶段性成果,成功地阻击了非典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基本建立,疾病发病率、婴幼儿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得到了有效保护。大力倡导和推进全民健身运动,举办了00新世纪第一、二届体育运动会。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全面推行了奖励扶助制度,实施了“少生快富”工程,人口自然增长率从“九五”期末的12.89‰下降到“十五”期末的3.92‰,年均下降1.79个千分点,2005年年末总人口为20.15万人,比“九五”期间少出生了1.41万人。以“一控双达标”为主要内容的环境保护工作取得较好成绩,关停“十五小”、“新五小”企业14家,投入环保资金4000余万元,安装并启用污染治理设施87台(套),全县资源和环境保护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政务公开工作取得新的成绩,依法行政能力进一步提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加强,影响稳定的矛盾和问题得到缓解,违法犯罪活动得到有力打击,安定团结的社会局面得到较好的维护。与此同时,全县人事、档案、、审计、监察、质监、气象、外事、侨务等工作均取得新的成绩,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2005年,全县国民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实现了质量和效益的稳步提高。县内生产总值147688万元,增长15.5%,其中,一产业20210万元,增长5.7%。二产业103568万元,增长17.7%。三产业23910万元,增长15%。财政总收入17168万元,增长19.3%。工农业总产值267236万元,增长16.8%,其中,工业总产值225690万元,增长18.4%,规模工业产值192818万元,增长20.4%。农业总产值41546万元,增长8.8%。粮食总产量81844吨,增长3.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306万元,增长40.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16元,增长9.3%。农民人均纯收入2028元,增长9.3%。全县财政总收入、规模工业产值、固定资产投资等重要经济指标实现了三年翻一番的跨越,我县连续四年获得全州县市目标综合考核第一名。

第4篇:九年级上期末总结范文

关键词:江西纺织业 可持续发展 策略

0 引言

“十五”期间,江西纺织工业紧紧抓住加入wto的历史机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各项指标均超额完成预定目标,在中部地区所处位置全国前移。实施“品牌战略”和“集群战略”是江西纺织业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选择,是实现江西纺织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1 江西纺织业发展概况

“十五”期间,江西纺织工业紧紧抓住加入wto的历史机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各项指标均超额完成预定目标,在中部地区所处位置全国前移。

1.1 经济总量成倍增长

2005年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52亿元,比“九五”末增长2.1倍,年均增长25.39%;实现销售收入196.6亿元,比“九五”末增长2.62倍,年均增长29.34%。纱、服装、化学纤维等主要产品产量分别为20.44万吨、5.63亿件和18.07万吨,分别比“九五”末增长62.6%、525.56%和155.23%。各大指标均全面提前完成“十五”计划。

1.2 结构调整成效明显

一是资本结构明显改善。非国有比重从“九五”末的33%提高到“十五”末的80%;二是产品结构明显改善。牛仔、弹力、高档提花和异型纤维等十大系列面料、差别化涤纶长丝、植物染料印染夏布及夏布床上用品、32s-80s色纺纱、绿冬功能性蚕丝无纺絮片等一批新产品的面市使得纺织产品档次有较大提升,“鸭鸭”、“回圆”、“深傲”等十多个服装品牌的崛起整体提高了服装产品档次,医药用布等产业用纺织品也已经有了好的起步;三是行业结构明显改善。在产业集聚效应的带动下,针织和服装两个后道产业发展速度大大加快,全行业从多年来的由棉纺、化纤等原料行业支撑转变为目前总量由服装、棉纺、针织、化纤等前后道四大子行业共同支撑,效益则主要靠服装、针织、棉纺三大子行业支撑的新局面,服装行业销售收入所占比重从“九五”末的10.7%提高到“十五”末的33.7%,针织行业从“九五”末的6.7%提高到“十五”末的16.23%,棉纺行业从“九五”末的41.99%下降到“十五”末的26.82%,化纤行业从“九五”末的25.28%下降到“十五”末的14.72%。行业结构的优化整体上扩大了产业的发展空间。

1.3 产业集聚效应凸显

“十五”期间,南昌市青山湖区的针织服装、九江共青城的羽绒服装、赣南南康的西服西裤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为行业发展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截至“十五”末,南昌市青山湖区及其周边地区聚集的针织服装企业约500家,规模以上企业达93,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39亿元,目前已经形成了从针织布、印染后整理到针织服装加工的比较完整的产业链,产品90%以上出口,2005年针织服装产量达3.11亿件,占全省针织服装产量的71%,使得江西的针织服装产量跃居全国同行业第六位。九江共青城及其周边德安县聚集了七、八十户羽绒服装生产企业及江西欣宁制衣等近20户引资企业,2005年销售收入约24.5亿元,主要生产羽绒服装及加工出口服装,并产生了“鸭鸭”、“回圆”、“深傲”等十多个羽绒服装品牌。赣州南康聚集了363户的西服西裤加工企业,年服装生产能力2.98亿件,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约15亿元,并带动了服装布料、辅料市场、运输及服装培训等行业的发展。

1.4 运行质量大幅提高

“十五”初期,适逢我国加入wto,我省纺织行业同全国同行业一样步入发展的良好时期,2002年开始逐步减亏,至2003年扭转了长达八年的亏损,步入高速发展阶段,2004年、2005年产销增幅均稳居中部地区同行业首位、全国同行业前三位,其中从2004年6月起曾连续7个月稳居全国同行业首位。在产销总量高速增长的同时,全行业经济效益节节攀升,2005年全行业实现利税总额8.76亿元,比“九五”末增长3.98倍,年均增长37.86%。447户规模以上企业中盈利企业为368户,占82.3%。“十五”期间,九大子行业中服装、针织、棉纺和丝绢纺织等4个行业效益增长2倍以上,特别是服装行业尤为引人注目,效益比“九五”末增长11.21倍,从“九五”期间的行业“短腿”一跃而成我省纺织行业中运行质量最好的子行业,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全行业的发展空间。

2 江西纺织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技术创新能力薄弱,品牌缺少

一是由于企业资金普遍紧缺,绝大部分企业都未能按规定提足技术创新资金,自我投资能力严重不足;二是技术创新的收益和风险没有与科技人员、企业管理者挂钩,缺乏技术创新的压力;三是人才流失严重,专业技术人员和企业管理人才匮乏,纺织科研开发和成果的推广应用缓慢。截止2005年,全省纺织行业尚没有部级技术中心,省级技术中心也只有4户,规模以上企业新产品产值率不到10%,服装大部分以贴牌生产为主。

2.2 产品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不相适

纺织产品结构与买方市场条件下的需求结构错位,形成产品“滞销”与“短缺”并存的市场格局。表现为“五多五少”:大路货多,名牌少;低挡多,中高档少;粗加工多,精加上工少;普通加上多,深度加上少;衣着用品多,装饰、产业用品少。纺织品三大应用领域的比重与需求结构不适应,在各应用领域内产品结构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装饰用纺织品在系列化、功能化等方面与市场要求有不小差距,产业用纺织品在数量、品种、档次及生产工艺等方面难以满足经济不断发展的需求。

3 江西纺织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总结江西省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经验,认为从“品牌战略”和“集群战略”两方面来夯实内功是江西纺织业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选择,是实现江西纺织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3.1 品牌战略 随着中国加入wto,我国的纺织业要在国际竞争中保持强势地位,从根本上讲要依靠以产品的质量、品牌和技术创新为核心的综合竞争力。我国纺织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纺织业的发展要突出自主创新对行业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地位,强调自主品牌对纺织工业提高附加值的贡献率。发展提升自主品牌竞争力,加强企业的创新力,通过科技贡献率和品牌贡献率将会为全行业争得非常大的增长空间。

3.1.1 江西纺织业品牌发展现状 江西省多年来致力于打造纺织服装产业基地,先后建设了九江共青城、赣州南康市、南昌青山湖区三大基地,产业集群效应凸现,区域品牌逐年增多。全省2005年新增近30个纺织服装品牌,品牌总数达到近60个,服装、棉纺、麻纺、化纤、纺机配件等行业均有分布,其中服装行业约占70%。“鸭鸭”的知名度带动同产于共青城的“回圆”、“深傲”、“雪斯来”等一批江西省著名商标的品牌成长起来。近年来涌现了“龙”牌涤纶长丝、“白鹿”牌粘胶短纤、“远东”牌纯涤纶线、“宝棠”牌苎麻纱、“江舫”牌棉纺细支高密织物、牛仔布、“井竹”、“斗牛”、“朗祺”等省产品牌。品牌意识的加强正在逐步带动江西纺织经济的发展。

但从总体来看,江西纺织服装企业现状是产品主要以低价竞争市场,而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少,品牌占的比例少而又少。在江西纺织服装出口中自有品牌的占有率不到1%,绝大多数的纺织出口企业大都是采用来料加工方式。品牌的缺失制约了江西纺织业的进一步发展。

3.1.2 品牌战略对提升企业纺织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未来的市场竞争,将是企业与企业之间核心竞争力的竞争。一个拥有并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才能在今天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应对市场竞争国际化的今天,唯一的法则就是培育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品牌战略与核心竞争力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市场竞争已经由产品竞争上升到品牌竞争,品牌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品牌可以使企业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打造强势品牌既是一个企业形象与企业产品重新塑造的过程,也是一个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向外界释放与推广的过程,实施品牌战略对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3.2 集群战略 江西省应该继续围绕“九江共青城羽绒服装”、“南康市西服西裤”、“南昌青山湖区针织服装”三大产业基地建设来开展工作,积极发挥纺织产业集群效应,从而带动全省纺织行业的发展进步。坚持走“名牌产品”与“区域品牌”共同发展的道路。鼓励服装企业及产业集聚地共创品牌。在名牌产品的打造中立足于现有基础,一是继续保持中国名牌产品“鸭鸭”牌羽绒服装在国际国内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二是要利用“鸭鸭”的知名度带动同产于共青城的“回圆”、“深傲”、“雪斯来”等一批江西省著名商标的品牌成长起来;三是对近年来涌现的“龙”牌涤纶长丝、“白鹿”牌粘胶短纤、“远东”牌纯涤纶线、“宝棠”牌苎麻纱、“江舫”牌棉纺细支高密织物、牛仔布、“井竹”、“斗牛”、“朗祺”等省产服装品牌,鼓励品牌所属企业继续加大投入,从质量、管理、市场等各个方面维护并提升品牌的形象;四是鼓励共青羽绒服装、南康西服西裤、青山湖区针织服装等三大服装产业集聚地集中打造我省“纺织服装区域品牌”。

参考文献:

[1]解读“十一五”发展纲要[j].纺织指导.2006.(8).2-6.

[2]陆娟.现代企业品牌发展战略[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38—42.

第5篇:九年级上期末总结范文

一个多月以后,我发现,班级中班级中最后一排的学生慢慢地聚集到了一起,并成为了一个小团体。上课时候老师在上面讲课,他们便低着头在下面小声说话、传纸条、看闲书,甚至还有一部分同学上课睡觉等等,他们的表现越来越差,很多时候上课几分钟了还没有回到教室。班级中越来越乱了,我马上召开了一个班干部会议,讨论班级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多名班干部明确提出:最后一排的后进生过于集中,希望班主任能够调一下座位。

为了在班级的建设中,征集到更多好的建议,我在我们班的三人行网络班级中发了一个专贴——“老师我想对您说”。并且我利用班会的时间在给学生做了一个总动员,让学生为了班级的明天会更加美好,请同学们在专贴的后面积极地建言献策。帖子发出之后不久的时间,便收到了很多同学的留言,其中杨皓钧同学留言说:武老师,我认为可以把班级中的学生平均分成几个小组,在一个小组中,最好是1号和3号同桌;2号和4号同桌,这样会更有利于班级学生整体的发展。在杨皓钧同学的启发之下,我开始研究如何才能把小组评价与学生座位调整巧妙地结合起来。为了让更多的“后进生”融入班级的大家庭之中,我才用了以下几点做法:

第一,全面考虑,合理分组。我将班级中的学生根据升级成绩和前一个多月的个人表现情况,平均分成12个小组,每个小组由4名同学组成,并设置一名组长。为了让 12个小组在学习和纪律方面的综合势力是相差不大,小组之间的之间竞争更为合理,关于小组成员的确定,我反复征求了班干部和任科教师的意见。为了让每一名学生都有担任组长的机会,各小组的组长采用每周轮流制,并通过每周班会由小组成员讨论产生。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又便于调动各个小组成员参与小组建设的积极性。

第二,制定并完善个人和小组评价方案。在个人评价方面我主要从学习、纪律、跑操、卫生等几个方面入手,修改了学生的日常管理方面的加分和扣分细则。学生每天的个人积分由每天的值日班长负责,根据学生每天的个人积分,由班长在每周末累计出小组的周积分,然后在每周一的班会课上,对总分居前的四个小组和小组长进行表扬,并让每个小组安排一名代表在班级里做经验交流。积分前两名的小组的小组长,颁发本周“优秀班干部”奖状,其他成员颁发本周“优秀学生”奖状,同时在三人行网络班级的“班级小明星”栏目里展示。总分在前两名的小组成员,还要合影留念,照片在教室的光荣榜和我们的三人行网络班级中进行展示。

第三,小组评价和座位调整相结合。以小组两个周的总分为依据,让总分最高的小组最先在班级内挑选小组的位置,总分最差的小组最后一个选择小组的位置。小组内的座位的调整采用组内循环制,前两周1号和3号,2号和4号同桌,后两周1号和4号,2号和3号同桌,四个周以后,小组内前后两排同学之间互换一下位置。到期末考试结束以后,依据学生一学期的综合表现情况以及学生的期中和期末两次考试成绩重新调整学习小组,重新安排小组的座位。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刚刚分班时的一些“后进生”很自然地融入到了小组的建设与建设之中,上课迟到、说话、睡觉、看闲书、传纸条的同学不见了,抢着回答问题、主动清理室内室外的卫生、主动做好人好事的同学越来越多了,很多后进生主动要求担任组长,主动想办法给小组内加分。学生的集体意识越来越强了,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我们我们班级的成绩总是遥遥领先,在期末考试中,我们班级的学习成绩也位居级部榜首。

第6篇:九年级上期末总结范文

本人***,性别男,汉族人,一九八五年七月二十八日出生,籍贯河北,大学本科在读,工人家庭出身,一九九七年二月二十二日加入中国共青团组织,现就读于北京**大学自动化学院******专业,攻读学士学位,并自入学以来在班内担任班长职务。

我于一九八五年七月二十八日开始生长在北京市海淀区一个普通的家庭,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的我是沐浴着党的阳光、伴随着祖国的改革开放的热潮而成长起来的。我的父亲是北京***厂的一名工人,母亲是****的一名员工,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从小时候起,母亲谦虚严谨,细致谨慎的工作态度,父亲刻苦好学、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就一直无形地感染着我,深深地教育着我。一九九一年九月我进入了北京市海淀区****小学,清楚地记得上学的前一天,祖母对我说:“鲜艳的红领巾是五星红旗的一角,是革命先辈用鲜血染红的,是少先先锋队的标志,只有像战士那样不怕苦,最勇敢的人才配戴上它。”我带着祖母谆谆教会走进了校门,学习上,努力刻苦,争当先进;劳动中,不怕脏,不怕累。通过努力,我在前四个学期的期末考试中取得了四个双百的优异成绩,并在班内担任了卫生委员,以实际行动征服了老师和同学,经过评选,第一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少年先峰队,站在天安门广场的英雄纪念碑下,我抚摩着胸前的红领巾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更加进步,将来还要向团组织靠拢。在二年级的下半学期,我渐渐的喜欢上了乒乓球这项运动,并加入了西城区****体校,利用课余时间学打乒乓球。在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学校与附近一所实力较强的兄弟学校合并,更名为北京市海淀区****小学,在全新的学习环境下,我较好地完成了剩余近三年的小学课程,一九九七年六月,通过了小学毕业考试,顺利地结束了小学六年的学业。

一九九七年九月至二零零零年七月,我就读于北京市第***中学初中。在班内担任数学和地理两科的课代表,通过选拔,我还加入了校乒乓球队,物理科技小组。身为班级干部,我在各方面都能较严格地要求自己,对待工作尽职尽责,积极协助班主任及任课老师搞好班级建设,主动帮助宣传委员做好班级的板报,壁报等工作。在思想上,我也不断地要求进步,在初二的下半学期,我主动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团校学习课程,并顺利结业。在校期间,受校方推荐,我参加了由中国教委艺术教育委员会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少年儿童美术书法大赛”,并获得了二等奖的优异成绩。我还两度代表学校参加了由北京市海淀区体委主办的北京市海淀区中小学生乒乓球赛团体组和个人组的比赛,并获得了两个团体第二,一个单打第五名的好成绩。

中考是人生的第一个转折,也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如果能考入一所较好的高中,那末在高考中中榜的几率也就相对大些,反之则不然,而人的一生,不可能都是非常顺利的,总会有起起落落,总会有遇到挫折和困难的时候。我的中考成绩很不理想,导致我与理想的高中擦肩而过,上了一所中等偏下水平的高中。在入学之前,我深刻地反省了中考的失利,怀着平静的心态去面对崭新的高中生活。

二零零零年九月,我开始在北京市海淀区****中学读高中。十六岁的我是一个充满青春朝气、奋发向上的我;是一个对万事万物都怀有着无穷无尽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我;是一个永远不知疲倦、事事争先恐后的我;是一个对未来有着各种各样的憧憬和希望的我,也正是在这三年的学习、生活中,我开始大量的阅读书籍,以提高自己的

第7篇:九年级上期末总结范文

一、发展基础和环境

(一)发展基础

“”期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坚持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坚持改革开放,努力克服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开拓创新、团结奋进,较好地完成了“*”确定的目标任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

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实现1675亿元,完成“*”计划的112%,比“九五”末期接近翻一番,年均增长12.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8*美元。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184.8亿元,完成“*”计划的142%,是“九五”末期的2.4倍,年均增长1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6*亿元,是“九五”末期的1.9倍,年均增长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21*亿元,完成“*”计划的120%,是“九五”时期的2.6倍,年均增长22.5%。

结构调整取得实质性进展。三次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由*年的14.3:43.2:42.5,调整到20*年的10.7:46.8:42.5。农业结构不断优化,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4.2%。主导产业作用突出,汽车、食品、光电信息、生物与医药四大主导产业完成产值149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7%。非公有制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年的50%提高到60.2%。

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全市共有558户国有企业完成了各种形式的改革。盘活有效资产223.8亿元,安置职工22.9万人。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4万人、75.8万人和93.1万人。农村税费改革基本完成,投融资体制、小城镇综合试点等各项改革有序推进。

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20*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44亿美元,完成“*”计划的126%,是“九五”末期的2.6倍,五年平均增长20.8%。实际利用外资五年累计39.6亿美元,完成“*”计划的113%,是“九五”时期的3.2倍。与30个国家和50个城市建立了经济合作关系,外商在长投资企业达到3366户。外派劳务五年累计6.7万人次。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60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1.3%。

城乡基础设施日益完善。集中力量建设了龙嘉国际机场、轻轨一期、引松二期、伊通河治理、绕城高速公路、石头口门水库增容、城市供热改造等1*多项重点工程。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49*公里,发电机组容量101.6万千瓦,发电能力57亿千瓦时,日供水能力115.6万立方米,燃气年供应量2.5亿立方米,城市综合气化率95.9%。供热面积77*万平方米,热化率75%。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科技创新步伐加快,一批有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初具规模,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量大幅增加,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5%。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农村教育、职业教育得到加强,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农村高中段教育入学率达到70%。文化、体育、卫生、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各项事业不断进步,市图书馆扩建、伪皇宫改造、长影世纪城、亚冬会体育场馆等一大批项目相继建成。汽博会、农博会、冰雪节、电影节等大型会展旅游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城市的吸引力。

生态环境建设继续推进。“蓝天”、“碧水”、“绿化”、“安静”工程稳步实施,净月潭退耕还林等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加快推进。建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九五”末期的7平方米增加到8平方米。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12%,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3.5%。工业固体废旧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7%。全年空气质量基本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0000元和4180元。五年累计开发就业岗位40万个,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0万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90万人次。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25平方米,农村居民砖木结构住宅比重达到80%。城市居民万人拥有私人小汽车624辆,百户拥有电脑40台。城市和农村恩格尔系数分别降至36%和46%。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11‰,平均预期寿命75.9岁。

总体上看,经过五年的奋斗,*经济实力明显提升,城乡面貌得到很大改善,工业化基础日益雄厚,现代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这些都为“*”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发展环境

“*”时期,我市总体上处于工业化中期,是重化工业加快发展和城市化加速推进的关键阶段。全市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并向5000美元迈进,经济进入加快发展的黄金时期,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生产要素流动加快,发达国家制造业和部分服务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明显,有利于老工业城市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吸引外资和先进技术;我国正处于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产业结构的调整、消费结构的升级和城市化、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将为经济增长创造巨大的空间;国家继续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达地区到东北投资的势头强劲,有利于我们集聚各种生产要素加快发展;省里积极支持*在全省率先发展,*作为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与信息中心的地位和作用会更加突出。

第8篇:九年级上期末总结范文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中央、市、区"若干意见"精神,落实区教委中、职教科2004年下半年德育工作思路、工作计划;落实李淑芬校长《求真务实》2004--2005学年度第一学期工作设想中对德育工作的八项要求,将我校的德育工作做好。

一、重点工作的思路和安排

1、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精神及市区实施意见精神。 通过报告、讲座、座谈等形式把握"实施意见"思想内涵,求真务实,在转变观念、解决问题上下功夫;在落实重点工作上下功夫;切实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2、深入贯彻两委关于《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精神,学校制定相应实施意见。要求德育工作者(年级主任、班主任、教导员、团队干部)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在开学初制订计划时,提出一个研究课题,要有针对性、要具体、题目要小,第一学期末拿出实施过程、体会及进一步完善的措施,学年末完成论文或总结。

3、深入学习《宣武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精神,切实做好我校班主任培训工作。

培训分两个层面:校级和年级。

培训内容:

a.新形势下班主任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工作重点的转移。

b.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

c.主题班会的组织、实施。

d.特殊群体的工作:心理障碍、学习障碍、不完整家庭。

培训方式:印发学习资料、专题讲座、交流研讨。

4、继续开展以"弘扬民族精神"为重点内容的主题教育活动,弘扬主旋律,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a.9月弘扬民族精神教育月,开展 "唱响国歌"主题系列教育活动。

b.10月开展有益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实践活动和爱科学月活动。

c.11月结合期中考试总结,交流学习方法,开展互帮互学,发挥团队作用,建立学习型班级体。

d.12月开展迎新年,中外文化交流活动;接受督导。

5、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规范学生在校一日学习、生活要求。内容另附

6、发挥五项评比的激励功能,在不断完善的基础上,搞好月评、初评工作,颁发流动红旗,使其发挥正导向作用。

7、贯彻"一规"、"一则"结合外语学校的特点,在行为习惯养成,交际往来,涉外礼仪有所侧重,安排讲座、观看影像资料。

8、做好体育、卫生工作,健促校工作。各项常规性工作。

9、配合其他部门,完成相应工作。

二、各月的主要工作

八月:

1、初一年级衔接教育。

2、初二年级军训、参加宣武区少年军校汇报表演。

3、开学各项准备工作。

九月:

1、落实《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开展各项评比活动。

2、弘扬主旋律,结合奥运会,开展教育活动"唱响国歌"。

3、召开主题班会。三个年级各有一个主题。

十月:

1、科学月活动--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科技讲座等。

2、初一、初二年级外出社会实践活动。

3、参加宣武区"瞭望杯"中学生时事竞赛。

十一月:期中总结,交流学习经验、体会,互帮互学,学习型班集体。

十二月:

1、迎接督导,(校风、校容、校纪、主题班会等)

2、迎新年、中外文化交流活动。(圣诞节)

元月:

1、期末总结、各项评比的初评。

2、假前教育:法制、安全等,假期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召开班主任会,下发本学期德育工作计划(9月6日)。

2、年级主任、班主任根据学校计划,结合自己的实际,制定年级、班级工作计划,要求:要结合实际,要具体,实效性强,操作性强。(9月13日上交)

3、认真准备第一次主题班会,重在过程和效果。

4、"唱响国歌"各个班加强练习。

第9篇:九年级上期末总结范文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自治区党委七届十一次全委会和市委一届九次全委会精神,回顾和总结我旗“十五”时期的主要工作,科学谋划“十一五”发展,研究部署2006年的重点工作,动员全旗各级党组织、各族干部群众创新发展思路、抢抓发展机遇、争创发展优势,以奋发图强、只争朝夕的干劲和魄力,为开创“十一五”发展新辉煌而奋斗。下面,根据常委会讨论的意见,我讲四个问题。

一、“十五”时期的主要工作和基本经验

“十五”时期是我旗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发展变化最大的五年。五年来,全旗各族干部群众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牢牢把握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工业兴旗,建设绿色大旗、现代畜牧业强旗发展战略,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全旗呈现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协调、三次产业相互融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局面,全面掀起了新一轮的经济发展热潮。

通过“十五”的发展,到2005年,全旗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16.8亿元,是“九五”末的2.7倍,年均增长21.9%;财政收入首次突破亿元,达到1.1亿元,是“九五”末的3.2倍,年均增长26.2%。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36.7亿元,超过了2000年以前全旗固定资产投资的总和,年均增长5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107元,是“九五”末的1.9倍,年均增长13.8%;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796元,是“九五”末的2倍,年均增长14.4%,连续两年保持全市第一。三次产业比重由“九五”末的41:26:33调整为目前的30:36:34,产业结构趋于优化,经济发展呈现出稳步、持续、快速增长态势。五年来,随着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我旗区域竞争力明显增强,2005年被评为“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提升速度最快的百强县(市)”。回顾“十五”期间的发展历程,我们有许多成功的做法和经验值得总结。

过去的五年,我们立足农牧业基础优势,完善和创新发展思路,农牧业经济快速增长,农牧民收入大幅提高。我旗是典型的农牧业大旗,农牧业基础条件相对较好,增加农牧民收入主要依靠农牧业。五年来,我们充分尊重自然规律,在深刻反思、深入实践的基础上,对全旗农牧业发展方向进行理性思考和科学定位。以率先在全区建成现代畜牧业强旗为目标,创新发展思路,调整优化布局,通过产业带动和基地联动,以肉、乳、林、草、药为主的农畜产品区域化格局逐步形成,农牧业产业化进程稳步推进。根据农牧业资源分布情况,按照分类指导、区别对待的原则,大力推进舍饲养殖业,促进了生态环境与畜牧业同步推进、协调发展。五年来,累计投入建设资金近6000万元,全面组织实施了“四个一”、“四个千户”富民工程和养殖小区建设,建成养殖小区150个,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达185.6万头只,牲畜出栏率由“九五”末的62%提高到70%以上,畜牧业占一产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5%以上,成为农牧民增收的主要渠道。把转移农牧民作为致富农牧民的重要手段,大力实施了扶贫搬迁工程。五年来,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亿多元,移民1721户6587人。农牧区常住人口由“九五”末的5.3万人减少到3.9万人。投入信贷资金6.16亿元,大力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积极扶持市场体系建设,以城川、三段地、布拉格为主的农畜产品交易市场迅速兴起,年交易额达2亿多元。全面推行禁牧、休牧、轮牧政策,大力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项目,使植被覆盖度由“九五”末的35%提高到75%以上。生产布局的调整和生产方式的转变,为发展现代畜牧业提供了条件,拓展了空间。

过去的五年,我们强力推进“工业兴旗”战略,逐步转移工作重心,工业经济发展后劲显现,煤炭资源勘探开发取得重大突破。五年来,针对我旗工业经济基础薄弱、支柱产业严重短缺的现状,我们在加快工业经济发展、培育壮大支柱产业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旗委、政府审时度势,超前谋划,适时确立了工业兴旗的发展战略,逐步转移工作重心,全力培育能源矿产、生物制药和农畜林沙产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初步实现了以农牧业经济为主体向以工业经济为主导、工农并重的发展方向转变,构筑起了以煤炭拉动三次产业、以工业提升经济总量的发展新格局。以上海庙煤田勘探开发为突破口,先后投入5亿多元,全面完成了取得勘查证区块内的煤炭资源预查工作,煤炭预测总储量在100亿吨以上,其中探明精查的储量近30亿吨。以建设新型能源重化工基地为目标,深入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先后与旗内、市内及北京、宁夏、陕西、香港、山东、河南等多家企业达成了煤转电、煤化工等一系列项目合作意向。五年来,共达成协议资金近400亿元,已到位资金达9.69亿元。按照重点突破、重点发展、重点建设的原则,举全旗之力建设上海庙工业园区,已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4亿元,园区框架初步形成,为推进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加快融入“大银川”经济圈搭建了平台。“十五”末全旗实现工业增加值较“九五”末增加2.06亿元,年均递增24.5%。工业经济增速、效益的攀升,成为开拓财源的主要组成部分,为做大做强能源矿产工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过去的五年,我们积极发挥区域特色,大力提升服务水平,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鄂尔多斯的高天厚土,孕育了悠久、丰厚的草原、民俗、饮食等文化旅游内涵。我旗作为全市生态、草原、民俗、文化等方面保存相对完整的地区,具有明显的发展优势。五年来,我们充分发挥这一优势,紧紧依托“大银川”经济圈这个平台,以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中心为目标,加快发展以文化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重点加强与宁夏、陕西的区域合作。突出发展鄂尔多斯文化观赏、草原观光、休闲度假、生态旅游等项目,重点开发了银川—上海庙—敖镇—城川旅游线。旅游景点年接待游客突破10万人次,鄂尔多斯文化、生态旅游正在成为我旗周边地区旅游亮点。加大资金投入,对革命遗址进行维护修缮,对已建成景区进行改造提升,旅游设施进一步完善,鄂尔多斯文化旅游村通过了国家“4a”级景区认证。同时,以餐饮为主的传统服务业和以信息、物流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十五”末,全旗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5.8亿元,是“九五”末的2.8倍,三产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九五”末的32.8%提高到“十五”末的34.5%,第三产业正在成为我旗新的经济增长点。

过去的五年,我们抓住关键环节,集中攻破“瓶颈”制约,区域发展布局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和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十五”期间,我们从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入手,抓住关键环节,集中攻坚,在基础设施建设、小城镇建设及社会事业发展方面进行了一系列超前构筑,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道路建设,重点加强了煤炭外运通道和旗内各条环线建设。全旗境内柏油路和公路总里程分别较“九五”末增加312公里和557公里,构筑起北通109、西连211、南接307、东达210的交通网络,为融入西北经济圈创造了条件。电力方面,建成220千伏输变电站1座、110千伏变电站2座、35千伏变电站7座,嘎查村网电覆盖率达到95.7%,已基本构筑起电力主网架结构。水利建设,大力实施了农田水利基础建设和农牧区人畜饮水解困工程,进一步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新建人畜饮水站点334处,解决了全旗68%的人口饮水和27%的牲畜饮水问题。顺利完成了大沟湾水库改扩建工程,积极开展了引黄工程前期工作,争取到每年600万立方米的黄河用水指标,为今后的工业发展提供了用水保障。通讯建设,建成光缆通讯线路418公里,实现了乡乡通光缆,完成了政府上网工程,全旗已建成无线接入基站21个,实现了村村通电话。二是城镇建设趋于完善。针对我旗城镇化率低、城镇人口少的实际,不断完善城镇服务功能,使城镇集聚和吸纳人口的能力明显增强,成为发展二、三产业的重要载体。圆满完成了苏木乡镇机构改革,立足优势和特色,对整合后的各镇进行了重新定位,合理配置了社会资源,城镇发展体系日趋完善,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化率由“九五”末的28.9%提高到45.6%。三是建设和谐社会进程加快。五年来,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切入点,克服社会事业底子薄、基础差、欠帐多等不利因素,多方面筹集资金,大力加强社会事业发展。先后投资3400多万元,全面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两基”工程顺利达标,教育成果进一步巩固,教育总体水平跃居全市中上游行列。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明显提高,先后有45项农牧业综合适用技术在全旗范围内推广。切实加大公共卫生体系和基本医疗服务的资金投入力度,完成了基层卫生院“县办县管”,全面推行了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制度,农牧民看不起病、看病难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高度关注弱势群体,积极开辟公益性就业岗位,加大下岗失业人员安置力度。安全生产常抓不懈,创建“平安鄂前旗”工作稳步推进,治安防控网络初步形成。深入开展了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成功举办了全市首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进一步提升了地区形象,凝聚了人心。

过去的五年,我们不断强化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努力提高执政能力,党的建设全面推进,加快发展的合力不断增强。五年来,我们全力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执政为民、加快发展”为主题,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围绕提高执政能力这个核心,认真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等一系列学教活动,解决了党员干部不同时期在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及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深入开展了“三级联创”和“六双”工程,基层组织得到进一步强化,党员队伍不断壮大,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发挥,为改革和发展增添了强大动力。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了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各级干部的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不断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在实践中得到提升。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健全和完善了民主决策制度、议事制度和重大事项问责制度,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领导干部廉政监督,规范从政行为,反腐倡廉工作全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大宣教工作格局基本形成。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积极支持人大、政府、政协依法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众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形成了全社会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回顾过去的五年,我们敢于正视遇到的困难和压力,冷静应对面临的挑战和考验,在困难多、矛盾多、挑战多的情况下,立足于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奋发进取,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秘。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深化改革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旗委、政府科学决策的结果;是我旗历届党委、政府扎实工作、创新思路的结果;是全旗上下同心同德、艰苦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旗委常委会,向全旗各族干部群众,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鄂前旗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十五”时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为我们站在新起点,谋求今后更大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五年来的实践,使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鄂前旗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和规律的认识,从中也积累了一些值得借鉴的基本经验。

第一,必须把握发展大势,从本地区实际出发,创新思路加快发展。五年中,我们高扬发展主旋律,坚持从实际出发,不断深化对旗情的再认识,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敢谋前人未谋之事,敢走前人未走之路,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与时俱进中推进跨越。不断适应经济发展形势的需要,积极探寻更加符合本地区的发展战略,将发展重心从绿色产业战略逐步向工业兴旗战略转移,探索出了一条符合鄂前旗实际、具有区域经济特色的新路子,为加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障。可以说,“十五”这五年,是鄂前旗投资增长最快、项目实施最多的五年,也是后起勃发、实现赶超发展的五年。

第二,必须坚持重点突破,从提升竞争力入手,优化环境加快发展。五年中,我们立足于自身的基础条件,以提升区域竞争力为目标,抓住影响、制约我旗改革开放及经济建设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电力建设、道路建设、城镇建设等方面集中破解难题,全力突破“瓶颈”制约,消除发展过程中的障碍,不断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为鄂前旗经济社会协调、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可以说,过去的五年,是我旗挖掘潜力、发挥优势,经济实力明显提升的五年;是突破重点、优化环境,基础设施和城镇建设日趋完善的五年。

第三,必须提高执政能力,从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出发,促进和谐加快发展。五年中,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作为根本的工作路线,尽心尽力实现、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构建和谐社会、增加群众实惠上加快发展。如在减免农牧业税、兑现教育“两免一补”、增加在职和离退休职工工资、推行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制度等各项政策的落实上,为广大人民群众直接或间接带来了许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和利益,把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成就切实转化为人民群众共享的文明成果。

第四,必须坚持真抓实干,从转变工作作风入手,自力更生加快发展。五年中,我们冷静分析面临的形势,重新审视自我,把握一切机遇,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在我旗重大项目相对较少、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不利条件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谋大局、抓大事,以发展汇聚力量,以发展凝聚人心,创造了齐心协力谋发展的良好氛围,谱写了居弱图强、奋发进取的壮丽篇章,凝聚了在更高起点上加快发展的合力。

回首“十五”,展望未来,我们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在这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新的发展阶段,奋力推进兴旗富民新的伟大事业任重道远。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有一个正确判断,对面临的形势有一个清醒认识。

——鄂前旗正处于发展速度由慢到快、经济效益由低到高的重要时期。“十五”时期,在农牧业频繁遭受重大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全旗牲畜总量逐年增加,农作物总播面积不断扩大,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连续两年保持全市第一,多项经济指标连创历史新高。特别是工业,随着上海庙煤田的勘探开发和一批项目的开工建设,全旗以煤炭开发为主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打破了多年以来我旗工业发展几乎处于空白的局面,工业经济步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这些都表明,我旗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重要转折,已从过去明显落后于全区、全市发展步伐,变为初步超过全区、全市平均增速,步入了加速发展的新阶段。

——鄂前旗正处于发展潜能逐步释放、发展活力和后劲逐步增强的重要时期。通过深化改革,制约我旗发展的体制性矛盾有所缓解,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通过结构调整,工农互动、三次产业联动的经济发展局面开始形成;通过招商引资,一大批重大项目相继落地实施,扩充、培植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鄂前旗正处于发展优势日益显现、整体形象正在提升的重要时期。随着工业经济后发优势的逐步显现,以及良好的区位、丰富的资源、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充足的劳动力条件,都显示出鄂前旗的发展潜力。依托这些优势,抢抓国家西部大开发和鄂尔多斯市建设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等重大机遇,我们应当而且能够赢得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