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陶瓷艺术范文

陶瓷艺术精选(九篇)

陶瓷艺术

第1篇:陶瓷艺术范文

3.手工生活陶瓷在家居装饰中的魅力李昕迪,LiXindi

4.论环境陶艺的关联性彭赞宾,邹晓松

5.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4的结构和充放电机理的研究进展公伟伟,汪文祥,李冬云,高朋召,肖汉宁,WeiWeiGong,WenxiangWang,DongYunLi,PengzhaoGao,HanningXiao

6.陶瓷复合装甲材料研究和发展康永,柴秀娟,KANGYong,CHAIXiujuan

7.釉里红多彩结晶釉的研制李建水

8.陶瓷艺术与建筑的融合沈海泳,刘宏伟

9.当代专业吹奏声学陶瓷乐器"陶笛"的设计研究张懿

10.当代专业吹奏声学陶瓷乐器"陶埙"的设计研究张聪

11.千古一绝的陶艺奇葩——宋代绞胎陶瓷张晓棣

12.钧瓷"真、善、美"王世兴

13.一件难得的稀土颜料作品姚武飞

14.王少维、金品卿别号的新发现李俨

15.历经辉煌淄川窑魏传来

16.陶瓷艺术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王卫明

17.紫砂壶装饰艺术吴利群

18.儒雅风格文人情调——谈紫砂壶与书画的关系姜新伟

19.自有沟壑在心间——品义先生山水画杨子初

1.从零开始紫云芳

2.醴陵釉下五彩瓷的百年世博之路汤鹏天

3.后危机时代湖南陶瓷的发展趋向陈海波,陈文华

4.正确处理艺名利辩证关系——同龙泉陶协同志交流提要刘培金

5.中原喜添新瓷种阎飞,蔡耘

6.浴火重生之路——记唐英先生的陶艺作品王崇东

7.玻璃在陶瓷结晶釉中应用的工艺研究沈海泳

8.集众所长,乃成至高品质——谈醴陵釉下五彩瓷的包容性孙新水

9.写意精神在现代白瓷文化中的运用贾永林,范有祥

10.醴陵日用瓷计质计量工资制史话李日铭

11.鲁东南民窑考——湖西涯砂壶冯忠民

12.瑞典王储喜爱中国瓷器李卫明

13.定州花瓷琢红玉王进,张晓棣

14.从平定窑出土瓷片谈起张文亮

15.许达生的刻瓷李俨

22.艺术家自述托尼·福格森

23.论宜兴紫砂泥料朱新南

24.为茶而生的紫砂壶黄云云

25.贵州陶瓷协会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心竹

26.记贵州陶瓷协会成立灵艺

27.定窑三大师喜收爱徒庞永辉

28."海瓷艺术周"为第三届山东国际大众艺术节添彩山东无棣大众报社

29.陶瓷版权保护是产品创新发展的需要谢玉莹

30.周光真自传《铁肩担陶艺》出版

31.潮州市陶瓷企业应对反倾销联盟成立大会召开邱镇沪

32.上海汉光企业董事长、总设计师李游宇先生来醴陵考察邹明林

2.Y2O3加入量对AIN陶瓷导热率的影响马雪刚,陈颖,张庆军,崔志敏,MaXuegang,Chenying,Zhangqingjun,CuiZhimin

3.醴陵艺术瓷人才培养之我见温月斌

4.漫谈定窑剔花艺术中的"以线引枝"构图模式韩庆芳

5.浅谈醴陵釉下五彩瓷上花鸟设计与表现技法侯一凡

6.渴望与现实的差距黄粤燕

7.汝窑的辉煌孟玉松

8.论石湾陶艺的创新与现代空间的和谐性封伟民

9.论住宅小区景观中环境陶瓷的设计介入曾利

10.青花瓷板系列作品欣赏郑宁

11.中国陶瓷艺术的传统精神(一)郑宁

12.唐代——钧瓷窑变艺术的萌芽时期任星航

13.宜兴精陶走向国际周瑞成

14.鲁东南民窑考——莒南薛家窑冯忠民

15.李华军作品赏析

16.浅谈釉下五彩动物的画法陈江春

17.学习白描花卉的方法与体会(二)毅蜂,邹明林

18.紫砂奇葩——泥与火的艺术朱新南

19.陶艺作品的古今结合毛文杰

20.宜兴紫砂独特的魅力和独特的美孟小军

21.宜兴紫砂陶刻艺术漫谈汤建林

22.宜兴紫砂壶的文化传统沈小平

23.浅议紫砂鉴赏的形神气态刘红霞

24.紫砂壶器形的线条美王春明,WangChenming

25.略说紫砂壶余志平

26.对紫砂发展前景的一点思考朱志芬,ZhuZhifen

27.紫砂陶——艺术与技术的统一黄云云

28.从青铜器文化到紫砂装饰叶永君

29.2010深圳深清美精品陶艺展亮相文博会段玉洁

30.定窑陶瓷上海世博会演绎大师风采韩庆芳

31.丁剑虹教授来醴陵进行陶瓷创作邹明林

32.信息动态

33.十年之约——八闽大地陶游记张尧

34.回归自然——关于林兵的意象油画邹跃进

35.中国的新绘画及其边界龚文富

6.也说"紫砂煲"事件尹虹

7.佛山陶瓷,你往何处去?罗杰

8.佛山陶瓷产业升级之路尹虹

9.转型期的痛苦张有卓

10.佛山瓷砖遇史上最大反倾销

11."唐花瓷":钧窑之源,钧瓷之根苗长强,苗锡锦

12.官钧窑"宋代说"研究综述崔松伟

13.北方炉钧及其艺术鉴赏王金合,张国义

14.还原火与还原釉的烧造法霍福生

15.钧红釉与铜红釉系列的研究之三铜红釉系列"三阳开泰"釉的研究与配方刘志钧,李新建

16.钧釉镂空斗笠碗刘志钧

17.宋代钧瓷,窑变艺术的高峰任星航

18.难说的真话张永农

19.城市的气质与消费心理源源

20.热烈庆贺2010年北京第十一届美化家居展览会北京第九届环保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展览会圆满成功

第2篇:陶瓷艺术范文

新的作品都是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创作的,没有古旧没有今。推陈出新指的就是艺术家们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进行自己新的创造。新与旧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没有旧就没有新,陈旧的目的就是出新。新必须要从旧的传统中萌芽而出,也就是必须先继承然后再出新。如果仅仅是继承,而且止于继承的话,那最终的结果便只能在继承上停滞,无法再进步。如果完全抛弃传统,那么今日的文明也就无从谈起。在我国的陶瓷绘画艺术之中,历代的大家的作品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经验,从这里也足以看出传统的可贵之处。

二、继承与创新是矛盾而又是统一的

在陶瓷绘画艺术方面,如果从继承的角度来说,是需要耗费巨大的心血以及经历打进传统之中,来发觉陶瓷绘画艺术传统中的精神食粮和技巧技法,去捕捉大师们的闪光点,借鉴到自己的艺术创作之中。要认真研究陶艺大师在艺术发展上的步履,探索其审美思想形成上的轨迹,领悟其艺术闪光精神的内涵,探索其艺术手段在表现方面的来龙去脉。只要认真研究,必定会有所收获。从创新的角度来看,则需要足够的勇气从生活、自然中去寻觅创新的源泉,找寻创新的各种契机,对历代陶艺大家留下的东西在继承的基础上远离。之所以远离,就是为了更好地继承,继承则又是为了进一步的创新,创作出更多具有时代特点的新作品。继承与创新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它们是矛盾而又统一的。

三、创新的具体表现

(一)绘画内容的创新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要高于生活,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之中蕴含着丰富的创作素材,将这些素材进行提炼加工,在陶瓷绘画艺术中表现出来,内容上就能够凸显特色,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较好地反映出当代的现实生活。(二)绘画材质的创新有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陶瓷绘画所用的颜料还是老的好,但是现在没有了,因此现代的陶瓷绘画总体上已经远不如以前。虽然看似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却相对比较片面。当然,陶瓷绘画在继承发展的过程中,不变的应该是其基本的色调,这是为了保持陶瓷绘画艺术的风格,但是这并不是说其着色的材质不可变。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高科技的发明与创造,陶瓷颜料的材质也正在发生着不断地变化,某些时候这些变化之后的这些颜料的使用效果要好于过去的颜料。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在创作的过程中不加以使用呢?也正因为这个变化,使得陶瓷绘画艺术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更加顺应时代的潮流。作为一名陶瓷绘画者,在继承传统材质使用的基础上进行研究革新,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三)绘画技法的创新纵观当代的陶瓷绘画者,其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创造出了很多独具新意的表现技法,使得陶瓷绘画艺术得到了极大的创新与发展,例如流霞彩、珍珠彩等都比较具有代表性。这些创新技法的应用,给陶瓷绘画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在当代陶瓷绘画技法的创新方面最为突出的当属高温釉技法,它是由新颜料、新材质、新窑炉、新烧成工艺等系列技术构成。颜料为硅元新材上个世纪九十年明的高温颜料,耐高温达到1000多度以上,可以自然沉入釉面,与釉面浑然一体,达到光润自然的效果,艺术表现力强。相对于传统技法,高温釉还克服了釉上彩画面附着在陶瓷表面,不耐磨、易含铅的缺陷,同时相比釉下彩,颜色及表现技法更加丰富自然。(四)绘画工具的创新对于现代陶瓷绘画艺术而言,材料的使用更加方便,这种方便性使得陶瓷绘画在创作的过程中可以更加广泛地汲取各种绘画的手法加以利用,尤其是现代绘画艺术的表现手法。这种方面性可以使毛笔、刮刀、油画笔等不同的工具配合使用,从而表现出更多的新颖的肌理效果。而一些新的工具,例如牙签、棉花、棉签等也可以在陶瓷绘画之中大展拳脚。用牙签蘸上较浓的色料即可在瓷胎上直接划线,并因具一定的厚度而有浮雕感;棉签可用来擦出线条,勾勒造型,从而露出瓷胎并与拍染出的底色形成对比。(五)综合装饰的创新在这方面的创新上,景德镇瓷器陶艺家们将陶瓷绘画艺术的创作与现代审美观念相融合,开拓创新,吸收了中国画以及各种民间艺术,例如年画、石刻、木雕等的创作风格,并且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融入了西方水彩画、油画的技法,将中华民族的艺术与外国的艺术进行融合,新城了更加丰富多彩的创作形式,效果斐然,使得陶瓷绘画艺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天地。景德镇陶瓷绘画艺术综合装饰的形式有新彩加古彩,新彩加粉彩,新彩结合釉下彩,新彩结合高温色釉窑变装饰等等。综合装饰这种新颖的手法大大拓宽了新彩的表现力度,改变了以往陶瓷绘画单一艺术效果的传统面貌,赋予了画面不同材料的色彩、光泽、肌理、质感,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视觉效果与心理感受。

四、结论

第3篇:陶瓷艺术范文

论文摘要:现代陶瓷艺术有着鲜明的现代艺术特征,与传统陶瓷艺术相比,它更重视作者的创作个性、审美认知和思想观念,具有更多现代文化的精本文从现代陶艺材质的运用及、个性与内涵、形式美追求、多元化创作风格这四个方面谈论了从传统中求变、求新的现代陶瓷艺。

世界上恐怕还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拥有广博深厚而绚烂多彩的陶瓷文化,并对其文化传统和日常生活产生如此普遍而深刻的影响。我们有质朴纯净而蕴涵勃勃生机的原始陶器,古朴而沉稳的魏晋青瓷,富贵雍容而清雅俊秀的唐宋瓷器,温文尔雅而精美绝伦的明清青花,等等。回首中国陶瓷工艺及陶瓷艺术的发展史,仿佛能感悟到的厚重与悠远。今天,陶瓷艺术又被置入到一个新的历史环境中,并逐渐赋予其新的涵义和气象。

在世界性的现代艺术运动的推动下,现代陶艺越来越显示出与传统陶艺分道扬镰的发展态势。也越来越显示出其特有的、鲜明的现代艺术特征。与传统陶瓷艺术相比,现代陶艺更重视作者的创作个性、审美认知和思想观念,具有更多的现代文化的精神内涵,并突破了传统陶艺守成趋同的表现模式,以新材料、新手法、新观念不断开拓新的创作理路,呈现出千姿百态的个人化、风格化的艺术特色。现代陶艺作为现代艺术的一部分,它所体现的是一个新的文化现象和行为方式,其综合性的表现能力和审美取向,早已超出传统意义上的视觉和造型习惯,而更多表现的是陶瓷语言与人的精神关系。现代陶艺有效地拓宽了陶瓷艺术创造领域,使其艺术流派和造型手段更趋丰富多彩。

一、现代陶瓷材质的运用及发展

在陶瓷艺术作品中,材料的运用可谓至关重要,可以直接感受作品的力度及内在结构的审美空间。从传统材料中可以看出:青花、粉彩、古彩等传统装饰,形成了景德镇传统陶瓷艺术特有的面貌,决定了其题材风格的独特性,它承载着一个时代的变迁,用自身的语言范式带给世人长久的喜爱与眷顾。

在现代陶艺的制作中,原料的取材是不拘一格的。与多种材料的结合、并用、渗透,产生了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使现代陶艺既有丰富的表现性又有充分的协调性,表面装饰和空间处理也登上一个更高的层次。现代陶艺注重质地性能,不讲究是粗糙还是精细的原料,取材也不再仅限于瓷泥和陶泥,而是有意突破传统陶艺原料的使用范围,利用泥料的不同特性,发挥各种材质的潜在美感,只要能经窑烧的泥、沙等材料都可用来为之服务。如张尧陶艺((生命的颂歌系列))《图1),胚质厚重,色彩质朴,造型与纹饰抽象、率性,并充分保留泥沙质地的属性,予以完美呈现,古朴、纯正、雄浑。试想当人们面对压力日增的现代生活时,看到它,自会油然而生“宁静的狂欢”而身心怡然。作者对陶艺材质的性、韵拿捏得非常精到,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和创新。特别是他洗练精纯的艺术语言,活泛又准确的传达出作品的意蕴。

再看他的作品《碗一一一个民族的脊梁》(图2)这些与人们生活关系密切的碗造型,在张尧的手上成为一个个鲜活的载体,时而是梦幻般的小夜曲,时而是激烈奔放的交响乐章。那些硕大的碗造型,简洁而充满个性变化,线形的伸张和压缩渗透出一种活力。不同的材质产生的不同颜色和质地使作品变化丰富,展示了文化艺术与自然的交融。张尧的作品说明,现代陶艺实际上就是返朴求新的结果。自然、朴实的陶艺品,通过对泥土和火的深刻理解,赋予艺术情感恰如其分的表现,讴歌永恒不变的大自然和生命的美好,带给观者自然真实的感觉,也应和了现代人以充沛的心性去体味、感受生命价值和人生过程的要求。

二、现代陶艺的个性与内涵

现代陶艺创作,特别强调主体精神的自由与个性。陶瓷艺术个性的培养与形成,同其它艺术一样,都有个积累和升华的过程,包括生活经验的积累,文化知识和才能的积累,艺术功底和艺术修养的积累,以及娴熟而全面的技艺的积累。

生活经验是艺术家获得素材和领会技法的摸索过程,是陶瓷艺术创作的基础。一位真正的陶瓷艺术家,无一不是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人。现代陶艺家在更加注重个体经验和个人风格树立的同时,又开始更多地考虑与社会、环境的融合,更加关注人性和心理的问题,他们追求的不再是表面的形式趣味,而是与自己心灵、情感相对应的语言形态。现代陶艺家们在陶艺制作过程中把精神与语言统一起来,从内在精神出发寻求语言的自然表现.使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个性特征。如张尧的作品《青山绿水系列·极顶之云》(图3),在借鉴传统水墨画意味的基础上,恰切地融入现代人的审美情趣,作品洋溢着一股清新而灵秀的气息,使人领略到一种恬静而温馨的美。作者惯用的卵的变形造型,在此显得更为简洁、挺拔、秀美而大方。作品不仅显示了作者作为陶艺家应具备的基本功力,可嘉的是制作工艺的精致,彩绘用笔率意豪迈,而制器和处理则十分认真,工艺到位,典雅、闲静。作品最耐人寻味的是其别具一格的彩绘,特有的釉下点彩表现手法,将作者的心灵感受与作品溶为一体,作品是艺术家在贵州雷公山上的感受,更是艺术家灵感的触动,天地神韵在艺术家思维的一瞬间定格,是大自然给予艺术家的恩赐。另一作品《天地系列》(图4)打破了我国传统陶瓷在造型上的审美标准一一对称,工整,取而代之的是圈口上富有节奏感的缺口造型,与那瓶身的釉下五彩花纹形成极为和谐的协奏,如闻天籁,足以让欣赏者感觉到作者在传统陶瓷和现代陶艺之间追求新形式的至美尝试。所谓“奔放处不离法度,精微处兼及气魄”。一件优秀的具有强烈个性的陶瓷作品,其中必定会烙上艺术家自我的痕迹。同时期的《梦幻系列》《生命系列》和《野山风》等都充分展现了这一成熟品质成其鲜明的个人风格。

三、陶艺在创作中的形式美追求

现代陶艺是现代社会文明的产物,是现代运动的产物,它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心理需求。现代陶艺在追求形式方面较之传统陶艺更为丰富多彩,在审美观念方面现代陶艺与传统陶艺也存在着越来越大的差异,现代陶艺已走进了纯艺术领域。相应的,现代陶艺要求陶艺家们要尽可能地去不拘一格、不求一致,尽其所能地发掘和发挥,表现其形式美。受现代艺术思潮的影响,陶艺家们尝试把现代雕塑、印象画派的语言植入现代陶艺的装饰和造型中,形成了现代主义的新意涵、新风貌。这种陶艺的存在形式,不论造型或装饰都是较抽象的,尽可能表现人的感情、意念,追求作品的寓意性、哲理性有效拓宽了欣赏者的联想空间。张尧1994年的作品《大人佣》(图5)就是陶瓷雕塑以貌取神的范例。人的形象没有手、脚,甚至没有眉眼,完全忽略人物的形貌。只是抓住内心的印象进行塑造。人物的写意特征和形象语言呼之而出,令人称绝,使作品显得不摔不懈,于简化中恍现真貌,于意蕴间显露精神。

第4篇:陶瓷艺术范文

关键词:陶艺符号;装饰艺术;运用

陶艺符号在陶瓷装饰艺术中的运用非常普遍,这种相互结合与运用对民间文化的传承保护、对丰富陶艺设计的技术手法与表现技巧具有深远意义,因此有必要对陶艺符号在陶瓷装饰艺术中的运用进行深入研究。

1陶艺符号在陶瓷装饰中的具体体现

陶艺符号直接在陶瓷产品中的直接运用,使得民间艺术得到保护与传承的同时,也使陶艺产品的视觉效果更加强烈、清晰。在工艺手法和运用角度层面,“直接运用”可以分别从平面运用、立体构造、意向表现以及技法加工四个方面分别加以论述。

1.1平面借鉴

一般情况下,图案、纹饰、色彩均运用于装饰类民艺,即在平面内,与通常意义上的美术概念很接近。具有鲜明的平面艺术造型特点,在艺术表现手法、表现形式以及设计观念上具有相似的特点。与陶瓷装饰艺术的融合过程中,通常采用色彩、纹饰、图案等平面工艺手法。对这些元素的直接运用,最典型与普遍的便是陶瓷画,陶瓷画是一种非常直观的表现形式。

1.2立体构造

从立体构造角度直接运用民艺符号通常是在造型方面加以借鉴。陶瓷艺术品的形态作为一种标志性语言存在,当我们看到某一陶瓷艺术品的造型便可想到蕴含其中的民艺元素。

1.3意象表现

陶艺符号在陶艺符号中的运用,如果从表现形式上来说,大致都可以从平面与立体两个角度加以阐释。本文之所以要强调意象表达,是因为一件陶艺作品会通过平面与立体两种形式向观众传达一种不能直接看到或触碰到的内在表现形式,是一种通过肉眼进入大脑最后融入心灵的意象。在上文中阐述过,生活价值观念是中国人意象获取来源,通过超现实的艺术加工,很多事物具有了附加意义,这种附加意义是约定俗成的,并且有其独立的存在意义。这种意义赋予了陶艺作品内涵与象征意义,通过欣赏作品,观众可领略与感受到其内在思想,这就是意象的表现。

1.4技法加工

年画、版画、农民画等形式为陶艺装饰对民艺元素的借鉴提供了很多素材。在颜色搭配方面,只停留于陶艺绘画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参考民艺的绘画技法。陶瓷装饰艺术中大量运用民艺符号,可以将两种艺术文化形式相融合,使其互相借鉴,交相辉映,并通过最直观的方法呈现出来。

2艺术效果

作品诞生后对观众形成的影响力即为艺术效果。艺术效果是最能体现创作者创作水平的环节。不论在选择题材还是运用技法方面,创作者进行艺术加工均要恰当思量、合理布局、巧妙安排,使陶艺作品在形象、技法、寓意方面达到令人赏心悦目的艺术效果。

2.1生活写照

人们通常讲艺术来源于生活,也可以说反映生活、加工生活便是艺术最本质的诉求。陶瓷艺术亦不例外,也是建立在民众生活基础上的,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喜闻乐见的趣事用艺术手法加以概括与加工,正如作品《呵护》所展示的母亲抱幼子的温馨画面,笔锋优雅又不失质朴,格调粗犷,生活气息浓郁。通过那些天然质朴又富有诗意的瓷器画面,不难看出,在艺术创造中民间艺术创造过程中的匠心独运以及浓浓的生活情感。

2.2意蕴美好

我国传统文化精髓具有意蕴美好的基本特点,其中吉祥是亘古不变的主体。人们说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并不是说艺术创作要对生活机械地照抄、复制,而是按照自己的审美,筛选、概括、提炼、加工,进而创作出超现实、富有意义的作品。我国陶艺作品中蕴含的美好元素无一不受传统文化精髓的影响。我国出土的古代陶器在创作过程中就有追求美好意蕴的体现。例如,出土于罗家教遗址的刻有稻穗纹的陶块,出土于河姆渡遗址的五叶稻穗纹陶器,这不只是对自然界的一种简单模仿,更是一种具有装饰意蕴的艺术表现,当人们看到这些装饰时,很自然地会联想到先民于丰收在望时的喜悦之情以及对幸福丰裕生活的企盼与向往。

2.3完整求全

追求合欢团圆与完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突出特点之一。不论是文学还是影视作品,均追求圆满结局。这与中国人民的生活态度与传统伦理观念息息相关。具体到陶瓷装饰艺术中,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来龙去脉须清晰,空间观念也须完整。空间结构完整,如在作品中表现荷花,就须将其水面上与水面下的花、叶、根、藕全部清晰呈现出来。时间观念清晰,如桃花的表现,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发芽、开花、结果、枯萎等均要刻画得完整无缺。

3陶艺符号在陶艺装饰各领域的融入

从功能角度讲,陶瓷大致可分为三类:日用、陈设与工业陶瓷。日用陶瓷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如餐具、杯子、茶具、盆、坛等;陈设陶瓷又被称为艺术陶瓷,包括用于陈列装饰的花插、雕塑等形式。工业陶瓷中最重要的是卫生陶瓷。陶瓷装饰有两个核心要素,一是陶瓷材质;二是融合了实用审美功能。第一点不容赘言,陶瓷装饰选材必然为陶瓷。第二点,无论是哪一种陶瓷,其功能性是首要意义。在传统的陶艺设计观念中,产品的使用功能优先于审美与装饰功能。然而现如今,这种设计理念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陶瓷作品的需求了,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越来越注重美的感受。因此当今时代,陶瓷作品中审美性与实用性早已融为一体了。

4结语

现阶段的陶瓷产品,不能仅仅停留于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陶瓷装饰艺术的推广应用使人们更关注产品设计的审美价值。审美价值已经成为附加于陶艺装饰产品的重要存在。在上文的论述中,我们已经看到民艺元素在装饰陶瓷产品中的具体运用。通过丰富多彩的装饰手法和技巧,充分享受个性化与多元化的生活,充分说明了作为一种具有典型代表性和审美性的民族艺术符号,民艺元素普遍运用于日用、陈设建筑卫生陶瓷设计生产当中,并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冰易.民艺符号在陶瓷装饰艺术中的运用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2.

[2]李丹.陶艺石榴纹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3.

第5篇:陶瓷艺术范文

在众多的古文化遗址中,西安半坡古遗址是个典型的彩陶器遗址,出土陶器文物量之大,图案分明,令人叹为观止。彩陶的纹饰图案无不反映那时期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反映了宗教礼仪控制了人类的精神,祭祀礼仪所用之物融入了陶器。汉朝(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之间),艺术品的生产大为改观,不再是玉器和金属为主要材料,而是更多地运用了陶器来做艺术品的原材料,艺术品以及生产资料运用了陶土来制作、生产,其烧造的技术工艺也随之得到发展,因此彩陶质地坚致,“瓷”字开始进入汉字词典,这预示着比陶器更先进的技术开始载入史册。也正是这一时期,世界各地的瓷商们,通过新疆、波斯至叙利亚的通商路线,来到中国,了解了中国的景德镇,认识了景德镇的制瓷技艺。也正是这一时期陶瓷文化的发展,促使了东西方文化往来交流,可见外来影响的端倪。此一时因陶瓷文化的影响,外来人流不断地增多,佛教文化也相继传入我国。因此出土的彩陶中,佛教的影子尤为突出,开创了陶瓷绘画艺术的先河,印证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正在发生变化。

陶瓷文化的发展有兴有衰,发展的道路一直不平稳。唐代是陶瓷文化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发展时期,许多精细优质的“柴窑瓷”出现在这一时期,“艺术瓷”颇为观止,这时期柴窑瓷的装饰艺术被广为传颂,但传世者极为罕见。到了宋代,陶瓷业得到了蓬勃发展,花色品种日趋丰富,欧洲及南洋诸国外商纷纷来到景德镇采购名窑瓷。景德镇也因此名声远扬,China一词也随着中国瓷器在英国及欧洲大陆广泛传播,转而成为瓷器的代名词,使得“中国”与“瓷器”成为密不可分的双关语。China一词的另一个由来是China的英文发音源自景德镇的历史名称“昌南”,当时外国人记住“昌南(China)”的缘故是因景德镇瓷器的优质,影响地位不断提高,来到中国(China)就是来到“昌南(China)”。中国的陶瓷产业中心也至此在景德镇形成。也就在这一时期,有一种蓝色的纹饰一直影响至今,这种单色体彩绘附在白瓷釉下有着非同一般的韵味,这种韵味延续至今还未有任何色彩超过于它,它就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青花瓷”。“青花瓷”的出现,使之形成了一种传世的手工艺文化。进入明代。因景德镇陶瓷产业的昌盛,因而有了“瓷都”之美誉。这时期除了陶瓷工艺技术水平的领先,绘画艺术瓷也独占鳌头。尤其是青花瓷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连当朝皇被景德镇陶瓷技艺的拔高而被感之,明洪武二年公元1 3 6 9年在景德镇特别设定了御窑厂,专为皇家生产陶瓷。有史料记载御窑是明、清两代专为宫廷烧造和供奉瓷器的皇家瓷厂,是我国烧造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工艺极为精湛的官办窑厂。在长达540余年的时间里,为“天下窑器之所聚”,烧制了无以计数精美绝伦的瓷器。因此,御窑厂的设立,是我国陶瓷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它客观地促进了景德镇制瓷业的发展,推进了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中心地位的形成过程。进入清朝,其中康熙、雍正、乾隆三代被认为是整个清朝统治下陶瓷业最为辉煌的时期,就连几代皇热衷于陶瓷艺术。由此推动了景德镇艺术瓷的发展。随着陶瓷文化的发展,陶瓷艺术已成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种类。明清时期,各类艺术瓷技艺达到高峰,尤其是陶瓷绘画艺术。

陶瓷绘画艺术属精神文化现象,是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它与国画艺术相比较,无论是从艺术本质、特征,还是从表现手段来看,都有共通之处。绘画艺术讲究“气韵生动”、“以形写神”、“形神兼备”讲究“骨法用笔”、“画龙点睛”着重形象的刻画和意境美的追求,讲究兼工带写,以浑然天成、本色自然、含蓄蕴藉为品位,遵循“作品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大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的创作原则,强调艺术家要深入生活,从生活中获取创作营养,并反映生活。绘画艺术所要求的这一切,陶瓷艺术无一例外地要遵循。传统派是如此,学院派也毫不例外。

陶瓷艺术作为传统文化中的物化形态,它包含着千百年来陶瓷艺术工作者的智慧和创造,它是一个传承的陶瓷文化,体现着地域文化传统和特色,是整个文化体系中不可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创新性一直维系着文化的平衡。早在文字诞生之前,先民就开始使用图形来传达思想与沟通感情,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与刻绘在崖壁上的岩石刻等等这一些不仅记载下了先民对自然的理解与期盼,同时也成为了人类最早的陶瓷艺术。

陶瓷文化不仅起源早,其艺术形态资源也极为丰富,充慧的艺术家把形态资源运用到陶瓷上,使之成为独特的陶瓷艺术,弘扬和发展了陶瓷文化。陶瓷艺术在发展和演变中,形成了独有而又清晰的脉络,姿态风貌各异。世袭制的传承方式保持了陶瓷文化的纯真性和艺术的个性特征。尤其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制作环境,其氛围显得安定、和谐,有利于展现人的本能力量,有利于制作者与制造物的情感沟通,人情味和亲和感自然地融入制作过程和制造物之中,因此艺术品除越来越注重情感因素外。还注重现代人对生活中物品的需求,现代都市人向往大自然,追求返璞归真。正是这种心态的呈现,以手工单件制作的陶瓷艺术作品与之俱增,其中蕴涵着艺术家们的聪慧、技艺和陶瓷材质的本来韵味,恰好是现代人最为珍惜的,它适应了现代人的心理需求,适应了陶瓷文化发展的趋势。

陶瓷艺术是经过人与大自然的磨合与理解之后创作出来的物品,自古以来陶瓷艺术都是经过艺术先辈们使用手工一步步抠出来的,是经过它们自身感情磨练出来的,它能使欣赏者感觉到异样的温暖……。没有先辈的不懈努力,陶瓷文化就停滞不前。细分析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其实大多与中国传统工艺相关或者说就是传统工艺文明的产物。久远的陶瓷艺术历史留给今人的,既有无数令世人惊羡的作品,还有亟须传承的传统工艺文化及其精神。

传统陶瓷艺术虽历经千年的衍变,不但未在变迁中暗然失色,反而愈加具有东方民族的特色,历经时间长河的冲刷,更显现其独有的文化艺术魅力。科技革命已经把人类带到一个前所未有的空间中,生活的多元化、意识的宽泛化,使陶瓷艺术的传承薪火相传。中国传统陶瓷艺术是中华民族文明智慧和艺术心智的产物,是民族文化与历史的真实存续,在任何时代,我们都没有理由将其抛弃。

陶瓷印里有乾坤

陶质印材由来已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陶制的印章,唐宋时期,景德镇已有瓷印的制作生产。但是由于陶瓷印有较大的局限性,瓷印很难得到发展,因此自明代文彭将灯光冻石作为篆刻材料,石材一直是篆刻材质的主流。随着近年来石材资源紧缺以及一部分篆刻家的不断探索,陶瓷这一材质渐渐重新进入篆刻界并得到广泛的关注。

所谓“陶瓷印”就是以“陶”和“瓷”为材料创作的印章。“陶瓷”一词应一分为二,即陶和瓷两大类:胎体没有致密烧结的粘土和瓷石制品为“陶”;经过高温烧成、胎体烧结程度较为致密、釉色品质优良的粘土或瓷石制品称为“瓷”。陶印有先烧后刻,先刻后烧两种;瓷印多为先刻后烧。先刻后烧的陶印,质地较松软,易磨损。而先刻后烧者,由于在烧制时容易收缩变形甚至爆裂,因此成功率不高。与石材相比,泥坯松软。对于写意风格的印章,可以充分自如的用刀,发挥刀法的丰富性。由于坯体的硬度低于石料,陶瓷印创作已经不是一般篆刻意义上的刀石相向。陶瓷坯体特殊的性质决定了一般篆刻刀法的不适宜性,除冲、切之外,划、拨、剔、铲、剜、削皆可任其放手驱驰。线条或光洁,或浑厚,或刚劲,或圆融,真正做到使刀如笔。但泥坯的松软特性也决定了线条难出细节,且很难达到石质材料所体现出来的精细入微的刀痕与锋芒。比如圆朱文一类风格便很难刻制。其他精细类的风格,刻制时亦须极谨慎,一不小心便前功尽弃。当然,陶瓷印的意外崩裂效果如果能变为篆刻家探求自然剥、蚀浑然天成的艺术效果,未尝不是一种优势。

第6篇:陶瓷艺术范文

11月23日,河南陶瓷馆盛大开馆。台湾苗栗柴烧瓷艺的6家代表和汝瓷、官瓷、钧瓷、三彩、绞胎瓷等中原名瓷名家作品200余件,精彩亮相。

作为开馆仪式的重要庆典,豫台情・2013两岸陶瓷艺术交流展隆重开展。来自台湾的7位陶艺大师,以及包括孟玉松、孔相卿、杨志、郭爱合、柴战柱等力作200余件在此展出。展出品种有台湾苗栗柴烧瓷艺、钧瓷、汝瓷、三彩、绞胎瓷、官瓷、澄泥砚、牡丹瓷、台湾结晶釉等。这是一场高规格陶瓷行业艺术交流展,也是河南陶瓷史上难得的一次名家荟萃。

河南陶瓷,是中国文化的杰出代表,7000多年前的裴李岗陶文化,6000年前的仰韶彩陶文化,熠熠生辉。河南省陶瓷玻璃行业管理协会会长王爱纯介绍,仰韶文化时期河南就有了彩陶艺术。夏代已有了带釉的原始青瓷,后经过演变发展为商代白陶、隋代青瓷、唐代白瓷、青花、富贵雍容的唐三彩等。到了宋代,中原成为全世界制瓷中心,梦幻般的钧瓷、清秀的汝瓷、古朴大气的北宋官瓷、表里如一的绞胎瓷等都是中原瓷器的代表。当展最好的著名窑口有钧窑、汝窑、洛阳三彩、当阳浴窑等。钧瓷、汝瓷、三彩等也多次作为国礼走向世界。

在中国台湾地区,制陶已有7000年的历史,制瓷技术是由中原传入闽,明清时期由客家人传到岛上。1949年以后,台湾陶瓷融入了更多的大陆元素。现代台湾陶瓷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与国际交流,理念与技艺得到提升,80年代成功实现了行业转型。台湾陶艺在吸纳大陆、日本等文化精华基础上进行了创新,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台湾的陶艺几乎与世界前卫的艺术思潮平行发展,个人的创作理念获得充分的尊重,无论在材料的使用方面或表现题材方面都得到完全的解放。陶瓷创意、个性、艺术、融合,台湾特色十分鲜明,陶艺生活化的途径使行业进入了良性循环,形成了“北有莺歌,南有南投,中有苗栗”的产业格局。行业水平与日本相近,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近年来与大陆各省份频繁交流。

河南陶瓷馆执行馆长李向前表示,河南陶瓷馆是一座以当代陶瓷艺术珍品为表达核心的艺术馆,致力于陶瓷艺术的繁荣与艺术的复兴,荟萃陶瓷艺术大师,寻梦陶瓷艺术珍品,打造一个融汇百家的陶瓷高端平台。

第7篇:陶瓷艺术范文

本人自小酷爱陶瓷艺术,曾拜师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李祥东老师。擅长釉上人物、山水、花鸟、走兽。潜心研究,不断探索,走出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作品深受陶瓷艺术界的一致好评。

2009年《小伙伴》在第二届江西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荣获金奖,并多次在《景德镇广播电视周报》《中国陶瓷》等杂志期刊专题报导。2010年《学习雷锋》荣获民间陶瓷工艺大赛一等奖。2012年《物皆长生》“陶艺杯”景德镇陶瓷专业人才艺术赛金奖,并刊录在《景德镇陶瓷》《景德镇广播电视周刊》《中国陶瓷》等书籍。

江亚彬 祖籍江西省都昌县。世代从事陶瓷,受家庭熏陶,在陶瓷美术方面继承传统。毕业于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现服务于景德镇市近现代陶瓷研究所。高级陶瓷美术师。系景德镇市美术家协会会员,高岭学会会员。

其从艺多年,不仅掌握陶瓷装饰创作的理论,而且多年的积累和技法的成熟,使之艺术造诣很高。他擅长古彩作品,以新的艺术风格和新的审美内涵呈现在世人面前。获得颇多好评。其作品多次获奖,并有多篇于专业期刊。作品被江西省博物馆收藏并展示,多次选送国内外展览展出并被国内收藏家及陶瓷爱好者收藏。

丰 伟 出生于江西景德镇,祖籍丰城,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市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西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景德镇艺术陶瓷商会会员,现任景德镇粉彩陶瓷研究院高级画师。师从粉彩陶瓷老艺人范自魁老师,得到老师的悉心指到,在自己的努力下,作品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主攻人物,喜绘花鸟、山水,作品以多姿多彩的美女画见长,深受业内人士的好评。

第8篇:陶瓷艺术范文

2007年10月作品《纯》荣获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百花奖”三等奖、并被陶瓷博物馆收藏,2008年3月瓷板画《拿破仑》在景德镇陶瓷美术馆首届人物画家作品展中获金奖,2008年10月作品《村姑》获第六届江西景德镇“百花奖”三等奖,2010年5月作品《烛光》获“唱响世博”全国书画陶瓷艺术金奖。2011年7月作品《村姑》获“红博会”铜奖,2011年10月作品《西域风情》《嫦娥奔月》荣获“雅润杯”全国瓷器绘画大赛三等奖。

电话:13517987881 QQ:1443897758

吴 龙 江西景德镇人,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艺术专业。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国画院江西分院院士,江西省国防文化书画院院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江西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景德镇市和墨文化有限公司特聘高级画师,“荣宝轩”陶瓷艺术创作工作室总监。自幼受陶瓷文化熏陶,酷爱陶瓷艺术,受到戴荣华、王隆夫、熊钢如、涂序生、宁勤征等大师的指导。后进修于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况冬苟创办的“钰成轩”陶瓷艺术文化研究所,得到其精心指点。2010年与同事共同为内蒙古创作大型壁画《蒙古秘史》,2011年200件粉彩山水瓶《溪山清泉》获中国收藏十大名品最佳提名奖。其作品赴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等地展出并深受收藏家喜爱。

周建华 1961年生,江西鄱阳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美术艺术家协会会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景德镇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省高级陶瓷美术师。1981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专业。毕业后得予白海、陆如、乐穹、许国胜等老师的指点,创作题材有花鸟、走兽,尤善青花钟馗、达摩、老子出关等题材,作品古典高雅、格调新颖。具有浓厚的民族气息。作品《钟馗神威图》在香港艺术作品展荣获创作一等奖,作品《达摩面壁》在西安中青年画展中荣获创意奖,深受收藏家的青睐。

第9篇:陶瓷艺术范文

中国陶瓷艺术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在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半坡文化、红山文化、仰韶文化等远古时期,就出现了以陶瓷器物图案为标准的人类文明。中国陶瓷艺术以其独特的东方魅力享誉海内外,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我们知道,陶瓷艺术的表现特征是其具赏用结合的器型,也是最贴近人类生活本质的物质和精神象征。尤其是出于自然般、如诗化的容器造型、装饰图画生发出的艺术魅力,让人感到合乎心象的意境美。

古今的陶瓷造型大都以圆器为主,圆器是通过拉坯、旋削而成的,看似非常简单的操作,但其中却饱含着从陶者聪颖的心智。

一、陶瓷艺术的线性美

陶瓷器物造型,由于是旋削而成,其造型形体的外轮廓线一般都是富有韵味的自由曲线,极少用纯粹的直线造型。陶瓷艺术造型的轮廓线,如同中国画的中锋线饰,均匀对称、委婉曲折,刚柔相间、变化丰富。讲求的是造型的自然、饱满的意趣。从原始社会的彩陶,到明清时期的彩瓷,可以感到古往今来许多形式优美、韵味十足、线性饱满的经典陶瓷造型。其型制依靠自身展露的线形、体态以及置于空间形成的节奏、韵律,给人以线性美感。

陶瓷艺术的诞生、发展,恰似一个生命姿态的流转,由里而外,继而由外及里,自然回复,包含着起而复始的线性美指向。WWW.133229.COM

其纵横有象,随转起合的“线”体,蕴含着体量、空间与形象的相互作用。所以,线的感觉,不是人们一般理解的单线之词义,而是线所组合的形。线性美的意义即显于此。对“线性”的理解,是从陶者经过长期实践的自我积累和多方位的考量、研究以后反复提炼、体悟中自然萌生的,是从陶者内在意识对外在物质的独到表述。由于对线性美的理解程度不一,从陶者做出的造型,虽同是器物,却在陶瓷型体线性美上,则大相殊异,有凝炼古拙,有端庄雍容、有天然浑成等视觉感受。进而产生自然协调、呼应有致、轻重有变、气韵贯通的审美意识。优秀的陶瓷艺术品,以其流畅的线韵、充沛的线势与高雅的线体名垂千秋。

二、陶瓷艺术造型的形体美

陶瓷艺术造型形体之美具有着广泛的含义。从器物功能上说,它应该从属人体工程学;从材料上说,它应符合材料成型、复制、烧成的特性;从造型上说,它应遵从力学原理及泥性。归根结底,应该是一个和谐统一体,进而达到各得其所、恰如其分、相得益彰的审美要求。

陶瓷艺术造型,无论单纯还是复杂,在形式处理上,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整体与局部之间,应取舍得当,使整体统一合理,符合内在和外在的视觉和心理的互相照应。使单纯造型不致乏味、复杂造型不致繁缛。有些陶瓷艺术器物造型虽然简单,但却富有韵味,形式感强。其实越简单的造型越具有其审美意趣的包容性,因为它的造型影象感是明确的,它以概括性很强的外在审美线性,推出让人赞美的器型。如我们熟知的元代将军罐造型。其外形非常简洁、明快。但能显示盖部厚实、有庄重势;肩部方圆,有上升势;腹部浑圆,有横展势;下腹挺拔,有崇高势。整个型体端庄、稳重,转折明确、方圆有度、起伏有致、自然天成。无论视觉还是触觉,都会使人感到清晰、明快、稳固的审美意趣。

三、陶瓷艺术的釉色之美

釉色的丰富,自明清以来,丰富多彩。我们说五颜六色、璀璨多姿的陶瓷釉色,凝聚着古往今来技艺人员的聪明才智,或热烈、或奔放、或沉稳、或雅静,体现着火的艺术及人类审美的心智。漫长的陶瓷历史,岁月沧桑,积淀着陶瓷之路釉彩的辉煌。陶瓷釉色之美,以光、色、透、洁的审美特性令人遐思、心爱。光者,晶莹、闪亮、夺目生辉;色者,纯静瑰丽、内蕴丰富;透者,清澈如玉,貌如乳汁;洁者,平滑无瑕,蕴含内秀。陶瓷造型因釉而出光彩,被历代收藏家称为“类宝石”,倍受珍爱。

陶瓷釉彩之美,直接道出中国各窑场的风采。汝窑有“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之说,她像望门贵族、大家闺秀般端庄而有内涵;钧窑瑰丽如朝霞,官窑釉厚似凝脂,哥窑冰裂见神秘。不同的釉色,给人以不同的感受。平滑、光鲜、苦涩、凝重、阴冷、轻松、火热、温存等一切人的心理反映,都会因釉色观感而有所变化。艺术陶瓷釉色绚丽如诗般美丽,深深地打动着爱美人的心。

四、陶瓷艺术装饰之美

进行陶瓷艺术造型装饰,首先要明确陶瓷装饰是依附陶瓷造型而存在的,是为美化造型服务的,处于从属地位,没有陶瓷造型就无从谈陶瓷装饰。陶瓷造型有的浑厚、有的轻巧,有的质朴、有的怪异。这就要求造型和装饰画面必须协调一致,更好地加强造型的内在美,反之,会破坏造型固有的美。画面装饰的到位,不但可以使造型锦上添花,更能充分显示艺术陶瓷器物的意境美。

写意青花气意的咨纵、流利,虽着笔不多,却意境深远。其线饰、分水敷染、点画、笔笔意到,形象率真,与造型留白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得益彰。写意青花常常就是以小见大,以少胜多。画面的艺术处理也是应造型而设,应造型而作。画者的意趣全在把玩、经营造型范围中的黑白灰、点线面的构成要素,达到抒发胸中意气之目的。与写意比肩的工笔瓷画(如粉彩、新彩、五彩、工笔青花)。精细是瓷画工笔的标志性特色。大到亭台楼阁,小到凤钗绮纹,都得描绘得精细入微,一丝不苟。以逼真地再现自然之物,现实之物。烘托一种人间情趣,这是优于其它画种的方面。当然,光有非常娴熟的绘画技巧是不够的。工笔画家还必须具有组织审美装饰的能力。艺术的个性就是装饰技艺应用的首要条件。不然,就会落入画匠之地,也就无法谈主动去装饰处理陶瓷器物了。艺术的审美也会因此而缺席。所以说,能画出具有艺术感染力,与观众进行交流,产生共鸣的艺术陶瓷装饰,必须是作者饱含强烈的思想感情,有艺术冲动的创作意志,才能使作品保持长久的吸引力,受到人们的喜爱,长存于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