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学会合作范文

学会合作精选(九篇)

学会合作

第1篇:学会合作范文

生存是一门艺术,合作则是生存艺术的第一法则。急功近利因一己之私而践踏合作法则,从短时间看是损人利己,从长远看却是害人害己自取灭亡;相反,照顾和维护了别人,别人也会感恩并回报你一份善意。别人因你而温暖,你也会因别人而享受阳光。

在埃及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次,国王问大臣:“为什么世界上只有成群的羊而没有成群的狗呢?”聪明的大臣没有正面回答国王,而是做了一个实验。快到傍晚的时候,他陪着国王来到两间屋子前,命人先将100只羊放入一间屋子,并在里面放上一些青草;又命人将100条狗放入另一间屋子里,并在屋子里放上许多肉饼。然后将门锁好走了。次日清晨他请国王观看这两间屋子。第一间屋子里的羊们安然睡着,那几捆青草早已被吃光了;当打开第二间屋子时,国王惊呆了,里面血腥扑鼻,许多狗已经奄奄一息,而那些肉却仍然完好地躺在食糟里。国王迫不及待地问大臣为什么?大臣平静地说:“羊在利益面前,善于合作,而狗则勾心斗角,为利益相互残杀,可能这就是为什么世界上只有成群的羊而没有成群的狗的原因吧!”

温柔的羊似乎无论从哪方面看,都不如那些自视强大的狗,可是,正是这些温柔的羊,才能够享受到美好和谐的群居生活。

第2篇:学会合作范文

宝宝入园后是否也遇到过人际关往方面的困扰?如何帮助孩子排解这方面的困扰呢?也许,以下的建议和方法,可成为你的“参考资料”。

浩浩为何要动手打人

浩浩是个个性很强的男孩,上幼儿园没几天,就有老师和小朋友向他妈妈告状:浩浩在幼儿园里经常与小朋友争抢玩具,一点也不懂得谦让,老师教育了几次,过了一会儿他就忘得精光了,有时还有攻击性行为,动手打小朋友。怎样才能让浩浩学会和小朋友友好相处呢?

很小的孩子往往认为凡是他能得到的东西就是属于他的,不能让其他小朋友碰一下。浩浩的主要问题是不会与人分享,对于这样的孩子关键是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行为方式,教育孩子如何与人合作和分享玩具。

有的学者认为,幼儿的攻击行为是学习模仿来的,如果父母常以体罚的方式来管教孩子,就等于示范了攻击行为,孩子自然也学会了运用这种方式。

老师的妙方

1、以教育为主,如不听劝告,就没收他争抢来的玩具,并告诉他老师为什么这样做,使他的行为得不到肯定,减少这种动机。

2、处罚孩子后,老师也要在适当的时候鼓励和表扬他好的行为,以免浩浩在班里孤立、被排斥,伤了他的自尊心。

父母可做的

1、让孩子明白分享的必要。父母可明确地告诉孩子,玩具是属于大家的,必须一起玩,就好比家中的电视机、洗衣机一样,是家里所有的人都可以用的,而他的小牙刷、小拖鞋才是他自己的东西,别人不可以随便用。

2、告诉孩子必须分享。让孩子明白游戏规则是谁抢玩具,谁就不能玩玩具,如果孩子愿意与小朋友分享,家长要及时奖励他。

3、学会合作。让孩子看到一起工作和分担任务的好处。比如,妈妈可扮成一个小朋友,和孩子一起做手工,但只有一把剪刀,两人必须配合才能完成作品。最后作品完成了,是合作的结果,可找个地方把它展览出来让家里人一起欣赏。

娇娇为何不爱说话

娇娇是个文静的女孩子,到幼儿园后很听老师的话,不跟小朋友争抢玩具,也不吵闹,像个温柔的小绵羊。但几天一过,娇娇就不愿意上幼儿园了,说什么也不愿去。妈妈感到十分奇怪,到老师那儿了解情况,老师反映:娇娇的语言发展水平与同龄孩子相比有一段距离,只会用单个的词来表达。她在与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无法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为此,小朋友们都不太愿意跟她玩,她很孤单。

宝宝的语言能力常与他的语言环境有关,如果父母都是寡言少语的人,语言环境不良,或者父母经常斥责孩子,都会造成孩子不会说或不爱说话,语言能力就会比同龄孩子发展得慢一些。从娇娇的实际情况来看,娇娇的语言能力只是稍逊于其他小朋友,家长不必过于担心,只要用孩子易接受的方式对她进行语言训练,是完全能赶上同龄小朋友的水平的。

老师的妙方

有意识地安排娇娇与小朋友一起游戏,仔细地观察她,发现她在语言表达方面主要问题所在,及时帮她解围。

父母可做的

1、鼓励娇娇多说话。比如,看完卡通片后,让她发表自己的感想;平时多让娇娇接听电话学习如何应答;带她到郊外旅游,让她接触更多的新事物,丰富她的生活体验。

2、多用提问的方式来激发她回答。有些问题她可能能回答出来,有些则不能,没关系,互相对话这种交流方式本身就会使父母和孩子更亲近,为孩子畅所欲言打下良好的基础。

3、专家认为,大多数孩子是从他当时见过、听过和接触过的东西来学会语言的。父母最好经常把自己手头正在做的事情用语言表达出来,让娇娇耳闻目睹,然后逐步多次引导她。

4、如果父母经常使用单个的词与宝宝交流,宝宝记住的当然也只有这一些词了,因此,宝宝满两岁后父母可要注意了,不宜再使用单个的词,应设法扩大宝宝的词汇量,但也不要一句一句地纠正他,使他不敢说而延迟了宝宝的语言发展。

5、利用书本帮助宝宝学习语言。父母可设定一个固定的亲子共读时间,让宝宝说一说书上小动物的名称、形体,并模仿小动物的叫声,逐渐丰富宝宝的语言并提高表达能力。

玲玲为何会尿湿裤子

玲玲一向是个乖孩子,喜欢独处,平时很少说话,性格有点内向、退缩,为此全家都格外疼爱她,平时在家,她有一丁点的小事也要大人帮忙。上幼儿园后,有一天老师发现玲玲尿湿了裤子。早已学会自己大小便的玲玲为什么会尿湿裤子呢?原来那天妈妈给她换了一条新裤子,玲玲一下子解不开扣子,她很胆怯,不知道如何向老师求助,于是就尿湿了裤子。

内向、退缩是幼儿社会初期所表现出的一种行为,这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家长不必紧张。家长的过分溺爱、保护,凡事都帮她解决,使她无法学到如何处理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问题,包括求助,在这一点上,家长是有责任的。

对于这种性格的孩子,家长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遇事让孩子自己解决,学会与老师和小伙伴沟通交流,这一点最重要。

老师的妙方

平时主动多关心孩子,和孩子一起做游戏,创造机会让孩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父母可做的

1、培养独立精神,养成让孩子遇事自己处理的习惯,由父母协助,久而久之,孩子的独立解决问题的信心和能力自然大大增强,对他的人际关系也有无形的帮助。

第3篇:学会合作范文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合作能力;培养

有人说:一个成功的管理者,首先是一个懂得合作意义的人;一个优秀的员工,必然是一个具有合作能力的人。21世纪是竞争十分激烈的时代,知识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无处不在。然而这个时代又是要求广泛合作的时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越来越细化,越来越多的工作要求人们通过团队的合作来完成。合作能力显得非常重要,因此,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教育者不仅担负着知识传授的任务,还应该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各种基本技能。

一、综合实践活动在培养学生合作能力中的独特作用

合作能力很难通过讲座或讨论的形式得到培养。它需要通过某种活动,通过人与人的交往过程,通过共同完成任务和对各种结果的经历,以及成果的分享和责任共同承担的关系去培养。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这门课程的开展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创造了更多的交流机会。这门课程本身具有的亲历性、跨越学科的综合性以及突破教材课堂的开放性,为合作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一个有效平台。合作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课最基本最普遍的形式,学生经过互助合作达到学习目标,体验合作成功的快乐,自然而然地把自我融入集体当中,树立起合作精神。我国最早的教育文献《学记》中有“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的论点,它充分说明了在学习中合作互动的重要性。我们该如何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这是每位老师都应思考的问题。“一个苹果交换一个苹果,得到的是一个苹果;而一种思想交换一种思想,得到的却是两种思想”。因此,教师应利用好综合实践活动课,以此为契机,指导学生学会人际交往,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合作能力。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合作,体验合作

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创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给予每一个学生自主活动和表现自己的机会,鼓励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体会与人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激发合作的兴趣。教师应该给学生创设和营造一种活动情境,比如,在学习经济生活有关科学发展观的时候,我展示了本地区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相关资料和照片,这些情境就在我们学生身边,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资源环境状况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于是学生就提出了一个探究课题——“XX县资源调查及经济前景展望”,由于这个课题涉及的面较广,必须要分组合作才能完成。在我的指导下,把这个课题划分为土地资源及使用开况、水利资源及开发前景、山林资源及发展远景、能源现状及发展前景、旅游业现状及远景规划、人才状况及发展前景等六个子课题,全班学生分六个小组来完成。这些课题涉及各学科的相关知识,任何一个人都无法独立地完成。在活动中,学生自觉地开始合作,最后每组推荐一人来组成成果汇报小组。从活动中学生体验到:与人合作既能减轻任务又可以共享不同信息,只有与别人团结合作才能够成功。

2.指导分工——优化组合,学会合作

教师必要的引导与组织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虽然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主体是学生,但老师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是弱化教师的作用,相反,对教师的角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转变单纯的知识教授为多方面的技能引导。

在活动中,分工的科学、优化状况直接关系活动的顺利进行和活动的结果,不合理的分工往往会使合作出现以下几种状况:(1)组与组间相比能力差距大,容易挫伤成员的积极性;(2)组内成员间沟通有障碍,使活动中断;(3)成员不明确自己的目标与任务。基于这些情况,在实际操作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调整。

①优化组间与组内的组合。分组前,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包括他们的特长、爱好、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态度以及现有的认知水平、家庭情况等因素,可以通过填写相关的调查表格来完成。在综合这些因素的基础上,均衡组间的实力。在组内,尽可能使成员的能力、爱好、特长等多样化,为合作提供有效条件。比如,了解有多少学生会电脑,有多少学生写作能力强,多少学生实践能力突出等,分别均衡到各组。既能避免组间差距,又能促进组内合作。

②明确小组合作的目标与具体要求。小组在开展活动时,如果学生不知道要完成哪些学习目标,那么合作往往会流于形式。因此,作为教师应在分工意图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使每项任务都具体到每位成员。我在指导“客家文化宣传”课题时,每位小组10位成员,根据学生能力等状况具体分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网络资料收集、文献资料收集、图片收集、制作展板、资料的整合等。这样既让每个人明白了自己该做什么,又有效地将个人与集体的工作结合了起来。既展示了分工的价值,又体现了合作的意义,增强了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③实行组长负责制。综合实践活动往往是一个中长期的活动过程,老师不能始终在场。因此,为了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小组长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选好小组长、培养小组长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可以常常给组长们“开小灶”,指导他们按活动主题的要求,制订小组的活动方案;要求组长起带头表率作用,积极带领大家开展活动;指导组长检查组员们的活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或与指导老师联系;在活动总结交流阶段,让组长集思广益,发挥组内成员的特长,选择小组的汇报内容和形式。有了这些得力的助手,将会使我们的教学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大胆放手——相信学生,自主合作

当代作家冯骥才在他的《珍珠鸟》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我们的教育。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

我曾参与指导我校知行学社的一个名为“身边的传统文化”的活动,刚开始,我们的几位指导老师很是费心,越俎代庖地策划了几个方案,但都遇到了很多现实问题:时间、经费、场所等。在不断地修改和完善方案的过程中,渐渐发现,学生最了解自己的生活和学生群体的需要,他们的构思往往最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认识到这一点我们老师学会放手,经过社团学生的努力与合作,他们发动社员,带来家乡的特长作为小奖品,解决了经费问题;聘请了老年大学的热心老人,这些老人既有艺术特长,又想发挥余热,学生的想法正符合了他们的需要,这些老人给我们的学生带来一场传统文化的盛宴,掌声久久未息;还设计小现场客家文化抢答、客家方言小品、客家名人展播、客家山歌连唱等,丰富和创新的活动形式让这次活动在全校范围内深得好评!教师要把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在讨论、设计、活动等各个过程中尽情发挥自己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激发合作能力。

4.多元评价——促进发展,激励合作

恰当、及时、准确的评价是激励学生参与合作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学生在能力素质等各方面存在差异;另一方面,每个小组从活动设计、活动过程到活动成果也是有差异的。因此,必须实现多元化评价模式,既要讲究组与组之间的集体竞争,又要注重小组内个人的成长,让个人获得成功的喜悦。比如,在“资源状况调查”这一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了纵横比较评价和分阶段评价。从纵向上来说,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按不同的标准进行评定,注重学生在原有起点上的进步,这种评价一直从活动开始贯穿到活动结束。横向上来说,主要是以集体为单位,评出最佳创意小组、最佳组织小组、最团结小组、成果最多小组等优秀成果。从而增强每个小组成员的集体责任能力和荣誉能力,让每个成员都体会到自己的每一份努力与集体荣誉有关。只有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得到鼓励和肯定,才有继续前进的动力,从而对下一个学习任务进行合作探究产生兴趣,促使下一阶段的合作学习更加主动有效。

我国现代著名的心理学教授邵瑞珍指出:“合作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能使能力差的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改进学习方法,合作有助于学生发展良好的个性,增强群体凝聚力,形成和谐的教育氛围,在解决新的复杂问题时,学生间的合作显然要胜于个人的努力。”因此,希望每位教师都努力积极探索如何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如何让这门课程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中发挥独特作用。让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与时俱进,更好地为学生成长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7).

第4篇:学会合作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分工合作

教育目的是“提高学习能力,学会做事,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生存。”因此,合作能力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有关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成功百分之十五是专业才能,而百分之八十五是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合作能力。为此,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成为合格人才的必须。如何让学生在合作实践中学会合作呢?我在教学实践中作了积极的探索。

一、精选内容,拓宽思维空间

有效的合作学习方式必须建筑在学生个体学习的基础上,没有个体切实的学习为基础,合作学习就会流于形式,完耗时间。因此,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如何,组长至关重要,他们必须经常培训,如:教会他们如何组织协调小组的学习如何在小组中发挥自己的榜样示范作用,如何对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进行分工合作等。在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主要包括小组讨论和组内朗读课文。讨论内容一般是需要通过互相启发来扩展思维的“多维性”问题;需要通过反复推敲才能准确把握的“聚焦性”问题,包括教学重点、难点有统领全局性的问题;需要通过共同协作来提高学生效率的集体性作业。

二、独立思考,给予时空环境

学生课堂参与的形式多样,要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效率,改变少数尖子生唱主角的局面,我总是在教学的关键处,重点处,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环节。因为,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会消除畏惧心理,乐于发言,乐于读书。比如,在《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一课教学中,我叫学生理解“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这句点明中心的话时,就布置了小组合作学习,并且要求一会儿每个小组推荐一名还没有发过言的同学来汇报小组的学习情况。学生听后,马上投入到热烈的讨论和积极的准备之中,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这一环节的设置,既调动了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为没有发过言的同学创造了发言的机会,从而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充分锻炼。

三、明确分工,优化小组结构

1.优化组合。

学生是具有丰富个性的学习者,为此,我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进行了细致的研究设计。首先在保密的情况下,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把学生总体分为甲级、乙级和丙级,甲级和丙级的人数各是全班人数的四分之一,其余为乙级。然后推选甲级同学担任第一任轮值组长,尊重学生自己的意愿,让组长和组员之间进行双向选择,四人为一小组。在这基础上,我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与学生协商,对学生自由组织的小组进行适当的调配,这样可以保证四人中甲级学生、丙级学生各一个,乙级学生两个,构成一个相对稳定而富有变化的“橄榄”形,争取小组间的零差距,做到每个小组的实力相当。每五六周根据实施情况改变一次编组,轮换组长,给每个学生创造机会,使每个学生的能力都得到提高。并且按综合素质给学生编上序号,便于组与组之间同等水平的学生进行各方面比较;最后,请每个小组给自己取个响亮的名字,如“雏鹰队”、“海燕队”等,增强组员的主人翁意识和小组的凝聚力。

2.分工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确实为学生增加了不少参与的机会,但在平常的操作中,往往发现优秀生参与的机会更多,他们常常以小老师的角色出现在小组中,若长期让少数学生独霸讲坛,那些胆小的、内向的、表达不流畅的、思想较易开小差的、基础相对薄弱的“听众”就会渐渐在集体中落伍。为了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参与率,组内每成员在一个阶段里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内设“资料员”手机与学科有关的人物故事、小常识等资料;“汇报员”负责小组合作学习成果的汇报;“评论员”对小组成员定期的学习做公正、公平的评价;“小家教”负责对学习有困难的成员进行辅导。“外交员”负责本组与其他组的交流合作;“小秘书”记录小组合作内容、过程、成果、成员的学习情况等;“小管家”负责对各项内容的管理。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

四、组织交流,营造融洽氛围

1.营造自主合作的环境。

教室内的桌凳按小组讨论式进行摆放,教室四周布置小黑板以利于学生随时展示,在教室的墙上醒目的位置悬挂一堂课学生表现要求:“举手积极,声音洪亮;讨论热烈,辩论激烈;争问抢答,创新实践。”通过营造这样的浓厚氛围对师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科W评价合作效果。

第5篇:学会合作范文

生存是一门艺术,合作则是生存艺术的第一法则。急功近利因一己之私而践踏合作法则,从短时间看是损人利己,从长远看却是害人害己自取灭亡;相反,照顾和维护了别人,别人也会感恩并回报你一份善意。别人因你而温暖,你也会因别人而享受阳光。

在埃及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次,国王问大臣:“为什么世界上只有成群的羊而没有成群的狗呢?”聪明的大臣没有正面回答国王,而是做了一个实验。快到傍晚的时候,他陪着国王来到两间屋子前,命人先将100只羊放入一间屋子,并在里面放上一些青草;又命人将100条狗放入另一间屋子里,并在屋子里放上许多肉饼。然后将门锁好走了。次日清晨他请国王观看这两间屋子。第一间屋子里的羊们安然睡着,那几捆青草早已被吃光了;当打开第二间屋子时,国王惊呆了,里面血腥扑鼻,许多狗已经奄奄一息,而那些肉却仍然完好地躺在食糟里。国王迫不及待地问大臣为什么?大臣平静地说:“羊在利益面前,善于合作,而狗则勾心斗角,为利益相互残杀,可能这就是为什么世界上只有成群的羊而没有成群的狗的原因吧!”

温柔的羊似乎无论从哪方面看,都不如那些自视强大的狗,可是,正是这些温柔的羊,才能够享受到美好和谐的群居生活。

第6篇:学会合作范文

一、小组合作学习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

1.合理分组。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最好按照异质分组,就是说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可以采取轮换制,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

2.精心设计。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设计好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

3.落实课堂。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合作学习的知识、能力、意识等都是有限的,开展有成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一定难度,但并不能因此而放弃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运用,这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逐步培养。在数学教学中,整节课完全运用合作学习的情况比较少,大部分教学要把班级授课制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灵活运用。这需要根据课前的教学设计展开教学,在需要合作时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每个小组的监督和指导,尤其关注困难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让他们多一些发言的机会。

4.课后总结。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课后跟踪调查、收集反馈信息、反思成果与不足、对学习进行全面的评价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做有利于改进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找学生谈话等方式收集信息,反思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的教训,进而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再做具体的指导,促使每个小组都进行反思,这样慢慢会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

二、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问题导学设计

1.矛盾型问题。即问题揭示教材中知识之间的矛盾之处,有意识地挑起学生认识中的矛盾,促使学生原有知识与新知识

2.假设型问题。即要求学生以已知的内容为前提进发生激烈的冲突,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从而产生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的兴趣。行猜测、推断。如在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中,教师让学生根据运算顺序,再让学生在小组里进行合作探究。由于答案的不确定性,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容易将学生置于一种非得思考的问题情境中,因此问题一经提出,学生便会思绪飞扬。

3.发散型问题。既要求学生紧密围绕某一问题,从多侧面、多方位进行思考,以探求问题的多种答案。让学生综合应用学过的知识,多种方法解答。由于这类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开阔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

三、达标训练,在训练中提高效率

训练可以叫人熟能生巧,也可以叫人熟能生厌与熟能生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练习过度。已经很熟悉的内容,再要学生反复练习,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一些内容反反复复地练习,学生就会形成思维定势,当遇到新问题、新情境时,只会生搬硬套,不会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合作学习中,教师就要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其重、难点,结合班级学生实际,选择和设计能激起学生参与学习认知功能的思考题、讨论题,提高同伴间合作的效率。

四、训练合作技能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为了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

1.学会倾听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要求1人先说,其他人必须认真听并且不能打断别人的发言,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做出判断,有自己的补充或独到见解,在这样要求下训练,学生不但养成了专心听的习惯,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尊重的品质。

2.学会讨论

为了提高讨论的质量,教师要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各组由一人汇报自学或独立思考的内容,其它成员必须认真听,并且有自己的补充和见解,最后,还应将各自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准备发言。

3.学会表达

在合作学习中,首先教师要提供讨论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敢说、会说,培养学生善于倾听、思考、判断、选择和补充别人意见的好习惯。其次要求小组成员人人都说,而且要能大胆完整地说,要鼓励礼貌用语。如对某一问题有不同看法时,起来补充或纠正时可以这样说:“我对第X小组XXX同学的意见有补充或有不同看法。”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帮助,相互启发,实现了学习互补,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4.学会组织

合作讨论的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内的组织者,具体做法是:指导组织者进行组内分工、归纳组内意见、帮助别人评价等,另外,为了体现小组内的主体性,可定期培训、及时更换组织者。通过训练不但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率,而且为学生今后立足于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学会评价

合作学习活动中评价不只是教师对学生做出的简单的评价,其中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的范评引导学生互评,如让学生倾听他人发言后,用手势表示对或错,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评价,以增强评价的能力勇气、提高评价的水平。

五、小组合作应注意的问题

1.小组活动重视形式,缺乏实质的合作

合作学习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不能把小组合作学习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要关注很多深层次的问题。

2.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间应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但在小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问题,这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3.合作学习内容和时机缺乏恰当性

第7篇:学会合作范文

据智力测试,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的智商无显著的差别,但学生的学前教育的充分程度差异颇大,学生的智力类型、认知风格及个性性格也会因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的影响而产生某些差异。而这些有差异的学生之间的相互感染,往往是全方位的,较少心理障碍,其力度有时还胜过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但这些影响在共同的学习目标下和有组织的小组合作活动中更能实现。近年来,我校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二年级一部分学生爱读课外书,懂得了不少的知识;但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是看看画面,不读文字,收效不大。原因主要是他们孤立地读书,有一定的阅读障碍,缺少了同伴间的相互“切磋”、相互合作。针对这一情况,我着力指导学生学会小组合作阅读。

一、优化组合读书组员

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知识面及兴趣爱好,同时考虑性格、性别诸因素,将全班分成六个小组,配合相应的注音读物,布置一定的阅读任务。如:几位学生对童故事有浓厚的兴趣,读了不少的童话故事,我把他们编成一个小组,叫“童话故事”小组,这是同质组合;而另一小组,又是异质组合,几个理解能力、 知识面、读书兴趣悬殊大的学生在一起,这样可以相互补充,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二、轮番培训证书组长

鸟无头不飞。缺少有能力的组长的组织指挥,小组只是形式上的凑合,组员要么我行我素,各读各的书,要么迟疑不动,这样就无合作可言,达不到合作的效果。因此,我首先对每组中的1号(综合素质强的)进行组长要求中的一项培训;一段时间后,对每组中的2号进行培训,先巩固1号的要求,再训练新的项目;然后培训每组中的3号……这样轮番培训,复习、巩固、新授。较长一个时期后,读书小组的每个组员基本上都能担当读书组长了,均能达到以下五项要求:(1)尊重每个组员;(2)每个组员都是主人,尽其发挥所长;(3)以身作则,组员互帮互助;(4)能够将组内的读书成果向全班同学汇

报;(5)读书成果的评价和奖励以小组总体成绩为准,必须是所有组员的努力。

三、教会学生合作读书

真正读懂一本书,二年级的学生是有难度的,但在小组合作中读,效果要好一些。我先以指导童话故事小组合作读书来给其他几个小组进行示范,其过程有以下四步:

1.小组合作读顺读通。

读顺读通是理解文章的前提。如:一位同学读童话故事“虎大王”中的一个片断时不会断词断句,其他组员帮忙,直到组内每个成员都读顺读通了这个故事,才算完成了这一节。

2.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组长组织每个成员进行交流、讨论。交流讨论的成效取决于小组内成员之间的互动作用,这种互动越充分,小组成效就越显著。因此,我要求每一小组的成员必须做到:在态度上要相互尊重,在认知上要集思广益,在情感上要彼此支持。

在我的指导下,童话小组交流情况如下。

生(二):读完“虎大王”这则故事,我学会了几个成语:……我来讲给大家听,请大家写在摘录本上。

生(2):“……”这一句写得多美啊!请跟我读。

生(3):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我们可不能……。

生(4):我与他的看法不同,我觉得……。

生(5):你们说得都不错。

生(6):你们看,这个字(嗯)怎么读啊?还有(──)这一长横是什么意思?六个组员互相讨论后,大胆发挥,不懂的问题,教师稍加点拨。这一合作过程使学生努力调动自己的知识库存,把已有的知识重新组合、迁移,在认知的道路上开拓前进,直至悟出规律。一旦有所突破,则会欣喜若狂。这就

是陶行知先生所描绘的理解的学习模式:“学生很主动地去寻找知识。解释困难,贡献他所学的知识。先生不过站在旁边的地方略加指点而已……”

3.归纳汇报。

组长把本小组交流的体会总结归纳后向全班同学汇报,组员补充,其它小组补充相关意见。六个小组的学习成果大家共同享受,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拓宽了每位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了学生的读书欲望。

第8篇:学会合作范文

老师:前面有一棒出现失误都不可能最终获胜,所以冠军不是你一个人的,它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

明明满脸通红……

心心:如果只强调个人作用,忽略了共同合作的重要性,很难实现共同目标。

小话筒采访:你知道塞车的原因是什么?

齐齐:有的司机不遵守交通规则,走反道,导致正常的行车秩序遭到破坏。

心心:与人方便自己方便,也是合作中的一个重要体现哦!

平平:怎么这么多人啊?他们都是干什么的?

妈妈:这些叔叔阿姨就是工作人员,他们都为这部动画片付出了自己的心血。

心心: 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齐心协力出成绩。

心心:大家搞好团结,合作互助,每个人都会越来越进步!

小涛惭愧地低下头:都怪我,没有提前好好准备,这才拖了大家的后腿。

心心:作为团队中的一份子,应该把集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去做。

莉莉:我个子高,我负责拖地。

齐齐:童童抢着去打水了,那擦窗台的就任务就交给我吧!

老师宣布:第三小组干得最快,每个人的表现都很好!

心心:自动配合,分工合作好,既体现了公平,又提高了效率!

小小测试 检验一下你的合作能力

1、如果有人和你吵过架,在一次篮球比赛中,你和他正好被分在一组,你会

A、忘记过去,毫不犹豫地和他合作传球,打好球。

B、只是冷冷地把球传给他。

C、装作看不见他,把球传给别人。

2、你喜欢下面的哪一种游戏方式:

A、招呼小朋友一起玩翻绳,拍手谣,猜拳舞。

B、别人来找我玩儿,我就玩儿,但是很少主动找别人玩儿。

C、喜欢自己画画,自己弹琴,不需要和别人一起玩儿。

3、如果你有机会学到了一些知识,对其它小朋友也很有用,你是:

A、 立即向大家宣布。

B、 只是简单地提一下。

C、 只字不提,不泄露任何信息。

4、同学有困难,你会怎么做:

A、 经常主动去帮。

B、 偶尔有时候帮一下。

C、 你只喜欢帮那些帮过你的人,或者跟他谈条件。

5、 学校运动会要求穿白裤子,一位同学向你借一条白裤子,你有两条,你:

A、 特别高兴地借给他。

B、 借给他,并特别嘱咐他不要弄脏了裤子。

C、让他向别人借。

6、 放学途中看到同学书包里的书撒了一地,停在路边,你会:

A、 毫不犹豫地帮忙捡起来。

B、 告诉他你有急事,不能停下来帮他。

C、 装作没看见他,径直走过去。

分 析:

全部回答“A”:

你是一位极有爱心,能与别人合作的人,恭喜你。

大部分回答“B”:

善于合作,但也要认识到自己的能力。

大部分回答 “C”:

是一个不善于同别人合作的人,现在改进还来得及。

怎样学会合作?

心心:培养合作意识,试试这些方法!

多参加集体活动和体育运动,如打篮球、踢足球等。和别人一起取得胜利,才能享受合作后的喜悦。

第9篇:学会合作范文

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教学形式相比,在教学步骤上有很多共同性,如课前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小结、巩固练习等;但也有它自己的特殊性。下面仅就特殊性方面谈几点看法:

1.分配学习任务。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怎样完成任务,评价的标准是什么(小组的任务完成的怎么样,个人的学习成果怎么样)。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通过创设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善于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促进学习的迁移。在本学期我在讲《纳税》一课时,我提前一周布置学生自己去查询、收集有关纳税的知识。在上课时,我叫学生汇报自己收集的税务知识,结果学生个个拿出一本打印了厚厚的税务知识来汇报。可想而知,结果只能是学生不能尽兴展示自己的成果,教学任务也肯定不能完成。这就是老师在课前没有预先估计到的结果,因而,没有对学习任务进行合理分配。

2.合作探究。每个小组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各组根据任务分工进入合作探究阶段,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期间教师要在组间巡视,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并注意观察学生学习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要让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多思考、发言,保证他们达到基本要求;同时,也要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此外,老师还应该充分信任学生,相信他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完成,让学生有足够时间和空间进行合作探究。在以往听过一些老师的课,课堂上有这一环节,但往往是一个过场,短短一、两分钟就结束了,根本没有一点实效。这是老师在课堂上的霸权主义,因而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环节中,更需要老师的合作。

3.全班交流。让每个小组的报告员代表本组向全班进行学习成果汇报,了解每个小组学习的情况,同时注意了解每个小组学习有困难学生的掌握情况;对于每个小组提出的疑问,可以请其他小组介绍解决办法。全班交流需要老师预先设计好问题要有交流的焦点,交流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最好是要有一定的可争议性。交流的问题,如果没有深度,则议论不开;如果没有争议性,则议论时也无法有效地展开。另外,交流的目的之一也就是通过交流使得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得到澄清,使得一些对此问题不理解的学生得到理解。其实这就是教学的难点,因此我要说交流的是难点问题,是最有价值的问题。

学生合作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每个人的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然后才能谈到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