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数据产业发展报告范文

大数据产业发展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数据产业发展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数据产业发展报告

第1篇:大数据产业发展报告范文

报业经营转型是个老话题,但今年上半年持续下滑的报业广告收入,让这个老话题再次升温。特别是在新兴媒体广告收入不断上涨的前提下,报业经营的尴尬显而易见。被不少报人寄予厚望的全媒体战略,对阻击下滑的趋势效果甚微。

彼得·德鲁克说过:“今天企业间的竞争已不是产品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我们应该认识到,媒体间的竞争,包括新媒体对报业的冲击,已不再是新闻、广告、发行等某个环节之争,而是新兴媒体引发报业原有价值链条的消解衰退,及带来的整个传媒格局变化下报业价值新链条的重构。

价值链之变:从线性转向放射性

传统报业的产业边界和盈利模式相对固定。报业价值链条呈现线性分布,运行是相对封闭的,主要围绕报纸出版印刷发行广告四个环节展开,相应地,广告收入、印刷收入、发行收入构成报业的主要收入来源,其中,广告收入是报业的主要收入。报纸的广告收入主要集中在单一的报纸版面资源上,靠报纸版面的位置和大小来实现报纸经营价值的兑现。随着竞争的加剧,这种单一的盈利模式,越来越不适应当前的市场环境,出现了“低价厚报”的现象。

随着数字传播技术和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传媒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传播模式多元化,传播对象分众化,媒体经营碎片化,媒体融合加速化。报业危机,其实质就是报业的影响力随着新媒体的替代效应呈现下降趋势,表现之一为受众和广告资源的流失分化。而传统报业的线性价值链条,在传媒格局新变的大环境中,显得英雄迟暮。报业的线性价值链条各个环节是相对封闭的,报纸在内容资源、品牌资源、舆论资源、受众资源等方面固有的优势分散在各个环节,无法有效地进行整合,这就导致报业资源利用率比较低。这种线性的价值链条,决定了报业的盈利模式是单一的,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出现“天花板”效应。

与报业的线性价值链条相比,新媒体的放射性价值链条呈现的特点是分众化、个性化、精准性。新媒体的架构是开放式的,是以平台为基础进行的内容生产、内容增值,各个环节相互交叉、渗透。今年5月,腾讯公司进行组织架构调整,成立六大事业部,把现有业务重新划分成企业发展事业群(CDG)、互动娱乐事业群(IEG)、移动互联网事业群(MIG)、网络媒体事业群(OMG)、社交网络事业群(SNG),重点布局社交、游戏、网媒、无线、电商和搜索六大业务。从中可以看出,腾讯公司紧紧围绕腾讯QQ这一平台,延伸出六大业务,这种放射性的价值链就充分挖掘了腾讯QQ的固有价值,并使其价值最大化,从而实现了经营多元化。

从国内的报业实践和国外的报业历程来看,报业全媒体转型并不等于价值链重构,简单地认为全媒体转型到位就一定能实现报业盈利增值,其实是不科学的。

平台化是价值链重构的方向

报业价值链重构要以媒体为平台,平台内部要打破内容生产、内容、内容增值之间的界限,实现内部资源优化重组;平台外部要树立大报业的理念,从战略层面上引进外部资源,进行跨媒体跨行业跨区域经营,形成纵向以报业为依托和横向以资本为纽带的新型报业价值链条。这种以平台化为核心的价值链重构,要求在组织架构、营销理念、资源整合等方面进行变革。

首先,报业的组织架构要从层叠式向扁平化转变。报业的组织架构向扁平化转变,就是要构建中央编辑部,通过统一的信息采集与输出,逐步消除报与报之间的界限,消除部门与部门之间的界限,减少资源整合的成本,最大限度实现产品增值。

报业的营销理念要由“二次销售”向“N次销售” 转变,除了卖报纸、卖广告,还要卖品牌、卖服务、卖创意、卖渠道。目前,齐鲁晚报在这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依托强大的品牌影响力,齐鲁晚报涉足展会、不动产等行业,成立了天一会展公司、齐鲁不动产公司,进行展会、不动产运营,成效显著。今年上半年,齐鲁晚报的“选房网”、“967067齐鲁直销商城”相继上线。“选房网”目前已经进入推广运作阶段,立志打造成为最权威、最专业、最全面的山东房地产网络资讯平台和电商平台。“山东第一云媒体商城”——967067齐鲁直销商城网络版、电话版、短信版、二维码版同时上线测试,通过报网互动,直接向市民提供购物服务。

报业价值链平台化重构,要树立大报业、大文化产业的理念,在资源整合方面实现三个突破:跨媒体、跨行业、跨区域。新型的报业价值链必须要开放,形成放射性的发展结构,吸收报业发展所必需的外部资源,特别是与广电、网络、电信等行业进行战略合作,通过不断地融合、互动,以最少的成本、最小的风险撬开不熟悉、不精通的领域。目前,大众报业集团在这方面拓展迅速,在跨媒体方面,借山东有线电视整合之机,入股山东广电网络成为大股东;在跨区域方面,以产权为纽带成功整合潍坊、临沂三份都市类报纸,实现了跨区域发展。

数据库营销应尽早提上日程

在当前的传播新格局中,受众的需求是个性化的、碎片化的、小众化的,报业的传播形态依旧是一般化的、整体化的、大众化的。新媒体恰恰凭借技术上的优势,满足了受众的新需求。这种技术上的优势,就是基于信息资源整合在合适的场合、合适的时间把合适的信息传递给合适的人。

在报业价值链平台化再造的过程中,基于资源整合的数据库建设是个核心环节。

按照报业价值链重构的方向,报业数据库建设应从三方面入手,一是信息数据库,二是受众数据库,三是广告客户数据库。信息数据库既要实现现有信息的录入整合,生产出多样化、个性化的内容产品,同时,又能实现历史信息的存储、管理、使用。受众数据库既要有当前受众数据库,也要有潜在受众数据库,要有每个受众的个人信息,也要有整体的数据分析,如数量、文化程度、年龄结构、消费层次等。广告客户数据既要有广告投放商,也要有广告商,除基本信息外,还要有广告投放习惯、投放心理、效果测评等信息。

目前,国内报业热衷的全媒体转型,主要精力集中在信息数据库建设,而忽视了受众数据库和广告客户数据库的建设,没有找到可行的盈利模式。

第2篇:大数据产业发展报告范文

关键词:网络化背景 报社 广告 发展 策略

在网络化背景下,对于我国的报社而言,广告业务的开展中面临了日趋严峻的挑战,也迎来了良好的机遇。据国内相关部门统计:2001年-2010年,国内的互联网用户数量以平均每年20%的速度递增。随着国内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客观促进了网络广告市场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而与此同时,国内的报社广告业务则表现出逐年缩水的现状。因此,在网络化环境下,我们一定要坚持全面分析、综合考虑的原则,积极探索报社广告的发展新策略,促进网络广告与报社广告的有机结合,从而开创国内媒介广告发展的新局面。

一、“二八法则”与“长尾模式”的有机整合

由于报社广告普遍具有周期长、费用高等特点,其广告客户以药品、通讯产品、房地产企业、食品企业等利润较高的行业为主。由于报纸的广告费用高、周期长,主要广告客户往往来自于房地产、药品、通讯等利润率较高的行业。据国内相关部门统计:2010年我国的报社广告业务以少数高利润行业为主,约占广告总收入的75%,鲜明体现了意大利经济学家巴莱多提出的“二八法则”。在“二八法则”的影响下,报社广告的经营模式必须保证覆盖面足够大,从而保证其渗透率与传达率符合要求。但是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各种新型传播媒介的出现,导致报社广告的大范围传播已经越来越困难。因此,在新的网络化背景下,为了实现报社广告的持续开展,必须逐步加强其向“长尾模式”的转变。所谓的“长尾模式”主要具有以下特征:热卖商品向缝隙市场的转变;较为多样化的充裕经济;很多小市场聚合成为一个大市场。从报社广告的创新发展角度而言,在网络化环境的影响下,必须摆脱过分依赖于部分大客户的传统业务模式,逐步拓展广告业务的覆盖范围,为营销产品提供更为广阔的广告业务空间,从而在保证报社广告基本收益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现有受众的规模性附加值,这才是报社广告创新发展的主流趋势。

二、两种媒体结合,增加报社广告的有效受众

根据英国的一家大型网站调查:对于18-24岁的年轻男性而言,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介的吸引力逐年下降,而现代的年轻人则更多的迷恋于网络。国内互联网络监管部门的统计结果显示:截止至2010年底,国内网络游戏玩家的数量保守估计超过3200万。由此可见,随着各类新兴媒体的出现,报纸的传统媒体地位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更多的人群,尤其是青少年习惯于通过网络浏览各类信息,报社广告业务的开展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在新的网络环境下,报社在开展广告业务时,必须注重多种技术手段的联合应用,以实现网络广告与报社广告的结合,现在较为常见的有:电子报:手机报等,不但增加了报社广告的有效受众,而且充分结合了网络广告与报社广告的优势。例如:在某知名体育运动品牌的报纸广告中,通过大幅彩页的方式开出了一组连环画,利用故事的形式介绍某一新款运动鞋,但是却没有给出故事的结尾,而是在版面的结尾部分写出了“下文请在因特网上欣赏”。通过登录网络,人们可以欣赏到同一版广告的不同结局,从而提高了受众的兴趣。由此可见,在网络化背景下,网络广告与报社广告并不是完全独立的,只要合理进行联系,必然会打开两种媒体结合的新局面,从而全面增加报社广告的有效受众。

三、利用网络的数据库功能,正确、及时地评估报社广告的传播效果

在报社广告业务的开展过程中,业务部门很难准确的掌握到其实际传播效果,而利用报纸进行用户信息调查的难度也比较大。但是在互联网中,通过不同的统计方法与指标,可以得出详细的广告页面点击数、访问数及页面下载数等,使广告公司与客户可以及时掌握各种广告在后的实际影响效果。因此,在报社广告业务的开展中,必须本着对用户负责的原则,积极利用先进的网络数据库功能,根据网络运营商提供的各类数据与信息,从而正确、及时的评估报社广告的传播效果。对于传播效果不理想的广告业务,应及时进行调整和改革,从而在强化传播效果的同时,提高报社广告业务的经济收益。例如:某中型服装企业的产品以中档男士西装为主,目标客户主要定位于月收入5000元以上的职场男性。为了增强广告的实际传播效果,该企业结合自身情况及宣传部门的预算方案,制订了报社广告与网络广告同步推广的策略,即在省内各主要报社刊登大幅的企业形象广告,并且在公司主页设计了精致的广告页面和业户反馈信息栏,以便企业及时掌握客户对于产品的反馈信息,及时进行生产和销售商方面的调整。经过3个月的广告宣传与传播效果调查,该企业的广告起到了理想的效果,企业的销售额逐月上升,而且提高了企业的社会影响力。

四、利用网络传播实时、成本低等特点,促进报社广告经营方式的转变

与网络报告相比,报社广告一经投放很难进行更改,即使可以进行改动也需要付出较大的经济代价。而在网络广告在投放后,可以根据客户的意见随时进行内容的调整,作为一种新兴媒体,其收费也明显低于报社广告。例如:在58同城、网易、新浪等知名网站广告的企业越来越多,其主要原因是借助于网络的巨大宣传效应和相对较低的费用,从而实现企业的推广意义。因此,在网络化背景下,报社广告业务的开展要更好的利用网络传播的实时与成本低等特点,促进报社广告在策划、品牌意识、经济与社会效益等方面的大幅转变。特别是对于国内的大型报业集团而言,在开展广告业务时不但要注重平面媒介的应用,更要充分挖掘企业官方网站的潜能,可以在网站中开辟专业的广告页面,使用户在浏览报社网站时,也可以选择性的浏览自己感兴趣的广告内容,从而促进报社广告经营方式向网络化特征的转变。

综上所述,随着网络化时代的到来,对于各行业、各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国内的报业而言,广告是其主要利润增长点,面临网络广告的冲击和影响,一定要注重广告业务创新发展策略的研究与实践。另外,为了顺应时展潮流,在报社广告的开展过程中,加强网络技术的应用,实现报社广告的多途径传播也是不容忽视的,也是增加有效受众的根本途径之一,必须引起报社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盂文生.浅析报纸广告与网络广告的互动经营[J].新闻传播, 2010, (4): 88

[2]孙肇伦.网络时代报纸分类广告的运作策略[J].新闻爱好者:下半月,2010,(8):89-90

[3]张笑寒.网络广告现状及发展趋势调查报告――以中国大学生为调查对象[J].哲理:论坛版, 2010,(3)

[4]成爱君.网络时代都市报如何创新盈利模式[J].传媒观察,2010,(11): 18-20

[5]成远.互联网广告超越报纸之后[J].商业价值,2011,(3):19

[6]金东波.网络时代,报纸应寻求新的报道模式[J].新闻传播, 2010,(7):13

第3篇:大数据产业发展报告范文

过去的一年是创意产业在我国快速发展的一年,2010年10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提出“大力发展数字虚拟等技术,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标志着我国政府将创意产业等新兴产业提到了战略论文联盟高度予以支持,为我国创意产业描绘了更加清晰的前景。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带动下,各级地方政府纷纷将文化创意产业纳入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范畴予以扶持,创意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1》出版了。本年度报告的主题为:创意城市发展与评价。

上册延续《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8~2010》的内容框架体系,由总报告领衔,从全国范围内选取14个城市,详细阐述这些城市创意产业发展现状,总结经验,分析面临的问题,探索解决之道。这14个城市既有北京、上海等创意产业先导城市,又有杭州、成都、长沙等区域性创意产业中心城市,还包括济宁、大理等以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为特色的创意型中小城市。

《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1》(上册)基本框架大致分为3部分:第一部分为总报告“中国创意产业步入快速发展期”,分析了2010年中国创意产业发展的宏观环境,指出2010年中国创意产业呈现的新特点,并对中国创意产业发展的趋势予以展望。第二部分系统梳理北京、天津、秦皇岛、长春、上海、无锡、杭州、厦门、济宁、长沙、成都、大理、西安、澳门等14个城市创意产业的发展情况,并给予比较评析,包括第2章~第16章;第三部分即第17章对过去一年国内外创意产业研究的一些新观点、新思考予以。其中,金元浦教授指出“威客模式”有望成为未来创意产业发展的崭新模式;魏鹏举教授指出创意产业在我国的纵深挺进必须要理清资本支持模式,解决资金瓶颈;肖永亮教授则从科技支撑角度,提出科

转贴于论文联盟

技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动力和内核;而金迈克教授则从国际视野观察中国创意产业的发展轨迹,对于我们看清形势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下册利用2008年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沿用《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7》的分类界定和算法,用数据图表展示了中国创意产业的发展情况,并与2004年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数据分析表明,2004年以来,我国各主要城市创意产业发展经历了从小到大、由弱渐强的发展历程。报告下册还选取了60个城市的数据进行分析排名,涵盖了全国所有的直辖市、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和其他不同规模和级别的城市,与《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7》相比扩大了城市覆盖的范围。

第4篇:大数据产业发展报告范文

【关键词】 北京市;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报告; 制度设计

一、构建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的原则和分类

(一)企业社会责任定义

企业社会责任可以有两类定义,一是广义社会责任,例如美国佐治亚大学教授archie b. carroll(1979,1991)提出,完整的企业社会责任乃公司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之和。另一种是狭义社会责任,1948年,惠普公司创始人之一的戴维·普卡德提出“企业不仅要赢利,还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也就是说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是赢利之外的社会责任,是企业在谋求股东利润最大化之外所负有的维护和增进社会公益的义务。

本制度设计采用广义的企业社会责任概念,认为本制度涉及的企业社会责任包括企业经济责任、人力资源责任、环境责任、社区责任、安全责任和创新责任。

(二)社会责任会计

社会责任会计(social responsibility accounting)术语是美国戴利教授在1972年的学位论文中首创的,他提出了较为系统的社会责任会计理论。一般认为,社会责任会计是从社会角度,利用会计核算形式衡量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中有关社会性质的经济活动,从而揭示和测定这些活动对社会的影响,在于指导经济资源的最佳分配,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以提高社会的总体资产。

根据社会责任划分为广义和狭义,可以将社会责任会计也划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社会责任会计是以企业完成其所承担的经济责任、人力资源责任、环境责任、社区责任、安全责任和创新责任的成本和效益为对象所进行的会计处理。狭义的社会责任会计是以企业所承担的、除经济责任(赢利责任)之外的人力资源责任、环境责任、社区责任、安全责任和创新责任的成本和效益为对象所进行的会计处理。本制度设计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是广义的社会责任会计,是从社会的角度衡量企业经营活动的成果,其对象是企业,属于微观会计。

(三)构建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评价指标的原则

1.构建

二、各类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的定义、报告目的及指标分解

(一)企业经济责任的定义、报告目的及指标分解

1.企业经济责任定义

企业经济责任最早仅仅被界定为股东利益的最大化,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逐渐变化,企业经济责任的内容也在不断扩展,将企业经济责任定位为企业社会责任的构成部分是近年来在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上的一种新观念。本报告采用国际经济伦理学会主席、美国圣母大学多萨商学院国际商务伦理学教授乔治·恩德勒的观点,他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中的经济责任主要包括:(1)赢利或利润的最大化:短期的和长期的;(2)生产率的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生产过程的质量、产品和服务质量;(3)所有者与投资人的财富的保值和增值;(4)尊重供应商;(5)公平对待竞争者;(6)保护雇员利益,包括保留和增加工作岗位、公平支付工资和社会福利、对雇员进行再教育并向雇员授权;(7)服务消费者。

企业的经济责任是以使投资者满意并维持企业运行的价格,按社会需求高效率地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

2.经济责任会计报告目的

企业经济责任会计报告的目的是向社会披露企业在履行经济责任的过程中经济、法律、道德伦理方面义务的成本和效益。经济责任报告与传统的财务报告在内容方面有着重叠之处,但在原有通过披露企业财务数据来反映经营绩效的基础上,经济责任报告还应侧重于企业可持续经营能力、公司治理、资源配置、产业优化、管控能力、风险防范、客户服务、核心竞争力等信息的披露,从而达到全面、系统、及时反映、评价和预测企业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合理决策的目的。

3.经济责任的指标分解

根据上述分析,本报告将经济责任分为以下6类:经营理念类指标、经营目标类指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类指标、强化经营管理类指标、完善客户服务类指标和经营绩效指标。

(二)企业人力资源责任的定义、报告目的及指标分解

1.人力资源责任定义

社会责任会计中人力资源的责任是企业对其人力资源所负担的经济、法律、道德伦理等方面的责任。人力资源是企业一项不可或缺的发展资源,员工是企业的核心,是企业发展的引擎,是企业培养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具体说,人力资源责任包括:维护劳资雇佣关系,保护员工身心健康,提高员工素质进行培训,人才的晋升,关爱弱势员工和家庭。企业有责任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发挥员工在企业中的利益攸关者地位,维护好劳资、雇佣关系;企业有责任维护员工的身心健康,落实员工的保险保障权益,给员工提供归属感;充分发展员工的潜力,提供再培训再晋升通道;企业有责任关爱贫困员工及其家庭。

2.人力资源责任会计报告目的

社会责任会计中报告企业对人力资源责任的目的是向社会披露企业对其人力资源所负担的经济、法律、道德伦理方面义务的成本和效益。其中通过支付员工工资、激励机制等完成其承担的依法支付现金或股权等的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通过员工培训、按时足额为员工缴纳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五险一金”等,完成企业对员工的道德伦理责任。

3.人力资源责任的指标分解

社会责任会计中人力资源责任的指标可以划分为:工会与业主的劳资关系、个人与企业的雇佣关系、职工保障、工伤率、职工素质、培训、人才晋升通道、贫困救助等8项。

(三)企业社区责任的定义、报告目的及指标分解

1.社区责任定义

社区责任指企业在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和企业自身盈利目的的过程中,对其所在社区应尽的义务,或企业对所在社区整体繁荣发展的责任。具体表现在企业带动所在地区的发展,为所在地区政府贡献财税收入,为当地居民谋福祉,促进当地经济整体均衡良性发展等。

2.社区责任会计报告目的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社区责任的目的是向社会披露对所在社区所负担的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伦理责任的成本和效益情况。企业发展源于社会,回报社会是企业应尽的责任。企业应该把促进社会创造繁荣作为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承诺,以自身发展影响和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把对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和地区,作为企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上承担的一种责任,对公益事业进行捐赠,以期共同发展共同富裕。

3.社区责任的指标分解

考核企业社区责任完成情况的指标包括:贡献地方发展和公益事业捐款两个方面。

(四)企业环境责任的定义、报告目的及指标分解

1.环境责任定义

企业的环境责任是指在追求股东最大利益和谋求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兼顾环境保护的社会需要,使公司的行为最大可能地符合环境道德和法律的要求,并自觉致力于环境保护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和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公司的环境保护责任是公司的一种社会责任,其产生于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性、企业目的实现的客观性、公司权利的社会性及股东利益的相对性。

2.环境责任会计报告目的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环境责任的目的是向社会披露企业对社会环境所负担的经济、法律、道德伦理方面义务的成本和效益。通过建立环境保护理念和目标,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企业;通过环境保护设备、环境保护技术、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企业三废的治理等,努力减少对企业周边生态环境、百姓生活造成的不利影响,履行企业的环境责任,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大环保投资力度,完善环保管理及监督制度,加强环保设施的运行维护管理,使环保设施与主机同步高效运行。同时,积极探索企业与周边环境友好发展、和谐共赢的有效途径,力争实现和谐共赢、共享共生的发展模式。

报告公司环境责任的情况是为了更好地反映企业在环境责任方面所做的成绩以及不足之处,有利于各方监督企业的环境责任实施现状,通过报告能更好地实现自我监督,有利于达到企业环境责任目标,实现环境、社会和企业三者的共同可持续发展。

3.环境责任的指标分解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的环境责任指标可以分解为:环境保护理念、环境治理目标、环保设备投入、环保技术投入、“三废”治理情况、厂区环保投入等。企业可以根据特殊情况设定特殊指标。

(五)企业安全责任的定义、报告目的及指标分解

1.安全责任定义

安全责任是企业对其安全生产所负担的经济、法律、道德伦理等方面的责任,包括应做好分内之事的安全义务和职责,以及未做好分内之事应受到的惩罚两个方面。一方面,在某个岗位上开展安全生产活动时,根据个人社会角色的不同而承担相应的安全义务和职责,不同岗位的人员履行相应的安全生产义务,即职责;另一方面是对未能按照安全规范作出相应行为的安全主体给予相应的批评、惩罚。安全职责包括:(1)安全职位和安全职责,即一定岗位上的人员承担相应的安全责任义务;(2)职业道德定位,即安全生产责任的存在可以避免利用职务之便的徇私行为;(3)规范安全生产行为。

2.安全责任会计报告目的

安全责任会计报告的目的是向社会披露企业在经济、法律、道德伦理等方面的安全责任的成本和效益。通过落实安全责任的理念,制定安全生产总目标,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和制度,通过对职工的安全生产培训,通过安全监查体系,安全奖惩体系,应急救援体系等落实责任,检查安全责任履行情况,从而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3.安全责任的指标分解

安全责任会计报告的指标可以分解为:安全理念、年度安全生产总目标、安全管理体系、安全制度、安全投入、安全培训、.安全监察体系、安全奖惩体系、应急救援体系、安全监控体系、安全文化、安全绩效等。

(六)企业创新责任的定义、报告目的及指标分解

1.创新责任定义

企业的创新责任是承担的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生产创新、经营创新、管理创新等责任。企业的生产创新可以通过进行研究开发投入,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机制,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加技术创新储备,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等实现;企业的经营创新可以通过采用新的运营模式,实现产业升级,取得结构优化等;企业的管理创新可以通过建立新的管理理念、创造新的管理流程、管理系统、管理方法等实现。

企业的创新责任,可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产品技术上和应用技术上的创新,例如产品的设计、在组合功能方面的创新等;另一面创新就是企业的经营体制、管理体制、业务流程的创新,这个创新也是集中在如何提高效率、提高速度、提高竞争力方面。

2.创新责任会计报告目的

创新责任会计报告的目的是向社会公布企业在创新方面的成本和效益。

3.创新责任的指标分解

创新责任会计报告的指标可以分解为:技术创新、设备创新、项目创新、财务创新、管理创新等。

三、北京市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财务会计报告设想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要求企业履行的社会责任至少应包括:企业对投资者、债权人的责任,对职工的责任,对政府的责任,对客户的责任,对周围社会的责任,对改善生态环境的责任。企业应履行的社会责任,也就是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应披露的主要内容。

(一)北京市企业社会责任财务会计报告格式设想

本制度将社会责任会计报表分为六类,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经济责任。具体应当披露企业的经营理念、经营目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情况以及企业的经营管理、经营绩效等。这是传统财务报告和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基本内容,经济责任是一种基础责任,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既是企业追求的首要经济目标,同时也是一种社会目标。

2.人力资源责任。披露人力资源的开发与使用情况的信息,如劳资关系、企业职工结构、技术培训、劳动小时、薪酬水平、福利待遇、人才晋升通道等。

3.社区责任。披露企业对地方发展的贡献、对公益事业投入以及企业的公益捐赠等。

4.环境责任。主要披露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造成的环境影响,如空气污染、饮用水污染、沙漠化等,以及企业为优化环境所采取的措施,包括控制环境污染、保护生态平衡、减少稀有资源的耗用等活动。

5.安全责任,主要披露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安全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安全培训体系、安全监察体系、安全奖惩体系、安全监控体系和安全绩效。

6.创新责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推动企业自身发展和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根本出路,也是改善我国贸易条件,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措施。

(二)北京市企业社会责任财务会计报告的披露

1.以财务数据为基础,多渠道采集数据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通常表现为实际付出代价,可以采用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进行核算和管理,社会责任相关指标的投入金额、成本费用以及实际收益可以从企业财务部门所掌握的财务数据中进行分离整理,因此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的数据来源主要是财务数据;而对于一些难以用货币计量的指标数据,也可以采用实物量或者相对数指标进行披露;同时,财务部也不是社会责任会计的唯一信息来源,一些财务部门难以掌握的指标数据,可以从企业的其他相关部门获得。例如,人力资源责任方面的数据可以由企业人事部门提供,创新责任方面的数据可以由企业技术部门提供等等。

2.兼用数据分析、文字说明等方法进行信息披露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报告主要由数据指标构成,但对于无法用数据计量的信息,可以采用文字说明的方式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定性说明。例如,环保责任指标中,某企业“环保先行,绿色生产”的环保理念,以及多年来将水土保持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共完成绿化面积87.33公顷,水土流失防治效果良好,达到了水土保持方案确定的目标值,并获得了“水土保持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等,需要在社会责任报告中以文字的方式进行说明。

3.特殊指标的计算公式说明

本文所提出的社会责任会计报告中,除了要求企业披露各项指标的上年数据和本年数据外,还单独设立了“贡献率”这个报表项目,用来考察企业社会责任各项指标的投入产出关系,其计算公式为:

此外,由于企业组织形式和所处行业等方面的差异,还会在社会责任报告中增加专业性较强的指标,对于这些指标的计算公式与数据来源,应在报告中予以独立说明。

(1)履行经济责任的指标

1)营业收入、利润总额、上缴利税等经济责任指标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

2)资产总额、净资产及总资产报酬率经济责任指标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

3)主要产品产量、生产动力、工作效率、计划完成度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

4)产品销量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

5)企业履行经济责任的成本对企业效益的影响。

(2)履行人力资源责任的指标

1)技术人员比例对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总资产报酬率的影响。

2)人均培训对利润总额的影响。

3)累计培训人数与违章作业的次数的影响。

4)高级工的人数对环保技术投入和废气废水减排的影响。

5)企业履行人力资源责任的成本对企业效益的影响。

(3)履行环境责任的指标

1)企业履行环境责任对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

2)资源节约对企业生产能力、产品产量、销量的影响。

3)环保技术投入和废水废气的减排对主营业务收入的影响。

4)企业履行环境责任的成本对企业效益的影响。

(4)履行社区责任的指标

1)企业履行社区责任指标对对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

2)企业修建城乡公路对当地区的社会贡献。

3)为当地建设消防站、防疫站、希望小学等公益事业投入对地区的贡献。

4)企业履行社区责任的成本对企业效益的影响。

(5)履行安全责任的指标

1)企业安全检查机制和安全事故对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

2)安检次数对企业的年生产能力的影响。

3)违章作业的次数对企业收益的影响。

4)专职安全管理队的规模对企业收益的影响。

5)工伤率对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影响。

6)企业履行安全责任的成本对企业效益的影响。

(6)履行创新责任的指标

1)创新责任指标对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

2)创新项目开发成本对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

3)创新项目开发收益对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

4)企业履行安全责任的成本对企业效益的影响。

(三)北京市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核算制度设计

1.健全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核算制度

为了报告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企业必须建立社会责任会计核算制度,建立必要的科目收集汇总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会计数据。这些账户可以在企业财务会计账外单独设账户进行会计信息的归集。

根据以上企业社会责任财务会计报表的结构,分别设计:

(1)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成本总账账户。例如:企业履行经济责任成本、企业履行人力资源责任成本、企业履行社区责任成本、企业履行环境责任成本、企业履行安全责任成本、企业履行创新责任成本。

(2)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贡献总账账户。例如:企业履行经济责任贡献、企业履行人力资源责任贡献、企业履行社区责任贡献、企业履行环境责任贡献、企业履行安全责任贡献、企业履行创新责任贡献。

账户格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成本和贡献账户可以采用棋盘式格式。在账簿中,根据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报告项目的详略情况分类设置栏目,根据企业经营范围和管理的特点设置项目,分别累计企业的各种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会计信息。

计量基础: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成本账户的数据可以采用历史成本进行会计计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贡献账户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或贴现值进行会计计量。

企业定期随财务报告对外公布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报告,及时反映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同时,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财务部门应随时更新和完善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的具体指标项目,使报告可以同企业实际发展情况保持同步。

2.非财务类指标数据与本企业其他部门数据的披露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指标数据不仅来源于财务部门,与企业其他各职能部门的生产经营和产出成果也息息相关。因此,财务部门在进行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编制时,应注意各种非财务数据的日常积累,并且与其他数据来源部门保持密切的联系和合作,做到数据共享,从而保证所披露的数据可以准确、全面、系统地反映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会计的各方面情况。

【参考文献】

[1] archie b. carroll,a three-dimensional conceptual model of 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4 (1979): 497-505,1997.

第5篇:大数据产业发展报告范文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财务会计报告;会计信息;问题

一、引言

目前我国处于经济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传统行业的红利逐步丧失,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已刻不容缓。当下国内经济对政府政策的依赖程度比较高,对投资的依赖程度也很大,经济的脆弱性比较显著,经济对外依存度很大。近年来,国家不断在提,拉动内需,扩大内需增长。在当前新兴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信息对于人们来说,重要性不言而喻,信息就是资源,信息就是最宝贵的财富。人们对信息的消费也不断增长,有研究者指出信息消费有望成为内需拉动新引擎。

信息时代,有效信息数据是核心竞争力。大数据来自每一个人每天生活的方方面面,数据量大而庞杂,且没有固定的模式,有一定的随机性,对数据的分析也不能依靠传统的分析方法,更多的要与行为学相结合。从这巨大的数据信息中,研究者可以发现提炼出不同类人的生活、消费习惯,从而定向投其所好,产生高效率的盈利。

财务会计报告是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书面文件,财务会计报告的主要体现形式是财务会计报表。财务会计报告是会计核算的一种专门方法,是会计主体提供会计信息的主要手段,是会计核算的最后一个环节。会计核算工作,经过原始凭证的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以及各类账簿的登记,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分散的、无条理的、不系统的。为了使企业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经营管理层,以及企业外部工商、税务、商业银行等行政管理部门及时了解掌握企业经营活动动态,需要通过财务会计报告形式来披露信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财务会计报告的报送形式也在不断变化,从手工填制、计算机打印到通过互联网传输,及时性、准确性不断提高。在互联网、大数据环境下,借助云计算技术,会计核算手段更加先进,财务会计报告从事后编报转为实时编报成为可能。会计核算环境的变化,需要应对一些新问题,保证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现行财务会计报告存在的问题

财务会计报告是会计主体经营管理活动情况的总结,是企业经营管理者进行经营决策的依据,是投资者、债权人规避投资风险的重要参考依据。在国际、国内市场风云突变的情况下,经济运行步入新常态,企业经营风险不确定。及时准确掌握会计信息,进行正确的预测决策,是企业管理层迫切需要的。现行财务会计报告还存在着许多片面性和局限性。

1.财务会计报告信息内容不够充分。

财务会计报告是了解掌握企业情况的最主要信息来源渠道,只有充分全面的财务会计信息,才能够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尽管会计核算手段从手工过渡到电脑到云计算、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但财务会计报告体系依然如故,没有什么变化。企业信息披露不够充分,直接影响经营业绩的反映和监督效果。财务会计报告信息还停留在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阶段,缺少预测性、前瞻性信息,缺少风险披露和影响财务状况的非财务信息,缺少企业社会责任信息、低碳环保绿色会计信息等。

2.财务会计报告信息披露方式单一。

财务会计报告的具体体现形式是财务会计报表,会计主体的财务会计报表主要是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财务会计报告的信息披露方式单一,不能满足各个层次使用者的需求。一成不变的报表格式,固定的项目数据,无法满足千差万别的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个性化需求。财务会计报告的最初设计,服务对象是企业投资者,忽视对其他利益相关者所关心问题的披露。债权人、行政管理机关、上级部门,关心企业的角度不同,了解企业信息的内容也不尽相同。因此,要解决会计信息使用上的差异,满足不同需求,是会计信息披露的新挑战。

3.财务会计报告信息缺乏时效性。

知识经济、信息和大数据时代,时效性占有极其重要地位。会计工作特点是事后工作,财务会计报告报送延后进行,导致会计信息缺乏时效性。传统财务会计报告是手工完成的,同时受股利分配工作按年度进行的影响,财务会计报告的完成周期均耗时较长。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要在下一年度的第一季度后才能完成,中期财务报告也会延时两个月。市场经济瞬时万变,这么长的报送周期,财务状况会发生很多新变化,进行正确预测决策缺乏有力依据。同时,长时间的报送周期,为企业的幕后交易提供了时间条件,资金的时间价值也被忽视。

4.财务会计报告信息可靠性难以保证。

市场经济是诚信经济或信用经济,处处需要讲诚信、讲信用。可靠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一直以来,一些企业甚至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受到诟病。财务会计报告虚假,会计信息失真,是危害国家、投资者、债权人利益的大问题。企业经营管理者为达到粉饰经营业绩的目的,常常借助期末会计核算中的配比转账机会,带有更多的主观性,收支确认、计量随意进行。财务会计报告的过度粉饰,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作出正确判断,影响宏观经济的预测和决策,减少国家税收,扰乱正常的经济秩序。

三、解决大数据背景下财务会计报告问题的具体措施

市场经济形势下,企业之间竞争激烈,经济信息瞬息万变,财务会计报告的时效性、有用性格外重要。随着会计核算手段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财务会计报告要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创新发展,提高服务水平,满足需求。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为了使会计工作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财务会计报告将扮演重要角色。

1.要提高财务会计报告内容的完整性。

完整的会计信息才能全面、准确反映企业发展情况,为投资者、债权人、行政管理部门进行预测、决策提供依据。相关部门要结合经济快速发展的实际情况和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需求,及时调整财务报表的内容构成和项目设置。遵循重要性原则,对可以合并的债权债务等项目进行调整,新增那些具有经济发展时代特征的项目。为适应不同会计主体的需要,应当增加一些空白项目,以备个别企业的特殊需求。对内容表达含糊的项目进行重新设置,避免填报或使用者的误读。例如,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固定资产”项目,应当直接列作“固定资产净值”,或者通过“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分别反映。

2.要建立灵活多样的财务会计报告披露方式。

信息社会和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了解社会经济发展的数据情况,能够有多种形式和手段。简单明了的会计信息,通过快捷的技术手段传播,可以减少财务报告使用者的阅读时间,更轻松、更快速做出评价和判断。传统的表格数据,可以在数据处理时自动生成示意图、曲线图等形式,使得提供的信息更加直观和形象。为适合不同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需求,应报送不同风格、不同格式、不同数据角度的报表。当然,报表之间需要有内在的关联,避免造假情况的发生。同时,也应照顾到统计部门的需求,在报表系统设计上能够完成统计报表的填报任务。

3.要提高财务会计报告的时效性。

互联网让世界变成地球村,信息传播手段的不断翻新,对提高财务会计报告的时效性成为可能。及时的会计信息才有价值,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经济发展,才能做出正确的预测和决策。改变传统的财务会计报告的报送周期规定,借助于云计算、互联网和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应当采用定期报送和实时报送并存的形式。压缩财务报表尤其是年度财务报告的报送间隔,为使用者提供及时的会计信息。对会计主体生产经营活动的主要数据,进行及时处理,自动生成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主要财务报表,实时报送。需要进行数据深加工,借助人工分析的定性内容,可采用定期报送形式。

4.要确保财务会计报告的可靠性。

财务会计报告是会计主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报告性文件,是会计信息使用者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主要手段。准确无误的财务会计报告,才能让企业关联方和行政管理部门作出正确判断。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和传输方式,也离不开人的操作。要提高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创造良好和谐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让会计人员安心工作,没有后顾之忧,没有来自工作之外的干扰和压力。保证财会人员队伍稳定,确保会计核算工作的延续性。表彰工作兢业,责任心强,制度、政策落实到位的会计人员。对那些弄虚作假,提供不真实财务会计报告的人员及时惩处。

参考文献[1]周坤,李宏林.关于财务会计报告存在问题的研究[J].新经济,2014,(20):107-108.

第6篇:大数据产业发展报告范文

不仅如此,社会责任报告曾被视为企业履行社会道德责任的一种表现形式。许多公司已经开始认识到它将成为一种商业需求。如今,更多的企业意识到社会责任报告可以提高企业的财务价值并推动企业创新。无数公司通过分析其社会责任报告数据,为业务发展寻找到了新的机会。

那么,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在全球正在经历着怎样的发展与变化?今后的发展趋势如何?这些已成为企业必须认真对待的现实问题,并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发展。

一、全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现状

(一)全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总体形势

毕马威(KPMG)发现,继2008年对全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调查之后,披露企业责任报告的公司数量在持续上升。而事实上,企业责任报告曾经一度被认为不是很好的选择,但现在对大多数跨国公司来说,无论他们在全世界范围内怎样运作,企业责任报告已经成为必然。从世界范围来看,市值最大的250家公司(G250)中的95%披露了企业责任(CR)活动。从区域分布来看,在欧洲,传统披露企业责任报告的国家继续保持最高的报告率;而美洲、中东和非洲地区正迅速取得进展;与此同时,大约一半的亚太地区公司也开始披露企业社会责任活动。从行业角度来看,KPMG研究的100家来自34个不同国家的最大公司(N100公司),企业责任报告在消费市场、制药和建筑业增加了一倍以上,但在某些行业的总数量(如贸易、零售和运输)仍然落后。从公司性质来看,69%的上市公司披露企业责任报告,相比之下,N100公司中只有36%的家族企业、近45%的合资企业和46%的专业投资公司如私募基金公司披露了企业责任报告。

可见,世界各地,企业责任报告已成为企业的一个基本要务。越来越多的企业都更愿意从社会责任问题上去解释其行为。对任何一个希望被视为负责任的企业公民的公司而言,企业责任报告都是一个基本要求,大多数公司产品把企业责任视为一种手段,以创造出一个突出的市场竞争优势。

(二)以“象限模型”分析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从KPMG1993年第一次全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调查之后,企业责任报告已经发展了20余年。为了帮助量化其发展的成熟性,KPMG分析了具有市场代表性的34个国家和16个部门,在研究中,创建了一个专有模型对一系列元素进行量化评估。该模型以沟通能力为纵轴,以过程成熟水平为横轴,设置四个象限(见图1)。评估的元素包括信息系统与流程、鉴证水平与范围、重新表述、多通道沟通、使用GRI标准和整合报告。

KPMG的“象限模型”包括四个部分,即“领先群雄(Leading the Pack)”、“起点落后(starting Behind)”、“步入正轨(Getting it Right)”、“表面功夫(Scratching the Surface)”。各个国家在象限中所处的位置是基于其报告的企业情况。总体看来,在“领先”象限,大部分欧洲国家在十年前已经解决了社会责任报告问题。随着时间发展,这些国家的公司已经具有很强的沟通和专业能力。印度处于一个引人注目的位置,显示出其公司对社会责任报告相当重视,并严格按照政府的要求治理、控制和鉴证。美洲公司似乎到目前为止都集中在沟通方面。一些新兴经济体和那些贫穷的国家,迄今为止对企业责任及其报告只是有限的关注。从象限中可以看到,中国和韩国企业可以通过关注沟通方面的工作来加强其信誉和声望。

1 领先群雄(Leading the Pack)

“领先”象限的公司和行业在其内部系统与外部责任的专业地位方面取得了最高的评分,在信息沟通质量上也处于领先地位。他们通过实施信息处理系统以确保信息的可靠性,这可以通过很少的社会责任报告重述来体现。处于“领先”象限的公司已经要求外部鉴证,而且作为全部报告的一部分,就提供鉴证的范围、广度和水平而言也是领先的。在竖轴上,这些公司以GRI为指导方针,为利益相关者提供最好的需求服务并获得了他们的信任。同时,他们还多渠道获取客户,并已采取措施,通过合并社会责任报告与年度报告的信息,逐步转向综合报告模式。

2 起点落后(Starting Behind)

处于“起点落后”象限的企业,在落实和沟通社会责任报告成果上仅获得了有限的指导。这些公司倾向于对报告使用单一媒介,并且显示的结果并没有反映出他们信息系统和处理过程正在不断成熟。这意味着他们正在严格利用鉴证服务促使系统改进,但还没有达到领先者在实现信息处理系统时的水平。

3 步入正轨(Gerring it Right)

“步入正轨”的公司正积极采取措施使自己成为“领导”象限的成员,在沟通方面已经取得成就,并首先专注于构建其信息处理系统。因此,这些公司对企业责任管理十分重视,也使利益相关者了解到他们能更好地控制企业责任业绩。最后,通过扩大外部鉴证的范围和水平在未来得到进一步改进。

4 表面功夫(Scratching the Surface)

一些公司可能被视为做“表面功夫”,他们会因为无法实现在企业责任报告中的承诺或无法达到自己设定的目标而承担着极高的风险。这些公司通过多种渠道把重点放在有效沟通企业责任的成绩上,并在定期年度报告中整合企业责任,而不是关注企业的信息处理系统。结果,他们可能会比步入正轨象限中的企业更有效地接近他们的客户。然而,他们也冒着从利益相关者(包括投资者)那里获取反馈消息难度加大的风险。

二、全球企业责任报告:不同视角

(一)国家层面

尽管欧洲一直在企业责任报告活动中处于领先地位,但2011年调查显示,其他地区也正迎头赶上。欧洲企业目前继续领先,有71%的公司公布企业责任报告,美洲公布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正逐渐增加到69%,中东和非洲地区61%的公司公布企业责任报告。然而,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只有不到一半(49%)的公司现在向市场披露企业责任数据。

不得不提的是跨越式的全球化发展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许多公司现在扩张到欧洲和美洲,他们发现在这些市场中企业责任活动及报告对与传统竞争对手的竞争都是十分重要的。实际上,欧洲的早期发展有效地证明了成功的企业责任报告是可以增加利润的。

我们相信,企业责任报告的增长一定是十分令人鼓舞的。相比较而言,亚太地区的企业需要加倍努力缩小与其他发展中地区的差距。在某些情况下,可以用政府干预来刺激企业责任活动与报告,尤其是一些公司在该地区可能面临的特殊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与此同时,研究发现,规模较大的公司都擅长于企业责任报告:在公布企业责任报告的公司中,收入超过500亿美元的公司是收入低于10亿美元公司的两倍。因此,任何未公布企业责任报告的大公司,都将会承担着被视为比他们的同行更不透明的风险。这些数据还为小型企业把他们的企业责任报告作为一个竞争优势提供了重要的机遇,并且可以从大公司已实践过的数据中学习。

(二)行业层面

在许多行业,企业责任报告已经成为规范十多年了。那些对社会和环境(如某些能源和自然资源行业)最具有影响的行业比其他影响较小的行业表现出更强的责任心。同时,制药、建筑和汽车行业的增长速度分别为39%、33%和29%,而排名相对较低的其他重点行业(如运输业)在将低排放政策纳入到业务之后也取得了长足进展。对于贸易和零售行业来说,尽管消费者越来越意识到企业责任的重要性,但他们仍将社会责任放在企业规划的底部。应当指出的是,该行业在最后的调查中,比例有相当大幅的提升,比2011年高出26个百分点(见图2)。

(三)所有权结构

一个公司的所有权结构直接影响他们公布企业责任报告的倾向。公开上市的公司往往在企业责任报告上比其他类型所有权结构的公司更为积极,现在全世界69%的上市公司公布企业责任。

尽管最引人注目的上市公司在促进企业责任报告发展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并不能认为非上市公司在这方面就先天不足。事实上,许多非上市企业在社会中表达了从长远利益出发的观点(包括关注商业贸易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在报告数量上的差异可以解释为,投资者和其他核心利益相关者在宣传和披露其企业责任活动方面所给的压力较小。

国有企业是排名第二的较高公布者,达到57%,高于欧洲平均水平指数。尤其是荷兰、瑞典和丹麦,这些国家的政策要求国有企业公布企业责任报告以作为在商业市场上的榜样。同样,略低于半数的合资企业和略超过半数的基础性企业也开始公布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

由专业投资者拥有的公司(如私有企业)和家族企业,它们迄今为止通过披露信息来公布企业责任报告相对较少,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缺乏公众投资者的监督。应当指出的是,越来越多的私有公司已开始考虑将企业责任作为他们管理和公布公司投资组合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实现价值最大化。以这种势头,我们期望在不久的将来看到私人公司企业责任报告的百分比能够快速增长(见图3)。

三、全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发展趋势

(一)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背后的商业要求

1 提高企业声誉

声誉动机推动着企业责任报告发展的同时创新和学习迅速获得广泛认可。KPMG研究发现,几乎有一半的大公司已经从企业责任报告中获得财务收益,并以日益重要的创新和学习作为主要驱动力,很显然,企业责任已经从一个道德上的要求向一个关键的业务问题转变。

尽管社会责任报告在各公司中重要性不尽相同,但在2008年,许多关键商业驱动力促使企业责任报告继续发挥其效用。声誉或品牌动机在全球业务驱动项目中排列前茅,伦理动机在项目上也保持领先(58%)。不过,经济动机在2008年位居第二,而如今却很少作为一种驱动力被提及,反而雇员动机以及创新力与学习能力成为了关键驱动力被广泛关注。

2 寻求底线利益(Seeking bottomiine benefits)

对大部分企业而言,节约成本是内部改革的结果,它往往能够直接受到影响或控制,以达到企业责任下财务价值的“最低”水平,即底线价值。将企业责任整合到产品和市场中会增加盈利能力并提高市场份额,然而,这就必须要求公司改变其产品开发的程序和方法。

如果底线价值可以从企业责任计划中获得,那么越来越多的公司会对其产生兴趣。据KPMG调查,近一半的G250公司(47%)公布了财务价值,其目的最有可能是为了增加收入或节约成本。N100公司也往往将其重点放在增加收入或从成本节约实现直接价值。因此,企业需要通过更多创新与学习以进一步了解企业责任产生的直接商业影响。

3 “绿色”产品增长

“绿色”产品市场的增长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驱动因素有直接的关系。例如,其产品的可利用性能够提高企业声誉从而增加市场份额与业务收入,是创新与学习驱动的结果。这一趋势在G250公司里显得更为明显,因为62%的公司公布提供的绿色或可持续的产品,少数的N100公司(45%)也是如此。

种种迹象表明,绿色和可持续产品的发展不可能是短暂的。在不久的将来,顾客和股东将期望所有产品能够尽可能的环保并负有社会责任,有效地规范绿色标签。最终,产品的可持续利益将成为区分企业声誉的特征之一(类似于价格,质量和效率)。

(二)建立社会责任报告的全球标准

在整个领域内,依靠单一的媒介来交流企业责任报告的企业正在急剧减少。越来越多的企业正使用多种形式的媒介来实现沟通成果。这一趋势表明一个真正的企业责任报告新时代的诞生,公司积极鼓励信息使用者检验并分析企业责任数据以适应他们独特的需求和利益。

1 建立全球标准的背景

如果公司继续利用单一的沟通渠道(比如年度报告),他们将很快发现自己编制企业责任报告的质量正慢慢输给竞争对手,竞争对手通过多种形式的媒介提供的数据更能吸引广泛的利益相关者。然而,对于许多公司来说,设计特定系统和流程来推动多渠道的沟通可能更为复杂。

因此,开发一套标准的度量报告标准对企业责任报告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市场必须能够把企业责任报告提供者的相关影响和价值与行业部门的竞争对手作比较。高管们会发现无论是对内部的企业目标还是外部的竞争对手,标准的企业责任报告准则都可以为标准化过程提供一致的方法。

2 全球标准的建立

2008年的调查就已经显示,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的可持续性报告指南已作为全球企业责任报告的标准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今天,GRI标准无疑已得到了广泛的肯定,80%的G250和69%的N100公司现在正向GRI报告标准靠拢。

GRI是一个网络型的组织,它产生一个全面的可持续性报告框架,在世界各地被广泛使用。其成员主要来自全球企业、社会公民、劳动者、学术和专业机构的精英。GRI标准的核心目标包括对环境、社会和绩效治理的披露。GRI是国际综合报告委员会(IIRC)的发起人之一,其坚信整合报告是社会责任报告的下一个目标。

目前,GRI在促进世界各地指导方针上做出了重大努力。中国和美国市场已经成为这个标准程序的特殊联络点,用作连接GRI程序与传统标准制定者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以及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的媒介。GRI目前正在起草下一代的指导方针G4并将在2013年推出,GRI预期这套指导方针能反映出最新的标准,以应对报告与监管上的新变化。

GRI指南将继续成为社会责任报告标准得到广泛应用,我们相信全球企业责任报告将从深一层的全球标准中受益。

(三)“整合报告”趋势

毕马威的调查发现,27%的G250公司和20%的N100公司在年度活动中都以某种形式披露了企业责任报告,18%的G250公司和11%的N100公司的年报中也包含一些关于企业责任的内容,但没有体现出报告的质量和数据的可测性。目前62%的G250公司把企业责任和财务报告结合起来,他们决定把浓缩的企业责任信息分离出来,放在年度报告中的一个特殊版块。可见,整合报告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近年来,整合报告的概念已经迅速扩大并提上议程。简单来说,在公司财务报告中,整合报告越来越多地反映了社会责任报告的实践信息。其将帮助利益相关者更充分地了解公司的综合业绩。

从目前整合报告的水平来看,其在很大程度上仍处于试验阶段。虽然不断增长的百分比是鼓舞人心的,但多数情况下,整合报告仅仅是把相关信息结合到文档中,而不是完全将其融合到公司的报告框架。调查显示,每15家公司有一家把环境和社会信息融入董事会报告,在某种程度上,企业责任信息无法与其他关键商业信息区分。

2010年成立的国际综合报告委员会(IIRC),使整合报告一跃登上世界舞台。世界各地公司现在已经对其规范性进行广泛深入的思考。由于各公司在努力提升其商业报告的价值,我们预期在未来几年内所有形式的整合都报告将有大幅度提升。目前,相关的研究已经完成了大量基本形式的整合报告,我们相信最终的状态是将财务和企业责任报告结合起来综合反映公司的全部业绩。然而,我们也认识到这些步骤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为了开发出真正的整合报告,企业都将经历更复杂艰难的过程。

四、全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质量保障

(一)保障报告数据的高质量

1 保障高质量的原因

调查显示,报告的数据质量存在重大问题,重述在社会责任报告方面非常普遍,尤其是在规模更大、业务更复杂的企业。三分之一的G250公司发表过重述,而超过十五分之一的N100集团也发表过重述。这些数据不是简单说明这些企业存在系统性报告缺陷,而是进一步表明了企业不稳定的状态。

在这些G250公司的重述中,有42%是为了更新报告范围,通常是为了扩大范围;有44%是为了改善评估与计算方法;有28%是为了更新社会责任定义。然而,在这些发表重述的G250公司里,有35%的承认重述的重要原因是发现报告中的错误或遗漏,这个比例远高于我们可以接受的范围。在2010年财富100强公司里,发表重述的比例达到了3.1%。这表明社会责任报告要想达到财务报告一样的标准,任重道远。

社会责任报告至今仍算是一个刚发展的新领域,几乎每一家公司都在慢慢发展他们的信息处理系统以适应这个新的、变革性的方法。然而,从长远的角度来看,重述CR报告的错误或遗漏,将开始侵蚀投资者的信心。他们将怀疑提供数据的准确性,也不再相信公司的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机构。但我们相信,如果公司看重CR报告,就必须加强CR报告信息系统以达到当前的财务报告的水平,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加强公司治理、控制和管理质量。

2 鉴证业务下的高质量

大量重述总体上反映了社会责任报告缺乏相应的成熟度。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聘用第三方鉴证机构,让这些专家来评估和验证社会责任报告的控制与流程。因此,许多重述基于外部验证与检查,使公司报告质量得以改善。事实上,研究也清楚表明,那些聘用第三方鉴证机构的公司更容易发表重述。

3 整合报告对质量的高要求

整合报告要求公司制定适当的治理与控制机制,以确保公司作出高质量和有价值的企业责任报告。然而,目前超过三分之一的G250公司和40%的N100在他们的报告中没有包含企业责任治理和控制信息。但这并不表明一定是缺乏了这些关键需求,也可能仅仅是基于披露水平的选择问题。

目前,大多数公司可能选择重点改变企业责任报告的程序。然而,为了在数据质量和价值上进一步提升,许多公司现在可能会探索如何更好把企业责任报告整合到他们当前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上。

(二)保障企业责任报告质量的措施

1 发展鉴证业务

在利益相关者和投资者发现企业价值方面,企业责任报告开始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使得企业必须确保企业责任数据的质量与可靠性。目前,有46%的G250公司和38%的N100公司把验证和评估企业责任数据作为一种策略,虽然略高于2008年的数据,但结果依然不尽人意。没有外部保证程序的公司在将来不仅存在报表运行风险,而且通常大多数企业没有像财务信息那样重视企业责任信息。

企业责任报告提供鉴证业务发展相对缓慢有些出人意料,特别是当前许多公司正经受“信任危机”,人们期望在研究期间看到企业责任报告鉴证业务能够得到更好的发挥,我们预计加速整合报告的趋势正推动鉴证业务的迅速增长。因此,许多公司将继续寻找拥有广泛金融和商业背景的大型会计师事务所,这些会计师事务所不仅成功地整合了企业责任数据本身,而且控制系统并支撑整合报告的全过程。

2 形成鉴证市场

公司为寻求鉴证,提高信誉是最常见的驱动力,紧随其后的是提高信息报告的质量。超过70%的G250公司和近65%的N100公司聘请专业会计服务公司对其进行鉴证。我们相信保障机制的使用对进一步提高数据质量与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第7篇:大数据产业发展报告范文

[关键词]财务报告模式 缺陷 改进

一、我国现行财务报告模式的缺陷分析

(一)报送方式统一,缺乏灵活性

现行财务报告模式是一种通用的标准报告模式。这种通用的财务报告的好处在于降低了提供信息的成本,满足了信息使用者的共性需求。但不同信息使用者的具体决策及其模式千差万别,他们所需要的信息也必然各不相同,通用财务报告显然难以满足所有使用者的信息需要,导致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大大降低。同时,现行财务报告的格式,项目编排以及报送方式都是统一的,缺乏灵活性。

(二)内容上信息不完整,披露不充分

1、现行财务报告模式仅把重点放在存货、厂房、设备等实物性资产上,极少关注知识产权、科学技术、人力资源、自创商誉等无形资产。但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资本已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性因素。由于大量的人力资源、智力资产未能进入现行财务报告系统,致使其市场价值与财务报告中的资产价值严重背离,这就使得现行财务报告无法反映企业应有的实力与规模。以微软公司为例,据美国《商业周刊》1997年资料,其市场价值为1485.9亿美元,在全球1000家大公司中排名第五,但其资产负债表上显示的资产仅有143.87亿美元。按照资产负债表数据,微软根本无法列入大型公司的行列。为什么一个全球公认的大公司,其财务报表却无法显示它应有的实力与规模?原因很简单,微软公司最大的财富是它所拥有的大量高科技人才。

2、现行财务报告模式注重财务信息,忽视非财务信息。这是因为现行制度要求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当今世界,企业所处的环境已发生较大的变化,非财务信息的决策价值越来越重要。信息使用者更关心企业经营业绩信息、企业管理当局的分析评价、前瞻现行财务报告模式性信息、背景信息等非财务信息。

3、现行财务报告缺乏预测信息,忽略了企业未来可能的经济活动。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日益发展和完善,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都急需了解企业未来的经营发展情况。而目前,我国只要求上市公司在招股说明书和上市公告中公布盈利预测信息。预测信息虽然缺乏可靠的保证,但毕竟能克服历史信息的不足,增强用户决策与评价的相关性,应当成为信息披露的一个重要方向。

4、现行财务报告提供的分部信息不足。由于集团各公司的行业不同、区域不同,其利润率、物价水平、发展机会、未来前景和投资风险都有差异,合并报表就显得过于笼统,无法揭示各分公司所面临的风险和机会。

5、现行财务报告只注重自身经济利益,而不注意反映与企业息息相关的社会、环境等相关信息。在新形势下,信息使用者不仅关注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更关注企业的社会贡献率、环境保护、资源保护等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因为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导致的管制成本足以影响企业日后长远的经营业绩,甚至导致企业破产。

(三)计量上注重历史成本信息,强调实现原则

1、现行财务报告反映的是资产的历史成本信息,然而,由于通货膨胀的存在,技术更新的变化,已使其失去本来的面目。而且,现行财务报告还允许采用和选择摊销、折旧、递延、预提等不同会计程序和方法,从而使报表上反映的资产数额不能真实地表达其经济价值,不是高估就是低估。

2、现行财务报告以权责发生制为编制基础。权责发生制强调的是收入与费用的归属时期,而不管是否在本期实际收付现金。而且随着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物价波动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无法摆脱的现象,如果继续采用这种形式的收益表将不能适应经济环境的发展。

(四)时效性差,会计信息滞后

现行财务报告模式是根据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假设,一般按年、月编制。这种报告在经济生活较为稳定的情况下,信息使用者可以大致准确地预测企业下一年甚至以后几年的财务状况。但面临的现实是,市场竞争加剧、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这就使得现行财务报告的时效性差,会计信息滞后,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二、我国现行财务报告模式的改进建议

(一)建立多元化的财务报告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财务报告可以是形式多样:

1、数据库报告模式。企业将各项经济业务活动的原始数据以数据库的形式存储于计算机中,数据库方式的会计信息是呈现原始状态的“随选信息”,其具有潜在性、可塑性及共享性等特征。信息使用者可根据个人偏好进行分析与取舍,再生成符合决策目标和要求的相关信息。这种方式能更好地展示使用者需求个性化的一面,这必将极大地改变现行财务报告单调的色彩,拓展报告形式并使之呈现多样性。据悉,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在1992年就建立了全国性的公司会计数据库,即电子数据收集、分析和提取系统(EDGAR),信息使用者通过INTERNET就能及时查找和提取该数据库中的会计信息,从而降低信息搜寻成本,提高决策的时效性。

2、彩色报告模式。美国学者韦尔曼(Wallman)提出的“彩色模式理论”,将财务报告分为五个层次,以报告完全符合传统会计确认与计量标准的事项作为第一层次(财务报告的核心层次),逐级下推,到最后一个层次只披露符合相关性原则的事项。按照这个模式,财务报告既提供财务信息,又揭示非财务信息,如顾客的满意程度、环境保护等;既反映历史信息,又提供预测性信息,如企业未来的经济利益和风险;既包括有形资产信息,又包括无形资产和人力资源信 息,如自创商誉、知识资产等。这一模式披露的会计信息,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能够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要。

(二)编制全面收益报告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公允价值作为一种重要的计量属性,在提高会计信息相关性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在我国公允价值的运用却并不顺利,原因是“在我国市场不发达的情况下,公允价值难以取得,而且容易为关联方利用,影响价值的公允性,成为上市公司经理人操纵利润的工具”,但这些问题是可以通过全面收益报告解决的。纵观英、美各国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颁布的有关的财务会计准则的规定,对全面收益大致采用了以下三种报告方式:

1、两表法。英美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对财务会计业绩报告的改进集中表现在:在传统的“收益表”或“损益表”基础上增加一张“全面收益表”或“全部已确认利得和损益表”,将分散在传统财务报告之外的已确认利得和损失聚集到第二财务业绩报表中去,以便使报表使用者更清楚地了解一个企业有关财务业绩的全部信息。

2、一表法。即扩展损益表。FASB在FAS130中也允许企业编制扩展损益表,即在损益表的净利润下列示其他全面收益项目最后报告全面收益总额。

3、权益变动法。美国、新西兰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都允许采用权益变动表报告其他全面收益表。除IASC外都要求在权益变动表中报告全面收益总额。

我国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分三部循序渐进推进全面收益报告。第一步,在目前全面收益项目较少的情况下,先在损益表附注中揭示其他全面收益信息。第二步,在其他全面收益日益增多的情况下,当各种资产的公允价值都比较容易获得时编制全面收益表作为第二张业绩报表。第三步,按照“单一业绩观”编制统一的财务业绩报告,将损益表和全面收益表合并为一张报表。

(三)扩大财务报告内容,充分提示

1、加紧对软资产的确认与计量。软资产包括无形资产、人力资源等,它是知识经济中最重要、最核心的要素。

2、披露非财务信息。这些信息包括:企业经营业绩信息,如市场份额、用户满意程度、新产品开发和服务等;有关股东和管理人员的信息;前瞻性信息,即企业面临的机会和风险以及管理部门的计划等;企业管理当局的分析评价;背景信息,包括企业经营业务、资产范围与内容、主要竞争对手以及企业发展目标等。非财务信息披露的方式比较灵活,可用文字或数据形式在报表附注、招股说明书、年度财务报告等处加以说明。

3、编制预测财务报告。预测信息主要包括企业发展前景、赢利性预测、管理当局的远景规划,企业面临的机会与风险等。当然,预测信息的提供也应当注意成本与效益,在信息披露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在保护商业秘密和提供及时、有用的信息之间进行权衡。预测信息一般可采用上年、本年和下年三栏式结构来编制预测资产负债表、预测利润表和预测现金流量表。

4、编制分部报告。分部报告通过将一个企业所有附属机构的重要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按地区、行业和产品类别等分解归类,以向各种信息使用者提供企业集团不同分部的财务信息。

5、补充社会责任信息。知识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因此更应关注企业在环境保护、解决就业、职工教育与培训,劳资关系、公益事业、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社区建设等社会责任方面的信息。

(四)实时报告

为克服现行财务报告时效性差的问题,可在保留现行定期报告模式的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实时报告。由于Internet在商业中的应用,会计所需处理的各种数据越来越多地以电子形式直接存在于网络与计算机中,会计信息系统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企业外部人员可以适时地得到企业财务和非财务的动态信息。为会计信息的搜集、处理、传递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大大降低了信息披露成本。

参考文献:

[1]朱印书.现行财务报告的模式及改进建议[J].宁夏社会科学,2003.

[2]裘宗舜,张思群.全面收益理论:一种全新的收益观[J].财会月刊,2004.

[3]周志平.论财务报告改革[J].湖北社会科学,2003.

[4]杨贵成.知识经济对财务报告的影响[J].会计之友,2002.

第8篇:大数据产业发展报告范文

[关键词] 财务报告  未来财务报告    知识经济时代    预测 

现行财务报告体系由财务报表和其他财务报告构成。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益表、现金流量表和报表附注,而且财务报表已进入“附注时代”; 其他财务报告的内容则并无定规,可能涉及的有管理当局的讨论与分析、中期报告、简化年度报告、社会责任报告、增值报告、人力资源报告、财务预测报告、分部信息报告、物价变动影响报告,等等。在我国,特有的其他财务报告是财务情况说明书。 

未来财务报告是未来会计环境的产物。未来会计环境的不确定性,致使我们难以准确对未来财务报告作定型化描述,因为谁也难以完全做到先知先觉。但这并不能妨碍我们对未来财务报告的定向作一个粗略的估测,以便我们把握好未来的发展方向,从而对财务报告进行有的放矢的改革。本文打算就未来财务报告的目标、内容、时效、灵活性、方式这五个方面做一探讨。 

一、未来财务报告目标 

未来财务报告目标将继续锁定在为企业各相关利益者决策提供快捷灵敏的相关财务信息(这些信息已包融解脱受托经管责任所需的信息),并真正使提供有关现金流量的数量、时间分布及其不确定性的信息这一目标成为可以操作的目标。此时,财务信息的质量特征仍然要坚持可靠性、相关性、及时性与可比性,尤其是在可靠性与相关性的权衡中更偏向于相关性。历史(事后)信息满足可靠性,同时也是相关性的基础;未来预测(事前)信息满足相关性,同时应强调对预测信息的规范,尽可能提高预测信息的可信度和可靠性。达到这样的境界之后,相关性与可靠性的矛盾就减缓了,它们的关系应该是相辅相成的,谁会需要不可靠的相关性信息呢? 

至今人们将会计分成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大分支系统。财务会计专司对外报告责任,而管理会计专司对内报告责任。但我们应该知道对内、对外会计信息均由企业会计系统生成,过去只在企业内部报告的预测信息已经对外报告了,这说明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早已不局限于企业内部,财务报告早已“借用”了管理会计信息,正是财务会计利用了管理会计的特长——提供相关性预测信息。从这里,我们得到启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对内、对外分工的界限不是绝对不可逾越的,在未来两者融合的程度将会越来越大,即管理会计“外化”为财务会计的成份将增加,而且我们不用担心管理会计的消亡,因为管理会计会开拓新的“疆土”。其实,这种行动在财务报告中已有所体现,例如其他财务报告的职工报告、增值报告、环境报告等无一不与管理会计相关,而且它们本身就是管理会计研究的内容。当然,其他财务报告中的许多内容仍处于披露的初级阶段,还未成为绝大多数企业的一致行动。未来应改变这种现状,以真正让财务报告目标得以实现,那么未来的会计才会在学科与职业的“群星”中更加闪烁与辉煌。 

二、未来财务报告内容 

为了实现财务报告的目标,未来财务报告的内容将更加复杂与丰富,并随会计环境的变化与要求而不断创新。 

1、 坚持财务信息的核心地位,通过非财务信息提升财务信息的价值 

未来企业的竞争讲究核心竞争能力,那么会计作为一个职业的话,它的核心竞争能力表现在哪里呢?我们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就表现在它能提供财务信息,而非非财务信息,这也是会计之所以成为会计的本质特征,是以区别于其他行业的“资本”,譬如区别于统计。 

现在,人们谈到财务会计的局限,势必触及财务会计不能提供非财务信息,并得意于戳中了财务会计的短处与“痛处”,于是开出的“药方”是财务会计要将精力放到提供非财务信息上去,至少也要做到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并重。我们对此有不同看法。 

财务会计提供非财务信息,非不能也,是不为也。我们千万不要误以为信息均出自会计一家之手,其实企业的信息可由企业内各种子系统生成与发布,例如统计信息系统,技术信息系统、物流信息系统、人事信息系统,甚至利用新闻报道与新闻发布会等。因此,财务会计信息系统,更多的是实行“拿来主义”,而不是亲自去“生产”非财务信息。现行的做法是,在财务报表附注中以及其他财务报告中纳入了大量的非财务(包括定性)信息,人们便误以为财务会计理所当然可以“生产”并报告非财务信息了。而我们则认为,真实的情况并非如此,即使这些非财务信息经会计人员之手弄进了财务报告中,也并不表明这些非财务信息就是或应当由会计来“生产”,会计只是借助这些非财务信息来辅助说明与解释财务信息,帮助信息使用者更准确地理解与运用财务信息,从而最终提升了财务信息的价值。因此,更实事求是地说,财务报告应是企业会计人员与企业其他有关人员“合作”的成果,财务报告中的许多内容是非会计性质的东西。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就认为财务报告只是公司报告的一个主要部分。这也可以成为解释西方国家的上市公司对外披露信息的报告不称财务报告而称公司报告或年度报告的理由。由此,我们预见未来的会计应在拓展财务信息的深度与广度上下功夫,并“拿来”非财务信息为增加财务信息的价值服务(会计在“生产”财务信息时的“副产品”是个例外,如对会计政策的揭示,是会计“自产自销”的非财务信息)。甚至还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会计计量技术的进步,如今只能以非货币计量的信息,今后也将能以货币计量。 

    2、在不放弃历史成本计价信息的同时,以公允价值计价的信息将大大丰富财务信息的内容并提高财务信息的相关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用户需求的变化,随着现代交通和通讯技术的发展,相互分割的市场正在走向世界一体化,以交易价格为基础的传统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不再是唯一可靠的信息源,公允价值的逐步形成及其所具有的客观性已得到越来越多人士的承认和运用。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现行会计准则的制订过程中,都已开始较为普遍地使用公允价值概念,连我国已在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等具体会计准则中引入了这一计量属性。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财务报告中,能用历史成本计价且不失可靠性与相关性的信息仍占一席之地;用历史成本计价但既失可靠性又失相关性的信息,肯定要被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所取代;用历史成本计价虽具可靠性但难保相关性的信息,则可用公允价值计价后的信息作为补充信息同时提供;最终,当公允价值计量的信息既可靠又相关时,公允价值将全面取代历史成本(或许历史成本也成为公允价值的选择之一)。会计从现在开始就要认真探讨的是,以何种技术与方法来找到公允价值,而不仅仅是停留在概念阶段而难以实际操作。在知识经济时代,当公允价值计量技术得以妥善解决之时,一个崭新的以公允价值为代表的计量属性为基础的会计信息系统绝对不再是“纸上谈兵”。到那时,囿于历史成本计量而无法进入财务报告的信息将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方式进入财务报告之中,从而大大增加了会计计量的对象,并丰富了财务信息的种类和数量。 

3、企业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将成为未来财务报告的重心 

工业经济依靠资本和生产型人才,对有形资源的占用和使用是工业社会环境中企业得以持续经营之根本,这在客观上决定了传统会计系统必须围绕企业有形资源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来展开。随着以技术为动力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必须依靠知识和知识型人才,从而转向对技术和人才的开发、利用和争夺,以创造未来现金流量和企业市场价值来确保竞争优势。在这种发展趋势下,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的比重大大提高,而有形资产的比重则相应地大大下降,如美国许多高科技公司的无形资产已超过总资产的一半以上。对此,会计不能漠然视之,必然要转向对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以增强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因而必须实现财务报告重心的转移,及时准确地报告企业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的价值。现行财务报告虽然涉及到了这方面的内容,但报告得不详细、不全面,甚至是有重大遗漏,例如:美国微软公司的市值大大高于其帐面价值,很大部分原因就是几乎没有报告微软公司巨大的无形资产与人力资产价值。当然,会计界已在无形资产会计与人力资源会计领域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要进入操作阶段仍有许多难题未解决好,也许这是一个跨世纪难题。会计同仁应迎难而上,在开发未来财务报告模式时,着重解决好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的确认和计量问题,将对企业价值产生重大影响的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通通纳入财务报告范畴,最好是全部在基本财务报表中予以表述。可见,会计的发展任重而道远,但会计同仁似乎已没有选择的余地,必须选择做解决难题的先驱者,总不能拱手相让去做追随者。这也可以说是一场会计阵地的保卫战。 

    4、突破会计主体假设,同时报告与会计主体信息相关的关联方信息 

    基于会计信息用于评价经营受托责任用途的考虑,会计主体的确立是传统会计系统的一个重要前提,而工业时代企业组织垂直控制的特征也为这一前提的确立提供了它所必须的外部环境。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组织的结构正在朝网络化、扁平化甚至虚拟化方向改变。这种改变使得会计主体假设开始失去其既有的合理性。除此之外,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的合理报告在客观上也需要突破单一会计主体的范围,因为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的先进性和价值需要与其他企业的同类资产相比较,才可以进行合理的衡量;企业还是社会中的企业,一个企业的失败可能引发“骨牌(多米诺)效应”而泱及相关企业,所以评估一个企业时还需要相关企业的信息,比如该企业上游与下游企业的信息,即对整个企业价值链的关注提出了这种信息需求,借助相关企业的信息,以便更充分地说明一个企业的真实状况。这些改变在客观上要求会计信息的披露突破传统的空间范围限制。因此,如何恰当地提供一个主体及其相关方的信息,也代表着未来财务报告的一个发展方向。 

    5、增加相对值信息,提高财务信息的可比性 

以绝对值信息表述某一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是现行财务报表所提供信息的特点之一。当财务信息的用途更多地偏向用于各种各样的决策而不是局限于财富分配,财务信息揭示的范围不再局限于某一特定的主体,等等,那么以绝对值揭示信息的传统方式就必然会遇到相对值信息揭示的挑战。因为在某种意义上,相对值表达的信息具有更强的可比性,从而能更好地满足决策的需要。在近二十年的财务信息披露发展的历程中我们已经看到,越来越多的证券监管机构已要求上市公司提供更多的能够直接用于投资决策评价的相对值信息,如一些重要的财务比率(每股盈利、资产报酬率、股东权益报酬率等)。随着财务信息决策用途重要性的进一步加强,随着会计主体范围的逐步突破,我们有理由相信,以相对值信息揭示的方式一定会演变为未来财务报表发展的主流,当然绝对值信息仍然有其生存的价值,从而形成一种绝对值信息与相对值信息并存的格局,极大地丰富了未来财务报告的内容。 

三、未来财务报告时效 

基于会计分期假设的财务会计是定期提供财务报告的,尤其是年度财务报告成为会计的传统,以适应人们对年度财富分配的需要并降低信息披露成本。但随着财务信息决策用途的增强,年度的信息揭示会与投资决策对信息的及时性乃至即时性要求发生巨大矛盾。而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信息的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而且在计算机随机寄存功能的支持下,也使得财务信息的日常揭示成为可能,甚至进行实时报告也不会是天方夜谭了。如今,人们已设想了一种电子联机实时财务报告(Electronic On-line Real-time Financial Report)系统,它是指企业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网络实时将企业所发生的各种生产经营活动和事项反映在财务报告上,并将其存储在可供使用者查阅的数据库中,供使用者随时查询企业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以及其他重要事项,从而使财务信息在满足使用者信息需要上真正实现了“多、快、好、省”。因此,它又被称为“同步财务报告系统”或“全天候财务报告系统”。我们相信,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与应用的普及,这一种报告系统的应用在不久即会变成现实,从而彻底解决财务信息滞后的问题,极大地提高财务信息以及会计信息系统在决策中的地位。 

四、未来财务报告的灵活性 

现行的财务报告实际上是一种通用财务报告,它提供给不同使用者以相同的报告,并将不同企业的财务报表予以标准化,所以它本质上是一种大批量生产模式。这一模式是基于以下假设的:一是不同使用者的信息需求是相同的;二是财务报告的提供者事先知道使用者的信息需求,或至少知道他们制定决策的模型。然而,即使从经管责任观来看,由于企业的各利益相关者使用不同的会计责任基础,他们的信息要求也是多样化的;而且由于:(1)使用者的目标和方法不同,(2)被估价的资产不同,(3)报告公司的环境不同,(4)使用者的信息偏好不同,所以使用者具有不同的信息需求;更何况很难事先确认使用者的所有信息需求和他们的决策模型,因此通用财务报告的局限性日益显著。如今,通用财务报告却应用广泛,究其原因在于:(1)通过与使用者沟通,可事先获得使用者的一些信息需求,从而满足使用者的一些共同需求;(2)有助于保持不同公司提供的财务信息的可比性;(3)标准化财务信息使拥有有限资源的监管者、准则制定者以及审计人员能更经济、有效、实用和方便地监督公司的财务报告行为,而并不是由于它能更好地满足使用者的全部信息需求。为了革除通用财务报告模式的弊病,人们开展了各种探索,以增强财务报告的? 榛钚岳辞惺德男泻貌莆癖ǜ婺勘辍?nbsp;

1、多栏式报告模式 

不同信息使用者对信息需求是相同的假设暗含了所有使用者对公司业务都持有相同的看法,这导致当存在多种会计方法时,只使用一种方法并提供单一信息。单一信息不便于比较不同计量和确认方法下得出的结论,也不得确认不同信息的价值。更重要的是,这样提供信息通常与决策无关,并且无法实现真实和公允原则,还会产生会计数据固化。所谓数据固化是指信息使用者不能进行自我调整以看清数据的变化是会计政策变化引起的,它意味着使用者忽视不同会计方法有不同用途并产生不同的经济后果。于是,人们提出了多栏式报告模式。即对同一经济业务按多种会计方法加以处理,并将由此得到的不同信息在财务报告中予以披露,使得单一信息走向多元化信息。使用这一报告模式时要防止信息超载问题。虽然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使生产和披露更多的信息变得容易起来,同时也降低了信息成本,但这并不是等于解决了人脑处理信息的能力。有人已经论证了,许多人的信息瓶颈在于人们不是缺乏信息,而是处理信息的时间和能力的不足。因此,如何有效给使用者提供精炼的、能直接用于决策的信息仍是财务会计未来值得努力的方向。 

2、“事项”报告模式和数据库会计模式 

预先知道使用者的信息需求这一假设导致财务报告数据的高度综合性。综合信息最严重的问题是阻止使用者按他们自己的需求来重新编制报表;另外,加工综合信息的过程还会导致信息的丢失与扭曲。同时,综合信息也忽略了使用者的认知方式的差异,为管理当局操纵会计数字进行盈利管理(Earnings Management)提供了空间;使信息变得不及时,并为有效审计和使用信息设置了障碍,还排斥了使用者参与编报的过程。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又提出了其他模式,如“事项”报告模式和数据库会计模式。 

美国著名会计学家索特(G·H·Sorter)在1969年提出的“事项会计”((Events Accounting)理论将重新受到人们的重视。索特指出,在不完全了解信息使用的需求和决策模型的情况下,会计应立足于提供与各种可能的决策模型相关的经济事项的信息,由使用者从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即将数据综合的任务交给信息使用者。因此,财务报告应包括足够的明细数据以便使用者能重构发生过的经济事项。所谓事项,是指可观察的,亦可用会计数据来表现其特性的具体活动、交易和事件。据此,资产负债表是企业创立以来通过帐户分别汇总后以余额间接表现的各种事项的报表,收益表是直接表现企业于某个期间所发生经营事项的报表。从数据处理角度来看,事项会计以“事项”作为数据处理目标,经济事项发生之后,通过各业务处理子系统进入数据库,根据各类事项的特征及其相互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实时自动处理,以期达到反映和控制各种经济活动的目的。 

数据库会计模式旨在提供一个数据库以便信息使用者从中提取不同明细程度的数据,它是在数据库环境中对“事项”报告模式的拓展,但与“事项”报告模式有不尽相同的取向。“事项”报告模式强调编制明细一些的财务报表,而数据库会计模式则着重于储存和维护最原始的数据。这时,对信息使用者的专业要求更高了,他们应该成为财务分析专家。 

    3、交互式按需报告模式 

当代生产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管理方法的进步使许多行业中的企业可以大规模地按顾客需要组织生产(Mass Customization,MC),通过生产系统的灵活性和快速反应,实现产品多样化来满足顾客千差万别的需求。这一生产方式被称之为21世纪企业竞争的新前沿。MC概念实际上也适用于财务报告,因为信息比物质产品更适合于采用MC,其理由是:(1)信息是不灭的,即原始数据、中间信息和最后的报告可以在加工过程中共存;(2)信息是可以由多个人共享的;(3)容易复制,复制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4)信息可以不断地合计与再分解或分类与再分类;(5)信息可以不同的表达方式和在不同媒体上再现;(6)易于模块化和组合。于是,一种交互式按需报告模型(An Interactive and Customizable Reporting Model)就应运而生了。这一模型的基本要素如下: 

第9篇:大数据产业发展报告范文

行业数据的力量

企业如果想在行业中力争上游,离不开对于行业和市场的精准把握,而一个新兴行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对于市场变化趋势的预测也需要依托于准确的行业分析。作为重要的经济学分析,市场分析必须依托于准确可靠的数据,以适当的统计方法对收集来的大量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进行分析,通过对数据进行详细研究和概括总结,进而提取有用信息和形成结论,这一过程也就是数据分析的过程。

虽然企业内部都会建立各方面的数据库,但企业数据并不足以分析预测整个行业的态势,这时候就需要行业数据的支持。行业数据能够帮助企业了解项目产品的市场环境,分析、判断项目投产后所生产的产品在限定时间内是否有市场,分析同类产品的市场供给量及竞争对手情况,以及采取怎样的营销战略来实现销售目标并有效预测项目的经济效益。同时,对整个行业、尤其是新兴行业而言,市场分析能够体现行业的走势和发展潜力,这些也会深刻影响着资本市场对行业支持的态度和力度。

那些影响宠物行业的数据

中国的宠物行业已走过近20年,近年来更呈现出即将面临巨大变革的快速发展趋势。在这场变革洪流中,企业更需要通过有效的行业数据来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变化进行估测,而不同的产业节点对于行业数据的需求也不尽相同。

对于生产商来说,行业总产值、全国宠物数量、全国消费水平、不同品类的销售趋势、用户喜好方面的数据会影响到新产品的定位与研发计划。对于数据的作用,福贝宠物总经理汪迎春表示,“对生产企业来说,全面的行业数据能够帮助经营者准确预测市场趋势。生产企业建厂周期长达几年,如果没有基于数据的正确预测,很可能到工厂投产时就会面临极为尴尬的境地。”而包括商和零售商在内的经销商最关心的数据集中在与消费者相关的一些数据,如国内宠物数量,养宠人地区分布,养宠消费趋势、养宠消费习惯、市场消费力、用户体验等方面的数据。这些数据对于零售商来讲直接影响他们决策在哪里建仓库或是投入更大精力去开拓市场等等;宠物服务机构会更加关心区域性的消费水平,但同时也会关注全国整体的消费趋势,比如养宠人可以接受何种价位的美容服务,或是在寄养方面消费者的需求与意见等等。所有这些都可以通过市场调查进行量化,产生行业数据,通过分析这些数据,最终总结出一定的市场趋势和规律,进而指导各个节点的企业和机构做出正确的决策。而作为行业观察者,宠物行业媒体对行业各个方面的数据都非常渴求,并急需通过这些不断更新的数据总结出行业发展的趋势,或是对行业中的一些现象进行分析。

由此可见,行业数据对行业中的所有从业者都很重要,所有人也都在不遗余力地寻觅着这些具有指导价值的数据,但在搜寻的过程中,都不约而同地走到了一个棘手的境地——中国宠物行业可以搜索到的数据几乎为零。

难觅踪影的行业数据

寻求行业数据的人往往会首先通过网络搜索相关信息。但在实际搜索国内宠物行业数据过程中,搜索到的信息一般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分析评论性的文章,这类文章中虽然会包含一些数据,但大多是类似全国某类宠物的数量、行业估计产值等宏观而概括性的数据,同时这些数据还停留在几年前的情况,无法指导企业对当下业务进行调整或是对未来市场有准确的预测;第二类数据则是由各个商业公司出版的行业市场调查及分析报告,如在中国产业研究网上可以搜索到近10篇以“宠物行业”为关键词的分析报告,而在中国行业研究报告网上可以通过搜索“狗粮”得到98篇与这一产业相关的商业报告。在这些报告的摘要说明中显示,其主要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国家信息中心、行业协会、咨询公司问卷调查数据,银行采集数据、税务部门采集数据、证券交易采集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以及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等,调查报告的目录中也显示报告将包含行业整体运行态势分析、重点区域运行情况、行业产销状况监测分析、资产负债状况监测分析、运营状况监测分析、行业成本费用监测分析、行业盈利情况、财务分析、核心竞争力分析以及发展潜力分析等多方面的数据分析。但这样一份报告并非免费,其价格往往在8000—10000元不等,并不是能够直接使用参考的公开数据。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一些企业也曾经购买过此类商业调查报告,但对于其中的数据统计情况也存有质疑。

除了通过搜索引擎直接搜索相关数据外,其他行业寻找相关数据时也可以通过相应的政府主管部门的数据库进行搜集。宠物行业目前仍隶属于中国农业部,但在农业部的官方网站上并不能直接搜索到宠物行业的数据,只能在一些与畜牧业相关的文章中有零散的个别宠物企业或宠物食品用品出口方面的数据。此外,在中国畜牧业协会犬业分会这类的行业协会网站上也无法查询到公开详实的行业数据。

“行业确实缺乏公开易于查询的数据,”国内某知名宠物食品生产企业负责人表示,“有实力的企业会自己进行市场调查或是聘请调查公司进行调查,企业之间也会彼此交换一些调查数据,但仅限于行业内很小的范围。”同时,这位业内人士也表示,企业的调查限于人力和财力限制,并不能有效反应整体趋势,对于趋势的预测更多地依靠经营者对于行业的经验积累,全国性的数据调查和分析必须依靠行政部门更为强有力的支持。

国外宠物行业协会:数据时代领航人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