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离子反应范文

离子反应精选(九篇)

离子反应

第1篇:离子反应范文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含义;

使学生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含义;

使学生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能力目标

通过对中和反应、碳酸根离子检验等知识的综合运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情感目标

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教育。

教学建议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建议

离子反应是电解质在溶液里发生的反应,或在溶液里生成电解质的反应。

要正确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必须掌握电解质、电离、电离方程式和酸、碱、盐的溶解性等知识。

教学过程可采用: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程序进行教学。具体建议如下:

一、精心设计,并做好强弱电解质水溶液导电性强弱的实验,再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推理,是建立强弱电解质概念的关键。教师要强调比较导电性强弱时,必须条件相同。在演示实验中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灯光的亮度,讨论推断:灯光亮度不同溶液的导电性不同溶液里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不同电解质电离程度不同电解质有强弱之分。从而为理解离子反应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由于学生学过的化学反应不太多,本节只要求学生掌握离子互换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置换反应两类离子反应,不要再扩大。

做好教材中的演示实验,让学生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运用电解质在水中发生电离,电离方程式等知识进行分析,并联系复分解反应趋于完成的条件,得出“电解质在溶液里发生反应的实质是离子间的反应”这一新课题。理解离子反应总是向离子浓度降低的方向进行的道理。最后过渡到为表示反应的本质,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来表示化学反应,即离子方程式的教学。

三、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是本节的难点。

建议1.初学时按书写步骤进行训练。2.步骤中的第二步是正确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的关键。学生的主要错误是不熟悉酸、碱、盐的溶解性表。教师可帮助学生抓住若干条规律,记住常见物质的溶解性,这样有利于教学。3.强调离子反应方程式所表示的意义,加强读出离子方程式正确含义的训练。学生练习化学方程式改写成离子方程式和由离子方程式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方法:创调情境提出问题诱导思维激发兴趣分析归纳解决问题

教学手段:实验录像、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投影

教学过程:

[引言]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将化学反应分为不同的反应类型。如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将化学反应分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若根据化学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又可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另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

[板书]第二节离子反应

[复习提问]回顾初中物质导电性实验——第一组物质是干燥的氯化钠固体、硝酸钾固体、氢氧化钠固体、磷酸固体、蔗糖固体、无水酒精,第二组是溶液、溶液、溶液、溶液、酒精溶液、蔗糖溶液

[学生回答]还记得吗?哪些物质能导电?哪些物质不能导电?干燥的固体、固体、固体、固体不导电,而溶液、溶液、溶液、溶液都能导电。蔗糖和蔗糖溶液,无水酒精及其水溶液均不导电。

[复习提问]为什么有些物质如、在干燥的固体时不导电,而溶于水后却能导电了呢?

[学生回答]是因为这些物质的固体中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当它们溶于水后,在水分子的作用下,使这些物质电离产生了能够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从而能够导电。

[教师总结]可见酸、碱、盐的水溶液都具有导电性。

[引出新课]

[板书]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1.概念:

[投影](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如:、等。

(2)非电解质:无论是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例:蔗糖、酒精等。

[讲述]我们已经知道酸、碱、盐是电解质,它们的水溶液都能导电。那么,我们进一步来研究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它们的导电能力是否相同。

[演示实验]实验1-1

[引导思考]学生认真观察实验,并对实验现象加以分析、讨论。

[学生回答]根据灯泡发光明暗程度不同,我们可以知道相同条件下,它们的导电能力不同。

[结论]电解质有强、弱之分。

[板书]二、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投影]图1-10,在水中溶解和电离示意图。

[讲述]离子化合物与某些共价化合物能够在水分子作用下完全电离成离子,而某些共价化合物只能部分电离成离子。

[投影]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强酸、强碱和大多数盐类。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

[学生练习]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板书]三、离子反应:

[引导分析]由于电解质溶于水后就电离成为离子,所以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所起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

[板书]1.概念:离子之间的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学生总结]2.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板书]

①生成弱电解质,如、弱酸、弱碱

②生成挥发性物质,如

③生成难溶性物质,如

[引导分析]由上述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我们来分析离子反应的特征是什么?

[总结]3.离子反应的特征:

[投影]向着减少某些离子的方向进行,反应速率快,部分离子反应有明显的现象。

4.离子反应类型:

①离子之间交换的非氧化还原反应

如:

②离子和分子之间的非氧化还原反应

如:

③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如:

[板书]四、离子反应方程式:

[学生实验][实验1-2]中的实验Ⅰ、Ⅱ、Ⅲ,并要求学生们仔细观察,记录现象,思考原因。

[投影]

[提问]实验现象?

[学生回答]实验Ⅰ无明显现象。

实验Ⅱ中出现白色沉淀,滤液为蓝色。

实验Ⅲ中生成不溶于稀的白色沉淀。

[引导思考]实验Ⅰ中无明显现象,原因?

[学生回答]只是溶液电离上的和与溶液电离出的的简单混和。

[引导思考]实验Ⅱ和Ⅲ中反应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实验Ⅱ和Ⅲ说明了溶液电离出的和溶液电离出的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白色沉淀。而溶液电离出的与溶液电离出的并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在溶液中仍以和的离子形式存在。

[学生总结]实验Ⅱ中反应实质为

实验Ⅲ中反应实质为

[讲述]由以上实验Ⅱ和Ⅲ我们看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所电离出的离子并没有全部发生化学反应,而只有部分离子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其它物质。

[引出]1.概念: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板书]

[讲述]2.书写:(以溶液和溶液为例)

①写(化学方程式):

②离(电离):

③删(两边相同离子):

④查(质量守恒,电荷守恒)

[投影]

写出上述中和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学生回答]

[学生总结]3.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①表示化学反应的实质。

②表示某一类反应。

[学生练习]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投影]

A.把金属铁放入稀硫酸中

B.碳酸钡和稀硫酸反应

C.澄清石灰水和盐酸反应

D.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钡溶液

[学生回答]选项A错在不符合反应的实际情况,因为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和,而不是和。应为:

选项B的错误是忽略了生成物是不溶性物质。应为:

选项C正确。

选项D的错误是只注意书写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而忽略了和也反应。应为:

[总结]检查离子方程式书写是否正确时,应注意:

①两易:易溶易电离的物质以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弱电解质、难溶性物质、气体、单质、氧化物等用分子式表示。)

②两等:离子方程式两边的原子个数,电荷总数均应相等。

[思考题]在pH=1的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第2篇:离子反应范文

一、复分解反应之间的竞争

若某一溶液中同时存在几个可能的复分解反应,则生成更难溶解或更难电离的物质的反应将优先进行。

例1.写出在硫酸铝铵溶液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钡溶液的离子方程式。

解析:在硫酸铝铵溶液中,存在NH+4、Al3+与SO2-4,当加入少量的Ba(OH)2溶液后,Ba2+和SO2-4结合生成BaSO4,OH-则既可与Al3+结合,又能与NH+4结合,它们彼此之间发生互相竞争的反应。由于在含有Al3+的溶液中滴入NH3·H2O,有白色沉淀生成可知,Al3+结合OH-的能力大于NH+4结合OH-的能力,OH-优先与Al3+结合生成Al(OH)3,则上述离子方程式为:2Al3++3SO2-4+3Ba2++6OH-■2Al(OH)3+3BaSO4。

答案:2Al3++3SO2-4+3Ba2++6OH-■2Al(OH)3+3BaSO4

即时巩固:少量NaOH溶液滴入到NH4HCO3溶液中的离子方程式为 。

答案:HCO-3+OH-■H2O+CO2-3

二、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竞争

若某一溶液中同时含有多种还原性(或氧化性)物质,则加入一种氧化剂(或还原剂)时,优先氧化(或还原)还原性(或氧化性)强的物质。

三、氧化还原反应与非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竞争

一般情况下,氧化还原反应优先于非氧化还原反应发生。

例2.写出向漂白粉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漂白粉溶液中含有CaCl2和Ca(ClO)2,其中Ca(ClO)2水溶液能与SO2发生反应,向漂白粉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气体后,是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CaSO3和HClO,还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两反应互相竞争。由于次氯酸盐及次氯酸都具有强氧化性而亚硫酸盐及二氧化硫都具有还原性,所以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是复分解反应。

答案:Ca(ClO)2+2SO2+2H2O■CaSO4+2HCl+H2SO4

即时巩固:往含Fe3+、H+、NO-3的混合液中加入少量SO2-3,充分反应后,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2Fe3++SO2-3+H2O■2Fe2++SO2-4+2H+

B.2H++SO2-3■H2O+SO2

C.2H++2NO-3+3SO2-3■3SO2-4+2NO+H2O

D.2Fe3++3SO2-3+3H2O■2Fe(OH)3+3SO2

解析:此题看上去似乎4个选项都可能发生,但我们知道氧化还原反应优先于非氧化还原反应,因此B、D不正确。那么SO2-3是先与Fe3+反应还是先与H++NO-3反应呢?可以用“假设法”进行判断。如果先与Fe3+反应,则生成的Fe2+又会与H++NO-3反应,所以应先与H++NO-3反应,故应选C。

第3篇:离子反应范文

关键词:离子反应;过量反应;习题解析;高中化学教学

文章编号:1005–6629(2013)12–0067–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溶液中的反应是比较复杂的,中学阶段对离子反应问题的分析,不应过于纠缠知识细节,探讨所谓的真实的微观反应。要重视建立模型,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相对复杂的思考过程,变得简洁、清晰。过量反应是离子反应相关问题中最复杂的部分,前人文献[1~3]更多的是对具体例题进行解法探讨,本文希望能更深入地,对解法规律进行分类总结。

过量问题分析核心是反应物的量的问题,如何在多个量中找到不变量做参考,进而去讨论变量,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所在。溶液中离子反应所涉及的过量问题,一般先分析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再结合定量问题的解题思路,找到可以定量的离子做参照,进行定量计算处理,最后解决相关问题。下面将就此思路对离子反应中三种典型的过量反应问题的解法及规律进行分析、总结,并以典型例题进行解题方法与规律的说明。

1 一般过量问题

一般离子反应中的过量问题,是以离子反应相关知识为载体,实质还是考查过量计算。此类问题相关的题目,题设条件大多数仅仅只告诉某反应物过量或少量,解题的关键就是取参照量。一般,我们以量少的反应物做参照进行讨论、计算。为了简便起见,我们将定性的过量问题具体定量化,假设离子反应中不足量的物质其物质的量为1 mol来分析。解题思路如下:

假设量少的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为1 mol,过量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为n mol。首先,写出各反应物的电离方程式。之后,由1 mol少量反应物电离产生的离子开始,定量进行离子反应。注意,当多种离子参加反应,有时反应过程中生成的离子还可以与其他离子反应,我们将反应过程中间得到的离子处理为中间产物,进行分步讨论。先发生的离子反应按1 mol写出来,再讨论中间产物按反应量与其他离子进一步反应,最后将各分步反

当然需要指出的是,虽然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结果相同,但是表达的意义是不同的。

2 有指定要求的过量问题

对于离子反应中有指定要求的过量问题解法,关键是离子反应方程式与题目要求量的结合处理。我们发现,将一般题设中的定量条件处理为阶段性反应的定量计算,思路就会较清晰,数学计算也比较简单。具体解题时,可以假设指定要求反应的物质(或离子)为1 mol来进行反应讨论。先写电离方程式,之后各种离子按要求进行反应。注意,当指定量反应外的其他离子也可发生反应时,其物质的量的值由指定量反应的物质(或离子)的物质的量来决定,作为第二阶段的问题来讨论,其物质的量可以先为小数,最后各阶段方程式按量相加、化简、通分取整,得到最终的离子方程式。

对于离子反应中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相关的过量问题。若还原剂为2种或2种以上物质或离子,则还原性相对较强的物质或离子先被氧化,还原性较弱的物质或离子能否继续被氧化则需讨论第一阶段反应中氧化剂是否过量,反之亦然。具体解题分析时,我们一般不会一次把所有物质及相关离子都写出来,去讨论各种可能反应及过量的问题,而是将此类问题处理为多阶段的分步反应和定量计算。首先,将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处理为求计量数的计算题进行分步反应和定量计算,最后将各步反应的方程式按分阶段计算所得计量数进行叠加、化简、通分取整,得最终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参考文献:

[1]秦文明.论化学习题讲评课的有效教学[J].学周刊,2012,(12):203.

第4篇:离子反应范文

关键词:高中化学 新课程标准 离子反应 教学 探究

一、教材分析

本部分内容在第一课时已建立的水溶液中微粒观(即已掌握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的基础上从离子的角度分析讨论问题,其重点内容是离子反应的定义及其发生条件。

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离子反应及对相关化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发展学生科学素养有重要作用,是奠定高中阶段化学学习的重要基础。

二、学生分析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是要学生参与到知识学习的整个过程中来,亲历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过程。高一新生的程度参差不齐,化学基础差别较大,而本节的概念又比较抽象,所以本节教学设计中的起点比较低,适当增加了探究实验,在设计时遵循由感性理性实践的认识规律。通过实验现象分析产物,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从微观上分析电解质(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反应的实质,进而形成离子反应的概念,并得出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然后通过练习使学生自主得出判断离子反应能否发生的方法及必要的只是储备――掌握常见的物质的溶解性等。

以实验为基础,以理论为指导,让学生的眼(观察)、手(实验)、口(讨论)、脑(思考)处于多功能协同动作的状态,来达到牢固掌握知识,启迪思维,培养综合能力的目的。

三、教学过程(以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二课时为例)

环节一:感性认识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首先复习电解质概念,电解质电离方程式书写;

然后提供情景“利用溶液导电性装置进行实验,向盛有稀H2SO4的烧杯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观察到灯泡由亮渐暗熄灭渐亮,利用所学知识结合有关的反应方程式加以解释。”

提示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验中溶液导电性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实验过程中,化学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设计意图:复习电解质导电原因和电解质的电离,为后面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做好铺垫;通过试验方法进行探究,创设真实情景,并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能从电解质电离的角度分析出:离子浓度改变、离子之间的反应。

2.探究离子反应的本质。

提供分析提纲:在反应中,哪些离子数目发生了变化?怎样变化的?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你对化学反应有什么新的认识?可否用语言把上述过程描述出来?

用多媒体模拟上面反应的微观过程。提示学生结合多媒体展示的过程思考讨论上述问题。

反应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变小(Ba2+ 、OH- 、H+ 、SO42- );溶液中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

3.探究离子反应发生条件。

设计一组探究实验,让学生进行分组合作进行,并分析上面实验中,可否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溶液中哪些离子数目发生变化?如何变化?并找出反应的共同点。

研究这5个实验,您发现什么问题?是不是电解质之间都能发生反应?他们发生反应的条件是什么呢?[当有难溶物、气体或水生成时可发生离子反应]

设计意图:通过分组实验,兼顾复习电解质的电离,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合作意识。进一步从电离的角度分析离子之间的反应,构建微观概念。并反馈离子方程式书写情况;自主构建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环节二 抽象概括

讨论交流:我们学过的反应类型还有哪些是离子反应?置换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与离子反应的关系是怎样的?

环节 三 应用升华

例题:判断下列电解质溶液间能否发生离子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

(1) CaCl2 溶液与K2CO3溶液; (2) Ba(NO3)2溶液与NaOH溶液

(3) CuSO4溶液与Ba(OH)2 溶液; (4)H2SO4溶液与KOH溶液

让学生自主完成,然后让代表公布结果,反应方程式:

(1)CaCl2 + K2CO3 = CaCO3 + 2KCl (2)Ba(NO3)2 + 2NaOH ≠ Ba(OH)2 + 2NaNO3

(3)CuSO4 + Ba(OH)2 = Cu(OH)2 + BaSO4 (4)H2SO4 + 2KOH = K2SO4 + H2O

分析,应用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有沉淀生成、有气体放出或有水生成)进行判断。(1)、(3)均有沉淀生成,(4)生成水,(2)既无沉淀生成也没有气体和水生成,故(1)(3)、(4)可发生,(2)不可发生。

设计意图:借助该组练习使学生知道需要掌握的知识点:物质的溶解性规律(常见的难溶物、

易溶物等),常见的气体等。

练习1:下列各组离子在无色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K+ H+ CO32- Cl- B:Cu2+ Cl- OH- K+

C:Fe3+ NO3- SO42- Mg2+ D:H+ Cl- Na+ NO3-

练习2:(1)如何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

(2)如何鉴定溶液中是否存在Cl-或SO42-

设计意图:应用以形成技能促进知识内化。

三、教学反思

《离子反应》在这节课的设计上,采用了探究性与知识性的结合,通过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的过程中,溶液导电能力的变化,入手探究离子反应的实质,其中亦包括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这样设计即可教会学生正确地理解离子反应,更希望能够多角度、多层次、多途径地构建微观概念,并用于介绍和分析问题。在教学语言设计上,尽量给学生以安全感,鼓励学生探索,如“你对化学反应有什么新的认识?可否用语言把上述过程描述出来?”等。

第5篇:离子反应范文

2007年高考共有17套试卷中有化学试题,这些试题中对离子反应作了比较详尽的考查,下面对此作一些探讨:

1考查离子能否共存

例1:(2007年江苏卷-6)向存在大量Na+、Cl-的溶液中通入足量的NH3后,该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组是

1.2 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的解题策略

一看要求:即题干要求是判断离子的共存还是不共存。

二看条件:如碱性、酸性、无色,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或加入某种物质不会产生气体或者沉淀,pH值、某指示剂变化,与Al反应放出H2等条件。

三看反应:看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反应、配合反应。

2 考查离子方程式

例2:(2007年上海-8)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2.1 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题的解题策略

(1)一看反应是否能发生,如果反应不能发生,当然也就没有离子方程式可言。

(2)二看反应是否在水溶液或熔融条件下进行,因为在这样条件下电解质可电离为自由移动的离子,才能发生离子反应。例如:如氯化铵固体与熟石灰固体之间经加热生成氨气的反应,就不能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只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又如 NaCl

固体与浓硫酸、Cu与浓硫酸的反应,只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NaCl+H2SO4(浓)2NaCl+2HCl, 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3)三看符号运用是否正确,正确运用连接符号“”和“”及状态符号“”“”,强电解质的电离、不可逆反应、 双水解反应应用“ ”;弱电解质的电离、可逆反应、单水解反应应用“”。复分解反应、双水解反应生成的难溶物用“”,气体用“”;单水解反应生成的难溶物不用“”,气体不用“”。

(7)七看是否守恒,一个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不仅要遵循物质质量守恒,还要遵循电荷守恒。即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个数要相等,方程式两边离子所带电荷数也应相等。如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写成:Fe2++2H2O2+4H+=Fe3++4H2O就错了。虽然反应前后各元素原子个数相等,但两边电荷数不等。正确的写法是:2Fe2++H2O2+2H+=2Fe3++2H2O。

分别取它们的水溶液进行实验,结果如下:

①A溶液与B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可溶于E溶液;

②A溶液与C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可溶于E溶液;

③A溶液与D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可溶于盐酸;

④B溶液与适量D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加入过量D溶液,沉淀量减少,但不消失。

据此推断它们是

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_。

例4:(2007北京理综-27)(17分)某课外小组对一些金属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进行研究。

(1)下表为“铝与氯化铜溶液反应”实验报告的一部分:

按反应类型写出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各一个(是离子反应的只写离子方程式)

置换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石墨作电极,电解上述实验分离出的溶液,两极产生气泡。持续电解,在阴极附近的溶液中还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

解释此现象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3)工业上可用铝与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2)反应来炼锰。

①用铝与软锰矿冶炼锰的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_________。

②MnO2在H2O2分解反应中作催化剂。若将适量MnO2加入酸化的H2O2的溶液中,MnO2溶解产生Mn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解析:(1)氯化铜溶液反应中Cu2+水解,Cu2++2H2OCu(OH)2+2H+,将打磨过的铝片(过量)放入一定浓度的CuCl2溶液中:2Al+6H+ 2Al3++3H2,2Al+3Cu2+ 2Al3++3Cu。红色固体用蒸馏水洗涤后,置于潮湿空气中会发生吸氧腐蚀: 2Cu+O2+H2O+CO2 Cu2(OH)2CO3。

(2)根据离子的放电顺序规律可知:用石墨作电极电解上述实验分离出的溶液,阳极上是Cl-放电;阴极上是H+放电, 留下OH-, 而OH-又和Al3+反应生成Al(OH)3沉淀, 过量的OH-又和Al(OH)3反应而使其溶解。

(3)①联想铝热反应便可做答。

②由“若将适量MnO2加入酸化的H2O2的溶液中,MnO2溶解产生Mn2+,”可知H2O2中的-1价的氧变成0价的氧。

答案:(1)2Al+6H+ 2Al3++3H2,2Al+3Cu2+2Al3++3Cu

2Cu+O2+H2O+CO2Cu2(OH)2CO3

(2)白色沉淀生成后,沉淀逐渐溶解至消失

第6篇:离子反应范文

【关键词】高中化学 离子反应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B-0139-02

我们知道,化学的核心素养包括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等,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是当代教师的重要责任与使命。离子反应是高中化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能够培养学生从不同视角对纷繁复杂的化学变化进行分类研究,揭示各类变化的特征与规律,引导学生学会用对立统一、联系发展和动态平衡的观点去观察、分析与预测化学反应及变化,升华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因此,笔者以“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为对象谈一谈在教学中提升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策略,使学生加深对离子反应的理解,构建完整的平衡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化学核心素养。

一、合理分类,理解概念

分类法是化学教学中常用并且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对教学目标、内容等进行合理分类,构建出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使教学内容变得清晰、条理化,层层深入,引导学生理解概念并掌握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比如笔者对《水溶液的离子平衡》这一章的内容进行教学时,笔者将之分成两部分来讲解,一部分是作为溶剂的水发生的电离,另一部分是溶液中的溶质发生的电离。其中,溶质分为酸、碱、盐三类。笔者引导学生探究电离程度及溶解度不同情况下发生的电离与离子反应。比如,按照电离程度不同可以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是完全电离,不存在电离平衡,主要包括强酸、强碱和大多数盐,例如 HNO3、H2SO4、KOH、BaSO4 等。强电解质 H2SO4 在水中会发生电离,其电离方程式为:H2SO4=2H++SO42-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成离子,主要为弱酸、中强酸、弱碱和水,例如 CH3COOH、H2CO3、NH3・H2O、H2O 等,弱电解质 CH3COOH 在水中发生的电离反应为:

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因此水溶液中同时存在 CH3COOH、H+、CH3COO- 这些物质,相反 H2SO4 在水中完全电离,不会存在 H2SO4。

当笔者将每一种分类下的教学内容讲解完后,引导学生进行综合练习,例如 NH3・H2O 水溶液中存在哪些分子,哪些离子呢?由于溶质 NH3・H2O 与溶剂 H2O 都是弱电解质,都不能完全电离,NH3・H2ONH4+ + OH-,H2O H++ OH-,所以溶液中存在分子 NH3・H2O、H2O 与离子 NH4+、H+ 和 OH-。

在上述教学活动中,笔者通过分类法教学让学生认识了各种化学物质在水溶液中发生的电离反应,引导他们学会分析各类溶液中存在的离子,为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能够准确分析发生的离子反应打好扎实的基础,高效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培养了他们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这一核心素养。

二、对比操作,自主实验

对比实验是一种通过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实验组来对实验结果进行对比与分析,进而探究各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的一种实验方法,这种实验能够让学生非常直观地发现问题,得出具有说服力的结论。在教学中设计对比实验有助于引导学生主动去观察、思考与分析,深入探究离子反应的本质,获得更加深刻的理解。

比如,P者对这一章节中《盐类的水解》这一节的内容进行教学时,设计了如下的对比实验:首先让学生制作等量等浓度的氯化钠(NaCl)水溶液与醋酸钠(CH3COONa)水溶液,然后测出两种溶液的 pH值。学生发现氯化钠(NaCl)水溶液是呈中性的,而醋酸钠(CH3COONa)水溶液是呈碱性的。笔者对学生提问道:“同学们都知道溶液的酸碱性是与 H+ 和 OH- 浓度有直接关系的,那么,为什么 CH3COONa 水溶液会呈碱性呢?”笔者提示学生运用前面学过的电离知识去分析,学生分析后发现,强电解质 CH3COONa 完全电离生成 CH3COO- 与 Na+,弱电解质 H2O 电离生成 H+ 与 OH-,由于 CH3COOH 是弱电解质,所以 CH3COO- 会与水电离生成的 H+ 结合生成 CH3COOH,致使溶液中 H+ 的浓度变小,OH- 的浓度增大,溶液呈碱性。由此学生发现盐类水解的实质就是盐中的弱离子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使溶液中 H+ 与 OH- 发生了变化。

在上述教学活动中,笔者通过设计对比实验引出要探究的问题,使学生通过思考与分析发现问题的实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升华了学生实验探究与证据推理的化学核心素养。

三、融入小组,学会协作

小组协作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融入小组的方式,以高效完成(下转第141页)(上接第139页)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化学素养。

比如笔者对《水的电离与溶液的酸碱性》这一节的内容进行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探究与理解水的电离,笔者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首先笔者与学生进行了水的电离实验,以探究水发生电离的实质,然后笔者向学生介绍水的离子积常数等相关知识。当学生有了一定的认识后,笔者让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去探究与总结水电离的影响因素。各个小组通过分析与讨论都得出了最终的正确答案,例如,向水中加入酸,水的离子积常数不变,但抑制了水的电离,氢离子的浓度增大,氢氧根离子的浓度降低,平衡逆向移动。

在上述教学活动中,学生在共同的协作与努力下,高效地探究出了问题的答案。通过运用新的知识,体会到了化学中“此消彼长”的动态美,深化了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核心素养。

四、专题训练,全面发展

专题训练指的是引导学生开展具有针对性的例题讲解与练习,这主要针对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与题型。教师在教学时开展专题训练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获得化学水平的提高,实现全面发展。

离子共存问题是高中化学考查离子反应的重点内容,也是高考必考的考点之一。为了让学生能够扎实地掌握这部分知识,笔者开展了离子共存问题的专题训练。首先笔者对导致离子不能共存的原因与条件进行了讲解并举例:多种离子在同一溶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或是氧化还原反应导致离子不能共存,例如 CO32-、SO32-、S2- 等具有弱酸性的阴离子在碱性环境中会发生反应放出气体,Ba2+、Ca2+、Mg2+ 等一些金属阳离子与CO32-、SO42- 会反应生成沉淀,OH-、CH3COO-、ClO- 等离子会与 H+ 反应生成弱电解质,因此不能共存;发生水解反应或导致无法共存,例如 Al3+ 与 CO32- 会在水中发生双水解,因此不能共存;发生络合反应导致无法共存,例如 Fe3+ 与 SCN- 会发生络合反应,因此不能共存;其他导致离子不能共存的条件,例如 Fe3+、NO3- 在强酸条件下无法共存等。

在上述教学活动中,学生通过专题训练进一步强化了所学的化学知识,对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有了更深的感悟与理解,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合理分类、对比操作、融入小组、专题训练等教学手段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更加深入、清晰地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难溶电解质的沉淀平衡等知识,加深对离子反应的认知与应用,培养学生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核心素养。总之,教师应当不断探索并尝试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深化学生的化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化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李静茹.高中化学“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单元教学设计[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5(12)

[2]张 颖.高中化学原理教学中的“3D”课堂――以“离子反应”课堂教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6(38)

第7篇:离子反应范文

铁与碘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原因: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物的氧化性大于还原产物的氧化性,铁离子的氧化性比碘强,所以铁离子与碘反应生成亚铁离子。

铁,一种化学元素,原子序数是26,是最常用的金属。它是过渡金属的一种,是地壳含量第二高的金属元素。铁族元素是指元素周期表中第4周期的部分元素,属过渡族元素。

碘,属于周期系ⅦA族元素。1811年法国药剂师库尔图瓦利首次发现单质碘。单质碘呈紫黑色晶体,易升华。有毒性和腐蚀性。碘单质遇淀粉会变蓝色。主要用于制药物、染料、碘酒、试纸和碘化合物等。碘

(来源:文章屋网 )

第8篇:离子反应范文

离子方程式:3Fe+8H(+)+2NO3(-)=3Fe(2+)+2NO+4H2O

铁与稀硝酸反应的两种情况:

1、稀硝酸与少量铁反应(铁粉与过量稀硝酸反应)

硝酸过量:Fe+4HNO3(稀)=Fe(NO3)3+NO+2H2O

硝酸过量:Fe+4H(+)+NO3(-)=Fe(3+)+2H2O+NO

2、稀硝酸与过量铁反应(过量铁粉与稀硝酸反应)

铁过量:3Fe+8HNO3(稀)=3Fe(NO3)2+2NO+4H2O

第9篇:离子反应范文

[关键词]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信息型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90071

近几年高考经常以信息的形式给出氧化剂、还原剂或部分产物,让我们书写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该内容在历届高考中既是重点、难点和高频考点,也是学生最头疼的问题。解这种类型的题目,最重要的是掌握方法。

那么,如何书写信息型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下面笔者对近年各省高考题中涉及的这类问题进行剖析、归纳、总结,例谈信息型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式式的书写。

一、解题思路

第一步,根据题给信息及价态变化规律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

首先,根据信息或记忆写出“氧化剂+还原剂还

原产物+氧化产物”,注意:不属于“氧化剂、还原剂、氧

化产物、还原产物”的物质这一步暂不写在化学方程式中。这一步相对来说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必须根据题目的信息,再结合自己掌握的其他化学知识来进行准确判断。这就要求熟记一些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及其产物。

(1)常见氧化剂

(2)常见还原剂

(3)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

①SO2、Fe2+既有氧化性也有还原性,但一般以还原性为主。

②H2O2遇到强还原剂(如S2-、I-、SO2、Fe2+),作氧化剂得还原产物H2O;遇到强氧化剂(如MnO-4),作还原剂得氧化产物O2。

熟记常见氧化剂、还原剂及其产物,可以椭我们快速判断反应类型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最终提高我们的解题速度。

第二步,根据得失电子守恒配平。

确定了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后,用得失电子守恒法确定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化学计量数。在这步中能准确分析元素的化合价,并能熟练地应用得失电子守恒法进行配平则显得很重要。

下面列出近几年高考中一些特殊物质中元素化合价的判断:

第三步,根据守恒法补充完善。

有的反应除了有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外,还有其他物质(离子)参加或生成,此时可根据已配平的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检查等式两边的电荷是否相等,或分析氢、氧原子个数是否相等,然后再结合题意,确定反应中的其他物质(离子),如H2O、H+、OH-等,并将它们补全。一般酸性条件下补H+和H2O,碱性条件下补OH-和H2O,然后进行两边电荷数配平。

二、高考真题分析

(一)由题意直接写出的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

这类题目一般会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或只给出一种生成物,必须根据化合价升降和一些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及其产物推出另一种生成物。

【例1】(2014课标全国Ⅱ)(2)PbO2可由PbO与次氯酸钠溶液反应制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解析:第一步,根据题目信息写出PbO+ClO-PbO2+,从化合价升降分析氧化剂得到的还原产物应为Cl-,由此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可得:PbO+ClO-PbO2+Cl-。

第二步,根据得失电子守恒,配平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化学计量数。

第三步,根据守恒法补充完善,得出PbO+ClO-=PbO2+Cl-。

(二)由题意直接写出的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的缺项配平

所谓缺项化学方程式,即题目信息没有告诉某些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它们一般为水、酸、碱,这类化学方程式的配平,不仅要配平化学计量数,还要写出未知物的化学式。配平的方法是先配平含变价元素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再通过比较反应物与生成物,观察增减的原子或离子数以确定未知物,并配平。

【例2】(2014课标全国Ⅰ)H3PO2的工业制法是:将白磷(P4)与Ba(OH)2溶液反应生成PH3气体和Ba(H2PO2)2,后者再与H2SO4反应,写出白磷与Ba(OH)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首先依据信息写出反应物及产物P4+Ba(OH)2Ba(H2PO2)2+PH3,再根据得失电子配平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化

学计量数。

配平P、Ba原子个数:2P4+3Ba(OH)23Ba(H2PO2)2+2PH3,最后补水配氢:2P4+3Ba(OH)2+6H2O3Ba(H2PO2)2+2PH3。

【例3】(2014上海化学)硫化氢具有还原性,可以和许多氧化剂反应,在酸性条件下,H2S和KMnO4反应生成S、MnSO4、K2SO4和H2O,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首先根据题意写出氧化剂、还原剂及其产物:H2S+KMnO4S+MnSO4然后根据得失电子物配平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化学计量数。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