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营养保健协会工作计划范文

营养保健协会工作计划精选(九篇)

营养保健协会工作计划

第1篇:营养保健协会工作计划范文

在世界各国的学校营养服务中,美国是开展营养服务较早、也是最具有改革成效国家之一。因此了解和把握美国学校营养服务历史成为我们研究美国学校营养健康不容忽视的一项重要内容。美国学校营养服务,从早期的学校营养供餐开始已有一百多年的发展,期间经历了四次重大变革,迄今仍在不断改进和完善。

一、美国学校营养服务的起步期

19世纪末至二战结束,是美国学校营养服务的起步期。在这一时期,美国学校营养服务的主要形式是政府组织或一些慈善机构向在校的贫困学生实施免费的营养供餐。这个时期的学校营养服务的特点就是:以解决贫困学生的饥饿问题为唯一目的。

在这个阶段必须要提到的是在1929年,美国政府就实施了最初的营养供餐计划。美国实施学校营养供餐计划有两大原因:首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许多年轻人由于营养缺乏而达不到入伍标准;其次,20世纪30年代,国内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造成数以万计的城市失业大军,大量农产品过剩,价格大幅度下跌,与此同时数以百万计的学生无力支付学校午餐费,营养不良的危险引起全国关注。很多人吃不饱饭,战后又因饮食不合理,造成美国青年身体素质很差,当兵达不到体检标准。美国军队入伍新兵由于营养不良导致体质下降,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第74届国会于1935年8月24日通过了《320公法》(Public Law 320),决定由农业部每年拨出关税收入的30%,通过政府采购来扩大国内消费,处置过剩的农产品,而推行学校午餐计划就成为农业部采购农产品的主要出路之一。[1] 当时由联邦剩余商品公司主管此项事务,在每个州设有代表,会同各州与地方学校当局、家长老师联合会、母亲俱乐部等民间组织,共同推广学校午餐计划。这些民间组织同各州配送公司签订协议,要求做到配送的农产品必须用于制作学校午餐,不得销售或串换,不得中途停止购买或削减,不得盈利,对无钱付费的学生不得歧视,同时必须保证专门仓库并单独计算租金。这些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1937年3月共有3839所学校的34.2万学生参加午餐计划,1939~1942学年参与的学校增至78841所,供餐学生达527.3万人。1941~1942学年,所有的州均推行学校午餐计划,供餐人数达到高峰,总计提供4.54亿磅食品,为此拨款2100万美元。这一成效为学校午餐计划的进一步开展奠定了基础。[2] 学校午餐计划也为以后的美国学校营养立法奠定了基础。

二、美国学校营养服务的发展期

1946年—1966年,是美国学校营养服务的发展期。1946年美国国会正式通过《学校午餐法》(National School Lunch Act ,NSLA)。《学校午餐法》的颁布使国家学校午餐计划(National School Lunch Program,NSLP)有了永久性的财政保障,将美国中小学学生午餐纳入法制管理轨道。《学校午餐法》要求政府制定学生营养午餐计划,所需经费由政府提供,并规定了政府有关部门的责任。[3] 《学校午餐法》被多次修订,最新修订案1999年通过,该法共27章,包括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1.立法目的。其立法目的是为国家设立、维持、运作和扩大学校午餐项目提供法律支持。其政策目标有两个:第一,作为国家安全的一项措施,由各州通过捐赠和其他方法进行援助,供应充足的食物和其他设施,来设立、保持、运作和推广非赢利的学校午餐计划,以保护全国儿童的健康与幸福,促进富于营养的农业商品和其他食品的国内消费;第二,促进儿童全面了解膳食午餐与良好健康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通过学校午餐既要提供营养丰富而学生家庭中不常有的膳食,又要结合供餐开展学校营养健康教育。

2.经费保障和使用要求。学校午餐项目经费预算额度由农业部提出,每个财政年度直接在国库列支,如超过预算则需提前报财政审核,结余资金可滚动使用。其中管理支出不得超过项目经费的3.5%。每年农业部根据与教育单位签订的协议对学校午餐项目进行补贴。1946年每餐补贴9美分,目前是2美元左右。[4]

3.对项目参加单位的要求。公立和私立非赢利的小学、中学以及儿童关怀机构都可以选择加人学校午餐项目,加盟学校可以免费从农业部得到学生午餐设备和现金补助,但加盟学校必须为适龄学生提供达到联邦要求的免费或减免费午餐。[5]

《学校午餐法》不仅强调营养食物的提供,也开始注意学校营养健康的开展。《学校午餐法》规定学校餐经营者要提供占儿童每日营养需要量的1/3——1/2的膳食,在当时,也就每日要提供27加万份以上的午餐和300万份以上的早餐;同时还要求,学校餐经营者要配合班级、结合食物选择进行营养健康教育。《学校午餐法》还规定了对学校营养员进行培训和继续教育使午餐更合乎卫生营养科学的要求。该法律要求各州通过捐赠和其它方法进行援助,供应充足的食物和设施,来设立、保持、运作和推广非盈利性的学校营养午餐计划。并规定学校午餐既要提供营养丰富而且学生家庭中不常有的膳食,又要结合供餐开展学校健康教育计划;而且还强调学校午餐非盈利,不分种族、肤色和国别来源,均向所需儿童进行供餐。[6]

三、美国学校营养服务的完善期

1966年—2004年,是美国学校营养服务的发展期。1966年《儿童营养法》(Child Nutrition Act)出台。《儿童营养法》颁布之后,1969年5月29日,美国总统签署了《儿童餐卫生法令》;1977年公共法律95-166条又规定了“营养教育和训练计划”(Nutrition Education and Training Plan,NETP)。1990年美国公民委员会发表了“学校午餐白皮书”,成立了学校营养公民委员会,委员由总统亲自任命,进一步规范了学生营养午餐的管理和监督。[7] 到目前为止,美国除了多次对学生午餐法进行修补外,先后有10多部法律和技术规章都涉及到学生餐的问题。这一系列法律的颁布和实施,给学校营养服务注了新的动力,使政府认识到营养健康教育必须同学生营养供餐、学校饮食环境与管理相互协作,从而进一步扩展了学校营养服务的范围。

在一系列涉及学校营养服务的法律法规当中,《儿童营养法》的地位尤为突出重要。1966年10月11日,美国总统约翰逊签署了《儿童营养法》,并在所签署的《儿童营养法》上作了一个批示:“营养好是学习好的必要条件。”该法案经多次修订,目前最新修订案是2002年版。该法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制定该法的目的: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显示,儿童营养健康状况优良与其各方面能力发展有密切关系。国会授权美国农业部依照本法采取相应措施,保障美国儿童基本营养需要。

2.《儿童营养法》设立新计划。《儿童营养法》总结了学校午餐计划的经验,并把这一成功经验进行了推广,根据该法建立了学生早餐计划(School Breakfast Programme, SBP)、学生奶计划(School Milk Programme, SMP)。

3.学生奶项目具体规定。《儿童营养法》规定学生奶项目的管理部门是农业部,项目推进所需经费列人农业部当年预算,每个财政年度根据需要进行调整。该项目旨在鼓励没有参加学校午餐项目的公立中学、学前班、托儿所、夏令营和类似非营利从事儿童护理和训练的组织加人学生奶项目,而且不能很好执行学校午餐项目的学校和机构无资格申请加人该项目。半品脱奶最低得到5美分补贴,补贴价格每年根据鲜奶加工生产价格指数调整,最低调整幅度0.25美分。农业部预算学生奶项目,1970年前不超过1.2亿美元。

4.学生早餐项计划(Breakfast Program,SBP)具体规定。学校早餐计划是美国国会于1966年根据《儿童营养法案》为低收入家庭的孩子提供早餐的一项计划。1975年《儿童营养法》修订时将这项计划改为永久性计划。在《儿童营养法》具体规定学生早餐计划的管理部门是州政府和国防部,项目预算在卫生和福利支出中列支。项目补贴比照《学校午餐法》规定减半,如提供高标准早餐,最高可以得到10美分的质量补贴。选择参与学校时要优先考虑贫困地区和边远地区,考虑来自低收人家庭和在岗母亲的孩子对营养改善的特别需要。各种提取的管理经费不超过项目经费的1.5%,最多10万美元。[8]

随着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颁布,美国学校营养服务日趋完善。到2008年平均每天3050万人在校吃营养午餐,且全国约有50%的家庭享受免费或减价。[9]学生不仅能吃上营养餐,老师还利用午餐机会,同学生讨论食品、健康和营养问题,丰富学生知识。与此同时,培训了大批从事营养餐工作的专业人员,改进烹饪与服务设施,过剩农产品得到有效利用,而且如此大的学生用餐也大力推动了食品加工业和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国民经济总体的发展。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中,美国政府还先后实施了早餐、牛奶、夏季供餐、妇女儿童补充食品及课余加餐计划,并将这些计划密切配合,不断加以完善,从而形成以中小学生为重点的庞大营养服务体系。[10]

四、美国学校营养服务的改革期

美国国会2004年6月30日颁布了《2004年儿童营养和WIC计划再授权法》(the Child Nutrition and WIC Reauthorization Act of 2004 Public Law 108-265)。根据《2004年儿童营养和WIC重新授权法案》的规定,美国各州在2006年6月30日之前都应制定了本州学校营养健康政策,加强学生体育活动,注重对学生的营养教育,这些做法旨在促进本州学生的营养健康水平。

第2篇:营养保健协会工作计划范文

2017年,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新时期计划生育协会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国计生协“八代会”暨八届二次会议精神,以“激情、干净、超越”主题作风建设为抓手,以“基层计生协组织建设提高年”活动为主线、以会员活动为载体、以宣传倡导、群众自治、家庭发展和生育关怀为重点,紧紧围绕省市计生协工作部署和全县卫计工作大局,立足群团职能、突出服务民生、彰显协会活力,努力实现全县计生协会工作追赶超越、快速发展。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强基固本,切实抓好组织建设。

1、继续深化计生协“两为两争”创先争优活动。鼓励和引导镇村协会开拓创新、打造亮点,树立典型、弘扬正能量,进一步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勇于追赶超越的决心。全县今年将继续评选县级“五好”协会6个、“五优”干部7名、“五星”会员10名。

2、扎实推进协会组织整建评估、动态认定活动。坚持“下评一级、分类整建、动态管理、年度考核”的原则,按照“一类协会创特色,二类协会抓提升,三类协会强整改”要求,逐级开展基层协会组织评估整建认定工作。把基层群众自治和流动人口计生协“四级联创”工作融入协会组织评估整建认定工作中,确保全县协会组织均衡发展。2017年全县拟创建省级诚信计生群众自治示范村1个,创建点确定为龙头镇龙头社区;市级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3个,创建点确定为莲花街道办事处庙坡村、沙河营镇范家营村和董家营镇董家营村;流动人口计生协会示范点2个,市级创建点确定为博望镇、县级创建点确定为老庄镇。以上6个创建点要严格按照各级创建要求抓好落实,确保示范点工作成效突出、验收达标。全县创建县级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17个,各镇(办)计生协要确定1个创建点,认真开展工作,年底由县计生协会统一评估验收,对通过验收的创建点予以命名并奖励。各镇(办)协会要高度重视群众自治示范村创建工作,保障示范村质量,切实发挥示范村的模范带头作用,有力推动全县计划生育群众自治工作整体水平。

3、创新开展千人素质提升培训教育活动。紧密围绕新时期计生协

“五项职能”和“六项任务”,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沉下去”方式,深入开展千人素质提升大培训活动。县计生协会以镇(办)、村(社区)协会干部为主要对象,积极开展素质能力提升培训教育活动,着力提高计生协会队伍的政治素养、服务意识、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各镇(办)协会也要结合实际,围绕卫生计生服务管理改革时期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积极组织干部、会员开展学习交流和教育培训等活动。

4、大力加强计生协志愿者队伍建设。广泛动员、整合资源、强化组织,不断加强全县计生协会志愿者队伍建设。各镇(办)协会要进一步组建完善一支以专业人士、骨干会员、普通群众等多元构成的志愿者队伍,推动各项公益活动逐步走向深入。

二、创新举措,大力发挥宣传倡导职能。

1、以会员活动为载体,力促宣传倡导工作扩面增效。

大力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5.29”协会纪念日、协会新闻宣传好作品评选、“回顾协会历程、讲好协会故事”演讲、志愿者公益服务千人行活动,积极参与市计生协30周年成果展等系列活动。采取面对面宣传、心贴心教育及层层培训的形式,广泛开展各类宣传教育活动,宣讲计划生育政策和健康知识,营造浓厚氛围,进一步增强全体干部和广大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效提升协会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2、拓展宣传空间,加大宣传力度。要巩固和深化宣传工作中的好做法、好典型和好机制,创新理念,加大力度,充分运用新媒体提升协会宣传工作水平。2017年继续执行《2016年XX县计生协会新闻宣传奖励办法》新闻奖励标准。

3、进一步做好《人生》会刊进协会工作。积极组织和引导镇村协会干部和广大会员学会刊、用会刊、宣传会刊,力争使会刊进入更多计生家庭,确保会刊征订数量逐年提升。

三、强化服务,全力助推生育关怀行动。

1、抓好幸福工程贫困母亲救助工作。认真组织实施幸福工程——贫困母亲救助项目,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加强指导和监督,确保项目按期推进、资金使用规范;并逐步完善救助机制,加速贫困母亲脱贫步伐。

2、抓好特殊家庭帮扶工作。努力争取财政支持,围绕精神慰藉、生活照料、养老就医、保险保障等方面积极开展帮扶救助,引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特殊家庭的良好环境。与XX县瑞源心理咨询工作室加强合作,邀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有需求的特殊家庭父母提供一对一心理疏导,帮助他们走出心理阴影,步入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中。

3、抓好计生家庭创业扶贫工作。充分调研、精准发力、加大力度,积极筹集资金,认真组织实施计生家庭创业扶贫工程。今年全县新培育1个计生家庭创业示范基地,即沙河营镇司家铺村果品种植基地。继续大力推进往年4个省市级家庭创业基地建设:董家营镇董家营村元胡基地、二里镇大盘村苗木花卉基地、三合镇陈丁村大棚蔬菜基地、双溪镇滥坝村生态农产品基地。共扶持60户计生家庭致富典型树立为家庭创业示范户,帮扶200户计生贫困家庭脱贫。全力配合市计生协会筹备好全省2015-2017年度计生家庭创业工程现场会有关工作。

4、推进青春健康教育“三进”常态化。拓展青春健康教育“进校园、进社区、进家庭”活动的广度、深度和力度,与县职教中心和城关中学加强合作,举办青春健康知识大讲堂不少于2次,并为学生开展一对一心理辅导。继续推进青春健康夏令营活动,动员更多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到活动中来,引导青少年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促其健康成长。进一步开拓思路,积累经验,扩大青春健康教育覆盖面,探索建立青春健康教育长效机制。

5、稳步推进计生系列保险工作。要以“三个100%”为总目标(保险服务指南、温馨提示卡和保单到户率、保险政策知晓率、优质服务理赔率),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服务水平,使参保家庭熟悉保险政策和理赔程序;继续加强与保险公司的紧密配合,全方位多角度服务计生群众,确保全年计生家庭理赔率稳中有升。

6、抓好生育关怀紧急救助。始终把计生特殊家庭、计生贫困家庭作为生育关怀的重点,探索建立计生家庭多层次帮扶的方法和机制,不断总结好的经验做法,开展形式多样的帮扶救助活动;认真组织开展“计生伤残家庭和阿尔茨海默症”为重点的专题调研活动,形成专题调研报告,为上级协会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第3篇:营养保健协会工作计划范文

一、基本情况

截止2020年统计年度5月末,全镇总人口169703人,育龄妇女人数是40138人,其中已婚育龄妇女人数是29861人。出生人口940人,一孩出生416人(其中:政策内405人,政策外11人),二孩出生480人(其中:政策内477人,政策外3人),多孩出生44人,政策外多孩出生0人。出生人口总性别比为106.59,其中一孩性别比为102.93,二多孩性别比为109.6。补报往年出生14人,补报往年出生比1.49%。已婚育龄妇女综合节育率90.69%。各项指标水平较往年趋于优化。

二、半年来主要工作

(一)全民动员、全力以赴,坚决打赢肺炎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狙击战。

肺炎疫情在武汉爆发以后,我镇立即成立了“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指挥部办公室设在镇计生办,主要负责疫情防控宣传、大数据协查、及时上报防控信息报表,为镇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准确数据支撑,当好参谋,为疫情防控取得双“零”战绩,做出了出色贡献。

镇计生办成立了信息上报农村组、城区组、乡镇协调组、宣传组、后勤保障组等5个保障小组,做到县大数据各种反馈信息及时梳理、下发、核实、上报,不漏一人。元月28日,摸底统计我镇自武汉来舒人员70多人,之后每天人数翻倍,至2月6日达到898人,为疫情防控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承担了疫情大数据排查工作,对于上级下达的各种大数据如飞机、动车、交通卡口信息,有专人核实上报,对来舒人员分为纯武汉、经过武汉、非武汉人员,进一步细化,分类管理。对来舒人员15000余人进行了排查,纳入属地管理上报。截止2月21日,上报外地来舒人员信息1723人,密切接触者585人,全部纳入村(居)包保和“七个一”服务中。

千方百计抓住重点人群,对纯武汉人员、密切接触者、发热患者,第一时间进行信息核查反馈。不分白天黑夜,不分上下班,不分何时何地,只要一有紧急通知,立即上下联动,千方百计找人,对于核查对象不愿讲真话、不愿透露具体详细地址人员,主要负责人亲自过问,对于极少数拒不配合的密切接触者,请求派出所协助解决。

及时向镇党委、政府提出防控建议,提供决策依据。针对一开始宣传氛围不浓,建议加大宣传力度,为此,镇政府出动了9辆宣传车,录音10多种,由各单位自行下载,循环播放。印发便民卡1万份、公开信3万份、慰问信4万份。对口罩、消毒水、体温表等紧缺防护物资,及时汇报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基本上做到了人人出门有口罩。对企业复工、四星级以上酒店、县重点工程复工外来人员建议由县直单位主管,做到防控无死角。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镇计生办自觉服从服务于镇防控大局,为“零”而战,尽一个卫生健康职能部门应尽的责任。

(二)强化宣传倡导,积极营造卫生健康工作浓厚氛围

我们始终把宣传倡导作为卫生计生和健康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紧紧围绕镇卫生健康工作和家庭能力建设,积极组织开展健康教育与促进,提升健康素养水平。积极向省、市卫健部门和计生协官网、县政府官网、县广播电视台等宣传媒体投稿,大力宣传我镇卫生健康工作新做法、新成果,营造卫生健康工作社会氛围。通过开展宣传倡导,转变群众生育观念,进一步提升了计生家庭和育龄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今年以来,我镇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服务活动。

2020年春节期间,镇计生协先后在村、村举办了两台乡村春晚,由村民自编自导自演,具有浓厚乡土气息。把健康素养66条、全民健康生活方式“三减三健”、健康扶贫、健康等健康知识用村民最喜爱的三句半、说唱、广场舞等形式表现出来,推进健康教育与宣传主题与乡村春晚深度融合,寓教于乐,形式灵活,贴近生活,既传播了健康知识,又丰富了群众的节日生活,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深受群众欢迎。

3月24日是第25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携手托疫,防痨,守护健康呼吸”。镇计生办和社区在大市场里搭建了宣传台,开展了集中宣传,解读和宣传结核病的危害,国家防治政策等,营造广大居民共同参与结核病防治的良好氛围。

今年4月是第32个爱国卫生月,为全面打赢肺炎疫情阻击战营造良好环境,镇迅速行动,周密部署,围绕“防疫有我,爱卫同行”主题,在全镇深入开展爱国卫生月活动。

为弘扬文明家风,共建和谐社会,在第27个国际家庭日(5月15日)到来之际,5月12日镇计生办联合五里村在五里中心校开展了“国际家庭日”系列宣传活动,开展了以“小家幸福、大家和谐”为主题的亲子感恩母亲活动。

为深入推进合理膳食行动,开启全民营养新时代,在第六届全民营养周和第31个“5.20”中国学生营养日到来之际,5月19日镇计生办联合社区、村、村、村,在辖区幼儿园、小学开展了中国学生“营养日”主题宣传活动,提倡合理膳食,不食野生动物,倡导“三减三健”健康生活方式,养成个人良好的卫生饮食习惯,增强个人防疫能力。

为隆重纪念中国计生协会成立40周年和组织开展第22个“会员活动日”宣传服务活动,镇计生协积极响应上级计生协号召,精心策划、周密部署、广泛动员全镇广大计生协工作者、会员和志愿者,全面开展以“壮阔四十年,奋斗新时代”为主题,落实计生协“六项重点任务”为内容,形式多样,内容新颖、务实简朴的群众性宣传服务活动。镇村(居)计生协组织召开座谈会,广泛开展群众性主题宣传活动,深入开展关爱服务活动,积极开展网上互动活动。积极参与“我和协会合张影”图片征集活动,村选报的随手拍图片被国家计生协网站选中,作为市唯一入选优秀图片参加评选,点赞排名名列小组第一。

5月24日上午,镇计生协和凤池苑社区计生协在该社区健康广场举办群众文艺汇演,发放了健康知识宣传品,社区文化站将部分科普书籍和儿童读物搬到现场供居民和孩子们阅读。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生进行了健康宣传和义诊检查。精彩的文艺演出、通俗易懂的健康宣传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5月26日,镇计生协和飞霞社区计生协走进老年公寓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关爱老人志愿服务活动。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生给老人们做了常见慢性病及疾病防控等健康知识讲座,并为老人们测量血压,检查身体,细心呵护老年人健康。志愿者为老人们免费理发,并给老人们包饺子。向老年公寓捐赠了口罩、消毒水等防疫物资。活动现场一片欢声笑语,其乐融融,每位老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愉悦的笑容。

今年5月31日是第33个世界无烟日,镇在等村(居)集中开展“保护青少年,远离传统烟草产品和电子烟”主题宣传活动。

6月6日是第25个全国“爱眼日”,今年的爱眼日主题是:“视觉2020,关注普遍的眼健康”。镇在舒怡社区老年大学广场集中开展了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势多样、互动感强的系列宣传科普活动,普及眼健康知识。

(三)强化优质服务,推进卫生计生工作向健康服务转型

充分发挥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居)卫生服务室(站)的服务优势,积极组织镇卫生计生保健技术服务人员和村(居)干部做好政策内怀孕妇女的孕期、产前、术后随访服务,积极开展避孕药具发放、优生指导、生殖保健等技术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优质服务工作。

为提高人口素质,促进妇女和儿童健康,切实减少出生缺陷发生率,我镇全面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项目,明确了镇计生办、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居)委会、村(居)卫生室等相关单位工作职责,并制定了科学的奖惩考评机制,镇与村、社区、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等单位多次协调,全力推进卫生计生工作向优质服务方面转型。

各村、社区积极利用节日、宣传月、宣传周,网络宣传、健康知识讲座、咨询服务、派发健康知识宣传资料、出版卫生计生宣传栏等,广泛开展控烟和艾滋病、结核病、流行病等重点疾病预防教育。并针对不同人群,大力开展避孕节育、生殖健康、性病防治、优生优育和青春健康等宣传,全面普及卫生计生科普知识。

从提高居民的健康素养入手,提倡“天天开心,日日运动,饮食均衡,戒烟限酒”的健康生活方式。通过每月的“健康知识讲座”,普及居民的健康知识,增强家庭成员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建立家庭健康档案,实施家庭医生签约履约服务活动,关注精神卫生和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计生特殊家庭的身心健康。

深入开展优生优育等优质服务活动,为新婚夫妇免费提供婚前、孕前健康检查和咨询服务。完善药具发放网络,加大优生健康宣传力度。积极开展“两癌筛查”,叶酸和儿童营养包发放工作。

为深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提高群众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知晓率,镇计生办联合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各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家庭医生签约宣传活动。围绕活动主题“我与家庭医生有个约定——家庭医生与您携手共同维护健康”,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服务活动。做到四类人群应签尽签,不求百分之百签约,力求已签约人群百分百履约。

截至目前,已有828人参加了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占全年任务数53.73%。已完成婚检481对,占全年任务数的46.56%。

(四)强化利益导向,全面兑现计生奖励优惠政策

一是做好各项计生奖励优惠政策的兑现落实工作,努力让符合条件的计划生育家庭享受更多的社会改革发展成果。如:国家计生奖励优惠“三项”制度、县人口基金关爱女孩项目、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优待计生家庭等计生奖励优惠政策。

二是结合精准扶贫和健康扶贫工作,持续开展计生关怀帮扶活动。切实做好计生特殊家庭关怀帮扶工作,落实帮扶措施,构建计生家庭发展支持体系,大力宣传“180”、“351”政策。

截止目前已完成奖扶、特扶、奖扶扩面、手术并发症、大病救助、意外事故、人口健康基金“5.29”贫困慰问金的打卡发放工作,其中奖扶对象927人,发放扶助金904080元。特扶对象237人,发放扶助金1262400元。奖扶扩面对象1876人,发放扶助金1297200元。手术并发症对象36人,发放补贴122400元。大病救助、意外事故救助对象36人,发放救助金283101元。人口健康基金“5.29”贫困慰问对象20户,发放慰问金20000元(每户1000元)。

(五)强化项目创新,着力提升我镇卫生健康工作品牌

进一步抓好村“城市生活e站”、“家庭发展中心”、博爱家园项目验收工作,发挥鼓楼社区城市生活e站示范效应作用。投资60万元高标准高质量建成村“家庭发展服务中心”,被列为第三批省家庭发展“十百千”工程示范单位。同时,以县驻苏州市流动人口工作站为依据,努力提高为流动人口服务的水平。

2020年5月份,鼓楼社区申报中国计生协“暖心家园”项目县级示范点,正在报批中。

(六)抓好各类平台信息化建设,完善全员数据库质量。

将各类平台反馈信息积极进行比对并逐一核实,提高全员数据库的准确性,同时纳入镇年终考评。

(七)强化干部岗责和督查调度,全面提升卫生健康工作水平

以强化督查调度为抓手,以兑现岗责为手段,夯基础,促平衡,全面提升卫生健康工作水平。

为适应计生工作转型和上级考评的需要,镇多次召开座谈会、党委会,制定了2020年度新的卫生健康工作岗责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卫生健康工作干部岗位责任制的若干规定》。建立绩效奖惩机制,实行奖罚分明、奖优罚劣。

(八)加大村卫生室建设力度。

根据县下达我镇2个村卫生室维修改造和6个村卫生室新建任务。截止目前,高塘村、舒玉村两个卫生室已基本改造完成,杨家村、幸福村、双丰村、石桥村等村卫生室正在有条不紊的建设中,另外2个村卫生室正在规划中。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

目前尽管我镇各项效果指标在全县排名较好,但全县各乡镇考评分值相差不大,竞争非常激烈,出生人口性别比、早孕发现率等关键性效果指标不稳定,稍微松懈成绩就会下滑,所以还要持续抓好各项工作,做到警钟长鸣,每一项工作都不能掉队,每一项工作都要争先,尤其是推进健康行动,必须抓紧抓好。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进一步狠抓早孕发现,全面优化效果指标。

扎实抓好孕情的干部包保访视,加强出生人口的性别比综合治理,对于超周上报孕情和孕情不明原因消失兑现干部岗责,促进计生效果指标趋于优化。

(二)持续深化优质服务,全面提升质量指标。

推进实施健康行动计划,狠抓健康促进宣传、出生缺陷干预、妇幼保健、免疫规划、婚检、孕优检、厕所革命、家庭医生签约履约等健康服务工作,进一步强化兑现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村、社区卫生服务室(站)的岗位责任,严格兑现工作考评和绩效挂钩。

(三)进一步抓好创新项目建设,争取加分项目。

第4篇:营养保健协会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儿童发展综合服务机构;印度;早期教育;健康;营养

[中图分类号]G6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07)09-0047-03

在印度,由政府部门、志愿者组织、宗教团体和私人机构发起和组织的各类早期教育机构项目中,儿童发展综合服务机构项目是全国性的最大的服务项目。此项目为最贫穷的儿童和妇女提供免费的服务,以改善他们的健康、营养和教育状况。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支持印度政府采取相应策略减少并防止儿童的营养不良,协助印度政府扩展及增加儿童发展综合服务机构项目,帮助其加强对儿童教育工作者的培训。并实施以社区为主的儿童早期干预,以改善儿童营养不良、饮用水与维生素缺乏等问题。

一、儿童发展综合服务机构项目的发起

在印度的人口中,32%是15岁以下的儿童。据统计,印度每年有超过200万的儿童死于可预防的传染病,而因营养不良导致死亡的儿童更是占死亡儿童的50%。印度儿童发展综合服务机构项目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在项目执行之前,印度计划编制委员会于1972年举行了一次政府各相关部门会议,提出了一个在全国实施儿童保育服务的计划。随后,由8位部长组成的专项小组对儿童保育服务机构项目的可行性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由于资源有限且分配不均,再加上不成系统的服务方法,印度的儿童保育计划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调查强调了在基层建立一个有效组织机构以提供儿童综合保育服务的必要性。

1974年,印度政府制定了国家儿童政策,将儿童视为国家最重要的、最有价值的资源。并指导各州政府在儿童出生前和出生后为他们提供充分的服务,以确保其身体、智力和社会性得到充分发展。1975年,印度政府开始制定并实施儿童综合服务计划。

在1975~1976年间,印度政府在试验的基础上启动了33个儿童发展综合服务机构项目。依据项目服务区域内居住的人口数量,每个项目由50到100个服务中心组成。项目执行一年后的评估结果显示:儿童的健康和营养状况得到改善,相当数量的贫穷儿童受益于此方案。受此结果的鼓舞,在1978~1979年和1980~1981年期间,印度政府又分别通过了67个和50个新方案。到1990年,全国运行中的儿童发展综合服务项目和服务中心的数量分别达到2424个和20.3万个。到1994年,儿童发展综合服务机构项目在3787个街区、约40万个服务中心得到实施,服务对象涉及17.6亿儿童和3.9亿母亲。随着项目的不断扩展,它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儿童服务项目。

该项目的主要服务机构是Anganwadi(意为“一个庭院”)。项目由中央政府与各种国际捐赠机构如世界粮食组织(WFP)、美国减灾合作组织(CARE)、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欧盟(EU)、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和世界银行(VCB)等共同资助。

二、儿童发展综合服务机构项目的目标

儿童发展综合服务机构项目是一个针对6岁以下儿童全面发展的综合项目。该项目对儿童发展的整体情况做了分析,旨在改善儿童出生前后的环境。

项目的具体目标是:1、改善0~6岁儿童的营养和健康状况。2、为儿童心理、身体和社会性发展打下基础。3、减少死亡率、发病率、营养不良和辍学的影响范围。4、保证政策得到有效执行,联合各部门共同促进儿童发展。5、通过适当的营养和健康教育,提高母亲照看儿童的能力。

三、服务的类型和接受者

儿童发展综合服务项目针对生活在农村及城市贫民区的儿童和妇女,为保护儿童和儿童发展提供全面的服务。通过团体合作,该项目向区域内的儿童和妇女提供以下服务:

1、补充营养。向怀孕和哺乳的妇女及6岁以下儿童提供营养补充。每月由健康人员分析儿童成长监控记录,根据每个接受者的营养状况提供正常或特殊的营养补充。

2、免疫和健康检查。向所有6岁以下儿童、怀孕和哺乳妇女提供免疫和健康检查服务。此项服务由公共健康中心(PHC)医生、妇女健康访问者(LHV)/护士和助产士(ANM),以及庭院工作者的助手(AWW)提供。

3、咨询服务。为妇女和儿童提供咨询服务,尽早发现其健康问题及身体和智力上的缺陷,并建议有问题的儿童和妇女去医院做进一步的治疗。

4、非正规幼儿教育。为3~6岁儿童提供幼儿教育。不过,该项目不包括对3岁以下儿童实施任何早期干预。

5、营养和健康教育。向参加项目的所有15~45岁的妇女提供健康和营养教育。

四、儿童发展综合服务机构项目的组织

该项目的组织有五个主要层次:中央、州或联合地域、邦、街区以及村庄或庭院。

1、中央:由设立于人类资源发展部妇女和儿童发展局的中心秘书处负责指导全部项目。其他各部如健康、教育、农业等部和国家其他组织共同参与跟项目有关的计划、合作及活动的实施。

2、州:由州政府成立学部负责州内的项目实施。州学部秘书处与其他相关部门,如大学、培训机构和志愿者组织合作管理州项目。

3、邦:由州政府指派官员负责管理邦内的项目,被指派的官员负责协调与项目有关的其他机构和志愿者组织的活动。

4、街区:在每一街区任命一名儿童发展官员负责本街区方案的实施。这名官员是方案的全面主管,配有4~5名管理人员协助他开展工作。

5、村庄/庭院:每700~1000居民指派一位庭院工作者。他有一名助手协助,负责提供儿童保育和教育服务。庭院工作者及其助手与健康人员、妇女团体和社区领导密切合作。庭院是负责向特定儿童和妇女提供综合服务的主要民间机构。

儿童发展综合服务机构项目的负责人员可以分成两类――计划人员和健康人员。除了服务于项目外,健康人员也向普通民众提供服务。与健康和营养相关的活动由计划人员和健康人员共同完成。国家公民合作与儿童发展协会(NIPCCD)是培训项目负责人员的最高团体。本项目动员全国有关的培训组织为各层面的负责人提供培训。健康人员的培训则由健康部负责。

五、对项目的简评

各种研究表明,印度儿童发展综合服务项目对其服务对象产生了积极影响,对提高儿童存活率有潜在作用。参加该项目的母亲和儿童其健康和营养状况明显好于同地区未参加该项目的母亲和儿童。在小学里,与其他儿童相比,接受过儿童

发展综合服务项目的儿童表现出较好的语言、认知/概念发展和行为能力、较高的记忆力和低辍学率。其学业表现进一步表明此项目对幼儿有积极影响。

此项目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1、缺乏充足的自然材料。2、与健康和营养活动相比,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较低。3、缺乏父母和社区的参与。

六、启示

1、印度儿童发展综合服务项目虽是全国性项目,但在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各省/邦的实际情况,针对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对项目进行相应的调整。因此,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一做法值得我们借鉴。我国在制定相应的幼教发展规划与政策时也应全面考虑各地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既要给予宏观的方向性指导,又要针对各地幼教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儿童的发展并提高早期教育质量。例如。通过调查,分析制约当地儿童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满足儿童发展基本需求的基础上,给予当地相关机构有针对性的指导。

2、印度政府没有拿有限的资金去建设高档的城市幼儿园,而是将其投向广大的农村贫困地区。项目强调对工作人员的培训,以提高早期教育质量,从而使数千万儿童受益。相比较而言,我国人口众多,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即便是同一地区,城乡之间也存在着较大差异。此外,大量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还享受不到城市中优质的早期教育资源。这也是我国在构建和谐社会时应着力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第5篇:营养保健协会工作计划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暂行管理办法》,统一部署,规范管理,大力宣传,正确引导学生自觉饮奶,养成科学良好的饮奶习惯,增强我市广大中小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智力,为加快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安全第一原则。各相关部门、各学校要制定管理制度,完善管理措施,强化安全意识,建立检查机制,确保学生饮奶安全。

(二)坚持审批认定原则。根椐国家相关规定和要求:对学生奶定点生产企业实行资格认定制度,鼓励信誉好的大型骨干企业进行规模化的生产、储运、配送,实行有限的市场竞争。为确保学生饮用奶的质量安全,优先推荐经国家审批认定,并授予“中国学生饮用奶定点生产企业”证书和标牌的部级龙头骨干企业蒙牛集团、伊利集团向我市中小学供应学生饮用奶。没有经过审批认定的企业,不得向我市中小学生供应学生饮用奶。

(三)坚持稳步推进原则。实行先试点后推广的模式。首先在各县(市、区)城区、乡镇政府所在地中小学(幼儿园)及市直学校试点,待完善管理,总结经验后,再向其他学校推广。

(四)坚持学生自愿原则。“学生饮用奶计划”要坚持政府引导、学生自愿的原则,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选择,各单位要根据实际,积极稳妥地逐步推广,不得强迫学生征订,对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企业和学校要积极做好困难学生的饮奶工作,确保“学生饮用奶计划”顺利、稳步、安全、和谐实施。

三、工作措施

(一)成立机构,加强领导。市政府成立市实施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实施“学生饮用奶计划”的组织、管理、协调与指导工作。

(二)大力宣传,正确引导。实施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作为一项改善中小学生营养与健康状况的重要措施已被列入《中国儿童发展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各有关部门、各学校要大力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小学生营养与健康的高度重视和关心,国家实施“学生饮用奶计划”的重要意义、目的、原则和工作方针。各学校要将“学生饮用奶计划”纳入学校“营养与健康教育”和“安全卫生知识教育”计划,加强与学生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引导学生自觉饮用学生饮用奶。

(三)明确责任,密切配合。各相关部门、各学校要密切配合,精心组织,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教育行政部门是实施“学生饮用奶计划”的组织者,要按照上级文件规定,把此项工作作为改善学生体质的一项重要工作组织好、宣传好、引导好,要坚决停止无国家“学”字标识的牛奶或含乳饮料进入学校,严禁学校违法违规自制“豆奶”。学校是实施“学生饮用奶计划”的承办者,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严格管理,规范操作,不得任意加价或收取其他费用。学校在储藏、保管、分发、废弃包装物的统一收集处理工作中所发生的费用由学生饮用奶企业承担。卫生、质监等部门要按职责加强学生饮用奶卫生、质量监督,确保学生饮奶安全。卫生部门要会同教育部门对学生饮奶后的营养与健康状况进行跟踪监测。交警部门要为供奶配送车辆开辟“绿色通道”,确保学生饮用奶按时送达学校。发展改革、财政、物价、农监、工商、税务等部门要为我市实施“学生饮用奶计划”提供优质服务和政策扶持。监察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对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为“学生饮用奶计划”的实施保驾护航,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失职渎职、管理不善,擅自订购和组织学生饮用非国家学生饮用奶定点生产企业产品造成集体安全卫生事故的单位和个人,要追究有关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四、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市(县、市、区)学校要层层召开实施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工作会议,传达贯彻国家、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安排部署实施“学生饮用奶计划”工作。

第6篇:营养保健协会工作计划范文

一、总体目标

通过3-4年的努力,使全县38个乡镇、344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含村小、完小、民办学校),具备标准的学校食堂及适用的学校伙房,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供餐环境,全面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提高学生营养健康水平。

二、实施内容

(一)全面落实中央财政对试点区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3元/天/人的营养膳食补助和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小学生4元/天/人、初中生5元/天/人的生活补助。

(二)统筹资金,改造学校食堂或学校伙房,改善学生就餐条件。

(三)规范供餐方式,制定营养菜谱,加强营养指导。

(四)强化学校食堂监管,严格食品供应准入,确保食品安全。

三、实施步骤

(一)2012年,全县344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含村小、完小、民办学校)中的104所学校利用标准食堂实行学校食堂供餐,235所学校利用临时改造的食堂或伙房实行学校食堂供餐,5所学校实行托餐;县财政统筹安排1942万元专项资金,对16所单设中学食堂进行改扩建,改扩建面积为16183平方米;临时聘请营养师,制定营养菜谱,提高学生营养水平;启用全市统一的学生学籍管理系统进行资助经费管理,实施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监测评估。

(二)2013年,县财政统筹安排2632万元专项资金,对49所小学及乡中的食堂进行改扩建,改扩建面积为21937平方米;由县人力社保局采取人才引进的方式,为各乡镇教管中心、单设中学、直属学校各招录1名营养师。

(三)2014年,县财政统筹安排1485万元专项资金,对41所完全小学的食堂进行改扩建,改扩建面积为12376平方米;由县人力社保局采取招录的方式为各乡镇教管中心、单设中学、直属学校各配备3-5名食堂专业工作人员。

(四)2015年,县财政统筹安排1429万元专项资金,对238所村小、教学点及民办学校的伙房进行改扩建,改扩建面积为11900平方米。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县人民政府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教委、财政局、发改委、卫生局、食药监局、工商局、监察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教委,由县教委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日常事务和组织实施。

第7篇:营养保健协会工作计划范文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人为本,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开展体育运动,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体育需求,全面提高国民体质和健康水平。

(二)基本原则

——政府主导,人人参与。坚持体育事业的公益性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以提供体育基本公共服务为主要任务,动员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形成人人关心体育、支持体育、参与体育、重视健康的社会氛围。

——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处理好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城市与农村体育协调发展的关系,处理好*市级重点竞技项目与业余训练项目布局的关系,处理好体育行动计划与体育事业发展*规划相结合的关系,促进体育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改革创新,人才强体。不断深化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和运行机制创新。建设一支能够适应新时期体育工作需要的体育人才队伍,为国家培养和输送更多更好的体育后备人才。

(三)总体目标

到20*年,基本形成亲民、便民、利民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公共体育服务综合水平显著提升;培养一支规模合理、结构科学、优势突出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队伍;体育产业规模逐步扩大,体育服务业品种门类较为齐全;兴建一批群众身边的健身场地和设施。

具体目标是:

——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人数占全区总人口的比例达41%;

——国民体质抽样合格率达88%;

——*运动员每年参加全国比赛获金牌2枚以上,参加*市级比赛获金牌30枚,力争有*籍运动员参加2009年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到20*年有2名*籍运动员参加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并获得奖牌;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1.1平方米以上。

二、主要行动

(一)全民健身普及行动

1.行动目标

引导广大市民自觉参加全民健身,倡导一人掌握1—2个体育运动技能,使广大市民养成经常性锻炼的习惯。全民身体素质特别是青少年身体素质明显提高,到20*年青少年学生平均身高力争增加1—2厘米。

2.行动内容

(1)广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增强市民体育健身意识,使参与“人人健身”的人数逐年增加。到20*年,全区经常性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口达到41%以上。具体内容是:

——举办四年1次的全区运动会、老年人运动会,每年举办迎春长跑、登山、太极拳、网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冬泳、健身舞等500人以上的示范性全民健身活动8次以上。力争做到每月有一次大型体育活动。

——区级部门、各系统、各行业、各大中型企业,各乡镇、街道形成有届次的2—3年举办一次运动会。

——举办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文化体育活动。“元旦”、“春节”、“端午节”、“全民健身日”、“中秋节”、“国庆节”由区体育局和有关部门承办;“三八妇女节”由区妇联、区总工会承办;“五一劳动节”由区总工会承办;“五四青年节”由团区委承办;“六一儿童节”由区教委、区妇联承办;“七一建党日”由区直机关工委承办;“八一建军节”由区人武部承办;“九九重阳节”由区民政局、区老委办、区老干部局承办。

——体育场、馆每年单独承办市级以上比赛1次以上,承接和协办各种区级体育比赛活动*次以上。

——各体育协会组织每年应举办2—3次具有一定规模和社会影响的体育活动,积极参加区上举办的体育比赛活动。

——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坚持开展工间操和课间操。

——积极参加*市两年1次的综合性运动会,参加定期举办的*市农民运动会和老年人运动会、残疾人运动会等有关体育比赛活动。

牵头单位:区体育局

协作单位:区财政局、区教委、区农办、区直机关工委、区人武部、区妇联、区总工会、区民政局、区老干部局、区老委办、区残联。

(2)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积极开展亿万青少年阳光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不少于1小时,中小学校体育课每周增加到4节,每年至少举办1次全校运动会,使学生掌握1—2项终身受益的体育技能,并养成经常性锻炼的习惯。坚持办好已经形成届次的中小学生体育竞赛活动,选拔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充分发挥青少年俱乐部的作用,加强对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和引导,到20*年要创建2个部级青少年俱乐部。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根据体育课时总量配齐配足体育教师。加强学校体育设施的建设和体育器材的配置,2009年,有一所市级重点中学建成1个标准塑胶运动场,到20*年,全区学校各种规格的塑胶运动场达到28个。

牵头单位:区教委

协作单位:区财政局、区体育局

(3)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健全国民体质监测制度,完善国民体质监测网络。到20*年建成区级国民体质监测站1个,在有条件的社区建立国民体质监测点。规范国民体质监测手段、程序和标准,科学指导群众健身,将国民体质监测指标纳入常年性体育指标统计,不断提高国民体质抽样合格率。

牵头单位:区体育局

协作单位:区统计局

(4)完善体育社团组织网络体系。加强对各类体育社团组织的指导、管理和服务工作,充分发挥体育社团在群众体育工作中的纽带作用,带动市民广泛参与体育活动。

牵头单位:区体育局

协作单位:区民政局

(5)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力度。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业务水平,充分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各中小学校体育老师和各乡镇、街道文化服务中心的作用,搞好群众体育活动的指导、管理和服务工作。到20*年,每万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城市达到15名,农村达到6名。

牵头单位:区体育局

协作单位:区教委、区文广新局

(6)完善群众体育法规体系。加快群众体育法制化进程,以各种形式向社会宣传体育法律法规,促进群众体育事业健康发展。

牵头单位:区体育局

协办单位:区政府法制办、区司法局

(二)竞技体育提升行动

1.行动目标

围绕市级运动会战略,突出重点运动项目,大力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一批能在全国和市级比赛中争金夺牌的优秀运动员。在参加市运会上力争代表团总分、奖牌总数排位于全市前列。区体校每年在训运动员规模保持在500人以上,注册运动员200人以上。

2.行动内容

(1)打造特色运动项目。以创建国家奥林匹克后备人才基地为目标,打造*市高水平后备人才培训基地。一是打造国际象棋为精品优势项目,每年在全国比赛或国际比赛中夺取金牌;二是突出跆拳道、柔道、拳击、举重、武术、网球等6个市级重点运动项目,每年在市级比赛中夺取金牌30枚以上;三是大力开展田径、游泳、篮球、乒乓球、足球、羽毛球、象棋、围棋、跳水、艺体等项目并在广大群众中推广普及,增强人民群众身体素质。

牵头单位:区体育局

协作单位:区财政局、区教委

(2)以加强教练员、裁判员队伍管理为主导,提高教练员、裁判员的执教、执裁水平。建立健全教练员选拔、任用、考核制度;建立教练员按运动成绩确定分配收入的分配制度;制定优惠政策,引进高水平教练来我区执教;对重点运动项目的优秀教练员在工作条件、资源配置、生活待遇等方面予以重点保障。到20*年,新培养部级裁判员1名,国家一级裁判员8名,扩大二、三级裁判员规模。

牵头单位:区体育局

协作单位:区财政局、区人事局、区教委

(3)建立完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教育部《关于下发少年儿童体育学校管理办法的通知》(体群字〔1999〕17号)文件规定,把体校纳入九年义务教育序列,在工资、福利等方面给予保障。按照政府举办,体育、教育部门共同管理,形成以体育部门为主的体教结合后备人才培养体制。要围绕优秀运动队建设,以区体校为骨干,以各级各类学校和有场地的单位为基础,以培养后备人才训练点和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为补充,建立完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体系;形成区体校与普通中小学有机衔接,使体育后备人才在受训同时能接受国民教育的运行机制。加大对社会兴办体育人才培养学校扶持力度,使社会兴办体育人才培养学校与普通教育学校同等享受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以各种形式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牵头单位:区体育局

协作单位:区人事局、区财政局、区教委

(4)提高竞技体育训练科技水平。积极引进、培养高素质体育科研人才,增添科技、科研设施设备,加大体育科技投入,不断提高体育运动训练的科学管理水平。

牵头单位:区体育局

协作单位:区科委

(5)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大力实施“请进来”和“走出去”战略,加强与市级相关运动项目管理中心、体育院校和其他省(区、县)的人才交流合作。

牵头单位:区体育局

协作单位:区人事局、区财政局

(6)积极举办和承办体育赛事。每年举办青少年体育竞赛8次以上,促进青少年业余训练的蓬勃发展。每年承办1—2项高水平体育赛事,满足广大群众观赏高水平体育赛事的需求。

牵头单位:区体育局

协作单位:区财政局、区教委

(7)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区体校选拔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苗子和参加*市级比赛获前三名、参加全国比赛获前八名的优秀运动员优先进入重点中小学校学习。对参加市级以上比赛获奖的运动员、教练员等,按照区政府印发的《*区运动员教练员奖励实施办法》规定,予以表彰和奖励;对输送体育后备人才进入市级优秀运动队的单位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对培养的运动员在国内外重大赛事中获取奖牌的单位和教练员、体育教师给予通报表彰和奖励。

牵头单位:区体育局

协作单位:区教委、区人事局、区财政局

(三)体育产业促进行动

1.行动目标

着力培育体育健身娱乐、体育培训、体育用品销售、体育竞赛表演、体育休闲旅游等市场,努力构建覆盖面广、社会化高、多层次的体育消费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消费需求。对体育产业及经营项目办证、年检实行免费服务。扩大体育发行规模,确保体育发行年增长幅度不低于15%。

2.行动内容

(1)培育体育服务业。重点培育体育健身娱乐市场、体育竞赛表演市场、体育培训、体育技术服务市场、体育旅游市场、体育用品市场和体育中介服务等体育服务产业,推动体育消费市场需求的扩大和升级。注重对体育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定期参加市级以上体育经纪人等专业技能培训,建立一支体育职业经纪人队伍。

牵头单位:区体育局

协作单位:区工商分局、区旅游局

(2)加强体育发行和管理。探索扩大体育发行的新模式,进一步完善体育发行促销办法,拓展体育经营市场,到20*年,全区电脑销售网点数量稳定在50个以上,即开型体彩专卖场达到3个以上,体育的发行规模力争达到1600万元。规范体育公益金的管理和使用。

牵头单位:区体育局

协作单位:区市政局、区财政局

(3)积极开展体育商业竞赛经营活动。大力开展深受群众喜爱的各类体育项目业余联赛市场,发展赛事经济。推出以“体育旅游、快乐城市”为主题的体育健身和体育休闲旅游。打造一批包括漂流、探险、山地户外、水上运动等各具特色的体育旅游项目。开展各类登山、攀岩、越野、水上运动等户外活动项目,做大户外运动市场。

牵头单位:区体育局

协作单位:区旅游局

(四)体育基础设施推进行动

1.行动目标

到20*年,基本完善区级、街道社区和乡镇、行政村的全民健身体育设施,使全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1.1平方米以上。

2.行动内容

(1)加强体育基础设施的规划管理。将公共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乡总体规划,并将总体规划中确定的公共体育基础设施落实到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同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年度计划。新建城镇居民小区要按规定规划和建设体育设施;已建成的城镇居民小区公共体育设施未达到建设规范的,要根据情况逐步完善。对各级各类已建成公共体育设施的维护费用应纳入财政预算。

牵头单位:区规划局

协作单位:区体育局、区建委、区财政局

(2)加快区级重点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游泳馆(李渡体育中心)和*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江东休闲体育城)的建设。

牵头单位:区发改委

协作单位:区体育局、区财政局、区规划局、区建委

(3)建设完善乡镇、街道体育基础设施。新建登山健身步道1条;完善10个社区以路径建设为主的全民健身设施;在10个乡镇分别修建含有1片灯光篮球场、2片羽毛球场,配备5张乒乓球台和1条全民健身路径的综合体育场地;在100个村分别修建1片篮球场,配置2张乒乓球台。

牵头单位:有关乡镇(街道)

协作单位:区体育局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政府统一领导、职责明确、协作联动的工作机制,区政府成立政府分管领导担任组长,区级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健康*”*区体育行动领导小组,负责各项行动的组织协调和指导推进。各乡镇、街道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把体育工作列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结合本地实际制订实施方案并加以推进。政府有关部门要落实职责,明确目标任务,切实制定支持性政策和具体措施,为“健康*”*区体育行动计划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保障。

(二)推进组织建设。在区体育主管部门的指导监督下,进一步深化体育事业单位的改革,提高工作效能。完善乡镇、街道文化服务中心的体育工作职能,做到乡镇、街道体育工作有机构、有人员、有经费、有场所、有活动、有考核。

第8篇:营养保健协会工作计划范文

一、坚持政府引导、学生自愿的原则,积极、稳步推进“学生饮用奶计划”

实施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要充分体现和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各地应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有组织、分步骤地开展工作。要坚持先试点,再逐步推广的做法,根据当地的实际,先选择部分学校试点,取得经验后再逐步扩大实施范围。?

开展“学生饮用奶计划”的学校,应坚持学生饮奶自愿的原则,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选择,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学生自愿饮奶,任何单位都不得下达指令性指标。?

二、加强管理,健全制度,保障“学生饮用奶计划”顺利实施

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学生饮用奶计划”的管理,督促学校严格按照国家的要求组织实施“学生饮用奶计划”。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按照《关于实施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的通知》、《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实施方案》、《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暂行管理办法》的要求,在国家认定的定点企业中进行招标,自主选定供奶企业,并签订供货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凡实施“学生饮用奶计划”的学校,应明确一名校领导负责此项工作,并确定一名教师或相应的工作人员负责具体的组织实施。实施“学生饮用奶计划”的学校,应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具体的管理制度和措施,协助定点企业做好牛奶定购、分发、交费、废弃包装物的统一收集处理等工作。学生饮用奶在学校储藏、保管、发送中发生的费用由企业承担,其费用由企业与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协商并报物价部门统一核定,学校不得在核定的价格之外任意加价或收取其他费用。?

实施“学生饮用奶计划”的学校应加强有关牛奶与营养健康(包括乳糖不耐现象)、食品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使师生不仅知道牛奶的营养价值,养成饮奶的习惯,而且懂得如何从外观和口感上辨别合格的牛奶和变质的牛奶,在发现有问题的牛奶或发生饮奶不适反应时,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

三、把好学生饮用奶进校关,确保学生饮用奶卫生安全

实施“学生饮用奶计划”的学校要严把学生饮用奶进校关,按照《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暂行管理办法》的要求,选用经国家有关部门认定的定点企业按照规定标准生产的、并在包装上印有“中国学生饮用奶”标志的学生饮用奶进入学校。要防止定点企业的不合格产品和非定点企业的乳品利用各种名目进入学校。含乳饮料不属于学生饮用奶,学校不得以实施“学生饮用奶计划”的名义统一组织学生饮用含乳饮料。?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重视建立规范的“学生饮用奶计划”供奶秩序,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不得违背《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暂行管理办法》的规定要求,自行认定学生饮用奶定点企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实施“学生饮用奶计划”的名义组织学生饮用未经国家有关部门认定和审批的牛奶。对假冒学生饮用奶的企业,教育行政部门要配合有关行政部门对其进行严肃查处。?

四、建立学生饮用奶卫生安全防范机制

实施“学生饮用奶计划”的学校,要强化食品卫生安全意识,树立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配合“学生饮用奶计划”定点企业建立健全学生饮奶安全防范和事故处理机制,包括日常的安全防范措施、发生安全事故的处理办法、防止学生产生心因性反应的预案等。?

要防止个别学生因乳糖不耐而产生饮奶不适所造成的不良影响。一旦发生乳糖不耐所致的饮奶不适反应,教师应向学生进行解释,并及时让学生停止饮奶,进行必要的观察。要严格区分乳糖不耐症与食物中毒症状,未经卫生部门检测和化验,不要轻易得出食物中毒的结论,以免产生不良的社会反响。?

学校应建立健全学生饮用奶安全事故的报告制度,发生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事故,应及时报告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还应及时与当地学生饮用奶办公室取得联系,以使各有关方面共同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并处理好有关善后事宜。?

第9篇:营养保健协会工作计划范文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23号)精神,促进我市保险业持续协调、健康规范发展,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促进保险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保险是现代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险具有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功能,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是金融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我市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促进保险业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完善灾害防范和救助体系,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稳定运行;有利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全社会保障水平,促进社会稳定和谐;有利于协调各种利益关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和纠纷,推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创新,提高政府行政效能;有利于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快我市保险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大对保险业的支持力度,促进保险业又好又快发展,更好地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二、进一步明确促进保险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国发〔20*〕23号文件,充分发挥保险的经济“助推器”和社会“稳定器”作用,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保险保障和优质服务,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任务目标。到20*年全市保费总收入达到21亿元,争取用3—5年时间,保险履盖面达到50%,年均增长20%以上。把全市保险业建设成为市场体系完善、服务领域广泛、经营诚信规范、偿付能力充足、综合竞争力较强,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协调统一的金融服务行业。

三、努力做大做强保险业,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积极发展各类责任保险和意外保险。要增强运用保险机制进行社会管理的自觉性,采取政策引导、市场运作、政府推动等方式,大力发展各类责任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业务。有关部门要认真做好工作,积极推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校方责任、火灾公众责任、医疗责任、安全生产责任、建筑工程责任、产品责任、环境污染责任、旅游意外保险、节育手术保险和计划生育家庭保险等保险的发展。提倡监护人自愿为学生购买意外保险,发展学生平安保险。建筑施工、煤矿等高危行业在参加工伤保险基础上,还应为从事高危作业的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

(二)统筹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养老保险。加快发展商业性养老、医疗、健康保险,逐步形成全面覆盖、多层次的保险保障体系。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商业保险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障计划,提高员工生活保障水平。发挥保险机构在精算、投资、账户管理、养老金支付等方面的优势,推动保险机构参与企业年金业务,拓展补充养老保险服务领域。积极发展个人健康、养老保险。结合城镇、农村医疗体制改革,推出适当健康保险产品。积极探索保险机构参与城镇职工补充医疗保险。

(三)大力发展“三农”保险。要抓好农业保险试点工作,逐步建立多形式经营、多渠道支持的农业保险体系。保险企业要深入研究农民在养老、医疗等方面的保险需求,积极发展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农村计划生育保险、外出务工农民保险、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农村干部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要加快县域保险市场发展,支持具备条件的保险公司在农村设立营销服务部,为农村提供直接、便利的保险服务。

(四)积极拓宽保险服务领域。保险企业要挖掘市场潜力,拓展服务领域,增加有效供给,扩大承保面,提升行业影响力。要积极开发,不断推出为国企改革、农业、第三产业、高科技企业、民营经济发展服务的保险新产品,广泛开办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保险业务。要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推出个性化、差异化的保险服务项目,不断满足多层次的保险需求。努力改进服务方式,创新服务手段,提高服务层次,从单一的承保理赔服务,逐步向风险管理、理财咨询、投资规划等综合过渡,提高保险技术含量,实现服务增值。

(五)规范保险企业经营和服务行为。要大力加强保险行业诚信建设,整顿规范保险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保险机构和保险从业人员销售服务中的不正当竞争、欺诈误导、拖延赔付、无理拒赔等行为,切实保护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合法利益。保险企业要通过严格内控和行业自律,完善自我约束机制,增强依法合规诚信经营的自觉性。要建立科学的理赔服务标准和程序,不断提高理赔速度,缩短结案周期;积极完善小额赔款快速理赔、理赔“绿色通道”等措施,切实方便客户。要规范保险企业营销行为,保险营销人员持有《保险从业人员资格证书》方可上岗。

(六)加强保险行业协会建设。要进一步完善保险行业自律体系,加强保险行业协会建设,推进监管与自律有机结合。行业协会要充分发挥在加强自律、推动诚信建设方面的作用,建立健全诚信制度和信用评价机制,完善各项自律公约,积极参与保险合同纠纷的调解处理。对保险企业的违规和失信行为要采取有效惩戒措施,必要时建议监管部门依法对其进行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