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参与式教学设计案例范文

参与式教学设计案例精选(九篇)

参与式教学设计案例

第1篇:参与式教学设计案例范文

关键词:C程序设计;案例式教学;计算思维

中图分类号:TP312

1C程序设计课程的重要地位

我院从2008年以来,积极响应教育部和陕西省教育厅的有关教学改革的文件精神,全面修改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教学的研究与改革如火如荼地展开。尤其是指导学生参加全国软件设计大赛之后,深深体会到传统的教学方法已远不能适应软件设计的要求,针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应用案例式教学方法,才能推动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才能使学生学到的知识适应软件设计的发展。

教学实践证明,C程序设计课程对引领学生进入软件设计行业、掌握基本程序概念和算法原理、产生程序设计兴趣和爱好、完成从传统科学的思维方式向计算思维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编程意识、形成编程风格、提高编程能力等,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加强对C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与研究至关重要。

2案例教学法的基本思想

目前,案例教学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医学、法学和管理学等学科的教学之中。案例教学模式是一种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以案例分析为基础,解决问题为主线,教学内容围绕案例的讨论、分析逐步展开,通过对案例的剖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思考,让学生充分讨论并发表各自的见解,教师适时引导和评判,最后总结相关的知识点。案例是实现案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教学案例并不是简单的举例,可以是典型的算法范例,可以是软件项目中的一个模块,一个部分,也可以是企业招聘软件人才的考题。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以案例分析讲解为基础,以讲解相关知识点为主线,以启发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为目的。

3案例教学法在C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实践

案例教学的一般过程是“提出案例-案例分析-要点讲解-知识点导入-模仿-应用”。

3.1通过案例突出常用的算法

程序设计课程中算法是设计程序的根本,算法是运用计算机解实际问题的步骤。程序是根据计算机的算法,再结合具体的高级语言编写语句代码。C程序设计课程中,常用的算法有:求累加和,求阶乘,求极值,求闰年,求素数,求最大公约数,求方程组的解,求方程的解,冒泡排序算法,迭代算法,穷举算法,递归算法等。应该在每个案例中贯穿一个或两个算法,在案例中突出讲解算法的归纳和运用。从课程开始讲授就要培养学生重视算法和逐步掌握算法。穷举算法是将事物变化的各种可能性全部罗列出来,即对各种组合的遍历,这种算法的实用价值高,具有广泛的应用,2013年蓝桥杯软件设计大赛的考题中有很多题目都涉及到穷举算法和递归算法。例如:求21位花朵数、猜算式、汉诺塔、字符排列、逻辑推理等问题。递归算法是很抽象的,学生很难把大问题分解为处理方法类似的小问题,教学中我们应用两种算法对比的方法,给学生重点讲清楚递归算法的分解方法和递归的出口方法。如下案例:求a,b最大公约数。

通过以上两种算法的比较,给学生讲清楚递归调用算法中形参b就是迭代算法中的r=a%b,递归调用语句:gcd(b,a%b);中就包含着{a=b;b=r;},出口语句:if(b==0) return a;就等价与r==0时停止循环,输出最大公约数b,在递归调用算法中递归调用语句:gcd(b,a%b)所以return a就相当于迭代算法中的最大公约数b;这样对比式讲解递归算法,对学生的理解有很大帮助。

3.2通过案例逐步建立计算思维的思想

计算机解题的算法虽然来源于数学,但又要结合计算机是由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的特点,计算机内存空间的变量总是新值代替原来的值(旧值),计算机具有逻辑判断能力。观察下面的算式:* * × * * = * * * 。它表示:两个两位数字相乘,结果是3位数。其中的星号(*)代表任意的数字,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只要不是在首位的就可以是0。当然,满足这个要求的算式很多,要求:所有星号所代表的数字全都是奇数。满足这个要求的算式就不多了。比如:13x15=195案例的任务是:编写程序,找到所有可能的情况。输出的结果中,每个情况占用1行,不需要考虑不同情况如何排序问题。每行的格式如:13x15=195

在这个案例中用到穷举法,并没有高深的数学知识,只要把数学问题转变为计算机的算法,即计算思维的过程,a,b,c,d,e,f,g每个变量代表一个*号,取值不能为0,(a*10+b)代表第一个两位数:**,(c*10+d)代表第二个两位数:**,(e*100+f*10+g)代表等式右边的三位数***。逻辑条件是上述等式成立(a*10+b)*(c*10+d)==(e*100+f*10+g),每位数字必须是奇数的逻辑条件:(a%2!=0&&b%2!=0&&c\%2!=0&&d%2!=0&&e%2!=0&&f%2!=0&&g%2!=0)

3.3通过案例增强应用能力

在教学中精选案例,应注重案例的实用性、趣味性、综合性,能达到立竿见影、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譬如:在讲述关系运算、逻辑运算时,列举的例子通常是简单的关系运算或者关系运算的逻辑组合,虽然容易理解,但缺乏趣味性,难以引人入胜。我们可以引入一些逻辑推理题,使得案例具有知识性,具有实用性、具有趣味性。逻辑推理题如下:共有10名学生:A、B、C、D、E、F、G、H、I、J有可能参加本次计算机竞赛,也可能不参加。因为某种原因,他们是否参赛受到下列条件的约束:

1.如果A参加,B也参加;2.如果C不参加,D也不参加;

3.A和C中只能有一个人参加;4.B和D中有且仅有一个人参加;

5.D、E、F、G、H中至少有2人参加;6.C和G或者都参加,或者都不参加;

7.C、E、G、I中至多只能2人参加 8.如果E参加,那么F和G也都参加。

9.如果F参加,G、H就不能参加 10.如果I、J都不参加,H必须参加

请编程根据这些条件判断这10名同学中参赛者名单。如果有多种可能,则输出所有的可能情况。每种情况占一行。参赛同学按字母升序排列,用空格分隔。比如:C D G J。

在这个案例的讲解中,让学生理解十个约束条件的逻辑表达式的表示方法,穷举算法编程能解决问题,递归算法编程也能解决这个问题,经过对比使学生开阔思路,扩展实际应用能力。

4结束语

教学实践证明,采用案例教学,将抽象的概念、枯燥的语法、繁多的算法,转化为一个个具体生动的实例,再加上学生多阅读、多思考、多练习,就能够很好地解决高职教育中学生知识水平难于提高的问题,使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使后续的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游刃有余。

参考文献:

[1]程立倩.C语言程序设计案例教程[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2

[2]刘克成.C语言程序设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

第2篇:参与式教学设计案例范文

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核心,是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基础,所选择的案例质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效果。《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所选用的案例应具有以下特点:

1.1真实性案例应取材于真实的设计项目,而不能杜撰。最好是已建成的作品,使学生能够通过设计图纸、实景照片或实地考察体会设计的构思过程、最终效果和具体使用情况,并可掌握从设计草图、设计成图到实际建成效果的逻辑过程。尽量避免仅限于设计图纸和效果图的“看图说话”。

1.2完整性案例应内容完整,例如基址概况、设计构思、设计图纸,图文并茂,如能配有设计者对设计过程的阐述、施工图纸、建成后的使用情况等内容,效果会更好。

1.3典型性针对居住区、公园、广场、道路等不同设计类型整理经典案例,案例中所体现的经验或者教训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有利于学生触类旁通,进行拓展和延伸。

1.4启发性案例应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启发设计思路,进而有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1.5时空性每一个案例均处于“彼时彼地”的特有环境之中,所选案例不应只是“就事论事”,而应具有诸如周边环境、文化因素、气候条件等较为详细和丰富的背景资料,这样有利于深入地理解设计的初衷和方法。

2案例教学法在园林规划设计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案例教学法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虽已有广泛的应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理念的进步,应对案例教学的方法与形式不断进行拓展和延伸,丰富其内涵。在教学实践中,从教师、学生以及师生互动交流多个层次进行了创新教学的探索,进一步加强学生的主动性与参与性。

2.1教师案例讲解教师在讲授课程时,应加强针对性案例的讲解,开阔学生的视野,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思维。在这一层次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强调方法的传授。“就事论事”的案例教学无疑收效甚微,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由此及彼”、触类旁通的学习方法,通过典型的案例较好地掌握某一类型园林设计项目的设计方法和独立分析研究的科学方法。在讲解案例时,可采用“W-W-H”分析方法:即wha(t该案例的具体设计内容),why(设计师的设计依据),how(设计师是如何实现和表达设计构思的)。二是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余地。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案例时,学生近乎是从对案例一无所知到综合分析得出自己的想法而参与讨论或提出见解,加之课上时间有限,不可能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去全面了解案例的详情。学生仓促地参与,使得交流和探讨的效果可想而知。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用预告的方式,在本次课结束时预告下次课会涉及的主要案例,布置学生课下准备,课上讨论时学生已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了解和思考,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学生的参与会更加积极,也将大幅提高教学效率。

2.2学生案例解读布置学生完成经典案例解读的课下作业,解读的案例可以是教师指定范围(如选择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每年评选的获奖作品),或者学生自拟(如学生自己喜欢的设计师及其作品),并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最后阶段,由学生作为主角,在讲台上结合ppt进行成果汇报,全班进行学习和讨论,由于学生已对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理论有较好地掌握,并且根据自己的喜好有较大的选择主动权,往往体现出很强的学习主动性和持续的兴趣。教师则在台下充当引导者和听众,倾听学生的独立见解,此时教师不应轻易地做出对与错的评判,使学生产生顾虑,束缚手脚,而侧重引导学生参与,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注重“方法”的传授。

2.3学生设计作业交流提倡学生在做设计作业的同时,完成“设计日记”,真实地记录自己在接到设计任务书,到提交设计成果图纸这一过程中自己的所思所想,如对基址的分析、构思的过程、草图的修改想法、查阅的相关资料、灵感的来源、总结的经验教训等等,最好是图文并茂的表达,其他则不作任何要求,以求真实完整。当作业完成之后,对设计日记进行梳理,并将优秀作品和日记作为案例进行课堂交流。

第3篇:参与式教学设计案例范文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案例,以案例讲解、研讨以及实践等教学活动与学生充分互动,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能力,改变传统的由教师一人控制课堂的教学方式。同时,充分利用BB电子教育平台和其它网络资讯平台,开展第二课堂学习,使学生在掌握服装设计理论知识的同时,逐步具备胜任未来服装设计岗位的能力。案例实践完成后,对结果以教师评价、学生互评以及企业参与等三种方式进行评价与整改,利于教学的改进与发展。由此循环,建立以师生互动为中心的立体式案例教学模型。

二、设计教学案例

《服装设计》课程涉及到的内容主要有服装的设计风格、设计流程、设计方法,而且还具体到服装的分类设计、系列设计、工业化设计等等。根据课程内容及教学目标,设计了基础知识案例、知识拓展案例和知识运用案例三大类,并将三类案例分解、融入案例讲授、案例研讨和案例实践三个教学环节中[8]。基础知识案例主要用于案例讲授环节,包含服装设计风格、设计方法等理论知识点,例如:在讲解服装内结构设计方法时,我们摈弃传统的纯理论讲授,准备了人台、坯布、珠针等工具,先将坯布简单固定在人台上,然后,由老师引导,让学生们用自己的方法实际操作解决衣身浮余量的问题,在学生想出的众多方法中老师再从美观、实用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和归纳。

通过这个案例使学生对服装内结构设计与应用的方法透彻理解、灵活运用。知识拓展案例主要用于案例研讨环节,目的是通过设计思维的拓展训练,提高学生分析、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由于针织面料具有卷边性,如处理不好易使针织服装边口产生卷边、起翘、波浪等现象。在讨论针织服装设计方法前,老师收集了各种针织面料小样、针织服装实物以及针织服装图片,组织学生进行研讨,最后总结、归纳出在针织服装的变口部位采用罗纹、空气层等组织来避免这个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启发、引导,又衍生出变劣势为优势,利用卷边性设计俏皮、活泼的针织服装样式的新方法。知识运用案例在案例实践环节运用较多。案例教学法能启发学生研究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最佳途径[9]。因此,课题组先后与平湖伊思佳制衣有限公司、浙江三十秋服饰有限公司、浙江三星皮业有限公司等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让学生进行了户外运动服设计、皮革服装设计以及针织服装设计案例的实践,部分产品被企业采用,生产投入市场销售。通过将企业的实际案例引入课堂,让学生提前接触将来走上工作岗位经常可能遇到的情景。

三、完善成绩评定

传统的《服装设计》课程成绩主要由老师根据学生的作品评定,缺少学生参与,且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不能全面、及时地反馈给学生,最终影响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改革后,评价过程采取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总评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学生对服装设计质量要求的理解。另外基于区域经济的《服装设计》课程案例式教学最大限度地利用地方经济资源和产业环境,校企联合,老师将企业提出的产品开发计划融入教学过程,带领学生实践,最终选出优秀作品交由企业二次开发或直接投产,因此还增加了企业评价作为一项参考值。同时评定标准也与过去有了很大的不同,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在收集整理信息能力、设计创意思维能力和设计表达能力外,增加了设计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提出解决问题能力以及自律、诚信行为等。

四、结语

第4篇:参与式教学设计案例范文

【关键词】小组参与式 人力资源课程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5-0061-03

小组参与式教学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与到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活动之中,其实质就是将小组合作、参与式与研究式教学方法相结合并应用到教学活动之中,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使用。在本科生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引入小组参与式教学,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不仅达到改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积极性、提高学习能力、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的作用,而且可以改变目前本科生对课程缺乏整体认识和理解的状况,能对以往所学的知识起到融会贯通的作用。

一 小组参与式教学模式与理念

小组参与式教学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与到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活动中,在基于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将启发式、参与式与研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应用到教学所设计的活动之中。具体实施过程是:学生自由组合成由3~5人组成的异质性小组,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课堂和课后学习任务,在课堂上共同参与到教师所创设的需要多种教学方法综合应用的教学活动之中,在课后一起从事教师划定范围内的小组自由选取的某个专题内容的学习活动;在参与活动中,小组成员不仅一起参与了相应的教学活动、共同维护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而且形成了相互促进的关系,使每个学生个体都可以感受到来自同伴的交流和启发,促使个人看法的形成;最后小组的学习成果通过小组或个人课堂汇报、课后报告、小组内部或小组之间讨论等形式反馈,并以此作为对个人和小组成绩评定的依据。

现代教学理念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教学过程不仅是提高学生认知和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且包含能感染学生感情的因素。小组参与式教学理念是:以小组活动为主要组织形式,突出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在强化小组成员的团队合作意识的同时强调个人责任的承担;在小组共同参与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使用以吸引学生更高程度地参与教学、培养能力的同时,改变学生对人、对事的态度及价值观。与个人独立的学习方式、单一教学方法的使用相比,小组参与式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开放的学习环境,达到知识提高、情感提升的目的;通过组织、开展以学生小组为单位的参与式教学活动不仅达到了教学目标,同时促进了学生的个性与群体的协调发展。

二 本科生人力资源课程引入小组参与式教学的必要性

1.从现代教学方法的使用来看

现代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通过调动学生,使其积极参与到教师精心创设的教学环节之中,在具体方法的使用上可以采用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等多种方式。某一种方法的使用对教学效果的提升具有作用,而一种方法的单一使用相比多种方法的综合使用在效果达成方面就略显不足。因而在教学过程中,综合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小组参与式教学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与到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活动之中,其实质就是将小组合作、参与式与研究式教学方法相结合应用到教学所设计的活动中。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可以达到改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积极性、提高学习能力、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的作用。

2.从人力资源课程的性质来看

人力资源课程作为许多管理类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课程,兼有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特点。人力资源管理是围绕对人力资源的吸引、保留、激励和开发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其实质是运用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对人的管理的问题。目前,我国在借鉴国外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但人力资源课程的开设不仅以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为目的,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能运用这些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管理中的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小组参与式教学要求教师创设大量的仿真或真实的教学情境,学生小组通过案例研究、角色扮演、游戏体验等环节接触和分析某个情境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小组讨论、互动的基础上加以解决,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高校本科生教学计划的课程安排来看,按照管理学――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这样的顺序设立,遵循先理论后应用、从一般到个别的原则。人力资源管理作为继理论课程开设后侧重实践性和应用性的课程,学生通过对具体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不仅可以提高实际应用能力,而且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以往所学理论知识(如科学管理理论、激励理论、群体互动、团队构成)的理解和认识,最终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3.从本科生的学习特点来看

我国高校的本科生绝大多数都是高考直接进入大学的,没有接触社会的经历、缺乏对实际工作的体验,对课程所涉及的理论缺乏感性认识,依靠个人能力无法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也容易造成表达能力不足、操作能力差、团队合作意识薄弱、综合素质不高等状况,最终表现为大学生初次就业失业率高、就业率低。

近年来许多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师都关注到了毕业生的培养质量和市场需求脱节的现状,并在课程教学中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和探索,借鉴国内外的许多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公开演讲等,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氛围,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采用单一方法,没有将这些方法相结合加以综合应用,不能达到充分利用每一种方法的实效。将小组参与式教学引入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不仅能促使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感性认识,同时,还能提升学生的口头、书面表达能力及统合知识的能力,达到全面训练和综合提高的目的。

三 小组参与式教学在人力资源课程中的具体运用

小组参与式教学是本人近些年对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之下形成的,目前已实践三年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全面、系统介绍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理论、技术与方法,主要内容包括:人力资源规划、职位分析与素质模型、招聘与录用、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员工关系管理及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八个方面的内容,因而小组参与式教学围绕这八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情境的设计。根据章节内容的需要,分别进行实验情境、案例情境和游戏情境的创设;设计主体分为学生设计和教师设计。根据完成条件,活动分为课上和课下两个时段。所有活动均以小组的方式展开。

1.实验情境

第一次上课时,告知学生本门课程的学习方式、小组组成要求及需要完成的内容。小组的组成采用自由组合的方式,要求为3~5人组成的异质性小组,在此需强调小组成员的组成要求,请参考过去所学群体、团队的相关知识来建立相应的小组。课程需要完成的实验情境均在教师提出相应要求的情况下由学生小组自行设计,主要内容如下表:

实验名称 实验要求 完成

时段

模拟成立

公司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模拟成立一家公司,确定公司的主营业务和发展规划,并加以详细阐述 课下

人力资源

规划 根据公司的主营业务和发展规划,设计该公司的组织结构,采用一种方法预测公司下一年度人员需求和供给情况,并写出采用这一方法的原因,并制定符合本组织发展的人力资源政策和措施 课上

职位分析 选取小组模拟公司中的某一职位,采用一种职位分析方法调查、搜集、分析其在现实之中的职位描述和职位规范,并将其整理成一份职位说明书 课下

素质模型 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法对小组所模拟设立公司在实际中的职位进行访谈,提交访谈记录,并对访谈记录加以分析 课上

招聘与录用 根据之前所制定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和录用新员工,制订招聘计划、撰写招聘广告、准备面试提纲、面试评价表等 课上

培训与开发 为新招聘的员工设计培训计划 课上

绩效管理 选择某一职位,为该职位设计关键绩效指标 课下

薪酬管理 设计公司的薪酬构成,并说明设计的原因 课上

员工关系

管理 设计员工入职时需提供的相关证明,设计员工离职程序,员工离职申请表 课上

职业生涯

规划与管理 选择某一职位,为该职位的职业发展通道 课上

在每个小组实验结束后,由小组选取一名代表公开演讲阐述其所设计的想法和思路,发言结束后小组其他成员可以补充。本小组发言结束,其他小组可提出异议和建议,进行公开讨论。这种基于小组模拟成立公司的实验方法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使用,从流程上看可以使学生从整体上充分体会到一家公司对人管理的全过程,从而对人力资源管理有整体的把握;在小组设计时小组成员之间进行沟通与交流,从而达到可以提高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的能力;通过公开讨论不仅可以使学生深切感悟到“管理无定式”的真正含义,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提高综合分析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欲望。

小组参与式教学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的、主导的学习氛围,通过学生的自主设计的情境,要求学生以当事人的身份身临其境地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由此可以看出小组参与式教学所达到的效果是相对单一的教学方法所无法比拟的。

2.案例情境

案例教学是以案例分析与讨论为基本教学内容,师生互动为基础,全面提升学生的管理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法。在小组分组的基础上,结合案例教学法则可以让学生在模拟真实的环境下学会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案例情境主要由教师设计,在案例情境设计上,主要有三个环节需要把握:每个单独章节的开始采用引导案例提出问题;在讲解重点和难点问题时,通过选择典型案例加以说明;每个章节内容结束时都会选取与这个章节内容相关的带有综合性质的案例,交由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

根据不同环节选用不同篇幅的案例。对引导案例和典型案例一般采用短而精的案例,这类案例短小、灵活、针对性强,有助于学生分析理解所讲到的某一问题,并可以立刻在其大脑中形成初步的印象;同时,这类案例使用的形式灵活多样,既可以文字形式出现,也可以由教师直接阐述,又可用PPT展示,便于教师根据在课堂教学情况随时应用。而在章节内容结束后应选择篇幅较长、有背景介绍的真实复杂的案例,这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学生需要解决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各种问题,都是发生在复杂的背景之下,需要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甚至是几个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这可以培养学生在复杂背景下,综合运用本专业的各种知识的能力。这种类型的案例既可以交由学生小组课后完成,也可以通过课上教师的引导将学生导入案例,不管采用哪种方式都可以促使他们自己动手“诊断”案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既可以遏制学生学习的惰性,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小组内部和外部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学习可以畅所欲言,积极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游戏情境

游戏体验能够创设一个让学生全程、全方位参与的环境,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游戏的具体要求,主动参与到教学内容中。通过游戏的参与体会人力资源管理某些职能的具体实施方法和流程,通过游戏的体验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某些概念及理论的实际含义。因而游戏情境的设计对于教学的成功与否具有重要作用。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依据章节内容设计相应的游戏情境。如为使学生体验人力资源管理中不同人员的角色,如无领导小组讨论、模拟招聘等,设计角色扮演的游戏,让学生通过角色的扮演熟悉具体的方法和操作流程。无领导小组讨论的论题、要求等情境的设计适合采用教师已设计好的,这样可以避免小组之间就论题选择无法达成一致的情况;在模拟招聘游戏中,可采用实验环节各小组自己设计的招聘计划、广告、面试提纲、面试评价表,这样学生既可以从用人单位和应聘者两个角度看待招聘问题,并切实地掌握了一些招聘和应聘技巧;也能了解整个招聘活动的流程和需要注意的关键事项,还可以对自己所设计的相关文件和表格加以检验,发现其存在的问题,提高了对人力资源职能活动的感性认识。

参考文献

[1]景吉.小组合作学习法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0(35):66~67

[2]杨晶照.参与式教学法在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的实践[J].科教文汇(上旬),2012(10):48~50

第5篇:参与式教学设计案例范文

一、问卷设计思路及问卷的构成

学生参与度(studentengagement)一般指学生在课堂内外,有效教育活动上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它被认为是影响高等教育成果的重要因素,能够帮助大学更好地认识学生学习的质量,并理解学生有效学习发生的过程和机制,从而促进大学做出相应的改进[2]。

本文根据研究的目的和特点,问卷设计中将案例教学的学生参与度定义为学生认真阅读案例、加入案例讨论小组、在小组中主动发言和积极与同伴辩论的程度。本研究的问卷设计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程度调查,目的是发现目前工商管理本科在校学生案例教学的真实参与程度;第二部分是影响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影响因素调查。参与程度问题设计依据利克特量表进行,每个问题分为1~4分(1分表示学生从来不这样做,2分代表学生有时这样做,3分代表学生经常这样做,4分代表学生总是这样做,只有当调查结果在3~4分之间,才能说明学生参与程度较高)。第二部分问卷是针对学生参与案例教学影响因素来设计的。通过对大量文献的查阅,本研究依据反映案例教学效果、适应三方评价(学员、教师和领导),评价全面性及可比性原则,以米斯尔的教师授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巴班斯基的教师教学评价指标,和我国学者张玉田等设计的指标作为案例教学效果评价指标筛选的基础[3-4],结合对江苏省某普通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师及学生的访谈结果,共计收集影响案例教学学生参与度的因素47项,经初步筛选实测问卷选择了24个适合对案例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的指标。

二、问卷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上述问卷调查选择江苏省某普通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三年级及四年级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200份,有效问卷197份。应用SPSS17.0软件对问卷第一部分调查结果进行频数分析,对问卷第二部分做频数分析和聚类分析。案例教学各个阶段学生参与人数的分布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在认真阅读案例方面,选择峰值出现在3分,这表明经常参与这一项的人数最多;在加入案例分析小组、主动发言和参与同伴辩论方面,分数的峰值都出现在2上,说明在这三项上有时参与的人数最多。

表1显示,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认真阅读案例的参与程度最高,平均分为3.11,属于能令人满意的参与度。参与小组讨论、参与同伴辩论、主动发言陈述观点的平均分分别为2.59,2.51,2.26,说明学生在此三项上都是很少参与。结合表1和图1,说明被调查的学生在案例教学上的参与程度总体偏低,这必然导致案例教学效果的低下。调查第二部分是对造成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程度偏低的原因调查。研究人员设计的24个影响因素得到赞同的程度如表2所示。超过一半的被调查学生赞同课堂氛围不热烈、对案例的相关知识背景不够了解和习惯了老师讲自己听的模式是其案例教学参与程度的影响因素。而老师对案例的讲述不具吸引力、案例的典型性不够、老师没有很好的引导和调动积极性、对案例的内容不感兴趣、对案例教学不感兴趣、案例太难思考太费时间,只有不足1/5的被调查者认为是其案例教学参与程度的影响因素。其他16个指标的被赞同程度介于20%~50%之间。

对24项案例教学参与影响因素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这些因素可被分为五类:第一类课堂氛围因素,其中包括课堂上其他同学的积极性不高、课堂氛围不热烈,此类因素主要的影响是可能导致学生主动加入讨论小组的程度偏低;第二类学生自身因素,性格内向不愿意发言、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差,信心不足、不习惯参与辩论、习惯了老师讲自己听的模式、自己没有新奇的想法不敢讲,此类因素主要的影响是可能导致学生主动发言陈述观点和与同伴辩论的程度偏低;第三类案例的难度因素,包括案例涉及的背景知识太多、对案例的相关背景知识不够、案例太难思考太费时间、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对案例的熟悉程度不够、案例不贴近生活、案例思考时间太短,此类因素主要的影响可能是导致学生主动发言表达观点的程度偏低;第四类案例的新颖性和典型性因素,包括案例不够新颖、对案例教学不感兴趣、案例问题过于简单不具有吸引力、案例的表现形式单一、案例对实践的影响力不大、案例的典型性不够、针对性不强、对案例的内容不感兴趣,此类因素主要的影响是可能导致学生认真阅读案例的程度偏低;第五类沟通因素,包括老师没有很好的引导和调动积极性、老师对案例的讲述不具吸引力和小组成员不具备良好沟通技巧,此类因素主要的影响是可能导致学生认真阅读案例及与同伴辩论的程度偏低。

结合表1、表2及图2结果可以看出,课堂氛围类因素中,一半以上学生认为课堂上其他同学的积极性不高和课堂氛围不热烈,因此被调查者在主动加入小组上参与程度偏低(平均分2.59);学生个体因素中各因素的赞同比在40%左右,因此被调查者在主动发言(平均分2.26)和与同伴辩论上的参与程度偏低(平均分2.51);案例难度、新颖性和典型性类因素的赞同比前两类低,但他们同样导致主动发言及参与辩论的程度低;沟通因素的赞同比最低,因此被调查者在认真阅读案例上的参与度最高(平均分3.11)。

第6篇:参与式教学设计案例范文

关键词:CDIO;教学改革;程序设计类课程;案例设计

长期以来,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强调语法知识,轻视设计、编码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忽视工程经验的积累。大部分程序设计类课程相关教材、实验指导书以及教学参考书中的案例设计以辅助讲解语法规则为目的,案例虽简单易理解,但无益于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从我院几年的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效果反馈以及跟踪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虽然系统地掌握了程序设计语言基础知识,但不能很好地完成后续实践课程与各级软件竞赛中原型系统的开发。因此,我院以CDIO工程教育模式为指导思想,以C++程序设计课程为龙头,改革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模式,探索教学环节与实践环节案例的设置策略与方案,实践结果表明,在具有较强工程背景与应用价值的案例的学习与实践中,学生增强了主动学习的意识与能力,积累了必要的开发经验,培养了工程能力。

1CDIO工程教育模式

上世纪90年代末,MIT(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麻省理工学院)航空航天系教师着手在小范围内探讨如何能把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开始推动CDIO(Conceive构思、Design设计、Implement实施、Operate运作)教育改革计划。1999―2000学年,MIT开展了小型的预研究。2000年10月,MIT联合瑞典3所大学,合作组成跨国研究组,启动CDIO工程教育改进计划[1]。近年来,国内包括清华大学[2]、中南大学[3]等在内多所高校关注CDIO教学模式,并结合自身专业与课程的特点,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CDIO的观点是教师在构思―设计―实施―运作真实世界中的系统与产品过程中教授工程原理[4]。

课程改革是CDIO四大主题之一[5],也是学生学习构思与设计复杂系统相关知识、技能的重要保证。CDIO的课程改革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什么是工程类学科学生应该掌握的完整的知识、技能以及意识体系;如何改革才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技能。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CDIO提出了包括一体化课程设计(Integrated Curriculum Design)、设计―实施经验(Design-Implement Experiences)、建立工程工作区(Engineering Workspace)等一系列措施[6]。其中设计―实施经验是CDIO计划的主要特点,也是实现一体化课程的最重要措施[5]。本文借鉴设计―实施经验的基本思想,结合程序设计类课程的特点,提出了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与实验案例设计原则与方案。

2教学与实验案例的设计原则

2.1案例的真实性与实用性

长期以来,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师以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语法规则为指导思想进行教学与实验案例的设计,案例虽能够清晰地描述相关语言的语法规则,且简单易实现,但无益于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这种状况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的能力、经验和钻研精神相对不足。

同时,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计算机应用软件已经深入到各个行业与领域,这为教师进行教学与实验案例的选取提供了大量的资源。选取真实的并正在得到广泛使用的软件应用系统作为案例有助于学生了解计算机软件的应用现状,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累领域经验。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学生浪费大量时间学习相关领域知识,教师应尽量选取学生比较熟悉的领域及其应用系统。

2.2案例的难度适中

选取难度适中的案例是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如果案例太难,结果很可能是教师成为设计者与重要环节的实施者,学生只能完成一些简单的实施工作。相反,如果案例太简单,很难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也无法帮助学生建立面对挑战的自信。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专业、学科基础、学习能力等具体情况,适当调整案例难度。

2.3案例应用的多样性

为了巩固学习效果,在教学与实验环节,学生需要接触到多个的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教师应注意尽量选取不同类型的应用系统,可以帮助学生开拓视野,积累不同类型应用的设计与开发经验。以C++程序设计课程为例,我院同学在学习该课程前已经修完数据结构,并同时在学习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等课程。因此,在案例选择时,我们在网络应用、图像处理、管理系统等领域都有涉及。这种方式既契合了CDIO强调的多门课程内容与能力的交织[6],又在平时训练中帮助学生融合贯通学科知识。

2.4案例的可扩展性

教师选取与设计的案例应该是有生命力的,能够不断地改进与扩展功能。以C++程序设计课程为例,我院在低年级同学中开设这门课程。学习这门课程时,学生的专业知识比较有限,能够完成的原型系统功能比较简单,但随着专业知识与工程能力的不断积累,学生可以在后继的多个实践课程环节中不断完善原型系统,优秀的作品可以参加各类软件设计竞赛以及申请软件著作权保护。

2.5案例设计开发过程的完整性与规范性

现代软件开发是一个有标准可依的规范的过程,在平时的教学与实践中,教师应注意对学生规范意识与习惯的培养,增强他们的职业素养。因此在案例的选取与设计过程中,应尽量选取各类文档齐全、编码规范的案例。在教学环节中,教师应按照软件工程的规范过程开展案例的分析与讲解,并借助于目前软件业主流工具软件完成包括需求分析、设计、测试等阶段的任务。在实验环节中,教师应指导与监督学生按照规范流程完成系统设计开发,并将规范性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

3教学与实验案例的实施方案

基于上文提出的基本原则,我院制定了一套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与实验案例实施方案,对程序设计类课程改革进行探索。

我院的程序设计类课程基本包括:课堂教学、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开放实验项目等多个环节。课堂教学、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一般在低年级开设,开放实验项目一般设置在三年级。时间上的跨度为案例设计、开发、改进的延续性提供了条件。

3.1课堂教学环节以案例贯穿基础知识,训练工程思维

由于学生是在课堂教学中首次接触相关程序设计语言及其开发的应用,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软件设计开发的过程,课堂教学环节中选取的案例是几个环节中相对简单的。需要说明的是,课堂教学中选用2~3个案例同时展开,以便于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理解与掌握相关知识。课堂教学按照需求分析、系统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的软件开发流程展开。除集成开发环境外,课程还借助于Rational Rose等软件业主流工具完成案例的设计与测试,在课程展开过程中,补充必要的UML、测试等知识,这种基于问题的课程组织形式已经在丹麦奥尔堡大学[6]等多所院校得到成功的运用。

以C++程序设计课程为例,我们在案例的设计与编码过程中穿插讲解面向对象的基本原理、C++语言的语法规则与编程规范,并以提纲的方式引导学生总结相关的规则与规范,该提纲也是学生在设计与编码过程中查询的技术手册之一。在案例的展开过程中,我们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设计方案;当一个功能模块具有多种实现方案时,我们采用课内讨论,课后分组讨论等方式分析各种方案的优劣,并借机向学生介绍典型的编程模式以及相关参考资料。对于一些经典的编程模式与常见编程错误,教师会主动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查阅资料。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其效果远好于传统“填鸭式”的知识点传授。

3.2课程实验与课程设计环节中引导与鼓励学生“模仿”工程设计开发过程

课程实验环节是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第一个环节。在实验环节中,我们将同学分为5人一组的团队,团队内的同学需要充分交流,协作完成各阶段工作与相关文档。每个班给出3个实验选题以供选择,在案例完成后,我们安排在全班范围内对相同选题的团队作品从规范性、有效性、实用性等多个方面讨论评估,这种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也加深了学生对工程规范、设计方法的理解。

课程设计一般安排在课程结束后,集中一周时间完成一个选题的设计与实现。与实验环节不同的是,课程设计选题难度、广度高于课堂教学与实验环节,团队之间的选题不能相同。团队内分工协作更为规范,小组长充当项目经理的角色,制定项目进度,分配与协调组员工作。课程设计环节培养了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也加深了学生对于项目开发过程的认识。

3.3通过开放实验项目激发学生创造性

开放实验项目的案例设计要求紧跟新技术、新应用的发展,开放实验项目同样以团队方式完成,人数不限,时间控制在2个月内。在项目开展中,激发学生发挥创新精神,开发已有应用的新功能、改进已有算法或设计模式等。对于比较好的作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软件设计比赛。

4结语

我院的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与实验案例的改革已开展了一段时间,从问卷调查的反馈情况看,90%的同学给予了肯定意见,80%同学认为调动了学习主动性,90%同学认为有助于工程能力的培养,80%同学认为程序设计能力有明显提高。另一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由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熟悉使用多种工具,学生的实验选题多样,这无疑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实验过程中容易出现无法兼顾全部同学的情况。其次,团队的实验容易造成部分惰性较大、程序设计能力差的同学“坐享其成”的情况。最后,现有的成绩评估体系不能完成适用于新教学模式的考核。下一步,我们将着力于改进实验指导方案,保证实践环节的学习效果,并探索新的成绩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 王刚. 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解读与思考[J]. 中国高教研究,2009(5):86-87.

[2] 郝智秀,季林红,冯涓. 基于CDIO的低年级学生工程能力培养探索:机械基础实践教学案例[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5):36-40.

[3] 胡志刚,江林,任胜兵. 基于CMM的教师CDIO能力评估与提升[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3):26-31.

[4]K F Berggren,D Brodeur,E F Crawley,et al. CDIO: An international initiative for reform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J]. World Transactions on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2003,2(1):49-52.

[5]J Bankel,K F Berggren,K Blom,et al. The CDIO syllabus C a comparative study of expected student proficiency[J]. European Journal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2003,28(3):1-26.

[6]Edward Crawley,Johan Malmqvist,Soren Ostlund,et al. Rethink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 the CDIO approach[M]. New York:Springer,2007:77-129.

Design and Implement of Cases Used in Programming Courses Based on CDIO

CAO Yingying, ZHU Licai, CAI Chang’an

(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ancheng Teachers University, Yancheng 224002, China)

第7篇:参与式教学设计案例范文

水工程经济课程有大量计算公式、数据和表格需要理解和掌握。在教学过程中可引入较多的经典案例,通过实际工程案例的分析解决使学生更好地去理解和掌握。目前也有少数院校采用案例教学,但由于工程经济案例库不成熟等困难,案例教学方法的推广仍十分困难,甚至出现案例内容不符合专业发展方向等问题。而这在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显得尤为突出,因为这类院校大多基础相对薄弱,经费投入不足,师资及实践资源有限。参与式教学则是解决这些问题,完成能力培养目标的有效办法。参与式教学是指受教育方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运用一定的科学方式,积极而又创造性地主动介入课堂教学活动,从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和提高素质的教学方法。对于水工程经济这门学生感到陌生而课时又少的课程,理论联系实际地进行案例教学最为有效,依托教学网络这个平台,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参与到案例教学中。

2参与式案例教学体系的构建

2.1案例的分类

按照教学安排,将案例划分为四种类型:课堂学习案例,课堂讨论案例,课外独立思考案例和课外小组思考案例。课堂学习案例与课堂讨论案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适度参与的形式进行。课外独立思考案例和课外小组思考案例则以学生为主,教师指导的方式进行。

2.1.1课堂学习案例

课堂学习案例主要供学生学习和掌握某一理论知识点或某个公式,通过教师讲解,亦可安排学生对案例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举例说明,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2.1.2课堂讨论案例

课堂讨论案例可安排在每一章节教学任务完成后,教师用一到二课时对本章节进行综合的案例讲解,这类案例可放置正确或错误的观点,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这类案例相对比较复杂,可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先背景资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并要求学生留下反馈信息(如讨论的初步结果),针对反馈信息再进行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1.3课外独立思考案例

课外独立思考案例可通过在网络教学平台上以作业的形式进行布置,要求学生课后独立完成,再由教师统一时间进行讲解,既节约了教学时间,也锻炼了学生查阅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综合性、复杂性较强的课堂讨论案例、课外小组思考案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1.4课外小组思考案例

课外小组思考案例教学重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学以致用能力的培养,其在综合性、复杂性、学科的交叉性上有较高的要求。它要求团队相互协作,可将学生分为4人或5人小组,团队成员通过查找资料和相互讨论,共同来完成某工程项目的财务评价,或者对某个工程建设投资项目进行经济研究。

2.2教学环节安排

2.2.1理论教学环节

在理论教学阶段,通过教师主导的前两种案例类型对学生进行引导,并在教学网络平台上公布案例的详细制作过程,随后根据课程内容布置一些关于生活实例、调查报告等开放性的课后作业,将学生分成小组形式,让其从网络、书籍、报刊和文献上面进行资料的收集,并形成案例及问题。教师从中评出制作较好的案例,并将其补充到教学网络平台的案例库中,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案例库的不足。在课堂上,由分数较高的案例小组代表进行制作过程的分析并讲解,然后由教师和同学一起来对存在问题的案例进行剖析,查找其不足。

2.2.2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是在课程设计阶段,课程设计能使学生加深对各章节内容的理解,并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整合及运用,从而具备分析和评价实际项目的能力。在布置课程设计任务时,可将课程设计分为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对应不同章节的教学内容,一方面充分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另一方面为后续的考核提供了方便。

2.2.3网络教学环节

教师可通过教学网络平台教案,PPT课件,课后作业、案例背景等资料,学生亦可通过平台查阅相关资料,并留下反馈信息等。教师可根据反馈信息,适度调整教学内容,进行各教学单元的网络学结,开展引导型的课堂互动,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网上交流和课堂互动,建立起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网络与课堂之间的互动教学体系。

3创新课程评价方法

传统的水工程经济学课程考核通过开卷或闭卷的考试形式,结合出勤,平时作业情况来给考核成绩,这种考核方法效果较差,不利于真正地考查学生。

3.1理论教学环节

在理论教学环节,可通过课堂提问、课堂讨论的表现,学生公开演示案例来增设加减分环节,提高平时考核分的比例。

3.2实践教学环节

在实践教学环节,可引入课程设计答辩环节,通过在此环节加设抢答和补充说明部分,基本保证每人一题,这样既有趣味性,又考查了学生的真实水平。

3.3网络教学环节

在网络教学环节,通过采用学生助教的方式,让部分学生参与到网站的管理建设中,一方面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另一方面根据统计的反馈信息,给予积极参与的学生考核加分。

4结语

第8篇:参与式教学设计案例范文

关键词:金融学;双语教学;案例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2-0066-02

一、引言

随着经济金融一体化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国际化、复合型高级人才的需求逐步增加。2001年,在教育部第4号文件《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高等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即开展双语教学。

伴随着双语教学实践的发展,国内学者对双语教学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文献的分析发现,对双语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双语教学的含义、性质、特征、模式等方面。例如曾永梅[1]指出,在高等教育范围内,双语教学一般指除汉语外用一门外语目前主要是英语作为课堂主要用语进行学科教学。另外,案例教学法作为双语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研究主要集中在案例教学的方式、意义以及设计等方面。例如:戚振东[2]提出了案例教学的“多维模式”,即根据双语课程的特点,在实践中依据不同案例教学目的注重采用多类型、多阶段、多来源、多种讨论形式组合的案例教学方法;湛军[3]等根据互动假说,对本科《组织行为学》示范性双语案例式互动教学模式在理论设计、教学实践以及效果测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二、金融学双语教学采用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1.金融学科本身需要双语教学和案例教学相结合。金融学科与日常生活、工作密切相关,金融学专业的教学应该是活生生的、充满各种色彩的教学活动,金融学科适用案例教学。其一,国内金融学专业教材多为引进内容或者其理论流派、脉络及渊源多为外文阐述,双语教学有助于教师原汁原味地讲解本学科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从本源理解本学科的内容;其二,金融实践的发展日新月异,创新性金融产品和金融理论往往用英文阐述,甚至有些创新性金融工具直接以英文或者英文缩写进行交流,例如CDO(债务担保证券)、CDS(信用违约掉期)等,双语教学有助于教师和学生紧跟金融发展态势、掌握前沿知识;其三,在经济全球化、金融一体化的背景下,双语教学有助于学生提高国际眼光、增加交流能力、树立跨文化合作意识。

2.案例教学是实现双语教学的有效方法。案例教学法是在金融学专业双语教学过程中课堂讲授某一金融理论与实务问题时的辅助手段,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其一,案例教学创造了语言习得环境和问题展示环境,通过案例教学法能增加其对实际情境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二,案例教学增强了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有更大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其三,案例教学加深学生对专业金融英语资料的深层次理解,引入案例教学学生不仅在双语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和识记专业英语的中文含义,而且通过对案例的深入分析可以探究和分析相关的金融理论与实践问题。

三、案例教学定位、方法与模式

1.案例教学的目标定位。将案例教学引入双语教学的基本目的是为了改善单纯知识描述、规范分析或演绎推理的枯燥过程,强化双语教学的情境性,提高学生学习参与性和互动性。因此,案例教学不是原有双语教学任务的大量增加而是使双语教学更加生动、便于理解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双语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是双语教学的有效补充。在课时分配方面,不应大量增加案例教学的课时,从而导致原本紧张的双语教学无法完成教学任务,而应该根据整个课程的设计、理论的特点以及案例内容的多少、深浅科学、合理地进行课时分配。

2.案例教学的引入方式与教学设计。第一,在双语教学和案例教学过程中,充分的课前准备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都是必要的。在对相关知识点进行讲解的基础上,教师选择合适的章节进行案例教学,一方面,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针对性的双语案例,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允许学生自行提出问题,甚至准备双语案例。第二,在案例讨论环节充分发挥师生间的互动作用。在案例讨论过程中,在提出讨论的主题和注意事项后,应该选择多种讨论方式,既可以选择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相询问型也可以选择教学对学生的问题引入型;既可以选择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小组辩论型也可以选择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角色扮演型。另外,为了避免英语水平差异性对学生案例教学参与的影响,可以采取小组讨论与发言,并由小组代表在课堂上进行广泛交流。第三,利用案例反思缓解对案例讨论成果的巩固。一方面,教师在案例总结时进一步提出相关问题,供学生课下思考和讨论,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思考实践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教师对本次案例教学进行反思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是否存在缺陷?如何进一步完善?教师应该对上述问题进行思考并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改进。

3.教学案例的选择和设计。丰富的案例资源是开展案例教学的基础。在案例选择和设计过程中,应该坚持针对性、问题性、适合性、规范性和系统性原则。案例的针对性是指教学案例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某一金融理论而配置的,案例应该能够包含大量的相关理论的信息[4];案例的问题性是指案例应当包含能够引起学生探求动机的疑问性内容,从问题的发展到问题的解决能够引起学生的情趣;案例的适合性是指案例不仅能够与理论相契合也能反应金融发展最新动态,不仅能结合中国国情也能结合学生的英语水平和理解能力;案例的规范性是指案例应当具备完备的情节,如果是故事型案例那么人物、时间、地点、案情起因、发展、结果都应当是案例的必备要素,如果是材料型案例应当具备人物及冲突的观点等要素[5];案例的系统性是指案例应该根据金融学课程各部分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将不同的案例结合在一起。

四、结语

将案例教学引入到金融学专业双语教学中,能够改善双语教学枯燥、单一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互动参与、强化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是一种有效的手段。但是,案例教学与双语教学的结合方式尚未形成系统化、规范化的教学定位、方法和模式。因此,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摸索、总结和创新,进行针对性研究,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参考文献:

[1]曾永梅.保险专业双语教学探析[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5(3):54-55.

[2]戚振东.“多维”模式案例教学探析――基于管理学双语课程[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9(2):166-169.

[3]湛军,汪元峰,赵翔翔.示范性双语案例式互动教学模式研究――以《组织行为学》为例的理论框架与验证设计[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2,(6):91-100.

[4]吴云鹏.教育学的教学案例设计策略[J].教育评论,2013,(5):108-110.

[5]李尧远,王东霞.高校应用型文科专业案例教学方法探讨[J].教育评论,2013,(1):105-107.

第9篇:参与式教学设计案例范文

关键词:案例―任务驱动;计算机程序语言;教学模式

在高校计算机教育中,教师讲授程序语言类课程时,一般是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点的介绍、举例、讲解、分析、总结等,学生被动地听讲并记忆,在上机实践环节中,学生提前不做什么准备,上机就是在集成环境中输入并运行笔记或教材上的例题,或是自己参照例题完成课后练习,有错误也不求甚解。绝大多数学生普遍反映计算机程序语言难学难懂,学习效果不甚理想。

找到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重知识传授,轻编程实践”的矛盾,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程序设计教学模式势在必行[1]。案例教学和任务驱动式教学都是极具发展潜力的教学方法,能很好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所以本文从案例教学和任务驱动式教学的结合入手,来探索案例―任务驱动式教学在计算机程序语言类课程中的运用,推动计算机程序语言类课程教学的发展。

1案例―任务驱动式教学

案例―任务驱动式教学是在任务驱动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结合了两种方法的优点。教师在讲授课程前先设计、选择一个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联、与教学内容相一致、功能相对完整的案例程序,然后根据每次的讲授内容,将案例分割设计成多个具体且相对简单的实例程序分析

讲解。每次课程完毕后,教师将所有学生分成不同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分配不同任务,并提供参考书籍,使每个小组的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达到教学目标。在此教学模式下,学生在真实的集成环境中认真研究和模仿案例,分析与此相关联的任务,分组讨论和交流,在学习过程中建构知识体系,掌握操作方法。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由教师“教”为主转化为学生“学”为主,在选取和呈现案例程序时遵循案例教学的特点,充分体现案例的作用;在学习中强调任务的实现过程,在有针对性地完成任务的同时锻炼学生的能力。

案例―任务驱动式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材。传统教学使用的是多年一贯制的固定教科书,而案例―任务驱动式教学的教材是对特定教育情景和实际教育教学活动过程的描述,更适合变化快的计算机课程及应用灵活的计算机编程语言。

二是授课方式。传统教学法是教师讲,学生听,课堂讲授是教学的重点和中心。案例―任务驱动式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同对实际案例和任务进行讨论和分析。案例构成课堂讨论的基础,组织好案例讨论是教学的中心环节,在实践在中完成任务是教学的基本目标。

基金项目:洛阳理工学院09院级教研项目(09-JY119)。

作者简介:张松敏(1977-),女,河南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程序语言类课程教学。

三是教师的角色和责任。传统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只要熟悉教材,讲解清楚,就算尽到了职责。在案例―任务驱动式教学中,教师是指导者和推动者,要领导案例及任务讨论的全过程。其责任包括课前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典型案例、在课堂上要讲解案例分析任务、在上机实践中要及时指导学生的任务完成、在课后要负责案例更新。

四是学生的角色和责任。在传统教学中,学生是听讲者和知识接受者,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在案例―任务驱动式教学中,学生必须扮演一个积极参与者的角色,根据教师呈现的案例认真分析和思考,据此做出决策并得出结论。学生是教学的主角,既可以从自己和他人的正确决策和选择中学习,也可以从错误中总结经验。这样,学生学到的就不再是教材上的教条,而是活的知识及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两种教学方式的区别如表1所示。

表1案例―任务驱动式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比较

教学方法 教学目的 主体 学习内容 学习方法 特点

案例―驱动式教学 培养能力 学生 理论与实践

相互渗透 主动参与探究分析总结发现 学思行结合答案多元

传统教学 传授知识 教师 固定的知识 被动接受理解记忆独立学习 讲学记结合结论唯一

2案例―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通过上述对案例―任务驱动式教学的理论基础分析,可知案例―任务驱动式教学不仅影响学习者的学习,也影响教师的教学,促使教师思考课程的架构与组织、案例探究与课程的连结性等问题。任何教学方法都有自己的适应范围,它只能在一定范围内发挥优势,并不能适应任何范围内的教学。本文主要从教学内容、目标和方式三个方面分析说明案例―任务驱动模式在计算机程序语言设计教学中的适用性。

(1) 教学内容:案例―任务驱动式教学适用于复杂专业知识的教学。对复杂知识的学习,学生在传统教学中只能实现记忆再现,难以真正理解掌握,但通过案例学习,学生在任务实现中学习了复杂知识,在亲自参加讨论、分析中将新知识融入原有知识结构,建构新知识结构。通过引入教学案例和学习任务,学生不仅快速理解对应的知识点,而且为实践环节提供了大量素材。所以从教学内容来看,案例―任务驱动式教学是适用的。

(2) 教学目标:案例―任务驱动式教学适宜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案例―任务驱动式教学具有鲜明的教学目标,模拟真实的问题,让学生利用所学综合分析,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促进了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发展,反过来又进一步提高学生在新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计算机程序语言设计不仅要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编程语言的知识、编程技术和基本算法,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具备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灵活运用高级语言进行程序设计[2]。通过案例―任务驱动式教学,学生自己体验和领悟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并通过应用进一步加深概念的理解和技术的掌握。所以从教学目标及综合能力的发展来看,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是比较适宜的。

(3) 教学方式:案例―任务驱动式教学适用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计算机程序语言课程分为理论与上机实践两部分。理论教学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方式,以呈现案例和讲解与案例相关的知识点为主。每节课后半段为学生分析和讨论时间,学生带着任务在课堂外的时间自主学习,不同组学生讨论和互相交流。上机实践前,学生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教师也不放松指导工作,与学生共同讨论并熟悉学生的学习情况,检验讲课效果,为下一次授课提供素材。下一次讲课前,教师就共性问题进行分析总结,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总之,不论是从案例―任务驱动式教学来看,还是就计算机程序语言课程而言,教师不仅要教导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思考的方法。案例―任务驱动式教学的理念是培养活用理论的实践家及具备反思能力的决策者。学生需要的不仅是成堆的概念知识,更需要活用概念知识的能力,教师应帮助学生思考,发展他们的决策能力,帮助他们成为更好的实践者。计算机程序语言教学最终要把理论运用于实践,而案例―任务驱动式教学刚好起到桥梁的作用。

3案例―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案例―任务驱动教学实施一般包括以下阶段:精选案例、呈现案例、分析任务、探究任务和总结评价[3]。总结为两个大方面即案例―任务驱动教学的准备、案例―任务驱动教学的实施方法。

3.1案例―任务驱动教学的准备

在案例―任务驱动教学中,案例是教学起点,对教学效果有很大影响,因此案例选编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重视此环节。由于案例―任务驱动教学不具备系统化特点,打乱了课程体系,所以案例既要侧重某―部分的知识,又要融会贯通基础知识,教师要对比学生难以理解的概念,进行系统讲授和强调解释,同时用其他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对计算机程序语言教学而言,选取案例还要注重典型性和实用性,并具有一定的扩展性。学生掌握的是开发一个实际工程的基本流程和软件的算法结构,几个好的案例就能给学生真正的实践指导。在选取案例时,要根据语言本身的特点精选有代表性的3~5个案例,并且在功能和知识涵盖面上都要有可扩展性。

3.2案例―任务驱动教学的实施方法

在计算机程序语言教学中,实施案例―任务驱动教学分两大步骤:一是案例讲解,用于通常的课堂教学,一般是在理论知识讲授之后辅以案例讲解。选择恰当的案例是案例讲解法的关键,应遵循典型性或相似性原则。二是任务分析,也叫任务讨论,目的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也就是培养学生在给定任务的前提下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4]。

另外,学生对案例的理解、任务的分析和完成及创新是需要时间的,只靠短时间的课堂学习和不多的上机实践很难达到教学效果,所以学生既要把握好课堂的案例分析讨论和学习,又要通过课外辅导和学生自主探究来学习。案例―任务驱动式教学在计算机程序语言课程教学中的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4结语

综上所述,案例―任务驱动式教学重视学生的参与性与主动性,结合分阶段教学促进群体思考和主动学习,把枯燥的计算机程序语言学习变成生动的学习,提高教学效率。学生通过学习,提高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科学探究和解决问题等能力,学会学习、学会沟通、学会合作。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熟练掌握,对计算机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都有清楚的把握,具有为教育事业献身的崇高品质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等。同时,教师必须善于观察和思考,能有理性地思考并归纳总结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将其升华为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教学水平,不断更新现有的知识。

总之,案例―任务驱动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把传统教学中以教师、教材为中心改变成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形成了协作学习、自主探究学习的氛围。

参考文献:

[1] 张 ,金正理.“案例+任务驱动”在提高大学生主体地位教学中的优势和实施[J]. 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1, 21(2):56-57.

[2] 高应波.“计算机软件技术与应用基础”教学中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研究[J]. 教育技术导刊,2007(2):24-25.

[3] 周应强,易俗,田宝勇. 案例―任务式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9(13):167.

[4] 袁媛. VB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应用及VB案例程序库的构建[D]. 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7.

Research of Case-task Driven Mode in Teaching of Computer Programming Language

ZHANG Song-min, WANG Guo-qiang

(Department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Luo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Luoyang 471003,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