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狗的说明文范文

狗的说明文精选(九篇)

狗的说明文

第1篇:狗的说明文范文

摸一摸肚子:如果狗狗的肚子还是比较柔软稍微有些鼓的话,那么说明饮食的分量刚好;如果狗狗肚子有些瘪,那就表示狗狗还没有吃饱;而如果狗狗的肚子鼓胀得很厉害而且比较硬的话,那就说明狗狗吃得太多了。可以在每次喂食后仔细观察狗狗的状态,来调节狗狗喂食的量,以免进食过多。观察便便:在正常情况下狗狗的便便应该是偏软但成形的,可以从地板捡起,不黏糊; 如果狗狗的便便是呈坚硬的颗粒状,那说明平时喂养的食量偏少; 假如狗狗的便便很软,而且比较稀疏不能成形,那说明平时的喂食量过多。可以根据根据狗狗便便的情况来对它们的饮食作适当调整。

(来源:文章屋网 http://www.wzu.com)

第2篇:狗的说明文范文

某城市广场门口放置了禁止宠物进入的告示牌,但依然有市民置若罔闻。

傍晚时分,老人孩子都在广场上散步、玩耍。不少人全家出动,还带着自己家的重要一员:宠物狗。

记者留意数了一下,十位遛狗的市民中,仅有一位年轻的女孩将自家的萨摩耶(大型犬)系上了链子,将狗控制在离自己一米左右的范围内。其余的9位市民,让自家的宠物随意在草坪上撒着欢,在广场上来回奔跑。

正在玩耍的一位3岁左右的女童被突然扑到面前的京叭(小型犬)吓得大哭,京叭的主人笑着上前安慰女童:“别怕,它不会咬人,它喜欢你才扑你的。”抱着女童的女子气愤地说:“你为啥不给狗栓链子,万一它咬人咋办!”被呵斥的狗主人,只是笑不再解释。

自公园修缮一新后,这里就成了附近小区老人健身散步、孩子玩耍、年轻人谈天说地的首选场所,也成了不少人遛狗的必去地点。

记者留心观察了一下,除少数人将自家的宠物狗系上链子外,大多数小狗都是“自由”地玩耍。小狗们习惯性地在相对固定的地点大小便――草坪上、小路上、长廊里。

无一例外的,没有一位狗主人将自家小狗的排泄物包起来丢到垃圾桶里,小狗排泄后,无视面前的排泄物,转身离去。

记者在车站等车的十余分钟内,见到4位遛狗的市民,只有一位老大爷给狗拴上了狗链。记者对10余位候车人进行调查,候车的市民纷纷表示:不文明养狗的行为最是惹人烦。

在社区工作的史女士讲述了她的遭遇:2011年,全国人口普查时,一天上午,她在光明苑敲响了一业主家的门,“门开后,就只见一黑色巨影扑了出来,伴随着一声声巨吼,我和同行的男同事本能地向楼下奔去,当时人整个就软了,愣了好半天。”史女士说,业主过后解释说那狗是亲戚寄养的,刚来还不认人。当时也忘了,没防备它就窜出去了。“过后我才知道那是只藏獒啊,听说藏獒连熊都不怕,它那个头、凶样儿,是在居民区里养的吗?”史女士心有余悸地说。

市民刘先生说:“我也养着狗呢,但养狗这事本身没错,狗也没有错,有问题的是人,有些人带狗出门不系绳子、狗乱叫乱咬也不制止,在小区、路边、街道很多地方都能看到这种典型的不文明养狗行为,这些行为破坏了狗主人和不养狗市民之间本该和谐的人际关系。”

40岁出头的刘大姐,和同事一起负责保洁工作。这段路沿线有多个大型小区,住的人多,养狗的人也多。每天早晚在此遛狗的人特别多,无论当哪个班,每天至少要清扫七八次狗屎。“在草坪里的狗屎最难搞,弄不好,工具上抹得都是。有一次,一个遛狗的老人说,都给草坪施肥了,还清理它干啥,弄得我哭笑不得。”

“有的人天生就惧怕狗,虽然爱狗人将自家宠物当做孩子一样呵护,可是对于惧怕狗的人来说,不论什么品种的狗,都是恐惧的来源,特别是小孩子,被惊吓后会留下心理阴影。请养狗人注意,在遛狗时牵好自家的宠物,别给他人造成麻烦,到时自己也麻烦。”女儿已8岁的李女士这样说。

在采访中,记者有这样的体会:养狗的、不养狗的市民都被“狗”伤过。不养狗的被各种不文明养狗行为所烦,养狗的要面对小狗惹来的麻烦,要处理好邻里关系,弄不好就会因狗成仇,在小区里见了面,谁的心里都堵得慌。

第3篇:狗的说明文范文

今年,狗肉节一如既往遭到反对,且吃狗人士和爱狗人士的矛盾,被史无前例地推到了最高点。6月21日晚,在广西玉林江滨新民路附近的狗肉馆,几名爱狗人士与当地食客发生冲突,导致一名食客嘴巴处流血。事件引发附近民众聚集,冲突双方亦被警方迅速带离,但吃狗人士和爱狗人士的矛盾和骂战,继续在网上蔓延和升级。

有过激的爱狗网友发微博称,如果你们那里(玉林)发生了天灾人祸,我们一定到中央政府前请求不去支援;如果我能联系到,我坚决支持他们去玉林……“吃狗派”也不示弱,放狂言称:想吃就吃,吃就吃个痛快。以卖狗为生的人,则将此当做一个赚钱的契机,逼“护狗派”出高价买狗。

6月23日,《人民日报》刊文为狗定性,称狗既是人类的伴侣也是食材,爱狗者标榜“爱心文明”,吃狗者自居“权益人权”,彼此妖魔化对方都是不对的,劝说双方都不要绑架道德说事,而是彼此有商量,找共识,避免自我观点的神圣化。

这场两边倒的论战中,大S、周杰伦、孙茜等明星发微博呼吁抵制玉林狗肉节,遭到网友谩骂其为哗众取宠、博人眼球。而作家陈岚说,吃狗是野蛮而粗劣的,虐杀是人类犯下的最残忍的行为。文明不断跃升,人类终将抛弃历史携带的各种恶因,如蝉蜕去旧壳般,向着人道主义迈进。不再以消费主义和奴隶主的心态恣意掠夺享受这星球的一切。善取善用、公正平衡。

而网络上的不少公知或自由主义者,站在了食狗者一边,认为爱狗者有权利抵制吃狗肉,“狗肉粉”也有权利吃狗。

第4篇:狗的说明文范文

人类的狗文化丰富多彩

狗主流精神是忠于主人、忠于家庭,是人类可靠的伴侣,有力的助手。在人类有关狗的文化中,也多是这方面赞述。

狗德赞

人们向有“饿犬不嫌主人贫” 、“狗不嫌家贫”之说。“狗奴才”则是谩骂和形容某些人无限孝忠其主的鄙劣品格,不过这又从正面说明了狗的忠诚老实的优良品性。故人们常把诚实孝忠自己的主人比喻为“孝犬马之劳”。中国古典名著《山海经》上有天狗天犬可以御凶之说。狗懂人性,有舍生忘死、仗义助人救人之德。古往今来关于狗救人的记载、报道很多。古书《述异记》中曾记载了晋代大文学家陆机养狗之事。说的是,他的一条名叫黄耳的快犬处处陪伴他,一天陆机对爱犬开玩笑说,好久没给家人通信了,你能给我送封信吗?“犬喜,摇尾作声应之”,陆机便把竹信筒套在犬脖子上放它走了。此犬从京城洛阳直奔苏杭,一路上自觅饮食充腹,每过渡口则向渡河人套近乎亲昵,博得人家喜爱便带它上船,“船才近岸,犬即腾上速去。”终于到了陆家,一直等到陆家人看毕书信后又把回信栓在它脖子上,“仍驰还洛,计人行程五旬,犬往返才半月。”真可与今日之警犬相媲美。

狗图腾、狗崇拜

在传说中中国古代曾有“犬戌国”或“狗国”。那是把名叫盘瓠的神犬当作始祖的民族。据记载,商周青铜器图形文字确有以犬作为氏族徽号的。盘瓠的事迹,至今仍广泛流传于西南少数民族有关创世纪的神话中,并且和汉族所传“开天辟地的氏”极可能是一个人。

“狗”字与“狗”的成语

狗不但在人类进步史上有“特殊贡献”,而且在语言文字的研究史上也有独到价值。《说文解字》中有:“孔子曰,视犬之字如画狗也。”这句话,使今人探究人类文字起源时受到莫大启迪。郭沫若、唐兰等文字学家在论及“图画文字”、“形象文字”、“文字源于图画”等问题时,往往转引孔子的话为证,可见一斑。

“狗”字组成的成语、谚语、歇后语也不胜枚举,如“蜀犬吠日”、“狗猛酒酸不售”、“犬马难,鬼魅易”、“画虎不成反类狗”、 “狗仗人势”、“狗头军师”、“狗血喷头”、“狗急跳墙”、“狗尾续貂”、“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等等,均生动形象,具有很高的表现力、概括力,极大地丰富了汉语词汇。

狗艺术

狗是人类亲近的朋友,也与文艺结下了不解之缘,文人墨客在文学、诗词、书画中对狗或褒或贬或扬或抑都惟妙惟肖。“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诗人生动形象地刻画了游人夜归的喜悦心情。“阡陌交通,鸡犬之声相闻。”则是陶渊明心目中理想的世外桃源。董必武的“曾闻郑国驱狂狗,莫讶韩升笑沐猴”,则表现了老一辈革命家的宽广胸襟。当代文化名人廖沫沙1982年曾写有对联:“鸡鸣天上登仙境;犬吠云中如宝山”。当代楹联家成渤有对联曰:“鸡号德禽,何辞室陋;犬为义畜,不厌家贫”。

古今许多神话传说和文学作品,均把狗描写得活灵活现:

《封神演义》和《宝莲灯》中的哮天犬已是家喻户晓;元代杂剧中有出叫《犬义记》的戏,写的是袁粲家的狗为其家少爷报仇,噬杀狄灵的故事,十分生动有趣。

历代画家笔下的狗,气韵生动,神采飞扬,惹人喜爱。

唐阎立本的《獒犬贡职图》形神兼备;宋人李迪笔下的《天狗》成为传世佳作。

历代文人以狗自喻者更是传为佳话。

如郑板桥刻有“青藤山下走狗”的印章盖在自己的画上。吴伟业在《过淮阴有感》的诗中,自诩为鸡犬:“我本淮王旧鸡犬,不随仙去落人间”。齐白石老人出于对朋友的崇敬,也曾有“我欲九泉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的题诗。

狗肉该不该吃?世界争论不休

中国人食狗肉由来已久。《周礼・天官・食医》所讲的“六膳”中就有狗肉在内。《礼记・曲礼》篇把狗肉称为“羹献”,用作祭祀宗庙的供品。秦汉以前,屠狗是一种专门的职业,狗肉铺很多。著名的刺客聂政、高渐离,汉高祖刘邦的大将樊烩都是狗屠出身。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竹简记载的64种食品中,狗肉就有三种:“狗苦羹”、“狗巾羹”、“犬肩”。魏晋以后经过五胡十六国的大乱,中原汉族大量南迁,食狗肉之风开始衰落。到南北朝时,贾思勰著《齐民要术》,所记北方食品极为详尽,但其中的狗肉制品只有一种。直到今天,除延边的朝鲜族嗜食狗肉外,就全国而言,吃狗肉之风还是南盛于北。

狗肉属于热性,冬天吃狗肉可滋补强身,对成年人的高血压,顽儿的夜尿症、虚弱病体的健康有良好效果。生狗肉有一股难闻的腥味,初加工时需长时间漂洗,一般只要把狗肉先下冷水锅“紧一紧”(行话谓之“焯水”),倒掉汤,清水洗净,即可去掉腥味,煎、炒、烹、炸无往而不利。不过现在大多是酱制,与酱牛肉类似。加工得法的狗肉有一股特别的异香。腌制时,每只缸里十条猪腿要加放一条狗腿,称为“戌腿”或“香腿”。

世界上最爱吃狗肉的,当韩国人莫属,全国烹饪狗肉的餐馆有4000多家。与亚洲的习俗相反,欧洲人则强烈反对和厌恶吃狗肉。他们认为吃狗肉是一种野蛮不文明的行为。韩国曾多次受到欧洲游客有关这方面的抗议,为此韩国国会曾数次召开会议研究对策。但最终还是不了了之。

第5篇:狗的说明文范文

好不容易一口一口衔食喂大的小鸟,让黄鼬一下就连窝端了,她窝里还有一群小崽子;刚出壳不久的小海鸥、小企鹅,硬让贼鹰从父母脚底下给叼走了;至于羚羊、角马之类食草动物,时刻都在肉食动物的窥伺之中,不得安宁……危乎险矣,弱肉强食。野生动物的那点自由,需要何等的血的代价!

由此便想到狗狗以及同类,不能不佩服,聪明!以狗狗之肥胖、鲜嫩、笨拙,在野生环境下绝活不过三天,肯定被吃得连骨头也不剩。可是现在,它比人吃得还好,睡得比人还放心。它的生存环境和野生动物一比,那它见的世面就大了!

狗是动物中最聪明的,它看起来是投靠了人,做了人类的奴才;其实,也可以反过来说是利用了人,揣摸透了人的弱点,让人心甘情愿地成了它的仆人。

人不是最虚荣、最有领袖欲吗?那好,它迎合你,服从你,忠诚于你,让你高高在上,满足你这点小爱好。

人不是最怕寂寞,最怕空虚吗?那好,它装憨卖傻,活力二八,跟随左右,陪伴终生,使你觉得最堪信赖的是犬不是人,所以有个亿万富婆临终把遗产给了爱犬而不给儿孙。

至于你舍不得吃肉而给它吃肉,你为它洗澡、治病、打针、梳毛、遛弯儿,它吃得香了你高兴,它屙不出屎来你蹩劲儿……如此服务,渐成习惯,回头一想,咦,似乎还没对哪个人这么有耐性过!

这不是,你让狗耍了,明知道你也愿意。

而且,它绝不愁濒临灭绝。它的一个狗儿子明码标价,它还没生,就有一大群人等着买呢!它不愁计划生育,也不怕难产,有医生给它做剖腹产手术呢!

要说狗现在过得比人好,一点不过分。住高楼别墅,乘豪华轿车,真是钟鸣鼎食、锦衣玉佩、公子哥儿、淑女名媛。可是人弄得这些,得奋斗一辈子还不一定行,狗呢,一点劲儿不费,嘿嘿,坐享其成!

你说,是狗聪明还是人聪明。

8.第二节中写到野生动物的生存之艰难,目的何在?

9.文中说狗狗见的世面比野生动物的大,你能结合文章说说它都见过哪些世面吗?

10.为什么说狗是聪明的?(用文中的话回答)

11.你能总结一下狗聪明在何处吗?

12.可以从文章中看到人的哪一些弱点?

第6篇:狗的说明文范文

由于狗的表皮没有汗腺分布,在炎热的夏天,狗只能借助舌头及呼吸来散发体内的燥热。“狗皮不通”,就是指狗的这一生理特点来说的。由于“皮”与“屁”谐音,屁是体内新陈代谢产生的气体分泌物,内含有毒物质,味道难闻,因此被当做污浊之物,对于文理不通的诗文或不明事理的人,用屁来贬斥,意思更为鲜明、形象。另外,汉语中没有道理的话被形容成是“放屁”;同时,用狗来类比某人属于文明人最刻薄的辱骂方式,“你这个狗东西”“你这个狗奴才”,变化多端,妙用无穷。后来的人们心领神会、将错就错,最终约定俗成地将“狗皮不通”变成了“狗屁不通”。因为狗屁不通这一来历,所以就只有狗屁不通的说法,而没有猪屁不通、马屁不通、牛屁不通等提法。

为什么人们喜欢在别人面前说

自家的孩子是“犬子”“豚儿”?

第7篇:狗的说明文范文

关键词:“挂羊头,卖狗肉”;审美观;中和为美;以善为美;以群为美;以尊为美

中图分类号:H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4-0199-02

“挂羊头,卖狗肉”是汉语中常用的成语,挂着羊头,卖的却是狗肉,比喻以好的名义做招牌,实际上兜售低劣的货色,名不副实。

也许是因为其意通俗明了并且使用频繁,很多词典并未详细解释这一成语的出处。但最早使用“挂羊头,卖狗肉”的,应是宋代的《五灯会元》:“有般名利之徒为人天师,悬羊头,卖狗肉,坏后进初机,灭先圣洪范。你等诸人,闻恁么(这种)事,岂不寒心?!”

一般认为,用狗肉替代羊肉,自然是前者的价格、滋味、营养不如后者,但是,在中国古人眼中,狗肉的滋味、营养,都丝毫不输于羊肉,价格也并不低于羊肉。狗肉被列入 “六膳”,是最常食用的肉类之一:

“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六膳、百羞、百酱、八珍之齐……凡会膳食之宜,牛宜,羊宜黍,豕宜稷,犬宜粱、宜麦、鱼宜。”(《周礼・天宫・食医》)

“凡王之馈,食用六谷,膳用六牲。”(《周礼・天官・膳夫》) 郑玄注:“六牲,马、牛、羊、豕、犬、鸡也。”

因此,从实用的角度来说,两者都能填饱肚子,维持个体生命的实际需要,即便是对于有了超实用的对“美味”的追求而言,两者也不分伯仲,古人所以会对两者有高下之评,是因为两者承担了不同历史和文化内涵,使人们有了截然不同的审美取向。

学者臧克和在《汉语文字与审美心理》中指出:我国古代人审美价值判断活动与饮食、与自身的繁衍、与物产丰盛的追求以及与初民的祭祀活动有关。其实,中国古代审美观念的形成,与羊的关系紧密。

“美”是会意字,对“美”字的解释,主要有两种不同观点。传统认为,“美”字“从羊,从大”(《说文解字》),本义为味道鲜美,段玉裁进一步解释为“羊大则肥美”,肥壮的羊吃起来味道很鲜美,古人对美感的最初体验,是从羊肉所引起的味觉感受开始的。也有学者认为 “羊人为美”,“美”字就是一个人戴着羊角头饰的美丽形象,羊角引起了美的视觉感官。无论持哪一种观点,有一点是确定的,中国传统审美取向的形成与羊有着密切关系。但是,羊给人带来的美感并不止于此,《说文解字》说 “美与善同意”,美的价值取向不仅源于对羊的味觉和视觉感受,还来自对其内在特质的认识。

本文就由中国古代中和为美、以善为美、以群为美、以尊为美四种重要的审美观出发,分析 “羊”与“狗”给中国古人带来不同传统审美感受的原因,从美学角度分析“挂羊头,卖狗肉”这一成语的成因。

一、中和为美的审美观

游牧文明养育出粗犷、极具掠夺性的文化性格;而农业文明养育出中国古人温和、保守、细腻、内敛的文化性格。儒家的中庸思想便是这一文化性格的集中体现,反映在文学、音乐等各个审美领域,形成了“中和为美”的审美价值标准。

羊性情温顺、宜于豢养、肉质鲜美,这些特征使它很容易成为人类优秀的生物伙伴,并促成对羊的外在品行和内在性格的进一步认识和认同,所以有“羊大为美”的认识,而羊的上述特性在这种认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被人性化,而其温顺是古代“治人者”最欢迎的品质。

但是,中国古人普遍认为狗是由狼驯化而来,因此它的身上保留着狼的凶残狠毒,狗只知道讨主人欢喜,不惜惹得其他人厌恶,并不符合儒家崇尚的中庸之道。

在中国古代以中和为美的审美观之下,温顺的羊,自然比凶狠、偏激的狗更能给中国古人带来审美上的愉悦。

二、以善为美的审美观

儒家的审美人生观,与其道德观相一致。孔子认为,理想的美必须与善一致。

《论语・八佾》中说:“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韶”,是舜乐名,舜帝是接受尧帝禅让为政的,光明正大,所以其音乐亦中正,既尽善,又尽美。“武”,指武王的音乐。周武王发动战争,殷纣王,以征伐取得天下,其乐声难免含有杀戮之意。所以武乐美则美矣,但未尽善。因此,孔子认为,真正的理想的美,就应该是善的,而事物只要是不仁、不义、不善的,就不能称之为美。道德感才是衡量事物美感的标准。

《春秋繁露・执贽》中说:“羔有角而不任,设备而不用,类好仁者;执之不鸣,杀之不啼,类死义者;羔食于其母,必跪而受之,类知礼者。”羊虽有角却不伤人,被宰杀时从不啼哭,喝母乳时会跪下,知仁、知义、知礼,是仁人君子学习的榜样。因而由它做部首的字,自然有特殊的道德含义。“善”与“义”,是中国传统道德的核心,而这两个字在《说文解字》中都属羊部,与羊的联系极为紧密。

狗同样是人类较早驯服的动物,在夏商时期便已成为家畜。狗可以协助人们打猎(“猎,放猎逐禽也。”)。另外,驯养的狗见到陌生人便吠、咬,因而人们把它作为首选的看家动物。作为看家动物的狗,对主人温柔驯服,但对陌生人(尤其是上门讨要的乞丐一类的穷人)面目狰狞,因而有“狗仗人势”、“狗眼不识金镶玉”、“狗眼看人低”等成语和俗语,这不符合汉族崇尚侠义、同情弱者的民族传统,更难以达到儒家“善”的美学标准。

因此,在以善为美的传统审美观之下,狗的美学地位也远远不及羊。

三、以群为美的审美观

“家本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出发点之一。一方面,家是中国传统社会生活的最基本单位;另一方面,家庭的伦理与制度不断作用于中国传统社会的各个方面。张东荪先生在《理性与民主》中提出:“中国的传统社会……最基本的单位是家庭,并且家庭不可以再分割为个人。因为家庭是最天然、最稳定、也是最可靠的群体,个体脱离这一群体就无法实现其社会价值和自身价值,即而一方面表现出更依附于家庭、从属于家庭,另一方面则体现出其家庭荣誉感、集体感、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由此,中国古代社会形成了以群为美的审美观,崇尚群体,而不主张个性张扬,这渗透在很多方面。比如,《周易》即有“君子以类族辨物”之说;中国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注重整体特征的把握,而对类中个体的特征则不予以过多关注;中国人的姓名构成是宗姓在前,辈分次之,自名署尾(这与西方人自名领先,父名次之,族名置尾争锋相对)。

以群为美的审美观,自然引出了对和群的赞扬,而羊的合群性,是其它动物难以企及的。“群”(同“”)为形声字,以“君”表音,以“羊”表意。“羊”能够成为“群”字的唯一表意符号,正说明了古代造字者对羊的合群性的高度认同。我们的祖先在远古的游牧生活中就发现,羊不仅群居,而且从众性极强,比方说,在一群羊前面横放一根木棍,第一只羊跳了过去,第二只、第三只也会跟着跳过去;这时,把那根棍子撤走,后面的羊,走到这里,仍然像前面的羊一样,向上跳一下,尽管拦路的棍子已经不在了,现代人把这称为“羊群效应”,也就是“从众心理”的代名词。

《说文・犬部》中写道:“羊为,犬为独也。”,与“羊”的合群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狗的独来独往。“独”字繁体作“”,是个形声字,以“蜀”表音,以“犬”表意,《说文・犬部》:“独,犬相得而斗也。”段玉裁注:“犬好斗,好斗则独而不群。”因为狗和狗一碰到就要相互打斗,只能独处,所以“独”字以“犬”来表意。中国民间也有“狗咬狗”这一俗语。这一带有贬义色彩的俗语也显示,狗的独处好斗为中国人主张合群、以群为美的审美观所不容。

羊比狗更符合中国古代以群为美的审美观。

四、以尊为美的审美观

中国古代社会等级分明,造成了中国文人对尊位的崇敬和向往,对卑位则厌弃和排斥,这种崇尊贱卑的文化心理进而形成了以尊为美的审美观。

《说文》:“羊,祥也”。羊就是祥,羊本就象征吉祥。

因而,最早用于祭祀的动物是羊。《周礼》曰:“羊人掌羊牲。凡祭祀,饰羔,祭祀割羊登其首。”据《周礼・夏官》,周朝专设“羊人”一职,职掌羊牲及祭祀割牲等事。《礼记》曰:“凡祭宗庙之礼羊曰柔毛。”久而久之,羊被认为是沟通人和神的神物,甚至能主宰国家的命运,羊被古人赋予了美好的寄托与幻想。

此外,“羔羊”一词,在古代还有象征高尚德操的意义。

《诗经・羔羊》用“羔羊”比喻卿大夫的品德高洁,其序说在位者“节俭正直,德如羔羊”, “羔羊”成了“高洁”“正直”的代名词,羔羊也由此成为朝廷官府征聘贤士的聘礼。《后汉书・陈纪传》记载:陈纪与他的父亲陈窟及弟弟陈湛都有高洁之名,常常同时被官府征召,于是用作聘礼的羔羊便在园子里成了群,这被当时人们视为无上光荣。

而另一方面,古时的文人鄙视其奴性,有关摇尾乞食的狗,就有了“猪狗不如”、“狗崽子”、“狗奴才”等词,反映出狗的地位低贱;且狗的食性繁杂,吃人的排泄物(所以有“是狗改不了吃屎”的俗语),还吃人吐出的食物,人在桌上吃,狗在桌下舔舐,不择食的恶习为人鄙夷,联想起来更令人恶心。

中国古人以尊为美,羊乃祭祀的神物,狗只能摇尾乞食,相比较而言,羊在古人心中的印象自然更美好。

五、结语

总之,羊与狗的美学内涵存在于中国传统文化心理中,反映了人们对羊和狗之动物性的人格化概括和截然不同的审美取向。中国古人以中和为美、以善为美、以群为美、以尊为美,在这四种审美观的支配下,狗在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地位远不及羊。

因此,尽管中国古人对两者都有极强的美食嗜欲,中国古代美学中贬狗的思维定式与对羊的美学价值的认同仍不断碰撞,形成了“挂羊头,卖狗肉”这一家喻户晓的成语。

参考文献:

[1](宋)释普济.五灯会元[M].重庆出版社,2008年1月1日.

[2]臧克和.说文解字的文化解说[M].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12月.

[3]王保国.羊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新诠释[J].中州学刊,2006年03期.

[4]郭东.儒家审美观及其对国人服饰审美的影响[J].江西社会科学,2011年11期.

[5](汉)董仲舒.春秋繁露・执贽[M].中华书局,2011年1月.

[6]张东荪.理性与民主[M].商务出版社,2006年12月18日.

[7]白振有.羊・羊部字・羊文化[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8]刘志基.“羊”如何表“义”[J].咬文嚼字,1997年10期.

第8篇:狗的说明文范文

现实中大家靠话语交流,但不见得人人都能把话说利索,说好,说出“德”性来。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一点都不假,尤其是公共场合的人际交往中。

有一种最让普通老百姓闹心的话――官话。它常常是冷冰冰,硬如铁,尤如机器里铸出来的。官腔大调,似乎威风凛凛,但用老百姓的大白话说,一点人情味都没有!

有些做官的说话没有人情味,老百姓说话就都有人情味了?也不见得。现在一些摆摊设点的,动不动就脏话连篇、恶语相向,本来购物图个高兴,最后难免落一肚子晦气。还有一种也应算作不会说话的。即,公共场所大呼小叫,呼朋引伴,吆五喝六,“声震九霄”。饭店里、商场里、公汽里、影剧院……到处都有这种人的声音,这是一种“杀人”的噪音,是当今文明社会的一大污染源!

二曰“商德”

老百姓平日里朝九晚五地上班挣的银两,市场一走,哗哗地流到商家囊中,好象还高兴的不行,也许这就是消费的妙处。

妙是妙,花钱是花钱,但一定要花得物有所值,花得心情舒畅。好多时候,消费者不是花钱买享受,而是花钱买气呕,买了郁闷,买了倒霉。看看吧,衣、食、住、行、吃、喝、玩、乐,很多地方“白刀子进,红刀子出” 宰客。最可恨的是吃的,还有治病救命的,都玩假造劣。药呢,“贵”先放一边不说,假药弄得跟真的一样,谋财害命呀!奸商之缺德,令人发指!

再说说做“托儿”。当今之世,商家“营销”,不断升级,过去那“托儿”不过是给卖狗皮膏药的在场外喝个彩,叫个好,且“托儿”大都偷偷摸摸,不敢亮相又藉藉无名。如今呢,一些官员、学者、教授、大牌记者,还有明星大腕,也一起被拉来破坏商德,加入到为假冒伪劣做“托儿”的阵容中去了!做广告,做报告,做论证,做报道,写“软文”,一股脑儿为商家抬轿子吹喇叭。必须明确指出的是:这类“托儿”,十有八九是奸商花钱买下或“买断”的。

现代世界是流通世界,自然而然包括物的流通,但假冒伪劣之物畅行无阻决不是现代文明的东西!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良德也;奖优罚劣,严惩奸商,商道也。众生翘盼久矣!

三曰“路德”

人,从来就离不开交际活动,因而十分注重一个“行”字。人一生有很多时间是在路上度过的,所以我们要十分关注路德。

一是行车。这些年生活好了,有车的人多了,本来开车有“道”,按交通法规办就行了,但就是有人不管那一套,或横冲直撞,或胡塞乱抢,那个霸道,那身匪气,让人咋舌。大路朝天,各走半边,可在这些人眼里,这马路就像他们自家的。

二是行路。看看我们一些人走的什么路?骑自行车不守交通规则,走路也不守交通规则,过马路不走斑马线,车流滚滚他仍我行我素。甚至还是有人在玩命。这叫什么?叫没有路德!

四曰“机德”

这里的机,是指微机,即电脑,还有手机。人有人德,机有“机德”。现在使用手机和电脑,是要讲讲公德了。

先就一些商家而言,为了赚钱,他们当中就有人缺德。电脑里那些黄色的东西害人,尤其是毒害青少年;一些电子游戏如一般,让孩子如痴如醉,有的因此走上邪路。

至于个人,也有个机德问题。比如手机,动不动就黄段子乱发漫天飞。有时还发给异性,发给未成年人。这叫什么事?涉嫌性骚扰和教唆了。更有一个共性问题便是,不管什么地方、什么场合,打起手机来,粗声大嗓门没完没了,闹得四邻不安,周围侧目而视。在手机里,或打情骂俏,或国骂不断,或“鸟语”喳喳,总之,罔顾周遭环境。

现在,这种事好像越来越严重了,好好的一个严肃会议,忽然手机铃声大作;好好的电影院乃至歌剧院里,忽然手机暴响。至于大中小学课堂上,甚至在一些地方党校的课堂上,都肆无忌惮地大唱“手机曲”。你说手机、微机(电脑)之类,是不是也应有一个机德问题?

其实,说白了,这也是检验一个人是否有素养,是否讲文明的试金石。

五曰“游德”

出外旅游,是很有道德可讲的,就是所谓游德。

首先是旅游公司一方,一定要讲德。现在这方面不理想。一是宰人。有明宰的,有暗宰的,或是说话不算数,或是途中节外生枝,这里一个变动,那里一个自费,变来变去,受伤的总是消费者。这和“德”已是相差十万八千里了。二是服务差。有的组团时吹得天花乱坠,笑容满面,出发后恶语相向。三是有时不够文明。比如导游说“黄段子”现象。

组织方有游德问题,游客方也有个游德问题。主要在于人际关系。“百年修得同船渡”。人与人组团,“团”在一起,何尝不是缘分。但有些游客还真不懂这个道理,自私得不行,迟到的总是他,有人说了,他就与人干仗,恶语相向,这叫游玩吗?这叫斗气,这叫蛮不讲理,市井习气。其实,出门在外,人帮人,人让人,人礼人,是最重要的。至于文明细节,比如不要随意乱写乱画破坏文物景观,比如不要大声喧哗制造噪音,都是游德的内在要求。

六曰 “狗德”

若论狗德,有几方面不可不说。

一是养狗的卫生问题。记得非典的时候,有明文规定,狗不能乘坐电梯,更不用谈坐公共汽车了。但时过境迁,人们似乎总是好了伤疤忘了痛,现在的社区里、公园中,甚至公汽上、地铁里,“狗出没”的频度越来越高。你想一天累了到晚上在小区绿地旁走走,你就得时不时躲闪着别撞到狗身上去,有的地方,几条狗横在路上,亲热、嬉戏,甚至狗咬狗;而电梯间里,狗又开始堂而皇之大摇大摆地和人共乘一梯了;同样在公汽里也一样,有的甚至占人的坐位!难道非典过后,狗就不会再携带传染病菌、病毒了?至于狗在公园里、社区里随地便溺,更是司空见惯,污染环境,影响卫生。

第9篇:狗的说明文范文

夫国亦有狗。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大臣为猛狗,迎而龅之。此人主之所以蔽胁,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

故桓公问管仲曰:“治国最奚患?”对曰:“最患社鼠矣。”公曰:叫可惠社鼠哉?”对曰:“君亦见夫为社者乎?树木而涂之,鼠穿其间,掘穴托其中。熏之则恐焚木,灌之则恐涂,此社鼠之所以不得也。令人君之左右,出则为势重而收利于民,入则比周而蔽恶于君,内问主之情以告外,外内为重,诸臣百吏以为富。吏不诛则乱法,诛之则君不安。据而有之,此亦国之社鼠也。”

故人臣执柄而擅禁,明为己者必利,而不为已者必害,此亦猛狗也。夫大臣为猛狗而龅有道之士矣,左右叉为社鼠而间主之情,人主不觉,如此,主焉得无壅,国焉得无亡乎?

尧欲传天下于舜。鲧谏曰:“不祥哉!孰以天下而传之于匹夫乎?”尧不听,举兵而诛杀鲧于羽山之郊。共工又谏曰:“孰以天下而传之于匹夫乎?”尧不听,又举兵而诛共工于幽州之都。于是天下莫敢言无传天下于舜。仲尼闻之曰:“尧之知舜之贤。非其难者也。夫至乎诛谏者,必传之舜,乃其难也。”一曰:“不以其所疑败其所察则难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注释】

升概:升。量酒器;概:古代刮平斗斛等量具的器具,

著:积贮。

社鼠:社,古代指土地神,民间常筑坛植树来祭祀它。社鼠。在社坛下掘穴而居的老鼠。

弛:崩塌。

【赏析】

本文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在写作上它有四个特点:

一是寓意深刻。文章写了两个故事:狗恶酒酸,社鼠为患。作者以寓言的形式,揭露和鞭笞了封建社会中一种常见的丑恶现象:奸臣当权,妒贤嫉能。堵塞贤路。蒙蔽君主。说明一个国家,如果有大臣如猛狗一般嘶咬有道之士,国君的左右亲信又如社鼠一样窥探国君的情况,国君却不觉察,像这样的国君哪能不受蒙蔽呢?国家哪能不灭亡呢?在这里,作者强调了问题的严重性,向统治者敲响了警钟。

二是比喻贴切。作者把当权的奸臣巧妙而又贴切地比喻为猛狗和社鼠,刻画出了这类人的丑恶嘴脸,很富有形象性、概括性和典型性,这两个比喻虽然大体一致,但又各有侧重。猛狗着重比喻排挤贤能的朝廷大臣,社鼠则着重比喻蒙蔽人君的左右亲信:猛狗这则故事重在说明奸臣妒贤的危害,社鼠这则故事重在说明铲除奸臣的艰难。

三是设置悬念。第一个故事写一个卖酒的宋国人,量酒量得很公平,接待顾客很恭敬热情,酿出的酒很甜美,悬挂的酒旗招牌也很高。按一般常理,他的生意必定很好,可是酒竟卖不出去,变酸了。故事一开始就揭示出了这一矛盾现象,不但这个宋国卖酒人觉得奇怪,就是读者也感到莫名其妙。这就设置了一个悬念,制造了波澜,可谓杯水兴波。接着这个宋国的卖酒人就去请教生活阅历丰富的老人杨倩,杨倩劈头就问:“你的看家狗凶猛吗?”问得突兀,却切中要害。经过杨倩解释,原来是顾客怕狗,至此读者疑团才冰释。最后笔锋一转,“夫国也有狗”,那当道的奸臣就如猛狗一般。横在国君与有道之士的中间。“此人主之所以蔽胁,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简洁明快地揭示了故事的寓意。第二个故事是管仲在答齐桓公问中说出的。桓公问管仲道:“治理国家最担心什么?”这也设置了一个悬念。在一般情况下,人们会以为管仲将要说出一番内忧外患的大道理来。可是管仲的回答却是人们所始料未及的:“最担心社鼠啦!”这是为什么呢?不但齐桓公不明就里,就是读者也觉不解。问题揭出后,管仲接着又从容予以解释:社坛本是神圣的地方,社鼠挖掘洞穴寄居其中。社坛是用木板和泥土筑成的,如果用烟火熏,就恐怕烧坏了木板:如果用水灌,又恐怕泥土崩塌。国君左右亲信中就有这样的人,在朝廷外谋求尊权重势而从人民中收刮财富,在朝廷内互相勾结而对国君隐瞒他们的罪恶,由于他们是国君的亲信,“投鼠忌器”,极难根除。文中以社鼠为喻,十分准确地勾勒出了这种左右亲信的特征。

四是叙议结合。两个故事都穿插了议论,夹叙夹议,相得益彰。前者是作者的直接议论,后者则是记管仲对齐桓公的回答。这些都表明了作者行文的巧妙和富于变化,

【练习】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遇客甚谨 遇:遇到

B 县帜甚高 县:通“悬”,挂

C 此人主之所以蔽胁 蔽胁:受到蒙蔽和挟制

D 内间主之情以告外 间:窥探,侦察

2 下列各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熏之则恐焚木 灌之则恐涂弛

B 日月为己者必利 而不为己者必害

C 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此社鼠之所以不得也

D 夫国亦有狗 君亦见夫为社者乎

3 以下旬子分别编为四组,都反映“猛狗”与“社鼠”造成的危害的一组是( )

①而狗进而龅之

②此人主之所以蔽胁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

③熏之则恐焚木,灌之则恐涂弛

④外内为重,诸臣百吏以为富

⑤明为己者必利,而不为己者必害

⑥如此,主焉得无壅,国焉得无亡乎

A ①②③ B ①④⑤ C ③⑤⑥ D ②④⑥

4 下列对文章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用寓言故事说理。所使用的两则寓言故事分别是:猛狗作恶之甚及社鼠为患之烈。

B 文中猛狗的故事重在说明铲除奸臣的艰难;社鼠的故事重在说明奸臣妒贤的危害。

C 文章用猛狗与酒酸的关系类比当道的奸臣蒙蔽君主,使懂得治国之道的人不能被任用,隐蔽而微妙,读来具有振聋发聩之效。

D 文章认为,使国君受蒙蔽、国家衰亡的原因,一是猛狗似的大臣咬法术之士。二是社鼠似的侍从刺探内情。

【答案】

1 A(此处“遇”应为“接待”的意思)

2 D 3 D

4 B(猛狗的故事重在说明奸臣妒贤的危害;社鼠的故事重在说明铲除奸臣的艰难)

【赏析】

司马迁(前145―?),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夏阳龙门(今陕西韩城)人,著有《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史记》记载了上自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前100),30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开创了记传文学先河,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滑稽列传》记叙了战国时期齐国的淳于髡、楚国的优孟、秦国的优旃等滑稽之士的传闻逸事。本节选就是《滑稽列传》中关于淳于髡的故事。

“滑稽”一词的古义与今义并不全同。古义有多义性,屈原在《楚辞・卜居》中使用它带着贬义,“滑稽”有圆滑谄媚的意思:司马迁在《滑稽列传》里使用它带着褒义,有能言善辩,善用双关、隐喻、反语等修辞手法的意思。这两种意义与今义不尽相同,但在语义发展上有相承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