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范文

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精选(九篇)

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

第1篇: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范文

关键词:配电网;规划设计;问题;措施

配电系统是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以合适的电压等级将电能输送到用户端,配电环节作为电力系统到用户的最后一环,与用户的关系最为紧密,对系统的整体性能效率和用户供电质量的影响也最为直接。但长期以来,城镇配电网投入不足,导致配电网基础薄弱,可靠性水平较低、线损率较高。

一、配电网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

1、配电网缺乏前瞻性。规划涉及电网本身信息的管理、地理信息勘测与图像处理以及数据统计与分析等多方面内容,研究对象及相关数据规模庞大、结构复杂、不确定和未知因素多,并且规划往往局限于局部范围,因此难以验证所规划电网对大电网稳定性的影响,对各区域电网之间的协调问题预测不足,缺乏前瞻性,致使所形成的规划方案可能只能在近期有较好的效果,这样的规划方案的经济性和科学性较低。

2、配电网技术落后。配电系统发展起步较晚,发展水平较低,建设相对落后。特别是城镇电网,已或多或少滞后于城市经济发展,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普遍存在电缆、导线、变压器、电容器、TA、开关、断路器等主设备选型时没有进行充分的技术分析和相关计算,片面地追求截面和容量;出线间隔、负荷互带、供电半径等没有按照规划导则、技术标准和实际负荷进行计算分析。有些地区只是简单地更换大截面导线或大容量设备,造成大量的浪费,甚至存在将所有的设备重新更换的现象,造成资金浪费;同时未对运行中的设备进行全寿命技术分析,不能充分保证设备安全经济运行。

3、负荷预测及电气计算准确性不高。配电网规划中,由于缺乏负荷预测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科学的计算软件,历史数据又不全,导致负荷预测结果不准确,造成电源点分布、线路路径等网架结构方案误差大;电气潮流计算、短路电流、无功电压等计算偏差较大;线损率、电压、短路水平等没有按照要求进行校验,甚至有些地区的规划方案没有进行电气计算,缺乏必要的理论依据,造成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较差。

二、配电网改进的措施和方法

1、完善配电网规划技术导则和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城镇配网规划技术导则和制度,增加电缆设备的使用范围和技术原则,增加技经原则和取费标准,指导城镇配网规划工作的规范有序开展。随着未来智能电网的发展,建议城镇配电网电力装备选型上要满足技术先进、运行安全可靠、操作维护简单、经济合理、节约能源及符合环境保护等要求,同时根据配电技术发展趋势,结合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适时试点建设20kV 的配电网,并及时总结经验推广应用。

2、加大配电网技术指导力度。(1)重视变电站的选址。在选择变电站的位置时,应当尽量靠近负荷中心,经过相关规划部门的同意之后,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变电站的设置,配电网的规划。选择变电站时,需要对周边小区环境以及电源情况进行充分了解,以便于日后的维护和管理。变电站的设计应尽量节约用地,用地面积应根据变电站容量接线和设备的选型确定。(2)处理好配电网系统的无功补偿。无功补偿按照分层、分区和就地平衡的原则,采用以就地补偿为主、分散就地补偿和集中补偿相结合的方式。配电站的无功补偿宜采用动态补偿装置,补偿过程中应不引起系统谐波明显放大,应避免大量无功电力穿越变压器。电力用户处应配置适当的无功补偿装置,应避免向电网反送无功电力。35~110 kV变电站,其高压侧功率因数,在主变最大负荷时不应低于0.95,在低谷负荷时不应高于0.95,配电变压器最大负荷时高压侧功率因数和用户处的功率因数均不应低于0.9。接入配电网的各类发电机的额定功率因数宜在0.85~0.9中选择,并具有相运行的能力。(3)注意保护电器级间配合的选择和分析。 在目前的l0kV配电电气设计中,保护配置不能完全满足上下级保护的选择性要求。为实现变压器低压侧总开关、母联开关和低压馈线开关之间上下级的选择性,应满足如下要求:其一,变压器低压侧出线总开关(第一级保护电器)选用过载长延时和短路短延时保护,母线联络开关选用过载长延时和短路短延时保护;其二,低压馈线开关(第二级保护电器)选用过载长延时、短路短延时和短路瞬时保护;其三,第一级和第二级短路短延时,应有一个级差时间,应不小于0.1~0.2s。这样就不会出现3个开关同时跳开,而是只有低压馈线开关动作跳开,从而实现了保护级间配合。

3、实现配电网的自动化以及节能措施。(1)自动化开关工程设置。为了实现配电网的自动化功能,应当根据供电区域的特点和电网系统运行的管理要求,配置各种开关自动化的功能。电缆线路的开关和环网开关,在电缆线路设置分支开关,根据开关配置一遥或者两遥的功能;对于环网线路应当配置三遥功能,使环网线路的某一段发生故障时,能够自动进行定位并且自动对故障区域进行隔离,保证非故障区的供电正常运行,缩短其停电时间。对于架空线路设置自动开关功能,需要设置有就地分合闸操作功能的自动化设置,同时进行两遥功能,实现主站系统对每个网点的监控。(2)配电网规划中的节能措施。对运行电压进行有效调整,通过对变压器分接头和在母线上的电力电容器的调整,保证电压质量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对电压运行进行调整,降低有功损耗,以实现降低运行电压损耗,实现节能的配电效果。平衡三相负荷。如果三相负荷不平衡,会增加线路、配电变压器的损耗。各种节能型的变压器的使用,显著降低变压器的空载损耗。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降低电能损耗。加强线路维护,防止泄漏电。主要是定期巡查线路,及时发现、处理线路泄漏和接头过热事故,及时更换不合格的绝缘子。合理安排检修,提高检修质量。备检修要做到有计划,要提高检修质量、减少临时检修、缩短检修时间、推广带电检修。

三、结束语

配电网的规划和设计要遵循结构合理、安全可靠、经济环保、技术先进、信息畅通的原则,要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将当前条件和先进技术统一起来,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提高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彭小青;;城市电网建设及低压配电网改造[J];广东科技;2011年14期

第2篇: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范文

关键词:配电网 规划 问题 对策

配电网规划是指在分析和研究未来负荷增长情况以及城市配电网现状的基础上,设计一套系统扩建和改造的计划。在尽可能满足未来用户容量和电能质量的情况下,对可能的各种接线形式,不同的线路数和不同的导线截面,以运行经济性为指标,选择最优或次优方案作为规划改造方案。

一、配电网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由于夏季全国普遍持续性高温,导致供电矛盾越来越突出,全国各地不断出现断电、停电、限电的现象,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学习也工作,也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带来了阻碍。

1.对配电网的现状分析不够全面

我国目前有很大一部分的地区对电网的现状分析只停留在对现有电网进行统计的层面上,不能按规划那样进行深入细致的全面分析。普遍存在数据不齐全、表述不清、数据不准确、前后对应不上等情况,这些都会影响配电网存在的问题的如实客观的反映。例如,只是对线路负载以及联络方式进行简单分析,不能真正的反映出线路的薄弱环节;对于某些地方电压低的问题只是给出一个定性的结论,不能详细的研究出现电压低的各种原因,敷衍了事,由此得出的故障结论可想而知,也不会准确。

2.自动化水平低下

配电网在网络方面自动化水平普遍偏低,在许多城市的电网中,中压配电网的自动化的技术还很薄弱,几乎是一片空白。目前,我国的配电网自动化才刚刚起步,中压配电网的自动化完全处于初始阶段,在科技方面,仍与外国技术有很大的差距。

3.电网设施建设落后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处于配电网的网架结构薄弱,网架主次层次不分明,没有形成多分多段的互联网这种状态中。很多城市的220KV和110KV较少,中低压配电网明显不足,变电容载相对比较低,一般均在1.54~1.67。配电网的主干导线界面偏小,每年夏天都因此而导致各地配电网系统严重负荷、过载,不得不采取停电和限电的下策。

4.电网供电效果一般

根据资料统计,我国中压配电网的平均供电可靠性为99.907%,而供电用户的平均停电时间为8.171h/户,除了系统电源不足限电的凭据供电可靠率(RS- 3)为99.916%。然而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1998 年,英国的供电可靠性已达99.988%,美国达99.984%,法国达99.991%,日本东京电力公司达99.999%,供电效果可见一般。

5.设备选择的不合理

普遍存在电缆、导线、变压器、电容器、TA、开关、断路器等主设备选型时没有进行充分的技术分析和相关计算,片面地追求截面和容量(通常是主观认为越大越好);出线间隔、负荷互带、供电半径等没有按照规划导则、技术标准和实际负荷进行计算分析。有些地区只是简单地更换大截面导线或大容量设备, 造成大量的浪费,甚至存在将所有的设备重新更换的现象,造成资金浪费; 同时未对运行中的设备进行全面技术分析,不能充分保证设备安全运行。

6.配电网与主网不协调

主网的规划工作对配电网的规划起着一定的导向作用,而配电网作为主电网规划的基础,对于电网的后期建设工作起到主导性的作用。但是,近几年的电网建设主要针对主网,资金的投入也主要在主网的建设上,忽视了对中低压电网的建设,对中其的资金投入相对较少,导致中低配电网的建设一直处于低糜状态。地区中低压配电网规划不能与主网规划想协调,造成耗损高、低效率的局面。

7.配电网规划与城市规划不协调

配电网是一个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应该同城市规划一起管理。但是由于配电网规划部门与城市发展规划部门的协调不力,地方政府并未将配电网规划列入到城市规划的行列之中。客观上造成了城市配电网规划与地区经济发展规划、城市建设规划相脱节的现象。有些地区的配电网规划工作甚至落后于城市建设规划,不能很好的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二、对配电网实施规划的意义

通过施行配电网络的规划,优化配电网络结构,不但可以保障电网的安全运行、降低电能损耗、提高供电可靠性,也可以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用电的需求,同时也为国家和电力企业带来客观的经济效益。

三、配电网规划的措施

当前,我国城市配电网缺乏有力的资金和统一的技术指导做支撑,城市配电网的规划工作落后于城市建设工作,落后于经济发展,落后于主网的建设。所以必须重视起配电网的规划工作,在今后的配电网规划中,应该制定详细的规划方案,避免资源的浪费现象。下面就如何进行配电网的规划,提出几点建议。

1.将配电网规划作为一项长期工程,高度重视

由于我国配电网的规划建设工作在各方面普遍落后的现状,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将修编审定之后的规划工作作为投资的依据,从而避免由盲目投资导致的资源重复和浪费。同时,建议相关部门尽快开展配电网的规划工作,以保证城市发展计划的顺利进行和电网改造投资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更好的支持城市建设个规划工作,

2.注重完善配电网规划技术导则和制度

建立健全统一的配电网规划技术导则和制度,这样做一来可以增加电缆设备的使用范围与技术原则,二来可以指导城市配电网的规划工作走向成熟稳健的发展方向。伴随着未来智能电网时代的到来,建设城市配电网在电力机器选型上应在注重实用性的同时,满足技术先进、运行安全、操作简便、维护简单、经济合理、节能环保等要求,同时根据国家电网公司配电技术的发展趋势,结合我国配电网的分布情况,在一些地区实施试点建设20KV的配电网,并将总结经验推广。

3.加大对于技术指导的控制力度

各级单位要充分发挥电网规划部门的职能,充分利用其规划专业技术,来对配电网工作进行专业的技术指导。同时,要加大配电网相关计算机软件的应用和城市配电网的规划中心配电网计算软件的配置,通过科学系统的量化管理,来降低在人力和时间上的投入;规范配电网规划及时进行滚动修编,以确保城市配电网规划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4.注重人才的培养

目前,几乎没有高等学府设置电力规划这一专业。因为现在从事电力规划这一工作的人员几乎都是从其他的行业转过来的,所具有的只是这一方面的经验,而不是专业知识,缺乏对电力规划工作系统的学习和了解。所以,为了提高配电网的的规划质量,笔者建议对现在在职的各级电网规划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专业知识培训,并鼓励积极参与电网规划的学习班,扩充专业知识,做好知识的储备,学习先进地区电力规划的优秀经验和方法,开拓创新新思路,提高配电网规划人员的专业素质,提高配电网规划工作的质量。

5.配电网规划工作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

在配电网的规划工作中,需要考虑技术性能与总体费用这两点因素。为了更好的对各种系统设计问题量化评估,需要确定技术上可行的规划方案。当考虑任何单个投资方案时,由于多种方案都能达到预期要求,所以在规划方案的制定上

要在技术和经济这二者之间进行多种方法的比较。

结论:

无论在哪里生存都离不开电,电力需求的不断提高,对我国主电网和配电网进行规划的要求越来越迫切。随着不断变化的社会形势和不断改变的城市规划路线,配电网规划工作也应顺应时展的步伐,不断进行改善和创新。配电网的规划工作还是一门深奥的课题,需要各位专家个学者共同讨论和研究,共同完善。

参考文献:

[1]杨利军.研究城市配电网供电的可靠性与应用[J].硅谷,2010,(04)

[2]别亚峰.浅谈如何提高城市配电网供电的可靠性[J].硅谷,2010,(09)

[3]徐春华.我国城市配电网规划若干问题阐述[J].建材与装饰(中旬刊), 2008,(01)

第3篇: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范文

[关键词]10kV电力配网;施工技术管理;注意事项;重要性;分析

前言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工业生产以及城市居民对电力使用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电力用户的用电质量以及用电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10kV电力配网工程施工的质量,因此做好10kV电力配网施工技术管理对于提高电力配网工程质量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也是当下时展的必然趋势。为此,我们充分了解10kV电力配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现状以及其重要性,并且结合施工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采用有效措施,以实现电力配网工程质量的提高,促进我国社会与经济的稳步发展。

1、10kV电力配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现状

目前,电力配网工程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并且电力配网工程具有很高的复杂性,一旦出现小小的失误就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为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因此,对电力配网工程进行及时的检查与考核,提高工程的安全性是十分必要的。到目前为止,尽管我国并未出现一系列严重的配电网事故,但各种小型配电网安全事故仍然频繁发生,降低了了10kV电力配电工程的经济效率,对城市居民以及社会稳定带来了不利的影响,需要积极采取措施以解决这些问题,例如增加投入的整治资金,树立良好的电力工程形象。

2、10kV电力配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施工技术管理作为控制电力配网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环节,对于整个电力配网工程施工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施工技术管理主要存在于施工过程中,对相关技术措施进行管理,以实现施工质量达到标准的目的。确保工程中技术措施的有效性、可行性以及经济性对于提高工程的质量、成本以及工期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现代工程管理中,施工技术管理是电力配网工程中最为关键的管理内容。通常情况下,电力配网工程的施工条件较为复杂,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气候、地质等。所以为保证施工质量与安全,应以提高技术措施的合理性为重要基础,否则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整个施工段的质量会由于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的技术工艺而受到严重、直接的影响,情况严重时还会造成安全事故。因此,应切实的审核与管理电力配网的施工过程中具体采用的施工技术,确保其具有科学性与适应性。此外,在施工技术管理中还应适当结合新型技术,审核与管理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确保选择时有一个明确的方向,不能存在盲目性。通常新技术都具有一定的优势,能够提高施工效率与施工质量,如果合理采纳的话明显有利于整个工程的施工。总而言之,10kV电力配网施工过程中强化管理施工技术是提高施工质量与人生安全的重要保障,在整个施工中都应做到全程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应处理,以减少安全隐患,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促进整个工程顺利的进行。

3、10kV电力配网工程施工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

3.1施工方案不符合实际

正常情况下确定工程施工方案必须结合实际施工需求,实现设计与施工最大程度的结合,然而目前10kV电力配网工程中施工方案不符合实际情况是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类外界因素的影响,例如气候等不可控制因素对施工的影响、前期勘测公布不到位导致施工设计的施工路线不符合实际规划路线等,尽管完全按照施工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却无可避免的存在方案与实际不符合的情况,这对于施工质量有着不利的影响。同时在施工设计与实际施工不符时,由于整个工程施工会受到每一个施工环节的影响,通常不能够随意变更,否则很容易影响到整个配网建设质量。此外,由于10kV配网建设路线较长,通常会划分路段并有不同的施工队承包施工,这导致会在衔接方面出现一定的问题,进而导致电网运行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受到影响。

3.2受到严重的外界因素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城市电网建设中10kV配网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10kV电力配网工程中有时会受限于地形以及当地的经济发展,导致整个工程施工受到一定的影响。很多城市的10kV电力配网工程建设中,由于受限于供电能力,导致配电接线没有规律性,连接线路时比较混乱且过于随意,进而降低了电网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同时部分地区还存在严重的环境污染以及恶劣的自然环境,导致一些工程项目建设不久即发生事故,导致供电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此外,我国以往的10kV配网供点方式为单端接线,其明显不够稳定,外界因素会对其造成较大的影响。

3.3施工技术处理不当

10kV配网线缆被破坏后无法进行自主修复,此时应及时切断故障路线,否则将会使线路烧坏导致绝缘,进而发生跳闸以及相间短路等情况,影响了整个电网的运行。结合我国10kV配网建设现状可知,单向接地出现故障会导致不接地系统向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转变,电网出现接地故障产生大量接地电流的同时,还会形成极大的过电压,使电缆、变压器以及开关柜绝缘等设备的正常使用受到严重的威胁,进而影响了整个电网的稳定运行。

4、10kV电力配网工程施工技术改进措施

4.1确保施工方案符合实际

工程建设应以施工规划为基础与前提,工程建设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施工规划的合理性。因此,满足按线、按位施工要求,并结合实际工程勘测情况,及时修改规划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是10kV配网工程的设计规划方案中应提出的重要内容。对于10kV配网工程的单项涉及一定要严格执行外网规划设计要求,在设计及时全面的与施工单位和委托单位沟通至关重要,应以此解决存在分歧的部分,并对有效的设计方案进行统一确定,细化复杂问题以便于处理,有效调整与解决规划设计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以实现施工方案与实际施工之间的矛盾得以降低。

4.2减少外界因素的影响

做好施工前实地勘测工作,对施工地点地质环境以及当地气候等进行充分的了解,并据此设计施工方案是减少配网建设受外界因素影响的重要方法。此外,还应对当地供电需求进行深入了解,并将这部分内容体现在设计方案上。同时在材料的选择方面还应确保施工材料满足施工要求,以降低材料对施工质量的影响。

4.3合理处理施工技术

为实现施工技术的合理处理,应严格遵循施工技术原则,做到规范化施工,结合实际施工情况并按照相关技术规范采取有效措施,以解决配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还应加强施工技术管理,提高工程的整体质量。

第4篇: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范文

关键词:电网建设规划;影响因素;可靠性;措施

中图分类号:TM72 文献标识码:A

电力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得到蓬勃发展。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电力系统供电稳定和可靠性高度关注,因此电力企业在进行电网建设时,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使电力系统的各组成部分正常稳定运行,从而提高供电稳定性和可靠性。目前制约我国供电可靠性达到影响因素主要有:配电结构强度不高、电源布置不合理、城网改造工程多、配网线路设备老化等。这些问题可用一句话进行归纳——电网建设规划不当。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电力需求和依赖日益增加,相应的电网建设规模和数量不断扩大,随之对电力系统供电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出更高的要求。电网建设规划,是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负荷预测及电源规划为基础,对电网建设时间、地点、输电线路布置、输电量、电力技术等进行科学合理的计划,能够有效的提高电力系统供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满足人们用电需求。本文就此主要分析了电网建设规划的有效措施,进而提高供电可靠性,希望给相关电力企业提供一些参考。

一、制约供电可靠性主要影响因素

(一)电网建设设计不科学

某些电力企业偏重于经济效益,而相对忽视电网建设质量,电网建设规划意识淡薄,为电网系统安全运行埋下隐患。具体来说,电力企业在进行电网建设前,没有做好全面、详细的计划,对电网建设的设备、线路、施工等没有进行联系建构,导致电网建设出现各种问题。同时在进行电网建设设计时,缺乏资料,数据比较分散,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电力工程图纸设计不科学,自然工程建设质量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供电可靠性。

(二)电力设备落后,电源布置不合理

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对电力需求越来越多,这就要求电力系统要保持稳定性,而这归于电力设备的稳定运行。但是目前电力设备更新或维修没有跟上社会发展节奏,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城市市区主网结构比较薄弱,变电站电源布置不合理且数量不多,特别是10kV供电线路严重不够,大大影响供电的可靠性。同时配网设备比较陈旧,在运行中常出故障,停电现象严重,这是供电不可靠的主要表现。此外,电网建设很多技术还不是很成熟,不能充分发挥其在电网建设中的作用。

(三)城网改造工程多

在城市化建设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城网改造工程规模和数量不断扩大,造成大片地区停电,影响供电的稳定性。这主要是因为城网很多是架空线路,且为同杆架设,在进行城网改造时,涉及范围比较广,停电影响的用户自然也比较多。总之,城网改造工程多是造成供电不稳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缺乏权威、专门的电网规划部门

目前我国电网建设一般是电力企业承包,没有专门的电网规划部门,电网建设管理与规划职责权限重叠现象比较严重,导致电网建设规划不合理且在实际工作中没有落实。同时电网建设规划没有相应的制度保障,组织比较混乱,存在重编制轻实践现象,并且在电网建设中存在盲目建设和瞎指挥问题。

总之,制约供电可靠性的影响因素有很多,但归纳起来主要是电网建设规划不科学,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电网建设规划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保证供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二、加强电网建设规划,提高供电可靠性

(一)电网建设规划基本原则

为保证电网建设规划的科学性,必须遵循以下几点原则:一是前瞻性和长远性原则。在进行电网建设前,要对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电网建设现状、电网建设市场行情等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在此基础上制定出超前的、合理的电网建设规划,保证电网在今后很长时间内都能正常运行,且满足未来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此特别要重视前期工作的前瞻性,严格按照要求把工作落到实处。二是节能降损原则。目前我国正实行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低碳”、“绿色”、“环保”等一度成为社会热点,对电网建设来说主要任务是尽可能的降低线损网损,为此在进行电网建设时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把节能降损原则贯穿于整个电网规划中,合理配置电网的分层分区,不断优化电网结构,积极引用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电网建设质量,促进社会、电网、环境的和谐共处。三是差异化原则。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自然各地区电网建设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要根据各地发展具体情况进行合适的电网建设规划,保证各地区供电的稳定性。四是新技术及设备利用原则。随着信息化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电网建设成为时代潮流,在电网建设规划中要时刻关注最新技术及设备并积极引用,提高电网的科技含量,逐渐向免维护、小型化、节能环保、安全可靠等转变。

(二)重视电网建设规划,组建一支专业的电网规划团队

电网建设规划是一项专业性强、内容多的科学活动,必须建立一支专业的电网建设规划团队,对电网建设规划活动进行引导和组织,切实提高电网建设规划水平。首先,建立权威的、专业的电网规划部门。电网建设规划离不开人的活动,人是进行科学合理电网规划的关键,因此必须成立一个专业的电网规划部门,引导各部门进行规划,通力合作,提高电网规划的科学性。其次,加强对电网建设规划人员的专业培训,切实提高其业务能力。对电网规划人员进行技术、管理、布局、工艺等培训,提高其理论知识,同时加强实践,提高规划人员执行力。最后,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电网规划经验,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电网规划执行方案。

(三)完善电网建设规划内容,并严格执行

电网建设涉及内容多、地区范围大,在进行电网建设规划时,要明确规划内容,并严格按照内容执行。电网建设规划内容主要有电源的布置、配网线路建设、城网改造、停电计划等。对电网系统建设来说,不断完善主、配网架构,加大城网建设力度,适当增设电源,并对电源进行合理的布置,为配电网络提供支持,完善配网结构,增强其环网率和转供电能力,同时加强配网线路等更新和维修,把老化现象严重的线路进行拆除重建,不断优化配网线路。此外,要重点关注城网10kV线路过载问题,适当的增设10kV线路,解决“卡脖子”问题。对停电问题来说,要制定周密的计划,坚持“先算后停”停电方针,将所有涉及到供电可靠性指标的停电工作统一上报,由相关单位组织部门开会协商,尽可能的减少重复性停电,适当缩短停电时间。同时要对重复性停电、超时停电等多个指标进行重复审查,提高供电可靠性。

(四)提高设备装备水平,积极引进技术

电力企业要紧跟时展潮流,把最新电力设备及技术运用到电力建设中,提高电力建设的技术含量,真正建成安全可靠的电力系统,为社会服务。首先,积极引用新技术及新设备(如真空断路器、交联电缆、SF6断路器、柱上真空开关、金属氧化物避雷物等等),提高电网建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重视节能降损工作,并在电网建设过程中严格贯彻执行。其次,进一步加大电网改造力度。电力企业要加大对电网的资金投入,对不合理的配电线路、配电设备等进行改造,同时加强城乡电网建设,特别是乡村电网建设,由于乡村经济比较落后,线路老化、损坏现象严重,给村民用电带来安全隐患,因此要重点关注乡村电网建设,让老百姓用上安全电。最后,对输、变、配电设备进行在线检测和检修(如油务监督、带电测温等),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

(五)电网建设规划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一方面,不断完善管理网络,增强电网建设规划制度化建设。把供电可靠性纳入电力企业管理中,成立供电可靠性管理领导小组,根据电网建设实际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供电可靠性管理制度,并严格按照管理制度执行。另一方面,实行检修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对电力设备进行检查和维修,对电力设备进行事前、事中、事后控制,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从而提高供电的可靠性。

结语

社会发展离不开电力,电力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不断发展的形势下,势必对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的电力需求越来越大,因此必须采取相关措施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供电的可靠性。电网建设规划,就是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对电网设备、停电问题、电源、电网建设时间等进行全面精确的规划,要从遵循电网建设基本原则、构建电网规划专业团队、完善并执行电网建设规划内容、积极引进新技术及设备、完善电网建设规章制度等几个方面入手,提高电网建设规划水平,保证供电的可靠性,促进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亚民.低压配电网建设规划与供电可靠性分析[J].科技资讯,2010(26).

[2]王宇宙.浅议配电网建设的可靠性应用[J].技术与市场,2012(06).

[3]冯新龙.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提高[J].电工文摘,2010(05).

第5篇: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范文

1.物料现状分析

配网物资通用化程度不高。分析某公司近2年间的配网物资申报情况,并进行梳理、统计,涉及14中类(67小类)配网物资。统计发现,物料编码及申报单位的离散度较高。比如,低压电力电缆一小类,需求涉及658项物料编码,而其中534项为仅四家及以下单位上报的需求。配网物资标准化程度低,前期应用差。配网可研和初设阶段是整个配网管理的源头,配网管理工作中对物资的通用性管理几乎是空白,前期项目管理单位(设计单位)按自己的经验预估物资需求,而与实际施工使用的物料编码、使用数量等差异较大,进而导致配网物资计划执行率较低,库存结构不合理,不能有效保证物资供应。配网物资标准化推进力度不够。配网项目设计由于分散在各市、县公司,未形成从上到下统一的通用化、标准化设计。各单位按照各自使用习惯和地区差异分别申请物料,导致配网物资型号和规格等较多,各地区库存调配困难,造成库存居高不下。

2.采购模式分析

由于配网物资招标采购原来采用集中批次招标的管理方式,各单位在考虑计划申报均有不同程度的预留,整个供应链中的各单位成员间常常缺乏很好的信息沟通与协作机制,由于采购的不确定性,物资需求在逐级上报的过程中被逐级放大,产生较为明显的牛鞭效应。直接造成了配网库存资源的大幅增加。

3.计划执行分析

配网物资计划执行率较低。配网物资计划申报和执行编码范围偏差较大。如,柱上断路器类申报的物料数量为22项,领料使用的物料数量为10项,占申报物料的45%;通过分析可知,配网物资的计划申报和执行一致性差,导致计划执行率低。

二、主要做法

1.创新标准化设计实现物料通用互换

(1)通用化初步选型。分析以往物资使用情况。通过统计从近2年中配网物资计划申报和物资领用的频度,按通用性进行排序,形成通用性分析表作为参考。相关部门共同参考通用性分析表和以往的配网标准化成果,以全面落实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为主线,坚持安全性、先进性、适用性、经济性原则,注重节能环保,兼顾环境协调,结合当地电网实际,按照优化设备序列、简化设备型号的原则,分专业、按类别编制形成配网通用物资列表。(2)通用设计标准修编。按照配网物资通用化初步成果,结合配网工程通用设计和配网规划和供电典型模式研究,开展配网工程通用设计标准修编工作。最终形成配网工程标准化通用设计(配电分册、线路分册)。制订了导线选型原则、电杆选型原则、电缆选型原则、中压配电设备选型原则、接户线选型原则等配套选型原则,极大地提高了配网物资的通用互换性。

2.固化技术规范书提高计划申报效率

根据配网通用物资列表,对照配网工程通用设计标准,结合电网建设、运行的实际,进一步开展技术规范书固化工作,将固化技术规范覆盖到全部配网物资,形成技术规范的ID对照表。在计划申报过程中,需求单位不需另行编制技术规范,提高了计划申报效率,同时也减轻了技术规范书编制、审查的工作量。

3.借助信息系统强化物资通用化管控。

(1)改进计划管理方式。针对配网物资协议库存计划管理特性积极探索管理思路,持续改进物资计划管理工作方式,充分应用信息化手段支撑配网物资协议库存计划申报,优化调整ERP系统功能,加强信息系统计划审核流程节点管控,严格控制需求单位配网物资计划提报范围。

(2)自动实现标准物料比对。在SAP物资集约化系统内,拓展部分功能,能够实现自动比对,在需求单位提出物资需求时,SAP系统能够自动提示物资的标准化(通用化)情况。

(3)引入目录外审批流程。针对目录范围外的配网物资,系统引入需求主管部门特批流程,由技术主管部门确定物资技术标准与采购计划有效性,加大了对非通用物资的管控,推动通用化物资的应用。同时保障部分技术特殊要求物资采购与供应。

4.运用需求侧管理严控物资计划执行

(1)提前介入协同管控。按照配网物资每年固定协议批次招标计划的安排,采用了年底集中重点申报、年中适量增补的计划申报方式。根据项目储备、综合计划及批次计划安排,设定配网物资计划管理的重要节点,对各节点关注事项进行明确,并确定由节点事项归口管理部门发起,对关键节点工作结果告知相关部门,相关部门根据各部门工作内容,落实完成相关工作。

(2)创新模块化管理。按照物资需求模块化与物资计划相结合的管理方式,以设备、材料相组合的方式建立模块。需求部门只要按照已经“打包”好的模块化物资数据,按照计划上报流程录入系统,实现快速的计划上报,同时也避免了结构型缺货及计划上报错误的发生,打破物料品种之间的界线,把企业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所有物资,包括设备、材料、配件等,在逻辑上视模块化的物资为一个物料,有利于计划的全过程管控。以台区模块为例,结合配网通用化设计,针对不同的容量,将一个配变台区所用的物资作为一个模块,需求单位只需上报台区容量及台区个数,就可以完成整个台区中所涉及物料需求的申报工作。

(3)综合分析需求用量。准确的物资需求预测是有效掌握物资未来需求,保证物资及时供应的前提。浙江公司转变原先批次计划申报中仅依据项目进行需求分析的工作思路,以历年系统领用数据为依据,结合综合投资计划和财务预算,采用历史数据分析法,来综合确定协议库存需求计划。物资部门从信息系统中导出近几年的物料凭证,统计出各种型号物资历年领用数量,提供需求部门作为参考。需求部门统一按照省公司配网通用化物料编码根据历年物资领用量和年度配电网投资规模,计算出下一年度的招标需求基准量。再在预测基准量的基础上,考虑一定的增量,以形成协议库存招标批次间的余量滚动、衔接循环。

(4)分级开展平衡利库。根据“先利库,后采购”的原则,开展各级需求单位的平衡利库工作。物资部门根据各需求单位提出的物资需求,分级组织开展需求审核和平衡利库工作。各单位项目主管部门负责物资需求的核对和确认,物资部门会同项目管理部门和需求部门,召集履约、仓库管理人员采取分级的方式进行平衡利库工作,对照库存可用资源进行充分核减,形成最终经平衡利库后的物资需求。

(5)内外部协同配合。内外部协同管控是优化物资供应链的重要保障,强化物资供应链相关各部门、单位的共同参与,从需求预测、计划申报审查直至计划执行情况的分析,通过外部各部门(单位)、内部物资各专业的协同配合,进一步优化物资供应链。通过同一物料编码不同ID技术规范书的编制,实现前期计划精益管控促进后期履约顺畅。在技术规范书ID固化过程中,通过技术、设计、需求等部门(单位)的协同,在同一物料无法区分具体参数的情况下,通过技术规范书ID的固化,实现了物料加技术规范对应到实际的需求,减少了后期履约的难度。通过协议库存招标标包的优化划分、创新统购统配供应模式的开展,实现后期招标履约管控保障前期计划执行。在协议库存招标标包划分中,在招标采购环节,充分考虑各种规格需求预测可能存在的偏差,通过同一标包涵盖同类物资的所有规格,以标包金额作为合同依据的方式,弥补需求预测时物资结构可能存在的不足;在履约环节,创新开展统购统配,实现省公司统一采购统一配送,弥补了不同地区需求预测时的差异。

三、主要成效

1.减轻设计压力,提高物资计划准确率。通过采用通用化设计成果,设计人员直接选择配网项目所涉及的模块,查找所附物料清单,可便捷准确地选择物料,避免个体理解偏差造成的选择性错误,大大提高了物料申报和执行的准确率。截至目前配网物资计划申报准确率达到了100%。

2.整合和减少物料编码,提高计划申报标准率。通过已开展的配网物资通用化工作,物料品种大大减少,极大地提高了配网物资的通用互换性。

3.固化技术规范书,提高计划申报效率。技术规范书固化后,根据通用物料编码--技术规范的ID对照表,可直接上传技术规范ID,大大提高了计划申报效率;同时也减轻了技术规范书编制、审查的工作量。

4.通过配网物资通用化工作,降低配网物资库存压力。近年来,库存压力主要来源于配网物资。标准化设计后,库存进行全面梳理,加快盘活利库,大大减少了各类物资库存;通过实施协议库存,统购统配等管理模式,科学合理地制订储备定额,有效降低库存,减少资金压力。

第6篇: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范文

【关键词】10kv电力配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改善措施

引言

电力配网工程中的技术使用问题的研究是促进电力工程建设以及保障安全施工的关键性问题,基于此,本文以10kv的配网电力工程为例子进行研究,从配电网电力工程建设中的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文中介绍的电力配网工程施工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即外力破坏、闪路以及过电压,电力工程建设中的技术使用标准也从电网工程建设的区域规划以及线路配置等方面进行了说明,确保电网工程施工技术安全展开的措施主要是从提升电力配网的转供电能力、避免污闪问题、提升仪器可靠性等方面进行了说明。通过本文对上述几方面的介绍和分析,以促进我国电力配网工程的发展。

1 10kv配电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基本原则

10kv电力配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要遵从下列原则,这些原则也是配电网安装的安全准则的关键。

(1)依照城市的规划对不同区域的电力配网进行不同的规划与安装:10kv配电网发展的主要依据是城市的整体发展规划,通过将整个城市划分成不同的区域,在不同的区域里分别开展电力配网的规划及建设,并在各个区域里根据不同的电力负荷使用情况以及各区域的经济水平来决定电力配网供电线路的规划和设计。

(2)对10kv电力配网实行分段管理:10kv配电网不仅可以形成多个环同时运行的单环网,也可以形成“T”型网,只要容量达到了规定标准就要对该线路做一次分段处理。分段的开关以及线路的联络开关都需运用特别的带电压互感器,这样一来,就可进行负荷开关的分、合闸的自动化操作。如果安装的基本容量已经达到或者超过了所规定的标准,需在用户支线以及公用线的T接点处装上负荷开关。

(3)合理建立变电站:10kv电力配网的环形网络需通过相同或不同的变电站以及不同的母线做为主要的电源据点,由于变电站数量有限且分布不均匀,因此可以考虑适当建立变电站作为电源点。

(4)区分不同级别的客户,按照客户所承担的负荷量来决定供电电源的数量:对于比较重要的用户,应当采用双电源,因为这些重要用户所承担的负荷较重,可采用双电源供电或增加应急的电源。应急电源的类型包括正常电源之外的发电机组、可独立工作的蓄电池或干电池等。通过这些应急电源的储备可以在出现故障的情况下处变不惊,即使某个l0kv电源在检修过程中停运,也可以继续为用户正常供电。

2 10kv配电网建设中引起技术应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技术原因

原有的10kv配电网是以架空线为主的原有配电网,单端电源供电的树枝状放射式是其接线形式,而目前的工业开发区和居住小区一般采用的是环网供电,电源也是取得与临近的架空线。此外,网架的接线存在一定的临时性,因为有时规划网架还没有真正完善,用户就急于用电。加上由于沿交通道路的建筑施工道路比较多,这样会直接威胁到架空线走廊附件线路的运行安全。总之,城区的10kv配电网较为落后、转供电能力比较差,接线比较杂而乱,事故发生率比较高,这种情况在老城区尤其严重。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许多旧型的10kv变电站设备的线容量以及安全性能都已不能满足用电负荷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2.2 设备原因

在配电网建设过程中,对设备的选择方面要综合各方面因素再做决定,并加强对设备的保护和维修,以免因设备故障而对配电网施工的造成负面影响。闪路是设备经常出现的故障之一,一般是在原有配电网的运行中,由于受到工作电压的长久影响,当绝缘件表面受到污染并积有污垢并达到一定的含盐量时,设备的绝缘设施遇到潮湿而发生的。此外,堆积的污垢还会使绝缘体的冲击性能大幅度地降低,因此在雷电和闪过电压的冲击下,也会引起闪路的发生。

2.3 环境原因

环境原因是影响10kv电力配网工程施工的重要原因之一,比如工程地质、气象等工程技术环境因素,以及质量保证体系、管理制度等工程管理环境因素等。不同的环境对电力配网的施工进程会造成不同的影响,尤其是某些不可避免的因素如恶劣的气候环境等,会对电力配网施工造成延滞和拖后的影响。此外,设备若处于严重的环境污染中,将会导致设备的绝缘保护强度有所降低,继而引发事故的概率不断增加。另一方面,人文环境因素在对配电网施工工程中的影响也占有极大比例,如施工人员的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程度以及其责任感等,都会对配电网的施工产生影响。

3 10kv电力配网工程技术管理措施探讨

根据上述10kv电力配网的管理原则及所存在的问题,制定出相应的应对策略,现陈述如下:

(1)加强对10kv配电网的设计监管:可通过加强对电力配网的转供电能力、联络开关设备、环网柜等的设计来实现。这些设计不仅可以扩大供电的面积,而且会最大限度地减少停电的可能。此外,使用方便简单、体积小便于安装、成本较低、使用性价比高且安全有保障等都是上述设备的优点。这种设计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对线路的保护以及控制作用,也是配网电力工程建设中最常使用且最值得使用的设备。

(2)加强对电路故障的监管:在10kv电力配网工程施工中,最常见问题时闪路引发的线路问题,或是短路或电压过高而导致设备损毁的情况。为了保障电力配网工程施工技术的安全性和高效性,必须使用绝缘体形式的电线,或采用电缆、绝缘子或者其他的一些绝缘材质的装备,再者也可以在上述设备中安装防止污闪的装备[3]。对于一些比较特殊的设备,在预防污闪的问题时也应该有特殊装备,以避免了因各种原因而导致的电路故障。

(3)加强对仪器设备性能的监管:电力配网工程中使用的仪器设备一般成本较高,且使用方法较繁杂。因此,对设备的实际使用过程中受电磁干扰情况及其使用中的可靠性、可操作性、灵活性等性能都应反复确认并加强。此外,通过对设备使用人员的技能培训也是提升设备使用性能的重要措施。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10kv配电网工程施工中的技术管理制定的原则、技术管理问题以及具体管理的措施的探讨,拟为电网工程事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第7篇: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范文

【关键字】电网企业、典型供电模式、配电网内涵式发展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长期以来,配电网发展缺乏先进理念指导,缺少远景目标网架规划,建设标准参差不齐,现状网架结构混乱,设备利用率较低,可靠性距离世界先进水平差距较大。为此,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两头重”的工作战略以来,如何有效应用配电网规划设计导则指导配电网规划建设,保证配电网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提供优质的电力供应,成为各级电网企业的重点工作。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实现配电网内涵式发展。

1、建立管理常态化机制,统一组织管理

建立配电网管理常态化机制,形成电网企业发展策划部门统一组织管理,各专业、职能部门协同工作格局。基于“配电网典型供电模式”,配电网管理常态化机制贯穿于规划、计划等业务的全过程,包括立项启动阶段、规划专题研究和规划编制阶段、规划审查批复阶段、配网项目可研储备阶段、年度投资计划阶段、配网项目建设与后评价阶段。

2、编制典型供电模式,统一技术标准

以“配电网工作标准化、规范化”为原则,围绕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目标,编制《配电网典型供电模式技术规范》,将典型供电模式应用到配电网工作的各个环节中。依照加快建设现代配电网的思路,主要突出以下特点:一是结构统一。10(20)kV电网按架空网、电缆网梳理、优化形成典型供电模式,按照供电区域划分要求,明确各类供电区域应用的供电模式,380V电网根据供电对象,梳理形成典型供电模式,针对城市高层建筑区、多层建筑区、别墅(排屋)建筑区、新农村建筑区、一般农村建筑区、农业排灌等,规范低压供电模式。二是远近结合。强调配电网近、远景发展衔接,明确了10(20)kV各典型模式之间的过渡发展关系,充分发挥配电网规划的引领作用,提高规划建设质量。三是配置协调合理。通过技术经济量化分析研究,确定10(20)kV各典型供电模式的供电能力、配变装接容量、最优分段配置、设备选择原则和要求,确保各电压等级电网之间、各配电网元件之间供电能力的协调匹配,具有较强的实施应用操作性。四是规范用户接入。统筹考虑配电网规划与业扩供电方案,规范用户接入方式,创新提出了用户综合线的应用,有利于变电站间隔资源有效利用,有利于用户统一集中管理。

3、创新配电网管理方法,统一管理流程

注重配电网规划建设工作的持续性、有效性,创新配电网管理方法,统一管理流程,开展规划前专题研究、规划滚动修编及 “三级评审”,按“全面计划全面预算管理”要求编制项目可研、储备及计划管控等方式,提升配网规划与建设工作的效率和效益。

3.1细化诊断分析摸清配电网家底

以配电网发展变化趋势为参考,全面系统评估1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发展现状,科学诊断各地区配电网发展水平,明确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提出措施建议,推动配电网科学发展。从配电网规模、配电网可靠性、配电网效率、设备及自动化水平、配电网投资效益等方面,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配电网发展诊断分析。同时,根据指标分析情况,有针对性地研究提出配电网下一步发展重点的建议,以及提升配电网发展质量、提高运行效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措施建议。

3.2专题研究夯实配电网规划基础

夯实配电网规划的基础。一是开展供电区域划分专题研究。结合本地特点(可靠性需求、重要用户构成、用电负荷性质等)划分供电区域,并进行合理性分析,提出各类供电区域的可靠性目标和建设标准。二是开展负荷预测专题研究。考虑多种预测方法,根据供电区域划分情况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预测,对已有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地区进行空间负荷预测,突出城市建成区负荷发展规律及特点,着重考虑城市核心区饱和负荷和新兴工业园区的负荷增长。以负荷特性分析为切入点,采用空间负荷预测法,分区分片的对发展程度、用地构成、开发前景不同区域进行近期及饱和最大负荷预测,同时采用数学模型预测方法对空间负荷预测结果进行校验。三是开展目标网架专题研究。合理的电网结构是满足供电可靠性、提高运行灵活性、降低网络损耗的基础。依据典型供电模式,分析不同供电分区规划水平年的网架结构及其过渡方案,提出架空线、电缆、开关站、环网单元、柱上开关、配变等主要设备的选型原则和要求。根据典型供电模式确定网架结构,结合供电区域划分,开展各分区目标网架的研究,形成了各分区、各电压等级电网标准结构和近期过渡方案,指导规划编制和配电网建设。四是开展“三双”接线专题研究。对高可靠性区域开展“三双”接线专题研究,“双电源、双线路、双接入” 的“三双”接线模式作为一种新型高可靠性、灵活性的接线方式,具有较好的适应性,适宜快速发展建设模式的地区。五是开展可靠性分析专题研究。供电可靠性是反映配电网规划建设、运行管理的关键性指标。为建设现代化配电网,与世界上一流城市进行对比,提出配电网可靠性发展要求。

3.3滚动规划引领配电网建设

各级配电网规划实现常态化修编,应用专题研究成果,解决配电网诊断问题,有效贯彻典型供电模式。以规划指导建设,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跳出应急建设怪圈,实现各级配电网协调发展。重视县级配网规划滚动修编,保障满足城市化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县级区域配电网规划报告实行 “三级评审”,即县级电网企业完成本区域规划报告后,组织县级电网企业内部参加审查;县级电网企业召集区域政府相关部门参与审查;由地市级电网企业召集企业内部专家对各县级规划评审。

3.4典型供电模式提升配电网可研质量

坚持规划引领,依据导则要求,明确配电网发展的目标、思路和重点。开展配网可研编制,以供电可靠性为目标,有效落实典型供电模式,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加强电网结构,以目标网架引领项目具体方案,注重过渡方案论证,全面提升配电网可研工作质量,使实现配网集约化发展落到实处。

3.5规范配电网项目安排

规范配电网项目的可研编制、批复及储备工作,根据储备项目建设迫切性、建设条件和效益分析,合理安排年度计划。

4、提升配电网管理机构,统一技术支撑

统一由电网企业的经研所对配电网规划、专题、可研设计进行支撑。多渠道补充配电网管理人员力量,加大配电网规划、可研工作的培训力度,让一线配电网管理人员参与到典型供电模式等规范标准的调研、编制和讨论工作中。电网企业经研所主动与政府部门沟通,在前期收资、规划论证等各环节邀请政府相关部门参加,做好配电网规划与城市相关规划的衔接,提高规划的针对性,提升规划质量。

5、编制配电网专业指标体系,实现管理提升

配电网规划是一个多目标、全过程、多维度的复杂系统工程,因此,配电网专业指标体系也是一个多层次的指标体系,它对提高电网企业配电网规划工作的科学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国家电网公司《配电网规划设计导则》,以《配电网典型供电模式技术规范》为基础,结合配网诊断、规划、可研等工作深度与要求,编制配电网专业技术、管理、成效评估等方面的指标体系。除涵盖包括容载比、线路平均负载率等常见评价指标,也结合配电网典型供电模式,补充增加更深入的指标,将指标评估范围进一步推广到技术支撑、管理规范等方面。通过开展典型项目后评价,配电网发展评估,检验成效,推进配电网规划建设工作的精细化、标准化,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配电网规划建设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进一步促进配电网规划建设工作方法和手段的创新和实践。

6、结束语

通过健全配电网诊断、配电网规划滚动修编、配网项目可研编制、配电网后评估及配电网指标监控、对标、考核等一系列现代配电网管理的创新方法,大力推广配电网典型供电模式,规范用户接入,优化网架结构,实现配电网规划可研标准化、模块化,使电网企业配电网发展由粗放式向集约式转变,实现配电网内涵式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耀财.城镇中压配电网规划方法与应用研究[J];广东科技;2008年02期

[2]龙娓莉,甘在华.配电网规划管理研究[J];机电信息;2013年24期

[3]黄勇建,徐佳丽.基于我国配电网规划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研究[J];科技信息;2011年04期

第8篇: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范文

【关键词】农村电网,电网建设和改造,措施分析

1农村电网改造的历史沿革

2007年中国建成世界最大农村电网。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抓紧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提升农网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能力,并安排120亿元资本金用于农网改造。“十二五”期间,全国农村电网普遍得到改造,农村居民生活用电得到较好保障,农业生产用电问题基本解决,城乡用电同网同价目标全面实现,基本建成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的新型农村电网。

2 进一步加强农村电网改造的重要性

尽快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必须实施农村电网改造,解决农村电力瓶颈问题,改善农民生活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用电需要是加强农村电网改造的重要问题。

2.1重视制度性问题。有效调动县级供电企业积极性,对于已实现的供电企业直管到农户的管理体制,重点解决省级电力公司和部分县电力公司之间的“代管”问题,避免资产及职责不清等问题。

2.2 期待长效机制。农村电网应该建立长期有效的投资方式,调动电网、电源等方面投资参与的积极性。

3目前我国农村电网建设和改造中存在的问题

3.1思想落后缺乏统一指导。农村电网的建设和改造工程总策划是国家,而具体的实施情况是依靠当地的供电部门进行实施。而由于地区的差异,以及人员思想的问题,就会导致到农村电网的建设和改造中出现种种的问题,例如供电部门领导层的思想落后,不会随机应变,在实际的农村电网建设中不会因地制宜,只是盲目的听从上级安排。这对于不同地区、不同环境的农村电网建设来说,只能起到一种阻碍作用。

3.2配电网现状分析不全面,结构设计不够合理。大部分地区对农村电网现状的分析仅仅停留在对现有电网状况的统计,而未能按规划的内容要求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如:对线路负载率及联络方式分析简单,不能反映出线路的薄弱环节等问题;对电压偏低的阐述仅仅是一个定性的分析,不能详细列出导致电压偏低各类原因及所占比重,由此而提出的解决方法也就不可能做到准确。

3.3电气二次及配网自动化规划建设简单。大部份地区没有对电气二次及配网自动化进行全面的规划,有的也是对建设规划方案以介绍系统为主,在对具体工程,对设备的选择及有关技术要求上缺乏统筹规划,没有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缺乏完善统一的管理模式。

3.4无功、电压缺乏专项有效的规划。无功补偿是电力网建设与改造的重要组成部份,因为它是保持网络无功平衡,降低网络损耗的有效措施。变电所宜采用密集型电容补偿,可按主变容量的10%-15% 配置补偿容量,100KVA以上配变宜采用自动跟踪补偿,配电变压器的补偿容量也按变压器容量的10%-15% 配置。而在当前的农村配网规划中,只简单的规划无功补偿装置与主设备同时设计、同时安装等,没有具体的无功补偿对电压损失和电压损失率的分析,没有进行无功补偿经济当量的计算及最佳功率因数值的确定。

3.5农村用电线损严重,负荷分配不平衡。农村用电的高峰和低谷突出,呈现季节性强的特点,这种季节性强的用电在负荷低谷期间,使配电都处在“大马拉小车“的情况,最终造成严重的线损率。不仅如此,在农村农电管理人员素质较差,管理平水不高都是目前比较明显的问题。

4农村电网建设和改造工作的具体措施建议

4.1高度重视农村配电网规划工作,完善农村配电网规划技术导则和制度。通过各种会议将农村电网建设和改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达到每一位基层领导脑里,让所有人都充分意识到其重要性。农村配网规划落后于城市配电规划,更落后于主网架规划建设,落后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落后于新农村建设,所以必须高度重视农村配电网规划工作。农村配电网的建设改造中,应将修编审定后的规划作为投资依据,避免投资的盲目性和重复浪费。建议建立统一的农村配电网规划技术导则和制度,增加技经原则和取费标准,指导农村配网规划工作的规范有序开展。随着未来智能电网的发展,建议农村配电网电力装备选型上要满足技术先进、运行安全可靠、操作维护简单、经济合理、节约能源及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4.2针对农村的电网结构进行合理的规划。根据我国农村目前的实际情况,在农村的配电网络中可以采取“闭环结构,开环运行”的方式.其次对于农村电网变电站的建立要秉着“密布点,短半径”的原则,并且对电网的整体结构进行合理的规划,避免迂回线路。最后在主接线上,采取单母线分段接法,如果部分变电站承受的负荷比较重要,就可以通过增加旁路母线来保证农村电网供电的可靠性。

4.3降低功率损耗,有效的提高供电的可靠性。供电的可靠性是农村电网的建设和改造的重要指标之一,只有不断提高供电的可靠性,才能保证用户的用电安全,改进措施:(1)由于农村电网网络多为放射状,所以可以在其分支上安装开关,并在主要的长线路上安装中和器以及分段器,由此可以减少在运行中的故障,这么做可以大大的缩小停电范围,并容易找出故障点,以便及时的修复,缩短停电时间;(2)加强监控和监测,对设备的运行情况要时刻掌握,并定期对设备进行维修和检查,检修时间应选在负荷的地区低谷期,减少停电影响。

4.4深入开展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和实施。充分认识到配电网自动化建设的意义,结合本地区现状和特点开展自动化的开发和应用工作,加快配电网自动化的建设。在未来智能电网的发展中,智能配电网是重要的组成部份,智能配电网的建设应以实现配电网互动、自愈、优化基本特征功能为导向,在配电网网架基础建设、网络自动化建设、分布电源接入优化与展现、智能运营管理等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国电网产业“十二五”规划投资分析及预测报告2010―2015年

第9篇: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范文

一、思想认识方面;在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鞭策自己,学习老员工的刻苦精神、敬业精神,力争在思想上做到积极上进,认真踏实,做一个有才更有德的人。并时刻不放松思想学习,只有不断的思想学习,才能有正确的认识、正确的态度,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投入到工作当中。

二、工作方面;工作上我主要负责工厂仪表及仪表班组管理,我们的工作细致而又艰巨。但不管怎样,我面对工作不气馁、不妥协,总是力争更加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给仪表班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同时在自己职责范围内,力求做到主动、高效、创新,并配合工程师尽量多地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工作中我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不马虎,不凑合,认真而又谨慎。从大局出发,对每一项工作都力求做好充分的准备,避免被动的工作。这两年中,我配合工程师,协同各位组员,出色地做好了公司的仪表工作,有效地保障了工厂的各方面运行及发展。

本人95年7月毕业于**,所学专业为电力系统及自动化。后分配至 ,96年8月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几年来在身边师傅同事及领导的帮助下做了一些专业技术工作,现做如下介绍:

一、继电保护定值整定工作(10kv及以下)

96年9月至97年担负分公司10kv配电线路(含电容器)、10kv用户站继电保护定值整定工作,由于分公司原来没有整定人员,但自从开展工作以来建立了继电保护整定档案资料,如系统阻抗表、分线路阻抗图、系统站定值单汇总(分线路)用户站定值单汇总(分线路),并将定值单用微机打印以规范管理,还包括各重新整定定值的计算依据和计算过程,形成较为完善的定值整定计算的管理资料。近两年时间内完成新建贯庄35kv变电站出线定值整定工作和审核工作。未出现误整定现象,且通过对系统短路容量的计算为配电线路开关等设备的选择提供了依据。97年底由于机构设置变化,指导初级技术人员开展定值整定工作并顺利完成工作交接。

二、线损专业管理工作

96年至98年9月,作为分公司线损专责人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完成了线损统计计算的微机化工作,应用线损计算统计程序输入表码,自动生成线损报表,并对母线平衡加以分析,主持完成理论线损计算工作,利用理论线损计算程序,准备线损参数图,编制线损拓补网络节点,输入微机,完成35kv、10 kv线路理论线损计算工作,为线损分析、降损技术措施的采用提供了理论依据,编制“九五”降损规划,96-98各年度降损实施计划,月度、季度、年度的线损分析,积极采取技术措施降低线损,完成贯庄、大毕庄等35kv站10kv电容器投入工作,完成迂回线路、过负荷、供电半径大、小导线等线路的切改、改造工作,98年关于无功降损节电的论文获市电力企协论文三等奖,荣获市电力公司线损管理工作第二名。参与华北电力集团在天津市电力公司试点,733#线路降损示范工程的改造工作并撰写论文。

三、电网规划的编制工作

98年3月至98年11月,作为专业负责人,参与编制《东丽区1998-XX年电网发展规划及XX年远景设想》工作,该规划涉及如下内容:电网规划编制原则、东丽区概况、东丽区经济发展论述、电网现状、电网存在问题、依据经济发展状况负荷预测、35kv及以上电网发展规划、10kv配网规划、投资估算、预期社会经济效益、XX年远景设想等几大部分。为电网的建设与改造提供了依据,较好地指导了电网的建设与改造工作,并将规划利用微机制成演示片加以演示,获得了市电力公司专业部室的好评。

四、电网建设与改造工作

96年3月至现在参加了军粮城、驯海路35kv变电站主变增容工作,军粮城、驯海路、小马场更换10kv真空开关工作,参加了贯庄35kv变电站(96年底送电)、东丽湖35kv变电站(98年12月送电)、小马场35kv变电站(99年11月送电),易地新建工作,新建大毕庄35kv变电站(99年12月送电、XX年4月带负荷)、先锋路35kv变电站(XX年8月送电)。目前作为专业负责开展么六桥110kv变电站全过程建设工作,参加了厂化线等5条35kv线路大修改造工作,主持了农网10kv线路改造工程,在工作中逐步熟悉设备和工作程序,完成工程项目的立项、编制变电站建设及输电线路改造的可行性报告,参与变电站委托设计,参加设计审核工作,参加工程质量验收及资料整理工作,制定工程网络计划图,工程流程图,所有建设改造工程均质量合格,提高了供电能力,满足经济运行的需要,降低线损,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满足了经济发展对电力的要求,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五、专业运行管理

参加制定专业管理制度,包括内容是:供电设备检修管理制度;技改、大修工程管理办法; 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供电设备缺陷管理制度;运行分析制度;外委工程管理规定;生产例会制度;线路和变电站检修检查制度;技术进步管理及奖励办法;科技进步及合理化建议管理制度;计算机管理办法、计算机系统操作规程。技术监督管理与考核实施细则;主持制定供电营业所配电管理基本制度汇编。参加制定生产管理标准,内容是:电压和无功管理标准;线损管理标准;经济活动分析管理标准;设备全过程管理标准;主持制定专业管理责任制:线路运行专业工作管理网及各级人员责任制;变压器专业工作管理网及各级人员责任制;防污闪工作管理责任制;防雷工作管理责任制;电缆运行专业工作管理网及各级人员责任制;变压器反措实施细则。主持制定工程建设项目法人(经理)负责制实施细则及管理办法;城乡电网改造工程招投标管理办法(试行);城乡电网改造工程质量管理暂行办法等。

积极开展季节性工作,安排布置年度的重要节日保电工作、重大政治活动保电安排、防汛渡夏工作,各季节反污工作安排。

这些工作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六、科技管理工作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