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语文古诗词理解范文

高中语文古诗词理解精选(九篇)

高中语文古诗词理解

第1篇:高中语文古诗词理解范文

摘要: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想要全面提升高中学生的语文成绩,就必须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全面提升高中古诗词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虽然现阶段我国高中古诗词教学发展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然而通过分析实际的教学过程,却仍然能够发现一系列的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高中古诗词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然后进一步的分析了优化高中古诗词教学的有效对策,希望能够为高中古诗词教学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高中;古诗词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234-01

语文教学作为高中教育阶段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包含了丰富的、传统的古诗词文化内容。教育者通过加强古诗词教学力度、优化古诗词教学水平,能够有效提升高中学生的文学水平和写作能力,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亦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近年来,课改力度不断加大,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高中教育的水平,然而高中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影响教学水平提升的问题。教教师必须加强对古诗词教学的深入研究,设计能够全面提升高中学生鉴赏水平和审美水平的教学方案,全面提升自身的古诗词教学能力。

一、高中古诗词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兴趣相对较低

在传统的高中古诗词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占据了教学的主导地位,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古诗词知识,单纯的通过背诵、记忆来提升古诗词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在如此条件之下,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不够深入、透彻,更谈不上对古诗词进行深刻的审美解读和个性解读。由于没有古诗词学习兴趣,部分学生对古诗词学习十分抗拒,为了考试而不得不勉强背诵枯涩难懂的古诗词。长此以往,很多学生“古诗词色变”,还有些学生甚至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厌倦心理。

(二)教学方法较为落后

古诗词字里行间蕴含着古色古香的文学气息,因为具有文句变形、表达巧妙、语言凝炼、内容含蓄等特点,古诗词在表达上往往会出现语义跳跃,这使得古诗词的语言较为深奥、复杂。如果学生不能结合作者背景、写作时代以及创作意境来对古诗词进行全面解读,很难理解古诗词所传达的深刻内涵和情感。随着高中学生古诗词学习的不断深入,常常会遭遇“即使对词句进行逐词翻译却仍然不能理解古诗句”的问题,古诗词学习难度的增加无疑对高中教育者的古诗词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传统的高中古诗词教学过程当中,部分的教师还习惯于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进行古诗词教学,由于未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被动学习,想象力、创造力被限制,也很难很好的理解词句之中所蕴含的灵活气韵和深刻内涵。

二、优化高中古诗词教学的有效对策

(一)不断强化技法突破

在历史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人们的生活习惯和语言习惯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人们很难理解古诗词的语言和意境。在实际的高中古诗词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没有深入研究古诗词教学,对于古诗词的讲解较为浅显。学生学习也只能通过望文生义的方式来完成古诗词理解任务,古诗词错误理解问题由此出现。不仅不利于高中学生更好地体会古诗词中所传达的意境和情感,同时也不利于培养高中学生的古诗词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在实际的高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利用多样化的方式来进行古诗词教学,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体验作者所传达的情感。在古诗词教学当中加强拟人、互文、用典、比喻、谐音等特殊表达方法的教学力度,从而全面提升高中学生的古诗词理解能力。例如,在进行《燕歌行》等的教学时,在对“风尘”、“烟尘”进行讲解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刻的认识二者之间存在的语义差别,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向学生呈现“风尘”、“烟尘”景象,还可以引导学生查阅古汉语词典,从而使学生理解“烟尘”指代的是战争;理解“风尘”指代的是战乱、地位卑微者的生活或是流言蜚语等。

(二)不断创新教学方法

高中教育者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需要引导学生从整体出发,全面的解读、学习古诗词,进而使学生能更加深入、透彻地理解古诗词。在进行教学之前,教育者可以让学生自行的查阅相关资料,使学生能够初步的了解古诗词所描绘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诗人生平等。然后再选择恰当的课堂导入,对古诗词进行由浅入深的解说,在潜移默化的引导下,帮助学生掌握古诗词的宗旨以及古诗词字里行间所传达的寓意和情感。

例如,在进行山水诗教学时,教育者可以对专题内的柳宗元和韦应物的山水诗以及孟浩然和王维的山水诗进行对比,开展对比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中唐和盛唐时期山水诗的特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中唐和盛唐时期的社会环境进行了解,然后通过具体的古诗词学习使得学生掌握中唐时期柳宗元和韦应物山水诗所传达出的无奈和低落、体会作者清淡高远的孤寂意趣;掌握盛唐时期孟浩然和王维的山水诗字里行间所传达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喜悦。例如,在进行王维作品《山居秋暝》时,教育者需要加强诗歌特点教学的力度,然后引导学生利用讨论、交流等途径,充分地发挥想象和联想补充诗歌当中所呈现的意象。当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以口述或散文的形式来描述诗歌当中的情景,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播放山居秋暝的景象。如此一来,不仅使高中学生更好地体会了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深远意境,更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育的趣味性,教学效果自然能够尽如人意。

三、结束语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古诗词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古诗词的传承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因此教师必须重视高中古诗词教学。在落实教学的过程中,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不断提升高中古诗词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如此,不仅有利于培养高中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和理解能力,同时还能全面提升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孟小兰.高中古诗词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5,33:24-25.

[2]杨建发.高中古诗词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读书文摘,2016,08:212-213.

[3]李志鹏.当前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与对策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2:46.

第2篇:高中语文古诗词理解范文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古诗教学 以趣入境 诗意

语文学科本身就属于人文性的学科,其教学的重点内容不仅是语文知识的灌输,技能的训练,更多的是榱伺嘌学生的人文精神,丰富学生的精神情感,使学生能够在语文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语文素养,能够在课堂中激发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实现学生自身整体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所以,在语文课堂的故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和课堂模式,选择适合学生、适合古诗词教学的的课堂教学方式。

1渗透历史趣味,分析初中语文古诗背景

由于古诗词的语言深刻并且蕴含有丰富的诗人情感,所以语文课堂的古诗教学相较于现代文章的教学往往具有更大的难度,学生对于古诗的理解和掌握往往也不够透彻,对于古诗的内容和思想感情也是死记硬背,于是繁重的背诵任务造成学生对于古诗词学习的厌倦,甚至导致学生对于语文课堂的抵触,所以在进行语文古诗词的教学时,教师应当结合古诗词的历史背景进行教学,对于古诗词,其往往具有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深刻的历史含义,想要真正的读懂古诗词,学会古诗词中的内容,就要结合古诗词的历史背景进行教学,实现古诗词的“读诗也读史”。一些在现代的社会中广为流传的古诗词,往往因为大家被诗词本身的句子而惊艳所以忽略了诗词本身所具有的的特殊的历史背景,造成学生往往难以深刻理解故事的学习现象。

所以,在进行古诗词的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古诗词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进行古诗词的理解和学习,要使学生能够在语文课堂的学习过程中真正的学会读诗,学会品诗。教师可以在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课前,要求学生进行相关古诗词的历史背景收集,使学生能够通过历史背景的了解而古诗词的创作环境和创作背景,使学生能够体会作者作诗时的心情和思想。例如,官渡之战后曹操的诗作《观沧海》让人看到了曹操一统山河的广阔的胸襟和雄心,《天净沙・秋思》抒发了一个游子漂泊在异乡,内心愁苦孤单、思念家乡的凄苦愁苦之情,《夜雨寄北》抒发了作者对于妻子深深的怀念和内心的孤寂,《滁州西涧》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已怀才不遇的愤愤不平等。通过历史背景的渗透,使学生能够真正的理解古诗词的深刻含义。

2体悟诵读方法,把握初中语文古诗解读

古诗词是感性的,是充满着诗人丰富的情感的,所以教师在进行古诗词的语文课堂教学时,要指导学生对古诗词进行反复的吟咏和诵读,使学生能够通过自身的反复朗读和吟诵去体验诗歌,去感应诗歌的趣味。吟诵是进行古诗词理解的重要步骤,通过吟诵可以使学生能够了解古诗词的大概内容,感知古诗词的深刻意蕴,与此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音调的变化、平仄的反复、语音的抑扬、节奏的韵律感知语文古诗词的韵律美、节奏趣味等,以此来提高学生对于阅读古诗词的能力的提高和语文素养的综合提升。

例如,初中语文的古诗词中,李白的《将进酒》和苏轼的《水调歌头》以及杜甫的《春望》和《望岳》等都是非常富有韵律的诗词,其在现今的社会中也是广为流传的诗词,是非常适合帮助学生锻炼古诗词语感和朗读节奏的诗词。再比如辛弃疾的名作《破阵子》包含了作者的爱国的壮志理想和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诗词内容苍凉而悲壮,教师在进行古诗词的教学时可以借助一些适当的音乐给学生进行配乐朗诵,使学生能够在贴荡起伏的音乐节奏中走进作者的内心,感受作者的豪情和忠心,实现学生对于古诗词内容的深刻理解。

3深思意境情感,提升初中语文古诗理解

古诗词虽然内容简短,但是其中往往蕴含有丰富的情感和意象,教师要使学生能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实现入境意、知诗意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进行古诗词的学习时能够放飞自己的想象,激发自己的创造,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使学生不以背诵而目的的进行古诗词的学习而是能够重意重形,能够从古诗词的意境入手,去欣赏诗人为我们所描绘的秀丽画卷和壮丽江山,使学生能够结合中华传统的人文的特点,了解古诗的深刻含义和意境。

诗词往往应用很丰富的意境,比如《天净沙・秋思》中,全诗是由多种意象组成: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通过多种的意境使学生能够通过这些意象描绘出一幅画境,使学生自身能够深入画境中去体会作者内心深深地思乡之情,使学生仿佛能够亲身体验作者的内心。再比如,杜牧的“多少楼台烟雨中”,李商隐的“心有灵犀一点通”,韦应物的“野渡无人舟自横”等都具有非常强的画面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这些画面的想象,使学生的脑中能够有画面感,能够针对意境去进行切身的体会,最终实现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古诗词的美,只有对其进行真正的切身体会才能够感知,所以,在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摒弃传统语文课堂的教学方式,要引导学生进行对语文古诗词的深刻理解,使学生能够真正的投入到古诗词的画面中,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的了解古诗词的深刻含义,体会其中丰富的情感,使学生能够在古诗词的学习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丰富自身的人文精神。

参考文献

[1] 余桂兰.入诗画诗境,品诗情诗韵――浅谈初中语文古诗教学[J].考试周刊,2014(56):23-24.

第3篇:高中语文古诗词理解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教学误区

古诗词是值得我们传承的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文化历史长河中的瑰宝、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伟大的文化财富,因此大量的古诗词作品被编入了现在语文的教材中。古诗词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趣、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陶冶学生的情操、传播做人的传统美德,因此古诗词的教学在高中语文的重点和难点,因而教师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往往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教师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往往为了完成应付高考而完成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了盲目性和限制性,学生为了应付高考,而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学习,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存在着很大的误区。本文通过对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的误区进行分析与探讨,提出了如何走出误区的几点建议,希望对高中古诗词的教学能够有着重要的教学意义。

1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1.1不重视古诗词的诵读:

诵读是我国古代古人最传统、最有效的读书方式,古人流传下来的“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就非常直观的体现了诵读对古人的重要性。在我们现代的《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提到了“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的教学建议。古诗词的优美之处在于读者对它的阅读与朗读,朗读是读者精神“复活“的一种精神寄托,要用声音中的真情实感准确地表达和传递出来,要把无声的书面文字,变成立体的声音。古诗词中的语句和韵律大多都是非常简练和和谐的,节奏也非常鲜明,这些都是需要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细细品味。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忽视、不重视古诗词的诵读,而是只重视学生是否能够掌握和理解,是否能够干巴巴的翻译全文,采用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消解了古诗词中蕴含的美感,学生子在学习过程中也是如同嚼蜡,毫无兴趣可言。比如在经典古文《离骚》的教学中,教师不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诵读来体会屈原的思想感情,而是直接翻译全文,生硬地讲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从中体会不到作者屈原的飘逸与潇洒。

1.2不重视古诗词的文本:

古诗词作品的阅读,要求高中学生能够把握文本的整体内容,能够理解古诗词文本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和观点,能够对全文有自己的理解,文本的教学是高中语文进教室最基本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工具。然而我们的高中语文老师往往会忽视文本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比如有的老师在《离骚》的教学前,为了能让学生明白文中内容的意思,硬是把文中的语句变成了四字短语的形式,让学生死记硬背,那还需要文本做什么呢?老师正是由于这样的教学方式忽视了文本的最大特点,架空了文本的意义,使这篇《离骚》没有了应有的“骚味”。

1.3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重视古诗词全文的背诵:

我们对于古诗词的学习,是希望学生能够整篇背诵文本的,这样可以中整个作品中体会作者所要表达出来的意境与精神。然而在高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中,为了应付高考而仅仅让学生背诵一些在试卷中会出现的个别语句,这样就造成了学生只能机械地背诵几句简单易考的语句,无法把握文本所要表达出来的思想和意境,背离了古诗词学习的最终目的。

1.4淡化古诗词本身的意境,不重视学生的想象力:

古诗词的学习,主要是为了理解作者的感情和周围环境,理解古诗词的意境。但是在高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只是单纯地通过字面上的意思来分析文本,通常都不会对古诗词的意境进行分析,使得古诗词失去了作者想要传达给读者的意境,使其支离破碎,也限制了学生想象力的发挥。比如《锦瑟》这篇古诗词,如果只能字面上来分析的话,就很难体会出李商隐那种长达四年的深沉及其雕琢文字的魅力所造,学生没有了想象力的发挥,不利于对古诗词的学习,体会不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境。

2如何走出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误区

2.1在学习过程中重视诵读:

教师在古诗词的教学中药培养学生良好的有感情的诵读习惯,激发学生反复诵读古诗词的兴趣。通过古人的“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就可以看出诵读的重要性,学生要通过加强诵读来学习充满意境的古诗词,使学生能够在抑扬顿挫的诵读中,更好地理解古诗词中作者想要传达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2.2加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全文的背诵: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加强对全文的背诵,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意境,更好地学习古诗词而产生共鸣,传承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

2.3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教师在古诗文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并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使其在学习古诗文过程中可以把古诗文想要表达的意境想象成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从作品中受到启迪,使情感得到升华,得到美的享受。

2.4因材施教:

我国主要的教学方式是集体授课,所以要调节好集体授课与因材施教的关系。不论学校是什么形式的教学,都应该是以学生能够学到知识为前提,如果学生没有学到相应的知识,不管怎么改进教学方式都是没有意义。因此在高中语文的集体教学中,要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也实现了教学知识和资源的共享,这样才能够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学友所长、学友所成的品学兼优的有用人才。

结语

本文通过对高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和不足进行了分析,对教师为了实现更有效的教学效果,如何引领学生走出教学的误区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指出要在学习过程中重视诵读和全文的背诵,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并因材施教的进行教学等多项建议,更好地发扬和传承中国古诗词文化。

参考文献

[1]廖新雯.如何走出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误区[J].课程教育研究,2015,(21):110-111.

[2]邓德刚.探析如何走出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误区[J].语数外学习(高考语文),2012,(3):7.

[3]郑菊芬.探析如何走出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误区[J].中国校外教育,2012,(8):41.

[4]许振渊.浅析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误区及建议[J].学周刊,2014,(25):50-51.

第4篇:高中语文古诗词理解范文

关键词:新高考;视阈;古典诗词;赏析;指导;提高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5-0204-03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1.在高中语文必修、选修教材中,古典诗词不仅篇目多而且数量大,在语文高考中,古典诗词鉴赏为必考内容,因此对高中生进行古诗词赏析方法的指导研究很有现实意义。

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发展独立阅读能力,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对文本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了解诗歌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相关的背景材料,分析和理解作品;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

3.《西安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语文》认为,阅读与鉴赏的根本目的是“立人”,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角度,以“立人”为本提出阅读鉴赏目标,从教育的本质上来理解阅读鉴赏活动,侧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维度。文学作品的教学应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文学鉴赏的更高要求就是对作品做出探究性的鉴赏和理性思考。重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把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放在目标的核心位置,强调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要求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鉴赏重点在于探索作品的意蕴和艺术魅力。

4.《新课程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明确规定古代诗文阅读为必考内容,能力层级涉及A识记、B理解、C分析综合、D鉴赏评价,每年高考试题所选古诗词不在教材里,而且作者也不一定是名家,在引导学生鉴赏古诗词时,知人论世,整体把握十分重要。结合学生实际、古词文本内容及作者经历,在古诗词专题复习及日常教学中,有序进行古诗词方法技巧的指导并扎实训练,这一定会有效提高高中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1)古典诗词赏析方法:结合高考考纲、考点及高中语文课标要求,结合古典诗歌文本,从意象意境、表达技巧、思想感情及语言风格等方面归纳总结诗歌赏析方法。

(2)指导学生:结合新高考及考纲修订情况、高考真题及训练题,引导学生利用归纳出的赏析方法,准确有效地读古典诗歌文本,品味名句,提高学生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有效培养、提高学生的诗歌审美能力和阅读水平。

(3)进行研究:在解读古典诗歌文本、品味名句的基础上,利用已经归纳出的赏析方法,适当研究并总结古典诗歌鉴赏的技巧和规律,有效提升学生的古典诗词鉴赏水平,滋养心灵,升华人格。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1.理论依据,包括: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诗歌鉴赏及美学理论,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力理论。高中语文课标及上述理论都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就是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而高中语文注重学生的选择性和个性发展需要,培养学生审美和探究能力,加强文学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最近,教育部也出台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在中学阶段,诵读古代诗词,初步了解古诗词格律,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欣赏品位,阅读传统文化经典作品,提高古典文学和传统艺术鉴赏能力,引导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这样能促进学生提高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2.实践意义。结合我校高三学生的实际,以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陕西省高考语文考纲对古代诗歌的能力层级要求以及对应的考点为依据,利用陕西省、宝鸡市及各地高考模拟题、近五年高考语文真题,强化训练,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并掌握鉴赏古代诗词的规律、路径和方法,有效提高学生古代诗词鉴赏水平和答题技巧。以学习小组为载体,以古代诗词佳作为媒介,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评价、质疑,以批判思维用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认识古代作品的现代价值及意义,真正提高学生古诗词的鉴赏水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

本课题研究力求从我校高三学生古诗词学习状况出发,结合我校“四步12法”高效课堂有效教学模式推进及高中语文课标和高考考纲对古典诗词鉴赏的能力要求,有序对学生进行古诗词鉴赏方法的指导与研究,通过扎实训练,切实有效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评价能力。课题组计划分三个阶段进行研究,具体如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调研、论证、确定课题,申报课题,成立课题组,制订课题实施方案,撰写、提交课题开题报告,开始课题研究。根据课题组成员情况,确定我校高三理科班为主要研究对象,兼顾文科班。在研究时,结合高三复习,引导学生以陕西高中课改前后的新课程高考语文试卷(陕西卷)为主,从古代诗歌阅读试题中找出古诗词的考点及具体考查内容。要求学生完成2009―2013年陕西高考试卷中古代诗歌阅读题,师生总结考点及考查方式、内容,并对陕西课改后高考古诗词阅读的考查方向及考点分布有一定的认识和研究。

第二阶段:实施研究阶段,分解子课题,适当分工,明确任务,确定研究样本,调查分析,阶段推进,有计划、有目标,形成过程性资料和阶段性成果,有初步结论,为结题做准备。对2013年全国高考试题全面解析,结合考点具体指导训练学生。结合考纲、教材和课标对古诗词鉴赏的能力层级要求,结合训练材料,在复习时,我们引导学生从思想感情、形象(意境意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等方面鉴赏古诗词,力争深刻理解诗句蕴含的丰富而深刻的情趣和理趣,着力引导理科生形象化思维、生动化审美,准确诠释古诗词的意象意境,规范清楚表达诗词的意蕴,经过悉心指导和训练,利用有关文字、视频、音频等资源,帮助学生切实提高古诗词阅读水平和鉴赏能力。

结合高考考纲要求,全面归纳、梳理古诗词的考点、知识系统,从思想感情、形象(意象意境)、语言和表达技巧入手,结合模拟题强化训练,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掌握鉴赏古诗词鉴赏方法和答题技巧,结合训练实际,制订指导方案,形成专题性古代诗歌鉴赏指导训练(一)―(二十二),有效设计课堂,使学生阅读古诗词的能力明显提高。在考试时,对古诗词阅读的采分点认识更清楚,答题更规范,得分率有了显著提高。

结合试卷讲评,要求学生不仅要弄清古诗词的考点,而且对试题所涉及的古诗词进行鉴赏、评价,并有效积累方法,教师予以针对性指导、训练、拓展,使学生每次训练、模拟考试后,有积累、有收获,鉴赏水平明显提升,逐步做到阅读古诗词不是盲目乱解、随意发挥,而是有备而来,依照规律、方法,找准路径,提高赏析水平和答题能力。

经过师生努力,总结的方法、技巧在古诗词阅读实践中的有效运用,理科生对古代诗歌阅读更有信心了,文科生则稳定发挥。课题研究形成过程性资料和阶段性成果,有初步结论:经过强化训练,主动梳理、归纳出古诗词的知识和阅读、鉴赏的方法及技巧,学生阅读古诗词的信心大大提高了。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整理资料,分析研究数据,提交统计分析或调查报告,得出结论,形成最终成果,撰写结题报告,提出结题申请,验收、评估、结题。

结合课堂及复习实际及时总结、反馈。对陕西省宝鸡市一模、二模、三模和西安高新三中模拟试卷中的古代诗歌阅读题具体分析,帮助学生真正把握考点,根据古诗词文本及作者,有效鉴赏诗词,仔细解读,用心答题、品味。这些方法、技巧能帮助学生提高古诗词阅读水平和鉴赏能力,提高阅读品位,提升审美情趣和评价能力。这也确实为增强学生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了基础,使学生古典文学素养有了一定的提高,从内心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依托古诗词名作、经典作品,丰富人生、健全人格、放飞梦想,让古诗词陪伴自己的生命历程,与大师对话,慰藉心灵,完善自我,快乐成长。

四、研究结果与成效

通过梳理古诗词知识系统,归纳整理考点及能力层级要求,结合强化训练,师生合作,学生古诗词鉴赏水平和答题技巧有了很大进步。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先后积累完成了《2014年古诗词鉴赏高考试题例析》(一)―(三)、《指导鉴赏诗歌的形象(人物形象)教学设计》、《古代诗歌鉴赏指导训练》(一)―(二十二)、《2015年陕西省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古诗阅读题鉴赏指导》(一)―(三)、《2015年宝鸡市高三语文质量检测古诗阅读题鉴赏指导》(一)―(三)、《2015年金太阳陕西专用高三语文试卷古诗阅读题鉴赏指导》(一)―(三)、《2015年西安高新三中语文高考标准化考试练习古诗阅读题鉴赏指导》和《2015年西安高新三中高三语文考前适应性考试古诗阅读题鉴赏指导》等共37件成果,成效显著。这使我们深信,古诗词鉴赏不仅有规律、路径,而且合理利用高考试题、模拟题和诗词鉴赏资料,强化训练,恰当指导学生掌握方法、技巧,从而迅速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阅读水平和评价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自觉阅读古诗词的良好习惯。同时,潜移默化地净化学生的心灵,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

以小课题研究为平台,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促进我们专业化成长,促使课题研究成果多样化,并能尽快转化为教学效益,在总结的基础上,及时反馈,得出一些结论,使课题研究顺利进入第三阶段,按时结题。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

语文课标非常重视古诗词教学,高考考纲规定古诗文为必考内容,但课改以后,语文选修、必修及模块化受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及高考科目的影响,学生在高二就文理分科,理科生往往重理、轻文,导致古诗词积累不多,阅读水平和鉴赏能力不高,对诗词理解不到位。同时,高考古诗词阅读文本选自课外,范围很大,所选诗词为名家的二三流作品或二三流作家的代表作品,要么作品内容不熟悉,要么作品的作者及所处时代不清楚,导致学生尤其是理科生,对古诗词阅读信心不足,这给课题研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古诗词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蕴含了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我们必须传承并予以发扬光大,因此结合高考实际,我们还是努力引导学生细心品读古诗词,掌握b赏的方法、路径和技巧,经过强化训练,学生信心大增,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面对理科生古诗文基础不扎实这一实际,我们不能回避,也不想回避,而是通过深入摸底,引导学生利用抽象思维方面的优势,主动阅读、鉴赏古诗词,而不是死记鉴赏术语,不投机取巧,而是扎扎实实读懂古诗词的字面意思,尽可能理解言外之意,形象化理解诗句中的景、情、事、物和理,在诗句中体味生活的滋味和生命的灵动,从而避免枯燥和乏味,有效提高古诗词的鉴赏水平和能力。

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对古诗词的鉴赏渐入佳境。除了文字资料外,我们还积累了很多绘画、音频、视频素材及资源,置身于中国古诗词的艺术王国,聆听妙音美曲,欣赏优美恬静的画面,体味“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顿感诗意的人生真美。可惜,对于博客操作的不熟练,无论我们怎样插入、粘贴、链接,那些美图、美曲、视频、音频也进入不了博客,就只能在博客里保存文字,留下些许遗憾,因此以后应努力学习博客如何操作。

总之,课题研究与语文课堂教学同步,既促进小课题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进教学效果,又能帮助师生进步、发展和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教育部基础教育教育司、师范司.语文课程标准研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西安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语文)[Z].2008.

[4]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Z].2014.

第5篇:高中语文古诗词理解范文

【关键词】古诗词;对外汉语教学;问题;方法

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许多的外国留学生不仅仅对汉语有着强烈的学习欲望,并且对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古诗词以短小精练、蕴含深意、优美典雅的语言形式蕴含着我国典型的文化信息,学习古诗词对留学生强化中国语言与文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我们不断的提高与总结,并以汉语水平高级者为对象进行研究,发现在对外汉语古诗词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

一、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方面

语言教学的重要内容即语音、词汇、语法。古诗词教学在语音、词汇、语法上有独特的特点,经研究发现在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语音方面。第一,古诗词在语音上讲求押韵和节奏停顿。许多诗的韵脚的声调是三声,例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诗中韵脚为“晓、鸟、少”,它的声调为三声,对留学生学习语音方面三声是最困难的,因此会影响到教学效果。第二,古诗词中许多的多音字和生僻字,对于我们有着扎实语言基础的中国学生而言也是一个盲点。因此当留学生看到许多从未见过的字出现于诗中时会有些许心理负担。第三,古诗词中存在的同音字和谐音字会加大外国留学生学习难度,例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最后的“晴”表示爱情,即“情”。

词汇方面。词汇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之一。古诗词最讲求遣词造句,词语表达上简洁精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存在的困难主要有:许多的词汇无法使用中介语来解释其含义。例如“何窗共剪西窗烛”中的“西窗烛”,很难用中介语将其解释清楚;在古诗词中还蕴含了许多的文化词汇,许多词汇代表深刻的文化意义,例如,“红豆生南国”中的“红豆”又名相思子,意为相思,古人常常用红豆来表示思念。

语法方面。古诗词受格律的制约,在语法上灵活多变,这种变化增加留学生学习古诗词的难度。例如词类活用“朱颜君未老,白发我先秋。”中的“秋”为名词,在诗中活用为形容词,意为“衰老”。除此之外,诗中的特殊用法,倒装句,宾语后置等等都是留学生学习古诗词的难题。

(二)诗词鉴赏方面

古诗词是一种抒情艺术,是表达诗人情感的生命力所在。诗中为了营造美的意境通常使用大量的修辞手法来体现,例如比喻、夸张、拟人、借代、双关等等。例如“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诗人引用夸张的手法生动形象的表现此刻愁苦之深。而在古诗词的教学中,留学生很难找出和理解中国修辞的手法所含的魅力,因此难以想象诗中的意境。此外,诗人常借助想象、衬托、虚实结合等手法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例如“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诗人用颜色新鲜和明丽的“黄鹂”、“翠柳”、“白鹭”、“青天”来反衬思归的感伤。我国古代诗人将多种多样的情感通过诗抒发的淋漓尽致,有赤胆忠心的爱国情怀、牵肠挂肚的思乡情怀、亲密无间的母子情、难舍难分的兄弟之情等等,这些情感是我们精神价值的高度体现。在对外汉语古诗词教学中,留学生对诗中的意境无处可寻,对于诗只停留在表面意思上,因此难以深刻的体会到诗中的情感。

二、古诗词教学问题产生的原因

首先,古诗词本身存在的难易程度。在古诗词学习难易度的调查中,大部分的外国留学生认为学习古诗词很困难。

其次,教师的因素。教师在讲授古诗词时受课时的限制而不重视古诗词在教学内容上的难题,留学生没有得到大量充分的练习。此外,许多教师在古诗词的讲解上仅仅是字面意思的直译,或者过于重视诗中的语法点的讲解,从而不能够深层的让学生了解古诗词的意境美以及诗人的真实情感。

第三,学生的因素。虽然教学对象时高级水平学习者,但是由于中国古诗词含蓄委婉的抒情方式与外国文学存在很大的差异,许多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空间逻辑思维并不能去想象古诗词的意境之美,也不能通过诗人营造的氛围去理解诗人真正的热血情怀。同时存在许多学生由于古诗词本身的难度,直接放弃学习古诗词,没有学习古诗词的方法和动力。

三、提高古诗词教学方法

第一,选择合适的古诗词教材。外国留学生学习中国文化有着不同的目的,有的是为了交流,有的则为了学习中国文化,有的是工作的需求。因此我们在选材时尽量靠近学生的需求。其次,古诗词本身存在的难度,这就要求我们开始的授课中要根据学生水平选择合适的教材。尽量选择语言旋律简单古诗词,否则学生会因为感觉太难而直接失去学习古诗词的动力。

第二,教师应自觉丰富学识、提升素养。首先,教师本身要有扎实的汉语知识能力,对古诗词教学中的语音、词汇、语法教学无任何的障碍。除此之外教师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及鉴赏能力能够生动的将诗中的主要内容传递给学生。其次教师要有深厚的文学积淀,能够正确的将古诗词蕴含的意境美和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表达出来。最后,教师应有很强的对外汉语教学的能力,面对特殊的学生群体选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在教授古诗词的时候尽量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来解释古诗词中的难点,不要将其复杂化。在讲解时,尽力让学生理解诗词的意思,不必过于重视每个语法点。

第三,运用多样性教学方法与手段,有效地组织教学。古诗词不仅仅是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且通过修辞手法和表达手法的使用操练学生的鉴赏能力。因而根据古诗词教学的特殊性,我们应使用正确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的水平还要熟知古诗词的内容,并能把通过简洁的语言讲述出来,达到学生真正明白的效果。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可以借助教具,例如PPT、图画、实物等。其中我们最常用的即是PPT,可以有效的展现诗中的意境。并且有许多朗诵资源可以加入,此外还可以配以相关的音乐有效的渲染这种氛围。

第四,在古诗词教学中贯穿传统文化知识,让两者互为里表,互促互进。在讲解古诗词的过程中,穿插历史故事、文化典故等介绍,既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加深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在语言与文化两方面学习中增强学习效果,提升跨文化交际与沟通的效率。

古诗词以其特有的语言魅力和文化内涵向世人传递我国博大的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虽然面临着许多的挑战,但这也是传播我国文化的机遇。在机遇面前我们应该认真分析并通过提高教师素质、有效的组织教学来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钱汝琦.对外汉语中高级阶段古诗词教学初探[D].浙江大学硕士论文,2010.

[2]陈向春.试谈古典诗歌教学的新思路[J].长春大学学报,2005.

第6篇:高中语文古诗词理解范文

关键词:古典诗词;鉴赏;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1-191-01

古典诗词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且古典诗词的鉴赏已经成为中考和高考的必考内容之一。古典诗词的时间距离现在比较久远,且古典诗词或描写山水、或歌物咏志、或凭吊古人、或记事抒情、或揭示生活的哲理,所展现的思想感情不能直达,仅能寄托于景物,需要体验和领悟其中所展现的境界,因此学生在鉴赏古典诗词时往往感觉有一定的难度,且古典诗词鉴赏教学也已经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其实,每一首古典诗词都有其固定的鉴赏方法,要想提高初中生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需要注重向学生传授一些鉴赏技巧,下面从古典诗词的思想感情和表现手法两个方面总结一些鉴赏技巧,以供参考。

一、注重把握古典诗词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古典诗词多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要想提高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对古典诗词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加以把握。因为初中生都没有过和古典诗词作者一样的经历,且没有处于古典诗词作者的环境当中,故教师要理解学生无法对古典诗词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体味和把握。在初中语文古典诗词鉴赏教学当中,语文教师要想方设法指导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加以准确的理解,如语文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总结一些学过的或者常见的诗词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并对其进行分类,这样可以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古典诗词所蕴含的一些思想感情,可以为其把握古典诗词中作者的思想感情提供一些参考依据,使其可以更好地对古典诗词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加以快速的把握。

一般情况下,可以将中国古典诗词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分为这几种情况:(1)歌颂祖国的美好河山,气势磅礴,言辞优美,展现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之情;(2)感慨人生,如感慨人生中最常见的几种感情,即爱情、亲情、友情;(3)表现对当前现实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不满,表达对劳苦大众的同情之情,表达对统治阶层的不满和愤恨之情;(4)表现作者自身对未来的期望,展现他们的理想抱负,表达他们无法在现实中施展才华和抱负的愤懑情绪。此外,为了使初中生对古典诗词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加以充分的把握,初中语文教师在初中语文古典诗词鉴赏教学中应当指导学生了解作者、熟悉作者所处环境的背景等,只有了解了作者的基本情况和所处环境的背景,了解了作者的思想、抱负和经历,才能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才能对作者对生活、社会的态度加以理解。这样学生才能对古典诗词作者的思想感情加以把握。再者,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事物的形象或者意象对古典诗词作者的情感世界加以了解。因为古典诗词作者总是通过一定的形象或者意象渗透自己的情感,如“落花”意寓着哀愁,以鸿雁和燕鹄来表达自己的志向等等,因此,要想对作者的情感加以了解,注重寻找事物的形象或者意象是有效的途径之一。当学生逐步积累了古典诗词经常展现的思想感情、掌握了识别物象的方法,相信学生就会慢慢学会对古典诗词作者的思想感情加以有效的把握,就会逐步提高学生的古典诗词鉴赏能力。

二、注重把握古典诗词的表现手法

为了提高初中生的古典诗词鉴赏能力,注重指导学生把握古典诗词的表现手法至关重要。在初中古典诗词的鉴赏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总结一些古典诗词经常采用的表现手法。一般情况下,古典诗词经常采用的表现手法有:(1)在古典诗词中,好多作者都喜欢采用正反对比的表现手法,如有的古典诗词中经常采用这种方法对比理想和现实的差异性,对比腐败和清廉的差异性,对比达官贵人和平民百姓的差异性……以此展现这首诗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样可以使读者深刻地了解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2)不少作者在古典诗词中经常借用某种人物或者某种事物来衬托某种事情,以使社会的某种风气得以彰显,以此让读者明白自己想要在这首诗歌或者词中想要表达的主张或者观点。(3)还有的作者喜欢在古典诗词中采用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使读者感受到一种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朦胧感觉,同时让读者了解作者想要讲述的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4)在古典诗词中,修辞手法(比喻、夸张、拟人等)经常被作者广泛应用,这样表现手法的应用,不仅可以使古典诗词内容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还可以使读者更容易靠近这些作者来感触他们的境界。(5)借助景色描写抒发感情也经常被广泛应用在古典诗词当中。如范仲淹的《岳阳楼》中,作者借岳阳楼的景来表达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雄心壮志。如果在初中语文古典诗词的鉴赏教学中,语文教师注重指导学生掌握古典诗词作者经常采用的表现手法,将有助于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对鉴赏思路加以理清,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古典诗词想要表达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古典诗词鉴赏能力。

总之,注重提高初中生的古典诗词鉴赏能力,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初中语文古典诗词鉴赏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传授给学生一些古典诗词的鉴赏技巧,注重指导学生分析古典诗词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分析古典诗词作者采用的表现手法,以逐步提高学生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使初中生在中考语文古典诗词鉴赏部分获得高分。

参考文献

[1] 沈 靖.论如何提升初中语文古典诗词鉴赏能力[J].语文学刊,2014(03)140-141.

第7篇:高中语文古诗词理解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读解问题;有效对策

古诗词是中华文学精粹,是我国古典文坛上一颗耀眼的明珠,是古典文化的象征,因此,培养中学生良好的古诗词读解能力是继承与发扬古典诗词文化的一种重要途径。

1.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读解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古诗词教学依然不够重视。初中语文教材收录的古诗词内涵丰富、意蕴深刻、古典文学气息浓厚,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学会读解,并深刻理解这些古诗文,不仅是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也是学生个体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且,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讲解古诗词时产生“考试至上”的思想,于是要求学生反复背诵诗词,而对于诗词的一些重要、深刻的文化意蕴不去挖掘。这种做法造成了学生只会机械背诵诗句,填写诗句,却对诗词读解束手无策。

(2)学生诵读程度不够,诵读方法不当。中国学生的背诵能力和对知识的记忆力是世界一流的,从小到大,学生养成了对一些重要知识点死记硬背、机械记忆的学习习惯。现在诵读程度不够、诵读方法不当成为古诗词读解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问题。第一,学生机械背诵的同时,却读不出诗词所蕴含的感情以及诗歌的韵味。例如,学生在背诵李贺的《雁门太守行》时却背诵不出那种紧张、危机、悲壮、惨烈的战斗氛围,更读不出战士们浴血奋战誓死保卫国家的决心与勇气。第二,学生诵读方法不当,只会诵读,不会深层次理解诗词内涵。

(3)语文古诗词解读课堂沉闷、无生气。古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薄弱之处,教师在解读古诗词时往往将整首诗拆开,一字一句、一点一滴的讲解,但拆开后却忘了重新组合和使诗词完整、系统。毋庸置疑,学生被这种枯燥乏味的讲解挫伤了诗词学习积极性,不仅学习兴趣不高,反而会厌烦古诗词,无法体会到古诗词所蕴含的古典文化魅力。久而久之,会使语文古诗词教学课堂沉闷、无生机,课堂教学效果极其低下。因此,为了提高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质量与效率,教师应不断优化古诗词读解教学方法,以构建温馨、活泼、和谐、趣味的古诗词课堂。

2.提高初中语文古诗词读解教学的有效对策

(1)优化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法,激发学生兴趣。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丰富深刻的教学内容、活泼温馨的课堂氛围是构建初中语文古诗词解读高效课堂的必备因素。在新课改的号召下,运用灵活多变、动态科学的教学法还原学生古诗词课堂主体地位,为学生营造自主、自由的课堂学习氛围十分必要。具体来说,教师可运用问题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比赛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多元教学法丰富课堂内容。

(2)重视古诗词鉴赏,培养学生古诗词读解能力。依托古诗词鉴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古诗词读解能力。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第一,以有感情地读、背促进古诗鉴赏教学的开展。读与背是中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第一步,教师要引领学生正确地读,有感情地背,尽可能让学生在读、背的过程中主动去领悟、去感受古诗词的思想魅力以及其艺术审美价值。第二,开展诗词鉴赏教学。开展古诗词教学,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记住千古流传下来的优秀古诗词,零距离接触文化文学精粹;另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品读、鉴赏古诗词,学以致用。

3.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古诗词解读教学在中考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师一方面要基于考试要求进行教学,另一方面要不断提升学生对古诗词的审美、鉴赏等综合读解能力,为学生古诗词综合素养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针对目前初中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教师要认真解剖、对症下药,不断优化古诗词读解教学策略,构建高效的古诗词读解课堂。

参考文献:

第8篇:高中语文古诗词理解范文

关键词:小学古诗; 学习精读;古典诗词;指导策略

那么,在日常教学中,该怎样进行古诗词学习呢?

(一)初读诗文 多读多背,增加知识积累

诗读百遍,其义自现。多诵读,可以让学生把握诗词的内在节奏。节奏是古诗词的生命,读诗的过程也是欣赏诗歌的一种过程。诵读古诗方法很多,分自读、对读、群读,又可分为默读、声读等。学生在诵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化为心中之本。引导学生读准每个字,每个词的读音,每句诗的读音,反复读,直至背诵。背诵词义,现代文和古诗词在意义上往往相差甚远,小学生的认知理解能力有限,这就需要学生记忆常见的词语注释,有了更多的积累以便其他诗词的学习。

通过学习诗词,可以扩充小学生的语文知识,使他们更好的了解过去的历史,了解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好的体验作者的情怀。古诗词的语言和语言习惯,是我们在现实生活里很难学到的,多读多背诵古诗文名篇,有利于积累起更多有用的语言材料,从而形成基本的诗词语言习惯,促进学生掌握文言。学生的想象力,窒息学生的创造力,弱化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二)精读诗文,了解诗意注重诗词学习的过程,把握诗文学习方法

精读古诗,进一步了解古诗的大意,不能正确理解大意,学生学起来就很空洞,所以了解大意是学古诗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不容易理解的古诗词课本都会有注释,老师引导学生充分运用这些注释,帮助学生理解整首诗的大意。而仅仅如此,是不够的,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遇到不懂得地方,借助古汉语词典先在小组内解决,组内解决不了,进行组外解决,最后还解决不了的地方,课堂上提出来,师生合作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尽量把时间留给学生,这样可以带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提高课堂效率。但是我们教学不必要求字字疏通,句句领会,避免学生以后学习古诗就是逐字逐句翻译,成了翻译机了。在教学时,我们要开发创设各种情境,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启发学生古今联系,使古诗文的教学呈现一方新天地。

每一首诗词都是诗人呕心沥血之作,他们的形成是诗人的思考过程以及思想的结晶。我国流传下来的诗词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能深入到诗词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诗人的生平及创作背景当中去,从而能更好的了解和体验作者的真实情感。

(三)研读诗文,体会情感态度价值观,促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在教学中,老师要介绍诗人及诗词创作背景,这样可以有利于学生理解诗歌。介绍诗人生活的那个特定时代,特定环境,把握诗人作诗时的特殊心情去读诗去想象;了解背景: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古诗词中,有不少的古诗词,它们诗人不同,背景不同,表达的情感也不同。古之圣人是古典文化的创始者,在这些名人、贤士的作品中无不透射着他们的思想、他们的追求、他们的生活感悟,继承民族传统,弘扬先人文化,使经典释文的诵读渗透人文情怀,才能使学生对于经典诗文的诵读、赏悟怀揣着一种深深的向往。诗是情感、情思与情绪的产物,诗与其他文体相比更能充分的显示作者的品格和情怀。通过朗读古诗词,学生的心灵得到滋润,理想得到升华,灵魂得到净化,从而提高审美感受能力激发对真善美的追求。通过对古诗词的讲解和阅读,把带有浓厚的历史,人文的史例带进小学课堂,诱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其与电视等其他传播方式获得的信息比较。古典诗词可以使小学生与诗人在心灵上产生共鸣。学习古诗的同时,体会使人高尚的情操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的心灵得到陶冶,情操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养成一种对待人生的积极正确态度。

纵观历史,热忱满怀致力于祖国命运的诗人数不胜数,诵读他们心底流淌的诗,无疑是在与高尚的心灵交流,年轻的心定会热血沸腾,油然而生爱国热情,所以学习古诗词对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尤其是爱国主义热情的培养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让学生学会感受学会欣赏

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脱离单纯课本教学的枯燥,使学生身临其境。在教学《悯农》,学习“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时候,可以搭配一幅老人在烈日下辛苦劳作,汗流浃背的图片,这样就形象的展示,不用老师多家讲解,学生轻轻松松就能理解了诗意了。而学习这首诗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这种感受,使学生对照自己日常的生活习惯,教育学生珍惜粮食,勤节约,继承传统优良美德。

(五)营造氛围,让学生会感受美

诗歌讲究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但传统教学无法让学生真正体会二者的融合。小学生很难从精炼的词句中领略诗情画意。多媒体课件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于一身,易于表现诗歌的意境。

如教学《咏柳》一诗时,展现这样一幅美景:明媚的阳光下,高高的柳树好像是用绿色的玉石装饰成的,千万条柔韧的柳枝随着微风轻轻地舞动。学生在这种愉悦的情景中身心舒畅、融情入景,自然体会到作者对柳树的喜爱、赞美之情,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诗意也就不难理解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柳枝”和“绿丝绦”的相似之处,可用多媒体设计这样一个片段:千万条柔韧的柳枝轻轻飘动着,渐渐幻化成碧绿的丝带,飞舞的绿丝带又渐渐还原成碧绿的柳枝……借助美的形象,使学生充分获得美的享受,

但古人的心情与感受无不包含在这短小精炼,意味悠远的诗文中,只有贴近我们心灵的诗句才是千古名句,我们也只有用自己的生活做比照,才能更好的理解诗文。

总之,古典诗词是我们伟大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一个没有传统的民族是可怜的,一个拥有传统却不知道珍惜的民族是可悲的。优秀古诗词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资源,优美的诗词,深刻的内涵,高远的意境,流传的佳句,精湛的语言,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只有重视古诗词的教学,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正确把握作品的情感,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才能使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引导学生去发现它的美,欣赏它的美,享受美感的体验,以此丰厚孩子们的人文素养吧!

参考文献:

[1]小学中高年级古诗词教学五步骤[J]. 姚玉霞. 甘肃教育. 2015(19)

第9篇:高中语文古诗词理解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人教版

【中图分类号】G712

前言

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读诗的功用不仅在消愁解闷,不仅是替有闲阶级添一件奢侈品,还在于它使人到处都可以感觉到人生世相新鲜有趣,到处可以吸收维持生命和推展生命的活力。"[1]由此可见,学习古诗词的重要性。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文学性、思想性均强的学科,古诗词是高中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词大都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思想精髓,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通过古诗词学习,学生能够咀嚼精华,接受到深厚文化的熏陶,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人文情操和审美情趣。因此古诗词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然而一直以来,古诗词教学都是高中语文教学的瓶颈。由于古诗词年代较远,高中学生在有限的学习中很难真正掌握其精髓,因此,教师通常会花大量时间来理解分析诗词的内容,无形中取代了学生对诗词的个性解读。呆板、单一的教学不仅抹杀了学生的想象力,也让蕴含丰富文化内涵的古诗词失去了其独特的魅力。那么,应该如何进行高中语文的古诗词教学呢?为此,笔者进行了长时间有效的尝试,现总结如下,供同仁参考。

一、多诵读,品诗情,打开诗词品读大门

刘勰曾说过:"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学习古诗词,首先离不开的就是诵读。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带有感情地诵读是奏鸣情感的琴弦,只有在熟诵中才能真正领诗意意,感受诗人表达的感情。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首先,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富有感情的诵读,通过反复地朗读,使学生感受诗词的音韵美和节奏美,促进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从而帮助学生打开古诗词品读的大门。

比如:《声声慢》的教学,这篇文章的主要基调体现在一个"愁"字上,要把握此诗,首先要把握"愁"的思想感情。为此,我首先播放了《月满西楼》的歌曲,意在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迅速进入诗词的意境。随即让学生先自由诵读,饱含深情地读出"愁苦"的感情,体会叠词的运用。然后我再进行范读"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让学生感受诗人心里的沉痛、凄厉。这几个叠词的运用可谓字字泣血,因此,读的时候要语速缓慢,声音低沉,表情哀愁。找准了诗词的感情基调,接着,我会选择几个学生根据教学进行试读,由全班学生评价其诵读的感情效果,是否表现出了诗人的愁情。通过感情的模仿和教师的点拨,使诗情融入到学生的心灵,便于之后的理解教学。

二、找诗眼,析思想,整体把握诗词基调

古诗词是艺术中的艺术,文学中的文学,因为它引用了诗人精练的语言,蕴含了诗人质朴的情怀。[2]因此古诗词需要鉴赏。通常,教师会用简单而直白的讲解把诗词粗条块切割,这种粗俗地解读只会显得毫无诗味。要正确把握古诗词的思想内容,最重要的就是引导学生找准诗词中富于表现力的"诗眼",根据凝练的"诗眼"来把握全篇,从整体上找准诗词的基调,这才是学习古诗词的根本。

比如《江城子》的教学:

师:这是苏轼悼念亡妻的一首悼亡诗,因此,全诗的感情基调应该是怎样的?

生:伤感的、忧伤的

师:这篇诗词有个关键的诗眼,你们认为是什么?(引导学生找出"梦")

师(板书"梦")

师:这篇诗词题为记梦,"梦"就是就是理解全诗情感的钥匙,且全诗均紧扣"伤感"的情绪来展开。因此,对于这首诗的理解,可以分为梦前、梦中和梦后三部分。

师:梦前是什么?

生1:是"不思量,自难忘"

师:为什么难忘呢?

生1:因为夫妻二人生前相爱之深,如今生死两隔,所以作者"尘满面,鬓如霜"

师:说得很好,那么梦中和梦后分别是怎样的呢?

生2:"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描绘了梦境的情状。

生3:梦醒之后的"料得年年肠断处"又回到了上阕的"千里孤坟"处。

通过对诗眼的把握,深刻剖析诗词的思想,整体把握了诗词的基调。

三、明典故,重积累,积淀丰厚文化底蕴

古诗词是语言的精华,它凝练精辟、生动形象,常引用典故,化用诗句,以丰富的内涵,给人以足够宽广的想象空间[3],也因此,能很好地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因此,对于古诗词教学,除了诗词本义的教学、情感基调的把握以及语言的品读外,还需要注重对学生文化的积累,让学生明白诗词中包含的典故以及诗句的来源和含义,发掘探究古诗词中用典化句的妙用,体会其独特的语言艺术,并引导学生背诵,接受语言的滋养,将诗文中的风骨、情操和智慧融合成自己丰富的精神财富。

比如姜夔《扬州慢》的教学,这首词最重要的是要体会诗人伤古怀今的思想情感。为了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我在教学之前会先向学生们解题及背景介绍: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至日,因姜夔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因而作诗,抚今追昔,以表达作者山河破败的哀思。这里面有句词是"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此处是化用的典故,即杜牧的"春风十里扬州路",放在这里,是为了使扬州城的昔日繁华与如今的破败萧条形成鲜明对比,使得伤今怀古的情绪更深一层。让学生们明确其中的典故,体会用典化句的妙用,这是准确领悟古诗词的关键。在教学的最后阶段,我会让学生们反复咀嚼诗中的语言,例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的繁荣;"解鞍少驻初程"站在扬州城边的寒凉以及"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的萧条等等,深层次地剖析诗词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学生感同身受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背诵,潜移默化地积淀丰厚的古典文化底蕴。

古诗词是我国文化艺术的瑰宝,它包含了千姿百态的艺术形象,充满了诗情画意的艺术情趣,是学生文化底蕴和语文素养的重要源泉。因此,教师应当重视古诗词的教学,尤其在学习任务繁重的高中阶段,教师需要深挖教材,并结合学生的学情,不断摸索总结出高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打开诗词品读的大门、准确把握诗词基调、深刻感受诗词的内涵之美,并积淀丰厚的古典文化底蕴,引导学生进入古诗词的世界,让学生在教师的科学高效的引领下漫步诗苑,满溢诗情的芬芳,从而牵手智慧,不断提升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何晓涛.寻求别样的精彩--高中古诗词教学浅探[J].文教资料.20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