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高中趣味语文范文

高中趣味语文全文(5篇)

高中趣味语文

第1篇:高中趣味语文范文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并不在于教给学生大量的语文基础知识,而是让语文学习唤醒学生的学习激情,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由被动的角色转变为主动的角色。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把教学精力放到如何营造趣味课堂,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课堂上学好语文。实施趣味教学策略需要教师因材施教,根据每一个学生个体的不同,知识体系的不同来采取不同的方式教学。所以,趣味教学的特点也不仅仅只是趣味性,还有实用性、创新性、非固定性和综合性。高中语文趣味课堂的策略要求,语文教学内容或教学形式要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引发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由单纯地听讲的模式改为探索的模式,由单纯记忆的方式改为系统联想的方式。在趣味教学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情感体验。让每一个学生根据自身的特色,找到合适的学习方式,在快乐中学习。总体来说,趣味教学的特色是让学生在相对轻松、充满乐趣的课堂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发现学习的乐趣并养成积极探索的习惯。

二、趣味教学在语文课堂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语文是对语言以及文字的学习,同时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与继承。在过去的语文教学方式中就是教师在讲台上授课,学生在讲台下听。现在新课改要求教师要做到“以人为本”,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充分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所以,教师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应该尝试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充分提高课堂的趣味性,让课堂充满生气,将学生的情绪调动到最适合学习的状态。(1)趣味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学习新课时,可以通过向学生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这会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在思想上保持积极性。比如很多教师在讲《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文时,会让学生先读一遍课文,然后提问几个问题:一、《刘姥姥进大观园》这一节的意义是什么?二、文本有什么艺术价值?

三、刘姥姥人物形象的特点是什么?

在学生通篇读完这一课文时,因课文篇幅长,不免会在阅读过程中精力涣散,再考虑这些问题时,文章内容早已记不清晰。另一方面,文章并非全是白话文,还有大量诗词,学生未必可以全部理解。这个时候,建议教师可以先把《红楼梦》的主题背景和特点告诉学生,然后提出问题,再给学生放一段《刘姥姥进大观园》的视频。影像资料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学生带着问题看视频,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并且对重点情节记忆更加深刻。在看完视频之后,若对教师提问的问题还是把握不清,可以再从课本中查找,这时再阅读课文,会发现更细微的细节,想要深入了解的兴趣也会促使学生充分阅读课文。(2)推陈出新,提高学习效率语文课本中的内容多样,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以提高课堂的多样性和实用性,让高中语文课堂充满趣味的同时,使学生也可以掌握知识。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有一篇话剧《雷雨》。与其让学生通过读剧本来感受经典话剧的魅力,不如让学生自己来表演。学生在准备期间需要考虑到各个角色之间的配合和道具背景等的改变,这样学生准备期间可以感受到话剧各个要素之间协调配合的重要性,也会让学生了解到排练一场话剧是十分不容易的。这种开放性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充分进入到角色和文本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和联想力来充实课文的内容。教学方式由给予式和填充式改为探究式,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视野。(3)师生换位,增强学生主体意识在讲授新课时,趣味教学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在高中语文的课堂上,新课占的比重要比复习课所占比重要小。趣味教学策略在复习课中也应有很好的教学效果,才能很好地被教师和学生接受。在复习课时,可以让学生充当教师的角色,从备课到讲课,带领整个班级的同学复习基础知识。这就要求学生在备课时,要把所学知识系统地整理并在讲课时连贯的讲出来。学生在充当教师角色时,责任感增加,对自己的要求也会提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必然也会提高。师生换位,增强学生主体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第2篇:高中趣味语文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趣味性教学;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一门学科的学习有着足够的兴趣,那么他就能够很好地掌握这门学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在当前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所要完成的工作之一,而实现高中语文的素质教育也离不开此项工作。现阶段,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实现趣味性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途径。因此,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引入趣味性教学的元素,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高中生面临着升学的压力,在语文教学开展趣味性教学也能够很好地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一、建立轻松的学习氛围

教学氛围对学生的学习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为学生建立轻松的学习氛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语文趣味性教学的开展,学生也能够在学习中更加主动。要建立轻松的学习氛围,教师就需要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形成“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并且要在学习、生活中都要建立这种理念。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准备促进课堂轻松教学的教学素材。高中生的心理还不是十分成熟,其对新鲜生物有很强的好奇心,对未知事物往往会表现出十足的求知欲。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高中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在选取教学素材的时候,可以选取能够激发学生求知欲的素材,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高中语文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二、开展多元化朗读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读”的环节一直占据重要的地位,其是学生情感倾诉和表达的主要途径。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尤其要注意“读”环节的科学性,这样能够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课堂的活跃程度。在现阶段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对教材知识的讲解,往往没有在学生“读”的能力上投入足够的精力,这使得语文课堂教学变得索然无味。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语言优美、感情丰富的文章,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文章,增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可以让学生多多朗读这部分文章,并采取分组或游戏等形式,使朗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三、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

设置教学情境是教师教学过程中需要掌握的基础教学技能,教师通过设置有效的情感氛围,采取特定的信息表达手段,利用某一事物的特征及与事物相关的特征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取这种设置教学情境的手段,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所学内容产生一定程度上的理解。教师在此基础上对学生加以引导,可以将学生的情感充分融入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中去,这样就可以极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也会得到提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也得以强化,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对学习内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在具体的教学情境设置之中,采取多媒体的形式可以说是大多数教师都认可的一种引入教学情境的方法。这种形式相比与其他形式的教学情境引入方法而言,也确实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该形式可以利用多媒体的相关特点,全方位地对学生所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比较准确的表达,学生能够全身心地参与到教师的相关授课之中,教与学也能够得到双向的提升。

四、优化教学语言,注意教学风格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的语言称为教学语言,教学语言的风格能够直接对教学质量和效率造成影响。加强教学语言的趣味性,也是加强高中语文课堂趣味性的一种方式。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根据不同教学语言风格对教学质量的影响,做出针对性的调整。语文学科的艺术性和文学性都是非常强的,因此,在高中语文课堂实现趣味性教学一直都是教育行业从业者重点关注的话题。实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趣味性,需要经过教师大量的教学实践和探究,从而保证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趣味性的准确实施。

五、结语

趣味性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能够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相关教师也要提倡,并且应用这种教学手段,在相关的教学活动中积极开展趣味性教学,加强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对自身水平进行提升,尽可能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使学生能够对各个学科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翟磊.趣味化是高中语文优质课的重要标志[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4(11):30-31.

[2]刘红.新时期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趣味的重要性及有效策略[J].南北桥,2016(2):30.

[3]俞光序.高中语文课堂趣味性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成才之路,2015(19):47.

第3篇:高中趣味语文范文

关键词:人教版教材;高中语文;文言文;选文

文言文是语文教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又分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本文的语文教材研究是指对必修教材中文言文选文的研究。高中文言文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文言文的选文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水平和学习效率的高低。我国文言文的选文历经多次变化,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产生了相应的影响,本文主要以2007年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为例,谈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的选文问题。

一.高中文言文选文的衔接问题

高中语文课标指出,高中生应该“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而初中语文课标指明,初中生“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即可。对比初中和高中语文课标的内容,我们可以发现,初中生学习文言文的要求是能够借助外界力量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内容就可以满足教学目标的要求,但是高中生却需要形成能够独立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并且要对文言文中的词、句的用法和意义掌握于心,同时还要形成迁移能力。可见这两个阶段的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标准有较大的跨越性,所以我们在文言文选文和教学时,要注意其中的差别。但是从目前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选文现状来看,并没有把两个阶段的文言文学习衔接好。初中不要求学生对实词和虚词有所掌握,了解即可,但是到了高中阶段,语文文言文教学却特别强调实词、虚词和句式的学习和掌握。我们从必修1中的《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和《鸿门宴》这三篇文言文来看,这里面涵盖了大量的文言文知识点,包括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用、通假字和文言句式等知识点,总数高达118个,可见文言文知识点的范围之广、难度之深。虽然这几篇文章属于叙事性文言文,其趣味性比较大,但是知识点过多,这对于刚步入高中的高一学生来说有些困难,从而导致解读不畅,使高一学生失去深入学习的耐心和兴趣。因此,在处理高中文言文的衔接问题时,首先要安排故事性和趣味性较强的文章,且篇幅要适中,不能过长,否则会影响学生的注意力。文言文的学习在高中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模块,以兴趣开启高中生的文言文学习才能够激发他们长久学习的动力,促进良性循环的生成。文言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进行接受学习,我们有必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在文言文选文时要考虑学生旧有的知识、经验和新知识之间的联系,这样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如此,关注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联结还能够有效降低高中生学习文言文的难度,以对旧有知识的学习带动新知识的吸收,这既是一个复习巩固的过程,又是一个发展渐进的过程。其次,在必修1语文教材中,不宜安排知识点过多的文章。依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我们的教材在进行文言文选文时,也要考虑学生的具体学情,判断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我们所选的文言文不可高于学生的理解的能力,更不能低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因此我们建议选取那些略高于学生目前水平,在经过教师指导后学生能顺利理解的文言文。若选文的难度远高于学生目前的水平,必然会造成高中生的接受无能,使他们产生挫败感,压抑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从长远来看这无异于竭泽而渔;若选文的难度远低于学生目前的水平,则必然会导致文言文学习的有效性降低,甚至有可能引发高中生对文言文的轻视。

二.高中文言文选文的趣味问题

高中语文课标明确指出,在学习语文课程的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语文教育追求文言文在思想上的引导,所以文言文教学大多强调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和思想认识,以及积极的人生态度。因此,文言文选材大多是思想性和说理性比较强的作品,相对来说缺乏趣味性。高中生普遍处于叛逆期,一味的说理教育非但不能产生良好的教育作用,反而有可能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使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产生厌烦心理,甚至是对整个语文学科产生厌烦心理。从这个角度来看,文言文的学习虽然有助于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积累,并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素养,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也很多,例如难度大、理解乏力,以至于文言文学习效率比较低,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也逐渐消磨。2007年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选文较之2003版在数量上有所减少,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生的学习任务。文言文选文在编排上不是按照文学史的发展来编排,而是根据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编排的,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这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从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的阶段特征来看,高中生处于思维的转型时期,逐步从具体思维转向形象思维。他们在高中前期阶段更多地是关注形象化、趣味性的事物和知识,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转为以形象思维为主,以具体思维为辅。所以在文言文选材时,要注意选取一些趣味性和故事性比较强的作品,尤其是在高中的前期阶段,符合高中生具体思维的文言文更容易被他们接受并理解,但我们也不能完全排除说理性文章,应该使具有趣味性和故事性的作品与说理性的作品交错编排,这样不仅可以迎合学生的形象思维,还可以激发他们对文言文的兴趣。综合考量以上诸多因素,在文言文选材时应该时刻关注趣味性的问题,以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的习惯,以兴趣来推动高中生的文言文学习,使被动接受的姿态转化为主动探索,如此一来则更有利于凸显高中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三.高中文言文选文的范围问题

2007版语文教材与文言文选文总量是32篇,课文总量是65篇,文言文的总数量占课文总数量的比例为49.23%。较之2003版来说,在文言文数量上有所下降,学生学习的负担有所减轻,但是在比重上有所上升,目前是接近百分之五十,可见现行高中语文教材更加重视文言文的教学,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虽然现行高中语文必修教材较之上一版本来说数量减少了,但是减少的那些文言文篇目转移到了选修教材中,这就意味着,现行高中语文教材,更加注重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选择性和差异性。与此同时,尽管文言文的选材范围比较广泛,但是文言文体裁的分布却是不平衡的,以散文居多,文言文总数是32篇,但散文数量就高达13篇,占了总数量的40.6%,将近一半。其次是诗歌,共8篇,占总数的24.2%。文言文散文主要集中在散文、诗和词上,这三种体裁占了相当大的篇幅,而曲只有1篇,小说2篇。由此来看,目前文言文的选文在体裁上存在一定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心理,产生误导,让学生以为我国文言文的经典主要集中在散文、诗歌和词上,其它体裁的文言文却没有取得很大成就。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材要选一些文质兼美的典范性文章,既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又能够为学生的仿写提供案例。目前高中语文文言文选文主要是每个时代的文学经典,如先秦时期散文盛行,语文教材中有关先秦时期的文言文作品都是经典性的散文作品;唐宋时期诗歌和词比较盛行,是创作的高峰,语文教材中的诗歌和词也集中在这两个时期,而且是集中在这两个时期的著名诗人和词人上,如李白、杜甫、苏轼和李清照等一些人人皆知的大家上。在这种情况下,想要扩大文言文选文的范围,首先是要在体裁上有所变化。我们不能局限于散文、诗歌和词,应该让文言文选文体裁的范围更广一些,合理且适当的涉及一些曲、戏剧和小说,尤其是一些符合学生心理发展和学习规律的文言文,如此一来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主动性。不仅如此,文言文选文范围的多样性还能够改善教学模式单一化的问题,近些年来不少一线教师采用编排课本剧的形式来学习复杂深奥的文言文。一些历史散文人物众多、剧情复杂,学生常常会混淆人物、地点或者是事件,课本剧的优势一是在于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尤其是参演的学生,更会一遍遍揣摩事件的发展和人物的心理,即使非参演学生也会对此十分感兴趣,注意力不会发生偏移。课本剧的优势二是将平铺直叙的书面文字转化为生动灵活的表演,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不再是单方面的传授者,走下讲台的教师能够和学生更亲密的互动,更细致的观察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有哪些不解之处。总而言之,高中语文教材在文言文选文的编排上应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而且在目前这种国家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中,高中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是高考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更会影响到学生的人文素养,帮助高中生从我国的古典文明中汲取前人的智慧与力量。

参考文献

[1]易建平.当代中学语文教材文言文选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2]王春凤.人教版新课程高中语文实验教材古代散文选文系统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3]叶贤志.关于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选文的研究[J].新课程学习(中),2015,02:30-31.

[4]崔燕飞.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选编研究[D].吉林大学,2009.

第4篇:高中趣味语文范文

关键词:艺术类高中;美术生;语文教学;教学方法;实践活动

高中不仅是学生打基础的关键阶段,也是培养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当前,高中阶段的学生根据考试方向分为三大类,即文科生、理科生和艺术生。文科、理科生主要按照文化课科目划分,艺术生则以学生选择的某一艺术门类划分。美术生以考入美术类高等院校作为终极目标,在高中阶段除了要学习基础文化课知识,还需要接受美术专业基础训练;因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将其与文、理生区分开。

一、高中美术生学习特点分析

随着我国高中教育改革工作的开展,教育部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也有了更多要求,语文学习不仅要掌握基础的语文知识,还要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文学鉴赏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美术生作为高中教育中的一批特殊人群,对他们的培养更应以提升学生综合实践和创新意识为主。与普通文、理科学生相比,高中美术生有以下几个特点:

1.美术学习时间比重较大美术生在日常学习中会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在美术学习上;因此,在相同的学习时间内,美术生用于语文学习的时间要比普通文、理科生少很多。

2.语文学习成绩参差不齐高中生选择美术方向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学习成绩较差,试图通过美术考试的方式升入心仪的大学。二是自身对美术有浓厚兴趣,这部分学生学习成绩并不差。对于这两种学生,前者文化课包括语文基础都很薄弱,成绩难以保证;后者文化课成绩良好,语文基础扎实。因此,高中美术生语文学习成绩表现参差不齐。

3.思维创新性较强大多数美术生从小就开始接受艺术的熏陶,因此思维活跃、积极外向、才艺突出。总体看,美术生的特点是感性和创新思维强,重专轻文明显,创造能力突出。美术学习是一项思维活动,对于学习者而言,要先了解物体的基本属性及外在形态,如徐悲鸿画马,就如“庖丁解牛”一般,要深入了解马的性质、外在形象、内在特征,才能抓住每匹马的状态,使之跃然纸上,栩栩如生。基于此,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教师也会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育,按照教学要求安排学生参加各种美术创作活动,包括外出写生、参观画展等,引导学生把艺术意象转化为艺术符号,培育学生的艺术思维。而语文学习则不同,更加侧重于发散思维、逻辑思维、逆向思维、辐射思维、否定思维等。因此,如何适应美术生思维创新性特点开展教学,成为高中语文教师面临的重大挑战。

二、艺术类高中美术生语文教学中的问题

鉴于艺术类高中美术生学习上的特点,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时就不能采用与普通文、理科学生相同的方法;但当前美术生多与文科、理科学生同班授课,差异化教学难以展开,导致美术生语文学习效果不理想。具体问题如下:

1.教学方法倾向于“填鸭式”教学方法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从这个定义来看,教学方法体现了特定的教育教学价值观念和特定的教学目标要求。在理论意义上,教学方法一般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两方面,是教法与学法的统一。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服务的;因此,好的教学方法应该围绕学法来选择和设计。目前,很多高中教师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都是为了教而教,较少考虑学生如何学。原因有两方面:一是班级人数多,很难做到因材施教、因学施教;二是高考升学压力大,短、平、快地传授知识成为重要教学目标。由此,“灌输式”讲解几乎成为课堂教学采用的唯一方法。教学中,教师很少针对教学内容开展趣味性活动,教师成为权威主体,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课堂氛围死板、枯燥,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尤其对于美术生来说,更是难以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学习效果远不及文、理科学生。

2.教学难度与美术生不匹配尽管高中生选择美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还是因为美术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低。调查发现,每年美术专业录取分数线比普通文、理科学生录取分数线低至少150分。从招考制度上看,给美术生设置如此大的分数空间,是因为学习美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但大多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因为美术学生学习方向的不同而降低其学习难度,依然按照《新课标》《教学大纲》中的内容开展教学,教学评价也没有区别于普通文、理科学生。这无疑给美术生带来更大的学习压力,导致他们甚至丧失了学习信心。3.美术与语文教学黏性不够在高中阶段,语文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其教学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文学审美意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美术是一门表现现实生活的艺术形式,既要求学生有写实的能力,又要求学生能够通过美术作品将自我对客观事实的看法表达出来。从语文与美术这两个学科的属性可以看出,两者之间具有同一性。一方面,语文隶属于文学,美术归属于绘画,二者都属于文学艺术的范畴;另一方面,美术与文学学习都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鉴赏能力。然而,目前很多教师没有意识到两者之间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没能将美术知识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也不懂如何发挥美术生的优势和特长,语文学习与美术学习之间存在严重的脱节。

三、艺术类高中美术生语文教学策略探究

针对上述问题,教师必须认真审视美术生学习特点和思维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和开展教学活动,让更多的美术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自我能力的提升。

1.转变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大部分美术生语文基础薄弱,同时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一是根据学生学习特点和教学实际,对所选择的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和综合运用;二是无论选择或采用哪种教学方法,都要以启发式、激励式、任务式教学思想作为根本指导思想;三是在选择和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过程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知识习得效率。根据这些要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美术生成长成才的需求出发,基于美术生在美术创作与美术赏析方面的独特能力,将教学方法创新与美术创作特点结合在一起,突出教学的趣味化、案例化、任务化、活动化、项目化。如美术生在赏析范画时,多采用迁移、比较、分析、联想的方法,语文教师可以将其作为案例,融入语文相关知识讲解中,培养学生的分析、想象和创作能力。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特点,灵活创设学习任务,采取任务驱动的形式激励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使其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实现其语文知识能力的自主建构。此外,根据美术生的思维特点,语文教师要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多方面的教学功能,如再现功能、集成功能、交互功能和虚拟功能。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多种感官调动功能,将技术、信息、知识、美术结合在一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2.降低学习难度,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根据《高中语文教学大纲》的相关规定,基于高考对美术生语文水平的考查要求,教师要适当降低对美术生语文学习的基本要求和难度,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在难度的选择上,教师应根据《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及《新课标》中关于高中语文学习的相关要求,以美术生高考语文的难度为参照,对高中语文知识进行调整,采用难度渐进增加的方式,在学生有了一定语文基础、树立了学习信心后,再适当增加难度。

3.融入美术元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于美术生而言,能否实现“象牙塔”的梦想,与其自身的美术创作能力、美术鉴赏能力等密切相关;因此,他们会不自觉地忽视文化课学习,对自身语文学习要求不高。在其主观思维中,必然把侧重点放在美术学习上。教师要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嵌入美术元素,两者的融合,既能培育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又能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第一,在讲授新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绘制场景图,鼓励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同时将自己心目中对课文细节的理解表现出来,这样不仅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还能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如在讲授《荷塘月色》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完课文后将文章中的某一段提取出来,根据这段文字将自己心目中的“荷塘月色”绘制出来。这种教学方式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加深学生对文章的深入理解。第二,从语文课本中的“空白”出发设定绘画题目,让学生围绕“空白”进行场景创作,将文章中的“空白”内容填补完整。绘画结束后,学生可以根据绘制的内容与教师其他同学展开交流。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教学,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想象力,提升学生对文章细节的把握能力。

4.优化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创新实践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是基于高中语文工具性和文化性的特点,让学生自主习得知识和获取能力的实践性活动;因此,在教学中要坚持优化课堂教学生态,推动课堂教学由“静态化”向“动态化”转变,要求教师在课文学习后设置各种趣味性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趣味性活动的设计和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将美术创作活动与语文学习结合在一起,如让学生制作各种道具再现课文内容,让学生在这种融合性的趣味活动中增进对课文的理解。教师还可以组织美术班与其他文、理科班级联合完成某一活动,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能力、资源互补,实现学生的共同进步。

四、结语

高中语文具有工具性和文化性的双重属性,是高中美术生必考的课程。在美术生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把握美术生专业学习时间比重大、语文成绩参差不齐、思维跳跃性较强等特征,针对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方法倾向“填鸭式”、教学难度与美术生不匹配、美术与语文教学黏性不够等问题,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美术生高考语文知识能力要求为参照,从转变教学方法、降低学习难度、融入美术元素、优化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创新实践等方面,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为美术生成长成才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马晶莹.利用艺术生的特性创新高中语文课堂:以海亮艺术中学美术班语文课堂为例[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190-191.

[2]王晓茹.关于提升艺术类高中语文教学实效的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2017(12):43-45.

[3]康婷婷.普通高中艺术生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以银川市某中学为例[D].银川:西北师范大学,2015.

[4]陈璐.高中艺术生特点及管理对策研究[D].烟台:鲁东大学,2014.

[5]周坚敏.高中艺术生语文教学中影视资源的合理运用[J].科幻画报,2019(3):149-150.

[6]崔洁.高中艺术生语文课堂教学的探索和实践[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3.

第5篇:高中趣味语文范文

一、增加课堂趣味

提升课堂趣味性的方式有很多种,教师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开发,保证在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的同时也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升。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在这样的基础上去寻找教学策略,增加课堂教学的深度,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积极,学生在感受到自身能力的提升之后会更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也会乐意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保证课堂氛围的自由和谐。如进行《雷雨》话剧的教学时,我会让学生先去熟读这篇课文,接着把学生分成一个个小组,以小组的方式去演绎课文中描述的故事。这样的教学方式是学生之前没有接触过的,学生对课堂教学充满了新鲜感,同时因为学生表现欲的驱使,阅读课文变得更加投入,也会主动研究作者在创作话剧时的内心情感变化。通过让学生去演绎文章的方式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地学习。

二、创建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是当下高中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手段,因为它本身的实用性得到了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也可以使用情境教学,让学生在情境中更加贴近作者的内心,激发学生的共鸣,同时学生在情境中进行学习也会降低自己理解知识点时的难度,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得心应手。因此,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情境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情境学习中,帮助他们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情境的设计对教师的能力有一定要求,教师需要透彻理解课堂教学知识点,保证知识点融入情境的有效性,使得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时能够满足需求,丰富自身的文学储备,并且发现语文学习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在运用情境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状态的变化,不断调整情境的构建方式,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有效性,让学生从本质上得到提升,而不是本末倒置,忽视了自身能力的提升。如在对《我与地坛》这篇课文进行教学时,我会使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创建情境,通过图片向学生展示地坛中的景色,让学生发现地坛的幽静,进而使得学生和作者的心态发生共鸣,了解作者在地坛中思考时的状态,使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能够更好地理解其中的知识点,课堂教学变得更高效。由此可见,在高中语文课堂中使用情境教学是十分必要的,能有效帮助学生体悟课文的内在含义,为下一阶段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提高解题能力

高中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在高考中取得较好的成绩,让学生考上好的大学,这也是所有学生的目标。因此,教师需要针对这样的情境开展教学。大部分教师认为基础部分可以少花一点时间,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实际上,这样的教学观念是错误的,考试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基础部分,因此教师需要重视学生基础解题能力的提升,保证学生有牢固的知识储备,为之后的考试做好准备。学生基础解题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和学生长时间的努力。教师要帮助学生知道基础知识对自己考试的重要性,并且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去理解和记忆这部分知识点,保证学习的有效性。教师需要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在古诗背诵上出现了问题还是成语的理解上,进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让学生及时弥补不足。学生在发现自己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之后学习效果有了明显提升,也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可以增加基础知识点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发现基础知识学习过程中的乐趣,提高教学效益。如我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会非常重视学生基础解题能力的提升,保证学生能将自己一部分的时间花费在基础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上,并且不断强调它们的重要性。比如成语的解析和古诗的默写教学,这些内容恰恰是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容易忽视的部分,我会增加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记忆。在帮助学生进行成语理解时我会举一反三,通过知识点的拓展让学生理解更多的成语,拓展学生的成语知识点储备。古诗方面的教学我会让学生利用早读时间多去朗读,在长时间的朗读背诵之后养成相应的语感,写起来也会变得得心应手。学生基础知识点的巩固与拓展是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有利于学生之后的发展。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基础教学之后,大部分学生的成绩都有所提升,从本质上提高了解题能力,这也是高中教学的最终目的。

四、布置课外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