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村镇银行监管范文

村镇银行监管全文(5篇)

村镇银行监管

第1篇:村镇银行监管范文

关键词:村镇银行;信用风险;金融科技

一、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增速减缓,国内银行业告别了过去的高速增长和巨额盈利,不良贷款激增,银行信用风险防控压力巨大。2017年4月,银监会《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重点强调加强银行业信用风险的防控。三农发展一直以来都是国家重点关注的领域,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多年提出要加强对“三农”的投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改善农村金融环境。为此,服务于农民、个体工商户和中小微企业的村镇银行应运而生。经过十年发展,村镇银行灵活、快捷的服务己经为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由于村镇银行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其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即多为农户和小微企业,其风险防控也就面临着更大的压力。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以大数据、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应用大幅度提高了我国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效率。同时,大数据和金融科技的蓬勃发展,也对我国银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数据应用不仅可以拓宽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空间,而且还加速了信贷产品创新,通过具体分析客户需求推出差异化存贷产品,改变当下银行产品同质化趋势,提升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此外,数据的不断积累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有助于银行搜集海量信息,分析客户的真实信用状况,有助于银行防控信用风险。在当前我国金融科技不断创新,人工智能和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的大背景下,加强村镇银行风险管控,提升村镇银行核心竞争力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文献综述

国内的村镇银行类似于国外的中小型社区银行,国外学者关于这类银行信用风险的研究较早,也较为深入,为我们研究村镇银行提供了经验借鉴。Stiglitz&Weiss(1981)的研究表明,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是社区银行信用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借款者清楚自身的真实信用水平,由于信息不对称,为了顺利获得贷款而隐瞒不利信息,容易引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G.F.Udell&A.N.Berger(1995)认为大型银行抵触向信息获取困难的贷款人发放贷款,而社区银行常常因为信息不对称而使信用风险加剧。祝健,张传良(2010)认为村镇银行信用风险来自于经营环境和村镇银行自身两大方面,主要影响因素包含了国家信用体系、金融监管制度以及村镇银行自身风控机制等多个方面,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村镇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张丽屏,付剑平(2011)根据信息不对称理论对村镇银行信贷风险进行了分析。指出农业保险缺位和农户贷款时缺少抵押品对村镇银行信用风险具有重要影响。黄卉,蔡振宇(2014)将村镇银行信贷风险分为故意违约风险和被迫违约风险两类。故意违约风险是由于村镇银行和农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而被迫违约风险是由于不可抗力或不确定、突发性的原因造成的违约行为。

三、山东省村镇银行发展概况

山东省是我国沿海农业大省,是全国粮食和经济作物的重点产区。2017年山东省GDP总量达到7.27万亿元,其中农业生产总值增长3.5%。农业和相关小微企业的发展,都需要强有力的金融支持和资金保障。自2008年寿光张农商村镇银行成立至今,山东省已有村镇银行126家.

(一)山东省村镇银行发起设立情况

村镇银行的主发起行主要有政策性银行、国有控股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以及外资银行等。目前山东省辖区内设立并开业的村镇银行当中,主发起人以农村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为主,共95家,占比80%以上。中国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全国性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作为发起人设立的村镇银行只有23家,可见虽然银监会多次发文鼓励,但是大型银行对于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积极性并不高。在控股模式上,众多发起行都采取了绝对控股模式,即主发起人持股比例超过50%,只有章丘齐鲁村镇银行、济宁蓝海村镇银行等28家村镇银行的发起行选择了相对控股模式。发起行的资质与风险管控水平对村镇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在绝对控股模式下,村镇银行受到较多政策干预,缺乏自主性和创新能力。

(二)山东省村镇银行业务发展情况

近年来,山东省村镇银行的数量大幅增加,特别是2014年以来新设立了40余家。与此同时村镇银行的资产负债规模不断扩张,存款吸收和贷款投放的力度也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2017年第四季度,山东省村镇银行总资产规模达到814.6亿元,吸收各项存款842.7亿元,发放各项贷款总额为639.3亿元,其中95%以上投放于农户和中小企业,为支持山东“三农”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村镇银行设立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服务“三农”,因此其主要业务就是发放农业贷款。“三农”行业具有高风险和低收益的特性,在现实中农户常常会因为无法防范自然灾害而难以偿还贷款本息,这会导致村镇银行不良贷款的大幅上升。目前山东省村镇银行的业务品种比较单一,仅限于存款、贷款等基本业务,缺乏差异化金融产品,整体创新能力有限,特色服务不足,难以有效满足农村金融市场的需求。

(三)山东省村镇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不良贷款比率较高,信用风险较大。目前山东省村镇银行面临着较大的信用风险,最直接的表现是不良贷款比率较高,见图3。通过对比不同类型银行的数据发现,村镇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远远高于其他金融机构。与一般金融机构相比,村镇银行贷款对象较为特殊,主要是低收入的贫困居民、小微型企业等弱势群体和弱势产业。这些客户信用意识普遍较差,相关信息难以收集,加之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缺乏良好的信用环境,尤其是遇到宏观经济处于下行周期时,农户和小微企业经营更为困难,破产倒闭概率较高,村镇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难度较大。2.风险管理水平较低,内控机制不健全。村镇银行从业人员的学历结构中87%为本科及以下学历,硕士学历占比非常少,员工风险防范意识和合规操作意识较差。信用风险评估以静态和定性分析为主,运用简单的财务分析和信贷评分等方法对客户进行贷前评估,缺乏现代化的计量评测和建模量化分析手段。村镇银行的客户贷款需求额度虽然不大,但是贷款次数较为频繁,同时缺乏优质的抵押担保品,这使得村镇银行的信贷质量堪忧。此外,村镇银行内控机制不健全,信贷人员违规操作发放人情贷款,员工合规操作意识不强,监督制度形同虚设,缺乏风险预警系统和事后有效的风险应急处理措施。3.过度行政干预,外部监管力度有待加强村镇银行成立的初衷是为了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给予金融支持,所以不可避免的要承担一些政策性贷款任务,在支农惠农过程中,地方政府的干预使得村镇银行面临着较大的潜在信用风险。此外,对村镇银行的外部监管偏重于合规性监管,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而且监管集中在事后监管,缺乏主动性和预见性,无法及时预警和处理村镇银行存在的信用风险。

四、加强村镇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一)进一步提升村镇银行资本充足水平,拓宽资本补充渠道

资本是否充足是监管部门最为关注的指标之一,也是商业银行经营的先决条件和防御金融风险的重要体现,充足的资本可以直接用来弥补可能出现的贷款损失,抑制风险资产的过度膨胀,从而保护存款人的利益。2015年12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告指出为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acroprudentialAssessment),更加有效地防范系统性风险,从2016年起将正式运行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对我国商业银行进行考核。资本和杠杆情况的考核是央行MPA考核的核心,资本充足率指标是核心的核心,它时否合格成为影响该行是否通过MPA考核的关键。作为小法人银行业机构,充足的资本对村镇银行抵御风险具有重大意义。与一般银行相比,村镇银行存在资本质量不高、资本结构不够合理、资本补充机制尤其是附属资本补充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对此,村镇银行应大力创新,不断优化资本结构,充分运用二级市场债券等各种融资工具充实资本金,提高资本充足度,增强资本实力。

(二)大力推进村镇银行多元化经营,提高非信贷资产比例

从资产结构的角度来看,目前贷款仍然是村镇银行最主要的资产业务,伴随而来的信用风险也较大,利息收入在其业务收入中占比超过百分之九十,是其主要的利润来源,这一比例远高于一般商业银行。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收官,存贷款利率管制己经放开,银行传统的存贷款利差空间将持续收窄,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此时非常有必要在村镇银行开展多元化经营,优化资产结构,提升非信贷资产比例,减少资金占用,增加利润增长点,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扩大村镇银行非利息收入来源,进而降低信用风险。

(三)与领先金融科技企业合作,打造差异化、特色化信贷产品

同质化经营是当前中国银行业发展的突出问题,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和不断渗透,我国金融生态环境已发生重大改变,居民的理财方式和日常支付手段都已发生了变化;农村金融竞争主体多元化、激烈化格局已经形成;以招商银行、平安银行为代表的股份制银行创新应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兴技术,零售转型效果都已显现。村镇银行拼网点、比人员的经营方式和热衷放大额、轻零售的传统信贷模式已然适应不了互联网金融掀起的颠覆式竞争浪潮。以大数据为代表的新技术兴起对村镇银行来说是个契机,依托大数据技术,实现线上线下结合,在“三农”市场发展新的蓝海,提高其核心竞争力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尽管部分银行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但在客户基础、业务结构、产品组合以及收入格局上,银行整体业务差异化仍然不明显。信贷产品的同质化将会导致供给过度和无序竞争,不利于金融服务水平的提高。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村镇银行想要获得立足之地就必然以金融科技为驱动走上差异化发展道路。例如,针对农业经济高风险、低收益的特点,村镇银行可以与金融科技企业合作,发展基于大数据的农业供应链融资,沿产业链挖掘与核心企业交易频繁的上下游小微农企、农户等机构或个人,通过专业的金融信息服务平台更加精准的获取客户的征信情况、财务数据以及担保情况等信息,为客户提供高效便捷的贷款和理财服务。

(四)以大数据风控为技术支持,完善金融风险防控系统

1992年我国开始建设征信体系,经过25年的发展,现有征信体系覆盖范围仍然有限,至今还无法涵盖所有企业和个人的所有信用信息。我国商业银行对客户的贷前信用分析主要依靠财务报表,信息不对称使得银行掌握的客户信息无论在深度还是在真实性上都存在问题,导致银行无法准确地对客户的诚信做出判断,从而引发银行的信用风险。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可以帮助村镇银行更加科学的进行信息的采集和分类,提高其风险监控能力。通过建立数据模型,运用动态的数据抓取技术,对申请贷款的企业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测评,挖掘优质客户,提高村镇银行的征信水平。对于个人金融风险的防控可以以大数据技术为支持,通过对个人客户支付结算、信用卡及理财等存贷款业务交易行为的多维度分析,确定个人信用等级和信用额度。农户和中小微企业普遍存在担保抵押品不足的问题,通过大数据挖掘和分析可以掌握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以及联保、互保等情况,进行贷后的跟踪监测,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和危机处理制度使村镇银行能够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减少甚至防止损失的发生。

参考文献

[1]Stiglitz,Weiss.CreditRationinginMarketswithImperfectInformation[J].TheAmericanEconomicReview,1981.

[2]GregoryF.Udell,AllenN.Berger.RelationshipLendingandLinesofCreditinSmallFirmFinance[J].JournalofBusiness,1995,(68).

[3]MartinD.Earlywarningofbankfailure:alogitregressionapproach[J].JournalofBankingandFinance,1977,(03).

[4]RCWest.Afactor-analyticapproachtobankcondition[J].JournalofBankingandFinance,1985,(9).

[5]祝健,张传良.我国村镇银行信用风险防范对策分析一马克思金融风险理论的视角[J].当代经济研究,2010,(12).

[6]张丽屏,付剑平.村镇银行信贷风险与应对政策[J].理论研究,2011,(11).

[7]黄卉,蔡振宇.村镇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4,(3).

[8]贾云赟.商业银行房地产开发信贷风险的统计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2,(15).

[9]ZhangNengFu,KangXiang.Theapplicationofstresstestingandappliedtechnologyincreditriskmanagement[C].AdvancedMaterialsResearch,2014,(8).

[10]赵玉荣,王海波.山东省村镇银行运行与经营模式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11]杨懋劼.村镇银行小微业务风险防范研究[J].金融监管研究,2017,(3).

[12]钱水土,陈鑫云.农村信用社区域性风险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面板数据Logit模型[J].金融研究,2016,(9).

第2篇:村镇银行监管范文

村镇银行法律保障的必要性

国内外的长期实践表明,良好的法制环境是保障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及决定因素。法制体系越完善,各类法律制度越健全,法制环境就越好,这样市场经济活动才能更加有序、规范地进行,各类经济关系才能得到良好的调整。因此,良好的法律保障能更快更好地促进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银行自身固有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缺陷:负外部性和脆弱性,决定了银行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相关法律的保障。银行的负外部性是指银行的经营行为及其破产行为对广大存款人可能造成消极的影响;银行的脆弱性是指很多因素很可能会影响到银行的正常经营,使得银行很容易陷入经营不利的状况,严重的时候还有可能导致其破产倒闭。对于村镇银行而言,其脆弱性与负外部性与一般银行无异。因此,政府必须介入监管,只有国家依法加强对银行的法律监管,才能使得银行依法、合规经营。同时,村镇银行自身抗风险能力尤其微弱,再加上其支撑的脆弱的农村金融体系,一旦村镇银行发生倒闭事件,由此引起的影响可能对于农村金融改革发展以及小额信贷事业都是个不小的打击。因此,要解决这一问题,市场机制的自我调节是远远不够的,而必须加强政府和法律的力量,对其进行适当监管。

完善村镇银行法律保障的对策建议

第3篇:村镇银行监管范文

关键词:新资本管理方法;村镇银行;影响;应对

一、前言

2011年7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根据《巴塞尔协议III》了相关性意见,对银行起到指导作用,提高银行内部的管理能力与核心竞争,对银行的各项指标都提出了新的要求。2012年7月7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了《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新资本管理方法)。正式确立相关指标的确切性和系统性,促进中国商业银行的发展。

二、新资本管理方法具体内容

(一)最低资本要求

新资本管理方法的关键内容就是最低资本要求,规定商业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需要高于5%,而普通的一级资本充足率需要高于6%,资本充足率需要高于8%。在此基础上,也明确了储备资本、逆周期资本:商业银行应根据最低资本要求积累储备资本,应为风险加权资产的0%~2.5%。而计算逆周期资本需要建立在最低资本要求和便被资本的基础之上,应为风险加权资产的0%~2.5%。

(二)风险计量

风险计量是计算风险加权资产的基础,这也是计算资本充足率的重要部分。新资本管理办法确立了如何对市场风险加权资产、信贷风险加权资产和操作风险加权资产进行计算:第一、信用风险加权资产计算可以用内部评级法和权重法对其进行计算。而且对明确规定了内评法的使用条件和权重法相关系数;第二、市场风险的加权资产可以通过内部模型和标准方法对其进行计算。而且对两种方法的适用规则和相关规则提出了相关要求。第三、在风险加权资产中加入了操作风险,要求规定商业银行用高级计量法进行计算,达到相关指标要求。

(三)监管约束

商业银行资本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监管约束。明确监管部门的监管项目和相关指标,关键在于赋予监管部门足够的权力,引进国外的先进手段,使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维持在最低水平之上,在中国,这也是银监会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它明确界定了资本充足率检查内容、程序和措施,而且还具有针对部分资产组合银行以及单家银行提出了特定资本要求的权利。

(四)市场约束

新资本管理方法也把市场约束引入其中,成为了银行资本监管又一重要手段。旨在是运用市场的力量来对银行的业务活动进行指导,以便在银行可以一直在稳定有效的轨道上发展且保持足够的资本比率。新资本管理方法要求银行积极披露信息、提高信息透明度,确保这些信息能够为投资者和其他参与方做出判断提供真实有效的依据。也明文规定对银监会机构对银行披露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监管手段、措施及内容。

三、新资本管理方法对村镇银行的重要性

首先,为银行资金和风险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一是村镇银行必须有足够的资本充足率,并使其抵御风险损失的能力得到增强。二是鼓励银行建立科学有效的综合风险管理体系,提高风险的应对能力;三是鼓励银行持续对风险管理方法进行改进,完善风险应对措施。四是有效结合内部银行风险控制和外部监管,使得外部监管能够有效发挥作用。五是使得银行披露资金和风险信息尽可能真实、客观,利用市场对其业务进行约束和改善。其次,能够大大降低金融危机造成的损失。一是银行的资本流动风险降低。研究表明,资本充足率越稳定,日常经营越稳定,出现流动性危机的可能性也会越小。二是防止集中风险。在监督检查中,新资本协议明文规定了集中风险的计量和管理相关内容。三是指定压力测试。这是为了测试银行对外界风险的抵抗能力。四是加强资产证券化管理。

四、新资本管理方法对村镇银行影响

(一)影响资本充足率

根据实际情况,如果根据新资本管理方法提出的计算方法,通常所得到资本充足率比原有的结果低。因此,针对村镇银行来说,很多农村地区的村镇银行不能够达到新资本管理方法的指标要求。

(二)影响发展方式

村镇银行实施新资本管理办法后,在业务活动时会更偏向于选择低运营成本、高稳定性的资金业务,而且村镇银行自己的结构和相关指标也需要发生变化,还应该对自己的业务需求进行相应调整。

(三)影响风险管理

从表面上看,村镇银行是对货币在经营,但是真正意义上是在对风险进行经营。因此,村镇银行需要对各种风险进行充分识别、预防、应对等相关措施。新资本管理方法明确对最低资本要求进行规定,也使得村镇银行抵御风险能力增加。新资本管理方法通过占用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使得银行风险管理意识得到全面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村镇银行会积极探索和开发适合自身情况的风险计量技术和模型,对风险进行准确的识别与衡量,使得村镇银行构建更加全面的风险管理机构。

(四)影响银行的信息管理及信息披露

中国村镇银行基本不会进行信息披露,而且保存历史数据的措施过于落后。大多数村镇银行的资本结构,管理和运营真实性尚未按要求向公众充分披露。就导致市场约束在银行资本管理和风险控制中作用大大减小,而且不利于参与投资人和参与方做出正确的判断。为另一方面,历史数据的保管措施落后,还使得一些陈年数据丢失,将使银行对未来发展战略做出错误的判断。但是,新资本管理方法明确提出了各银行的会计、统计、报告等制度,而且应该与国际惯例贴合,执行相关信息披露义务。此时,所有的问题都会暴露出来。村镇银行会在实施新资本管理方法后改变信息管理模式以及信息披露程序。

五、村镇银行实施新资本管理办法的应对策略

(一)增加资本来源渠道

村镇银行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积极拓展资金来源渠道:比如,一些村镇银行可以采用股份制改革、不良资产证券化和国家金融资本等政策,引得相关资本流入;还可以吸引资本投资者进行投资。解决一些村镇银行资金匮乏的问题;一些达到新资本管理方法要求村镇银行,可选择更多的资金补充方式,有股东注资,引入战略投资人,发行次级债券、可转债、IPO或增发等方式。通过增加资本来源渠道,使得村镇银行达到新资本管理方法的相关指标要求。

(二)完善村镇银行内部结构

村镇银行的发展水平本来处于一个较低水准。虽然新资本管理方法设立六年资本充足率过渡期,但是留给村镇银行时间仍然不多。要想尽早达到新资本管理方法的相关要求,可以通过优化内部结构来实现,主要有四个主要方面:第一、业务结构,重视中间业务、零售业务的开展,增加类似活动的展开;第二、客户关系结构,积极拓展高价值客户;第三、产业结构,与国家政策相结合,与农村的新能源、原生态、特色产业相结合,实现共赢;第四、优化自身经营模式,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资本计划,通过多个方面的共同努力,早日达到新资本管理方法的要求。

(三)构建完善的风险管理模式

新资本管理办法对村镇银行应对风险能力有提高作用,而村镇银行想要适应这种影响,早日达到新资本管理方法的风险应对指标要求,必须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模式,可以根据新的资本管理措施的要求,积极推动内部评级体系的发展。采用市场风险内部模型法和操作风险计量法,以及其他衡量商业银行资本计量的先进方法,使的在业务数据分析上更加规范、科学、动态。从村镇银行自身的实际出发,制定信用、市场和操作等方向的相关计量模型,而且在实际使用中,可以对模型的预测性和稳定性进行进一步晚完善,提高村镇银行的风险识别和预防能力,准确的对资本占用率进行计量。

(四)建立数据平台,规范信息纰漏

村镇银行可以使用内部评级法对信用风险资本进行计算,使用内部模型法对市场风险资本进行计算,使用先进的方法计算对操作风险进行计算。然而,无论是内部评估方法,内部模型方法还是先进方法,都需要高质量、真实、准确和完整村镇银行的历史书据。新资本管理方法还对着一方面进行相关要求,村镇银行需要对各种风险相关数据进行系统地收集,整理,跟踪和分析,建立一个专门的数据存储仓库,以满足资本计量和内部资本充足评估需求。通过建立一个完善数据平台,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和一致性,一方面村镇银行不仅可以满足新资本管理方法的相关要求。另一方面,它可以帮助村镇银行把握自身发展战略,不断修正企业每一阶段的有目标。而对我国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措施主要根据新资本协管理办法的具体要求,保证能够准确对银行风险管理体系进行计算,以及对相关投资人做出正确决定产生帮助,首先,需要对资本构成、风险管理程序和措施、资本充足率等领域的信息进行披露。其次,严格确保披露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严厉惩处违规者。最后,加大信息披露频率,严格披露程序,规范披露指标,防止市场误解。

参考文献:

[1]钱曦.新资本协议下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兼论商业银行“轻资产”转型[D].西南财经大学,2016.

[2]严超.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经济资本管理问题与对策的探究[J].经济管理:文摘版,2016(05).

[3]幸胜.我国商业银行实施经济资本管理的重难点及应对措施[J].科技、经济、市场,2017(01).

[4]王新丽.新资本协议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管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6.

第4篇:村镇银行监管范文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维护我国金融体系和社会经济稳定的需要从我国情况来看,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目前依然在高风险中运行,出现了不良贷款比例过高、资本充足率不足、潜亏严重等问题。于此同时居民储蓄存款却持续高速增长,在这种情况下,建立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已刻不容缓。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是维护我国金融体系和社会经济稳定的需要。目前,我国已有750多家村镇银行,一旦“风吹草动”,将会带来灾难性的“倒闭风潮”。尽管我国未曾出现大规模的银行金融风险爆发,但个别金融机构的经营危机导致的存款挤兑事件仍有发生。如2001年9月,浙江台州路桥某城信社高管被纪检监察部门“约谈”而引起挤兑,影响到同城的另一家城信社挤兑,两家信用社两天之内提款总约人民币7~8亿元。当地政府立即采取各种措施调入资金5亿多元“救社”,人民银行通过再贷款,城信社高管电视露面等措施才平息了此次挤兑风波。同年,台州黄岩某城信社规模小,负责人以“借用人”名义侵占单位资金、挪用巨款去澳门豪赌及其它挥霍,出现资不抵债,无法经营被关停,导致当地政府拆资4500万元偿付居民储蓄存款才平息此事,直接影响到银行体系的稳健运行和社会稳定。

推进利率市场化的需要

今年,央行已连续两次放宽存贷款基准利率浮动范围,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2012年金融稳定报告》也提到:2012年将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快培育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增强风险定价能力,探索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有效途径。从短期来看,尽管目前存贷款基准利率浮动范围小,尚未能给银行业带来致命打击,但银行不得不面对利润逐渐被挤压的问题。从长远来看,利率市场化使银行业竞争加剧,尤其中小型银行经营者将面临更大的风险。如果没有存款保险制度,就很难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存款人的利益便很难得到保障,从而严重影响广大社会公众对金融体系的信心。因此,有必要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以保证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的稳定性。

农村金融机构改革的需要

随着农村金融机构改革,作为吸收公众存款的村镇银行得到了长足发展。截至目前,全国共有750余家村镇银行。尽管目前村镇银行盈利居多,但在利率市场化的快速推进、宏观经济的持续下行,金融市场竞争加剧条件下,村镇银行可能会出现倒闭风潮。目前,由于公信力不足使得村镇银行吸收公众存款不足,严重影响了其自身的发展。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可以彻底有效地解决村镇银行公信力不够问题,大大提升村镇银行的公信度和认可度。另外,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也是解决当前村镇银行设立初始降低发起行持股比例的有效手段,更加有利于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更好地服务于“三农”。

深化银行业体制改革

第一,加快银行业监管政策改革进程。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依赖于我国银行业监管政策改革的进程,为此,我国监督当局做了不懈努力,也取得了较大成绩。2007年2月,银监会《中国银行业实施新资本协议指导意见》,标志中国银行业正式启动新协议实施工作。2008年9月-2009年12月,银监会正式陆续13个新资本协议监管指引,积极酝酿新的4大资本监管工具时间安排,设置合理标准和过渡期安排,出台改革框架基本方案和实施路线图。2011年下发《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指导意见》,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于2012年1月1日开始执行新监管标准,系统性重要银行和非系统性重要银行分别于2013年底和2016年底前达到新资本监管标准,2013年底和2016年底前分别达到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融资比例的监管要求。目前,银监会正组织全国78家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定量测算,银行业系统积极推进新协议实施各项工作。

第二,抓紧研究地方性金融机构改革。抓紧研究城市商业银行发行上市和农村金融机构改革,促进地方性银行透明、规范经营。真正确保董事会、监事会、股东代表大会三会制度的有效实施,保证银行业商业运行模式,约束银行高管道德风险。尤其目前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村镇银行经营过程中,以及有争议的小额贷款公司转化为村镇银行能否需要发起行制度,其关键就是是否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切实保证公众存款人的利益。

第三,完善我国银行业市场退出法律法规。由于缺乏完善、规范化的法律制度,我国银行业在退出实践中存在政府过度干预,债务支付方式注重短期效应。当前存在许多资本净额为负值的银行机构仍在运行的现象。因此,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有必要通过市场化处置破产机构,选择合理的立法模式和法律法规来制定和完善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法律法规,否则存款保险制度就形同虚设,不能发挥约束机制作用。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基本框架

一是存款保险对象和标的范围。一个完善的存款保险制度应尽可能覆盖境内所有经营存款业务的金融机构。考虑到我国实际情况,我国存款保险的覆盖面应包括国内所有银行业机构,外资金融机构在我国经营的人民币业务。因涉及到母国和东道国的制度安排协调,内资银行在国外分支机构应排除在存款保险体系之外。

对银行存款人提供存款保护,要求区分开存款人与非存款债权人或倒闭银行股东存款,对银行存款类账户的资金进行保险,投资类账户资金则予以踢出,不予保险。我国存款保险应暂定为城乡居民本币存款,外币存款、企业存款和金融同业存款等排除在外。截至2012年6月,据人民银行数据显示,我国金融机构个人存款中,本外币存款400628.68亿元,本币存款396115.8亿元,本币存款占比98.9%,而外币存款占比很低。

二是投保方式。由于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在经营管理水平、资产规模、风险防范以及资本充足率上存在重大差异。为避免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实现公平竞争,我国应采取强制保险的方式。虽然中资全国性大型银行相对中资全国性中小型银行在人民币个人存款上存在较大优势,如2012年6月底,中资全国性大型银行人民币个人存款262447.31亿元,中资全国性中小型银行人民币个人存款为42229.77亿元,大型银行对参加存款保险体系的意愿不强,但随着金融服务提供者之间竞争加剧,存款人非常关心存款是否得到保护,大部分存款人就会将存款存入参加存款保险的银行,这也使得银行为不失客户,自然而然参加存款保险。对强制性存款保险可能产生的“劫富济贫”现象,将通过对各投保金融机构采用风险差别率征收保费的方法加以规避。

三是存款保险费率。保险基金必须与所被保险存款的比率维持在一定水平,即保险费率。到达保险基金规模的,也可以通过若干年规划筹集。存款保险费率的定价基本有两类可供选择,即固定费率和浮动费率。根据国内的相关经验,实行差别费率较能有效避免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从我国银行体系改革发展阶段来看,应该在存款保险创建初期实行相对简单的单一费率,即根据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和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等定量分析指标确定费率,以形成正向激励,或者把金融机构划分为全国性、地区性和农村信用社三大类型,再在每个类型上实行单一费率体系。目前,我国实行差别费率有一定的困难,因该实施有待于能够准确鉴别银行风险水平,要做到这一点我国还有很长路要走。从长远来看,我国应建立一套依赖于巴塞尔新协议基础之上与风险挂钩的差别保险费率,有效激励投保金融机构积极改善自身资产质量,降低保费,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公平竞争。

四是存款保险基金。存款保险机构有效运行,需建立在一定保险基金规模之上,大多数国家的存款保险资金来自财政注资和中央银行再贷款。一般而言,存款保险制度的资金来源有两种:一是事后核算,二是建立基金。总体而言,通过收取保费形式建立基金已成大势所趋。鉴于中国人民银行拥有大量外汇储备,建议我国在央行外汇认购之外,向存款银行机构收取保费建立存款保险基金。费率过低对投保机构的约束作用较轻,保险基金不能承担起抵御金融风险的基本能力。另一方面费率过高将对银行的利润率产生重大影响,加重银行财务负担。在美国规定的目标比率是1.25%。我国存款保险机构应分阶段建立基金规模,当保险基金规模低于规定比例水平时,应采取一次性或分期性对不足部分进行弥补,若超过一定比率时,可以适当考虑经济周期、银行资本充足率状况等情况免交保费。据瑞银分析,我国按20万人民币的限额保险,以0.04%-0.12%差别费率计算,我国需要10年可达到保险基金目标规模,每年对上市银行净利润增速影响在1个百分点左右(瑞银,2012)。

五是最高保险赔付限额。综合目前各国情况来看,存款保险赔付有四种方式:一是限额赔偿,二是简单比例赔偿,三是分段比例递减赔偿,四是比例与限额赔偿。鉴于我国国情,本文建议:在过渡期内对个人存款、财政性存款、公益性社团存款以及公众小额存款进行全额保险,保护国家资金安全和弱势群体利益。之后,对存款人的存款统一实行限额赔偿,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有效地减轻存款保险制度出台带来的社会不稳定性。

合理确立赔付标准,适当权衡保护存款人利益与避免银行道德风险两个目标。较高赔付标准虽可以扩大保护面,有利银行体系稳定,但也相应降低存款人的风险意识,增加了投保银行负担。从国际经验来看,就个人存款赔付而言,保险赔付最高标准按照一国人均GDP的比例来确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推荐是该标准的3倍,然而我国居民的高储蓄率且居民金融资产以银行存款为主的现状,3倍的标准对于保险金额的保护面显的相对有些偏小。另外,国际上常用也比较认可的是存款人存款的90%。按照瑞银分析,当前我国30万以下存款账户大约占到总账户的95%以上,因此将保险限额定在20万-30万具有较高的涵盖面,并且存款限额能够随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通货膨胀加剧,保险限额能够做出相应调整(瑞银,2012)。在特定时期,采取临时性措施,如提高赔付限额、临时性全额保险等措施以稳定我国金融安全。

加快存款保险制度立法工作

我国从提出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构想,截至目前,经历了十多年的时间,我国建立该制度的条件基本也已经具备。虽然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在2003年启动了立法工作,并已形成了《存款保险条例》,但应在适当时候以专门立法形式制定《存款保险法》和《存款保险实施细则》,建立和健全我国存款保险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各方当事人的责、权、利。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应包括如下内容:制定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确定征收保险费率、管理基金、补偿损失、对问题银行救助或破产银行接管、银行监管等。设计存款保险制度时,立法内容应体现审慎监管、风险控制和问题银行赔付的复合功能,切实保护公众存款人利益。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组织机构

第5篇:村镇银行监管范文

【关键词】村镇银行;信用风险;风险管理;农村经济;普惠金融

1背景

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重大决策部署,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发展农村经济的重中之重。在寿光的农业发展中,专业化、规模化、一体化程度较高。寿光张农商村镇银行立足农村、服务农业、支持实体经济,致力于寿光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推进精准金融扶贫,发展普惠金融以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村镇银行推进金融精准扶贫,加强对三农和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是建设和发展普惠金融体系的重要着力点。由于地区农业产业的特殊性,农村中小企业和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差,导致村镇银行违约风险较高,因此,寿光张农商村镇银行通过加强信用风险管理,多渠道防范信用风险的发生。

2寿光张农商村镇银行信用风险存在的原因

①经济结构的特殊性决定其农村经济具有高风险性。寿光张农商村镇银行主要客户为农村中小企业和农民,受自然环境和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影响,市场调节机制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农产品市场不稳定,价格波动大,同时信息不对称,导致以经营蔬菜加工和销售为主的农村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极易受到市场因素的影响,营业利润不稳定。②信用意识薄弱,村镇银行的信用评级体系不健全。目前我国的征信体系尚不足以覆盖广大农村地区。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建立的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也不能够对农户和农村企业进行全覆盖。③村镇银行的公信力不足,缺乏足够的商业信誉,社会认知度不高。自2007年,我国第一家村镇银行成立以来,虽然村镇银行已成为农村金融发展的推动力量,但其社会公信力认知度和商业信誉与大型商业银行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

3信用风险管理

3.1信用风险识别

3.1.1单一法人客户信用风险识别在法人客户的贷款业务中,村镇银行应该组织有丰富信贷经验的人员深入了解客户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保证正确识别贷款人的实际风险和潜在风险。寿光张农商村镇银行的单一法人客户主要为经营蔬菜加工和销售的农村中小企业,农产品价格波动性大,导致农村中小企业经营现金流量具有不稳定的特点。寿光张农商村镇银行通过现金流量分析评估农村中小企业未来的还款能力,在短期借款的业务中,时时动态关注借款人的资金动向和资金充足度,确保其能够有充足资金及时偿还贷款;而在长期贷款业务中,要评估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和财务上的变现能力,将违约风险降低至本行可接受的范围[1]。

3.1.2对于个人客户信用风险识别寿光张农商村镇银行个人贷款业务的客户主要是菜农,其贷款具有单笔业务资金规模小但数量巨大的特点。对菜农信用风险的识别,首先通过个人征信系统和个人客户的信用记录对于借款人的资信状况进行调查,同时对借款人的家庭收支情况、收入结构、人均收入等重要指标进行量化分析,判断其是否符合贷款发放要求[2]。由于菜农贷款的主要用途是进行农业生产———修建大棚、种植蔬菜,寿光张农商村镇银行根据蔬菜市场行情评估借款人的偿债能力,一旦蔬菜市场出现价格持续走低和蔬菜减产现象,菜农收入减少甚至亏损,会严重影响其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违约概率提高,增加寿光张农商村镇银行的信用风险[3]。

3.2信用风险计量

寿光张农商村镇银行充分考虑了农村中小企业借款人的资本结构、声誉、收益波动性的因素,对杠杆比率较高、资本结构存在不合理、声誉较差、收益波动性较大的借款人,相应的提高风险溢价,甚至限额向其发放贷款。根据调查和借款人提供的基本信息,贷款业务员收整理出借款人的相关信息,通过不同的量化标准进行归集,形成相应的指标值,以便于明确借款人的信用等级[4]。由于信用评分模型对借款人历史数据的要求相当高,寿光张农商村镇银行还应投入更多的资金和技术,建立和完善一个包括大多数农村中小企业和农民的历史数据库。评分卡方式具有提高贷款审批的高效性和客观性、优化信贷风险管控的特点。对农村中小企业客户的准入和核定,寿光张农商村镇银行可以采用评分卡,以信用状况、履约能力等非财务因素为主,结合财务报表等定量数据进行综合评价,更准确地反映农村中小企业实际经营情况。

3.3信用风险监测与报告

在风险管理中,将不良贷款率预期损失率、单一客户授信集中度、关联授信比例、关注类贷款占比、贷款风险迁徙率、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作为主要的风险监测指标。风险报告的制定必须满足银行内部的工作需求,有效配合各职能部门的风险管理工作。寿光张农商村镇银行通过多部门风险信息共享机制,将风险报告在全行各职能部门充分共享,不仅可以高效控制风险,还能更便捷地向外部监管部门提供准确的信用风险管理数据。

3.4信用风险控制

①限额管理。风险限额反映了村镇银行在信用风险管理上的政策要求和风险资本抵御以及消耗损失的能力,寿光张农商村镇银行充分考虑客户的债务承受能力,对客户实行授信限额管理[5]。②关键业务流程的控制。寿光张农商村镇银行遵循统一考虑、审贷分离、展期重审的原则。信贷审批与贷款营销、发放完全独立,对可能引发信用风险的所有债项和风险暴露统一计量,对风险暴露详细评估后再做出信贷决策。寿光张农商村镇银行将产品维度和客户维度有机结合,形成完善的贷后管理制度体系,并通过农村中小企业贷后管理制度和模式的创新优化岗位设置、明晰管理责任、量化评价考核指标、强化贷后激励约束考核,提升贷后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加强了贷款审批与贷后管理的衔接。

4对村镇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建议

①政府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健全农村金融发展体系。国家在存款准备金方面应该给予村镇银行更大的支持,为村镇银行结算业务降低标准,促进其业务结算的高效性[6]。②提高信用意识,完善征信体系。政府部门加大对农村金融征信体系建设的资金扶持力度,建设农村金融征信平台。③探索适合村镇银行发展的道路。推进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贷款模式,拓宽优质中小企业信贷市场,为农业发展提供更优质的金融服务[7]。④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员工的专业业务素质、风险意识和职业道德。同时通过优良的激励机制吸引更多的高素质银行专业人员投身于村镇银行的发展,推动以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黄卉,蔡振宇.村镇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4(3):30.

【2】雷镇友,对村镇银行信用风险防范的思考[J].区域金融研究,2013(01):75-77.

【3】魏建国,朱春.我国村镇银行贷款信用风险的识别管理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3(4):36-41.

【4】杨懋劼.村镇银行小微业务风险防范研究[J].金融监管研究,2017(3):97-106.

【5】申敏.国民经济行业系统信用风险相依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7.

【6】李智勇.村镇银行面临的困局与对策[J].中国市场,2019,1007(16):48-49.

相关热门标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