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一年级数学范文

高中一年级数学精选(九篇)

高中一年级数学

第1篇:高中一年级数学范文

一.新生数学学习现状

1.在初中,学生普遍存着基本的知识掌握得不牢固。比如说,二次函数在实数集上相关量的计算是初中的重点,但在高一讲函数时提到好多相关知识,学生几乎是一片迷茫。

2.动手能力不强,数学运算能力太差,简直说不上心算和口算。

3.语言表达能力不强,数学语言表述不准确,甚至不会表述, 更谈不上数学语言,及各种语言互相转化了。

4.学生对高中数学知识的灵活性、交汇性、抽象性、知识点之多认识不足,他们认为象初中那样边玩边学就能考出好成绩来,因而刚上高一就有先玩两年在高三学一年的思想准备,故怕吃苦,学习敷衍了事,得过且过,这也是掉队的重要原因之一。

5.在初中时基本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没有良好的思维习惯,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不强,抄作业现象时有发生,更谈不上创新了。

6.高中数学知识较难理解,学生畏惧心理强烈。

针对上述情况,教师只有对症下药,搞好衔接,帮助学生顺利的过渡以适应高中数学学习。

二.教师教学中的对策

(一)帮助学生做好衔接,提高思想认识,让学生重新认识自我,准确定位。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绝大多数学生进入高中对新环境、新课程有好奇心,对未来充满信心,有很强的上进心。但他们有来自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初级中学,并且在初中阶段又有各自的不足,教师应采用多种办法,用自己的爱心、诚心、本着因人施教,多表扬 、多鼓励、少批评指责的原则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进而就会形成愉快、融洽的课堂教学气氛,肯定、平等、 温暖友爱的师生关系最有利于学生学习。

2.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作为教师,更多地应靠自己的智慧,结合学生的实际,借助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序地分步骤地发展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有愉快感和成功感,让数学学习在高中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占有重要的不可少的一席之地,以激发出的数学学习兴趣就可以撑起学生数学的生命之树。

3. “授之以鱼”抓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具体教学中有以下几点:(1) 培养学生记课堂笔记及专心听课的习惯。 (2) 培养学生的准确表达,规范书写的习惯。(3) 培养学生善于分析,乐于思考的习惯。(4) 培养学生勤于独立思考,有善于合作的习惯。

(二)帮助学生做好知识衔接,理清知识脉络,夯实双基,提升能力。

1.作为教师,在备课时,首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明确高一教学目标:既抓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抓双基的落实;初高中衔接;研究性学习与学法指导。(2)认真学习大纲、教材,要严格执行大纲、教材的要求,课堂教学内容不超纲、不任意拓展。(3)正确处理好教学进度与课堂容量(知识量、问题多少、难度大小)、教学质量(基础、落实)之间的关系,抓住基础、解决重点是抓好落实的最好保障。 (4)制订阶段目标,要分清基础年级与毕业年级的教学任务与目标;制订行之有效的长远目标,使之具有连续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5)关注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把学法指导渗透到课堂教学(知识学习、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中,要给学生多一点学习和思考的空间。 (6)课堂教学应尽量以“问题解决”为主线,师生共同参与为主要形式,实现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实现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能力提高为最终目标。

2.课堂教学要在备学生、备教材、备学案、备教法中适当根据学生实际调整教学内容,先补漏缺,做好知识由已知向未知,由初中到高中知识的自然衔接过度。

(三)做好教法与学法的衔接,找准落脚点,抓好落实, 坚决杜绝只管教不管学的现象。

1. 改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一改课堂教学方式陈旧,满堂灌现象(讲多、听多、练少)比较严重,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能力的培养。

二改课堂教学缺乏针对性、实效性,盲目性、随意性,一定要有备而来。

三改教材研究不够,只重习题训练和解题模式的传授,不重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导致学生只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现象。

四改教学定位太高,脱离实际,导致优生不优,差生越来越差的现象.

第2篇:高中一年级数学范文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学业情绪;发展特征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634(2012)02-0103-03

0 引言

情绪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内心体验。任何认识活动都伴随着一定的情绪情感,在某种情绪动力影响下进行。学业情绪指在教学或学习过程中,与学生学业相关的各种情绪体验,包括高兴、厌倦、失望、焦虑、气愤等。数学学业情绪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体验,是指小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对数学学科及内容、数学教师及其教学等的各种态度体验,包括对具体教学内容的态度体验、对教师的态度体验、对所学学科的态度体验、对数学的好奇心、情绪表现、自我情感体验、对学习过程和效果的情感体验等。数学学业情绪作为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起着重要作用,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动力之一,影响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继而影响其整个小学学习。相当一部分小学生在学习中,害怕、讨厌数学,不良数学学业情绪成为小学生逃避学习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研究小学生数学学业情绪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数学学业情绪的研究大多停留在移植和借鉴一般非智力因素的研究成果上,局限于概念、结构及其培养理论探讨,缺少实证研究;而且实证研究大多集中在以初中生和高中生为研究对象上,小学生数学学业情绪研究非常少。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探究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情感发展特征,力求揭示小学生的数学学业情绪发展规律。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广东省梅州市三所小学,从三所小学中随机抽取1~6年级学生为被试,共发放量表860份,收回有效量表809份。低年级(一、二年级)118人,其中男57人,女61人;中年级(三、四年级)327人,其中男162人,女165人;高年级(五、六年级)364人,其中男158人,女206人。

1.2 研究工具

采用李运华等人编制的“小学生数学学业情绪发展水平”量表。量表由7个下属因子组成:(1)学习态度,反映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自我情绪体验;(2)学习兴趣,反映小学生对具体数学教学内容的态度体验;(3)师生关系,反映小学生对教师的情感;(4)数学情绪,反映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情绪表现;(5)数学观,反映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看法及其体验;(6)成功感体验及其归因,反映小学生对数学学习效果及原因的态度体验;(7)对课堂教学认同感,反映小学生对数学学习活动的情绪体验。7个维度共25个题项,对应上面7个维度分别有5、2、2、4、2、4、6个项目,其中正向问题21道,逆向问题4道。量表的KMO系数为0.831,Bartlett球形度检验为2289.511,p<0.01,重测信度为0.835。评分标准为每道题从弱到强5个等级,分别计分为0、1、2、3、4分,得分越多,数学学业情绪水平越高。

1.3 施测程序和数据统计技术

测试时,3所小学分3个时间段,在同一所小学采用相同的程序和方法进行。每所小学随机抽取1~6年级各一个班,6名主试同时使用同样的指导语对所选班的学生团体施测,测验在各班教室进行。测验时间均为30分钟。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研究结果及分析

2.1 小学生数学学业情绪水平的总体水平分析

依据不同年级的男、女小学生在数学学业情绪的得分情况,对小学生数学学业情绪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表1。据统计,小学生数学学业情绪平均分只有77.92(满分100),说明小学生数学学业情绪水平不高。

对小学生数学学业情绪得分作3(低、中、高年级)×2(男、女)的方差分析,年级、男女为被试问变量,结果显示:低、中、高年级小学生数学学业情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238,P

本文重点研究小学生数学学业情绪的发展特征,其他成果另外讨论。为考察小学生数学学业情绪水平的发展情况,对各年级小学生数学学业情绪得分作多重比较,结果为I12=2.15*,I12=3.90**,L23=1.76。从表1可以看出,不同年级小学生的数学学业情绪水平呈现出低年级向高年级下降的趋势,说明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情绪发展水平随年级升高反而降低。

2.2 小学生数学学业情绪下属因素发展水平分析

为考察小学生数学学业情绪各因子发展水平的情况,对小学生数学学业情绪下属各因子得分作统计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如表2、表3。

从表2、表3可以看出:小学低、中、高年级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态度、数学情绪、师生关系、成功感体验及其归因、对教师教学认同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小学生在这5个因素上的水平没变化;小学低、中、高年级小学生的数学观、数学学习兴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小学生数学观、数学学习兴趣在不同年级阶段有不同的水平,数学学业情绪各因素水平的发展速度不一样。

对小学低、中、高年级小学生的数学观、数学学习兴趣进行多重分析,结果显示:低年级与中年级、低年级与高年级、中年级与高年级小学生的数学观差异分别为-0.63**、-0.92**、-0.29*;低与中年级、低年级与高年级、中年级与高年级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差异分别为0.62**、0.55**、-0.07。说明随年级升高,小学生的数学观水平在提高,而数学学习兴趣却在下降。

2.3 小学生数学学业情绪与数学学习成绩分析

以2010学年第一学期中段考试的数学成绩为小学生数学学习成绩,该中段考试是梅江区教育局统一出题,学校统一改卷评分。对小学生数学学业情绪及各下属因素得分与小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作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小学生数学学业情绪及下属因素水平与其数学学习成绩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1、0.51、0.18、0.24、0.32、0.38、0.31,呈极

显著正相关(P<0.01),说明数学学业情绪及下属因素水平较高的小学生,其数学学习成绩较优,数学学业情绪及下属因素水平较低的小学生,其数学学习成绩较差。

3 讨论

3.1 小学生数学学业情绪总体发展水平不高的原因

小学生数学学业情绪的总体水平不高,平均分只有77.92,高于初中生和高中生。栾庆芳、陶琼的研究结果为初中生的情感平均分为70.69,首都师范大学的研究结果为高中生情感平均分为67。这主要与我国目前的教育制度、评价学生唯“分数”至上的标准有关,教师、家长及学生本人只重视知识的习得、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学业情绪体验。卢家楣在2001年对中学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情感因素的现状调查中,发现“重知轻情”在当前的中学教学中十分普遍。小学数学教学亦如此。

3.2 小学女童数学学业情绪总体发展水平高于同阶段男童的原因

小学女童数学学业情绪平均分为78.68,以2分的优势高于男童平均分;各年级段也表现出相同的趋势。这主要是因为女童的心理成熟比男童早,小学阶段,女童的智力优于男童,所以女童数学学习的成绩往往好于男童。同时,女童乖巧、整洁、口齿伶俐,易于接受教育和管理;男童调皮、邋遢,甚至“笨嘴笨舌”,教育和管理难度大,很多小学老师喜欢和重视女童,而嫌弃和轻视男童。这就容易造成女童数学学业情绪水平高于男童。

3.3 小学生数学学业情绪总体发展水平具有阶段性的原因

小学各年级小学生的数学学业情绪发展水平有极显著差异,表现为数学学业情绪发展水平随年级增长反而降低。低年级小学生数学学业情绪发展水平最高,高年级最低,高、中、低年级的差异明显,表明小学生数学学业情绪发展具有阶段性。导致小学生数学学业情绪发展水平随年级升高反而降低的原因很多:年级越高,评价小学生的体系越单一,“重知轻情”越严重,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压力越大;数学越来越抽象、难学,小学生越容易失去学习数学的信心与兴趣;年级越高小学生越要面对升中压力等等。

3.4 小学生数学学业情绪下属因素发展水平不平衡的原因

小学各年级阶段小学生的数学学业情绪下属因素的发展水平极不平衡。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态度、数学情绪、师生关系、成功感体验及其归因、对教师教学认同感无显著差异,这5个因素处于小学生数学学业情绪下属因素中较高和较低水平两端,说明小学生数学学业情绪下属因素中,较为稳定的是较高和较低水平的因素。

随年级升高,小学生的数学观不断发展。小学生的数学观主要包括小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对数学本质和数学价值的认识。小学生通过参加学校的数学学习活动,数学知识迅速增多,对数学的认识不断加深,在教师、家长影响下对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会愈来愈感到其重要性,对学习数学及其价值的体验也会越来越深。

随年级升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不断下降。原因有来自学校、家长给小学生过大的学习压力;有来自数学教学的,数学学习的抽象、枯燥、复杂导致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消极情绪。小学生在学习成绩的高压下,数学学习的兴趣变成了学习焦虑。苏玉国等人认为,致使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分别是“成绩不好”、“数学难学”和“上课听不懂”,分别占40%、23.1%和16.2%。

3.5小学生数学学业情绪及下属因素发展水平较高的小学生其学习成绩较优的原因

数学学业情绪发展水平较高的小学生,学习成绩较优,数学学业情绪发展水平较低的小学生,学习成绩较差。因为数学成绩优秀的小学生,往往对数学有较客观的认识,对数学知识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兴趣较浓,学习过程中有较多的成功体验,能得到大多数教师的关注和鼓励,他们的数学学业情绪水平因此而提高;同时,较高的情感发展水平促进他们的数学学习,提高数学学习成绩。反之,小学生较低的数学学业情绪水平及数学成绩,成为促进彼此提高的阻力。小学有一个普遍的现象可以佐证:学生喜欢某个老师,就会喜欢这个老师所任的学科,该学科的学习成绩就好,反之亦然。

第3篇:高中一年级数学范文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目前,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常常会比较重视对小学生思维能力以及理解能力的培养,使得高年级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形式越来越单一,最终降低了教师对高年级小学应用题教学的质量。因此教师应在培养高年级小学生思维能力以及理解能力的基础上,还应再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引导高年级小学生学会进一步的解题步骤和一些做题的技巧,提升高年级小学生分析数学应用题的能力,进而提升高年级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质量。

一、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的作用

(一)利于提升学生理解能力

在小学高年级的教学工作中,应用题是数学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应用题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由于应用题本身是将理论知识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因此,对于学生而言,应用题解答的过程是对所学的理论知识的升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强,很多知识内容教师讲解起来过于抽象,学生理解起来难度比较大。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应用题练习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就是一个比较实用的途径。应用题是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而成的题目类型,因此,对于学生而言,将他们熟悉的生活实际和不熟悉的理论知识结合起来,能够让他们更快的理解知识内容,更加深入地对老师所讲解的知识进行消化[1]。

(二)利于学生解答生活难题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借助应用题这种题目类型,能够更好的引导学生培养自己举一反三的能力。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是需要更加贴近生活,更加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因此,通过这种学习过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也是对生活的一种理论化的展现,因此,在应用题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应用题,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把生活和知识联系起来,对于学生而言,生活和知识的联系很多时候是模糊的,生活中每个人都会体验知识,但是他们并不懂得如何将生活知识化。因此,应用题的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题目,同时他们也可以做到举一反三,将生活中的知识和自己的理论结合起来,主动去理解知识,也更加理解生活,进而解答生活难题。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问题

高年级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形式过于单一。高年级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因为受到了新教学改革的影响,以及其他方面的影响,使得高年级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单一化问题更加的突出,特别是在高年级小学应用题的教学内容以及过程上表现的尤为突出。在高年级小学应用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数都会先给高年级的小学生反复讲解数学课本中的例题,然后再让高年级的小学生反复做课后习题,通过这种方法反复的进行教学,但是这种教学形式存在很大的问题,因此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质量[2]。比如说,教师让高年级小学生反复做的数学应用题,其内容可能会与高年级小学生的理解有冲突,或者是高年级小学生做的数学应用题的题型不管是在结构上,还是在类型上基本上都一样,简单来讲就是一种重复,因此教师在讲解的时候,利用的教学形式始终单一,教授给高年级小学生解答数学应用题的思路也是一样的。这种教学方法虽然对培养高年级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也会让高年级的小学生在思维上没有更多的创新,因此他们仅仅是学会教师讲解的这一种类型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换一种类型他们也许就不会举一反三,将数学应用题正确的解答出来。

三、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一)注重联系生活

实际在数学应用题教学中,作为教师,是应用题教学的设计者,教师对于应用题的设计从根本上要以数学理论知识为基础,题目的背景,内容设计是基础的知识内容的辅助。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未来数学应用题知识的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应该在理论知识设计的基础上同样重视背景知识的设计和运用。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还应该从学生特点的角度入手,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应该充分分析高年级小学生的学习特点,特别是可以将生活实际与学生兴趣结合作为应用题设计的题目背景。在这样的情况下,未来教师开展数学应用题课程的教学,应该更加注重从实际入手,将学生特点和知识背景很好的融合在一起,提升应用题教学与学生的关联性,这样能够更好的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说教师可以多举一些与我们生活有关联的应用题,来让高年级的小学生进行练习。

(二)注重与时俱进

数学应用题来源于生活,同时,数学知识的抽象性特点,也展现了数学知识对生活的理论化特点。因此,高年级小学应用题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仅需要重视对于他们思维能力以及理解能力的培养,还应当利用正确的方法。在未来的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在应用题题目设计的过程中要更加重视对应用题内容的与时俱进设计。所谓的与时俱进的设计应用题目,就是要在联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也要根据时代的特点来进行题目的设计,保障数学应用题能够跟上时展的步伐,能够在知识的教学中更加全面的对知识点内容进行提升。所以,教师要在抓住教学与时展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完善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还在于,能够让应用题的背景不仅接近学生生活,同时也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更好地体现教学的实践性。

四、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工作的开展需要教师做好全面的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张不仅要考虑教学的内容,知识传播的需求,同时还需要结合时代特点和学生特点来进行设计,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应用题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现实发展意义。高年级数学教学对于学生未来中学时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做好应用题设计的全面联系,更好地提升应用题教学对于学生未来发展的适应性和接轨性的特点,更加有助于学生成长。

【参考文献】

第4篇:高中一年级数学范文

本文作者:安燕工作单位:南疆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研究结果

通过调查研究,本文对喀什A中学教师的专业成长进行了现状分析,并从专业素养、专业人格、行动研究三方面作了如下分析:(一)民汉合校中学教师专业素养现状专业素养主要指教师的课程智慧(即教师对教材进行调整、补充和开发的智慧,关注文化与课程的融合,体现在备课过程)、教学智慧(即教师要保证45分钟的课堂是有效的,主要是知识上的有效,体现在上课过程)、管理智慧(即教师的民主精神以及相关的管理技巧和管理威信,主要体现在班主任管理过程)三部分。[3]民汉合校中学教师专业素养调查分析结果(见表2)显示:不同性别教师中,男性教师的专业智慧分数略高于女性教师,教学智慧、总体分数低于女性教师,男女教师的管理智慧差异较小。不同年级组教师中,高二年级组教师的专业智慧分数最高,其余依次是初中年级组教师、高一年级组教师、高三年级组教师;高三年级组教师的教学智慧分数最高,其余依次是高一年级组教师、初中年级组教师、高二年级组教师;高二年级组教师的管理智慧分数最高,其余依次是高三年级组教师、初中年级组教师、高一年级组教师;高二年级组的总体分数最高,其余依次是高三年级组教师、初中年级组教师和高一年级组教师。不同民族的教师中,其它民族和汉族的专业智慧分数略高于维吾尔族教师,维吾尔族教师的教学智慧和管理智慧分数高于其它民族的教师,维吾尔族教师专业素养的整体分数也高于汉族和其它民族教师。不同教龄的教师中,0到5年的教师专业智慧分数高于其它教龄段的教师,10到15年教龄和15年以上教龄教师的教学智慧分数高于其它年龄段老师,15年以上教龄教师的管理智慧明显高于其它教龄段的教师。总体来说,15年以上教龄教师的专业素养分数高于其它教龄段的教师。(二)民汉合校中学教师专业人格现状人格是教师魅力的核心,是教师对学生、事业以及自己的态度在其言行中的反映。教师是否具有良好的人格魅力这是区分优秀教师的因素之一,也是影响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民汉合校中学教师专业人格的调查分析结果(见表3)显示:不同性别教师中,男性教师的专业人格和行动研究分数略高于女性教师;不同年级组教师中,高三年级组教师的专业人格分数高于其它年级组教师,其他依次是初中年级组教师、高二年级组教师、高一年级组教师;不同民族的教师中,维吾尔族教师的专业人格数最高,其他依次是汉族教师、其它民族教师;不同教龄段教师中,10到15年教龄的教师专业人格分数最高,其他依次是15年以上教龄的教师、5到10年教龄的教师、0到5年教龄的教师。(三)民汉合校中学教师专业成长途径现状行动研究是教师促进自身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具体包括教师学习(教师可以通过拜师、阅读和研修等方式获得专业支持)、教师研究(校本课程开发、校本教学研究和校本管理研究)与教师写作(鼓励教师讲述自己的教育故事)。民汉合校教师行动研究的调查分析结果(见表4)显示:不同性别教师中,男性教师和女性教师的行动研究分数差异不明显;不同年级组教师中,初中年级组教师的行动研究分数最高,其他依次是高一年级组教师、高三年级组教师、高二年级组教师;不同民族的教师中,维吾尔族教师的分数最高,其余依次是汉族教师、其他民族教师;不同教龄的教师中,15年以上教龄教师的行动研究分数最高,其他依次是10到15年教龄的教师、5到10年教龄的教师、0到5年教龄的教师。

结论与建议

(一)民汉合校中学教师专业素养个性化差异明显,还有很大提升空间研究结果显示,专业素养较高的教师主要集中为有15年以上教龄、高二年级组的维吾尔族教师,专业素养有较大提升空间的教师主要集中为0到5年教龄、初中和高一年级组的汉族教师。研究结果充分说明民汉合校可以促进各民族教师共同学习,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共同体”。因而,政府需加强民汉合校政策宣传,正确引导各民族教师认识民汉合校的背景与愿景,激励大家确立以专业成长为核心的发展观,并在以后的工作中鼓励和促进教师“专业对话”。促进教师专业对话的途径一是“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二是倡导“同伴互助”策略。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要坚持与其他地区教学质量较好的汉语学校保持合作交流关系,经常性地按学科将本校的教师送到合作学校观摩课、交流学习,实现“走出去”;可以用“合作式备课”和“沙龙式研讨”的方式实现“同伴互助”。“合作式备课”是指民汉教师同处一室,集体备课,共同研讨,使得不同民族的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学会合作,促进教师间的互动、沟通与分享,促进发展“;沙龙式研讨”是指按照时间段每个学科组或教学教研组搞活动,或听课评课,或研讨高考题,或讨论教学难点等。这些活动的开展都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二)塑造教学核心文化,鼓励民汉合校中学教师发展专业人格研究结果显示,专业人格魅力较高的教师主要集中为有10到15年教龄、高三年级组的维吾尔族教师;专业人格魅力有较大提升空间的教师主要集中为0到5年教龄,高一年级组的汉族和其它民族教师。分析认为,专业人格魅力较高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心理代沟少,而且教学经验丰富、蕴含维吾尔民族的良好品质。一个优秀的教师要有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首先体现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这反映了教师的主动精神———善于人生规划或生涯设计,为自己争取发展的机会;其二是教师有爱心,工作热情,兴趣广泛,可以吸引学生。政府和学校应鼓励教师主动探究了解民汉合校学生的心理特征,并要求教师作好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同时在鼓励教师交流的同时,形成一个以“宽容“”尊重“”主动“”乐观”为核心的教学文化和教师团队。(三)拓宽专业成长途径,提高专业成长速度研究结果显示,在教师专业成长中采取行动研究较多的教师主要集中为有15年教龄以上、初中年级组的汉族教师,采取行动研究较少的教师主要集中为0到5年教龄、高二年级组的维吾尔族教师。分析认为,鉴于教育经验和教学资源的原因,新教师、少数民族教师专业成长途径不够宽阔,采取的行动研究较少。因而,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政府或者学校不仅要培养教师专业成长的意识,鼓励教师之间相互交流,还应主动帮助教师争取教育资源,拓展专业成长途径。教育理论认为,常见的教师专业成长途径有专业学习、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人反思四种。[7]各族教师要在民汉合校的良好教育政策背景下,自觉追求专业理想,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如积极参与校内的老、中、青教学观摩课评比,在教研会议中多听取同事建议,充分征求学生的课堂教学建议等进行教学反思;借助本地高校的师资力量,利用教育实习、实习支教、教师继续教育等机会与高校加强合作联系,争取理论指导,获得专家引领;多与本专业的同校或外校的教师交流,获得同伴互助;多利用网络平台观摩本专业优质课,加强教育理论知识和本学科教学法知识的获取,加强专业学习。

第5篇:高中一年级数学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方法

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推广应用,小学高年级数学无论是教学模式还是教学理念都出现了较大的改变,需要重新予以审视。尤其是当前正处于素质教育迅猛发展的时代,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备受教育界人士关注。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采用课堂有效性教学方法,能够明显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效果。

一、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创新教学观念

新课程下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的内在要求之一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广大学生良好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为宗旨。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再是单一的教学者,还必须发挥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且务必让广大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建构“主体思想”的教学模式,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创新教学观念,使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既有利于学生打好基础,又有利于学生去探索、创新。“主体思想”坚持由学生来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从过去的被动参与转变为主动参与,进而主动地去提高自我能力,主动地去获取知识,主动地去学习。

二、以生活化活动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就在于要让学生多运用、多感悟、多体验,将其育人功能充分发挥出来,这就要求教师多设置生活情境,最大限度地刺激他们的情感体验,进而便于他们对教学内容进行正确、迅速的理解,提高教学效率,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让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例如,笔者在讲授“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一课之时,先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讨论“你所知道的小数是什么样的”“你生活中遇到的小数是什么样的”,然后再讲授这节课的知识点,最后再以小品表演的形式来表现小数与整数之间的关系,表演的学生兴趣盎然,观看的学生兴奋不已,有效地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学生能够在轻松的环境中更好地理解课文。

三、适时激励,树立小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小学高年级学生虽然岁数不大,但是自尊心很强,他们往往会对自己的自尊心予以小心翼翼的维护。毫不夸张地说,有时教师的无意之言,或许就会激发他们学习的信心,或许就会让他们放弃某种爱好,或许就会让他们的性格得以改变。因此,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激励学生,树立小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即便是学生由于粗心大意而出现偏差之处,教师也切记不可大声斥责,而应该予以耐心引导,让他们以愉快的心情来对错误进行改正,保持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

四、构建多元化的研究性学习评价体系

研究性学习评价体系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既能够帮助广大学生明确学习方法和学习方向,又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予以真实的反馈,进而不断推动广大学生去主动、积极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对于新课程下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是极为有利的。而多元化的研究性学习评价体系具有开放、科学、灵活、系统的特点,既要能够有效评价学生的自主知识构建能力、思维能力、学习态度、创新精神等,又要能蚱兰垩生的研究成果、研究方法、学习过程,综合考虑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等。值得注意的是,所构建的多元化研究性学习评价体系应该是动态的,应该要基于实际情况来对评价体系进行动态调整,以便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创设竞争情境,引入竞争教学模式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竞争情境,引入竞争教学模式,可以围绕着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知识竞赛,既可以班级之间比,又可以寝室之间比,营造出一种良性循环的竞争气氛,让学生在参与竞争中获得知识、获得能力,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这也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体现。例如,某小学近日就开展了一次“五六年级数学知识竞赛”,赛前精心准备了试题,通过笔试、抢答等花样繁多的答题形式,增加了比赛的趣味性,学生们也是兴趣盎然地积极参与,乐在其中。同时,参赛者还针对“生活中的数学”的演讲主题各抒己见,在比赛中发挥了应有的水平,语音准确、演讲流畅、富有感情,面对老师、同学们的提问,都做出了很好的应对。选手在比赛中表现得大方得体、举止自然、不怯场,本次比赛给学生们提供了发挥才能的舞台,充分展现了学生的优秀风采,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推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的建设。

第6篇:高中一年级数学范文

一、提高小学高年级教学效率的策略

(一)增加小学高年级教学的趣味性

小学中许多高年级的学生数学学得真的是不太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低年级或中年级的时候对数学失去了兴趣。所以高年级数学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增加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重新激发起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可以给学生讲一些有关数学的趣味性事实、故事:数学数学,就是“数”的学问;自然界的动物、昆虫等都是伟大的数学家,我们知道丹顶鹤和大雁一样都是结队飞行,且排成“人”字形,人字夹角为110°,更神奇的是淡定和还精确计算出了人字形夹角的一半(即人字形的每一边与鹤群前进方向的夹角)正好与金刚石结晶的角度分秒不差;其实自然界中真正伟大的数学天才是生活在海底的珊瑚虫,它们都够像原始人类的结绳记事一样,每一年都在自己的体壁上“刻画”出三百六十五条斑纹,很显然是每一天画一条才会有三百六十五这个于每年天数吻合的数字。通过这些趣味性的事实,让学生明白数学无处不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教学

在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联系生活实际将课本上纯数字的数学转变为生活气息浓厚的实际问题。这样学生就更容易接受课本上的数学知识了,这就需要教师根据课本上的知识恰当地联系到实际生活假设成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使课本与生活联系起来。如在五年级(苏教版小学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学习中,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课外迁移题,如果明天家中院子里要铺设六边形砖,让你计算一下六边形的面积(工具有尺子等),看看要买多少六边形砖能把院子铺好;这时候就可以拿出实际模型,引导学生将六边形从中间分开来成两个梯形进行计算,算出了每个梯形的面积之后,再乘以2;然后用测量出来的院子面积除以六边形砖面积就得出了所要购买的砖数。

(三)巧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1.巧用多媒体,吸引学生注意力

小学高年级数学虽然在内容上已有可感形象转向抽象思维,但是许多学生还并未达到这一要求。因此在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辅助手段是十分必要的。多媒体技术近年来已趋成熟,其在教学尤其是数学教学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运用多媒体,能够很快地让学生进入学习情景中,最大程度上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帮助其进行积极地思考。教师要运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能够在激发兴趣、设置疑问中积极思考、探索,自主学习。

2.用多媒体增加课堂容量,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多媒体技术运用到教学中时因其丰富多彩的信息含量而为学生所普遍接受。所以这种情况下,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就更应该选择合适的多媒体使用时机并合理运用之以提高教学效率,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形象性、丰富性。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会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情境,对于那些抽象的、纯数学的知识在多媒体教学情境下能够得到突破。如六年级(苏教版小学数学)上册第二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过程中在讲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将长方体、正方体展开来,让学生观察展开后的图形中那些面的面积是相等的,展开后图形的六个部分分别是原来的哪个面(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之后再让学生讨论其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就顺理成章、容易得多了。

(四)分组合作交流,营造活跃氛围

1.分组进行合作交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意识

小组合作、交流,能够碰撞出小组间、组员间思维的火花,使教学过程更具思考性、探索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给予积极地引导,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参与对教学内容的思考上来;要绝对地摒弃形式主义,应该让小组间的交流、合作真正落到实处。如在学习六年级(苏教版小学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中圆柱侧面积时,可以让学生分组间接计算出圆柱体侧面包装纸的面积来求其侧面积,然后各族交流一下计算的结果以及总结出来的一些小规律。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方法上进行指导以避免学生走弯路。

2.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能多视角思考问题

营造活跃学习氛围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发挥其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思考。抓住时机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觉角度理解问题,找出不同视角下的解题方法。就应当如同当年的高斯一样,换个视角用最简单的方法得出求和结果。

(五)分层次教学,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目标

作为一名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师,必须要对本班学生有着深入的准确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就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而提出不同的目标并采取不同的措施,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这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才会产生“教师教得快乐、学生学得快乐”的良好效果。学生内在潜能也会得到到最大地发挥,也会对数学学习产生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效率的意义

第7篇:高中一年级数学范文

高考 统计分析 公平性 新课改

一、背景和意义

为全面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纲要》),推进素质教育,按照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要求,江苏省从2008年起实施普通高考新方案,并对该方案提出了公平性、选择性、导向性、创新性、综合性和可操作性等基本原则。在2008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结束以后,针对高考方案实施过程中反映出来的问题,省教育厅深入全省各地调研,研究并制定了高考方案的完善微调办法。高考方案及完善微调办法从2009年开始实施已有数年,省教育考试院也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相关数据。现从统计分析的角度出发,检验改革措施的实施效果。

二、重点分析的问题

1.文理生源群体的实际不均衡性

根据2008高考方案设计的选择性原则,方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尽可能满足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特长进行不同的科目选择和学习需求。然而在现阶段,学生的科目选择还存在较多的功利因素,从而形成文化统考成绩较高的学生集中选择某些科目组,而一些统考成绩偏低的学生偏向于选择另外一些科目组。

(1)不同科目组考生的三门总分存在显著差异。许多科目组考生间的分数差异超过了本一线和本二线之间的分数差异,成绩最高的物理—化学科目组与成绩最低的历史—化学科目组的差异有110多分。(2)在新高考方案下,理科(选测物理)考生的文化总分总体上比文科(选测历史)考生要高,再加上文理分开录取的因素,理科生吃亏的说法不成立。(3)在理科考生内部,纯理科科目组(物理—化学、物理—生物)考生的文化总分明显比理科兼选文科科目组(物理—地理、物理—政治)考生成绩高;在文科考生内部,相应结论也成立。

根据社会普遍认识,考生共同考试科目文化总分之和的高低,基本上可以反映学生学习能力强弱,由此可以推断,现阶段不同生源群体的学习能力确实存在不均衡,文理分开计划、分开划线、分开录取比文理不分更具合理性。接下来分析在文理分开现状下文理科学生的录取机会。

如表2所示,在选测等级为A+A+至BB共10个相对较高的等级的考生中,处于本二线下的文科考生数都比理科考生数多。由于选测等级是按比例划定的,选测等级相同的考生中文科生在线下的较多,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文科生的录取机会比理科生少。

2.分数与等级的匹配程度上升

2008高考方案(2007年4月出台)规定:“普通类考生填报本科院校志愿时,两门选测科目均需达到B级及以上等级。”在高考方案完善微调办法“选测等级要求由高校自主确定”的规定实施之初,部分同志曾担心中学会放松对选测科目的教学,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从表3、表4的数据对比分析可以看出,选测等级要求下放给高校后,全省各地本二线上考生的选测等级均达率反而有大幅提高,分数与等级更加匹配,学生发展更加全面,这充分体现了高考方案设计的导向性原则,也落实了完善微调办法中“坚持改革、不断完善”的要求。进一步的数据分析表明,2010年本二线上考生达2B率为86.16%,2011年为86.22%,已呈现总体稳定趋势,可以推断学生有自己的擅长与爱好科目,分数与不匹配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等级下放给高校的措施是合理的。

表3 江苏省2008年与2009年普通高考选测

科目组合等级统计表

表4 江苏省2011年普通高考各科目平均分统计表

3.学生成绩的区域和科目差异客观存在

江苏省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总体发达,全省经济社会各项指标均处于全国前列,同时由于历史沿革、地理位置等诸多原因,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现象非常明显,这种不均衡在教育发展乃至高考成绩上也有所体现。

苏南和苏中考生平均成绩基本上每一门科目都比苏北好,而且全省各市每门科目和总分在全省的排位基本一致,因此2008高考方案偏向于苏南或偏向于苏北的说法不成立。从“差异系数”指标值可以推出,在三门统考科目中,英语科目成绩在不同地区间的差异比语文、数学科目的差异大一些,因此从照顾相对落后地区的角度出发,英语科目分值不宜过大有一定的道理。同时,从“标准差”指标可以看出,按照目前的语文160、数学160、英语120的分值安排,数学科目因总分值较大,所引起不同地区间的绝对差异已经超过了英语科目,相对其他科目也偏大。分析2008至2010年间的有关数据均可得出类似结论。因此,今后如对高考方案进一步完善微调,可以考虑以某种方式适当扩大英语科目分值。如果今后英语听力在高考之外单独考试,则高考英语听力的满分值以保持不减为宜。为进一步分析各科目之间的分数差异问题,可参考2010年的高考各科目平均分统计表。

表5 江苏省2010年普通高考各科目平均分统计简表

综合表4、表5可以看出,2010年化学均分低于生物、地理均分低于生物,2011年则正好相反。据此可以推断:不同学科之间的分数不等值问题是客观存在的,选测科目按学生测试成绩分布的一定比例转换成等级的办法有其合理性。另外,2010、2011年数学附加分均明显高于语文附加分,社会反响并不强烈,这说明文理分开后,文理科考生之间的分数不等值问题影响已经变小。与此相反,2008年关于文科生或者理科生吃亏的反映却非常强烈,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在同一录取类别内部分数不等值问题的影响非常大,不同选测科目成绩不宜直接计入总分。

4.学业水平测试优秀奖励政策微调合理

为了鼓励学生全面发展,2008高考方案设计了对学业水平测试一次性全A的学生加10分投档的办法。社会反映在公平性上有欠缺,并对成绩较为优良的学生形成了较大的思想压力。因此,从2010年起实施的新奖励办法改为学业水平必测科目“1A加1分、4A加5分”。

表6 学测优秀奖励政策改革前后数据统计表

2010年奖励办法调整后,学业水平测试6A的人数大幅下降,而其他各等级人数变动不多,据此可以认为这项改革对中学教学的导向性是强的,而且以往学生过多追求6A,确实学习负担较重。同时也可以看出统考分数与学测得A人数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进一步的计算则表明,各市得A率在全省的排名与其三门总分的排名基本一致。因此,从总体上看,全省各地在贯彻2008高考方案过程中没有走样,起到了引导中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作用。

5.性别因素对考生选科与成绩有一定影响

社会上经常的公平性因素除科类、生源地区外,还有性别因素。

表7 2011年江苏省普通高考男女生相关情况分析表

如上表所示,男生偏向于选择理科,女生偏向于选择文科。在统考科目中,除了数学科目男女生成绩差不多以外,女生的语文和英语平均成绩都明显比男生高,验证了女生较男生更擅长于语言学科的社会一般判断。目前的科目设置确实语言学科的比重较大,从不同性别考生的公平角度看,如果能引入更多的科目计入统考总分,应该更为合适。

6.分数扁平化对录取有一定影响

我省普通高校招生自2005年起实行平行志愿设置,平行志愿在减少填报志愿难度、降低考生落榜风险和避免院校断档的同时,也带来了分数扁平化等弊端,院校难以给进档学生安排专业。

自我省2008年实行“分数+等级”的高考方案以来,文化统考总分从750分降为480分,分数扁平化问题更加显著。我省给高校提供了“先等级后分数”、“先分数后等级”、“等级级差法”等参考专业方式。由于我省明确“语文、数学、外语为统考科目,突出基础学科的地位”,另外从实际操作来看确实存在着AB与B+B+、AA与A+B+等互相之间没有自然优先关系的等级组合,因此采用先等级后分数方式操作的院校极少,多数院校采用了先分数后等级或等级级差法。先分数后等级客观上比等级级差法简便易懂,即便是使用等级级差法的院校,其设置的等级级差分值都比较小,不会对排序成绩的分布形成大的影响。因此,在录取中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三门文化统考分数,分数扁平化问题难以由引入选测等级来解决。

表8 2007年江苏省普通高考普通类十分段统计表

江苏省2007年高考人数最密集的559~550的10分段有25194人,2011年人数最密集的319~310的10分段有30530人,大大超过2007年,分数分布更加扁平。

三、政策建议

1.开足开齐学业水平必修测试

在2008高考方案设计之时,学生均需参加高考方能录取,高考开考的语数外及选测科目不进行学业水平必修测试,目的是适当减轻学生负担。根据《纲要》中建立“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考试招生制度的精神,我省逐步试点高职单招、注册入学等新型录取模式。2011年为高职单招单独组织了一次文化统一考试,注册入学则仍使用高考成绩录取。从长远看,这些类型的录取可以不使用高考成绩,同时根据上面的结论,我省考生学业水平测试等级与文化统考成绩具有极大的相关性,学业水平测试的成绩应满足这些录取模式的选拔要求。

按照《纲要》确定的探索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的办法,今后我省可以举办语数外的学业水平测试,这三门测试的等级要求不作为高考录取的硬性条件,只是为高校进行录取试点工作提供考试成绩。

2.适当增加以分数制计入总分的考试科目

根据上面的分析,目前的文化统考科目数较少,语言类学科的比重较大,客观上对某些群体(如男生群体)不利,而且分数扁平化严重,不利于高校录取操作。经过高考方案的完善微调,文理科已经分开录取,物理作为全体理科考生的共同考试科目,历史作为全体文科考生的共同考试科目,均不存在分数不等值问题,可以分数形式计入统考总分。

为确保考生对考试科目的选择性,考生除了物理、历史外的另一门选测科目可以不同,这些科目仍以等级制为宜。

3.外语听力列入必修等级测试,同时外语高考总分值保持不变

高考中的英语听力考试受环境、设备、考生心理等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经过多年的经验教训,全省上下已达成共识,外语听力在高考期间一次性广播的考试方式风险太大,采用等级制机考方式则更为可取。曾有教学管理部门因采用等级制可能会削弱外语教学对此提出质疑。上面的分析表明,如果我省参照学业水平必修测试的方式管理外语听力考试,不会削弱外语听力教学质量。

另外,为了保证统考总分不再降低、分数扁平化不再加重,同时考虑到在这样一个全球化日益深入的时代,英语学科在高等教育和学生终身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已被社会广泛认同,即使听力部分从高考英语中剥离,英语的分值也不应再降低。

————————

参考文献

[1] 凌云.考试统计学.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盛骤,谢式千,潘成毅.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 郑若玲.公平——考试变革的主旋律.江苏高教,2007(3).

第8篇:高中一年级数学范文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 数学演绎 推理能力 元认知 思路架构

近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模式的转型,以适应新时期下社会对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现阶段,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以不同于往日,其不仅需要人才掌握牢固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其具备较强的应用能力,为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则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力推广素质教育改革,以提高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各中小学校纷纷响应素质教育改革的号召,不断地创新教育体制,以求把握教育事业发展的新机遇,解决所遇到的发展难题,从而实现教育事业的现代化发展。小学数学是素质教育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不容忽视。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相应的数学概念,还应当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演绎推理能力。

一、演绎推理能力和数学元认知的相关内容

演绎推理能力是一种具有科学性思维的重要能力,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地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这种能力不仅仅是要求人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将其作为一种有效的结局方式,更需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假设和研究,是验证假设结果的重要方法。加强对学生演绎推理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内容。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实际生活中,有很多问题都需要利用演绎推理能力来解决,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数学元认知,则是指一种开展数学认知活动的主要过程,是人们进行数学认知活动的一种结果,是对整个数学认知活动的一种全新认识。

二、高年级小学生数学推理能力结构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教师应当重视对学生数学推理能力的培养,以使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据研究调查表明,小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能够分为3种,分别是归纳推理能力、演绎推理能力和类比推理能力。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在对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结构进行研究的时候,我们发现又可以将其分为5种类型。一是可逆推理能力,二是类比递推能力;三是演绎推理能力;四是整分变换推理能力;五是归纳推理能力。

三、我国小学高年级数学演绎推理能力的元认知研究

就目前而言,我国对小学高年级数学演绎推理能力的元认知的研究有了一定的成就,其目的在于了解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演绎能力元认知的特点,并让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能够据此来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重新选择教学内容,并且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保障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虽然在现如今的研究中取得了不错的结果,但是仍然存在着不足之处,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总的来说,学生在数学元认知的三个重要部分都呈现出上升趋势。

四、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演绎推理能力的有效措施

(一)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

为了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教师认为在对学生演绎推理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应当重视对学生数学概念的传授和讲解,向学生传达数学公式所表达的含义和其应用方式,让学生了解一定的数学法则,但是教师却忽视了培养学生演绎推理能力的形式。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开展高效的数学教学活动,不仅仅是让学生通过模仿或是机械的记忆方法来学习数学,而是将合作探讨学习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去探索相关的数学问题,有利于加深学生的数学认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能够更快地掌握新的知识,以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比如说,教师在讲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和公式的时候,可以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践来进行摸索并充分理解。又比如,在学习简单的平面图形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在生活中寻找平面图形的存在,探讨平面图形的应用。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测量教室门的长度和宽度,然后计算门的面积。

(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在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为了让学生能够牢牢地记住所学到的内容,一定要遵循学生的认知原则和特点,通过让学生自行去研究和悟出相应的数学知识,以使其真正地掌握所学到的数学规律。在实施数学课程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来独立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学生应当充分利用自己所学到的数学知识,通过演绎推理来对问题进行剖析,以寻找最合适的解决方式。以学生演绎推理能力发展的特征为依据,可以将其分为三段论式,也就是先通过大前提来获得小前提,然后再通过小前提分析出最终结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做好引导工作,要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去揭开最终的数学真相。在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下,教师更应当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要让学生能够灵活地应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数学思维去思考所遇到的问题。比如,教师在讲解应用题的时候,可以将生活中的例子引入于题目中,让学生以自己的生活实践来解答问题。如某同学在文具店买了3支笔,一支笔的单价为2元,又买了两个笔记本,单价为5元,问学生共花费了多少钱?若学生有十块钱,其最多可以买多少东西?

五、结束语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演绎推理能力,优化学生数学元认知结构,是现代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现代数学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强对学生演绎推理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主动地去探究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满足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转变陈旧的教学思想,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和丰富的教学手段,以保障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第9篇:高中一年级数学范文

关键词: 师范类本科 物理专业学生 自学能力

师范教育培养的是未来的教育者。师范类学生自学能力的现状,既能反映出当前师范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又将直接决定未来中小学受教育者自学能力的发展。本研究拟对师范类本科物理专业学生的自学能力进行比较研究,意在调查现状与发现问题,进而试图探究高等师范教育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方面具有的规律和特点。

1.理论基础与实施过程

研究以首都师范大学续佩君教授提出的能力测评方法——“等价排除法” [1]为理论基础,设计了利用概念图绘制技术对被测量者自学能力进行定量“测量”的实验。具体操作是,首先,为了排除知识的掌握程度对自学能力“测量”的干扰,出示以“静摩擦力”为主要内容的知识卷,凡测试结果达优者才可参加能力卷的“测量”。然后,在能力卷中提供介绍概念图绘制技术的相关材料,由被测量者自学,并要求被测量者手绘关于“静摩擦力”的概念图。最后,由评分者根据概念图评价理论进行评分,进而比较研究被测量者的自学能力。

2.被测量者的选择

本研究随机选取四川师范大学物理学专业大学一年级学生61名,大学三年级学生63名为被测量者。

3.数据统计与分析

3.1信度和效度

3.1.1评分者信度

客观性测量有标准答案,因而无需考虑评分者之间的一致性问题。但是,当测量是主观性试题时,不同评分者对同一份试卷的评定会有所不同,甚至有较大差异,所以,必须进行评分者信度系数的估计。本研究的评分者为2人,评分结果有相同的等级出现,故采用斯皮尔曼(Spearman)等级相关方法计算各评分者之间的信度系数,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D为两位评分者对同一试卷所评等级之差,N为被评分的试卷数,n为相等等级数目。

本研究随机选取10份测量卷,由甲、乙两位评分者独立进行评阅,数据如下表1所示。

由此可知,两位评分人所评等级一致性程度较高,评分可靠。

3.1.2内容效度

本研究对概念图评价方式采用关系法,该方法已被证明具有很好的效度[2]。其次,关于能力测量的“等价排除法”的效度,在续佩君教授的系列研究[4—7]中亦获得了验证。最后,根据教育统计与测评技术相关理论,内容效度的确定可以通过考查评分者信度来衡量。“虽然它代表的是测验信度,但由于来自两个独立的评判者,因此符合程度越高越能反映测验的内容效度”[3]。由此可知,本研究的效度可以得到很好的保证。

3.2自学能力水平的年级分化

讨论以年级为自变量,以反映被测量者自学能力的“测量”成绩为因变量,数据统计情况如表1所示。

由表2可以看出大学三年级被测量者成绩的中位数、众数和平均数远大于大学一年级被测量者,平均分增长率更是达到44.027%。但是数据的波动程度(方差和标准差)同样也大于大学一年级被测量者,这说明大学三年级被测量者自学能力总体优于大学一年级被测量者,但同样呈现出不稳定、起伏较大的特点。

图1是大学一年级与大学三年级“测量”成绩的频数分布图。大学一年级被测量者曲线大致呈正偏态分布,曲线相对平滑。大学三年级曲线出现“双波峰”,呈“M”型分布,右波峰尖锐,在1.5—3分之间出现局部歧变。左波峰下面积小于右波峰下面积,说明大部分人位于成绩的中高分段。

大学一年级被测量者成绩分布较规则,平均分较低;大学三年级被测量者整体成绩高于大学一年级,高分段人数比大学一年级多,中间出现波谷,意味成绩分化严重,高低分数段人数占总人数比例大,中间段人数少。值得关注的是,大学一年级与大学三年级被测量者频数在0—2.5分段形态相似,在2.5—4分段大学三年级被测量者成绩出现跳跃。这似乎可以大胆推断,大学三年级被测量者经过2年师范教育,高分段人数激增,低分段人数有所下降,但中间段出现波谷,说明高等师范教育未能有效发展中间段被测量者的自学能力。

从整体角度分析频数曲线可知,自学能力与年级存在关联。年级越高,自学能力平均分等指标越高,说明被测量者的自学能力与年级呈正相关。自学能力是多层次递进式发展的,是随所接受教育的增加而逐渐地由较低水平的自学能力向较高水平的自学能力过渡和转化的,这同时也进一步说明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水平能有效提高自学能力。

3.3自学能力水平的性别分化

将性别差异作为自变量,研究被测量者的自学能力。相关数据统计如表3所示。

如图2所示,大学一年级男性被测量者频数曲线略成正偏态分布,中间段人数较多,大学一年级女性被测量者首尾人数集中,呈类“M”型分布趋势。对总体的正偏态分布,男性被测量者主要决定波峰,女性被测量者主要决定成绩分布区间范围。

图3给出四川师范大学大学三年级男女被测量者频数分布曲线。男性被测量者曲线平滑,波峰、波谷不明显,说明各分数段人数较平均。女性被测量者决定了该年级总体趋势(参见图1),导致总体曲线出现局部跳跃,并主要决定了高分段人数。

相同年级男女被测量者参试时处于同一受教育程度,外部条件也近似相同,那么造成自学能力差异的原因应属于内因(生理与心理)。一般地,面对同一问题,生理因素在一个群体中应表现出共同的趋势,而心理因素则因人而异,差别很大。总体上看,男性频数分布较平稳,女性频数分布却呈现为尖锐、集中、跳跃等不平稳状态。说明男性被测量者在自学能力方面,生理因素的影响大于心理因素,而女性则相反。结合图3可知,大学三年级被测量者频数分布曲线中右波峰(高分段)的出现,虽然是男女被测量者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女性被测量者贡献明显大于男性被测量者,而左波峰(低分段)的存在却主要由男性被测量者构成。

同时,结合图2、图3可知,不同年级、相同性别群体的自学能力未表现出共同趋势。同性别群体在经过2年系统师范教育后,其自学能力大体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都表现出波峰前移的特点。具体来说,男性被测量者频数曲线由大学一年级的正偏态分布转变为“M”型分布,高分段人数大幅上升,平均分上涨62.0547%,但低分段总人数与高分段人数基本持平。大学一年级女性被测量者频数曲线平缓,分布范围广,绝大多数集中于中低段位;大学三年级女性被测量者频数曲线略成负偏态分布,高分段激增,总体平均分增长73.3333%。说明师范教育对促进女性发展的作用更大。

4.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自学能力的分化从发生机制来看是教育培养与性别自然取向交互影响的结果。自学能力无论是从年级还是性别上表现出来的差异,都可以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师范类物理专业学生自学能力发展过程总体上是一个由外向内逐步深入的过程。被测量者在自学能力发展过程中的规律不严格一致,也没有明显的特点,但在连续的发展变化中还能看到相对的阶段性和相似性。

从年级差异图表可以看出,四川师范大学现行培养方法和教材较得当,在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在对男性群体培养方面有明显不足,主要体现在自学能力较薄弱的男性群体上。因此,建议在进一步加强高等师范教育质量和水平的同时,按照学生生理发展的客观规律,针对不同性别学生采取差异式的培养方案,以达到因材施教、共同发展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续佩君.物理能力测量研究[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100-101.

[2]安立静.概念图评价及其信度和效度的研究[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07.

[3]全,宋乃庆.现代教育统计与测评技术[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14.

[4]续佩君.中学物理教学培养学生能力的量化研究(一)描述能力水平的因子和能力级别[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0,21,(1).

[5]续佩君.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能力的量化研究(二)中学生的物理能力教育目标[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