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高中家庭教育范文

高中家庭教育全文(5篇)

高中家庭教育

第1篇:高中家庭教育范文

关键词:网络时代;高中生;家庭教育;指导路径

鉴于高中生特殊的年龄和成长阶段特点,其教育问题需要学校和家长共同协作来完成。互联网环境是现阶段高中生所处的典型学习和生活环境。利用好网络资源和平台,提升家庭教育质量,是非常关键的问题。

一、现阶段高中生家庭教育中的问题

(一)学生与家长之间缺乏对等交流高中生正处在一个身心发展的特殊阶段。同时,这一成长阶段的教育和引导,也会对其个人的成长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家长和家庭环境作为高中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角色,其对高中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且非常深刻的[1]。但从现阶段高中生与家长沟通和交流的状态来看,家长对其与孩子关系的认知存在偏差,导致双方的沟通存在不平等现象。这种缺乏平等性的沟通会导致家长对学生的思维和心理状态缺乏准确了解,会进一步影响两者的后续关系建设。

(二)家长对网络环境的认知具有片面性这一点主要是指家长由于年龄阶段和实践能力的限制,对网络平台的应用原理、优势与作用并没有一个充分、全面的了解,反而由于对子女管理和控制的敏感性,放大了网络平台的负面作用,从而在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和平台应用时一味地采取限制的方式进行管理。这实际上意味着家长放弃了一部分应用网络平台实施家庭教育和引导的优势,也容易引发亲子之间的矛盾,不利于优化家长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二、有效应用网络环境指导家庭教育的路径

(一)利用网络平台促进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上文已经提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高中生教育和引导工作开展的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从层次上来讲,家庭教育实际上也是学校教育环节的一种延续和发展。为了更好地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是必不可少的。而有了网络平台的支持,教师与家长就可以通过社交群平台,随时随地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沟通。网络信息传播的实时性和开放性能帮助家长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在校学习的状态。对教师来说,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状态也能通过网络平台呈现。这为学校和家庭两个环节的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便利。家长了解学生的在校学习状态更有利于其通过家庭教育的引导,从思想意识和心理状态上对学生进行干预和指导,通过转变学生的心态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

(二)利用网络平台提供更多元的家庭教育指导网络环境的最显著特点在于其平台上的资源和信息有显著的多元性特征。从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上来讲,传统模式必然无法适应现代高中生的需求。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可以通过与教师的沟通与交流,在广泛的网络资源中选取适当的家庭教育模式,有针对性地应用在学生的家庭教育中。例如,学校可以建立家校沟通的网络平台或微信平台,定时推送一些具有教育指导价值的高中生教育案例和方法,供家长参考[2]。另外,为了增强教育的互动性,教师和家长还可以通过视频、语音等交流方式,在面对面的沟通中提出一个阶段学生的具体问题,并在家长之间、家长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中寻求良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另外,网络平台上本来就有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讲解或公开流通的教育资源。这些教育资源对学生家长和教师都有相应的借鉴和学习意义,可以同步促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提高双方协作教育的效果。

(三)营造良好的网络教育环境网络平台的开放性虽然使信息的交流和互通更加自由和便捷,但也意味着一些负面的网络信息有可能进入到教育所用的网络平台和环境中。因此,学校应当加强网络平台维护的力度,针对网络平台上的一些负面信息和内容,向家长传授引导学生正确认知和理解的方法,从而避免负面的教育教学信息和内容影响到高中生的身心健康,为其营造一个稳定、健康的网络教育环境。环境的影响对高中生是具有持续性作用的。只有学生在一个稳定、良好的环境中学习,教育才能切实取得预期的效果。

三、结束语

总之,高中生的教育问题需要学校和家长双方都切实转变思想,调整教育教学方法,并有针对性地利用网络平台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便利,既规避网络环境中的不足,又充分利用网络信息的优势,切实将网络环境的作用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环节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陶亚哲,王伟文,梁超.以项目实施推进家长教育指导工作:美国“家长即教师”项目(PAT)及其启示[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7(8):91-94.

第2篇:高中家庭教育范文

[关键词]高中生;家庭教育;生涯规划

生涯规划是指在进入不同的人生阶段之前明确自己的角色与实施规划,从而增强人生的目标感,减少由于缺乏生涯规划而产生的迷茫感。高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初步形成的时期。当前,生涯规划在高中教育中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很多高中生对于自身的发展也存在不同程度的迷茫感,因此我们需要正确认识生涯规划的重要任务,并且通过发挥家庭教育以及家校合作的作用,提出高中生进行生涯规划的思路。

一、高中生生涯规划的目标与任务

高中生的生涯规划指导不仅仅是给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出规划,更多的是帮助学生学会思考,思考自己想要过怎样的人生。这是对生命个体的尊重,更是对社会生命的深远透视。因此,可以将高中生生涯规划指导的目标理解为通过给予学生正确、恰当的指导,使他们学会平衡人生中遇到的各种社会关系,明确自己将要扮演的社会角色,从而对自己未来的人生道路充满信心。从国际生涯规划教育的发展形态来看,在高中阶段进行有效的生涯规划指导,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科选择能力与职业规划能力,可以使学生明确自己未来的发展道路,而且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选择与自己成长需要和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知识、技能,学会如何持续保持与社会、与他人的良好发展关系,最终促进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高中生生涯规划的主要任务,应该从两个方面考虑:第一,生涯规划教育的开展应当结合高中阶段这一特殊时期。高中阶段是学生面临升学与成长的特殊阶段,这一时期的生涯规划对学生未来的成长至关重要。培养学生以选择能力为核心的人生规划能力,能够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自己的人生选择。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这种生涯规划能力的培养与高考改革制度的推进和高中教育的持续发展都有密切的联系。第二,生涯规划与教育改革的持续性、开放性都密切相关。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新时期的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培养学生的生涯规划能力,可以增强学生面对社会变化时的适应能力,而这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以及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调查显示,超过90%的高中生对于什么是生涯规划以及如何进行生涯规划都缺乏系统的认知。很多学生都是在学校政策的要求下,需要做什么就做什么,但是他们对于自己并没有明确的生涯规划的认识。同时,高中生面临着升学的压力,他们往往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无暇顾及其他的事情。

(二)高中生对自我能力的挖掘有待提升

虽然很多高中生在儿时参加过各种兴趣班,但是绝大多数学生对于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并不是完全了解,通常情况下都是在父母的安排下进行学习。当这部分高中生逐渐长大,面对越来越大的学业压力,不能继续进行兴趣班的学习时,对于自己真正的兴趣以及能力,学生都表示不太清楚。在问及职业发展时,学生对于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也表示常常充满迷茫。

(三)高中生的生涯规划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目前,高中学校在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方面的活动开展十分有限。即使有些学生受到过生涯规划的相关教育,学校也无法为其继续提供足够的帮助。学校无论是在相关的课程开展方面,还是在实践活动的组织方面,都缺乏系统的规划,无法从根本上满足高中生多样化的生涯规划指导需求,久而久之,学生的积极性被打消。

(四)家长与学校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

当前的高中学生群体是“00后”,他们思想十分独立而且活跃,但是不愿与自己的父母多沟通,尤其是在生涯规划方面。很多父母可能对孩子的生涯规划方面的认知也不足,也无法给予孩子更多的鼓励与帮助。普遍情况下,绝大部分家长关注的都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很少关注孩子的生涯规划方面的教育。在重重的压力下,学生的兴趣与理想变得越来越模糊。

三、家庭教育与高中生生涯规划

(一)注重高中生的心理疏导与心理调控

如今的社会环境复杂多变,教育体系改革一直在不断调整,高中教育的内容、考核与评价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高中生的心理角度来说,必须适应教育改革的节奏、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才能够形成稳定的心理适应能力。而对于高中生来说,高中阶段是他们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而且也是“自我”意识的形成时期,他们强大的自我概念的形成是进行生涯规划指导的重要基础。加之这一时期的高中生面临较大的学习压力,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迫切追求独立和自主,因此家庭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家长要能够理解高中生这一特殊时期的特殊性,并通过有效的心理疏导帮助高中生形成乐观、自信的良好品质,使他们逐渐具备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良好心理品质。

(二)注重生活辅导与健康生活适应

生涯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生命价值观,使他们的生命获得成长。在这个过程中,家庭教育的作用显得十分重要。教会学生实现生涯教育的最终目标,需要学生在家庭生活中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扮演好生活中的角色。只有先让学生在家庭生活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使学生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准确地找到自己的位置。在家庭教育中,特别需要教会学生学会如何与同伴相处,这对于未来的人际适应能力十分重要。家庭教育需要通过合理的引导、减少负面因素的影响,引导高中生向往积极、健康的生活。以上这些都需要家长在生活中对高中生给予足够的引导与培养。

(三)生涯规划指导中家校合作的对策

家庭教育的作用发挥需要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我们要不断探索新时期的社会发展与职业发展需求,对高中生的职业发展规划进行必要的试探,再进行具体化的引导,协助高中生建立全面的自我检索体系,使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发展需求进行正确的生涯规划。要想更进一步促进家校合作,就需要对当前的家校合作现状进行必要的改进。目前的家校合作方式开展得并不完善,家校双方因为角色的差异和观念的不同很难形成丰富高效的合作形式。因此,要首先改变这种现状,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要积极改变心态,进行良好沟通,消除计划实施过程中的障碍。与此同时,还要不断探索新的合作方式,积极运用现代信息资源和手段,建立新的交流平台,为高中生生涯规划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注重课堂外的实践感悟

生涯规划教育的开展不仅仅是知识方面的传递,还包含技能方面的培养与传递。技能的学习需要依靠学生的自我探索和实践体验,实践体验必须打破传统的封闭思想,充分利用家庭教育这个课外实践场地,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分工合作,使学生体验到来自未来生涯规划教育的角色定位。在活动的形式上,课外的生涯教育可以设计多元化的实践与体验活动供学生选择,如大学游学、单位见习、企业实习、校友访谈、职业达人访谈、社会调查、生涯规划书制定、生涯叙事报告撰写、创业计划书制定、面试模拟等,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开展自我探索、职业体验活动。生涯规划是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内容。高中阶段的学生面临着进入高等教育或者进入社会的选择,而这时的社会文化因素对他们的心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家庭教育是社会文化因素的直接体现,对高中生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我们强调家庭教育的作用,充分发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作用,使家校形成巨大的教育合力,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青,陈云.高中生生涯规划现状及对策研究———基于家校合作的生涯规划辅导[J].教育导刊,2017(8).

[2]程利娜.陕西省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差异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0(5).

[3]朱仲敏.教育转型背景下普通高中生涯教育内容设计与实施路径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7(3).

[4]吴丽萍.高中生生涯规划与发展管理课程的开发与实施[J].浙江教育科学,2014(2).

第3篇:高中家庭教育范文

【关键词】高中生家庭教育心理健康

高中生是心理发展的特殊时期。经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高中生基本具备了心理适应能力,但仍需进一步的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作为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影响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因此,家庭教育滞后对高中生心理健康发展具有明显的制约作用。

一、家庭环境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溺爱孩子导致的心理承受能力脆弱

在西藏,许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这使得父母非常爱他们的孩子。在家里,他们不想让他们的孩子做任何事情。他们希望孩子的所有要求都能得到满足,这样孩子们不仅觉得这是对的,而且其他人应该这样对待他,导致心理承受能力差。他们不仅自私,还具有很强的自尊心,他们不知道如何与他人交往,导致师生关系以及学生关系薄弱。

(二)父母的期望过高导致孩子性格缺陷

一般来说,家长对学生的期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育期望。目前,大多数家长希望他们的孩子在学校表现良好。在未来,他们将能够成功地进入一些重点大学,并获得更高的学位。父母的高期望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沉重的负担。更大的心理压力影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第二,人际期待。在学生教育中,许多家长过多地干预学生的人际关系,尤其是与异性的关系。他们担心他们的初恋会影响他们的学习。父母干预也更可能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父母的愿望过于迫切,不仅不能使孩子好起来,反而会使孩子感到更大的压力,这导致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差距,更严重地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他们感到焦虑、低沉、沮丧甚至极端。

(三)父母感情不和给孩子造成不良性格

我们常说:“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从各种情况来看,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许多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大多是家庭不和谐。父母可能因为各种原因争吵甚至打架。我们知道,即使精神健康的儿童生活在充满冲突和争吵的家庭中,他们的心理也会受到微妙的影响,他们的个性也会变得暴力、敏感和冲动。这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

二、家庭教育对高中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家庭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仅仅通过学校对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够的。家庭教育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家庭教育也是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许多家长只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没有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使得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学校应该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家长通过与学生和家长有关的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当学生周末放学回家,家长也需要控制他们在互联网上的时间,加强与子女的沟通。

(二)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

家庭是高中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良好的家庭环境对高中生的健康尤为重要。作为家长,在营造家庭环境时,要积极营造和谐温暖的家庭氛围。和谐的家庭总是充满欢笑和幸福,孩子在这样的环境里也会感觉到幸福和快乐,而且,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决定,让他们体会到爱和关心,从而更好地去爱别人。

(三)多与子女进行沟通

沟通是建立良好家庭关系的重要桥梁。在家庭中,沟通往往是最有效的。目前,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超越了社会成员的精神生活。许多中国父母盲目追求物质生活,提高了孩子的生活水平。然而,仅仅给孩子一个物质优势并不能指导他们的心理健康。建立良好的关系取决于他们之间的沟通。只有通过沟通,相互之间才能获得相互信任。它在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孩子长大后,他们最想要的是照顾他们的父母。在很多情况下,父母的言行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父母不应过分追求物质生活。更重要的是,父母应该与孩子沟通,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具体而言,家长可以在课余时间和孩子一起阅读或参加户外活动,加强交流和理解,为中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铺平道路。

三、结语

总之,家庭教育作为高中生的生命教师,对学生的总之,家长作为家庭教育的启蒙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只有具有较好心理素质的家长才能培养出具有较好心理素质的孩子。家长首先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家长可以积极采取科学的教育措施来对待,即使家庭可能没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条件,也要创造条件,让孩子得到应有的心理健康教育。毕竟心理教育也是新时期加强高中生素质教育的必要要求。

参考文献

余凤红2010《浅谈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作用》,《教育探索》第9期。

第4篇:高中家庭教育范文

【关键词】高校;家庭教育;协同指导

一、我国家庭教育协同指导存在的主要困境

(一)父母在实施家庭教育中主体责任缺失,参与意识不够。1.主体责任缺失。许多家长送孩子上学时会说“老师,我们把孩子送给您了,您可得给我们教好啊……”,认为子女的教育完全应该在学校的框架内进行,忽略了自身的家庭教育;另一部分家长虽有教育的愿望,但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无从下手;还有部分家长忙于工作或其它原因导致顾不上对孩子的教育。当孩子发展出现问题时,又习惯把责任归咎到学校方面,推卸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教育责任。这种现象在我国目前有上升的趋向,将不利于我国国民整体素质的提升和社会的和谐稳定。2.参与意识不够。家长对学校和社区组织的家庭教育讲座热情不高,常见参与人员一般为孩子的爷爷奶奶,充分暴露出父母对自己孩子的教育缺乏参与意识。只有当孩子出现比较严重的问题时,父母才意识到要好好教育孩子,但是孩子的问题不是一两天形成的,也不会有灵丹妙药能立刻见效,在这种情况下,好多家庭只能无耐的接受孩子教育失败的事实,并承受着来自各方的压力,痛苦不堪。(二)学校的主动意识不强,指导缺乏科学性。1.学校在实施家庭教育中缺乏主动性。在实施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学校方面表现差异较大,部分学校对该项工作积极性不高,缺乏主动性,虽然开设了家庭教育课程,但一般都是为了应付检查或者宣传需要而流于形式,导致内容单一,更有部分学校表现为对家庭教育工作不配合甚至抵触。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学校的态度首先与学校校长的认知水平有关,其次是因为政府对学校的考核缺乏庭教育指导这一项,或者考核指标不具体导致考核形同虚设造成的。2.指导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学校在组织实施家庭教育指导时缺乏相关研究,导致所开设家长课程不能准确反映当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学校对开设家长课程的效果也缺乏追踪,缺乏与家长及时的沟通,导致许多家长对学校组织的家庭教育课程持应付的态度,使开设家长课程的预期效果大大折扣。(三)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监管意识不强,政策支持不到位。家庭教育实施虽是以家长为主,但实际上存在多个指导主体,政府往往不能充分发挥自己在其中的作用,不能及时制定关于家庭教育实施和指导的相关配套政策和考核指标,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参与的主动性和社会对家庭教育指导的关注和重视。

二、高校在实施家庭教育协同指导中的策略

(一)明确家长的主体责任,提高家长的参与意识。1.争取政府政策支持,明确家长的主体责任。高校应积极向政府进言献策,推动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把家庭教育质量纳入各单位对职工的考核体系,并制定具体可行的考核指标,明确家长在当中的主体责任。同时,引导家长加强学习,及时把握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不断学习家庭教育的新理念和思想,提高自己教育孩子的水平和能力。2.与社区配合,提高家长的参与意识。高校要充分发挥科研优势,制定详尽的家庭教育实施与指导计划,联合各种专业社会组织,积极争取社区配合,把家庭教育工作纳入社区管理,采取丰富多样的形式,加大家庭教育的宣传力度,在有条件的社区设立家长学校,定期举办家庭教育知识讲座,通过持续渗透,提高家长的参与意识,有序推进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二)与学校结合,提高其实施家庭教育指导的主动性和科学性。1.改变校长和教师认知,提高其在实施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中的主动性。争取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支持,对学校校长和教师进行家庭教育实施与指导工作的系统培训,彻底改变校长和教师的认知,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作用,积极配合政府和家庭教育社会组织的工作,把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当作大事来抓,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对学生教育的合力,切实提高我国的家庭教育水平。2.积极与学校对接,提高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科学性。高校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科研优势,深入学校调研学生的家庭教育状况,重点对当前我国家庭教育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突出问题进行研究,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需求为学校制定系统的家庭教育指导计划和设计丰富的指导内容,提高学校实施家庭教育指导的科学性。(三)与政府主管部门沟通,明确政策,加强监管和考核。1.明确政策,加大政府对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支持力度。教育主管部门应把家庭教育指导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成立统一管理部门和专门研究机构;积极争取财政支持,设立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专项经费,并组织专家加大科研力度,完善体系,开发符合时展的教材和课程,保证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科学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大政策的支持力度,争取把对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列入对学校和家长所在单位的考核体系,加大权重并细化指标,统筹规划,统一指导,形成政府主导、家长参与、学校组织、社会支持的家庭教育工作新局面。2.加强对家庭教育指导实施效果的监管和考核。高校科研机构要对家庭教育指导实施效果的监管、考核体系进行研究,助推政府形成对家庭教育指导实施效果的问责机制,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李海云,刘文艺.我国家庭教育指导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1):34-38.

[2]宴红."家庭教育指导"概念辨析[J].江苏教育,2018(9):50-51.

第5篇:高中家庭教育范文

【关键词】高中生;家庭金钱教育;父母差异

一、问题提出

近年来,随着“月光族”、“啃老族”等名词与社会现象的出现,越发凸显金钱管理能力、金钱教育(moneyeducation)以及父母教养之重要性。大量研究指出,现代公民需具备正确的理财素养,且应从小实施理财教育。[1]每个人,无论性别、年龄或婚姻状况等,都需管理个人或家庭的金钱。然而,从小到大,我们对金钱的概念从何而来?除了自学之外,我们对金融与理财的概念可能来自学校的基础金融与理财教育,或是家庭中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对于金钱与消费概念的教导。鉴于此,本研究试图从“家庭”的角度切入,并从青少年子女的观点,探讨父母在家庭中如何进行金钱教育。基于此,本研究之目的为:1.了解高中生知觉父母金钱教育概况。2.探讨高中生知觉父亲与母亲金钱教育之差异情形。3.为高中生父母金钱教育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研究设计

1、调研工具本研究旨在了解贵州省铜仁市高中生知觉父母金钱教育概况,属于对现况之调查,故研究方法采用量化研究的“问卷调查法”。调研问卷参考相关量表编制而成,并经内容效度、项目分析与因素分析考验。本研究采用共同因素分析之主轴法,共抽取出四个因素,累积解释变异量为40.06%。量表共计32题,包含四个方面:金钱沟通、金钱规范、身教示范、金钱管教。量表为李克特四点式量表,从“非常同意”、“同意”、“不同意”、“非常不同意”分别给予4至1分。分数越高表示高中生感受父母金钱教育的程度越高,反之则越少。正式施测总量表之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86,分构面之信度系数介于0.71至0.86之间。2、调研对象本研究以贵州省铜仁市为研究样本的选择地区。铜仁市是贵州省辖地级市,有“中国西部名城”之称,享有“黔东门户”之美誉。截至2014年4月,铜仁市国土面积1.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27万,聚居着土家、汉、苗、侗、仡佬等29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0.45%。[2]本研究以2016学年度铜仁市13所高中学校一、二、三年级的在学学生为母群体。因现在高中多元化,为求样本的统一性,不考虑非普通高中学生。根据研究者的人脉网络,共发放500份问卷,剔除无效问卷后,得有效样本452份,男生有240人(53%),女生有212人(47%);一年级所占人数最多(38%),其次为二年级(35%)。3、数据处理与分析本研究以IBMSPSSStatistics22.0进行统计分析,以描述性统计分析受试者之个人与家庭背景,以及父母金钱教育之现况;以单一样本t检验分析“父母金钱教育”与量表之中间量尺是否有显著差异。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高中生知觉父母金钱教育的现状根据表1,铜仁市高中生对“父母金钱教育”知觉之平均得分,母亲为2.9,父亲为2.81,在四点式量表中接近“同意”选项,且皆显著低于四点式量表的中间量尺。可知铜仁市高中生感受父母施行金钱教育的程度偏低。具体而言,无论是父亲或母亲,仅“身教示范”显著高于理论中点,“金钱沟通”与“金钱规范”皆显著低于理论中点,显示高中生能感受到父亲和母亲在金钱方面之身教示范,但较无法感受到父母和自己沟通讨论金钱议题,以及对自己在金钱方面之规范。2、高中生知觉父亲与母亲金钱教育的差异情形本研究进一步将各题项选择“非常不同意”与“不同意”合并为“不同意”,“非常同意”与“同意”合并为“同意”,并将父亲和母亲之数据分别统计分析。首先,在“金钱沟通”方面,有高达八成以上之高中生皆感受父母和自己讨论“有关金钱信用的话题”。而在讨论金钱的意义与价值方面,子女感受到的金钱教育,父母皆达七成以上。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规定子女要记账、做预算”方面,有超过五成的高中生表示“不同意”。以上显示,父母亲皆重视子女关于金钱信用的议题,但仅有约三至四成的父母亲会要求子女记账与做预算,显示高中生的父母对于子女金钱观念的建立高于执行面。其次,在“金钱规范”方面,“父亲或母亲会告诉我家里的经济收入状况”,选择“不同意”者,父亲有60.1%,母亲有53%。而“父亲或母亲会告诉我家里的经济支出状况”,选择“不同意”者,父亲为50.2%。在“父亲或母亲会教我养成节省的习惯”,子女认同的感受程度,父亲为86.5%,母亲为91.5%。而“父亲或母亲只会购买所需的用品或按照清单购买”皆以“不同意”者占多数。再次,在“身教示范”方面,“当父亲或母亲有金钱的问题时,会找正确的管道解决”,选择“同意”者,父亲为93.5%、母亲为95.5%;“父亲或母亲购物时,在金额上会量力而为”,选择“同意”者,父亲为90.5%、母亲为92.4%;“父亲或母亲不会跟别人比较,而购买昂贵的精品”,选择“同意”者,父亲为85.1%、母亲为85.9%,“父亲或母亲没有因借贷问题,而有偿还不出的情况”,选择“同意”者,父亲为80.1%、母亲为82.5%。而“父母不会以礼物或金钱,代替关心或是弥补不能陪伴的遗憾”以及“父母曾带我去金融机构办理储蓄”这两项,“同意”所占的比例仅六、七成。上述结果显示,子女感受到父母在金钱教育上的身教示范皆有八成以上。父母在解决及处理金钱问题上,子女能感受到父母以身作则,但有些父母可能因工作等因素,无法常陪伴孩子,故还是会以物质的供给来弥补对孩子的愧疚与缺憾。另一方面,在储蓄方面的教导示范也偏低。最后,在“金钱管教”方面,同意“当我犯错时,父母亲不会用扣我的零用金当作处罚,而是用其他方式代替”所占最多。在“表现良好”及“帮忙家务”时父母不会给予零用金作为奖励者约达七成,但在“成绩进步”的奖励,仅六成的父母不会利用零用金作为奖励。由此可知,父母会以金钱来激励子女努力读书的比例,还是较“行为表现”与“协助家务”来得多。可见,高中生对母亲金钱教育知觉之情形显著高于父亲,显示高中生对父母金钱教育之感受程度,母亲较父亲来得高。这是因为当前社会主要家庭经济来源还是以父亲为主,因此教育子女的重担以及金钱观的传递与教导多半以母亲为主,故本研究推测这可能是造成子女对母亲金钱教育感受程度较高之原因。再者,从金钱教育的四个分维度来看,母亲较常与子女讨论金钱议题,对于子女的金钱使用上会给予规范与建议,且会以身作则。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金钱管教”这部分则是父亲高于母亲,显示父亲较常以金钱作为管教子女的方式,亦即以金钱奖励或处罚子女,或是以金钱或物质补偿对子女的关爱。

四、研究建议

金钱教育是培育孩子理财、投资等金融财务观念的基础。本研究从高中生的视角来看家庭中施行金钱教育的情形,发现父母在家中教导金钱教育的情况偏低,且父亲在这方面投入情况较母亲低。以下根据本研究之发现,针对父母、学校与教育相关单位,以及后续研究提出建议。一是给父亲的建议。本研究发现子女感受父亲施行金钱教育的程度明显低于母亲,且父亲较常以金钱作为奖励或处罚子女的方式。故建议父亲多与子女分享金融议题、消费与预算收支等概念,利用轻松的谈话方式引起子女的好奇心并适时导正子女的金钱观念,不要让孩子有父亲是提款机的形象,不了解父母赚钱的辛劳,对金钱产生错误的价值观。再者,父亲也要避免以金钱奖励子女本身应尽的本分,或是以金钱或零用钱作为关爱子女的替代品。应以口头称赞或实际行动肯定与关心子女。二是给母亲的建议。本研究发现子女对于母亲施行金钱教育的感受程度高于父亲,故建议母亲可与子女讨论金融消费、储蓄与预算规划,建立子女正确的金钱观。再者,值得关注的是,本研究发现教育程度较低的母亲会使用金钱作为奖赏与处罚,或是表达对子女的关心,故建议母亲宜调整这方面的管教方,勿以金钱奖赏子女本分内应尽的责任与义务,例如:参与家务工作、学业成绩进步等。三是给相关教育单位的建议。本研究发现,父母对子女的金钱教育仍显不足,建议教育相关单位宜对父母推广家庭金融基础教育之重要性。学校可透过家长座谈会等机会,办理家庭资源管理与金钱教育方面之课程与讲座,提供多元的资源与管道让父母学习如何对子女进行金融教育。另一方面,学校亦可结合民间的金融教育推广协会、金融机构等资源来对家长推广金融教育。

【参考文献】

[1]戴金花.我国中小学理财教育的缺失及对策[J].当代教育科学,2010(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