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机电一体化实训总结范文

机电一体化实训总结精选(九篇)

机电一体化实训总结

第1篇:机电一体化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光机电一体化;实训装置;理实一体化教学;项目化教学;模块化教学

中图法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0)01-254-03

Application of the Opto-Mechatronics Practice Training Equipment in Course Teaching of Mechanical Specialty

FANG Gui-sheng, SUN Ping

(Zhejiang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College, Hangzhou 310018, China)

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equipment is mainly used to verification experimental teaching. It is deficient to foster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and creativity. The opto-mechatronics practice training equipment which adopts open architecture and modular structure, applies various technologies, such as mechanical technology, electrical control technology, PLC technology, pneumatic technology, sensing technology to train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y. In this paper basic structure and main functions of the opto-mechatronics practice training equipment are introduced. Some course modules and course projects of mechanical specialty are designed based on the equipment. Finally, by making an example in the electrical control and PLC course teaching, the teaching method combin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is described.

Key words: opto-mechatronics; practice training equipment; teaching combin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project teaching; modular teaching

1 概述

职业教育的核心是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是专业理论课和实训课分开进行,其弊端是理论和实践相分离,重理论而轻实践,教师教学缺乏新意,上课枯燥乏味,学生听课不感兴趣,上课昏昏欲睡,这样直接造成的后果就是培养的学生动手能力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差,课程教学难以达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是适当引入实训设备,探索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理实一体化教学作为职业院校专业教学中探索创新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将理论学习和实际训练紧密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求学校建立专业教室,配备相应的专业设备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设施,将有关专业设备和教学设备同置一室,将专业理论课和生产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在专业教室中进行教学[1-2]。

高职高专机电类课程教学大多需要实验实训设备的支撑。传统的教学仪器设备主要为了满足某门课程验证性实验的需要,缺乏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光机电一体化实训装置融合了机械、电气、PLC、气动、传感等多种技术,采用了开放式和模块式结构,可满足《电气控制与PLC》、《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与维护》等多门课程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需要。正是基于以上考虑,我校在省财政的支持下,面向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等专业课程教学的需要,引入了光机电一体化实训装置和模块化生产线等设备,并积极探索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效,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社会竞争力。

2 光机电一体化实训装置的基本构成

2.1 光机电一体化实训装置的总体结构

光机电一体化实训装置由型材导轨式实训台、典型机电一体化设备机械部件、PLC模块、变频器模块、按钮模块、电源模块、低压电器模块、模拟生产设备实训模块(包含上料机构、搬运机械手、皮带输送线、物件分拣等)、接线端子排、各种传感器、警示灯和气动电磁阀等组成。整体结构采用开放式和拆装式设计,学生可以组装、接线、编程和调试由上料机构、搬运机械手机构、皮带输送线和物料分拣组成的光机电一体化设备。装置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2.2 装置主要模块的基本组成

1) PLC主机:采用了CPU226 AC/DC/晶体管(24路数字量输入/16路晶体管输出)、两个RS-485通信口、EM222(8路数字量输出),在PLC的每个输入端均有开关,PLC主机的输入/输出接口均已连到面板上,方便用户使用。

2) 变频器模块:采用西门子MM420变频器,三相380V供电,输出功率0.75KW。集成RS-485通讯接口,提供BOP操作面板;集成3路数字量输入/1路继电器输出,1路模拟量输入/1路模拟量输出;具备过电压、欠电压保护,电机过热保护,短路保护等。提供调速电位器,所有接口均采用安全插连接。

3) 电机模块:包括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步进电机和步进电机驱动器等。

4) 低压电器模块:配备了交流接触器、热继电器、电子式时间继电器、中间继电器、变压器、整流电路、能耗制动电阻、带灯按钮、断路器、熔断器、行程开关、组合开关、转换开关、速度继电器、磁性开关、急停按钮、复位按钮、自锁按钮等低压电器。

5) 气动模块:包括了静音气泵、单杆气缸、双杆气缸、气动手爪、单控电磁阀、双控电磁阀、旋转气缸等。

6) 传感器模块:具备了电感传感器、漫反射式光电传感器、对射式光电传感器、光纤传感器,可区分金属物料和非金属物料、不同颜色的物料。

7) 触摸屏与组态模块:配备了深圳步科EVIEW MT4200工业触摸屏和EV5000组态编程软件。

2.3 装置主要部件的工作原理[3]

1) 机械手搬运机构

当存放料台检测光电传感器检测物料到位后,机械手手臂前伸,手臂伸出限位传感器检测到位后,延时0.5秒,手爪气缸下降,手爪下降限位传感器检测到位后,延时0.5秒,气动手爪抓取物料,手爪夹紧限位传感器检测到夹紧信号后;延时0.5秒,手爪气缸上升,手爪提升限位传感器检测到位后,手臂气缸缩回,手臂缩回限位传感器检测到位后;手臂向右旋转,手臂旋转一定角度后,手臂前伸,手臂伸出限位传感器检测到位后,手爪气缸下降,手爪下降限位传感器检测到位后,延时0.5秒,气动手爪放开物料,手爪气缸上升,手爪提升限位传感器检测到位后,手臂气缸缩回,手臂缩回限位传感器检测到位后,手臂向左旋转,等待下一个物料到位,重复上面的动作。在分拣气缸完成分拣后,再将物料放入输送线上。

2) 物料分拣机构

当入料口光电传感器检测到物料时,变频器接收启动信号,三相交流异步电机以30HZ的频率正转运行,皮带开始输送工件,当料槽一到位检测传感器检测到金属物料时,推料一气缸动作,将金属物料推入一号料槽,料槽检测传感器检测到有工件经过时,电动机停止;当料槽二检测传感器检测到白色物料时,旋转气缸动作,将白色物料导入二号料槽,料槽检测传感器检测到有工件经过时,旋转气缸转回原位,同时电动机停止;当物料为黑色物料直接导入三号料槽,料槽检测传感器检测到有工件经过时,电动机停止。

3 基于实训装置的课程模块与项目设计

光机电一体化实训装置融合了机械、电气、电动机、PLC、气动、传感等多项技术,并面向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采用了开放式和拆装式结构,可根据课程内容需要选用不同的模块组合,满足《电气控制与PLC》、《液压与气动控制》、《变频调速技术》、《检测与传感技术》、《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与维护》等多门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的需要。表1为利用该实训装置开发的课程模块和教学项目。

4 基于实训装置的理实一体化教学

4.1 理实一体化教学场地安排

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开进行,造成理论与实践分离,而且实验实训室功能单一,设备利用率低。为了改变这种现状,突出职业教育的实践性,我校引入了光机电一体化实训装置,并根据现场化教学的需要,将教学环境设计为现场教学模式, 建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专业教室,融教室、实训、实验、考工于一体, 使专业教室具有传统教学、多媒体教学、实物展示、演练实训、考工强化训练和考工等多种功能, 营造出良好的职业氛围和环境。整个一体化实训室面积达150m2,室内配备了九台光机电一体化实训装置,一套MPS模块化生产线实训装置,以及46台电脑和投影、音响教学设备,配备了统一的实验桌椅、黑板、仪器柜等,可满足单班课程现场化教学的需要,实现课程教学做于一体,教学场地布置如图2所示。

电脑与操作台区属于基础教学部分,主要用于知识讲解、课程讨论、软件编程、低压电器实训等。实验桌上安装了网孔板,既用于液晶显示器的保护,又可固定常用的低压电器,作电工实训用。光机电一体化实训区属于应用部分,既可用于单门课程的实训需要,也可满足课程综合教学的需要,如PLC实训、变频调速实训、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操作等。模块化生产线区属于高级扩展部分,配备了自动传输、立体仓库、三坐标测量、模拟加工等八个模块,模块与模块之间采用了以太网和现场总线进行相互连接,侧重于生产线的总体控制实训等。

4.2 《电气控制与PLC》理实一体化教学思路

我校的《电气控制与PLC》课程在2005年被确定为省级精品课程,四年来项目组老师根据我校学生的特点探索了多种现代化教学方法,其中效果最显著的当属基于光机电一体化实训装置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以下为实施该教学模式而采取的一些有效措施:

1) 课前根据实训装置的特点,合理设计教学项目,编写教学讲义,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和仿真动画,以提高课程教学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这部分工作是关键所在,直接关系到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否顺利进行。

2) 在课程教学之初,组织学生到校工程训练中心进行参观,增加感性知识,了解普通车床、铣床、钻床的工作原理和控制要求,以及实际的电气控制电路;了解常用低压电器、PLC在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电梯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等。

3) 在讲解电气控制部分时,每个实验桌上放一套常用的低压电器和电工工具,方便学生了解各种低压电器的结构,学习基本控制电路的安装、调试方法等。

4) 在讲解PLC基础部分时,每个实验桌上放一个PLC和一套常用的低压电器,方便学生了解PLC的结构、接线方法等;方便学生自己动手设计、调试基于PLC的电机控制电路等。

5) 根据学生的特点,实行分类教学,充分发挥学生间的传、帮、带作用。对于平时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与较高的要求,安排较难的设计任务,并要求不光自己学会设计和操作,还需要帮助组内的同学完成设计任务。对于平时表现一般的学生,需要加强引导和督促,适当加以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对于平时表现较差的学生,则需要给予较多的关注,必要时采用强制措施,迫使他们掌握本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6) 加强中间过程考核和期末实践考核,增添答辩环节,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强化学生综合技能的培养。对教学过程中的每个项目组织考核,并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打分,计入平时成绩。在期末再安排一次实践考核,随机抽取平时训练过的项目任务,并给予评分,计入总评成绩。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一招对平时不太爱学习的学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5 结束语

将光机电一体化实训装置引入课程教学,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动手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整个实训装置包括了机械、电气、PLC、组态设计、气压、传感器等多项知识,不仅要求教师要有过硬的理论知识,更重要是具备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随时解决学生在操作中碰到的各种问题。另外新的实训设备引入,也需要教师根据实训装置编写合适的讲义,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这样对教师个人能力的培养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第2篇:机电一体化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电气控制;实训系统;屏幕

1 引言

高等职业院校要办出特色,校内的实训基地和实训设备是必不可少的。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校内实训设备的更新换代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对于技术型人才培养方式方法相比于实际生产中存在一些差异,导致院校培养出来的技术型人才无法满足企业的需要。此外,电气控制设备的实训是我国维修电工职业鉴定中的一项传统、重要的考核项目,是维修电工工种的一种基本技能,在针对该项目进行培训时,一般传统的方法是指导教师在实训室进行操作演示,由学员跟着指导教师的方式方法进行学习。学员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很可能因为枯燥就对此失去了兴趣。指导教师教学也变得比较繁重。

为了使指导老师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同时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提高电气设备控制项目的训练效率和效果,设计了一种电气控制设备智能化实训及考核装置。学员可以通过控制单元对显示屏所显示的被控对象进行实时监测。激发学员对电气设备控制实训课程的学习兴趣。同时与当前实际社会生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训教学,最大程度的满足用人单位对于岗位人才的需求。

2 系统设计

根据多数院校电气设备线路设计及调试课程没有控制对象或者控制ο缶驼攵缘ジ龅缁的现象设计了一套智能化机床电气实训装置。在物理结构上,设计了机床线路操作实训平台,可供多种机床线路配线使用,并设计了完全电气隔离的I/O端口,在智能屏上实现了新颖的工业控制对象,并且通过控制触摸屏可以观察工艺过程,让学者在学习前也可以了解机床电气工艺,以便更好的完成机床电路设计项目。设备集传统机床电气实训和三维动感画面模型于一体的现代化装置,可以通过画面切换选择控制对象。在满足传统电气实训的基础上,增加了动感多功能可视化的三维立体控制对象和智能考核系统平台,结合APP教学资源平台,体现了人性化和个性化的特色,实训设备的创意性和实用性体现了一流的实训水平。系统总体示意图如图1所示。

3 系统总体示意图

此装置现代化电气实训装置可作为电气类职业技能训练的教学设备,适用于相关职业技能实训、社会培训及国家职业资格鉴定等方面。教学中可以根据不同等级的学员自由选择教学案例,在人机界面查阅教学任务和资料,根据动感控制对象进行实际配线,完成电气安装与调试。三维控制对象和电气线路进行完全电气隔离,保证电气安全,实现很好的教学效果,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技能性、知识性、职业性、完整性特点。本项目融入了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设计开发,具有极强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4. 实训装置关键技术

该装置本身控制单元与显示单元(被控对象)之间通过电平转换部分实现相互的电平转,可以模拟实际线路连接进行相应的控制操作。实训中控制单元可以采用多种型号PLC进行替换使用,方便不同种类实训课程的需要。显示部分由软件设计实现人机交互功能。该设计的实训箱整体利用模块化思维,主要部件采用模块化形式方便调试以及后续的维护工作,其主要包括电源部分、PLC控制器部分、屏幕显示部分以及电平转换部分这四大部分。总体框图如图2所示。

(1)单片机部分:是该系统的控制核心。负责整个装置系统的控制、信息的传输数据的处理以及检测按键系统,同时还要控制显示屏的显示,作为主控芯片,芯片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经对比发现选用STM32F103单片机能够满足本系统的功能要求。

(2)电源部分:该部分为整个系统提供电能,是整个系统装置的能量储存区,为整个系统装置提供一个稳定的电源,工作电源采用~220V、~380V及+24V。

(3)电平转换单元:利用光耦以及一些器件组成电平转换单元。

(4)显示部分:根据设计要求,显示部分的作用是能够让学生直观的观察被控对象同时还可以与单片机部分进行通讯,因此采用工业串口屏作为此装置的显示部分。

(5)通讯部分:采用串口通讯与以太网通讯双重通讯协议,满足大部分通讯需求。

参考文献:

[1] 郝飞 ,马前帅等. 基于WIFI网络的电子电路故障检修实训装置的设计[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 2015 (15) :108-109

第3篇:机电一体化实训总结范文

论文关键词:大型发电厂;运行培训;创新模式

员工培训是指一定组织为开展业务及培育人才的需要,采用各种方式对员工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和训练的管理活动,其目标是使员工不断更新知识,开拓技能,改进员工的动机、态度和行为,使企业适应新的要求,更好地胜任现职工作或担负更高级别的职务,从而促进组织效率的提高和组织目标的实现。随着厂网分开,竞价上网政策的不断深化推进,大量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得到广泛应用,超临界、超超临界等高参数大容量机组陆续投产,电力企业竞争日趋激烈。运行也由原分专业、分车间管理向主机集控、辅机集控甚至主辅控一体化发展。运行职工技术素质直接关系到机组甚至电网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而培训能够提高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的质量,能够保证企业战略的有效实施。为此,进一步加大运行培训力度,改进运行培训模式。加速培养符合当前发电要求的运行队伍成为各发电企业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当前发电企业运行培训模式的分析

当前,发电企业运行人员现状已引起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并正在进行各项培训工作,但从培训情况看,企业培训效果并不理想。普遍存在着培训需求分析不全面、培训计划不完善、培训方式不新颖、培训效果评估不到位、激励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培训的效率和质量有待提高,从根本上制约着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员工自主学习的氛围没有形成

电力企业一线员工缺乏学习压力,自恃具有行业优势,缺乏竞争意识,缺乏危机感和压力感。员工学习目的性不强、浮躁、惰性高、自我意识强,平时不能潜下心来学习,往往只是为了升岗或者应付考试而学习。同时,企业有时考试结果不会公开公布,或者考试成绩与员工晋升或奖金关系不大,这也导致培训得不到应有的效果。这一系列原因导致员工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缺乏自主学习的氛围,好多时候培训成为一种被动学习,给人感觉不是一种福利行为,而是一种惩罚行为。好多一线员工被班组长压着、逼着,勉强学习敷衍了事。

2.培训的基础性、系统性、长期性不够

培训大多仅限于岗位培训,常着眼于当前,没有与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联系起来。培训项目往往被动地依赖于上级下达的培训任务,只注重培训的短期效益,缺什么就补什么,随意性较大,很难促使各级领导对培训工作从思想上到组织行为上都到位。他们经常说培训很重要,但平时事务性工作很多,一忙起来就把培训放到了另一边。

3.培训监督不力,班组培训往往流于形式

通过检查发现,不同班组的培训活动记录质量参差不齐,不乏应差式的敷衍了事。班组培训员、安全员更多的培训时间是用在独自编写完成培训记录上。由于班组长岗位工作与培训工作无直接考核关系,多数班组长对培训员的工作一般只从数量或形式上进行督促,并没有把主要的培训内容和培训需求放在自己的主要工作上,造成班组培训不力甚至较长时间不开展,而说出来、写出来的活动记录或总结却像模像样,造成实际培训监督缺位。另外,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监管不力,受训员工的培训学习需要企业配合培训内容进行监督跟进,督促受训员工将培训所学内容进行实践,有效地将培训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4.培训评估方式简单

电力企业由于其特殊性,培训效果很难评估。人力资源部门为了简化工作难度,减轻工作压力,往往对企业培训效果测评采用简单方法,主要以卷面考试或培训后的小结汇报为主。培训后的实际效果评估往往被忽视,没有从受训者能力提高的角度去评估,也没有从员工绩效改善的角度去评估,更没有从公司是否受益的角度去评估。由于缺乏对培训的成本收益分析,很多人都认为培训只是浪费时间,而培训只是给企业增加成本。

二、新形势下发电企业运行培训体系的探讨

基于以上运行培训存在的不足,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参考其他先进企业的经验,尝试通过细化培训需求、制订系统培训计划、采取多样的培训方式、建立有效培训评估体系及培训激励机制、建立内外结合的培训师队伍等方面对运行培训模式进行改进,从而提高运行培训效果,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提升。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行为标准化

电力企业应转变思想,增强认识,对员工培训工作给予相应重视,在企业内部树立起对员工培训的统一意识,加大对培训的资金投入,创造良好的培训环境,从员工的责任培训着手,激发员工的学习欲望和热情,引导员工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学习,改变员工被动参与培训的心理状态。企业员工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还需要电力企业把培训工作纳入具体的管理行进程中,实现培训工作的制度化。具体表现为:没有接受岗前培训的员工不能上岗,岗前培训员工不合格的员工不能上岗,要接受再培训等。

2.培训内容合理化

电力企业要使员工培训有针对性,有实效性,就要与本企业的发展战略相适应,就要紧密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以利于把员工在培训中学到的技能发挥出来,在工作中去运用它,更好地为工作服务。可以说,员工培训的内容应当是立足于电力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发展规划的,同时还应与员工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培训过程中,应当注意与时俱进,更新培训的内容,引进新颖的成果,从而不断更新扩充员工的知识面,跟稳行业发展步伐,胜任变化的岗位技术要求。最后,完善培训的评价机制。

3.培训评估多样化

有效的培训评估体系是对培训的需求进行分析评估,对培训实施过程中的场地、人员、教材、教师、方法等的评估和培训结束后组织者对培训过程中呈现的问题及效果的评估。培训的评估体系关乎培训的效果,应进行严格的考核和评估,使员工培训避免有走过场之嫌,而对培训内容本身的可实践性、对员工作工作绩效的影响程度进行全面的评价,也能为以后的培训取得更好的效果奠定基础。电力企业可以在设计薪酬结构时将员工岗位技能的提升与其经济效益直接挂钩,把岗位技能工资作为员工薪酬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员工的日常考核中,培训情况也要占一定比例。例如对累计多少次培训不达标不予晋升等形成制度性的规定,将培训与员工年终“先进员工”评选联系起来。

转贴于

三、具体实施方案

从培训人员新、设备新的特点实际出发,制定了培训方针:以考促学、以赛促学、榜样引路、奖惩分明。把责任培训、安全培训和技术培训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侧重实际操作能力和经验的培养,分系统、分单元、分专业开展培训和考试工作。

1.仿真机考试模块化

仿真机提高运行人员仿真机学习的实用性、时间的灵活性、操作的规范性,进一步提高上岗标准,使每个运行员工都能实实在在掌握百万机组启动/停机、事故处理等各重要阶段的操作思路和步骤。仿真机考试采取模块型仿真机考试确认管理办法,把机组启停和升高处理分为多个模块,由运行经验丰富的人员把仿真机调试好,确保仿真机的实用性。所有运行值班员都必须通过本仿真机考试所有模块,并建立完善的仿真机档案,提岗考试一票否决。

2.电气培训专业化

为进一步提高运行部电气专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技能水平,从根本上遏制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发生,多次整理修订电气一次系统图、电气典型操作票,增加现场操作卡和在重要设备悬挂安全警示牌;安排经验丰富的电气专业人员利用各运行值学习班、白班班后会时间加强对全体具有电气操作资格人员电气专业知识培训、电气运行操作风险控制分析、电气误操作事故学习与分析、电气各项管理制度及措施的学习落实等方面的培训指导;电气专工到现场跟踪检查、考试等多种手段进行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3.技能培训多样化

分汽轮机、锅炉、电气、化学、辅控等五个专业,采用集中授课,成立精密巡视小组,不定时邀请专家、现场经验丰富的老师父或专业技术扎实的部分年轻员工分专业分单元、从室内到室外给新员工言传身教,把设备详细资料、技术、技能有效传给新人员,把电厂典型的事故进行分析,把现场可能碰到的安全隐患都讲清楚。同时,积极组织现场设备确认比赛、默画系统图比赛,使运行人员更快熟悉机组的设备系统,为机组安全运行打下坚实基础。

4.专业书、图纸规范化

规划运行技术资料库,把各种资料充实到运行技术资料库中,并随时更新,分专业、分系统,从设备原理、结构、控制方面进行整理,实现内部网站共享;编写机组调试、分步试转、整体启动、168试运、机组运行等环节的运行操作经验总结,并装订成册,编写全厂生产专业性书籍(技术问答、培训教材、逻辑小册等),为运行人员的持续学习提供一整套规范的资料。

5.新员工入厂教育严格化

严格执行新员工入厂教育的各项程序,开展增强责任心教育,组织参加拓展训练,锻炼大家吃苦耐劳与团队协作的精神;组织入厂安全三级教育,参加电厂组织的急救培训;全方位、多方面进行安全技能培训和技术技能培训。

6.生产准备超前化

调试促培训,利用新机组调试机会,锻炼一班人。超前对新机组的生产调试进行了准备,各专业组织运行人员集中讲课、现场培训讨论、到设备厂家培训等培训方式,做到超前介入,超前准备。

7.交流学习制度化

注重值际之间的技术交流,扬长避短,并逐步形成典型、规范。同时,也要注重加强与兄弟电厂之间的技术交流往来,利用机组大修的机会到先进电厂学习调研,学习新技术和运行管理不一样的经验为我厂所用。

8.操作典型化

不断总结经验,形成典型操作卡、典型事故处理卡、典型故障树、现场设备操作卡、典型工作票等等,使人员操作规范化、程序化,最大程度地减少误操作的发生。

第4篇:机电一体化实训总结范文

随着坚强智能电网的全面发展,电网的格局和功能定位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公司组织架构、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工作流程等也将发生重大变革,这些都对公司员工队伍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然而,公司队伍建设工作的总体水平与建设“世界一流电网、国际一流企业”的目标要求相比,还有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全面加强队伍建设已刻不容缓,必须主动适应电网及公司发展的需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规划,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

一、加强员工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围绕建设“世界一流电网、国际一流企业”的战略目标,突出以人为本,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优化人才配置,致力于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立足于整体性人力资源开发,完善人力资源工作的体制和培训、考核、使用、奖惩、待遇一体化机制,造就一支规模适当、结构优化、高端引领、竞争力强的员工队伍,为深入推进电网及公司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与智力保障。

二、加强员工队伍建设的主要措施

1.建立规范高效的劳动用工机制

规范劳动用工管理,调整劳动用工结构,实施用工动态管理,逐步形成岗位能上能下、待遇随岗变化的动态管理机制,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

(1)严格控制用工总量。长期职工队伍总量实现零增长,超员单位实现负增长。提高入口门槛,长期职工新增人员以“211”工程院校本一批及以上电力专业毕业生为主,农电工新增人员以电力专业专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为主。

(2)稳妥解决生产一线结构性缺员问题。新进人员必须配置在生产一线岗位,其中,研究生不少于3年、本科生不少于5年、专科生不少于7年。应优化劳动组织及主多分离产生的富余职工,进行针对性的转岗培训,提高其技能水平和岗位适应能力,尽快补充到缺员岗位。主业用工必须以长期职工为主,规范主业市场化用工与业务外包的管理。建立工资总额计划与劳动定员贯标、劳动用工总量挂钩机制,引导基层单位盘活人力资源存量,建立生产一线岗位成才机制,有效解决生产一线结构性缺员问题。对于长期职工借用到集体企业人数超过规定比例的单位以及劳动定员超编单位采取业务外包的,适当扣减工资总额。

(3)规范县供电企业劳动用工管理。加强劳动合同管理,按时签订劳动合同。规范内退、病退等长期不在岗人员的管理。清晰界定农电工工作界面,农电工是指在农村全日制从事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运行维护、农村供电所营销服务,由农村低压电网维护管理费支付劳动报酬的人员,采用全日制用工方式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实现全省统一的农电工管理模式。全面清理农村供电所各类不规范的劳动用工人员,积极稳妥地处理好股改遗留的人员问题。

(4)加强岗位动态管理。引入竞争机制,加大竞争上岗力度,公司系统管理岗位原则上采用公开竞聘和组织调配相结合的方式选拔人员,实现人岗匹配。完善岗位任职资格标准,严格按标准选聘人员。加强员工绩效管理,对不能适应岗位工作要求或考核不合格的人员进入内部人才市场进行转岗或待岗培训。

2.建立规范科学的薪酬分配机制

(1)加强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管理。严格按照国网公司工资预算管理规定,加强工资总额计划管理,完善各类企业工资总额决定机制和管理调控办法,建立工资总额与绩效考核结果、定员与用工总量、劳动效率、人工成本指标挂钩的办法;加强工资总额来源管理,通过规范集体企业向主业借工,争取各单位定员总量、市场化用工总量、工资水平等因素适当调整工资总额等手段,合理调控和平衡各单位工资发放水平,维护规范、公平的收入分配秩序。

(2)改进内部收入分配机制。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进一步改进企业内部分配,建立有利于提升绩效和员工素质的薪酬激励机制。首先,加强企业负责人的薪酬管理,完善基本薪金核定办法,提升绩效薪金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其次,改进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建立与职员职级体系以及员工职业发展通道相衔接的薪酬体系,鼓励员工提高专业技术和技能水平。再次,建立基于员工绩效表现和绩效累积贡献的薪酬晋升机制,拓宽员工薪酬晋升空间,引导员工持续提升绩效水平。最后,指导县供电企业改进内部分配,进一步优化农电工岗位等级工资制和星级农电工评选办法,完善保险福利项目管理,稳步提高农电工劳动待遇。

3.建立各级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

改革各类人才培养使用方式,科学合理地使用人才,重在实践中锻炼人才,促进人岗相适、用当其时、人尽其才,形成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培养使用机制。

(1)完善员工职业发展通道管理。加大部级科技人才、重点专业紧缺人才、高技能 人才、县公司人才的培养力度。充分发挥通道人才作用,组织他们参与承担决策咨询、课题研究、项目攻关、技术研发、交流培训活动,搭建干事创业平台,提高人才效能。

(2)推行轮岗交流制度。制定骨干人才轮岗交流计划,有计划地组织骨干人才在本专业或相近专业领域多岗位轮岗,在岗位实践中培养一批专业业务精通、综合管理能力强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3)推行挂职(岗)培养制度。把基层工作经验丰富、业务能力突出、职工群众认可的同志选拔到机关管理岗位培养锻炼;把省公司机关管理人员、电业局优秀干部派往基层单位培养锻炼。

(4)注重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培养人才。围绕重大管理变革、重要课题研究、重要攻关项目等急难险重任务,选拔骨干人员作为负责人,促使其尽快成长为相关专业领域的管理和工程技术专家。

(5)注重从基层一线培养人才。实行生产一线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帮助计划,根据生产一线员工的能力、个性特点,制定个性化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各单位在选拔机关及中层干部时,要把班组工作经历及年限作为一项必备条件进行把关,有班组长工作经历的应重点考察培养。

4.建立各类人员培训开发机制

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工作,突出岗位胜任能力培养,推进培训标准化建设,强化培训过程管理,不断提高各类人员培训效果。

(1)加强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充分发挥培训中心作为公司高素质、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培养基地和传播先进管理思想策源地的作用,创新培训方式,对公司管理的领导人员进行分批轮训,开展针对性的政治理论和领导能力培训,重点使领导干部夯实理论基础、拓展世界眼光、培养战略思维、增强党性修养,增强贯彻落实公司各项决策部署的自觉性、坚定性和创造性。

(2)加强专业管理和技术人员培训。一是引入社会职业资格标准和认证,鼓励各级管理和技术人员参与安监、工程、财经、人资、经贸、法律等领域的执(职)业资格认证考试,提升专业化水平。二是依托培训中心、电科院、国内高水平的院校和咨询机构,加强专业管理和技术人员、中层干部及党务工作者在“智能电网”等方面的知识更新培训,及时掌握各专业领域的最新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发展趋势以及电网发展和新能源发展的新理论、新技术、新设备,全面提升综合业务素质。三是鼓励中高级管理和技术人员参加硕士学位教育,选派优秀管理和技术骨干系统接受mba和工程硕士教育。

(3)加强生产技能人员培训。一是强化现场培训。基层单位是现场技能培训的责任主体,应建立相应的岗位练兵制度并予以落实。省公司人资部围绕各岗位必备的基本技能、典型技能,组织开发现场培训方案并监督指导基层实施。二是建立技能人才导师培养制度,搞好传帮带,实现先进经验和技能的有效传承。三是继续推行生产技能人员持证上岗培训。各类新录用生产人员和转岗人员必须先持证后上岗,持证上岗后也必须每三年参加一次复审考核。深化应用国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培训规范,围绕“智能电网”不断完善培训标准。四是建立技能竞赛常态机制,从业人数多的工种三到四年、从业人数少的工种四到五年举办一届竞赛。五是加强新入职员工的培训。继续采取“集中培训—现场实习—综合考核”的三段式培训模式,重点抓好现场实习阶段的培训,对专业技术性比较强的工种由省公司集中安排到生产基建单位开展6~10个月的现场跟班实习。六是加强班组长安全管理培训。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关于加强企业班组长安全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安委办[]27号),制定班组长安全培训实施方案,重点加强班组长综合管理能力培养,班组长每年接受安全培训时间不少于24学时,每三年到省公司培训中心培训一次。

(4)加强农电员工培训。省公司、电业局的各类培训要全面涵盖到县公司,培训内容要切合县公司实际工作对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要求,并根据实际情况实行独立办班管理。重点抓好生产技能人员持证上岗培训。对电网、设备及人员安全要求高、专业性强、实训基地投入大的生产技能人员持证上岗培训由省公司统一组织,对于配电、营销及可实现远程培训的持证上岗培训由各电业局或县公司按照省公司统一下发的实施方案组织开展。加强农村供电所所长与农电工持证上岗复审培训。农村供电所所长培训以综合管理知识与技能、团队建设等内容为重点。农电工重点加强安全生产与优质服务技能的培训。与相关专业院校合作,举办县供电企业紧缺专业人员的学历提高班,提高县供电企业员工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5)加强主业市场化用工培训。市场化用工在生产技能人员岗位工作实行上岗准入制度,必须经安规及岗位相关规程考试、技能考核合格后上岗。对从事带电登杆作业、导线压接、线路测量、机动绞磨等安全性、技术性要求高的特殊技能操作项目的人员还必须经过专项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考试考核。对从事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制度工种的特种作业的人员,必须经过国家规定的专业培训和考核,持证上岗。

(6)优化整合培训资源。对电力培训中心、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的教育培训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加快建设省公司管理和技能培训基地,加大对电业局、县公司实训设施的投入,进一步完善网络培训中心的功能,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推进优质培训资源共享。

5.建立对口帮扶和人员交流机制

为整体提高公司系统各单位的员工队伍素质和管理水平,强化各级专业职能管理部门的对口帮扶责任,充分开发公司系统内部各类培训资源,采用业务培训、咨询指导、项目攻关、挂职(岗)锻炼等各种人员交流方式,加大对专业管理和技术薄弱单位、县公司的帮扶培训力度。省公司人资部会同各专业部室牵头制定系统内部跨单位的帮扶培训计划,组织基层单位专业骨干到计量中心、检修公司、电通公司、电科院以及管理与技术相对比较强的单位进行离岗跟班实践,组织专家人才及兼职教师跨单位开展业务培训、导师带徒等帮扶活动。各电业局要针对所辖县公司的薄弱环节和培训需求制定年度帮扶培训计划,推行电业局与县公司之间上下挂职(岗)锻炼、县公司与县公司之间交流挂职(岗)锻炼。

第5篇:机电一体化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改革;工学结合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通过校企合作,邀请行业和企业的技术专家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确定专业核心能力和职业岗位能力的典型生产项目(任务),确定工学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以机电产品生产、设备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等技能为核心职业能力的独具特色的灵活多样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以与昆明中铁大型养路机械集团公司“订单式”人才培养项目为基础,依托合作企业,继续推进订单式人才培养工作。此外,积极引进国内外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课程和教学方法,学习借鉴国际职业教育成熟模式和先进经验,深化教育改革,丰富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于本省工业企业。

二、“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做到真正的工学结合,本专业以岗位能力培养为目标,以生产工作项目(任务)为载体,以完成“任务”的工作流程为主线,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构建以实验室/实训室环境与实际工程环境相结合为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推进“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本专业已实施“一体化”教学改革的课程有《电工电子技术》、《可编程控制器及应用》、《变频技术及应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等课程,在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中,将上课地点从教室转到实验室、实训场所。实现“教室与实训室一体化”、“理论课教师与实训指导教师一体化”,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作为校级特色专业,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建有实施人才培养工作的相关专业实验室,主要有:PLC实验室、金工实验室、公差实验室、电工电子电拖实验室、计算机实验室、机械CAD/CAM实验室、数控原理实验室等。

学校实训中心配备有生产型数控机床34台(套),普通机械加工设备及电焊机等90余台(套),现有机械加工车间2个,钳工车间3个,焊工车间2个。实习中心2008年12月完成了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数控实训基地的建设;同年12月被云南省教育厅评为“云南省高职高专省级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2007年开始建设国防科技工业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目前项目正在实施中,大部分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专业在已有的实习、实训条件基础上,通过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新建的实训室、实训基地,建立完善的实训、培训、认证流程,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为社会输送“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技能型人才。

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已与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昆明船舶设备集团有限公司、昆明中铁大型养路机械集团公司等多家大中型骨干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依托其中一些相关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组织实施毕业生的顶岗实习。企业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和就业岗位。按企业模式进行管理及教学,采用“择优选拔,末位淘汰”的方式,企业为优秀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岗位,实现学习与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

四、师资队伍建设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师队伍拥有一支师资队伍结构合理的专兼职教学团队。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人数占专兼职教师总人数的41.7%;双师型教师人数占专兼职教师总人数的 62.5%;师资队伍中包含有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及博士。高素质的专兼职教师队伍保证了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组织实施。

本专业为提高专任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加强“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和双师素质教师培养,聘请更多的行业企业人才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从企业聘请经验丰富、技能突出的中、高级职称兼职教师及能工巧匠,分期来指导学生实训、实习,开发实训项目,同时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以提高专任教师的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

五、结语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不断改进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不断学习借鉴国际职业教育成熟模式和先进经验,深化教育改革,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目的是为社会输送“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更好地服务于本省工业企业。

参考文献:

[1]梁红梅.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学术研究,2008(7).

第6篇:机电一体化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露天;设备运行;问题;改进措施

黑岱沟露天矿生产设备主要是从国外引进的进口设备,电气化程度高,对人员操作技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操作人员的培养都采取师带徒形式,存在人员培养周期长,效率低的特点,高技能操作、检修人员已不能满足现阶段人员需求,且出现新老交替脱节现象,年轻司机所占比例偏高。设备服务年限不均衡,故障时间也是参差不齐,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具体存在问题如下:设备操作不规范,造成故障率高;设备维护保养不及时,不彻底;各类记录不完整,总结分析不到位。因此,研究如何做好设备运行管理,是一个十分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

1. 当前露天矿机电设备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1设备操作不规范

操作人员对设备参数性能及操作规程了解掌握深度不够,设备操作达不到规范化,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因人员操作不当或误操作造成设备损坏、设备故障影响正常生产时间达72小时左右;年轻司机所占比例大,年轻司机操作水平不高,规范化操作意识不强;对设备突发故障处理能力不强,高技能人员少,技能素质参差不齐,对设备的检查检修不能做出准确的分析判断,制定其相应检修计划。

1.2设备维护保养不及时,不彻底。

设备运行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维护级别定期进行维护保养,这需要设备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做好配合,设备操作人员注意观察记录设备运行的小时数,维修人员及时做好维护保养准备工作。在设备运行过程中,经常发生需要进行保养的设备不能及时得到保养,或延期保养,从而给设备运行造成了隐患。

1.3各类记录不完整,总结分析不到位

设备运行过程中,要求操作人员填写设备点检记录、运行记录等各种记录。但是,这些记录只停留于一种形式,很多司机对设备点检记录、运行记录填写的不详细,不能按要求认真点检设备,记录内容不能反映真实情况。没有组织相关检修人员对检修记录中的设备配件使用更换、设备故障处理过程进行讨论分析,有些总结分析很浅显,不能抓住问题的本质,总结分析不到位,对设备运行管理不能提供科学的依据。

2.完善机电设备运行管理的几点对策

2.1人员规范化操作培训

2.1.1设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是操作人员规范化操作的理论基础,加强操作人员安全技术规程的培训,使其在操作人员头脑中固化,养成一种习惯。

例:煤矿设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及规范化操作培训计划

培训计划:

根据生产生产情况,制定《煤矿设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培训计划。培训计划包括培训内容、培训人员、培训周期。培训计划可根据实际配套使用情况,临时进行调整和补充。

培训时间及人员:

培训时间实行周期性培训,第一次培训在设备使用前,以后周期为每半年培训一次,被培训人员包括:设备操作人员,操作规范化监管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

培训内容:

设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本质安全管理知识

培训要求:

(1)培训内容及培训人员、考试成绩应有详细记录并存档。

(2)被培训人员要认真听讲,严格执行考勤和请销假制定,必须做到被培训人员全部参与,不留死角。

(3)培训完毕后实行闭卷考试。不及格的人员不准上岗操作设备。

(4)培训老师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一定资质。

2.1.2操作人员现场实操培训

现场实操培训,请老师傅或经验丰富的员工,对设备实际操作,并对每一步操作步骤中是如何操作,且操作的目的意义进行讲解,保证员工清楚了解操作规范化的意义,让其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操作规范。

2.1.3制定人员操作规范化监管措施

首先通过班前会、班委会、队务会进行宣传教育,使其耳濡目染。

其次由于实际工作中有很多突发性因素,有些员工在从事某项操作时易走捷径,随意跳过甚至更改某项操作规范。因此,应加强监督检查,对员工的不良作业行为及时制止,并从思想和经济双方面进行教育,使其养成良好的规范化操作习惯。

再次对于习惯性出现不规范操作的员工,要建立档案,有针对性地管理。不仅要对其进行严厉的批评教育,而且要对其评价,是否需要调离本岗位。

最后通过技术比武或考试,寻找员工之间的差距,促使员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学习别人的经验。

2.2科学分析设备运行数据,制定合理的维护保养计划

设备的维护保养需要操作人员与维修人员相互配合进行,操作人员记录设备运行数据,真实反应设备的运行状态。根据设备运行数据及时与维修人员沟通,维修人员及时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维修人员应制定合理的维护保养计划,按计划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同时做好设备点检工作。

点检维修制是一种科学的设备管理方法,它是利用人的感官和各种仪表指示,按照预先制定的技术标准,定人、定点、定期地对设备进行检查的一种管理方法。通过数据及时分析,可以有效防止“过维修”、“欠维修”,提高设备可靠性,降低故障发生率,减少设备维护检修费用。

2.3各类记录分析总结

2.3.1设备运行记录分析总结

各级机电技术人员定期总结设备运行状况,检修人员负责按照检修标准填好当次检修记录,若设备在运行中出现故障影响运行,除组织人员安排应急检修外,追查分析设备故障原因。管理人员应加强对设备进行监督检查,操作人员由于操作不当造成故障的,根据影响程度对其操作人员相应处罚,并进行操作规范化培训。检修人员检修不到位,检修负责人没有对检修人员检修内容进行细致验收,根据影响程度对其检修人员及检修负责人相应处罚,并进行岗位职责培训。设备故障部位或配件已达到使用寿命,做好故障处理记录,以备后续数据分析,制定相应的检修计划。

2.3.2设备配件使用跟踪记录分析总结

核算员以EAM系统为信息平台查询每台设备配件领用记录、检修人员必须做好设备配件使用方向、更换时间、原因及损坏程度记录,定期对设备配件消耗情况进行分析,为合理制定设备配件移库及采购计划提供科学的数据基础。建立准确的设备配件安全库存量,保证设备正常生产运行中的备件储备能够满足生产需求。

第7篇:机电一体化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专业;职业发展;实训教学

1前言

随着全球化以及工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快,机电一体化专业也要进行教育教学方面的改变,学校要增强实训教学的综合水平,提高学生的技能。而在产业升级转型过程中,产业问题、机械化问题以及技术问题也越来越显著,这些问题的严峻化给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现实思考的方向。社会经济的转型必然会推动产业模式升级以及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训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2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训教学的意义

2.1实训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实训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而机电一体化技术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技术环节十分繁复。从专业学习以及社会发展的角度来分析,专业发展不是仅仅靠理论知识就能支撑起来的,尤其是机电一体化专业更需要提升专业实践教学的能力。而在中职院校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的过程中,理论知识与实践体系的建设非常重要。现代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实训教育的转型和飞跃,更需要依托强有力的社会实践以及产业需求。学校要做的就是提升专业教育的质量,为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全方位飞跃提供有效的人才保障;在专业建设中,要从各个角度提升实训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将技术运用到实践中。2.2专业实训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对于职业教育而言,学生的技能与职业发展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尤其是在当今就业压力白热化的时期,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直接影响今后的就业情况。因此,在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实训教学中,学生不仅能够巩固理论知识,强化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能在实训学习过程中体会到职业发展的进步;实训教学能够让学生认识到技术与职业能力之间的深层次联系,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实训教学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机械操作以及机械控制能力,在相关职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学生能够树立更全面的发展意识,培养更强烈的责任意识。在此基础上,专业技能与职业规划的结构关系越来越紧密,学生也能够深刻的体会到机电一体化产业的发展状况,了解到专业技术与现代机电技术的关联程度越来越深刻,就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实训教学的意义而言,机械自动化、电气化、电路系统等相关技术的应用也能在实训教学中得到非常显著的提升,而学生的职业发展更加离不开社会实践、理论学习以及实训学习的指导和提升。

3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训教学新模式的实践和探索

3.1专业实训教学要建立全面的评价机制,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以往的专业实训教学形式比较单一,评价机制也不是很完善。在传统的实训教学模式下,很多学生都没有在实训中得到长足的进步,专业技能也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这主要是因为过去的实训教学过分注重结果,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对于学生的专业技能的提升以及职业发展没有进行全面的指导和评价;在专业实训教学过程中,学校也没有意识到职业意识、专业技能自己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都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探索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训教学的新模式,就要建立全面的评价机制和发展机制,真正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应用能力。例如,在学生的实训过程中,学校可以建立网络评价机制,通过自评、互评以及指导老师评价等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加全面的认识自己,并且能够及时发现自己学习中的问题,在反思和评价中不断提升。此外,在评价标准上,学校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标准,不能搞“一刀切”。比如,可以将技能发展水平、职业操守自己责任意识等纳入到评价标准中,这样能够促进学生全方面的素养的提升。3.2建立“合作式”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训教学模式:在应用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在机电一体化技术普遍应用到生产环节的时代背景下,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发展模式也应该改变传统的模式,实现工业现代化、多元化、实用化的现代产业发展的综合模式。建立“合作式”的专业实训教学模式主要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可以加强学校、企业和社会之间的合作。因为职业院校的学生最终要面向社会,最终要进入企业,因此,在实训教学中,学校加大与企业和社会之间的合作,能够优化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学校能够借用企业的机械设备、电气化设备来提升实训教学的效果,并且能够让学生提前接触企业,规划职业生涯;另一方面,可以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实训教学,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以每个小组为单位,共同协作,完成一系列实训任务。建立实训教学的合作模式,能够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意识。总之,这些合作模式能够整合教学资源,提升教学效果,增进学生的合作互助意识,提升学生的技能应用能力,最终让学生更好的适应职业发展。

4小结

总而言之,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训教学要从学生的技能以及职业发展等方面进行行之有效的探索和指导。学生的自身条件自己专业发展定位各不相同,社会资源自己学校教学质量也有所差异。因此,要提升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训教育的水平,就要优化整合各方面的资源,进行有指导性、有针对性的实训教学,建立更加完善、更加全面的实训教学平台,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

作者:赵文正 单位:中捷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钟波,陈容,冯云.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职教论坛,2006,06.

[2]韩培庆.中职教育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J].职教论坛,2006.6.

第8篇:机电一体化实训总结范文

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企业及员工在生产经营和变革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共同思想、作风、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的总称,其核心是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我们以实践教学任务为载体,利用校内实训中心,实施生产型情境实践教学,按照企业文化的要求对实训基地进行设计。实训中心在岗位设置、生产方式、技术标准、管理规范等方面完全按照现代企业模式进行管理和运行,这样会增加企业生产一线的现场感,可以缩短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适应周期。2012年,实训中心引入了指纹考勤机来模拟企业对员工出勤的基本要求。每周的工程实训前,由参训班级的班长前来实训中心领取指纹考勤机,集中采集指纹,采集后,将指纹库下载到U盘上,再经U盘上传至考勤使用的考勤机。这样,每位参训的同学都经历一次采集过程,这不仅是企业文化的教育,同时也增加了模拟的真实感。经过几年的实践表明,其职业素质提升效果非常明显。

2优化实训项目

每周的职业素质训练由哪些实训项目构成?如何科学合理地设置实训项目?什么样的实训项目既能实现工程实训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工程意识和创新精神又为参训学生喜闻乐见?在两次调研、学习淅江大学工程训练(金工)中心,同时借鉴其它高职实训中心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我们从以“金工”为核心的实训项目设置上,逐步过渡到兼顾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提高的实训项目设置。“金工”为核心的实训项目,以机加工为核心,设置车工,钳工,刨工,铣工,焊工,铸造,电子产品组装与调试,电脑组装与组网共8个实训项目,机加工单独或协同制作一件产品,电子产品组装与调试组装一台调频/调幅收音机,电脑组装与组网进行电脑常用故障排除、各类即插即用设备安装及网线制作。2012年,我们医学系护理专业为试点,尝试了兼顾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提高的实训项目:护理礼仪与形体训练。护理专业的毕业生必须具备与人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团队的协作意识;耐心、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等职业素质。为此,一周的职业素质训练由护理礼仪与形体训练,电子产品的组装与调试,电脑组装与组网三部分组成。其中,护理礼仪与形体训练实训项目重在培养提高参训学生与人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后两个实训项目培养耐心、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以电子产品的组装与调试为例,实训的内容是把调频/调幅收音机散件按图纸的要求组装成一个电子产品,并具有相应的功能。整个装配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需要安装的电子元件较多,不少同学缺乏耐心,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而这些职业素质是护理专业必须具备的。有的同学焊接出来的电路版非常美观漂亮,调试的过程也非常顺利。在后期调试的过程中,实训指导教师对比学生的产品,总结原因,一个电子元件的极性装反了都可能会影响最后的结果。训练总结中,不少同学都写到通过实训体会到了在将来的护理工作中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的重要性,职业素质得到了很好的培育。2014年,在总结医学系实训经验的基础上,我们针对建筑工程专业又开设了电渣压力焊及钢筋处理实项目,针对政文系,外语系非机电类学生又开设了速录实训。训后从参训学生及系部的反映来看,都较好地实现了职业素质的培育。

3充分利用实训前的动员教育

淮南联合大学实训中心自2007年就一直坚持在每周的职业素质训练开始前对参训学生进行动员教育。实训动员教育紧紧围绕着三个问题展开:为什么要开设职业素质训练?它主要由哪些实训项目组成?在实训过程中如何着力培育职业素质?我们首先强调,每位同学要完成在思想意识上的转变,即:从高职学生转变为现代企业的员工。每天“上、下”班应进行指纹考勤,应着工作服,女员工应扎头发戴帽子,注意每天“上、下”班的时间等等与职业相关的行为。参训学生进入现场后,要要有较强的安全意识,严格遵守各实训项目涉及的各项操作的安全操作规程等。

4结语

第9篇:机电一体化实训总结范文

二、主要工作目标及任务

1、学风、组织与制度建设学风建设:学风建设是学院快速发展的根本,学风不正,各项工作难以实现。我院已确定20年为学院质量管理年,以“迎评”工作为契机,狠抓学风建设,成立电子电气工程系学风建设领导小组,认真学习教育部及学院的有关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学院从严治校、从严治教,全员素质工程,紧紧围绕教学这个中心,强化师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形成诚实守信、学为人师、行为规范的优良学风。组织建设:在院党委和院行政的正确领导下,结合系部工作实际,进一步建立健全组织机构,特别是党团组织、学生管理组织、加强教职工的思想教育,增强教职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制度建设:以“建立iso9*1质量认证体系”为契机,以学院的管理、规章制度为依据,结合我系的实际,进一步完善修订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实现各项工作运行和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减少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保证系各项工作运转有序。

2、加强专业建设加强学科建设是我系工作的重点之重,搞好电子类专业的开发尤为重要。对市场进一步作好调研论证,拟准备三个高职专业:《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通讯技术》和《供用电技术》专业的论证材料,编写实施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力争将《电气自动化技术》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成为我院的试点专业或示范性专业。搞好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加强校内实验实训室建设;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从教师的“师德、师能、师表”抓起,不断加强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鼓励教师脱产、在职攻读硕士学位,通过学习不断提升理论水平,为专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继续加强教师的在职培训、高学历专业人才的引进和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引进和聘用,提高师资队伍的学历层次;继续提升双师素质型教师比例,充分发挥双师型教师的带头作用;加快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步伐,优化教师队伍的整体结构;完善教师量化考核制度,逐步引入竞争机制,奖优汰劣,让最优秀的教师承担核心课程的教学任务;培养和选拔学科(专业)带头人,院系骨干教师;制订新教师培养指导工作计划,专人指导定期督察;充分发挥教研室主任作用,开展教研活动,进行教学研讨、学术交流,开展课题研究;安排专业教师下厂实践锻炼,提高教师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

4、加强实践性教学(实验、实训、实习)建设继续优化系现有教育资源,加强基础性实验实训室建设,实施技能性教学,构建模块式、一体化实践性教学体系,提高现有的plc智能平台、模拟电子技术实训室、数字电路实验实训室的利用率,积极探讨开发现有实验实训室的技术培训功能,争取学院支持,申请增设电力拖动实训室、创新制作实训室、智能电子实训室、电气控制实验室、完善单片机技术实训室。在原有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将华电淄博热电股份有限公司、淄博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日升环境设备有限公司等公司发展为我系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加大实践教学时数,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5、抓常规教学,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在系综合教学科的组织协调下,抓好常规教学工作,确保常规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成立系教学督导检查组,实行教学时段分工负责制,以教研室为基层管理单元,全方位检查教师的教、学、管、研;实施创新教学,倡导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高职教育教学和教学设计,积极推行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结合专业特点,不断推行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模式的改革,大力提倡因材施教,加强课余辅导和第二课堂的指导,严格教学督导和教学检查,规范常规教学。以教材建设为重点,积极推行教材改革,根据各专业及现有实验实训条件,编制一系列适用于一体化技能性教学的院本教材和国家规划教材,加快从传统理论性教学向技能性教学模式的转变。拟编院编教材《综合实验实训指导书》、《电工电子学》《电工实训教材》、《制冷空调实训教材》、《单片机技术应用》、《计算机制图与计算机辅助绘图》等,支持和鼓励教师撰写教学论文、申报教研课题,每人在省、市、院级刊物上1-2篇,系申报省市级项目课题3个。

6、学生管理工作在学院团委学生工作处的领导下,建立和健全学管队伍,特别是辅导员、班主任管理队伍。逐步实行双向选择的聘任制度,从选拔、任用、培训、考核、奖惩各个环节入手,定期对辅导员、班主任工作进行信息反馈,强化辅导员、班主任对学生管理工作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团总支、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组织的作用。发挥团组织的模范带头作用、学生会的自我管理作用、学生社团在学生个性发展中的作用。围绕当代大、中专学生思想发展新动态,专业特色和个性发展,加强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为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加强学生常规管理。规范日常行为,加强纪律观念,养成自觉守纪的习惯;高度重视日常思想教育工作,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日常思想教育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利用宣传栏、板报、主题班会、团会、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理想、职业责任感以及职业道德和职业价值观,增强掌握职业技能的主动性;特别要抓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和特困生的帮扶工作。

7、产教合作,走产学研一体化办学之路做到产学研有机结合是本学期系工作的重点之一。要积极探索产学合作的机制,以科研课题及职业培训为突破口,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加强与社会的沟通,发挥教学专家顾问、课座教授和校外实习基地的作用,利用系现有实验实训条件,积极开展科研课题的研究和职业培训工作,发动教师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编写教材,积极参加学院、市、省级课题的研究工作,积极推行教学改革,与企业密切联系合作,努力走出一条产学研一体化办学之路。

8、职业资格培训及考核职业资格证书已成为行业准入的门槛,持证上岗是就业的前提,多一个证书就多一个就业机会。充分发挥省市电类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站的作用,强化职业资格培训及考核工作,做好电类的职业技能资格培训鉴定工作。利用学院现有的教学资源,搞好社会培训考证工作。

9、作好迎评材料准备工作及iso9*1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工作根据学院统一要求和部署,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完善迎评材料,根据各个观测点精心准备,认真组织,确保系以评促建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积极配合学院有关处室搞好iso9*1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工作。

10、以就业为导向,拓宽就业市场,促招生发展加强与电子行业的联系,开辟实习就业市场。积极与市内外各企事业单位联系,拓宽就业渠道。以就业促招生,系全体教师要高度重视、积极提前做好明年的招生宣传工作,争取明年招生有一个大的突破。

第1周(8.28-9.3)召开教师会议部署学期工作系负责人编排授课计划、教师培养计划、期初教学检查、制定校内实验实训计划、安排表各教研室主任z*3制冷班、z*3应用电子班学生职业技能鉴定热能教研室、实验室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系党支部大专新生报到、注册、入学教育、军训系学生科、各教研室

第2周(9.4-9.1*)制订第二课堂、兴趣小组计划各教研室主任校外实习情况检查、电工实训准备实验室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系党支部

第3周(9.11-9.17)新上专业(计算机控制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材料准备自动化教研室、应用电子教研室教学改革与教学模式探讨(一体化教学探讨)热能教研室电工实训开始(3--18周)、培训工作宣传实验室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系党支部大专新生开课教研室

第4周(9.18-9.24)期初教学检查各教研室主任各个专业精品课程准备各教研室修订实验室管理、实验规程、实验教学等相关的规章制度实验室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系党支部

第5周(9.25-1*.1)青年教师培训综合教学科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自动化教研室教学改革与教学模式探讨(一体化教学探讨)热能教研室修订实验室管理、实验规程、实验教学等相关的规章制度实验室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系党支部高职高专教育思想大讨论系主任

第6周(1*.2-1*.8)国庆节放假(1*月3日-7日)

第7周(1*.9-1*.15)省高校实验技术研究项目结题潘学海、郝岷省十五规划课题结题曾照香、李贤温实验室帐物核查实验室各层次、各专业教学计划修订李高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系党支部聘请专家进行专业技能培训(院级)系全体教师

第8周(1*.16-1*.22)《电工电子技术》一体化教学探讨潘学海《plc控制》一体化教学探讨郝岷校外实习情况检查实验室院级精品课程分工李高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系党支部

第9周(1*.23-1*.29)教学改革试点专业讨论电气自动化教研室教学改革试点专业讨论电子教研室校内实训教学情况检查实验室《机械与电气制图》系级公开课杨士勤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系党支部

第1*周(1*.3*-11.5)各层次、各专业教学计划的修订潘学海各层次、各专业教学计划的修订郝岷校内实训教学情况检查实验室召开学生代表会议,交流专业发展问题李高健专业申报教研室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系党支部高职高专教育思想大讨论系主任

第11周(11.6-11.12)期中教学检查、教学总结潘学海、郝岷、李高建考察签订校外实习基地实验室

第12周(11.13-11.19)《电工电子技术》系级公开课潘学海《数字电路》公开课(院级)郝岷编制、修订实验实训教学大纲实验室教学改革与教学模式探讨(一体化教学探讨)李高建

第13周(11.20-11.26)专题讲座(外聘专家)系全体教师编制、修订实验实训教学大纲实验室《数学》系级公开课纪红

第14周(11.27-12.3)《电机与拖动》一体化教学探讨潘学海《数字电路》一体化教学探讨郝岷编制、修订实验实训教学大纲实验室《制冷压缩机和设备》精品课程建设中期检查李高健

第15周(12.4-12.1*)《交直流传动技术》一体化教学探讨潘学海《模拟电路》一体化教学探讨郝岷编制、修订实验实训教学大纲实验室教学改革与教学模式探讨(一体化教学探讨)李高建、刘文玲

第16周(12.11-12.17)院级教研课题结题潘学海院级教研课题结题郝岷校外实习情况检查实验室《制冷空调技术》讲座(外聘专家)李高建

第17周(12.18-12.24)教学模式、考试模式改革探索(院级)潘学海教学模式、考试模式改革探索郝岷校外实习情况检查实验室教学经验交流李高健

第18周(12.25-12.31)教学经验交流潘学海教学经验交流郝岷校内实训教学情况检查实验室安排确定期末考试改革、试题李高健

第19周(1.1-1.7)考查课、技能课考核潘学海考查课、技能课考核郝岷实验室工作总结实验室考查课、技能课考核李高健系精品课程课件检查总结教研室

第20-21周(1.8-1.21)1月12-14日期末考试、期末工作总结综合教学科、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