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火龙果的栽培方法范文

火龙果的栽培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火龙果的栽培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火龙果的栽培方法

第1篇:火龙果的栽培方法范文

[关键词] 火龙果 栽培 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68.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2-0146-02

前言:火龙果又名红龙果、仙密果、情人果等,属仙人掌科(cactaceae)三角柱属和西施仙人掌植物。火龙果原产于美洲的哥斯达黎加、尼加拉瓜、墨西哥、古巴、越南等地,最早从台湾引种后迅速发展,成为广受欢迎的绿色无公害食品。其习性主要是喜温耐热耐旱,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凭借着奇特的果实外形、颜色润泽、果肉甜美颇受大众的青眯。同时,火龙果中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最主要的是其所含有的花青素,可以起到降火、降血压血糖、清热解毒、抗氧化和抗衰老的功效,是具有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双重功效的水果。当然需要具有一定的栽培种植技术才能保证火龙果正常、健康生长。

一、园地选择

火龙果属热带果树,怕冷不怕热,首先,选择园地要地势相对平缓、开阔、向阳,冬季温度最低不低于50C的区域种植,海拔在500米以下,不能有积水和霜冻发生的地方,土壤要肥沃,疏松透气,呈中性或者微酸性的土壤,通常,在种植火龙果的时候会把种植园地划分成若干个小块,有的坡地要挖好平台,呈现梯形状,宽度视坡度而定,这样有利于管理,也可以适应较大范围种植,分成小块或打成坡梯后利于搭建火龙果生长所需的支架。定穴要沿着等高线,并在定植穴处埋柱,一般采用水泥柱,水泥柱的标准是高1.8米,宽10cm,顶上放直径50cm的圆盘或方盘,作为支撑火龙果枝条的托盘。株行距按2米×3米栽桩定点,栽桩埋柱穴40 ㎝—50cm深,栽入水泥柱,压紧,在水泥柱周围起直径80cm、高25 cm左右的垄土并与农家肥充分拌匀,等待种植火龙果苗。

二、苗期管理

1.育苗

火龙果的苗木繁育主要采用插扦、嫁接、组织培养等方法进行,其中,扦插又占有较大比例,主要原因是扦插方法可以显著减短挂果的时间,主根不明显,侧根、须根十分发达,分布在水泥柱周围80cm的直径范围内,根系极浅,一般在表土10cm浅土层的范围,同时能产生大量的气生根附着在水泥柱上,帮助植株获取氧气,火龙果一般情况只要是选择排水良好、疏松透气,放上农家肥混合后起垄的,采取40cm—50cm左右的成熟营养枝条育苗,栽植时间不足一年便可开花结果,时间达到三年便可进入盛果期,一年开花9-11批次,从5月中下旬开始开花,直到10月中下旬开花结束,从肉眼可见花芽开始,18天左右可开花,开花时间一般在晚上8点左右开始,一直开到第二天8点左右,因为晚上开花,且雌花柱头与雄花相隔过远,不易自花授粉,所以火龙果需要进行人工授粉,必须在花谢前进行,授粉后一般30天后成熟。扦插时间应掌握在春季,一般3-5月为宜,扦插条以成熟营养枝为主,选择生长健壮,且无病虫害的进行。苗木移栽一般每棵水泥柱栽3-4株苗为好,按株行距2米×3米每亩栽桩埋柱111棵(桩或柱)定植后要进行苗木捆绑,使苗木紧贴上水泥桩(柱),这样有利于幼苗生长,气候干燥季节需浇定根水。

2.施肥管理

火龙果栽培对于施肥环节的管理尤其重要。第一促进火龙果枝干生长所需肥料,每桩(柱)栽苗前要施混合有机肥20斤左右,这样可以给植株生长提供必要的营养肥料;第二火龙果种植后,条件适宜,很快就会生根发芽,苗木身上有很多的芽原基,会抽出许多芽,需及时抹芽,按照去弱留强,选健壮芽,使施入的肥料集中供给健壮生长;第三将适当比例的有机肥和复合肥相结合,匀施后,促进火龙果花蕾生长,同时也促进火龙果增长,保证花果膨大,保证果实的质量。火龙果一般种植第二年就可开花结果,一般情况下,一个枝条只保留一至二个果。

三、成长期管理

1.花果管理

火龙果的授粉过程是其成长期间需要特别注意的,因为火龙果自花授粉坐果的概率很低,特别是红皮红肉种类的自花相抵触,所以需要进行人工授粉才能保证火龙果授粉过程的顺利进行。一般情况下,授粉主要进行时间为晚间花开时,最好是在晚上10点后进行,12点左右花粉最多,授粉的质量最好。疏花要在花开前一周左右的时间进行,每枝条只需留一至二朵花即可。蔬果也是花果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要求是去弱留强,将较弱的枝蔓和果实剪除掉,把一些病虫果和畸形果除掉,一般在枝条上每隔三十公分左右的距离留一个果实即可;最后一个环节就是进行套袋,套袋应在果实开始变成红色、变软的时候,一般在果实发育一个月左右开始进行套袋,但是在套袋前十天要喷洒适量的防病虫害药剂,然后用无色透明的聚乙烯塑料袋进行套袋。

2.枝形修剪

适当对火龙果树枝条进行修剪可以保证果树与果实的正常生长。幼树时(顶盘下方),只保留定植时栽的三至四棵主茎即可,当植株的攀爬高度超过水泥柱盘的时候就要开始修剪了,每棵主茎在水泥柱盘内留一个芽,其它的可以全部去除,保证这个芽的养分供给,促进其成为生长健壮的结果母枝,每穴(桩)火龙果留枝条40-45枝,以后每年枝条挂果后,在12月进行一次修剪,剪去结过果的老枝10枝左右,第二年三月份发出的芽要留10枝左右作为更换,这样年复一年,年年更新。

四、病虫害防治

1.防治原则

首先要严格执行国家关于绿色食品的农药使用标准,以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为前提,使用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办法,建设不适合病虫害和各类火龙果天敌生长的环境,维持生物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减少污染的药剂,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药剂,从根本上保证火龙果无污染性。

2.防治方法

在防治上主要采用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不使用化学药剂来培育种苗,保证苗园洁净,适时除草;利用太阳能杀虫灯或黄板对夜蛾、螟钻成虫进行诱杀,达到减少虫口密度,控制和减少危害。对蜗牛的防治可通过中耕、除草,破坏其生长环境,在生产管理过程及时发现及时人工杀虫,达到控制虫源种群数量,而减少危害。

五、结语

火龙果的抗病性较强,所以在生长期间的病虫害较少。如果对其施以适当的栽培管理,可以基本上达到无污染和无公害的要求,成为一种广受欢迎的纯天然绿色水果。火龙果的栽培管理要结合产区的各项环境因素,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改善栽培方式,保证火龙果的质量和产量,保证其正常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是火龙果栽培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本文主要对火龙果的种植和病虫害等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希望可以推动火龙果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唐亚军,么海霞。火龙果北方温室栽培技术[J]。福建果树。2010(01)

[2].许永新,刘永霞。南果北种栽培新型技术,火龙果北方温室栽培技术[J]。北京农业.2010(10)

[3].兰海滨.火龙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07)

第2篇:火龙果的栽培方法范文

关键词火龙果 ;无公害 ;高产;栽培技术

火龙果是多年生攀授性肉质藤蔓植物,果实清甜多汁,口感极佳,可连续采收30年。火龙果不仅可采摘后直接食用,也可制成各种蜜果制品,如果粉、果酱、果汁饮料,还可在授粉后谢花前采收鲜花制成干燥霸王花干等[1-2],是农民致富的一个新项目。现将火龙果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园地选择与规划

园地应选择在无污染源,远离工矿厂区和公路主干线,空气、水分、土壤符合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要求,生态环境良好的地区。由于火龙果耐热不耐寒,宜在年均温度为22~25 ℃、最低温度不低于5 ℃、光照充足、坡度不大于20°的平缓地带建园,土壤为pH值在5.5~7.5之间、透气性良好、有机质丰富的砂质壤土。如利用水田种植,四周应规划排水沟[1]。

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因地制宜地进行道路系统、栽植小区、排灌系统、水土保持工程等规划。一般生产用地占土地总面积80%~85%,水源林、防护林、防护用地占5%~10%,道路用地占4%,其他用地占4%左右;建环园沟,沟深50~80 cm、宽100 cm,行间排水沟深30~40 cm,以确保排水畅顺。

火龙果有红皮白肉型、红皮红肉型等品种,由于红肉型有自花不亲和的生理特性,因此在种植红皮红肉型品种时,应配置授粉品种以确保其产量,授粉品种与主栽品种的比例为1∶8[2]。

2定植

由于火龙果为攀援性肉质植物,种植时需建四方水泥支柱辅助,水泥柱规格为250 cm×10 cm×10 cm。清除园地杂草后,按株行距300 cm×250 cm定标、立柱,定单柱式水泥柱1 200根/hm2,以钢丝索固定,在柱顶加1个直径为70 cm的铁圈固定,以便肉质茎攀上柱顶后均匀排位、生长、开化、挂果[3]。

兴宁地区3—11月均适宜种植火龙果,按每柱四方各种1株计算,共植1800株/hm2。选用品种纯正、茎肉肥厚、苗高30 cm以上、根系完整发达、无病虫害的扦插苗定植,宜浅植,以防水多阻碍生长,甚至造成烂根,植深为2~5cm,定植后覆盖薄土,淋透定根水。如苗高超过30 cm,定植后应将苗茎绑缚在水泥柱上,以利种苗成活攀缠。

3苗期管理

由于火龙果耐旱怕浸,定植初期每隔2~3 d浇水1次,保持土壤湿润和良好的透气性,促进新根的生长发育,雨季应及时排水。火龙果初植新园可套种短期作物,既可提高地力、减少杂草,也可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经济收益,套种的品种有花生、大豆、绿肥等。当火龙果的肉茎爬上柱顶后,提倡生草法栽培管理,以利保水保土。在每次雨后,视根系裸露情况进行培土盖根,新植园冬季也应培土护苗。

4科学肥水

以腐熟有机肥为主,复合肥和微生物肥为辅,确保对环境和果品不造成污染。用猪、牛栏肥或土杂肥30 t/hm2+花生饼或菜籽饼750 kg/hm2+钙镁磷肥225 kg/hm2混合堆沤,经50 ℃以上发酵7 d,充分混合、发酵、腐熟后才能使用。

施肥可分为基肥、土壤追肥、根外追肥。在定植前30~40 d在水泥柱四周挖浅穴,施腐熟有机肥,并与种植穴的表土拌匀后回穴,定植成活后7 d,淋施1次薄肥水,促进植株的营养生长;15 d后施促梢肥,每柱施混合有机肥10 kg;始花期每柱施混合有机肥10 kg、复合肥0.2 kg,促进花蕾的发育生长;开花结果期施壮花壮果肥,每柱施混合有机肥10 kg、复合肥0.1 kg,促进果实膨大,提高果实品质及恢复树势;在花芽分化期至果实膨大期除土壤埋施肥料外,可配合根外追肥,以促进花果生长,喷施0.3%尿素或磷酸二氢钾溶液,每7 d喷1次,采收前15 d停喷。

5整形修剪

火龙果肉质茎生长快速,分枝力强。为促进肉质茎的生长和结果质量,肉质茎在攀援至柱顶前只保留1条主茎,剪掉其他分枝。当肉质茎超过水泥柱高时截顶,把茎蔓分成3个以上的自然下垂枝,横架在柱顶铁圈上长成结果枝。每棵进入结果期的植株,保留2/3分枝为结果母枝,其余分枝抹除花蕾,并缩小分枝的生长角度,促进营养生长,将其培养为强壮的后备结果茎蔓。每年收摘结束后,剪去产果后衰老的茎蔓及垂地遮阴的茎蔓,促进新茎生长。

6疏花疏果和果实套袋

火龙果花期特性是分批开花、花量多,为保证果实的品质,现花苞7~8 d后应进行人工疏花,每条结果母枝留1~2个饱满花蕾。在幼果期要进行人工疏果,每条水泥柱同一期挂果数不宜超过20个。若种植红肉型火龙果,由于其自花授粉不亲和、坐果率低,需辅以人工授粉,即开花时收集白肉型品种的花粉对红肉型品种进行人工授粉。

经选留果实后进行套袋,实践证明,用牛皮纸套效果很好,其果实均匀成熟、商品性一致,果实套袋后可防止虫、蜂叮咬,达到无公害食用安全标准要求。

7生草栽培

火龙果生草栽培即在火龙果田间或全园种植对火龙果有益的特定品种的草(火龙果园专用草种或优质牧草品种)或豆科作物,是火龙果园保持水土、增加土壤有机质和肥力、改善火龙果生长环境的有效措施,也是果园耕作制度的改革,可以提高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8病虫害防治

火龙果病虫害很少,而且果皮有蜡质保护,几乎不使用农药。常见病虫害有蜗牛、蚜虫、果实蝇、线虫等,应以农业、物理及生物防治为主,辅以化学防治[4]。

8.1农业防治

做好品种布局,同一小区避免种植熟期差异大的品种;选用高抗或耐病虫害的优良品种;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结构,增加树体营养,提高抗病害能力;创造利于果树生长和天敌生存、不利病虫生长的生态系统,保持生物多样化和生态平衡;及时疏除病虫枝、花、果,并集中作无公害处理,做好清园工作,减少病虫源。

8.2物理防治

用诱杀剂全年诱杀果实蝇雄虫,减少虫口基数;植株抽出嫩芽时局部进行人工捕杀蚜虫;梅雨季节喷3%盐水,当蜗牛从植株上跌落,放鸭捕杀蜗牛;施放茶籽饼杀治线虫等。

9适时收获上市

夏、秋季(6—11月)是收摘火龙果旺季,果实自开花起40~50 d成熟,以果顶盖口出现皱缩或轻微裂口、果皮上的萼片变短、颜色变淡时即可收摘,对同一批花的果实分5~6 d收完。采收时由果梗部位剪下并附带部分肉茎,采运过程避免机械损伤和曝晒。

10参考文献

[1] 杨巧云,邹琼,吕淑玉,等.日光温火龙果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4(1):58.

[2] 郑良水.海南岛火龙果丰产栽培技术[J].热带农业科学,2004,24(4):36-41.

第3篇:火龙果的栽培方法范文

关键词:茄子;品种比较;莆田地区

茄子,又名落苏、矮瓜,是一种分布广、可周年供应的大宗蔬菜[1]。其营养丰富,含较多人体必需干物质,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钙、铁等,果皮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和维生素P,此外,茄子含有茄碱苷,有降低胆固醇、增强肝脏生理功能的效用[2]。

茄子产量高,适应性强,采收供应期长,是夏秋的主要蔬菜之一,对调节我国夏秋蔬菜淡季起了很好的作用[3]。目前我国茄子播种面积70万hm2以上,总产量2 000万t以上。2010年福建省茄子种植面积21 010.5 hm2,产量43.4万t以上,在福建省蔬菜淡季供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福建省栽培的茄子品种单一,主要有闽茄2号、闽茄3号、绿丰1号、火焰山等紫红长茄,为满足消费者对茄子品种的多样性需求,我们引进国内几家育种公司最新育成的不同类型茄子品种,在同等栽培条件下进行农艺和经济性状对比,从中筛选适宜本地区栽培的品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参试品种10个。闽茄2号(福建),杭丰1号(浙江),引茄1号(浙江),冠王3号(浙江),黑冠长茄,火焰山紫红长茄(广东),黑丽长茄(上海),墨拉克(上海),紫龙长茄,对照(CK)农友704(台湾)。

1.2 试验方法

试验在莆田市农科所试验田进行,黏质壤土,土层深厚,排灌水方便,前作莴苣。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7.20 m2,3次重复,每小区定植20株,行距80 cm,株距为45 cm。四周设保护行。

2012年1月9日,10个品种同时用500 mg/L赤霉素浸种24 h后,在30℃恒温发芽箱催芽48 h,1月12日播种,3月20日假植,4月18日定植。定植前深翻晒土,采用高畦栽培,每小区按每667 m2施腐熟鸭粪1 000 kg、腐殖酸系列生物肥20 kg、三元复合肥(17-17-17)40 kg的标准沟施基肥,各小区田间管理如施肥、喷药、摘叶、整枝等均统一进行。

试验主要观察各品种的植物学性状和物候期特征,收获盛期每小区随机抽取20个果实进行经济性状测定,求平均值;产量为小区实际采收产量,每次采收分别计量记载。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从表1可见,黑冠长茄最先出苗;其次是航丰1号和黑丽长茄,1月27日出苗,都比对照农友704提前7 d左右。黑冠长茄最早开花,比对照提前11 d,其次是黑丽长茄。结果初期最早的是黑冠长茄和黑丽长茄,比对照提前12 d,其次是闽茄2号和杭丰1号。始收期最早的是黑冠长茄,比对照早9 d;其次闽茄2号、杭丰1号和黑丽长茄,在5月30日;火焰山紫红长茄和对照最迟,为6月6日。

2.2 农艺性状

从表2可知,各品种株高以火焰山紫红长茄最高1.333 m;其次是引茄1号1.261 m;再次是紫龙长茄和对照品种农友704,株高1.232 m;最矮的是杭丰1号,只有1.093 m。开展度以黑冠长茄最大1.292 m;其次是火焰山紫红长茄1.201 m;再次是杭丰1号、冠王3号等;引茄1号最小,只有0.986 m。

参试茄子有长条形、棒状和长棒状。长条形的有闽茄2号、杭丰1号、引茄1号冠王3号和黑丽长茄,其中,杭丰1号果长最长,达30.68 cm。棒状的有黑冠长茄、紫龙长茄和农友704,其中,紫龙长茄果横径最大,达4.94 cm;果长最短才22.60 cm。长棒状的有墨拉克和火焰山紫红长茄,其果横径约3.6 cm,其中,火焰山紫红长茄果长较长,达30.13 cm。

参试品种的果色有紫色和墨紫色,其中,就黑冠长茄、黑丽长茄和墨拉克为墨紫色,其余品种全部为紫色,果皮均为光泽。

2.3 产量表现

由表3可知,引茄1号产量最高,小区产量57.30 kg,折667 m2产量5 308.21 kg,比对照农友长茄增产1 256.18 kg,增幅31%,紫龙长茄产量位居第二,5 307.28 kg;位居第三位的是杭丰1号,4 352.18 kg,比对照增产7.41%;闽茄2号、黑冠长茄和墨拉克产量均比对照品种低,其中,以墨拉克产量最低,3 801.90 kg,比对照减产6.17%。

2.4 抗病性

从表3得知,黑丽长茄、紫龙长茄和引茄1号较抗青枯病,其发病率比对照农友704低,闽茄2号和对照抗青枯病能力差不多,其余品种田间表现抗青枯病都比对照差;10个引进品种中均会感绵腐病,其中紫龙长茄绵腐病发病率最低,和对照表现相当,其他品种都比对照差,特别是黑冠长茄最不抗绵腐病,发病率达15.00%。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黑冠长茄、引茄1号和黑丽长茄较早熟。其中,引茄1号综合性状最佳,商品性好,紫红色有光泽,果实光滑柔软,果肉白色、口感好、品质细嫩,产量高,株型紧凑,抗病性较强,可在莆田栽培推广;而黑冠长茄和黑丽长茄鉴于其他性状表现一般,所以有待于进一步试验。另外,紫龙长茄产量高、抗病性强,但因果形为棒状目前不大适应本地市场需求,不列入推荐品种。墨拉克产量低,田间抗病性差,其他性状也无明显优势,不适宜在本土栽培,予以淘汰。

参考文献

[1] 李植良,黎振兴,黄智文,等.我国茄子生产和育种现状及今后育种研究对策[J].广东农业科学,2006(1):24-26.

第4篇:火龙果的栽培方法范文

不同调节剂及施肥处理对水稻产量影响的初步分析孙玉友

极晚熟苹果新品种--"粉红佳人"引种研究牛庆法,武传学,赵而明,徐本明,付霞,徐兆义

HYM-3烟草薄片胶急性经口毒性和Ames试验宋文东,王冰,尹泳一

人参烂根问题的初步探讨常桂英,孙仓

牡丹江产柞蚕雄蛾粉实验研究王羽竹,艾永循,方龙川,王慧英

通江县银耳集约化栽培研究张浩良

芦荟不同品种中必需元素的定性定量分析中国林副特产 刘慧民,孙利

黄粉虫的家庭饲养齐艳华,滕敦福,臧贵君

葡萄盆景的制作与养护管理闫永庆,王庆泉,王光宇

奈李加工利用技术李安平,夏传格,谢碧霞,钟海雁

花尾榛鸡常见疾病的防治卢向东,邹异

椿黄培育技术林海

高品质红富士苹果生产技术宿启盛,商桂兰,陈建宁,王志伟,李宪东

火棘的加工利用朱新鹏

食用菌菌种质量的鉴定马凤,李慧兰

黑穗醋栗主要品种资源及栽培技术关秀杰

笋竹两用林高产经营技术何林,麻锡亮,华朝辉,叶伟林

食用菌害虫的无公害防治张培峰,王统海,臧贵君

乌桕的经济价值及栽培技术要点卜付军,张祖成

速冻板栗的加工工艺尤中尧

龙爪槐的枝接法张联太,孟丽

苹果的盆栽技术杨锦昌

盆栽花卉营养士的配制王承义,王颖

黑木耳代用料林地栽培技术孟黎明,王建林,张大稳

网箱养龟技术蒋张林

麦田间作黑木耳技术张秀云,谷振山,李风娟,齐有银,新,李业成

蚕蛹挂面的制作倪同良

浅谈绿色食品的产品质量要求王志国

车前的用途张国秀,张岩,张立刚

浅谈色光在林副业生产上的应用彭子模,赵红艳,丛缓缓,李卫东,李韶山,PengZimo,ZhaoHongyan,CongYuanyuan,LIWeidong,LIShashan

杨梅的高效生产及产业化思路黄忠平

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与多种经营发展张德朋,张铁华

大有发展前途的庭院经济树种李健

辽西野菜资源及开发前景李铁军,李晓华

桑椹的价值及开发利用李奕华

穆棱林业局西洋参业的再发展曹百荣,张新梅

药用植物的开发与利用周贻璜,李中岳

几种临时绿篱及栽培技术佟英文,吴卫

豫西地区野生蔬菜资源调查张菊平,张兴志,康业斌,王少先,蒋燕

牡丹江林区红松球果害虫的调查及防治技术孙海双,周国庆,孙玉娟,远皓,王洪亮

微山湖区棕榈树引种情况初报张联太,孟丽,张保中

黑丰黑穗醋栗授粉试验周文志

栀子及其一伪品水栀子的鉴别朱礼,高晓旭,刘旭

稻草栽培平菇的研究赵宏斌,暴纪春,赵桂云

芦荟的发展前景及栽培技术吴刚,潘坚

地栽黑木耳应注意的几个问题马荣国,李品堂

果胶的提取与应用王金英,马中国,宗灿华

果树物候诊断巧用复方用药孔子林,马丽萍,贾晓波,张欣,孙长有,冯瑞萍

大樱桃日光温室栽培技术崔龙范,缪淑菊,程丽英

浅谈露地花卉的栽培技术李淑霞,李殿波

苹果常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化学防治中国林副特产 王颖,孟祥伟,韩朝军

枸杞瘿螨的发生及防治夏淑春,鄢洪海

锦带花苗木繁殖技术泉志和,李殿波,李永存

菟丝子的危害及防治毕胜,李桂兰,于崇田,李清明

非洲菊的组织培养王玉芹,王喜军

绿化树种沙冷杉引种栽培技术刘文琦,李淑霞,李金用

马齿菜真空袋封生产工艺王继山,丁晓燕,唐桂荣,赵臣

月见草及其栽培技术齐艳秋,程湘安,陈晓东

木耳掺伪的实验室检查方法荆梅,付宁,冯玉林

东北天南星无性繁殖技术张德胜,孙成良,于永焱

猴腿采集与加工方法张淑丽,邵新建,于东华,徐衍武

新兴果树--火棘的栽培技术张琰

刺五加的栽培与开发利用雷发斌,杨为燕

发酵技术在食(药)用菌上的应用概况崔战利,纪洪刚,曹君继

嫩江荒漠防风固沙灌草资源开发利用浅析张晓兵,徐晓波HtTp://

中国虎的现状和保护管理建议于孝臣,刘景生,孙宗安,韩东俊,徐新胜

我国野菜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发展途径张存利,李琰

高寒山区梨黑星病发病规律及防御程显敏

选好管好人工林是天保工程的重要环节邹积丰,那晓婷,李闻娣,李世杰

生态价值规律与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诸问题探讨吴志文

新疆无花果的开发与利用任东岁,段新玲,阿不都·卡德尔

金枣柿的开发利用何小勇,何林,谢建秋

多种用途的植物--蓖麻周萍,祝丽香

杜仲的研究与应用赵文波,刘起华,李婧

油茶饼粕制备茶皂素与活性炭的研究林瑞余,江茂生,游秀花

五味子的组织培养周鑫

龙牙木叶绿素性质的研究杨春瑜,王振宇,王萍,张李华

稻米品质与植物学性状相关性分析李明贤

东宁五号梨(牡育68-3)及丰产栽培技术中国林副特产 赵延华

寒地桃树的整形与修剪曹振领,任如意,黄俊龙,侯丕新

麝香百合切花生产中的叶枯病及防治刘健

兰花及其栽培技术楼枝春,周文斌,钭培明,王新波,陈耀龙

多季红玫瑰的栽培与繁殖王纪臣,李淑霞,孟祥伟,曹德伟,房金华

甘泉大棱柿及其栽培技术王晓春

刺五加播种育苗技术的研究商桂清,刘克武,明兆清,韩承伟,高明,张大稳,付柏林

玉兰种子播种繁殖技木张义

五味子栽培技术张玉芹,宋加录

棣棠升麻栽培技术赵凤臣,朱绍君,高存辉

松籽自然力冷冻休眠保鲜技术张经一,李永录,王明海

大叶芹日光温室栽培技术赵权,车熙哲

观赏花木山桃引种育苗技术吴凤楼

石榴高产技木楼枝春,施庭喜,周文斌,潘世民,朱爱珍

旱獭的人工养殖技术孙红瑜,邵伟庚

万寿菊栽培管理技术张树宝,孙宗全

药用植物白英栽培技术张琰

幼龄桑园的防冻防病虫技术中国林副特产 李奕华

香椿芽苗菜的培育方法张学义,赵凤臣,刘国成

香菇的分布概况及生物学特性刘春如

灵猫香的采取及开发利用宾冬梅,钟福生,曾雷

开发乌饭树叶及果实的经济价值肖珊美

培养林业科技人才是当务之急李峻,费云权

野生兰草资源的开发及保护利用李正侠,张礼军,温勇

地肤的利用价值和栽培技术路洪顺,王曼

浅谈姬松茸的药效张云凌

豫南区域山野菜亟待开发厉天有,郭瑞光,许家明,金申艳,蔺志军

藤茶生物学特性及营养成分易诚,宾冬梅

浅谈水蛭资源的开发利用李恒,邢桂菊

东北常见药用甲虫的采集与利用中国林副特产 臧贵君,王德才,王玉琴

“石竹”的种类识别、经济用途和地理分布沈琼桃

优质、早熟晒烟新品种“龙烟五号”选育与推广解艳华

当前林区家庭经济发展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曹百荣,张新梅

辽西丘陵山地主要灌木特性与保护对策李铁军,李晓华,张俊生,杨秀荣,时健

豫南大别山区野生草本花卉资源调查李春枝,林海,李森,贺小秀,耿晓东

黑龙江省林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现状李晓晶,梁志刚

第5篇:火龙果的栽培方法范文

关键词:烤烟;壮苗培育;陶管增温

中图分类号:S5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15-3566-02

培育壮苗是生产优质烤烟的基础。近年来,烤烟壮苗培育技术已在业内逐步引起关注,为有效应对黔东南烟区育苗前期因低温寡照天气导致烟种出苗慢、苗龄长和壮苗率不高等问题[1],满足提早移栽要求,实现设施育苗技术配套应用,达到烤烟壮苗培育技术要求[2],试验通过陶瓦火管空气增温方式,研究其对烟种发芽率及苗期生长的影响,旨在探索解决当前的育苗技术瓶颈,培育壮苗。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烤烟品种为云烟85;育苗棚两个,长30 m、宽8 m;加热设备选择供热效果较好的陶瓦火管,共168节;一定数量的无烟煤、木枋、火砖、水泥、沙子等材料。

1.2 方法

试验于2011年1~4月在贵州省黔东南州麻江县龙山乡龙山村集中育苗点进行,其中在1月5日至2月20日进行陶管加热,育苗方式为漂浮育苗。试验设两个处理,处理1:火管增温育苗,处理2:常规育苗(CK)。处理1采取在棚内操作行下铺设火管,由连接棚外一侧的炉膛烧火供热,其他管理措施同处理2,按照《黔东南州优质烤烟生产综合标准体系》执行。

2 结果与分析

2.1 陶管增温对育苗棚内温度的影响

表1为加热期间育苗棚内平均温度变化,可以看出陶管增温和常规育苗方式的棚内温度、苗池水温均随着时间的推移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较常规育苗方式而言,陶管增温方式可使棚内温度提高3.8~5.6 ℃,其中18:00增温效果最佳,平均增加温度5.6 ℃;陶管增温较常规育苗方式可使苗池水温提高1.7~3.4 ℃。

2.2 陶管增温对烟种出苗率及烟苗素质的影响

烟种出苗的快慢及生长主要与育苗棚内温度、湿度、基质类型等因素密切相关。实践证明,在其他条件均衡的环境下,温度对烟种出苗影响最大,适宜的温度可有效促进烟种及早出苗,并提高出苗率[3]。表2为不同处理下烟种的出苗情况,通过对出苗后3、5、7 d的调查结果发现,陶管增温方式较常规育苗出苗率分别提高3.1、3.1、4.4个百分点;出苗后7 d陶管增温方式每盘多出苗7株;出苗后60 d调查发现,陶管增温方式茎高达10.5 cm、茎围达2.4 cm,已达到黔东南州漂浮育苗主要壮苗指标“茎秆高度10~12 cm、茎围2.0~2.5 cm、叶片数7~8片”,常规育苗方式下的茎高则未能达到。

2.3 陶管增温对烟苗成苗时间的影响

两个处理均于2011年1月5日播种,从表3可以看出,陶管增温方式的出苗时间为22 d,较常规育苗方式提前10 d;陶管增温方式的成苗期为87 d,常规育苗方式的成苗时间为102 d,陶管增温可以使烟苗成苗期提前15 d;其余苗期生育期均为陶管增温方式出现较早。

2.4 陶管增温育苗的成本分析

自有烟草栽培以来,其育苗方式不断被革新,新技术的普及速度已跟不上育苗发展的需求,其中育苗成本成为新技术推广的主要考虑因素[4],试验中两个处理的育苗成本见表4。由表4可以看出,陶管增温育苗前期需要进行大量准备工作,如购置和铺设陶管、准备燃料等,该育苗方式下的主要生产投入为14 350元,较常规育苗主要生产投入增加12 200元。

3 小结

移栽期对烤烟大田生育期病虫害发生有重要影响。黄一兰等[5]的研究表明,烤烟移栽期提前可以有效减轻7、8月份青枯病、黑胫病、赤星病等病害的大面积暴发,进而提高烤烟的产量和质量;莫建国等[6]的研究表明,黔东南州大部分乡镇烤烟的适宜移栽期在4月上旬。黔东南烟区烤烟移栽期通常集中在4月下旬,主要由于烟苗壮苗率不足所致,进而错过了最佳移栽期,增加了大田期烟株的病虫害发病率。本试验中的陶管增温方式虽然成本投入较高,但是通过该种育苗方式,烟苗成苗期可以提前15 d,进而可以提前两周左右移栽,这对烤烟大田生长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陶管加热提升棚内空气温度进行壮苗培育,在黔东南烟区尚属首次,实施过程中也受到相关条件的限制,但通过试验对比表明,陶管加热是一项较好的壮苗培育技术,对于烤烟育苗方式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一是空气增温后可有效应对育苗前期低温寡照天气的影响,缩短苗龄时间,满足提早移栽的要求。二是可提高烟种出苗率,提高育苗棚利用率。三是烟苗群体长势整齐,壮苗率高,易于移栽后大田的管理工作。

试验中,陶管增温育苗投入成本高主要是由材料费、燃煤费引起,因此,次年的育苗成本就可以大大降低,但今后该技术在推广过程中还需不断研究:一是努力探索多种空气增温方式,最大限度地降低育苗投入成本;二是改善配套育苗设施,提高设施性能;三是结合专业化育苗队伍的建设,不断提升工作水平,积累烟苗壮苗培育管理经验。

参考文献:

[1] 张 继,姜庭权,龙胜贤,等.不同催芽方式对烤烟成苗素质及育苗成本的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2012,24(8):29-30.

[2] 熊 吉.当前漂浮育苗技术存在的几个问题[J].湖北烟草,2003(4):25-26.

[3] 朱银峰,马 聪,李 彰.烤烟漂浮育苗温度与烟苗生长相关性研究[J].烟草科技,2000(12):37-39.

[4] 胡龙兴,颜合洪.烤烟漂浮育苗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J].作物研究,2004(5):393-396,401.

第6篇:火龙果的栽培方法范文

关键词:龙芽葱木;育苗技术;林冠下栽培技术

龙芽葱木,即辽东葱木[AraiamahdshuricaRupr.etMaxim],别名刺龙芽、刺老芽、刺嫩芽。是五加科葱木属植物。为落叶小乔木,高1.5~2 m。喜湿润和较肥沃土壤,常生于阔叶林中林下及林缘,亦见于红松林、针阔混交林及山阴坡、沟边以及火烧迹地和参地的池埂地边等,单株或少数成片生长。

龙芽葱木野生资源在集安市林区均有分布。人工栽培、开发、利用研究比较早,1991年9月由集安市林业工作总站完成的“龙芽葱木栽培技术研究”通过省级鉴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获吉林省科技进步四等奖;通化市科技进步二等奖;集安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八五”期间国家优秀科技成果奖。但始终没有形成规模产业。

刺老芽作为林区的一种新兴的森林蔬菜,早春时节顶端萌发的嫩芽不仅味道鲜美,而且保健功能也十分惊人。近年来,不仅走俏于国内市场,同时又以每千克10多美元出口国外。因此,开发利用这一宝贵资源,搞林下栽培龙芽葱木,建立林下龙芽葱木规模栽培基地,有计划地合理采禁,科学加工,供出口和国内自用,变资源优势为产品优势,这对发展生态林业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1 龙芽葱木育苗技术

1.1 种子的采集和处理 将采集的龙芽葱木果实,经调制后摊晒四天,使种子含水率降到7 %~9 %,然后用铁筒装好放在通风干燥处,到11月中旬降雪不融时,取出种子用0.3 %~0.5 %的硫酸铜浸种5~10 h,用清水冲洗后,混以2~3倍的雪,之后放入苗窖储藏。在播种前半月取出种子,融雪后,进行摊晒催芽处理,为种子有30 %~40 %炸口时,即行播种。

1.2 播种育苗与管理 采取作床散播,覆土厚度大约0.8~1 cm。播后第10天种子开始发芽出土,半月后基本出齐。在苗木出齐后及时进行一次前期除草,间苗,使每平方米保留苗木400株左右。在幼苗生长旺盛季节的7月中旬施与一次尿素,每平方米施与150 g,到7月25日施与第二次,每平方米200 g。当年苗高平均在16~18 cm,最高可达30 cm。

2 林冠下栽培技术

2.1割灌技术 龙芽葱木喜欢生在半日照的环境条件下,因此,选择郁闭度0.3以下的疏林地及灌从、落叶松林地、红松林地为宜。选好基地后在栽植的前一年秋天组织人力进行割灌除草。疏林地割除不能长成乔木的灌木和密度太大的6 cm以下的小乔木,同时割除影响栽植龙芽葱木的杂草,灌木林地要保留能长成乔木的小乔木,同时还要保留一部分2~2.5 m高的灌木及亚乔木,以便形成复层林,为龙芽葱木遮荫。割掉的灌木杂草横山堆放,山上与山下堆放的距离以40~50 m为宜。

2.2 整地技术 整地为人工穴状换表土,规格为30 cm×

30 cm×30 cm。即把穴内的黑土层和腐殖质挖出放到穴的一侧,把生土挖出后放到穴的另一侧,取腐殖质和黑土返回穴内添满,通过换表土,使穴内的土壤均为腐殖土与黑土,这样,不但增加有效养分的含量,还有利于幼树根系的生长发育,为幼树生长创造良好条件。

第7篇:火龙果的栽培方法范文

马铃薯脱毒微型薯芽栽生产种薯的初步研究王昊 许庆芬 张铁强 张荣华 杨艳华 (942)

蚕豆双绿5号的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张真 张彭达 应必鹏 唐佳珣 (944)

设施羊角椒品种的引进筛选试验郑积荣 王慧俐 王佳明 (946)

单季茭白一季二茬栽培的效果丁潮洪 华金渭 李汉美 刘庭付 (948)

菜用大豆浙鲜豆6号的选育与栽培技术傅旭军 朱丹华 李百权 袁凤杰 鲍祖达 朱申龙 (950)

硬果型番茄在海宁试种初报陈琦 陈俊朝 (952)

HACCP在无公害盘菜田间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杨程鹏 徐静 汪月青 罗春锋 徐凤鑫 (953)

油橄榄佛奥扦插育苗试验王法格 朱申龙 陈开茂 曾光辉 傅旭军 (957)

特色长豇豆品比试验饶立兵 陈先知 娄建英 王燕 郑金和 (959)

土壤和叶片养分与温州蜜柑果实品质的关系张林 石学根 凡改恩 林媚 (961)

不同浓度硼素对草莓生长、糖度和贮运性的影响韦海忠 徐杏林 杜梦青 (964)

不同来源硒对烟草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的影响崔 豆显武 曹祥炼 杨寒文 (967)

7个烤烟品种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特点研究于海芹 焦芳婵 卢秀萍 肖炳光 李永平 (969)

温度对三叶青组培苗SOD、MDA等指标的影响钱丽华 阮松林 戴丹丽 忻雅 (972)

施肥对无柄小叶榕容器苗生长的影响林霞 刘洪见 徐文成 郑坚 张旭乐 钱仁卷 黄建 (975)

基质和激素对一品红扦插生根的影响周航 王京文 杨文叶 (978)

白术配方施肥的探讨厉佛龙 张晓明 (980)

杂交稻中浙优1号氮磷钾肥适用量试验陈丁红 (982)

杂交粳稻甬优9号密度、氮肥用量试验王宏辉 江立斌 张仙平 (984)

重穗型不育系金农A的选育与应用陈晓阳 于海富 蒋梅巧 凌士鹏 刘新华 (986)

杂交稻甬优12号强化栽培密度试验张建民 孙健 章玲芬 张海东 (988)

双季稻栽培搭配方式的探讨施凤雪 丁祥海 房玉伟 (990)

单季晚粳稻机插秧播种期与秧龄的效应龚晓春 李瑾 孔燕 张晓伟 李金泉 康早 (993)

粘壤土水稻氮肥减量增效的探讨邵慧 钱忠龙 李建强 戴正秀 (997)

播种、移栽期对基质育苗棉花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许林英 龚佰权 周南销 戎国增 金珠群 (999)

杂交稻嘉优5号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钱国壬 高荣村 周幸愿 陆金根 李金军 (1000)

杂交晚稻甬优15机插表现及栽培技术孙军华 张权芳 何旭华 赵卫国 俞乐青 (1002)

直播机收油菜新品种筛选及灰色综合评判章永根 陆玉其 杨金法 (1004)

播期与播量对机播机收油菜浙油18产量的影响应婉琴 唐双喜 白金河 朱满庭 胡江波 (1008)

悬浮剂在水稻上的应用 (1003)

茶叶膳食纤维的研究与应用袁海波 (1010)

复合功能性茶饮料的研制潘娜 孙爱东 杨兰 (1016)

酱油渣发酵物对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初步研究活泼 冯纬 周利南 戴德慧 张艳萍 李惠 俞远志 (1020)

3种高浓度草甘膦防除冬季免耕地杂草的效果陈礼威 马赵江 戴为光 张珍 (1022)

种植面积不同的农户农药施用行为的比较研究朱音 吴林海 (1024)

草莓红颊育苗期应用多效唑防控炭疽病试验俞庚戍 丁峙峰 张成义 蒋永太 (1029)

农用有机硅助剂S240在防治蔬菜蚜虫中的增效作用邢家华 柴伟纲 陈杰 许勇华 董德臻 台文俊 (1031)

防治茶尺蠖高毒农药替代品种的防效评价殷琛 宋会鸣 徐火忠 黄火明 (1033)

油菜菌核病的致病机理和生物防治朱小惠 陈小龙 (1035)

不同基因型烟草品种接种赤星病菌后抗病蛋白的变化研究曹祥炼 宋彦君 程海峰 豆显武 杨铁钊 (1040)

球孢白僵菌防治小菜蛾的药效研究汪亚萍 吴传伟 黎青 (1044)

氰氟虫腙防治稻纵卷叶螟中龄幼虫效果的探讨吴森贤 周宇杰 徐铁平 陈月娣 何南 (1046)

西兰花基地土壤环境质量与生态风险评价许俊丽 吕晓男 邓勋飞 任用桥 麻万诸 陈晓佳 (1049)

长兴县农田汀煞白土的养分状况及对策措施毛晓梅 潘建清 彭桂福 (1054)

土壤Cd、As、Pb在水稻植株中的吸收分布特征解怀生 陈美君 许兴苗 罗黎刚 (1056)

外生菌根真菌提高宿主植物重金属耐受性研究概况霍伟 (1059)

河南省许昌市清潩河河岸带植被的湿度效应薛金国 (1061)

宁波市郊稻田土壤与水稻的硅素营养杨筠文 张建民 王斌 孙健 王巨飞 张佳丽 (1065)

控释肥对土壤肥力与生物活性的影响马松 许自成 苏永士 陈彦春 汪孝国 郭松 (1067)

鸠坑茶树资源主要生化成分的差异黄海涛 余继忠 周铁锋 张伟 (1070)

桃果实酰基辅酶A氧化酶活性检测方法的建立刘巍立 贾惠娟 张鑫 (1072)

山核桃分级标准的探讨刘建军 姚立健 彭樟林 (1076)

杨梅叶提取物抑菌活性初步研究李桥 杨小丰 张绍勇 张旭 陈安良 (1078)

象山稻田土壤中有效微量元素含量及其有效性陶安安 吴红艳 张欢 章增强 (1081)

气相色谱法测定蔬菜中氰戊菊酯含量的不确定度评估王冬群 韩敏晖 陆宏 (1084)

慈溪市农村生活污水及整治措施的探讨徐春峰 (1088)

沼气池与人工湿地净化农村生活污水的效果王俞薇 顾科菲 朱筱洁 姜培坤 徐涌 (1091)

溪下水库水环境保护的生态经济增长效益评价孟凯 (1093)

江汉平原一次初夏暴雨的诊断分析贺程程 何志学 陈国刚 赵卓勋 张红燕 (1098)

辽宁省沿海经济带建设用地扩张驱动力的实证贾树海 沈玉玉 于贞彩 (1101)

植物篱水土保持技术研究进展杨玉义 黄璐 严力蛟 (1105)

乳酸恩诺沙星对实验性鸡大肠杆菌病及沙门氏菌病的药效唐一鸣 姜中其 方兰勇 陈俭 (1110)

口蹄疫病毒T细胞表位研究概况刘新生 王永录 (1113)

猪瘟和蓝耳病母源抗体消长规律及疫苗免疫的干扰作用杜喜忠 胡旭进 楼芳芳 章萧君 项玉燕 (1118)

中药治疗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的效果王宏艳 麻延峰 周文仙 (1121)

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培养条件优化马志伟 刘世超 许家荣 许俊才 (1123)

浙江省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成效及发展建议朱莹 董越勇 陶忠良 (1127)

农业信息网信息资源为农增值服务的探讨黄苏庆 王国海 管孝锋 (1132)

浙江农民信箱“每日一助”服务的推广应用黄海龙 管孝锋 王焕森 (1134)

新农村网站集群建设的探讨管孝锋 王焕森 黄苏庆 (1137)

农民信箱在临安农村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俞俊 徐健 黎威 (1140)

浙江省标准渔港布局与建设规划的探讨王静 王国法 顾之江 (1142)

温州市农业信息服务的需求分析金瑜雪 陈兵林 (1145)

浙江省山区、半山区蜜蜂养殖产业发展实证分析毛小报 柯福艳 张社梅 (1150)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家蚕辅助育种平台研制徐志福 何克荣 柳新菊 祝新荣 石晓燕 李笑 叶宏宝 (1156)

大棚瓜果蜜蜂授粉的效果、前景及其技术要点龚佩珍 陆志华 盛保龙 (1158)

农户投资行为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金英兰 (1161)

生态垫的特点及其研究与应用岳睿 李留振 李阿根 白录燕 陈彦伟 (1165)

《浙江农业科学》近10年载文概况及其影响力分析吴益伟 于晓庆 应霞 张韵 袁醉敏 (697)

日本转基因产品溯源管理模式汪小福 厉建萌 陈笑芸 徐俊锋 郑蔚然 (701)

植物保护工程人员实行公务员化管理的探讨周学杰 李仲惺 (705)

加强种子质量监管措施的探讨俞斌 邵乔儿 骆银儿 孙利祥 (708)

温州龙湾区蔬菜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罗利敏 杨剑 张维明 (710)

药渣有机无机复混肥在番茄及萝卜上的应用效果丁能飞 郭彬 林义成 傅庆林 刘琛 (714)

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会20100223第41次会议审定品种 (716)

钙对镉胁迫下生菜幼苗生长和生理的影响石贵玉 李佳枚 韦颖 廖文雪 叶静 (717)

水稻品种秀水134 (720)

密度与群体配置对蚕豆产量的影响何贤彪 周翠 杨祥田 (721)

种植密度对苗用型大白菜双耐产量和商品性的影响岳智臣 钟新民 李必元 (724)

蚕品种恒丰×富玉 (725)

耐抽薹萝卜品种比较试验张延恒 黄怡弘 刘海平 (726)

蚕品种华东×春晨 (727)

3种叶面肥对小白菜生长的影响曹书娟 陈星星 王霞 李留振 (728)

金华北山番茄种植的热量资源适应性分析舒素芳 (730)

水稻组合嘉优5号 (732)

密度与氮钾肥用量对荸荠组培苗产量的影响赖小芳 林海忠 俞永达 王伯诚 (733)

温州山药表型性状多样性研究吴志刚 魏余煌 冷春鸿 陶正明 李林 季志仙 (735)

双孢蘑菇草炭覆土与砻糠河泥覆土的效果比较盛保龙 金群力 周礼 (739)

网纹甜瓜夏日香的选育及栽培要点张跃建 苗立祥 施泽彬 戚行江 蒋桂华 陆鸿英 (741)

脱毒草莓苗田间繁育技术郭正兵 崔香 (743)

砧木对嫁接西瓜生长、前期产量及品质的影响邹文武 胡美华 汪炳良 潘国栋 (746)

玉环柚脱毒苗关键技术徐森富 汪恩锋 王普形 柯胜 (750)

套袋处理对枇杷果实采后特性和品质的影响王普形 (752)

鄞州浙贝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王翰华 周书军 张林苗 (755)

水稻组合嘉乐优100 (756)

红掌种子的贮藏和无菌播种潘晓韵 田丹青 葛亚英 刘晓静 俞少华 (757)

鸢尾组织培养过程中根系的诱导与移栽试验吴秋峰 毛军平 吴月燕 (762)

万寿盘苗的营养特性与控释肥效应王洪坤 刘登民 时连辉 周波 聂俊华 (766)

合果芋工厂化的生产技术赵小明 谢长栓 卢坤陇 张延恒 黄怡弘 (769)

油菜品种浙油28 (770)

菇渣在花卉苗木上的应用简报徐爱芬 赵志白 周成松 (771)

盐胁迫对海滨木槿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黄超群 屠娟丽 周金 (773)

绍兴市水稻生产社会化服务初探王锡金 周永亮 伍少福 (775)

绍兴县粮食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谢金木 寿绍贤 黄成 金亮 石其伟 (779)

杂交稻中浙优1号“3414”肥效试验初报李方勇 张求军 陈燕华 陈跃辉 谢剑敏 张勇 (784)

单季晚稻甬优9号施用住商复合肥的效果试验陈文伟 许卫剑 叶君平 严菊敏 庞娇霞 (787)

水稻双季机插栽培技术的探讨王铁忠 王贤升 (789)

水稻组合甬优13 (793)

双季晚稻测土配方施肥试验初报李敏 骆江英 吴春艳 唐旭 杨生茂 陈义 (794)

甜玉米科甜2号的选育及栽培要点范天云 杜龙岗 陈合云 阮关海 黄益峰 郑学强 (797)

杂交稻农丰优2008应用“3414”施肥方案试验施南芳 朱小芳 金健生 (799)

单季稻施用食用菌废菌棒的效果赵志白 刘美菊 季光孟 徐志勇 徐爱芬 (801)

油菜品种中油杂15号 (802)

珍讚有机叶面肥在水稻上的试验初报何丽娟 吴东根 童有希 方卫东 (803)

水稻不育系嘉浙92A的特征特性及繁种技术李友发 马兴华 富昊伟 (804)

黑龙江省近期审定大豆品种的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辛秀珺 于凤瑶 周顺启 张代军 邱红梅 (806)

早稻抛秧减量增盘技术探讨杨杰 金武昌 朱佰明 (810)

杂交晚籼Ⅱ优54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方莉 丁祥海 吉洪湖 房玉伟 (812)

甘薯促早栽培技术的探讨李泳梅 茅国夫 程湘虹 楼旭平 (813)

泡沫分离法提取文冠果果皮皂苷的工艺条件吴伟杰 李博生 (816)

鲜甘薯挂面制作的关键技术及配套工艺王利群 沈锡恩 周丹丹 俞金荣 陈于祥 (820)

苹果渣总黄酮提取方法的探讨李伟荣 任爱清 (823)

辛夷挥发油提取分离技术与应用开发研究进展宋彦君 杨磊 李友群 胡功军 豆显武 (825)

热泵干燥技术在水产品加工应用中的研究概况钱炳俊 苏树强 连之伟 李云飞 邓云 (830)

稻纵卷叶螟高龄幼虫防治试验屠建明 (835)

甲维盐防治花椰菜主要害虫的试验丁新天 潘财升 金锡平 吕丽君 王首川 朱根钟 (836)

花药培养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快速选育抗条纹叶枯病晚粳稻新品系的技术探讨于凤池 姚坚 姚海根 殷跃军 (838)

烯啶虫胺可溶液剂防治水稻稻飞虱初探赵雅琴 (841)

草酮在大豆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秦丽 吴慧明 王蒙岑 刘少颖 朱国念 (842)

壳聚糖对黄瓜苗期猝倒病的防控效果谌江华 陈若霞 李斌 (846)

噻嗪酮在柑橘和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李小娇 龚道新 成应向 游灵宁 (849)

温度对B型烟粉虱存活率和保护酶系的影响 陈常理 韦茂兔 李明江 沈福泉 杨重卫 吕仲贤 郑许松 (853)

烟粉虱发生消长动态及防治技术孔燕 范文俊 李金泉 冯金祥 范全根 冯克强 (855)

井冈A·蛇床子素防治水稻纹枯病试验初报沈勤文 黄耀亮 胡汉良 王祥林 (858)

与灰葡萄孢致病性相关的真菌毒素及胞外酶刘莎莎 陈小龙 (859)

水稻田空心莲子草防治试验朱金文 陆强 张国华 朱小峰 严引芬 (863)

噻嗪·毒死蜱防治水稻稻飞虱试验简报肖晓华 刘春 杨昌洪 吴洪华 闫香慧 孙静 (865)

桐乡市区域农业土壤环境质量评价许凤林 徐传云 夏胜平 毛春国 俞坚群 (866)

温州乡土草本地被植物资源及其利用评价张旭乐 刘洪见 黄建 张庆良 周庄 林霞 (869)

硬果型番茄品种的试种比较陈可可 李岩方 (448)

中非共和国引进中国蔬菜品种的试种初报陈小龙 陈联和 (450)

菜用春大豆辽鲜1号氮肥用量试验刘伟明 包祖达 丁杨东 (454)

南方日光温室秋番茄高产栽培技术吴炳龙 徐志豪 寿伟松 张成浩 董文其 雷娟利 (455)

施肥对小芥菜台芥1号产量的影响陈海平 冯春梅 赵永彬 莫云彬 潘晓飚 (458)

七姐妹朝天椒特征特性及山地栽培要点袁德明 王志军 叶根凤 应文飞 (460)

樱桃番茄有机基质盆钵栽培技术莫云彬 朱伟君 王新斌 王娇阳 (461)

双季茭白龙茭2号栽培密度试验初报陆玉英 (464)

秀洲区北部发展水生蔬菜的优势与措施周萍 (466)

食用百合引种鉴定和新品系选育研究付艳华 刘湘林 魏先运 (468)

保温材料和覆盖方式对设施内温度的影响郑积荣 吴根良 王慧俐 李红斌 (471)

蓝莓育种研究概况王慧亮 张慧琴 肖金平 谢鸣 (474)

转WMV-2CP基因西瓜中间试验的农艺性状评价应奇才 徐祥彬 施农农 王慧中 (482)

3种叶面肥在草莓上的应用效果朱小芳 傅丽青 叶竹如 (485)

果树矮化机理的研究进展欧春青 姜淑苓 王斐 宣利利 王西成 马力 (487)

不同浓度萘乙酸对石榴大枝扦插的效果张浩 (492)

黑晶杨梅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郑锡良 谢小波 求盈盈 王涛 张一晨 戚行江 (494)

白砂枇杷套袋试验叶小君 陈新炉 童树松 (496)

衢州市衢江区柑橘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李婷 吴吉安 徐秀忠 (498)

大榕组织培养不同灭菌方法的初步研究张金锋 徐美玲 葛胜娟 刘银琴 (501)

紫苤蓝组织培养快繁技术倪春锋 蒋明 胡齐赞 马玲 张敏 (503)

不同栽培基质对大花蕙兰生长的影响孙婷 许震寰 尚迪 刘洪科 (506)

掌叶覆盆子的组织培养技术潘彬荣 罗天宽 张永鑫 (508)

水稻两性不育突变体图位克隆群体构建李金军 练进旺 陆金根 高荣村 (511)

氮磷钾用量对水稻中浙优1号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戴学龙 何旭华 裘希雅 许杰 陈生培 蒋王根 (513)

浙江省籼型单季杂交稻性状稳定性及相关性分析刘鑫 石建尧 程方民 (515)

播期和密度对连作晚稻甬优9号产量的影响倪日群 金进海 朱震宇 (519)

杂交晚稻甬优9号在金华的试种表现 丰作成 王蓉 吕长其 徐根富 陈洪年 黄子洪 应书礼 (521)

单季晚稻甬优6号肥料效应试验林海忠 徐加湖 俞永达 (525)

早稻免耕机插试验初报金柏生 (527)

常规粳稻对不同栽植方式的适应性胡潮水 (528)

糯玉米苏玉糯11号在临安的种植表现及栽培要点李良华 应文飞 (531)

两系不育系福龙S2所配组合的杂种优势左生力 兰华雄 林金虎 (532)

1986-2008年衢州市早籼稻品种的演变与发展陈建明 (535)

微生物肥在晚稻嘉花1号中的应用试验韩红煊 张硕 孙文岳 胡铁军 (537)

乐清市恢复双季稻的现实意义与对策措施王铁忠 (539)

温岭市早稻生产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王宏辉 应连友 赵益福 江立斌 张仙平 (543)

玉米苏玉糯5号优质高产制种技术 胡加如 陈小晖 孙权星 彭长俊 薛林 陈国清 陆虎华 (547)

密度对2个甜玉米品种植株和产量性状的影响邵美红 王世恒 孙加焱 吴民 姚根伟 (549)

油菜浙油28的选育及应用张尧锋 林宝刚 余华胜 丁厚栋 张冬青 (551)

双季机插稻高产品种搭配研究初报陈仲球 张银华 许利芬 (553)

菠菜原汁中Vc稳定性的研究王亚楠 李钐 崔翠 丛培江 艾桂花 (554)

发酵蔬菜高活性浓缩发酵剂技术优化研究刘大群 沈国华 华颖 (558)

浙江香料烟塑料棚调制技术的探讨陈晓光 (561)

变频调速技术在烟叶密集烘烤中的应用研究初报刘闯 王学龙 豆显武 李统帅 王战义 宫长荣 (563)

沼液的生态处理研究进展陈斌 张妙仙 单胜道 (872)

绍兴市香料烟产区土壤养分状况张军方 陈晓光 王德华 符云鹏 黄若平 李国芸 (875)

宁波平原水稻土有效磷临界值的探讨王斌 杨筠文 孙健 王巨飞 (878)

基于AHP的宁波市乡村旅游资源评价林雄斌 颜子斌 徐丽丽 徐谅慧 王建庆 (880)

消解方法对面粉中铅含量测定的影响孙灵霞 黄现青 赵改名 付豫辉 (883)

提取液对土壤有效重金属含量与生物有效性的影响戴学龙 蒋玉根 裘希雅 何琴 何旭华 许杰 顾万帆 (886)

基于遥感和GIS技术的农田信息管理系统丁红娟 沈明霞 卢之慧 (899)

我国农村资本形成问题探析谷洪波 刘小康 王燕 (903)

基于ArcEngine的林火视频监测定位系统刘龙申 沈明霞 何瑞银 许水燕 丛静华 汪东 (907)

基于DEA的水稻肥水调控综合评价网络平台徐志福 游兆彤 石晓燕 李笑 叶宏宝 (911)

第8篇:火龙果的栽培方法范文

关键词:火龙果;栽培;元江

中图分类号:S668.9 文献标识码:A

火龙果,又名红龙果,因其果实外表具软质鳞片如龙状外卷,故称火龙果。是一种新兴的有良好保健功效的水果。火龙果属亚热带水果,年均气温在18.5℃以上才能正常生长,而最适宜开花结果的温度是23~35℃,元江素有“天然温室”的美誉,年气温在23.8℃,年均降水量为786.9mm,年平均日照数达2291.7h。火龙果耐旱,耐贫瘠,抗灾能力强,同时根系不发达,对土壤要求低,海拔在1300~1400m土地贫瘠的半山区均可种植成活,因此,在元江进行火龙果种植,不仅大大提高了山地利用率,同时节约了坝区的土地资源。元江县于2006年开始引进火龙果种植,经过几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规模,种植效益开始显现,目前全县火龙果种植面积多于533.3hm2。平均每产3000~3500kg,12元/kg,每667m2产值36000~42000元。除去13000/667m2元的成本外,每667m2纯收入可达23000~29000元。为元江县进一步开发热区,推进热区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热区产业升级步伐,提升热区耕地利用价值,增加热区果农收入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其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品种选择

火龙果可以分为3类:白火龙果紫红皮白肉,有细小黑色种子分布其中,鲜食品质一般;红火龙果红皮红肉,鲜食品质较好;黄火龙果黄皮白肉,鲜食品质最佳。目前元江种植的主要是红火龙果。

2 火龙果的育苗技术

火龙果一般采用无性繁殖(也就是扦插育苗),扦插育苗是采用肉汁茎做繁殖材料,选择充分老熟、肉厚,生长充实的枝条作为扦插材料。插条的采集可结合修剪进行,也可根据育苗的需要适时采育。将采集的插条用刀切成小段,一般插条长25~30cm,插条肥厚的可短一些。切好的插条按首尾摆放整齐,并放置3~5d,等伤口完全愈合后,进行扦插,以防切口感染腐烂。

3 苗床的准备

选择通透性好的沙壤土或壤土作为苗床较好。土壤有机质丰富有利于生根培育壮苗,在苗床上拌入腐熟的禽畜粪和石灰,用量为禽畜粪每平方米施5~10kg,石灰0.5~1kg,与泥土混拌后平整地块,苗床宽为1~1.2m,长5~10m。

4 扦插时间

火龙果育苗全年都可以进行,一般扦插后2~4个月可以出圃,一般可以根据种植的需要来选择育苗时间。如果第2年春天3~4月需要出圃,则应该在当年的10~12月结合修剪进行扦插。如果是要在第2年的1~2月出圃,则应该在当年的9~10月进行扦插。

5 扦插方法

将插条的下端插入土壤中,深1~1.5cm为宜,如果插入过深茎部容易腐烂,不容易生根,过浅容易受害。扦插规格一般为株行距10cm×15cm。

5.1 水分管理

扦插好后给苗床浇水,以后苗床不需要经常浇水,较为干燥则有利于生根。

5.2 修剪

一般扦插40d后即有新芽陆续长出,火龙果发芽率强,新芽多,每株选留一个生长健壮且靠近顶端的芽,其余的芽则剪除,以免争夺养分。

5.3 病虫害防治

火龙果的病虫害较少,苗圃地主要是蚂蚁危害,而蚂蚁主要是啃食插条的基部使其腐烂不容易生根,延迟出土时间,在苗床施上适量的石灰就可以起到预防的作用,石灰的用量为0.5~1kg/m2,与泥土混匀了以后平整。

6 大田栽培技术

6.1 园地的选择

火龙果在冬季不下雪而且霜冻较轻的地区都可以种植,它对土壤的要求不高,耐瘠不耐涝,只要不积水,无论是平地,缓坡地或山地都可以种植。

6.2 种植技术要点

6.2.1 种植密度

种植规格以2m×2m的株行距为宜,也就是每667m2种植166根柱子,在每根柱子的周围种植3株苗,每667m2需要种苗498株。

6.2.2 水泥柱及种植穴的准备

水泥柱主要是用来支撑火龙果茎,让火龙果茎沿着柱子往上延生,当茎长到柱顶时,在柱顶要立一根支架,一般直径为80cm为宜,让支架托起果茎,水泥柱的规格为8cm×8cm×200cm,在柱的一端离柱顶5cm的地方交差留2个1cm大的洞,以便插入钢筋固定柱顶的支架,按照种植密度布好点,在定植点上用铁橇挖一个深30cm,长宽各10cm左右的洞穴,将水泥柱种入穴中回填泥土并且把它锤实即可。

6.2.3 火龙果的种植技术

火龙果在元江一年四季均可以种植,但是以2~5月和10~11月种植为佳。在柱好的果盘上,距水泥柱10cm的周围处,创小坑种上果苗,每株3~4株,而且分布在柱的不同方位,种苗不宜种得过深,种深了容易出现烂茎现象,种植后要浇透定根水,并且覆盖保湿。

7 火龙果的田间管理

火龙果的田间管理主要是做好田间的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疏花疏果和病虫害防治工作。

7.1 肥水管理

火龙果属于沙漠植物,耐旱。如果水肥充足适宜,生长则旺盛、丰产稳产、果实色泽鲜艳、品质优良。火龙果不耐涝,有积水的地方会整株死亡,所以要及时做好排灌工作。在元江,特别是6~7月是高温多雨的季节,又是挂果的盛期,如果不及时排水,则可能造成水涝。火龙果水分不足,又会影响果实的生长,导致果小,品质差,严重缺水时会导致植株褪绿干枯甚至死亡。火龙果是多年生植物,1次种植可收10a以上,因此在每年收完最后一批果后,都要进行1次施肥。

7.2 整形修剪及绑护工作

种植后的第1年内,主要做好整形修剪及绑护工作,在种苗上选留一枝生长健壮,生长点充实的茎,其余的都要把它剪除,选留下来的茎用一根长30cm左右的竹片或木棍来固定,并将其引导到水泥柱上,在茎幼嫩的时候还会长出次生根不能吸敷在水泥柱上,这时就需要用草绳来把它固定,否则容易被折断。火龙果一般用二级分枝作为结果母枝,选留下来的茎叫主茎,在主茎长到水泥柱的顶端或接近顶端时,将其打顶,让它长出一级分枝,选留3~5条生长健壮,方位好的做一级分枝,其余的要把它剪除。一级分枝长到60~80cm时,再打顶,让其长出二级分枝,同样选留3~5条生长健壮方位好的茎作为二级分枝。这样火龙果的整形工作就基本完成了。

7.3 疏花疏果

火龙果1a可开花10批左右,花量大产量高的有4~5批。要做到果大质优,就必须做好疏花疏果工作。6、7、8、9月是开花挂果最多的季节。疏花疏果工作主要在这几个月进行。疏花要先从疏花蕾开始。火龙果的花蕾有2次生理落蕾期,第1次在现蕾后3~4d出现,第2次在现蕾后8~10d出现。火龙果有一次生理落果期,在开花后1周出现,根据这一特点,第1次疏蕾在现蕾后1周内进行,主要疏掉连生发育不良的花蕾,尽量保留不同棱上的花蕾。同一茎上保留3~6朵花蕾。第2次疏蕾则是在第2次生理落蕾后进行,主要是疏掉发育不良,畸形以及连生的花蕾,使同一茎上保留2~4朵花蕾一。疏果则是在生理落果后马上进行。植株营养好,生长健壮的同一茎上可以保留2个朵,长势一般的则只能保留1个果。

7.4 病虫害防治

在生产中,还没有发现危害火龙果的病害。它的虫害比较少,主要有介壳虫、蛾类幼虫、触角蜞、蝽象、蚂蚁等。可通过人工捕杀,生物防治等方法进行控制。介壳虫可在冬季在全园喷洒1~2次速捕杀或松脂合剂来消灭越冬虫体,一般第2年不会对生产造成影响。蛾类和蚂蚁主要是危害幼嫩的茎芽,啃食茎的生长点,对于幼树,可适当的用药防治,保护其生长点。一般用800~1000倍的乐斯本或从唑磷喷雾。对于挂果树一般不需要用药。果园中的杂草可适当保留,让害虫在杂草上啃食,减少害虫危害。触角蜞主要危害是啃食火龙果的嫩茎、花和果。一般发生在5~6月,其虫体大,容易发现,采用人工捕杀的方法将其消灭。蝽象主要是危害火龙果的花和果,造成果实生长慢,表面不光滑,斑点多,影响果实的美观和产量,危害严重时可用800~1000倍的乐斯本或三唑磷在花蕾期喷雾即可防治。

7.5 果实的采收

一般以开花时间来确定采果期。火龙果在夏季,从开花到采收大约需要30d时间。而秋天,天气凉时则需要40~45d之间采收。一般来说,根据着色时间来确定采收期。5~8月,火龙果的着色时间为5d。在9~11月,火龙果的着色时间为8~10d即可采收。火龙果进入生理成熟期时,果实表皮会由绿变为红色,成熟的果实果皮呈鲜红色即可采收。

参考文献

第9篇:火龙果的栽培方法范文

今年上半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局的指导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动力,以提高林业三大效益为中心,按照"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的原则,狠抓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坚持体制和机制创新,抓好队伍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就上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上半年的工作总结

(一)以绿色通道建设为重点,全力推进生态林业建设。

上半年,经过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全县共完成植树造林.亩,其中农田防护用材林亩,经济林.亩,防护林亩;新建林网亩,完善林网亩,村屯四旁植树万株。特别是今年的绿色通道建设工作,全县共计完成绿化道路.公里,超过计划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均超过%,栽植质量为历年最好。

在今年的植树造林活动中,各乡镇做到了四个结合:一是植树造林与森林防火相结合;二是植树造林与绿色通道建设相结合;三是植树造林与全社会办林业相结合;四是植树造林与林农增收相结合。同时,我县的植树造林工作还突出了“早、高、严、实”四个字:一是领导重视,突出了一个“早”字。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绿色通道建设,春节前就召开了全县绿色通道建设动员大会,进行了详细的安排部署,并将其纳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入今年县委、县政府的“十件实事”之一。主要领导同志曾多次在有关会议上强调绿色通道建设的重要意义。植树节期间,*县长率领有关领导先后到个乡镇对绿色通道建设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对绿色通道建设的标准、质量提出了具体要求。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更是高度重视绿色通道建设,强化调度,多次进行实地检查,通过召开现场会、调度会等形式,加强督促,有效地促进了绿色通道建设的开展。各乡镇积极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分别成立了领导班子和工作班子,把以绿色通道建设为主的春季植树造林工作作为春季农业生产的一项主要任务来抓,层层分解任务,明确责任人,建立责任制,制定相应的考核体系或奖惩办法,确保了各项任务的完成。我们自身也积极发挥职能作用,成立了绿色通道建设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组、宣传报道组、综合协调组三个工作小组,具体搞好服务工作。同时,通过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及各种会议大力宣传植树造林的重要性,使广大群众对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农业有了一个新的正确的认识,造林积极性明显提高,从而形成了全党动员、全民参与、全社会共同支持的良好局面。二是规划、标准,突出了一个“高”字。在今年的植树造林工作中,无论是苗木选择还是栽树地点,无论栽植标准,还是管护措施,我们都坚持高起点规划,严标准要求,确保本稿件属于造林质量。按照突出重点、适地适树、因地制宜、适度超前的原则,确定了今年的绿色通道建设重点,并落实到“一图、一表、一书”(每个乡镇都要按照规划,绘制绿色通道建设图、填写绿色通道建设统计表、制定并落实好绿色通道建设路段承包责任书),明确了绿色通道建设的重点、标准及要求,同时也明确了建设路段的权限和责任,进一步调动了广大群众种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了栽一棵活一棵,栽一片绿一片。同时,我们坚持依靠科技,提高标准,讲求实效。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坚持统一苗木规格,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施工时间“三统一”,做到了随起苗、随运输、随栽植,真正把质量管理延伸到了规划设计、整地挖穴、苗木起运、施工栽植等各个工序各个环节,确保了植树造林的速度和质量。三是检查督促,体现了一个“严”字。为确保完成建设任务,我们把强化督促检查放在重要位置,报请县政府同意,从农口兄弟单位抽调了名副局级以上领导干部组成了个工作督导组,并给督导组配备业务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员,具体督促绿色通道建设工作。同时明确,绿色通道建设工作由县绿化委员会负责检查和验收,实行定期检查调度制度,造林工作结束后,经检查验收,对完成任务的,县政府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一定资金奖励。对完不成任务的,给予通报批评,并追究有关领导和责任人员的责任,这些措施的落实,有效地推动了绿色通道建设工作的开展。四是管护措施,落脚到一个“实”字。为防止出现以往因责任不清、管护不力造成“年年栽树不见树”的不正常现象,我们大力推广××镇“”、“”拍卖方式,引导各乡镇结合各自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创新植树造林机制,积极深化林权制度改革,确保了苗木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如××镇实行“树随地走,谁栽谁有”的办法,采取镇、村、户::分成的方式,实施拍卖承包,共签定了份责任书;××镇王小庄村,将绿色通道路段承包使用期限定为年,并由承包户对遮荫户进行补偿,对路北、路南、路西、路东遮荫户每米分别补偿元、元、元和元;外山村一农户承包了米路段,一次就交纳年承包费元。机制的创新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镇、××镇部分路段栽植前,群众都自觉施了底肥,真正实现了“栽起来,管起来”。

(二)突破限制玫瑰发展的瓶颈,强力抓好玫瑰产业。一是搞调研、摸实情,为我县玫瑰产业健康发展出谋划策。近几年来,由于市场等原因,出现了玫瑰产品销售难等问题),对我县的玫瑰产业产生了不良影响,仅去冬今春,全县种植面积就减少.万余亩。为保护并发展好这一特色产业,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多次指示要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尽快摆脱困境,扶持壮大玫瑰产业。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组织有关人员先后到有关的玫瑰种植户、加工户、加工企业进行实地走访调研,了解情况、研究对策,形成了《关于玫瑰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提出了宣传力度不够,缺乏主导产品,缺乏龙头带动,产品销售渠道不畅等问题,并积极向县领导建言献策,千方百计寻找突破口。二是突出抓好龙头企业培植,延长玫瑰产业链条。玫瑰产业发展的过程告诉我们,培植一个有技术、有实力、有市场,能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龙头企业,是解决我县玫瑰花产量过剩、玫瑰产品附加值不高等问题的有效途径。为此,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率先突破远郊县的实施意见》有关建设高标准玫瑰精油加工企业的要求,在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与计划等部门经过多方努力,经过××集团介绍,与××公司达成技术转让协议,筹建了玫瑰精油加工项目,建设了××玫瑰花精油加工有限公司,利用土耳其的先进技术,生产玫瑰精油。该企业每天可加工鲜花吨,今年可消耗鲜花吨,约占全县鲜花总产量的/。在企业建设过程中,我们积极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无论人力、物力,都给予了最大的支持。企业缺乏技术人员,我们从玫瑰产业办和玫研所抽调名专业人员长驻企业,企业车辆紧张,就无偿提供一辆车供其使用,并积极为其跑资金,协调关系,使企业在短短的两个月就完成建设并投产。该企业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玫瑰花的价格,稳定了花农的情绪,保护了花农的利益,促进了我县玫瑰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目前,该企业已经正式投产,并与土耳其达成初步出口协议。三是加大宣传力度,扩大××玫瑰品牌知名度。事实证明,我县玫瑰的宣传力度远远不够,它与我县玫瑰的生产规模及不相称,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县玫瑰产业的健康发展。为此,我们经多方努力,相继邀请中央电视台、某省卫视、齐鲁电视台专题栏目记者,对我县玫瑰的生产现状、加工情况等进行了全面采访,节目的播出,将进一步扩大××玫瑰在全国的知名度,增强玫瑰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进而带动玫瑰特色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优化结构,大力推进经济林基地建设。为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结合我县林果生产实际和国内国际市场需求,我们以核桃、酿酒葡萄和苹果为主,着力加快经济林基地建设。一是制定优惠政策,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特别在核桃基地建设中,县里确定了个重点核桃种植基地予以扶持,规定每年集中连片发展亩以上的,扶持万元,有效调动了乡镇、村的积极性。目前,××镇王庄、××镇范庄、××胡坡均发展到亩,××镇三山峪新栽植亩,面积达到亩。另外亩酿酒葡萄基地和亩高光效苹果基地也初步建成,均正在实施科学管理,不久,将成为我县林果产业中新的亮点。二是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做好技术指导工作。在核桃基地和其它经济林基地建设中,为保证苗木和栽植质量,我局专业技术人员从起苗、装车、运输到定植都严格把关,从源头上确保基地建设质量。同时,充分利用农民教育课堂这一节目,结合我县林业生产的实际需要,及时地把生产中需要的技术讲解下去,解决了农民在生产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截止目前,共举办农民教育课堂期。在优惠政策和市场需要的共同作用下,农民群众发展经济林积极性高涨。全县新发展经济林.亩,其中核桃亩。

(四)搞好森林资源管护,巩固造林绿化成果。一是做好森林防火工作。针对火险等级偏高的不利局面,我们采取多种措施扎实做好春季森林防火工作,确保了防火期内没有大的森林火灾的发生。首先,创新宣传载体,加大宣传力度。在充分利用好宣传车、广播、电视、标语的同时,我们又通过与县教育局、团县委、妇联联合下发《做好森林防火工作的通知》,在农村集贸市场设立宣传台,深入偏远山区发放护林防火小册子等新形式加大宣传,使森林防火工作家喻户晓,及大地增强了全民护林防火意识。其次,加强护林防火队伍和基础设施建设。在我县的制高点修建了两处了望台,购置了一辆专用防火车辆,购买把四号灭火工具,添置台风力灭火机,进一步配齐完善了防火设备设施。同时,邀请消防专家就林火基础知识、扑火战术、自我保护、灭火机具的熟练操作等问题对防火队员进行了专业培训,并适时组织了实战演练,大大提高了队伍的实战能力。再次,加强协作。进一步密切了与地方公安、消防、气象等单位的联系,尤其是在火情监测、火警信息、火灾扑救等方面相互配合,相互沟通,最大限度的优化整和防火资源,形成了防火合力。二是继续开展严打活动,严厉打击各类破坏森林资源的犯罪行为。截止目前共查获各类涉林案件起,其中盗伐林木起,滥伐林木起,非法占用林地案,毁坏幼树案起,失火案起,非法运输木材案起,依法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处理毁林违法犯罪人员人次,其中刑事拘留人,治安拘留人,较好地保护了我县的林木资源。三是巩固林权改革成果,做好林地确权发证工作。为切实巩固林权制度改革成果,给林农吃上定心丸,我们积极搞好林地权属确定和林权证发放工作。到目前为止,共确权发证份,较好地保护了林农切身利益。

总的来看,半年来,通过全县人民的共同的努力,我县林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与县委、县政府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领导同志对发展林业的重视程度不够。还没有真正认识到林业在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快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由于林业生产周期长、见效慢、政绩难出或成效不明显,导致有的乡镇和有关部门对林业的重视程度,工作力度明显降低,从而影响了我县生态环境的改善。二是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林果产业健康发展的新任务,部分领导和同志在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方法上还存在许多不适应。主要表现为“两重两轻”,即:重数量,轻质量;重生产,轻流通。三是果品产业内部结构还不合理,大路果品数量相对过剩,优质果品和干果产品数量相对不足,优质果买难和大路果、低质果卖难现象还依然存在。四是林果产业化程度比较低,龙头企业规模小,产后处理和贮藏加工滞后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林果业带动农民增收的潜力还远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合作经济组织比较松散,利益联结机制不够紧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低,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还比较弱。五是林业执法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乱砍、滥伐林木,乱占、滥占林地、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等现象还不时的发生。

二、下半年工作打算

下半年,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继续贯彻年度林业工作思路,落实年初确定的工作任务。具体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队伍,把先进性教育活动迸发出来的积极性在林业实践中发挥好、实现好。通过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全局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增强了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意识,作风进一步改进,工作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高。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认真抓好三支队伍建设,真正把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所取得的成效在林业建设的具体实践中发挥好,实现好。一是加强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加快实施“科技兴林”计划。二是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以依法行政、高效服务为落脚点,着力加强林政、公安、森保、种苗等四支执法队伍建设,强化政治和业务培训,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三是加强护林员队伍建设。结合万亩省级生态公益林补偿试点工作的实施,建立健全护林员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政策法规培训,强化日常管理,对护林员到岗到位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确保造林绿化成果不受任何损害。

(二)抓重点,在全面完成目标任务基础上凸现林业建设新亮点。

、全力做好雨季造林工作。按照年初确立的生态林建设重点,借鉴以往的经验做法,创新机制,落实责任,全面加快荒山绿化步伐,力争完成亩。一是认真做好苗木筹备、整地挖穴、苗木定植等各项雨季造林工作。二是深化驻县城机关企事业单位建义务植树基地活动。继续实施县级领导包山头、包单位责任制,大力推行专业队施工这一有效方式,并认真做好代植费的收缴工作,切实搞好荒山造林和疏林地补植。三是抓好封山育林,提高苗木保存率。以驻县城机关企事业单位义务植树基地为重点,加快围山防护网建设,配齐、配强专职护林员,以此为样板,带动全县封山育林的实施,进一步提高我县荒山绿化的档次和水平。

、加强对经济林的管理,推进林果产业化步伐。在做好全县经济林管理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对新发展的亩核桃,亩酿酒葡萄、亩红将军苹果,亩出口创汇苹果和亩高光效苹果等基地的后期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技术规程,严格质量管理,加快标准化生产步伐。同时,继续搞好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的引进推广,办好农民教育课堂,强化技术指导和培训。

、择优扶强,加快培植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着力培育和发展潜力大、销路广、带动力强的木材加工、果品储藏加工等林业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特别是对××玫瑰精油有限责任公司作为重点龙头企业进行扶持,从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积极探索在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建立紧密型合作组织。另外,加快玫瑰产业协会、仙桃协会等各种协会组织的组建步伐,为农民联合起来闯市场提供有效保障。

、落实林业政策,加强资源保护。一是继续开展林业严打专项整治活动,严厉打击“三乱”案件,重点查处非法毁林乱占滥占林地、非法收购、经营、加工木材等违法行为;二是巩固林权制度改革成果,做好林权确权发证工作。继续落实林权改革政策,全面完成荒山、荒沟、路、沟、渠、农田林网经营权的承包、租赁和拍卖,搞好保护性开发,抓好确权发证,切实保护好林农的利益。

相关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