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工会会计的核算基础范文

工会会计的核算基础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会会计的核算基础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工会会计的核算基础

第1篇:工会会计的核算基础范文

关键词:会计;基础工作;核算

一、会计理论

会计是怎样把经济业务反映出来呢?这是会计记账的方法问题。会计记账方法是从实践中总结而来的,并且会不断的发展、完善。记账的方法有单式记账法、复式记账法。

会计处理过程是一个连续不断、往复循环的过程,在每一个会计循环周期里,这个循环过程体现为“凭证账簿报表”的工作模式,在实现会计电算化的今天,主要涉及编制会计分录、填制凭证、审核凭证、登记账薄、完成凭证、封存凭证、汇总凭证、结账和编制会计报表、出具会计报告等工作。这个由会计分录开始,到会计报告为止,在每个会计期间内周而复始、连续不断的工作,成为会计循环。

二、会计的总体核算流程

会计核算程序是指企业会计组织、记录、核算经济业务的步骤和过程。会计的核算程序就是会计核算的工作程序。

1.单位的初始设置。首先,设置会计主体、记账本位币、会计期间、记账方法;其次,设置总账科目、明细账科目及其挂接的辅助核算;最后,设置费用项目、费用分配方法、生产成本和生产成本的核算方法及销售成本的结转方法。

2.会计日常工作进行。收集经济业务的原始资料并进行认真细致的审核,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将记账凭证汇总成若干张科目汇总表;按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试算账户余额借贷平衡;按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登记明细账,并将各个总账科目与下属明细科目汇总平衡。(实现电算化的单位,会计人员编制记账凭证后,系统赋予权限的人员点击审核、记账按钮后,计算机系统自动处理后述程序。)

3.会计期末处理。盘存资产,检查账面余额与实物是否相符,若不相符,及时调整账面;结转费用类账户,核算生产成本,分配产品成本;核算当期各项收入业务、结转与收入对应的成本业务;结转各损益类科目余额,核算本期利润。

4.编制财务会计报表,进行成本费用及损益等核算结果进行数据分析,说明原因出具会计财务会计报告。

5.年结。

三、会计的具体核算工作

企业的日常经营过程包括供应、生产、销售三个主要阶段。进行成本核算,必须根据经营过程、经营活动的特点,确定成本计算的具体程序和具体方法。

1.供应阶段的核算。在供应过程中,企业一方面要根据计划及时采购材料物资,验收入库,保证生产的需要;另一方面还要与供应单位进行货款和采购费用的结算。

2.生产阶段的核算。在生产阶段中,企业的固定资产在使用中要发生消耗,企业制造完工入库的产成品,在核算时应当按照其实际生产成本。

3.销售阶段的核算。在销售阶段中,企业要按规定纳税,核算销售收入。

4.财务成果的核算。期末,结转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及收入等形成企业的损益。

企业的利润或亏损就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经营活动反映在财务上的最终结果。

同时企业应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应缴所得税,提取公积金及公益金。

四、如何作好会计核算工作

1.填制准确的会计凭证。会计凭证根据其用途可以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原始凭证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填制或取得的,用以记载和说明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完成情况,是会计人员编制记账凭证的直接依据。由于经济业务的内容千差万别,原始凭证的形式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按原始凭证的来源和编制方法进行分类,严格审核经济业务发生的真实性,才能确保据此编制的记账凭证内容真实可靠。

记账凭证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和汇总原始凭证,确定会计分录而填制的,直接作为登记账簿依据的凭证。一般情况下,根据经济业务的发生逐笔编制记账凭证是保证质量的首选。当然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需要采用更多的形式编制记账凭证,熟悉掌握各类会计科目的性质和用途,达到灵活应用是最基本要求和基础条件。

2.编制可靠的会计报表。财务会计报表是对企业或单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动的结构性表述。财务会计报表告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编制报表的前提是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准确与完整。只有把会计核算的基础工作做好,才能保证报表数据的准确性和报表内容的真实、完整性。

五、总述

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基本职能,是会计管理的基础,只有作好基础工作,才能为高层财务管理等活动提供可靠的信息决策依据。在当今社会中,会计工作正朝着信息化、多领域发展,但是会计的核算工作一直都会是会计工作的重点,因此核算的基础工作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要素。

参考文献

[1]徐文彬.会计学原理[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13—79.

[2]王 钰:基础会计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78—261.

第2篇:工会会计的核算基础范文

关键词: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核算基础;核算方法

一、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基础的重要性

对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基础重要性的梳理,有助于相关机构以及工作人员转变思路,真正认识到会计核算基础在整个社会保险基金运营、监管环节中的作用,对于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有着极大的助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保险行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从相关机构公布的统计数据来看,2018年我国保险行业原保险保费收入3.8万亿元,巨大的体量在满足消费者保险需求的同时,无形之中也大大增加了保险行业内部的竞争压力。社会保险基金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机组成,在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生活等领域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为了缓解竞争压力,部分保险公司开始参与到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营以及管理过程中。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保险公司在创新社会保险基金服务内容的同时,对社会保险基金内部监管以及外部控制等进行了强化,使得社会保险基金在业务类型、产品结构以及管理方式上发生了深刻变化。而这些变化的产生与会计核算基础有着密切的联系,以会计核算基础为抓手,保险结构以及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将社会保险基金与社会保障预算衔接起来,较为全面地反映出社会保险基金的收入以及支出情况,对于基金的日常管理提供了便利。同时,随着会计核算基础的不断改善,其能够为社会保险基金提供更为完整、更为全面、更为真实的财务信息。对这些信息的处理,既能够实现社会保险基金产品的创新以及服务机制的调整,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防范市场风险,避免市场波动造成社会保险基金稳定性的下降,引发社会恐慌。

二、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基础存在的主要问题

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基础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梳理、分析相关问题的过程中,在思维层面形成系统化认知,对于后续相关改善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方向性引导。1.财务信息反映不全面。目前,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基础并不能较为全面地反映出社会保险基金的负债情况,降低了风险防范能力。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范围逐步扩大,对于多数城镇职工而言,其养老保险采取个人缴费与社会统筹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社会保险基金的会计核算。但在实际的会计核算环节,对于两种缴费渠道则采取差异化的处理,以确保养老保险收付实现制度与基金制度的协调。在这种机制下,在收支平衡原则的框架下来开展缴费活动,所有的缴费全部用于筹措社会保险基金。在这一过程中,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这种收付实现制度所提供的财务数据信息,并不能完整地反映出整改社会保险基金的财务情况,只局限于社会保险基金支出中现金支付部分,对于暂时尚未进行支付的债务无法提供相关数据,甚至还会对部分工作人员产生误导,给后续社会保险基金决策、管理等各项工作的开展带来不利影响,从而严重制约社会保险基金自身的风险防范以及化解能力。2.会计核算制度不统一。为了确保会计核算工作在社会保险基金中的合理合法开展,我国制定了《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各政府部门、相关保险机构以及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将其作为规范,约束自身的行为,实现对社会保险的分类管理。并以此为基础,开展针对性的会计核算工作,例如划分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等类型,并进行针对性的会计核算管理,大大提升了会计核算管理的有效性。在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基础上以社会保险体系为框架,由政府统一管控,进行预算编制,这种处理方式,固然能够保障社会保险基金资金来源的稳定性以及可调控性,发挥其在社会保障环节的积极作用[1]。但这种单独的会计核算,并不能真正有效地反映出社保保险基金预算,在预算过程中,也极有可能引发社会保险会计核算归属不明确的情况,给后续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带来极大的不便。与其他会计核算工作有所不同,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在存储、拨付等方面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如果仍旧按照传统的会计核算方式进行操作,无形之中将会大大增加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的难度,无法真正发挥出会计核算的监督、管理作用。3.财务信息可比性较差。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基础中涉及到的财务信息不具备可比性,在日常管理过程中,极易引发信息误导,给管理工作的质效产生妨害。现阶段多数地区将收付实现制作为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的基础,通过收付实现制度,对各类资金进行确认以及核算。这种会计核算基础实用性较强,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现阶段财务信息工作的相关要求,但是这种处理方式也使得社会保险基金的财务信息不具有可比性,无法与其他地区进行横向对比,给社会保险基金当期损益的的评估产生了不利影响,也无助于监督管理体系的公开化以及透明化,对整个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工作的开展质效产生了妨害作用。现阶段,我国逐步进行政府职能的调整,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基础如果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以及显著改善,势必影响服务型政府建设,对政府形象的梳理以及服务质量的提升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相关部门以及有关机构应当重视起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基础中存在的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妥善处理,以确保社会保险基金作用的发挥,构建起完整的会计核算机制。

三、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基础改善的基本方法

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基础的改善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内容,相关机构以及工作人员开展会计核算工作的过程中,需要着眼于实际,明确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基础的重要性,掌握现阶段会计核算基础中存在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采取针对性的应对手段,妥善处理,确保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1.强化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基础。为了有效应对现阶段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基础中暴露出的相关问题,确保会计核算工作的有序进行,实际的会计核算过程中,政府主管部门以及相关工作人员应当积极转变观念,从整体上对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基础进行评估,在评估的基础上,将其纳入到政府核算体系之中。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社会保险基金具有明显的公共属性,其主要目的在于为社会公众服务,因此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的过程中,应当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在处理环节,充分吸收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立足于我国的实际情况,不断强化社会保险基金会计结算的基础,逐步长期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相结合的会计核算基础,通过这种方式,有效弥补收付实现制的缺陷,确保会计核算基础符合实际的使用需求[2]。2.做好会计核算制度的衔接。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的基础在于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使用,在现阶段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基础上,会计信息在系统性、完整性以及真实性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无疑给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工作产生了极大的妨害,对于社会保险基金决策、管理以及监督造成了不利影响。在这情况下,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基础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对会计核算制定进行必要的衔接,形成一套完整的会计核算制度,在实际的处理环节,工作人员应当着眼于实际,在科学性原则、实用性原则的引导下,进行会计核算制度的调整优化。在这一过程中,以相关法律法规为框架,将会计核算与公共财政机制衔接起来,将其作为公共财政的延伸,以提升会计核算的有效性与真实性,实现对社会保险基金的有效监管。3.做好社会保险基金财务信息管理。社会保险基金财务信息管理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内容,在实际的管理环节,相关主管部门以及工作人员需要调整思路,从整体上明确社会保险基金财务信息管理的重要性,梳理财务信息管理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通过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等,系统化的技术手段,增强社会保险基金财务信息管理的效率,实现财务信息的实时获取、快速共享,以财务信息管理为突破口,提升财务核算基础。

第3篇:工会会计的核算基础范文

关键词:高校 基建会计 工程核算 效用发挥 研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与高校扩招指标的增加,高校的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也在逐渐扩大,其投资的规模也在逐步扩大,这对高校工程核算的要求也就变得越来越高。而高校基建会计作为高校工程核算的重要有生力量,在现实的工程建设过程中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严重影响着其基本职能的发挥。因此,本文将从高校基建会计的角度出发,对其在工程核算中的效用与影响因素以及相应的应对措施进行有效性研究。

一、高校基建会计:效用与价值

高校基建会计在实际的工作中,不仅要对高校基础工程建设活动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会计核算,为校领导制定科学的投资计划提供精确的数据信息,而且要根据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的财务管理制度做好算账、记账、报账等一系列工作,对高校正在进行的基础工程建设方案的执行状况进行审核,并给校领导提供精确的会计数据资料。因此,高校基建会计在高校发展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同时,高校基建会计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还具有以下三点价值:一是高校基建会计的应用有助于强化对高校经济的核算力度,充分保障高校基建资金的科学使用,以提升高校基建资金的投资效益;二是高校基建会计的应用有助于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财务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与财经制度,从而有效提升高校会计工作的工作效率;三是高校基建会计的应用,有助于对高校基建工程造价方案、基建概预算的制定与执行状况进行监督,以达到科学分配人力、物力、财力的目标。

二、影响高校基建会计工程核算作用发挥的因素分析

(一)高校基础工程建设的会计信息与贷款利息的信息失真

高校基础工程建设的会计信息与贷款利息的信息失真的主要表现是:一是很多高校在基础工程建设的过程中甚至是使用很多年以后,学校的财务人员却没有到相关部门办理工程交付使用手续,从而出现账面与实际状况不符的现象;二是很多高校的基础工程贷款本金在基建会计的账目中进行了会计核算,但贷款的利息却要由学校负责偿还,这种现象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导致高校基础工程的负债金额不符或者账物不符等现象出现。

(二)高校领导不太重视基建会计在工程核算过程中的作用

高校领导不太重视基建会计在工程核算过程中的作用的主要表现是:基建会计作为一种专业型的会计,需要运用专业化的手法对基础建设过程中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系统、连续的核算,为企事业单位进行财务管理与作出正确的财政决策提供最为真实全面的会计信息。因此,高校如若想要科学的运用基础工程建设的资金,需要采取措施提升基建会计在其中的应用程度与范围。但在现实的生活中,基建会计在高校基础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并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从而造成高校会计轻视管理重视记账现象的出现。

(三)高校基建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

高校基建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的主要表现是:很多基建会计人员没有打破传统会计基础科目的限制,对现行的预算会计机制不太了解甚至是抵触,再加上自身的专业知识储备较少,使得他们不能正确地进行基础工程会计预算与核算等工作。另外,很多基建会计人员的工作思维方式还停留在过去的财务会计的思维定势上,在履行基建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的过程中存在问题以至于不能做出正确的会计核算判断。

(四)高校基建会计缺少对基础工程建设的知情权

高校基建会计缺少对基础工程建设的知情权的主要表现是:根据国家相关部门的规定,高校在基础工程施工之前,要公开进行招投标并进行全程的质量监督。高校的基础工程建设任务多由学校的基础工程建设管理部门承担,负责与政府其他职能部门以及建筑施工企业之间的沟通与联系。但是很多高校却忽视了基建会计核算职能对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基建会计人员没有参与到学校的基础工程的建设中,这就在一定程度会上导致基建会计由于缺少对工程建设进度与质量监督以及资金使用的真实情况的了解,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对工程的准确核算。

三、充分发挥高校基建会计在工程核算中作用的对策分析

(一)建立并完善高校基建会计监督管理制度

要建立并完善高校基建会计监督管理制度,需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采取措施在高校基础工程计划与设计施工之前的准备工作中,要组织基建会计人员参与到基础工程的设计、招投标等活动中,做好工程施工开始之前与施工过程中的监督管理工作;二是基建会计人员在参与工程项目招投标与施工建设的过程中,在充分了解并掌握该工程的施工特征、预算价格、工程造价以及承包方式的基础上,利用自身丰富的会计知识与技能对工程的结算方法以及和财务管理相关的内容进行系统地调查研究,对于其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地提出解决措施以降低工程项目的投资风险。

(二)提升基建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

要提升基建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需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定期或者不定期组织高校内的全体财务管理人员参与基建会计相关理论与技能的培训与教育活动中,并定期对这些财务管理人员的理论知识进行考核,考核合格的人员可以担任基建会计的工作,考核不合格的人员要继续对其进行培训;二是要邀请基建会计管理相关的专业人士到高校开展基建会计相关内容的讲座与演讲,鼓励学校的全体工作人员参与其中,同时要采取措施对其进行财务会计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教育,争取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他们的专业化水平与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以及遵守法纪的素质。

(三)做好与审计部门的配合工作

要做好与审计部门的配合工作,需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充分认识到审计部门在工程竣工验收交付使用过程中的作用,这是因为不论什么工程项目在竣工之后都要接受会计决算,但在会计决算之前需要通过国家审计部门的设计才可以进行会计结算,这在很大程度上就提升了工程建设的资金使用效率;二是高校的基建会计人员要采取措施积极地配合国家审计部门的工作,定期为其提供专业准确的财务会计信息数据,并准确地将工程建设成本费用与其他成本费用之间的界限划分清楚,从而在最大程度上保障在竣工交付使用时工程施工成本信息的准确、完整与真实,提升基础工程建设的投资效益。

(四)做好工程建设的成本核算工作

要做好工程建设的成本核算工作,需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采取措施在高校内部建立并完善会计核算制度与奖优惩劣制度,对校内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的基础性工作,比如说记账、算账、会计预算与核算等一系列环节进行有效性监督与管理,对于其中工作态度认真,工作效率高的会计人员要给予一定的物质与精神上的激励,而对于其中工作态度散漫、工作效率低的会计人员要给予严厉的批评甚至处罚;二是要采取措施做好高校基础工程建设过程中资金使用的监督工作,其中的开支用度要以合同与相关计划为基本依据,对于其中确实需要但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而超出预算的支出行为,要及时履行相应的审批手续;而对于其中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制度而又影响工程投资效益的支出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把关,尽量将损失降到最低。

(五)明确基础工程的批准流程

要明确基础工程的批准流程,需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基建会计工作人员要充分了解基础工程在计划、投资、设计、招投标、施工、竣工验收以及交付使用等一系列流程中的内容,并根据已经授批准的基础工程建议书编制工程投资建设的可行性报告,最后交由政府有关部门审核;二是基建会计人员要对基础工程的投资方案的合法性进行审核,并上报有关部门进行审批,在上级部门审批的基础上监督有关部门下达该项目的投资计划任务。

四、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高校的基础工程建设事业逐渐发展起来。高校基建会计虽然在工程核算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但仍然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使得基建会计的基本职能不能完全地发挥。因此,在新时期加强对充分发挥高校基建会计在工程核算中作用的研究,是当前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又紧迫的任务。

参考文献 :

[1]连丽梅.充分发挥高校基建会计在工程核算中的作用[J].会计之友,2011(10)

[2]周菊芳,宗建岳.当前学校基建财务管理的存在问题及对策[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综合版),2008(01)

[3]黄梅玉.关于完善高校基建会计的几点建议[J].经营管理者,2010(24)

[4]宫伟,吕鲲.针对高校基建会计管理的思考[J].会计师,2011(02)

[5]凌豫.从改进高校基建会计谈如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J].财政监督,2011(02)

[6]李锦娴.对高校基建会计加强核算管理和强化监督职能的思考[J].开封大学学报,2011(02)

第4篇:工会会计的核算基础范文

关键词:公路工程;基础设施;资产;会计核算;管理方法

现阶段,公路行业快速发展,各地区积极推广PPP模式,以盘活基础设施存量资产,拓宽基础设施资金来源渠道,进而不断减轻地方政府债务负担,化解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同时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加快侧结构改革步伐,有着积极的作用。基于此,加强此课题的研究,有着必要性。

一、公路基础设施资产会计核算管理的背景

现阶段,各地区不断加强公路信息化基础设施、通信基础设施等的投资建设,以提升公路服务水平。随着基础设施固定资产投资不断增加,对资金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此类资产会计核算管理力度,有着必要性。

二、公路基础设施资产会计核算管理现状

公路基础设施指的是为社会生产以及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公路工程全部设施,具体包括道路、安全配套设施等。此类资产具有使用年限长、资产价值高等特点,使用权与管理权是相互分离的。从管理实际情况来看,部分资产还处于资产管理外。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一)核算主体与管理主体相互脱节。按照新会计法的规定,公路基础设施资产主要是由交通局负责,执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会计核算管理计入“公共基础设施资产”,从普通公路建设项目实际来说,项目建设管理主要是由公路局负责,按照财政体制改革相关要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直接入到公路局财政账户,交通局不管理资金,易造成资产管理不到位问题。(二)会计核算科目设置不完善。新会计制度中未设置“公路基础设施资产”,对此类资产进行河段。在基础设施建设阶段,通常纳入到基建账目中进行核算,依据基础建设会计核算制度相关规范,进行成本核算。当完成基础设施建设验收后,在“交付使用资产”科目中进行核算,并非公路基础设施资产。基于此,此类资产通常作为统计数据,通过公路局统计年报,进行统计汇总。(三)资产价值核算难度大。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包括征地拆迁费用、补偿费用、直接成本等,通常公路部门主要负责直接成本,地方政府主要负责征地拆迁与赔偿费等,资金不经过公路部门直接支付,使得公路部门核算数据信息不够全面。加之部分项目是由政府部门与行业相关部门共同投资检查,建设成本独立核算,难以准确核算资产价值,落实会计核算管理的难度较大[1]。

三、公路基础设施资产会计核算管理方法

(一)借鉴管理经验。我国公路基础设施资产会计核算管理改革,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受到体制与其它因素的限制,难以确保核算管理的效率,对此要积极借鉴管理经验。公路基础设施资产管理主体与方式较为复杂,缺乏统一要求,资产属性尚未明确划分,主要分为以下类型:1)由财政投资、公益性基础设施资产,均不进行资产价值核算。2)对经营性资产进行资产价值核算,具体指的是由社会资本与国有企业投资的基础设施资产,在核算方面,要明确核算主体与对象。3)既具有公益性,也具有经营性的资产项目,可采取的管理方式方法多,加之缺乏具体规定,因此管理难度较大。基于此,可以积极借鉴国外的管理经验,由政府推动,加强行业管理力度,合理划分企业经营权资产以及基础设施实物资产。从相关管理经验来看,通常将公路基础设施资金确认为固定资产,以此避免资产损坏与浪费。按照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规范,公路基础设置资产应该纳入到行政事业资产,这需要加强相关职能部门的管理责任意识,行业主管部门则需要做好协调配合工作,将基础设置纳入到行政事业资产范围内,做好准备工作,按照《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管理规范,对公路基础设施资产,实施价值管理。需要注意的是,实施资产价值管理,必须要厘清管理体制,明确产权归属,规范委托管理内容。基于我国财政管理体制特点,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中央与地方政府均有所投入,按照地方公路局管理模式,来准确划分资产核算主题,实现委托关系。(二)明确会计核算管理主体。现阶段,我国公路主要分为经营性型收费公路、非收费型公路、政府还贷型收费公路,若想不断提升公路基础设施资产会计核算管理水平,必须要明晰公路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与核算方式,要落实到具体,包括土地使用权记账方式、路桥设施记账方式等,要明确单独记账或者统一记账,在核算过程中做好全面核算[2]。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要细化基础设施资产核算内容,按照线路划分,设置明细核算,基于此再设置明细科目来核算,比如初始成本与新增成本等。对此交通基础设施资产所属工程的直接成本,依据竣工决算数据,以项目初始价值入账,在后期运营的过程中,若通过大修,增加路基宽度、改变路面结构等,则相应的增加资产成本。考虑到公路基础设施资产具有长期延续性,因此不进行折旧核算,采取细化核算的方法,对提升资产管理水平,有着积极的作用。准确明晰的会计核算,可以提升行业管理水平,为管理部门提供完整的数据参考,对公路资产评估与工程预算定额的修订等,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三)构建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基于当前公路行业发展实际,构建公路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有着必要性。利用资产管理系统,能够提高公路资产核算效率,确保资产核算的准确性与真实性。同时利用此信息系统,能够给公路建设与养护的投资,提供大量可靠的信息,为综合决策,提供支持平台。依托信息系统,能够推动各项公路工程有效落实,提高资产管理效率,配合采取PPP模式,极大程度上能够盘活基础设施存量资产,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四、结束语

对于公路基础设施资产核算管理所存在的问题,要系统的分析,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加强会计核算管理,以提升资产利用率,更好的推动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开展。

作者:郭艳辉 单位:石家庄市公路桥梁建设集团

参考文献:

第5篇:工会会计的核算基础范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手工,结合

随着云南省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大量增加,如何实现会计专业学生顺利走上会计工作岗位,实现在校学习知识与岗位工作环境无缝对接是高职高专院校必须要思考的问题。目前市场上的会计软件有很多,诸如用友、金蝶、管家婆、速达等等,会计专业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以后一台电脑、几个档案柜以及几个资料夹就可以满足全部会计核算的需要了,即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使财务部门里面一大摞的账本的景象正在消失。但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来讲,为了帮助会计专业的学生建立会计思维,做好会计专业入门知识的传授,账本又必不可少,即手工记账对于学生来讲是学好会计专业知识的基本技能。所以,会计电算化和会计手工记账密不可分,学好会计手工记账是理解会计电算化系统知识的基础,会计电算化是对会计手工记账的简约化和集成化,实现二者在教学中的有机结合,对于有效提升会计专业知识教学效果,充分实现高职高专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大有裨益。

我们假设的教学前提如下:

[1]教学对象:大一新入学的会计专业学生

[2]会计电算化教学基础:(1)教学软件:用友ERP-U8(V8.61),据以进行会计电算化核算。(2)主要教学项目:系统管理、总账系统、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系统、采购与应付系统、销售与应收系统、库存与存货系统、期末会计事项处理、UFO报表系统。

[3]会计手工记账教学基础:(1)《基础会计》教材一本,据以进行手工核算。(2)主要教学项目:会计职业认知、会计基本核算认知、建账、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日常业务处理(包括筹资业务、供应业务、生产业务、销售业务、利润形成与利润分配业务、资金退出企业业务、财产清查业务)、账簿登记、编制会计报表和会计档案管理。

我们可以采用如下教学思路实现“会计电算化核算”与“会计手工核算”的结合:

一、会计基础理论铺垫:对于新生来说,教师必须先将诸如“会计的概念、会计核算的对象、会计的职能、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基本假设、会计要素、会计恒等式、会计科目、会计账户和借贷记账法”等基础知识讲授给学生,为会计账务处理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主要知识结合讲解:

1、引入一个工业制造企业的完整案例,将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系统管理和基础设置”项目与《基础会计》中的“建账”项目结合讲解。教师采用案例分析法,依照现实企业当中企业内部管理的规则,引导学生完成会计手工账本的“建账”工作。同时,完成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系统管理和初始设置”,为后续明细账的登记、部分原始凭证的编制提供便利。

2、会计电算化中的“总账系统”的“录入期初余额” 项目与《基础会计》中的“建账”的“填制账簿期初余额”项目相结合讲解。需要强调的是,手工账本的建账项目每一个总账账户和与其所属的明细账或日记账户均要手工填制期初余额,会计电算化的期初余额在填制的明细账和日记账的过程中,总账会直接生成。

3、《基础会计》中部分经济交易或事项的“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和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与会计电算化中的“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系统、采购与应付系统、销售与应收系统、库存与存货系统”结合讲解。原始凭证“工资表”、“固定资产折旧明细表”、“采购入库单”、“销售出库单”、“材料出库单”、“产品入库单”等均为工业制造企业非常重要的原始凭证,在手工核算过程中,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有的需要各职能部门制单交由财务部门审核,有的需要会计人员自己编制,但计算量很大。教师应重点给学生讲清楚上述原始凭证的由来以及重要性,同时在会计电算化的各模块中利用其集成性、模块化共享的特点,完成相关经济交易或事项记账凭证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任务。

4、会计电算化中的“总账系统”与《基础会计》中的“记账凭证填制与审核、日常业务处理”结合讲解。要求学生学会在电算化系统中通过“点击生成”的方式完成所有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任务;要求学生学会手工完成所有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任务。

5、会计电算化中的“总账系统”与《基础会计》中的“账簿登记”结合讲解。要求学生学会在电算化系统中通过“点击”的方式完成所有账簿,包括总账、日记账、明细账的登记工作;要求学生完成所有账目手工记账工作。

6、会计电算化中的“期末会计事项处理”与《基础会计》“期末手工账务处理”结合讲解

7、会计电算化中的“对账、结账和反结账”与《基础会计》“期末手工对账、结账”结合讲解。

8、会计电算化中的“UFO报表系统”与《基础会计》“编制会计报表”结合讲解。

9、会计电算化与会计手工的会计档案管理讲解。我们把以上教学思路归结为“一铺垫、九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此种教学方法,学生可以实现以手工核算为基础,更加深刻地理解会计电算化账务处理的来龙去脉,在教学实践中效果很好。

当然,此种教学方法在实践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师资要求较高,要求授课教师既要熟知《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等会计类专业课程,又要会熟练操作会计电算化软件。

2、对教学资料要求较高,尤其是教学案例必须完整,即既能满足会计手工核算的需要,又能满足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需要。

第6篇:工会会计的核算基础范文

一、会计基础工作的范围

会计基础工作是对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服务的基础性工作的统称。它主要包括:对会计核算依据的基本要求、对会计资料的基本要求、对会计电算化的基本要求、对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配备及管理要求、会计档案管理要求、会计监督的基本程序和要求、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等等。

1、会计核算依据的基本要求

会计核算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为依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是指各单位在生产经营或预算执行过程中发生的包括引起或未引起资金增减变化的经济活动: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核算,是会计核算的重要前提,是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的基础,是保证会计资料质量的关键。而以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或资料进行会计核算,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以不真实甚至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为核算对象,会计核算就没有规范和约束,据此提供的会计资料不仅没有可信度,相反会误导使用者,侵害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2、会计资料的基本要求

会计资料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会计资料是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形成的记录和反映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的资料,包括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会计资料所记录和提供的信息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

(1)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事项的发生和完成情况,明确经济责任,并作为记账依据的书面证明,是会计核算的重要会计资料。如何填制、审核会计凭证是会计核算工作的首要环节,对会计核算过程、会计资料质量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会计凭证包括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及时填制或取得原始凭证是会计核算工作得以正常进行的前提条件。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是确保会计资料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会计机构、会计人员的重要职责。记账凭证的编制,必须以经过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及有关资料为依据,以保证记账凭证的质量。

(2)会计账簿,是指以会计凭证为依据,由一定格式并相互联系的账页所组成的,对单位全部的经济业务进行全面分类、系统序时地登记和反映的簿籍,是会计资料的主要载体之一,也是会计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设置会计账簿,是单位进行会计核算的最基本的要求。以经过审核的会计凭证为依据登记会计账簿,是保证会计资料记录真实,完整的重要基础。

(3)财务会计报告,是企业和其它单位向有关各方面及国家有关部门提供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书面文件。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应当符合法定要求。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包括编制依据、编制要求、提供对象、提供期限等,是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环节。财务会计报告不仅是一个单位会计工作的最终成果,更是一个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全面总结和综合体现。

(4)其它会计资料,其它会计资料包括会计人员岗责任制度、财务处理程序制度、内部牵制制度、稽核制度、原始记录管理制度,定额管理制度、计量验收制度、财产清查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会计分析制度等。它们也是会计资料不可缺少的部分。

3、会计电算化的基本要求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和信息技术应用于会计工作中的简称,是采用电子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对会计资料电子化分析和利用的现代记账手段。实现会计电算化,是现代化管理和会计自身改革与发展的客观需要,是现代科技发展的必然。对实现会计核算手段现代化和提高会计参与经营管理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单位,使用的会计软件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会计软件是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手段和工具,会计软件是否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核算要求,是保证会计资料质量和会计工作正常进行的重要前提。

二、会计基础工作的现状

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也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我国十分重视会计基础工作,相应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以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同时,通过加强在职会计人员培训等措施,不断提高广大会计人员的基本业务技能,促进了会计基础工作的改善和提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许多单位认识到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把会计基础工作与改善经营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结合起来,积极采取措施改善和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使会计工作逐步规范,水平稳步提高,也使会计工作在单位经营管理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但是,会计基础工作中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突出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些单位因为内部管理松弛而削弱了会计基础工作,帐目混乱,财产不实,数据失真;填制会计记账凭证不及时,随意性较大,如:没有序时记账,一些单位在会计业务不多的情况下,没有根据手续齐全的原始凭证及时填制会计记账凭证,并登记账簿,而是汇总记账。会计填制凭证不符合规范,对于会计科目的定义概念模糊。从而导致会计工作不能发挥其在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如该用红字冲回的凭证直接做相反的分录。

一些单位会计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不高,造成记帐随意,手续不清,差错严重,会计资料散失;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会计人员则是会计基础工作的基本环节,会计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秩序化。有些会计人员文化水平、学历层次较低,又没有注意继续深造学习,对科目、账薄、报表之间的对应关系没有系统的概念;也有一些会计人员具有一定的业务水平,但不注意学习新的业务知识和新的会计法规,对于一些新出台的会计制度及核算要求不了解,以过去的模式或传统的模式进行账务处理,此外,还有一些会计人员尽管对基本的会计核算规定还算了解,但是因缺乏应有职业道德素质,不认真执行制度,不按规定去做,工作机械化、简单化。

一些单位为了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任意伪造、变造虚假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在会计电算化普及的情况下,过度依赖电脑,这主要体现在报表上,在手工编制报表的条件下,大部分会计对报表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仔细的核对,但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有的会计疏于这项基础工作,认为报表公式设好之后,报表只要运算出来就不用核对了,报表之间的对应关系以电脑运算的为准,而不去核对报表、分析报表。致使所提供的报表数字错误不能正确地反映单位的经营情况。有些会计人员违反会计职业道德,不认真行使会计监督职权,参与违法违纪活动,甚至为违法违纪活动出谋划策,等等。

这些问题,不仅削弱了会计基础工作,影响了会计工作秩序的正常运行和会计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也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社会经济秩序,对各单位的经营管理产生了极为严重的消极影响。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对会计基础工作认识不足:会计基础工作对会计工作和经营管理工作的影响往往是间接的,正因为如此,有些单位领导人认为会计基础工作就是收款、付款、发放工资,认为抓不抓无所谓,会计基础工作处在可有可无的位置上。并没有意识到会计基础工作对单位生产经营情况的影响,对会计人员业务的学习和知识的更新不太重视,致使会计人员不能跟上会计基础工作变化更新的步伐,导致会计核算工作的各个环节与制度要求不符。

第二,会计人员素质不高:尽管近年来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稳步提高,但也有部分会计人员对会计基础工作方面的知识知之不多,从而对会计基础工作无所适从,造成会计基础工作混乱。

第三,有意违纪造成会计基础工作混乱:有些单位为了达到偷逃税收、转移资产、私设“小金库”等非法目的,有意不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记帐、算帐、报帐,以借机“混水摸鱼”。

第四,对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有所放松:随着改革开放和基层单位扩大自主权,对基层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管理问题曾经出现这样一种认识,即:认为会计基础工作是各单位的内部事务,由各单位领导人抓就可以了,政府部门不必过多地干预,政府部门对基层单位会计工作的管理主要应当限于对会计工作的结果――会计报表的管理。上述认识,曾经有一定的代表性。应当说,这是改革我国会计管理体制可供选择的思路之一。问题是,我国的实际情况不一样。一方面,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政府宏观调控需要各基层单位提供会计信息,换句话说,政府部门对基层单位的会计工作有特定的要求,不会也不可能完全放任不管;另一方面,会计基础工作是保证会计工作质量的重要环节,离开健全的会计基础工作,会计报表质量很难得到保证,尤其在我国社会监督体系尚不健全的条件下,如果政府部门仅依靠控制各单位的会计报表而想达到保证会计工作质量的目的,显然是不可能的。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情况来看,财务会计工作是反贪污受贿、反不正当竞争、加强内部控制的重要检查对象和有效控制手段。比如,美国1977年制定的反贪污法规定:任何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注册的上市公司,都必须做到:详细、准确、公正地记录和反映每一项资产和经济业务的处理情况;要有健全的内部控制系统,定期编制资产的使用和盘存情况表并与实际相核对,对其中的差额做出合理的解释和处理。法国公司法也对公司内部的会计管理问题作出了具体规定。由于对会计基础工作管理的认识有差异,基层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有所削弱,导致了会计基础工作出现滑坡。

第五,会计基础工作的标准不规范:对于会计基础工作的标准,除了财政部发布的《会计人员工作规则》外,其它有关规章中也有相应规定。一方面,这些规定的系统性不够,相互之间甚至出现矛盾,造成基层单位无所适从。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管理和会计工作的发展,一些规定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比如,《会计人员工作规则》关于会计科目的规定,随着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企业对会计科目的设置和使用将有更多的自主权和灵活性;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广泛应用,如何保证会计资料的合法、真实和安全,也是会计基础工作中面临的重要问题。由于会计基础工作法规制度存在的上述不足,也是造成会计基础工作有所削弱的原因之一。

三、会计基础工作的必要性

其一,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是改善经营管理,加强宏观调控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需要:会计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而会计基础工作又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就一个单位而言,生成并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资料,是会计工作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重要的会计行为,在实际工作中,会计行为的规范和会计资料的质量,完全取决于会计基础工作。而会计基础工作的好坏,不单纯是单位内部事务,它已经影响到会计资料使用者及时知悉了解和有效利用会计资料的合法权益;影响到会计资料在加强宏观调控、改善经营管理、防范经营风险等方面功能作用的发挥;影响到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分配和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经济秩序的顺利运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保证其提供的会计资料真实、完整,能为各利益关系者普遍认同和接受,这是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正常运转的客观要求。

其二,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是规范会计工作秩序的需要:正常有序的会计工作,应当是以规范的会计基础工作为保证的。建国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恢复和加强了会计工作。近几年来,国家又非常重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后,随着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和股份制的实行,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心企业的会计报表,要求得到企业真实可靠的财务数据,这在客观上也要求会计工作要符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其三,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是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和会计人员素质的需要: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如果没有健全的会计基础工作,收集、处理、利用和提供会计信息就会失去其可靠性,会计工作水平也就无法提高。从现实情况看,有的单位会计工作秩序混乱、管理失控、假账泛滥、账目不清。不难看出,这种状况下的会计工作是不能很好发挥其作用的。

总之,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是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需要,会计人员作为会计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其道德水平的优劣、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单位会计工作的开展。因此,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最直接的对象。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督促会计人员从会计工作最基本的环节抓起,不断改进和加强会计工作、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对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起直接作用。会计人员不仅要有良好的业务素质,还应有较强的政策观念和职业道德,既要有较强的事业心,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做好本职工作,不断提高会计工作水平。

四、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措施

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第一,提高单位人员的认识:各单位领导、业务主管部门和财务人员要充分认识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认真学习《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各项规定,加强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建设,不断提高会计基础工作水平。要认识到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是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和会计信息质量的保证;认识到会计基础工作既是各单位的内部管理行为,也是社会管理行为;认识到因会计基础薄弱而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和经济问题不仅影响本单位的经济建设,严重的还会侵害国家利益,扰乱国家经济秩序,导致经济决策信息紊乱。

第二,加强对会计原始凭证的填写与保存:会计原始凭证的填写与保存贯穿于会计工作的整个基础过程,从原始数据、票据取得到报表报出、档案归档,涉及面非常广泛,如采购经办人员、销售人员、班组核算员、成本数据获取人员、基础数据录入员、成本费用会计、资金收付会计、报表会计等等。只有明确分工,衔接到位,既分工又合作,才能有始有终地完成会计基础工作。在会计资料的保管上,应由单位会计部门按照归档要求负责整理立卷或装订。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在会计年度终了后,可暂由本单位会计部门保管一年,保管期满之后,原则上应由会计部门编制清册,移交本单位的档案部门保管;未设立档案部门的,应当在会计部门内部指定专人保管。档案部门接收保管的会计档案,原则上应当保持原卷册的封装,个别需要拆封整理的,应当会同会计部门和原经办人共同拆封整理,以分清责任。

第三,加强会计核算:在会计核算方面,《会计法》规定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资本基金的增减、收入支出费用成本应当及时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如果收到的资产不入账处理或者用租金收入直接抵销费用开支,就会出现账实不符、偷逃国家税收,甚至还会引发其他违纪违法行为,后果是比较严重的。由于这部分业务发生时不涉及现金、银行存款的收付,具有较大的隐蔽性,对此,税务部门在税收征收或者执法部门在进行单位的财务检查、审计过程中更应引起重视。如情况属实,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处理,从外部形成一种震慑力量。单位的财务人员也要制止、纠正和及时反映这种违反会计核算规定的行为,认真履行《会计法》赋予会计人员的权利和责任。

第四,加强会计队伍建设: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会计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必须改变会计人员的素质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弊端。应采取多种形式,对会计人员训练多项内容,培养其多方面的能力。要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本着学以致用、保证质量、循序渐进的原则,有重点、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促进会计队伍专业结构和知识结构的改善,促进会计人员理财观念的转变;要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努力提高财会人员素质,同时要落实会计委派制,保障财务人员的职责和权益。

第五,构建信息化会计系统: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我国企业的广泛应用,为会计实时控制创造了条件。可在优化业务流程的同时,应用结构化内部控制规划、控制标准和控制方法(如预算控制法、标准成本控制法等),将企业固定资产与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保障与物资管理等模块的经济财务信息实时纳入会计实时控制模块,明晰收入来源,界定成本支出渠道,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成本核算,为决策提供需要的数据,提高企业的资源管理质量和效率。

第7篇:工会会计的核算基础范文

关键词:高校 会计基础工作 规范

中图分类号:F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11-144-02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工作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会计基础工作是否扎实有序,直接影响到会计工作秩序的正常运行和会计信息的真实正确。1996年财政部制定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2000年7月1日正式实施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下简称《会计法》),都对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会计职业道德、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作出了规定,为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提出了要求和示范。2008年江苏省教育厅制定了《江苏省教育厅直属学校(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考核暂行办法》(苏教财[2008]49号),进一步明确了省属各高校、中专校及厅直属事业单位加强和改进会计基础工作的目标和具体的考核指标,以此推动各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逐步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但是,笔者在参与江苏省属高校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验收考核工作中,深切感受到目前高校在会计基础工作中还存在着诸多不规范的问题。因此,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提高会计基础工作质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目前高校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会计机构的设置和会计人员方面。高校在会计人员配备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人员编制少、结构不合理。有的学校会计人员配备不足,一人多岗导致不相容职务很难有效分离。会计人员的学历、职称较低,本科以上会计专业的人员较少;高级职称人员甚少。有的学校会计人员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业务水平不高,理解、把握和处理经济业务的能力低下,不能准确地按照国家统一财务制度独立进行会计监督,影响会计工作质量。

2.会计核算方面。高校在会计核算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任意增减、合并一级会计科目。(2)原始凭证基本要素不齐全,内容不完整,手续不完备;有的业务结算后,未在原始凭证上盖现金、银行收、付讫章。(3)记账凭证填制内容不完整或填写不规范,错误更正不按规定处理。(4)未达账及往来账款处理不及时;接收捐赠、以旧换新的资产不入账,报废资产处理不及时,使得固定资产账实不符。(5)合并报表处理不规范。

3.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方面。高校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未建立内部会计管理体系或会计管理体系不健全,内部审计等监督体系没有真正发挥作用。(2)会计人员岗位职责不明确,缺少考核办法。(3)未建立账务处理程序、内部牵制、稽核、财务分析等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或虽有制度但执行不严。(4)未根据《现金管理暂行条例》规定的使用范围办理现金收付。(5)无预决算执行情况考核办法。

4.会计电算化方面。高校会计电算化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会计电算化没有普及,校内二级独立核算单位仍使用传统的手工记账。(2)对计算机密码无专人保管或不定期更换。(3)对重要操作事项未记录操作人、操作时间、操作内容、故障情况等。(4)会计软件修改、升级或硬件更换,未按规定审批。(5)未做好设备的日常保养。(6)病毒防护意识不强,措施不力。

5.会计档案管理方面。高校会计档案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无会计纸质及电子档案管理制度,或虽有制度但执行不严。(2)凭证、账簿等借阅没有办理登记手续;调阅财务系统数据未办理相关审批手续。(3)未按规定办理会计档案移交手续。(4)未按规定办理会计档案销毁手续。

二、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对策与措施

1.领导重视是规范会计基础工作的前提。《会计法》第四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单位负责人作为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对本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负有领导责任,他们对会计工作重视与否,直接决定着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水平。在2010年江苏省教育厅直属学校(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考核验收工作中,我们发现,凡是获得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优秀的学校,校领导都高度重视会计基础工作,学校专门成立由分管财务校领导、校办、财务处、纪监、审计、资产管理部门以及学校二级核算单位负责人组成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考核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并组织开展全校的会计基础规范化工作。另外,高校领导应采取多种方式鼓励和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从各个方面为提高会计基础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2.制度建设是规范高校会计基础工作的关键。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是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保证单位会计工作有序进行的重要措施,也是规范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制度保证。学校应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结合学校内部管理的特点和具体要求,建立健全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实现内部会计管理工作的程序、方法、要求等制度化、规范化,保证会计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规范有序。具体包括:(1)内部会计管理体系。(2)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3)账务处理程序制度。(4)货币资金收支和保管业务的授权批准制度。(5)银行票据登记、领用、签发管理制度。(6)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制度。(7)内部牵制制度。(8)稽核制度。(9)预决算管理制度和项目经费管理办法。(10)财务收支审批制度和经费支出管理办法。(11)财务分析制度等。

3.强化核算是规范会计基础工作的核心。会计核算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也是规范会计基础工作的核心环节,只有按严格的标准和程序核算出的会计资料,才是完整的、可信的。因此,在会计核算方面应加强如下几方面的工作:(1)严格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工作。原始凭证的格式、内容、填制方法、审核程序等应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要求。(2)强化记账凭证的填制和管理。记账凭证内容、填制方法、所符原始凭证、更正错误的方法应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要求。(3)规范会计账簿的设置和登记。会计账簿的设置、启用、结账、对账等应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及会计业务需要。(4)定期编制财务报告。财务报告的编制应按照规定的报表种类、格式和要求,做到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报送及时。(5)建立健全会计档案管理。会计纸质档案及电子档案应按照国家档案管理规定归档、借阅及保管。

4.提高会计信息化水平是规范会计基础工作的手段。会计信息化能够有效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会计工作水平和会计信息质量。高校财务部门应大力推广会计信息化,采用无现金报账、网上预约报账等信息化手段,提高会计核算水平;使用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加强高校财产物资的管理。在电算化管理方面应加强以下工作:(1)建立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明确规定上机操作人员的工作内容和权限;对系统操作密码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并定期更换;对重要操作事项进行纪录。(2)合理设置电算化会计岗位。(3)完善会计软件修改、升级和硬件更换审批手续。(4)强化计算机日常维护。做好财务软件和会计数据的安全保密工作,对计算机和软件故障有防范和补救措施,对计算机病毒有防治措施。(5)培养既懂会计业务又懂计算机业务的复合型人才。

5.健全监督机制是规范会计基础工作的保障。要进一步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工作质量,还必须建立健全检查和监督机制。完善的监督体系包括:(1)内部会计监督。通过在财务处内部增设稽核岗位,遴选业务素质高、事业心和责任心强的人担任稽核工作,增加财务部门内部复核层次,加强会计人员的自我监督。(2)学校内部审计监督。学校审计部门应对学校财务收支活动实行定期、不定期的审计,有利于维护财经纪律,保证学校资产的安全。(3)外部会计监督。定期或不定期的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委托社会审计机构实施的年度财务收支审计,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4)定期开展会计基础工作自查。学校财务部门应定期对执行会计基础工作情况(包括本级和二级独立核算单位)采取自查、互查、抽查等方式进行检查、考核、评比,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整改,建立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长效机制。

总之,高校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是一项经常性、持久性的工作,上级主管部门应加强对高校会计基础工作的指导和检查,建立会计基础工作考核评价制度,细化考核标准和内容,以全面提高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质量,不断提高会计工作水平。

[本文为江苏省教育厅2011年度高校社会科学研究财务专项(项目编号:2011SJA630011)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s].1999.10.31

2.财政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s].1996.6.17

3.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江苏省教育厅直属学校(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考核暂行办法》的通知.苏教财[2008]49号

4.张黎影.基于绩效预算视角下的高校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探析[J].会计之友,2010(10)

5.谢爱香.浅谈高校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J].当代经济,2010(9)

第8篇:工会会计的核算基础范文

关键词:出版社;财务管理;会计基础

一、引言

出版社的财务管理以及会计工作与一般生产经营性企业存在着许多相同之处,但由于出版社的业务范围及运作,又让出版社的会计基础工作体现出了一些特殊性。当前,国内出版社的会计基础工作在规范性与精细化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加大工作力度与研究力度。

二、国内出版社的会计基础工作现状

(一)工作受重视程度偏低

出版社近年来不仅迎来了发展的新契机,同时,也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与市场冲击。因此,国内许多出版社的领导者和决策者都将管理工作重心放在了市场扩展及新兴项目和业务的开发方面。对于内部管理不够重视,尤其对会计基础工作等不能够为企业在短期内带来直接收益的工作更是不甚关心。缺乏领导的重视与相应的指导、监督,必然失去对工作状况的及时发现与处理能力,同时,也十分不利于管理工作的充分开展,导致会计基础工作的质量迟迟无法得到有效加强。

(二)岗位及人员问题

会计基础工作是出版社必有的管理内容,但在岗位设置及人员素质方面却存在许多问题。一些出版社因为管理意识及财务状况等问题,未能设置专门的会计基础工作岗位,多由财务管理人员兼任,人员素质方面的要求较低,甚至一些不具备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混入其中。这种管理上的疏漏与过失也直接导致出版社会计基础工作的质量低下,无法适应当前及未来的会计工作需要。

(三)会计核算有待加强

出版社的核算项目众多,涉及面也较广。会计核算工作可以说是出版社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工作的难点。在出版社的会计核算方面存在着规范化较低、精细化不足以及程序不严格、缺乏体系化的问题。这不仅让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无法提升,对于整个会计工作乃至财务管理都将造成严重影响,甚至造成出版社的资金管理与成本控制都出现问题。

(四)档案管理失序

会计档案管理是会计基础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而出版社的会计档案管理也涉及到作者稿酬、书籍印刷、销售等众多方面。当前,出版社档案管理不仅存在着管理失序、质量不高的问题,同时,也因为管理失当而直接导致会计档案的利用效率偏低,难以发挥会计档案在管理及运作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五)责任落实不到位

会计基础工作当中也包括了会计人员的工作交接及有效监督,从而实现各种会计材料、数据信息的有效管理,避免疏漏与权责不清。但由于大多数出版社在制度建设及岗位管理方面本身就存在诸多不足,以至于在人员工作交接上也显得比较随意,没有交接监督、没有权责划分,交接内容也含糊不清。

(六)监督和约束机制有待建立

管理工作想要实现科学与规范,监督约束机制必不可少。而对于多数出版社来说,会计稽核工作的落实力度仍然存在不足。具体来说,稽核人员素质偏低、专业素养有待提升,同时会计稽核内容也不够精细与规范。最后,缺乏果断的过失处罚,让工作人员有恃无恐,不能提高工作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三、加强出版社会计基础工作的精细化程度

前文我们对当前出版社会计基础工作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包括管理意识、岗位及人员设置、会计核算、档案管理等多个方面。想要切实提升出版社的会计基础工作质量也必须从这些方面着手。

(一)重视管理,加强领导

出版社对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这不仅有领导者管理意识的问题,同时也有出版社自身财务状况的问题。但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不仅是单方面的管理质量提升,其对于整个出版社的有序运作也是非常有利的。因此,作为出版社的领导者与决策者,必须重视会计基础工作,必须从全局出发,加强对会计基础工作的关注与侧重。同时,要加强出版社会计基础工作具体内容的学习,以便能够统筹全局、合理安排,帮助会计基础工作的有序推进。

(二)规范岗位设置及人员配置

会计基础工作虽然是会计及财务管理的一部分,但是,其特殊性与专业性却不是一般财务管理人员所能胜任的。当前,许多出版社为了管理成本及人员考量而未能设置专门的会计基础工作岗位和配置专门人员,不仅影响了会计基础工作的专业度和精细化,工作的基本质量也很难保证。设置会计机构是实现会计基础工作精细化的首要前提,人员配置方面也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严格筛选合格的人员,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同时,还要针对出版社会计基础工作的具体内容强化人员在岗培训,促进会计基础工作的精细化及与出版社具体管理要求的适应。

(三)规范会计核算

出版社的会计核算内容众多,一旦出现问题则可能影响到整个出版社的财务管理及总体运作。规范会计核算,重点是要规范核算项目并细化具体的核算内容,以实现会计核算的科学性。第一,生产成本方面,必须严格按照财政部印发《新闻出版业会计核算办法》的通知(财会〔2004〕1号)进行单品种成本核算,在信息化管理手段的支持下,完整、准确的归集每一本图书的各项实际成本,将核算内容细化到直接材料成本、印刷成本、装订成本、稿费及版税、编加费、间接费用分摊等几个小项。同时,为解决出版行业成本结算周期过长的问题,还要重视应计成本费用的计提,要以委托加工合同、付印单、工价协议、材料市场价、稿酬合同等为依据,计算应计入生产成本但尚未发生支付或尚未取得结算发票的款项,建立应计生产成本的图书核算卡片,使“应计生产成本”明细科目的设置与“生产成本”明细科目同步,以提升出版社成本的核算质量。第二,间接费用分摊要科学合理,要结合出版社的实际情况、现有机构设置、费用归属等因素确定切实可行的分摊办法,如编辑分摊、出版分摊、设计分摊、资料分摊、校对分摊、库管分摊、运输分摊等,要让每一个图书品种担负的成本更加合理、准确,最终实现核算工作的精细化与规范化。第三,存货核算。存货核算也是出版社会计核算的重要内容,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对出版社会计核算的相关规定进行严格把关,库存商品应按出版物类别、品种分版(印、批、期)次、定价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库房应按品种分版(印、批、期)次、定价设置实物明细卡片,记录库存出版物的进销存情况。库房和财务部门要定期对账和盘点存货,以确保账实相符。最后,在会计核算工作方面,还要特别重视对委托代销商品的会计核算精细化处理,要随时跟踪和记录客户情况、财务状况、分销单确认等问题,最大限度的避免呆账坏账的出现,降低代销商品财务风险的发生几率,提升会计核算的质量。

(四)加强会计档案管理

在会计档案管理方面,应该在加强电子档案管理技术应用的基础之上,巩固纸质档案等传统档案管理质量,实现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双渠道管理,这样不仅能够实现利用电子档案管理手段提升档案数据安全性及使用便利性的目的,同时,也能够通过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对比、审核、管理,加强会计档案数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提升档案管理的安全性与周密性。

(五)加强责任落实

会计基础工作的责任落实应该表现在会计工作交接的交接双方以及监督方身上,实现权责的有效划分,确保责任问题出现时能够准确快速的锁定具体责任人,缩短问题的解决时间,降低风险发生几率。而问责制度也应该与人员绩效考核相挂钩,促使工作人员及监管人员自觉履行工作职能,提升其工作的自律性与主动性。

(六)加强监督约束机制建设

要建立自己的内部审计监察小组,小组成员应包括财会人员、会计核算人员、各部门负责人以及审计工作专家顾问。确保审计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与出版社具体管理工作的契合性。在工作开展过程中也要借助制度的制定,强化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与独立性,实现公平、公正、公开。

参考文献:

[1]刘晓燕.出版社会计的成本核算方法研究[J].财经界,2016(01).

[2]鞠齐.试论新形势下出版社会计工作的新变化[J].大学出版,2015(12).

第9篇:工会会计的核算基础范文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会计集中核算存在的主要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会计集中核算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并在当前的经济发展中,对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由着严重制约作用。关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会计集中核算中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具体体现:

(一)会计基础工作监督力度较弱

会计集中核算执行中,其中的事业单位执行会计在某种程度上难以和单位实际工作相吻合,以至于执行会计核算中,多个单位的账务工作负责中,无法全面的了解单位的一些业务细节,对于单位业务的真实性和金额数的大小也难以辨别,在单位发票合同原始单据判断过程中,难以实现会计业务的真实性,对于会计基础信息的质量也就无法保证。

(二)难以实现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协调配合

当前会计核算过程中,财务管理工作积极性不高,有着不清晰的责任归属划分,账实也难以统一性的管理,进而在某种程度上将会引起一种国有资产的流失。

(三)原始凭证缺乏真实性

一般而言,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实施之后,难以实现对原始票据的合理审核,在账户录入的过程中,经济事项内容的真实性没有针对性的监督,存在现金套用的现象。

(四)单位报账员一人多职,身份不明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被纳入核算单位取消了会计、出纳岗位,设立报账员,有些单位对报账员的待遇地位不予肯定,导致报账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会计集中核算应用的具体措施

随着时代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其中的会计集中核算应用过程中,就要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加强财务的科学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一)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就要将单位总体目标全面实现,做好职能的基础履行工作,将单位经济活动中的风险有效避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发展中,通过归纳总结经济活动中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在会计集中核算的应用中,依据于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结合单位经济的活动情况,对制度进行完善,将会计核算和监督职能全面实现。

(二)对会计核算工作和财务管理的关系进行协调

一方面就要从根本上明确会计集中核算的职责范围,对资金使用权和所有权进行保证,加强会计核算管理的监督。一方面就要对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主体意识进行强化,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审核管理的积极性充分调动。另一方面就要做好固定资产报废处置审批制度规定的基础完善,将会计核算的沟通联系全面加强,对良好的工作氛围加以营造。

(三)做好财务的审计监督工作

财务审计监督工作加强的同时,就要重视事业单位的基础审计工作,做好各个环节的审计监督,并依据于财务部门的审计,及时的发现问题,做好单位预算的基础编制,对财务管理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使得各个部门对财政资金合理的使用,将资金的使用效益充分发挥。

总而言之,行政单位财务会计管理中会计集中核算应用过程中,就要做好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建设,协调好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之间的一种和谐关系,将审计监督全面实现,保证企业有着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