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诚信经营对企业的重要性范文

诚信经营对企业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诚信经营对企业的重要性

第1篇:诚信经营对企业的重要性范文

一、诚实信用原则对保险当事人的重要意义

1、诚实信用是保险产品特征的基本要求,是保险持续、健康、快速的基本前提

2、加强诚信建设、提高企业竞争力,打造一流品牌

3、诚实信用原则是企业文化的本质

4、诚实信用是保障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权利的基本要求

5、诚实信用是建立企业和个人信用的基础

二、保险经营活动中规定诚信原则的原因

1、保险经营中信息的不对称性

2、保险合同的附合性与射幸性

三、保险经营活动中诚信的现状

1、保险企业在诚信方面存在的

2、投保人在诚信方面存在的问题

四、保险经营过程中存在诚信问题的原因剖析

1、保险企业管理体制、营销体制不完善,经营理念、诚信建设不健全

2、行业诚信建设意识不够,行业协会作用发挥不充分

3、诚信信息披露不充分,评估系统建设滞后,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

五、强化诚实信用,推进保险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思路与举措

1、政府推动、健全社会诚信体制建设

2、加强诚信监督,促进行业自律

3、保险企业应规范管理制度,加强内部管控

4、强化社会监督职能,促进保险企业诚信经营

论文摘要

诚实信用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交往的基本原则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五条规定“保险活动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在保险经营活动中对当事人诚实信用的要求比一般民事活动要严格,要求当事人具有“最大诚信”。因此,诚实信用原则是保险中的最大原则。

诚实信用原则对保险企业是企业之基。保险市场不规范的恶性竞争,片面追求业务规模的短期行为会损害双方当事人的利益。因此,保险业加强诚信建设不仅是规范保险市场秩序的重要手段,更是提高企业竞争力、打造一流品牌、建立优秀企业文化的需要。

保险经营中信息的不对称性和保险合同的特殊性是保险经营活动中规定诚信原则的原因。另外,保险合同的附合性和射幸性要求保险人应履行告知与说明义务,投保人应基于诚实信用原则真诚履行其如实告知义务。,有的保险企业经营理念相对滞后,有“重发展、轻管理”的倾向,发展、管理两张皮。我国信用体系建设还不健全,产生诚信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保险企业管理体制、经营理念、诚信建设不健全;②行业诚信建设意识不够,行业协会作用发挥不充分;③诚信信息披露不充分,评估系统建设滞后,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应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诚实信用原则是保险经营中各方当事人应当遵循的最基本原则。保险诚信体系建设和完善需要“政府推动、行业自律、企业内控、社会监督”多方的合力去实现保险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关键词

保险 诚实信用 原则 重要意义 基础 经营活动 原现状 剖析 存在问题 强化  持续发展 健康  思路 举措

诚实信用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交往的基本原则之一。任何一项民事活动各方当事人都应该遵循诚实信用原则。诚实信用原则是世界各国立法对民事、商事活动的基本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五条规定:“保险活动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但是,在保险经营活动中对当事人诚实信用的要求比一般民事活动要严格,要求当事人具有“最大诚信”。因此,保险合同是最大诚信合同。诚实信用原则是保险合同订立及在合同有效期内,应依法向对方提供足以对方作出订约与履约决定的全部实质性重要事实,同时绝对信守合同订立的约定与承诺。否则,受到损害的一方,按民事立法规定可以此为由宣布无效或解除合同、或不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或责任,甚至对因此而受到的损害还可以要求对方予以赔偿。诚实信用原则是保险中的最大原则,是保险企业的生命线,也是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得到充分保险保障的基础。下面就保险中的诚实信用原则作以下论述。

一、诚实信用原则对保险当事人的重要意义

诚实信用原则在保险经营活动中是最大诚信原则。对保险企业是企业之基,加强诚信建设是保险业发展的基本要求,是保险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对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来讲,遵守诚实信用原则是保险保障得到充分、有效保障的重要保证。诚实信用原则对保险当事人的重要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诚实信用是保险产品特征的基本要求,是保险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基本前提。

保险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其载体仅是一纸合同。相对于一般商品而言,具有无形性、复杂性和内在价值透明度低等特点。保险实质上是一种以信用为基础、以为保障的承诺。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决定了保险业比一般企业对诚信的要求更高,良好的信用是保险企业的生命线。保险业作为一个高风险的行业,企业自身经营中面临很多不确定性,加强诚信建设是规范保险市场秩序的重要手段。诚信经营不仅可以避免保险市场的恶性竞争,遏制保险企业片面追求业务规模、盲目占领市场份额等短期行为,也有利于化解和防范经营中的逆向选择和首选风险问题,提高保险企业的经营质量和效益,保证保险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2、加强诚信建设、提高企业竞争力,打造一流品牌。

保险企业的诚信度,对客户的购买决策起着决定性作用。客户只有在自己的购买需求与自己对某保险企业的信任相统一的基础上才会购买保险。所以,保险企业只有以诚相待,遵纪守法,信守合同,真诚服务,才能真正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近年来,虽然我国保险业一直保持调整发展趋势,但是总体上仍处于初级阶段。如果保险企业诚信问题处理不好,将会极大影响我国保险业的健康发展,丧失发展的良好时机,做大做强民族保险业可能成为一句空话。因此,保险企业加强诚信建设,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是提高保险企业竞争力,创建市场一流品牌,做大做强保险业的客观要求。

3、诚实信用原则是现代企业文化的本质。

诚实信用是现代企业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这就要求保险企业要以诚信经营为指导,建设优秀企业文化。企业内部各种矛盾的根源,在于缺乏建立在统一价值观上的企业文化。要使企业文化真正发挥整合企业各种生产要素的功能,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要将企业文化作为灵魂来指导企业发展,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来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取得社会的认同和尊重。二是要在企业内部形成统一的管理平台和统一的标准,使员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奋斗目标,进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以诚实信用为基础的优秀企业文化,会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持和巨大的推动作用。

4、诚实信用是保障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权利的基本要求。

保险的特殊性要求保险合同是最大诚信合同。保险合同的当事人都要履行诚实信用原则。如果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未能全部或部分履行诚实信用原则,那么他们保险保障也会不同程度的受到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十六条规定“投保人故意隐瞒事实,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或者因过失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足以影响保险人决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险费率的,保险人有权解除保险合同”和“投保人故意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保险人对于保险合同解除前发生的保险事故,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并不退还保险费。”说明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诚实信用的履行告知义务,是充分得到保险保障的基本要求。

5、诚实信用是建立企业和个人社会信用的基础。

当前,我国社会信用体制正在不断完善,向信用社会发展。诚信建设成为信用体制建设的重中之重,各行各业都在加强诚信建设。作为企业或个人,如果在社会上失去了诚信,那么他将寸步难行。保险企业规范诚信经营,是的要求,是市场的要求,是品牌建设的要求,是做大做强民族保险业的要求。对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来讲,诚实信用不仅是充分得到保险保障的要求,而且也是建立良好社会信用度的需要。失去诚信的客户,保险企业通过行业协会建立的黑名单制度,会在行业内实行资源共享,诚信有问题的客户,将会得不到保险保障或有条件的保险保障。所以,诚实信用是建立企业和个人的社会信用的基础。

二、保险经营活动中规定诚信原则的原因。

保险是社会活动中的一部分,与一般经济单位相比较,保险又具有本身的特殊性。之所以在保险经营活动中规定诚实信用原则,主要归因于保险经营中信息的不对称性和保险合同的特殊性。

1、保险经营中信息的不对称性。

在保险经营中,无论是保险合同订立时还是保险合同成立后,投保人与保险人对有关保险的重要信息的拥有程度是不对称的。对于保险人而言,投保人转嫁的风险性质和大小直接决定着其能否承保与如何承保。然而,保险标的是广泛而复杂的。作为风险承担者的保险人都远离保险标的,而且有些标的难以进行实地查勘,而投保人对其保险标的的风险及有关情况是最为清楚的。因此,保险人主要是根据投保人的告知与陈述来决定是否承保、如何承保以及确定费率。这就使得投保人的告知与陈述是否属实和准确会直接影响保险人的决定。对于投保人而言,由于保险合同条款的专业性与复杂怀,一般的投保人难以理解与掌握,对保险人使用的保险费率是否合理,承保条件及赔偿方式是否苛刻等也是难以了解的。因此,投保人主要根据保险人为其提供的条款说明来决定是否投保以及投保何险种。

2、保险合同的附合性与射幸性。

保险合同属于典型的附合合同。所以,为避免保险人利用保险条款中含糊或容易使人产生误解的用词来逃避自己的责任,保险人应履行其对保险条款的告知与说明义务。另外,保险合同又是一种典型的射幸合同,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当未来保险事故发生时,由保险人承担损失赔偿或给付保险金责任。由于保险人所承保的保险标的的风险事故是不确定的,而投保人购买保险仅支付较少量的保险费,保险标的一旦发生保险事故,被保险人所能获得的赔偿或给付将是保费支出的数十倍甚至数百倍或更多。因而,就单个保险合同而言,保险人承担的保险责任远远高于其所收取的保费,如果投保人为诚实、不守信,必将引发大量保险事故陡然增加保险赔款,使保险人不堪负担而无法永续经营,最终将严重损害广大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利益。因此,要求投保人基于诚实信用原则真诚履行其告知义务。

三、保险经营活动中诚信的现状。

目前,我国保险业的经营水平与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保险业相比较,还有较大的差距。在制度建设、内部管控、风险控制、信息披露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诚实信用问题主要有二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保险企业存在的问题;二是投保人存在的问题。

1、保险企业在诚信方面存在的问题。

部分保险企业经营理念相对滞后,在经营活动中有“重发展、轻管理”的倾向,造成“两张皮”现象,各走各的路,各说各的话,造成发展与管理脱节,各自为政。在业务发展中,业务员避重就轻,只讲对客户有利的或能吸引客户、触动客户的条款,甚至不惜扩大解释范围,做出不负责任的承诺,对客户不利的或要求严格的条款内容,只要客户不问就不讲,或轻描淡写的一带而过。对业务员来讲,只要保费能收回来,保证个人、部门业绩就行了。客户出险后的事情是由管理部门负责的,从而造成对客户服务的脱节、推诿、扯皮等问题的产生。对于管理部门而言,严格按照条款和企业的管理规定工作,凡不符合规定的事故索赔,一律予以拒赔。在对条款的含义解释时,往往向利于公司的角度出发,引起客户的不满,造成双方争执,甚至诉讼。这些情况的发生,说明保险企业在诚实信用建设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如实告知义务的履行、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理赔、企业文化的践行等。

2、投保人在诚信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还不健全,缺乏完整有效的信用记录。各保险企业之间信息不共享,在竞争的环境下,造成个别投保人有机可乘,引起诚信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违反告知和保证两个方面。告知方面:第一,漏报。投保人由于疏忽对某些事项未予申报,或者对重要事实认为不重要而遗漏申报。第二,误告。投保人因过失而申报不实。第三,隐瞒。投保人明知而有意不申报重要事实。第四,欺诈。投保人有意捏造事实,弄虚作假,故意对重要事实不作正确申报并有欺诈意图。保证方面:在保险活动中,保证的事项均属重要事实,因而投保人一旦违反保证的事项,保险合同即告失效,或保险企业拒绝赔偿或给付保险金。

四、保险经营过程中存在诚信的原因剖析。

近年来,随着市场主体的不断增加,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有保险需求的客户选择余地进一步扩大。但由于我国保险经营时间相对较短,市场行为不规范,诚信体系不健全,总体诚信状况并不容乐观。在规范诚信经营过程中,还存在不和谐因素和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保险管理体制、营销体制不完善,经营观念、诚信建设不健全。

当前,有些保险企业的经营思想还比较落后,不能适应市场的,停留在“重保费、轻管理,重规模、轻效益”的经营局面。在内部管理、险种设计、精算水平、营销手段、风险防范、成本核算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欠缺,了保险企业的诚信度。据媒体调查,全国保险从业人员180万人,营销员工150万人。这支庞大的营销大军对我国保险业的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市场的扩大,营销体制存在的弊端日益显现。主要表现在缺乏对营销员的保障制度,缺乏长效激励机制,对营销员的考核不能做到精细化管理,致使营销员摆不正自己的位置,对自己职业生涯规划找不准目标,容易诱发其对公司不忠诚、对客户背信弃义、误导欺瞒等行为的发生。在培训工作中,由于思想认识上的不到位,保险企业往往注重的是专业业务技能的培训,对诚信意识和职业操守的培训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将诚信建设摆在突出的位置。

2、行业诚信建设意识不够,行业协会作用发挥不充分。

行业协会代表行业的整体利益。应对行业进行自我约束和管理,在行业内部加强诚实信用建设,努力提高行业在上的美誉度和信用度。近年来,保险协会虽然发展较快,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相对我国保险业的高速发展还远远不够。在行业诚信建设上发挥的作用还有不足。保险企业各自为战,从各自利益出发,违规操作,获取不正当利益和损害消费者的利益。这样,因个别保险企业的诚信度降低,从而影响到整个行业的社会诚信度降低,造成消费者对保险企业的信任度下降。作为行业协会,应加强诚信建设的管理和约束,注重内部协调和平衡,不断提高整个行业的诚信度,促使保险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3、诚信信息披露不充分,评估系统建设滞后,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

当前,我国尚未建立有效的信息披露途径和信用评估体系,导致企业和个人信用记录缺乏,投保人道德风险问题突出,隐瞒真实信息,欺诈骗保行为层出不穷。对于这些信息,没有有效途径进行披露。在这家保险企业被发现有诚信问题,市场主体这么多,他可以到其他保险企业去投保,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保险企业缺乏透明度、条款专业性强、概念模糊、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完整,社会公众难以对保险企业进行资信评估,难以选择自己信任的保险企业。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保险人不知道投保人的真实信息,投保人不能凭借自己的信息优势,出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二是保险企业的专业性决定,保险企业不能凭借自己对产品特征、企业状况等方面的信息优势,采取机会主义行为,侵害投保人的利益。

五、强化诚实信用,推进保险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思路与举措。

诚实信用原则是保险业的最大原则,是保险经营中各方当事人应当遵守的最基本原则。保险诚实信用体系建设和完善需要“政府推动、行业自律、企业内控、社会监督”多方的合力去实现保险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1、政府推动、健全社会诚信体制建设。

信用信息是诚信体制建设的基础,缺乏完整、有效的信用记录,就不能建立的诚信体制。为了打造统一的社会诚信体制,政府应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优化信息披露制度,建立健全科学的信用风险评级制度,对个人及单位的资信信息进行客观、公正的披露。使需要诚信信息的单位和个人能够公正、便捷和及时地获取必要的诚信信息,保证消费者的知情权,提高社会诚信经营和透明度。社会诚信体制的建设也需要社会公众和单位的大力支持,建立有效信用档案,并且把分散的资料和数据进行整合,通过有效信息渠道融入到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社会诚信信息的资源共享。

2、加强诚信监督,促进行业自律。

不断完善保险制度,特别是一些直接涉及保险当事人权利与义务的有关条款,需要出台可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如将保险条款通俗化,专业术语明晰化。制定有效的保险诚信管理制度,强化失信惩罚机制,提高失信的成本,促进市场主体行为逐步规范。严格按照《保险法》及有关法律法规,严肃惩处失信的保险企业和保险中介单位,探索和建立保险市场退出机制,以维护保险业的整体诚信。进一步加强行业协会建设,使其在诚信自律、诚信监督、诚信宣传以及诚信协调与服务等方面,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3、保险企业应规范管理制度,加强内部管控。

要解决管理混乱带来的诚信缺失问题,作为保险企业来讲,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明晰产权关系,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产权制度。优化企业治理结构,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理顺体制,盘活体制,消除经营中不健康、不和谐的因素,对阻碍企业发展的要坚决否定,予以清除。注重解决经营中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业务流程,强化内部约束和监督机制。科学的管理、规范的制度、严密的内控是加强保险诚信建设的重要保障。

4、强化社会监督职能,促进保险企业诚信经营。

保险诚信是社会诚信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保险企业应建立健全诚信制度,强化执行力建设,把诚信作为企业的生命线,融入到企业文化中,在企业内部形成“以诚待人、以诚感人、个个守信、个人诚实”的良好诚信氛围。把企业的诚信信息通过有效途径向社会公布,使社会公众能及时了解企业诚信经营状况。各经营主体要抱着做大做强民族保险业经营理念,认真履行诚信建设,实行保险业诚信信息资源共享。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中,力争使保险业诚信建设得到社会认可,做诚信经营的排头兵,真正又快又好地促进我国保险业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1、 吴定富主编:《保险原理与实务》,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10月出版,58-63页。

2、 王卫国主编:《商法》,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338-341页。

第2篇:诚信经营对企业的重要性范文

企业经营不讲诚信,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存在,任何成熟市场国家都有诚信需求。从1994 年墨西哥危机到阿根廷的危机, 以及2001年位于世界500强前列的美国安然公司的破产事件, 无不说明这个问题。这就是说,成熟市场经济并不能从根本上以成熟代替诚信。但是,问题在于和企业怎样看待和对付这种不讲诚信的企业和行为。在一个社会中,少数企业经营不讲诚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批企业经营不讲诚信,社会对这种不讲诚信的行为麻木不仁,企业之间还相互效仿。

我国企业经营中的诚信缺失问题由来已久。这些年可以说是愈演愈烈,社会的无赖现象日益膨胀,整个社会诚信链条相当脆弱。一些企业经营不讲诚信,互相欺诈,用假冒伪劣产品坑害消费者的情况时有发生。据《工商报》报导,2000年,仅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就查处假冒伪劣案件23.05万起,比上年增长36.86 %; 查处各类假冒伪劣商品总值38.81亿元,比上年增长95.61%;全国共捣毁制假售假窝点5.16万个,比上年增长3倍多。

在我国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五花八门、毫无诚信的经营行为,已经成为人们见怪不怪的“正常”现象。企业间的诚信缺失必然导致交易效率下降和交易成本上升。我国诚信体系建设滞后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的瓶颈。一些企业偷税、骗税、骗汇和走私活动猖獗,一些企业任意变更或撕毁经济合同。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企业每年订立的经济合同约40亿份左右,但合同的履约率只有50%(20世纪90年代前我国企业合同履约率为90%)。一些企业故意拖欠客户的货款或拖欠银行的贷款,还有一些企业玩弄假破产真逃债的伎俩骗取国家的钱财。虽然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也存在拖欠逾期的应收账款,但它们拖欠的总量仅占贸易总额的0.25%-0.5%[1] ,我国目前已超过5%,是发达国家的10倍至20倍。“久债不还”已成为这些企业的“共识”。我国企业假破产真逃债的规模已经由过去的几百万元上升到数亿元水平。由于企业间相互拖欠货款,使得企业间互不信任,如履薄冰,现实的交易行为已经倒退到“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原始的交易状态,使得企业间交易效率下降,交易成本提高,这种做法极大地制约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企业财务失真,明目张胆地编造假账假数据,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屡禁不止……所有这些无一不是我国企业经营诚信缺失所致。

不仅一般企业和商业企业经营中存在着诚信缺失问题,就连应该最具诚信的上市公司也弄虚作假,制造虚假利润,骗取上市资格。串通庄家做市,报表重组,欺骗中小股东等现象,成了许多上市公司心照不宣的“秘密”。2001年股市缩水后的“ST猴王”、“ST幸福”、“银广厦”等股市丑闻,就是突出典型。我们可以说,我国企业经营中的诚信缺失问题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它像瘟疫一样侵蚀着企业之间的信任以及人们对社会的信心,对我国市场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对此,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二、我国企业经营诚信缺失的原因

1.信息不对称的有限博弈。诚信本身具有很强的外部性,当绝大多数企业都讲诚信时,少数企业不讲诚信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但是,当大多数企业不讲诚信,只有少数企业讲诚信时,少数讲诚信的企业只能是单方面受损。特别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单个企业经营坚持诚信可以看作是一种风险。也就是说,在信息不对称的有限博弈中,任何一方都没有诚信的动力。骗一把就跑是信息不对称有限博弈状态下常见的现象。只有信息畅通、重复博弈才能建立起诚信经营的机制。因为,诚信经营机制的核心问题,是“当事人为了合作的长远利益,愿意抵挡欺骗带来的一次性眼前好处的诱惑”[2]。换句话说, 诚信机制发生作用的条件是信息畅通,当事人的不诚信行为能够被及时观察到,交易关系须有足够高的概率持续下去。然而,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信息流通缓慢,企业间的交易概率有限,特别是我国交易地域规模庞大,企业间的交易频率较低,一个不讲诚信的企业完全可以在一个地区行骗后转向其他地区继续行骗。

2.企业缺乏真正的所有者地位。企业要作为诚信经营的真正载体,必须是真正的意义上的企业。真正的现代意义上的企业,必须是真正的所有者,拥有企业剩余的控制权和支配权。“企业的所有者就是企业信誉价值的索取者。如果没有真正的个人所有者,就不会有人有积极性维持企业信誉,企业就不可能讲信誉”[2]。也就是说, 企业不是真正的所有者,不具备企业剩余的控制权和支配权,是不可能建立起经营诚信的。因为,这种组织的行为通常是短期的,经营者只考虑自己任期内企业的经营问题,为职工发放更多的货币,他不可能有维持企业长期诚信的动力。企业的诚信经营的价值“等于未来收入流的贴现值,包含在企业名字中,买卖企业,实际上是买卖企业的信誉。所有者是否有积极性维持企业信誉,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企业的所有权是否能有偿转让。如果现在的所有者即将退休或由于某种原因不愿意继续经营时所有权不能转让,信誉的价值就没有办法实施,他就不会有积极性维护企业的信誉”[2]。这就是说,企业诚信的建立,是以企业的改革为前提的,企业必须拥有清晰稳定的产权关系,并且产权关系是能够转让与交易的。现实生活中,国有企业产权不清,没有真正的剩余控制权和支配权,更谈不上所有权的转让与交易。民营企业虽然对企业资产拥有所有权,但产权得不到有效保护,民营企业家恐惧政策变动形不成相对稳定的利益预期,这种所有者地位也是不稳固的。在这样的体制下,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追求短期行为是必然的,诚信经营的机制就不可能真正得以形成。

3.以罚代打,罚打力度不到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进,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令和法规。就制假售假而言,我国的产品质量法规定:生产销售不符合保障人身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以(包括已经售出和未售出的产品)货值金额等值以上三倍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以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等值金额50%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从这些规定可以看出,对于大多数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来说,主要是以罚为主,而且罚没并没有使他们倾家荡产。在今天稽查力度十分有限的态势下,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只要10次中有2—3次逃脱罚没,就有利可图。对于国有企业中所存在的恶意欠债逃债的行为,由于国家与企业之间天然存在着“父子关系”,国家根本就不可能痛下“杀手”,较为常见的态度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有些地方政府部门为了地方利益,还暗中支持企业欠债逃债。对于像“银广厦”这样的上市公司的巧取豪夺,虽然国家也出台了一些惩罚措施,但惩罚的力度也很有限,大股东未跳楼自杀,小股民倒是替大股东挨了板子。

4.地方保护主义和部分官员不正确的政绩意识。一些地方领导干部,由于地方利益作怪,对于所属企业恶意欠债逃债,千方百计予以包庇保护,甚至为其出谋划策;对于外地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不是依法加以保护,而是利用手中的权力横加干预。一些地方的干部为了一任政绩私利,对于所管辖范围内的制假售假听之任之,极少数干部甚至与制假售假者沆瀣一气,为制假售假者通风报信,干预行政执法部门的执法查处,成为制假售假的保护伞。所以,一些地方制假售假达到相当的规模,形成了产业化、规模化的水平,其生产者和销售者毫不掩饰,明目张胆地大干快上。有些制假售假企业作为地方的利税大户,还受到了地方政府的表彰。

5.整个社会道德水准下滑。企业的经营诚信是社会道德在企业经营中的表现。如果整个社会存在着严重的社会道德水准下滑,企业经营的诚信也就成了问题。不可否认,我国企业经营中的诚信缺失问题,同整个社会道德水准下滑有关。我们承认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企业应该追求利润。但是,企业必须坚持合法经营,讲究信誉,坚守信用,最起码做到利己不损人。然而,由于整个社会道德水准下滑,企业经营道德错位,许多企业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突破了应有的义利观和基本的道德底线。在经营活动中坑蒙拐骗、尔虞我诈、竞价销售、抢注商标、偷税漏税、假破产真逃债等损害消费者利益、其他企业利益和国家利益的行为,严重地损害了企业的形象。有些企业虽然自己能够做到诚信经营,但对其他企业不讲诚信的行为却高度容忍。据中国零点调查公司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有40%的企业经营者对其他企业违反诚信经营的行为采取了高度容忍的态度,特别是对企业外部的领导者与客户关系中的不诚信行为的容忍度更高。例如,对“贿赂客户”的容忍度为71.3%,对“短斤少两”的容忍度为55.4%,对“不实广告”的容忍度为55.0%[3](p.200)。这种情况表明,在整个社会道德水准下滑的情况下,我国不少企业即使自己能够做到诚信经营,但对其他企业的不诚信的经营行为,却不愿意加以制止。

三、我国经营诚信的重建

我国企业经营中的诚信缺失,已经引起中央政府及各界的高度关注。朱róng@①基总理去年给国家学院题词“不做假账”,今年“两会”期间又将“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近段时间,“诚信”一词席卷媒体并成为学者、百姓和议论的话题,足见举国上下对重建企业经营诚信的信心。

我国已经加入WTO,我们必须拥有诚信。否则, 就没有人愿意和我们打交道。倘若我国企业经营中的诚信缺失继续恶性,我们还可能被逐出WTO.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我们认为, 企业与国际知名企业的差距,不仅仅是规模的差距,更重要的是诚信的差距。如果说企业的规模差距在短期内依靠人为的方式(如加大资金投入,采取兼并联合的措施等)能够得以迅速提高的话,那么,诚信差距的缩小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而且企业经营诚信的维持比经营诚信的建立更为困难。要使我国企业经营重建起诚信之风,我们必须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加以努力。

在宏观上,我们必须明白企业经营的诚信之风的重建,绝不是单个企业的事情,而是一个全社会的问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形成。政府要特别重视和规范市场秩序,倡导企业按照价值、竞争规律、供求规律办事,为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要破除评价企业经营状况只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的思想;要强化经营诚信的,健全经营的诚信评估体系和约束机制等。当前,特别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充分利用,及时公开企业经营的诚信状况,为企业间的重复博弈创造条件。由于信息不对称,“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发生作用。当人们无法辨别诚信企业与诈骗企业,无法辨别真实产品与假冒伪劣产品,无法了解优等上市公司和包装上市公司时,诚信企业的市场就必然被不讲诚信的企业所挤占。要形成全社会经营的诚信之风,彻底改变“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必须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建立起全社会的诚信体系,及时公开企业经营的诚信状况,为企业间重复博弈创造条件。为此,工商、税务、银行、物价、公安、法院等部门应该联手合作,建立企业经营的诚信档案,定期向大众媒体公布。要把这项工作当作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来抓,使企业的纳税情况、银行信用评比等级情况、合同和商标行为、经济检查记录,以及司法部门提供的企业经济案件记录、各种荣誉和不良行为等全部记录在案,随手可查。这样才能使诚信经营的企业拥有市场、拥有客户、拥有竞争力,使经营不讲诚信的企业失去市场,失去合作伙伴,最终被淘汰出局。

2.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明晰产权关系,制定有利于民营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政策。经营的诚信基础是企业的产权关系明晰。产权制度的基本功能是给人们提供一个追求长期利益的稳定预期和重复博弈的规则。现实生活中,国有企业产权不清,责任不明,经营者和员工只拿国家薪水,他们的利益与企业的经营诚信没有直接关系。员工欺诈客户,所有者并没有承担任何责任。为此,必须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明晰产权,明确责任,使企业成为真正的所有者,拥有剩余的控制权和支配权。企业的所有权亦可以转让和交易,为人们的重复博弈创造条件。实践证明当人们没有稳定的利益预期的时候,经营是不可能讲诚信的。政府的政策多变,人们就不会形成稳定的利益预期。尤其是对待正在蓬勃发展的民营企业,政府应制定长期稳定的保护其发展的政策,使他们形成稳定的经营预期,改变放弃诚信、追求眼前利益的短期行为。

3.加快立法,严格执法,加大打击力度。企业经营中的诚信缺失,大量的属于道德层面,有些已上升到法律层面。企业不诚信的经营行为已经危害到了整个社会经济运行和安全的程度,不用重典、姑息养奸将后患无穷。为此,政府必须加快立法的步伐,严格执法,加大打击的力度,特别是对于制假售假,恶意欠债逃债,严重坑害消费者的利益、其他企业利益和国家利益的责任人,要严加制裁和惩处。当然,也并不是惩罚越严,企业经营就越讲诚信。现实社会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合约得不到履行,如果是不受当事人控制的外部因素所致,惩罚必须是有限的;如果惩罚过重,不仅无助于企业经营诚信的建立,而且可能有害于企业经营诚信的建立。要做好这一点,就需要提高我们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

4.克服地方保护主义,确立的干部考核标准。要在全社会重建企业经营的诚信之风,建立统一的市场体系和市场秩序,必须彻底铲除地方保护主义,让各种商品和要素在全国统一的市场内真正形成自由流动。为此,政府要抓紧制定相应的法律、法令和法规,如商品流通法,对违反相应法规,搞地方保护主义的要依法查办。对干部的考核,首先要考核其思想、职业道德、大局观念,建立稽查特派员制度,对政府官员进行全面考核。对于一些地方官员为了一任政绩,对所管辖范围内的制假售假、恶意逃债等不诚信的经营行为听之任之、甚至还充当保护伞者不得重用,问题严重的要严肃查处。

5.加强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全社会企业经营诚信的水准。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没有整个社会诚信水准的提升,企业的经营诚信是做不到的。要提高全社会企业经营的诚信水准,必须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建立全社会企业经营诚信的目标,强化企业经营要遵循合法经营,讲究诚信,互惠双赢的意识。对经营诚信好的企业要予以表彰,对经营诚信差的企业要予以警示教育。要做到重建全社会企业经营的诚信之风,我们认为,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从幼儿园开始逐步强化人们的诚信意识、诚信知识和诚信行为。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全社会企业经营的诚信之风一定能够重建起来。

在微观上,必须看到全社会企业经营诚信的重建,是通过一个个企业来实现的。为此,企业必须建立起经营诚信的自律机制。

1.认真制定企业经营的诚信准则,照章经营。企业通过制定明确的经营诚信的准则,使企业明确自己的社会使命和社会责任,明确企业应该为国家、为客户、为职工做些什么;使职工明确怎么做符合经营的诚信准则,怎么做违背了经营的诚信准则。企业制定经营的诚信准则是为了使组织诚信与个体诚信同步协调,促进企业的持久发展。因此,企业制定经营的诚信准则必须从人性的要求出发,让职工愉快地接受企业经营的诚信准则,把企业经营的诚信准则转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

2.强化企业家群体的自律垂范作用。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企业经营的诚信与个体经营的诚信协调统一,最重要的是企业家群体的自律垂范。企业经营的诚信准则由企业家群体制定,企业家群体应率先执行企业经营的诚信准则,不能只说不做,更不能说一套做一套。

3.要加强企业内部经营的诚信宣传教育。任何一个企业要想获得发展,必须把它建设成为一个诚信型的组织。教育是实现企业经营诚信的一种手段。企业要有效实施经营诚信,必须在企业内部实施经营的诚信教育,藉以丰富职工的经营的诚信知识,提高他们经营的诚信水平。经营诚信教育的应当结合企业的实际而设计,最好能够通过案例的形式告诉职工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经营的诚信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不可能立竿见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需要企业持之以恒地抓下去。

4.建立起企业经营的诚信奖惩机制。要想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良好的经营的诚信环境,企业就必须着力于建立一种赏罚分明的机制。例如,根据管理者和职工经营的诚信业绩、经营的诚信行为和经营的诚信信仰,提拔、奖励管理者和职工;当企业的管理者和职工违反企业经营的诚信准则并给企业形象和企业利益带来损害时,必须给予必要的处罚,决不能姑息迁就。

【】

[1]郭跃进。诚信问题:我国企业面临的严峻挑战[J]。经营管理,2001,(8)。

第3篇:诚信经营对企业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诚信 诚信经营 诚信经营品质 诚信经营制度 诚信经营管理 诚信经营维护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诚信经营成为保持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从而收到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构建企业诚信经营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为了追求短期利益,不惜采取种种不诚信的行为,例如制假售假、逃废债务、偷税漏税、提供虚假信息,严重损坏了国家、社会和消费者等多方面的利益,成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大障碍。要想实现我国市场经济的协调发展,必须建立完善的企业诚信经营体系。

一、诚信的内涵

诚信,即诚实和守信用,“诚”意味着保持真实无欺的道德规范心态应对各种事务,“信”则意味着言行一致,恪守承诺。诚信一直作为我国一种传统美德被推崇备至,儒家思想将其视为“进德修业之本”,“立人立政之本”。《论语学而》曰:“信则人任焉”,《大学》则认为“诚意”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先决条件。其中谈到:“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而“诚意”中的“诚”字,便是“毋自欺”,即不要自欺欺人。《中庸》认为:“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论语颜渊》中说:“民无信不立”。《孟子•离娄上》曰:“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诚实是天道的法则,做到诚实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诚”和“信”一直是统一的。如许慎《说文》中说:“诚,信也”,“信,诚也”。程颐也说过:“诚则信矣,信则诚矣”。儒家道德将诚信作为道德修养的天平、君子与小人的分野,“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言而无信,何而为言”,这是将诚信作为人们交往的基本准则:“民无信不立”,“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是将诚信作为治国的方略。几千年来,诚信一直是中国人民颂扬和恪守的美德。

二、诚信经营的内涵

诚信经营对于一个国家、一个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曾经就职于兰德公司的福山在《信任:社会价值与创造经济繁荣》一书中曾经指出:一个国家的社会传统及公民之间的信任程度,对该国经济的影响和物质资本同样重要。企业作为信用的载体,是市场交易活动中重复博弈机制的必然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讲,所谓企业诚信经营,是指企业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忠实履行各种契约的承诺,以体现自身的信用并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从而实现持久发展的管理活动过程。

三、企业诚信经营体系的内容

企业诚信经营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诚信经营品质、诚信经营制度、诚信经营管理和诚信经营维护四个方面。在这个体系中,诚信经营品质是核心、灵魂,诚信经营制度是准绳,诚信经营管理是手段,诚信经营维护是保证。这四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互为因果。如果没有诚信经营品质做导向,企业就失去了诚信经营的方向和根基;没有诚信经营制度的约束,企业经营就可能失信;没有诚信经营管理,就不可能将诚信经营理念转变为诚信经营行为;没有诚信经营维护,诚信经营行为就不可能持续,或者遭受对方失信带来的损失和风险。只有这四个方面相辅相成,环环相扣,企业诚信经营体系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1.企业诚信经营品质

企业诚信经营品质包括经营者、管理者与全体员工的道德素质和伦理观,而经营者诚信经营品质又对企业诚信经营起决定作用,甚至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成败。企业诚信经营品质主要体系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诚信战略。在国际经济一体化,企业竞争国际化以及经济发展面临资源、环境约束的当今时代,人们对企业的性质、发展目标、经营手段等有了新的认识和判断标准。企业经营战略、发展目标与价值取向也必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客观要求和原则做出,不以利润的增长为唯一目标,而更加重视经济增加值的持续增长;不盲目追求过度投资和企业规模的扩张,而是坚持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经济增长质量,承担企业“社会公民”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2)诚信产品。不同品牌的产品蕴含着不同企业的全部诚信要素和品质。从某种意义上说,产品是企业诚信品质的外显。企业提供的产品必须在技术、经济、安全、环保和文化上体现诚信品质。

(3)诚信服务。服务是产品进入市场后,其功能的拓展和延伸。销售不是以产品的卖出并取得销售收入为目的和结果的,而是从为用户提供生态化、多样化、个性化的产品设计开始,到方便、知情、放心购买,再到经济、安全使用以及得到及时全方位维修服务的全过程。

2.企业诚信经营制度

制度是人类为了协调人与人之间、社会群体之间利益关系,并要求共同遵守的办事规划和行为准则,是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一种规范体系。制度的主要功能是节约社会成本,构建经济秩序与社会秩序。企业诚信经营制度就是为保证企业经济契约和社会契约的履行而制定并认真执行的制度体系。经济契约是指企业与各利益相关者签订的经济约定和承诺,包括与股东、员工、金融机构、其他企业、用户等利益相关者的契约。社会契约是给予企业伦理而给予社会回报的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是作为“社会公民”的企业社会性地体现。

3.企业诚信经营管理

企业诚信经营管理是企业诚信经营品质塑造、培育、巩固与诚信经营制度的执行和控制系统。企业诚信经营管理不是孤立的自成体系,而是贯穿于体现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全过程,涵盖员工诚信教育、合同管理、财务会计管理、信息系统管理、风险应急管理和激励约束管理等多个方面。

4.企业诚信经营维护

企业诚信经营是个涉及经济、社会、法律、道德与文化等多方面的复杂系统工程,必须加强对诚信经营的维护,才能保证诚信经营体系的正常运行。通过对诚信经营理念、全体员工的职业道德准则、诚信经营管理的执行力、诚信文化的培育以及品牌价值的提升等,实现企业诚信经营的维护。

四、构建企业诚信经营体系的有效途径

1.培育企业诚信经营品质

企业经营者,尤其是成为企业家或职业经理人的企业经营者,是社会的稀缺资源,是以知识、智慧、经验、良知与理性整合、配置生产要素,使之形成社会生产力的社会精英。因此,企业经营者必须是一个对自己、对员工、对企业、对社会负责的人。具体而言,企业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育诚信经营品质。

(1)树立崇高的职业价值观

有人比喻说:市场是海,资本是船,管理创新是帆,经营者是舵手。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经营者是企业的灵魂。经营者的诚信道德修养、诚信理念、诚实行为贯穿于企业技术经济活动中的全过程,其言行影响着每个员工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因此,经营者的诚信品质决定着企业诚信经营的能力和水平。

在人类社会企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成功的企业经营者都不是把经验管理企业作为谋生、发财的手段,而是将其作为人生的理想,追求以及实现人生价值的目标。他们不以自己拥有财富为终极目标,更不是利用掌管企业资源的职权攫取国家、社会和公众财富的机会主义者,而是把经营管理企业作为一个社会岗位,一种被社会认可、尊重、人们所向往的崇高职业,一种为社会风险、实现企业家人生目标的途径。培养企业诚信经营品质,首先要树立崇高的职业价值观,并用来指导企业的生产经营。

(2)制定企业诚信经营战略

以诚信经营战略为导向,企业才会培养出诚信经营品质。企业在制定战略时,应克服传统的利润指标导致企业短期行为、忽视资本使用效率,而应把股东价值、企业市场价值的不断增长以及长期价值创造作为经营战略的重点和企业发展的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通过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降低消耗、消除污染,发展循环经济,通过产业升级,提高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把企业做强做大。

(3)提供诚信产品和服务

企业对外界的诚信至关重要,它决定着企业与外界的一切关系,包括对社会、政府、合作伙伴、业务伙伴等等。某一阶段的成功运作不一定代表企业的最终成功。企业的成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最大的因素是企业在与外界的诉求和沟通中的诚信度。水能载舟,亦可祝舟,决定企业成功的因素往往会因为各种客观的原因而产生变动,但诚信不能变,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将眼光放长远,要知道,一旦失信于客户,必将影响企业目标的实现,甚至要陷入危机。精良的产品和超值服务是构筑企业良好信誉的基石,是树立企业信誉的“硬件”。顾客对企业的评价往往是在使用企业的产品和接受企业服务的过程中形成的。企业要想留住顾客,与顾客建立长期而稳固的关系,首先要为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这对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至关重要。好的产品和服务会赢得顾客好的口碑,进而带来更多的销售,而更多的销售等于更多满意的顾客,等于更多的好口碑。更多的好口碑又带来更多的销售……

(4)对员工诚信

经营者对员工诚信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员工从进入企业直到退休离职职业生涯全过程的方方面面,应该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一是尊重、理解、关心员工,即尊重员工的人格和尊严,不能把员工作为获取利润的工具;理解员工个人的理想与追求,在实现企业目标的同时,满足员工的各种要求;关心员工的工作、生活与家庭等。二是设计员工职业生涯发展通道,促进员工全面发展,即鼓励、帮助员工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使员工在平凡的岗位上成才,并为其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创造各种可能的条件。三是正直公平地对待所有员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员工的内在潜力。

2.建立企业诚信经营制度

(1)建立客户资信管理制度

资信管理是了解客户信用状况和风险控制的基础,企业应当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客户信息收集、整理和分析,并作为企业管理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加以贯彻和执行。在此基础上,企业还必须在日常经营活动中注重对客户的资信调查工作,以不断地补充完善和更新客户信息,为经营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依据。盲目信任客户,轻率地对外签约,往往是导致日后货款拖欠乃至形成呆、坏账的根源之一。信用分析则是根据手中掌握的客户信息,分析评估出客户的信用等级,为日后的正式签订交易合同时,依照其信用等级所限定的授信额度确定成交额。信用分析对于企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控制盲目的成交。它的目标是保证企业从与客户的交易中获得最大的利益,又能将客户的信用风险控制在最低限度。

(2)建立企业内部授信制度

授信管理的核心是定量化的评估信用风险,严格按照授信额度控制企业内部决策行为,规范与客户间的信用关系,减少人为主观因素。因此,企业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交易审批程序,使企业内部交易科学化、定量化,减少由主观因素造成的决策失控和信用失控。

(3)建立应收账款监控制度

实行该项管理制度,就是要按照一定的程序,专业化、规范化地进行应收账款的监督和催收工作。影响应收账款回收率的主要因素是时间和债务人地偿还能力。为预防风险失控,企业对采用赊销结算方式成交的客户,应仔细地做出信用额度审核,业务部门要严格按照审核的授信额度进行交易。

(4)加强对中间商的评价和管理

即定期对中间商进行评价,改变以销量作为评价中间商的唯一标准,以避免中间商不择手段取得最大的销量,从而影响市场稳定,企业要教会中间商要如何赚钱,要提高他们的经营素质和惊异技巧,为产品创造一个畅销局面地同时,也为企业地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秩序。

3.完善企业诚信经营管理

(1)强化对员工的诚信教育

员工个体和群体的诚信品质与职业伦理是在经营者诚信行为率范及企业诚信经营制度的约束下,通过愈小管理的灌输、教育和倡导,在长期的盛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员工行为的基本规范和准则。诚信教育的作用在于以诚实守信的人文精神对员工进行潜移默化的心灵感化、环境熏陶及相互间的情感影响,使企业的制度得到全体员工认同并自觉地遵守与自律。

(2)加强合同管理

加强合同管理包括合同签约的原则、程序、责任人的明确;合同实施过程中的监督、检查与控制;合同违约的调节、仲裁、诉讼以及损失追偿的管理等。

(3)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首先要加强对财务报表的审计工作,不做假账、不虚报瞒报,做到诚信经营。明确规定销售人员的权限并根据客户的资信度规定不同的赊销额度和期限。再次,建立应收账款监控制度,对货款回收进行专业化管理,缩短回款期限,降低呆账坏账比率。从国内企业的经验看,应收账款的账龄与回收的可能性也呈明显的负相关性,即账龄越长,回收的可能性越小。当货物销售出去后,必须对销售的货物和客户时时监控,保证货物和销售程序的安全。

(4)加强诚信信息系统管理

对企业内部、外部各利益相关者诚信信息的采集、分类、归档,并建立企业内部的信息沟通、共享平台,使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各有关部门、各个环节相互配合、相互制约,一方面保证企业的诚信,另一方面及时防范外部信用风险。向政府有关部门、宣传媒体部门及信用服务市场的信用、资信、征信等合法社会中介机构提供真实的相关数据与信息,向社会公众传播企业的诚信理念,维护企业的诚信形象。

(5)制定信用风险应急预案

及时解决用户、消费者的异议、偶发或突发信用风险事件,化解各类危机事件,取得社会公众的理解和谅解。

(6)建立员工诚信行为的长效激励与约束机制

对于在本职工作及社会交往中恪守诚信职业道德及维护企业诚信形象的员工给予相应的物质、精神奖励与晋升,而对于违反企业诚信经营管理规定或损害企业形象的员工必须给予相应的处罚。同时,这种奖惩管理的原则、措施必须形成一种长效的机制,使其真正起到激励与约束相统一的作用。

4.开展企业诚信经营维护

(1)培育诚信文化

企业应把诚信作为一种资源来看待,培育诚信文化。树立“诚实守信”的企业诚信价值观念,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企业文化氛围,让诚信渗透到企业的每一个组织系统、每一项活动、每一个员工的行为中。企业诚信文化,应与企业生产与管理的每一个环节融合起来,以诚信来指导企业的管理和发展,在管理和发展中体现诚信的丰富内涵。

(2)加强诚信监督

首先,加强法律监督,加大规范企业诚信行为的立法力度,确定诚信等级评价机构的种类、性质、功能、定评价指标的构成、诚信数据的开放程度以及赋予被评定者质疑权等。其次,建立信用等级评价制度,完善行业监督,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信用等级评价机构体系,制定科学的、具有广泛覆盖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再次,利用媒体和大众舆论的作用,给企业施加压力,实现社会对企业诚信建设的监督。最后,充分发挥政府在企业诚信建设中的作用。政府除了履行提供规则、维护诚信秩序的职能之外,还承担着在政策推动、市场准入、运营监管、基础设施建设、价值引导等方面提供广泛的公共服务的角色,在自己对企业诚信建设严密监督的情况下,督促中介机构、大众媒体等组织加强对企业诚信建设的监督。

参考文献:

[1]孟子,离娄上

[2]论语,为政

[3]李华倦:企业诚信问题研究.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11月

第4篇:诚信经营对企业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诚信建设;解构;诚信监督;企业形象

早在先秦时期,诚信就已作为一种道德观念被广为提倡。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在市场经济下是否能形成良好的诚信经营的社会氛围对企业能否良性竞争至关重要。当代企业的诚信建设关乎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顺利展开,关系到我国经济的伟大复兴以及良好国际形象的建立。

一、浅析诚信

“诚,信也。”(《说文解字》),诚之一字,从言,从成,意为对待人们要诚实讲信用。《礼记·中庸》中提到:“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认为“诚”是天的根本属性,努力求诚以达到合乎诚的境界则是为人之道。又说“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认为一切事物的存在皆依赖于“诚”。

“信,人言为信”(《说文解字》),“信”的基本内涵即为信守诺言、言行一致、诚实不欺。从儒家思想的角度来看,“诚”主要是从天道而言,“信”主要是从人道而言。在一般意义上,“诚”即诚实诚恳,主要指主体真诚的内在道德品质;“信”即信用信任,主要指主体“内诚”的外化。诚信二字相结合,构成了一种做人行事的基本准则,是立人之本、齐家之道、交友之基、为政之法、经商之魂、心灵良药。步入现代,诚信依然是人与人相处的基本法则,而对于企业经营来说,更是企业生存发展、形成企业良性竞争环境的必备条件。

从某种层面上来说,诚信属于道德伦理的范畴。在市场经济的体制下,诚信内在的人文精神对人们的的行为有着一定的约束作用,可以促使人们自觉按照法律、道德的要求行事,守诺言、重承诺、遵纪守法、言而有信。只有做到诚信,才会在经营合作中得到经营伙伴的信任、得到市场与受众的认可、得到竞争对手的尊重,从而获得利益,使企业健康的运营成长。而在企业经营中不守诚信,那么至多只会赢得占时的的蝇头小利,最终只会走向破产倒闭。在今天这企业林立、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大环境下,我们只有把诚信经营作为立足之基、经营之本,才能不被竞争对手击倒、不被消费者抛弃、不被市场淘汰。

二、当代企业的诚信现状

(一)诚信建设的成就

经过政府的大力提倡与企业经营者的不断努力,我国企业的诚信建设已取得了一定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社会诚信环境改善。企业诚信建设不仅是企业内部的事,还是整个社会的问题。社会环境与企业诚信建设相辅相成,企业诚信建设为社会良好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社会环境的好坏也影响着企业诚信建设的成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越发激烈,我国各级政府通过积极推动社会诚信体系的建立,使社会诚信氛围不断改善,企业诚信度不断提高,主要表现在:第一、不断完善的社会信用法制环境。第二,社会诚信奖惩机制的建立健全。据有关方面调查显示,各地区各单位正在建立的信用信息数据库。目前,包括北京、上海、天津、浙江在内的省市信用信息数据库已初步建成并在逐步完善当中。第三、诚信服务市场的完善。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信用服务业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在我国市场上活跃开来。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2年为止,各类信用调查机构大约为100家,信用评估企业约为80家,信用担保单位则达到了2000家之多。可见,目前市场上的信用服务业作发展之蓬勃。

2.企业诚信建设显著提高。现在,企业的诚信建设已经不仅仅停留在道德范畴的层面上了,而是上升为企业管理的层面中,成为一个企业发展战略制定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有关调查显示,在发展战略方面,企业中把诚信作为企业战略因素之一的约有95%,而将诚企业诚信建设作为企业工作的首要任务的约有90%,认为诚信建设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的达88%,把诚信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的企业更是达到97%之多。在诚信建设目标方面,将诚信建设纳入企业发展规划当中的企业达83%,将诚信作为员工准则的企业达61% 的,有明确的社会责任目标的企业 占总数的64%。而在诚信管理体系方面,约有72%的企业都会设立企业诚信管理部门(一般包括行政部、营销部、公关部等),但有兼职和专职之分。在体系的结构上,相对于外资企业偏好于多建立独立部门而言,国有企业通常都是由相关部门来兼管。

3.对诚信管理观念的普及明显提高。目前,已有近5%的企业开始对合作伙伴采取信用管理的手段,通过进行信用评级、建立信用档案以及计算机信用数据库等方式衡量合作伙伴的信用度。目前企业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渠道来获得合作伙伴的信用信息:(1)银行或金融机构(约占75%),行业协会(约占69%),同行口碑(约占66%),报纸、杂志、网络、电视等媒体(约占53%),政府主管部门(约占34%),信用评级、审计机构等其他渠道(约占13%)。同时,对于失信行为企业同样会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主要包括:(1)法律诉讼(约占88%)。(2)双方协商(约75%)。(3)放弃合作(约占60%),(4)向有政府主管部门举报(约占38%),(5)自行采取措施(约占13%)。

4.以职业道德管理加强企业诚信建设。目前,企业通过培训教育、激励约束等职业道德管理的方式来加强企业员工的诚信度,甚至许多企业从国外引进目前流行于国际的Moral Supervision System(道德监察官制度)来进行职业道德管理。从数据上来看,有82%的企业对员工的思想素质与职业道德做出要求,可见职业道德管理对于企业管理越来越重要。

5.企业越来越重视履行社会责任。接近87%促进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以及建设和谐社会的步伐,重要环节之一便是社会责任的履行。而且,有96%的企业认为自身已经很好的履行了社会责任。

6.做到了诚信管理的创新式发展。关于企业诚信管理创新,有关部门做了相关调查发现,认为企业的诚信水平可以通过管理的加强来提高的企业达到63%, 并且有41%的企业认为企业管理的主要难题是诚信管理。所以,面对管理的难题——诚信管理,许多企业开始积极寻求创新之路来解决此问题。

(二)存在问题

就目前来看,我国企业诚信建设主要由以下三点亟待改善:

1.经济领域存在失信现象。近年来,违约、侵权、造假、欺骗、拖欠款等各种失信行为给企业经营造成极大困扰。并且,由于这些不诚信的行为,所引发的社会问题也成上升趋势,对企业形象、市场竞争环境都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2.目前,我国信用市场上普遍存在交易手段落后、信用资源分散、服务能力较低等问题,可见我国信用市场的发展程度与经济的的发展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例如,就商业票据结算量与企业存款余额的比例来看,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的商业票据结算量仅为企业存款余额的11倍,而美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就已经达到了3300倍。

3.诚信环境不完善。目前,我国企业急需专业的诚信建设的专业人才,此类专业管理人才的缺乏,致使企业诚信建设困难重重,诚信体系得不到健全完善。这种情况下,我国企业诚信体系的问题越发突出,如诚信建设标准不明确不完善,失信惩罚力度过低等。

三、如何推动当代企业的解构与重建

可以看出,我国企业的诚信体系并不健全,诚信建设仍存在寻多问题,因此目前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推动企业诚信建设的解构与重建,使诚信建设在重建中得到完善。

(一)加强企业管理者的道德建设

诚信是企业生存之基、发展之本。作为企业的经营者、管理者,全面加强企业领导的自身道德修养,做出模范带头作用,才能为企业的业诚信建设的结构与重建提供保障。曾有人做过这样一个调查,结果显示,63.6%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在企业经营时“诚实守信”昰企业经营者最重要的职业道德素质。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企业管理者是企业的主要决策主体,对企业的生存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某种程度上,他们的职业道德素质直接影响企业诚信体系的建立。

(二)加强企业员工的诚信建设

企业诚信建设必须形成全员诚信意识,使其体系化、整体化。每个员工不论职务大小都是企业的组成部分,企业的运营要靠全体员工协调合作。而企业文化是形成企业凝聚力,团结员工的最具力量的手段。诚信意识的贯彻落实,有利于企业良好企业文化的形成。

(三)树立企业诚信文化,贯彻诚信经营理念

诚信经营一直是商人成功的关键因素,是经商之道的不二法则。时至今日,诚信的作用更为突出,树立企业形象,构建品牌文化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必胜法宝。而品牌形象的构建最关键的就是企业诚信。企业只有诚信经营,才能生产出保质保量的好产品、好服务,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在知名度和美誉度上都得到提高,形成品牌,积聚成企业最重要的的无形资产。

(四)健全企业内部诚信建设

为了更好地提高企业在时尚交易中的信任度和美誉度,就必须加强企业内部的诚信建设。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建立一个专业性强、技术性高、利益独立、权责明晰、科学合理的内部信用管理机构,来健全企业内部诚信的建设。此外,还可以通过制定资金信用管理体制、合同信用管理体制、产品信用管理体制、财务信用管理体制、劳工信用管理体制、社会责任信用管理体制等一系列规范化、系统化的信用监督管理机制来实现以上目的。

(五)乐于承担社会责任

企业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不能逃避推脱企业本身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有关部门曾对四千五百多位企业家进行调查,发现“诚实守信是企业能自觉履行社会责任最突出的表现”已经成为企业家们的共识。正如关系契约论中所指,“企业的实质就是一组契约关系”。因此维护各企业主体之间的平等、独立的基本要求,就是在企业创造财富的同时,履行社会责任,保持收益与付出的平衡关系。

(六)不可忽视诚信监督体制的建立

现代媒体的发展可以说是社会监督的强有力手段,对企业来说亦是如此。但目前许多企业与媒体关系成对立面,认为媒体的负面报道有损于企业形象,利用各种手段对媒体报道多加阻挠。因此,建立健全一个有效的的监督体制至关重要。有关部门必须对此重视起来,从法律上、道德上、舆论上、体制上,建立起一个多层次多角度的企业诚信建设监督体制。

总之,我国企业的诚信建设上还存在许多问题,所以要想改善目前的状况,就要求我们必须对企业现有的企业诚信体系解构,通过分解、消解、拆解、揭示这一系列过程,加强对诚信现状的了解与把握,从而重建出一个更为科学化、现代化、体系化的现代企业诚信机制

参考文献

[1]李德成.加强企业诚信建设 促进持续健康发展[J].中国科技产业,2009(2).

第5篇:诚信经营对企业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诚信经营,企业文化,诚信意识,诚信管理

一.我国当前企业“诚信”经营的现状和问题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和完善方面所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也应该看到,在一些领域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诚信缺失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据统计,我国每年企业间签订的4O多亿份同约中,履约率仅有50% ,在当今的经济交往中,许多企业被迫放弃现代信用,重新选择了如以货易货、现金交易等原始交易方式,企业交易中现汇支付高达80%。经调查近有40%的企业经营者对违背诚信经营的行为采取了高度容忍的态度。另外国家审计局曾对1290家国家控股企业的资产损益表进行分析,发现68%的企业财务报表存在严重不实,违纪金额超过1000亿元。诸如此类情况还有很多,这些不规范的市场行为影响着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

二.“诚信”包含的内容分析

西方学者创建了大量衡量企业诚信的学说,这些学说针对不同角度而各有侧重,但一般采用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概括企业诚信要素的特质,从中反映了企业诚信系统中的关键要素。

2.1“C”要素学说

1.三“C”学说。三“C”的表述方法来源于最初代表企业诚信的三个基本要素的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Character(品格)、Capacity(能力)和Capital(资本)。

2.四“C”学说。1910年,美国费城中央国民银行(The Central National Bank of Philadelphia)的银行家维席波士特将三“C”学说加以改进,又增加了一个“C”——Collateral(担保品)。波士特认为,除了三“C”外,担保品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

3.五“C”学说。1943年,美国弗吉尼亚州开拓移民商业银行(State plauter Bank Of Com.merce&Trusts)的银行家爱德华又在四“C”的理论上再加上了Condition(又称Circumstance环境因素)这一个“C”。爱德华所指的环境状况,包含内容广阔。即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的相关因素,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等宏观因素,也包含行业发展趋势、竞争状况等因素。

4.六“C”学说。六“C”学说又是在原来的五“C”基础上增加了Coverage insurance(保险)发展而来。同“担保品”性质一样,保险也是通过减少契约签订者的潜在风险,达到企业与银行之间信贷契约形成的目的。

2.2三“F”要素学说

美国学者米尔顿德里克根据六“C”要素的不同性质,又将六“c”要素重新归纳分类。具体为:将品格、能力归纳为管理要素(Management Factor)、把资本、担保品归纳为财务要素(Finan—cialFactor)、把状况、保险归纳为经济要素(Economic Factor),即形成了三“F”学说。

2.3六“A”要素学说

美国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基于对企业诚信各方面的考虑,提出企业诚信六大要素:经济因素、技术因素、管理因素、组织因素、商业因素和财务因素。

2.4五“P”要素学说

五“P”学说是企业诚信管理中较新的一种学说,其内容主要包括:人的因素(Personal Factor)、目的因素(Purpose Factor)、还款因素(PaymentFactor)、保障因素(Protection Factor)和展望因素(Perspective Factor)o

三.将企业诚信经营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3.1 在企业文化中培养诚信意识与诚信精神

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提高诚信意识,破除只重经济效益而轻视信誉的思想,把诚信与发展、诚信与效益结合起来。传统的企业经营管理片面强调以市场为中心,一切围绕市场转,忽视企业社会信誉和公众形象。为了占有市场,有些企业搞广告大战,花大钱、请名人,铺天盖地搞宣传,甚至搞虚假广告,引起消费者反感,损害企业形象;有些企业搞价格大战,为了降低成本,以次充好、粗制滥造、不讲质量、误导市场,坑害消费者;还有些企业搞五花八门的促销大战,甚至搞回扣、搞提成等歪门邪道,严重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企业经营管理必须树立正确的信誉观,以社会信誉为中心,实现企业的全面长远发展和市场的可持续拓展。企业要形成一种“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文化氛围,企业讲诚信是市场竞争机制的必然,诚信可以为企业赢得更多信赖和支持,创造更多的商机和效益。守信者必将受到市场的奖赏,而失信者终究会被市场淘汰。[论 文 网 ]

3.2 加强企业领导的诚信建设

领导者是企业凝聚力的核心,其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成败。在企业中建立一支勤政廉政的领导干部队伍是加强企业诚信管理的关键。企业少数干部的违纪违法问题,使得社会对企业的管理感到质疑,由此对其产品和服务产生不信任感。因此,我们要加强企业领导的诚信建设,使企业领导人把诚信看作是应尽的义务,自觉地遵纪守法,努力使自己成为塑造企业诚信形象的典范。

3.3 加强企业员工诚信道德教育

一方面,员工是企业形象的代言人,他们站在市场的最前沿,在某种程度上说,员工的形象就代表着企业的形象;另一方面,员工的诚信与否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利益。如果存在员工怠工和蓄意破坏、泄密等行为,会给企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要加强全体员工信誉观念、信誉意识、信誉道德的宣传教育,建立“讲诚信为荣,不讲信用可耻”的道德规范和评价准则,营造良好的企业内部诚信环境。诚信教育的内容应该结合企业的实际而设计,最好能通过案例的形式告诉员工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这样让全体员工从内心真正树立企业服务意识和市场意识,切实感受到诚信对企业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从而能自觉以诚信做人,以诚信待人,以诚信沟通客户,以诚信坚守岗位,以诚信捍卫企业。

3.4 提供高质量产品和优质的售后服务

市场竞争的现实告诉我们,企业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持续发展,就必须有社会所需要的高质量产品和优质的售后服务。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要塑造企业诚信形象,就要严把质量关,向市场提供“零缺陷”的产品。服务是产品质量的延伸,在市场经济社会,服务也具有商品的价值,同样质量的产品,可能因服务好而带来更多的客户、更多销售量,从而使产品“增值”,如果服务差则会使产品“减值”。 持“产品质量诚信”“服务诚信”,这样的介业将在激烈的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成就长青基业。

参考文献

[1] 陈向军.论科技企业领导者诚信建设[J].科技与管理,2006

[2] 王大力.市场经济企业诚信现状与解决方案[J].大众科技,2006(8):164—167.

[3] 吴永新.论企业诚信对企业竞争力的作用[J].企业文化,2006(4):182-183.

第6篇:诚信经营对企业的重要性范文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和完善方面所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也应该看到,在一些领域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诚信缺失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据统计,我国每年企业间签订的4O多亿份同约中,履约率仅有50%,在当今的经济交往中,许多企业被迫放弃现代信用,重新选择了如以货易货、现金交易等原始交易方式,企业交易中现汇支付高达80%。经调查近有40%的企业经营者对违背诚信经营的行为采取了高度容忍的态度。另外国家审计局曾对1290家国家控股企业的资产损益表进行分析,发现68%的企业财务报表存在严重不实,违纪金额超过1000亿元。诸如此类情况还有很多,这些不规范的市场行为影响着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

二.“诚信”包含的内容分析

西方学者创建了大量衡量企业诚信的学说,这些学说针对不同角度而各有侧重,但一般采用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概括企业诚信要素的特质,从中反映了企业诚信系统中的关键要素。

2.1“C”要素学说

1.三“C”学说。三“C”的表述方法来源于最初代表企业诚信的三个基本要素的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Character(品格)、Capacity(能力)和Capital(资本)。

2.四“C”学说。1910年,美国费城中央国民银行(TheCentralNationalBankofPhiladelphia)的银行家维席?波士特将三“C”学说加以改进,又增加了一个“C”——Collateral(担保品)。波士特认为,除了三“C”外,担保品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

3.五“C”学说。1943年,美国弗吉尼亚州开拓移民商业银行(StateplauterBankOfCom.merce&Trusts)的银行家爱德华又在四“C”的理论上再加上了Condition(又称Circumstance环境因素)这一个“C”。爱德华所指的环境状况,包含内容广阔。即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的相关因素,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等宏观因素,也包含行业发展趋势、竞争状况等因素。

4.六“C”学说。六“C”学说又是在原来的五“C”基础上增加了Coverageinsurance(保险)发展而来。同“担保品”性质一样,保险也是通过减少契约签订者的潜在风险,达到企业与银行之间信贷契约形成的目的。

2.2三“F”要素学说

美国学者米尔顿?德里克根据六“C”要素的不同性质,又将六“c”要素重新归纳分类。具体为:将品格、能力归纳为管理要素(ManagementFactor)、把资本、担保品归纳为财务要素(Finan—cialFactor)、把状况、保险归纳为经济要素(EconomicFactor),即形成了三“F”学说。

2.3六“A”要素学说

美国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基于对企业诚信各方面的考虑,提出企业诚信六大要素:经济因素、技术因素、管理因素、组织因素、商业因素和财务因素。

2.4五“P”要素学说

五“P”学说是企业诚信管理中较新的一种学说,其内容主要包括:人的因素(PersonalFactor)、目的因素(PurposeFactor)、还款因素(PaymentFactor)、保障因素(ProtectionFactor)和展望因素(PerspectiveFactor)o

三.将企业诚信经营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3.1在企业文化中培养诚信意识与诚信精神

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提高诚信意识,破除只重经济效益而轻视信誉的思想,把诚信与发展、诚信与效益结合起来。传统的企业经营管理片面强调以市场为中心,一切围绕市场转,忽视企业社会信誉和公众形象。为了占有市场,有些企业搞广告大战,花大钱、请名人,铺天盖地搞宣传,甚至搞虚假广告,引起消费者反感,损害企业形象;有些企业搞价格大战,为了降低成本,以次充好、粗制滥造、不讲质量、误导市场,坑害消费者;还有些企业搞五花八门的促销大战,甚至搞回扣、搞提成等歪门邪道,严重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企业经营管理必须树立正确的信誉观,以社会信誉为中心,实现企业的全面长远发展和市场的可持续拓展。企业要形成一种“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文化氛围,企业讲诚信是市场竞争机制的必然,诚信可以为企业赢得更多信赖和支持,创造更多的商机和效益。守信者必将受到市场的奖赏,而失信者终究会被市场淘汰。

3.2加强企业领导的诚信建设

领导者是企业凝聚力的核心,其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成败。在企业中建立一支勤政廉政的领导干部队伍是加强企业诚信管理的关键。企业少数干部的违纪违法问题,使得社会对企业的管理感到质疑,由此对其产品和服务产生不信任感。因此,我们要加强企业领导的诚信建设,使企业领导人把诚信看作是应尽的义务,自觉地遵纪守法,努力使自己成为塑造企业诚信形象的典范。

3.3加强企业员工诚信道德教育

一方面,员工是企业形象的代言人,他们站在市场的最前沿,在某种程度上说,员工的形象就代表着企业的形象;另一方面,员工的诚信与否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利益。如果存在员工怠工和蓄意破坏、泄密等行为,会给企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要加强全体员工信誉观念、信誉意识、信誉道德的宣传教育,建立“讲诚信为荣,不讲信用可耻”的道德规范和评价准则,营造良好的企业内部诚信环境。诚信教育的内容应该结合企业的实际而设计,最好能通过案例的形式告诉员工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这样让全体员工从内心真正树立企业服务意识和市场意识,切实感受到诚信对企业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从而能自觉以诚信做人,以诚信待人,以诚信沟通客户,以诚信坚守岗位,以诚信捍卫企业。

3.4提供高质量产品和优质的售后服务

市场竞争的现实告诉我们,企业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持续发展,就必须有社会所需要的高质量产品和优质的售后服务。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要塑造企业诚信形象,就要严把质量关,向市场提供“零缺陷”的产品。服务是产品质量的延伸,在市场经济社会,服务也具有商品的价值,同样质量的产品,可能因服务好而带来更多的客户、更多销售量,从而使产品“增值”,如果服务差则会使产品“减值”。持“产品质量诚信”“服务诚信”,这样的介业将在激烈的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成就长青基业。

参考文献:

[1]陈向军.论科技企业领导者诚信建设[J].科技与管理,2006

[2]王大力.市场经济企业诚信现状与解决方案[J].大众科技,2006(8):164—167.

[3]吴永新.论企业诚信对企业竞争力的作用[J].企业文化,2006(4):182-183.

[4]许以洪.企业诚信缺失:博奔分析与治理对策[J].企业研究,2006(2):85—87.

[5]李天侠.企业诚信与商业伦理塑造[J].经营谋略,2006(2):57—58.

第7篇:诚信经营对企业的重要性范文

摘要】本文首先从一般文献中对企业诚信在不同角度的的重视进行评论,得出很少有文献从战略高度来研究企业诚信问题,论述了诚信及诚信经营的概念,分析了诚信问题是一个战略层次的问题,然后用博弈论对诚信经营所能够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应在理论上加以论证,最后提出了实现诚信经营的战略决策,即通过企业内部信用文化建设实现诚信经营和实施包括法律制度建设在内的外部制度约束来保证企业诚信经营的实现。

【关键词】经营战略诚信诚信经营

一、诚信及诚信经营的内涵

1.诚信的定义及诚信经营的内涵

诚信的定义(integrity),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人文概念,在文明古国的中国,早在几千年前就有了对诚信的定义及推崇,“诚”即真心真意;“信”即诚实,不欺骗。孔子把“诚信”范畴的内涵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被管理者对组织、对管理者的信任,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组织和管理者的忠诚;二是管理者自身所具有的品德。孔子认为,管理者得到被管理者信任的程度,对于管理工作的成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管理者自身所具有的诚信的品德是管理者在多大程度上取得被管理者信任的关键因素。孔子强调“信”是为人之本,也是经营管理之本。

对于企业诚信而言,经营也是一样,所谓诚信经营,并不仅仅是指面向个人或团体的诚信,更重要的是对某个企业据以长期服务于所有成员的各项原则,从经营战略角度讲,具体说来是指企业仔细地挑选顾客、雇员和投资者,然后想办法留住他们的方法与策略。企业诚信实际上是三维的,即顾客,雇员和投资者,我们将其称为“诚信的力量”(Frederick,2001)仔细研究发现,这三种要素之间有着极为微妙的关联:没有诚信的雇员就不可能出现对企业忠诚的顾客;缺乏诚信的顾客,企业无法留住忠诚的雇员,而一旦顾客和雇员这个诚信的基础不存在,企业的投资者也不会再保持对企业的支持;顾客和雇员的诚信也建立在投资者诚信的基础上,因此顾客,雇员,投资者,企业诚信三维,其力度,广度和相互关联性远远超过了我们的预想或思想.

2.诚信经营是一个经营战略问题

经营战略是指企业领导者通过对企业内部环境各种制约因素的利弊分析,从全局出发制订的较长期内企业发展的所要达到目标、以及实施这一目标的根本途径和方法的总体部署。一个有了正确的经营战略,就能对企业当前和长远发展的经营环境、经营方向有一个明确认识,从而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把握机遇、避开风险,发展和壮大自己,反之,企业就像一艘无舵的船,终将被大海吞没,诚信经营不仅仅是一个伦理道德问题,更是一个经营战略问题,因为,首先,剩余经济取代短缺经济后,资金、劳动力、土地等易于获得而企业的伦理及信念体系则需要长期培育和强化;其次,在当今高科技、强竞争时代,企业利益相关者扩展为包括公司员工、股东、管理者、消费者、社会、政府等广泛的利益相关群体,企业与其利益相关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不断增强,企业必须高度重视而且完善地处理好这些利益关系,才能取得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所以说,企业诚信经营问题是一个关系着企业可持续发展,关系着企业生死存亡的经营战略问题。

二、诚信经营能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应

博弈论认为,博弈各方总是从自身的角度寻找对自己最优的策略,从而形成一个纳什均衡状态.诚信本质上是一种诚实守约的行为,经济学分析表明,经济活动主体是否选择诚信,主要看诚实守约成本的高低,当诚实守约预期效用超过将时间及另外的资源用于从事其它活动所带来的效用时,便会选择诚信守约,反之亦然.博弈后的选择是以成本大小为标准的,因而实现诚信经营使得社会总成本包括销售成本、人力成本、生产成本、资本成本达到最低,博弈双方向良性发展有利于企业的赢利与发展。

企业的根本使命是创造价值,很显然,企业诚信联系着价值的创造,既是它的因,也是它的果,它不但可以凭借对顾客行为的考察衡量一家企业是否己经提供了优异的价值,而且还可以引发一系列的经济效应,使得其总成本达到最小化,即博弈后的最终选择,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保证销售成本最低化。业务量不断增长.吸引并留住更多的忠诚顾客,有利于企业形成再次销售,多次销售以及顾客之间的口碑相传,从而增加企业业务量的扩大其市场份额,同样地,企业也可以利用获得的更多利润更好的服务于顾客,保证企业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2)保证人力资本成本最低化。人力资本的稳定与增值,企业拥有了可持续的业务增长,即可更容易吸引并留住最优秀的雇员,为企业营造优厚的人力资本,这些诚信的雇员一方面从忠诚的顾客身上体验到满足和成就,从而学会更好的为顾客服务;另一方面雇员提供这些优质服务又反过来强化的顾客的忠诚度,从而达“双赢”的效果.

(3)保证生产成本最低化。诚信的长期雇员相比之下更了解企业的产品、价值导向及工作流程,也更熟悉企业的顾客及他们的要求,从而能够在工作中学会降低成本,改善服务质量;而忠诚的顾客对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更为清楚,这就更容易促成双方交易的成功,从而能丰富给予顾客的价值内涵并且产生卓越的生产力形成其他企业难以匹配的竞争优势。

(4)保证资本成本最低化。资本的可延续,资本是企业发展的定心丸,在拥有忠诚投资者的基础上,企业更容易提高生产力,从而获得更高利润,更好的吸引投资者,并保证他们的忠诚度,保证企业能获得更充足的资本,顺利经营。

(5)无形资产成本增值。企业形象可持续提高。忠诚的顾客、雇员和投资者在实践中处处维护并提高企业对内、对外的形象,从而使企业形象达到一个较完善的层次,有利于继续吸引忠诚的顾客、雇员和投资者。

博弈论认为博弈的局中人试图实施自己认为可能最好的行为,当博弈选择诚信总成本最小化时,因为成本是企业竞争的核心因素,所以诚信所带来一系列的经济效应,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从而将形成博弈中的纳什均衡状态。

三、诚信经营的优势以及失信所带来的危害

1.诚信经营的优势

由于我国还处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我国当前的经济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诚实经营的行为;诚信的丧失会对市场经济产生很大的破坏性,会导致市场交易成经本的增加,而良好的信任关系是经济活动的剂,可以大大节省交易成本,提高整个社会的获利水平,诚信的企业在经营中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1)树立企业诚信,可以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很明显的,1诚信企业可以降低销售成本,因为树立诚信意识,可以获得更多的中间商、经销商、顾客的信任,中间商、经销商可以帮助你做宣传、促销你的产品,使你的产品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并随着我国进入WTO,将产品打入国际市场,从而达到既能节省销售费用又能打开产品销路的“双赢”效果;赢得顾客的忠诚,获得了顾客的再次购买以及多次购买,节省了一笔再去培育新顾客的成本;2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交易是需要成本的,从组织的层面来说,对某一家企业的财务状况失去了信任,财务支付是先付款还是先交货,就是一个很值得讨论的问题,双方势必会为此付出高昂的交易费用;对产品的质量缺乏信任,就必然会在产品检验上花费过多原本不必要的精力,如果企业对企业的交往中失去了信任,“道德风险”将膨胀到惊人的地步,交易费用随之增高,势必会树立过高的交易门槛,终止本来可能发生的交易。

(2)树立诚信,企业可以建立长期信任的客户关系,供应商通过其销售人员与顾客接触,营销人员通过做到诚实、有能力、处处为顾客着想而获得顾客的信任,这种关系可以给顾客带来好处,顾客可以信任供应商在承诺的时间提供质量满意的产品和服务,从而使得企业赢得大量的目标顾客,使你的产品、你的品牌深入人心、有口皆碑。

(3)树立诚信,能增进公司内部员工信任度,同时还可以赢得银行的信任,公司内部员工之间的信任气氛能增进交流,带来更强的相互信赖的信心,可减少员工的流动和员工间的磨擦,这样能够增强公司的凝聚力,提高企业形象,增强员工的满足感,从而使公司运转更加有效;赢得银行信任,能保证企业发展的运转资金。

(4)诚信可以给公司带来很大的无形资产,可以给公司带来很大的价值,也可以给股东带来更大的价值。

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诚信对一家公司来说,不仅仅是一种道德的问题,更是一家公司长期利益得到保证,公司长期经营的基础。

2.企业不进行诚信经营所带来的危害

当前的社会信用,尤其是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已经严重恶化,对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带来很大的消极作用。其具体表现在:

(1)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生产及交易活动无法正常运行,直接间接融资渠道受阻。它们在市场上由于只是价格的接受者而与其它竞争者相比处于劣势,在不确定性因素作用下或由于市场价格的变化,中小企业经营状况很容易恶化,往往最终只能倒闭,退出市场。经营状况恶化,原企业很容易发生信用危机,这种企业往往采取拖欠账款,逃避银行债务,偷税漏税,产品质量低劣等失信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小企业的整体信用形象,给企业正常的生产及交易活动带来不利影响,特别是拖欠账款这一项,给企业正常生产运营所需资金的周转带来很大困难。据某权威报告宣称,企业间的逾期应收账款与其贸易总额的比重,我国高达到5%以上,而发达国家仅0.25%-0.5%.。另外,企业越小,透明度一般就越差,社会就越难以监督,存在失信行为的概率也就越大。而由于评价资信的成本很高,中小企业资信很难得到有效的评估,这就造成了目前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特别是金融系统一改过去对中小企业信用贷款方式,而采取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这也大大减少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2)银行业务无法正常开展,呆账、坏账居高不下,贷款所占存款比例每年下降。近年来,银行信用秩序混乱,以各种形式逃废金融债务的现象相当普遍,银行呆账、死账越积越多。据有关统计,到2000年末,在5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开户的改制企业62656户,贷款本息5792亿元,经金融债权管理机构认定的逃废债改制企业32140户,占改制企业的1.29%,,逃废银行贷款本息1851亿元,占改制企业贷款本息的31.96%。这种造成银行不敢向企业放贷款,而信用缺陷表现为大量居民储蓄,这使得贷款占存款的比例逐年下降。

(3)虚拟资本无法发生与开展,企业和产品信誉屡遭侵害。由于虚拟资本完全是社会信用发展的结果,没有社会信用,债券、股票就不可能产生,交易无从谈起,各种衍生金融工具也就不可能产生,市场经济也就不可能向高级阶段发展。同样,诚实信用在市场上享有崇高的声誉,这种声誉长期积累下就会形成无形资产,它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支撑企业产品的崇高品位。但不少企业打着知名企业的商标,肆无忌惮地从事制假、售假勾当,严重影响了这些知名企业和产品形象,给这些企业千万以难以计量的损失。据国家有关部门的一项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样本企业中,至少有34.76%的企业被假冒伪劣产品侵权。

(4)社会投资环境因此恶化。众所周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的运行必然不断地选择和投向利于其运行并增值的投资环境,而良好的信用环境则是投资环境的重要内容。从实践来看,一个国家经济区域能否吸引外地资本投入,除了能源、交通、通讯、资源、市场、政策等条件,信用环境是否良好显得越来越重要,不少外商来中国投资都把“信用”作为一个重要的“市场风险指标”加以考察。

四.实现诚信经营的战略决策

企业诚信分为内部诚信与外部诚信,其中内部诚信包括对经营者的诚信、对员工的诚信、对投资者的诚信及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保证企业内部诚信的实现;企业外部诚信是指对顾客的诚信以及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诚信。内部诚信是基础、是前提,因而通过内部诚信提高企业经营中的诚信是根本的,关系到企业的存亡与发展,因而有必要从战略上来认识,并对其重视,这是事前的;外部诚信是对不诚信的监督和惩罚,是事后的。只有通过建立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来保证诚信的一致性,才能在外部顾客眼中显示诚信。本文最主要是从企业内部诚信来论述的。

1.进行诚信经营的八个步骤

顾客忠诚、雇员忠诚以及投资者忠诚,三者之间关系密切。协德里克曾提出忠诚管理的一个基本框架,也就是实现诚信经营的八个步骤:包括设立一个价值主张、找到合适的顾客、赢得顾客的忠诚、找到合适的雇员、赢得雇员的忠诚、通过生产率的增长获得成本优势、找到合适的投资者、赢得投资者的忠诚这8个步骤:

1)设计一个卓越的价值主张

价值主张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在商海上航行的指南针。诚信经营企业中每一家的战略规则都应围绕价值主张的设计和发展,而归根到底,这个价值主张就是向自己的顾客提供最优异的价值,使用他们达到满意。

(2)找出合适的顾客

企业诚信经营应注意判断谁是自己的目标顾客以及这些目标顾客的喜好、要求,进而有依据的制定计划、组织活动,以便有选择地吸引他们。这项活动的成功与否不在于销售手法上的出卖乖巧,而更多的取决于价值主张的吸引力和它所激发的口碑相传。实际上忠诚实施企业应更为关注对新顾客的筛选,因为这是找出合适的顾客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不要一味的追求数量上的增长,而忽略其实际的应用价值。

(3)赢得顾客的诚信

一个企业若想提高获利能力,就必须选择正确的顾客群体并成为他们的首选厂家(CraigTmillandArthurMiddlebrooks,2000).因此,企业诚信经营应该把顾客看作资产,力求留住他们并挖掘他们的潜在价值.一些相关的服务如定价政策、产品系列,对雇员的奖励措施及服务水平等等,都需要进行不断的调整,以进一步增强顾客的忠诚度.

(4)找到合适的雇员

成功地运用诚信经营的企业,往往会在招聘雇员时小心谨慎、严格筛选,如同在选择顾客时那样.企业要的是与企业同心同德、才识兼备、技术娴熟、工作能力强的雇员,并希望他们能够长期地作出令人满意的贡献.

(5)赢得雇员的忠诚

企业诚信经营应该在雇员的个人发展和培训上舍得投资,为其充分发挥天生能力和所学专业准备相应的职业道德和组织结构,原因在于雇员忠诚与顾客忠诚是相辅相成、相互强化的.当然,此外,企业诚信经营要注意对雇员在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这些奖励将形成雇员忠诚度的螺旋式上升.

(6)通过生产率的增长而获得成本优势

顾客忠诚度和员工忠诚度得以提升以后,生产效率必然提高,其创造的剩余价值自然会在成本方面带来优势,而这些优势又能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从而形成企业生产的良性循环.

(7)找到合适的投资者

为了稳定公司的体制和经营、有能力对付竞争威胁,企业诚信经营需要吸引合适的投资者.所谓合适的投资者是指愿意接受长期合作关系的投资人,他们一旦确定企业能为其带来高额利润,便会毫不犹豫地投入资金,从而使企业在完成自己既定目标的过程中得到有利的资金支持.企业也将因此获得较大的发展机会.

(8)赢得投资者的忠诚

赢得投资者的忠诚的最佳途径:一是丰富的利润,二是工作能力强的经理人,三是企业有潜力的发展.他们的忠诚是企业必须争取的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

实际上,通向零流失率的诚信经营旅程开始于企业的战略核心,他们应把诚信问题看作是关系到荣誉和完整的诚实人格的大问题,并领导企业致力于一个远远不限于利润的创造价值的使命,帮助企业建立伙伴关系构成激励机制;设立奖励措施从而创造价值.在这个基础上,采纳了诚信经营的企业,会与其顾客、雇员和投资者一起,实现利润、增长、持久价值螺旋式上升。诚信经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关系到企业的长期利益的获得,因而说,诚信经营是一个战略性的问题。但是,仅仅依靠这八个步骤还够,它还需要实现诚信经营策略来支持。

2.实现诚信经营的策略

(1)通过建设企业信用文化来实现企业诚信经营

1在企业信用文化建设中,要注重企业信用文化教育,建立和强化全社会,特别是企业经营者、经理人员、员工的商誉意识和经济信用意识。一是要提高企业家的信用意识。企业家是企业的管理者和决策者,他们是企业运作机制中的主角。企业家的目标追求是个人效用的最大化,其个人效用一方面来自于自我实现的成就感和社会声誉;另一方面来自于收益的切身利益。对于这两方面的需求,都必须有卓越的信用作保障;二是要对企业员工进行教育,使他们树立“信用第一”的观念,要让他们懂得讲求企业信用是一种责任,一种美德。认识到“信用”对企业来说是一种有价值的资源,进而使员工在行动上自觉维护企业信用。

总之,我们应利用各种宣传和教育方式,加强信用意识、信用观念和信用道德教育,从思想上提高人们的公平意识,信用意识,让更多的企业经营者、经理人员认识到:注重企业信用,可以赢得更多的合作者,赢得他们更多的信任和支持。

2完善企业管理制度保证诚信经营。建立系统、完善的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在建设企业信用文化时,一方面,我们应重视企业信用文化的物质层面的建设:一是要注意产品中的信用因素。以往的产品常常局限在产品特定的物质形态和具体用途上,而在现代经济学中,产品则更多地被理解为人们通过交易而获得的物质和精神需求的满足,即产品必须要给消费者带来物质和精神上的利益。因此,产品中必须蕴含着给买者带来满足和信任感,即信用因素。二是要重视企业容貌中的信用文化的特征,它包括企业的名称、象征物、空间结构与布局等。这些标识物最初并不具有象征意义,只是源于决策者的符号编码,区别本企业与其他企业,避免不同企业及产品的误认。但在不断的交易活动中,在购买者的不断言说过程中,企业的特质不断积淀在这些符号之中,从而赋予这些符号价值意义。因此,企业的容貌不仅仅是一个符号、一个称号、它体现了企业在社会公众中的信用形象。三是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对企业来说,要从产品的开发设计抓起,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创出名牌产品,这是构筑企业良好信用的基石;另一方面企业要建立信用管理和组织机构,包括设立企业内部的信用部门。企业应重视交易全过程的信用管理。要坚持从严管理,强化训练,大力提高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使员工敬业爱岗,展现良好的精神风貌和优良的工作作风,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把自己的企业建成竞争力强、信用好、不断发展壮大的好企业。

(2)从企业高层领导者着手实现诚信经营

企业大大小小的领导者都是企业的形象、企业的旗帜,他们的诚信度直接影响下属乃至整个企业的诚信建设。所以,作为领导者,要求职工做到的自己要首先要做到,要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要清正廉洁、公开透明,及时修正错误;禁止职工去做的,自己要首先不做,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像有些企业的领导人,要求职工尊重客户,而自己却并不尊重自己的职工;要求职工按制度办,自己却常常做出有悖于制度的事,在这样的领导的带动下,即使是诚信的职工、诚信的企业也是会生质变的。

(3)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来实现诚信经营

诚信理念的建立固然与道德素养息息相关,但仅靠道德教化是不够,在加强道德规范建设的同时,应强化和完善各种法规和制度。由于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主要表现在:公司权力集中在董事会,监事会有名无权,根本无法发挥监督作用,而且由于“一股独大”的现象普遍存在,造成董事会中权力过于集中,董事长、总经理由一人担任的现象也普遍存在。因而我国公司治结构急需要改革,在此我建议改革的关键点有三点:1实行决策控制权和决策经营权分离,赋予监事会决策控制权,包括对重大决策的审批权、对经理人员的任免权、对重大公司经营的实时监控权等。赋予公司经理层决策经营权,并逐步将董事会的权限分解到这两个高层组织中。2监事会的人员应由各相关利益集团代表组成,如债权人代表、内部职工代表、小股东代表等,并引入独立于公司利益的外部人,对负责决定经营权的公司经理层进行监督。3为保证内部决策权的有效制衡,应严禁公司经营者与监事会成员相互兼职。

另外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应建立在公司股权优化的基础上,否则公司治理会面临根本性的制度难题而无法改善。

(4)加强对企业战略的制订与实施的监督与控制

为了保证战略制订与战略实施在诚信经营上的一致,企业除了内部有相应制度,确定的发展战略来指导外,还必须严格执行对战略实施实行监督与控制,建立诚信经营的奖惩机制,从而达到制度与管理的一致。要想在企业中形成一种良好的诚信经营的环境,企业还必须着力于建立一种赏罚分明的机制。实施严格的监督制度如建立企业诚信督查组等;建立诚信经营的奖惩机制,例如,根据管理者和职工的诚信经营业绩、诚信经营行为和诚信经营信仰提拔、奖励管理者和职工;当企业管理者和职工违反企业诚信准则并给企业形象和企业利益带来损害时,应当给予必要的处罚。五.加强诚信经营的外部制度约束

博弈论认为,博弈的局中人试图实施自己认为可能最好的行为。在信用环境好,市场监督机制全的社会,违约成本低于收益.因此,博弈各方的最终结果是不讲信用并不是最优的策略,而诚实守信才是最优的策略.而在信用环境不太好,市场监督机制不健全的社会,信用缺失者可以获得额外收益,而自己因为讲信用却受到利益损失时,他们也会将不讲信用作为最优策略.这样,整个社会的信用度随之降低,信用环境会恶化,可以看出,博弈双方形成的纳什均衡状态不一定有效率,不一定能达到帕累托最优.因此实现诚信经营还需要外部环境的协助,通过对企业内部制度战略的制订与实施,以及外部制度的约束,从而达到实现诚信经营的企业内外一致。通过外部制度约束来实现企业诚信经营具体做法如下:

1.加强立法与执法。

加快对不讲诚信的企业和行为的打击立法,加大打击力度,特别是对法人故意犯罪的责任人,要建立追究刑事责任的制度。

2.加快政企分开的步伐,严厉打击地方保护主义。

我认为,地方保护主义不铲除,统一的市场体系不可能形成,市场秩序难于真正规范,企业的诚信就难以树立。

3.建立现代信息网络,公开企业诚信状况。

基本的设想是:由公安、法院、银行、税务、工商、经贸委等部门合作,开展企业信用档案建设,并且采用红黑榜两种形式,定期公布在大众媒体上,特别是在政府的权威互联网站向社会公开。红榜代表诚信水准高的企业的名单及其诚信等级,黑榜则代表信用水准低于一定标准的企业名单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公开信用信息,使不讲诚信的企业失去市场,失去合作伙伴、失去银行信贷、失去股东的支持、最终被淘汰出局。

总而言之,诚信不仅仅是一个伦理道德的问题,更是一个经营战略性问题,它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企业竞争制胜的保证,也是为企业创利提供可行的保证;没有诚信,就不会有企业的未来,没有诚信,就没有市场经济秩序,没有诚信,将导致整个经济危机。企业应该从上到下要树立起全方位的诚信观,要明确界定什么是诚信行为,要把诚信放到比管理、技术更重要的地位,把诚信作为最关键的企业文化来抓。

【参考文献】

1、ThephilosophyofloyaltyJosiahRovceHFVPress,1908

2、SuzanneDibblekeepingyourEmployees,pubbyJohnwiceyandSonsinc,1999

3、[美]弗雷德里克.莱希赫尔德《忠诚的价值》(ThepLoyaltypEffect),华夏出版社

4、[美]弗雷德里克.F.敕克尔《忠诚法则》(LoyaltyRule)中信出版社

5、[美]罗伯特.布鲁斯.萧《信任的力量》(TrustintheBalance)经济管理出版社

6、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

7、[美]里查德.狄乔治《国际商务中的诚信竞争》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8、江建坤俞剑平赵剑英《一种新的管理模式的忠诚管理》,《经济管理》2002年1期

9、何志勇王关义《信用:市场经济的灵魂》,《开发研究》2002年第6期

10、郭跃进《诚信贬值:中国企业面临的严峻挑战》,《经济管理》2001年第1期

第8篇:诚信经营对企业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民营企业;诚信文化;核心竞争力;信用评价制度

[作者简介]戴,泉州师范学院人文学院2005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在读;吴真真,泉州师范学院人文学院2006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在读,福建 泉州 362000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9)06―0067―03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在中国大地上涌现出大批颇具实力及国际竞争力的民营企业,民营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仅靠粗放式扩大发展规模,只注重增加资本,引进人才和技术而忽视企业的文化建设,企业的发展将后劲不足。企业文化能为企业发展释放出最为持久的动力,企业诚信文化是企业创建稳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力量源泉。加强企业诚信建设对于长远发展的企业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对企业诚信文化基本内涵的理解

所谓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的价值观、企业精神、伦理道德、风俗习惯和行为方式等意识形态和物化精神的总和。企业文化的基石是诚信观。诚信观是我国传统道德中最为重要的行为规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从事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的基本的准则。

首先,企业诚信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并为企业员工认同的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人生价值观、行为准则和处事规范。诚信文化成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领域。企业坚持“诚实、诚心、诚恳”和“信念、信心、信誉”以及恪守“童叟无欺”的原则是企业诚信文化的精髓。

其次,企业诚信文化的内容主要包括:企业对国家和社会诚信,不偷逃税款;企业对股东和员工的诚信,兑现招聘员工条款的承诺;企业对消费者的诚信,让用户使用放心产品,严禁唯利是图坑害消费者。企业坚持生产经营中蕴育丰富的诚信文化,企业将永葆生机和活力。

二、企业诚信文化的重要作用

(一)企业诚信文化有利于维护国家与社会的利益。企业作为社会成员在生产经营中对国家和社会讲信用重承诺,守法经营,照章纳税,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与社会的利益作出积极贡献。民营企业的发展在我国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内需、缓解就业压力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007年民营企业税收达3487.3亿元,占全国税收总额的9.4%,成为国家税收的稳定来源。同时,提供70%的技术创新、65%的发明专利和80%以上的新产品,成为自主创新的主要研发地。我国每年新增就业人员有80%被民营企业所吸收,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

(二)企业诚信文化有利于增强股东和员工的凝聚力,最终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企业诚信文化有利于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使员工产生归属感、自尊感和成就感,从而能够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提高其工作效率。一个信誉良好的企业能让企业的员工更多地得到社会的认同,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从而激发员工更好地为企业奋斗的热情。众所周知的海尔品牌,“真诚到永远”信念以及无条件地为消费者服务,为海尔赢得了消费者的赞赏,也在短短的时间里使海尔的品牌大幅度增值,创造了海尔神话。企业要保证财务资料和经营及盈亏信息资料真实和完整的反馈给股东及广大员工,保证经营决策和经营管理行为符合股东和员工的利益,符合公司长远的发展要求。企业要为员工建立各种保险制度,建设员工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提供学习和发展的机会,兑现招聘员工的承诺,有利于保证企业对员工有吸引力,减少因缺少员工和技术人才对生产经营的制约。企业的诚信文化作为一种积极、健康的理念有利于企业引导员工树立诚信观,统一员工的行动意识,增强员工的凝聚力,使员工为努力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目标而积极努力,最终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三)企业诚信文化有利于消费者享受和满足消费欲望,提高核心竞争力。对消费者讲诚信是企业诚信度的最终体现,不仅要不断开发优质、新颖产品充分满足广大消费者需求,还要实施全方位的售后服务,兑现服务承诺,让用户放心,并勇于承担信誉责任。企业诚信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诚信文化的价值,表现在企业产品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中,产品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带给消费者的是文化的享受和满足,企业以消费者为导向不断改革创新、丰富产品文化特色,有利于开拓和扩大消费市场,企业拥有诚信文化必然提高核心竞争力。

(四)企业的诚信文化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声誉,树立起一个健康良好的企业形象。具有良好诚信度的企业,有利于在社会中获得社会的认可,从而建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而良好的企业形象也能够给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温州鞋生产企业的一个转变过程。20世纪80年代初期假货、劣质产品充斥着整个温州鞋的市场,严重影响温州城市的形象。温州人经历了痛定思痛后,严禁假货、劣质产品流入市场,注重产品的质量,注重诚信,坚守诚信,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信赖,也才有了温州今天经济的辉煌发展。

三、加强企业诚信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当前企业诚信存在危机,曾在市场上出现的山西假酒、河南毒米等事件反映出一些企业唯利是图,贪婪无度,取财无道,拜金主义,背信弃义,甚至不惜一切损人利己的行为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2008年9月国家质检总局在全国开展了使众多婴幼儿患肾结石的含三聚氰胺婴幼儿配方奶粉的专项检查,涉案企业109家,还查出含三聚氰胺多种产品,这表明前所未有的诚信危机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必须重新塑造与构建企业的诚信文化。加强企业诚信文化建设应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建立科学完善的企业信用评估制度。企业的信用评估制度是指一整套对企业进行信用评价的体系,包括相关的信用评价指标和评价要素。当前企业信用的评估制度不健全表现在:缺乏公正的客观评价标准,评估者对企业信用的评价缺乏系统的量化指标。信用评估体制不健全,只对企业某一方面信用的评价,并不能全面地反映企业整体信用水平,往往降低企业信用评估的约束力。

(二)加强企业诚信文化建设,构建企业内部良好的诚实守信氛围。塑造企业内部诚信价值观,要建立高层管理人员与一般员工之间的“共信圈”,这是企业诚信文化建设的核心。由于高层管理人员对内管理企业事务,对外代表企业,所以高

层管理人员诚信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是否具有诚信形象。高层管理人员的言行,直接影响到一般员工的价值取向。塑造企业诚信文化,在企业内部形成有效的诚信理念,有利于培养企业管理人员和员工养成诚信守法的意识,高层管理人员与员工共创诚信守法环境,有利于维护企业形象。

(三)建立健全诚信激励机制。诚信激励机制是指企业建立的一整套对员工的诚信行为进行考核和奖励的体系,包括考核和评价的标准以及奖励的办法等。要想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环境和诚信经营的氛围,必须建立一种奖惩分明的诚信奖惩机制,使诚信奖惩制度科学化、合理化、标准化,以便于对企业员工实践诚信行为进行奖惩。如职务任免、级别升降、薪酬分配等。同时要建立健全企业诚信奖惩的组织领导体制,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做到责任明确,保证对企业诚信行为有严格的管理和监控。

(四)在构建良好的企业诚信文化中,充分发挥政府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政府在构建社会诚信文化体系方面应起主导的作用,并在构建良好的企业诚信文化中,充分发挥政府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政府应加强对公众的诚信教育,形成社会良好的诚信氛围。对信用知识进行宣传报道,使全社会树立起良好的信用意识和观念,并使信用与政府权威、企业发展和个人的工作和生活直接挂钩,使守信者得利,失信者遭市场的淘汰。

(五)加快社会信用体系法制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是指社会建立起来的用于督促社会成员的活动是否符合诚信标准和要求的评价体系。包括信用记录、信用证信、信用担保。该体系的建立将使得企业和经营者的真实信用度变得透明,鼓励企业努力提高自身的信誉度。政府应加强法制建设,使企业诚信经营有章可循,进一步完善有关信用和信誉方面的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以此倡导和激发更多的企业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第9篇:诚信经营对企业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经营

战略

诚信

诚信经营

【Abstract】This text comment on to enterprise sincerity attention in different angles in general document at first, Draw and have little document study enterprise's sincere issue from strategic height, Expound the concept of sincere and sincere manage, analyze sincere question is strategic question , Then with play chess theory prove to sincere manage could bring to enterprise to economic effect in theory, Proposed strategic policy of realizing the sincere manages finally, Namely realize sincere manage by cultural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condition including legal institutional improvement to guarantee the sincere realization

【Key words】Management; strategy;sincerity; Manage sincerely

【文献综述】

人们对诚信的认识是逐渐深化的过程,它由从作为一种伦理道德对个人行为的约束,发展到对国家、民族、家庭团体的一种约束,甚至引入到经济领域,在当今世界经济已经进入了“信用经济”时代,企业诚信危机的暴露,中国企业的诚信状况相当严峻,目前,诚信已成为全球经济界论谈的一个焦点。

由古到今,诚信一直在伦理方面受到重视,而在经济领域很少有一套关于诚信理论的成形理论,但却有不少经济学家意识到企业诚信的重要性。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19世纪中期,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序言中说过:“现代政治经济学的规律之一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它就意味着不能采用作为它早期阶段的特征的那些琐细哄骗和欺诈手段……,的确,这些狡猾手腕在大市场上已经不合算了,不是时间就是金钱,那是商业道德必然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其所以如此,并不是出于伦理的热狂,而纯粹是为不白费时间和劳动”,恩格斯的这段话贯穿的一个思想:诚信是现代经济规律之一,许多经营者从不诚信到诚信的转变,不是良心发现,而是随着市场竞争机制不断健全,企业生存发展,获利的巨大压力下迫使它们不得不如此。

十七世纪,亚当斯说过:“最为商业化的社会也是最讲道德的社会”资产阶级思想家正是着眼于这一点,几乎一致地把市场经济的本质规定为“契约经济”或“信用经济”。

马列克斯?韦伯在其《新教职工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就提示了诚实守信对于市场交易的重要意义,他无数次强调的一个信条就是“信用就是金钱”,在今天的西方发达国家,“市场经济的灵魂就是信用”,“诚信是最好的竞争手段”等理念己深入人心。

马斯洛认为:“人的天性不是邪恶的,而是好的或至少是中性的”。

弗雷德里克在《忠诚的法则》中了论述了诚信是衡量一个企业家、经营者领导艺术的核心标志,从经营者个人成功的角度论述了诚信是企业家通向成功之路的一个道德标准,也就是诚信对于企业家的重要性。

Morgan(1989)在关于领导的伦理性研究中,证实了诚实性和自我服务(self-serving)这两个因素的存在,并进一步明确认为,对人际关系方面的诚实性行为是领导信任与否最好的预测因素。

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告诫说:“人的品质和诚实本身,并不能成就什么事。一旦这方面有缺陷,则事事出毛病。因此,如果一个人在这方面有缺点,那就不是影响他工作能力和长处发挥的问题,而是根本不适合当管理者的问题。”

著名的《第五代管理》作者查尔斯??M?萨维奇认为,怀疑和不信任是公司真正的成本之源,它们不是生产成本,却会影响生产成本;它们不是科研成本,却会窒息科研的进步;它们不是营销成本,却会使市场开拓成本大大增加;它们不是管理成本,却会因内讧而使管理成本加重。

罗伯特?布鲁斯?萧在《信任的力量》中论述了如何在商业机构中建立起信任的氛围,它提示了是什么样的变化使信任变得更重要,同时指明了如何在逆境面前建立、维持信任的方法;除此,他还谈到信任对获得经营成功至关重要,以及如何在经济环境的压力下建立组织信任。

Charles Handy 认为随新型组织结构设计的出现,信任问题变得越来越麻烦,同时也越来越重要,他讨论了诚信在组织生活中柔性的一面。

Francis Fucuyama 分析了信任程度同企业文化及其经济前景之间的联系,社会学家Bernard ,一位早就致力于调和人们对信任看法的学者,他指出需要有一些可替换的控制机制来保证相适应的信任程度能够得以维持。

Niklas Lhuman 增强了信任在日常生活中处于中心地位的观点,同时强调了从组织和社会方面来考察信任问题的重要性。” 20世纪80年代中期,巴巴拉??本得??杰克逊提出了“关系营销”的理论。所谓关系营销靠的就是在长期的合作中建立自己与用户的信任关系得以维持的,企业彼此之间建立的信任会使双方熟稔彼此交易的方式,能增加稳定的业务,强化客户的忠诚,提高职员们的士气和实现更高利润额。

在文明古国的中国,诚信早在几千年前就有了对诚信的定义及推崇.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韩非子曰:”小信诚则大信立,故民主积于信”.一代圣人孔夫子更是语不惊人誓不休:“民无信不立!”

在20世纪,厉以宁在《管理脉胳》中谈到了诚信的观点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必须把经营人生中的诚信原则移植到企业经营中来,逐步坚实企业伦理基础。在人生漫长的道路上,“诚信”二字永远是一个人成功的助推器。诚信企业不仅诚信地对待自己的顾客,而且诚信地对待与自己有各种业务关系的银行、企业和政府,诚信地对待自己的员工,只有这样,企业才能营造出很好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氛围,才能铸造就与长远发展相匹配的伦理基础。

马涛教授在《传统的创新——东方管理学引论》提出了以“诚信为本”的企业形象观点。

上述观点有的是从市场营销角度谈诚信、有的是从经营角度看诚信、有的是从国际商务竞争中论诚信、有的则从企业家角度说诚信、有的则谈到了企业文化及其经济前景之间的联系等等,但他们很少有人从战略高度谈企业诚信,这就是我选这个论题的新颖性及其论点所在。我认为企业诚信不仅仅是一个伦理道德问题,更是一个经营战略问题。

二、研究的目的和现实意义

我写这篇论文的目的是把诚信提高到一个战略高度,同时让企业各界人士意识到我国诚信危机四伏,它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利益的获得,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关系到市场经济的兴衰,所以要引起高度重视,同时,在企业内部制度的建设与外部制度的保证提出了一些诚信经营的战略决策即怎样进行诚信经营,为企业经营者提供参考。

我选此论题的现实意义有三点:

第一.必要性:全球正在面临诚信危机,自从2002年月12月2日美国安然能源公司问题暴露以后,半年的多的时间,丑闻不断,安然公司倒闭,安达信公司的解体,做办公自动化设备的施尔公司和美国在线——时代华纳也出了丑闻,这样一些美国最优秀的明星大企业,现在一个个被揭露出来,造假帐、欺骗股民!这不仅影响到股市,也波及到整个美国经济,据美国魏斯公司的调查,在纽约证券所上市面上的7000家公司中有三分之一的上市公司的盈利报告是不真实的,这场“诚信灾难”不亚于美国的“9.11”灾难。这场灾难绝不只是美国而己,中国企业是诚信状况相当严峻,从山西朔州假酒案到广州毒大米再到南京冠生园事件,山西假酒案使得该省的酒业险遭灭顶之灾,南京冠生园陈陷月饼事件,造成当年月饼销量锐减四成以上;曾几何时,让人谈“食”色变;还有成都黑心棉、河北衡宝药厂更换过期药品批号等经济大案更是触目惊心,闹得人心惶惶,不但自毁了企业,还给人民群众带来生命财产的危害,而那闹得沸沸扬扬的上市公司蓝田和银广厦事件更是编造假帐,这些诱使投资者上当的典型失信事件无不说明企业失去诚信而带来的惨重后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搞了2002年中国企业信用调查报告,现在认为买原材料生产设备不放心的企业占了77.9%;62%的企业很担心受骗;63.6%的人认为企业有欺骗、造假的职业道德问题;96%的认为,企业诚信问题与企业主要负责人的人品、操守、道德直接有关,该报告以及实践认为,解决中国企业诚信危机势不可待。

第二.重要性:中国加入WTO后,市场扩展要求企业按国际惯例办事,而国际惯例的首要信条就是注重企业信誉;其次,随着我国加入WTO后,企业竞争将进入白热化程度,中国的企业要想在国际竞争中取胜,诚信起着决定性作用。诚信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没有诚信,就没有秩序,没有交换,没有市场,经济活动就难以正常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石。

21世纪的发展,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经济增长,而是社会的总体进步,是人类文明的全方位提升,企业的信誉和首先建设已经变成企业对社会、对人类文明的一种责任和义务。本文从战略高度看企业诚信,提出了实现诚信经营的战略决策,它为企业实现诚信经营提供了有利的参考。

参考文献:

1、[美]弗雷德里克?莱希赫尔德 《忠诚的价值》(ThepLoyaltypEffect) 华夏出版社

2、[美]弗雷德里克?F?敕克尔 《忠诚法则》(Loyalty Rule) 中信出版社

3、[美]罗伯特??布鲁斯???萧 《信任的力量》(Trust in the Balance) 经济管理出版社

4、[美]里查德.狄乔治 《国际商务中的诚信竞争》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5、马涛 《传统的创新——东方管理学引论》 河北人民工业出版社

6、马建党 《马斯洛人性管理经典》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7、陈锦华 《企业再不抓诚信怎生了得!》《中外管理》 2002年第10期

8、张敏 葛晨霞 《企业信誉与竞争力》 《经济论坛》2002年第13期

9、乔源瑞 赵晓兰 《企业要补上诚信这一课》 《经济论坛》2002年第11期

10.彼得?德鲁克 《当代管理宗师德鲁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9

11. Morgan,R.B.,“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a factor analytically devived  measure of leadership behavior and characteristic”,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1989,49,911-919.

【正文】

一、 诚信及诚信经营的内涵

1.诚信的定义及诚信经营的内涵

诚信的定义(integrity),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人文概念,在文明古国的中国,早在几千年前就有了对诚信的定义及推崇,“诚”即真心真意;“信”即诚实,不欺骗。孔子把“诚信”范畴的内涵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被管理者对组织、对管理者的信任,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组织和管理者的忠诚;二是管理者自身所具有的品德。孔子认为,管理者得到被管理者信任的程度,对于管理工作的成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管理者自身所具有的诚信的品德是管理者在多大程度上取得被管理者信任的关键因素。孔子强调“信”是为人之本,也是经营管理之本。

对于企业诚信而言,经营也是一样,所谓诚信经营,并不仅仅是指面向个人或团体的诚信,更重要的是对某个企业据以长期服务于所有成员的各项原则,从经营战略角度讲,具体说来是指企业仔细地挑选顾客、雇员和投资者,然后想办法留住他们的方法与策略。企业诚信实际上是三维的,即顾客,雇员和投资者,我们将其称为“诚信的力量”(Frederick,2001)仔细研究发现,这三种要素之间有着极为微妙的关联:没有诚信的雇员就不可能出现对企业忠诚的顾客;缺乏诚信的顾客,企业无法留住忠诚的雇员,而一旦顾客和雇员这个诚信的基础不存在,企业的投资者也不会再保持对企业的支持;顾客和雇员的诚信也建立在投资者诚信的基础上,因此顾客,雇员,投资者,企业诚信三维,其力度,广度和相互关联性远远超过了我们的预想或思想.

2.诚信经营是一个经营战略问题

经营战略是指企业领导者通过对企业内部环境各种制约因素的利弊分析,从全局出发制订的较长期内企业发展的所要达到目标、以及实施这一目标的根本途径和方法的总体部署。一个有了正确的经营战略,就能对企业当前和长远发展的经营环境、经营方向有一个明确认识,从而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把握机遇、避开风险,发展和壮大自己,反之,企业就像一艘无舵的船,终将被大海吞没,诚信经营不仅仅是一个伦理道德问题,更是一个经营战略问题,因为,首先,剩余经济取代短缺经济后,资金、劳动力、土地等易于获得而企业的伦理及信念体系则需要长期培育和强化;其次,在当今高科技、强竞争时代,企业利益相关者扩展为包括公司员工、股东、管理者、消费者、社会、政府等广泛的利益相关群体,企业与其利益相关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不断增强,企业必须高度重视而且完善地处理好这些利益关系,才能取得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所以说,企业诚信经营问题是一个关系着企业可持续发展,关系着企业生死存亡的经营战略问题。 二、诚信经营能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应

博弈论认为, 博弈各方总是从自身的角度寻找对自己最优的策略,从而形成一个纳什均衡状态.诚信本质上是一种诚实守约的行为,经济学分析表明,经济活动主体是否选择诚信,主要看诚实守约成本的高低,当诚实守约预期效用超过将时间及另外的资源用于从事其它活动所带来的效用时,便会选择诚信守约,反之亦然.博弈后的选择是以成本大小为标准的,因而实现诚信经营使得社会总成本包括销售成本、人力成本、生产成本、资本成本达到最低,博弈双方向良性发展有利于企业的赢利与发展。

企业的根本使命是创造价值,很显然,企业诚信联系着价值的创造,既是它的因,也是它的果,它不但可以凭借对顾客行为的考察衡量一家企业是否己经提供了优异的价值,而且还可以引发一系列的经济效应,使得其总成本达到最小化,即博弈后的最终选择,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保证销售成本最低化。业务量不断增长.吸引并留住更多的忠诚顾客,有利于企业形成再次销售,多次销售以及顾客之间的口碑相传,从而增加企业业务量的扩大其市场份额,同样地,企业也可以利用获得的更多利润更好的服务于顾客,保证企业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2)保证人力资本成本最低化。人力资本的稳定与增值,企业拥有了可持续的业务增长,即可更容易吸引并留住最优秀的雇员,为企业营造优厚的人力资本,这些诚信的雇员一方面从忠诚的顾客身上体验到满足和成就,从而学会更好的为顾客服务;另一方面雇员提供这些优质服务又反过来强化的顾客的忠诚度,从而达“双赢”的效果.

(3)保证生产成本最低化。诚信的长期雇员相比之下更了解企业的产品、价值导向及工作流程,也更熟悉企业的顾客及他们的要求,从而能够在工作中学会降低成本,改善服务质量;而忠诚的顾客对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更为清楚,这就更容易促成双方交易的成功,从而能丰富给予顾客的价值内涵并且产生卓越的生产力形成其他企业难以匹配的竞争优势。

(4)保证资本成本最低化。资本的可延续,资本是企业发展的定心丸,在拥有忠诚投资者的基础上,企业更容易提高生产力,从而获得更高利润,更好的吸引投资者,并保证他们的忠诚度,保证企业能获得更充足的资本,顺利经营。

(5)无形资产成本增值。企业形象可持续提高。忠诚的顾客、雇员和投资者在实践中处处维护并提高企业对内、对外的形象,从而使企业形象达到一个较完善的层次,有利于继续吸引忠诚的顾客、雇员和投资者。

博弈论认为博弈的局中人试图实施自己认为可能最好的行为,当博弈选择诚信总成本最小化时,因为成本是企业竞争的核心因素,所以诚信所带来一系列的经济效应,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从而将形成博弈中的纳什均衡状态。

三、诚信经营的优势以及失信所带来的危害

1.诚信经营的优势

由于我国还处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我国当前的经济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诚实经营的行为;诚信的丧失会对市场经济产生很大的破坏性,会导致市场交易成经本的增加,而良好的信任关系是经济活动的润滑剂,可以大大节省交易成本,提高整个社会的获利水平,诚信的企业在经营中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1)树立企业诚信,可以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很明显的,1诚信企业可以降低销售成本,因为树立诚信意识,可以获得更多的中间商、经销商、顾客的信任,中间商、经销商可以帮助你做宣传、促销你的产品,使你的产品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并随着我国进入WTO,将产品打入国际市场,从而达到既能节省销售费用又能打开产品销路的“双赢”效果;赢得顾客的忠诚,获得了顾客的再次购买以及多次购买,节省了一笔再去培育新顾客的成本;2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交易是需要成本的,从组织的层面来说,对某一家企业的财务状况失去了信任,财务支付是先付款还是先交货,就是一个很值得讨论的问题,双方势必会为此付出高昂的交易费用;对产品的质量缺乏信任,就必然会在产品检验上花费过多原本不必要的精力,如果企业对企业的交往中失去了信任,“道德风险”将膨胀到惊人的地步,交易费用随之增高,势必会树立过高的交易门槛,终止本来可能发生的交易。

(2)树立诚信,企业可以建立长期信任的客户关系,供应商通过其销售人员与顾客接触,营销人员通过做到诚实、有能力、处处为顾客着想而获得顾客的信任,这种关系可以给顾客带来好处,顾客可以信任供应商在承诺的时间提供质量满意的产品和服务,从而使得企业赢得大量的目标顾客,使你的产品、你的品牌深入人心、有口皆碑。

(3)树立诚信,能增进公司内部员工信任度,同时还可以赢得银行的信任,公司内部员工之间的信任气氛能增进交流,带来更强的相互信赖的信心,可减少员工的流动和员工间的磨擦,这样能够增强公司的凝聚力,提高企业形象,增强员工的满足感,从而使公司运转更加有效;赢得银行信任,能保证企业发展的运转资金。

(4)诚信可以给公司带来很大的无形资产,可以给公司带来很大的价值,也可以给股东带来更大的价值。

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诚信对一家公司来说,不仅仅是一种道德的问题,更是一家公司长期利益得到保证,公司长期经营的基础。

2.企业不进行诚信经营所带来的危害

当前的社会信用,尤其是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已经严重恶化,对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带来很大的消极作用。其具体表现在:

(1)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生产及交易活动无法正常运行,直接间接融资渠道受阻。它们在市场上由于只是价格的接受者而与其它竞争者相比处于劣势,在不确定性因素作用下或由于市场价格的变化,中小企业经营状况很容易恶化,往往最终只能倒闭,退出市场。经营状况恶化,原企业很容易发生信用危机,这种企业往往采取拖欠账款,逃避银行债务,偷税漏税,产品质量低劣等失信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小企业的整体信用形象,给企业正常的生产及交易活动带来不利影响,特别是拖欠账款这一项,给企业正常生产运营所需资金的周转带来很大困难。据某权威报告宣称,企业间的逾期应收账款与其贸易总额的比重,我国高达到5%以上,而发达国家仅0.25%-0.5%.。另外,企业越小,透明度一般就越差,社会就越难以监督,存在失信行为的概率也就越大。而由于评价资信的成本很高,中小企业资信很难得到有效的评估,这就造成了目前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特别是金融系统一改过去对中小企业信用贷款方式,而采取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这也大大减少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2)银行业务无法正常开展,呆账、坏账居高不下,贷款所占存款比例每年下降。近年来,银行信用秩序混乱,以各种形式逃废金融债务的现象相当普遍,银行呆账、死账越积越多。据有关统计,到2000年末,在5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开户的改制企业62656户,贷款本息5792亿元,经金融债权管理机构认定的逃废债改制企业32140户,占改制企业的1.29 %,,逃废银行贷款本息1851亿元,占改制企业贷款本息的31.96%。这种造成银行不敢向企业放贷款,而信用缺陷表现为大量居民储蓄,这使得贷款占存款的比例逐年下降。

(3)虚拟资本无法发生与开展,企业和产品信誉屡遭侵害。由于虚拟资本完全是社会信用发展的结果,没有社会信用,债券、股票就不可能产生,交易无从谈起,各种衍生金融工具也就不可能产生,市场经济也就不可能向高级阶段发展。同样,诚实信用在市场上享有崇高的声誉,这种声誉长期积累下就会形成无形资产,它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支撑企业产品的崇高品位。但不少企业打着知名企业的商标,肆无忌惮地从事制假、售假勾当,严重影响了这些知名企业和产品形象,给这些企业千万以难以计量的损失。据国家有关部门的一项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样本企业中,至少有34.76%的企业被假冒伪劣产品侵权。

(4)社会投资环境因此恶化。众所周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的运行必然不断地选择和投向利于其运行并增值的投资环境,而良好的信用环境则是投资环境的重要内容。从实践来看,一个国家经济区域能否吸引外地资本投入,除了能源、交通、通讯、资源、市场、政策等条件,信用环境是否良好显得越来越重要,不少外商来中国投资都把“信用”作为一个重要的“市场风险指标”加以考察。

四.实现诚信经营的战略决策

企业诚信分为内部诚信与外部诚信,其中内部诚信包括对经营者的诚信、对员工的诚信、对投资者的诚信及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保证企业内部诚信的实现;企业外部诚信是指对顾客的诚信以及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诚信。内部诚信是基础、是前提,因而通过内部诚信提高企业经营中的诚信是根本的,关系到企业的存亡与发展,因而有必要从战略上来认识,并对其重视,这是事前的;外部诚信是对不诚信的监督和惩罚,是事后的。只有通过建立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来保证诚信的一致性,才能在外部顾客眼中显示诚信。本文最主要是从企业内部诚信来论述的。

1.进行诚信经营的八个步骤

顾客忠诚、雇员忠诚以及投资者忠诚,三者之间关系密切。协德里克曾提出忠诚管理的一个基本框架,也就是实现诚信经营的八个步骤:包括设立一个价值主张、找到合适的顾客、赢得顾客的忠诚、找到合适的雇员、赢得雇员的忠诚、通过生产率的增长获得成本优势、找到合适的投资者、赢得投资者的忠诚这8个步骤:

(1)设计一个卓越的价值主张

价值主张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在商海上航行的指南针。诚信经营企业中每一家的战略规则都应围绕价值主张的设计和发展,而归根到底,这个价值主张就是向自己的顾客提供最优异的价值,使用他们达到满意。

(2)找出合适的顾客

企业诚信经营应注意判断谁是自己的目标顾客以及这些目标顾客的喜好、要求,进而有依据的制定计划、组织活动,以便有选择地吸引他们。这项活动的成功与否不在于销售手法上的出卖乖巧,而更多的取决于价值主张的吸引力和它所激发的口碑相传。实际上忠诚实施企业应更为关注对新顾客的筛选,因为这是找出合适的顾客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不要一味的追求数量上的增长,而忽略其实际的应用价值。

(3)赢得顾客的诚信

一个企业若想提高获利能力,就必须选择正确的顾客群体并成为他们的首选厂家(Craig Tmill and Arthur Middlebrooks ,2000).因此,企业诚信经营应该把顾客看作资产,力求留住他们并挖掘他们的潜在价值.一些相关的服务如定价政策、产品系列,对雇员的奖励措施及服务水平等等,都需要进行不断的调整,以进一步增强顾客的忠诚度.

(4)找到合适的雇员

成功地运用诚信经营的企业,往往会在招聘雇员时小心谨慎、严格筛选,如同在选择顾客时那样.企业要的是与企业同心同德、才识兼备、技术娴熟、工作能力强的雇员,并希望他们能够长期地作出令人满意的贡献.

(5)赢得雇员的忠诚

企业诚信经营应该在雇员的个人发展和培训上舍得投资,为其充分发挥天生能力和所学专业准备相应的职业道德和组织结构,原因在于雇员忠诚与顾客忠诚是相辅相成、相互强化的.当然,此外,企业诚信经营要注意对雇员在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这些奖励将形成雇员忠诚度的螺旋式上升.

(6)通过生产率的增长而获得成本优势

顾客忠诚度和员工忠诚度得以提升以后,生产效率必然提高,其创造的剩余价值自然会在成本方面带来优势,而这些优势又能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从而形成企业生产的良性循环.

(7)找到合适的投资者

为了稳定公司的体制和经营、有能力对付竞争威胁, 企业诚信经营需要吸引合适的投资者.所谓合适的投资者是指愿意接受长期合作关系的投资人,他们一旦确定企业能为其带来高额利润,便会毫不犹豫地投入资金,从而使企业在完成自己既定目标的过程中得到有利的资金支持.企业也将因此获得较大的发展机会.

(8)赢得投资者的忠诚

赢得投资者的忠诚的最佳途径:一是丰富的利润,二是工作能力强的经理人,三是企业有潜力的发展.他们的忠诚是企业必须争取的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

实际上,通向零流失率的诚信经营旅程开始于企业的战略核心,他们应把诚信问题看作是关系到荣誉和完整的诚实人格的大问题,并领导企业致力于一个远远不限于利润的创造价值的使命,帮助企业建立伙伴关系构成激励机制;设立奖励措施从而创造价值.在这个基础上,采纳了诚信经营的企业,会与其顾客、雇员和投资者一起,实现利润、增长、持久价值螺旋式上升。诚信经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关系到企业的长期利益的获得,因而说,诚信经营是一个战略性的问题。但是,仅仅依靠这八个步骤还够,它还需要实现诚信经营策略来支持。

2.实现诚信经营的策略

(1)通过建设企业信用文化来实现企业诚信经营

1在企业信用文化建设中,要注重企业信用文化教育,建立和强化全社会,特别是企业经营者、经理人员、员工的商誉意识和经济信用意识。一是要提高企业家的信用意识。企业家是企业的管理者和决策者,他们是企业运作机制中的主角。企业家的目标追求是个人效用的最大化,其个人效用一方面来自于自我实现的成就感和社会声誉;另一方面来自于收益的切身利益。对于这两方面的需求,都必须有卓越的信用作保障;二是要对企业员工进行教育,使他们树立“信用第一”的观念,要让他们懂得讲求企业信用是一种责任,一种美德。认识到“信用”对企业来说是一种有价值的资源,进而使员工在行动上自觉维护企业信用。

总之,我们应利用各种宣传和教育方式,加强信用意识、信用观念和信用道德教育,从思想上提高人们的公平意识,信用意识,让更多的企业经营者、经理人员认识到:注重企业信用,可以赢得更多的合作者,赢得他们更多的信任和支持。

2完善企业管理制度保证诚信经营。建立系统、完善的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在建设企业信用文化时,一方面,我们应重视企业信用文化的物质层面的建设:一是要注意产品中的信用因素。以往的产品常常局限在产品特定的物质形态和具体用途上,而在现代经济学中,产品则更多地被理解为人们通过交易而获得的物质和精神需求的满足,即产品必须要给消费者带来物质和精神上的利益。因此,产品中必须蕴含着给买者带来满足和信任感,即信用因素。二是要重视企业容貌中的信用文化的特征,它包括企业的名称、象征物、空间结构与布局等。这些标识物最初并不具有象征意义,只是源于决策者的符号编码,区别本企业与其他企业,避免不同企业及产品的误认。但在不断的交易活动中,在购买者的不断言说过程中,企业的特质不断积淀在这些符号之中,从而赋予这些符号价值意义。因此,企业的容貌不仅仅是一个符号、一个称号、它体现了企业在社会公众中的信用形象。三是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对企业来说,要从产品的开发设计抓起,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创出名牌产品,这是构筑企业良好信用的基石;另一方面企业要建立信用管理和组织机构,包括设立企业内部的信用部门。企业应重视交易全过程的信用管理。要坚持从严管理,强化训练,大力提高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使员工敬业爱岗,展现良好的精神风貌和优良的工作作风,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把自己的企业建成竞争力强、信用好、不断发展壮大的好企业。

(2)从企业高层领导者着手实现诚信经营

企业大大小小的领导者都是企业的形象、企业的旗帜,他们的诚信度直接影响下属乃至整个企业的诚信建设。所以,作为领导者,要求职工做到的自己要首先要做到,要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要清正廉洁、公开透明,及时修正错误;禁止职工去做的,自己要首先不做,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像有些企业的领导人,要求职工尊重客户,而自己却并不尊重自己的职工;要求职工按制度办,自己却常常做出有悖于制度的事,在这样的领导的带动下,即使是诚信的职工、诚信的企业也是会生质变的。

(3)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来实现诚信经营

诚信理念的建立固然与道德素养息息相关,但仅靠道德教化是不够,在加强道德规范建设的同时,应强化和完善各种法规和制度。由于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主要表现在:公司权力集中在董事会,监事会有名无权,根本无法发挥监督作用,而且由于“一股独大”的现象普遍存在,造成董事会中权力过于集中,董事长、总经理由一人担任的现象也普遍存在。因而我国公司治结构急需要改革,在此我建议改革的关键点有三点:1实行决策控制权和决策经营权分离,赋予监事会决策控制权,包括对重大决策的审批权、对经理人员的任免权、对重大公司经营的实时监控权等。赋予公司经理层决策经营权,并逐步将董事会的权限分解到这两个高层组织中。2监事会的人员应由各相关利益集团代表组成,如债权人代表、内部职工代表、小股东代表等,并引入独立于公司利益的外部人,对负责决定经营权的公司经理层进行监督。3为保证内部决策权的有效制衡,应严禁公司经营者与监事会成员相互兼职。

另外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应建立在公司股权优化的基础上,否则公司治理会面临根本性的制度难题而无法改善。

(4)加强对企业战略的制订与实施的监督与控制

为了保证战略制订与战略实施在诚信经营上的一致,企业除了内部有相应制度,确定的发展战略来指导外,还必须严格执行对战略实施实行监督与控制,建立诚信经营的奖惩机制,从而达到制度与管理的一致。要想在企业中形成一种良好的诚信经营的环境,企业还必须着力于建立一种赏罚分明的机制。实施严格的监督制度如建立企业诚信督查组等;建立诚信经营的奖惩机制,例如,根据管理者和职工的诚信经营业绩、诚信经营行为和诚信经营信仰提拔、奖励管理者和职工;当企业管理者和职工违反企业诚信准则并给企业形象和企业利益带来损害时,应当给予必要的处罚。 五.加强诚信经营的外部制度约束 博弈论认为,博弈的局中人试图实施自己认为可能最好的行为。在信用环境好,市场监督机制全的社会,违约成本低于收益.因此, 博弈各方的最终结果是不讲信用并不是最优的策略,而诚实守信才是最优的策略. 而在信用环境不太好, 市场监督机制不健全的社会,信用缺失者可以获得额外收益,而自己因为讲信用却受到利益损失时,他们也会将不讲信用作为最优策略.这样,整个社会的信用度随之降低,信用环境会恶化,可以看出, 博弈双方形成的纳什均衡状态不一定有效率, 不一定能达到帕累托最优.因此实现诚信经营还需要外部环境的协助,通过对企业内部制度战略的制订与实施,以及外部制度的约束,从而达到实现诚信经营的企业内外一致。通过外部制度约束来实现企业诚信经营具体做法如下:

1.加强立法与执法。

加快对不讲诚信的企业和行为的打击立法,加大打击力度,特别是对法人故意犯罪的责任人,要建立追究刑事责任的制度。

2.加快政企分开的步伐,严厉打击地方保护主义。

我认为,地方保护主义不铲除,统一的市场体系不可能形成,市场秩序难于真正规范,企业的诚信就难以树立。

3.建立现代信息网络,公开企业诚信状况。

基本的设想是:由公安、法院、银行、税务、工商、经贸委等部门合作,开展企业信用档案建设,并且采用红黑榜两种形式,定期公布在大众媒体上,特别是在政府的权威互联网站向社会公开。红榜代表诚信水准高的企业的名单及其诚信等级,黑榜则代表信用水准低于一定标准的企业名单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公开信用信息,使不讲诚信的企业失去市场,失去合作伙伴、失去银行信贷、失去股东的支持、最终被淘汰出局。

总而言之,诚信不仅仅是一个伦理道德的问题,更是一个经营战略性问题,它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企业竞争制胜的保证,也是为企业创利提供可行的保证;没有诚信,就不会有企业的未来,没有诚信,就没有市场经济秩序,没有诚信,将导致整个经济危机。企业应该从上到下要树立起全方位的诚信观,要明确界定什么是诚信行为,要把诚信放到比管理、技术更重要的地位,把诚信作为最关键的企业文化来抓。

【参考文献】

1、The philosophy of loyalty Josiah Rovce  HFV Press,1908

2、Suzanne  Dibble  keeping your Employees, pub by John  wicey and Sons inc,1999

3、[美]弗雷德里克.莱希赫尔德 《忠诚的价值》(ThepLoyaltypEffect),华夏出版社

4、[美]弗雷德里克.F.敕克尔 《忠诚法则》(Loyalty Rule) 中信出版社

5、[美]罗伯特.布鲁斯.萧 《信任的力量》(Trust in the Balance) 经济管理出版社

6、张维迎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 上海人民出版社

7、[美]里查德.狄乔治 《国际商务中的诚信竞争》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8、江建坤 俞剑平 赵剑英 《一种新的管理模式的忠诚管理》,《经济管理》2002年1期

9、何志勇 王关义 《信用:市场经济的灵魂》, 《开发研究》 2002年第6期

10、郭跃进 《诚信贬值:中国企业面临的严峻挑战》 ,《经济管理》2001年第1期

11、李余华、王光栋、丁阳言《论企业信用文化建设》 ,《企业经济》2003年第3期